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阅读
,老袁长了村里人的脾气,珺儿和然儿虽小,但脾气xìng格很像老袁,倔强,个xìng强,不服管,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在老袁的记忆里,自己的家乡曾是一个环境美丽、风光旖旎的世外桃源。山不高而青,水不深而秀,花不艳而鲜,翠绿树林茂密深幽,弯曲河道明亮潺潺,村子四周水塘遍布,肥沃的辽阔褐sè土地,丰盈的片片粼粼水田,既有一望无际的金sè麦浪,又有飘香四溢的茫茫稻海,旱涝保丰收,不似江南,胜似江南。如今的家乡呢?不到二十里的路程,车行了近半小时,到了村西头。这里要比村里高出一大截,村里人称作岗上,过去曾是一大片茂盛的树林,里面各种植被丛生,叫做驴头豹林,是因有一种驴头豹身的花斑豹而得名。听上辈人说,这种豹极为罕见,体型硕大凶猛,但不主动攻击人,由于猎杀、树林砍伐等原因,驴头豹逐渐灭绝。如今驴头豹林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典型的华北农村屋舍。沿着斜坡车缓缓往下往东行驶,岗下边是村里,街路崎岖不平,到处是车轮压下的沟壑,有的满是泥泞。除了一些重新翻瓦过的屋舍,那房,那街道,那布局,一切还是老样子。薄薄的雾气弥漫在空中,寂静的村落时而传来公鸡的鸣叫声,街道两侧堆放着玉米杆、棉花杆、花生杆之类的柴垛,柴垛旁是猪圈,猪棚上、低矮的围墙上站立着几只鸡,麻雀喳喳叫着在树上房上飞来飞去,一只大白鹅在街上慢悠悠地溜达,几条家狗低头来回嗅着,裹着裤腿的村民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一辆农用三轮车拉着一车西瓜“嗒嗒”往岗上赶,吓得鹅狗乱窜。趁着天气凉快,老袁想到南河瞧瞧,于是让司机驾车向村南驶去。村南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车沿着田间大道慢慢走着,两侧农家菜园、net玉米、收割完的麦田映入眼帘。老袁把车玻璃打开,阵阵田风拂面吹过,记忆中的乡土气息扑鼻而来,夹杂着泥土和庄稼蔬菜的天然芳香,只是感觉少了水草的味道。珺儿然儿扒着玻璃张望着,不时地好奇问着老袁。想想挺可怜,越来越城市化的生活,让孩子们离大自然愈来愈远,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和这田野,以及生长在其间的东西是何种关系了。老袁只能通过书本、电视、网络和自己的记忆,让孩子们认知这养育人类的土地。车行驶到一条河岸边停了下来。老袁和孩子下了车,深呼吸了一口空气。
“河里没有水。”珺儿指着河沟说道。
“爸爸,你说得野狐岭在哪呢?”然儿问道。
老袁经常给孩子讲家乡的故事,像村南边的野狐岭、狐子灯、南河、拇指马鳖等等,而今天这些都哪里去了?眼前的南河早已干枯,曾经的一切早已没有了踪迹。村民随意撒下的种子,零散地长着花生、玉米、红薯、土豆等。对岸是条土建大坝,是对面的村子因地势低怕洪水而修建的,看样子好多年没用上了,如今上面也都种上了庄稼。在河道西对岸就是野狐岭,过去丛林密布,因出没一种夜晚尾巴光的白狐狸而得名,家乡人将出的光叫做狐子灯。这里经常生jīng灵鬼怪、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说驴头豹林让人害怕的话,野狐岭让人感到惊悚。现在的野狐岭光秃一片,零星长着几棵歪歪扭扭的槐树和榆树。四种环看,空空荡荡,没有了遮挡,以往的村落个个掩映在林树之中,而眼下十几里外的村子都能清晰可见。老袁没有了兴致,和孩子上车又返回到村里,在一开阔地下了车,车走时记下了司机的电话。
已是上午十点多,天气逐渐热起来,但比县城凉快些。开阔地是村子的中心,原是村子搞大型活动的地方,中间的土戏台子已破旧不堪,右边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彩sè庙宇,曾是是村子标志xìng建筑。此庙建于明朝,距今已有五百年左右的历史。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风格,形式特殊,结构jīng巧。高约7米,面宽、进深各一间。东山墙现存一组琉璃浮雕,内容是观音菩萨救28难民的佛传故事。朝北的庙门紧锁着,门口孤零零竖着一块半腰来高的石碑,上刻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几个红字。几位老人在庙门口一颗大树下聊天。老袁带孩子过去,透过门缝向里观瞧。庙内四面绘满壁画,内容有“竹林七贤”、“松鹤延年”等。顶部天花板是由24块镌刻jīng细的木雕云龙戏珠图组成,至今保存完整。原来里面供奉着佛像,特殊时期破四旧,供奉的东西砸烂一空,人们就经常往里放置棺材。因外部装修基本上采取了琉璃构件,家乡人都叫它琉璃庙。可能是重新修葺过,雕梁画栋,sè彩鲜艳,东墙上的琉璃浮雕,人物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太阳下泛着光。
第五章 聪明的小花猪(2)
(2)
老袁的父母为同村人,双方兄弟姐妹多,所以村子里还有不少自家的亲戚。老袁自八岁离开家乡,一直到高中,期间时不时回来看看,每次回来就住在姥姥和小舅家。姥姥去世后,老袁和小舅一直很亲,一回村便往他家里奔。老袁提着行李包领着孩子沿着庙东头的街道往东走了几十米,往北拐进一条胡同不几步到了小舅家门口。如寻常农家一样,高宽的大门,两扇红sè大铁门敞着,深阔的门洞停放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大门外东侧是猪圈,一头老母猪在吃食儿,西侧的水井不见了踪影。一进院,坐北朝南的几间大平房,样子和县城里的母亲家差不多,还有几间较矮的西厢房,院中间有一颗一腰来粗的老枣树,树冠遮盖了半院子,两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在玩耍,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院里寻食,屋檐下堆放着装满小麦的麻袋和其他农家用品,一妇女正在那儿低头收拾东西。
“妗咋。”老袁喊道。
妇女闻声抬头惊道:“小军子?!”随即放下手里的活下来迎老袁和孩子们。妗子已快六十,瘦高个,穿着松垮的花格子衣服。头已变得灰白,脸红红的,松弛了许多,皱纹清晰可见,厚厚的眼袋,可能是长时间弯腰做活的缘故,身子向前屈,腿向外弯,走路蹒跚。妗子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不识字,不会骑自行车,最远只去过县城,像牛一样干了一辈子。
老袁他们随妗子往屋走时,一只小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哼哼”着用湿漉漉的鼻子拱珺儿和然儿。起初吓得珺儿和然儿直往后躲,稍后蹲下身来好奇的看着小猪,那两个小女孩也围将过来。小猪显得很兴奋,抬着头鼻子呼哧呼哧喘着气对孩子们嗅来嗅去。孩子们笑着,你一下我一下触摸小猪。
“爸爸,这小猪真好玩。”珺儿用手指轻点小猪的头。
老袁定睛一看,这头小猪长的非常有意思:大约四十公分长,二十多公分高,体毛基sè为白sè,布满小孩儿拳头般大小的不规则黑sè斑块,头大而圆,稀疏分布着几块铜钱大小的黑斑块,长嘴巴,圆圆的鼻子头呈粉红sè,弯垂的大耳朵,耳部白sè,耳尖黑sè,左眼周围毛sè黑黑,与右眼部白sè皮毛形成鲜明对比,白白的四条小腿短而粗,肚子圆圆的,细细的小尾巴,尾尖呈黑sè,全身上下没有污渍和异味,显得很干净。它不停地看着周围的人,眼皮一眨一眨,小眼珠翻来翻去,看上去异常灵活聪慧,很是可爱。
“走,脏小猪子。”妗子突地呵斥了一声。小猪一惊,夹着尾巴,耷拉着头匆匆离开,在南墙角处“扑通”卧下,翻着白眼珠儿不时地偷偷看老袁和珺儿然儿。
妗子把老袁和珺儿然儿领进屋,珺儿然儿和妗子相互认了认,出去和两个小女孩玩耍。老袁和妗子说了一会话,从包里拿出两瓶酒和两条烟。
“以后来家别给你小舅拿酒了,趁这会儿他不在,我得把酒藏起来。”妗子说着拿起酒急忙往外走。
“我小舅不喝酒了?”
