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部分阅读
忧虑之下,不能决断。
到了芦台编练武毅军时,明面上是王文韶推举他的,其后兵部尚书荣禄也派人来拉拢。说到底,这些人都是保守派,与之前的李鸿章算是一条线上的人。
只要他同意了,马上就能成为西太后手中的重要力量。但聂士成依然没有明确答应,他心中的忠君爱国意识不曾更改,也不会轻易去给谁当奴才。
这些日子以来,外面风云变幻,他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编练武毅军,并指导编订《淮军武毅各军课程》、《武毅先锋马队操练教程》、《武毅军练兵图说》等训练教材。创办开平武备学堂,用近代军事知识教育军官,训练士兵,忙的不可开交。
除此之外,他也一直不停的关注名义上一起驻防,实质上为警戒力量的新军第三步兵团。对杨氏新军的强大,他在战场上见识过,但并非与其他人一样,只当是他们武装强大,用了西法训练就能成。
真正朝夕相处的观摩,让聂士成深深体会到其中的强大奥妙,绝非他请到的那些德国陆军教官能比。那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的优胜,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就是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巨大差别!
以至于到了今天,武毅军编练完成,装备到位了,他依然没有绝对的把握,用芦台一万多人轻易拿下第三团的三千人。
面对下属们一张张兴奋的面孔,聂士成没有马上下令,先喝问:“尔等也都见识过新军之盛,可有十成把握将其一举拿下?”
众人一时语塞。实话实说,肯定都没有。新军士兵的精气神,随便拉出来一队,都能把他们的亲军小队给比下去,那是全方位的优胜。面对面的公平比斗,毫无胜算。
不过打仗可不是校场比武,武毅左军统领杨慕时道:“咱们突然下手,以众凌寡,猝不及防之下应该能行。军门,杨氏消息灵通,难保他们不会迅速知情,必须速速下决断,以免其有所防备。那时候可就不好办了。”
其余众统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都是心中没底,还是速战速决的好。
聂士成长叹一声道:“说实话,聂某本不欲同室操戈,奈何朝廷谕令不得不从。诸位兄弟务必吩咐下去,千万手下掌握分寸,尽量不要伤了兵士。大家都是为国而战的好汉子,这么坏了性命殊为可惜。”
“军门仁慈,我等省的。”
众人齐齐发出赞叹。其实他们也是眼馋新军士兵的素质,倘若能收服了拉到自己的部队里,那整体战斗力立即上升好几个台阶。这回是要搂草打兔子,一举两得呀!
拟定于明天凌晨四点发起总攻,众统领纷纷离开,奔赴自己的军营紧急动员。
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杨浩得到消息的时间,远在清廷动手之前!皇帝才做出要动手的决定,圣旨都还没写好呢,密电就已经放到杨浩的桌子上。
聂士成接到圣旨,召集军官商议谋划,武毅军的异动,种种情报流水一般的不停传入司令部,随后又与作战命令一起传递到各团。
驻扎在芦台的步兵三团和炮兵团三营、后勤团三营更早的悄然作出部署。10日晚上十一点钟,六个热气球从高空中悄然飞来,在芦台军营核心的总统大营上空降速,并缓缓的下坠,直到距离房顶不过几十米的高度。
这时代根本没有空军,自然也就没有防空的概念。谭嗣同被人救走飞天而去,被京城人传播成了神仙搭救、腾云驾雾。除了少数西方人之外,大清国很少有人知道这是热气球作祟。
聂士成也没想到这一茬儿,故而乌起码黑的夜晚中,都在从高处往下看的警戒哨万万想不到,那六个庞然大物会突然出现在面前!
霍元甲亲自率领的特别突击队全都是练过多年武功的好手,经过长达一年的军事训练,执行这等特种作战任务可谓得心应手。数十条身影悄然顺着绳子滑落到屋顶,随即猿猴一般的闪转腾挪到岗哨的后面,用麻醉针或者近身突袭把他们纷纷放倒!
空中监控热气球以红外夜视扫描,确定没了暗桩,几十条黑影当即分散成多个战斗小组,从房顶上一路侵袭,直扑核心地带!
聂士成遣散众将之后,没有马上休息。多年的军事生涯,让他历练出一种大战之前的敏锐直觉。从文廷式来此到武毅军行动,几个时辰之中,新军营地居然一点异动都没有,这太过反常。
他相信自己的直觉不会凭空而来,即使是深夜了,也依旧端坐在厅堂之中,手把案卷貌似阅读,心中却一直在思忖,这微妙的感觉从何而来。
夜深了,外面寂静的令人心头发毛。聂士成忽然发现,不知何时,居然听不到一点儿虫鸣!
不对劲!
他霍然站起身,就要喝令警卫,但就在此时,房门吱呀一声向内敞开,一个健硕的身影缓步进来,冲他远远一抱拳:“聂军门,还没休息吗?”(未完待续
第三一零章 变法失败,杨浩造反(四)
一身黑色迷彩作战服,头戴钢盔,脸上也都用油彩涂抹了,手里更提着速射短枪。这样的装扮,正是杨浩手底下最精锐亲卫的形象,在传说中已经被描绘成了鬼神一般,深不可测。
聂士成面色微微一变,却没有高声呼喝,缓缓的扶着桌子坐下,目光锋锐如刀的盯着来人道:“看起来,你们比传闻中更可怕。中军大帐刁斗森严,都可以悄然潜入。就凭这份能耐,聂某输得不冤。不过,想依仗此等手段掌控我武毅军,那是休想。”
霍元甲笑道:“聂军门过奖,我们这种行动叫做‘斩首战术’,于作战之中突袭敌军指挥中心,摧毁其决策力量,从而打乱敌军战略战术的部署。这种战术要想成功,除了精良过人的装备、千锤百炼的精兵之外,最关键是需要精准详尽的情报。”
聂士成心中又是一震,依旧没有暴怒,只是暗暗的叹息。杨氏的手段当真无孔不入,他再怎么不愿意相信,依旧无法改变自己的手下已经被人掺了沙子的事实。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跟他一样的效忠朝廷,安守本分。新军那一套理论太有蛊惑力了,成了他们的人,就能一。nsb。om家子衣食无忧。战死战伤了,都有抚恤优待。自古以来,能如此全方位解决军人后顾之忧的,只有这一次。聂士成仰天幽幽一叹:“罢了,这天下已非我所能知。只望新军能善待众儿郎,他们许多也是为国征战过的。”
说出这样的话来,他内心倍感无力。能把武毅军整顿到今天的地步,他已经用尽全部心思,结果依旧离着新军差老远。此等结果,非战之罪。实在是两者在理念上差了几个时代。
霍元甲又是一抱拳:“聂军门对待军士如手足,在下佩服。您且放宽心,新军正需要更多新鲜血液来补充力量之不足。武毅军挑选出来的都是好苗子。”
聂士成腮帮子一抽,拳头捏的指骨发白。原来……我们武毅军只是你们选拔兵员的免费苦力么?如此瞧不起人!
他总算明白了为何偏偏要在这时候动手,政治上的大谋略他猜不出,但军事上的准备他能分析出个一二三来。聂士成忽然想到了驻扎在另一头儿的新建陆军。那里集中的是北直隶的两万多优秀青年。大概其他们也早已被杨浩盯上了吧?
一下子就多了三万多人的精锐,几个月后练成精兵,杨浩的骨干军力能翻两番。朝廷,一点指望都没有了啊!
轻轻抚摸桌案,聂士成百感交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如果面前的是日本人或者哪一国洋人,他必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的。但站在他面前的却是新军,一群真正的爱国军人,他无法也不想平白弄出个同归于尽来。那不仅不能为他增添任何荣誉,死后估计还可能被嘲笑成阻挡大势前进的蠢材。
霍元甲见他没有任何危险动作,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在脖子挂的喉麦中短促的发出信号。大门外迅速闪入厅堂之内,占据有利位置,据枪警戒。
芦台各处军营之外,新军三团士兵加上炮兵、辎重兵,以营为单位临时混编,携带轻型炮火迅猛急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四周。
已经尽可能严防死守的武毅军根本没想到会遭到突袭,他们安排下明晨进攻,正是全部抓紧时间睡觉的关键时刻!暗哨被接连摸掉,一直到有人终于发出警告,却是为时已晚!
