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沧溟步光 > 沧溟步光 第 12 部分阅读

第 12 部分阅读

    哪有余粮去干这个?现在这粮食呀,比金子都贵!老黄说的倒也是实情,中国受到了严重自然灾害。他们在九江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九江受灾耕地面积就在100万亩以上,缺粮在300万斤以上。试制组的人没有菜吃,更没有肉吃,吃的是窝窝头和高粱饭,甚至吃豆饼、喝盐水汤。不少人得了浮肿病。亏得韩清书记和职工食堂想了些办法,能够稍微“接济”他们一下。

    老黄又问陆江津有什么看法?陆江津说,刚来,还不熟悉,没有发言权,还是听大家的吧。老黄点点头,说那你先尽快熟悉仿制和生产情况吧。众人讨论一阵,无果而终。老黄就说那咱们继续改进吧。见大伙儿有点泄气,他给大家打气说:“大家千万不要灰心啊,要知道,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才发明出了电灯泡呢。”

    第四章 蜜月危机(13-14)

    (13)

    陆江津开始频频出入各个生产车间。他原来在大学的时候学的就是机械工程专业,对金属材料、金属铸造工艺有过系统而专业的学习,驻厂跟产了半个月后,就对江华厂的生产情况,以及燃烧室甚至发动机的生产加工工序、细节都了解得门儿清了。有天韩清书记还跟老黄夸陆江津说,你们新来的这个小陆,很在行,很勤奋。而且他能直接看懂俄语专业资料,真是很全面很优秀。老黄笑着说,这小伙子是不错。国庆节的时候,韩书记请五院来的官兵们吃饭过节。韩书记在敬陆江津酒的时候,特意问了句,小陆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呀?陆江津说韩书记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韩书记又问是研究生?陆江津微笑着说算是吧。韩书记说,哦,难怪。

    通过跟产和分析过去的试验件,陆江津敏锐地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燃烧室漏火的部位,几乎都是头部和尾部。中部虽然也有烧蚀现象,但通过对烧痕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是头部尾部漏火引发的。陆江津认为,这是一个最容易被忽略,却又非常关键的细节。因为通过这个现象来推断,原因似乎并不是金属材料强度不够!为了进一步印证他的推断,他把国产不锈钢材料的参数值和苏联的原厂材料进行了比对,又比对了双方试验的各组数值,最后,他大胆地断定:国产材料的强度没问题,是我们的焊接材料或工艺有问题!所以,陆续出现的类似故障,故障点都在头部和尾部的焊接处。

    陆江津做到这一步,十分高兴。接下来,他就要重点了解焊接这一块。这时,老黄来了,问他有没有什么进展?陆江津决定先不说,等自己完全弄准确后再告诉他,因此说:“正在研究,初步有了点儿进展。”老黄说,要注意劳逸结合,要保持一个打持久战的身体。今年这光景儿,哎,这边生活太清苦了,吃不饱,任务却丝毫不能放松,也难为你们了,熬过这一段吧,日子会好的。陆江津对吃喝倒也不怎么在意,听了不以为意,说没事没事。老黄看着他说,别不当回事,瞧,你脸上也有些浮肿了。这种时候生活上尤其马虎不得,一定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陆江津说嗯我知道的。然后,老黄说:“江津,我来找你,是另有一项任务需要交给你去做。”

    江津让组长直说。老黄说:“韩清书记家有个孩子,眼下正念高三,明年夏天高考,俄语和数学不太好,他请我帮他物色一个人,周末或晚上得空儿的时候去给孩子辅导一下功课。”

    陆江津连连摆手:“组长,我刚进入点儿状态,现在正忙着呢。再说高中的课程,我早就已经生疏了,别误人子弟,您还是看看其它人吧。”

    老黄说:“工作上的难处我当然知道。不过话说回来,去给韩书记家孩子辅导功课,也可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韩书记这人特好,对我们试制组的工作特支持,生活上特照顾,你能感觉得到的……咱们帮帮他家孩子,也是该当该份儿的,你想是不是?”