“不是,就是喝哩太多了,六十的人了,可没出息呢?见酒不要命,一喝就多,手还跟着哆嗦,血压也高。你四姨夫说了,再这么着儿喝下去,非得脑溢血不可,现在看病这么贵,万一得了这病咱可看不起,再闹个半身不遂,可咋过?”
妗子还没出去,一个剃着光头身材魁梧的六十岁左右的男人从外面进来。
“说谁我半身不遂呢?”
是小舅,老袁赶忙迎上去。
“小军子,你啥时候回来的?”小舅边问边直直盯着妗子手里的酒,嘻嘻一笑,“哟,汾酒,是小军子拿来的吧?”
“一边去,瞧你这没出息哩样儿,现在练功还喝什么酒。”妗子嗔怒道。
“我都多长时间不喝白酒了,多好哩酒啊,不喝怪可惜了得,小军子好不容易来一趟,正好俺爷俩喝点,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小舅央求着从妗子手里抢过酒来。
“大夏天哩喝得哪门子白酒,喝点啤哩吧?”妗子还不死心。
“喝啤酒没意思。我保证,喝完这回再也不沾酒了,好好练功。”小舅乐呵呵道。
中午,妗子炒了几个菜,老袁和小舅在在树底下喝酒,还叫了本家的一个表舅。表舅五十多岁,瘦瘦的,穿一身部队的衣服。他年轻时当过兵,曾当过村里的支书,肚里有点墨水,能说会道,算是村里的文化人。
妗子用水泵从几十米深的井里抽出凉凉的水,让老袁他们洗手。小时候村里吃水,家家有口水井,平均两三米深,水面只距地面半米左右,井水里时常看到鱼儿游来游去。吃水时,只需用胳膊抓住水桶把往井里一伸一摆,就能打上满满一桶甘甜的水来。天一下雨,得盖上水井口,否则井水会溢出来,可如今的地下水位下的太深了。
“妗咋,这井有多深?”老袁问道。
“8o多米呢。”
“哎呀,咋这么深?”老袁惊讶道。
“这不算深,还有两三百米深哩呢。”妗子淡淡地说道。
孩子们吃完饭午睡去了,那头小花猪不知什么时候卧在小舅旁边,眼直钩钩的盯着桌上的饭菜,头随着筷子移来移去,小舅不时捡两筷子喂小花猪几口。
“小舅,这头小猪挺好玩,咋不在圈里?”老袁问道。
“这小猪都一年多了。”小舅答道。
“什么?”老袁很惊奇。要知道普通的一头猪两三个月就能长到一二百多斤,三四个月就可以出栏,这头小猪顶多十五六斤。
“去年下哩,一窝下了十头,数它个头小,吃ni抢不过别哩小猪,别哩小猪断了ni,又让母猪喂了一个来月哩ni,还是长不大。后来把别哩小猪买了,这头猪没人要就留下了,和老母猪在一个圈里。可不好好吃食,老是‘吱吱’叫,宰了它吧,也没多少肉。没办法,就把它从猪圈里弄出来,搁在院子里养着。这猪嘴头高,不吃猪食,人吃啥它吃啥。可饭量很小,喂几口就饱了,过了大半年才长了十来斤,到现在都没咋再长。”
小舅咂了一口酒:“不过,这猪特通人xìng,你高不高兴,不火,它都知道,你和它说话,它能听懂。一开始把它放到院子里到处拉尿,我和你妗子可劲儿骂它,让它出去到猪圈边上拉尿,还真听话,拉屎撒尿一准跑到猪圈边上。你看电视,它也看,看到里面有猪,就凑过去哼哼打招呼。有次看西游记,见里头有猪八戒,吱吱乱叫,闹得俺们也看不成,你小妗子就打它,不管用。没办法,有哩台演西游记俺们就尽量不看。”
小猪这时静静地卧着,抬头看着我们,似乎知道在说它,不时地哼哼几声。
“老话说哩好,心眼儿多不长个,猪是不是也这样,”表舅看了一眼小花猪插话对老袁说道,“有回我到你小舅家院里拿把锨,家里没人,我扛着往外走,这家伙上来就咬住我哩裤腿不让走,我踹了好几脚,费了半天劲才出去。”
“不光是你,谁来拿东西都不让,要是生人堵着门不让进。”小舅和表舅碰了杯酒。“别看这玩意长哩不咋地,还特爱干净,脏地方不去,有泥有水哩地当绕着走。高兴洗澡,只要我一端盆,摇着尾巴就跑过来,我拿刷子给它搓澡,它眯缝着眼儿哼哼,看样儿特舒服。你妗子好几回想宰了它,我不让,后来看挺懂事,又吃不多,也就不提了。好歹是个命,就当宠物养着吧。”
小舅说完,指着东墙根的猪窝:“去,回窝躺着去。”小花猪一起身,颠着四条小短腿,屁股一扭扭地回了窝。
第五章 聪明的小花猪(3)
(3)
“哎,小舅,妗子说你练功,在练啥功?”老袁喝了口啤酒问道。
“太极,咱村里好多人在练,你小妗子也练,这还是你建力舅教俺们哩。”小舅喝了口酒指了指着表舅,“一开始我不信,你小妗子练了一阵子,腰疼腿疼可轻快多了。老旦他娘卧床好几年,自从练了这功,都能下地干活了,我这才练。”
表舅点了支烟:“其实太极挺适合咱老百姓练,动作简单,慢慢悠悠,一学就会,强身健体。”
“杨氏太极还是陈式太极,”老袁问表舅。
“都有,你姥爷哈们弟兄四个包括我爹,练哩是杨氏太极,哈们活着哩时候,村里人学里练的可多哩。哈们不在了,就没人再练了。按说俺们这一波应该继承下来,可不愿意练,有练哩现在都忙着挣钱,也早搁下了。这几年不知咋回事,传着太极能治好很多医院都治不好哩病,什么癌症、糖尿病,还有各种疑难杂症。老百姓看病可是个大花销,一场病能把家里掏个底儿朝天。好家伙,要是真能这样,那得省多少医药费。好多地方练起了太极,咱村和周围的村都在练。俺们学哩是杨氏。杨氏拳架简单,动作幅度不大,柔和缓慢,舒展大方,容易学,男女老少都能练。不像陈氏太极拳那么猛。有哩时候我跟你小舅说笑话,这杨家门里又开始练杨氏太极了,要是老爷子地下有知,肯定乐坏了。说不定那天一高兴,从坟里头出来,再教俺们打拳哩。你妈和俺们练哩不一样,哈练哩是陈氏。我跟哈说,都这么大岁数了,学点好练哩。你妈不同意,说陈式正宗,杨氏不正宗。”
小舅掐灭烟头:“咱三姐姐和人不一样,劝也白劝。我爹活着哩时候,可教我来着,没好好学,老爷子一死,全扔了。哼,要是不治病,现在我才不练哩。”
老袁心想:不管老百姓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能练太极就是好事,无论练得好还是孬,无论理解得深还是浅,这一古老的武道如今能被人拾起,本身就是个好兆头。
一瓶酒已经下肚,小舅喝得兴起,回屋取另一瓶酒,在院里忙活的小妗子赶忙上前阻止,小舅腿快手快,抱着酒从屋里窜出来,嬉皮笑脸道:“最后一瓶,最后一瓶。”走到桌前迅起开酒盖,往自己和表舅杯里斟满酒,嘴里念念有词:“好酒不醉,好酒不伤人。”
妗子在一旁气得冲老袁嚷道:“小军咋,往后你要是回来再带酒,我不让你进家门。”
小舅吐了吐舌头:“多亏你不知道,现在你哥还有你姨兄弟哈们回来都不敢带酒。”
“老永两口子呢?”老袁问小舅。老永是小舅四十要的儿子,前面是三个闺女。
“到冀定打工去了,俩孩子扔给我和你小妗子。”
“结婚太早,俩孙女有三岁了吧?”
“一个两岁,一个三岁。”
“我和你小舅一样,也是俩孙女,小子媳妇儿都外出干活去了,出去哩更远,家家这样,村里剩下哩全是老弱病残,”表舅叹了口气。
小舅埋怨:“农村要是有钱挣,谁愿意出去。以前村里养ni牛,孩子们有活干,眼看着rì子好过了,出了个三聚氰胺,一下子完了。我那会儿喂了十头ni牛,挤里ni猪都喝不了,只能倒掉。ni牛贱卖哩贱卖,杀哩杀,也不知道谁哈娘来丧了良心,咱老百姓跟着倒霉。孩子们在外边也不容易,我上回到冀定去,两口子在市边起租了个小了不行哩平房,周围又哈娘脏又哈娘乱,还不如家里哩。”
“也不能这么着说,外边机会多,挣哩多,总不能在家里守着这几亩三分地吧?”