陡然响起的枪声震惊芦台,安歇下的各军统领猛然惊醒,匆忙冲出来查看情况,却纷纷接到被攻击的噩耗!等他们做出反应时,却愕然发现有许多的营、哨居然里应外合的造反了!
武毅左军统领杨慕时御下极严,五个营官都是信得过的,好歹没有一个反水的。但等他们去军械库领枪弹的时候,愕然发现值守的人居然据枪抵抗!
杨慕时刹那间什么都明白过来了,他们处心积虑想要对付的目标,不但已经知道他们的计划,更抢先一步发动进攻。这等效率,如此果断迅速,不知道经过多久的绸缪。自己输得一点都不冤啊!
不只是他,其余前后右中四军,都遇到同样的麻烦。有几处兵马成功的动员装备起来,准备反击打出去时,被迎头一阵火炮炸的胆寒!那示威一般在大营外一口气轰出百发炮弹的凶狠凌厉,令他们一时心胆俱裂!再听说聂士成都被人擒贼先擒王了,本就不怎么坚决的抵抗登时瓦解。
一处处进攻得手的情报流水般传到美租界司令部,杨浩在芦台俯瞰军事详图上插好最后一面小旗,搓手笑道:“聂士成果然有两下子,我们如此突袭下手,居然没有发生营啸。”
施剑飞感慨万千,拍案叫道:“这都是大清二百五十年军事力量最后的精华,哪怕经过多次血战的洗礼,先天上的不足注定他们要被淘汰。幸而有我们新军在,否则中国之前程,不堪设想!”
五军二十五营步兵,外加马步亲军五哨,几乎兵不血刃、毫无反抗之力的被拿下。差距如此之大,令人不可思议。
杨浩却知道在另一个历史轨迹上,当庚子国变与列强开战时,聂士成领着被整编进入武卫军中的部队血战连场,牺牲报国。根本不懂军事策略的清廷上层胡乱指挥,把他们拆分的七零八落四面排布,结果哪一边儿也打不出好结果。随着武毅军的接连战败,清廷的最后抵抗也宣告崩溃,一个时代彻底成为过去。
这些部队之中,有不少人是施剑飞曾经的袍泽弟兄,而今一年过去,双方之间的成就却已经判若云泥。岂能不令人唏嘘?
杨浩走过去一拍他肩膀:“我们奋斗的意义不就在此吗?给他们最先进的军事思想和训练,加上我们的装备,这股曾经悍不畏死的为国征战之军,一定能够成为新中华国防力量的生力军。”
施剑飞双目之中充满热望,用力的点头。
武毅军那里不会出什么纰漏了,转头再看南面的新建陆军,杨浩嘶嘶的抽着气,幽然叹道:“不愧是奸猾诡诈的袁世凯,居然领着部队连夜跑了!”
昨日下午,袁世凯送走宣读密旨的钦差之后,一众亲信军官摩拳擦掌,热烈的讨论:“督办大人!咱们是不是要与那杨浩大干一场了?哈哈,我倒要看看他那区区几千人,是不是顶得住咱们泰山压顶的军势!……
却不料,袁世凯冲着众人一瞪眼,厉声呵斥:“打什么打?!你们当真以为杨鼎世毫无防备吗?他就等着咱们主动翻脸呢,别指望可以对他发动突袭,那只会自取其辱!听本督命令,立刻整备各部,连夜拔营后撤!我们……去京城!”
“啊?!撤走?!”
参谋营物处总办徐世昌都一脸的愕然,其他军官更是不忿。他们可是朝廷耗费心血编练的新建陆军呐,号称大清国最强的力量,一枪不放就跑了,这还要不要脸了!
步兵学堂监督冯国璋拍案叫道:“大人!方才圣旨不是说,要咱们戮力报销,擒拿杨逆的吗?如此悖逆谕令不合适!况且将部队开往京城,岂不是要引起误会?”
袁世凯矮墩墩的身躯之中似乎孕育着如山一般的威严,目光凌厉的一扫他们,厉声喝道:“你们懂个屁!本官这是要保住朝廷最后一点军力,守卫京城!杨鼎世等这个机会很久了,他向来算无遗策,绝不可能给我军留下动手的机会。朝廷里面有奸臣,消息只怕早就泄露了!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今晚就可能动手。”
“那咱们打回去就是了!枪炮武备,咱们不弱于谁!”
营物处提调段芝贵表示不服。他的心气儿高着呢,今日好不容易在新军中立住脚,断然不肯轻易错过任何立功表现的时机。不就是打仗么,人多欺负人少这多简单的事儿啊!
袁世凯虽然已经建立起对这些人的权威,却并不表现的太蛮横,语重心长的解说:“我们拿到的武器,都是杨氏新军自家不用的货色。他们真正的武力,十倍于我军……这是德国人的观察所得。我在平壤,亲眼所见。”
看众人依然不怎么服气的神情,袁世凯咬咬牙,断然道:“好吧,先把各营都准备起来,全力警戒。参谋处与本督一起拟定方略,就这么决定!”
当夜,新军第二团突然出动,以火炮开道,摧枯拉朽一般把其部署在前方的警戒力量扫平。袁世凯二话不说,带着人马撒脚如飞连夜奔逃!
ps:ps:多谢随欲逐流、柯汶的月票!
第三一一章 变法失败,杨浩造反(五)
>
黑灯瞎火,天空都雾蒙蒙的看不到一丝光亮,袁世凯骑着专门为他选的健马,夹在警卫之中匆匆往前奔走。沿途不断的有人快马奔来传递消息。
“大人!前锋营已经抵达芦北口,没有发现敌军!”
“禀报大人!前军探查到杨柳青,没有异常!似乎无人拦截!”
“老爷!后边儿打得太紧了,您看是不是加快点速度?”
这是他家佣人之子吴凤岭亲自过来送信儿。作为马队第一营后队队官,从小在袁家长大,忠心自不必怀疑。因此用来充当保护中军的力量,放心呢。袁世凯心眼活,最怕杨浩悄悄把人收买了,突然反水。
袁世凯耳朵里一直不断灌入后面的爆炸声,心有余悸的点点头:“好吧,不过叮嘱众人小心一些,务必不要光为了赶路就乱了阵脚。敌军虽强盛,袭击有余,要想全力围攻却不可能。”
“是!老爷且放宽心,小的们灵醒着呢。”
吴凤岭柔媚小意儿的伺候着,恨不能俯下身子去把人背上。
话是这么说,真想跑快了也是极难,晚上视线不清,他们又不敢举火太亮,又得保持部队建制完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也就是这支部队都由德国教官负责的基础训练,根基非常扎实,纪律严明,又特别加强过夜间行军。如此才没有被炮火吓垮掉,各自沿着提前拟定好的撤退路线夺路狂奔。
段芝贵裹在人群之中,神情紧张的几乎崩断弦儿!他不服不忿的还想着能去撩一爪子。却不料刚刚露头。劈脸一片炮弹砸过来。震得他脑袋发蒙!
他长这么大都没有听过那么大的响儿!好似旱天雷一般的震撼,在爆发之前,有一道呼啸在天际线的远方奔驰而来,近了的时候听上去“日日”的怪叫,声音直往人心口窝里钻。
直到炮弹落地。一瞬间的闪光耀花了所有人的眼睛,随之而来的剧烈震颤,让他们想起传说中的地震。最后的轰鸣、爆炸气浪、急骤奔腾的硝烟,简直跟火山喷发相仿---虽然他们也没见过!
但视觉效果无疑是最惊人的!砖石砌成的坚固营门掩体。被一发炮弹砸进去之后,眼睁睁看着几间房子那么大的地方被削成白地!里面不知道有几名士兵,一点渣都没剩。隔着老远扑面而来的热浪,熏蒸的人似乎一脚踩进火堆里,不觉得暖,却是惊心的寒!
同行的德国教官表情极为严肃的评价:“这是大口径的重炮!使用最新的无烟伙药,威力比黑火-药高八倍!他们甚至比舰炮更惊人。先生们,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可怕敌人,绝对不要跟他们正面对攻!”
德国教官古板严格,能逼着士兵脚下踩着玻璃碴子前进。一脚踩了狗屎还是掉进泥坑都不管,没有命令不许乱动。
从直隶山东一带选拔出的优秀青年。质朴木讷而听话耐操,能够完成德国人的所有要求。袁世凯凭着自己对杨浩部队的印象一再拔高要求,至少明面上的精气神看上去差不多了才可罢休。
可在122、152mm榴弹炮的威胁下,他们依旧无力抵御!若不是杨浩担心炸死人太多浪费弹药和宝贵的人才,要是拿出203重榴弹炮,那才叫吓人!