    陆江津虽然还是连声推辞,不过语调已经软些了。

    老黄笑了笑,“江津你就别再推三阻四了,我还不知道你的心思?知道你不喜欢去领导家,不爱跟领导粘乎乎的。不过韩书记人你也见过多回,非常平易近人,没一点儿领导架子,去他家里,别拿他当领导只拿他当长辈就好了。跟你实话实说吧,他很欣赏你,让你去,是他暗示的,你要不去怎么合适?其实,让你去,一是帮他孩子辅导功课,二是见我们生活清苦,想让你去改善一下生活儿。你想,一般人哪有这福气?”

    江津尽管不是十分情愿,但老黄软硬兼施,话都已经说到这份儿上了,看来不去敷衍一下是不行的了。

    (14)

    韩清家住的院子不算太大,围墙根儿下,几个孩子正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宿舍楼上长满了爬山虎。大院的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水池,水池的边沿用细小的鹅卵石砌成,黄白交错。池水里漂浮着一些青苔、浮萍。池中假山构筑精巧,有两米来高,底座是一块太湖石,形状奇特,有很多穿孔,上面是一些钟||乳|石、小太湖石、以及陆江津叫不出名字的石头,石头呈现出一派瘦、透、漏、皱、旧的样子。

    陆江津来到二楼,仔细确认了一下门牌号,轻轻的敲了敲门。一位红光满面、系着围裙的女主人开了门。江津问:“请问这是韩书记家吗?”女主人微笑着道:“你就是小陆吧?”江津说:“嗯,我是陆江津。”“来来来,江津,快进来。”她朝里间喊道:“老韩,江津来了。”从里面转出一人,正是韩清,江津连忙问好。

    韩清夫妇亲切地把他迎进屋里,几人在客厅落座。陆江津称呼韩夫人伯母。韩伯母一边说话儿,一边泡了茶端上来。韩清坐在江津就近的位置,微笑着说:“江津,真是给你添麻烦了。哦,我这不成器的孩子--咦,刚和同伴出去玩了。瞧,都高三了,还在贪玩!让你笑话了吧?嗯,我跟她说了,一会儿就回来,回来拜师,哈哈。来来来,喝茶喝茶。江津我先跟你约法三章啊:第一,我知道你们任务繁重,只等你得空儿的时候才能来,绝不能耽误正常工作;第二,来家里后千万不许拘束,想吃什么吃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第三,”韩清习惯性地捋了捋前额的几根头发,“如果孩子不听话,绝不能纵容,该批评就批评该教育则教育。能做到吗?”

    陆江津见韩清和蔼可亲,韩伯母也非常亲切,有如坐春风之感,轻松地笑起来,点点头。韩清亲切的说:“很好。”

    韩伯母又上了一盘瓜子,一盘绿皮儿小黄瓜,说:“要在往年,这个季节水果多得很,今年旱得太厉害,吃不上了,江津,来,家里也只有这些东西了,吃吧。”

    韩清转向老伴说:“江津可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韩伯母笑眯眯的赞叹了一声,说:“你跟我说过了。看得出来,这个聪慧劲儿沉稳劲儿,都是书堆里泡出来的。”韩清夫妇不住地向他问长问短,听说他快要当爸爸了,连说他有福气。

    陆江津拘谨之情尽去,嗑着瓜子,见墙上一幅书法写得灵动飘逸,问:“韩书记,这是您写的?”

    韩清笑着摇摇头,转个话题问:“对了,来九江后还没去过庐山吧?”

    陆江津说还没有。

    韩清道:“庐山值得一去,有时间了一定要去看看,离这里不远的。到了九江不去庐山,就如同到北京不登长城一样。庐山最早叫匡庐,相传有匡姓兄弟在此结庐修道而得名。庐山虽未入五岳之列,但却自领‘庐岳’的美称。不仅自然风光奇秀,而且是一座文化名山,王羲之、白居易、苏东坡、陶渊明、周敦颐等等都在此留下了足迹。这首词,就是孩子游览庐山回来后作的,书法也是她自个儿写的。这孩子呀,俄语和数学一团糟,可诗词写得还有点味道,这首《蝶恋花》记了庐山最著名的十处名胜,虽然词意稍感牵强,但用一首词将十处串起来,却也别开生面。”韩清说到这里愉快地笑了起来。

