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 41 部分阅读

第 41 部分阅读

    高句丽、百济等侵略军,供奉是大大滴有!

    285第 285 章(改bug)

    第二十章征伐o5

    新罗使节这话说得跟放屁一样,等把高句丽、百济等侵略军都赶跑了,你们家女王就送几颗人参、几条咸鱼什么的给大唐做供奉,那跟打发叫花子有什么两样?

    小吴同学忍不住冷冷一笑,道:“此去辽东,何止千里之遥,将士们也是要吃饭的……”

    此言一出,殿上一干文武大臣的脸色都变得十分诡异。

    天朝大国的皇后娘子,居然在朝堂上公然索要出军费什么的,这……

    皇后娘子,您能稍微矜持一点吗?

    这种事,不是该由微臣们在私底下对新罗使臣提的吗?

    这次能参加这次朝会的大臣多半是李小九陛下和吴诩亲手提拔上来的青壮,对皇后娘子的言论抽搐归抽搐,却没有谁会跳出来质疑的。

    再说,皇后娘子爱敛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长安城谁不知道那独家经营奢侈品的连锁店‘珠光宝气’,其背后的最大股东就是皇后娘子,只是没人敢去证实罢了!

    何况,皇后娘子只是向新罗收点好处费,也不是什么说不过去的事。

    被皇后娘子的经济课洗过脑的青年们都意识到了金钱的重要性,没钱的话,粮草军饷哪里来?武器装备哪里来?战后的抚恤金哪里?

    没钱,打个毛仗啊?!

    你以为跑到咱们这里来痛哭流涕装可怜,再提点旧交情,就可以让大唐的将士自带干粮千里迢迢跑辽东去啊?

    又不是去旅游,会死人的好不好!

    掌管度支的青年官吏早在肚子里打好了草稿,该向新罗收取多少劳务费才好呢,话说车马船费是不是可以全部报销啊?

    众臣互相使了个眼色,最后,度支右侍郎薛元超出列,问道:“不知新罗可能承担大唐出兵的全部军费?”

    此话一出,吴诩立刻投了个赞许的眼神过去,惹得李小九陛下嘴角一抽。

    “这……”新罗使者被满朝文武绿莹莹的目光看得满头大汗,来大唐之前,他也是做过不少功课的,了解到如今大唐的新皇后出身虽然不高,却极能影响唐皇的决定。所以,新罗使者就准备了不少珍贵的珠宝首饰和衣料,准备进献给武皇后,希望她能为新罗美言几句。

    谁知,礼还没送出去呢,他就在朝堂上见到了武皇后,还被对方将了一军。

    新罗使者忍不住抹了一把汗。

    提供唐军的军需粮草什么的,这可不是他一个小小使臣能够决定的,但他要是敢说‘不’的话,估计这次出使的任务就失败了……

    “唐皇陛下,您善良仁慈,定是不愿看到我新罗国的百姓生灵涂炭的吧?”人精不愧是人精,眼见武皇后和大唐重臣都等着他回话呢,新罗使者把目标对准了看起来比较好说话的李小九陛下。

    不想,年青的唐皇陛下一脸沉痛的模样,诉苦道:“朕登基日浅,国中又屡遭天灾兵祸……高句丽、百济悖逆,欺侮我藩属,朕有心铲除之!只是如今西域方平,将士损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正是百事待举之时。而今,我国中一无可调之兵,二无大笔粮饷犒劳出征将士,朕也无可奈何呐……”

    一句话,你们新罗的百姓是人,咱大唐的将士也是人,都要吃饭赚钱的,没钱就没人办事,你懂的!

    新罗使臣眼睛都瞪大了,尼玛堂堂大唐帝国的天子,居然向他们这种番邦小国哭穷?!

    这不科学!

