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部分阅读
话头。
李绩闻言,当即配合地露出惊愕之色:“天皇正当壮年,太子又如此年幼,怎么会有退位之说?”
吴诩听到这话,不由咳了一声,道:“老特进没听错,此事……也不算空|穴来风……”
李绩和许敬宗二人谁知道确实有这么一份诏书,可听吴诩居然承认此事非虚时,都不禁露出惊讶之色。
“圣人苦于病痛,无法理政,太子年幼,又是新储……”吴诩忍不住叹道:“圣人有意传位,这……这也颇出乎本宫预料。”
华夏王朝千百年来,就没有把王位传给妻子的说法。
当年吕后执政,那也是接着儿子的名头,断没有丈夫还活着,就独立上台的。
吴诩顶多也就知道以前倭国的女皇是可以从丈夫的手里继承皇位的,可堂堂天朝大国怎么可能去学习已经被大唐灭掉的小国习俗呢?
先前她听说上官仪因为那份‘传位诏书’坏事,还牵连了一串世家,还道是李小九给世家挖的坑,可后来跟她家二郎一聊才知道,李小九那货根本就是打着推她上位的主意!
连她家二郎也是一副‘绝对支持阿娘称帝’的做派,可把吴诩吓死了!
她都快愁死了……
当个天后已经够累了,要是称帝,那不是要她的命吗?!
李绩与许敬宗二人见天后娘子一脸愁容,一时之间也弄不清楚吴诩在愁什么。
是担心天皇的病情?
担心太子资历太浅,压不住朝臣?
还是担心如果她真的听从天皇称帝,会带来什么麻烦?
二人都是心思深沉之辈,在没有弄明白天后娘子的真实心意之前是绝不会开口的!
于是,大殿上竟诡异地静了下来。
“罢了,此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明白的,二位……”吴诩也知道李绩老爷子和许敬宗这两人都是谨小慎微之辈,她要想立刻听到二人真实心意也不容易,索性也不逼着他们马上开口,便道:“本宫也是一团乱麻,二位回府后为本宫细细分析分析,上个条陈吧……”
条陈不算正式表章,有点私人建议的性质,就是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上位者也不会怪罪上书者。
“谨遵命。”李许二人见天后娘子都这样说了,哪还敢推辞,当即避席领命。
吴诩忙摆手让二人安坐,又道:“今日是周国公长子满月之喜,二位相公也不必太拘礼,且随本宫去前面乐一乐吧……”
李绩与许敬宗闻言,不由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松了一口气的神色。
这几个月来,整个大唐的官场都哀鸿遍野,人心惶惶,生怕天后娘子清算到他们头上来,弄得整个长安的娱乐场所都几乎关门大吉。
好容易二圣最宠幸的周国公得了长子,天后娘子的心情也好了,清算官场的运动也过去了,举国上下的官员莫不弹冠相庆。
就算天后娘子在大明宫给一个兵分宗室的小儿庆贺弥月,那又怎样?
众人都恨不得把这救星——小武郎君给供起来呢!
小武郎君毕竟是外臣之子,当然不可能真的到大明宫里来亮相,他小人家还是一直待在周国公府里的。
说穿了,吴诩只是想借着这件喜事,把大唐新一届政府班子和长安上下官员都聚一下,让他们熟识一下罢了。同时也是为了放出一个信号:没有被追究到的官员们,天后娘子决定大度地放你们一马了,你们要戴罪立功好好干活啊……
宴会现场就设在含元殿,吴诩和两位老臣出去的时候,有资格进宫领宴的文武官员已经差不多都已经到场了。
吴诩让李绩和许敬宗坐在御座之下的首席后,就问阿韦:“大郎在哪里?”
武敏之好歹是小武郎君的亲爹,今天这场宴会既然小屁孩到不了,他就是主角了。
阿韦忙回道:“武郎君方才招呼了一下薛郎他们,就去寻太子了……”
吴诩闻言默了一下,又问道:“后殿是谁在招呼?”
阿韦道:“是贤妃在招待,韦尚宫和小玉都在呢……”
今天设宴,小武郎君的亲娘杨氏没有进宫,所以后殿的那些官员女眷只能交给徐小妹招呼。
吴诩素知徐小妹仔细,又听说有韦尚宫和小玉从旁协助,便点点头不语。
论理,今天这宴会既然打着给小武郎君庆贺弥月,就该把杨氏和小武郎君都接进宫来的。
可吴诩知道武敏之定是不会高兴的,索性也没有多次一举,派车去接人。
再说,刚满月的小孩子身体弱得很,接来接去,万一受了惊吓可怎么办?
吴诩不禁想到武敏之给他家大郎取名‘承嗣’的用意,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对阿韦道:“你去后面帮贤妃吧,我这里不碍的……”
“谨遵命。”阿韦躬身退下了,却留了两个宫人跟着吴诩。
吴诩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缓步走上御台,在属于她的凤座上坐下。
一干文武见天后娘子升座,纷纷行礼拜见。
吴诩也不开口叫起,只一摆手,一旁的小顺子就按着她的意思道:“平身,入席……”
“谢天后……”
吴诩看看阶下殿中多了不少年轻的生面孔,心情也好了不少。
“卿等不必拘礼……”
吴诩虽然这么说了,可不少官员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在天后面前吃吃喝喝,都有些不知所措。
吴诩于是让早已在殿上白浩阵型的皇家乐团奏乐,又命人去了几十坛御酒来,让尚宫局的美貌宫人们下去给一干青年才俊把盏。
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
一时,宫人们在大殿之上穿梭如蝶,那些青年才俊们三五一群,喝了几杯酒壮胆后,就纷纷道御阶上来敬吴诩。
吴诩这边喝的是果子酿,所以也不怕这些小子的车轮战。但这群小子里面偏有个不会看眼色的家伙,见天后娘子一副和蔼亲切的样子,一时酒壮那啥胆,非要跟吴诩满饮一杯御酒。
吴诩看那小伙子长得高大威猛,听许敬宗介绍这郭郎君还是名将之后,就有几分喜欢,再听说这娃还是显庆四年的进士,更是十分高兴,当下也不责怪这小子的僭越之罪,扬声让人去取御酒来。
原本要训斥小郭同志的李绩老爷子见天后娘子并未不喜,顿时把已经到喉头的话咽了回去。
这小郭同志的亲爹是当年瓦岗寨大将郭孝恪,跟李绩一起守过黎阳,两人关系很铁。郭孝恪在李二陛下当政的时候就被解了兵权,一直在外面做刺史,到死也没能回长安,李绩就把一直留在长安的小郭郎君当做自己儿子一样在养。
这小郭郎君也没辜负李绩的期望,不但继承了他爹的习武天赋,在文学上也天赋异禀,五年前在御前考试中竟然一举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成为显庆朝最年轻的进士。
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小郎君本该是很快能出头的,可待他如父的李绩却让他按例去翰林院混资历,即使后来带他参加征伐辽东的几场大战,也不许他独自领兵。
小郭同学为此郁郁不乐了许久,等大唐征讨吐蕃的时候,他就没跟李绩商量,多次上书给李小九陛下,要求参加西征,结果被李绩给狠狠拍了一顿,被丢到了崇文馆……
好容易这次二圣又把他想来了,还把他提拔到了兵部重用,小郭同学自然是兴奋的不能自己,尤其是见到了美得不像凡人的天后娘子后,小郭同学整个人都混沌了,一个没绷住,就脱口而出要求跟天后娘子单独喝一杯……
这是要作死的节奏啊……
376第 376 章
第二十四章 o8
小郭同学在听吴诩命人换酒的时候就后悔了。
可看到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后,小郭同学只想到了一句话:牡丹花下死……
而正在此时,殿外宫人通报道:“太子、周国公到——”
原本喧闹的大殿顿时静了一下,然后变得更加热闹了。
“太子……”
“武将军……”
李贤和武敏之一路走过来,两旁的人们纷纷上前见礼。
太子殿下今日的心情显然不错,脸上一直带着浅笑,对那些向他行礼的人点头致意,哪里还有平素那耽美模样,其举手投足分明是越来越像他的兄长李弘了。倒是这场宴会的主角武敏之将军,仍是一副冷峻的模样。
两人很快就走到了吴诩跟前,向着吴诩行礼。
“大郎、二郎个,你们可来了~~~~”吴诩见到一大一下两个青年,顿时笑了,她原本就有几分酒意,这一笑更是风情万分。
小郭同学完全看呆了。
李贤早就注意到了吴诩身边立了一个高大的青年郎君,待走近了一看,才发现那青年郎君竟是郭家那个小子,太子殿下的神色不由微微一变。
而武敏之看到小郭同学,只是冷冷一瞥就转开了视线,根本没放太多注意力在对方身上。
也不知是不是武大郎的视线实在太冰冷了,小郭同学不自觉地打了个寒战,火热的脑子顿时冷静了些许。
“太子、武将军……”小郭同学恭谨的向李贤和武敏之行了一礼,然后十分自觉的退下去了。
吴诩看郭家小子走远了,这才对武敏之道:“这些小郎君倒也有趣,大郎你有空就多跟他们亲近亲近……”
郭氏也算是武将名门了,在军中颇有影响力,即使受到李二陛下和李小九多年打压,还是出了一个郭侍封这样的文武全才,再闲置下去也委实可惜。
武敏之也不是个傻的,自然明白吴诩话中的暗示,只是郭家那小子太过傲气,若不磨砺一番,是决不能委以重任的!
