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隐龙啸 > 隐龙啸 第 35 部分阅读

第 35 部分阅读

    其二则是由于这些预备役军卒最低是出身于家境富足的家庭、以往不缺少营养对身体的供给,所以几乎是个个身体条件极佳、粗壮有力的。这样的身体条件,自然可以承受得住纪啸的大强度训练的要求,使纪啸不用担心因疲劳过度而大量的有所减员。……

    第二轮的遴选结束后,马上也就进入了最后一轮的落败者挑战方式的遴选。其实,最后一轮的遴选,也就是在给可能存在的能力不错的人再一次的机会。事实上,经过了平分为两部分的全面比试,几乎已经达到了八成以上的公平性。因而,真正敢于提出挑战的落败者并不多、而顶替晋级的更是仅有几人而已。

    这样一来,其实整个遴选也就已经算是基本的结束了。最后统计了一下人数:加上破例接收的赵睿、以及因难分胜负而同时晋级的,最后确定出了总人数为四百七十三人。啸则有些悲观的不禁在心里暗自的祷告:最后练成之后能剩下三百人就阿弥陀佛了!否则,人数就太少了!然而,也不知道纪啸自己想没想到:现在哪有佛教啊?可能就连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大多’也还不知道现在开没开始进入孕育胚胎的阶段哪?

    望着一个个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的选者,纪虽然军卒的遴选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但纪啸自我反思:自己由于没有经验。也确实是把一些事看得太过于的简单了!除了开始之时,赵睿出乎于意料的凭空插上一杠子之外,整个遴选过程还是比较顺利和相对圆满的。

    但就是这样,几乎是一整天的时间也就在忙忙碌碌渡过去了。当陈汤把选的军卒登记造册、预留出备份正式呈送给御林军长史后,实际上已经过了过午的申时。当然,按纪啸原来的想法当日就迁出城外的计划也就完全的变成了幻想。选的军卒,自然是还要在御林军大营滞留一宿。纪啸给自己找台阶下的暗想:这样也好!军卒们也可以收拾一下各自的随身物品。

    其实,从几千人遴选出几百人、甚至还要经过反复的选拔。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这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归根结底没达到纪啸预想的原因,其实还是纪啸既缺乏经验、又有些太过的心急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门之后

    就军卒的日常管理这方面来说,纪啸也自我感觉要较甘延寿和张延寿相差很多。可以说:在这方面纪啸完全是等同于是一无所知的一片空白。

    甘延寿之所以优于纪啸,其实不言自明。这之前甘延寿就已经担任了两、三年的御林军的司马,麾下也管理着有几十人。而张延寿,就像如古语所言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过四十的人了!就是几十年来在其父大汉朝的军方第二号人物张安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张延寿也会对军旅的管理了解上一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切还要从头儿开始的向明白人学呀!在心里暗自念叨着的纪啸,同众人一起进过了一些饭食之后,就打算先离开御林军大营、回到苏府去好好的考虑一下从明日就将开始的新军编练事宜。

    军卒遴选完毕之后,御林军大帅张安世就已经在亲兵、侍卫的拥护之下离开了御林军大营;仅仅是把霍山和长史留了下来,同纪啸等办理一些具体的交接事宜。

    感觉到自己之前的心态过急、也反应过来在管理军卒方面张、甘二位延寿要比自己强上许多。纪啸草草的用过饭食之后就客气的对二人说到:“看来军卒们还要在大营留宿一宿?如此我等就不要太急于的迁营,明日再迁时光上也能宽裕一些。同时,军卒们也好借此收拾一下各自的随身物品。既然大哥和三哥已经提前办理完了辎重、工匠、材料等事宜,我等明日一并前去领取和接人就可以了。今日,大哥同二哥就留在营,也好同军卒们先行彼此加以熟识。小弟同三哥就先回去,让三哥先行帮小弟归拢、整理一下以后练军的安排。如此安排几位兄长以为妥否?”

    得到了几个人的认同后,纪啸招呼了一声陈汤就一同相携的离开了御林军的营房。现在,由于纪啸同霍山的关系莫名其妙的发生了改变,霍山已经主动的给纪啸在御林军大营单独安排了一间营房;位置也就在预备军卒营房的范围之内。但这间营房,以后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将会是因纪啸在城外而空着的了?

