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沧溟步光 > 沧溟步光 第 6 部分阅读

第 6 部分阅读

    “苏联援助我们导弹,而且派专家来华教我们导弹技术,对我国帮助的确很大。但从本质上说,这种援助是服务于一种政治目的,因而,不会是无私的。

    “于是,这在具体操作上就表现为,一方面既要积极援助,另一方面又要处处提防。援助我们一些低端的武器和技术,同时防范我们获取和掌握更先进的武器技术。所以,来华的教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严格政审的。在来华之前,上面专门告诫他们:不允许把比s-2导弹更先进的技术告诉中国人,不要显露自己关于其他方面的知识,若在理解或执行上有问题,必须通过高频通讯线路向莫斯科请示,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直接与炮兵元帅涅杰林联系。

    “上级的意见虽然听起来明确,但在执行过程中,实际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哪些东西可以讲哪些东西不能讲,并没有明确的范围,说实话,这种界限是很难掌握的。因此,在这个大原则下,主要靠教官们自己来把握。而每个人的理解和看法是不一样的,讲少了教学测试成绩不理想不行,讲多了又怕有朝一日出事,哎,真是难为这些教官了。重要的是,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斯大林时期起,苏联就对内实行高压政策,设置大量秘密警察对人民进行监视,并搞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大清洗,其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危害之深,实在是耸人听闻。一大批党政军要员和几十万党的干部被杀害,连创立‘大纵深战役理论’、早期领导导弹研制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也未能幸免于难,这是苏联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而大清洗中罗织的罪名,通常就是‘泄露国家秘密罪’、‘叛国罪’,反正这个帽子最好扣。今天的苏联,还没有完全摆脱斯大林时代的巨大阴影--特别是象老莫这样亲身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更是心有余悸。

    “老莫这个人,一向就神经敏感,疑心极重。老莫之所以不允许学员记课堂笔记,就是对中国的保密措施死不放心,总担心这些笔记不翼而飞牵连到他们。说来好笑,他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竟相信中国人都会轻功,能飞檐走壁,会气功,能隔墙取物。所以搞了些匪夷所思的规定,比如不能记课堂笔记,各专业之间不能相互打听,挖无足迹沙带等等。但他还不放心,为了查验苏联教官们倒底有没有讲超出s-2导弹的技术,他就想了个办法。别以为老莫外表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但其实大智若愚,心里很有主意,他想出这个点子真叫绝了!你知道是什么了吧?”

    陆江津喃喃的道:“莫非就是考试?”

    “对,就是考试。他在每个专业组的试题里,都偷偷的塞进了几道暗藏玄机的题目,比如,在你们动力组里,最后那道题就别有用心。s-2导弹用的推进剂是液氧和酒精,但你大谈其谈pj混肼,而且还讲到了一定深度。饶你如此聪明,却也落入了他的圈套。”

    陆江津惊愕得说不出话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就是他前半生的生活写照,他这一辈子大考小考考了无数次,从小考到大,从小学考到大学,最重要一次是高考,也只能算得上是轰轰烈烈,而这次考试,惊心动魄、暗藏杀机。但凡参加考试的人,莫不竭尽所能,发挥出最好水平。但他何曾想到,世界上还有一类试,是不能认真去考的。谁又能料到,一张平平无奇的试卷里,竟暗藏着如此玄奥和深沉的动机?接着,他脑袋嗡的一声,几乎要哭出来,“我害了森呀……可是,他说pj混肼是美国的技术……”

    李双道:“森说得不错,美国正在研制的‘大力神’导弹用的燃料就是pj混肼。不过,苏联的洲际导弹用的也是pj混肼。”

    “那他为什么说是美国的呢?”陆江津不解地问,突然,他一下子全明白了,森对他讲的那些所谓从美国道听途说的导弹技术,其实都是苏联和美国共有的!他就这样巧妙地,不着痕迹地,把一些先进的东西教给他,而又力图不让这些东西给他们两人带来麻烦。江津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又为森即将面临的处境十分担忧。他也理解了,森在课堂上为什么会有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表现。

    李双接着说:“于是,莫尔把苏联教官们召集起来开大会,吓唬他们说,通过考试发现有不少教员存在泄密倾向,弄得人心惶惶的。莫尔如此大张旗鼓,除了吓唬教官们以外,就是故意做给某些人看。”

    陆江津道:“为什么故意做给我们看?”