    陆江津听了不由感到好奇,不由得仔细读去:

    蝶恋花·庐山

    欲问匡庐何奇景?三叠泉涧,看花径春深。天桥遗事今安在?惟见长空渡飞云。

    仙人洞府好修行,美庐幽静,鹅池碧痕轻。云雾茶香心自沁,虎溪三笑萦余音。

    韩清兴致勃勃地介绍这十处名胜,分别是匡庐、三叠泉、花径、天桥、庐山云、仙人洞、美庐、鹅池、云雾茶、虎溪,――娓娓道来,并演绎了一段段佳话,陆江津仿佛身临其境,对庐山不禁向往起来。韩清又指着茶杯说:“咱们喝的这茶,就是庐山的云雾茶,怎么样,感觉味道如何?”

    陆江津对茶没什么研究,起初并未觉得什么特别之处,但听了韩清一番引经据典的渲染,突然觉得这茶也多了一层浓郁的文化气息。再瞧去,茶叶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中完全舒展开来,嫩绿得如同一片片薄薄的翡翠。端起来闻一闻,轻轻地啜一口,微微的苦涩,淡淡的清甜,直入五脏六腑,沁人心脾。他微笑道:“嗯,这茶真香。”

    正在这时,楼道里传来了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接着,响起了两下敲门声,一个清脆的少女声音隔着门传来:“妈妈,我回来啦。”

    那声音清香得如同杯中的云雾茶。陆江津暗自一愣,莫非韩书记的孩子是个女孩?老黄没说呀。

    “知道要拜师,没贪玩太久,还算稍稍明白点儿事理了。”韩夫人向陆江津笑着说,起身去开了门。陆江津眼前一亮,一个白衣少女飘然进屋。

    韩清笑道:“心儿,江津哥哥来了。”又转向陆江津道:“这便是你那贪玩的妹妹,叫诗心。”

    诗心亭亭而立,向陆江津投来惊鸿一瞥的目光,略带羞涩地和他打招呼:“哥哥好。”

    陆江津微笑着向她问好。心中忍不住惊叹,没想到韩清还有一个这么漂亮的女儿!她那婉约而宁静的美,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说已经美到了极致的地步!心想,诗心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只听韩清又道:“心儿,你先去书房准备一下,我一会就带哥哥过去。”

    诗心嗯了一声,轻盈地往书房去了。

    韩清对陆江津说:“你可别以为她老实,淘着呢,江津我教你,你一定要板着面孔,做出点威严给她看,你要是和颜悦色的,她准跟你没大没小的,到时和你胡搅蛮缠起来,你会招架不住的。”

    陆江津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第四章 蜜月危机(15)

    (15)

    韩清说,江津,走吧,咱们过去看看。陆江津起身随着韩清前往书房,他端着自己的茶杯。书房布置得很简洁,原木家具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儿,一派古色古香。韩清道:“心儿,江津哥哥可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你多幸福啊,能得到他的辅导和指点,希望你将来也考个象哥哥那样好的大学。我对你提要求,你要象尊敬学校的老师一样尊敬哥哥,认真听讲,不懂就问,知道吗?离高考可没多少时间了。”见诗心不语,又重复道:“听见了吗?”

    诗心扮了个鬼脸,吐了吐舌头,“听见啦。”

    陆江津第一次做家教,毫无经验。他将教材翻开一页,道:“诗心,你把这段读一下。”

    韩清饶有兴致地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观摩陆江津的教学。诗心依言读了起来,读着读着,忽然咯咯地笑了起来。

    韩清严肃的道:“笑什么!学习知识要专心致志,古人云: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

    诗心头也不抬,飞快的接口道:“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韩清摇头苦笑:“你呀,学习俄语要是能有学中文这一半的灵性劲儿,爸爸就心满意足了。”

    诗心重新读,读到刚才那儿又咯咯的笑起来。

    韩清皱眉,望着江津,“江津,这好笑么?”