想来,英国公也是这样看待郭家小子的,所以一直不让他出头。
如今,英国公隐退了,这磨练青年一代将领的事怕是要落在苏定方和武敏之身上了。尤其是武敏之,他身为外戚,却手掌兵权,难免被人猜疑,说他打压人才。
所以,武敏之素来不与与他年纪相当的青年将领来往过密,也从未有提携后辈的举动。
以前他没有成亲倒没什么,现在可不行了……
吴诩知道武敏之的性子,这娃就是个不爱搭理人的性子,武妈妈在世时,长安这边周国公府的交际还能靠她支撑。
现在却要全落到了杨氏身上,前途堪忧啊……
就像这次为小武郎君举办满月宴,吴诩没有提让杨氏进宫来,武敏之居然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可见那个杨氏在武敏之心中根本就算不上是他的妻子……
她并不同情那个杨氏,但却十分心疼武敏之的坚忍。
现在大唐上下不知有多少人眼红武氏呢!
周国公府但凡有一点点疏漏,都会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保持低调,不朋不党,是正确的做法。
可是,做孤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吴诩不想让武敏之太辛苦。
而武敏之却并不领他家姑姑的情。
“侄儿知道该怎么做,请姑母放心。”当吴诩试探着提出让他找‘朋友’的时候,冷峻的青年只是淡淡地回了这么一句。
吴诩:“…………”我能放心才怪呢!
她就知道武敏之是看不上郭家小子这种有背景有恃才傲物的年轻将领,反而对薛仁贵等白衣出身,踏实肯干的武将颇有好感。
可是,像薛仁贵这样的草根将领对武敏之在朝中的地位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倒不如去收服一个像郭家小子这样,背后有大把人脉荫蔽,却没受到重用的元老后裔呢!
只是,要强迫武敏之去做一件事,大概只会适得其反吧!
吴诩暗暗叹了一口气,想着现在洛阳军校的规模也扩大了不少,不如趁机搞个特种部队,让那些傲气的世家子弟去磨磨性子,似乎也不错……
想着,吴诩脸上不由露出一抹浅笑,对眼前二人道:“难得松快一下,你们也别拘束,下去自己玩吧……”没看到下面的一群青年郎君们都眼巴巴的往这里看么?
李贤忙应了一声,就要回身。
吴诩又道:“带上李郎君和许郎君一起……”
“阿娘放心吧~~~~”李贤难得露出一抹浅笑,然后看向跟在他和武表哥身后的两个青年。
李绩的孙子和许敬宗的儿子……
只论身份,这两人就是天然的帝党。
何况,两人都不是庸碌之辈,可以作为心腹中坚来培养。
李贤表示十分满意,也不抗拒多与两人接触一下,进一步笼络二人。
太子殿下奉天后之命带着两位青年郎君下去四处溜达了,(被)结交青年才俊去了。
正主武敏之自然也不能闲着,被吴诩打发到另一边,向李绩、许敬宗等老臣敬酒去了。
吴诩独自在上座坐着,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莫名地感到一阵落寞。
她似乎有点想念留在洛阳的李小九了……
=========================洛阳分割线============================
远在千里之外的东都洛阳,被儿女环绕的李小九陛下也忽然感到寂寞了。
阿武,乃怎么还不回来~~~~(>_&1t;)~~~~
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的李小九陛下因为寂寞难耐,就开始想法子折腾别人了。
今天让人修佛寺,明天让人编经书,后天又让人凿刻碑文……
一时之间,东都在天皇陛下的折腾下,新建了近三十座寺庙,招收了从全国各地而来的高僧三千多名。
除了大兴佛教之外,李小九陛下也没忘了本土的道教。
之前在洛阳的诸王旧潜邸都被李小九陛下一道圣旨给改成了道观,供奉李氏的老祖宗。
此外,李小九陛下还特别封了宠臣明崇俨为西台侍郎,赐号‘长春真人’,并为其祖上明征君在金陵的隐居之处建了栖霞寺,并亲自撰写了碑文。
这等殊荣让明崇俨的父亲惶恐不已。
而明崇俨却知道,这是天皇为了感激他在之前救助李弘,给予的回报而已。
但明崇俨却有一种无功不受禄的惶恐感。
真要说起来,李弘可不是他救回来的。
何况,李弘从上一次中毒几亡以来,身子一直都没养好,这次又因为有心父母的事,青年显然有些思虑过重,积郁在心……
明崇俨倒是想跟天皇陛下提个醒的,可李家大郎也不是吃素的。
几乎是他刚露出想要面圣的意图,就被李弘叫去‘喝茶’了……
“明郎君深受天皇恩宠,这是你的造化,只不过……为人臣子者,体察圣意是没错,可也要记得过犹不及这个道理呀……”青年白皙的脸上含着浅浅的笑容,可话里的意思就没有他脸上的神色那样和煦了。
明崇俨又不是笨蛋,只听李弘这一句话,就知道对方的意思了。
李弘显然是知道他自己的身体状况的,但他并不想自己的父亲为此忧心。
想来,那些为李弘把平安脉的太医们对他的情况都是知之甚详,但没有哪一个敢捅到天皇那里的,就是孙老爷子他,也没有多说一句……
明崇俨只能认为这是李弘的意思了。
果然,就听青年接着道:“天皇大病初愈,如今又是多事之秋,明郎君你本该为天皇分忧的,何必拿一些小事让天皇分心呢?”
“郎君……”明崇俨闻言,忍不住想说‘您的身体健康,怎么能算是小事呢?!’,可李弘像是完全猜到了他想说什么似的,立刻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不然明崇俨继续劝说。
“明郎君你如今身居要职,实在该把心思放在朝政大事上去……”
听到这话,明崇俨不由一噎。
他如今被天皇陛下封了个西台侍郎之职,也算是步入中枢的重要官员了。可是,留在洛阳的官员现在都在忙些什么呀……
自从天后回长安去收拾那些官场毒瘤后,洛阳这边的文武百官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的,好容易托了周国公喜得长子的福,天后终于收手了,谁知,天皇陛下又开始折腾了……
洛州是个新洲,这一带的官员也多是新晋的青壮,所以天皇陛下折腾起他们来,一点也没手软!
