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部分阅读
皮子!
372第 372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 o4
果然,吴诩听小明同学满嘴胡说,脸都气青了,一拍面前的小几,就是一声怒喝:“给老子闭嘴!”
难得一见天后发怒,众人都吓尿了。
殿中所有的内侍宫人都哗啦啦跪了一地。
小明同学也吓得屁滚尿流,慌忙避席跪下,口中直呼‘万死’。
李小九陛下不由摸摸鼻子,有些心虚地劝吴诩道:“阿武,你别生气了……”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吴诩狠狠瞪了一眼,立刻消音了。
“都滚出去!”吴诩虽然气狠了,却也知道今天这事都是李小九在背后搞鬼,明崇俨之流不过是帮凶而已,跟他们生气根本是白费力气,还不如逮着罪魁祸首抽一顿呢!
所以,吴诩也懒得听小明同学胡诌,干脆一挥袖子,让众人都滚蛋。
王内侍等人一听天后娘子让他们滚,哪还有二话,立马起身就脚底抹油了。
小明同学跑得更快,几乎是吴诩的话音一落,就已经溜到含元殿外面了。
之后退出来的王内侍见状,心里不由暗赞一声这货果然厉害,不愧是能入天皇的神棍啊!
“明郎君……”王内侍笑眯眯的看着小明同学,悄悄比了一个大拇指。
明崇俨哪敢接茬,笑着向王内侍一拱手,“王翁,少陪了……”说罢就跑得不见人影了。
也不知用的是什么幻术……
王内侍身后的几个宫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啧,这个狡猾的小子!”王内侍也不由愣了一下,随即在心底啐了一口。
别看天后娘子一时没冲他们这些伺候天皇的人发火,可接下来的事还真不好说!
以王内侍的智慧,当然不会认为能把天皇之前的病情瞒住天后娘子,他原本就打算今天觑个空,主动去天后那里‘告密’的,谁知就这么不巧,天后先下手吧明崇俨给召去了。
更要命的是,天皇这边还来了一堆捣蛋的家伙!
就慢了这么一步啊!
王内侍满腹怨气,都不知道该冲谁发,只能气咻咻地让众宫人内侍赶紧去准备一点天后喜欢用的茶点,令派了几个人分别去请孙太医以及李弘兄妹。
安排完一干琐事后,王内侍也不敢离开太远,就缩在大殿外随时听候里面的吩咐。
寝宫内,吴诩的脸色还是十分难看。
她倒是想向李小九发脾气,可看着后者的病绝对不像是装的,她一时又不知道摆出什么神色来。
还是李小九乖觉,知道吴诩这次是气狠了,也不敢糊弄她,直接道:“阿武,明崇俨没有骗你,我之前确实病了,不过现在已经没事了……”
吴诩闻言,努力运气中……
她要克制一点,不能揍人!更不能揍病人!
“你也看到了,我不过是丢了一个饵下去,就引来了这么一群……东西……”李治想起上官仪刚才那一副大义凛然甘愿赴死的样子,就不由自主想起当年的褚遂良,身上的戾气怎么也压抑不住。
“上官仪不过是条小鱼,我想阿武你应该不会为了这么一个不长眼的东西生气吧?”
李治说完这话,不由小心翼翼地查看吴诩的脸色。
“我不生气……”吴诩此刻的脸上没有一丝怒容,可记下来说的话可是在与她的脸色不太相符。
“我不生气才怪呢!”
“你丫居然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居然还说什么要逊位?!”
“你都不知道我有多担心……”
吴诩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李小九的身体健康一直是她的心病啊……
他居然敢开这样的玩笑!
拿自己的健康糊弄人!
太可恶了!
“对不起……阿武,是我错了……对不起……”李治紧紧的抱住哭得像个孩子一样的吴诩,不断地道着歉。
其实他很想说,那张逊位的诏书其实是他真心的想法,并不是为了引那些人上钩的诱饵……
可是……
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阿武对那个位子根本没有任何想法。
她是心疼他……
这样的阿武也让他心疼……
以李小九的敏锐,他其实早就看出吴诩从杨氏逝世之后,情绪就有些不太对劲,之后就遇到小四娘难产……
李治不知道该怎么开解他的阿武,而自己的晕眩症竟然旧病复发。
在那段时间里,他每到夜里就看不到任何东西。
这种感觉非常可怕!
尽管孙老爷子一直强调这夜间失明的症状只是暂时的,李治还是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他不想让吴诩跟他一样不安,所以他不许任何人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吴诩。
而与此同时,留在长安的二郎送来了好几份密折。
他们父子调查了许久的,针对阿武的幕后黑手终于露出端倪了。
于是,他就故意把自己身体不豫的消息漏到了长安那边,还让上官仪拟了那份逊位诏书……
结果如李治所料,那逊位诏书没能拟出来,请他废天后印玺的则子出现了。
不过,让李治意外的是,暗中针对阿武这么长时间的人居然不是他一直提防的王氏、萧氏和长孙氏的人(葱:九郎,这几家的人都被你揍扁了,好吧!),竟然是这几年颇得他重用的高氏、薛氏和韦氏的人。
这些还是二郎跟他初步推断出来的几个大头,他们背后还有多少世家也插了一脚,那就不得而知了……
二郎想要一网打尽,李治当然是支持的。
但两人都不想把吴诩牵扯进来……
要做到这一点,实在有些难度。
李治只好利用一下大郎和三娘的爱母之心,帮他瞒着阿武……
结果,阿武还是知道了……
还露出那么令人心痛的表情,让李治觉得,就算他就这样死了,也值得!
想着,李治更用力收紧了自己的臂膀,把怀里的人紧紧往自己心口按,仿佛要把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一般……
吴诩被李治箍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她也没有发出抗议的声音,只是吧一脸的眼泪鼻涕全抹在了青年的袍子上……
李小九陛下:“…………”
过了好半晌,擦干净脸的吴诩挣扎着坐直了,然后严肃地问李小九道:“二郎那边是什么人跳出来了?”
她既然能猜到李小九使了一招‘引蛇出洞’,就能想到这事不可能只有洛阳这边有动静。
其实要说起来,长安那边才是主场。
如果李小九退位让贤给她,那么利益直接受损的就是法定继承人的太子。
子承父业这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固有传统,可也不排除‘夫死妻继’或‘兄终弟及’这样非主流的权力传承方式。
李小九会想到逊位给妻子,并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许多北方草原民族就有这样的传统。
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世家就不这么看了。
之前‘二圣同尊’这件事,已经让他们很不满了,现在又要他们接受一个女皇帝,他们怎么可能还可以继续缄默不语。
而,太子就是他们最大的缺口。
李治觉得,如果他没猜错的话,早在大郎还是太子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开始策划一些见不得人的计划了。
日蚀、陈王中毒、原王猝死、珣王谋反、王氏和萧氏彻底覆灭……
乃至最近的太子薨逝,东宫异位。
这一连串的事件,都是那些人步步为营的结果。
他们想要阿武跟他夫妻失和,跟二郎母子反目,成为满朝文武的公敌……
想得倒美!
他们哪里知道,他有多爱阿武,哪怕把皇位传给她,他都不会有一丝犹豫!
这就是他给他们的最好反击,相信二郎也一定会支持他这个决定的!
想到这里,李小九陛下脸上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对吴诩道:“二郎那里你就不用担心了,我故意把李三留在洛阳,就是让他能够大施拳脚的……”
吴诩闻言,半天说不出话来。
亏她之前还担心二郎一个人在长安压不住那些老臣,专门让大郎把自己的一些暗地势力让李三郎送去长安给二郎,谁知……
“一个两个都是混蛋啊!”
