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隐龙啸 > 隐龙啸 第 50 部分阅读

第 50 部分阅读

    和呼韩邪的父亲、只是看着两个儿子在下面争竞却一言不发的右贤王握衍朐提,才摆了摆手示意呼韩邪退下去的同时说到。

    年轻的匈奴右大都尉呼韩邪仿佛心有未甘的张了张嘴却未发出声音,低着头轻轻叹息了一口气、又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只好仿佛十分郁闷的退到了一旁。

    “以郅支之见,无论汉人是还藏有什么诡谋,我大匈奴只要应付得得当,在我大匈奴可以任意往来纵横的大草原之上,我等对汉人又能有何惧之?而汉人的小皇帝欲与大单于单独一会,这也恰巧给我大匈奴创造出了一个擒下他的绝佳机会。只要我塞外各族的联军密布重兵于被困汉军的正面与两翼,能够抵挡住大单于亲手擒下汉人小皇帝后的首轮疯狂强攻,那就已经大事可定矣!”这位匈奴的左大都尉郅支还真不是一般的会说话、会怂恿!

    郅支只是在借着说出自己见解的机会掺杂上一句‘大单于亲手擒下汉人的小皇帝’,就已经完全的调动起了壶衍鞮可以彰显其‘大单于神威’的无限渴望!

    因而,壶衍鞮也就不禁大笑着叫嚣道:“哈、哈、哈……!好、好、好!还是郅支贤侄深知本大单于之心也!无妨、无妨,既然汉人小皇帝这等的狂妄,我等联军只要对原有的部署稍作调整,就可以杀得南蛮子片甲无还!本大单于马上发令给各路联军作以适当的调配,本大单于也将带着郅支贤侄一同去会一会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南蛮子小皇帝!诡谋?本大单于亲手擒下手无缚鸡之力的汉人小皇帝后,南蛮子的何等诡谋亦都等同于破产矣!哈、哈、哈……!”

    第三百三十三章 新奇图示 (二更)

    大漠群胡联合到一起、经过了长期的筹划发动的这次针对于大汉帝国的巨大阴谋,内幕现在几乎已经等同于大白天下。以一代年轻的帝王汉宣帝为首的大汉帝国的君臣们,也正在为了化解目前大汉帝国所处于的困境、扭转整个军事态势上出现的被动局面,尽其所能的采取着各种手段全力的应招。

    而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一场涉及到大汉帝国未来国运的民族之间大角力主角的纪啸,则已经正式的假扮成了汉宣帝、随同着以大汉朝第一权臣老霍光为主帅的大军越过了万里长城,此时正在向瀚漠大草原的深处挺进……。

    通灵的畜生,有时候的表现就像顽皮、淘气的孩子一样令人感到又好气又好笑!

    大军在长城脚下会合了先期驻足于此的甘延寿及他所率领的十几名新军健卒、马上就准备越过长城之时,已经不得不长期乘坐御撵的纪啸,本来对别人照顾不了、而自己又不方便照顾的宝马绝地桀骜不驯得直尥蹶子的表现感到极其的无奈、甚至都生出了要把它放到原野上‘爱哪去哪去’的想法。

    但令纪啸没想到的是:到达长城脚下以后,宝马绝地却仿佛认识甘延寿一样、竟然允许甘延寿接近它的身旁,甘延寿牵着他、它也能乖乖的跟着走?这回甘延寿每日里除了统率着御林军要假戏真做的护卫在御撵和御帐旁边以外、可又有了一项工作必须要他去做了!自此以后,甘延寿也就不得不代替了现在已经跟随在汉宣帝身边的赵睿,承担起了照顾纪啸这位假皇帝的‘御马’的职责。

    一点一滴微小的超时代理念,都有可能在不具有这种理念的时代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巨大功效。

    之前分成数组派出去的以新军健卒充任、在向导引领下的探子,现在也已经大部分都赶了回来。由于在新军的训练过程,纪啸曾潜移默化的把绘制地理、地貌简图的理念灌输给了新军的军卒。这些充任探子的新军健卒,返回来的时候,也同时带回来了所侦缉范围内地理、地貌的简略草图。