    习惯了以前的独来独往的纪啸,同陈汤一起刚刚走出了营房几步就感觉到了有些不对劲儿。下意识的一回头,却看到赵睿还跟在自己的身后,纪啸就停步有些不太习惯的伸手挠了挠头半含着诧异的说到:“本官现在是要回府上去,尔还需跟着嘛?”其实,这也又是纪啸因以前(其实他也没记忆)未曾做过军官而问出的一句十分‘白痴’的话!

    “是呀!卑下已经是大人的亲兵。当然就要随时的侍候、保护着大人了!”身后同样也马上刹住了脚步的赵睿,脸上露出了一种十分好笑的俏皮神色回答到。

    “哦!原来是这样啊!……”从未享受过让别人来随时保护和伺候着这种待遇的纪啸,仿佛才恍然大悟似的明白过来:“今日尔就不必了!明日营址就要迁往城外,尔今日可留在营做些准备、收拾一下平日的用品。三哥,我们走吧!”

    纪啸说完后招呼了陈汤一声转身刚要继续的离开,没想到身后的赵睿却半反驳的说到:“随时的伺候、保护着大人乃是卑下的职责所在。卑下安能轻易的离开大人的身边?此乃是家祖以往对卑下时常所教导的‘军人的职责和本分’。卑下也没什么东西可以收拾的,除了身上的服饰和甲胄,也就剩下睡觉时怀里抱着的随身兵刃了!此亦乃是家祖的教导:兵刃就是军人的生命!”

    同陈汤一起停下了欲行的脚步的纪啸,含笑表情颇为玩味的望着小脸儿紧绷着、一本正经的说着的赵睿。因赵睿的回答,不禁使纪啸的脑海再次的产生了对赵睿出身的疑惑……。

    “尔还家教颇严哪!……”纪啸刚说到此,就被身旁头脑机敏、特别是对‘名、利’二字反应更加敏感的陈汤所打断的抢先对赵睿问到:“如此说来,令祖亦应该是我朝的一位身居高位的前辈了?从之前大帅对待尔的态度上学生就已经有所感觉。不知令祖是何许人也?”“这个,好男儿不应该依靠家世的余荫、要自行的去建立功业!主簿大人就不必深究了!”赵睿一副十分倔强的表情讳言回绝着陈汤。

    “好、好!说得好!……”望着赵睿小脸儿上呈现出的一副天真、坚定的表情纪啸不禁脱口赞赏到。

    “不过,我等此后就将份属同僚的许久都要相处在一起。尔即使是不想以家世来作为炫耀,我等迟早也会知道。此时并非是身处于军,尔也不要过于的拘谨的墨守成规。否则,岂不是显得有些做作?既然尔坚持要与我等同行,尔就近前些我等边走边聊。能对子孙如此明智的予以教诲者,纪啸也有些急于的知道乃是何位先贤了!呵呵!”纪啸笑着配合着陈汤进一步的追问到。

    “既然大人也想知道,那卑下就不予讳言了。家、家祖乃是赵公充国……。”仿佛一提到家世就感到万分的尴尬的赵睿,就像害羞似的微袖着脸声音很小的喃喃说到。……

    第一百六十二章 刮目相看 (二更)

    “什么?你是营平侯、后将军老大人的孙子?……”惊讶得已经忘了咬嚼字的陈汤脱口惊呼出声的同时,也如数家珍的报出了赵充国的爵位和官位。

    无怪人说御林军藏龙卧虎?这又是一位豪门子弟呀!一时望着赵睿默默无言的纪啸不由自主的暗想到。汉制的大将军相当于全军的的统帅,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则均相当于全军的副统帅。并同大将军一样,均位同三公。

    同时,在纪啸的脑海里不禁又浮现出了赵充国这位老而弥坚的大汉朝的军老帅的大致情况:

    出身于御林军的赵充国、字翁孙,乃是陇西上圭人;为人沉着果敢、熟悉兵法、精通少数民族事务、具有将帅的宏略。自其逐渐崭露头角的出任军将领之后,在对匈奴、羌、氐的战争,审时度势、每战必胜、威名远扬,因而军阶也直线的向上攀升;直至昭帝时被册封为后将军。后因拥立汉宣帝有功,又被敕封为了营平侯。

