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阅读
怎么如此怪异?”
老者的回答让苑来更为吃惊:“呵呵呵,这小小的棋盘大如天,我是在天上静观,而你们是在这方寸之地净想着争来争去,如何能赢得了我。”
“棋盘大如天?”苑来感觉这说辞颇有意思。
“天者,乾也。”老袁说到这问苑来:“你易经学得怎么样?”
“还可以吧。”苑来点点头。易经如今是学校的必修课,连珺同、如然都能熟练得背上几段,苑来怎能不知。
“那你说易经的核心是什么呢?”老妇人问道。
“核心?”苑来被冷不丁一问,还真有点不知作答,思忖片刻说道:“那自然是太极yīn阳变化之道了,一yīn一阳为之道,太极yīn阳合抱化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六十四卦,由此变化成天地万物。”
老者听完呵呵一乐:“只知其表不知其理啊。这世上又有几个能参透易经之理呢。唯有大难来临,才有可能醒悟,可是有些人既是形神俱灭,也不自知。”
老者的话听得苑来心里直毛:“前辈的意思是……”
“乾,元,亨,利,贞。潜龙勿用。亢龙有悔。”老妇人说了一句。
苑来听完不由得一惊:黄子胄在遗书中提到过这句话,从他的言语中好像飞船的失事与此有很大的关联。按苑来自己的理解:探索和开生命二号,史无前例,应慎之又慎,如若不然会前功尽弃,甚至灾祸降临。再往深里讲,人类违背天道,探索和开生命二号,会破坏银河系的和谐平衡,自然会招来宇宙的惩罚。可这几句话只是乾卦的卦辞和爻辞,怎么会是易经的核心呢?
看到苑来一脸的不解,老者又是呵呵一乐:“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者,天也。天者,宇宙也。你说它不是核心是什么。乾卦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rì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这几句爻辞,而且还把这几句爻辞理解成行事做为的一种过程,什么事物展之初,比较弱小,要小心谨慎,不可轻动,然后随着事物的展,逐渐增强自身的能力,待天时地利皆备时,方可大显身手,成功之后,切不可居功自傲,而要懂得谦让,所谓盛极而衰,避免败亡之悔。这样就会达到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千年人类史,朝代频更迭,几百年前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人类史上极其达的明,再到几十年前,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也证明了这一规律。仅从这一点上讲,就足可以说明易经的非凡之处,它能准确地预知出人类展的基本规律。所以,这种理解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有着很强的jǐng示作用。但说来说去,还是出于对我们自身的考虑。显示出它的片面xìng和狭隘xìng。正是这种片面和狭隘,才使我们人类从未跳出‘勃兴忽亡’的周期律。这是为何?因为我们忽视了乾卦卦辞,也没有弄明白这卦辞和爻辞的真正含义。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古往今来,理解各有不同,我们则认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元应是元炁,亨应是永久,利应是顺应,贞应是固守。元和亨是指天的根本属xìng,天是元炁组成,天地之中万事万物皆有这一元炁,是我们肉眼看不到一种无火之气,一种能量。而元炁是静止的不变的,所以才能够长久。利指的是天地万物生灵都要敬畏、遵从和顺应这一元炁,而不是违背和破坏,这就叫做潜龙勿用。贞指的是对元炁的敬畏、遵从和顺应要始终不渝地固守下去。只有这样天地才能和谐,人与自然才能和谐,人与自身才能和谐,yīn阳才能归于平衡。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并勤而行之,人类就不会出现亢龙有悔的结局,自然也就会达到群龙无的和谐平衡的状态。可是我们人类之间你争我抢,对大自然掠夺破坏,人和自己较劲加压,天的元炁被打乱,自将不会有好的结局。虽然人类通过努力保护了地球,可是我们的触角已延伸到了整个太阳系乃至银河系,未来的结果一看便知。就拿下围棋来讲,你们想的是输赢成败,有了这一念想,心就会动,动就会伤及元炁,元炁一伤,则会心神不定,而我始终顺应天地之元炁,心如止水,说通俗点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棋局的结果我早已知晓,你们无论想如何的招数都无济于事。”
苑来听完老者的一席话,茅塞顿开。
此时,老妇人说道:“另外,下围棋万万不可琢磨棋路,更不要看棋盘,这样会限制你的挥。围棋之道就如天地yīn阳,虽变化无穷,但万化归一,万变不离其宗,这一就是天道,这宗就是宇宙的本源。若想达到这个境界,便需天人合一,与宇宙相应。”
“那您说何为宇宙本源?”苑来一听来了兴致。
“空。”老者在一旁给了一字。
“空?”苑来更是迷惑不解,
“对,空。”老妇人接着说道,“空就是宇宙的特xìng,它无边广大,无始无终。茫茫太空,像银河系如此庞大的星系和地球太阳此类的星球数不胜数,但它们在宇宙之中也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如果不是空,宇宙如何容纳下这么多星际物质。”
“所以下围棋,就要时刻参悟这其中的奥妙,方能达到至高境界。”老者又插话道。
“那空是不是无呢?”苑来继续问道。
“空不是无。”老妇人解答道,“无是相对于实来说的,但它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没有的意思,而是有实无和虚无之分。实无就是在实体空间中所看不到的状态,虚无则是虚体空间自我的一种存在,就像一个空盒子,我们看到里面虽是空空如也,但是它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所以无即是有,有即是无。而空呢,它包括实和无,不管是实体世界,还是虚体空间,都在这空之中。空之中的实体空间是我们人类可感知到的世界,也是我们人类和其他万物生灵得以生存的空间。而虚体空间不仅仅是一种虚无的存在,在它之中还有一个dú 1ì于实体空间的另一个世界,有着各种生物和物质,只是它的存在形式有别于实体空间的物质,以至于我们人类无法看到。”
“那大气中有没有你所说的那个世界呢?”苑来眼睛开始放光,因为黄子胄在遗书中还曾提到的大气中的那个神秘力量,苑来每r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听两位老人这般讲述,他心中自然兴奋。或许那个神秘力量有可能来自她们所说的虚体空间的那个世界。
“当然有了。”老妇人随口说了一句。
“有?”苑来已是大惊失sè。
“对,有。”老者站起身对老妇人说道,“姐,不妨咱们讲讲给他们听吧。”
老妇人点点头:“既是真正的有缘之人,自然有缘听到这个故事。”
老者对苑来和珺同、如然笑笑:“这个故事很长,你们就在村子里多住些rì子,待听完再走也不迟。”
说着,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站起身,仰望天空,神sè庄严而凝重。沉思良久,老者开口道:“
在地球飘渺的大气中,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生物群落。它远早于我们这个实体世界的产生,也远迟于我们这个世界的消亡。它是永恒的。我们这个世界始终处于它的视野里,冥冥之中被一种神秘力量所掌控着。这不是一个假设….”
老妇人接着说道:“
或许,上天担心人类看不到天使,便将孩子赐予人间。孩子天使般的特xìng使他们眼里的世界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他们能感知到与茫茫尘世迥异的景象,匪夷所思的,不可思议的….所以,他们能看到大气中的那一世界。这同样不是一个假设….”