    陆江津默读了一遍,没觉得好笑。诗心却笑着说:“猫咬狗挠烂鞋……哈哈。”又笑得前仰后合。

    这回,韩清和江津都忍不住笑了,原来那一句俄文读出来发音极象“猫咬狗挠烂鞋”。韩清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猫咬狗?猫怎么会咬狗呢?”

    诗心道:“您问我我问谁呢?可能狗咬了耗子,多管闲事,猫看不惯了便去咬它呗。嘻嘻,猫咬狗倒没什么,可是还挠烂了鞋,你们说这猫坏不坏?”

    这时,客厅里的电话响起来了。韩清道:“你念得肯定不对,让哥哥给你纠正一下。江津,我接个电话去。”

    陆江津点头,目送韩清离开后,对诗心一本正经的道:“诗心,这是课堂时间,要专心一点,认真一点。”陆江津给诗心抽丝剥茧的讲,但诗心不怎么用心,而且总是会随时插进一些毫不相干的问题。陆江津讲得嘴干舌燥,见诗心心不在焉,正不知如何是好,诗心忽然道:“哥哥,休息一下好吗?”

    陆江津看了看桌上的小座钟,道:“还不到一个小时呢,我讲完这两组语法再休息吧。”

    诗心神情忸悝,道:“我要……上厕所。”

    陆江津忙道:“哦,那你去吧。”

    诗心起身出了书房,经过江津身畔时,一股淡淡的兰花香飘入他的鼻中。陆江津心中一动。他对兰花印象极深,兰花花香特别,带着一丝神秘。小的时候江津出入丛林,只要闻见兰花香,总要前往寻找。然而兰花香似有若无,飘然无定,其踪难觅,每每要颇费一番工夫。

    陆江津瞥见书桌上有一本《唐诗选编》,不禁想起李双。信手取过来,只见翻开处是一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心中读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陆江津对诗词虽没什么兴趣,但对这首诗却很喜欢,喜欢它的奇幻意境和朗朗上口,在他的印象中,张若虚除此之外没写过别的诗,孤篇盖全唐。他继续默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心想,现在是初秋,不远处就是长江,不知秋江花月夜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目光从书中抬起,向窗外望去,只见夜色已降,蒙蒙的天幕上,已经升起一弯新月。

    诗心回到书房,见状,顽皮的笑道:“想心事啦?”

    陆江津微微一窘,道:“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外语也是这样,读功背功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习外语,就要大声读出来,对于一些课文,要熟悉到能背诵。你知道辜鸿铭吗?”

    诗心点点头,道:“知道,是个很了不起的学者。”

    陆江津道:“是的,他精通九门外语,拿了十三个博士学位,第一个将中国的儒家经典《论语》、《中庸》翻译到西方国家,你知道他是怎么学习外语的吗?他就是靠死记硬背,他学德语就是从背诵长篇史诗《浮士德》开始的。”

    诗心道:“每篇课文都背诵,那不是强人所难么?我们老师还背不下来呢。”

    陆江津微微一笑,道:“只要你专心致志,其实不难做到。”他本想炫耀一下他过目成诵的本领,但想了想,打消了这个念头。接下来,陆江津给诗心辅导数学。再高难的数学题,在陆江津面前也是小儿科。他心算之快,少有人能匹敌。往往一看到题目,便立即得出了答案,看得诗心直吐舌头,她敬畏的说:“这道题如果是我们老师解算,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呢!你是怎么做到的?”陆江津笑而不答。答案归答案,为了让诗心明白求解的过程,他还是在纸上一步一步的写出详细解算步骤。

    正在这时,客厅传来了韩清的声音,“江津,来,吃饭了。”

    第四章 蜜月危机(16)

    (16)