    李双摇摇头,“不是做给我们看。是做给他们自己人看。”

    陆江津疑惑道:“他们自己?”

    李双说:“是的,安全部门的人,克格勃。”

    陆江津失声道:“克格勃?在哪里?”

    李双平静的道:“就在教官的队伍中。但是谁,我们尚不清楚。事实上我们也不需要清楚,这些人不是冲我们来的,对我们国家没有恶意和威胁。你想,一下子把上百个掌握核心机密的重要人员派出国,苏联政府能放心吗?安排几个克格勃暗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是很正常的事情--何况这是苏联历来的传统。对此,莫尔当然也心知肚明。”

    陆江津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森会有事吗?”

    “在苏联教务办公室高层的内部会议上,莫尔的确拿森和pj混肼说事,想要处理森,目的是杀鸡儆猴。但是,高层里有人持不同意见,他说pj混肼美国也有,卷子上的信息是否来自森,暂时还无法考证。因此,高层决定暂时不处理森,继续观察。因此,森暂时是安全的。”

    陆江津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李双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难道……他拼命抑止住自己那些荒唐的想法,他想,不会的。他忍不住又打了一个寒颤。

    李双叹了口气,“虽然他暂时安全,但不能保证回国后也不出事。所以,我们要帮助森,确保他永远平安无事。你要知道,他出了事,就会影响到国防部五院,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到两国关系。所以,任何人都出不起事。”她顿了顿,“我们已有一个计划,而你,是计划的一部分。这就是我找你来的目的。”

    陆江津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李双,迫不及待的等她继续说。

    “森很快就会向苏联教务办公室举报我们,说五院违反了教务办公室规定,私记教学笔记。”

    陆江津痛苦地摇摇头,“不,我了解森,他不会去做的。”

    “他会的。确切地说,他做这件事的时间是明天晚上八点左右。而你的任务,就是准时来保密室记笔记,并被他们发现。”李双的语气显得不容置疑。

    “这样虽然能消除莫尔对森的怀疑,但是--”陆江津道,“我们处心积累记的笔记就毁于一旦了呀。而且,一旦让莫尔发现我们违反教务办公室的规定,不就使局面更加被动了吗?”

    “你放心吧,这些笔记是安全的。此一时彼一时,当初记笔记的确需要保密,这个时候呢,恰恰要让它公开。这样做不仅保护了森,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对教学局面将更加有利。对此,我们有把握。”她略微停顿了一下,这不经意的停顿给了陆江津一丝刻意的深奥,“苏联方面,还有人会来。那是我们计划的另一部分。”

    陆江津突然觉得脸上一片冰凉,抬起头来,天空中已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

    第二章 玄机难测(13-15)

    (13)

    陆江津回到宿舍,宿舍里已响起了一片轻微的鼾声,而他却失眠了。他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也不知过了多久,才昏沉沉的睡去。

    忽然,陆江津听到有人敲门,刚开始声音很小,陆江津正想起床去开门,却听见哐当哐当的一阵巨响,原来有人开始用硬物拼命地砸门,砸得地动山摇。陆江津高喊道:谁呀,别砸了,我来开门了。但自己声音十分微弱,被越来越响的砸门声淹没了。他正要起床,却发现无论如何也站不起来,急得满头大汗,心里奇怪地问,屋里其它人怎么睡得这么死,竟没有一个人去开门?难道他们也和我一样站不起来了么?正惊疑间,只听得哐当一声,门被砸破了,几个人迅速地从门洞中钻了进来。有人拉亮了灯,陆江津看清楚了,原来是几个苏联军人,全副武装,每人手里提着一条乌黑发亮的步枪。其中一人问道:谁是陆江津?另一人大步跨到陆江津床前,冷笑道:在这里,这就是陆江津!几个苏联人凶恶地过来,不由分说,将陆江津从床上扯了起来就走,嘴里叫喊着:让你看看他的下场!