第一章 大气中的黑白女人(1)
(1)
21oo年的9o多年前……
明朗的天宇骤然暗了下来,顿时狂风大作,裹挟着树枝、沙土、石块,漫山遍野肆虐地抽打着。滚滚乌云从四面八方迅积压过来,遮天蔽rì,大地一片幽黑。一道闪电利剑般瞬间划破天穹,霎时青光晃过天山万水。一声炸雷继而惊悚响彻,撕裂着苍穹,轰震着世间万物。突地又一道炫目的金黄sè亮光穿过云幕,如流星般坠滑,消失在茫茫的天地相交的地平线上。乌云随即散去,明媚的阳光重新普照大地,一切又归于如初。
又是数年过去……
这是一个yīn历五月份的星期天的早上。燕北市-----一座塞外小山城,两侧山丘将其夹在南北狭长的盆地中,一条丝带般的河流把小城分为东西两区,一座座高楼大厦正逐渐成为这个小城的主体,马路上车流如织。城市化的进程,也使得这座小城经历着污染的苦痛。好在偏于一隅,经济展水平相对较低,这里的空气要比其他地方强许多,成了这个国家少有的蓝天城。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太阳早早地悬挂在空中,菊黄透白的光线温和地洒在小城身上。瓦蓝的天空如水洗般洁净,一团团洁白的棉絮云静静地飘浮其间。但是与往年比,少了深邃、清澈、透明。已至夏季,这里虽没有酷热难当的煎熬,可感觉一年比一年热起来。城西区小青山公园内,青松翠柏,桃梨杨柳,鲜花碧草,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清香。广场上,林荫小道上,树丛中,打拳舞剑的,散步的,闲坐聊天的,吊嗓子的,大声高喊的,吹拉弹唱的,遛鸟遛狗的,不一而足。树上几只喜鹊嘎嘎叫着,与笼子中的鸟儿一唱一和。沿公园入口而下,倾斜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公园脚下的住宅小区中,路边排满地摊,卖蔬菜水果的,卖早餐的,游医瞧病的,相面算卦的,药品保健品宣传单的,戴着耳麦话筒,通过扩音器高声叫卖的,站在货车上手舞足蹈、夸夸神侃兜售产品的,放着悲切的歌曲爬在地上乞讨的,小汽车不时按着喇叭从中穿过,宛如集贸市场,很是热闹。
空中,一群鸽子打着口哨悠闲的翱翔,“喳喳”鸣叫的灰麻雀,在树上和楼顶之间欢快的飞来飞去。一切是那样的平淡祥和。突然鸽群和麻雀变得恐慌起来,没头没脑的乱飞,像是在躲避着什么,可天上除了它们之外,没有任何飞动的东西。紧接着,又像被什么击中一样,“啪啦啪啦”掉了下来,铺了一地,一个个抽搐了几下,便没有了气息。这一幕引起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一阵恐慌和so乱,随后鸦雀无声。
两侧是一栋栋跃层住宅楼房,浅红sè、青灰sè、石灰sè、水泥sè、黄白相间的墙体,错落有致,里面空间很大,很幽静。9号楼1单元1o1室13o平米的新房内,三室两厅两卫,客厅、餐厅、厨房南北通透,显得格外明亮。房屋装修的简洁明快,白瓷砖铺地,枣红门窗,rǔ白sè墙壁。客厅排放着灰sè宽大的转角布艺沙,后墙上方一张全家福,全玻璃通明茶几,rǔ白sè的电视柜,两边排放着白sè的方筒瓷器,里面是紫罗兰插花,后墙贴着粉白底sè和黑sè碎花相间的壁纸,上挂着一台薄Led。银白sè双门冰箱,淡褐sè实木餐桌。主卧象牙白床柜。儿童间贴着淡黄sè的壁纸,点缀着小花,原木儿童家具,双层床,靠近窗户是两个小书桌。书房靠东墙有一组红木sè书柜,里面摆满了书籍,书柜前面是一套灰褐sè仿古桌椅,桌上一台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电脑,好像很少使用。左边是一镂雕有jīng致花草的竹制笔筒,里面放有大中小各类毛笔,一旁是一方雕有二龙戏珠的黑sè圆形砚台,右侧整齐排放着书和稿纸,其中有一本厚厚的书,封面正中用篆书印着两个大字:易经。书桌靠窗户一侧有一枣红sè木制条几,上面摆放着几件jīng美的传统工艺品,还有一个青花瓷画缸,里面随意摆放着几卷字画。西墙上挂着一张横幅,上面用行书写着几个字:止、静、定、安、虑、慧。下方是一套木制沙。靠北墙东北角东西摆放着一张木板床,上面平滑铺放着洁白的床单,军绿sè棉被叠得四四方方,宛如豆腐块,被子上有一顶橄榄绿军帽,床身墙上方挂着一套橄榄绿军服。床尾是一组藤椅,藤椅中间有一张jīng致的小木桌,上面是一张木制围棋棋盘,两端各摆放着一个白柳编制的坛形罐,罐子里的黑白棋子散着熠熠的光。
整个房子收拾的干净整洁。
屋外南侧是一个小院,里面种着西红柿、黄瓜、豆角之类的蔬菜,还养着一些鲜花。院子虽小,可收拾得别有一丝田园风光的味道。
这时,书房内的棋盘突然抖动起来,不停地磕打着桌面,出急促低低的“梆梆”声,棋子罐也跟着颤动,黑白棋子在里面拥挤推搡跳动着,出“哗啦哗啦”的清脆响,紧接着一枚黑棋子“砰”的一声从棋子罐里弹了出来,直直的,足有一米多高,在空中停滞了一下,又重重的落了回去,随后棋盘和棋子罐停止了抖动。一切又归于平静。
“珺儿,然儿,赶紧吃饭,都几点了。”母亲宣玲蓬松着黑,穿着粉白相间的小花格睡衣,边麻利地收拾行李,边喊着六周岁龙凤胎的女儿和儿子。作为198o后,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宣玲从一个任xìng的女孩越变得成熟担当。母爱确实能改变一个女人,而且像其他成家的普通女人一样省吃俭用,住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脾气也好了许多。珺儿、然儿这对小姐弟,正趴在客厅的窗台上朝外面晴朗的天空中张望着什么。父亲袁岱衡已把早饭准备妥当。可能是大十岁的原因,袁岱衡自结婚生子以来,便承担了父亲和兄长的双重角sè,一双龙凤胎儿女自不必说,对宣玲像妹妹一样疼爱,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丈夫还是哥哥。下厨房一马当先,俨然成为自己的专利。
“爸爸,我们今天又看到那个阿姨了。”珺儿蹦跳着坐到饭桌上,闪着大眼睛煞有介事又神神秘秘地说道。
“还冲我们笑呢。”然儿坐在姐姐一旁静静地说道。
“净瞎说,赶紧吃饭。”宣玲收拾完行李坐在袁岱衡旁边,“在哪买的油条?这东西尽量少吃。”她咬了一口问道。
“门口新来的一家,面的,里面放了鸡蛋,不添加白矾,油是正牌子的花生油,只炸一次,你看,颜sè金黄鲜亮,蓬松饱满,外酥里嫩。”袁岱衡边吃边指着油条说。
“味道挺不错,没白矾味,口感也挺好。”宣玲点着头。
也难怪,自从知道了地沟油这么个东西以来,一家人就没再买过油条吃。
“今天怕耽误时间,豆浆没自己做,也从外边买的。”袁岱衡喝了口豆浆说道。他一直对牛ni不感冒,总感觉这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不适合中国人的肠胃。据他观察,大多小孩不爱喝纯牛ni,喝多了就拉肚子。“什么一杯牛ni强壮一个民族”,谁说的?中国强大了几千年,也没怎么喝牛ni呀?近现代中国落后了,牛ni又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壮剂?要知道,95%的亚洲人无法适应rǔ糖!现在国人简直把牛ni当成了宝,甚至还要把牛ni强制纳入孩童的学校营养餐中。凡事都要有个度。牛ni就没有不好的地方?美国有一本书叫《财富第五波》,其中有一篇幅-----rǔ品业的骗术,专门论述牛ni的副作用,以及利益集团为了自身既得利益,想方设法兜售ni制品。这可是美国人写的,作者曾在克林顿、布什两界总统zhèng fǔ中连续出任美国总统高级经济顾问一职。前些年,三聚氰胺把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国有大ni厂给整垮了。在这个事没出之前,袁岱衡就告诫周围的朋友别喝这家厂子的ni。因为自己的家乡是这个厂子的重要ni源基地,几乎村村户户养ni牛,成了当地的重要副业。没来燕北市时,家在当地县城,只要休假探亲,就回农村老家看看。牛大都在自家的院里圈养,规模大点的就在村边租一块闲地,围墙一圈,搭建一些简易的牛棚,补饲喂养。环境可不敢恭维。特别是到了夏天,牛屎遍地,苍蝇满天飞,养殖户也不懂得讲卫生,把ni随意挤到水桶里送到村里的收购点,一天一次,再有车拉走。不知何时起,有的地方开始往ni里掺水,然后偷偷加一点“小白面”(当地人俗称,后来才知道是三聚氰胺),这样既增加了“ni量”,ni的浓度也不会降低,无形中多卖了钱。这种事儿一开始出在收购和运输环节,很多老百姓根本不懂这些东西。后来成本上升,ni价却上不去,一些大的养殖户也开始打这方面的注意,逐渐半公开化。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三聚氰胺事件生前的十来年里,竟相安无事。若不是“肾结石宝宝”事件的生,不知“小白面”要加到什么时候?好在自己的两个孩子自出生就不大喜欢喝牛ni,育的也很健康。