明崇俨只要想想这短时间天皇陛下干的那些莫名其妙的事,就不由自主皱起了脸。
“贫道不才,既然受了天皇的封赏,自然不敢推脱躲懒,可是……”明崇俨自诩是个相当虔诚的修道之人,所以他对李小九陛下忽然在推行佛道鬼神学说方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举动表示十分疑惑。
“天皇徒然笃信鬼神之说,实在令人生疑……”
李弘闻言,端着茶碗的手不由微微一抖,随即垂下了眼睫,淡淡道:“阿爹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
“明郎君你是个聪明人,当知道如何顺应天命才是……”
明崇俨听到这话,不由一凛,抿紧了嘴,面露肃然之色。
两人默默对坐了半晌,直到青年面上露出疲敝之色,明崇俨这才告退。
分别之前,青年再次沉声告诫明崇俨道:“孤一向敬重明郎君,希望明郎君顾自珍重……”
“贫道的性命还是殿下救的呢,又怎么敢随意糟践……”明崇俨忍不住露出一抹苦笑,又道:“殿下的大劫已过,虽再无性命之忧,可也要珍重才是……”
李弘闻言,却是微微勾起了唇角,“你放心,孤现在……又怎么会舍得死呢?”
378第 378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o9
天皇陛下在东都折腾了好几个月,各种佛寺、道观都被他建设了一遍,文武百官也都被他祸害了一遍,眼看着已经没啥可折腾的了,这货似乎又对造画舫发生了兴趣……
洛阳周边能用画舫的也就洛水而已,难道……
天皇陛下其实是想游洛水?
这个敏感时期,圣人您这么还有这个兴致去玩水啊?!
万一天后娘子回来,还不知怎么大发雷霆呢!
洛州一干文武都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是好,纷纷跑去找救兵。
最后,小李相公终于坐不住了,亲自跑到昭明宫去见李小九陛下。
“天皇,您这是要做什么?”青年一双桃花眼里满是凌厉之色,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位正兴致勃勃摆弄画舫模型,一副不务正业模样的圣人。
他真的很想对眼前这个病怏怏的男人咆哮一顿:尼玛!老子容易么?!天天帮你丫看则子见大臣还不够,现在还要管你的娱乐活动?!
他喵的,这活没法干了!
李治见状,不禁挑了挑眉,似嘲讽般一笑,“这世上竟还有李三你想不明白的事?”
“天皇!”李三郎闻言,气得牙齿咬得咯咯响,却一反常态地压低了嗓音,道:“你到底在洛水那边布置了什么?!”
李治想不到李三郎会这么敏锐,不由讶然地挑了挑眉,但他什么也没说,反而笑得风轻云淡,最后道:“若是想知道朕做了什么,不如明日李卿你就伴驾随朕去游幸洛水吧!”
李三郎暗暗磨牙,心道他倒要看看这李小九陛下明天要整出什么妖蛾子来!
“谨遵命!”
次日一大早,小李相公就赶到了昭明宫。
早有值守的内侍在殿外等候,一见小李相公出现,两个小内侍忙不迭地迎上前来。
“李相公,您可来了~~~~~~”
李三郎见两人这样殷勤,心中不由一动,面上却言笑晏晏问道:“天皇已经起身了?可曾用过早膳?”
两个内侍闻言,忙笑着回道:“天皇五更就起了……眼下大郎君正在前面,说是要等相公您入宫了一起用膳呢!”
李三郎一听这话,便明白了两个内侍如此殷勤的缘故了,又听得李弘也在,脚下的速度不由更快了两分。
进了内殿,又有两个宫人上前行礼,接过了李三郎身上脱下的披风,为其换了靴子,这才引他往里面走。
昭明宫是去年才重新装修过的,殿阁宽敞明亮,摆设装饰也比长安的宫殿新奇,更有许多设计院的最新科研成果陈列在侧,李三郎跟着宫人们走过那长长的步廊,一路走下来,竟也不觉得路程冗长了……
李小九陛下如今的寝宫是在紫宸殿的东边暖阁,所以宫人们带着小李相公直接从东边的步廊过去的。
到了暖阁外,又见几个侍人在外守候。
几人见小李相公到了,都面露喜色,早有人入内通报。
李三郎停下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饰,正在此时却见李弘出来了。
“微臣拜见大郎君……”李三郎忙上前一步行礼。
李弘几乎是立刻托住李三郎的手臂,道:“相公不必多礼,快随我入殿吧……”
说完,李弘又有些担忧地看了李三郎一眼,却没有再说什么。
李三郎自然也看到了李弘的忧色,却一脸若无其事,似乎胸有成竹一般。
两人进了内殿,就见上座的天皇陛下一脸慵懒之色,斜靠在榻上的软枕上,哪有半点天子的形象。
坐在天皇陛□边的是一个身穿红衣的少年,看其容貌,竟与李弘十分相似,想来就是一直被朝野上下猜测颇多的‘安定公主’……
李三郎只是看了她一眼,就把目光转到李小九陛□上了。
“微臣拜见天皇。”
李小九陛下见李三郎进来了,只是微微侧过脸,也没有坐直的意思,摆摆手道:“李卿不必多礼,坐吧。”
早有侍人端了月牙凳在一旁,李三郎也不推辞,谢恩之后就坐下了。
李弘则坐到了天皇陛□旁,抬眼却看见对面的妹妹朝他挤眉弄眼,一脸戏谑的样子。
李弘不由轻咳了一声,面无表情地扭头。
小三娘又嘿嘿低笑了几声,却去看李三郎。
她下山以来,已经听过很多关于这位帝国最年轻相公的各种传说,只可叹她总是来去匆匆,倒是没机会跟这位小李相公结识一下……
话说,这位相公还曾是阿兄的老师呢!
想不到竟是这么年轻俊俏的一个郎君!
见小三娘两眼发亮地盯着小李相公看,上座的李小九陛下不由自主变了脸色。
“咳咳……”天皇陛下忽然咳了两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既然李卿已经来了,就摆膳吧。”
王内侍等人是何等机敏,闻言立刻就把早已准备好的早膳传进了来。
等宫人们为几人摆好食桌之后,王内侍就赶紧带着侍人们退出了内殿。
食不言。
一顿早膳,吃得李弘食不知味。
且不说他亲爹和他妹妹那古怪的神色,只说李三郎那镇定得如成竹在胸的样子,就让李弘非常担心。
阿爹的打算他多少能猜到一点,做恶人的事,阿爹是肯定不会亲自出马的,那就很可能落到李三郎头上……
小李相公的名声已经够差的了,如果这次再为了阿娘的事听命于他阿爹,那……
后果不堪设想!
不管李弘如何忧心忡忡,洛水的巡幸之行还是没有被取消。
难得天皇陛下兴致高昂要出游,洛州一地的文武官员只有用心奉承的份,更有不少从未见过天颜的官员还十分期待这难得的机会。毕竟李小九陛下可不想他爹李二陛下那样喜欢到处巡幸,大唐帝国上下真正见过天皇陛下的人还是很少的,反倒是天后娘子,不但声名显赫海内外皆知,最近几年民间还十分流行供奉天后娘子的偶像,简直把她当神一样在膜拜。
朝中很多人都不明白这种事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好像从他们发觉的时候,天后娘子的声名在民间就已经十分显赫了……
而本该是一国之主的李小九陛下,却更像是神隐了一般,越发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好容易天皇陛下这次在东都休养,洛州的臣民都盼着能一见龙颜。
是日,龙辇才到洛水边上,就见官道之上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官吏百姓。
这次随驾保护天皇陛下的大将是刚从半岛回来的苏定方。
这厮年纪也不小了,吴诩总担心他脾气太二缺,而不明不白死在异乡,又想着自家二郎还没个忠心的军中大将支持,吴诩就打算把苏定方留在朝中给二郎保驾护航……
这次李小九要巡幸洛水,吴诩在长安也是知道的,索性就把回朝的苏定方给丢过来了。
却说天皇一行到了洛水之畔,早有当地官员做好了迎驾准备。
在大多数官员看来,李小九陛下的性子比之其父可仁慈多了,可洛州的文武百官可不这么看。
也许这位天皇陛下并不是什么性好奢侈的人,可是真要怠慢了这位圣人,他们的下场绝对会比李二陛下时期的犯官凄惨得多!