    新罗使臣一时语塞,不知道该继续卖惨呢,还安慰唐皇陛下几句……

    这时,皇后娘子又开口了:“出兵之事非同小可,所费靡巨,更有偌大伤亡……本宫相信你家女王殿下也十分头痛……”

    “这样吧,你先写封书信回国,将我大唐的难处跟你家女王汇报一番,兵呢,咱们大唐是一定会出的,只是那……”军费啥的,你们看着办吧……

    新罗使臣一听借兵有望,不由喜形于色,当即答道:“皇后放心,我家女王全心仰慕大唐,自然是不会亏待帮助我国的大唐将士的,小臣待会儿立刻写好书信,禀奏详情!只盼皇帝陛下和皇后尽快调兵吧……”

    吴诩闻言,只是淡淡一笑,“这事你就放心吧……”如果任由新罗被高句丽百济联军给灭了,她和李小九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得让双方打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时候,大唐军队再从天而降,这样获取的利益才会最大化不是?

    众臣看到皇后娘子又露出那种无法描述的微笑时,都不由一抖,转而同情地看着还在感恩戴德大拍皇后娘子马屁的新罗使臣……

    多保重吧,亲!

    新罗使臣的效率相当高,朝见完李小九陛下的当天就送了书信回新罗,第四天就拿到金春秋女王的亲笔信,再次求见李小九陛下。

    金女王是个爽快人(不爽快不行了,人高句丽和百济联军都快打到她王城门口了=。=),不但对大唐提出的支援军费问题满口答应了,还主动提出,如果打败了高句丽和百济,所占领的城池土地,全部归大唐所有,她新罗一寸土地也不要!

    “为表诚意,我家女王殿下已准备了粮草万石于辽东,供奉给大唐军士……”新罗使臣恭恭敬敬道。

    吴诩从李小九手里接过金女王的书信仔细一看,随即也笑了:“你家女王倒是大气!我们圣人也不是小气的人,两天前已经下诏调集伊丽道和神丘道的兵马,整装待命了…………”

    新罗使臣闻言,差点喜极而泣,连忙跪地拜谢李小九陛下和吴诩:“多谢圣明的大唐皇帝陛下和皇后殿下……”

    “罢了……”吴诩一摆手,让新罗使臣平身,但她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新罗使臣差点又跪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圣人这次为了你家女王,可是硬挤出了三十万兵马来……不知贵国现在有多少兵马在对抗高句丽、百济联军?”

    新罗使者大张着嘴,半天找不回自己的声音。

    三、三十万大军?!

    还是硬挤出来的?!

    这他喵的打打他们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的全部军队都有富余啊!

    出动一次得多少粮草兵饷啊?

    万石粮草还不够他们十天吃的呢!

    尼玛!难怪大唐皇帝会说国库空虚呢!

    光养这一大群烧钱的军队就够呛啊!

    新罗使臣抹了一把冷汗,战战兢兢道:“我国中七千骑兵与一万步卒已全部出动……”

    此言一出,殿上众人都露出轻蔑的神色。

    连吴诩也止不住微微一笑。

    “也罢,贵使可以先启程回国了,待粮草军饷齐备,我大唐军士就会立刻出击……”

    新罗使者不敢再多言了,唯唯诺诺告退离殿——这货回去估计要向他家金春秋女王诉苦去了,大唐的皇后殿下太恐怖了有木有!

    新罗使者临走前,再三恳求李小九陛下尽快发兵救命,可皇后娘子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又存着让半岛三国打成一团好趁火打劫的主意,自然是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底下仍然按兵不动。

    一直等到四月底,新罗主力军被北部高句丽牵制,南部空虚,被百济趁势夺取了三十余城,几乎打到了王都金城。

    新罗已经快招架不住了,女王殿下的求救信一封急似一封。

    待第n+1封求救信从金城传到长安的时候,李小九陛下这才下诏,命伊丽道总管苏定方和神丘道总管薛仁贵同时从南北两路出击,分取高句丽和百济之腹地,以为围魏救赵之计。

    高句丽和百济猝不及防,被唐军连下数十城,这才反应过来回兵救援。

    苏定方与薛仁贵不愧为绝世名将,采取了不同的战术直扑两国都城。

    薛仁贵初为主帅,还是比较谨慎的,他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方式,一开始并不与高句丽大军正面交锋,而是兵分数路,一路快速行军,直接围住了高句丽的王都平壤。

    苏定方大军则遵循了他一贯的作战风格,从城山渡海至朝鲜半岛后,先与留守熊津江口的百济军队大干了一场,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然后一路砍瓜切菜直奔百济王都泗洺恰?br />

