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他从末世来 > 他从末世来 第 230 部分阅读

第 230 部分阅读

    是70%的路都是下坡。幸福死了。

    回到酒店,已经快5点了,还来得及晒太阳游会儿泳。然后洗澡、收拾。去博讷城里吃晚饭。lp推荐的早就预约殆尽,今天是周六,人家星期天还一整天都不营业,屌死了。

    后来发现,其实停车的玛德莲广场周围有的是本地人吃饭的地方,法国菜应该都不错。安青桔和安初遇就在广场边上找了个饭馆吃饭。饭馆里人很多,八点以后基本就没有空座位了。

    勃艮第吃啥呢?看过点旅游书的大概其都知道。一是蜗牛,二是本地的红酒焖牛肉。当然还要品尝红酒。安青桔和安初遇这俩不懂酒的。就直接点菜,然后请服务员给安青桔和安初遇配适合菜的酒就可以了,人家配的酒都挺合适的。

    安初遇们这一顿是把勃艮第的特产全吃遍。蜗牛(d’s),勃艮第红酒焖牛肉,还有特制的像肴肉一样的火腿(persille),配本地酒,好吃。

    安青桔这次点了个牛排,哇塞,不愧是给本地人吃的,牛排比鞋底都大,分量十足,味道特别好。这是两个人的前菜,蜗牛,还有火腿。

    现在知道了,蜗牛都是做前菜的。法式蜗牛是焗出来的,把蜗牛肉和调料一起弄碎,再塞回壳子里焗。吃的时候要用专门的这种夹子从焗盘里夹起来,再用叉子把肉挑出来吃。

    第一次吃还不知道怎么办哪,安初遇请服务生给亲自示范了一下下。火腿也是冷切的前菜,就那种小酸黄瓜,味道和华国的肴肉挺像的。这是安青桔和安初遇的主菜,红酒焖牛肉就土豆泥,还有大鞋底一样大的烤牛排。

    红酒焖牛肉自然是好的,牛肉很软烂,红酒味道很浓。牛排简直让安青桔和安初遇惊喜,更棒的是搭配牛排的黄芥末简直香极了。没有京城芥末的冲,只有芥末的鲜香。

    安青桔和安初遇两个土了。后来安青桔和安初遇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法式芥末,也叫第戎芥末(ustrd)。既然直接叫第戎芥末了,可见那就是勃艮第的产品了。

    在博讷就有一家好几百年历史的芥末厂,真该去看看。超市里都有买这种好吃的黄芥末的,看到这个游记的亲们可以买一点常常。

    安青桔和安初遇也点了后面的甜品。为了中和前面牛肉的油腻,人家推荐的甜品都是带草莓或者覆盆子的慕斯啊、派一类,有点酸酸的口味,正好中和前面的油腻,真正好呀。

    在酒店的时候,服务员就提醒安青桔和安初遇。天黑后不要忘记再去博讷老城看看,那里有灯光表演。安青桔和安初遇这顿饭特地磨蹭了不短的时间,直到天渐渐黑下来就摸索着去看这个灯光表演。

    在游客咨询中心能领到一张单独的灯光表演的说明图,告诉你什么地方能看到灯光表演。全城表演的地方安初遇们走了不到一半,都非常漂亮,原来是用现代技术把各种故事投射到著名的建筑物上,利用建筑物的形状勾勒出非常魔幻的效果来,好看!

    由于夏天法国天黑得特别晚的关系(十点以后天才黑),可数的几个夜色中仍然在户外溜达的经历给安青桔和安初遇留下了深刻印象。夜色中两人漫步在安静的老城里,不觉得凄清,也不觉得不安,就是觉得挺有情调的。

    在《里奇.史蒂夫斯(ves)游欧洲》这部系列纪录片中有一集专门讲述了勃艮第的运河。

    勃艮第的运河是差不多200年前修建的,这些运河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为啥?就是为了运送勃艮第的葡萄酒(当然也包括其它货物)。

    通过运河运送葡萄酒,不光便宜,而且还平稳。如今呢,这些运河当然不再运送货物了,但它仍然被精心照顾着,变成了勃艮第旅游的另外一个特色,叫做运河游船之旅。

    在纪录片里,里奇是这样介绍的。游客乘坐游船可以走上几个礼拜。勃艮第拥有出色的风景、顶级的葡萄酒以及与美酒相匹配的美食,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有着无上的吸引力。