    四下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陆江津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来抓自己,更不知道自己要被押到哪里,只觉得两人分别拽着自己的左右胳膊,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陆江津想大喊救命,但嘴里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竟发不出任何声音,大为惊惧。

    也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了一座小房子,屋子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烟雾腾腾。见陆江津被押了进来,顿时响起了一阵骚动,但没人说话。陆江津借着明亮的灯光,终于看清楚了,屋子里坐着莫尔?赫留金、契尔年科、马人合、黄汉生等一干人,他在人群中发现了李双。契尔年科冷冷地盯着他,盯得他周身发毛,陆江津恍然觉得契尔年科是厉鬼所变,青面獠牙,嘴一张便会吃人。马人合也向他瞧来,一边瞧一边摇头。整屋子没一人说话,只是似乎每人都各怀心思,表情各异,这奇异的境象使人毛骨悚然。

    正在这时,一阵杂沓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还有人在痛苦地呻吟。一群人便走了进来。陆江津惊讶地发现,原来是森被一伙苏联军人押解着进来。森五官都变了形,他每呻吟一下,便有一个家伙用枪托狠狠地砸他,无所顾忌地砸他的头,脸,背,腰,森无法躲闪,周身四下血流如注。

    陆江津惊恐地喊:“森,你怎么了?”

    森惨然一笑,有气无力地道:“没想到我死得这样惨!”接着猛地转过身,声嘶力竭地朝押解他的几人怒吼:“我哪里错了?”

    后面有人冷笑一声,一枪托猛然砸了过来,正中森的面门,森英俊的脸上顿时变得血肉模糊,陆江津的心似被尖刀剜了一下,他痛苦地抽搐,不忍再看。

    这时,莫尔说话了,指着森的鼻子恶狠狠地道:“没想到你竟然是个叛徒!”众人齐声道:“叛徒!可耻!”

    莫尔一字一顿的道:“森·瓦西里,男,三十七岁,苏联南方设计局高级技术工程人员。我代表苏维埃军事法庭宣布:你因泄露苏联国防尖端技术机密,决定对你执行枪决!”说完挥了挥手。

    森被押解了出去,他一边挣扎一边大叫:“你们代表狗屁军事法庭!难道领导集团又在搞大清洗吗?难道我们无辜的鲜血流得还少吗?难道历史的悲剧又将重演吗?伟大的苏联,牢不可破的联盟啊,为什么总这么命运多舛?!”

    声音越来越微弱。

    一会儿,只听得“呯、呯”两声清脆的枪响传来,森的声音便从此消失了。

    陆江津悲愤地大喊一声:“你们这群杀人犯!”接着瘫软在地,无力地闭上了眼睛。忽然,陆江津觉得似有什么明晃晃的东西照射着自己,照得双眼热辣辣的,他猛地睁开眼睛,见同宿舍人疑惑地看着他。原来是南柯一梦!有人问:“陆江津你怎么了?你刚才大喊大叫,吓死我们了!”

    陆江津往脸上一摸,摸了一把汗,苦笑道:“刚才做了一个恶梦,大家都睡吧。没事,没事。”

    大家关切几句,便各自睡下了,一会儿又响起一片鼾声来。陆江津怎么能睡得着?想起刚才那无比真切的梦境,冷汗又涔涔而下。

    (14)

