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阅读
?”
老袁说道:“是龙凤胎。闺女是姐姐,小子是弟弟。”
“龙凤胎?长哩可不大像,这闺女长哩真好看,眼眉毛跟画哩一样,小子和你长得像,几岁啦?叫啥啊?”嫂子边夸边问,一口家乡话。
珺儿和然儿没听清楚,疑惑地看着大娘,心想:大娘说的话比老爸还土气。
“快告诉大娘你们的名字。”老袁提示道。
“我叫轩辕珺菡。”“我叫轩辕默然。”
“好家伙,这名儿提哩真绕得慌。”嫂子笑道,“不是姓袁么?咋又成了咸啦?”嫂子没明白。
“大娘,姓轩辕,不是咸。”珺儿笑道。
“他妈姓宣,宣传的宣,加上我的姓,咱中国有个老祖宗不是叫黄帝吗?他也叫轩辕,我们俩的姓合在一起,音一样,就把字也改了,意思是黄帝的后人。”老袁解释道。
“你真有法子琢磨。”嫂子压根没听懂。
闲唠几句后,嫂子要去做饭,老袁说已在冀定吃过,便从地窖里取出个西瓜,切开让老袁和孩子们吃。
老母亲没在家,嫂子说去大姨家了,已有好些天,一直教大姨练太极,身体壮实得很。哥在店里。十多年起早贪黑,一个水果摊现在变成了一个中型市。甭看有这么个市,供俩孩子念书也很吃劲。侄子、侄女都很争气,也很懂事,在外地读大学,暑假不准备回来,要勤工俭学,想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嫂子把老袁和孩子领到母亲的房间。房间结构和嫂子住的屋一样,套间北侧也打了一样的隔断,里边是卧室,外边一张布衣沙、玻璃茶几、两把木椅和一张老式三屉木桌,桌上摆着一台老式电视机和录音机,靠窗台还有一张木床。屋里收拾的一尘不染,曾是医生的老母亲还是那么爱干净。
“就住妈屋里吧。”嫂子整理着床铺。
“爸爸,墙上那两个老爷爷是谁。”珺儿指着墙上的两张肖像画,一个仙风道骨,一个鹤童颜,老袁走近一看,下面分别写着张三丰、陈王庭,旁边还贴着一张陈氏太极拳诀,上面写着:
拳经总歌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压根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打手歌
才朋摅捺须认真,周身相随人难进,
任人巨力来攻击,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就屈伸。
“咱妈啥时候又练上太极了?”老袁笑问嫂子,心想:这老太太,真能折腾。
“就去年,还专门拜了个师傅。”嫂子铺着床答道。“咱家哩快成练武场了。天一亮,一院子老头儿老婆儿,咱妈领头,播着录音带,俺们也不敢吭声。以前这个功、那个教,俺们也没少说过。我看不上这乱七八糟哩。咱一个小老百姓,不好好过rì子,信这信那,瞎折腾啥。就想轰它们走,你哥哥不让。想想也是,咱妈都这么大年纪了,就由着她吧。”
“爸,爸,太极图,太极图。”然儿在卧室里面喊道。
老袁走入一看,一张太极图贴在卧室对床的墙上方,图下面写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yīn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爸爸,nini也学易经吗?”珺儿闪着大眼睛问。
老袁平时必看的两本书,一是《易经》,一是《黄帝内经》。珺儿和然儿自会说话起,老袁就试着教他们学易经。
“妮儿,外边那两个老爷爷是nini的老师,nini跟他们学太极拳呢,太极拳是根据周易的yīn阳原理编出来的。”老袁解释道。
“我能学太极拳吗。”珺儿问道。
“当然可以,大人小孩老人都能学。”老袁答道。
“那我也要学。”珺儿一本正经道。
“行,回头爸找个老师,你和弟弟一起学。”老袁说道。
傍晚,哥从店里回来,个头不高,瘦瘦的,戴着眼睛。吃过晚饭,珺儿和然儿坐了一天车,早早睡了。哥俩在一块闲聊。
“哥,妈怎么改练太极拳了?以前不是对圆相功挺上瘾的吗?”老袁问道。
“咱妈,哎,跟那帮人一样,啥没练过。昨儿个那个法,今儿个这个教,明儿个那个功,弄得跟穿衣服似哩,今儿个穿,明儿个扔。要不就像买吃哩,买这个吃着不行,再换一个,这个不行,再换一个,整天瞎折腾。老黑哈娘,那信佛信得谁都没法比,可到了不信了。老黑是单传,就为了儿媳妇能生个孙子,整天价求佛祖保佑。老黑哈媳妇肚子也不争个气,连着生了仨,全是闺女。老黑两口子实在不想生了,他爹就整天啊哭,说是抱不上孙子,没脸活了。还说老黑哈娘,信了一辈子佛,求来求去,那佛祖咋没显灵呢?老黑哈娘一看只好改信了耶稣,这一改倒好,老黑哈媳妇肚子两年愣是没动静。老黑哈娘又信了什么真主,也不知道改了几回,老黑哈媳妇肚子还是没动静。后来听说咱县里有个师婆在这上面儿有两下子,就去求了求。也不晓哩是师婆能耐大,还是该着,老黑哈媳妇真生了个小子,可把一家子高兴坏了。老黑哈娘对师婆那一套信得都没了边儿,最后自己个儿也成了师婆。”哥点了颗烟接着说道,“咱这条街上,练香功哩圆相功哩,信佛信耶稣哩,拜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哩,师婆神汉跳大神哩,乱踢八糟啥都有,每家只要信哩不一样,就你劝我我劝你,谁也说服不了谁,急了就不来往了。有哩一家子谁和谁信得都不一样,练不到一块,就互相打。我倒不是反对咱妈练功,我跟咱妈说,逮住一个好好练,别乱信,别瞎练,要不就乱了法门,容易招灾引邪,不听。”
“咱妈要是不在家,她屋里大白天有事还敢进进,一到黑瞎,俺们都不敢过哩。”嫂子插话道。
“咋了?”老袁好奇地问道。
“屋里闹动静。”嫂子神兮兮说道,“有回黑瞎,你哥哥进咱妈屋里拿东西,刚进屋,就喊着跑出来了。”
“估摸着是听错了,屋里又黑,自个儿吓唬自个儿。”哥看样子不想吓着老袁和孩子,忙解释道。
“那大前个儿,你和老岗是咋回事?”嫂子反问道。
话音刚落,帘子一撩,一个又胖又高的男人从外边进来,是嫂子的弟弟老刚,老袁和老岗寒暄了几句。忙问:“老刚,你跟我说说那天你进我妈屋里的事。”
“好家伙,可把我吓坏了。”老刚看了看哥,咧咧嘴,心有余悸,“那天个儿天快黑了,我过来串门,姐夫神道道跟我说你敢不敢进俺大娘屋里,我不知道咋回事,就往里头走,姐夫在后面跟着,刚拐进睡觉屋里,就看见有个女哩,半透明,在屋里飘着,还叹了口气,说句你怎么刚会来啊,我当时吓哩浑身一激灵,没看清模样,掉头往外跑,一下子把姐夫给撞到了,俺俩连滚带爬就跑出来了。”老刚说完“嘿嘿”笑了,老袁他们也跟着笑起来。
哥突然叹了口气:“唉,你再回来,咱家就不在了。”
“为什么?”老袁惊讶地问。
“明年这里就要拆了。”哥点了支烟深吸了一口,一脸的郁闷。“说是盖成楼房。这事儿说了好几年了,大家伙不同意。”
“不是挺好吗?是不是想多要点?”