    当然,由于这个时代还没有通用的纸张,这些简略草图一般都是被健卒们给绘制在了绢帕和布帛之上。更有甚者,有的新军健卒还把简略草图绘制在了身着的衣服的内衬上。

    这些草图虽然大部分都是画得十分的潦草、且极不规范,但能够了解清楚战场范围内的地理和地貌、以及汉、胡两军各自现在所处于的态势,既是此次北征能够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又是纪啸率领甘延寿等以汉宣帝的身份前往去单独会晤以匈奴大单于壶衍鞮为首的胡酋们能够最后顺利脱身的必要保证。

    因而,纪啸恍若如获至宝一样的把这些草图收起来之后,还交代甘延寿要重赏这些返回来的新军健卒(他自己因假扮成汉宣帝的身份极不方便)。行军途坐在行进着的御撵和每日宿营之后,纪啸现在则也又多一项工作需要忙碌和研究了!

    由于这些草图极其的潦草、甚至还有不少重叠或是遗漏的地方,纪啸只好把这些草图像‘摆摊’一样德全部平铺开来,要尽可能的估摸、测算着衔接到一起、并合并绘制成一张相对较完整的平面图。这个时候,当初五原的老太守龚遂给派来的向导又开始发挥他们的另一项作用了!纪啸边拼接、边还要向这些向导们请教、了解草图及草图之间实际的地理、地貌情况。

    虽然草图的数量也就仅有十几张,但就仅仅能够全部的衔接到一起、合并成一张相对较完整、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平面图,纪啸废寝忘食的就已经忙活了一天多的时间。这期间,甚至还要包括纪啸恍若‘挑灯夜读’似的熬了大半宿的夜。

    基本上大功告成以后,趁着夜幕即将降临、落寨扎营的时间,纪啸派人把大军的主帅老霍光、现在这支大军的主将金安上、以及甘延寿等全部都请到了自己的‘御帐’,准备全面的探讨一下下一步的进军方略、以及即将开始的大战所要采取的具体战术。

    没办法!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了胡人出没不定的落日大草原,平时纪啸必须要以汉宣帝的身份来出现。因而,虽然无论是身份和资历上他都要低于老霍光和金安上,但也不得不让老霍光和金安上前来他的‘御帐’‘移樽就教’。

    假的毕竟还是假的!就连老霍光等来到来之后如何的就坐都要弄得别别扭扭!如果是真正的汉宣帝圣驾御帐,自然是汉宣帝高坐在上,除了老霍光下面设坐以外,其余的人自然是垂手肃立。

    但现在,纪啸由于是假扮的汉宣帝,平时一人独处的时候有些僭越的弄把龙椅还可以过过坐上‘御座龙椅’的干瘾!但现在有事实上的身份隐约都要超过帝王的老霍光到来,却又不可能把地位尊崇的老霍光让到龙椅上去,各自坐与不坐、或是坐在那里都存在着尴尬。

    无奈,纪啸只好借着自己动手归拢到一幅布帛之上、绘制出来的数尺见方的草图篇幅过大的理由,把草图铺在了‘御帐’铺着的地毯之上。老霍光等几个人相继到来以后,自然也就只好围着那张纪啸绘制得并不太规范的地理、地貌、以及标注着汉、胡两军各自所处于的大致战略位置的草图席地而坐,聚在一起开始了商议、探讨。

    身形高大、恍若一座纹丝不动的小山一样委顿的坐在地毯上的老霍光,随着席地坐在他下首的纪啸连说带比划的一番简单的解说之后,犀利的目光在草图和纪啸这个人间梭巡着,不住的点着苍首:“不错、不错!就仅仅这样的一张图示,就已经把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乃至可资利用的地理条件均一目了然的呈现于此。真不知道你还有多少令老夫感到惊奇的未曾显示出来的才干?既然你已经把敌我双方的总体态势讲得一清二楚了,就先说说你的见地吧!”

    “只是一些雕虫小技而已,末将实是当不起大帅的这等赞许!……”本就对自己‘丑陋’的笔法摆在别人面前感到有些讪然的纪啸,连忙显得十分谦恭的说到:“这次大帅可是有些高看末将了!末将从旁加以填补、弄些锦上添花的事还可以勉为其难。至于总体的战略布局,末将实是没有这等的经验和能力。还是先由金大人来发表一下高见吧!”