    即使船只能开6公里/小时,你也绝对不会嫌它走得太慢,因为一路上有太多好玩的事可以做。吃住都在船上,每条船都有专门的法国厨师,五星级的客房标准。你还可以随时随地上岸走走,或是骑上自行车去附近的村庄逛逛。

    想想看,随时有点心零食饮料供应、爱几点吃饭就几点吃饭、每天起床就开香槟,有精神时骑上脚踏车到处晃,没体力时泡着露天按摩浴缸、欣赏两岸风景缓缓逝去、古堡酒庄随兴造访、乡村美景如诗如画、服务人员殷勤在侧……这……这……太奢靡了好不好!

    安青桔和安初遇确实没奢靡到这个程度,安青桔和安初遇目前的奢侈就是在国外旅游时一整天什么也不做了。安青桔和安初遇就是什么也不做,只开车出去逛了逛,看了看这条传说中的运河,剩下时间就是躺在酒店院子的树下晒太阳,看书,犯懒,发呆。

    开上车去找那条运河。开车确实快,昨天吭哧吭哧骑了半天到的地方一眨眼就过去了。

    用本地的导览地图很容易就找到运河了,河上有游船哦!没找到码头,就看见有游船在河里面。自行车路是紧贴着运河的。这一段自行车路很好,起码是平路,骑起来不会太累。站到桥头看运河,你会知道这运河真心不宽,但是干净得让人吃惊。

    河边有一间一间村舍,河边有干净整齐的村间小路。不用体会,想想也知道在这样的河上游览一番,同时品尝勃艮第的美食,看周围风光是何等惬意。

    安青桔和安初遇还特地开去了尚沙隆,没想到是个现代化大城市,有不少6层楼,估计战争时期把原来的建筑都炸光了。安青桔和安初遇在勃艮第的旅行差不多就是这些。没有为美酒来,但每天不离各种美酒相关信息。(未完待续)

    第八七八节 生活中的小美好

    稍微有点意外的是,今天两个人脑袋进水,又想吃中餐了。正好那个超市外面有个中餐馆,就进去了,真后悔死了。里面厨子,老板娘,服务生加在一起就一个人。米饭,是淋上水微波炉转出来的。

    炒菜,是老板娘自己扒拉出来的,两个菜一个味道。老板娘一看就是个中x混血,基本不会说中文了,只剩下一脸笑容,让安青桔和安初遇没好意思拍案离去。吃罢出来安初遇只余一句话。要是今天去昨天那家饭馆,给安初遇只来张鞋底牛排就好了……

    为了去看丁丁,安青桔和安初遇的法国之行特意排出三天时间来,从勃艮第出发一路北上,穿过卢森堡去布鲁塞尔看看丁丁的故乡,还要走进丁丁博物馆和埃尔热的原著来一次亲密接触。算不算发烧友啊?

    如果一路顾着赶路未免有些呆了,安青桔和安初遇这一路还是颇看了一些丁丁之外的东西。比如马奇诺防线,还有根特的祭坛画。从法国往比利时去,那几乎是不会错过马奇诺防线的。

    差不多读过高中历史的童鞋都会知道马奇诺防线的事情——这一段咱们历史书没瞎说。之所以叫做马奇诺防线,那是用当时的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位部长真倒霉,如今“马奇诺防线”已经成了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的代名词了。

    看这张图是不是能说清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也料到德国肯定要打过来了。于是法国就在德法边境上建造了这个马奇诺防线。

    这是一个耗资巨大的防御工事,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防线内部有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总之在里面过日子都没问题。

    当时法国人想啊,法国和比利时、卢森堡地区的边界(叫做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就没做什么防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德军先是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然后偷袭阿登高地。豪华的马奇诺防线就这样因为德军绕路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所以,在法国人眼里,马奇诺防线应该不是一个光荣的地方。法国政府至今依然视马奇诺防线为一大耻辱(可怜的马奇诺先生),最好全世界人民都忘了它才好,所以拒绝拨款维护修缮。