“好什么好?”哥看样儿很生气。“也不是想多要钱,就是觉着不公平,也不乐意。就咱家这么一块地儿,少说能盖两栋楼。可他们呢,给咱们家两套房。两栋楼和两套房差多少?这还不说。你猜怎么着?给咱们家哩房子在县城最南边,老远,那地当儿房价多便宜。再说这拆迁房盖哩也不好。咱家在城里,房价高一大截,你说里外里他们赚多少。忒黑。要不是大家伙顶着早哈娘拆迁了。前两儿年,咱们县里和开商见不好弄,就花钱买通了几家,让哈们带头搬走。大家伙一看,人家都搬了,咱们还拧个什么劲儿,搬吧。可后来个儿被大家伙知道了,可哈娘哩气坏了,去哈娘来逼哩,搬个**。咱们这块儿又不是乱踢八糟哩地方,房子好好哩,一家一个院,屋子又宽又大,住着多舒服,好多人家都不愿意住楼房。楼有什么好,屁大地方,吃喝拉尿都在屋里,跟猪圈有啥两样,花销又大。咱这叫别墅,院里还能种菜,吃着放心,又不用花钱,比上市场上买强多了。”
“那怎么又同意拆迁了?”
“唉,胳膊拧不过大腿。老百姓,老背兴,那斗得过当官的和开商。他们弄了一帮人整天价上家里闹腾,连蒙再吓唬。有哩人家都被打了,要不就强行拆迁。更可气哩是趁人家家里没人就把房子给拔了。加上又多补了一块儿,咱家一开始时一套,又改成两套,还给点钱。没办法,拆就拆吧。”
哥的一席话使原本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压抑起来。
过了一会儿。老刚吞吞吐吐说到:“姐,你家里有钱么?我老丈人心脏病在冀定住院了,花了十来万。手里没钱了,能借我点不?”
没等嫂子开口,老袁忙问道:“怎么花这么多,不是有医保吗?”
老刚苦笑了一下:“嗐,俺老丈人是合作医疗,钱你得先垫上,两三个月才给你报呢。要是再拖拖,说不定得好几个月。再说又不给你全报,报7o%。老丈人做哩搭桥,还在医院住着哩。估计还得花个几万。钱不够了,医院又让交钱呢。我约摸算了算,除了报销那块儿,个人差不多得花个四五万。”
哥说道:“说是有医保,其实还是自己个花钱。”
“哎?这话新鲜,怎么讲?”老袁感到很奇怪。
“这个病本来该花两千,医院里让你花一万,医保报销八万,剩下两千个人出,你说这病是不是自己花哩钱。你说说这医保有啥用?”
“那医院为什么不让你花两千呢?”
“你搞过医院你还不知道,一看病医生先问你自费还是医保,你说自费,他就让你少花钱,花多了怕你不治,要不就怕你欠费。你说医保,那好说了,各种检查全上,什么药贵用什么。反正有医保顶着呢,他们得利,老百姓一点实惠也没有。”
“嗯,你还别说,这话在理儿。我以前开的医院是中医特sè医院,靠手艺吃饭,根据患者的病情,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这方面还真不知道。看来这医保制度还得改革。”
第三章 信仰在哪里
(2)
这时老袁的初中同学粟恩来家看望,多年没见,两人格外高兴。粟恩比以前胖了许多,头已谢了顶,在灯光下放着亮儿。
老袁把粟恩让到老母亲屋里,落座相互寒暄几句后,老袁问道:“老师当得好好的,怎么不干了。”
“你不是也辞职了吗?”粟恩笑着反问道。
“我这人你又不是不了解,zì you散漫惯了。说说,你到底为什么?乡里初中的老师工资都归财政管了,虽然不高,但比以前多了,还有保障。”在老袁看来,国人多数还是喜欢吃公家饭的。
“物价也在涨啊。”粟恩吐了吐嘴里的茶叶末,“那点工资真不抗花。不过这也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教够了。你说咱好歹也是个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是我教着教着,越觉着心里没底。我这人有个毛病,想着既然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不光教书本上的知识,总得把做人的道理讲给学生们听吧,再说又是班主任,也有这个责任。你说我该讲什么。讲真诚待人?这社会多复杂,真诚值几个钱?连学校和老师都不老实了,巧立名目,变着法收学生的钱,什么购买指定教材、课外书籍,上课不好好教,让学生掏钱补课等等,好家伙,说是免费义务教育,可钱花得越来越多,还美其名曰‘提高学生成绩’。虚伪。更甚者,为人师表,却收受红包。逢年过节,学生家长又是钱又是卡又是物给老师送,这都成了惯例。让孩子们讲真诚?你没做到,怎么好意思说?有什么资格讲?再说学生也不见得能得听进去。话又说回来,这不是害人家孩子吗?一走上社会,让人骗个溜够,学生们不骂我才怪呢。让他们虚伪狡诈?这不是教学生不学好吗?想来想去,我给学生们讲,好坏没有标准,你们自己掂量着办。我这套说辞在学校里广为传播,最后传到校领导那里,跟我严肃谈了几次,说我有违做老师的准则,更不是班主任所说的话,这样的思想万万要不得,如此下去会误人子弟的。我压根没理这茬。再加上我这人在别人看来向来离经叛道,不服管教,入不了领导的法眼,最后把我这班主任给撸了。其实班主任当不当的吧,压根我就不稀罕,只是我带的班升学率最高,学校为了提高声誉,愣是把我摁在这位子上好几年,还树了标杆。升学率升学率,我烦得够够的。本来我是顺其自然非刻意为之,这么一弄,反倒成了负担。太累。索xìng我也就拧着来,结果升学率逐年降低。学校换我早有此意,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我一看,正好,索xìng辞职不干了。”
粟恩讲到这儿,被老袁打断:“就为一个班主任?不至于吧?”
粟恩说道:“不是为这,主要是不想干了,现在的教育实在是不可理喻。你说,学生除了被填鸭式似的灌输书本上的烂知识,一切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升学。他们还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素质呢?德行呢?思想呢?jīng神呢?身心健康呢?这些统统不管。衡水二中就是个例子。听说这个学校升学率特别高,北大清华,每年考十几多个,全国都有名。你猜他们怎么教学生。就是大量做题,有的学生开玩笑,说他们连试题还没看清呢,答案已经做出来了。因为学习太紧,学生几乎连上厕所的功夫都没有,去趟厕所老师给你掐时间,了就上厕所里找,有的老师甚至跟着去。离高考三个多月,学校就组织全校师生召开什么百rì冲刺誓师大会,让学生们高喊: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之类的口号。不光这,每个班几乎每天都这么喊。都魔怔了。我有一个朋友花了几万把他孩子送到学校,我就劝他,别把孩子弄神经了。你猜他怎么说?只要孩子能考上清华,我宁可让他神经了。就这,还有不少学校去那儿学习取经。你说说,这都咋了都?现在孩子的负担太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这样留言:他问自己十岁的女儿,世界末rì你怕不怕死啊?女儿回答道:死就死吧,死了才好呢,不用天天上学,挤车,写作业。唉,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很累很累!”
“最可气的是,现在是全民学英语,学校硬是把英语作为必修课。我记得一个专家就批判过这种现象。他说,重视和学习英语本来一种手段,可我们却本末倒置,将它当作了唯一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xìng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英语学习风’现在已经刮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时期就开设外语必修课,违背了孩子的天xìng和接受能力。考研,英语更是具有‘一票否决’的关键作用。每年,都有很多专业成绩优异的考生因为英语没过线而惨遭淘汰,而一些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成了录取的亮点。‘考研就是靠英语’的说法在很多老师和学生中颇为盛行。还有,不管在实际工作中能不能用到英语,只要参加职称评定,就必须经过外语考试这道门槛。你说,这是干什么?最后弄得英语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一个资格和门槛。”
老袁点点头:“可不是,我媳妇每次考职称,就考英语,哪能考得过。没办法,就花钱找别人代考。”
粟恩继续侃侃而谈:“这位专家还说,全民学英语的教育方式已经弱化了对汉语言的学习。《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o.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国人的汉语rì渐退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中文教育,学校应该把英语改为选修课。给孩子体会中文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逻辑和美感留下空间和时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文化密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各种象征、情感、记忆,承载着他们对起源、目的、价值的共同想象。汉语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纽带,在传承文化、训练思维、塑造jīng神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觉着这位专家说得才是正道。可是你看看现在的学校,传得什么道?授得什么业?解得什么惑?什么教书育人,书倒是教好了,人却培养歪了,培养出了一些只知道美国西方,把自己家快忘掉的长着一副黄面孔的无德无行的新新人类。这样下去才是误人子弟呢,而且是误国误民,贻害无穷。”
老袁问道:“既然老师不当了,后来干什么去了?”