“快7点半了,收拾收拾抓紧走吧。”宣玲放下碗筷看了一下墙上的钟表催促道,“珺儿,然儿,穿衣服。”
做为母亲,比起袁岱衡来,对孩子管的较为严格,两岁就教会孩子自己穿衣服。
这姐弟俩年龄虽小,可穿衣服很有主见,都喜欢素雅的颜sè。珺儿偏爱浅sè和白sè,然儿偏爱灰sè和黑sè。珺儿今天穿了一件淡白sè连衣裙,银白sè凉鞋,扎着马尾辫,健康的小麦sè肤质,瓜子脸,jīng巧的鼻子,身材瘦瘦的,嘴大唇薄很是耐看。尤其是两只眼睛:双眼皮,弯弯长长的睫毛,眼珠黑白分明,大而晶亮,柳叶般的眉毛,看上去如化的妆一般。长得像妈妈。然儿浅黑sè的T恤,灰sè牛仔裤衩,黑凉鞋,小平头,一字型的粗眉毛,眼睛偏小,厚嘴唇,皮肤较白,也是瘦瘦的。长得像爸爸。
“爸爸,你的老家有多远呀?”珺儿睁着大眼睛问袁岱衡。
“是咱们老家。”袁岱衡提着行李打开房门柔声道,“不太远,下午就到了。”
第一章 大气中的黑白女人(2)
(2)
大巴平稳地行驶在高路上。如今修通了燕冀高,不用绕行,回家快了许多。老袁(本作品自此改称袁岱衡为老袁)自来燕北市近十年来,娶妻生子,忙忙碌碌,一直未抽出时间回去看看,不知家乡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珺儿和然儿挨坐着,珺儿靠近车窗,时不时往外张望,然儿在目不转睛地观看车载录像----美国一部科幻片。孩子们是第一次回老家,样子很兴奋。过完这个暑期,两个孩子就该上小学了,但愿他们永远快乐下去。做为医生的妻子,因工作原因,无法同行。世事无常,命中注定,机缘巧合。在人生的规划中,自己怎么也不没有想到会从大城市来到这个偏远小城成家立业。
已过不惑之年,早先的梦想和理想已渐行渐远,孩子和家庭几乎成为老袁生命的全部。生下珺儿和然儿时,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支持宣玲的工作,就如自己从部队转业,再辞职下海一样,依然从辛苦创办的医院退出,全职照顾孩子,成为了一名“ni爸”。期间一度生活拮据,多亏丈母娘帮忙照看孩子,老袁才能抽出点时间,用中医给一些疑难病患者瞧病,挣点小钱补贴家用。现在想来,虽失去很多,却颇有成就感。老袁经常骄傲得对女儿说“闺女,你知道是谁喂的你第一口ni吗?是老爸,我!”珺儿然儿出生时难产导致缺氧,医生怕出问题,生下来妈妈一眼都没瞧上就进了儿科病房。小姨子在产科照顾宣玲,丈母娘照看然儿。人手不够,老袁赶鸭子上架照料刚出生的女儿。好在同病房有个照顾早产儿的月嫂,便讨教方法,诸如喂ni粉喂水、换尿布什么的。看着小家伙来到世间吃的第一口ni是做父亲的笨手笨手喂的,当时那种幸福感至今都挥之不去。有人问看孩子累不累,老袁不假思索的答道:快乐。孩子们上了幼儿园,老袁得空出去过一段时间,虽然挣得不少,可想孩子得要命,家里也需要照应,老在外边也不是个办法,又折了回来。宣玲劝了好几次,手艺这么好,不如开诊行医。老袁不同意,说业余看看行,开诊所肯定赔钱,自己收不上钱来。这是遗传。老母亲从医院里出来曾开过妇科诊所,手艺好,患者多,可实在不忍心赚病人的钱,没多长时间就关了。
在老袁看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若将此商品化市场化,成为财致富的手段和工具,绝对玷污了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确不是行医者所为,也违背了这个行业的初衷和本质要求。要是按着现代人的想法和做法,古代的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医学大师,肯定富得流油,如果那个时候要搞个什么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话,估计他们几个都能排在前边儿。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淡泊名利,情系苍生,救人无数,清贫一生,这才是大师所为。也正是因为这种境界,才使他们取得了让人望其项背、难以企及的伟大的医学成就,至今都在恩泽着后人。老袁达不到先辈的境界,但一心为病人还是做得到的。几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开贵药大药的事儿,老袁定不会去做。试想,谁愿意得病?不但身心难受,工作收入和学习生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再徒增医疗负担,你好意思从病人兜里多掏钱?还别说,就这一念想,竟让老袁的医术突飞猛进,一rì千里,短短几年的光景,成绩斐然,求医者甚多。有人问其中的秘诀,老袁一句大白话:想着病人,别想着钱。他还开玩笑:给病人瞧病,心里净琢磨着做什么检查开什么药才能多收钱,自己能挣多少钱,医术如何能提高?不光收不上钱,老袁看病还有一个特点:慢。别人看十个,自己顶多看三四个,一个病人要交流半天。老袁振振有词,病人先是人,不是机器,不是物件,他们有七情六yù,喜怒哀乐,所以不能光盯着病,还要观察jīng神情绪,了解心理,询问病史、职业、工作、收入、家庭、婚姻、爱情、饮食、睡眠、爱好、习惯、社会关系等等方面,尽可能做到全方位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对人下方,然后拿出包括临床医治、身体康复、饮食调理、健身调理、睡眠调理、工作调理、jīng神调理、养生保健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治养方案,这一趟下来,没个几十分钟是看不完的。不过,照这么个看病法,对病人倒是有好处,可医院和诊所非关门不可。老袁想改就是改不了,所以想来想去,还是不干这一行当的好。只是手里头攥着这么好的手艺不用,rì子愣是紧巴巴了好几年。难怪有人说老袁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也不知咋的?自从有了孩子,老袁干啥都不起劲。唯一提神的是,特别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一分一秒地照顾他们,无论有多累。看着孩子成长的每一瞬间,伴着孩子行走的每一步,心里洋溢着说不出的幸福。可总不能闲着呀,孩子越来越大,已经不需要时时刻刻看护左右,最要紧的是,得挣钱呀。去年底有旧友到燕北市办事,聊了一通说老袁不如重co旧业----耍笔杆子,这样即体面又zì you,还能和孩子在一起,写好了钱也不少挣。老袁一试,还真不赖,现在平均一个月下来比老婆挣得都多。前些rì子,一个朋友将老袁引荐给一家儿童杂志社,老袁志得意满地写了一篇《神xìng的天使》,结果杂志社说写的太玄乎,容易产生误导,没给表。老袁摇摇头,爱信不信。