===========================长安分割线========================
“二郎,东都那边来信了。”金銮殿的掌殿大内侍张安双手捧着一个蜡封的竹筒,呈给他的主子。
李贤忙放下手上正在书写的奏表,从张安手上接过那个竹筒。
竹筒中的书信是写在极轻薄的丝绢上的,薄薄的一叠绢子竟有半丈来长。
李贤极快地看着绢子上的内容,脸色变幻不定。
阿娘居然这么快就发现他跟阿爹瞒着她的事了……
东都那边带头挑事的果然是那个西台侍郎……
至于长安……
看到这里,李贤的脸色冷得像冰一样,但嘴角却勾着一抹笑容,看得侍候在一旁的张安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
“阿张,你去看看,今夜是哪位相公轮值。”李贤放下那幅丝绢,吩咐张安道:“若是许相公或是长孙相公,就请他们过来,若是薛相公么……”
话说到这里,李贤却忽然停了下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张安屏息等了好半晌,才听到他家太子道:“若是薛相公在,就请他到崇文馆帮孤找两本书,一本叫,一本叫。就说孤过两天要用……”
让执勤的相公大半夜的去找书,这个要求怎么听都有些奇怪。
但张安并没有露出一丝诧异的神色,而是恭谨地把他家太子的要求重复了一遍,确定没有疏漏后,就快速地躬身退出去了。
张安离开后,李贤又坐回原位,继续书写那份未完的表章。
这是一道奏请为二圣上尊号的表章。
李贤决定在他阿爹下逊位诏书之后,再给那些人来点刺激的,比如请他爹给他阿娘加个‘圣母神皇’这样的尊号……
这样一来,那个到现在还没跳出来的人,是不是就坐不住了呢?
少年淡漠的脸上出现一抹笑容,难得不再是之前那样冰冷肆恕?br />
而与此同时,被太子殿下‘委以重任’的薛相公,正在努力地回忆,崇文馆什么时候进了两本书,分别叫《臣轨》和《少阳正范》的。
一向以记忆力超群为傲的薛相公这次也不由变了脸色,他居然一点也想不起崇文馆有过这两本书……
可太子殿下却指明要这两本书,这是什么意思?!
《臣轨》?
《少阳正范》?
到底是什么样的书籍啊?
薛元超越想越觉得心惊胆战,一整夜都无法安下心来,次日索性告病,直接回了本家。
李贤看了薛元超的告病则子,只是哼笑了一声,把则子直接丢到了一边。
坐在下面的许敬宗早把太子殿下那抹毫不掩饰的厌恶神色看在了眼里,他不由心头一颤。
这天要变了啊……
373第 373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 o5
许敬宗为官大半辈子,什么样的主上没见过,可他却特别怵李治和李贤这对父子。
前者明明总是一副温和仁慈的模样,却总让许敬宗摸不清对方的水有多深。
后者总是一副淡漠模样,但目光却像能看透人心一般,让许敬宗总不敢与之对视。
即使这位太子殿下还那么年少,有些处事方法也有迹可循,可许敬宗一点都不敢怠慢,更不敢随意去忖度对方的心意……
所以,李贤不开口,许敬宗也不敢贸然开口,只是眼观鼻鼻观心默默地坐在一旁,等候太子殿下的垂询。
太子殿下接连披了四五本则子,终于暂停了下来。
随侍的宫人忙换上热茶和点心。
另有两个小宫人呈上热水,伺候太子殿下净手。
李贤净完手,就把殿中所有侍人都挥退了。
许敬宗见状,不由精神一振,暗道:戏肉来了。
李贤也不跟许敬宗兜圈子,单刀直入道:“孤已经看过许相上次呈上的乞骸骨则子了……”
“孤以为,许相为天皇天后效力多年,功劳甚巨……只是,遗憾呐……”
太子殿下的‘遗憾’二字一出,许敬宗的心脏不由自主地狂跳起来……
他这一辈子都在拼命地往上爬,即使在杀父仇人面前舞蹈求生,即使在弘文馆坐了三十多年冷板凳,他都没有放弃过……
天可怜见,每一次他都选对了明主,可每一次当他要再进一步时就会毫无预警地跌下云端……
如今,他已经尝过了当首相做宰辅的滋味——这滋味似乎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美好,可也让他感受到了权力为什么能让人如此疯狂……
许敬宗是个聪明人,在宦海沉浮这么多年,他尝过的苦头比这朝中任何一个人都要多,所以,他也狠得下心来,在权势到达顶端的时候,急流勇退!
英国公李绩是个很好的榜样,许敬宗觉得他这么多年为了李小九陛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退休后的待遇应该不会比李绩差太远。
唯一遗憾的是,他的几个儿子都不争气,许氏啊……怕是在他之后就要没落了!
所以,今天太子殿下忽然提到遗憾,许敬宗的心不由一动。
如果他家几个不肖子能够得到储君的照看,那么许氏也许还能继续繁荣下去……
“老臣愚钝,太子有何吩咐,不妨直言。”许敬宗十分恭敬地对着李贤一拜,表示他愿意听从太子殿下的吩咐。
李贤立起来,缓缓走到许敬宗跟前,虚扶了对方一把。
“不知许相可愿助孤一臂之力?”
“但凭太子吩咐。”
李贤没有说要许敬宗做什么,只是回到榻上,将小几上那份墨迹稍干的则子递给许敬宗。
许敬宗忙双手接了过来,仔细看了一遍那则子。
“太子的意思是……让老臣起头上这份则子?”许敬宗内心十分震惊,可面上没有半分诧异之色。
果然是响鼓不用重锤,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
李贤难得露出一抹满意的神色,淡淡道:“为人子女者,当体察父母之心,以尽孝道……”
两世为人,阿爹都为了他的储位稳固费尽心思,他又怎么能不回报一二呢?
虽然他并不在意这个位子,可是三郎四郎他们还这么小,他要是不用点心,他们接下来的日子可就艰难了……
再说,阿兄好不容易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他这个做弟弟的,一定要让阿兄毫无后顾之忧才行!
“太子如此仁孝,天皇必定欣慰……”许敬宗可是个察言观色的高手,见太子殿下神色不属,思绪飘渺的样子,就知道他也该告退了,于是道:“老臣这就回去拟一份奏表,再联系同侪,不日上奏天皇……”
“那就有劳许相了……”
许敬宗见太子殿下的神色又复漠然,顾自翻阅科学院刚送上来的则子,他也不敢多留,道了一声‘老臣告退’,就赶紧离开了金銮殿。
显庆九年七月,天皇病重,军政大事尽托天后裁决。
是月,西台侍郎上官仪以‘泄露禁中语’之罪被贬为莱州刺史,东宫左庶子郝处俊、薛元超和高至周三人坐与上官仪勾联,也都被贬出了京,分别被派往东海郡、吐蕃旧地任刺史。
东宫右庶子李义琰原本也在被贬之列的,太子李贤却向天后一力保奏了他,使得其只是被削了官职,留在东宫为侍读。
这次‘废后’事件虽然没有被大规模宣扬开,可长安和洛阳还是有七成以上官员被牵扯了进来,其影响非常恶劣。
天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虽然已经处置了明面跳出来逼迫天皇废后的那一干人,天后娘子还是没能消气,干脆摆驾回到长安,亲自盯着大理寺调查这件事。
而此时,右相许敬宗上表,赞扬天后刚正不阿,又痛陈如今朝堂上下的风气不正,恳请天后肃清官场之风。
上完这道表章之后,许相公干脆就辞职不干了,丢下一潭被搅浑的池水顾自撤了。
许敬宗这一道上疏简直是瞌睡送来的枕头啊,吴诩都不用早早借口,就可以光明正大铲除异己了。
就在许相公低调地退休之后不久,天后就连下数道旨意,表示要在大唐官场开展‘整风行动’,鼓励举国上下的臣民实名举报贪官污吏、恶霸豪强。
吴诩的这道旨意一下,朝野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长安、洛阳、太原和广陵几地的时报都纷纷表示支持天后的决定,并决定全程跟踪报道这次‘整风行动’的经过。
西都那边消息稍微滞后一点,但得知但凡是大唐臣民都可以实名举报贪官污吏等不法分子,且不必担心被打击报复之后,蜀中之人无不欢庆鼓舞,竟然第一个出手告发了蜀中第一门阀世家的孟氏。
但凡世家大族,百年延续,子孙后代难免有有不肖者,就如做官做到宰辅之尊,手上总少不了政敌的血一样。
孟氏的劣迹几乎是一夜之间被全部曝光了,即使其家主再如何手眼通天,也无力挽回倾颓的大厦……
受审、抄家、除名不过用了三天时间。
等与孟氏同气连枝的世家反应过来救援时,蜀中孟氏已经成了历史。
这下,朝中百官终于知道天后娘子这不是在开玩笑了。
政事堂的相公几乎都因为各种原因被降职罚俸,其中许圉师许相公是最倒霉的一个,他家小儿子当年游猎伤人的事又被翻了出来,使得其不得不引咎辞职。
此外,如长孙皇后舅家高氏,赵郡李氏、河东薛氏以及京兆韦氏的子弟多因家族之故被贬官。
被拍得灰头土脸的几大世家一开始还想着反击呢,纷纷去拿武氏的小辫子。
结果一看武氏如今的惨状,他们只有内牛满面的份了。
武氏在十多年前就被天后撸成了白板。
天后的两个亲兄长都不明不白死在任上,家眷被流放在岭南这么多年,今年才刚刚被召回来。
一家子都是白衣,活得战战兢兢的,还有什么小辫子可拿?