“大城市能是咱老百姓待哩地方,到了还不得回来。房子那么贵,干一辈子练屁大地儿都卖不起。”
“眼下国家不是在搞城市化吗,我不当支书了,国家政策还是关注哩,这是个展方向,以后城市农村差距缩小了,农村跟城市一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指不定到什么猴年马月哩。光看见盖楼了,其他哩也没觉着好到哪里去,你说哩那rì子咱们是看不到了。”
“前rì个儿,我到乡里听说好像正在研究各村盖楼房,还有建农业科技园、开区哩事儿。要是真有这档子事儿,我看用不了多长时间,咱们村得拆迁。”
小舅一听,把酒杯往桌上用力一墩开口大骂:“胡哈娘来闹。哈们以为咱这里是华西村吗。这帮狗娘养哩,欺负咱农民没文化。还不知道哈们那点花花肠子,不就想趁机升官财。房子地是咱老百姓哩命根子。妈来,随便动动试试?全村都得跟哈们拼了。上省里zhong yng告这帮狗娘养哩去。”说完斟满酒猛喝了下去。
表舅忙劝道:“也就是那么一说,那那么容易。现在都往城里跑,村里儿盖楼谁住?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喝酒。”
说着倒上酒对小舅说:“太极可得好好练。”
“放心,为了孩子也得练,要不一场病,非倾家荡产不可,咱不能给孩子添负担。”
“你家今年麦子收哩咋样?”
“每亩仈jiǔ百斤。现在种地清闲多了,一sè儿机械化,要搁在早年,非累死咱们不可。小军子家里的地我还种着,加上俺家里,每年国家补贴不老少哩。”
“要不说国家还是再往前走嘛,搁在以前靠劳力,孩子们只能在家下地干活,哪能捞着出去挣钞票?农业税你再交着,净剩下赔了,知足吧。”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第二瓶酒也喝得干干净净。
这时小妗子把凉面端上来,表舅吃了一口问小舅:“还让老永生儿子不?”
小舅拿起筷子答道:“生,不生咋办?其实我倒不是封建,传不传宗接不接代有啥?问题是老了谁管哈?我为了生老永,村干部被撸了,党籍被开了,钱被罚了,房子差点被扒了,那还得生。养儿防老,闺女是人家哩,再不济儿子总得给口饭吃吧,死了也好有个打幡摔罐哩。”
表舅说道:“咱农村要是像城里有退休金就好了,现在弄哩养老保险没几个钱,到了不够花。我随孩子们意,他们不要就不要,这年月什么小子闺女,都一样,我不信闺女不管。”
小舅吸溜一口面条说道:“闺女都嫁出去了,你好意思腆着老脸跟闺女要,儿子我给他盖房娶媳妇,让他管天经地义,其实咱们不用愁这事了,这不为儿子以后考虑不是?”
表舅吃完放下手里的筷子:“这计划生育也好也不好。计划生育几十年少生了几个亿,可又等于少了几个亿的壮劳力,多了几个亿哩老人。现在咱们国家都成老龄化国家了。老人多了,独生子女负担可不轻,一下要照顾好几个老人,还要养孩子,家里有个事,连商量帮忙哩都没有。这下去,孩子们恐怕连舅舅、姨姨、小叔、大伯、姑姑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再说,独生子女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没了、残了,咋着?我看过一个报道,说咱们国家失去独生子女哩家庭都过百万了,每年还新增失独家庭七八万。失独父母不光承受着失去子女哩悲痛,还面临着养老、看病难题。有个叫苗霞哩,当过咱们国家计生委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哈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看来啊,孩子多有多哩好处,小军子一下子生了俩,还是龙凤胎,儿女双全,算是逮着了。”
老袁看了看天,空荡荡没有一丝云彩,太阳透过枣树洒下斑斑波动的光,小花猪不知何时从窝里出来,仰头朝天空嗅着。
第六章 话唠白八哥(1)
(1)
第二天一大早,小舅起床动三轮车准备去大河收拾庄稼,珺儿然儿闻声非要跟小舅去不可。早上的天儿挺凉快,于是老袁就和两个孩子坐上车打算随小舅一同前往。这时,小花猪跑了出来。起初冲着老袁他们哼哼。小舅没理它,开车就走。小花猪跟在后面跑,“吱吱”叫着,声音像哭喊,。
“爸爸,小花猪是不是想和我们一块去呀?”然儿问道。
“去,回去。”小舅停车下来驱赶着小花猪。
小花猪围着车转圈,死赖着不走。
“舅姥爷,要不就带上它吧,多可怜呀。”珺儿央求道。
小舅没办法,揪着小花猪的后脖梗扔到车上,径直朝村东头驶去。
大河位于村子最东面二十多里处,曾是这片土地上最大的一条河流。在老袁记忆里,大大小小的支流有好多个,滋润着村东部大片良田,成为家乡主要农作物和粮食产区。大河主干冲积出宽阔的白沙地,两侧是绵延几十公里的茂密树林,各种树木植被交错丛生,朵朵野花争奇斗艳。一到夏天,各种鸟禽云集于此,白天鹅、黑天鹅、红顶鹤、雉鸡、八哥、野鸭等,还有听别人说起的奇特的蓝顶鹤、凶猛的绿头鹞、食肉鹦鹉、河中美丽的跳舞鱼、丑陋的鲶蛇鱼等。据说食肉鹦鹉和蛇鲶鱼是两种恐怖的动物。食肉鹦鹉以啄食活物身上的鲜肉为生。最可怕的是蛇鲶鱼,这种鱼属水6两栖动物,头扁口大,身体圆长,粗细和普通蛇差不多,最长可达1o-12米,通体长有长长的十二道如刀片状的锋利锯齿状硬片,当地人俗称“十二拉子”。主要以河中各种鱼类为生,有时从河中出来吞噬牲畜,并有过吃人的记录。在攻击猎物时,甩动身躯,用锋利的硬片将猎物拉伤和拉死,再整吞进肚里。它的躯体极具伸缩xìng,在吃大型猎物时,身子能迅膨胀。绿头鹞是它的天敌,所以村民就捕捉绿头鹞,加以驯化,到大河时带上,十二拉子鱼就不敢出现和靠近。不过多数十二拉子鱼体型很小,不会对人畜构成伤害,长十几米的很多年前有人见过,后来再也没出现过,而且它平时主要呆在水里或淤泥里,除非人畜离它太近,它感觉受到威胁,并在饥饿时才会攻击人畜。儿时的大河就是那么的美丽和神奇,不知道现在的它会是什么样子?
车沿着笔直的土马路颠簸着向东行驶。夏天的太阳总是比人起得早,虽是晨初,天已大亮,老高的旭rì如孩子般粉嫩的脸,小风吹过,携带着清爽cho湿的空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两侧是一望无际的刚刚收割完的麦田,行至一半到了曾经的水田地段,但已没有了水,没有了绿油油的稻浪,变成了旱地,种上了其他农作物。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刚刚开始,压抑了许久的村民一下子迸出无穷的劳作热情,一到夏秋时节,田野到处充满着人们的欢笑声和牲口的嘶叫声,小麦香稻一车车从田间地头拉向打场,一片繁忙喜悦的景象。一《希望的田野》真情而又真实的还原了那个激|情火热的年代,让人一辈子都忘不掉。老袁不知多少次向孩子们描述过那个年代收获的情景。
珺儿和然儿坐在车里,手紧紧把着车帮,身子来回晃动着,满脸兴奋的样儿。小花猪被车颠簸的一会儿起来一会儿倒下,好玩极了。
“小舅,大河的水还有没有?树林还在不在?”老袁大声问道。
“十好几年前河里就干了,河两边哩树林也砍光了,村里住上了庄稼。山里面哩树不好弄,很少人去砍,和早年差不多。这两年人工种植,加上上边派人检查治理,河东哩树又长起来了,大河哩也有了水,跟过去没法比,可好歹是保住了。上边下了死命令,咱村以东一寸地都不能乱占乱用,这是红线,宅基地往岗上批,年轻哩都上了岗上,村里剩下哩差不多都是老住户。”小舅说道。
还好,老袁心想,老天保佑,给后人留点东西吧!