    陆江津仔细调研分析了燃烧室的焊接工序并和江华厂技师做了多组试验后,终于得出结论:问题就出在焊料上。是焊料的强度不够,推进剂剧烈化学反应时产生极大高压,使焊接处开裂,产生了漏火和烧蚀。试验数据是最具说服力的,江津的分析结论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于是,五院和江华厂分别通过种种渠道和全国的企业联系,调来了几批最好的焊料。但重新焊接并试验时,仍然出现了相似的烧蚀漏火现象。最后总算筛选出了一种性能最优秀的焊料,测试了十五组才出现一次烧蚀。概率虽然较小,但总让人不放心。老黄突然想起,在老莫提交给苏联的第二批进口器件清单中,有一种叫钎焊料的材料,应该就是专门针对燃烧室这类特殊材料定购的。他立即将电话直接打给了关力夫,问他是否清楚钎焊料的到货没有?关力夫明确答复说,还没有到。于是燃烧室又卡壳了。是冒点险继续往下走?还是等待?老黄这回可真没主意了。他觉得,这属于比较重要层面的决策,他向关力夫表达了这个意思,请院里派位高层领导尽快来九江一趟,来实地看看情况,然后拍个板儿。

    陆江津还在苦苦思索。在一次技术讨论会上,江津突发奇想,冒出一个想法,说:“我认为,咱们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以弥补结构强度薄弱的缺陷。第一,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可以在焊接处的内外壁上加一层金属加强片,就像我们在衣服上打补丁一样,使薄弱处得到加强,进而使燃烧室的整体结构强度得到增强。”江津刚说到这里,就开始有人摇头,说:“这个办法太土了,再说,加一层金属加强片,会增加发动机重量,相对降低发动机推力。”有人说,江津还没说完呢,让他说完嘛。于是,陆江津接着往下说,他说:“第二个措施就是,我们主动降低推力,以降低燃烧反应产生的高压,减轻燃烧室的负担,这样一来,产生漏火的概率又小了……”众人都面面相觑起来,以为听错了,一位同事马上道:“金属加强片本身就会降低推力,你还要主动降低推力!江津你这想法太离谱了!我只问你一个问题,没有足够的推力,这么巨大这么重的导弹能从地面飞向天空,进而摆脱重力、突破大气层、飞到既定目标吗?”陆江津支吾了一下,答不上来。一人认真的道:“江津,你逗我们玩的吧?你是在编神话,还是在编笑话啊?”

    在前往韩书记家的路上,陆江津还很郁闷。那位同事的确把他问住了。他的确答不上来,不过他想,增加金属加强片和降低推力后能不能把导弹发射升空而且飞到目的地,倒是可以计算一下,只是计算太复杂,颇需要一番功夫。

    韩书记家已经一个多月没来了。江津一进门就连声对韩书记抱歉,说这段时间的确太忙了。韩清微笑着说,我当然知道,你们忙成那样儿我都看见了。江津你不要跟我们客气,我还是那句话,得空儿了过来看看就行。江津见韩伯母气色不太好,身子有些虚弱,不禁问:“伯母您身体不舒服吗?”韩清道:“这些天换季降温,你伯母偶感风寒,病了几天,不过已经好差不多了。”江津说伯母那您得多注意休息才是。伯母笑了笑,说没事没事,江津辛苦你了。韩清对江津说,去吧,诗心在书房呢。

    江津来到书房,诗心正在埋头写作业。见他来了,招呼道:“哥哥好。”把桌上的书本往旁边挪了挪,给江津挪出位置。江津坐下,韩清已将一杯热茶端了上来,江津连声说谢谢。韩清倚立在门口,对诗心说:“心儿,不是有几道数学题不会做吗,让哥哥看看。”

    诗心嗯了一声,从书本中翻出一个小本子,见上面果然列了几道数学题。陆江津快速的扫了一眼,对韩清道:“嗯,这几道题的确有点儿难度。”韩清呵呵笑着:“但它是难不住你的。嗯,我不干扰你们了,有事就叫我,我在客厅。”

    韩清走后,陆江津将这几道题按难易程度在心里排了个序,决定先讲最简单的那道,然后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给她讲解。头道讲完后,问诗心听懂没有,诗心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江津寻思,干脆先整体过一遍,回过头再来看哪道不明白,有针对性的给她细讲。于是又讲第二道,讲完了问她听懂没有,诗心又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往下,题越来越难。江津一边做题,一边心中直诧异,心想莫非现在高中改教材了吗?或者提高难度了?这几道题真是又刁钻,又难解,属于典型的“偏难怪”。