至于武氏本家,管做到最大的也不过是个五品州官,还都在这次官场风暴中被抹成了白板……
天后娘子根本没有因为他们姓武就手下留情,好吧!
唯一的例外就是周国公武敏之。
这次清查官场,被贬的几乎都是文官,一应武将基本上都没有受到任何波及。
武敏之如今挂着十二卫大将军的衔,正在南都训练海军呢,就是天皇也不好轻易动他。
再说,人家是实打实考军功起家的,跟什么世家勋贵交集极少,根本没有劣迹可寻!
哪个不要命了,敢跟这手掌数万兵马的大将军呛声?!
嫌死得不够快吗?
从天后这边完全无隙可寻,一些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天皇和太子身上,企图曲线救国。
可天皇早就宣布要静养,谁来了都不见。
有事啊,那就找天后好了!
至于太子……
抱歉!
太子是个孝顺的孩子,对天后的决定只有完全支持的份。
什么?外戚干政?
武氏的人可没有哪个挂着参知政事的衔好吧!
哪来的外戚干政?!
这场政治风波一直到次年五月才平息,期间大部分世家出身,且兵分通过科考晋升的官员都被贬到了基层。而不少年过六旬的官员直接被天后强制退休了。
为此,吴诩还颁布了大唐第一部《劳工法》,规定无论官吏还是匠人,年过六旬就必须退休,由国家根据你工作这么多年说作出的贡献平定等级,享受相应的退休福利。
这是后话。
却说,从吴诩下旨清扫官场毒瘤以来,不少世家门阀的气焰着实被狠挫了一下,都开始韬光养晦,不敢轻举妄动。
随着各大世家在朝的子弟纷纷落马,大家也算看明白了天后在针对什么了。
如卢氏、范氏这几家朝中早已无人的大世家,反而感到轻松了。
跟天后作对,无异于自寻死路。
要想家族继续兴旺,还不如老老实实读书考科举呢!
卢氏、范氏等世家的安分守己,果然赢得了天后的青睐,在别的世家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这两家的子弟反而受到了天后的称赞,还被准许免考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
有了这卢范两家的榜样在前,不少原本暗中反天后的世家都倒戈了。
二十一娘、二十二娘乃至周国公府上,每天都能接到无数拜帖,这些访客来访的目的只有一个:咱向天后投降了,求放过!!
吴诩不是个容易心软的人,但她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许敬宗这个老狐狸给她递了一个收拾世家的梯子,她没有放过。
现在最大的几个世家已经被她折腾的只剩苟延残喘了,打死了就过了。而她新捧的崔氏、卢氏和范氏也不是好相与的,捧过了可就有回到老路上去了,倒不如趁现在放着这个几家争霸的局面,正好让她占便宜!
天后娘子刚打算结束‘整风行动’,周国公府上就传来喜讯:国公夫人杨氏生下一个小郎君。
吴诩不禁大喜,立命兵部给远在南都练兵的武大郎传信。
天后娘子心情一好,就痛快地表示,官场清洗行动到此结束。
简直是普大喜奔啊!
为此,新生的小武郎君几乎要被人顶礼膜拜了。
374第 374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 o6
“叫武承嗣?”李贤乍听给小武郎君取的这个名字,就愣了一下。
“这是大兄(指武敏之)的意思?”
吴诩闻言,喝茶的动作微微顿了一下,随即点点头道:“你大兄不日就回长安了。”
小大郎一出生,吴诩就命人给在南都练兵的武敏之传信了,结果武大郎表示他那边的公务比较重要,个人私事且放一边。
吴诩当时接了武敏之的回信,颇有一种无语的感觉,但想想长安这边周国公府里的情况,吴诩也觉得武敏之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
不是武大郎不爱自己的的孩子,完全是因为这个孩子所带来的一串麻烦事,把武敏之初那点初为人父的喜悦之情给全部磨没了……
吴诩不由叹了一口气。
她家武大郎今年也不过二十多岁而已,却要承受这偌大的压力,实在不容易啊!
李贤在旁看着自家阿娘的脸色,大概也猜到了她在烦恼什么,便道:“阿娘也不必烦恼,那杨氏到底还没出月子,武家的那些表哥表弟们也不好上门,至于贺兰氏嘛……”
说到这里,少年不由冷笑:“大兄跟贺兰家早就一刀两断了,还有什么交情可攀!”
吴诩见他家二郎倒是看得清楚,不由丢开了满腹愁绪,懒得去揣测杨氏会不会跟武氏或者贺兰氏的人勾结什么的破事,又说起小大郎的名字来。
“叫承嗣挺不错的,可比你阿爹取的那几个好听……”说到取名字,吴诩忍不住又要嘲笑一下李小九的品味。
当年给大郎取了个‘太上老君’,给三娘取了个‘观世音菩萨’,小四郎最悲惨,叫‘蛋儿’……
好容易武敏之有儿子了,李小九又兴致勃勃想给小大郎赐名。
什么‘阿宝’‘金郎’之类的,看得吴诩都不好意思送去给武敏之——以那个小子的性子,就算李小九陛下给他儿子取个‘武小猪’这样的大名,他估计都会叩谢皇恩,直接叫儿子为小猪了!
所以,吴诩索性让武敏之自己给他家儿子取名字算了,至于李小九那边……
咳咳!
天皇陛下,您还是好好静养吧,这种费脑子的事就让姐来就可以了!
武敏之倒是没辜负吴诩的期望,收到她的密信之后,就把儿子的大名取了送信回长安了,信中还表示,南海水军已经训练的颇见成效,他也可以功成身退回京述职了。
武敏之这信属于家书性质的,所以他信中提到回京的事,也是有询问吴诩意见的意思。
“大兄回来也好……”李贤想着他东宫这边因为上官仪的事也趁势清理了不少人,新晋的官员资历实在是太浅,现在正缺一个可以镇得住场面的人来帮他。
他家武表兄倒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
李贤的思绪不由转到了留在洛阳照顾他家阿爹的兄长身上……
阿兄总是说他不爱亲近武表兄,那这次他就好好‘亲近’一下武表兄好了!