    而原历史的赵充国最为辉煌的功绩,则是集在其晚年的时候。赵充国在其七十三岁时,主动请缨领兵出征;七十岁时才凯旋回京。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雪统军鏖战于边陲数年,赵充国绝对是堪比于廉颇、黄忠等之类的人物。

    纪啸不由自主的默算了一下:估计赵充国现在应该在十五岁以上。因而,纪啸不由得也产生了好奇之心的对已经走到了身边的赵睿笑着赞许道:“尔既是营平侯老大人的嫡孙,却能在如此稚龄就放弃优裕的日子就从军报效朝廷。真可称之为将门虎子呀!然尔父母又何能放心尔这样小就投身军旅?”赞许之余,纪啸不免也说出了心里的疑惑。

    “卑下不小了!都快十七岁了!再说了,家父赵公昂亦乃是军的郎将。家父不仅未曾阻止卑下,还嘱咐卑下要承继家祖的衣钵哪!”因纪啸说到赵睿的年龄小,令赵睿不由自主的提高了嗓音争辩到。

    赵家可真是一门的军精英啊!不过,这其也颇有耐人寻味的地方……?暗想着的纪啸自然是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赵昂竟然和霍禹、霍云、田千秋等同时也被封为了郎将?这其的猫腻,可能也不乏有汉宣帝在刻意的压制霍氏、分解霍氏权柄的含义在里面?

    感慨着权力争夺过程所存在的波诡云谲的不可预见性而不禁有些迷茫的纪啸,下意识的摇了摇头才说到:“既然如此尔就同我等一起回府吧!我等就别在此耽搁了!”说完,纪啸就摇手示意了一下陈汤和赵睿,迈步当先向拴着战马的马厩方向之处走去、准备取马返回苏府……。其实,现在纪啸自己也明白:由于自身现在的地位过低和人脉贫乏所致,对朝廷上层的一切事根本就无从左右、甚至连其的内幕也都无从得知。

    事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凭借纪啸自己现在宛若沧海一粟的身份、地位,想得过多只能是徒增烦恼而已。既然明知不可为,就没必要自不量力的过多的考虑。至于以后,那还需要纪啸凭借自身的努力去逐渐的融入、并向权利的上层去攀升,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发挥他自己的作用、并为他自己创造出更加能够发挥能力和实现抱负的空间。……

    纪啸同陈汤和甘延寿一同回到苏府后,从独自的坐在后堂有些闲极难忍的细饮慢酌的喝着茶的老苏武口得知:霍成君可能是以为今天纪啸不可能回府了?所以,午前来到府上流连了一会儿后,刚过午也就出门不知道又游荡到哪里去了?

    当然,不用纪啸给引荐,老苏武的老眼一瞄见跟在纪啸身后进入后堂的赵睿,就仿佛就已经心知肚明的笑道:“咳、咳!呵、呵、呵!老夫就知道早晚不会少了你这个一贯调皮捣蛋的调皮猴子嘛!怎么?你小子这么快就同啸儿混到一处了?咳、咳……!”看来,赵睿以前在豪门贵胄之间也是一位有名的‘捣蛋鬼儿’!老苏武对他也早已经认识和了解。

    赵睿被老苏武说得毫无一丝须髯的白皙脸颊一袖,显得有些扭捏的站在纪啸的身后搭腔儿道:“老人家就别再嘲笑晚辈了!晚辈现在已经正式的加入了御林军军籍,并且担任了纪大人的亲兵。晚辈再也不会像以往一样的顽劣、调皮了!”