    森向教务办公室高层举报了中方私记笔记的事,按照森的请求,莫尔向森保证,信息的来源不会公开,以免对森个人造成不利影响,让他放心。很快,苏联教务办公室的人就从保密室现场截获了陆江津的一个笔记本,这件事终于纸包不住火,按照苏联教务办公室的要求,中方的笔记本全都被收了上来。这是一个大事件,莫尔不敢擅自处理,紧急报告了苏联驻五院顾问团团长加林科夫上校。加林科夫立即组成了一个审查组,亲任组长,对这些笔记进行审查。审查的结果是,未发现异常。

    加林科夫道:“从记录内容来看,教官们的讲课并未超纲超限。我在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得感谢这些笔记本,它们可以证明教官们一直恪守纪律,我们可以放心了,你也可以安心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他们私记笔记这件事,的确违反教务办公室的规定了,你准备怎么办?”

    莫尔犹豫道:“我还没有想好。”

    加林科夫沉吟道:“那就先放一放再说。现在另有一件更要紧的事。最近,上面对导弹教学培训的情况很关注,我刚得到通知,沃辛顿斯基中将马上要来中国,而且,他要亲临教导大队来视察。”

    “什么时间?”

    “很快,就在这几天。”加林科夫说,“在中将来的时候,教导大队务必要呈现一个秩序井然、安定团结的局面,你知道,这位中将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现在,笔记本的事肯定已经弄得人心惶惶。所以我主张,一个方面,要尽快把审查意见向教官们通报,给大家吃个定心丸,稳定我们自己人。另外,建议把这些笔记本交还给中方,让他们暂时封存并妥善保管,以示对他们的信任。莫尔同志,请记住,这个时候,大局和局面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教导大队又逐渐活跃起来。一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教导大队内竞相传阅,大家沸腾了!报纸以“普天同庆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等标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庆祝大会的盛况,毛主席、赫鲁晓夫的讲话长篇大幅地刊印在报纸上,中国学员和苏联教官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热烈讨论起来。毛主席在大会上大讲特讲“东风压倒西风”的大好形势,并预言“15年后苏联将超过美国,中国将超过英国”。“超英赶美”也成了讨论得异常热烈的一个话题,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究竟需不需要等到十五年那么漫长?一位苏联教官说:在三、四年内,苏联的肉类、牛奶和黄油生产按人口平均计算将赶超美国。另一位教员铮然有声的说:赶上美国?笑话,我们的人造卫星上天了,试问,美国的卫星在哪里?毫无疑问,苏联已经超过美国了,应该是美国来赶我们!讨论的结论是鼓舞人心的,那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强大,伟大的中苏友谊牢不可破!

    在一片欢欣鼓舞中,沃辛顿斯基中将来了。中将视察一圈后,对教学进展和局面比较满意,在和加林科夫、莫尔的谈话中,他谈到四十周年庆祝大会的盛况,当前,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团结。他说,当然,中苏两国的亲密关系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对此次庆祝大会高度重视毛主席主席亲自去出席了大会活动,两国领袖对在友好同盟互助方面深入交换了意见。

    加林科夫突然想到一件事,问:“最近在盛传,中国也要加入华沙条约。毛主席主席去苏联参加庆祝活动,听说主要就是去谈这件事的,是吗?”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形成了与北约对立的社会主义同盟。根据华约条文,一旦其中一国遭受到西方国家的进攻,华约的其它成员国就会立即派兵支援。

    沃辛顿斯基中将说:“中国一定会加入华约的!我这次来,就是做有关方面工作的。我们邀请中国加入华约只是宏伟战略构想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将在中国建造长波发射台,这样,苏联就能方便地指挥在西太平洋上的舰队和潜艇;另外,我们还将在中国建立海军基地,并准备和中国建立一支联合舰队,这样,苏联的海军就能纵横太平洋,中苏两国的导弹就能在太平洋的任意一个角落发射。毫无疑问,这将会对西方国家将构成巨大的震慑!”他喝了口水,继续说:“我此次来教导大队,除了了解情况,也是来给大家鼓劲的,坚定大家完成教学任务的责任和信心。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中国仿制出导弹,而导弹教学培训,只是完成这个目标的一个步骤。”

    (15)