吴诩其实也跟她家大郎有一样的感觉,总觉得她家二郎不怎么喜欢武敏之。
难得今天李贤的话中对武敏之的事关注得颇多,吴诩不由有些惊喜。
“大郎回长安来,也能帮你不少……”吴诩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你阿爹那里我总是放心不下,这边的事还得你多担着点……敏之回来也正好……”
吴诩打算着等武敏之一到长安,她就回洛阳去。
李小九一个人在洛阳养病,就算有大郎和三娘一儿一女在膝下侍奉着,吴诩还是觉得十分不放心。
之前也是没办法,二郎新登储位,根本镇不住朝中的一干魑魅魍魉,所以才会发生上官仪带头建言废后这出糟心事。
所以,吴诩不得不立刻赶回长安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朝堂上下乱蹦跶的人都拉下马,顺手又坑了世家一把。
接下来要甄选入朝的官员几乎都是她跟李小九好几年前就已经储备好的人才,只不过按目前的形势看,这个恩典倒是要让二郎来施……
太子必须尽快立起来。
这是她跟李小九目前最迫切的愿望。
而武敏之作为武氏的继承人,是二郎最天然的同盟,吴诩一直希望这对表兄弟能够和睦些。
现在看来,之前她跟李小九倒是多虑了,二郎的大局观还是相当不错的!
武敏之回长安的时候,正赶上他家小大郎满月。
之前他给天后娘子回的家书中给小大郎取了‘承嗣
这个名字,其实不仅仅表达了他个人不会跟武家和贺兰家搅合在一起的决心,也隐晦地表示了他对这个孩子的重视。
武敏之这两年把心思都放在了事业上,他本来就是个冷情的人,娶来的妻子又不是他主动求来的,于是他对自家后院就更没兴趣了。
吴诩好歹是看着武敏之长大的,多少也能猜到一点他的想法:有了小大郎之后,那个杨氏大概再也没有机会生下武敏之的孩子了吧……
以前武妈妈在还好些,现在……
唉!
果然如吴诩所料,武敏之回到长安后,连周国公府都没回,就直接进大明宫了。
小武郎君的满月宴会也是在宫中举办的。
吴诩也想借着这桩喜事,调节一下气氛。
毕竟前段时间她一下搞死了不少人,长安的气氛相当紧张。
好容易得了这么一个缓和气氛的机会,长安上下想要亲近天后的臣民还是相当高兴的。
所以,吴诩索性借着给小武郎君摆满月宴的机会,把一干她看好的臣下都邀请了一遍。
除了那些即将在朝中崭头露角的新人外,吴诩也没忘了她跟李小九陛下倚重的那些元老们。
如李绩、许敬宗、魏叔玉、长孙诠等人也是被邀请在列的。
如今李绩和许敬宗虽然都已经致仕,可整个大唐上下还是没有人敢轻视他们的。
前者就不用说了,军中不少中坚将领都是老爷子一手带出来的,老爷子的话在军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不过,李绩为人谨慎,既然退了,也退得十分干净,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这些年跟军中的人一点来往都没有,连苏定方、薛仁贵这样的封疆大吏的来访都是不见的,让了吴诩不佩服都不行。
李小九则一直记得李绩对自己这么多年的支持,每有什么好东西都不忘赐给英国公府一份。
李绩老爷子也算是自高祖到今难得善始善终的人,唯一的缺憾大概是他的独子早亡,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孙子敬业,也不知能不能把他的事业继承下去!
只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李绩老爷子平日里只教导孙子不要掺和到皇室的事里去,倒也也没太拘着自家孙子。
好在李敬业完全继承了自家祖父的优良品性,平日里在崇文馆从不显山露水,与几个皇子也都是泛泛之交,低调得不行。
要不是李小九陛下嘱咐吴诩给李绩老爷子的后人加恩,吴诩都不知道原来英国公府上的人口是这么简单呢!
吴诩特地召见了一回李敬业,见此子秉性端方恭顺,就当场封了他一个东宫舍人的职位,丢给李贤调&*教去了。
至于许敬宗,这货可是历经三朝的老狐狸了,他的儿子女儿也多,在朝中有不少姻亲,临退休前有给吴诩找了个极好的切口去收拾朝中那些‘尸位素餐’的世家官员,吴诩自然也是不会亏待他的,不但令其继续享受右相的福利,还封他个郡公的爵位,并选拔其长子许昂为东宫舍人,继续深造。
这次大明宫为小武郎君举办满月宴的当天,李绩老爷子和许敬宗各自带着自家孙子/儿子进宫来谢恩。
吴诩其实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见李绩老爷子了,难得见他进宫,倒也十分高兴。
李绩老爷子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了,须发全白,难得的是面色还是十分红润,皱纹也不多,眼不花耳不聋,看起来倒有几分道骨仙风的样子。
吴诩给两个老爷子赐座之后,就叫李贤带李敬业和许昂二人去交流感情。
“让他们几个小郎君自己去玩吧~~~~~~”
“大郎蠢钝,若有疏漏,还望天后和太子宽宥!”李绩忙起身避席道,满脸诚惶诚恐之色。
“老特进言重了~~~~”吴诩笑着摆摆手,让李绩赶紧坐下。
一旁的太子殿下难得露出一丝浅笑,道:“孤与大郎也是旧识了,他素来谨慎……老特进不必担心。”说罢,李贤又向吴诩一揖,道:“阿娘,儿领他们去看看书局刚送来的新书……”
吴诩知道他家二郎带人去看书是假,借机收服二人是真,哪有不依的,当即给阿韦使了一个眼色,后者会意,忙退出去让人去金銮殿整理一番。
“去吧,待会儿记得回来给你大兄把盏……”吴诩嘱咐李贤道。
“谨遵命。”李贤忙应了,然后行礼告退。
李敬业与许昂二人也都跟着李贤行礼告退而出,早有宫人内侍在外引路,把三人带往金銮殿方向。
等李贤三人都出去了,吴诩把殿中的宫人内侍也都屏退,摆出一副要密谈的架势。
李绩见状,面上不动声色,一颗老心却不由自主提了起来……
他豁然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那钞大清洗’。
归根结底确实因为西台侍郎上官仪为天皇起草了一份惊世骇俗的草诏,就是那份诏书的内容,令一直伺机扳倒的世家全部都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阻止……
可是,这份诏书似乎只是二圣设下的一个圈套。
然后,二圣套住了他们的猎物……
375第 375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
o7
让李绩没想到的是,天后娘子屏退了众人后,却没说什么机密之事,仅仅是亲切地问候他和许敬宗二人的退休生活。
“老臣这身子骨是不行了,倒是老特进身体还如此硬朗,真是大唐之福啊!”许敬宗惯会察颜观色,又心知天后娘子看重李绩,当即对着李绩恭维不已。
“不知老特进是否有什么强身密法?”
“老臣不过是早年修习了一些养身吐纳之法,当不得‘密法’二字……”李绩忙道。
前朝李二陛下晚年因为嗑药猝死,这事虽然是机密,可怎么瞒得过李绩这只老狐狸。
如今圣人正当壮年,却缠绵病榻,难保不起修仙嗑药的心思。
所以,李绩一听许敬宗的话,立刻就警惕起来了。
其实,许敬宗还真没什么挖陷阱让李绩往下跳的心思,不过李绩老爷子早年当过道士这种事举朝皆知,他也不过是好奇罢了,见对方一副忌讳如深的模样,不禁暗暗叫糟。
吴诩在上面倒是没察觉下面两位老爷子之间的暗波汹涌,她也是例行问候一下两人,见两位退休老干部在退休后并没有消沉情绪,身体也还算健康,她也就放心了。
至于今天留二人谈话,其实还真有一件棘手的事要两人帮她想法子。
这事还不能让李小九知道,真是伤脑筋啊!
吴诩想着,不禁直了直身子,对下座的李绩道:“想来老特进也听说了前段时间的一些流言了吧?”
李绩闻言,不由一凛,暗道:戏肉来了……
但他只会装傻。
“老臣近来都在家安养,却不知天后所说的是什么流言?”
“老特进有所不知,月前西台侍郎上官仪泄露禁中圣意,妄言……天皇有意退位……”许敬宗不愧是二圣的好忠犬,立刻就接上(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372第 372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 o4
果然,吴诩听小明同学满嘴胡说,脸都气青了,一拍面前的小几,就是一声怒喝:“给老子闭嘴!”