老袁冥冥中觉得,孩子身上确有一种神xìng的东西在。尤其是在三岁前。他现孩子不会说话时,常常盯着一个地方看半天,表情莫明奇妙,有时异常兴奋,有时很惊奇,有时很惊恐,有时哇哇大哭;牙牙学语的阶段,时常看着空中依依呀呀说个不停,有时还指给大人看。老袁开始摸不着头脑,莫非是孩子看到什么了?等珺儿然儿有一天指着空荡荡的天空ni声ni气地对老袁说“爸爸,你看,那有个阿姨,”老袁才意识到,孩子的确看到了大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宣玲对此不以为然,孩子说多了就训斥。老袁就跟宣玲解释说这是孩子的本能、天xìng,不会瞎说,应该高兴鼓励才是。宣玲反驳说全是老袁的过,整天看些乱七八糟的书,弄得孩子也神神道道的。老袁无语,便背着宣玲鼓励孩子把看到的东西记下来说给自己,孩子无法描述的,就按自己的理解,然后偷偷整理在纸上。几年下来,画了厚厚一叠。老袁还提了名叫《另世界》。老袁知道,随着年龄增长,受世俗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孩子这种功能会逐渐降低,他要尽可能推迟这个过程。做为凡人,老袁不奢望从孩子看到的“虚幻世界”里得到什么,姑且把这当成一个锻炼开想象力的游戏,这对孩子的大脑绝对有好处,他要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他们一起分享所看到的一切。今天早上,孩子们所说的那个阿姨已是多次看到了。老袁已把她记在纸上,还画了像:皮肤自身体纵向中轴分开,一半黑一半白,身材高大,苗条匀称,穿着草衣草裙,长披肩,挺拔的鼻梁,长长的睫毛,眼窝深凹,眼睛大而长,眉毛后端直入鬓角,前端在眉心处相连,嘴大唇薄,臂长过膝,手指细长,腿长身短。是一位长相奇特的美丽女人。
第二章 美军离奇身亡
车已行驶了两个多小时。珺儿边吃零食边好奇地张望窗外。车载电视了又播起了枪战片,然儿依旧安静地欣赏着。老袁从包里拿出一本生活杂志——通常他不爱看这类的东西。昨天上午转书店,看到里面有一篇内容很吸引人就买了下来。老袁打开杂志,不由得想再看一遍。
那片文章的题目是:美军离奇身亡:大气中白sè胶状生物是凶手?划着插图,一条彩sè喷火的巨龙,长得极为凶恶,这八成是西方人画的。他妈的!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怎么到了西方眼里,就成了残忍的恶魔。老袁往下看:
1948年9月11rì,纽约帝国大厦遭遇了一次来自鸟类的“9。11”攻击,成百上千只不同种类的鸟纷纷撞击帝国大厦的玻璃窗,就好像它们正在逃避什么看不见的掠食者、试图撞进大厦里避难一样。一些美国研究者认为,在地球半空大气中可能存在着某种至今未为人知的半透明生物,它们靠捕猎鸟类为食。
【大气中存在凝胶状生物?】
美国研究者查尔斯。福特在其著作中《被诅咒的书》中曾提出一个理论:在地球半空大气中,居住着一种奇怪的、类似水母的半透明凝胶状生物,它们具有触角和尖刺,专门捕食鸟类。很长时间来,这种理论被许多科学家嗤之以鼻,没人相信会有这种古怪生物生存在地球大气中,直到美国科学家明出了一种特殊的物质───气凝胶。这是一种仿佛比空气更轻的凝胶体物质,它的状态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有时被称做“固态烟”。美国研究者相信,如果大气中真的存在着某种不明生物,那么这种神秘生物的**很可能正是由与气凝胶相似的物质组成的。
【侦探家门口现“怪物”】
这一理论部分地被生在4o多年前的一个事情所证实。1958年12月28rì,美国佛罗里达州侦探福斯汀。加利戈斯在他的家门外现了一个奇怪的物体。加利戈斯后来接受采访称,他将这个东西拿到了手上,但却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就像手中握着一团空气一样。那是一个半透明的球状物,尺寸跟足球一般大小,但却几乎没有重量。加利戈斯并没有设法保存它,因为几小时后,这个半透明的球状物就融化在空气中了。加利戈斯称,当时这个物体给他的感觉是,他手中握着的仿佛是一个死去的未知生物一样。
【12美军飞行员神秘死亡】
1917年5月,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巴顿。鲁奇镇,也曾生过一次鸟类大规模死亡事件,许多鸟的尸身上都遭遇了奇怪的烧伤。相似的事件196o年8月又在凯皮特拉海滩生过,无数的死鸟从天空落下,鸟类学家无法解释它们的死因。
此外,美国研究员加德诺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生在1939年的神秘事件。当年夏天,一架美国空军运输机从美国圣地亚哥军事基地起飞后一小时,就携带12名军人乘客返回基地,它在空中时曾向地面出了sos求救信号。当飞机停靠地面,救援人员冲上去打开机舱时,被眼前的一幕彻底惊呆了。他们现机上12名军人已经全部死亡,飞机指挥官是唯一一名活着驾机回来的人,但几分钟后他也跟着死去了。调查人员现,这些死者的身体皮肤上全都有着奇怪的烧伤,但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些烧伤的原因,无法理解飞机上到底生了什么事情。调查人员最后确定,飞机机组人员和乘客曾经在飞机上使用过他们的私人枪支,因为飞机外壳面板上到处都是遭遇枪击的累累弹痕,就好像这些乘客试图杀死一个快飞行的敌人一样。很显然,他们没能杀死那个神秘的生物。研究者认为,古代神话和历史手稿中描述的火鸟、火蛇之类可能并不仅仅是传说,也许存在某种事实依据。不过,在通过确凿的事实证实之前,地球大气中存在奇怪生物永远只能是个假设。
“爸爸,你在看吗呢?”珺儿这时歪着头问老袁。
“没看啥。”老袁忙把杂志放在包里微笑着对女儿说。
此时,然儿在座位蜷缩着,脑袋偎在珺儿的肩上睡着了,老袁起身把然儿抱起,挨着珺儿坐下。
昨天傍晚,老袁把这个当成故事讲给姐弟俩听,没成想刚讲完,两个孩子突然指着窗外惊恐喊道:“爸爸,爸爸,阿姨,快救阿姨,快救阿姨。”老袁知道坏了,赶紧想办法哄,好不容易平息下来。宣玲问咋回事,老袁没敢说。他也不解,怎么一讲这个“故事”会使孩子们产生这么大的反应?难道大气中真的有奇怪的生物吗?她们所说的阿姨遇到了什么危险,以至于如此恐慌?是因为讲这个“故事”才引起的?还是偶然碰到一起了呢?
车行驶大约四个来小时,到了省会冀定市汽车总站。整个城市高楼林立,车流人流堵成一堆,看得人心里烦躁。天空灰蒙蒙一片,显得又低又矮,闷热难当,像一个锅盖,捂得人喘不过起来。同为北方城市,但相距近千里,又有一座山脉之隔,燕北市要凉爽的多。老袁和孩子没多停留,匆匆吃了口饭,又改乘到老家县城的短途车,一个小时后到了县城车站。
第四章 信仰在哪里(1)
(1)
唐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省城北面,相距百里左右。县城以前叫城关镇,后来又改称龙城镇。一下车,一阵热浪袭来,还夹杂着土腥味,让人不由得努了努鼻子。到省城时老袁给哥通了电话,没让家里人接,打了个面的往家里赶。县城变化不大,还是东西三条大街,只是多了十几座几十层高的大楼。路上小汽车来来往往,与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面包车搅合在一起,拥挤混乱,声音嘈杂。
老袁的家在县城中南,周围全是平房。已是下午三点,狭长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几个老人坐在朝街门洞里唠嗑,旁边懒懒地趴着一条狗,咧着嘴,吐着舌头。老袁下了车领着孩子往一条逼仄的胡同里走,不几步到了家门口,大门虚掩着。“妈。”老袁推开门走到院子中间喊道,珺儿然儿陌生地环顾着四周,院子很大,地上铺着红砖,四角四棵参天梧桐树,屋前两个柿子树,枝繁叶茂,交错在一起,把炙热的阳光遮挡起来,几个知了在懒散的唱着。房子还是二十年前盖的,看样子刚翻新不久,坐北朝南,很宽大,外边贴着白瓷砖,铝合金门窗,白瓷砖台阶。
“小军子回来啦。”一个中年妇女从中间屋里走出来,身子宽宽厚厚,很壮实,穿着松松垮垮的花sè半截袖和灰裤子,脚上塔拉着拖鞋,脸黑红,打着哈欠,揉着眼,一口家乡话。
“嫂子。”老袁走上前很亲切地叫道。
“快进屋,快进屋。”嫂子连忙让着。
屋内是客厅,里面是套间,客厅北段打了隔断,上半部分镶着玻璃,里面又分了两间,分别是厨房和洗漱间,沙靠着西墙,东墙放着电视柜,上面是4o英寸的液晶电视及其他影音设备。
进屋坐在沙上,老袁指着嫂子对珺儿然儿说道:“快叫大娘。”
“大娘。”珺儿和然儿叫道。
“唉----”嫂子边答边问老袁:“她们倆谁大啊( 第二门勇闯九置山 http://www.xlawen.org/kan/5312/ )
老者的回答让苑来更为吃惊:“呵呵呵,这小小的棋盘大如天,我是在天上静观,而你们是在这方寸之地净想着争来争去,如何能赢得了我。”
“棋盘大如天?”苑来感觉这说辞颇有意思。
“天者,乾也。”老袁说到这问苑来:“你易经学得怎么样?”