    百济此时的主力军队全在新罗境内,哪里回防得及,在苏定方大军猛击之下,不过五日,泗洺潜愠瞧迫私怠?br />

    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苍惶遁走,逃入北鄙小城躲避,被苏定方麾下军师来济率军围捕抓获,百济王室其余子嗣企图反抗,被苏定方毫不留情地就地正法了。

    百济国至此灭国。

    苏定方拿下百济的消息传到半岛北部之后,新罗上下军心大振,开始拼命抵抗百济大军。

    而百济大军闻听国都被破,国主被俘后,顿时感到了如丧家之犬的悲哀,心想反正已无后路可退,索性势若疯狂地进攻金城,定要拉新罗作个垫背的!

    新罗原本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被百济大军这一顿猛攻,哪里还招架得住,不过两日便被百济攻破金城。

    势若疯狗的百济兵士一进金城就开始屠城,女王金春秋逃离不及,当场殉国,金氏王族和朝中重臣遭到了大屠杀。

    金氏王室血脉一日断绝,新罗国至此灭国。

    远在北部抵抗高句丽的新罗军队听闻噩耗,斗志全消,被高句丽大军打得稀里哗啦,几乎全灭。

    286第 286 章(捉虫)

    第二十章征伐 o6

    新罗残兵一路往南逃回金城,又与占领金城的百济残兵打成了一团。

    两边都是哀兵,竟然斗得不分上下。

    等苏定方扫平百济国中余孽,挥兵北上的时候,金城的两支残兵已经打得差不多了。

    苏定方这货喜欢欺负‘非我族类’的毛病又发作了,趁着来济在百济留守,没人能劝阻他,就一不做二不休,亲自带人冲到阵前,不管百济还是新罗,乱杀一通,把两支残兵通通咔嚓掉了。

    之后,新罗国都金城就也落入了唐军之手。

    苏定方叮嘱手下收拾好战场后,就喜滋滋地让人把留在百济的来济请过来,让他写捷报回长安。

    与苏定方这边的一路势如破竹相比,薛仁贵那边的战事就比较艰难了。

    半岛三国中,高句丽的实力无疑是最强的,当初隋炀帝和太宗皇帝数次征伐,愣是都没能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可见其强悍。

    高句丽最早见于西汉时期,其原居民主要是东北地区的汉人、濊貉部落土著和一部分迁徙过来的扶余人。汉朝政府在这一带建立了乐浪、辽东等四个郡,此地大约有百多年时间是汉朝管辖区。到了东汉末期,高句丽摆脱了汉朝政府的统治,吞并了汉四郡,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政权,就是高氏高句丽王朝。

    此后这个政权对中原政府时叛时降,时慕时倨。

    隋炀帝亡国,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多次征讨高句丽失败,致使国内民生凋敝,国力大耗。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对句高丽“遣使称臣”并不感冒,也没有一定要将故土收归的想法。

    这段时间高句丽度过了一段相对和平的事情。

    直到太宗李世民上位,大唐先是与半岛的新罗国结成宗主——臣属关系,然后在新罗的挑唆下,大唐与高句丽发生了数次不同规模的战争,其中最重大的几次就是贞观末年的三次远征辽东三次铩羽而归的征战……

    远征高句丽失败,应该是李二陛下一生的污点和缺憾,也同样是导致李二陛下最后猝然病逝的原因之一。

    在吴诩看来,征服高句丽应该也是李小九的心结之一。

    当初李二陛下御驾亲征辽东,也不过用了二十多万人马,而李小九在数年之间,顶着天灾、人祸、内耗,硬是弄出了三十万大军来,可见是蓄谋已久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高句丽可是块硬骨头,没那么好啃。

    如今高句丽国中当政的是权臣泉盖苏文,此人出身军政大家,颇有几分才干。贞观十六年时,泉盖苏文先下手为强,把企图干掉他的高句丽王高建武骗到了自己的地盘,手起刀落咔嚓掉了一百多号王公大臣,然后顺手把高建武剁成n块,丢进了阴沟里。之后,泉盖苏文就自封大莫离支(相当于丞相),另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为王,自己则为摄政大臣。