    沃辛顿斯基中将高高兴兴的走了,加林科夫和莫尔送走了他,两人也十分愉快轻松。两人回到加林科夫五院的办公室。“喝中国的绿茶,还是莫斯科红茶?”老莫说还是红茶吧。加林科夫在杯子里放入果酱、蜂蜜和一点酒,放了点红茶汁,再倒上开水,递给莫尔,微笑道:“感觉这里如何?我指的是中国。”

    莫尔呷了一口茶,打量着办公室墙壁上张挂的一幅巨大的中国画,道:“还说不上来,我来中国的时间毕竟太短。”

    “中国官兵呢?”

    “喏……中国官兵嘛,给我的感觉是很不安分,让他们守纪律比哄北极熊睡觉还困难!另外,爱打小算盘,总喜欢在背后偷偷摸摸的搞点小动作。私记笔记这件事,如果不是森揭发出来,天知道他们还要瞒我们多久!”

    加林科夫笑了笑,“也不能完全这么讲,看来,你对中国人还不是很了解。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安分守纪的民族,除非别人逼得他们走投无路。学员们私抄教学笔记,只是因为他们太想拥有导弹这门技术了,你可能还体会不到,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文明的民族,被帝国主义列强欺压了长达一百多年,他们对于重新站立起来重新变得强大的渴望。”

    “这一点我倒是感觉到了。”莫尔若有所思的说,“他们的品性相当坚韧。说实在的,从掌握知识的本领来讲,这些学员是一流的,在考核中,他们的成绩都很优秀。”

    “所以,你会逐渐了解他们,并理解他们的。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有很多特质和我们俄罗斯民族是共通的,你和他们完全可以成为相互信任、同舟共济的朋友和伙伴,特别是——”加林科夫顿了顿,“我们有着共同的信仰,不是吗?”

    “伙伴?这对于我来说,似乎没这个必要了。”莫尔耸了耸肩,“我和你不一样。一个月后,我就会卷起铺盖离开中国——对了,你还要在这儿呆多久?”

    加林科夫注视着莫尔,说:“我相信,那时,你离开中国的心情一定不会象现在这样急迫。”他喝了口茶,神情海阔天高,“直到今天,仍有几千名苏联专家留在中国工作,他们是心甘情愿的,他们在这里,和在苏联,在家里并无分别。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里,你也一定会喜欢的。至于我,当然还会呆一段时间,组织安排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不过我将有新任务,很快会离开这儿,离开北京,去中国大西北,参加他们导弹试验基地的建设。沃辛顿斯基中将让我推荐北京这里的负责人人选。我推荐了你,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噢我的老天!”莫尔失声惊叫起来,表情怪怪的,“我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你将一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我,而且毫不留情!”

    “哈哈,我算领教了你的幽默。”加林科夫不由得笑了起来,半晌,他注视着莫尔,认真的道:“我想说的是,这意味着,如果在导弹教学环节让他们多掌握一些技能,这实在是一种相当划算的付出,将为接下来的导弹仿制打一个良好基础,而咱们——我是指你和我,回国的那一天不就会来得更早吗?”在审查笔记本的时候,加林科夫发现,最近几天的教学太草率了,教官们几乎什么也没讲。

    莫尔将茶杯放在嘴边,若有所思。;

    第二章 玄机难测(16)

    (16)

    莫尔回到石景山教导大队,立即让马人合将学员们召集起来。他对老马说:“这是沃辛顿斯基中将带来的一部纪录片,是我们苏联的核心军事机密,经莫斯科批准,特地带来向中国学员们放映,让学员们观摩真实的导弹核武器试验过程,让大家对导弹事业充满信心!”马人合十分高兴。老莫又说:“把教学笔记发给大家吧,因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员们将有更多、更重要的内容要记!”