难得一见天后发怒,众人都吓尿了。
殿中所有的内侍宫人都哗啦啦跪了一地。
小明同学也吓得屁滚尿流,慌忙避席跪下,口中直呼‘万死’。
李小九陛下不由摸摸鼻子,有些心虚地劝吴诩道:“阿武,你别生气了……”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吴诩狠狠瞪了一眼,立刻消音了。
“都滚出去!”吴诩虽然气狠了,却也知道今天这事都是李小九在背后搞鬼,明崇俨之流不过是帮凶而已,跟他们生气根本是白费力气,还不如逮着罪魁祸首抽一顿呢!
所以,吴诩也懒得听小明同学胡诌,干脆一挥袖子,让众人都滚蛋。
王内侍等人一听天后娘子让他们滚,哪还有二话,立马起身就脚底抹油了。
小明同学跑得更快,几乎是吴诩的话音一落,就已经溜到含元殿外面了。
之后退出来的王内侍见状,心里不由暗赞一声这货果然厉害,不愧是能入天皇的神棍啊!
“明郎君……”王内侍笑眯眯的看着小明同学,悄悄比了一个大拇指。
明崇俨哪敢接茬,笑着向王内侍一拱手,“王翁,少陪了……”说罢就跑得不见人影了。
也不知用的是什么幻术……
王内侍身后的几个宫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啧,这个狡猾的小子!”王内侍也不由愣了一下,随即在心底啐了一口。
别看天后娘子一时没冲他们这些伺候天皇的人发火,可接下来的事还真不好说!
以王内侍的智慧,当然不会认为能把天皇之前的病情瞒住天后娘子,他原本就打算今天觑个空,主动去天后那里‘告密’的,谁知就这么不巧,天后先下手吧明崇俨给召去了。
更要命的是,天皇这边还来了一堆捣蛋的家伙!
就慢了这么一步啊!
王内侍满腹怨气,都不知道该冲谁发,只能气咻咻地让众宫人内侍赶紧去准备一点天后喜欢用的茶点,令派了几个人分别去请孙太医以及李弘兄妹。
安排完一干琐事后,王内侍也不敢离开太远,就缩在大殿外随时听候里面的吩咐。
寝宫内,吴诩的脸色还是十分难看。
她倒是想向李小九发脾气,可看着后者的病绝对不像是装的,她一时又不知道摆出什么神色来。
还是李小九乖觉,知道吴诩这次是气狠了,也不敢糊弄她,直接道:“阿武,明崇俨没有骗你,我之前确实病了,不过现在已经没事了……”
吴诩闻言,努力运气中……
她要克制一点,不能揍人!更不能揍病人!
“你也看到了,我不过是丢了一个饵下去,就引来了这么一群……东西……”李治想起上官仪刚才那一副大义凛然甘愿赴死的样子,就不由自主想起当年的褚遂良,身上的戾气怎么也压抑不住。
“上官仪不过是条小鱼,我想阿武你应该不会为了这么一个不长眼的东西生气吧?”
李治说完这话,不由小心翼翼地查看吴诩的脸色。
“我不生气……”吴诩此刻的脸上没有一丝怒容,可记下来说的话可是在与她的脸色不太相符。
“我不生气才怪呢!”
“你丫居然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居然还说什么要逊位?!”
“你都不知道我有多担心……”
吴诩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李小九的身体健康一直是她的心病啊……
他居然敢开这样的玩笑!
拿自己的健康糊弄人!
太可恶了!
“对不起……阿武,是我错了……对不起……”李治紧紧的抱住哭得像个孩子一样的吴诩,不断地道着歉。
其实他很想说,那张逊位的诏书其实是他真心的想法,并不是为了引那些人上钩的诱饵……
可是……
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阿武对那个位子根本没有任何想法。
她是心疼他……
这样的阿武也让他心疼……
以李小九的敏锐,他其实早就看出吴诩从杨氏逝世之后,情绪就有些不太对劲,之后就遇到小四娘难产……
李治不知道该怎么开解他的阿武,而自己的晕眩症竟然旧病复发。
在那段时间里,他每到夜里就看不到任何东西。
这种感觉非常可怕!
尽管孙老爷子一直强调这夜间失明的症状只是暂时的,李治还是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他不想让吴诩跟他一样不安,所以他不许任何人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吴诩。
而与此同时,留在长安的二郎送来了好几份密折。
他们父子调查了许久的,针对阿武的幕后黑手终于露出端倪了。
于是,他就故意把自己身体不豫的消息漏到了长安那边,还让上官仪拟了那份逊位诏书……
结果如李治所料,那逊位诏书没能拟出来,请他废天后印玺的则子出现了。
不过,让李治意外的是,暗中针对阿武这么长时间的人居然不是他一直提防的王氏、萧氏和长孙氏的人(葱:九郎,这几家的人都被你揍扁了,好吧!),竟然是这几年颇得他重用的高氏、薛氏和韦氏的人。
这些还是二郎跟他初步推断出来的几个大头,他们背后还有多少世家也插了一脚,那就不得而知了……
二郎想要一网打尽,李治当然是支持的。
但两人都不想把吴诩牵扯进来……
要做到这一点,实在有些难度。
李治只好利用一下大郎和三娘的爱母之心,帮他瞒着阿武……
结果,阿武还是知道了……
还露出那么令人心痛的表情,让李治觉得,就算他就这样死了,也值得!
想着,李治更用力收紧了自己的臂膀,把怀里的人紧紧往自己心口按,仿佛要把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一般……
吴诩被李治箍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她也没有发出抗议的声音,只是吧一脸的眼泪鼻涕全抹在了青年的袍子上……
李小九陛下:“…………”
过了好半晌,擦干净脸的吴诩挣扎着坐直了,然后严肃地问李小九道:“二郎那边是什么人跳出来了?”
她既然能猜到李小九使了一招‘引蛇出洞’,就能想到这事不可能只有洛阳这边有动静。
其实要说起来,长安那边才是主场。
如果李小九退位让贤给她,那么利益直接受损的就是法定继承人的太子。
子承父业这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固有传统,可也不排除‘夫死妻继’或‘兄终弟及’这样非主流的权力传承方式。
李小九会想到逊位给妻子,并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许多北方草原民族就有这样的传统。
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世家就不这么看了。
之前‘二圣同尊’这件事,已经让他们很不满了,现在又要他们接受一个女皇帝,他们怎么可能还可以继续缄默不语。
而,太子就是他们最大的缺口。
李治觉得,如果他没猜错的话,早在大郎还是太子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开始策划一些见不得人的计划了。
日蚀、陈王中毒、原王猝死、珣王谋反、王氏和萧氏彻底覆灭……
乃至最近的太子薨逝,东宫异位。
这一连串的事件,都是那些人步步为营的结果。
他们想要阿武跟他夫妻失和,跟二郎母子反目,成为满朝文武的公敌……
想得倒美!
他们哪里知道,他有多爱阿武,哪怕把皇位传给她,他都不会有一丝犹豫!
这就是他给他们的最好反击,相信二郎也一定会支持他这个决定的!
想到这里,李小九陛下脸上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对吴诩道:“二郎那里你就不用担心了,我故意把李三留在洛阳,就是让他能够大施拳脚的……”
吴诩闻言,半天说不出话来。
亏她之前还担心二郎一个人在长安压不住那些老臣,专门让大郎把自己的一些暗地势力让李三郎送去长安给二郎,谁知……
“一个两个都是混蛋啊!”