    但是法国人不干。当地组织了好多志愿者抢修维护,目前还有十几处防线碉堡可以供参观,构筑了一条特殊的主题旅行线路。

    国内网站上提到马奇诺防线一般都是大谈军事成败。到底有多少人去过那里,不知道。马蜂窝上找不到,穷游上说不清。但是lp上说的特别清楚。

    从博讷出发。过第戎,北上再过南锡nncy和梅斯metz,就会到达一个村子叫做veckring,这里就可以参观现存的马奇诺防线的堡垒。

    大雨。安青桔和安初遇就这样冒雨上路。按照lp说明,gps上导航到这个地方berg,这是洛林大区的主要参观点。雨很大,一路上雨刷器忙个不停,朦胧中能看见风力发电站的巨大爪臂。

    车子一开进veckring村。就能在路口看见巨大的坦克,看来没走错路。到了村子上,沿着路牌很快就找到了berg。

    没想到啊没想到。人家下午2点就停止参观了。安青桔和安初遇早上磨蹭,中午磨蹭,到这里刚好两点半。完蛋了。只在门口的售票处拿了一张英文说明书。

    根据lp和说明书的介绍,这里是梅斯地区最大的马奇诺防线独立堡垒,可以容纳1000人。当初设计者们在这里挖了10公里的坑道,设想是堡垒有能力自给自足3个月;打仗时能做到每分钟发射4吨炮弹。

    现在这里有电车。乘上电车游客可以来到位于堡垒地下长达4公里的隧道——一座常年12摄氏度的恒温掩体。据说,还能参观一系列地下建筑。包括备战备荒的厨房、医院、发电室。

    要是有人喜欢看一下这里,一定记得2点前到这里才能参观哦。

    对安青桔和安初遇俩来说。去卢森堡不为旅游,纯粹是路过、住宿。从博讷出发到布鲁塞尔总计是700公里路程,安初遇觉得有点远,所以中间在卢森堡打尖兼住店。卢森堡什么样,都是在车轮上看到的。

    雨中看卢森堡这个城市(国家),也就是普通的城市,不大,估计半小时就能穿城而过,一个小时就跨越国家了。安青桔和安初遇按照gps指示一直沿着卢森堡的大峡谷行进,峡谷两侧有很多古老建筑,静下心来看估计也有的可看。

    安青桔和安初遇没有,不是不想进,一是后面有大菜(巴黎),二是以当时的审美疲劳而言觉得确实没啥可看。这是一闪而过的红桥。

    车子很快就到了安青桔和安初遇在booking上订的酒店—酒店,这家英文全名叫bourg,是不是可以翻译成“双榆树宾馆”?nywy,这是安青桔和安初遇此行入住的唯一一家标准星级酒店,典型的商务酒店,服务很规范。

    入住就有欢迎点心,房间也是很熟悉的星级酒店房间;早饭也很丰盛。和所有住过的星级酒店一样,房间里上网要收费,酒店大堂有免费的wifi。其它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住商务酒店也算是在一路民宿之间的调剂吧。

    一觉醒来,窗外雨已经停了,但是还阴天。早上发现双榆树宾馆里面住了很多华国人,有来开会的有来旅游的。一大早聚集在大厅等退房。大呼小叫的。

    早餐不错,坐在安青桔和安初遇边上桌子的一对华国夫妻聊的也是免税购物买手表的话题——就没别的话题说啦?

    昨天晚上下雨+懒惰,没出来吃,只躲在房间里吃了点行李里的香肠,外加煮了几个鸡蛋。早上起来已经饿的前心贴后背了,屏蔽着边上免税买手表的对话默默的狠狠的吃了一顿。

    回房间又懒了一会儿,窝在被窝里看电视。英文频道里正好播放一个六四母亲纪录片,讲丁子霖为儿子六四游行时无辜被枪杀后用尽一生时间追寻真相的事情。这个在网上看过片段,现在又温习了一遍。

    今天就要进比利时了,丁丁已经在耳边召唤。不过此时已经完全不担心是不是会见到丁丁了。来到比利时。安初遇还就不信找不到了——只要自己玩,肯定能找到。

    这一安心,安青桔的脑袋又活泛起来,不甘心直接扎进布鲁塞尔了。今年(2014年)年初看了乔治?克鲁尼的新片《古迹卫士》(又叫《盟军夺宝队》),里面提到了很多艺术品。实话实说。电影真心很烂,又想正能量又想惊险刺激又想艺术抒情,结果搞了个四不像。