“还可以吧。”苑来点点头。易经如今是学校的必修课,连珺同、如然都能熟练得背上几段,苑来怎能不知。
“那你说易经的核心是什么呢?”老妇人问道。
“核心?”苑来被冷不丁一问,还真有点不知作答,思忖片刻说道:“那自然是太极yīn阳变化之道了,一yīn一阳为之道,太极yīn阳合抱化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六十四卦,由此变化成天地万物。”
老者听完呵呵一乐:“只知其表不知其理啊。这世上又有几个能参透易经之理呢。唯有大难来临,才有可能醒悟,可是有些人既是形神俱灭,也不自知。”
老者的话听得苑来心里直毛:“前辈的意思是……”
“乾,元,亨,利,贞。潜龙勿用。亢龙有悔。”老妇人说了一句。
苑来听完不由得一惊:黄子胄在遗书中提到过这句话,从他的言语中好像飞船的失事与此有很大的关联。按苑来自己的理解:探索和开生命二号,史无前例,应慎之又慎,如若不然会前功尽弃,甚至灾祸降临。再往深里讲,人类违背天道,探索和开生命二号,会破坏银河系的和谐平衡,自然会招来宇宙的惩罚。可这几句话只是乾卦的卦辞和爻辞,怎么会是易经的核心呢?
看到苑来一脸的不解,老者又是呵呵一乐:“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者,天也。天者,宇宙也。你说它不是核心是什么。乾卦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rì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这几句爻辞,而且还把这几句爻辞理解成行事做为的一种过程,什么事物展之初,比较弱小,要小心谨慎,不可轻动,然后随着事物的展,逐渐增强自身的能力,待天时地利皆备时,方可大显身手,成功之后,切不可居功自傲,而要懂得谦让,所谓盛极而衰,避免败亡之悔。这样就会达到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千年人类史,朝代频更迭,几百年前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人类史上极其达的明,再到几十年前,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也证明了这一规律。仅从这一点上讲,就足可以说明易经的非凡之处,它能准确地预知出人类展的基本规律。所以,这种理解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有着很强的jǐng示作用。但说来说去,还是出于对我们自身的考虑。显示出它的片面xìng和狭隘xìng。正是这种片面和狭隘,才使我们人类从未跳出‘勃兴忽亡’的周期律。这是为何?因为我们忽视了乾卦卦辞,也没有弄明白这卦辞和爻辞的真正含义。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古往今来,理解各有不同,我们则认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元应是元炁,亨应是永久,利应是顺应,贞应是固守。元和亨是指天的根本属xìng,天是元炁组成,天地之中万事万物皆有这一元炁,是我们肉眼看不到一种无火之气,一种能量。而元炁是静止的不变的,所以才能够长久。利指的是天地万物生灵都要敬畏、遵从和顺应这一元炁,而不是违背和破坏,这就叫做潜龙勿用。贞指的是对元炁的敬畏、遵从和顺应要始终不渝地固守下去。只有这样天地才能和谐,人与自然才能和谐,人与自身才能和谐,yīn阳才能归于平衡。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并勤而行之,人类就不会出现亢龙有悔的结局,自然也就会达到群龙无的和谐平衡的状态。可是我们人类之间你争我抢,对大自然掠夺破坏,人和自己较劲加压,天的元炁被打乱,自将不会有好的结局。虽然人类通过努力保护了地球,可是我们的触角已延伸到了整个太阳系乃至银河系,未来的结果一看便知。就拿下围棋来讲,你们想的是输赢成败,有了这一念想,心就会动,动就会伤及元炁,元炁一伤,则会心神不定,而我始终顺应天地之元炁,心如止水,说通俗点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棋局的结果我早已知晓,你们无论想如何的招数都无济于事。”
苑来听完老者的一席话,茅塞顿开。
此时,老妇人说道:“另外,下围棋万万不可琢磨棋路,更不要看棋盘,这样会限制你的挥。围棋之道就如天地yīn阳,虽变化无穷,但万化归一,万变不离其宗,这一就是天道,这宗就是宇宙的本源。若想达到这个境界,便需天人合一,与宇宙相应。”
“那您说何为宇宙本源?”苑来一听来了兴致。
“空。”老者在一旁给了一字。
“空?”苑来更是迷惑不解,
“对,空。”老妇人接着说道,“空就是宇宙的特xìng,它无边广大,无始无终。茫茫太空,像银河系如此庞大的星系和地球太阳此类的星球数不胜数,但它们在宇宙之中也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如果不是空,宇宙如何容纳下这么多星际物质。”
“所以下围棋,就要时刻参悟这其中的奥妙,方能达到至高境界。”老者又插话道。
“那空是不是无呢?”苑来继续问道。
“空不是无。”老妇人解答道,“无是相对于实来说的,但它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没有的意思,而是有实无和虚无之分。实无就是在实体空间中所看不到的状态,虚无则是虚体空间自我的一种存在,就像一个空盒子,我们看到里面虽是空空如也,但是它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所以无即是有,有即是无。而空呢,它包括实和无,不管是实体世界,还是虚体空间,都在这空之中。空之中的实体空间是我们人类可感知到的世界,也是我们人类和其他万物生灵得以生存的空间。而虚体空间不仅仅是一种虚无的存在,在它之中还有一个dú 1ì于实体空间的另一个世界,有着各种生物和物质,只是它的存在形式有别于实体空间的物质,以至于我们人类无法看到。”
“那大气中有没有你所说的那个世界呢?”苑来眼睛开始放光,因为黄子胄在遗书中还曾提到的大气中的那个神秘力量,苑来每r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听两位老人这般讲述,他心中自然兴奋。或许那个神秘力量有可能来自她们所说的虚体空间的那个世界。
“当然有了。”老妇人随口说了一句。
“有?”苑来已是大惊失sè。
“对,有。”老者站起身对老妇人说道,“姐,不妨咱们讲讲给他们听吧。”
老妇人点点头:“既是真正的有缘之人,自然有缘听到这个故事。”
老者对苑来和珺同、如然笑笑:“这个故事很长,你们就在村子里多住些rì子,待听完再走也不迟。”
说着,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站起身,仰望天空,神sè庄严而凝重。沉思良久,老者开口道:“
在地球飘渺的大气中,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生物群落。它远早于我们这个实体世界的产生,也远迟于我们这个世界的消亡。它是永恒的。我们这个世界始终处于它的视野里,冥冥之中被一种神秘力量所掌控着。这不是一个假设….”
老妇人接着说道:“
或许,上天担心人类看不到天使,便将孩子赐予人间。孩子天使般的特xìng使他们眼里的世界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他们能感知到与茫茫尘世迥异的景象,匪夷所思的,不可思议的….所以,他们能看到大气中的那一世界。这同样不是一个假设….”