车摇摇晃晃慢了下来,距离大河越来越近。前面是一片白沙土地,车驶离主道向南拐入一条小路,路面松软,车“嗒嗒”冒着黑烟,蹒跚行进,又朝东走一截停了下来,环视四周,红薯、土豆、花生等此类的农作物散布其间。
小舅跳下车对老袁说道:“你带孩子们去玩吧,我锄锄地。前面就是大河,我年轻时候常到这儿打猎。可别让孩子瞎跑,这几年动物多起来了,注意着点儿。要不是国家禁止,我今儿就背上猎枪带你们打猎去。”
老袁他们和小花猪跳下车向东走去。老袁小时候常跟着大人来这里玩耍,小舅没事儿就扛着猎枪在周围打猎。早先一进大河地界,先是一大片一大片稻田,然后是纵横交错的水塘和小河,堤上种着用来编织篮筐的水柳,接着是果林,挨着果林便是茂密的树林,穿过树林就是大河。现在脚下空旷的沙土地就是当年的密林处。可如今,稻田、水塘、小河、水柳、密林只存留在记忆中。向东望去,不远处是由北向南走向的绵延山丘,山头被罩在葵花sè的rì光里,自山脊至山下是青翠的山林。走了一二百米,脚下变成了白sè的沙地,再往前,一条明亮的河流映入眼帘。河水泛着粼粼的金sè光静静向南流淌,没有明显的岸堤,只有远看才能感觉到两侧缓缓向河中倾斜。河边长满各种各样的水草,紧紧固定着周遭的水土,岸上盛开着各sè各样的野花。河水宽深不一,最宽处有几十米,最窄处六七米,最深处幽蓝不透,最浅出清澈见底,形sè各异的鹅卵石铺满水底。河东岸是与河水携手相依的人工林,与山林交融一起,愈加显得郁郁葱葱。久违了大河,久违了树林,老袁感叹道。
“爸爸,你看,那边好多鸟。”珺儿指着北边一处宽宽的水面大声喊道。
一大群鸟儿聚集在水中和岸边,不停地飞起落下,后来的相继加入。老袁他们走近一看,不由得惊呆了。
这群鸟儿五颜六sè,体貌各异,足有二十多种。
“天鹅,鹤,鸳鸯,还有鸭子。”两个孩子高兴地辨认着,还不停地问道:“爸爸,那是什么?那是什么?”
小花猪摇头摆尾冲着鸟禽直哼哼,像是在打招呼。老袁仔细分辨着,这里边除了人们普遍知道的白天鹅、黑天鹅、红顶鹤、野鸭、鸳鸯、白鹭、雉鸡、鹦鹉等鸟类外,终于看到了奇特的蓝顶鹤,这种鹤比红顶鹤要高大,头顶覆盖一层界限分明的湛蓝sè羽毛,尾巴是玫瑰红sè,体毛异常洁白,身材修长,显得优雅高贵。这些鸟儿或河中饮水,或低头觅食,或追逐戏嘻,或梳理羽毛,或亲密交流。它们欢快的叫着,鸣奏出天然律动的音符,在寂静空旷的天地中清澈响亮地传播、回荡。老袁和孩子正入迷地欣赏着,群鸟忽然对着天空齐叫起来,不停地拍打着翅膀。抬头见一对sè彩斑斓的大鸟从空中翩翩飞来,直落到珺儿和然儿面前,迅即飞离,又落在河对岸的一块大石头上。细一看,一只体格硕大,锦鸡头,燕颔,蛇颈,鹦鹉嘴,嘴基上羽额耸立呈红sè灵芝状,金黄sè翘冠,鹏翅,尾长如丝带,尾形如孔雀,强健锐利的仙鹤腿,身如鸳鸯,颈部血sè红羽毛细长蓬松晶亮,通体羽毛七彩斑斓,举止优雅,器宇轩昂,口中出“唧唧”的叫声;另一只体型较小,银白sè翘冠,嘴基上羽额微耸,雉鸡尾,通体羽毛蓝、白基sè,灰、褐、黑、黄相间,异常洁净素雅,温柔地依偎在大鸟旁,出“足足”的叫声。看样子,两个显得很恩爱。
“是凤凰,是凤凰。”老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大叫道:“孩子们,看,快看,这就是凤凰,这就是凤凰。”
珺儿和然儿呆呆地看着。
老袁记得《尔雅·释鸟》是这样解释的,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sè,高六尺许。传说**有五类,分别是赤sè的朱雀、青sè的青鸾、黄sè的鹓鶵(yunchú)、白sè的鸿鹄和紫sè的鸑鷟(yuèzhuo),《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神话中说,凤凰xìng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有文献记载: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的鸣叫声是即即,雌的鸣叫声是足足,雌雄一起鸣叫就会出锵锵的声音。凤为雄,凰为雌。虽然眼前这两只鸟与传说中的描述有差异,但可以断定是凤凰无疑。那个大个儿的出“唧唧”的叫声的是凤,个小的出“足足”的叫声的是凰。看它们的恩爱样,很像五类中的鸑鷟。鸑鷟是雌雄双飞,比鸳鸯更恩爱。当它们中有一只死去时,另一只就会悲鸣三个rì夜。最后热血冷了,血液干了,与死去的相从于九泉。
这时鸟越聚越多,拢在凤凰周围,俯齐鸣,好一副百鸟朝凤的画面。“嗐,真后悔没带相机。”老袁急得只拍大腿,忙拿出手机照着。这对凤凰似乎接受完了百鸟的朝拜,展翅飞起,又在珺儿和然儿的头上舞动了一圈,接着向山林深处飞去。
老袁和孩子们怔怔地望着凤凰逝去的背影,珺儿喃喃地说道:“它们这是去哪呢?”
“爸爸,它们是不是回家了?”然儿问道
老袁没有回答,他在想:凤凰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祖先,离今天太过久远,它只存在于传说和神话中。或许在人类出现前,随着地球的变迁,和其他一些生物一样,由于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早已不复存在。可今天它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它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正想着,听到珺儿喊道:“爸爸,你快看,有条鱼在水上跳舞呢。”在鸟群不远处,一条鱼直立着身子在水面上扭来扭去。走近一看,长有十五六公分,身型如圆柱,红绿白sè呈横条状相间,鱼鳞晶莹剔透,头如龙鱼,两侧鱼鳍如蝴蝶的翅膀张开着,sè彩鲜艳,有各种花斑,随着身子不停地摆动,整个身子几乎全部浮在水面上,只留尾巴在水里,扭一会儿,就从水面跃起,在空中翻个跟头,再落入水中扭动,如此不停地反复,大大的雪白尾巴,如打开的折扇,携带着水珠,划出优美的银sè弧线。“宝贝,这是跳舞鱼,这是跳舞鱼。”老袁兴奋地告诉珺儿和然儿。这当口,又有几十条跳舞鱼从水中钻出,扭着跳着,宛如一群美丽的舞女在展示优美的舞姿。老袁他们坐在沙滩上尽情欣赏着。
“爸爸,我们能不能抓几条回去呀?”珺儿问老袁。
“舅姥爷车上有桶,我去拿去。”然儿起身要往回返。
“孩子,咱不能抓,它们属于大自然,离开这个环境会死的。小时候爸爸抓过这种鱼,这种鱼气xìng很大,放到盆里或鱼缸了,它就使劲撞头,一直到撞死。”老袁劝释道。
“爸爸,我想起来了,昨天晚上做梦梦见和姐姐一块抓跳舞鱼,拿回家,鱼就在鱼缸里撞死了,和你说的一摸一样。”然儿又坐下说道。
“我昨天晚上做得梦和弟弟的一样,可那是梦呀?”珺儿边说边撅着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话时,跳舞鱼像是有人统一指挥,齐刷刷地钻入水中再没出来。
第六章 话唠啰八哥(2)
(2)
太阳又往上爬了一截,光线变得白亮起来。“哗哗”的河水声伴奏者鸟儿的各种鸣叫声,就像一田园之曲,净化着人的心灵。
珺儿站起身来指着河对岸对老袁说道:“爸爸,我们能到河那头看看吗?”
老袁望了望对面的树林说道:“那头可是树林,你不怕吗?”