段芝贵老老实实的闭嘴,然后闷头跟上大部队狂奔。
在他们的身后,周鼎新领着二团主力紧随炮弹的落点向前迫近。鼻孔里充斥着自家炮弹爆炸的硝烟气味,前方不住有闪耀的烟火升腾,路边上有受伤倒地的士兵在呻吟。
师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各连的医务兵会主动过去把人救下来,周鼎新的全部精神都用在追击前面的敌人上。
可是,除了一开始的短暂交火之外,剩下的时间他一直在追,居然看不到几个回头抵御的敌人!
侦察连回报消息:“敌军早已做好撤退准备,其前锋业已抵达杨柳青,并有继续向京城后撤的迹象。其主力部队秩序不乱,军容齐整,以小股部队袭扰阻截成功率不高。是否需要炸断桥梁进行拦截?”
周鼎新思考少顷,郁闷的回电:“算啦!让他们跑吧!司令要求不能过度杀伤士兵,那都是我们的预备役兵员,少一个都是损失。德国人把他们训练的太狠,看样子轻易不会投降,继续追,直到他们跑不动为止!”
打这种战斗最让人憋屈,有劲使不出来!不过周鼎新也不是特别的不爽,在与外敌作战之后,他眼里已经瞧不上国内的这点狗屁倒灶的内讧。对杨浩的要求他也十分同意,杀伤自家同胞算什么本事?立功就得去对外战场。
无论夜间作战还是长途奔袭,新军的素质都不是袁世凯部队所能比拟的。
新军士兵普遍的每天负重越野训练,几乎走遍了天津周围的每一条路线。他们的底子更是在辽东山地作战练出来的,经过血火洗礼之后的能耐,哪能是一群新兵所能比拟?
二团三路并进,踩着袁世凯部队的脚后跟不断迫近,只要遇到阻击就是一顿炮弹砸过去,机枪开道打出去的子弹跟泼风一般密集,根本无从招架!
整个夜晚,他们从小站镇开始,凌晨时分就追击到天津城南!
袁世凯过城门不入,绕过天津城继续奔行,让杨浩部署在那里的口袋阵没网住大鱼。当然他也没想过要弄死老袁,否则袁世凯有几条命也不够他暗算的。
这等一路狂追六七十里的做法,可把袁世凯给累惨了!一口气都不能歇息的玩命奔走,他连续换了两匹马都没能抗得住,胯下已经是磨破了皮出血了都。
就这样,他们都没跑过追击的周鼎新二团!过了芦北口,到大南河之间的时候,给反超过去的一个营突然斜刺里切了一刀,留下了炮队一营张怀芝所部,给包了饺子。
早晨七八点钟,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袁世凯奔到南运河,却愕然发现之前还好好儿的渡船居然全都跑没影儿了!他大概忘了,运河帮如今就是杨氏集团中最为坚定的合作力量。詹六爷把自家老闺女都送到杨浩那边儿去了,数以万计的船帮、脚行人马都给杨浩打工呢,要帮着谁,那还用问?
不过这还难不倒袁大人,他这里还有张勋率领的工程营呢!立即用预备好的大车和拖带的木料就地架桥,并选定地方让轻步兵先强行泅渡!
这才刚刚忙活起来,周鼎新的追兵已经赶到了!
步队左翼翼长姜桂题率领两营人马迎上去,架子都没有拉开,被劈脸一顿重迫击炮砸的七荤八素,头都抬不起来!
这位后世大大有名的辫帅气的嗷嗷直叫:“这他娘的还是打仗么?追了一夜都没把大炮撂下,你们欺负人不带如此过分的!”
德国教官脸皮发黑,不光是为张勋的慌张感到羞耻,也为对方的可怕火力所震撼!作为陆军最强的国家,他很清楚一种可以在快速行进中随时部署开火的速射火炮,到底有多么惊人的威力!联想起从杨浩手里买下的那些弹簧制退速射炮,一个非常不好的感觉涌上心头。
该死的中国人,留了一手!
德国人出大力帮着训练新建陆军不是他们多么高尚敬业,每个军官都带有使命。他们想亲眼看看,在德国标准的严格训练下,精挑细选的中国士兵装备了先进的武器后,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水准。未来,德国想拓展远东殖民地,必然要跟中国开战的,了解了对方的最大战斗力,才能保证参谋部作出的决策不出问题。
清廷对新建陆军很下血本,枪炮装备一水儿的标准杨氏外贸德国版。那先进许多的毛瑟步枪,速射步兵炮,都是一流标准。甚至还有一些手摇格林机关枪。重武器数量可谓空前,但效果真心令人不满意啊!
等密集如暴雨的子弹泼洒过来时,德国教官断定:“他们还携带马克沁机枪,数量多的可以达到每个排都有一挺!该死的混蛋,他们太有钱了!”
这仗没法儿打!运河边上除了长堤之外,别无遮拦,临时挖掘工事也来不及。没有经验的新兵头一回作战就碰上这样的强手,这是他们的悲哀。
呼啸的炮弹从头顶划过,在运河的对岸炸起一道扶摇直上的粗壮烟火柱!冲击波扫荡四周,掀起的沙尘气浪犹如刀锋切过植被,处在波及范围内的士兵跟草人一样的飞起来,跌出去!
“这是要赶尽杀绝啊!”
袁世凯绝望的哀叹,两条腿跟弹琵琶一样的哆嗦,走路都拿捏不成架势。
吴凤岭立即往他身前一趴,叫道:“老爷,我背你走!”
咬紧牙关用尽力气,居然把肥胖的老袁硬是架起来,跌跌撞撞的跑到运河边,送到不知从哪里拆来的一块船板上,然后跟十几名护卫团团围住,手跑脚蹬的往对面游!
万幸杨浩派出的炮兵主要任务是震慑而不是杀伤,大口径炮弹落点多半比较远,并且数量极少,节奏也慢。
袁世凯洪福齐天,从头到尾一根汗毛都没伤到。但跑到杨柳青时,一听说后面又被人截住了数千士兵,再看前面的三角淀,子牙河和东淀河还是两道关。他心中不由的后悔:“早知如此,就该一路南下沧州的!”
另一面,杨浩听闻二团追兵已经抓了好几千的俘虏,满意的笑道:“最好一鼓作气扒光了袁世凯的马夹!没了部队,我看他怎么去为清廷效忠!”(未完待续
第三一二章 霸天津,占山东!
乾清宫内,光绪帝头上裹着丝巾,脸色蜡黄、气息奄奄,整个儿跟病入膏肓一个德行。连日熬夜导致虚火上升,两只眼睛红彤彤的布满血丝,二十来岁的年纪竟然显出一脸的灰白之色。
望着垂首在身前的几位大臣,他颤声道:“聂士成,降了?”
李鸿藻回答:“据说乃为杨浩所派精锐突袭中军,一击得手,不幸被擒。”
光绪帝又问:“袁世凯,败了?”
李鸿藻微微一顿,轻缓的点头:“杨逆绸缪许久早有防备,半夜暴起突袭,袁世凯勉力周全,终究将新建陆军带出半数。不过另外数千新兵中途走散,或许日后能收拢起来。”
光绪帝还是没评价,两眼直勾勾的盯着跳动的灯火,良久之后忽然叹了口气,低声道:“李秉衡殒身报国,传旨令有司厚恤,谥号……忠节吧!”
“《《。s。臣,遵旨!”
李鸿藻从善如流。人死为大,尤其在这等风雨飘摇的节骨眼上,蹦出来一个忠心不渝的大臣,对满清朝廷而言简直是雪中送炭。必然得大力的褒奖,还要当成忠君爱国的典型大肆宣传,非如此不足以安定民心呐。这是要崩溃的征兆啊!
李鸿藻等人吓坏了!赶紧扑上去死死抓住他手腕子,大声劝阻:“皇上万万不可如此!皇上之仁德不逊先帝。而圣明如圣祖。亦不免有反贼祸乱!如今时局危机。正要皇上振作起来,发千古未有之雄心,再创大清盛世!岂可因一时之挫折就如此作态!”