    安青桔耐着性子看完,实在是为了记下电影里提到的艺术品。安青桔和安初遇是要去巴黎的,《加莱六义士》在罗丹艺术馆;维梅尔的《天文学家》在卢浮宫,还有伦勃朗的自画像;塞尚的《加歇医生的家》在奥赛博物馆。

    剩下的显然不在安青桔和安初遇的路线上的艺术品留在以后再看,比如雷诺阿的《小艾琳》。布鲁日有点远(那里有米开朗琪罗的《布鲁日圣母像》),但是安青桔和安初遇可以去根特看那个著名的祭坛画呀。就是那个(ysticlmb)。

    根特离布鲁塞尔不过60公里,很方便。说去就去,两个人结账出发。比利时一路高速还不收费。原来这叫洲际干线,就是跨国的公路,都是e打头的,都很高端。想到在枫丹白露的路上被收的钱,真是心疼呀。

    这个计划外的旅行目的地的确给了安青桔和安初遇一个意外,就是文字。安青桔和安初遇一直觉得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一样基本都是法语区。没想到其实是自布鲁塞尔水平一刀切,北边的比利时都是荷兰语区。

    第一次看到荷兰语。觉得真心好怪啊,几个辅音字母趴在一起。看起来简直像是手在键盘上胡乱一抓就凑个单词出来了好不好?比如。

    ig居然就是英文的y-居然是“离开”的意思,zij居然就是she了……初次见面,真是没心理准备——没元音可怎么发音呀?

    安青桔和安初遇不知道是从哪个方向开进根特的。但一进根特,就觉得风格和法国大不相同。凑近运河边,越发觉得根特的建筑风格看起来很有点安青桔和安初遇在图片上看到的荷兰风格——当然没有去过荷兰,不能妄断。

    根特的大部分路牌是一行荷兰语一行法语,双语标注。可怜的安青桔和安初遇如今连看到法语都觉得亲切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了个地下停车场,就在一个大集市广场的地下。

    估计是周末根特举办过什么狂欢活动,安青桔和安初遇到这里时随处可见狂欢后尚未整理完毕的垃圾,以及工人们正在慢慢拆去一件件布景支架。

    安青桔和安初遇临时起意要去看祭坛画,但现在看着这个小城市到处都是教堂,压根就不知道这个祭坛画在哪个教堂。(未完待续)

    第八七九节 喜欢安静

    但这并不难倒。安青桔和安初遇在gps上找出游客服务中心,去那里就肯定能找到答案。安青桔和安初遇一路摸索着,穿过运河,跟着gps到处寻找。后来发现er字样的路牌在每个主要街角都能看到,而且是英文指示。

    果然,安青桔和安初遇在一座古城堡的对面看到了游客中心,上前打探祭坛画的地点。

    关于祭坛画安青桔和安初遇连英语也不清楚怎么精确的说,只知道。但是不要紧,工作人员知道安青桔和安初遇要看的是,很快拿出一张地图,给安青桔和安初遇标明位置。照着指示,安青桔和安初遇来到了圣巴夫教堂(bfskthedrl)。

    教堂很高,但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样子,因为此刻全部蒙着脚手架在维修,从外观上看塔楼有8、90米高;当然也不难想象,肯定是一座哥特式建筑。

    进教堂是免费的,这座始建于12世纪的教堂颇有些来头,里面还有鲁本斯的油画呢。教堂还有地下祭坛,里面展出了很多主教的服饰。地下室的地面上有死去的修士、主教什么的坟墓。

    教堂四周有很多壁龛,其中有一副就是著名的祭坛画《神秘的羔羊》(ysticlmb,荷兰语是hetlmgods)的复制品。要想见到真迹,需要花4欧/人,从教堂入口边上的一个小门进入到昏暗的陈列室去看。