    学员们很快就云集在大礼堂。一道白幕拉上,放映机低鸣了起来,大礼堂四周的窗户上放下了厚重的窗幔。影片开始了。黑白影片拍得很粗糙,镜头还在不停地抖动。设计室的镜头,生产车间的镜头,总装厂的镜头,纷至沓来,影片没有声音。一枚巨大的导弹开始装配,完成了总装,装进了发射筒,吊装上了火车。火车开动了,越过高山,穿过平原,运送至了一个荒凉的地方,把导弹装上了一个高高的发射架,完成了发射准备。镜头切换至一片空旷的草原上,有几栋钢筋水泥的建筑,一座高耸的铁塔,一条锈迹斑斑的铁轨,以及轰炸机、坦克、被拖上旱地的战舰、装甲车等战斗装备,堑壕里还有活蹦乱跳的牛、马、羊等动物,以及绵延数十公里的军营,纵横交错的堑壕。影片切换到发射现场,现场一片忙碌后,人员迅速撤离了,镜头定格在导弹上不动了,突然,导弹底部爆炸出一团巨大的火球,几乎掩盖了导弹,导弹脱离了烟雾腾腾的发射架,向上飞去,拖着长长的火舌,最后消失在视线里。镜头又切换回草原,在高远的天幕下,导弹突然钻出云层,向草原上飞去!很快,空阔的草原上,一团耀眼的闪光横空出世,银幕出现一片令人窒息的惨白,接着,一个巨大的火球,猛烈地翻卷着,膨胀着,不断扩大,不断上升;巨浪席卷一切地滚过茫茫的荒原……一朵巨大的焦黑色的蘑菇云冉冉升起!电影又作了几次凌乱的切换,凌乱的镜头里,草原上的几栋建筑已被夷为平地,高大的铁塔瞬间扭成了麻花,轰炸机被吹得掉了个儿,坦克被肢解得四分五裂,到处散落着动物焦黑的尸骨,光秃秃的土丘冒着团团黑烟,世界在顷刻间冰销瓦解……死寂的礼堂,似乎也成了银幕画面无形的延伸。在这个无声的黑白电影里,最具有冲击力的色调莫过于惨白和焦黑,这两种对比剧烈的颜色,构成了一幅惊悚的景象,这个景象,就叫做毁灭!

    ……

    学员们正襟危坐,他们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他们的面容是凝重的。这只是一次导弹原子弹武器试验,死的是动物,毁灭的是试验品,可以不足惜。但毫无疑问,无论谁,都不希望哪一天轮到人类自己成为试验品。广岛、长崎的阴影已经过于深重了。

    原子能,人类最具天才的发现之一。是该用来建造发电站让黑暗的世界获得光明,还是象今天这样更高效地杀戮人类?

    火箭,人类最具天才的发明创造之一。是该装上航天器承载人类飞向茫茫太空,还是装上核弹头对准我们自己的星球?

    导弹核武器,人类最具天才的发明创造之一。是将人类变得更强大了,还是越来越令人类束手无策?

    人类的目光是如此光辉伟大,而落脚点却往往又如此自私狭隘。

    在场的肯定有很多人在思考这些问题,因为人性本善――姑且让我们坚渝地相信这一点,那么,在看到如此强大,强大得人类自身已经无法承受和掌控的武器的时候,看到人类的安全必须要以一种更不安全的手段作为代价的时候,人性里天生的悲悯难道不该受到触动吗?或许,人最高贵的地方,就是有一种悲悯的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器,已经成了人类共同的敌人。能最终拯救人类的,也必是人类的悲悯,是人类天性里的善――而绝不是武器!

    武器,是残忍的,是血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罪恶的,可是,我们又能拒绝武器吗?在二战中,如果苏联的后方兵工厂没有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大量的武器送到前线,那死亡的又何止2700万人?如果没有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那法西斯的魔爪还要荼毒多少苍生?如果解放军不是用小米加步枪和敌人的飞机加大炮对抗,战场上又会少埋多少烈士的忠骨?