    “好、好!好啊!咳、咳!将门虎子!浪子回头金不换哪!尔等既然机缘巧合的凑到了一处,此后就要恍若兄弟一样的好好相处啊!好了!尔等有事要办吧?老夫就不耽搁你们小辈儿的功夫了!老夫这老胳膊、老腿儿的现在也有些酸了!老夫出去遛遛!咳、咳……!”在纪啸等三人三种称呼‘义父、伯父、老人家’的齐声‘恭送’下,老苏武有些自说自话的说着就站起了佝偻的腰身、间或还咳嗽两声、脚步蹒跚的走出了后堂。

    待老苏武走出了后堂,纪啸忙招呼着陈汤和还有些扭捏着不太好意思的赵睿落座,又招呼下人给重新送上来一壶茶水后,才开口说到:“此时是在私宅,两位也就不要拘泥一些官面儿的礼节了!彼此随意一些吧!……”这些话,纪啸其实大部分还是对初识的赵睿说的。

    说到此的纪啸,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稍许的尴尬之色‘呵、呵’的干笑了两声才接着说到:“纪啸少年顽劣、不学无术!故而,对笔之事碍难得很!能否劳烦二位帮忙把纪啸口述的一些练军之法予以记录下来?”

    这件事对于本就颇为自负才学的陈汤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令纪啸刮目相看、没想到的是:表现得恍若以前十分跳脱、顽劣的赵睿竟然也郑重的点了点头?

    华龙画皮难画骨、观人观表难观内呀!纪啸心里对尚是一个少年的赵睿的表现暗自感叹着的同时,也不禁在内心里揣测:赵睿可能就是由于秉性活跃、好动才不免给人了一种顽劣无忌的观感?想来出身名门的他,也一定是受到过了家族的严格教养和熏陶……。

    第一百六十三章 练军法则 (三更 求收藏!!)

    既然两个人都可以帮忙,纪啸也就可以不考虑其他的更加集精力的归拢着头脑的一些纷乱、散碎的记忆了!恍若一切都是处于临时抱佛脚状态的纪啸,其实在头脑早就反应出了一些隐隐约约的关于练军的散碎记忆。否则,他也不会贸贸然的就在皇宫内院向汉宣帝自请练军。一贯处事缜密、细致的他,自然是不会在心里毫无把我的情况下,去莽撞的嘴大妄言。只是由于纪啸他自己的笔太过于的‘谦虚’了!才一直拖延至今的拉来了陈汤和赵睿给自己做帮手帮忙整理。

    同时,由于纪啸脑海存有的那些记忆,又仿佛与这个时代有很大差别的不属于这个时代。因而,纪啸也必须要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一项一项的加以适当的改进和调整。

    纪啸唤来下人给陈汤和赵睿各自的备好了一份房四宝之后,纪啸一个人缓缓的、间或还不时停顿的叙述着,陈汤和赵睿执笔伏案迅速的记录着,三个人恍如整理练军札记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当然,由于纪啸需要凝神全力的从脑海里搜寻、拼凑着这些散碎的记忆,所以他的叙述速度很慢,甚至使用着书写速度相对较慢的毛笔记录着的陈汤和赵睿的记录速度都已经超过他的叙述速度了!二人还要经常的稍作停顿,等待一下纪啸接下来的叙述内容……。

    如果时空能够发生转换?自然就有人会明白纪啸所叙述的这些并不太完整的内容乃是现代特种兵训练内容的一部分。但现在,就是说者的纪啸自己,也并不清楚自己脑海存有的这些记忆的来源。

    真的是时代有别!就连纪啸记忆的最基本的负重跑和越野行军,也由于这个时代是实行的两餐制而在时间上都需要加以适当的调整。当然,各种重量和长度的计量单位就更要有所不同了!因而,边归纳、边叙述的纪啸也只能是对这两项做了以下初步的规定:

    一、由于每日晨起后的进食时间要晚过记忆多难个时辰,因而纪啸也就罢晨起后的第一次负重跑定为辰时开始,每名军卒要负重四十斤(沙袋、二十公斤),跑十里路(五千米)。

    而过午的一次负重跑,则定为了申末、酉初(傍晚五时左右),这其的原因还是因为两餐制。由于两餐制过午的进食时间要在申时之后,进食之后还要有两刻的歇息时间,因而也就显得有些过晚了。当然,负重的重量和跑的距离也同第一次一样。

    二、越野行军和野外的生存训练就没必要做大的时间调整了!纪啸只是把每七天进行一次的十里、负重五十斤(25公里、30公斤)的越野行军的起步时间稍稍往后推迟了半个多时辰也就可以了。

    以上两项的所谓‘负重’,其实已经没必要再单独的准备了。一名御林军普通军卒所身披的甲胄虽然大部分都是皮甲,但全身的甲胄加到一起也要有三、四十斤,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标准的重量。