如今洛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洛州长史贾敦实,正是前任洛州刺史,有“铛脚刺史”之称的能吏贾敦颐的亲弟弟。
贾敦颐在洛州任上去世后,洛州就划到了当时还是潞王的李贤名下,李治和吴诩素闻贾敦颐铁面无私,在洛州‘扩隐’一事上政绩突出,就有心提拔他的子侄,不想其弟贾敦实也是一方能吏,二圣索性就提拔了贾敦实到洛州做长史。
算来,这贾敦实也算是正经的太子嫡系。
李治还是很看重这个人的。
而贾敦实显然也没辜负二圣的期望,到了洛州后就立刻接下了其兄的未竟之业,继续修建大坝、疏通河渠、兴修水利,杜绝黄河水患的发生。几年下来,洛州的水利工程的完美程度已经可称帝国之最。
当地百姓感恩贾氏兄弟的功绩,专门为他们立了两块功德碑,被称为‘棠棣碑’。
这事,李小九陛下在洛州养病的这段时间听小三娘提过。
他倒是记得当初贾敦颐在洛州为刺史时,曾没收了当地豪强的三千多亩地分给了贫苦良民那件事,仿佛就在昨日……
那时,阿舅还在朝中,褚遂良等人都强烈要求治贾敦颐的罪……
要不是阿武一力支持他,他几乎保不住贾氏兄弟。
如今,贾敦颐已逝,其弟贾敦实也不复当年少年英俊了……
李小九陛下微微叹了一口气,环视迎驾的众官员,却并不见记忆那个贾家二郎,不由奇怪。
“怎么不见洛州长史?”
也不知是不是李小九陛下的语气有些重了,底下迎驾的官员们闻声都是一抖。
一众人愣是没有一个敢抬起头来解释一下长史贾郎君缺席的缘故!
立在李小九陛□侧的小李相公不由微微蹙眉,垂眸略一思索,忽然看向另一边的苏定方。
苏大将军原本就有些心虚,被小李相公那锐利的目光一扫,一张黑脸立刻有些扭曲。
随行的李弘因为不好露面,就乔装与小三娘一起跪在人群里。他也早发现洛州刺史没有出现迎驾这事,现在见他爹发问,李弘不由得露出担忧的神色。
而就在此时,却听百姓中有人悄悄在说贾郎君没有来迎驾的缘由。
李弘一听之下不由大惊失色。
如果他没听错的话,那些百姓说的,莫非是洛水河图?!
379第 379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1o
李弘的异样立刻引起了小三娘的注意。
“阿兄,怎么了?”
青年却像是完全没听到少女的问话一般,还是愣愣的,简直像是失魂落魄了一样。
小三娘不由有些急了,低声疾叫道:“阿兄!”
李弘这才回过神来应了小三娘一声,但脸色还是十分难看。
“阿兄,难道他们说的那石龟有什么不对?!”小三娘的这句话说得略响,立刻引起了跪在他们周围的百姓的注意。
其中一个老汉见李弘与小三娘容貌相似,有都穿戴得相似富家子弟的样子,只道是哪家的小郎君私下跑出来瞻仰圣人的呢,便低声问两人。
“两位小郎君所说的石龟,可是昨日贾郎君在洛水打捞起来的那头神龟?”
小三娘闻言,眼珠儿一转,立刻答道:“我也是无意中听乡老们提及这事,也不知是真是假……”
“洛水之中怎么会出现这么大一尊石龟呢?”
那老汉闻言,脸上露出敬畏之色,道:“小郎君慎言!”
“那可不是普通的石龟,那可是神龟啊!”
李弘听到这里,再也按捺不住了,插嘴道:“阿翁何出此言?”
“小郎君有所不知啊……”那老汉左右看了看,凑近李弘,轻声道:“当日贾郎君打捞起那尊神龟的时候,老汉有幸在场,远远看着那神龟背上有金色字迹和图案……”
李弘听到这里,脸色越发难看了。
金字和图案?
莫非真是洛书河图?
小三娘在旁听得兴味十足,还不断询问那老汉关于那石龟的细节。
那老汉也不藏私,只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五一十全部跟小三娘说了,周遭的百姓有见过那石龟的,也纷纷凑过来,低声补充起当日打捞石龟的细节来。
“竟然有这么大?!”小三娘听那些乡老说那石龟竟有牛牯大小,不由惊呼了一声。
“小郎君若是不信,只管去龙马寺观看……”其中一个参与过打捞石龟的汉子笑道。
“龙马寺?”小三娘闻言,茫然地看向她兄长。
而李弘听到这话后,像是恍如雷击一般,整个人都怔愣了。
洛水之畔的龙马寺可不是普通的寺院,其全名为龙马负图寺,是建在河图故道之上的第一座祭礼场所,专为纪念洛书河图而建立的。
贾郎君把石龟放在龙马寺,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那石龟真的是传说中向大禹献‘洛书’的神龟不成?
都说洛书河图一出,天下就会有圣人出现……
对于黎民百姓来说,出现了圣人什么的,当然是件好事,可对于帝国的掌权者来说,这个国家再出现一个地位直逼‘二圣’的圣人,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贾郎君为官多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可他还是把这神龟放到了龙马寺,还没有禁止百姓私下谈论在洛水打捞到神龟的事……
这事,透着蹊跷啊!
李弘原本就担心他爹的这次□□会出什么事,谁知这才刚到洛水边上就听到这么一个‘好消息’,他几乎是立刻在脑海中演绎了好几个针对他家阿爹阿娘以及二弟的阴谋。
“三娘,走,咱们去龙马寺看看。”李弘只要一想到有人在背后搞鬼,哪里还能安心待在原地。
小三娘原本就对那石龟的事颇感兴趣,现在听兄长说要去龙马寺,顿时开心得不得了。
“好阿兄,那咱们就快走吧~~~~”
兄妹两个趁着天皇让诸人平身之际,悄悄退出了人群。
早有保护兄妹二人的暗卫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
另一边,李小九陛下已经从苏大将军支支吾吾的叙述中得知了贾敦实的下落,不由又气又笑。
“你居然不认得贾二郎?”
贾氏兄弟在洛州当地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不仅仅因为他们兄弟俩是出了名的廉吏,还因为他们两兄弟是出了名的喜欢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干吏。每次洛州境内兴修水利,这贾氏兄弟都是亲自赶赴第一线,与劳工们同吃同住。
可以说,洛州的百姓几乎没有不认识贾氏兄弟的。
苏大将军也算是洛阳常客了,居然没把布衣打扮的贾二郎给认出来,还把他当做意图不轨的邪&*教分子给抓起来了!
“你啊……”李治真不知该说苏定方什么好。
“圣、圣人……俺、俺知错了……要不俺这就去向贾郎君赔不是……”苏大将军哭丧着脸,一着急,连家乡话都蹦出来了。
要不是气氛不太对,李小九陛下跟前侍候的人差点都笑出来,一个个憋得脸都扭曲了。
小李相公可不会给某人留面子,当即就冷笑道:“亏得你还记得天后的话……”
听到这话,刚刚起身的苏大将军差点又给跪了。
这老苏在来洛阳之前,天后娘子可是跟他耳提面令,不许他把军中的习气带到京城来,更不许随随便便抓人‘军法处置’。
所以,这次苏大将军发现有人在洛水之畔形迹可疑地打捞东西,只是先把人给抓起来,却没有马上处置。
说来,洛州是四都之首,能在洛州做一把手的,必是二圣心腹。
这次贾郎君在洛水的异常举动,只怕就是天皇陛下授意的……
李三郎一想到这里,就大致猜到了今日洛水之行,天皇陛下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要是这贾郎君有个好歹,天皇陛下的盘算说不定要落空了吧?
不过,难得眼前这大老粗急智了一回,居然把人贾郎君软禁在洛水附近的龙马寺,这算不算是歪打正着呢?
李三郎觑了一眼面沉如水的天皇陛下一眼,难得善心大发,决定救一次场。
“天皇莅临,洛州臣民莫不欢欣,贾刺史素来勤勉,怕是为了天皇的游幸而忙于布置,故而没有及时到场……”
此言一出,苏大将(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李绩闻言,当即配合地露出惊愕之色:“天皇正当壮年,太子又如此年幼,怎么会有退位之说?”