    至此,泉盖苏文手握整个高句丽的军政大权,国王高藏完全是其手中的傀儡罢了。

    太宗三次讨伐高句丽,都被泉盖苏文打退,固然有气候地理和大唐君臣内部不和谐的因素在,也同样有泉盖苏文极高的军事才能这一因素在。

    这次讨伐高句丽,李小九把三分之二的兵力放在苏定方那边,薛仁贵这边只有十万大军,即使加上曾经打败过高句丽大军的营州都督程名振部众,全部兵力也不到十五万。

    唯一可以庆幸的是,薛仁贵部这次出兵的时节是在初夏,这就可以避免前几次出征高句丽时,因为天气变化,寒冷大雪导致的行军不利,粮草供应困难等客观因素,最后不得不班师回朝的杯具。

    薛仁贵本人比较谨慎,这次被李小九委以重任,居然也冒了一把险,把兵贵神速之策运用得淋漓尽致。薛仁贵军一路上没有花太多时间停留在攻城略地上,而是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高句丽与大唐接壤的十数座城池以为后盾,然后趁着高句丽边防军集结于几座要塞之时,忽然分军由小路绕过了这几座大城,穿过高句丽腹地,直奔高句丽国都平壤而去。

    这一战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由于高句丽主力军正在南部与新罗大军对抗,战线拉得十分长,一时半会儿根本调不会来。而留守在大唐边境几座军事要塞的高句丽军队,虽然已经足够强悍到可以抵挡十万唐军,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带薛仁贵敢化整为零,直接绕过他们,冲进高句丽腹地去啊!

    等平壤城外忽然出现数以万计的唐军时,连泉盖苏文也被震撼了。

    他的老对手营州都督程名振是为唐军先锋,到了平壤城下后,二话不说就开始攻城。

    所有高句丽人都懵了……

    平壤城作为高句丽的王都,自然是没这么好攻克的,可唐军这忽然从天而降,又气势汹汹地攻城,这可把n年没见过大型攻城战的平壤人给吓坏了!

    傀儡高句丽王高藏几乎动了宰掉泉盖苏文投降的心思,可没过几天,从天而降的数万唐军却忽然快速撤退了,仿佛前几天的攻城大战只是错觉一样。

    而就在唐军离开平壤城范围不久,从大唐边境撤回来保驾的高句丽大军才堪堪赶到。

    泉盖苏文怒不可遏,立刻命这支边军追赶撤离的唐军,以雪围城之耻辱。

    不想,高句丽大军往北追了好几天,都没发现唐军的影子,反而是收到命令从新罗班师的军队,忽然在半路遭到了唐军袭击。

    征伐新罗班师的这支高句丽大军约有五万之众,刚刚经过了与新罗的大战,又被接下来赶来的苏定方大军蹂躏了一番,好容易才从新罗境内仓皇撤退,正是人困马疲之时。

    不想数万唐军从天而降,将他们堵在一个峡谷中……

    这一役,唐军以损失一万将士的代价,留下了三万高句丽主力军的性命,战况相当惨烈。

    显庆二年八月,薛仁贵军和苏定方军在金城顺利会师。

    至此,大唐军队出兵解救新罗之围的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

    话说,新罗王室不是全部挂掉了吗?新罗国不是亡国了吗?

    这有啥关系,咱们大唐圣人既然帮忙解决了祸害新罗的百济人,就一定会帮新罗人民再选一个好领导,继续带领百姓奔小康的=。=

    与此同时,远在长安的李小九陛下亲手写下了《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命人镌刻成石碑,以流传后世。

    大唐在朝鲜半岛上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实在有些出乎吴诩的意料,尤其是能兵不血刃拿下新罗国,简直是意外之喜。

    不过,吴诩一想起来济随着捷报一起送来的弹劾书,就又是一阵头疼。

    苏定方这老小子简直不像个将军,而像个土匪,几乎每一次攻下一城,就会闹出点纵容手下军士抢掠的事情来!

    这次,这货还自己跑去杀光了‘同盟国’新罗的最后一点兵马,要不是后来赶到金城的来济给他擦屁股,灭口工作做得好,怕是又要引起暴动了= =

    看来这货还是得赶紧弄回国来比较安全!