珺儿仰头挺腰笑眯眯说道:“我不怕。”
然儿淡定地说道:“我也不怕。”
老袁领着两个孩子在鸟群不远处找了一处最浅最窄的地儿,准备过河。可还没等老袁他们下水,小花猪抢先跳入水中,水漫了半截身,它仰着头,扑腾着打起水花,游到对岸,抖落身上的河水,回头冲着老袁他们哼哼着,好像是说水不深,过来吧。老袁在前面,和珺儿然儿提着鞋袜,挽着裤腿,光着脚,踩着水底的鹅卵石,小心翼翼地趟着清凉的河水来到了东岸。小时候由于河水又深又宽,老袁没有来过这头( 第二门勇闯九置山 http://www.xlawen.org/kan/5312/ )
在老袁的记忆里,自己的家乡曾是一个环境美丽、风光旖旎的世外桃源。山不高而青,水不深而秀,花不艳而鲜,翠绿树林茂密深幽,弯曲河道明亮潺潺,村子四周水塘遍布,肥沃的辽阔褐sè土地,丰盈的片片粼粼水田,既有一望无际的金sè麦浪,又有飘香四溢的茫茫稻海,旱涝保丰收,不似江南,胜似江南。如今的家乡呢?不到二十里的路程,车行了近半小时,到了村西头。这里要比村里高出一大截,村里人称作岗上,过去曾是一大片茂盛的树林,里面各种植被丛生,叫做驴头豹林,是因有一种驴头豹身的花斑豹而得名。听上辈人说,这种豹极为罕见,体型硕大凶猛,但不主动攻击人,由于猎杀、树林砍伐等原因,驴头豹逐渐灭绝。如今驴头豹林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典型的华北农村屋舍。沿着斜坡车缓缓往下往东行驶,岗下边是村里,街路崎岖不平,到处是车轮压下的沟壑,有的满是泥泞。除了一些重新翻瓦过的屋舍,那房,那街道,那布局,一切还是老样子。薄薄的雾气弥漫在空中,寂静的村落时而传来公鸡的鸣叫声,街道两侧堆放着玉米杆、棉花杆、花生杆之类的柴垛,柴垛旁是猪圈,猪棚上、低矮的围墙上站立着几只鸡,麻雀喳喳叫着在树上房上飞来飞去,一只大白鹅在街上慢悠悠地溜达,几条家狗低头来回嗅着,裹着裤腿的村民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一辆农用三轮车拉着一车西瓜“嗒嗒”往岗上赶,吓得鹅狗乱窜。趁着天气凉快,老袁想到南河瞧瞧,于是让司机驾车向村南驶去。村南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车沿着田间大道慢慢走着,两侧农家菜园、net玉米、收割完的麦田映入眼帘。老袁把车玻璃打开,阵阵田风拂面吹过,记忆中的乡土气息扑鼻而来,夹杂着泥土和庄稼蔬菜的天然芳香,只是感觉少了水草的味道。珺儿然儿扒着玻璃张望着,不时地好奇问着老袁。想想挺可怜,越来越城市化的生活,让孩子们离大自然愈来愈远,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和这田野,以及生长在其间的东西是何种关系了。老袁只能通过书本、电视、网络和自己的记忆,让孩子们认知这养育人类的土地。车行驶到一条河岸边停了下来。老袁和孩子下了车,深呼吸了一口空气。
“河里没有水。”珺儿指着河沟说道。
“爸爸,你说得野狐岭在哪呢?”然儿问道。
老袁经常给孩子讲家乡的故事,像村南边的野狐岭、狐子灯、南河、拇指马鳖等等,而今天这些都哪里去了?眼前的南河早已干枯,曾经的一切早已没有了踪迹。村民随意撒下的种子,零散地长着花生、玉米、红薯、土豆等。对岸是条土建大坝,是对面的村子因地势低怕洪水而修建的,看样子好多年没用上了,如今上面也都种上了庄稼。在河道西对岸就是野狐岭,过去丛林密布,因出没一种夜晚尾巴光的白狐狸而得名,家乡人将出的光叫做狐子灯。这里经常生jīng灵鬼怪、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说驴头豹林让人害怕的话,野狐岭让人感到惊悚。现在的野狐岭光秃一片,零星长着几棵歪歪扭扭的槐树和榆树。四种环看,空空荡荡,没有了遮挡,以往的村落个个掩映在林树之中,而眼下十几里外的村子都能清晰可见。老袁没有了兴致,和孩子上车又返回到村里,在一开阔地下了车,车走时记下了司机的电话。
已是上午十点多,天气逐渐热起来,但比县城凉快些。开阔地是村子的中心,原是村子搞大型活动的地方,中间的土戏台子已破旧不堪,右边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彩sè庙宇,曾是是村子标志xìng建筑。此庙建于明朝,距今已有五百年左右的历史。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风格,形式特殊,结构jīng巧。高约7米,面宽、进深各一间。东山墙现存一组琉璃浮雕,内容是观音菩萨救28难民的佛传故事。朝北的庙门紧锁着,门口孤零零竖着一块半腰来高的石碑,上刻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几个红字。几位老人在庙门口一颗大树下聊天。老袁带孩子过去,透过门缝向里观瞧。庙内四面绘满壁画,内容有“竹林七贤”、“松鹤延年”等。顶部天花板是由24块镌刻jīng细的木雕云龙戏珠图组成,至今保存完整。原来里面供奉着佛像,特殊时期破四旧,供奉的东西砸烂一空,人们就经常往里放置棺材。因外部装修基本上采取了琉璃构件,家乡人都叫它琉璃庙。可能是重新修葺过,雕梁画栋,sè彩鲜艳,东墙上的琉璃浮雕,人物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太阳下泛着光。
第五章 聪明的小花猪(2)
(2)
老袁的父母为同村人,双方兄弟姐妹多,所以村子里还有不少自家的亲戚。老袁自八岁离开家乡,一直到高中,期间时不时回来看看,每次回来就住在姥姥和小舅家。姥姥去世后,老袁和小舅一直很亲,一回村便往他家里奔。老袁提着行李包领着孩子沿着庙东头的街道往东走了几十米,往北拐进一条胡同不几步到了小舅家门口。如寻常农家一样,高宽的大门,两扇红sè大铁门敞着,深阔的门洞停放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大门外东侧是猪圈,一头老母猪在吃食儿,西侧的水井不见了踪影。一进院,坐北朝南的几间大平房,样子和县城里的母亲家差不多,还有几间较矮的西厢房,院中间有一颗一腰来粗的老枣树,树冠遮盖了半院子,两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在玩耍,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院里寻食,屋檐下堆放着装满小麦的麻袋和其他农家用品,一妇女正在那儿低头收拾东西。
“妗咋。”老袁喊道。
妇女闻声抬头惊道:“小军子?!”随即放下手里的活下来迎老袁和孩子们。妗子已快六十,瘦高个,穿着松垮的花格子衣服。头已变得灰白,脸红红的,松弛了许多,皱纹清晰可见,厚厚的眼袋,可能是长时间弯腰做活的缘故,身子向前屈,腿向外弯,走路蹒跚。妗子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不识字,不会骑自行车,最远只去过县城,像牛一样干了一辈子。
老袁他们随妗子往屋走时,一只小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哼哼”着用湿漉漉的鼻子拱珺儿和然儿。起初吓得珺儿和然儿直往后躲,稍后蹲下身来好奇的看着小猪,那两个小女孩也围将过来。小猪显得很兴奋,抬着头鼻子呼哧呼哧喘着气对孩子们嗅来嗅去。孩子们笑着,你一下我一下触摸小猪。
“爸爸,这小猪真好玩。”珺儿用手指轻点小猪的头。
老袁定睛一看,这头小猪长的非常有意思:大约四十公分长,二十多公分高,体毛基sè为白sè,布满小孩儿拳头般大小的不规则黑sè斑块,头大而圆,稀疏分布着几块铜钱大小的黑斑块,长嘴巴,圆圆的鼻子头呈粉红sè,弯垂的大耳朵,耳部白sè,耳尖黑sè,左眼周围毛sè黑黑,与右眼部白sè皮毛形成鲜明对比,白白的四条小腿短而粗,肚子圆圆的,细细的小尾巴,尾尖呈黑sè,全身上下没有污渍和异味,显得很干净。它不停地看着周围的人,眼皮一眨一眨,小眼珠翻来翻去,看上去异常灵活聪慧,很是可爱。
“走,脏小猪子。”妗子突地呵斥了一声。小猪一惊,夹着尾巴,耷拉着头匆匆离开,在南墙角处“扑通”卧下,翻着白眼珠儿不时地偷偷看老袁和珺儿然儿。
妗子把老袁和珺儿然儿领进屋,珺儿然儿和妗子相互认了认,出去和两个小女孩玩耍。老袁和妗子说了一会话,从包里拿出两瓶酒和两条烟。
“以后来家别给你小舅拿酒了,趁这会儿他不在,我得把酒藏起来。”妗子说着拿起酒急忙往外走。
“我小舅不喝酒了?”
“不是,就是喝哩太多了,六十的人了,可没出息呢?见酒不要命,一喝就多,手还跟着哆嗦,血压也高。你四姨夫说了,再这么着儿喝下去,非得脑溢血不可,现在看病这么贵,万一得了这病咱可看不起,再闹个半身不遂,可咋过?”