吴诩听到这话,不由咳了一声,道:“老特进没听错,此事……也不算空|穴来风……”
李绩和许敬宗二人谁知道确实有这么一份诏书,可听吴诩居然承认此事非虚时,都不禁露出惊讶之色。
“圣人苦于病痛,无法理政,太子年幼,又是新储……”吴诩忍不住叹道:“圣人有意传位,这……这也颇出乎本宫预料。”
华夏王朝千百年来,就没有把王位传给妻子的说法。
当年吕后执政,那也是接着儿子的名头,断没有丈夫还活着,就独立上台的。
吴诩顶多也就知道以前倭国的女皇是可以从丈夫的手里继承皇位的,可堂堂天朝大国怎么可能去学习已经被大唐灭掉的小国习俗呢?
先前她听说上官仪因为那份‘传位诏书’坏事,还牵连了一串世家,还道是李小九给世家挖的坑,可后来跟她家二郎一聊才知道,李小九那货根本就是打着推她上位的主意!
连她家二郎也是一副‘绝对支持阿娘称帝’的做派,可把吴诩吓死了!
她都快愁死了……
当个天后已经够累了,要是称帝,那不是要她的命吗?!
李绩与许敬宗二人见天后娘子一脸愁容,一时之间也弄不清楚吴诩在愁什么。
是担心天皇的病情?
担心太子资历太浅,压不住朝臣?
还是担心如果她真的听从天皇称帝,会带来什么麻烦?
二人都是心思深沉之辈,在没有弄明白天后娘子的真实心意之前是绝不会开口的!
于是,大殿上竟诡异地静了下来。
“罢了,此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明白的,二位……”吴诩也知道李绩老爷子和许敬宗这两人都是谨小慎微之辈,她要想立刻听到二人真实心意也不容易,索性也不逼着他们马上开口,便道:“本宫也是一团乱麻,二位回府后为本宫细细分析分析,上个条陈吧……”
条陈不算正式表章,有点私人建议的性质,就是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上位者也不会怪罪上书者。
“谨遵命。”李许二人见天后娘子都这样说了,哪还敢推辞,当即避席领命。
吴诩忙摆手让二人安坐,又道:“今日是周国公长子满月之喜,二位相公也不必太拘礼,且随本宫去前面乐一乐吧……”
李绩与许敬宗闻言,不由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松了一口气的神色。
这几个月来,整个大唐的官场都哀鸿遍野,人心惶惶,生怕天后娘子清算到他们头上来,弄得整个长安的娱乐场所都几乎关门大吉。
好容易二圣最宠幸的周国公得了长子,天后娘子的心情也好了,清算官场的运动也过去了,举国上下的官员莫不弹冠相庆。
就算天后娘子在大明宫给一个兵分宗室的小儿庆贺弥月,那又怎样?
众人都恨不得把这救星——小武郎君给供起来呢!
小武郎君毕竟是外臣之子,当然不可能真的到大明宫里来亮相,他小人家还是一直待在周国公府里的。
说穿了,吴诩只是想借着这件喜事,把大唐新一届政府班子和长安上下官员都聚一下,让他们熟识一下罢了。同时也是为了放出一个信号:没有被追究到的官员们,天后娘子决定大度地放你们一马了,你们要戴罪立功好好干活啊……
宴会现场就设在含元殿,吴诩和两位老臣出去的时候,有资格进宫领宴的文武官员已经差不多都已经到场了。
吴诩让李绩和许敬宗坐在御座之下的首席后,就问阿韦:“大郎在哪里?”
武敏之好歹是小武郎君的亲爹,今天这场宴会既然小屁孩到不了,他就是主角了。
阿韦忙回道:“武郎君方才招呼了一下薛郎他们,就去寻太子了……”
吴诩闻言默了一下,又问道:“后殿是谁在招呼?”
阿韦道:“是贤妃在招待,韦尚宫和小玉都在呢……”
今天设宴,小武郎君的亲娘杨氏没有进宫,所以后殿的那些官员女眷只能交给徐小妹招呼。
吴诩素知徐小妹仔细,又听说有韦尚宫和小玉从旁协助,便点点头不语。
论理,今天这宴会既然打着给小武郎君庆贺弥月,就该把杨氏和小武郎君都接进宫来的。
可吴诩知道武敏之定是不会高兴的,索性也没有多次一举,派车去接人。
再说,刚满月的小孩子身体弱得很,接来接去,万一受了惊吓可怎么办?
吴诩不禁想到武敏之给他家大郎取名‘承嗣’的用意,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对阿韦道:“你去后面帮贤妃吧,我这里不碍的……”
“谨遵命。”阿韦躬身退下了,却留了两个宫人跟着吴诩。
吴诩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缓步走上御台,在属于她的凤座上坐下。
一干文武见天后娘子升座,纷纷行礼拜见。
吴诩也不开口叫起,只一摆手,一旁的小顺子就按着她的意思道:“平身,入席……”
“谢天后……”
吴诩看看阶下殿中多了不少年轻的生面孔,心情也好了不少。
“卿等不必拘礼……”
吴诩虽然这么说了,可不少官员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在天后面前吃吃喝喝,都有些不知所措。
吴诩于是让早已在殿上白浩阵型的皇家乐团奏乐,又命人去了几十坛御酒来,让尚宫局的美貌宫人们下去给一干青年才俊把盏。
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
一时,宫人们在大殿之上穿梭如蝶,那些青年才俊们三五一群,喝了几杯酒壮胆后,就纷纷道御阶上来敬吴诩。
吴诩这边喝的是果子酿,所以也不怕这些小子的车轮战。但这群小子里面偏有个不会看眼色的家伙,见天后娘子一副和蔼亲切的样子,一时酒壮那啥胆,非要跟吴诩满饮一杯御酒。
吴诩看那小伙子长得高大威猛,听许敬宗介绍这郭郎君还是名将之后,就有几分喜欢,再听说这娃还是显庆四年的进士,更是十分高兴,当下也不责怪这小子的僭越之罪,扬声让人去取御酒来。
原本要训斥小郭同志的李绩老爷子见天后娘子并未不喜,顿时把已经到喉头的话咽了回去。
这小郭同志的亲爹是当年瓦岗寨大将郭孝恪,跟李绩一起守过黎阳,两人关系很铁。郭孝恪在李二陛下当政的时候就被解了兵权,一直在外面做刺史,到死也没能回长安,李绩就把一直留在长安的小郭郎君当做自己儿子一样在养。
这小郭郎君也没辜负李绩的期望,不但继承了他爹的习武天赋,在文学上也天赋异禀,五年前在御前考试中竟然一举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成为显庆朝最年轻的进士。
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小郎君本该是很快能出头的,可待他如父的李绩却让他按例去翰林院混资历,即使后来带他参加征伐辽东的几场大战,也不许他独自领兵。
小郭同学为此郁郁不乐了许久,等大唐征讨吐蕃的时候,他就没跟李绩商量,多次上书给李小九陛下,要求参加西征,结果被李绩给狠狠拍了一顿,被丢到了崇文馆……
好容易这次二圣又把他想来了,还把他提拔到了兵部重用,小郭同学自然是兴奋的不能自己,尤其是见到了美得不像凡人的天后娘子后,小郭同学整个人都混沌了,一个没绷住,就脱口而出要求跟天后娘子单独喝一杯……
这是要作死的节奏啊……
376第 376 章
第二十四章 o8
小郭同学在听吴诩命人换酒的时候就后悔了。
可看到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后,小郭同学只想到了一句话:牡丹花下死……
而正在此时,殿外宫人通报道:“太子、周国公到——”
原本喧闹的大殿顿时静了一下,然后变得更加热闹了。
“太子……”
“武将军……”
李贤和武敏之一路走过来,两旁的人们纷纷上前见礼。
太子殿下今日的心情显然不错,脸上一直带着浅笑,对那些向他行礼的人点头致意,哪里还有平素那耽美模样,其举手投足分明是越来越像他的兄长李弘了。倒是这场宴会的主角武敏之将军,仍是一副冷峻的模样。
两人很快就走到了吴诩跟前,向着吴诩行礼。
“大郎、二郎个,你们可来了~~~~”吴诩见到一大一下两个青年,顿时笑了,她原本就有几分酒意,这一笑更是风情万分。
小郭同学完全看呆了。
李贤早就注意到了吴诩身边立了一个高大的青年郎君,待走近了一看,才发现那青年郎君竟是郭家那个小子,太子殿下的神色不由微微一变。
而武敏之看到小郭同学,只是冷冷一瞥就转开了视线,根本没放太多注意力在对方身上。
也不知是不是武大郎的视线实在太冰冷了,小郭同学不自觉地打了个寒战,火热的脑子顿时冷静了些许。
“太子、武将军……”小郭同学恭谨的向李贤和武敏之行了一礼,然后十分自觉的退下去了。
吴诩看郭家小子走远了,这才对武敏之道:“这些小郎君倒也有趣,大郎你有空就多跟他们亲近亲近……”
郭氏也算是武将名门了,在军中颇有影响力,即使受到李二陛下和李小九多年打压,还是出了一个郭侍封这样的文武全才,再闲置下去也委实可惜。
武敏之也不是个傻的,自然明白吴诩话中的暗示,只是郭家那小子太过傲气,若不磨砺一番,是决不能委以重任的!