    又讲了一道后,正准备问她听没听懂。谁知诗心主动开口说:“哥哥你别问了,我一点没听懂。没事,你全部做完,告诉我答案就是了。”江津不由得好笑,道:“诗心,学习要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数学和俄语不一样,你用学俄语的方法学数学,死记硬背答案,就不是正确的方法。不错,学俄语主要靠记诵,增加词汇,增强语感。但数学的出题就太活了,呐,就这道题吧,随便给你换组数字,或者给你稍微变化一下形式,解法又有所不同,答案当然也不同了。你只求记住答案,而不去认真的理解消化解算过程,等于没会。明白我的意思吗?”

    诗心见他说得认真,噗嗤一声笑了,笑得有些天真无邪,又有点儿神神秘秘。她道:“哥哥,这几道题我根本就没想会做。考试也不会考这样难的题的。只是我们都不喜欢数学老师,他特讨厌,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了不起,经常指着我们的鼻子骂,你们是猪啊这么笨!我们就是想出出气,难为难为他,让他别自以为是!你帮我们解算出来后,上课的时候我们几个就分别拿着题去问他,看他会不会,做得出做不出,就想看他的洋相,哈哈……”

    陆江津乐了,心想这孩子竟把我捉来参与他们的鬼把戏了。他一边喝茶,一边摇头。诗心却笑得前仰后合。江津心想,这孩子其实挺聪慧灵秀的,为什么数学学不好?可能跟不喜欢她老师有很大关系,恨物及乌。看来,除了教她如何做题外,还应该培养她的兴趣,让她真正的喜欢起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到这里,道:“诗心,你对苏联,对俄罗斯民族有了解吗?”

    诗心摇摇头。

    江津说:“那你应该多了解了解。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悲情的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广袤无垠的苏俄大地,曾经滋生了无穷无尽的苦难,也因此孕育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和史诗,他们打败过同时代最强大的拿破仑、希特勒。在俄罗斯民族的天空上,缀满了和星辰一样光辉灿烂的名字,普希金、门捷列夫、托尔斯泰、柴科夫斯基、朱可夫、契诃夫、高尔基、果戈里、列宾、列宁……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民族,涌现过这么多的世界级的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真是一个奇迹,这个民族太值得去研究了。”他顿了顿,“我曾经结识了几位苏联朋友,我们之间也发生了许多好玩的故事。”

    诗心听到有故事,问:“咦,都有什么故事?”

    江津笑了笑。

    诗心象个孩子一样一把抱住江津的胳膊,摇晃着撒娇道:“哥哥,你给我讲讲,讲呀……”

    江津便给她讲了几段和森的故事,当然,回避了那些涉密和敏感的内容。诗心听得兴趣盎然,让他再讲。江津说,那我们先把俄语复习一下,要复习好了我再接着给你讲他们的故事。从此,陆江津就用这种方式,引导诗心热爱这门语言,果然,几次后,诗心对俄语的兴趣逐渐高了起来,觉得这门课也不那么枯燥了。

    此时,江津正给诗心讲着俄语题,忽然听见客厅方向传来哐当一声巨响,两人吓了一跳。陆江津和诗心快速对视一眼,纷纷扔下书本,奔出书房来到客厅。只见客厅里酒了一地的水,一只大桶歪歪斜斜的倾倒在一边。韩伯母一边手忙脚乱地用墩布拖水,一边自怨自艾。韩清也找来块墩布快速拖着。江津连忙从伯母手中接过墩布,替她拖了起来。诗心从书房里拿了些韩清用废的宣纸放在地上吸水。众人忙活一通后,才把地收拾干了。

    韩清对着爱人看似埋怨实则心疼的道:“病刚好,身子还虚得很,没那么大力气就不要逞强提这么多水嘛,你不会倒点出来再提吗?”原来,韩清家阳台种了许多花草树木,她刚才是要去给花木浇水来着。没想到水装得太满,提到客厅时,身子虚,脚下一滑便把桶摔了。他又对江津和诗心笑着说:“没事了没事了,虚惊一场,你们也累了,在客厅里歇会儿吧?”