第一章 大气中的黑白女人(1)
(1)
21oo年的9o多年前……
明朗的天宇骤然暗了下来,顿时狂风大作,裹挟着树枝、沙土、石块,漫山遍野肆虐地抽打着。滚滚乌云从四面八方迅积压过来,遮天蔽rì,大地一片幽黑。一道闪电利剑般瞬间划破天穹,霎时青光晃过天山万水。一声炸雷继而惊悚响彻,撕裂着苍穹,轰震着世间万物。突地又一道炫目的金黄sè亮光穿过云幕,如流星般坠滑,消失在茫茫的天地相交的地平线上。乌云随即散去,明媚的阳光重新普照大地,一切又归于如初。
又是数年过去……
这是一个yīn历五月份的星期天的早上。燕北市-----一座塞外小山城,两侧山丘将其夹在南北狭长的盆地中,一条丝带般的河流把小城分为东西两区,一座座高楼大厦正逐渐成为这个小城的主体,马路上车流如织。城市化的进程,也使得这座小城经历着污染的苦痛。好在偏于一隅,经济展水平相对较低,这里的空气要比其他地方强许多,成了这个国家少有的蓝天城。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太阳早早地悬挂在空中,菊黄透白的光线温和地洒在小城身上。瓦蓝的天空如水洗般洁净,一团团洁白的棉絮云静静地飘浮其间。但是与往年比,少了深邃、清澈、透明。已至夏季,这里虽没有酷热难当的煎熬,可感觉一年比一年热起来。城西区小青山公园内,青松翠柏,桃梨杨柳,鲜花碧草,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清香。广场上,林荫小道上,树丛中,打拳舞剑的,散步的,闲坐聊天的,吊嗓子的,大声高喊的,吹拉弹唱的,遛鸟遛狗的,不一而足。树上几只喜鹊嘎嘎叫着,与笼子中的鸟儿一唱一和。沿公园入口而下,倾斜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公园脚下的住宅小区中,路边排满地摊,卖蔬菜水果的,卖早餐的,游医瞧病的,相面算卦的,药品保健品宣传单的,戴着耳麦话筒,通过扩音器高声叫卖的,站在货车上手舞足蹈、夸夸神侃兜售产品的,放着悲切的歌曲爬在地上乞讨的,小汽车不时按着喇叭从中穿过,宛如集贸市场,很是热闹。
空中,一群鸽子打着口哨悠闲的翱翔,“喳喳”鸣叫的灰麻雀,在树上和楼顶之间欢快的飞来飞去。一切是那样的平淡祥和。突然鸽群和麻雀变得恐慌起来,没头没脑的乱飞,像是在躲避着什么,可天上除了它们之外,没有任何飞动的东西。紧接着,又像被什么击中一样,“啪啦啪啦”掉了下来,铺了一地,一个个抽搐了几下,便没有了气息。这一幕引起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一阵恐慌和so乱,随后鸦雀无声。
两侧是一栋栋跃层住宅楼房,浅红sè、青灰sè、石灰sè、水泥sè、黄白相间的墙体,错落有致,里面空间很大,很幽静。9号楼1单元1o1室13o平米的新房内,三室两厅两卫,客厅、餐厅、厨房南北通透,显得格外明亮。房屋装修的简洁明快,白瓷砖铺地,枣红门窗,rǔ白sè墙壁。客厅排放着灰sè宽大的转角布艺沙,后墙上方一张全家福,全玻璃通明茶几,rǔ白sè的电视柜,两边排放着白sè的方筒瓷器,里面是紫罗兰插花,后墙贴着粉白底sè和黑sè碎花相间的壁纸,上挂着一台薄Led。银白sè双门冰箱,淡褐sè实木餐桌。主卧象牙白床柜。儿童间贴着淡黄sè的壁纸,点缀着小花,原木儿童家具,双层床,靠近窗户是两个小书桌。书房靠东墙有一组红木sè书柜,里面摆满了书籍,书柜前面是一套灰褐sè仿古桌椅,桌上一台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电脑,好像很少使用。左边是一镂雕有jīng致花草的竹制笔筒,里面放有大中小各类毛笔,一旁是一方雕有二龙戏珠的黑sè圆形砚台,右侧整齐排放着书和稿纸,其中有一本厚厚的书,封面正中用篆书印着两个大字:易经。书桌靠窗户一侧有一枣红sè木制条几,上面摆放着几件jīng美的传统工艺品,还有一个青花瓷画缸,里面随意摆放着几卷字画。西墙上挂着一张横幅,上面用行书写着几个字:止、静、定、安、虑、慧。下方是一套木制沙。靠北墙东北角东西摆放着一张木板床,上面平滑铺放着洁白的床单,军绿sè棉被叠得四四方方,宛如豆腐块,被子上有一顶橄榄绿军帽,床身墙上方挂着一套橄榄绿军服。床尾是一组藤椅,藤椅中间有一张jīng致的小木桌,上面是一张木制围棋棋盘,两端各摆放着一个白柳编制的坛形罐,罐子里的黑白棋子散着熠熠的光。
整个房子收拾的干净整洁。
屋外南侧是一个小院,里面种着西红柿、黄瓜、豆角之类的蔬菜,还养着一些鲜花。院子虽小,可收拾得别有一丝田园风光的味道。
这时,书房内的棋盘突然抖动起来,不停地磕打着桌面,出急促低低的“梆梆”声,棋子罐也跟着颤动,黑白棋子在里面拥挤推搡跳动着,出“哗啦哗啦”的清脆响,紧接着一枚黑棋子“砰”的一声从棋子罐里弹了出来,直直的,足有一米多高,在空中停滞了一下,又重重的落了回去,随后棋盘和棋子罐停止了抖动。一切又归于平静。
“珺儿,然儿,赶紧吃饭,都几点了。”母亲宣玲蓬松着黑,穿着粉白相间的小花格睡衣,边麻利地收拾行李,边喊着六周岁龙凤胎的女儿和儿子。作为198o后,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宣玲从一个任xìng的女孩越变得成熟担当。母爱确实能改变一个女人,而且像其他成家的普通女人一样省吃俭用,住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脾气也好了许多。珺儿、然儿这对小姐弟,正趴在客厅的窗台上朝外面晴朗的天空中张望着什么。父亲袁岱衡已把早饭准备妥当。可能是大十岁的原因,袁岱衡自结婚生子以来,便承担了父亲和兄长的双重角sè,一双龙凤胎儿女自不必说,对宣玲像妹妹一样疼爱,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丈夫还是哥哥。下厨房一马当先,俨然成为自己的专利。
“爸爸,我们今天又看到那个阿姨了。”珺儿蹦跳着坐到饭桌上,闪着大眼睛煞有介事又神神秘秘地说道。
“还冲我们笑呢。”然儿坐在姐姐一旁静静地说道。
“净瞎说,赶紧吃饭。”宣玲收拾完行李坐在袁岱衡旁边,“在哪买的油条?这东西尽量少吃。”她咬了一口问道。
“门口新来的一家,面的,里面放了鸡蛋,不添加白矾,油是正牌子的花生油,只炸一次,你看,颜sè金黄鲜亮,蓬松饱满,外酥里嫩。”袁岱衡边吃边指着油条说。
“味道挺不错,没白矾味,口感也挺好。”宣玲点着头。
也难怪,自从知道了地沟油这么个东西以来,一家人就没再买过油条吃。
“今天怕耽误时间,豆浆没自己做,也从外边买的。”袁岱衡喝了口豆浆说道。他一直对牛ni不感冒,总感觉这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不适合中国人的肠胃。据他观察,大多小孩不爱喝纯牛ni,喝多了就拉肚子。“什么一杯牛ni强壮一个民族”,谁说的?中国强大了几千年,也没怎么喝牛ni呀?近现代中国落后了,牛ni又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壮剂?要知道,95%的亚洲人无法适应rǔ糖!现在国人简直把牛ni当成了宝,甚至还要把牛ni强制纳入孩童的学校营养餐中。凡事都要有个度。牛ni就没有不好的地方?美国有一本书叫《财富第五波》,其中有一篇幅-----rǔ品业的骗术,专门论述牛ni的副作用,以及利益集团为了自身既得利益,想方设法兜售ni制品。这可是美国人写的,作者曾在克林顿、布什两界总统zhèng fǔ中连续出任美国总统高级经济顾问一职。前些年,三聚氰胺把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国有大ni厂给整垮了。在这个事没出之前,袁岱衡就告诫周围的朋友别喝这家厂子的ni。因为自己的家乡是这个厂子的重要ni源基地,几乎村村户户养ni牛,成了当地的重要副业。没来燕北市时,家在当地县城,只要休假探亲,就回农村老家看看。牛大都在自家的院里圈养,规模大点的就在村边租一块闲地,围墙一圈,搭建一些简易的牛棚,补饲喂养。环境可不敢恭维。特别是到了夏天,牛屎遍地,苍蝇满天飞,养殖户也不懂得讲卫生,把ni随意挤到水桶里送到村里的收购点,一天一次,再有车拉走。不知何时起,有的地方开始往ni里掺水,然后偷偷加一点“小白面”(当地人俗称,后来才知道是三聚氰胺),这样既增加了“ni量”,ni的浓度也不会降低,无形中多卖了钱。这种事儿一开始出在收购和运输环节,很多老百姓根本不懂这些东西。后来成本上升,ni价却上不去,一些大的养殖户也开始打这方面的注意,逐渐半公开化。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三聚氰胺事件生前的十来年里,竟相安无事。若不是“肾结石宝宝”事件的生,不知“小白面”要加到什么时候?好在自己的两个孩子自出生就不大喜欢喝牛ni,育的也很健康。