想来,英国公也是这样看待郭家小子的,所以一直不让他出头。
如今,英国公隐退了,这磨练青年一代将领的事怕是要落在苏定方和武敏之身上了。尤其是武敏之,他身为外戚,却手掌兵权,难免被人猜疑,说他打压人才。
所以,武敏之素来不与与他年纪相当的青年将领来往过密,也从未有提携后辈的举动。
以前他没有成亲倒没什么,现在可不行了……
吴诩知道武敏之的性子,这娃就是个不爱搭理人的性子,武妈妈在世时,长安这边周国公府的交际还能靠她支撑。
现在却要全落到了杨氏身上,前途堪忧啊……
就像这次为小武郎君举办满月宴,吴诩没有提让杨氏进宫来,武敏之居然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可见那个杨氏在武敏之心中根本就算不上是他的妻子……
她并不同情那个杨氏,但却十分心疼武敏之的坚忍。
现在大唐上下不知有多少人眼红武氏呢!
周国公府但凡有一点点疏漏,都会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保持低调,不朋不党,是正确的做法。
可是,做孤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吴诩不想让武敏之太辛苦。
而武敏之却并不领他家姑姑的情。
“侄儿知道该怎么做,请姑母放心。”当吴诩试探着提出让他找‘朋友’的时候,冷峻的青年只是淡淡地回了这么一句。
吴诩:“…………”我能放心才怪呢!
她就知道武敏之是看不上郭家小子这种有背景有恃才傲物的年轻将领,反而对薛仁贵等白衣出身,踏实肯干的武将颇有好感。
可是,像薛仁贵这样的草根将领对武敏之在朝中的地位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倒不如去收服一个像郭家小子这样,背后有大把人脉荫蔽,却没受到重用的元老后裔呢!
只是,要强迫武敏之去做一件事,大概只会适得其反吧!
吴诩暗暗叹了一口气,想着现在洛阳军校的规模也扩大了不少,不如趁机搞个特种部队,让那些傲气的世家子弟去磨磨性子,似乎也不错……
想着,吴诩脸上不由露出一抹浅笑,对眼前二人道:“难得松快一下,你们也别拘束,下去自己玩吧……”没看到下面的一群青年郎君们都眼巴巴的往这里看么?
李贤忙应了一声,就要回身。
吴诩又道:“带上李郎君和许郎君一起……”
“阿娘放心吧~~~~”李贤难得露出一抹浅笑,然后看向跟在他和武表哥身后的两个青年。
李绩的孙子和许敬宗的儿子……
只论身份,这两人就是天然的帝党。
何况,两人都不是庸碌之辈,可以作为心腹中坚来培养。
李贤表示十分满意,也不抗拒多与两人接触一下,进一步笼络二人。
太子殿下奉天后之命带着两位青年郎君下去四处溜达了,(被)结交青年才俊去了。
正主武敏之自然也不能闲着,被吴诩打发到另一边,向李绩、许敬宗等老臣敬酒去了。
吴诩独自在上座坐着,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莫名地感到一阵落寞。
她似乎有点想念留在洛阳的李小九了……
=========================洛阳分割线============================
远在千里之外的东都洛阳,被儿女环绕的李小九陛下也忽然感到寂寞了。
阿武,乃怎么还不回来~~~~(>_&1t;)~~~~
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的李小九陛下因为寂寞难耐,就开始想法子折腾别人了。
今天让人修佛寺,明天让人编经书,后天又让人凿刻碑文……
一时之间,东都在天皇陛下的折腾下,新建了近三十座寺庙,招收了从全国各地而来的高僧三千多名。
除了大兴佛教之外,李小九陛下也没忘了本土的道教。
之前在洛阳的诸王旧潜邸都被李小九陛下一道圣旨给改成了道观,供奉李氏的老祖宗。
此外,李小九陛下还特别封了宠臣明崇俨为西台侍郎,赐号‘长春真人’,并为其祖上明征君在金陵的隐居之处建了栖霞寺,并亲自撰写了碑文。
这等殊荣让明崇俨的父亲惶恐不已。
而明崇俨却知道,这是天皇为了感激他在之前救助李弘,给予的回报而已。
但明崇俨却有一种无功不受禄的惶恐感。
真要说起来,李弘可不是他救回来的。
何况,李弘从上一次中毒几亡以来,身子一直都没养好,这次又因为有心父母的事,青年显然有些思虑过重,积郁在心……
明崇俨倒是想跟天皇陛下提个醒的,可李家大郎也不是吃素的。
几乎是他刚露出想要面圣的意图,就被李弘叫去‘喝茶’了……
“明郎君深受天皇恩宠,这是你的造化,只不过……为人臣子者,体察圣意是没错,可也要记得过犹不及这个道理呀……”青年白皙的脸上含着浅浅的笑容,可话里的意思就没有他脸上的神色那样和煦了。
明崇俨又不是笨蛋,只听李弘这一句话,就知道对方的意思了。
李弘显然是知道他自己的身体状况的,但他并不想自己的父亲为此忧心。
想来,那些为李弘把平安脉的太医们对他的情况都是知之甚详,但没有哪一个敢捅到天皇那里的,就是孙老爷子他,也没有多说一句……
明崇俨只能认为这是李弘的意思了。
果然,就听青年接着道:“天皇大病初愈,如今又是多事之秋,明郎君你本该为天皇分忧的,何必拿一些小事让天皇分心呢?”
“郎君……”明崇俨闻言,忍不住想说‘您的身体健康,怎么能算是小事呢?!’,可李弘像是完全猜到了他想说什么似的,立刻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不然明崇俨继续劝说。
“明郎君你如今身居要职,实在该把心思放在朝政大事上去……”
听到这话,明崇俨不由一噎。
他如今被天皇陛下封了个西台侍郎之职,也算是步入中枢的重要官员了。可是,留在洛阳的官员现在都在忙些什么呀……
自从天后回长安去收拾那些官场毒瘤后,洛阳这边的文武百官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的,好容易托了周国公喜得长子的福,天后终于收手了,谁知,天皇陛下又开始折腾了……
洛州是个新洲,这一带的官员也多是新晋的青壮,所以天皇陛下折腾起他们来,一点也没手软!