    其实,纪啸说的也是他自己的心里话。本就从未统领过数万、甚至十数万大军经历的他,对大军的调动、征战根本就没有一点可以借鉴的过往经验可循。因而,纪啸也就颇有自知之明的一股脑推给了席地坐在他对面的金安上身上。……

    第二百三十四章 御帐设谋

    金安上,大汉帝国武帝在位后期逐渐崛起的几大豪族之一——金氏现在的掌门人,已故车骑将军、武帝的托孤重臣之一金日磾的亲弟弟,现任大汉帝国军的郎将,匈奴种族。

    说起来现在已经稍显没落的金氏家族,在大汉帝国绝对是一个异类!当年,出身战俘、奴隶的金氏奠基人金日磾,却得到了他所侍奉的主人汉武帝的衷心赏识,被汉武帝不断的提拔、官阶不断的攀升,最后竟然坐到了位比三公的相当于军方副统帅的车骑将军的高位!甚至,在汉武帝弥留之际,匈奴人出身的金日磾还成为了武帝托孤的四巨头之一。

    也不得不说,以一介夷族奴隶的身份最后在大汉帝国达到了位极人臣绝高地位的金日磾确实也是极会做人!在武帝去世后,继位的汉昭帝刘弗陵才仅仅八岁、主幼臣壮的情况下,金日磾极其明智的公开宣称:自己是匈奴人出身,绝没有资格去总揽国政。因此,金日磾也就自动的退出了几大托孤重臣之间、因争夺绝对权力的血腥角逐。

    但在这个时候,金氏在大汉帝国也同样存在着极大的人脉和潜势力。在金日磾做出了‘退出角逐’这样一个明智的选择以后,老霍光为了拉拢同盟军、把霍氏营造成为大汉帝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家族,就采取了联姻的办法、把自己的女儿嫁予了金日磾的儿子金赏,使金氏基本上变成了霍氏的附属家族。

    同样,源于匈奴种族的金氏,也沿袭着一些匈奴种族的古老传承习惯。在托孤四巨头之一的金日磾早早去世以后,则是由金日磾的弟弟金安上继承了金日磾的爵位、成为了金氏的掌门人,而非是由金日磾的嫡子金赏来继承。所以,金安上的军职虽然现在同纪啸持平,但金安上的爵位却是县侯(汉律是降等级继承、特殊情况下由帝王特许才可以原等级继承),要高过没有爵位的纪啸不可道计。

    且不言这个时代大汉帝国是否存在着‘种族歧视’。就仅仅金氏来说,其实也早已经完全的融入大汉民族、已经在大汉帝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因而,金氏家族的成员也俨然是大汉帝国臣属的重要一份子,也根本没有必要再拿他们去当做匈奴人来看待。

    出仕始就投身于大汉军旅、已经年过五旬的金安上,自然是在统军的能力和战略、战术眼光上也并不落人后。因而,金安上听到纪啸把老霍光所提出的问题塞给了他以后,就不由得在夷族特征明显、须髯密布的紫黑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的说到:“其实,纪大人是在过分的谦逊也!现在,纪大人已经把整个战场布局和战略态势清楚的摆在了这里,如何的予以决断事实上已经洞若观火……。”

    在纪啸连忙谦虚的又说‘末将真的是不知’、老霍光也催促‘金大人还是接着续言吧’之后,金安上才又接着说到:

    “我军的战略目的已经十分的明确,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吸引住胡人的军力,为圣上出奇不意的以奇兵营救被困的大军创造机会。故而,我军莫不如就摆出一个‘以圣上会晤壶衍鞮来吸引胡人军力’的一虚一实的战术。

    胡人之,也并非是没有才略高绝之士,因而也就必然会有人看出来、并进言匈奴大单于壶衍鞮:我汉军是在实施的诱敌战术。故而,胡人肯定也会预先的调集军力加以防备。

    为了配合圣上出奇兵、兵出朔方的大军能够收到奇效,我军不妨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遂了胡人心愿的首先把营救被困大军的军力先期暴露给胡人,借以彻底的迷惑住胡人的视听。……”

    “何为声东、又何为击西?”在金安上话语稍稍停顿的空隙,已经听得入神了的老霍光不禁脱口问到。

    “大帅真是高明!马上就问到了末将所言的症结。呵、呵!”笑着恭维了老霍光一句的金安上,接着就在平铺在众人面前的地毯上、纪啸所画的图示上面比划着解释到:

    “所谓声东,就是在纪大人假扮圣上前往去匈奴旧单于台会晤匈奴大单于壶衍鞮之后,除了必须要配备的保护‘圣驾’的军力以外,我军当分出一军,从侧翼发起全力的攻击,摆出一副‘借圣驾之身吸引去胡人的注意力的情况下、出偏师营救被困大军’的假象。让胡人首脑们认为:他们已经完全的估计到了我军所要实施的战术。

    而所谓的击西,想来大帅已经明了,那就是圣上兵出朔方的奇兵。我军凭借纪大人假扮的虚假圣驾、再加上虚假的营救大军,如果再不能做到吸引过来胡人的大部分生力军、为圣上创造出营救被困大军的上佳机会?那胡人之可就需要有留侯(张良)一样算无遗策的高人存在了!”

    “好计、好计!”、“金大人果然出手不凡!”、‘胡人秉性多疑、金大人此计大妙!”……。金安上的话音刚落,就引来了在坐的几人一片的赞誉声。其,老霍光恍若带有着金石回音一样的声音、甘延寿沉闷的瓮声瓮气的声音显得特别的突出。惹得感觉说话的声音之大、之响堪与他有一比的老霍光不禁含笑看向了甘延寿……。

    “那里、那里!末将与纪大人和甘都尉等欲舍身历险的壮举安能相比?末将也只是略尽本分的说出了一己之见而已。”可能是也在随时随地的学习着他去世的兄长金日磾做人的方式的金安上?话说的滴水不漏的同时,也并不知道、却仿佛完全可以确定似的说出:甘延寿必然会陪着纪啸前去与胡酋壶衍鞮等会晤。

    金安上高明的战术见解、精明的头脑反应,也令纪啸不由得在内心里暗自的感叹:能够在庙堂之上左右着大汉帝国大局的京师各个豪族,确实也都有着其内在的不俗人物存在呀!张氏如此、金氏如此、甚至就连小小的赵睿现在也都已经显现出了赵氏接班人的风采。这能不让对霍禹、霍云、霍山等感到极不满意的老霍光因子孙不肖而心急如焚吗?一个家族兴盛的延续,是需要后辈的人才频出来接续的!

    第二百三十五章 铿锵北进 (二更)

    金安上明显是受到了纪啸所绘制的图示所启发才提出的这条‘声东击西’之策。这,还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声东击西’!

    按照金安上在图示上所比划着演示的,由纪啸假扮的汉宣帝去同胡酋壶衍鞮在旧匈奴单于台相会晤的时侯,汉军刚好可以迂回到被围困的韩增、田广明、田顺三部的包围圈外的东翼首先发起虚假的猛烈攻击。这就是金安上所言的‘声东’!攻击实际上也确实是首先发起在百余里方圆的偌大战场的东侧。

    通过纪啸所假扮的汉宣帝圣驾之身的吸引、再加上对被围困的韩增、田广明、田顺三部的东翼发动攻击所采取得虚晃一枪营救行动,也就必然会最大限度的调动胡人的主力集在被围困的韩增、田广明、田顺三部的正面和东翼。

    而汉宣帝所率领的兵出朔方的汉军主力,其首先要发起营救行动的方位则是在整个战场的最西侧、对被围困的范明友所部予以营救。当汉宣帝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迅速的营救出范明友所部之后,则会马不停蹄的把攻击方向转入由西向东、长途奔袭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被围困的韩增、田广明、田顺三部的西翼发起攻击。这就是金安上所言的‘击西’!实际上也是真实的汉军主攻方向、开始发起的方位也恰巧是在整个战场的西侧。

    按照金安上的战术设计,实际上在落日大草原上的整个汉、胡两军的大绞杀开始之后,将先后要摆开三个不同的战场。既:几乎是同时发动的以保护由纪啸假扮的汉宣帝圣驾会晤之后能够顺利的撤出战场(实际上纪啸撤出的可能性不大)和对被围困的韩增、田广明、田顺所部的东翼发起的虚假攻击为两处,而另一个战场则是要由汉宣帝所率领的汉军主力从整个战场的西侧开始发起。