    武器伴随着人类同生共长。漫长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人类离开了武器,就难以生存、繁衍、发展和进步。从最初的木棍、石头等原始武器,发展到今天的导弹、原子弹、导弹核武器,人类最终能发明创造出什么样惊世骇俗的武器,谁也无法作出回答。未来有一天,人类会彻底抛弃武器吗?不知道。但在今天,人类还离不开武器。至少,在人类还没有克服自身的局限,在人类正义的力量还没有绝对性压倒邪恶,在所有人的悲悯还没有被真正唤醒,在真正的人类和平还没有到来前,我们必须拥有强大的武器!不仅需要,而且急切!

    加林科夫、薛沅奇、莫尔、马人合等一起走出会议室,异口同声地说,出太阳了!雪后的天空里,显出一种冬日里不可多得的高远,夕阳也格外的妩媚。会议室里的灰暗被斑斓的色彩涤荡殆尽,温暖的光明沐浴着大千世界、万物生灵。风雪悄然散去,世界光彩重生。自这一天起,教导大队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季节。;

    第二章 玄机难测(17)

    (17)

    陆江津的学习渐入佳境。他的导弹技术固然难及森之项背,但在思维的纵深上,却往往比森走得更远。虽然导弹是个全新的科学领域,但他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他又找回到了在大学时的那种感觉,那是在艰深的知识海洋中尽情地遨游并一探堂奥的快感,有点象在汪洋大海中奋力挣扎出水面后,沐浴着骄阳呼吸着新鲜空气并享受着海阔天高的美妙,真是惬意极了!陆江津的嘴巴和身体都很笨拙,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他思维和记忆上的非凡能力。人身体上有很多能力,其实是互为代偿的。他从某个科学现象引申出来的一些问题,森有时也要用很长的时间来思考,或许根本得不出答案,每在这种情况下,森会说:“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森就要回国了。时光飞逝。为期两个月的导弹教学即将结束,而大部分苏联专家也将回到祖国。一少部分专家将留下来,继续参加中国的导弹仿制。

    夜色中的北京,五光十色,灯火阑珊,令人流连。一辆辆电车接踵而去,长长的电臂咯吱咯吱地摩擦着电轨,象姑娘的大辫子摇摇摆摆的凌空飞舞。电臂上不时漏出一丝淡蓝色的火花,擦亮了凝滞的夜空,平添了冬夜的妩媚。陆江津、森、李双、陶娜四人坐电车离开王府井时,已是华灯初上。森给妻子买了漂亮的大红中国结、雪白的针织毛衣,李双陪着陶娜在王府井百货转了半天,陶娜最终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陆江津终于又领工资了,他“大手笔”地请几人到前门吃了一次正宗的全聚德烤鸭。吃完饭后,几人谈笑风生地回教导大队,一路上,陶娜话语极少,虽然偶尔强装笑颜,但她内心的苦闷,几人都看在眼中。

    几人回到教导大队时已经很晚了。到了石景公寓门口,森意尤未尽,邀几人再到他宿舍坐坐。陶娜说身体不舒服要回去休息。李双也推说时间太晚,然后回去了。陆江津觉得盛情难却,便随森到了楼上。森的房间显得有点乱,物品东一堆西一堆的,他已经开始收拾回国的行装。

    “瞧,据说这是你们最好的鸡毛掸子和清凉油,还有,这套碗我非常喜欢。”森高兴地向陆江津展示他收到的五院送给他的礼物。专家们对中国的清凉油和鸡毛掸子情有独钟,黄汉生备了一大批送给他们;另外,给每位专家赠送了一套景德镇的磁碗。专家们欣然受之,打进了自己的包裹。“你难道不送我点啥?”森笑着问陆江津。他和陆江津之间已经变得比较随意。

    事实上,陆江津感觉森·瓦西里就是这样一种人:他的孤傲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倘若一旦喜欢上了你,就会向你敞开一切。江津说:“我们十六位组员集体准备了一件礼物给您,我们自己手工做的,还没有做完,希望您能喜欢。”