他是老臣,话说的重一些也是无妨。
其余大臣虽然不敢如此批评,却也婉转求告不住的说好话。
光绪帝一时失态,倒也没跟个寻常人一般崩溃的一塌糊涂,一股眼泪飚完了,大概心口淤积的怨愤之气也消散了不少。虽然不再捶胸顿足。依然闭着眼睛一脸的愁苦。
李鸿藻幽幽叹了口气,能够理解这年轻的皇帝到底有多憋屈。如今好不容易搞起来变法革新,他借此机会不断出招,满打算弄出一帮可用之人,夯实自己的班底。起码也要先控制了国家局势。不料刚刚开头,就被杨浩劈头来了个大窝脖。
最让他憋屈的是武毅军和新建陆军。四万余人的力量几乎是眼下大清国能拿出来的全部看家部队,结果给杨浩一夜之间就给倾覆了。
以光绪帝的聪明,哪里还猜不出来,杨浩故意选择这样的时机下手,分明是要等他把部队都编练的差不多了。以如此雷霆手段强势击败,一则是向其宣示强大不可抵御的武力,二则,极可能是故意在恶心他——满清朝廷花了几百万两银子辛苦编练的部队,转眼成了杨某人的口中食儿。
这可谓是一场忙活,都白白为敌人做了嫁衣。
如此多重打击羞辱之下,别说年轻气盛的皇帝扛不住,李鸿藻扪心自问若是自己正面遇上,少不得也要气的减寿十年啊!
“这姓杨的混小子,着实可恶!”
李鸿藻愤怒的脸色涨红,胡子直哆嗦,捏着拳头不知道该往哪里砸。
光绪帝大概也缓过神来了,张开眼睛看着他,有气无力的道:“事已至此,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满汉大臣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请皇上下旨,着各省督抚立即将所练精兵开赴山东平叛!以数十万军士,可保胜绩!”
“依臣所见,可令委任水师提督,着其从海上迫击杨逆,断其后路!”
“辽东驻军可立即入关护驾!”
“请列国洋人调停罢兵……”
光绪帝忽然举起手来,嘈杂的议论声立刻停止。见他朝着其中一大臣问:“你说要请洋人插手?”
那大臣惶恐的跪下,一个头磕在地上:“皇上!奴才以为这是当下最好的办法!那杨逆大军就在京城腹地,一夜之间就可能兵临城下,危及朝廷!四方纵有大军也鞭长莫及,唯有洋人才可令杨逆忌惮几分!”
其他大臣一想,可不是么。甭管他们现在说的天花乱坠,当真杨浩的大军开过来,谁能拦得住那大炮?就算其兵力不足,只能开过来几千人,也足以引起京城内部的混乱!到时候秩序时空,朝廷颜面大损,还怎么摆天朝上国的体面啊!
光绪帝又去看几位重臣,特别是李鸿藻和孙家鼐等老成持重者。
孙师傅乃是正统儒家,向来不赞成对外持过度依靠或者过度敌对这样的极端态度。不过要说与洋人媾和,他却死活说不出口,只是捏着胡子无奈的摇头。
李鸿藻目光闪动,几个呼吸间已经有了定计,恭声道:“皇上,眼下必须当机立断!一旦让杨逆站稳脚跟,山东天津不保,再想收拾可就难了。另外,应当考虑到园子那边……”
光绪帝猛地坐起来,这才是让他最担心的。
虽然变法以来西太后都没怎么掣肘,但守旧大臣的各种搪塞推脱干涉一直没断了。他之所以那么激进的推动变法,也是为了造成既定事实。只要各省督抚框架下的力量都拥护自己,皇位才能坐得稳。如今逼反了杨浩,天知道那边会不会以此为借口再次兴起废帝的风浪!
不管心中有多不乐意,光绪帝此刻也只有寄希望于那些贪婪的洋人了。可如此以来,不知道要答应多少谈判条件。朝廷,指不定又得大出血了!
这事儿还得快。一旦被别人抢了先,可就轮到他这憋屈皇帝坐蜡了。
光绪帝也是个能决断的,几分斗志重新回到身上,冲众大臣喝道:“事不宜迟,就请诸位爱卿选派得用之人,前往与列国公使交涉!”
总理衙门是靠不住的,新上来的鬼子六老奸巨猾,才不会贸然靠近皇帝而得罪西太后。总理大臣荣禄干脆就是西太后的忠心走狗,反而不如一群汉臣来的靠谱。
但这样的差事,李鸿藻他们一干清流都玩不转。耍嘴皮子容易,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他们都得集体抓瞎!
另外他们也都清楚,这等节骨眼上去请洋人帮忙,必然得答应许多的条件。远的不说,近日英法各国提出要求扩充天津租界区;德国俄国等也寻求划一块租界出来,甚至要租借港口……这些条件若是答应了,妥妥儿的丧权辱国,那是要写进历史遗臭万年的!
那等倒霉事体,清流们怎么可能抗上身?躲远点还来不及呢。站在岸上专门骂人才是他们的专长,赤膊上阵?智者不为也!
因此在光绪帝期待的眼神注视下,满朝文武竟一时没人敢吭声接令!任凭他充期待的一一看过去,结果不论之前怎么慷慨忠诚的近臣,都闭目垂帘好像什么都没瞧见。
光绪帝内心一阵愁苦,不免兴起一股子孤独寂寥的感觉。大概他是大清国有史以来最憋屈的一个皇帝了吧?不少字
就在万马齐喑的当口,一人从后面站出来,朗声道:“微臣敢请皇上下旨,去与列国洋人交涉!”
光绪帝和一众大臣的目光齐刷刷射过去,见那人赫然正是被越级提拔上来的新任军机章京杨锐!
此人与刘光第一同被授予四品卿衔,得以上殿行走,不过之前众大臣没没几个把他们放在眼里的。特别是出了谭嗣同那一档子事儿之后,反而更加的警惕,诸多排斥。
这时候,所有官员都表现出极度的精明,杨锐甘冒付出一生清名的危险站出来,登时让光绪帝激动的站起来,连声赞道:“好!很好!就由杨爱卿为朕分忧!”
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靠得住啊!
光绪帝心中下了决断,一定要大力提拔并重用一群年轻官员,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李鸿藻这些老头子们是指望不上了,另外文廷式那些人么……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一转,脸皮不由的冷下来。
这些老先生们一肚皮的锦绣文章,却都爱惜自己的名声胜过朝廷和皇帝,指望他们粉身以报,大概不可能了。
杨锐躬身应命。
光绪帝挥挥手示意散朝。待到众大臣都离开之后,跟散了架似的坐在龙椅之间,似乎也耗尽了精气神。
杨锐的动作很迅速,得到特旨之后,立即前往东交民巷的使领馆区,第一站直奔英国公使馆。
比他速度更快的另外一个渠道,则把消息传到了颐和园里。西太后闻听之后登时大怒:“身为大清皇帝,居然如此孟浪幼稚!请洋人插手,这不是引狼入室么?!”
发火之后,她也是一筹莫展。真正失去了李鸿章那老家伙在前面帮衬,她才知道面对的麻烦到底有多大,外面的情况又是多么的复杂!少了那一个缓冲,这弄出多少麻烦啊!
慈禧太后烦躁的揉搓眉心,思忖许久,下令命人去给李鸿章发电,找机会与杨浩谈判。无论如何,先拖住他别进攻京城。
此外,更令荣禄马上与列国公使交涉,决不能让朝廷上那帮愣头青弄出不可收拾的大乱子!
第三一四章 列强干涉,战云密布(二)!
英国公使馆,欧格讷手指一弹电报,眉眼之间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对静候一旁的几人道:“先生们,这是一个空前的好机会,可以为我们一举打开局面,带来近几十年间前所未有的利益!”