粟恩:“辞职下海经商。这几年也没少折腾。我现在有一间证券研究工作室,前两年成立的,是咱们县最早的专门炒股的机构,半公开化,赶了个金融危机,又关了。后来考了个证券分析师,到省里一家公司打工,干了两年,现那些人净胡说八道忽悠股民,就又回县里重新开张,私募了些资金,帮别人炒股,现在的股市虽然不太好,但多少能挣点,而且zì you自在,比当老师强。”
第三章 信仰在哪里(4)
(4)
“这里边还真有点故事。”粟恩坐下喝了口水,谈兴更浓,“说实话,以前我什么都不信,可是家里出了些事情,脑子一下开了窍。有一年我家出了件怪事。我和我爹常备些零钱放在家中的衣柜里,有天我从柜里取钱,现少了一张,我没在意。隔两天取钱,又少了一张,而且全是十块的,我媳妇也没拿,过了两天又少了一张。我就问爹,没成想我爹这两天也少钱,而且也是十块的。奇了怪了?家里一直有人,没见小偷进来,再说就是偷也不该一张一张拿啊?我爹说家里闹鬼,得找人驱驱。我不信就没让他找,可后来老是少钱,没办法就请了咱们县很厉害的一个师婆。师婆把一张十块钱放在桌子上,用碗扣上,说待会要是钱没了必定有鬼。过了一个钟头,掀开碗钱真没了。师婆赶紧施法,拿来黄纸点上,口念咒语,我就看着黄纸‘忽’一下烧没了。师婆一看钱也没要,慌里慌张着急往外走。我上去拽住她问咋回事。师婆说俺家房顶里面有一条长十几米碗口粗的大蛇,周围全是小蛇,她自己个降服不了它,让我另请高明。没办法,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三姑。我三姑信耶稣,就告诉我每天祷告,圣明的主会帮助我们。哎,你还别说,祷告了几天儿,钱真的再也没少过。还有,俺们家老鼠多得不行,养猫根本不管用,就用老鼠药,一毒一片,每天早上起来一捡一撮子,就这都不好使,可把俺们愁坏了。你猜怎么着,自从祷告以后,老鼠一个也没了。”
粟恩有喝了口水,接着又说道:“我爸过去逮什么信什么,出了这事,把以前的书全烧了,改信耶稣,我还是没信。我爸和我都是单传,一直想要个儿子,我三姑说向主祷告吧,主会赐福于我们。我就想,如果祷告真能生个儿子,我就信耶稣。从媳妇怀孕,我天天祷告,还真生了个儿子,现在都上初一了,看来信耶稣还真灵,我就信了。”
老袁静静听着,心想:这信仰怎么搞得像是在做交易。要是驱不走蛇生不了儿子,是不是就不信耶稣了,要是邪恶的东西帮忙完成了心愿,是不是就去信奉邪恶?不少人今天信这明天信那,是否跟现世现报的绝对现实主义有大关系呢?真应了那句话,要么什么都不信,要么信什么都行。难道信仰就是过家家、做游戏?可以随意改来改去?
“你信了耶稣吧,真得不赖。”粟恩劝说老袁。
“我?哎呀!你冷不丁一说,我真没准备,再说信仰宗教这种事可不是小事,得好好了解了解考虑考虑,你也不是有个过程吗?”老袁答道。
其实老袁对宗教很感兴趣,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有民间流传的一些,都有了解。在他看来,圣经之理远不如佛理。佛教中国化后,强调人人皆有佛xìng,往内挖掘,明心见xìng,见xìng成佛。基督教要人们信仰一个虚无缥缈的圣父、圣子、圣灵三而合一的上帝,每天向上帝祷告忏悔赎罪,让主宽恕自己。一句话:你不要问那么多,信就行了。而不是用明理的方法开启信徒的心智,自己找到修身向善的道路,所以感不起兴趣来。
两个人又聊了会儿,粟恩起身告辞,临走时对老袁说道:“明天过礼拜,你带着孩子去教堂看看,感受感受,唱诗班里有好多孩子。”
老袁推不过,便应承下来。
送走老同学,老袁洗了洗准备在套间靠窗户的床上躺下,这时珺儿从卧室里走出来说道:“爸爸,你和叔叔说的话我都听见了。”
“哎呦,我的妮儿,咋没睡呢?刚才说的话没吓着你吧?”老袁忙安慰道。
“没有,挺好玩的,我觉得叔叔说的是真的,我和弟弟不也是经常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吗?”珺儿摇摇头。
话音刚落,然儿光着屁股从卧室里突地跑出来,用手胡乱指着:“爸爸,你快点,要不就追不上那只大熊猫了。”
老袁怕孩子跑出去,上前一把抱住然儿,哄着放到床上。
“爸爸,弟弟又撒呓怔了。”珺儿笑道。
“嘘-----”老袁用手指示意珺儿别说话。
听上辈人说,人在梦游时千万不能惊醒,否则会伤及生命。
第四章 教堂里的黑色幽灵
第二天刚吃完早饭,粟恩便上门领着老袁和孩子去教堂。天yīn沉沉的,闷热的空气中裹有一丝凉意。教堂在县城南郊,通往它的路上,不时有人走过。教堂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全是人们捐钱、义工,按着西方的哥特式风格建成。规模不大,红砖砌就,坐南朝北,zhong yng是一个尖型拱门,两侧两个圆锥型尖塔耸立,尖头起高竖银白sè十字架,周围是一片果树地。步入大门先是一个前厅,三五成群的人在唠嗑,穿过前厅便是教堂大厅,高高屋顶成圆拱型,穹顶zhong yng是一个硕大的十字架,四周的玻璃花窗上是圣母圣子圣安娜的图案,座位中间有条甬道直通正前方主台。主台zhong yng竖着一尊受难的耶稣塑像。两侧站着两排唱诗班,前排是孩子,后面是大人。光从屋上方两侧的窗玻璃透过来,可能是yīn天的原因,里面感觉有些憋闷。珺儿和然儿好奇地上下左右看着。教堂的大钟表已快九点,就要到做礼拜的时间了。人们66续续进入大厅,找到各自位置,每个人在坐到自己的位子前,先垂头在胸前画十字,祷告一番。一人手里还拿着两本小书,一本和粟恩一摸一样的蓝皮小书——圣经,还有一本红皮书不晓得是什么。不知是天气的原因还是眼睛的缘故,老袁看到大厅里每个人头顶上被灰蒙蒙的yīn霾之气笼罩着。
“前厅里有几个人走来走去,看着不像是做礼拜的?”老袁低声问道。
“狗腿子!”粟恩用鄙夷的目光往回看了一眼。
礼拜开始了。
在唱诗班的伴唱下,一名穿着黑袍的中年男士走上前台。
“这是神父吧。”老袁又问道。
“咱们这儿教堂小,没有专人在这,平时都是牧师领读圣经,神父很少来,这次你赶上了。”粟恩悄悄说道,然后紧闭双唇神sè庄重地注视着前台。
这时神父在主台站好,教徒们起立,神父开始领着一起诵读圣经。先是赞美主:“哦,主啊,打开我们的双唇,用我们的口来展示对你的赞美。哦,主啊,加拯救我们;哦,主啊,快帮助我们。光辉与圣父圣子和圣灵同在,从开始到现在到永远至到世界尽头。阿门!.....”