“快7点半了,收拾收拾抓紧走吧。”宣玲放下碗筷看了一下墙上的钟表催促道,“珺儿,然儿,穿衣服。”
做为母亲,比起袁岱衡来,对孩子管的较为严格,两岁就教会孩子自己穿衣服。
这姐弟俩年龄虽小,可穿衣服很有主见,都喜欢素雅的颜sè。珺儿偏爱浅sè和白sè,然儿偏爱灰sè和黑sè。珺儿今天穿了一件淡白sè连衣裙,银白sè凉鞋,扎着马尾辫,健康的小麦sè肤质,瓜子脸,jīng巧的鼻子,身材瘦瘦的,嘴大唇薄很是耐看。尤其是两只眼睛:双眼皮,弯弯长长的睫毛,眼珠黑白分明,大而晶亮,柳叶般的眉毛,看上去如化的妆一般。长得像妈妈。然儿浅黑sè的T恤,灰sè牛仔裤衩,黑凉鞋,小平头,一字型的粗眉毛,眼睛偏小,厚嘴唇,皮肤较白,也是瘦瘦的。长得像爸爸。
“爸爸,你的老家有多远呀?”珺儿睁着大眼睛问袁岱衡。
“是咱们老家。”袁岱衡提着行李打开房门柔声道,“不太远,下午就到了。”
第一章 大气中的黑白女人(2)
(2)
大巴平稳地行驶在高路上。如今修通了燕冀高,不用绕行,回家快了许多。老袁(本作品自此改称袁岱衡为老袁)自来燕北市近十年来,娶妻生子,忙忙碌碌,一直未抽出时间回去看看,不知家乡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珺儿和然儿挨坐着,珺儿靠近车窗,时不时往外张望,然儿在目不转睛地观看车载录像----美国一部科幻片。孩子们是第一次回老家,样子很兴奋。过完这个暑期,两个孩子就该上小学了,但愿他们永远快乐下去。做为医生的妻子,因工作原因,无法同行。世事无常,命中注定,机缘巧合。在人生的规划中,自己怎么也不没有想到会从大城市来到这个偏远小城成家立业。
已过不惑之年,早先的梦想和理想已渐行渐远,孩子和家庭几乎成为老袁生命的全部。生下珺儿和然儿时,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支持宣玲的工作,就如自己从部队转业,再辞职下海一样,依然从辛苦创办的医院退出,全职照顾孩子,成为了一名“ni爸”。期间一度生活拮据,多亏丈母娘帮忙照看孩子,老袁才能抽出点时间,用中医给一些疑难病患者瞧病,挣点小钱补贴家用。现在想来,虽失去很多,却颇有成就感。老袁经常骄傲得对女儿说“闺女,你知道是谁喂的你第一口ni吗?是老爸,我!”珺儿然儿出生时难产导致缺氧,医生怕出问题,生下来妈妈一眼都没瞧上就进了儿科病房。小姨子在产科照顾宣玲,丈母娘照看然儿。人手不够,老袁赶鸭子上架照料刚出生的女儿。好在同病房有个照顾早产儿的月嫂,便讨教方法,诸如喂ni粉喂水、换尿布什么的。看着小家伙来到世间吃的第一口ni是做父亲的笨手笨手喂的,当时那种幸福感至今都挥之不去。有人问看孩子累不累,老袁不假思索的答道:快乐。孩子们上了幼儿园,老袁得空出去过一段时间,虽然挣得不少,可想孩子得要命,家里也需要照应,老在外边也不是个办法,又折了回来。宣玲劝了好几次,手艺这么好,不如开诊行医。老袁不同意,说业余看看行,开诊所肯定赔钱,自己收不上钱来。这是遗传。老母亲从医院里出来曾开过妇科诊所,手艺好,患者多,可实在不忍心赚病人的钱,没多长时间就关了。
在老袁看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若将此商品化市场化,成为财致富的手段和工具,绝对玷污了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确不是行医者所为,也违背了这个行业的初衷和本质要求。要是按着现代人的想法和做法,古代的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医学大师,肯定富得流油,如果那个时候要搞个什么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话,估计他们几个都能排在前边儿。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淡泊名利,情系苍生,救人无数,清贫一生,这才是大师所为。也正是因为这种境界,才使他们取得了让人望其项背、难以企及的伟大的医学成就,至今都在恩泽着后人。老袁达不到先辈的境界,但一心为病人还是做得到的。几块钱能治好的病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开贵药大药的事儿,老袁定不会去做。试想,谁愿意得病?不但身心难受,工作收入和学习生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再徒增医疗负担,你好意思从病人兜里多掏钱?还别说,就这一念想,竟让老袁的医术突飞猛进,一rì千里,短短几年的光景,成绩斐然,求医者甚多。有人问其中的秘诀,老袁一句大白话:想着病人,别想着钱。他还开玩笑:给病人瞧病,心里净琢磨着做什么检查开什么药才能多收钱,自己能挣多少钱,医术如何能提高?不光收不上钱,老袁看病还有一个特点:慢。别人看十个,自己顶多看三四个,一个病人要交流半天。老袁振振有词,病人先是人,不是机器,不是物件,他们有七情六yù,喜怒哀乐,所以不能光盯着病,还要观察jīng神情绪,了解心理,询问病史、职业、工作、收入、家庭、婚姻、爱情、饮食、睡眠、爱好、习惯、社会关系等等方面,尽可能做到全方位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对人下方,然后拿出包括临床医治、身体康复、饮食调理、健身调理、睡眠调理、工作调理、jīng神调理、养生保健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治养方案,这一趟下来,没个几十分钟是看不完的。不过,照这么个看病法,对病人倒是有好处,可医院和诊所非关门不可。老袁想改就是改不了,所以想来想去,还是不干这一行当的好。只是手里头攥着这么好的手艺不用,rì子愣是紧巴巴了好几年。难怪有人说老袁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也不知咋的?自从有了孩子,老袁干啥都不起劲。唯一提神的是,特别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一分一秒地照顾他们,无论有多累。看着孩子成长的每一瞬间,伴着孩子行走的每一步,心里洋溢着说不出的幸福。可总不能闲着呀,孩子越来越大,已经不需要时时刻刻看护左右,最要紧的是,得挣钱呀。去年底有旧友到燕北市办事,聊了一通说老袁不如重co旧业----耍笔杆子,这样即体面又zì you,还能和孩子在一起,写好了钱也不少挣。老袁一试,还真不赖,现在平均一个月下来比老婆挣得都多。前些rì子,一个朋友将老袁引荐给一家儿童杂志社,老袁志得意满地写了一篇《神xìng的天使》,结果杂志社说写的太玄乎,容易产生误导,没给表。老袁摇摇头,爱信不信。