“是啊,这还要感谢我们那位能干的密斯特杨!如果不是他把清国政府和皇帝逼迫的走投无路,也不会制造出这样理想的外部环境。”
准备接替欧格讷的署理公使宝克乐兴奋的手舞足蹈,若非大英帝国绅士深入骨髓的矜持,他都想就地跳起舞来以示庆贺。
在抵达中国之前,他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居然一下船就迎来这么一份大礼!虽然里面也有即将卸任的欧格讷的功劳,但毕竟接下来的谈判乃至完成的协定跳跃,必然要在自己手中敲定。这将是名留历史的壮举呀,足以将他一举推上更高的历史舞台!( 立鼎1894 http://www.xlawen.org/kan/5469/ )
到了芦台编练武毅军时,明面上是王文韶推举他的,其后兵部尚书荣禄也派人来拉拢。说到底,这些人都是保守派,与之前的李鸿章算是一条线上的人。
只要他同意了,马上就能成为西太后手中的重要力量。但聂士成依然没有明确答应,他心中的忠君爱国意识不曾更改,也不会轻易去给谁当奴才。
这些日子以来,外面风云变幻,他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编练武毅军,并指导编订《淮军武毅各军课程》、《武毅先锋马队操练教程》、《武毅军练兵图说》等训练教材。创办开平武备学堂,用近代军事知识教育军官,训练士兵,忙的不可开交。
除此之外,他也一直不停的关注名义上一起驻防,实质上为警戒力量的新军第三步兵团。对杨氏新军的强大,他在战场上见识过,但并非与其他人一样,只当是他们武装强大,用了西法训练就能成。
真正朝夕相处的观摩,让聂士成深深体会到其中的强大奥妙,绝非他请到的那些德国陆军教官能比。那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的优胜,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就是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巨大差别!
以至于到了今天,武毅军编练完成,装备到位了,他依然没有绝对的把握,用芦台一万多人轻易拿下第三团的三千人。
面对下属们一张张兴奋的面孔,聂士成没有马上下令,先喝问:“尔等也都见识过新军之盛,可有十成把握将其一举拿下?”
众人一时语塞。实话实说,肯定都没有。新军士兵的精气神,随便拉出来一队,都能把他们的亲军小队给比下去,那是全方位的优胜。面对面的公平比斗,毫无胜算。
不过打仗可不是校场比武,武毅左军统领杨慕时道:“咱们突然下手,以众凌寡,猝不及防之下应该能行。军门,杨氏消息灵通,难保他们不会迅速知情,必须速速下决断,以免其有所防备。那时候可就不好办了。”
其余众统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都是心中没底,还是速战速决的好。
聂士成长叹一声道:“说实话,聂某本不欲同室操戈,奈何朝廷谕令不得不从。诸位兄弟务必吩咐下去,千万手下掌握分寸,尽量不要伤了兵士。大家都是为国而战的好汉子,这么坏了性命殊为可惜。”
“军门仁慈,我等省的。”
众人齐齐发出赞叹。其实他们也是眼馋新军士兵的素质,倘若能收服了拉到自己的部队里,那整体战斗力立即上升好几个台阶。这回是要搂草打兔子,一举两得呀!
拟定于明天凌晨四点发起总攻,众统领纷纷离开,奔赴自己的军营紧急动员。
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杨浩得到消息的时间,远在清廷动手之前!皇帝才做出要动手的决定,圣旨都还没写好呢,密电就已经放到杨浩的桌子上。
聂士成接到圣旨,召集军官商议谋划,武毅军的异动,种种情报流水一般的不停传入司令部,随后又与作战命令一起传递到各团。
驻扎在芦台的步兵三团和炮兵团三营、后勤团三营更早的悄然作出部署。10日晚上十一点钟,六个热气球从高空中悄然飞来,在芦台军营核心的总统大营上空降速,并缓缓的下坠,直到距离房顶不过几十米的高度。
这时代根本没有空军,自然也就没有防空的概念。谭嗣同被人救走飞天而去,被京城人传播成了神仙搭救、腾云驾雾。除了少数西方人之外,大清国很少有人知道这是热气球作祟。
聂士成也没想到这一茬儿,故而乌起码黑的夜晚中,都在从高处往下看的警戒哨万万想不到,那六个庞然大物会突然出现在面前!
霍元甲亲自率领的特别突击队全都是练过多年武功的好手,经过长达一年的军事训练,执行这等特种作战任务可谓得心应手。数十条身影悄然顺着绳子滑落到屋顶,随即猿猴一般的闪转腾挪到岗哨的后面,用麻醉针或者近身突袭把他们纷纷放倒!
空中监控热气球以红外夜视扫描,确定没了暗桩,几十条黑影当即分散成多个战斗小组,从房顶上一路侵袭,直扑核心地带!
聂士成遣散众将之后,没有马上休息。多年的军事生涯,让他历练出一种大战之前的敏锐直觉。从文廷式来此到武毅军行动,几个时辰之中,新军营地居然一点异动都没有,这太过反常。
他相信自己的直觉不会凭空而来,即使是深夜了,也依旧端坐在厅堂之中,手把案卷貌似阅读,心中却一直在思忖,这微妙的感觉从何而来。
夜深了,外面寂静的令人心头发毛。聂士成忽然发现,不知何时,居然听不到一点儿虫鸣!
不对劲!
他霍然站起身,就要喝令警卫,但就在此时,房门吱呀一声向内敞开,一个健硕的身影缓步进来,冲他远远一抱拳:“聂军门,还没休息吗?”(未完待续
第三一零章 变法失败,杨浩造反(四)
一身黑色迷彩作战服,头戴钢盔,脸上也都用油彩涂抹了,手里更提着速射短枪。这样的装扮,正是杨浩手底下最精锐亲卫的形象,在传说中已经被描绘成了鬼神一般,深不可测。
聂士成面色微微一变,却没有高声呼喝,缓缓的扶着桌子坐下,目光锋锐如刀的盯着来人道:“看起来,你们比传闻中更可怕。中军大帐刁斗森严,都可以悄然潜入。就凭这份能耐,聂某输得不冤。不过,想依仗此等手段掌控我武毅军,那是休想。”
霍元甲笑道:“聂军门过奖,我们这种行动叫做‘斩首战术’,于作战之中突袭敌军指挥中心,摧毁其决策力量,从而打乱敌军战略战术的部署。这种战术要想成功,除了精良过人的装备、千锤百炼的精兵之外,最关键是需要精准详尽的情报。”
聂士成心中又是一震,依旧没有暴怒,只是暗暗的叹息。杨氏的手段当真无孔不入,他再怎么不愿意相信,依旧无法改变自己的手下已经被人掺了沙子的事实。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跟他一样的效忠朝廷,安守本分。新军那一套理论太有蛊惑力了,成了他们的人,就能一。nsb。om家子衣食无忧。战死战伤了,都有抚恤优待。自古以来,能如此全方位解决军人后顾之忧的,只有这一次。聂士成仰天幽幽一叹:“罢了,这天下已非我所能知。只望新军能善待众儿郎,他们许多也是为国征战过的。”
说出这样的话来,他内心倍感无力。能把武毅军整顿到今天的地步,他已经用尽全部心思,结果依旧离着新军差老远。此等结果,非战之罪。实在是两者在理念上差了几个时代。
霍元甲又是一抱拳:“聂军门对待军士如手足,在下佩服。您且放宽心,新军正需要更多新鲜血液来补充力量之不足。武毅军挑选出来的都是好苗子。”
聂士成腮帮子一抽,拳头捏的指骨发白。原来……我们武毅军只是你们选拔兵员的免费苦力么?如此瞧不起人!
他总算明白了为何偏偏要在这时候动手,政治上的大谋略他猜不出,但军事上的准备他能分析出个一二三来。聂士成忽然想到了驻扎在另一头儿的新建陆军。那里集中的是北直隶的两万多优秀青年。大概其他们也早已被杨浩盯上了吧?
一下子就多了三万多人的精锐,几个月后练成精兵,杨浩的骨干军力能翻两番。朝廷,一点指望都没有了啊!
轻轻抚摸桌案,聂士成百感交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如果面前的是日本人或者哪一国洋人,他必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的。但站在他面前的却是新军,一群真正的爱国军人,他无法也不想平白弄出个同归于尽来。那不仅不能为他增添任何荣誉,死后估计还可能被嘲笑成阻挡大势前进的蠢材。
霍元甲见他没有任何危险动作,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在脖子挂的喉麦中短促的发出信号。大门外迅速闪入厅堂之内,占据有利位置,据枪警戒。
芦台各处军营之外,新军三团士兵加上炮兵、辎重兵,以营为单位临时混编,携带轻型炮火迅猛急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四周。
已经尽可能严防死守的武毅军根本没想到会遭到突袭,他们安排下明晨进攻,正是全部抓紧时间睡觉的关键时刻!暗哨被接连摸掉,一直到有人终于发出警告,却是为时已晚!