老袁手里没有书,不清楚在念什么,只好滥竽充数跟着瞎嘟囔。珺儿和然儿好奇地仰头望着嘴里念念有词的人们。
诵经大概用了二十几分钟,随后是唱诗环节。随着神父的指引,粟恩打开另一本红皮小书,老袁侧眼一看,是赞美诗,上面还谱着曲子。粟恩与其他信徒们和着唱诗班一一地吟唱,老袁和珺儿然儿静静听着。
“还是孩子适合唱赞美诗。”老袁心想,孩子的歌声清澈明亮,鲜纯洁净,一尘不染,悠扬空灵,余音袅袅,宛如天使般唱出的天籁之音,飘飘荡荡飞出教堂,飞向天空,或许上帝在天堂一定能够听得到。倒是这些成年人,声音浑浊忧闷,沉沉得凝成一团,滞留在一处,化不开移不动的。
赞美诗继续唱着。
嗯?怎么听着有点耳熟?《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曲调,这是赞美主呢?还是赞美**呢?嗯?又是熟悉的旋律,《妈妈的吻》….唉?敢情还可以这样唱赞美诗?老袁觉得挺新鲜。其实并不新鲜,不是也有佛教音乐吗?如今都成了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一个音乐产业。
“爸爸,”正想着,珺儿拽了一下老袁细语道,“他们在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可是词不是这样的呀?”
老袁笑了笑,偷偷摆摆手示意珺儿安静。然儿此时正抬头直直地看着上空。
老袁顺着孩子的目光瞧去,不由得一怔,一股股灰暗之气从正在专心致志吟唱赞美诗的信徒们的身上缓缓升腾,与原来罩在他们头上的yīn霾搅合在一起,显得愈幽暗,同时还有一股黑褐sè气团如幽灵般在上面飘来飘去。这时珺儿似乎也看到了什么,两个孩子惊恐得紧紧抱住老袁的胳膊。
“不行,赶紧走。”老袁感觉压得透不过起来,带着两个孩子急匆匆走出教堂。
天空中的yīn云已剩薄薄的一层,太阳透过缝隙偷偷地shè出光来,地上像刚泼洒过雨点,干干的土层泛着一丝湿气,树叶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土腥味,老袁仰着头用力深呼吸着。
“爸爸,刚才好吓慌。”珺儿似乎惊恐未定,“有个人穿着黑衣服在上面飞来飞去。”
“光露着脸,”然儿也极力描述道,“脸是红sè的,半边脸没了,露着骨头,嘴黑青黑青的,还…….”
“黑眼圈,眼珠往外突着,鼻子又长又高,牙可白可亮了,像狗牙,”珺儿嘴快插话道。
“孩子们又看到东西了。”老袁心想,自己刚才看到的那团黑气,估计就是孩子们所看到的穿黑衣的东西,它是人,是神,是鬼,还是幽灵,还是…….
又过了一会儿,粟恩从教堂里走出来,后面其他信徒也66续续往外走,一个多小时的礼拜结束了。
“你怎么出来了?”粟恩边走边问。
“孩子们要尿尿。”老袁撒了个谎。
“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想法?”粟恩面带笑容。
“挺好的。”老袁心不在焉。
粟恩微微一楞,脸上的笑容迅褪去,没再问什么。看来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似乎感到很失望。
“我听说有的教会组织向信徒收取会费,信徒们时不时要给牧师神父送东西,过年过节教会还要给相关部门送礼,有这事儿吗?”老袁问道。
“听谁说的?”粟恩很是敏感,随即一脸的无所谓:“这有什么?寺庙里不也收香火钱吗?有的和尚可富了。还有些商人投资庙产,不就是看到这块能挣钱,而且不交任何税费,干挣。”
老袁心想:也对,凡胎**,有几个能真正达到上帝和佛祖的要求呢?在欧洲,教皇利奥十世就曾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况且在当下的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大cho中,芸芸众生哪能躲得过世俗的干扰,哪能不食人间烟火,现如今不是流行世间修炼吗?
回去的路上,经过粟恩的家门口,碰见了他媳妇儿。她指了指紧靠南院墙一座正在建造的红砖房子,神sè慌张地对粟恩说道:“你可回来了,老疙瘩家又动手盖了。”
抬头一看,见有几个人正在一人多高的墙上砌砖。
粟恩恼哼哼说道:“什么人,当我们家是好欺负的,我去找老疙瘩去。”转身就要往红砖房子那边走。
老袁忙拦住粟恩:“生的哪门子气呀?到底为啥?人家不就是在自家地儿盖房子吗?”
粟恩气呼呼地指着自家南院墙和红砖房子之间一条狭窄的空隙:“你看看,他们家没翻盖房子前,这儿原来有半米来宽,我还挖了个水沟,一下雨,雨水就顺着水沟流出去,不会淤在里面,俺们家的院墙就不会被雨水泡着。他们家现在把房子后坐,快挨住俺们家的院墙了,一下雨,雨水肯定淤在里面,rì子一长,非把俺们家的院墙泡坏不可。再说了,他家早不在这住了,盖房子也就是个幌子。你看见了吧,只用砖简单砌了个围墙,不就是想多占点地方,趁拆迁的时候多要些钱吗。前一阵子我把他们家告了,闹了一场,法院让我们两家庭外调解,房子盖了半截没再接着盖。这还没弄清楚呢,又盖起来了。太过分了!”
老袁问道:“那你什么意思?”
粟恩恶狠狠地瞪着正在施工的红砖房子:“我什么意思?拆了重盖。”
老袁又问:“那人家同意吗?”
“不同意,就这么耗着呗,谁怕谁呀。”
“那这块地方是你们两家谁的?”
“都不是,官道。”
老袁一听规劝道:“既然都不是,就算了吧,有什么可争得?”
粟恩不依不饶:“那俺们家的院墙非被雨水泡塌不可。还有,房子离俺们家这么近,都挡住俺们家的院子里。”
老袁看了看空隙,不像粟恩说的那么严重。如果下雨,雨水也能从里面流出来,即使流不出,也能渗入地下。再说,雨水如果淤积在里面,对方的房子也会被浸泡,受的损失要比粟恩家大得多。至于房子挡住他们家的院子,其实也就往后挪了十来厘米,粟恩家的院子南北很宽,影响微乎其微。他之所以这么闹,估计是看人家多占了点地方,心里不舒服,自家利益并没有受到伤害。
老袁不好说破,只是委婉地继续规劝:“哎呀,多大的事儿啊?别闹了。”
粟恩不冷不热的甩了一句:“咱一个小老百姓,能有多大的事儿?不就是房边子地沿子这点事儿。再说了,国家之间还寸土必争呢?”
老袁心想:耶稣会如何看待他这位信徒的言行呢?是鼓励还是劝导呢?