    吴诩这一皱眉,看得一旁的李小九陛下又是一阵紧张。

    “阿武,你是不是又不舒服了?”青年小心翼翼地挨过来,想要伸手去摸吴诩的肚子,又不敢的样子。

    “这些则子你还是别看了,身体要紧……”

    吴诩闻言,忍不住瞪了他一眼,愤愤道:“还不是你害的!”还说再不让她受生育之苦呢,这二胖才几岁啊,该死的李小九又给她塞一个包子过来了!

    可恶!

    皇后娘子一发怒,李小九陛下顿时缩回去了,摸着鼻子不敢说话。

    吴诩一口鸟气没处发,正好又看到驻留百济的大将刘仁愿上的密折,更是气得要命。

    原来,刘仁愿的密折上面写道,百济虽灭,却有一个王子在倭国为质,不久前高句丽派了一个近百人的使团到倭国,企图说动倭国扶持那个百济王子复国,而倭国方面对这个建议似乎颇为意动,近期开始秘密造船练兵,频频派出间谍在百济附近海域游曳……

    真是自寻死路!

    吴诩忍不住锤了一下面前的小几,怒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我日……”

    对座的李小九陛下闻声,忍不住咳了一下,小心地看了吴诩地腹部一眼,低声提醒道:“媚娘,胎教、胎教……”

    而坐在一旁协助父母办公的太子殿下也红着耳朵进谏道:“阿娘别生气了,这些蛮夷小国自不量力,当有他们自取灭亡的时候……阿娘您还是保重身体为要!”为了个屁大的小岛国,伤到了肚子里的小弟弟可不划算呐!

    吴诩看着对面父子俩都是一副关切之色,只能按下激动的情绪,道:“百济那边的郡县需要尽快建好,一应暴民全部格杀勿论……至于镇守官员……九郎你看谁去比较合适?”

    谈到正事,李治的脸色也开始严肃起来。

    原本,攻下百济和新罗的苏定方应该是最合适的镇守人选,但是……

    “此事还要从长计议……”李小九陛下垂下眼,淡淡道:“中秋快到了,朕打算让苏定方带百济国主回长安献俘……”能够向皇帝陛下献俘是每一个将军最荣耀的事。

    但吴诩却听出了李小九的未尽之意,看来他也是不打算留苏定方在百济镇守了。

    吴诩不由松了一口气。

    287第 287 章

    第二十章征伐o7

    吴诩想着,苏定方是她保荐的,但这货实在不争气,每次打了胜仗都要弄出点事来,让她想好好你个榜样都不行,果然是没文化的武夫!

    话说她都送了一个军师给他了,这货还是不喜欢多动脑子,只知道随心所欲胡来!

    也亏得李小九大度,不然,让哥土匪习性的家伙一直在外执掌兵权,就是她也要担心他会拥兵自重,闹出安史之乱一样的祸事来!

    果然还是召回长安丢去学校进修一下比较好=。=

    想到这里,吴诩倒是又记起一件事来,“今年该是各州府学校的学子毕业的年份了吧?不知各州府的毕业生名单送上来了没有?”

    从永微三年起,吴诩和李小九就在全国各州府开办了公立学府,授课内容在原有的经学之外,增加了算学、律学和时政。这些学校原本是为那些上不起贵族学院的寒门学子所设的,原本并不受各地的世家门阀注意。然而李小九陛下在设立学校之后不久就改革了科考的科目,考试内容跟这些公立学校所教授的学科完全一致,于是许多世家子弟也纷纷到这些公学求学……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完善,如今全国各州府至少设有一个公立学校,每个学校有不下千名学子,人才储备是相当丰富了。

    而今,大唐刚刚打下了百济,吞并了新罗,正需要一大批热血青年去开荒,去教化蛮夷……

    李治听吴诩提起学校的事,就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便笑道:“我已经让吏部把各州的才学之士的名册都整理出来了,你要是想看,就让小顺子去取来就是了……”

    “这倒不必了……”吴诩忙摆摆手,“反正明年春天又要考试了,倒时候再看也不迟……”

    “倒是京师大学堂的开学典礼,要让礼部赶紧办好,等苏定方回来了,就让他去进修进修兵法课才行!”皇后娘子一句话就决定了某人今后走的路线。

    李治见吴诩对召回苏定方一事没有任何抵触,不由悄悄松了一口气——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对阿武甄选大将方面的眼光开始深信不疑,而事实证明如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这些被派去辽东的战将都发挥了他们的天才。

    当年先帝如此雄才大略,也没能在辽东占到多少便宜,而他竟然可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连收两国,这是多么惊人的战果啊!