    那里面空间不大。只陈列这个祭坛画。提供语音导游,但是没有中文的,安青桔和安初遇只好拿个英文的凑合听。里面是不让拍照的,从网上找来这个祭坛画的样子。

    这个祭坛画实际上是是由12块门版、20幅画面组成的大型作品。正面是上面图片里左边的样子,背面还有8幅画。是图片右边的样子。

    显然这是宗教题材,就不在这里叨叨了,喜欢知道画上的内容的可以自行百度。比较吸引人的是画面的色彩,非常的亮。不是画面的内容,而是绘画技术和技艺让这套祭坛画成了西洋绘画里程碑式的作品。

    鼎鼎大名,估计学美术的都知道。这套祭坛画的作者是牛x的凡.艾克兄弟。这哥俩算是油画的鼻祖了。在他们以前,西洋绘画一般是蛋彩画(就是颜料里加入蛋黄来做着色媒介)或者湿壁画(就是在灰泥石膏表面用水调和的颜料作画),但都有问题,就是颜料很快会干。

    据说凡.艾克兄弟自创了独门油脂作为颜料媒介,让画面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而且创作时颜料变干时间又正好合适。这才有了安青桔和安初遇今天称之为“油画”的东东。

    这么大名鼎鼎,更要好好看了。的确很漂亮,而且凡.艾克兄弟受到波斯细密画技法的影响,画得特别细致,恨不得每根头发丝都不放过。难怪这画画了差不多快二十年。哥哥画到第十个年头挂掉了,弟弟又接着画才完成。

    后来安青桔和安初遇还在卢浮宫看到了弟弟杨?凡?艾克的《大臣洛林的圣母》(thevllorrolin),这是后话了。

    从根特回来。安青桔和安初遇穿过布鲁塞尔向安青桔和安初遇的住处进发。本来gps是建议安初遇们绕过布鲁塞尔的,两个人想着顺便车上观光呗,结果遭遇堵车。

    布鲁塞尔大雨,城里的隧道都关闭了,大家都在地面上挤挤挨挨,堵车盛景堪比京城。稍微好一点的是没有人加塞到处按喇叭。大家都是在雨中慢慢排着,艰难挪着。安青桔和安初遇这俩不识字不认路的就这么慢慢看着路牌查找地图横穿布鲁塞尔。

    安青桔和安初遇的住处在布鲁塞尔的郊区。一大片森林之间,风景好得不得了。按照gps指示很快找到安青桔和安初遇的房子。房子也好漂漂。可是敲门不见门开,只听见里面狗狗在大叫。

    找出主人电话打过去,原来女主人给安青桔打过几次电话,说她因为今天临时有事不能等安青桔和安初遇——结果安青桔一个都没有接。女主人在电话里告诉安青桔和安初遇她在后门上留了钥匙,直接拧开就能进房间。

    安青桔和安初遇照此办理,果然!原来安青桔和安初遇的房间从院子里进去有完全独立的入口,不需要从主人家穿堂而过。这个住宅除了主人以外,只接待安青桔和安初遇一户客人。

    安青桔和安初遇住的这部分是两层结构,一楼是一个大起居室连着餐厅,还有独立的卫生间浴室;二楼则是卧室。房间里设备齐全,冰箱里居然无限量供应可乐、啤酒,带汽和不带汽两种矿泉水,餐厅里有可以做各种口味咖啡的咖啡子弹机。

    主人家有个大大的金毛狗狗,安青桔和安初遇进门时它总要汪汪两声,安青桔和安初遇出门时它则是坐在落地玻璃后面谄媚的看安青桔和安初遇一言不语。

    堵车让两个人都觉得有点疲惫,找间随意舒适的饭馆吃饭再好不过了。女主人显然心思非常细腻,早就在房间案头上留下了附近几个餐馆的名片,安青桔和安初遇比较了一下,挑了一间意大利餐馆,只需要步行走上6、700米就可以到。

    时间刚刚好,安青桔和安初遇到那里时人家刚刚开始营业晚餐。意大利菜远不如法国菜那么讲究,吃起来也非常随意。但是这家馆子的意面,安初遇得说十分棒!它以经营海鲜类意面为主,各种海鲜。各种意面。当然牛排也有,也不错。

    吃罢出来,两个人就已经决定明天还在这家吃了。要吸取在博讷的教训,遇到可心的餐馆就不要走啦!