于是又忍不住问道:“你说耶稣来了该会怎么处理?”其实这话,老袁甭不想说出口,可实在是憋不住。他是想让粟恩看在耶稣的面儿上别再跟人家闹了。
谁知粟恩依旧是面无表情地回敬了一句:“耶稣活着也得过rì子啊。”
老袁彻底无语。
第五章 聪明的小花猪(1)
(1)
老袁和孩子们在家又住了一天,转天一早打了一辆车往老家赶。老家在县城东面,虽修了柏油路,可rì常养护不够,坑坑洼洼,一路颠簸着。所谓认祖归宗,如今人们的乡土意识越来越淡,中华文明几千年之所以绵绵不绝,家族观念、血脉认同、传承意识、和谐包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袁想让孩子们寻根,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故乡,记住他们的祖籍,了解他们的祖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哪儿的人,身上流淌着谁的血。老袁的老家名字很生僻,只有在原版《康熙字典》里才能查得到,解释为野蛮的村庄。是说当地民风剽悍,桀骜不驯,极具反抗jīng神。过去历朝历代当差的到村里抓人,大白天不敢去,怕挨打。有几年农村费税多,农民负担重,上边来人收,村里人逼急了,拿起镰刀就朝收钱的脑袋上勾,从此谁也不敢来了,以至于在全县里成了拖欠费税最多的村。而且爱告状,动不动就组织一帮人,上县里、省里、都叫冤,是出了名的上方村。一提起这个村,当官的就头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二门勇闯九置山 http://www.xlawen.org/kan/5312/ )
老袁说道:“是龙凤胎。闺女是姐姐,小子是弟弟。”
“龙凤胎?长哩可不大像,这闺女长哩真好看,眼眉毛跟画哩一样,小子和你长得像,几岁啦?叫啥啊?”嫂子边夸边问,一口家乡话。
珺儿和然儿没听清楚,疑惑地看着大娘,心想:大娘说的话比老爸还土气。
“快告诉大娘你们的名字。”老袁提示道。
“我叫轩辕珺菡。”“我叫轩辕默然。”
“好家伙,这名儿提哩真绕得慌。”嫂子笑道,“不是姓袁么?咋又成了咸啦?”嫂子没明白。
“大娘,姓轩辕,不是咸。”珺儿笑道。
“他妈姓宣,宣传的宣,加上我的姓,咱中国有个老祖宗不是叫黄帝吗?他也叫轩辕,我们俩的姓合在一起,音一样,就把字也改了,意思是黄帝的后人。”老袁解释道。
“你真有法子琢磨。”嫂子压根没听懂。
闲唠几句后,嫂子要去做饭,老袁说已在冀定吃过,便从地窖里取出个西瓜,切开让老袁和孩子们吃。
老母亲没在家,嫂子说去大姨家了,已有好些天,一直教大姨练太极,身体壮实得很。哥在店里。十多年起早贪黑,一个水果摊现在变成了一个中型市。甭看有这么个市,供俩孩子念书也很吃劲。侄子、侄女都很争气,也很懂事,在外地读大学,暑假不准备回来,要勤工俭学,想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嫂子把老袁和孩子领到母亲的房间。房间结构和嫂子住的屋一样,套间北侧也打了一样的隔断,里边是卧室,外边一张布衣沙、玻璃茶几、两把木椅和一张老式三屉木桌,桌上摆着一台老式电视机和录音机,靠窗台还有一张木床。屋里收拾的一尘不染,曾是医生的老母亲还是那么爱干净。
“就住妈屋里吧。”嫂子整理着床铺。
“爸爸,墙上那两个老爷爷是谁。”珺儿指着墙上的两张肖像画,一个仙风道骨,一个鹤童颜,老袁走近一看,下面分别写着张三丰、陈王庭,旁边还贴着一张陈氏太极拳诀,上面写着:
拳经总歌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压根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打手歌
才朋摅捺须认真,周身相随人难进,
任人巨力来攻击,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就屈伸。
“咱妈啥时候又练上太极了?”老袁笑问嫂子,心想:这老太太,真能折腾。
“就去年,还专门拜了个师傅。”嫂子铺着床答道。“咱家哩快成练武场了。天一亮,一院子老头儿老婆儿,咱妈领头,播着录音带,俺们也不敢吭声。以前这个功、那个教,俺们也没少说过。我看不上这乱七八糟哩。咱一个小老百姓,不好好过rì子,信这信那,瞎折腾啥。就想轰它们走,你哥哥不让。想想也是,咱妈都这么大年纪了,就由着她吧。”
“爸,爸,太极图,太极图。”然儿在卧室里面喊道。
老袁走入一看,一张太极图贴在卧室对床的墙上方,图下面写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yīn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爸爸,nini也学易经吗?”珺儿闪着大眼睛问。
老袁平时必看的两本书,一是《易经》,一是《黄帝内经》。珺儿和然儿自会说话起,老袁就试着教他们学易经。
“妮儿,外边那两个老爷爷是nini的老师,nini跟他们学太极拳呢,太极拳是根据周易的yīn阳原理编出来的。”老袁解释道。
“我能学太极拳吗。”珺儿问道。
“当然可以,大人小孩老人都能学。”老袁答道。
“那我也要学。”珺儿一本正经道。
“行,回头爸找个老师,你和弟弟一起学。”老袁说道。
傍晚,哥从店里回来,个头不高,瘦瘦的,戴着眼睛。吃过晚饭,珺儿和然儿坐了一天车,早早睡了。哥俩在一块闲聊。
“哥,妈怎么改练太极拳了?以前不是对圆相功挺上瘾的吗?”老袁问道。
“咱妈,哎,跟那帮人一样,啥没练过。昨儿个那个法,今儿个这个教,明儿个那个功,弄得跟穿衣服似哩,今儿个穿,明儿个扔。要不就像买吃哩,买这个吃着不行,再换一个,这个不行,再换一个,整天瞎折腾。老黑哈娘,那信佛信得谁都没法比,可到了不信了。老黑是单传,就为了儿媳妇能生个孙子,整天价求佛祖保佑。老黑哈媳妇肚子也不争个气,连着生了仨,全是闺女。老黑两口子实在不想生了,他爹就整天啊哭,说是抱不上孙子,没脸活了。还说老黑哈娘,信了一辈子佛,求来求去,那佛祖咋没显灵呢?老黑哈娘一看只好改信了耶稣,这一改倒好,老黑哈媳妇肚子两年愣是没动静。老黑哈娘又信了什么真主,也不知道改了几回,老黑哈媳妇肚子还是没动静。后来听说咱县里有个师婆在这上面儿有两下子,就去求了求。也不晓哩是师婆能耐大,还是该着,老黑哈媳妇真生了个小子,可把一家子高兴坏了。老黑哈娘对师婆那一套信得都没了边儿,最后自己个儿也成了师婆。”哥点了颗烟接着说道,“咱这条街上,练香功哩圆相功哩,信佛信耶稣哩,拜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哩,师婆神汉跳大神哩,乱踢八糟啥都有,每家只要信哩不一样,就你劝我我劝你,谁也说服不了谁,急了就不来往了。有哩一家子谁和谁信得都不一样,练不到一块,就互相打。我倒不是反对咱妈练功,我跟咱妈说,逮住一个好好练,别乱信,别瞎练,要不就乱了法门,容易招灾引邪,不听。”
“咱妈要是不在家,她屋里大白天有事还敢进进,一到黑瞎,俺们都不敢过哩。”嫂子插话道。
“咋了?”老袁好奇地问道。
“屋里闹动静。”嫂子神兮兮说道,“有回黑瞎,你哥哥进咱妈屋里拿东西,刚进屋,就喊着跑出来了。”
“估摸着是听错了,屋里又黑,自个儿吓唬自个儿。”哥看样子不想吓着老袁和孩子,忙解释道。
“那大前个儿,你和老岗是咋回事?”嫂子反问道。
话音刚落,帘子一撩,一个又胖又高的男人从外边进来,是嫂子的弟弟老刚,老袁和老岗寒暄了几句。忙问:“老刚,你跟我说说那天你进我妈屋里的事。”
“好家伙,可把我吓坏了。”老刚看了看哥,咧咧嘴,心有余悸,“那天个儿天快黑了,我过来串门,姐夫神道道跟我说你敢不敢进俺大娘屋里,我不知道咋回事,就往里头走,姐夫在后面跟着,刚拐进睡觉屋里,就看见有个女哩,半透明,在屋里飘着,还叹了口气,说句你怎么刚会来啊,我当时吓哩浑身一激灵,没看清模样,掉头往外跑,一下子把姐夫给撞到了,俺俩连滚带爬就跑出来了。”老刚说完“嘿嘿”笑了,老袁他们也跟着笑起来。
哥突然叹了口气:“唉,你再回来,咱家就不在了。”
“为什么?”老袁惊讶地问。
“明年这里就要拆了。”哥点了支烟深吸了一口,一脸的郁闷。“说是盖成楼房。这事儿说了好几年了,大家伙不同意。”
“不是挺好吗?是不是想多要点?”