    如果能一鼓作气完成先帝未尽的征服高句丽大业,那他的功绩完全可以去封禅了!

    青年苍白的脸上浮起了一抹晕红,眼睛亮得吓人。

    吴诩并没有发觉李小九的异样,倒是一旁的李弘小朋友看着他爹的神色有些不对,忙向随侍的王内侍使了个眼色。

    王内侍见状,忙抬头看了李小九陛下一眼,眼见李小九陛下脸色绯红,他不由心头一跳,忙上前问道:“圣人,您哪里不豫么?”

    吴诩闻声,立刻丢了手上的则子,去看李小九的神色。

    一看之下,她也吓了一跳:“你的脸怎么这么红?”难道发烧了?

    李小九是自家知道自家事,忙摆手道:“没事、没事…………朕就是有些高兴~~~~~~”

    自从上次大病一场后,李小九陛下的身体就时好时坏,情绪也不能波动太大,不然就会诱发头痛目眩之类的症状。

    吴诩有好几次都差点被他吓死,幸而孙老爷子不知从那个山头得到了圣人患病的消息,往长安送来了好几个方子。

    李小九吃了以后,时不时头痛的症状果然有所好转了,加上改元之后,国内没见什么天灾人祸,也算国泰民安,李治的心情一直保持得不错,他的身体也就渐渐又恢复了强健……

    如今,半岛的战事可谓大获全胜,虽然高句丽一时半会儿还拿不下来,可薛仁贵的突袭,对泉盖苏文的主力军队的打击极重,相信泉盖苏文要以不足往日四成的兵力来弹压国内反对势力,同时抵御南北两边的大唐军队,压力一定很大吧!

    吴诩也能理解李小九的兴奋之情,可要是因此乐得晕厥过去,岂不是太丢脸了?

    小吴同学忍不住暗暗翻了个白眼,让王内侍赶紧把太医叫来。

    接下来几个月时间里,李小九这个国家元首还有许多作秀节目呢,可不能在这关键时刻病倒了!

    事实证明,皇后娘子的防微杜渐是正确的。

    显庆二年九月,李小九陛下因小恙,赴洛阳行宫疗养,而与此同时,远征辽东的头号大功臣苏定方则从朝鲜半岛启程,乘船返回大唐。

    苏定方此行,不但带回了原百济王扶余义慈、王妃恩古、太子扶余隆以及三百多名原百济高官,还随船载回了约五百车的金银珠宝和一条一丈来长的赤金龙雕。

    苏定方这货大概也知道他这次出征又捅了篓子了,在他人还没到洛阳的时候,一封满是讨好拍马的报喜则子就先送到了李小九陛下的案上了!

    “微臣苏烈百叩圣人、娘子……圣人与娘子恩德昭世,数月不曾聆听教诲,微臣思之欲狂……微臣剿灭百济逆贼之时,遥见飞龙栖于岩池……”吴诩一面给李小九念这封谄媚肉麻无比的则子,一面狂揉手臂上的鸡皮疙瘩,等念到苏定方发现飞龙,企图用铁钩钓龙的这一段奇幻故事时,吴诩脸上的神色都不能用诡异来形容了。

    “这家伙是在做梦吧?”还钓龙呢=。=

    不想李小九却听得津津有味,捡起吴诩丢开的那本则子,继续往下看,苏定方表示他在攻下百济王都后,就亲自带人登岩试图钓捕池中飞龙,不想那龙忽然飞出,经天而去,捕获失败了,为了谢罪,他命人连夜按照那条飞龙的形状,打造了一条赤金龙雕,希望圣人和娘子能够喜欢云云……

    “这人真是个妙人啊!”李小九陛下读完之后,不由笑了起来。

    “我看是他的枪手请得好!”吴诩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以苏定方那文化水平,怎么可能写出这么有想象力的奏折来!