===========================长安分割线========================
“二郎,东都那边来信了。”金銮殿的掌殿大内侍张安双手捧着一个蜡封的竹筒,呈给他的主子。
李贤忙放下手上正在书写的奏表,从张安手上接过那个竹筒。
竹筒中的书信是写在极轻薄的丝绢上的,薄薄的一叠绢子竟有半丈来长。
李贤极快地看着绢子上的内容,脸色变幻不定。
阿娘居然这么快就发现他跟阿爹瞒着她的事了……
东都那边带头挑事的果然是那个西台侍郎……
至于长安……
看到这里,李贤的脸色冷得像冰一样,但嘴角却勾着一抹笑容,看得侍候在一旁的张安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
“阿张,你去看看,今夜是哪位相公轮值。”李贤放下那幅丝绢,吩咐张安道:“若是许相公或是长孙相公,就请他们过来,若是薛相公么……”
话说到这里,李贤却忽然停了下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张安屏息等了好半晌,才听到他家太子道:“若是薛相公在,就请他到崇文馆帮孤找两本书,一本叫,一本叫。就说孤过两天要用……”
让执勤的相公大半夜的去找书,这个要求怎么听都有些奇怪。
但张安并没有露出一丝诧异的神色,而是恭谨地把他家太子的要求重复了一遍,确定没有疏漏后,就快速地躬身退出去了。
张安离开后,李贤又坐回原位,继续书写那份未完的表章。
这是一道奏请为二圣上尊号的表章。
李贤决定在他阿爹下逊位诏书之后,再给那些人来点刺激的,比如请他爹给他阿娘加个‘圣母神皇’这样的尊号……
这样一来,那个到现在还没跳出来的人,是不是就坐不住了呢?
少年淡漠的脸上出现一抹笑容,难得不再是之前那样冰冷肆恕?br />
而与此同时,被太子殿下‘委以重任’的薛相公,正在努力地回忆,崇文馆什么时候进了两本书,分别叫《臣轨》和《少阳正范》的。
一向以记忆力超群为傲的薛相公这次也不由变了脸色,他居然一点也想不起崇文馆有过这两本书……
可太子殿下却指明要这两本书,这是什么意思?!
《臣轨》?
《少阳正范》?
到底是什么样的书籍啊?
薛元超越想越觉得心惊胆战,一整夜都无法安下心来,次日索性告病,直接回了本家。
李贤看了薛元超的告病则子,只是哼笑了一声,把则子直接丢到了一边。
坐在下面的许敬宗早把太子殿下那抹毫不掩饰的厌恶神色看在了眼里,他不由心头一颤。
这天要变了啊……
373第 373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 o5
许敬宗为官大半辈子,什么样的主上没见过,可他却特别怵李治和李贤这对父子。
前者明明总是一副温和仁慈的模样,却总让许敬宗摸不清对方的水有多深。
后者总是一副淡漠模样,但目光却像能看透人心一般,让许敬宗总不敢与之对视。
即使这位太子殿下还那么年少,有些处事方法也有迹可循,可许敬宗一点都不敢怠慢,更不敢随意去忖度对方的心意……
所以,李贤不开口,许敬宗也不敢贸然开口,只是眼观鼻鼻观心默默地坐在一旁,等候太子殿下的垂询。
太子殿下接连披了四五本则子,终于暂停了下来。
随侍的宫人忙换上热茶和点心。
另有两个小宫人呈上热水,伺候太子殿下净手。
李贤净完手,就把殿中所有侍人都挥退了。
许敬宗见状,不由精神一振,暗道:戏肉来了。
李贤也不跟许敬宗兜圈子,单刀直入道:“孤已经看过许相上次呈上的乞骸骨则子了……”
“孤以为,许相为天皇天后效力多年,功劳甚巨……只是,遗憾呐……”
太子殿下的‘遗憾’二字一出,许敬宗的心脏不由自主地狂跳起来……
他这一辈子都在拼命地往上爬,即使在杀父仇人面前舞蹈求生,即使在弘文馆坐了三十多年冷板凳,他都没有放弃过……
天可怜见,每一次他都选对了明主,可每一次当他要再进一步时就会毫无预警地跌下云端……
如今,他已经尝过了当首相做宰辅的滋味——这滋味似乎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美好,可也让他感受到了权力为什么能让人如此疯狂……
许敬宗是个聪明人,在宦海沉浮这么多年,他尝过的苦头比这朝中任何一个人都要多,所以,他也狠得下心来,在权势到达顶端的时候,急流勇退!
英国公李绩是个很好的榜样,许敬宗觉得他这么多年为了李小九陛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退休后的待遇应该不会比李绩差太远。
唯一遗憾的是,他的几个儿子都不争气,许氏啊……怕是在他之后就要没落了!
所以,今天太子殿下忽然提到遗憾,许敬宗的心不由一动。
如果他家几个不肖子能够得到储君的照看,那么许氏也许还能继续繁荣下去……
“老臣愚钝,太子有何吩咐,不妨直言。”许敬宗十分恭敬地对着李贤一拜,表示他愿意听从太子殿下的吩咐。
李贤立起来,缓缓走到许敬宗跟前,虚扶了对方一把。
“不知许相可愿助孤一臂之力?”
“但凭太子吩咐。”
李贤没有说要许敬宗做什么,只是回到榻上,将小几上那份墨迹稍干的则子递给许敬宗。
许敬宗忙双手接了过来,仔细看了一遍那则子。
“太子的意思是……让老臣起头上这份则子?”许敬宗内心十分震惊,可面上没有半分诧异之色。
果然是响鼓不用重锤,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
李贤难得露出一抹满意的神色,淡淡道:“为人子女者,当体察父母之心,以尽孝道……”
两世为人,阿爹都为了他的储位稳固费尽心思,他又怎么能不回报一二呢?
虽然他并不在意这个位子,可是三郎四郎他们还这么小,他要是不用点心,他们接下来的日子可就艰难了……
再说,阿兄好不容易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他这个做弟弟的,一定要让阿兄毫无后顾之忧才行!
“太子如此仁孝,天皇必定欣慰……”许敬宗可是个察言观色的高手,见太子殿下神色不属,思绪飘渺的样子,就知道他也该告退了,于是道:“老臣这就回去拟一份奏表,再联系同侪,不日上奏天皇……”
“那就有劳许相了……”
许敬宗见太子殿下的神色又复漠然,顾自翻阅科学院刚送上来的则子,他也不敢多留,道了一声‘老臣告退’,就赶紧离开了金銮殿。
显庆九年七月,天皇病重,军政大事尽托天后裁决。
是月,西台侍郎上官仪以‘泄露禁中语’之罪被贬为莱州刺史,东宫左庶子郝处俊、薛元超和高至周三人坐与上官仪勾联,也都被贬出了京,分别被派往东海郡、吐蕃旧地任刺史。
东宫右庶子李义琰原本也在被贬之列的,太子李贤却向天后一力保奏了他,使得其只是被削了官职,留在东宫为侍读。
这次‘废后’事件虽然没有被大规模宣扬开,可长安和洛阳还是有七成以上官员被牵扯了进来,其影响非常恶劣。
天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虽然已经处置了明面跳出来逼迫天皇废后的那一干人,天后娘子还是没能消气,干脆摆驾回到长安,亲自盯着大理寺调查这件事。
而此时,右相许敬宗上表,赞扬天后刚正不阿,又痛陈如今朝堂上下的风气不正,恳请天后肃清官场之风。
上完这道表章之后,许相公干脆就辞职不干了,丢下一潭被搅浑的池水顾自撤了。
许敬宗这一道上疏简直是瞌睡送来的枕头啊,吴诩都不用早早借口,就可以光明正大铲除异己了。
就在许相公低调地退休之后不久,天后就连下数道旨意,表示要在大唐官场开展‘整风行动’,鼓励举国上下的臣民实名举报贪官污吏、恶霸豪强。
吴诩的这道旨意一下,朝野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长安、洛阳、太原和广陵几地的时报都纷纷表示支持天后的决定,并决定全程跟踪报道这次‘整风行动’的经过。
西都那边消息稍微滞后一点,但得知但凡是大唐臣民都可以实名举报贪官污吏等不法分子,且不必担心被打击报复之后,蜀中之人无不欢庆鼓舞,竟然第一个出手告发了蜀中第一门阀世家的孟氏。
但凡世家大族,百年延续,子孙后代难免有有不肖者,就如做官做到宰辅之尊,手上总少不了政敌的血一样。
孟氏的劣迹几乎是一夜之间被全部曝光了,即使其家主再如何手眼通天,也无力挽回倾颓的大厦……
受审、抄家、除名不过用了三天时间。
等与孟氏同气连枝的世家反应过来救援时,蜀中孟氏已经成了历史。
这下,朝中百官终于知道天后娘子这不是在开玩笑了。
政事堂的相公几乎都因为各种原因被降职罚俸,其中许圉师许相公是最倒霉的一个,他家小儿子当年游猎伤人的事又被翻了出来,使得其不得不引咎辞职。
此外,如长孙皇后舅家高氏,赵郡李氏、河东薛氏以及京兆韦氏的子弟多因家族之故被贬官。
被拍得灰头土脸的几大世家一开始还想着反击呢,纷纷去拿武氏的小辫子。
结果一看武氏如今的惨状,他们只有内牛满面的份了。
武氏在十多年前就被天后撸成了白板。
天后的两个亲兄长都不明不白死在任上,家眷被流放在岭南这么多年,今年才刚刚被召回来。
一家子都是白衣,活得战战兢兢的,还有什么小辫子可拿?