    晚上九点多,见到了回家来的女主人stephnie。很和气和时髦。约定了第二天早上九点早餐。

    早上9点,女主人stephnie送来安青桔和安初遇的早餐。本来还想呢,就安青桔和安初遇一家客人,难不成要和主人一起吃饭?

    人家早考虑到了,十分麻利的用各种托盘把早餐端进了安青桔和安初遇的餐厅,告诉安青桔和安初遇吃完了直接放在那里就可以。她会在安青桔和安初遇出门时收拾好——多么贴心哇!

    早餐实在是特别棒,各种果酱芝士法式咸肉都放在双层托盘里,还有品种多样的面包、蛋糕、酸奶;stephnie还特别有艺术气息,餐盘上会点缀鲜花,房间里有各种手工蜡烛……太好了。

    安青桔和安初遇今天的计划很明确。就是去看丁丁!不过发现一个小有趣的地方,当安青桔和安初遇和stephnie说tintin,她居然没听懂,等安青桔又解释一下那是谁,她才忽然明白。“oh!yousydndn!”

    原来荷兰人(后来知道还有法国人)都发音是“丹丹”。怪不得《走遍》上说的是“丹丹博物馆”呢。

    估计每个华国人都知道丁丁,就算不熟悉也听说过。就算不熟悉丁丁,那估计也都知道蓝精灵吧?它们可不是来自迪士尼,而是比利时。

    其实。比利时是名副其实的“漫画王国”,按从业者计算,据说全球每三个漫画家中就有一个是比利时人。对于华国旅游者来说。比利时都有什么符号呢?安初遇来想想。比利时巧克力,撒尿小孩,大侦探保罗,还有就是丁丁和蓝精灵了吧?

    比利时人也知道他们的漫画在全世界的地位,所以在布鲁塞尔还有专门的“卡通步行线路”,全长3公里。沿途有十几面漫画墙做引导,上面都是栩栩如生的漫画人物。以特别奇特不经意的方式出现在街角、商店的墙面上。

    就算不那么发烧,像安青桔和安初遇这样直奔丁丁去的。也绝对会满意而归啊。现在说说安青桔和安初遇的丁丁之旅吧。

    其实在布鲁塞尔的商业街上都可以找到丁丁专卖店,安青桔和安初遇就遇到游客说自己去过的所谓“丁丁博物馆”其实只是一家丁丁专卖店。当然到处都可能遇到丁丁的,如果亲像安青桔和安初遇一样是丁丁迷的话,这两个地方是正路。

    一是埃尔热博物馆(herge),这家博物馆在布鲁塞尔郊外,2007年才开放的。这个博物馆里介绍的就只有埃尔热和丁丁。

    二是布鲁塞尔市中心的比利时漫画博物馆(centr),这个博物馆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里面有很多比利时的著名漫画人物,当然也有很大面积是丁丁;此外,还能看到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漫画人物。

    安青桔和安初遇是这样规划这一天的行程的。先去埃尔热博物馆专看丁丁,然后再去市区漫画博物馆;在市区看漫画博物馆时也就顺便把布鲁塞尔市中心逛了——从地图上看,布鲁塞尔市中心也就是个两小时能走遍的地方。

    埃尔热博物馆早上10。30开门,安青桔和安初遇有充足的时间吃饱早饭,查询路线,找地方停车。

    前面说过,博物馆在郊区,其实看起来是一片森林旁的住宅+商业区的边上,安青桔和安初遇的车子绕得晕头转向后停到住宅区的地下车库,爬到地面上倒是简单,一眼看到了埃尔热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里也提供语音导游,也是只有英文的。里面展厅很多,大致介绍这几个部分。

    埃尔热的生平——介绍了埃尔热的一生,怎么从事创作的等等;丁丁的创作源头和发展历程;丁丁身边的主要伙伴,以及每个伙伴的在真实生活中的原形;丁丁漫画中出现的实景还有真实人物;各种丁丁漫画的原画,还有它的创作过程。

    非常可惜的是埃尔热博物馆里面除了大厅可以拍照,展厅里是不让拍照的,安青桔和安初遇的照片只能是留影到此。

    但是里面真的很漂亮,要逛完足足需要两小时。整个博物馆的各个角落都貌似不经意地露出丁丁的各种痕迹,比如出入门上有丁丁和船长的剪影,紧急出口是白雪在领路,就连电梯间里丁丁也在镜子里吃惊地看着你。