妗子还没出去,一个剃着光头身材魁梧的六十岁左右的男人从外面进来。
“说谁我半身不遂呢?”
是小舅,老袁赶忙迎上去。
“小军子,你啥时候回来的?”小舅边问边直直盯着妗子手里的酒,嘻嘻一笑,“哟,汾酒,是小军子拿来的吧?”
“一边去,瞧你这没出息哩样儿,现在练功还喝什么酒。”妗子嗔怒道。
“我都多长时间不喝白酒了,多好哩酒啊,不喝怪可惜了得,小军子好不容易来一趟,正好俺爷俩喝点,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小舅央求着从妗子手里抢过酒来。
“大夏天哩喝得哪门子白酒,喝点啤哩吧?”妗子还不死心。
“喝啤酒没意思。我保证,喝完这回再也不沾酒了,好好练功。”小舅乐呵呵道。
中午,妗子炒了几个菜,老袁和小舅在在树底下喝酒,还叫了本家的一个表舅。表舅五十多岁,瘦瘦的,穿一身部队的衣服。他年轻时当过兵,曾当过村里的支书,肚里有点墨水,能说会道,算是村里的文化人。
妗子用水泵从几十米深的井里抽出凉凉的水,让老袁他们洗手。小时候村里吃水,家家有口水井,平均两三米深,水面只距地面半米左右,井水里时常看到鱼儿游来游去。吃水时,只需用胳膊抓住水桶把往井里一伸一摆,就能打上满满一桶甘甜的水来。天一下雨,得盖上水井口,否则井水会溢出来,可如今的地下水位下的太深了。
“妗咋,这井有多深?”老袁问道。
“8o多米呢。”
“哎呀,咋这么深?”老袁惊讶道。
“这不算深,还有两三百米深哩呢。”妗子淡淡地说道。
孩子们吃完饭午睡去了,那头小花猪不知什么时候卧在小舅旁边,眼直钩钩的盯着桌上的饭菜,头随着筷子移来移去,小舅不时捡两筷子喂小花猪几口。
“小舅,这头小猪挺好玩,咋不在圈里?”老袁问道。
“这小猪都一年多了。”小舅答道。
“什么?”老袁很惊奇。要知道普通的一头猪两三个月就能长到一二百多斤,三四个月就可以出栏,这头小猪顶多十五六斤。
“去年下哩,一窝下了十头,数它个头小,吃ni抢不过别哩小猪,别哩小猪断了ni,又让母猪喂了一个来月哩ni,还是长不大。后来把别哩小猪买了,这头猪没人要就留下了,和老母猪在一个圈里。可不好好吃食,老是‘吱吱’叫,宰了它吧,也没多少肉。没办法,就把它从猪圈里弄出来,搁在院子里养着。这猪嘴头高,不吃猪食,人吃啥它吃啥。可饭量很小,喂几口就饱了,过了大半年才长了十来斤,到现在都没咋再长。”
小舅咂了一口酒:“不过,这猪特通人xìng,你高不高兴,不火,它都知道,你和它说话,它能听懂。一开始把它放到院子里到处拉尿,我和你妗子可劲儿骂它,让它出去到猪圈边上拉尿,还真听话,拉屎撒尿一准跑到猪圈边上。你看电视,它也看,看到里面有猪,就凑过去哼哼打招呼。有次看西游记,见里头有猪八戒,吱吱乱叫,闹得俺们也看不成,你小妗子就打它,不管用。没办法,有哩台演西游记俺们就尽量不看。”
小猪这时静静地卧着,抬头看着我们,似乎知道在说它,不时地哼哼几声。
“老话说哩好,心眼儿多不长个,猪是不是也这样,”表舅看了一眼小花猪插话对老袁说道,“有回我到你小舅家院里拿把锨,家里没人,我扛着往外走,这家伙上来就咬住我哩裤腿不让走,我踹了好几脚,费了半天劲才出去。”
“不光是你,谁来拿东西都不让,要是生人堵着门不让进。”小舅和表舅碰了杯酒。“别看这玩意长哩不咋地,还特爱干净,脏地方不去,有泥有水哩地当绕着走。高兴洗澡,只要我一端盆,摇着尾巴就跑过来,我拿刷子给它搓澡,它眯缝着眼儿哼哼,看样儿特舒服。你妗子好几回想宰了它,我不让,后来看挺懂事,又吃不多,也就不提了。好歹是个命,就当宠物养着吧。”
小舅说完,指着东墙根的猪窝:“去,回窝躺着去。”小花猪一起身,颠着四条小短腿,屁股一扭扭地回了窝。
第五章 聪明的小花猪(3)
(3)
“哎,小舅,妗子说你练功,在练啥功?”老袁喝了口啤酒问道。
“太极,咱村里好多人在练,你小妗子也练,这还是你建力舅教俺们哩。”小舅喝了口酒指了指着表舅,“一开始我不信,你小妗子练了一阵子,腰疼腿疼可轻快多了。老旦他娘卧床好几年,自从练了这功,都能下地干活了,我这才练。”
表舅点了支烟:“其实太极挺适合咱老百姓练,动作简单,慢慢悠悠,一学就会,强身健体。”
“杨氏太极还是陈式太极,”老袁问表舅。
“都有,你姥爷哈们弟兄四个包括我爹,练哩是杨氏太极,哈们活着哩时候,村里人学里练的可多哩。哈们不在了,就没人再练了。按说俺们这一波应该继承下来,可不愿意练,有练哩现在都忙着挣钱,也早搁下了。这几年不知咋回事,传着太极能治好很多医院都治不好哩病,什么癌症、糖尿病,还有各种疑难杂症。老百姓看病可是个大花销,一场病能把家里掏个底儿朝天。好家伙,要是真能这样,那得省多少医药费。好多地方练起了太极,咱村和周围的村都在练。俺们学哩是杨氏。杨氏拳架简单,动作幅度不大,柔和缓慢,舒展大方,容易学,男女老少都能练。不像陈氏太极拳那么猛。有哩时候我跟你小舅说笑话,这杨家门里又开始练杨氏太极了,要是老爷子地下有知,肯定乐坏了。说不定那天一高兴,从坟里头出来,再教俺们打拳哩。你妈和俺们练哩不一样,哈练哩是陈氏。我跟哈说,都这么大岁数了,学点好练哩。你妈不同意,说陈式正宗,杨氏不正宗。”
小舅掐灭烟头:“咱三姐姐和人不一样,劝也白劝。我爹活着哩时候,可教我来着,没好好学,老爷子一死,全扔了。哼,要是不治病,现在我才不练哩。”
老袁心想:不管老百姓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能练太极就是好事,无论练得好还是孬,无论理解得深还是浅,这一古老的武道如今能被人拾起,本身就是个好兆头。
一瓶酒已经下肚,小舅喝得兴起,回屋取另一瓶酒,在院里忙活的小妗子赶忙上前阻止,小舅腿快手快,抱着酒从屋里窜出来,嬉皮笑脸道:“最后一瓶,最后一瓶。”走到桌前迅起开酒盖,往自己和表舅杯里斟满酒,嘴里念念有词:“好酒不醉,好酒不伤人。”
妗子在一旁气得冲老袁嚷道:“小军咋,往后你要是回来再带酒,我不让你进家门。”
小舅吐了吐舌头:“多亏你不知道,现在你哥还有你姨兄弟哈们回来都不敢带酒。”
“老永两口子呢?”老袁问小舅。老永是小舅四十要的儿子,前面是三个闺女。
“到冀定打工去了,俩孩子扔给我和你小妗子。”
“结婚太早,俩孙女有三岁了吧?”
“一个两岁,一个三岁。”
“我和你小舅一样,也是俩孙女,小子媳妇儿都外出干活去了,出去哩更远,家家这样,村里剩下哩全是老弱病残,”表舅叹了口气。
小舅埋怨:“农村要是有钱挣,谁愿意出去。以前村里养ni牛,孩子们有活干,眼看着rì子好过了,出了个三聚氰胺,一下子完了。我那会儿喂了十头ni牛,挤里ni猪都喝不了,只能倒掉。ni牛贱卖哩贱卖,杀哩杀,也不知道谁哈娘来丧了良心,咱老百姓跟着倒霉。孩子们在外边也不容易,我上回到冀定去,两口子在市边起租了个小了不行哩平房,周围又哈娘脏又哈娘乱,还不如家里哩。”
“也不能这么着说,外边机会多,挣哩多,总不能在家里守着这几亩三分地吧?”