    当然,如果要使整个战术完美的实施、达到步调一致,现在就到了需要派人去联络汉宣帝所率领的汉军主力、约定同时发起攻击的时间的时候了!因而,在经过了‘御帐’的几人对金安上的计划又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探讨、完善之后,老霍光也就传令派人在向导的引领下、化妆成夷族牧民赶往汉宣帝所率领的汉军主力预计可能到达的方位去口传计划。

    是金子总会发光!对于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来说,只要适当的给他一个可以发挥的平台,他就会在不知不觉把自己演变成为了主角!现在的纪啸就是这样。虽然现在的这个战术设计是由金安上所首先提出,但从开始筹划到确定实施、最后就连身为帝王的汉宣帝也纳入了他的整个布局、调配的范畴之内,甚至包括即将要面对的群胡在内、都一起被纪啸给并入了他的全盘设计里面。

    纪啸,现在俨然就像是变成了发生在落日大草原上、早已经拉开了序幕的这场汉、胡两族之间的大绞杀、大对决的‘总导演’!……

    把一切的变化都尽可能的预想在前面、做出了初步的临战决策之后,以大汉帝国第一权臣老霍光为主帅、以纪啸假扮的汉宣帝圣驾为标志的这支实际上的北征偏师又声势浩荡、大张旗鼓的开始向落日大草原的深处挺进了……。

    随着大军逐渐的深入落日大草原,出现的胡人斥候、侦骑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为了做到‘假戏真唱’,汉军也早已经放出了自己的斥候、侦骑的同时,也对经常出现的胡人斥候、侦骑进行了清理和追杀。当然,在不让胡人的斥候、侦骑太过靠近、以免被探听到汉军的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还是主要的采取了‘追杀’的办法。

    所谓的‘追杀’,还莫不如说是‘驱赶’。而‘驱赶’的目的,就是要让胡人的斥候、侦骑仿佛十分狼狈的逃得性命、返回去之后,把探听到的、汉军所故意造成的虚假声势回报给胡人的首脑们,借以来迷惑胡酋们的视听。让胡酋们错误的认为:兵出五原的汉军‘如假包换’的、绝对是汉宣帝御驾亲征的主力大军。

    大军的进军途,随后也因彼此相向而行、距离成倍的缩短而遇到了出使返回来的陈汤所率领的大汉使节队伍……。

    那日匈奴新锐、左大都尉郅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担心引起已经开始御驾亲征的汉宣帝的恐慌,及时的阻止住了匈奴大单于壶衍鞮欲对身单力孤的汉使陈汤的‘发威’;也使陈汤避免了一次可能要发生的、实现已经有所心理准备的羞辱。

    仿佛像是‘见事不好、赶快溜之乎也’的陈汤、‘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聪明的顺势退出了匈奴大单于的金顶大帐以后,马上也就有匈奴单于庭的所属官吏对他予以了接待。

    其实,无论是任何时代,国与国之间、或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使节往来还是要受到相当程度上的礼遇的。何况,现在汉、胡两族之间虽然陡然交恶的大动刀兵,但考虑到战略上的需要,其实负责接待事宜的匈奴单于庭的所属官吏也早已经得到了单于庭的上层为了‘避免节外枝’的暗示:要尽可能的安抚好汉庭使节。

    至于当年老苏武之所以在草原大漠牧羊十年、遭了那么多的罪。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大汉帝国已经同匈奴彻底的决裂、并常年的在进行着无休止的大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老苏武过于强硬的遵循着身为大汉使臣的操守、且严词拒绝了十分欣赏他的才干的当时的匈奴大单于的招揽。因而,当时的匈奴大单于才在恼羞成怒之下把老苏武放逐。自然,这其也有想让老苏武在忍受不了苦难的情况下、能够回心转意的归顺匈奴的想法。

    当时,事实上已经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之前却还要强行的保持着大汉使臣形象的陈汤,被接待者予以安置、并进了些饮食之后,随后也就马上得到了匈奴一方正式的回复:确定了匈奴大单于壶衍鞮与大汉当朝帝王汉宣帝在匈奴旧单于台会晤的准确日期。不言而喻,匈奴大单于壶衍鞮一定是接受了郅支等的规劝,考虑到还可以获取到更大的要挟筹码、贪婪的攫取到更大的利益的需要而做出的决定。