    展厅里更是如此,投射的灯光中有丁丁家族的人像,楼梯的拐角有手绘的丁丁全家福,吊灯上的每片灯页都是一个丁丁任务……对于丁丁迷来说,在这里参观就是沉浸在丁丁的世界里。

    这种沉浸的感觉并不像在迪士尼乐园里那种夸张。博物馆的设计那是典型的欧洲风格,很含蓄,漫画人物也透着那么多灵性和文化底蕴,仿佛活了一般就那么润物细无声地跟随你参观的全过程。

    让安青桔和安初遇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张丁丁漫画人物出现和变更的示意图。这张图在埃尔热博物馆里有,在后面的比利时漫画博物馆里也有,安青桔和安初遇有幸拍了下来。

    这张图的总坐标自上而下是《丁丁历险记》中各个人物,分别用荷兰语、法语、英语标注了他们的名字。横坐标自左向右是这个人物首次出现在哪一年的哪一本漫画中,以及在这一集漫画中他/她/它当时的形象。

    熟悉连载漫画的人都知道,漫画家的绘画娴熟度和风格会随着连载时间而逐渐变化的,后面出的漫画的绘画技法往往更生动活泼——那是不断积累以及和观众互动调整的结果。

    所以,当一本热销漫画后面重印时,有时候漫画家还会重新按照后面的风格重新绘制前面的内容。《丁丁历险记》就是这样的。所以这张图不但告诉了安青桔和安初遇各个人物出现的情况,还把他们在各个年份当年的形象都表现出来了。(未完待续)

    第八八〇节 有风从东方来

    参观完一圈埃尔热博物馆,到出口就是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和咖啡馆。里面也都是丁丁主题。不过,纪念品商店里如今也不允许拍照,只能从网上找来一些前人拍下的纪念品供大家看看。

    这些小模型每一个都做得栩栩如生,每一种都有大中小三种尺寸价格也不一样,安青桔在国内就辗转订购过几个,这次就不出手了。除此以外,还有各种丁丁图案的餐具、文化用品、t恤什么的,就可惜没有冰箱贴。

    从埃尔热博物馆出来,感觉周围的空气,一草一木都是和丁丁一起分享的。两个人就这样笨拙地开着大suv进了布鲁塞尔城中心。有了昨天的堵车经历,知道车子是不该停到城里的。

    还好漫画博物馆就在市中心的边缘,那旁边就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区,安青桔和安初遇直接把车子停下去了。这一停就是差不多三个多小时,计费是13.5欧。

    在欧洲一小时4欧或者5欧的停车收费很正常,像图尔那样的小城市一小时也要收2欧。出门在外不能太计较这些钱,把车子按照规矩停好,不耽误自己快乐旅行是正事。

    从地图上看漫画博物馆就在这条安静的小街上,可是到了地方安青桔和安初遇已经糊涂了,到底是哪里呢?

    一开始看到一个敞亮的门脸,挂个牌子说午间休息大约15分钟后才开门,橱窗上挂满了各种漫画人物,安青桔和安初遇以为就是这里了。

    不一会儿过来了个胖胖的大姐,看安青桔和安初遇俩游客扒着窗子东张西望。立刻知道安青桔和安初遇想干什么,告诉安青桔和安初遇。

    你们想去漫画博物馆吧?它在对面。原来,这是间图片社,而它对面高高的铁栅栏门后就是那个著名的比利时漫画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也太不起眼了,看起来还以为是政府办公楼或者银行呢。

    不过一进去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又是一个漫画的天地啊。一进博物馆左手边就是一个很大的书店,里面全都是各种著名的漫画,可以在里面买齐全套。

    更棒的是书店里还销售各种原版漫画海报,价钱从7、8欧到十几欧不等,这种又轻又独特的纪念品实在是值得购买,而且是原版、正版的。

    这个漫画博物馆里没有中文导游图。但是华国游客可以到服务台借一本手工打印的插页夹子的中文导游指南——大概人家觉得华国游客不多,所以用了这种环保又省钱的法子。

    当然,照着中文导游指南也能把很多漫画的原创作思路、漫画的各种历史文化看个明白,就是别忘了看完了把插页夹子还回去哦。

    漫画博物馆里有一片展厅都是丁丁;除丁丁之外还有很多其它漫画人物,还有国外的呢!楼道里安青桔和安初遇就赫然看见宫崎骏的红猪塑像。

    不管是大人孩子。在漫画博物馆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小孩子直接玩模型了,大人则是细细看自己儿时的漫画原画,人人enjoy。