明崇俨只要想想这短时间天皇陛下干的那些莫名其妙的事,就不由自主皱起了脸。
“贫道不才,既然受了天皇的封赏,自然不敢推脱躲懒,可是……”明崇俨自诩是个相当虔诚的修道之人,所以他对李小九陛下忽然在推行佛道鬼神学说方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举动表示十分疑惑。
“天皇徒然笃信鬼神之说,实在令人生疑……”
李弘闻言,端着茶碗的手不由微微一抖,随即垂下了眼睫,淡淡道:“阿爹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
“明郎君你是个聪明人,当知道如何顺应天命才是……”
明崇俨听到这话,不由一凛,抿紧了嘴,面露肃然之色。
两人默默对坐了半晌,直到青年面上露出疲敝之色,明崇俨这才告退。
分别之前,青年再次沉声告诫明崇俨道:“孤一向敬重明郎君,希望明郎君顾自珍重……”
“贫道的性命还是殿下救的呢,又怎么敢随意糟践……”明崇俨忍不住露出一抹苦笑,又道:“殿下的大劫已过,虽再无性命之忧,可也要珍重才是……”
李弘闻言,却是微微勾起了唇角,“你放心,孤现在……又怎么会舍得死呢?”
378第 378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o9
天皇陛下在东都折腾了好几个月,各种佛寺、道观都被他建设了一遍,文武百官也都被他祸害了一遍,眼看着已经没啥可折腾的了,这货似乎又对造画舫发生了兴趣……
洛阳周边能用画舫的也就洛水而已,难道……
天皇陛下其实是想游洛水?
这个敏感时期,圣人您这么还有这个兴致去玩水啊?!
万一天后娘子回来,还不知怎么大发雷霆呢!
洛州一干文武都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是好,纷纷跑去找救兵。
最后,小李相公终于坐不住了,亲自跑到昭明宫去见李小九陛下。
“天皇,您这是要做什么?”青年一双桃花眼里满是凌厉之色,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位正兴致勃勃摆弄画舫模型,一副不务正业模样的圣人。
他真的很想对眼前这个病怏怏的男人咆哮一顿:尼玛!老子容易么?!天天帮你丫看则子见大臣还不够,现在还要管你的娱乐活动?!
他喵的,这活没法干了!
李治见状,不禁挑了挑眉,似嘲讽般一笑,“这世上竟还有李三你想不明白的事?”
“天皇!”李三郎闻言,气得牙齿咬得咯咯响,却一反常态地压低了嗓音,道:“你到底在洛水那边布置了什么?!”
李治想不到李三郎会这么敏锐,不由讶然地挑了挑眉,但他什么也没说,反而笑得风轻云淡,最后道:“若是想知道朕做了什么,不如明日李卿你就伴驾随朕去游幸洛水吧!”
李三郎暗暗磨牙,心道他倒要看看这李小九陛下明天要整出什么妖蛾子来!
“谨遵命!”
次日一大早,小李相公就赶到了昭明宫。
早有值守的内侍在殿外等候,一见小李相公出现,两个小内侍忙不迭地迎上前来。
“李相公,您可来了~~~~~~”
李三郎见两人这样殷勤,心中不由一动,面上却言笑晏晏问道:“天皇已经起身了?可曾用过早膳?”
两个内侍闻言,忙笑着回道:“天皇五更就起了……眼下大郎君正在前面,说是要等相公您入宫了一起用膳呢!”
李三郎一听这话,便明白了两个内侍如此殷勤的缘故了,又听得李弘也在,脚下的速度不由更快了两分。
进了内殿,又有两个宫人上前行礼,接过了李三郎身上脱下的披风,为其换了靴子,这才引他往里面走。
昭明宫是去年才重新装修过的,殿阁宽敞明亮,摆设装饰也比长安的宫殿新奇,更有许多设计院的最新科研成果陈列在侧,李三郎跟着宫人们走过那长长的步廊,一路走下来,竟也不觉得路程冗长了……
李小九陛下如今的寝宫是在紫宸殿的东边暖阁,所以宫人们带着小李相公直接从东边的步廊过去的。
到了暖阁外,又见几个侍人在外守候。
几人见小李相公到了,都面露喜色,早有人入内通报。
李三郎停下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饰,正在此时却见李弘出来了。
“微臣拜见大郎君……”李三郎忙上前一步行礼。
李弘几乎是立刻托住李三郎的手臂,道:“相公不必多礼,快随我入殿吧……”
说完,李弘又有些担忧地看了李三郎一眼,却没有再说什么。
李三郎自然也看到了李弘的忧色,却一脸若无其事,似乎胸有成竹一般。
两人进了内殿,就见上座的天皇陛下一脸慵懒之色,斜靠在榻上的软枕上,哪有半点天子的形象。
坐在天皇陛□边的是一个身穿红衣的少年,看其容貌,竟与李弘十分相似,想来就是一直被朝野上下猜测颇多的‘安定公主’……
李三郎只是看了她一眼,就把目光转到李小九陛□上了。
“微臣拜见天皇。”
李小九陛下见李三郎进来了,只是微微侧过脸,也没有坐直的意思,摆摆手道:“李卿不必多礼,坐吧。”
早有侍人端了月牙凳在一旁,李三郎也不推辞,谢恩之后就坐下了。
李弘则坐到了天皇陛□旁,抬眼却看见对面的妹妹朝他挤眉弄眼,一脸戏谑的样子。
李弘不由轻咳了一声,面无表情地扭头。
小三娘又嘿嘿低笑了几声,却去看李三郎。
她下山以来,已经听过很多关于这位帝国最年轻相公的各种传说,只可叹她总是来去匆匆,倒是没机会跟这位小李相公结识一下……
话说,这位相公还曾是阿兄的老师呢!
想不到竟是这么年轻俊俏的一个郎君!
见小三娘两眼发亮地盯着小李相公看,上座的李小九陛下不由自主变了脸色。
“咳咳……”天皇陛下忽然咳了两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既然李卿已经来了,就摆膳吧。”
王内侍等人是何等机敏,闻言立刻就把早已准备好的早膳传进了来。
等宫人们为几人摆好食桌之后,王内侍就赶紧带着侍人们退出了内殿。
食不言。
一顿早膳,吃得李弘食不知味。
且不说他亲爹和他妹妹那古怪的神色,只说李三郎那镇定得如成竹在胸的样子,就让李弘非常担心。
阿爹的打算他多少能猜到一点,做恶人的事,阿爹是肯定不会亲自出马的,那就很可能落到李三郎头上……
小李相公的名声已经够差的了,如果这次再为了阿娘的事听命于他阿爹,那……
后果不堪设想!
不管李弘如何忧心忡忡,洛水的巡幸之行还是没有被取消。
难得天皇陛下兴致高昂要出游,洛州一地的文武官员只有用心奉承的份,更有不少从未见过天颜的官员还十分期待这难得的机会。毕竟李小九陛下可不想他爹李二陛下那样喜欢到处巡幸,大唐帝国上下真正见过天皇陛下的人还是很少的,反倒是天后娘子,不但声名显赫海内外皆知,最近几年民间还十分流行供奉天后娘子的偶像,简直把她当神一样在膜拜。
朝中很多人都不明白这种事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好像从他们发觉的时候,天后娘子的声名在民间就已经十分显赫了……
而本该是一国之主的李小九陛下,却更像是神隐了一般,越发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好容易天皇陛下这次在东都休养,洛州的臣民都盼着能一见龙颜。
是日,龙辇才到洛水边上,就见官道之上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官吏百姓。
这次随驾保护天皇陛下的大将是刚从半岛回来的苏定方。
这厮年纪也不小了,吴诩总担心他脾气太二缺,而不明不白死在异乡,又想着自家二郎还没个忠心的军中大将支持,吴诩就打算把苏定方留在朝中给二郎保驾护航……
这次李小九要巡幸洛水,吴诩在长安也是知道的,索性就把回朝的苏定方给丢过来了。
却说天皇一行到了洛水之畔,早有当地官员做好了迎驾准备。
在大多数官员看来,李小九陛下的性子比之其父可仁慈多了,可洛州的文武百官可不这么看。
也许这位天皇陛下并不是什么性好奢侈的人,可是真要怠慢了这位圣人,他们的下场绝对会比李二陛下时期的犯官凄惨得多!