陡然响起的枪声震惊芦台,安歇下的各军统领猛然惊醒,匆忙冲出来查看情况,却纷纷接到被攻击的噩耗!等他们做出反应时,却愕然发现有许多的营、哨居然里应外合的造反了!
武毅左军统领杨慕时御下极严,五个营官都是信得过的,好歹没有一个反水的。但等他们去军械库领枪弹的时候,愕然发现值守的人居然据枪抵抗!
杨慕时刹那间什么都明白过来了,他们处心积虑想要对付的目标,不但已经知道他们的计划,更抢先一步发动进攻。这等效率,如此果断迅速,不知道经过多久的绸缪。自己输得一点都不冤啊!
不只是他,其余前后右中四军,都遇到同样的麻烦。有几处兵马成功的动员装备起来,准备反击打出去时,被迎头一阵火炮炸的胆寒!那示威一般在大营外一口气轰出百发炮弹的凶狠凌厉,令他们一时心胆俱裂!再听说聂士成都被人擒贼先擒王了,本就不怎么坚决的抵抗登时瓦解。
一处处进攻得手的情报流水般传到美租界司令部,杨浩在芦台俯瞰军事详图上插好最后一面小旗,搓手笑道:“聂士成果然有两下子,我们如此突袭下手,居然没有发生营啸。”
施剑飞感慨万千,拍案叫道:“这都是大清二百五十年军事力量最后的精华,哪怕经过多次血战的洗礼,先天上的不足注定他们要被淘汰。幸而有我们新军在,否则中国之前程,不堪设想!”
五军二十五营步兵,外加马步亲军五哨,几乎兵不血刃、毫无反抗之力的被拿下。差距如此之大,令人不可思议。
杨浩却知道在另一个历史轨迹上,当庚子国变与列强开战时,聂士成领着被整编进入武卫军中的部队血战连场,牺牲报国。根本不懂军事策略的清廷上层胡乱指挥,把他们拆分的七零八落四面排布,结果哪一边儿也打不出好结果。随着武毅军的接连战败,清廷的最后抵抗也宣告崩溃,一个时代彻底成为过去。
这些部队之中,有不少人是施剑飞曾经的袍泽弟兄,而今一年过去,双方之间的成就却已经判若云泥。岂能不令人唏嘘?
杨浩走过去一拍他肩膀:“我们奋斗的意义不就在此吗?给他们最先进的军事思想和训练,加上我们的装备,这股曾经悍不畏死的为国征战之军,一定能够成为新中华国防力量的生力军。”
施剑飞双目之中充满热望,用力的点头。
武毅军那里不会出什么纰漏了,转头再看南面的新建陆军,杨浩嘶嘶的抽着气,幽然叹道:“不愧是奸猾诡诈的袁世凯,居然领着部队连夜跑了!”
昨日下午,袁世凯送走宣读密旨的钦差之后,一众亲信军官摩拳擦掌,热烈的讨论:“督办大人!咱们是不是要与那杨浩大干一场了?哈哈,我倒要看看他那区区几千人,是不是顶得住咱们泰山压顶的军势!……
却不料,袁世凯冲着众人一瞪眼,厉声呵斥:“打什么打?!你们当真以为杨鼎世毫无防备吗?他就等着咱们主动翻脸呢,别指望可以对他发动突袭,那只会自取其辱!听本督命令,立刻整备各部,连夜拔营后撤!我们……去京城!”
“啊?!撤走?!”
参谋营物处总办徐世昌都一脸的愕然,其他军官更是不忿。他们可是朝廷耗费心血编练的新建陆军呐,号称大清国最强的力量,一枪不放就跑了,这还要不要脸了!
步兵学堂监督冯国璋拍案叫道:“大人!方才圣旨不是说,要咱们戮力报销,擒拿杨逆的吗?如此悖逆谕令不合适!况且将部队开往京城,岂不是要引起误会?”
袁世凯矮墩墩的身躯之中似乎孕育着如山一般的威严,目光凌厉的一扫他们,厉声喝道:“你们懂个屁!本官这是要保住朝廷最后一点军力,守卫京城!杨鼎世等这个机会很久了,他向来算无遗策,绝不可能给我军留下动手的机会。朝廷里面有奸臣,消息只怕早就泄露了!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今晚就可能动手。”
“那咱们打回去就是了!枪炮武备,咱们不弱于谁!”
营物处提调段芝贵表示不服。他的心气儿高着呢,今日好不容易在新军中立住脚,断然不肯轻易错过任何立功表现的时机。不就是打仗么,人多欺负人少这多简单的事儿啊!
袁世凯虽然已经建立起对这些人的权威,却并不表现的太蛮横,语重心长的解说:“我们拿到的武器,都是杨氏新军自家不用的货色。他们真正的武力,十倍于我军……这是德国人的观察所得。我在平壤,亲眼所见。”
看众人依然不怎么服气的神情,袁世凯咬咬牙,断然道:“好吧,先把各营都准备起来,全力警戒。参谋处与本督一起拟定方略,就这么决定!”
当夜,新军第二团突然出动,以火炮开道,摧枯拉朽一般把其部署在前方的警戒力量扫平。袁世凯二话不说,带着人马撒脚如飞连夜奔逃!
ps:ps:多谢随欲逐流、柯汶的月票!
第三一一章 变法失败,杨浩造反(五)
>
黑灯瞎火,天空都雾蒙蒙的看不到一丝光亮,袁世凯骑着专门为他选的健马,夹在警卫之中匆匆往前奔走。沿途不断的有人快马奔来传递消息。
“大人!前锋营已经抵达芦北口,没有发现敌军!”
“禀报大人!前军探查到杨柳青,没有异常!似乎无人拦截!”
“老爷!后边儿打得太紧了,您看是不是加快点速度?”
这是他家佣人之子吴凤岭亲自过来送信儿。作为马队第一营后队队官,从小在袁家长大,忠心自不必怀疑。因此用来充当保护中军的力量,放心呢。袁世凯心眼活,最怕杨浩悄悄把人收买了,突然反水。
袁世凯耳朵里一直不断灌入后面的爆炸声,心有余悸的点点头:“好吧,不过叮嘱众人小心一些,务必不要光为了赶路就乱了阵脚。敌军虽强盛,袭击有余,要想全力围攻却不可能。”
“是!老爷且放宽心,小的们灵醒着呢。”
吴凤岭柔媚小意儿的伺候着,恨不能俯下身子去把人背上。
话是这么说,真想跑快了也是极难,晚上视线不清,他们又不敢举火太亮,又得保持部队建制完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也就是这支部队都由德国教官负责的基础训练,根基非常扎实,纪律严明,又特别加强过夜间行军。如此才没有被炮火吓垮掉,各自沿着提前拟定好的撤退路线夺路狂奔。
段芝贵裹在人群之中,神情紧张的几乎崩断弦儿!他不服不忿的还想着能去撩一爪子。却不料刚刚露头。劈脸一片炮弹砸过来。震得他脑袋发蒙!
他长这么大都没有听过那么大的响儿!好似旱天雷一般的震撼,在爆发之前,有一道呼啸在天际线的远方奔驰而来,近了的时候听上去“日日”的怪叫,声音直往人心口窝里钻。
直到炮弹落地。一瞬间的闪光耀花了所有人的眼睛,随之而来的剧烈震颤,让他们想起传说中的地震。最后的轰鸣、爆炸气浪、急骤奔腾的硝烟,简直跟火山喷发相仿---虽然他们也没见过!
但视觉效果无疑是最惊人的!砖石砌成的坚固营门掩体。被一发炮弹砸进去之后,眼睁睁看着几间房子那么大的地方被削成白地!里面不知道有几名士兵,一点渣都没剩。隔着老远扑面而来的热浪,熏蒸的人似乎一脚踩进火堆里,不觉得暖,却是惊心的寒!
同行的德国教官表情极为严肃的评价:“这是大口径的重炮!使用最新的无烟伙药,威力比黑火-药高八倍!他们甚至比舰炮更惊人。先生们,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可怕敌人,绝对不要跟他们正面对攻!”
德国教官古板严格,能逼着士兵脚下踩着玻璃碴子前进。一脚踩了狗屎还是掉进泥坑都不管,没有命令不许乱动。
从直隶山东一带选拔出的优秀青年。质朴木讷而听话耐操,能够完成德国人的所有要求。袁世凯凭着自己对杨浩部队的印象一再拔高要求,至少明面上的精气神看上去差不多了才可罢休。
可在122、152mm榴弹炮的威胁下,他们依旧无力抵御!若不是杨浩担心炸死人太多浪费弹药和宝贵的人才,要是拿出203重榴弹炮,那才叫吓人!