    随后,陈汤在群胡环绕的状态下熬过了一夜,隔日也就率领着使节队伍、车驾走上了返程的路途……。

    大军同陈汤所率领的使节队伍、车驾会合之后,待宿营时扎下营盘,以老霍光为主的这支北征偏师的主要将领等,自然是又在纪啸的‘御帐’全面的听取了陈汤关于出使的情况汇报。

    其实,汉、胡两族偌大的一次数十万大军的强力碰撞、角逐,更是需要一旦确定了既定方针、就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否则如果三心二意的朝令夕改?庞大的军旅规模总是随意的变更战略、战术,必然会因运转起来极其的笨拙而导致无所适从的遭受败绩。

    因而,众人听取陈汤汇报的唯一一个渴望马上清楚的结果就是:匈奴大单于壶衍鞮对于与汉宣帝在旧匈奴单于台相会晤的回复。至于陈汤在胡营附加观察到的一些情况,也只是一些仅能起到参考价值的表象而已;几乎等同于可有可无。

    听到陈汤说匈奴大单于壶衍鞮等胡酋已经明确的答应了同汉宣帝在匈奴旧单于台相会晤的提议、并确定了具体的日期。临时拽过来了一个锦墩坐在正位的老霍光默默的点了点头、沉吟着说到:“陈都尉此去扬我大汉正大、仁义之国威的同时,亦圆满的完成了所担负的职责,实是功莫大焉!既然群胡已经进入了我军所预布之战略、战术的设计之内,那老夫就对我军接下来的行军方略作一番布置吧!……”

    由表及里、显得有些年老固执的老霍光,还是对陈汤在为人上有些成见。故而,也只是对历尽艰辛的冒险出使归来的陈汤略微赞许了一句,就马上把话头儿转到了下一步的行军方略上:

    “再过三、两日,我大军也就要与群胡的联军开始正面对恃、接触了。因而,我大军到达并进入到临战状态以后,纪郎一行就将要先期前往匈奴旧单于台与胡酋壶衍鞮相会晤;老夫会派随军前来的数百羽林在甘都尉的统领下随行并保护的同时,亦会亲率大军予以随后接应。

    为了进一步的实现最大限度的调动胡人的军力、吸引胡酋们的注意力、配合西翼战场上的圣上亲率大军发起突袭的战略目的,金郎亦要统帅万余精骑迂回包抄的群胡对韩将军等三部的包围圈的东翼,实施迅猛、但也要预留出退步的强力攻击。……”

    老霍光恍若带有着金石之声的宏重语音在假扮成汉宣帝的纪啸的‘御帐’回荡着,十分果决的就发布了对已经逐步进入临战状态的汉军下一步的总体作战军令。

    第二百三十六章 强者暮年

    在老霍光布置完了之后,张了张嘴想要说话的纪啸,思想着话到口边只好又咽了回去。纪啸是想说:没必要派那么多的御林军随行,其实去多、去少基本上都是等于是白白的去送命!

    但纪啸再回头一想,偌大的大汉帝国的帝王亲自去参加会晤,帝王的身份对大汉帝国来说是何等的重要?随行保护的御林军过少,会明显的显示出‘有假’!因而,也就只好哀叹着‘战争是残酷的’同时,把溜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然而,一双犀利的老眼不时的瞥着纪啸的老霍光,仿佛像是变成了纪啸肚子里的‘蛔虫’一样的摸透了纪啸的秉性!纪啸的话没出口,老霍光却反而随口叮嘱了一句:“哦,纪郎才干、智谋俱佳,此去老夫也相信你会堪当大任的圆满完成所担负的重责。然老夫还要絮烦一句:纪郎可要记住老夫之前对你的嘱咐啊!”

    嘱咐什么?无外乎是那句:对对手留有余地的仁慈和不忍,无异于是在自掘坟墓!我自己都不知道,老东西又从哪里看出来的我的心性不够硬哪?连忙抱拳答应了一句‘末将会谨记大帅之言’的纪啸,疑惑加郁闷的在心里暗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汉军的屯军大营,现在距旧匈奴单于台的距离也就仅有三十余里。而就是这三十余里,甚至都有可能变成纪啸刚刚开始的辉煌灿烂人生旅途上的最后三十余里、旧匈奴单于台亦有可能变成纪啸人生的最后终点!