老袁冥冥中觉得,孩子身上确有一种神xìng的东西在。尤其是在三岁前。他现孩子不会说话时,常常盯着一个地方看半天,表情莫明奇妙,有时异常兴奋,有时很惊奇,有时很惊恐,有时哇哇大哭;牙牙学语的阶段,时常看着空中依依呀呀说个不停,有时还指给大人看。老袁开始摸不着头脑,莫非是孩子看到什么了?等珺儿然儿有一天指着空荡荡的天空ni声ni气地对老袁说“爸爸,你看,那有个阿姨,”老袁才意识到,孩子的确看到了大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宣玲对此不以为然,孩子说多了就训斥。老袁就跟宣玲解释说这是孩子的本能、天xìng,不会瞎说,应该高兴鼓励才是。宣玲反驳说全是老袁的过,整天看些乱七八糟的书,弄得孩子也神神道道的。老袁无语,便背着宣玲鼓励孩子把看到的东西记下来说给自己,孩子无法描述的,就按自己的理解,然后偷偷整理在纸上。几年下来,画了厚厚一叠。老袁还提了名叫《另世界》。老袁知道,随着年龄增长,受世俗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孩子这种功能会逐渐降低,他要尽可能推迟这个过程。做为凡人,老袁不奢望从孩子看到的“虚幻世界”里得到什么,姑且把这当成一个锻炼开想象力的游戏,这对孩子的大脑绝对有好处,他要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他们一起分享所看到的一切。今天早上,孩子们所说的那个阿姨已是多次看到了。老袁已把她记在纸上,还画了像:皮肤自身体纵向中轴分开,一半黑一半白,身材高大,苗条匀称,穿着草衣草裙,长披肩,挺拔的鼻梁,长长的睫毛,眼窝深凹,眼睛大而长,眉毛后端直入鬓角,前端在眉心处相连,嘴大唇薄,臂长过膝,手指细长,腿长身短。是一位长相奇特的美丽女人。
第二章 美军离奇身亡
车已行驶了两个多小时。珺儿边吃零食边好奇地张望窗外。车载电视了又播起了枪战片,然儿依旧安静地欣赏着。老袁从包里拿出一本生活杂志——通常他不爱看这类的东西。昨天上午转书店,看到里面有一篇内容很吸引人就买了下来。老袁打开杂志,不由得想再看一遍。
那片文章的题目是:美军离奇身亡:大气中白sè胶状生物是凶手?划着插图,一条彩sè喷火的巨龙,长得极为凶恶,这八成是西方人画的。他妈的!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怎么到了西方眼里,就成了残忍的恶魔。老袁往下看:
1948年9月11rì,纽约帝国大厦遭遇了一次来自鸟类的“9。11”攻击,成百上千只不同种类的鸟纷纷撞击帝国大厦的玻璃窗,就好像它们正在逃避什么看不见的掠食者、试图撞进大厦里避难一样。一些美国研究者认为,在地球半空大气中可能存在着某种至今未为人知的半透明生物,它们靠捕猎鸟类为食。
【大气中存在凝胶状生物?】
美国研究者查尔斯。福特在其著作中《被诅咒的书》中曾提出一个理论:在地球半空大气中,居住着一种奇怪的、类似水母的半透明凝胶状生物,它们具有触角和尖刺,专门捕食鸟类。很长时间来,这种理论被许多科学家嗤之以鼻,没人相信会有这种古怪生物生存在地球大气中,直到美国科学家明出了一种特殊的物质───气凝胶。这是一种仿佛比空气更轻的凝胶体物质,它的状态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有时被称做“固态烟”。美国研究者相信,如果大气中真的存在着某种不明生物,那么这种神秘生物的**很可能正是由与气凝胶相似的物质组成的。
【侦探家门口现“怪物”】
这一理论部分地被生在4o多年前的一个事情所证实。1958年12月28rì,美国佛罗里达州侦探福斯汀。加利戈斯在他的家门外现了一个奇怪的物体。加利戈斯后来接受采访称,他将这个东西拿到了手上,但却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就像手中握着一团空气一样。那是一个半透明的球状物,尺寸跟足球一般大小,但却几乎没有重量。加利戈斯并没有设法保存它,因为几小时后,这个半透明的球状物就融化在空气中了。加利戈斯称,当时这个物体给他的感觉是,他手中握着的仿佛是一个死去的未知生物一样。
【12美军飞行员神秘死亡】
1917年5月,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巴顿。鲁奇镇,也曾生过一次鸟类大规模死亡事件,许多鸟的尸身上都遭遇了奇怪的烧伤。相似的事件196o年8月又在凯皮特拉海滩生过,无数的死鸟从天空落下,鸟类学家无法解释它们的死因。
此外,美国研究员加德诺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生在1939年的神秘事件。当年夏天,一架美国空军运输机从美国圣地亚哥军事基地起飞后一小时,就携带12名军人乘客返回基地,它在空中时曾向地面出了sos求救信号。当飞机停靠地面,救援人员冲上去打开机舱时,被眼前的一幕彻底惊呆了。他们现机上12名军人已经全部死亡,飞机指挥官是唯一一名活着驾机回来的人,但几分钟后他也跟着死去了。调查人员现,这些死者的身体皮肤上全都有着奇怪的烧伤,但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些烧伤的原因,无法理解飞机上到底生了什么事情。调查人员最后确定,飞机机组人员和乘客曾经在飞机上使用过他们的私人枪支,因为飞机外壳面板上到处都是遭遇枪击的累累弹痕,就好像这些乘客试图杀死一个快飞行的敌人一样。很显然,他们没能杀死那个神秘的生物。研究者认为,古代神话和历史手稿中描述的火鸟、火蛇之类可能并不仅仅是传说,也许存在某种事实依据。不过,在通过确凿的事实证实之前,地球大气中存在奇怪生物永远只能是个假设。
“爸爸,你在看吗呢?”珺儿这时歪着头问老袁。
“没看啥。”老袁忙把杂志放在包里微笑着对女儿说。
此时,然儿在座位蜷缩着,脑袋偎在珺儿的肩上睡着了,老袁起身把然儿抱起,挨着珺儿坐下。
昨天傍晚,老袁把这个当成故事讲给姐弟俩听,没成想刚讲完,两个孩子突然指着窗外惊恐喊道:“爸爸,爸爸,阿姨,快救阿姨,快救阿姨。”老袁知道坏了,赶紧想办法哄,好不容易平息下来。宣玲问咋回事,老袁没敢说。他也不解,怎么一讲这个“故事”会使孩子们产生这么大的反应?难道大气中真的有奇怪的生物吗?她们所说的阿姨遇到了什么危险,以至于如此恐慌?是因为讲这个“故事”才引起的?还是偶然碰到一起了呢?
车行驶大约四个来小时,到了省会冀定市汽车总站。整个城市高楼林立,车流人流堵成一堆,看得人心里烦躁。天空灰蒙蒙一片,显得又低又矮,闷热难当,像一个锅盖,捂得人喘不过起来。同为北方城市,但相距近千里,又有一座山脉之隔,燕北市要凉爽的多。老袁和孩子没多停留,匆匆吃了口饭,又改乘到老家县城的短途车,一个小时后到了县城车站。
第四章 信仰在哪里(1)
(1)
唐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省城北面,相距百里左右。县城以前叫城关镇,后来又改称龙城镇。一下车,一阵热浪袭来,还夹杂着土腥味,让人不由得努了努鼻子。到省城时老袁给哥通了电话,没让家里人接,打了个面的往家里赶。县城变化不大,还是东西三条大街,只是多了十几座几十层高的大楼。路上小汽车来来往往,与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面包车搅合在一起,拥挤混乱,声音嘈杂。
老袁的家在县城中南,周围全是平房。已是下午三点,狭长的街道,空无一人,只有几个老人坐在朝街门洞里唠嗑,旁边懒懒地趴着一条狗,咧着嘴,吐着舌头。老袁下了车领着孩子往一条逼仄的胡同里走,不几步到了家门口,大门虚掩着。“妈。”老袁推开门走到院子中间喊道,珺儿然儿陌生地环顾着四周,院子很大,地上铺着红砖,四角四棵参天梧桐树,屋前两个柿子树,枝繁叶茂,交错在一起,把炙热的阳光遮挡起来,几个知了在懒散的唱着。房子还是二十年前盖的,看样子刚翻新不久,坐北朝南,很宽大,外边贴着白瓷砖,铝合金门窗,白瓷砖台阶。
“小军子回来啦。”一个中年妇女从中间屋里走出来,身子宽宽厚厚,很壮实,穿着松松垮垮的花sè半截袖和灰裤子,脚上塔拉着拖鞋,脸黑红,打着哈欠,揉着眼,一口家乡话。
“嫂子。”老袁走上前很亲切地叫道。
“快进屋,快进屋。”嫂子连忙让着。
屋内是客厅,里面是套间,客厅北段打了隔断,上半部分镶着玻璃,里面又分了两间,分别是厨房和洗漱间,沙靠着西墙,东墙放着电视柜,上面是4o英寸的液晶电视及其他影音设备。
进屋坐在沙上,老袁指着嫂子对珺儿然儿说道:“快叫大娘。”
“大娘。”珺儿和然儿叫道。
“唉----”嫂子边答边问老袁:“她们倆谁大啊( 第二门勇闯九置山 http://www.xlawen.org/kan/5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