    至于每三十天一次、行军三百余里、历时三天的却只带一天食物的野外生存训练,时间上就没有太大的调整必要了。不过,这也是纪啸结合这个时代交通、通讯条件极其落后的现状,较原来头脑的记忆大幅度的较少了难度(记忆的是7天、带3天的食物、行军千余公里)。但就是这样,按纪啸的想法也可能要适当的配备一定数量的马匹。

    其余的攀援、攀爬、打熬力气、增强臂力、纵跳翻越等等,就只能是因陋就简的利用现有的条件,该去爬山的时候去爬山,该举哑铃、抡石锁的时候就去举哑铃、抡石锁,该去翻越障碍就去翻越障碍……等等。总之,一些这个时代有的器械要利用上,一些这个时代还没出现的、却可以初步加以制作的也要尽可能的利用上。比如单双杠,既没有什么惊世骇俗之处、也制作起来比较简单,纪啸自然是也把它列在了简易器械的制作范围之内。

    当然,纪啸也对这些项目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详细的规定了训练的量和训练的强度。其自然是有些陈汤和赵睿不明白的词汇的训练器具,纪啸也就随手大致划出了一个简单的图形、标明了重量和尺寸并加以了用途的说明。

    还有一个十分便利的条件,那就是老苏武的御赐庄院紧邻着渭水河畔。这样一来,纪啸就可以从军卒选拔出几名擅长游泳的军卒出任教练,对所有军卒定期的进行泅渡训练。当然,这一项还要向后推延些时日才能开始。当前最为重要的乃是要增强军卒们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基本军事技能的训练。……

    其实,纪啸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由陈汤和赵睿负责记录下来的这些练军的办法,也仅仅是纪啸准备开始实施的一部分。其还有最为重要的一项纪啸并没有列在其,那就是兵刃的使用。军旅不配备兵刃、不善于使用兵刃,那还能算什么军旅?

    其实,在安排军卒习练兵刃的使用这方面,纪啸心理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并已经大致总结出来了几招简单、凌厉、适用于军卒之间彼此相配合的刀法。这些刀法,则是纪啸根据自身所拥有的技能加以提炼、总结出来的。另外,纪啸还打算让甘延寿也同时贡献出几招来,同自己的几招合并到一起传授给所有的军卒。

    当然,在练军开始之后、传授给军卒之前,纪啸也会同甘延寿一起共同的商议、琢磨、探讨,使两人各自拿出来的招术更加完善、也能够更好的相互融汇到一起。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这个道理纪啸还是懂的。陈汤肯定是在这方面无能为力了!所谓眼见为实。纪啸还打算稍有空闲就向张延寿了解一下,实际的考察一下张延寿在这方面的能力。如果现在已经是行伍传家的张延寿在武技上也有所成就?纪啸自然是也要把张延寿拉过来,同自己和甘延寿一起来研讨。

    在忙碌的记录过程,随着记录的深入,并不太懂军技艺的陈汤倒是反应不大。但年少的赵睿,脸上露出的表情则由开始的无所谓、进而变成了凝重、最后甚至已经开始呲牙咧嘴的显现出一副仿佛牙疼得要命的样子!无他,他肯定是在暗想:如果完全的按记录上的加以训练?还不把军卒们各个都给累出个好歹儿的呀?也不知道赵睿现在对自己之前千方百计的想要进入新军有没有产生后悔之意?

    第一百六十四 老辣一代

    望着因年幼而不善掩饰情感的赵睿表情丰富的反应,纪啸不由得笑着调侃到:“可是感觉训练量过大、压力过重?其实,这还仅仅是刚刚开始练军时的初步安排,以后还会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量。可是有些后悔主动要求前来新军了?呵、呵!”

    听到纪啸的挪揄,赵睿的小脸儿一袖、随即就脖子一梗倔强的答道:“家祖曾经说过:强军只有平日里多加的演练,战时才能战无不胜。卑下不仅没有后悔,反而还十分的庆幸能够成为大人的属下,也能让卑下习学到不少大人统军、练军的经验。卑下现在都要跃跃欲试的想马上就去开始习练了!”