“大城市能是咱老百姓待哩地方,到了还不得回来。房子那么贵,干一辈子练屁大地儿都卖不起。”
“眼下国家不是在搞城市化吗,我不当支书了,国家政策还是关注哩,这是个展方向,以后城市农村差距缩小了,农村跟城市一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指不定到什么猴年马月哩。光看见盖楼了,其他哩也没觉着好到哪里去,你说哩那rì子咱们是看不到了。”
“前rì个儿,我到乡里听说好像正在研究各村盖楼房,还有建农业科技园、开区哩事儿。要是真有这档子事儿,我看用不了多长时间,咱们村得拆迁。”
小舅一听,把酒杯往桌上用力一墩开口大骂:“胡哈娘来闹。哈们以为咱这里是华西村吗。这帮狗娘养哩,欺负咱农民没文化。还不知道哈们那点花花肠子,不就想趁机升官财。房子地是咱老百姓哩命根子。妈来,随便动动试试?全村都得跟哈们拼了。上省里zhong yng告这帮狗娘养哩去。”说完斟满酒猛喝了下去。
表舅忙劝道:“也就是那么一说,那那么容易。现在都往城里跑,村里儿盖楼谁住?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喝酒。”
说着倒上酒对小舅说:“太极可得好好练。”
“放心,为了孩子也得练,要不一场病,非倾家荡产不可,咱不能给孩子添负担。”
“你家今年麦子收哩咋样?”
“每亩仈jiǔ百斤。现在种地清闲多了,一sè儿机械化,要搁在早年,非累死咱们不可。小军子家里的地我还种着,加上俺家里,每年国家补贴不老少哩。”
“要不说国家还是再往前走嘛,搁在以前靠劳力,孩子们只能在家下地干活,哪能捞着出去挣钞票?农业税你再交着,净剩下赔了,知足吧。”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第二瓶酒也喝得干干净净。
这时小妗子把凉面端上来,表舅吃了一口问小舅:“还让老永生儿子不?”
小舅拿起筷子答道:“生,不生咋办?其实我倒不是封建,传不传宗接不接代有啥?问题是老了谁管哈?我为了生老永,村干部被撸了,党籍被开了,钱被罚了,房子差点被扒了,那还得生。养儿防老,闺女是人家哩,再不济儿子总得给口饭吃吧,死了也好有个打幡摔罐哩。”
表舅说道:“咱农村要是像城里有退休金就好了,现在弄哩养老保险没几个钱,到了不够花。我随孩子们意,他们不要就不要,这年月什么小子闺女,都一样,我不信闺女不管。”
小舅吸溜一口面条说道:“闺女都嫁出去了,你好意思腆着老脸跟闺女要,儿子我给他盖房娶媳妇,让他管天经地义,其实咱们不用愁这事了,这不为儿子以后考虑不是?”
表舅吃完放下手里的筷子:“这计划生育也好也不好。计划生育几十年少生了几个亿,可又等于少了几个亿的壮劳力,多了几个亿哩老人。现在咱们国家都成老龄化国家了。老人多了,独生子女负担可不轻,一下要照顾好几个老人,还要养孩子,家里有个事,连商量帮忙哩都没有。这下去,孩子们恐怕连舅舅、姨姨、小叔、大伯、姑姑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再说,独生子女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没了、残了,咋着?我看过一个报道,说咱们国家失去独生子女哩家庭都过百万了,每年还新增失独家庭七八万。失独父母不光承受着失去子女哩悲痛,还面临着养老、看病难题。有个叫苗霞哩,当过咱们国家计生委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哈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看来啊,孩子多有多哩好处,小军子一下子生了俩,还是龙凤胎,儿女双全,算是逮着了。”
老袁看了看天,空荡荡没有一丝云彩,太阳透过枣树洒下斑斑波动的光,小花猪不知何时从窝里出来,仰头朝天空嗅着。
第六章 话唠白八哥(1)
(1)
第二天一大早,小舅起床动三轮车准备去大河收拾庄稼,珺儿然儿闻声非要跟小舅去不可。早上的天儿挺凉快,于是老袁就和两个孩子坐上车打算随小舅一同前往。这时,小花猪跑了出来。起初冲着老袁他们哼哼。小舅没理它,开车就走。小花猪跟在后面跑,“吱吱”叫着,声音像哭喊,。
“爸爸,小花猪是不是想和我们一块去呀?”然儿问道。
“去,回去。”小舅停车下来驱赶着小花猪。
小花猪围着车转圈,死赖着不走。
“舅姥爷,要不就带上它吧,多可怜呀。”珺儿央求道。
小舅没办法,揪着小花猪的后脖梗扔到车上,径直朝村东头驶去。
大河位于村子最东面二十多里处,曾是这片土地上最大的一条河流。在老袁记忆里,大大小小的支流有好多个,滋润着村东部大片良田,成为家乡主要农作物和粮食产区。大河主干冲积出宽阔的白沙地,两侧是绵延几十公里的茂密树林,各种树木植被交错丛生,朵朵野花争奇斗艳。一到夏天,各种鸟禽云集于此,白天鹅、黑天鹅、红顶鹤、雉鸡、八哥、野鸭等,还有听别人说起的奇特的蓝顶鹤、凶猛的绿头鹞、食肉鹦鹉、河中美丽的跳舞鱼、丑陋的鲶蛇鱼等。据说食肉鹦鹉和蛇鲶鱼是两种恐怖的动物。食肉鹦鹉以啄食活物身上的鲜肉为生。最可怕的是蛇鲶鱼,这种鱼属水6两栖动物,头扁口大,身体圆长,粗细和普通蛇差不多,最长可达1o-12米,通体长有长长的十二道如刀片状的锋利锯齿状硬片,当地人俗称“十二拉子”。主要以河中各种鱼类为生,有时从河中出来吞噬牲畜,并有过吃人的记录。在攻击猎物时,甩动身躯,用锋利的硬片将猎物拉伤和拉死,再整吞进肚里。它的躯体极具伸缩xìng,在吃大型猎物时,身子能迅膨胀。绿头鹞是它的天敌,所以村民就捕捉绿头鹞,加以驯化,到大河时带上,十二拉子鱼就不敢出现和靠近。不过多数十二拉子鱼体型很小,不会对人畜构成伤害,长十几米的很多年前有人见过,后来再也没出现过,而且它平时主要呆在水里或淤泥里,除非人畜离它太近,它感觉受到威胁,并在饥饿时才会攻击人畜。儿时的大河就是那么的美丽和神奇,不知道现在的它会是什么样子?
车沿着笔直的土马路颠簸着向东行驶。夏天的太阳总是比人起得早,虽是晨初,天已大亮,老高的旭rì如孩子般粉嫩的脸,小风吹过,携带着清爽cho湿的空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两侧是一望无际的刚刚收割完的麦田,行至一半到了曾经的水田地段,但已没有了水,没有了绿油油的稻浪,变成了旱地,种上了其他农作物。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刚刚开始,压抑了许久的村民一下子迸出无穷的劳作热情,一到夏秋时节,田野到处充满着人们的欢笑声和牲口的嘶叫声,小麦香稻一车车从田间地头拉向打场,一片繁忙喜悦的景象。一《希望的田野》真情而又真实的还原了那个激|情火热的年代,让人一辈子都忘不掉。老袁不知多少次向孩子们描述过那个年代收获的情景。
珺儿和然儿坐在车里,手紧紧把着车帮,身子来回晃动着,满脸兴奋的样儿。小花猪被车颠簸的一会儿起来一会儿倒下,好玩极了。
“小舅,大河的水还有没有?树林还在不在?”老袁大声问道。
“十好几年前河里就干了,河两边哩树林也砍光了,村里住上了庄稼。山里面哩树不好弄,很少人去砍,和早年差不多。这两年人工种植,加上上边派人检查治理,河东哩树又长起来了,大河哩也有了水,跟过去没法比,可好歹是保住了。上边下了死命令,咱村以东一寸地都不能乱占乱用,这是红线,宅基地往岗上批,年轻哩都上了岗上,村里剩下哩差不多都是老住户。”小舅说道。
还好,老袁心想,老天保佑,给后人留点东西吧!