段芝贵老老实实的闭嘴,然后闷头跟上大部队狂奔。
在他们的身后,周鼎新领着二团主力紧随炮弹的落点向前迫近。鼻孔里充斥着自家炮弹爆炸的硝烟气味,前方不住有闪耀的烟火升腾,路边上有受伤倒地的士兵在呻吟。
师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各连的医务兵会主动过去把人救下来,周鼎新的全部精神都用在追击前面的敌人上。
可是,除了一开始的短暂交火之外,剩下的时间他一直在追,居然看不到几个回头抵御的敌人!
侦察连回报消息:“敌军早已做好撤退准备,其前锋业已抵达杨柳青,并有继续向京城后撤的迹象。其主力部队秩序不乱,军容齐整,以小股部队袭扰阻截成功率不高。是否需要炸断桥梁进行拦截?”
周鼎新思考少顷,郁闷的回电:“算啦!让他们跑吧!司令要求不能过度杀伤士兵,那都是我们的预备役兵员,少一个都是损失。德国人把他们训练的太狠,看样子轻易不会投降,继续追,直到他们跑不动为止!”
打这种战斗最让人憋屈,有劲使不出来!不过周鼎新也不是特别的不爽,在与外敌作战之后,他眼里已经瞧不上国内的这点狗屁倒灶的内讧。对杨浩的要求他也十分同意,杀伤自家同胞算什么本事?立功就得去对外战场。
无论夜间作战还是长途奔袭,新军的素质都不是袁世凯部队所能比拟的。
新军士兵普遍的每天负重越野训练,几乎走遍了天津周围的每一条路线。他们的底子更是在辽东山地作战练出来的,经过血火洗礼之后的能耐,哪能是一群新兵所能比拟?
二团三路并进,踩着袁世凯部队的脚后跟不断迫近,只要遇到阻击就是一顿炮弹砸过去,机枪开道打出去的子弹跟泼风一般密集,根本无从招架!
整个夜晚,他们从小站镇开始,凌晨时分就追击到天津城南!
袁世凯过城门不入,绕过天津城继续奔行,让杨浩部署在那里的口袋阵没网住大鱼。当然他也没想过要弄死老袁,否则袁世凯有几条命也不够他暗算的。
这等一路狂追六七十里的做法,可把袁世凯给累惨了!一口气都不能歇息的玩命奔走,他连续换了两匹马都没能抗得住,胯下已经是磨破了皮出血了都。
就这样,他们都没跑过追击的周鼎新二团!过了芦北口,到大南河之间的时候,给反超过去的一个营突然斜刺里切了一刀,留下了炮队一营张怀芝所部,给包了饺子。
早晨七八点钟,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袁世凯奔到南运河,却愕然发现之前还好好儿的渡船居然全都跑没影儿了!他大概忘了,运河帮如今就是杨氏集团中最为坚定的合作力量。詹六爷把自家老闺女都送到杨浩那边儿去了,数以万计的船帮、脚行人马都给杨浩打工呢,要帮着谁,那还用问?
不过这还难不倒袁大人,他这里还有张勋率领的工程营呢!立即用预备好的大车和拖带的木料就地架桥,并选定地方让轻步兵先强行泅渡!
这才刚刚忙活起来,周鼎新的追兵已经赶到了!
步队左翼翼长姜桂题率领两营人马迎上去,架子都没有拉开,被劈脸一顿重迫击炮砸的七荤八素,头都抬不起来!
这位后世大大有名的辫帅气的嗷嗷直叫:“这他娘的还是打仗么?追了一夜都没把大炮撂下,你们欺负人不带如此过分的!”
德国教官脸皮发黑,不光是为张勋的慌张感到羞耻,也为对方的可怕火力所震撼!作为陆军最强的国家,他很清楚一种可以在快速行进中随时部署开火的速射火炮,到底有多么惊人的威力!联想起从杨浩手里买下的那些弹簧制退速射炮,一个非常不好的感觉涌上心头。
该死的中国人,留了一手!
德国人出大力帮着训练新建陆军不是他们多么高尚敬业,每个军官都带有使命。他们想亲眼看看,在德国标准的严格训练下,精挑细选的中国士兵装备了先进的武器后,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水准。未来,德国想拓展远东殖民地,必然要跟中国开战的,了解了对方的最大战斗力,才能保证参谋部作出的决策不出问题。
清廷对新建陆军很下血本,枪炮装备一水儿的标准杨氏外贸德国版。那先进许多的毛瑟步枪,速射步兵炮,都是一流标准。甚至还有一些手摇格林机关枪。重武器数量可谓空前,但效果真心令人不满意啊!
等密集如暴雨的子弹泼洒过来时,德国教官断定:“他们还携带马克沁机枪,数量多的可以达到每个排都有一挺!该死的混蛋,他们太有钱了!”
这仗没法儿打!运河边上除了长堤之外,别无遮拦,临时挖掘工事也来不及。没有经验的新兵头一回作战就碰上这样的强手,这是他们的悲哀。
呼啸的炮弹从头顶划过,在运河的对岸炸起一道扶摇直上的粗壮烟火柱!冲击波扫荡四周,掀起的沙尘气浪犹如刀锋切过植被,处在波及范围内的士兵跟草人一样的飞起来,跌出去!
“这是要赶尽杀绝啊!”
袁世凯绝望的哀叹,两条腿跟弹琵琶一样的哆嗦,走路都拿捏不成架势。
吴凤岭立即往他身前一趴,叫道:“老爷,我背你走!”
咬紧牙关用尽力气,居然把肥胖的老袁硬是架起来,跌跌撞撞的跑到运河边,送到不知从哪里拆来的一块船板上,然后跟十几名护卫团团围住,手跑脚蹬的往对面游!
万幸杨浩派出的炮兵主要任务是震慑而不是杀伤,大口径炮弹落点多半比较远,并且数量极少,节奏也慢。
袁世凯洪福齐天,从头到尾一根汗毛都没伤到。但跑到杨柳青时,一听说后面又被人截住了数千士兵,再看前面的三角淀,子牙河和东淀河还是两道关。他心中不由的后悔:“早知如此,就该一路南下沧州的!”
另一面,杨浩听闻二团追兵已经抓了好几千的俘虏,满意的笑道:“最好一鼓作气扒光了袁世凯的马夹!没了部队,我看他怎么去为清廷效忠!”(未完待续
第三一二章 霸天津,占山东!
乾清宫内,光绪帝头上裹着丝巾,脸色蜡黄、气息奄奄,整个儿跟病入膏肓一个德行。连日熬夜导致虚火上升,两只眼睛红彤彤的布满血丝,二十来岁的年纪竟然显出一脸的灰白之色。
望着垂首在身前的几位大臣,他颤声道:“聂士成,降了?”
李鸿藻回答:“据说乃为杨浩所派精锐突袭中军,一击得手,不幸被擒。”
光绪帝又问:“袁世凯,败了?”
李鸿藻微微一顿,轻缓的点头:“杨逆绸缪许久早有防备,半夜暴起突袭,袁世凯勉力周全,终究将新建陆军带出半数。不过另外数千新兵中途走散,或许日后能收拢起来。”
光绪帝还是没评价,两眼直勾勾的盯着跳动的灯火,良久之后忽然叹了口气,低声道:“李秉衡殒身报国,传旨令有司厚恤,谥号……忠节吧!”
“《《。s。臣,遵旨!”
李鸿藻从善如流。人死为大,尤其在这等风雨飘摇的节骨眼上,蹦出来一个忠心不渝的大臣,对满清朝廷而言简直是雪中送炭。必然得大力的褒奖,还要当成忠君爱国的典型大肆宣传,非如此不足以安定民心呐。这是要崩溃的征兆啊!
李鸿藻等人吓坏了!赶紧扑上去死死抓住他手腕子,大声劝阻:“皇上万万不可如此!皇上之仁德不逊先帝。而圣明如圣祖。亦不免有反贼祸乱!如今时局危机。正要皇上振作起来,发千古未有之雄心,再创大清盛世!岂可因一时之挫折就如此作态!”