至于武氏本家,管做到最大的也不过是个五品州官,还都在这次官场风暴中被抹成了白板……
天后娘子根本没有因为他们姓武就手下留情,好吧!
唯一的例外就是周国公武敏之。
这次清查官场,被贬的几乎都是文官,一应武将基本上都没有受到任何波及。
武敏之如今挂着十二卫大将军的衔,正在南都训练海军呢,就是天皇也不好轻易动他。
再说,人家是实打实考军功起家的,跟什么世家勋贵交集极少,根本没有劣迹可寻!
哪个不要命了,敢跟这手掌数万兵马的大将军呛声?!
嫌死得不够快吗?
从天后这边完全无隙可寻,一些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天皇和太子身上,企图曲线救国。
可天皇早就宣布要静养,谁来了都不见。
有事啊,那就找天后好了!
至于太子……
抱歉!
太子是个孝顺的孩子,对天后的决定只有完全支持的份。
什么?外戚干政?
武氏的人可没有哪个挂着参知政事的衔好吧!
哪来的外戚干政?!
这场政治风波一直到次年五月才平息,期间大部分世家出身,且兵分通过科考晋升的官员都被贬到了基层。而不少年过六旬的官员直接被天后强制退休了。
为此,吴诩还颁布了大唐第一部《劳工法》,规定无论官吏还是匠人,年过六旬就必须退休,由国家根据你工作这么多年说作出的贡献平定等级,享受相应的退休福利。
这是后话。
却说,从吴诩下旨清扫官场毒瘤以来,不少世家门阀的气焰着实被狠挫了一下,都开始韬光养晦,不敢轻举妄动。
随着各大世家在朝的子弟纷纷落马,大家也算看明白了天后在针对什么了。
如卢氏、范氏这几家朝中早已无人的大世家,反而感到轻松了。
跟天后作对,无异于自寻死路。
要想家族继续兴旺,还不如老老实实读书考科举呢!
卢氏、范氏等世家的安分守己,果然赢得了天后的青睐,在别的世家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这两家的子弟反而受到了天后的称赞,还被准许免考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
有了这卢范两家的榜样在前,不少原本暗中反天后的世家都倒戈了。
二十一娘、二十二娘乃至周国公府上,每天都能接到无数拜帖,这些访客来访的目的只有一个:咱向天后投降了,求放过!!
吴诩不是个容易心软的人,但她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许敬宗这个老狐狸给她递了一个收拾世家的梯子,她没有放过。
现在最大的几个世家已经被她折腾的只剩苟延残喘了,打死了就过了。而她新捧的崔氏、卢氏和范氏也不是好相与的,捧过了可就有回到老路上去了,倒不如趁现在放着这个几家争霸的局面,正好让她占便宜!
天后娘子刚打算结束‘整风行动’,周国公府上就传来喜讯:国公夫人杨氏生下一个小郎君。
吴诩不禁大喜,立命兵部给远在南都练兵的武大郎传信。
天后娘子心情一好,就痛快地表示,官场清洗行动到此结束。
简直是普大喜奔啊!
为此,新生的小武郎君几乎要被人顶礼膜拜了。
374第 374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 o6
“叫武承嗣?”李贤乍听给小武郎君取的这个名字,就愣了一下。
“这是大兄(指武敏之)的意思?”
吴诩闻言,喝茶的动作微微顿了一下,随即点点头道:“你大兄不日就回长安了。”
小大郎一出生,吴诩就命人给在南都练兵的武敏之传信了,结果武大郎表示他那边的公务比较重要,个人私事且放一边。
吴诩当时接了武敏之的回信,颇有一种无语的感觉,但想想长安这边周国公府里的情况,吴诩也觉得武敏之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
不是武大郎不爱自己的的孩子,完全是因为这个孩子所带来的一串麻烦事,把武敏之初那点初为人父的喜悦之情给全部磨没了……
吴诩不由叹了一口气。
她家武大郎今年也不过二十多岁而已,却要承受这偌大的压力,实在不容易啊!
李贤在旁看着自家阿娘的脸色,大概也猜到了她在烦恼什么,便道:“阿娘也不必烦恼,那杨氏到底还没出月子,武家的那些表哥表弟们也不好上门,至于贺兰氏嘛……”
说到这里,少年不由冷笑:“大兄跟贺兰家早就一刀两断了,还有什么交情可攀!”
吴诩见他家二郎倒是看得清楚,不由丢开了满腹愁绪,懒得去揣测杨氏会不会跟武氏或者贺兰氏的人勾结什么的破事,又说起小大郎的名字来。
“叫承嗣挺不错的,可比你阿爹取的那几个好听……”说到取名字,吴诩忍不住又要嘲笑一下李小九的品味。
当年给大郎取了个‘太上老君’,给三娘取了个‘观世音菩萨’,小四郎最悲惨,叫‘蛋儿’……
好容易武敏之有儿子了,李小九又兴致勃勃想给小大郎赐名。
什么‘阿宝’‘金郎’之类的,看得吴诩都不好意思送去给武敏之——以那个小子的性子,就算李小九陛下给他儿子取个‘武小猪’这样的大名,他估计都会叩谢皇恩,直接叫儿子为小猪了!
所以,吴诩索性让武敏之自己给他家儿子取名字算了,至于李小九那边……
咳咳!
天皇陛下,您还是好好静养吧,这种费脑子的事就让姐来就可以了!
武敏之倒是没辜负吴诩的期望,收到她的密信之后,就把儿子的大名取了送信回长安了,信中还表示,南海水军已经训练的颇见成效,他也可以功成身退回京述职了。
武敏之这信属于家书性质的,所以他信中提到回京的事,也是有询问吴诩意见的意思。
“大兄回来也好……”李贤想着他东宫这边因为上官仪的事也趁势清理了不少人,新晋的官员资历实在是太浅,现在正缺一个可以镇得住场面的人来帮他。
他家武表兄倒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
李贤的思绪不由转到了留在洛阳照顾他家阿爹的兄长身上……
阿兄总是说他不爱亲近武表兄,那这次他就好好‘亲近’一下武表兄好了!