    听着赵睿不服气似的倔强话语,纪啸不免暗自想到:这赵充国还颇得到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精髓呀!行伍传家,赵充国这是想让家族后辈均投身到军旅去呀!不过,纪啸从赵睿的话语里,也听出了一些显贵阶层子弟的优越敢。从赵睿的话语里纪啸也不难听出,‘习学到统军、练军的经验’不就是认为自己以后能够凭借优越的家世轻松的成为军的将领吗?

    纪啸再一次的思绪飘忽间联想到大汉朝的后将军赵充国:

    这又是一位老谋深算、眼光极毒的老辣人物!同样是利用全力的支持、拥戴汉宣帝刘询、刘病已上位的机会,赵充国一跃成为了大汉朝权力枢的几位被汉宣帝视作心腹的人物之一。自然,得到了当朝帝王的极度信任,自然也就使赵充国在朝廷上层的地位无形就连连的攀升了几个台阶。

    同样,作为军的一位统帅的赵充国,也有着他个人秉性上的一个最大弱点:沉稳有余而锐性不足。这,可能也是他长期的处于朝廷上层所自然形成的一条自保之策。这种自保之策,赵充国甚至积习难改的运用到了统军在外的战略指挥上。

    就赵充国以往统军出征的战术上来讲,可以说是机动灵活、多谋善断、沉着稳健,很少出现过由于赵充国战术指挥上的失误而使汉军遭到的败绩。

    然而,赵充国在以往统军在外的征战,却存在着一个战略上的最大弱点,那就是他过分的强调‘穷寇勿迫’。也就是说:把犯边的夷族打跑了就算完事儿,他绝不会采取斩草除根、乘胜追击的战略方针。

    从对待异族的战略上来看,赵充国采取的这种战略刚好同大汉朝的一代军魂霍去病所采取的战略是完全相反的。这也就是由于赵充国所担负的是对付外虏的征战。否则,如果赵充国承担的是大汉朝内部的平叛或是天下争霸?那赵充国不免就会被人猜忌有‘纵敌或是养贼自肥’之嫌了!

    赵充国以往统军在外所采取的战略对与否?现在的纪啸根本也没有资格去评说和指责,也只能是姑且思之的作为以后的借鉴而已。但赵充国对付外虏所采取的这种过于保守的战略,同样也有着它的好处:对于他个人来说,可以不因过分的冒险而使他自己保持着对外征战的极高胜率。对于大汉帝国来说,也可以保证不因缠战过久而使大汉帝国过分的老民伤财、进而使大汉帝国保持着一种强势的姿态来威压四夷。当然,这种战略也会给了夷族以舔舐伤口、修养生息的机会,会让掠夺本性难改的外虏觅得机会后再起战端。……

    以前对大汉朝的权力枢的基本构架介绍有所遗漏,在此稍作补充:

    现在的大汉朝臣属的最上层,还是在基本上沿袭着立国之初的三公制。也就是:丞相掌政并统筹全局,太尉掌军,御史大夫掌刑并兼理财政。当然,大汉朝经过了百年以上的风风雨雨之后,这种构架也会视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情况而有所调整。目前就一直沿袭着武帝时期的办法,以大将军这个职位来代替了太尉这个职位。同时,现在的大将军还行使着立国之初丞相统筹全局的职权。

    当然,在职位的高低上也并非是仅仅就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公。除了之前已经提到的骠骑、车骑、前、后、左、右等军将军要位同三公以外,如太仆、太傅等也是要位同三公的。

    自汉宣帝即位以来,恍若在职位上退居了次席、甚至已经处于极度尴尬地位的丞相已经换了两位。汉宣帝即位之初的老丞相蔡义去世以后,同样是由年老体弱的大鸿胪(相当于后世的礼部尚书)韦贤来接任。而继任不久的韦贤,也很快就因病去世,继任者则是原来的御史大夫魏相。现在在位的大汉朝丞相,就是以后位列麒麟阁的名臣魏相、魏弱翁。而御史大夫之位,则已经换成了汉宣帝的救命恩人丙吉、丙少卿。……

    望着脸色激动得有些泛起袖晕、满脸是一副不服气表情的赵睿,思绪有些飘忽的纪啸‘呵、呵’的轻笑着说到:“看来,令祖对尔寄予的期望也颇深哪!如此的稚龄就把尔送到军前来历练。否则,安能忍心让尔如此之早的就饱尝军之苦?不过,如果说到习学,令祖素以治军严谨、稳重而著称。其实,令祖赵老将军才是尔习学的最好典范!”