    陆江津定定地望着那只桶,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产生。他对韩清的话恍如不闻,转过身急步往书房而去。

    第四章 蜜月危机(17-18)

    (17)

    陆江津回到书房刚坐下,诗心就跟了过来。她正想问他怎么了,江津却看着她,眼里闪烁着异常明亮的光芒。诗心还是头一回看见,一个人的眼里竟会有这么奇异的光芒!江津急促的道:“诗心,给我点稿纸好吗?”诗心点点头,给他拿了几篇稿纸。他摇摇头,道:“不够,再多拿点!”诗心童心大起,索性翻开桌下抽屉,抱出了一大摞放在桌上,笑着说够了吗?江津说应该够了。诗心却张大了嘴巴。

    接着,诗心就看见了一幅奇特的景象。只见陆江津趴在桌上,飞快地演算起来。他在纸上越写越快,越写越快。诗心凝神瞧去,那是一组组她从未见过的极其繁复的方程!诗心屏住呼吸望着这一切,那疾风暴雨一般的笔迹倾泻在纸上,诗心听见一片酣畅淋漓的沙沙声。书房变得异常安静,世界仿佛停止了,只有陆江津的笔在飞速地旋转,只有他的世界还在转动。她看得目瞪口呆。

    在陆江津奋笔疾书的两个多小时里,韩清来过两次,一次是准备叫他们吃饭,见江津着了魔似的在纸上算题,便悄然走开了。临走之时,他对诗心轻声说,别打扰他。

    当陆江津终于放下了笔时,似乎才恢复了神智,回到这个世界中。他见诗心呆呆的望着自己,道:“诗心,不好意思,刚才情不自禁,我出洋相了吧。”

    诗心定定的道:“哥哥,我能问你个问题吗?”

    江津点点头。

    “你是干什么的?”

    江津笑了笑,指了指身上的军装,“当然是当兵呀,在部队上。”

    “你在哪儿当兵?当什么兵?”她半信半疑地注视着他,“你们部队上的人都象你这么神奇吗?”

    韩清见陆江津终于完工了,便过来招呼他们赶紧吃饭,说饭菜都凉了。江津快速地收拾起一大摞稿纸,说伯伯伯母我今天有点事儿马上要赶回厂里,就不在这儿吃了,你们赶紧吃吧,耽误了你们吃饭,真是不好意思。韩清夫妇不停挽留,而他拒绝了他们,恍恍忽忽地蹿下了楼,接着,便向江华厂一路飞奔。

    (18)

    关力夫亲自来到了九江。他带来了一批肉、鱼和大豆,他对老黄说,这是在中央首长的号召下,各大军区勒紧裤腰省下来专门支援五院科技人员的,首长说,营盘可以垮,科技人员们的身体不能垮!大家亲切地称呼它们为“科技肉”、“科技鱼”、“科技豆”。老黄连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哪!关力夫看着大家一张张浮肿的脸,声音有些哽咽,说大家辛苦了,在这里受罪了。

    关力夫没有休息,开始全面了解发动机仿制的情况,尤其重点过问了燃烧室的情况。在老黄办公室开了一个小型的技术汇报讨论会后,其它人散了,关力夫说要看看试验资料。老黄打开保密柜取出了资料。老黄是个工作很细心的人,历次试验的数据和记录,他都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整整齐齐地锁在他的保密柜里;历次会议的记录也有,记录得很细致,很全面,细到哪个意见是谁提的,讨论的结果,形成的决议等等,都相当完整。老黄将这些档案和记录全搬出来,象砖墙一样码在办公桌上,呈报给关力夫阅览。关力夫一声不吭地看了三个多小时。他看得也很仔细,试验档案,会议记录,一件都不放过。有时还询问几句。

    一直把材料看完了,关力夫的眉头紧锁。他闭目沉思片刻,然后道:“汉生,你是怎么想的?”