他是老臣,话说的重一些也是无妨。
其余大臣虽然不敢如此批评,却也婉转求告不住的说好话。
光绪帝一时失态,倒也没跟个寻常人一般崩溃的一塌糊涂,一股眼泪飚完了,大概心口淤积的怨愤之气也消散了不少。虽然不再捶胸顿足。依然闭着眼睛一脸的愁苦。
李鸿藻幽幽叹了口气,能够理解这年轻的皇帝到底有多憋屈。如今好不容易搞起来变法革新,他借此机会不断出招,满打算弄出一帮可用之人,夯实自己的班底。起码也要先控制了国家局势。不料刚刚开头,就被杨浩劈头来了个大窝脖。
最让他憋屈的是武毅军和新建陆军。四万余人的力量几乎是眼下大清国能拿出来的全部看家部队,结果给杨浩一夜之间就给倾覆了。
以光绪帝的聪明,哪里还猜不出来,杨浩故意选择这样的时机下手,分明是要等他把部队都编练的差不多了。以如此雷霆手段强势击败,一则是向其宣示强大不可抵御的武力,二则,极可能是故意在恶心他——满清朝廷花了几百万两银子辛苦编练的部队,转眼成了杨某人的口中食儿。
这可谓是一场忙活,都白白为敌人做了嫁衣。
如此多重打击羞辱之下,别说年轻气盛的皇帝扛不住,李鸿藻扪心自问若是自己正面遇上,少不得也要气的减寿十年啊!
“这姓杨的混小子,着实可恶!”
李鸿藻愤怒的脸色涨红,胡子直哆嗦,捏着拳头不知道该往哪里砸。
光绪帝大概也缓过神来了,张开眼睛看着他,有气无力的道:“事已至此,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满汉大臣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请皇上下旨,着各省督抚立即将所练精兵开赴山东平叛!以数十万军士,可保胜绩!”
“依臣所见,可令委任水师提督,着其从海上迫击杨逆,断其后路!”
“辽东驻军可立即入关护驾!”
“请列国洋人调停罢兵……”
光绪帝忽然举起手来,嘈杂的议论声立刻停止。见他朝着其中一大臣问:“你说要请洋人插手?”
那大臣惶恐的跪下,一个头磕在地上:“皇上!奴才以为这是当下最好的办法!那杨逆大军就在京城腹地,一夜之间就可能兵临城下,危及朝廷!四方纵有大军也鞭长莫及,唯有洋人才可令杨逆忌惮几分!”
其他大臣一想,可不是么。甭管他们现在说的天花乱坠,当真杨浩的大军开过来,谁能拦得住那大炮?就算其兵力不足,只能开过来几千人,也足以引起京城内部的混乱!到时候秩序时空,朝廷颜面大损,还怎么摆天朝上国的体面啊!
光绪帝又去看几位重臣,特别是李鸿藻和孙家鼐等老成持重者。
孙师傅乃是正统儒家,向来不赞成对外持过度依靠或者过度敌对这样的极端态度。不过要说与洋人媾和,他却死活说不出口,只是捏着胡子无奈的摇头。
李鸿藻目光闪动,几个呼吸间已经有了定计,恭声道:“皇上,眼下必须当机立断!一旦让杨逆站稳脚跟,山东天津不保,再想收拾可就难了。另外,应当考虑到园子那边……”
光绪帝猛地坐起来,这才是让他最担心的。
虽然变法以来西太后都没怎么掣肘,但守旧大臣的各种搪塞推脱干涉一直没断了。他之所以那么激进的推动变法,也是为了造成既定事实。只要各省督抚框架下的力量都拥护自己,皇位才能坐得稳。如今逼反了杨浩,天知道那边会不会以此为借口再次兴起废帝的风浪!
不管心中有多不乐意,光绪帝此刻也只有寄希望于那些贪婪的洋人了。可如此以来,不知道要答应多少谈判条件。朝廷,指不定又得大出血了!
这事儿还得快。一旦被别人抢了先,可就轮到他这憋屈皇帝坐蜡了。
光绪帝也是个能决断的,几分斗志重新回到身上,冲众大臣喝道:“事不宜迟,就请诸位爱卿选派得用之人,前往与列国公使交涉!”
总理衙门是靠不住的,新上来的鬼子六老奸巨猾,才不会贸然靠近皇帝而得罪西太后。总理大臣荣禄干脆就是西太后的忠心走狗,反而不如一群汉臣来的靠谱。
但这样的差事,李鸿藻他们一干清流都玩不转。耍嘴皮子容易,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他们都得集体抓瞎!
另外他们也都清楚,这等节骨眼上去请洋人帮忙,必然得答应许多的条件。远的不说,近日英法各国提出要求扩充天津租界区;德国俄国等也寻求划一块租界出来,甚至要租借港口……这些条件若是答应了,妥妥儿的丧权辱国,那是要写进历史遗臭万年的!
那等倒霉事体,清流们怎么可能抗上身?躲远点还来不及呢。站在岸上专门骂人才是他们的专长,赤膊上阵?智者不为也!
因此在光绪帝期待的眼神注视下,满朝文武竟一时没人敢吭声接令!任凭他充期待的一一看过去,结果不论之前怎么慷慨忠诚的近臣,都闭目垂帘好像什么都没瞧见。
光绪帝内心一阵愁苦,不免兴起一股子孤独寂寥的感觉。大概他是大清国有史以来最憋屈的一个皇帝了吧?不少字
就在万马齐喑的当口,一人从后面站出来,朗声道:“微臣敢请皇上下旨,去与列国洋人交涉!”
光绪帝和一众大臣的目光齐刷刷射过去,见那人赫然正是被越级提拔上来的新任军机章京杨锐!
此人与刘光第一同被授予四品卿衔,得以上殿行走,不过之前众大臣没没几个把他们放在眼里的。特别是出了谭嗣同那一档子事儿之后,反而更加的警惕,诸多排斥。
这时候,所有官员都表现出极度的精明,杨锐甘冒付出一生清名的危险站出来,登时让光绪帝激动的站起来,连声赞道:“好!很好!就由杨爱卿为朕分忧!”
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靠得住啊!
光绪帝心中下了决断,一定要大力提拔并重用一群年轻官员,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李鸿藻这些老头子们是指望不上了,另外文廷式那些人么……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一转,脸皮不由的冷下来。
这些老先生们一肚皮的锦绣文章,却都爱惜自己的名声胜过朝廷和皇帝,指望他们粉身以报,大概不可能了。
杨锐躬身应命。
光绪帝挥挥手示意散朝。待到众大臣都离开之后,跟散了架似的坐在龙椅之间,似乎也耗尽了精气神。
杨锐的动作很迅速,得到特旨之后,立即前往东交民巷的使领馆区,第一站直奔英国公使馆。
比他速度更快的另外一个渠道,则把消息传到了颐和园里。西太后闻听之后登时大怒:“身为大清皇帝,居然如此孟浪幼稚!请洋人插手,这不是引狼入室么?!”
发火之后,她也是一筹莫展。真正失去了李鸿章那老家伙在前面帮衬,她才知道面对的麻烦到底有多大,外面的情况又是多么的复杂!少了那一个缓冲,这弄出多少麻烦啊!
慈禧太后烦躁的揉搓眉心,思忖许久,下令命人去给李鸿章发电,找机会与杨浩谈判。无论如何,先拖住他别进攻京城。
此外,更令荣禄马上与列国公使交涉,决不能让朝廷上那帮愣头青弄出不可收拾的大乱子!
第三一四章 列强干涉,战云密布(二)!
英国公使馆,欧格讷手指一弹电报,眉眼之间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对静候一旁的几人道:“先生们,这是一个空前的好机会,可以为我们一举打开局面,带来近几十年间前所未有的利益!”
“是啊,这还要感谢我们那位能干的密斯特杨!如果不是他把清国政府和皇帝逼迫的走投无路,也不会制造出这样理想的外部环境。”
准备接替欧格讷的署理公使宝克乐兴奋的手舞足蹈,若非大英帝国绅士深入骨髓的矜持,他都想就地跳起舞来以示庆贺。
在抵达中国之前,他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居然一下船就迎来这么一份大礼!虽然里面也有即将卸任的欧格讷的功劳,但毕竟接下来的谈判乃至完成的协定跳跃,必然要在自己手中敲定。这将是名留历史的壮举呀,足以将他一举推上更高的历史舞台!( 立鼎1894 http://www.xlawen.org/kan/5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