    同样,在空旷无垠的瀚漠大草原上、在艳阳的映衬下登高远望,已经隐约可见数十里外群胡联军的屯军大营已经开始逐渐消散的袅袅炊烟……。

    此时,已经是辰时已过的十分,纪啸也已经以汉宣帝的身份动身启程准备前去会晤匈奴现任大单于壶衍鞮了。

    在方圆数里的汉军屯军大营(为了营造声势、大军的屯扎也要尽可能的夸张一些)的营门之外,豪奢的仪仗应有尽有、护卫甲士声势极其的隆重张扬、盔明甲亮的护卫在由纪啸假扮的汉宣帝的四周,密密麻麻的刀枪斧钺映日生辉。

    此时,头顶金冠、身着明黄|色的龙袍、龙袍内里衬着少女皇太后上官婕赠与他的当年武帝穿过的以天蚕丝为主织就的御甲的纪啸,正站在这个时代在大汉朝规格最高由驷马驾驭的御撵一旁,在同也已经是一身金盔、金甲、身披猩袖斗篷、外形无比威凛、斑白的须发随风飘拂、身形伟岸的大汉帝国第一权臣老霍光殷殷话别……。

    因纪啸这个假扮的圣驾还有没登上御撵、在同老霍光进行着告别,同护卫的御林军一起同样也是手里牵着战马环绕而立、并没有坐到马上的甘延寿,此时的另一只手还紧张的、不时偷眼直瞟的牵着摇头摆尾的宝马绝地,宝马绝地的马鞍桥旁还挂着随着马身直摇晃的纪啸的随身兵刃‘凌风断刃’。把宝马绝地再栓到御撵的后面现在已经不合时宜,而牵着它直紧张的甘延寿、现在则是在担心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飙、添乱!

    当然,由于纪啸和老霍光是在进行着单独的话别,甘延寿及他所统率的一众御林军军卒现在也均是退到了近丈远以外。

    几十年以来,在大汉帝国恍若岿然不动的大山一样存在的老霍光,此时则让纪啸首次的感觉到他并不是一座毫无知觉的大山、而是一位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老人!现在,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以往一贯腰身挺拔的老霍光,因真正的动了感情、让纪啸恍惚间都仿佛感觉他的腰身也有了些许的佝偻……。

    “……为了我大汉的江山社稷,老夫现在也只好放任你前去冒险。然贤侄切记!即使是不用考虑其他的身后之事、也要为老夫那个珍爱无比的‘老丫儿’考虑、考虑呀!贤侄千万要珍重自身!如果贤侄出现不测?老夫的性情执拗的‘老丫儿’也难说会独存哪!……”宏重的嗓音已经有些沙哑的老霍光说到这里,老眼已经有雾光闪烁。

    望着对自己出奇的看重、已经动了真感情的竟然首次对自己以‘贤侄’相称的老霍光,纪啸心里也是热流涌动间十分的感动。但此行已经势在必行,因而纪啸也就信誓旦旦的说到:“大帅放心!就仅只是为了让成君以后能够像现在一样总是快快乐乐的,末将也会对自身珍而重之的!大帅切勿过于的担心!凭借末将同勇武的甘都尉联手,即使前去乃是是刀山火海也能闯他几个来回!……”

    第二百三十七章 惜别良言 (二更)

    内心里感受到老霍光对自己的看重的同时、纪啸亦感受到了老霍光对自己怀有着无限的企盼,就不免有些冲动的放言定会冲出群胡的锁拿、围堵返回大汉。说到企盼,老霍光自然是偏重于希望将来纪啸会对霍氏辉煌的延续有所贡献。一个女婿、半个儿嘛!

    还是一名年轻人的纪啸,不可避免的有时也会头脑发热。投桃报李,感受到老霍光的一片至诚之心,纪啸接着就又说出了一番显得有些言之过深的话语:

    “能够得到大将军如此的看重,末将也大感受宠若惊!