    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赵睿却显现出一副不屑的表情说到:“国事、家世要区分开来。在家世上,身为后辈的赵睿自然是当惟家祖之命是从,赵睿还不是那等忤逆不孝之人!但在国事上,赵睿最不喜欢家祖的所谓什么沉稳的战略了!赵睿最为敬仰的乃是我朝的骠骑大将军!纵横大漠数千里,把觊觎我大汉的蛮夷打得狼奔豚突的望风而逃!那才是我大汉的大汉男儿应所为也!”

    作为孙子的赵睿可以私下里对其祖父赵充国的以往军事战略有所质疑。但作为同赵充国的地位相差极其悬殊的纪啸和陈汤,则完全没有资格去私底下议论大汉朝的军方统帅之一的后将军赵充国。

    因而,在纪啸不好接茬儿的只是含笑不语的时候,坐在那里一直没太说话的陈汤却笑道:“呵、呵!这可能也是令祖不把尔带在身边,却把尔送到羽林的原因吧?赵老将军这是既想让尔单独的历练一下、又想让尔多了解一些人情世故吧?世事繁庸、人际诡秘。其实,赵老将军的为人处世乃是立世的正道也!……”精明、睿智的陈汤,当然很容易的就看清了赵充国‘首先要保证自身和家族先立于不败之地’的深谋远虑的用心。

    其实,现在处于朝廷枢高层的这一代人物,基本上大多都吸取了武帝时期因帝王过于强横、所造成的臣属鲜少有好下场的教训,才在各自的内心里都形成了首先要先寻求自保的为官之道……。

    第一百六十五章 急旨传召 (二更)

    随着相互之间的逐渐熟悉,年少的赵睿也逐渐的同纪啸和陈汤消除了大部分的拘谨。因纪啸不愿意在私下里过多的议论像赵充国这样的朝廷重臣、刻意的把话岔开之后,三人就热络的从军略扯到战术、从战术扯到武技、从武技扯到技巧……等等,交谈得十分的融洽。

    谈谈说说,纪啸同时也对二人的能力有了更加惊奇的发现:

    首先是陈汤,虽然他对武技几乎是一窍不通,但在战略战术上却有着他自己十分独到的见解,陈汤也并非完全是一位行伍的‘门外汉’。这让纪啸不禁在心里暗叹:自己脑海里存有的记忆表明的陈汤未来将是朝廷的一代名将果然不假呀!

    其次,赵睿虽然现在年纪还小,他的有些想法和构思还显得有些天真和直观。但因其出身在行伍世家,平日里在长辈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自然是对军略也相当的熟悉和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按纪啸的揣测:天性上十分机敏和大胆的赵睿加以好好的磨练之后,也不难成为一名想法独特、用兵诡变的军智将。……

    苏府的建筑虽然显得陈旧、寥落,但由于身为府内主人的人近期才算多了一人的仅有老苏武和纪啸这父子两个人,即使是下人、仆妇等也就是有数的那几个人。因而,府内实际上大部分房舍都是空闲着的,随便寻两间就可以住人。纪啸同陈汤、赵睿几乎是无话不谈的一直聊到夜幕低垂之后,才吩咐仆人给二人收拾了两间房舍就寝。

    这期间,老苏武自然是也曾前来凑了几句趣儿,后来也就耐不住困倦、在纪啸招呼仆人前来搀扶着先行前去就寝了。吩咐、安排完陈汤和赵睿的留宿后,纪啸想了想又心有不舍的前去了马厩一趟。在灯火的映衬下十分爱怜的凝望了一会儿见到人后又马上开始极不安分的宝马绝地、再一次的交代马夫苏福近两天就可以把绝地牵到城外庄院的军营去之后,才边离开边又回头恋恋不舍的看了几眼绝地才自行前去就寝……。

    时光在忙忙碌碌飞速的流逝,一晃儿十几天就过去了。在这十几天里,单独设立的营盘也早已经扎在了老苏武的御赐庄园。军械的制作、军卒的训练等也在纪啸等几个人分工合作下早已经正式的开始了。通过这十几天的磨合,也又一次的让纪啸不由得感慨世事的难于预料、许多事与自己事前预想的恰恰是完全的南辕北辙!