“好什么好?”哥看样儿很生气。“也不是想多要钱,就是觉着不公平,也不乐意。就咱家这么一块地儿,少说能盖两栋楼。可他们呢,给咱们家两套房。两栋楼和两套房差多少?这还不说。你猜怎么着?给咱们家哩房子在县城最南边,老远,那地当儿房价多便宜。再说这拆迁房盖哩也不好。咱家在城里,房价高一大截,你说里外里他们赚多少。忒黑。要不是大家伙顶着早哈娘拆迁了。前两儿年,咱们县里和开商见不好弄,就花钱买通了几家,让哈们带头搬走。大家伙一看,人家都搬了,咱们还拧个什么劲儿,搬吧。可后来个儿被大家伙知道了,可哈娘哩气坏了,去哈娘来逼哩,搬个**。咱们这块儿又不是乱踢八糟哩地方,房子好好哩,一家一个院,屋子又宽又大,住着多舒服,好多人家都不愿意住楼房。楼有什么好,屁大地方,吃喝拉尿都在屋里,跟猪圈有啥两样,花销又大。咱这叫别墅,院里还能种菜,吃着放心,又不用花钱,比上市场上买强多了。”
“那怎么又同意拆迁了?”
“唉,胳膊拧不过大腿。老百姓,老背兴,那斗得过当官的和开商。他们弄了一帮人整天价上家里闹腾,连蒙再吓唬。有哩人家都被打了,要不就强行拆迁。更可气哩是趁人家家里没人就把房子给拔了。加上又多补了一块儿,咱家一开始时一套,又改成两套,还给点钱。没办法,拆就拆吧。”
哥的一席话使原本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压抑起来。
过了一会儿。老刚吞吞吐吐说到:“姐,你家里有钱么?我老丈人心脏病在冀定住院了,花了十来万。手里没钱了,能借我点不?”
没等嫂子开口,老袁忙问道:“怎么花这么多,不是有医保吗?”
老刚苦笑了一下:“嗐,俺老丈人是合作医疗,钱你得先垫上,两三个月才给你报呢。要是再拖拖,说不定得好几个月。再说又不给你全报,报7o%。老丈人做哩搭桥,还在医院住着哩。估计还得花个几万。钱不够了,医院又让交钱呢。我约摸算了算,除了报销那块儿,个人差不多得花个四五万。”
哥说道:“说是有医保,其实还是自己个花钱。”
“哎?这话新鲜,怎么讲?”老袁感到很奇怪。
“这个病本来该花两千,医院里让你花一万,医保报销八万,剩下两千个人出,你说这病是不是自己花哩钱。你说说这医保有啥用?”
“那医院为什么不让你花两千呢?”
“你搞过医院你还不知道,一看病医生先问你自费还是医保,你说自费,他就让你少花钱,花多了怕你不治,要不就怕你欠费。你说医保,那好说了,各种检查全上,什么药贵用什么。反正有医保顶着呢,他们得利,老百姓一点实惠也没有。”
“嗯,你还别说,这话在理儿。我以前开的医院是中医特sè医院,靠手艺吃饭,根据患者的病情,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这方面还真不知道。看来这医保制度还得改革。”
第三章 信仰在哪里
(2)
这时老袁的初中同学粟恩来家看望,多年没见,两人格外高兴。粟恩比以前胖了许多,头已谢了顶,在灯光下放着亮儿。
老袁把粟恩让到老母亲屋里,落座相互寒暄几句后,老袁问道:“老师当得好好的,怎么不干了。”
“你不是也辞职了吗?”粟恩笑着反问道。
“我这人你又不是不了解,zì you散漫惯了。说说,你到底为什么?乡里初中的老师工资都归财政管了,虽然不高,但比以前多了,还有保障。”在老袁看来,国人多数还是喜欢吃公家饭的。
“物价也在涨啊。”粟恩吐了吐嘴里的茶叶末,“那点工资真不抗花。不过这也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教够了。你说咱好歹也是个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是我教着教着,越觉着心里没底。我这人有个毛病,想着既然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不光教书本上的知识,总得把做人的道理讲给学生们听吧,再说又是班主任,也有这个责任。你说我该讲什么。讲真诚待人?这社会多复杂,真诚值几个钱?连学校和老师都不老实了,巧立名目,变着法收学生的钱,什么购买指定教材、课外书籍,上课不好好教,让学生掏钱补课等等,好家伙,说是免费义务教育,可钱花得越来越多,还美其名曰‘提高学生成绩’。虚伪。更甚者,为人师表,却收受红包。逢年过节,学生家长又是钱又是卡又是物给老师送,这都成了惯例。让孩子们讲真诚?你没做到,怎么好意思说?有什么资格讲?再说学生也不见得能得听进去。话又说回来,这不是害人家孩子吗?一走上社会,让人骗个溜够,学生们不骂我才怪呢。让他们虚伪狡诈?这不是教学生不学好吗?想来想去,我给学生们讲,好坏没有标准,你们自己掂量着办。我这套说辞在学校里广为传播,最后传到校领导那里,跟我严肃谈了几次,说我有违做老师的准则,更不是班主任所说的话,这样的思想万万要不得,如此下去会误人子弟的。我压根没理这茬。再加上我这人在别人看来向来离经叛道,不服管教,入不了领导的法眼,最后把我这班主任给撸了。其实班主任当不当的吧,压根我就不稀罕,只是我带的班升学率最高,学校为了提高声誉,愣是把我摁在这位子上好几年,还树了标杆。升学率升学率,我烦得够够的。本来我是顺其自然非刻意为之,这么一弄,反倒成了负担。太累。索xìng我也就拧着来,结果升学率逐年降低。学校换我早有此意,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我一看,正好,索xìng辞职不干了。”
粟恩讲到这儿,被老袁打断:“就为一个班主任?不至于吧?”
粟恩说道:“不是为这,主要是不想干了,现在的教育实在是不可理喻。你说,学生除了被填鸭式似的灌输书本上的烂知识,一切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升学。他们还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素质呢?德行呢?思想呢?jīng神呢?身心健康呢?这些统统不管。衡水二中就是个例子。听说这个学校升学率特别高,北大清华,每年考十几多个,全国都有名。你猜他们怎么教学生。就是大量做题,有的学生开玩笑,说他们连试题还没看清呢,答案已经做出来了。因为学习太紧,学生几乎连上厕所的功夫都没有,去趟厕所老师给你掐时间,了就上厕所里找,有的老师甚至跟着去。离高考三个多月,学校就组织全校师生召开什么百rì冲刺誓师大会,让学生们高喊: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之类的口号。不光这,每个班几乎每天都这么喊。都魔怔了。我有一个朋友花了几万把他孩子送到学校,我就劝他,别把孩子弄神经了。你猜他怎么说?只要孩子能考上清华,我宁可让他神经了。就这,还有不少学校去那儿学习取经。你说说,这都咋了都?现在孩子的负担太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这样留言:他问自己十岁的女儿,世界末rì你怕不怕死啊?女儿回答道:死就死吧,死了才好呢,不用天天上学,挤车,写作业。唉,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很累很累!”
“最可气的是,现在是全民学英语,学校硬是把英语作为必修课。我记得一个专家就批判过这种现象。他说,重视和学习英语本来一种手段,可我们却本末倒置,将它当作了唯一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xìng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英语学习风’现在已经刮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时期就开设外语必修课,违背了孩子的天xìng和接受能力。考研,英语更是具有‘一票否决’的关键作用。每年,都有很多专业成绩优异的考生因为英语没过线而惨遭淘汰,而一些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成了录取的亮点。‘考研就是靠英语’的说法在很多老师和学生中颇为盛行。还有,不管在实际工作中能不能用到英语,只要参加职称评定,就必须经过外语考试这道门槛。你说,这是干什么?最后弄得英语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一个资格和门槛。”
老袁点点头:“可不是,我媳妇每次考职称,就考英语,哪能考得过。没办法,就花钱找别人代考。”
粟恩继续侃侃而谈:“这位专家还说,全民学英语的教育方式已经弱化了对汉语言的学习。《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o.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国人的汉语rì渐退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中文教育,学校应该把英语改为选修课。给孩子体会中文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逻辑和美感留下空间和时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文化密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各种象征、情感、记忆,承载着他们对起源、目的、价值的共同想象。汉语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纽带,在传承文化、训练思维、塑造jīng神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觉着这位专家说得才是正道。可是你看看现在的学校,传得什么道?授得什么业?解得什么惑?什么教书育人,书倒是教好了,人却培养歪了,培养出了一些只知道美国西方,把自己家快忘掉的长着一副黄面孔的无德无行的新新人类。这样下去才是误人子弟呢,而且是误国误民,贻害无穷。”
老袁问道:“既然老师不当了,后来干什么去了?”