    说什么看到飞龙的,不就是想借机贿赂李小九和她么?

    “好了,阿武……”李治笑眯眯地揉着吴诩越来越圆润的脸颊,道:“则天楼已经造好了,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看?”

    听到这句话,吴诩的嘴角又是一抽。

    则天楼什么,真的不是穿越人士想出来的名字吗?

    难得李小九今天心情好,吴诩也不想扫他的兴,就跟着他去参观据说是用来观赏献俘仪式而专门建造起来的‘则天楼’。

    ‘则天’有齐天之意,一座楼阁而已,取了这么个名字,实在有些夸张。

    但当吴诩真正见到了‘则天楼’,才知道是她孤陋寡闻了。

    则天楼说是楼,其实应该算一座小型的复层宫殿,占地约有八百多平米,主楼高十二米,包括一座正殿,四间偏殿和一个楼台大殿,雕栏画柱、回廊台阁无不美轮美奂。

    李小九携着吴诩的手,带她登上了最上面的大殿,从那里可以看到行宫外的巨大广场和远处的洛水青山…………

    “媚娘,你看……”李小九陛下迎风而立,微微一抬手,颇有种指点江山,准备接受万人膜拜的志得意满。

    可小吴同学十分十分煞风景地来了一句:“圣人,您还是仔细别吹着冷风,到时候着凉了就不好了=。=”

    李小九陛下满头黑线的收回手,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对吴诩道:“媚娘,我只是想告诉你,这万里河山,我只愿与你共享…………”

    吴诩听到这话,嘴巴张了半天,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立在两人身后的,是一大一小两个穿着皇子服饰的小男孩,两人听到李小九陛下的这句话,也露出动容的神色。

    小一点的那个男孩,仰头静静地看着他的兄长半晌,忽然严肃道:“阿兄,我以后一定会一直帮你的!”

    大一点的那个男孩闻言,笑得十分开心,摸摸弟弟的头,重重地‘嗯’了一声。

    显庆二年十一月,邢国公苏定方带着原百济国主扶余义慈、太子扶余隆等十八人献俘于则天楼下。

    这是一场炫耀国威的政治秀,因此当天出席献俘仪式的不仅仅只有大唐的帝后、大唐的文武百官以及作为阶下囚的原百济国诸人,还包括在东西突厥旧地建立起来的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昆陵都护府和濛池二都护府以及二十三个都督府的行政长官,另有吐蕃、吐谷浑、波斯、倭国等十数个大小国家的使臣观礼…………

    李治在则天楼上居高临下看着被绑得像个粽子似的的百济前国主扶余义慈,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国主有今日,可曾想过当初朕遣使劝解之言?”

    这话说得是挺冠冕堂皇的,不过也是百济自寻死路,自以为隔着高句丽和新罗,大唐的军队一时半会儿打不到百济的土地上,所以心安理得地做高句丽的帮凶,趁火打劫吞了新罗不少地盘。却不知,苏定方这货不是普通人,竟然直接乘船漂洋过海来揍人了!

    所以,百济亡国亡得真不冤!

    那扶余义慈匍匐在地,口称‘万死’。

    至此,这场政治秀的高#潮来了…………

    288第 288 章

    第二十章征伐 o8

    历来亡国的君主被献俘到他国,下场也就两个,要么当场被咔嚓了,要么被封个有名无实的爵位,拘禁到死。

    以李小九陛下的仁慈之名,扶余义慈的下场显然是偏向第二种的,何况苏定方那货莽撞归莽撞,却颇合李小九陛下心意地把留在半岛上的扶余氏其他血脉全部咔嚓了……

    这样一来,饶恕扶余义慈一家的性命就更显得皇恩浩荡了。

    于是,李小九陛下象征性地对扶余义慈侵略大唐属国的恶劣行径责备了几句,就‘宽宏大量’地饶恕了扶余义慈及其家眷的性命,还封了扶余义慈一个公爵,并在洛阳为其建府居住。

    这道特赦令一下,大唐的文武百官都山呼‘万岁’不已。

    扶余义慈及其家人、遗臣也面露感激涕零之色。

    至于其余观礼的他国使者,见大唐天子这么轻易地饶恕了扶余义慈等人的性命,面上的神色都相当精彩。

    还是那句话,能当外交使臣的人,那都是人精!