    首先,按纪啸原来的想法,御林军预备役的这些军卒大多都是家境富庶的子弟、养尊处优惯了的很可能要有一半以上的人难以承受住自己所制定的大强度、极其艰苦的训练办法?然而,事情则让纪啸大跌眼镜的是:除了二、三十名身体状况稍差的以外,其余的军卒竟然全部的熬过了初始阶段这十几天的极度疲劳期?就是那暂时掉队的二、三十人,经过了一定的调整、适应期之后,也会有大半的人能够逐渐的适应过来并融入到全军的训练去。

    当然,这其也包括根本就还是一名少年人、在所有人身体显得最瘦小、单薄的赵睿。让纪啸也不得不赞叹:这个时代人的生存环境转换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超强!对自己能够编练出这个时代的一支最强军的信心倍增!

    鉴于这种绝佳的形势,纪啸也就并没有对那二、三十名暂时掉队的军卒作遣送回御林军预备役的处理,而是让他们自行单独的适当减少了一些训练强度。待能力逐渐提高到可以达到标准后,再重新的编入军。这样,也等于是给予了那二、三十名军卒一个机会,也使这些军卒因并未被淘汰而感激涕零间训练得更加的勤奋了。

    按纪啸的想法:他近期也就该去拜访一下朝廷三公之一的丙吉、丙少卿了!现在,既应该在饮食上给军卒们调整一下营养,也需要给予训练成绩的优异者一些适当的奖励了。由于统一供给的军需比较单调,纪啸想给军卒们调整饮食的营养就必须要花费银钱自行前去购买。

    同样,由张延寿组织、抽调来的工匠也已经到位,铜、铁等各种原料以及配属给工匠们和各种这个时代的制作器具也早已经运到并安装完毕。由于这个时代的各种制作器具如铁匠炉等还很简单和粗糙,因而选定好场址后仅用多半天的时间调整、安装也就可以正式的开工了。现在,马具已经初步的试制完成并已经开始投入批量打造,各种军械也已经基本上是制出样品、即将投入批量的打造。

    因纪啸的画技太过一般,再加上他头脑所存的也仅是形似而不精确的样貌,各种器具、军械虽然比较简单,但想要的完全试制出精确、适用的样品自然是也要花费掉几天的时间。

    看着一天忙到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军械、器具制作上面的张延寿,再联想到以一名少年就能够承受住如此大强度的训练的赵睿,纪啸也不由得在内心里叹服:张、赵两家可真是后继有人哪!在这两家,可能也就是张安世那位汉宣帝的‘光腚娃娃’的孙子富品候张勃是一位经常流连于花前月下的风流、纨绔公子哥儿?也勿怪老家伙张安世一提到这个孙子就直皱眉头!

    现在也不得不说:对待纪啸的态度上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御林军军官霍山对纪啸还是相当照顾的!在纪啸率领着这些御林军的新兵开始迁离御林军大营时,霍山就主动的会同长史给纪啸拨付了五百匹上好的战马来使用。

    这让纪啸也不得不真心实意的连连对霍山打躬作揖的予以感谢。霍山则还是不太会说低姿态的话的甩了一句:你我已经形同家人。本官安能不关照你一些?说得纪啸有些莫名其妙的同时,也隐隐的感觉到自己可能又是借了那位名冠京师的‘胭脂虎’霍七小姐霍成君的光了?现在扎于长安城外、老苏武这座御赐庄院的军营,其实规模也已经不算小了!暂时一个都没有被淘汰掉的军卒,再加上几十名工匠和近百名的辎重兵,军营已经超过了百人。同时,军营内还备有着五百匹上好的战马和运输辎重用的大车小辆,以及整天弄得‘叮当乱响’的工匠棚子。一天下来,军营人喊马嘶、锤砧山响、炉火映照……。还真不是一般的热闹非凡!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超乎于纪啸的预想的顺利进行着。但对于纪啸来说( 隐龙啸 http://www.xlawen.org/kan/509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