    老黄说:“我也不想仰人鼻息,但我们现状就这样,没有办法。我觉得还是要催促苏联方面将钎焊料尽快送来,他们已经拖延了三个多月了。实在不行,就通过外经贸部、国防部、大使馆这些高层渠道去协调。尽管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比较优秀的国产焊料,使漏火的概率降到很低,但不能说万无一失。事情就是这样,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要撞上这个霉头了,就前功尽弃了。我们的时间很紧了,折腾不起了,耽误不得了。要再给中央打报告推迟结点,这脸面实在没地儿搁了。”

    关力夫叹了口气,“你们远在九江,对有些情况还不太清楚。对了,陆江津呢,我怎么没看到他?我有个重要的事还要问他呢。”

    老黄解释说,他去韩清书房家了,应该快回来了。于是简要把派陆江津去给韩书记家的孩子辅导功课的事说了一下。

    关力夫哦的一声,继续道:“中苏两国之间已经发生了些误会,出了些问题,两国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了。好多事情不象前两年那样好办了。这两批进口器件--”他苦笑了一下,“我看,他们就是故意拖延着不给我发。我估计,我们也很难拿到了。”

    老黄愕然说:“我们远在九江,这些情况倒不清楚。不过,我们当时订货可是签了合同的呀。”

    关力夫淡淡的道:“合同这个东西,想遵守的时候就是合同,不想遵守了的话,不就是张废纸吗?别说这种小经济合同,国家之间的协定,凡尔赛条约、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日塘沽协定……这些协定,不也想撕就撕了吗?他们苏联要真不履行,我们又能怎么着?算了不说这些了,跑题了,我们还是回到燃烧室上来--”他想了想,“在北京的时候,我专门向上级打了报告,钎焊料这个东西没有不行,我们自己一定要搞。上面已经批准了,马上就启动,由北京的703设计所去搞。但要研制出来,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恐怕不行--仅焊料的配方就有一百多种。我们不可能再等两年哪,怎么办?”

    关力夫站起身来,在房间踱起步来,一边踱步一边沉思。过了一会,摇了摇头,道:“时候也不早了,先回去吧。我也回去再想一想。”

    老黄点点头,开始收拾桌上的档案和会议记录。当他拿起会议记录本的时候,突然说:“您在来之前,我们也开了个简短的技术讨论会,还没来得及往记录本上整理,您等一下,在我柜子里,我取给你……”

    力夫摆了摆手打断他说:“不必看了。”他顿了顿,心不在焉的说,“嗯,要不你简要的说说情况得了。”

    老黄说:“其实也没讨论出什么结果来。不过陆江津倒提了个很大胆的想法,只是大家都觉得太荒谬了。他说一是往焊缝上打补丁,加一层金属加强片。二是主动降低推力,减轻燃烧室承受高压的负担……”

    关力夫眼睛一亮,立即道:“快,拿给我看看。”

    老黄便去保密柜里拿出一个文件夹,是一张单页的记录,交给关力夫。关力夫认真看了两遍,笑道:“这个想法确实非常大胆!不过,不可用,增加重量和降低推力后,必定会对发射造成影响,这个问题他没有回答上来--他确实也回答不上来。”

    老黄接过去记录页,装入文件夹,放回原有位置。关力夫和老黄一起将办公桌上的文件资料一一放入保密柜。老黄锁上保密柜,又拨乱了密码。两人刚要出门,却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老黄过去开了门,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陆江津满头大汗地站在门口。

    绿色小说lwen2.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章 蜜月危机(19-20)

    (19)

    陆江津没想到关力夫也来了九江,连忙向他问好,又对老黄说:“组长,那我明天再找您汇报吧。”关力夫说:“江津你先别走,我正有事要找你呢,来,坐下。”

    三人重新在椅子上坐下来。关力夫道:“你们有一个秘密小组,曾经在石景山教导大队研究分析‘响尾蛇’空空导弹,这枚导弹最后送给了苏联。在送苏联前一天,也是你们完成了组装,最后封舱的人是你,对吗?”( 沧溟步光 http://www.xlawen.org/kan/510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