    能参加献俘仪式的使臣,那都是早就看透了这是一场政治秀的人精。

    别看扶余义慈一家三口都保住了性命,还受封高位,可以在大唐的繁华之都安身立命,可稍微消息灵通点的使臣,早就打听到了扶余氏其他血脉的悲惨遭遇了……

    眼前这个向大唐皇帝献俘的苏定方,可不就是亲手喀嚓掉扶余氏众人的罪魁祸首吗?

    扶余义慈一家即使保住了性命又如何?

    在大唐老死了还算好的,说不定日后还要落个像李后主一样的下场呢,啧!

    一群使臣都面露敬畏之色,只有倭国的使者神色有些莫测。

    这次参加献俘仪式的倭国使者并不是特地从倭国赶过来的,而是两年前就在长安学习的遣唐使。在大唐出兵百济之前,倭国使者曾想借机回国的,却被李小九陛下借口近期海上行船不安全为由,大力挽留了下来——说白了,李小九陛下这一举动就是软禁,免得倭国把大唐的出兵的军事情报传到半岛那边去,破坏了唐军剿灭百济的大计。

    如今,百济已灭,被迫看了一场政治秀的倭国使者,估计心情郁闷得可以……

    吴诩立在李小九身旁,她的目光一直在观礼的使臣身上,而倭国使者则是她重点关注对象。只是倭国使者一直低着头,让她看不清

    “阿武,你不用盯着倭国使臣了……”李治忽然转头笑眯眯地来了一句:“我已经让外事部下令,下个月就准许他们回倭国去!”

    吴诩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看来李小九是要对小日本动手了……

    不过,现在应该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吧?

    “九郎,此事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吴诩虽说一直存着干掉小日本的心思,可如今新罗、百济刚刚到手,各路反唐势力还层出不穷,帝国大军一时半会儿也分不了兵。而高句丽虽然大伤元气,无力大举进攻,可也不得不防备泉盖苏文出动小股部队骚扰唐军。

    在半岛局势还没稳定的时候,如果再出兵倭国什么的,似乎不大妥当吧?

    李治见吴诩一脸犹疑,只是一笑,凑到吴诩耳边轻道:“你放心,我已有准备,不会师出无名的!”

    吴诩被青年的呼呼热气吹得忍不住一缩脖子,不悦地瞪了他一眼。

    “我不是担心这个!”如今的大唐跑去揍个小日本,连借口都不用找好吧?!

    只凭倭国还收留着百济的王子这一条,大唐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渡海去要人了,倭国要是敢不给,那就直接可以开打了!

    何况,据倭国那边的细作表示,倭国女皇齐明已经开始对百济质子扶余丰进行笼络,不但为他行了冠礼,还许配给他一名本国的贵族女子为妻。看样子,再不用多久,不用大唐向对方要人,倭国那边也会打着送那位百济王子回国复位的幌子,进攻半岛的!

    两国之间的一战是难以避免了,可吴诩不希望打一场没有准备的仗。

    狮虎搏兔,亦尽全力!

    在吴诩的潜意识里,倭国这个国家不将其斩尽杀灭,是根本不行的!

    不是她对这个民族有什么偏见,而是所有的现代中国人都存在的一种心结……

    所以,吴诩一直在留意倭国的动向,也早就让薛仁贵部悄悄移军到半岛的东边海域严正以待了。

    可眼下吴诩最担心的还是新罗、百济那边的战后重建工作。

    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苏定方这老小子就知道打打杀杀的,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百济、新罗两国的主力军队,却并没能把残留在两国土地上的其他势力给一并消灭掉,接下来的扫除残匪和安民执政工作是十分棘手的!不但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得选好镇守的人员,如果派去的官员不够狡猾,不会大忽悠,说不定会被当(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