    从漫画博物馆出来,安青桔和安初遇溜溜达达就前往布鲁塞尔市中心。不用担心会迷路,每个路口都有巨大的路牌指示,一眼就能找到地方。

    安青桔和安初遇的路线是从漫画博物馆出发,穿过圣于贝尔长廊到大广场,然后穿过大广场去看撒尿小孩。再折回远远看一眼圣米歇尔教堂。一看到这样的弧形街,就知道来到布鲁塞尔的中心了。过马路就是圣于贝尔长廊。

    这个圣于贝尔长廊安初遇看和京城的天阶应该是一个意思,就是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不过人家是经典文艺复兴风格。长廊分三部分。国王长廊、皇后长廊,还有个小点的王子长廊,都是类似样子。

    高高的玻璃穹顶便于采光,两侧都是各类古董店但卖着最时尚的东东。不进去买也可以windowshopping,绝对过眼瘾。最好看的莫过于各种各样著名的比利时巧克力和糖果。

    圣于贝尔长廊上当然也有丁丁专卖店,好像还不止一个呢。这家比较大一些。可能就有人误以为是博物馆了。一进门地面上就是咱们最熟悉的“蓝莲花”——安青桔在家里画了一整面墙的“蓝莲花”呢,自然觉得亲切无比啦。

    然后呢。安青桔和安初遇就到了大广场了。大广场是挺好看的,但是被维克多?雨果夸奖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有点言过其实。大概是雨果当年做了布鲁塞尔的旅游形象大使吧。

    广场的面积在欧洲来说是比较大的了,长有110米,宽度是60米,一圈都是各种过去的行会建筑,精雕细刻雕梁画柱。

    广场中间是那种花岗岩一小块一小块的石头地,分布着各种咖啡馆和画摊,有一种很浓郁的电视旅游片中的“欧洲气氛”。当然人到现场后感觉就是。人多,游客多,华国游客更多。

    从广场一出来就会遇到一条平行于广场的“美食一条街”。这在lp还有走遍上都介绍过,说在市中心吃饭可以来这里。安青桔和安初遇也想在这里吃午饭的,可是把脑袋往里伸了一下就吓回来了。

    人多那是一定的,服务生的吆喝更是卖力。一看你是亚洲面孔,扑上来就是“空妮七瓦!安你哈赛哟!萨歪力卡!你好!”反正必有一段你能听懂;然后指着菜单用英语大声吆喝“今日特餐”“包你满意”。这一吓立马不饿了,继续往前走吧!

    往撒尿小孩走的马路上一抬头就又看到了丁丁。显然这也是布鲁塞尔“卡通步行线路”的一部分。画面中丁丁和船长仿佛真的是从老建筑的消防楼梯上逃下来,看着让人好开心。

    再往前走个200米就看到撒尿小孩了。确切的说,你不是第一眼看到撒尿小孩,而是被簇拥的人群吸引了目光。

    事实上,这个撒尿小孩实在是太、太、太小,太、太、太不起眼了。它背后的石屏风也不过两米高,就躲在狭窄的步行街的拐角里面。而青铜的撒尿小孩(尊称应该叫小于廉)高度绝对没有超过半米,也就是咱们普通人的上臂的长度。

    边上商店里的纪念品都比这个真家伙大。这么个小东西成了比利时的象征,还真匪夷所思。不过,尽管人多,和小于连合影一点也不困难,因为他实在太小了,很容易就把自己和这个小家伙单独取景在相机里。

    这么个小东西要搞成比利时象征,人家也是出尽百宝。什么逢年过节不撒尿改撒啤酒啦,还有各国官员大使来比利时访问要特别定做一套小于廉专属服装敬赠啦等等。

    在大广场的国王之家(duro( 他从末世来 http://www.xlawen.org/kan/545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