    森会心地笑着说:“噢,我非常期待,谢谢。全聚德烤鸭味道真好,哎,离开北京后,恐怕这一辈子再也没机会吃了。快要离开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很喜欢中国,喜欢北京,这里的一切都值得怀念。”

    “怎么会?”陆江津说,“您肯定还会有机会来中国,来北京的。”

    森摇了摇头,“象我们这种身份的人,一辈子穿着紧身衣,想出国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这次来华,有着极其特殊的背景,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不过我很高兴,自己毕竟获得了一次机会,更高兴的是,认识了你。”

    陆江津知道森所说不假,他和森之间,这一辈子很有可能是不会再见面的了。他言不由衷的说:“等有了机会,我就去看您。”

    森叹了口气,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着陆江津,“你也一样,不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我这样的人,是一群可怜的人,没有自由。甚至没有人知道你,如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几个维度的话,毫无疑问,我们将生活在最单调最孤独的一维。你的躯体可能会天天和亲人们在一起,但你的心,你的灵魂,却必须远离他们。你一边给人真的一面,一边又必须给人假的一面,你必须在真真假假中而不迷失,不崩溃。你必须要学会承受孤独,变得冷漠,学会伪装,甚至要学会变得没有感情,即便是面对最亲最亲的人。因为你是特殊的人,你承载着秘密。在这个领域,你取得的成就越大,你接触的秘密等级就越高,你就越不自由,就越身不由己。正因为这样,陆江津,我才特别为你难过。”森认真地注视着陆江津,“因为你将来会取得非凡的成就。你天赋异秉、记忆超群,尤其是,你的思维里有一种‘怪’,这不是普通的怪,而是敢于对传统规则的突破和颠覆,这是搞尖端武器的一种不可多得的特质。牛顿和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世界正是靠规则来运转的。但搞导弹武器不能依赖规则,因为战争本身是不讲任何规则的!搞导弹,就是要敢于埋葬规则!你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注定为导弹而生的人。关力夫、顾廷都会成为大科学家,而你的成就,一定会比他们都要高!所以,你的一生,注定了是崎岖的一生,艰险的一生,我对你的忠告就是:善待自己、宽容自己,不要走极端,不要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陆江津摇了摇头,苦笑道:“我感觉危言耸听了。”

    森没有笑。他很认真。他缓缓的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在苏联专门设计制造导弹的南方设计局,有一位工程师,天赋很高,本领超强,被委以重任。他参与了几乎所有苏联导弹的设计,主导了最新的洲际导弹的研制。这种导弹威力极大,射程极远,装上核弹头后对目标毁伤过于惨烈,于是这位工程师开始产生罪恶感,并背负了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但他又不能向任何人倾诉,甚至他挚爱的家人。终于有一天,他被巨大的压力压垮了。他得了一场大病,从此神智不清,而且变得酗酒,常常借酒精来麻醉自己。有一天,在一次喝得昏昏沉沉后,他向和他一起喝酒的朋友透露了他的身份,还有一些秘密信息。这位朋友由于害怕承担责任,便向组织上揭发了他。这位工程师十分后悔,却已无可挽回,他终于走到崩溃的边缘,居然用剪刀将自己的舌头活生生剪了下来!由于受伤极重,再加上本身身心早已疲惫不堪,过了不久,便撒手人寰。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弥留之际,他向组织提出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的儿子进入设计局,来继续从事他从事了一生的工作。他的儿子至今也不明白父亲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情?他也不明白,在父亲那深藏不露的内心,究竟是爱这项事业,还是恨这项事业,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哎,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会明白的。

    森讲到这里,眼里涌上了一层晶莹的泪光。他说:“你明白了吧,我为什么不和别人一起喝酒?是因为我内心的打击,恐惧,和忧伤。”

    陆江津明白了,那位工程师,就是森的父亲。

    森打开皮箱,从箱底里拿出两瓶伏特加,说:“这两瓶酒我原本要带( 沧溟步光 http://www.xlawen.org/kan/510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