如今洛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洛州长史贾敦实,正是前任洛州刺史,有“铛脚刺史”之称的能吏贾敦颐的亲弟弟。
贾敦颐在洛州任上去世后,洛州就划到了当时还是潞王的李贤名下,李治和吴诩素闻贾敦颐铁面无私,在洛州‘扩隐’一事上政绩突出,就有心提拔他的子侄,不想其弟贾敦实也是一方能吏,二圣索性就提拔了贾敦实到洛州做长史。
算来,这贾敦实也算是正经的太子嫡系。
李治还是很看重这个人的。
而贾敦实显然也没辜负二圣的期望,到了洛州后就立刻接下了其兄的未竟之业,继续修建大坝、疏通河渠、兴修水利,杜绝黄河水患的发生。几年下来,洛州的水利工程的完美程度已经可称帝国之最。
当地百姓感恩贾氏兄弟的功绩,专门为他们立了两块功德碑,被称为‘棠棣碑’。
这事,李小九陛下在洛州养病的这段时间听小三娘提过。
他倒是记得当初贾敦颐在洛州为刺史时,曾没收了当地豪强的三千多亩地分给了贫苦良民那件事,仿佛就在昨日……
那时,阿舅还在朝中,褚遂良等人都强烈要求治贾敦颐的罪……
要不是阿武一力支持他,他几乎保不住贾氏兄弟。
如今,贾敦颐已逝,其弟贾敦实也不复当年少年英俊了……
李小九陛下微微叹了一口气,环视迎驾的众官员,却并不见记忆那个贾家二郎,不由奇怪。
“怎么不见洛州长史?”
也不知是不是李小九陛下的语气有些重了,底下迎驾的官员们闻声都是一抖。
一众人愣是没有一个敢抬起头来解释一下长史贾郎君缺席的缘故!
立在李小九陛□侧的小李相公不由微微蹙眉,垂眸略一思索,忽然看向另一边的苏定方。
苏大将军原本就有些心虚,被小李相公那锐利的目光一扫,一张黑脸立刻有些扭曲。
随行的李弘因为不好露面,就乔装与小三娘一起跪在人群里。他也早发现洛州刺史没有出现迎驾这事,现在见他爹发问,李弘不由得露出担忧的神色。
而就在此时,却听百姓中有人悄悄在说贾郎君没有来迎驾的缘由。
李弘一听之下不由大惊失色。
如果他没听错的话,那些百姓说的,莫非是洛水河图?!
379第 379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1o
李弘的异样立刻引起了小三娘的注意。
“阿兄,怎么了?”
青年却像是完全没听到少女的问话一般,还是愣愣的,简直像是失魂落魄了一样。
小三娘不由有些急了,低声疾叫道:“阿兄!”
李弘这才回过神来应了小三娘一声,但脸色还是十分难看。
“阿兄,难道他们说的那石龟有什么不对?!”小三娘的这句话说得略响,立刻引起了跪在他们周围的百姓的注意。
其中一个老汉见李弘与小三娘容貌相似,有都穿戴得相似富家子弟的样子,只道是哪家的小郎君私下跑出来瞻仰圣人的呢,便低声问两人。
“两位小郎君所说的石龟,可是昨日贾郎君在洛水打捞起来的那头神龟?”
小三娘闻言,眼珠儿一转,立刻答道:“我也是无意中听乡老们提及这事,也不知是真是假……”
“洛水之中怎么会出现这么大一尊石龟呢?”
那老汉闻言,脸上露出敬畏之色,道:“小郎君慎言!”
“那可不是普通的石龟,那可是神龟啊!”
李弘听到这里,再也按捺不住了,插嘴道:“阿翁何出此言?”
“小郎君有所不知啊……”那老汉左右看了看,凑近李弘,轻声道:“当日贾郎君打捞起那尊神龟的时候,老汉有幸在场,远远看着那神龟背上有金色字迹和图案……”
李弘听到这里,脸色越发难看了。
金字和图案?
莫非真是洛书河图?
小三娘在旁听得兴味十足,还不断询问那老汉关于那石龟的细节。
那老汉也不藏私,只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五一十全部跟小三娘说了,周遭的百姓有见过那石龟的,也纷纷凑过来,低声补充起当日打捞石龟的细节来。
“竟然有这么大?!”小三娘听那些乡老说那石龟竟有牛牯大小,不由惊呼了一声。
“小郎君若是不信,只管去龙马寺观看……”其中一个参与过打捞石龟的汉子笑道。
“龙马寺?”小三娘闻言,茫然地看向她兄长。
而李弘听到这话后,像是恍如雷击一般,整个人都怔愣了。
洛水之畔的龙马寺可不是普通的寺院,其全名为龙马负图寺,是建在河图故道之上的第一座祭礼场所,专为纪念洛书河图而建立的。
贾郎君把石龟放在龙马寺,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那石龟真的是传说中向大禹献‘洛书’的神龟不成?
都说洛书河图一出,天下就会有圣人出现……
对于黎民百姓来说,出现了圣人什么的,当然是件好事,可对于帝国的掌权者来说,这个国家再出现一个地位直逼‘二圣’的圣人,那可不是一件好事!
贾郎君为官多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可他还是把这神龟放到了龙马寺,还没有禁止百姓私下谈论在洛水打捞到神龟的事……
这事,透着蹊跷啊!
李弘原本就担心他爹的这次□□会出什么事,谁知这才刚到洛水边上就听到这么一个‘好消息’,他几乎是立刻在脑海中演绎了好几个针对他家阿爹阿娘以及二弟的阴谋。
“三娘,走,咱们去龙马寺看看。”李弘只要一想到有人在背后搞鬼,哪里还能安心待在原地。
小三娘原本就对那石龟的事颇感兴趣,现在听兄长说要去龙马寺,顿时开心得不得了。
“好阿兄,那咱们就快走吧~~~~”
兄妹两个趁着天皇让诸人平身之际,悄悄退出了人群。
早有保护兄妹二人的暗卫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
另一边,李小九陛下已经从苏大将军支支吾吾的叙述中得知了贾敦实的下落,不由又气又笑。
“你居然不认得贾二郎?”
贾氏兄弟在洛州当地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不仅仅因为他们兄弟俩是出了名的廉吏,还因为他们两兄弟是出了名的喜欢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干吏。每次洛州境内兴修水利,这贾氏兄弟都是亲自赶赴第一线,与劳工们同吃同住。
可以说,洛州的百姓几乎没有不认识贾氏兄弟的。
苏大将军也算是洛阳常客了,居然没把布衣打扮的贾二郎给认出来,还把他当做意图不轨的邪&*教分子给抓起来了!
“你啊……”李治真不知该说苏定方什么好。
“圣、圣人……俺、俺知错了……要不俺这就去向贾郎君赔不是……”苏大将军哭丧着脸,一着急,连家乡话都蹦出来了。
要不是气氛不太对,李小九陛下跟前侍候的人差点都笑出来,一个个憋得脸都扭曲了。
小李相公可不会给某人留面子,当即就冷笑道:“亏得你还记得天后的话……”
听到这话,刚刚起身的苏大将军差点又给跪了。
这老苏在来洛阳之前,天后娘子可是跟他耳提面令,不许他把军中的习气带到京城来,更不许随随便便抓人‘军法处置’。
所以,这次苏大将军发现有人在洛水之畔形迹可疑地打捞东西,只是先把人给抓起来,却没有马上处置。
说来,洛州是四都之首,能在洛州做一把手的,必是二圣心腹。
这次贾郎君在洛水的异常举动,只怕就是天皇陛下授意的……
李三郎一想到这里,就大致猜到了今日洛水之行,天皇陛下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要是这贾郎君有个好歹,天皇陛下的盘算说不定要落空了吧?
不过,难得眼前这大老粗急智了一回,居然把人贾郎君软禁在洛水附近的龙马寺,这算不算是歪打正着呢?
李三郎觑了一眼面沉如水的天皇陛下一眼,难得善心大发,决定救一次场。
“天皇莅临,洛州臣民莫不欢欣,贾刺史素来勤勉,怕是为了天皇的游幸而忙于布置,故而没有及时到场……”
此言一出,苏大将(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