粟恩:“辞职下海经商。这几年也没少折腾。我现在有一间证券研究工作室,前两年成立的,是咱们县最早的专门炒股的机构,半公开化,赶了个金融危机,又关了。后来考了个证券分析师,到省里一家公司打工,干了两年,现那些人净胡说八道忽悠股民,就又回县里重新开张,私募了些资金,帮别人炒股,现在的股市虽然不太好,但多少能挣点,而且zì you自在,比当老师强。”
第三章 信仰在哪里(4)
(4)
“这里边还真有点故事。”粟恩坐下喝了口水,谈兴更浓,“说实话,以前我什么都不信,可是家里出了些事情,脑子一下开了窍。有一年我家出了件怪事。我和我爹常备些零钱放在家中的衣柜里,有天我从柜里取钱,现少了一张,我没在意。隔两天取钱,又少了一张,而且全是十块的,我媳妇也没拿,过了两天又少了一张。我就问爹,没成想我爹这两天也少钱,而且也是十块的。奇了怪了?家里一直有人,没见小偷进来,再说就是偷也不该一张一张拿啊?我爹说家里闹鬼,得找人驱驱。我不信就没让他找,可后来老是少钱,没办法就请了咱们县很厉害的一个师婆。师婆把一张十块钱放在桌子上,用碗扣上,说待会要是钱没了必定有鬼。过了一个钟头,掀开碗钱真没了。师婆赶紧施法,拿来黄纸点上,口念咒语,我就看着黄纸‘忽’一下烧没了。师婆一看钱也没要,慌里慌张着急往外走。我上去拽住她问咋回事。师婆说俺家房顶里面有一条长十几米碗口粗的大蛇,周围全是小蛇,她自己个降服不了它,让我另请高明。没办法,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三姑。我三姑信耶稣,就告诉我每天祷告,圣明的主会帮助我们。哎,你还别说,祷告了几天儿,钱真的再也没少过。还有,俺们家老鼠多得不行,养猫根本不管用,就用老鼠药,一毒一片,每天早上起来一捡一撮子,就这都不好使,可把俺们愁坏了。你猜怎么着,自从祷告以后,老鼠一个也没了。”
粟恩有喝了口水,接着又说道:“我爸过去逮什么信什么,出了这事,把以前的书全烧了,改信耶稣,我还是没信。我爸和我都是单传,一直想要个儿子,我三姑说向主祷告吧,主会赐福于我们。我就想,如果祷告真能生个儿子,我就信耶稣。从媳妇怀孕,我天天祷告,还真生了个儿子,现在都上初一了,看来信耶稣还真灵,我就信了。”
老袁静静听着,心想:这信仰怎么搞得像是在做交易。要是驱不走蛇生不了儿子,是不是就不信耶稣了,要是邪恶的东西帮忙完成了心愿,是不是就去信奉邪恶?不少人今天信这明天信那,是否跟现世现报的绝对现实主义有大关系呢?真应了那句话,要么什么都不信,要么信什么都行。难道信仰就是过家家、做游戏?可以随意改来改去?
“你信了耶稣吧,真得不赖。”粟恩劝说老袁。
“我?哎呀!你冷不丁一说,我真没准备,再说信仰宗教这种事可不是小事,得好好了解了解考虑考虑,你也不是有个过程吗?”老袁答道。
其实老袁对宗教很感兴趣,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有民间流传的一些,都有了解。在他看来,圣经之理远不如佛理。佛教中国化后,强调人人皆有佛xìng,往内挖掘,明心见xìng,见xìng成佛。基督教要人们信仰一个虚无缥缈的圣父、圣子、圣灵三而合一的上帝,每天向上帝祷告忏悔赎罪,让主宽恕自己。一句话:你不要问那么多,信就行了。而不是用明理的方法开启信徒的心智,自己找到修身向善的道路,所以感不起兴趣来。
两个人又聊了会儿,粟恩起身告辞,临走时对老袁说道:“明天过礼拜,你带着孩子去教堂看看,感受感受,唱诗班里有好多孩子。”
老袁推不过,便应承下来。
送走老同学,老袁洗了洗准备在套间靠窗户的床上躺下,这时珺儿从卧室里走出来说道:“爸爸,你和叔叔说的话我都听见了。”
“哎呦,我的妮儿,咋没睡呢?刚才说的话没吓着你吧?”老袁忙安慰道。
“没有,挺好玩的,我觉得叔叔说的是真的,我和弟弟不也是经常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吗?”珺儿摇摇头。
话音刚落,然儿光着屁股从卧室里突地跑出来,用手胡乱指着:“爸爸,你快点,要不就追不上那只大熊猫了。”
老袁怕孩子跑出去,上前一把抱住然儿,哄着放到床上。
“爸爸,弟弟又撒呓怔了。”珺儿笑道。
“嘘-----”老袁用手指示意珺儿别说话。
听上辈人说,人在梦游时千万不能惊醒,否则会伤及生命。
第四章 教堂里的黑色幽灵
第二天刚吃完早饭,粟恩便上门领着老袁和孩子去教堂。天yīn沉沉的,闷热的空气中裹有一丝凉意。教堂在县城南郊,通往它的路上,不时有人走过。教堂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全是人们捐钱、义工,按着西方的哥特式风格建成。规模不大,红砖砌就,坐南朝北,zhong yng是一个尖型拱门,两侧两个圆锥型尖塔耸立,尖头起高竖银白sè十字架,周围是一片果树地。步入大门先是一个前厅,三五成群的人在唠嗑,穿过前厅便是教堂大厅,高高屋顶成圆拱型,穹顶zhong yng是一个硕大的十字架,四周的玻璃花窗上是圣母圣子圣安娜的图案,座位中间有条甬道直通正前方主台。主台zhong yng竖着一尊受难的耶稣塑像。两侧站着两排唱诗班,前排是孩子,后面是大人。光从屋上方两侧的窗玻璃透过来,可能是yīn天的原因,里面感觉有些憋闷。珺儿和然儿好奇地上下左右看着。教堂的大钟表已快九点,就要到做礼拜的时间了。人们66续续进入大厅,找到各自位置,每个人在坐到自己的位子前,先垂头在胸前画十字,祷告一番。一人手里还拿着两本小书,一本和粟恩一摸一样的蓝皮小书——圣经,还有一本红皮书不晓得是什么。不知是天气的原因还是眼睛的缘故,老袁看到大厅里每个人头顶上被灰蒙蒙的yīn霾之气笼罩着。
“前厅里有几个人走来走去,看着不像是做礼拜的?”老袁低声问道。
“狗腿子!”粟恩用鄙夷的目光往回看了一眼。
礼拜开始了。
在唱诗班的伴唱下,一名穿着黑袍的中年男士走上前台。
“这是神父吧。”老袁又问道。
“咱们这儿教堂小,没有专人在这,平时都是牧师领读圣经,神父很少来,这次你赶上了。”粟恩悄悄说道,然后紧闭双唇神sè庄重地注视着前台。
这时神父在主台站好,教徒们起立,神父开始领着一起诵读圣经。先是赞美主:“哦,主啊,打开我们的双唇,用我们的口来展示对你的赞美。哦,主啊,加拯救我们;哦,主啊,快帮助我们。光辉与圣父圣子和圣灵同在,从开始到现在到永远至到世界尽头。阿门!.....”