吴诩其实也跟她家大郎有一样的感觉,总觉得她家二郎不怎么喜欢武敏之。
难得今天李贤的话中对武敏之的事关注得颇多,吴诩不由有些惊喜。
“大郎回长安来,也能帮你不少……”吴诩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你阿爹那里我总是放心不下,这边的事还得你多担着点……敏之回来也正好……”
吴诩打算着等武敏之一到长安,她就回洛阳去。
李小九一个人在洛阳养病,就算有大郎和三娘一儿一女在膝下侍奉着,吴诩还是觉得十分不放心。
之前也是没办法,二郎新登储位,根本镇不住朝中的一干魑魅魍魉,所以才会发生上官仪带头建言废后这出糟心事。
所以,吴诩不得不立刻赶回长安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朝堂上下乱蹦跶的人都拉下马,顺手又坑了世家一把。
接下来要甄选入朝的官员几乎都是她跟李小九好几年前就已经储备好的人才,只不过按目前的形势看,这个恩典倒是要让二郎来施……
太子必须尽快立起来。
这是她跟李小九目前最迫切的愿望。
而武敏之作为武氏的继承人,是二郎最天然的同盟,吴诩一直希望这对表兄弟能够和睦些。
现在看来,之前她跟李小九倒是多虑了,二郎的大局观还是相当不错的!
武敏之回长安的时候,正赶上他家小大郎满月。
之前他给天后娘子回的家书中给小大郎取了‘承嗣
这个名字,其实不仅仅表达了他个人不会跟武家和贺兰家搅合在一起的决心,也隐晦地表示了他对这个孩子的重视。
武敏之这两年把心思都放在了事业上,他本来就是个冷情的人,娶来的妻子又不是他主动求来的,于是他对自家后院就更没兴趣了。
吴诩好歹是看着武敏之长大的,多少也能猜到一点他的想法:有了小大郎之后,那个杨氏大概再也没有机会生下武敏之的孩子了吧……
以前武妈妈在还好些,现在……
唉!
果然如吴诩所料,武敏之回到长安后,连周国公府都没回,就直接进大明宫了。
小武郎君的满月宴会也是在宫中举办的。
吴诩也想借着这桩喜事,调节一下气氛。
毕竟前段时间她一下搞死了不少人,长安的气氛相当紧张。
好容易得了这么一个缓和气氛的机会,长安上下想要亲近天后的臣民还是相当高兴的。
所以,吴诩索性借着给小武郎君摆满月宴的机会,把一干她看好的臣下都邀请了一遍。
除了那些即将在朝中崭头露角的新人外,吴诩也没忘了她跟李小九陛下倚重的那些元老们。
如李绩、许敬宗、魏叔玉、长孙诠等人也是被邀请在列的。
如今李绩和许敬宗虽然都已经致仕,可整个大唐上下还是没有人敢轻视他们的。
前者就不用说了,军中不少中坚将领都是老爷子一手带出来的,老爷子的话在军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不过,李绩为人谨慎,既然退了,也退得十分干净,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这些年跟军中的人一点来往都没有,连苏定方、薛仁贵这样的封疆大吏的来访都是不见的,让了吴诩不佩服都不行。
李小九则一直记得李绩对自己这么多年的支持,每有什么好东西都不忘赐给英国公府一份。
李绩老爷子也算是自高祖到今难得善始善终的人,唯一的缺憾大概是他的独子早亡,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孙子敬业,也不知能不能把他的事业继承下去!
只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李绩老爷子平日里只教导孙子不要掺和到皇室的事里去,倒也也没太拘着自家孙子。
好在李敬业完全继承了自家祖父的优良品性,平日里在崇文馆从不显山露水,与几个皇子也都是泛泛之交,低调得不行。
要不是李小九陛下嘱咐吴诩给李绩老爷子的后人加恩,吴诩都不知道原来英国公府上的人口是这么简单呢!
吴诩特地召见了一回李敬业,见此子秉性端方恭顺,就当场封了他一个东宫舍人的职位,丢给李贤调&*教去了。
至于许敬宗,这货可是历经三朝的老狐狸了,他的儿子女儿也多,在朝中有不少姻亲,临退休前有给吴诩找了个极好的切口去收拾朝中那些‘尸位素餐’的世家官员,吴诩自然也是不会亏待他的,不但令其继续享受右相的福利,还封他个郡公的爵位,并选拔其长子许昂为东宫舍人,继续深造。
这次大明宫为小武郎君举办满月宴的当天,李绩老爷子和许敬宗各自带着自家孙子/儿子进宫来谢恩。
吴诩其实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见李绩老爷子了,难得见他进宫,倒也十分高兴。
李绩老爷子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了,须发全白,难得的是面色还是十分红润,皱纹也不多,眼不花耳不聋,看起来倒有几分道骨仙风的样子。
吴诩给两个老爷子赐座之后,就叫李贤带李敬业和许昂二人去交流感情。
“让他们几个小郎君自己去玩吧~~~~~~”
“大郎蠢钝,若有疏漏,还望天后和太子宽宥!”李绩忙起身避席道,满脸诚惶诚恐之色。
“老特进言重了~~~~”吴诩笑着摆摆手,让李绩赶紧坐下。
一旁的太子殿下难得露出一丝浅笑,道:“孤与大郎也是旧识了,他素来谨慎……老特进不必担心。”说罢,李贤又向吴诩一揖,道:“阿娘,儿领他们去看看书局刚送来的新书……”
吴诩知道他家二郎带人去看书是假,借机收服二人是真,哪有不依的,当即给阿韦使了一个眼色,后者会意,忙退出去让人去金銮殿整理一番。
“去吧,待会儿记得回来给你大兄把盏……”吴诩嘱咐李贤道。
“谨遵命。”李贤忙应了,然后行礼告退。
李敬业与许昂二人也都跟着李贤行礼告退而出,早有宫人内侍在外引路,把三人带往金銮殿方向。
等李贤三人都出去了,吴诩把殿中的宫人内侍也都屏退,摆出一副要密谈的架势。
李绩见状,面上不动声色,一颗老心却不由自主提了起来……
他豁然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那钞大清洗’。
归根结底确实因为西台侍郎上官仪为天皇起草了一份惊世骇俗的草诏,就是那份诏书的内容,令一直伺机扳倒的世家全部都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阻止……
可是,这份诏书似乎只是二圣设下的一个圈套。
然后,二圣套住了他们的猎物……
375第 375 章
第二十四章女皇
o7
让李绩没想到的是,天后娘子屏退了众人后,却没说什么机密之事,仅仅是亲切地问候他和许敬宗二人的退休生活。
“老臣这身子骨是不行了,倒是老特进身体还如此硬朗,真是大唐之福啊!”许敬宗惯会察颜观色,又心知天后娘子看重李绩,当即对着李绩恭维不已。
“不知老特进是否有什么强身密法?”
“老臣不过是早年修习了一些养身吐纳之法,当不得‘密法’二字……”李绩忙道。
前朝李二陛下晚年因为嗑药猝死,这事虽然是机密,可怎么瞒得过李绩这只老狐狸。
如今圣人正当壮年,却缠绵病榻,难保不起修仙嗑药的心思。
所以,李绩一听许敬宗的话,立刻就警惕起来了。
其实,许敬宗还真没什么挖陷阱让李绩往下跳的心思,不过李绩老爷子早年当过道士这种事举朝皆知,他也不过是好奇罢了,见对方一副忌讳如深的模样,不禁暗暗叫糟。
吴诩在上面倒是没察觉下面两位老爷子之间的暗波汹涌,她也是例行问候一下两人,见两位退休老干部在退休后并没有消沉情绪,身体也还算健康,她也就放心了。
至于今天留二人谈话,其实还真有一件棘手的事要两人帮她想法子。
这事还不能让李小九知道,真是伤脑筋啊!
吴诩想着,不禁直了直身子,对下座的李绩道:“想来老特进也听说了前段时间的一些流言了吧?”
李绩闻言,不由一凛,暗道:戏肉来了……
但他只会装傻。
“老臣近来都在家安养,却不知天后所说的是什么流言?”
“老特进有所不知,月前西台侍郎上官仪泄露禁中圣意,妄言……天皇有意退位……”许敬宗不愧是二圣的好忠犬,立刻就接上(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