车摇摇晃晃慢了下来,距离大河越来越近。前面是一片白沙土地,车驶离主道向南拐入一条小路,路面松软,车“嗒嗒”冒着黑烟,蹒跚行进,又朝东走一截停了下来,环视四周,红薯、土豆、花生等此类的农作物散布其间。
小舅跳下车对老袁说道:“你带孩子们去玩吧,我锄锄地。前面就是大河,我年轻时候常到这儿打猎。可别让孩子瞎跑,这几年动物多起来了,注意着点儿。要不是国家禁止,我今儿就背上猎枪带你们打猎去。”
老袁他们和小花猪跳下车向东走去。老袁小时候常跟着大人来这里玩耍,小舅没事儿就扛着猎枪在周围打猎。早先一进大河地界,先是一大片一大片稻田,然后是纵横交错的水塘和小河,堤上种着用来编织篮筐的水柳,接着是果林,挨着果林便是茂密的树林,穿过树林就是大河。现在脚下空旷的沙土地就是当年的密林处。可如今,稻田、水塘、小河、水柳、密林只存留在记忆中。向东望去,不远处是由北向南走向的绵延山丘,山头被罩在葵花sè的rì光里,自山脊至山下是青翠的山林。走了一二百米,脚下变成了白sè的沙地,再往前,一条明亮的河流映入眼帘。河水泛着粼粼的金sè光静静向南流淌,没有明显的岸堤,只有远看才能感觉到两侧缓缓向河中倾斜。河边长满各种各样的水草,紧紧固定着周遭的水土,岸上盛开着各sè各样的野花。河水宽深不一,最宽处有几十米,最窄处六七米,最深处幽蓝不透,最浅出清澈见底,形sè各异的鹅卵石铺满水底。河东岸是与河水携手相依的人工林,与山林交融一起,愈加显得郁郁葱葱。久违了大河,久违了树林,老袁感叹道。
“爸爸,你看,那边好多鸟。”珺儿指着北边一处宽宽的水面大声喊道。
一大群鸟儿聚集在水中和岸边,不停地飞起落下,后来的相继加入。老袁他们走近一看,不由得惊呆了。
这群鸟儿五颜六sè,体貌各异,足有二十多种。
“天鹅,鹤,鸳鸯,还有鸭子。”两个孩子高兴地辨认着,还不停地问道:“爸爸,那是什么?那是什么?”
小花猪摇头摆尾冲着鸟禽直哼哼,像是在打招呼。老袁仔细分辨着,这里边除了人们普遍知道的白天鹅、黑天鹅、红顶鹤、野鸭、鸳鸯、白鹭、雉鸡、鹦鹉等鸟类外,终于看到了奇特的蓝顶鹤,这种鹤比红顶鹤要高大,头顶覆盖一层界限分明的湛蓝sè羽毛,尾巴是玫瑰红sè,体毛异常洁白,身材修长,显得优雅高贵。这些鸟儿或河中饮水,或低头觅食,或追逐戏嘻,或梳理羽毛,或亲密交流。它们欢快的叫着,鸣奏出天然律动的音符,在寂静空旷的天地中清澈响亮地传播、回荡。老袁和孩子正入迷地欣赏着,群鸟忽然对着天空齐叫起来,不停地拍打着翅膀。抬头见一对sè彩斑斓的大鸟从空中翩翩飞来,直落到珺儿和然儿面前,迅即飞离,又落在河对岸的一块大石头上。细一看,一只体格硕大,锦鸡头,燕颔,蛇颈,鹦鹉嘴,嘴基上羽额耸立呈红sè灵芝状,金黄sè翘冠,鹏翅,尾长如丝带,尾形如孔雀,强健锐利的仙鹤腿,身如鸳鸯,颈部血sè红羽毛细长蓬松晶亮,通体羽毛七彩斑斓,举止优雅,器宇轩昂,口中出“唧唧”的叫声;另一只体型较小,银白sè翘冠,嘴基上羽额微耸,雉鸡尾,通体羽毛蓝、白基sè,灰、褐、黑、黄相间,异常洁净素雅,温柔地依偎在大鸟旁,出“足足”的叫声。看样子,两个显得很恩爱。
“是凤凰,是凤凰。”老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大叫道:“孩子们,看,快看,这就是凤凰,这就是凤凰。”
珺儿和然儿呆呆地看着。
老袁记得《尔雅·释鸟》是这样解释的,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sè,高六尺许。传说**有五类,分别是赤sè的朱雀、青sè的青鸾、黄sè的鹓鶵(yunchú)、白sè的鸿鹄和紫sè的鸑鷟(yuèzhuo),《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神话中说,凤凰xìng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有文献记载: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的鸣叫声是即即,雌的鸣叫声是足足,雌雄一起鸣叫就会出锵锵的声音。凤为雄,凰为雌。虽然眼前这两只鸟与传说中的描述有差异,但可以断定是凤凰无疑。那个大个儿的出“唧唧”的叫声的是凤,个小的出“足足”的叫声的是凰。看它们的恩爱样,很像五类中的鸑鷟。鸑鷟是雌雄双飞,比鸳鸯更恩爱。当它们中有一只死去时,另一只就会悲鸣三个rì夜。最后热血冷了,血液干了,与死去的相从于九泉。
这时鸟越聚越多,拢在凤凰周围,俯齐鸣,好一副百鸟朝凤的画面。“嗐,真后悔没带相机。”老袁急得只拍大腿,忙拿出手机照着。这对凤凰似乎接受完了百鸟的朝拜,展翅飞起,又在珺儿和然儿的头上舞动了一圈,接着向山林深处飞去。
老袁和孩子们怔怔地望着凤凰逝去的背影,珺儿喃喃地说道:“它们这是去哪呢?”
“爸爸,它们是不是回家了?”然儿问道
老袁没有回答,他在想:凤凰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祖先,离今天太过久远,它只存在于传说和神话中。或许在人类出现前,随着地球的变迁,和其他一些生物一样,由于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早已不复存在。可今天它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它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正想着,听到珺儿喊道:“爸爸,你快看,有条鱼在水上跳舞呢。”在鸟群不远处,一条鱼直立着身子在水面上扭来扭去。走近一看,长有十五六公分,身型如圆柱,红绿白sè呈横条状相间,鱼鳞晶莹剔透,头如龙鱼,两侧鱼鳍如蝴蝶的翅膀张开着,sè彩鲜艳,有各种花斑,随着身子不停地摆动,整个身子几乎全部浮在水面上,只留尾巴在水里,扭一会儿,就从水面跃起,在空中翻个跟头,再落入水中扭动,如此不停地反复,大大的雪白尾巴,如打开的折扇,携带着水珠,划出优美的银sè弧线。“宝贝,这是跳舞鱼,这是跳舞鱼。”老袁兴奋地告诉珺儿和然儿。这当口,又有几十条跳舞鱼从水中钻出,扭着跳着,宛如一群美丽的舞女在展示优美的舞姿。老袁他们坐在沙滩上尽情欣赏着。
“爸爸,我们能不能抓几条回去呀?”珺儿问老袁。
“舅姥爷车上有桶,我去拿去。”然儿起身要往回返。
“孩子,咱不能抓,它们属于大自然,离开这个环境会死的。小时候爸爸抓过这种鱼,这种鱼气xìng很大,放到盆里或鱼缸了,它就使劲撞头,一直到撞死。”老袁劝释道。
“爸爸,我想起来了,昨天晚上做梦梦见和姐姐一块抓跳舞鱼,拿回家,鱼就在鱼缸里撞死了,和你说的一摸一样。”然儿又坐下说道。
“我昨天晚上做得梦和弟弟的一样,可那是梦呀?”珺儿边说边撅着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话时,跳舞鱼像是有人统一指挥,齐刷刷地钻入水中再没出来。
第六章 话唠啰八哥(2)
(2)
太阳又往上爬了一截,光线变得白亮起来。“哗哗”的河水声伴奏者鸟儿的各种鸣叫声,就像一田园之曲,净化着人的心灵。
珺儿站起身来指着河对岸对老袁说道:“爸爸,我们能到河那头看看吗?”
老袁望了望对面的树林说道:“那头可是树林,你不怕吗?”
珺儿仰头挺腰笑眯眯说道:“我不怕。”
然儿淡定地说道:“我也不怕。”
老袁领着两个孩子在鸟群不远处找了一处最浅最窄的地儿,准备过河。可还没等老袁他们下水,小花猪抢先跳入水中,水漫了半截身,它仰着头,扑腾着打起水花,游到对岸,抖落身上的河水,回头冲着老袁他们哼哼着,好像是说水不深,过来吧。老袁在前面,和珺儿然儿提着鞋袜,挽着裤腿,光着脚,踩着水底的鹅卵石,小心翼翼地趟着清凉的河水来到了东岸。小时候由于河水又深又宽,老袁没有来过这头( 第二门勇闯九置山 http://www.xlawen.org/kan/5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