老袁手里没有书,不清楚在念什么,只好滥竽充数跟着瞎嘟囔。珺儿和然儿好奇地仰头望着嘴里念念有词的人们。
诵经大概用了二十几分钟,随后是唱诗环节。随着神父的指引,粟恩打开另一本红皮小书,老袁侧眼一看,是赞美诗,上面还谱着曲子。粟恩与其他信徒们和着唱诗班一一地吟唱,老袁和珺儿然儿静静听着。
“还是孩子适合唱赞美诗。”老袁心想,孩子的歌声清澈明亮,鲜纯洁净,一尘不染,悠扬空灵,余音袅袅,宛如天使般唱出的天籁之音,飘飘荡荡飞出教堂,飞向天空,或许上帝在天堂一定能够听得到。倒是这些成年人,声音浑浊忧闷,沉沉得凝成一团,滞留在一处,化不开移不动的。
赞美诗继续唱着。
嗯?怎么听着有点耳熟?《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曲调,这是赞美主呢?还是赞美**呢?嗯?又是熟悉的旋律,《妈妈的吻》….唉?敢情还可以这样唱赞美诗?老袁觉得挺新鲜。其实并不新鲜,不是也有佛教音乐吗?如今都成了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一个音乐产业。
“爸爸,”正想着,珺儿拽了一下老袁细语道,“他们在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可是词不是这样的呀?”
老袁笑了笑,偷偷摆摆手示意珺儿安静。然儿此时正抬头直直地看着上空。
老袁顺着孩子的目光瞧去,不由得一怔,一股股灰暗之气从正在专心致志吟唱赞美诗的信徒们的身上缓缓升腾,与原来罩在他们头上的yīn霾搅合在一起,显得愈幽暗,同时还有一股黑褐sè气团如幽灵般在上面飘来飘去。这时珺儿似乎也看到了什么,两个孩子惊恐得紧紧抱住老袁的胳膊。
“不行,赶紧走。”老袁感觉压得透不过起来,带着两个孩子急匆匆走出教堂。
天空中的yīn云已剩薄薄的一层,太阳透过缝隙偷偷地shè出光来,地上像刚泼洒过雨点,干干的土层泛着一丝湿气,树叶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土腥味,老袁仰着头用力深呼吸着。
“爸爸,刚才好吓慌。”珺儿似乎惊恐未定,“有个人穿着黑衣服在上面飞来飞去。”
“光露着脸,”然儿也极力描述道,“脸是红sè的,半边脸没了,露着骨头,嘴黑青黑青的,还…….”
“黑眼圈,眼珠往外突着,鼻子又长又高,牙可白可亮了,像狗牙,”珺儿嘴快插话道。
“孩子们又看到东西了。”老袁心想,自己刚才看到的那团黑气,估计就是孩子们所看到的穿黑衣的东西,它是人,是神,是鬼,还是幽灵,还是…….
又过了一会儿,粟恩从教堂里走出来,后面其他信徒也66续续往外走,一个多小时的礼拜结束了。
“你怎么出来了?”粟恩边走边问。
“孩子们要尿尿。”老袁撒了个谎。
“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想法?”粟恩面带笑容。
“挺好的。”老袁心不在焉。
粟恩微微一楞,脸上的笑容迅褪去,没再问什么。看来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似乎感到很失望。
“我听说有的教会组织向信徒收取会费,信徒们时不时要给牧师神父送东西,过年过节教会还要给相关部门送礼,有这事儿吗?”老袁问道。
“听谁说的?”粟恩很是敏感,随即一脸的无所谓:“这有什么?寺庙里不也收香火钱吗?有的和尚可富了。还有些商人投资庙产,不就是看到这块能挣钱,而且不交任何税费,干挣。”
老袁心想:也对,凡胎**,有几个能真正达到上帝和佛祖的要求呢?在欧洲,教皇利奥十世就曾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况且在当下的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大cho中,芸芸众生哪能躲得过世俗的干扰,哪能不食人间烟火,现如今不是流行世间修炼吗?
回去的路上,经过粟恩的家门口,碰见了他媳妇儿。她指了指紧靠南院墙一座正在建造的红砖房子,神sè慌张地对粟恩说道:“你可回来了,老疙瘩家又动手盖了。”
抬头一看,见有几个人正在一人多高的墙上砌砖。
粟恩恼哼哼说道:“什么人,当我们家是好欺负的,我去找老疙瘩去。”转身就要往红砖房子那边走。
老袁忙拦住粟恩:“生的哪门子气呀?到底为啥?人家不就是在自家地儿盖房子吗?”
粟恩气呼呼地指着自家南院墙和红砖房子之间一条狭窄的空隙:“你看看,他们家没翻盖房子前,这儿原来有半米来宽,我还挖了个水沟,一下雨,雨水就顺着水沟流出去,不会淤在里面,俺们家的院墙就不会被雨水泡着。他们家现在把房子后坐,快挨住俺们家的院墙了,一下雨,雨水肯定淤在里面,rì子一长,非把俺们家的院墙泡坏不可。再说了,他家早不在这住了,盖房子也就是个幌子。你看见了吧,只用砖简单砌了个围墙,不就是想多占点地方,趁拆迁的时候多要些钱吗。前一阵子我把他们家告了,闹了一场,法院让我们两家庭外调解,房子盖了半截没再接着盖。这还没弄清楚呢,又盖起来了。太过分了!”
老袁问道:“那你什么意思?”
粟恩恶狠狠地瞪着正在施工的红砖房子:“我什么意思?拆了重盖。”
老袁又问:“那人家同意吗?”
“不同意,就这么耗着呗,谁怕谁呀。”
“那这块地方是你们两家谁的?”
“都不是,官道。”
老袁一听规劝道:“既然都不是,就算了吧,有什么可争得?”
粟恩不依不饶:“那俺们家的院墙非被雨水泡塌不可。还有,房子离俺们家这么近,都挡住俺们家的院子里。”
老袁看了看空隙,不像粟恩说的那么严重。如果下雨,雨水也能从里面流出来,即使流不出,也能渗入地下。再说,雨水如果淤积在里面,对方的房子也会被浸泡,受的损失要比粟恩家大得多。至于房子挡住他们家的院子,其实也就往后挪了十来厘米,粟恩家的院子南北很宽,影响微乎其微。他之所以这么闹,估计是看人家多占了点地方,心里不舒服,自家利益并没有受到伤害。
老袁不好说破,只是委婉地继续规劝:“哎呀,多大的事儿啊?别闹了。”
粟恩不冷不热的甩了一句:“咱一个小老百姓,能有多大的事儿?不就是房边子地沿子这点事儿。再说了,国家之间还寸土必争呢?”
老袁心想:耶稣会如何看待他这位信徒的言行呢?是鼓励还是劝导呢?
于是又忍不住问道:“你说耶稣来了该会怎么处理?”其实这话,老袁甭不想说出口,可实在是憋不住。他是想让粟恩看在耶稣的面儿上别再跟人家闹了。
谁知粟恩依旧是面无表情地回敬了一句:“耶稣活着也得过rì子啊。”
老袁彻底无语。
第五章 聪明的小花猪(1)
(1)
老袁和孩子们在家又住了一天,转天一早打了一辆车往老家赶。老家在县城东面,虽修了柏油路,可rì常养护不够,坑坑洼洼,一路颠簸着。所谓认祖归宗,如今人们的乡土意识越来越淡,中华文明几千年之所以绵绵不绝,家族观念、血脉认同、传承意识、和谐包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袁想让孩子们寻根,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故乡,记住他们的祖籍,了解他们的祖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哪儿的人,身上流淌着谁的血。老袁的老家名字很生僻,只有在原版《康熙字典》里才能查得到,解释为野蛮的村庄。是说当地民风剽悍,桀骜不驯,极具反抗jīng神。过去历朝历代当差的到村里抓人,大白天不敢去,怕挨打。有几年农村费税多,农民负担重,上边来人收,村里人逼急了,拿起镰刀就朝收钱的脑袋上勾,从此谁也不敢来了,以至于在全县里成了拖欠费税最多的村。而且爱告状,动不动就组织一帮人,上县里、省里、都叫冤,是出了名的上方村。一提起这个村,当官的就头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二门勇闯九置山 http://www.xlawen.org/kan/5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