    故而,末将亦有几句肺腑之言欲说予大将军:据实说来,末将此去实乃是生死参半。如末将能够得以幸还?此后,自当会为末将崇敬倍至的、曾为我大汉建立过旷世军功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后世声誉尽到自身的最大心力。然世事蹉跎、其结果又有何人能够逆天而行?如末将此去无奈为我大汉尽忠?临别之际,末将是想把大将军赠予末将的忠告还赠予大帅。无他,壮士断腕之说大帅当比末将理解得更为通透。末将实是不想在冥冥之看到骠骑大将军和大将军的清名蒙垢也!……”

    纪啸这是在隐晦的映射:如果霍禹、霍山、霍禹等以后嚣张、跋扈得太过分了,为了霍氏家族的辉煌永存,老霍光就必须要在有生之年忍痛做出‘丢卒保车’打算。

    历尽沧桑、在权力漩涡的血雨腥风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霍光,又还有什么话他能听不明白?在纪啸神色庄重、恍若大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显得十分沉重的忠告过程,老霍光的老脸上早已经笼罩上了一层浓重的阴霾。

    以前为了攫取到无上的绝对权力,壮年的老霍光确实已经完全的做到了‘冷酷无情’四个字。但现在,老霍光毕竟已近垂暮的时日无多,老年人对亲族后辈的宠溺之心又令他生出十分不忍的确实很难做出断然的抉择。脸上阴霾不免也显现出戚容的老霍光,“唉……!”的长叹了一声:“贤侄之言老夫当然明了!老夫也确实有些老喽!老夫还是企盼贤侄能平安的返回。那时,当老夫撒手西归之后,既有人可以会对这些不肖子孙予以照拂,又能够有人代替老夫去做出‘舍弃末枝、保全大局’的断然决定啊!……”

    这下子可好!因纪啸的一番发自肺腑的临别忠告,反而使老霍光在希望纪啸会风风光光的返回大汉的同时、还把‘明显的是去得罪人、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找一个霍氏闹得最凶的子孙开刀’的天大难题一股脑的也塞给了纪啸。

    心里暗自怨怼着自己‘作茧自缚的自找难受’的纪啸,事实上也对‘一代真正的强者’老霍光对自己予以了如此的重托而感动万分。

    士为知己者死!虽然纪啸知道用自己的命绝对是换不回来‘老霍光去世以后、霍氏举族的平安’,但纪啸还是说出了发自于内心的大实话:“末将不敢、暂时也没有能力向大将军保证什么。但有一点已经是末将此生的誓言:末将绝对会一声视若珍宝的珍爱对末将无限倾情的成君!故而,就因此点,末将也已经与霍家脱不开任何的干系;末将以后自然会尊奉大将军的重托、尽到自身的能力所及。”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唉……!不说这些了!还是说现在吧!贤侄去后,老夫马上就会挥军推进,让胡酋们感觉老夫也是在十分的担忧‘圣上’的安危。贤侄会晤之时的状况,老夫已经无能左右,惟愿贤侄见机不好就马上开始寻求脱身之计。以老夫估摸:老夫挥军推进之时,必然会遇到胡人的全力阻挡、迟滞,一场血战也必然是难以避免。以后之事以后再言,贤侄还是多多思忖一下随后的自保之道吧!”对后辈的不肖也感到十分无奈的老霍光,长叹了一声、就又重新振作起精神说起了目前的战事、并仍不忘交代纪啸机智一些。

    无奈与纠结并存。其实,老霍光心里也明白,造成目前霍氏所处于的这种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却十分尴尬的局面的人乃是他老霍光自己!

    不可逆转的帝王当政、帝王以一种神圣到不容丝毫亵渎的时代。权臣、乃至权臣家族的最终结局,必然会十分的可悲!而唯一的一丝曙光,在不思篡位的情况下,也只能是在达到了权力的顶峰之后再逐渐的、明智的、缓缓的淡出权力枢、放弃已经拥有的绝对权力。已经年过古稀的老霍光现在是已经做不到了!在上天给他的最后时间里,也已经不允许老霍光再去慢慢的逐渐寻求退路。

    何况,面临着即将开始的大战,现在也更不是进一步讨论这些的时候……。

    象征着大汉帝国以往在武帝时期的辉煌军功、诠释着匈奴人种以往的无比耻辱的旧匈奴单于台,距离现在汉军屯军大营的西北方向约三十余里。同样,虽然群胡首脑们为了达到他们无限贪婪的目的而暗心情急迫的企盼着实现他们更大的阴谋,但表面上还是要做得蛮像那么一回事( 隐龙啸 http://www.xlawen.org/kan/509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