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惊雷入汉》
第1章 如梦方醒(1)
第1章 如梦方醒(1)(本章免费)
刘斗悠悠转醒,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张大脸,嵌着一双小眼睛,泪流满面,见到刘斗醒来,眼带喜『色』,破涕为笑呼喊着“陛下,陛下,您终于醒了,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啊!”一旁的张皇后也是喜悦,没有怪罪黄皓冲撞言行,端起茶杯坐在刘斗床头,一手扶起虽然搞不清什么状况正要起身的刘斗。“陛下,先喝口水,龙体要紧。”黄皓知机的退开,让出位置给皇后,自己跪在床前。
一旁的太子刘睿也走了过来,不过刘斗根本没听他在说什么,满脑只有两个字“我穿越了”,混『乱』的心绪久久不能平复。只看着张皇后,自己的便宜儿子刘睿,和伏在地上的黄皓说着什么,机械着点着头,不住环顾四周的刘斗再一次抬起自己的手,虽然保养得很好,但也是五十岁的人了,和自己年富力强的那具身躯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不多时,已然确定了自己的身份,蜀汉后主刘禅,戏称扶不起的阿斗。
当年自己虽然辍学,但三国志,三国群英传,三国杀却是常玩。也曾梦想自己有一天可以穿越,带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驰骋沙场,也曾想见识江东二乔美周郎。如今,没有丝毫兴奋和激动,这个年代的蜀汉完全可以用黄皓来做代言人,而且刘禅已经五十岁有余,来到这个年代,能做什么呢?
想到这里,刘斗不由得叹气,既来之则安之,本体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大概还能认出一些人,想起一些事。
张皇后和刘睿,黄皓三人见刘禅不言语,垂头叹气,若有所思,也不敢打扰,偌大个长乐宫,顿时鸦雀无声。远处的太医令李济见皇上苏醒,暗自松了口气,本待上前为皇帝把脉一番,开几副『药』,见气氛不对,也不敢造次,老老实实的跪在那里。
良久,刘斗整理好思绪,抬头看着自己的皇后。张皇后是前任张皇后之妹,同为车骑将军张飞之女,先为贵人,延熙元年册封为后。自亲黄皓以来,刘禅开始广纳后宫,流连女『色』,张皇后虽无力相争,但主持后宫,井井有条,不曾有半句怨言。
“你辛苦了。”刘斗看着皇后,有感而发。
张皇后闻言一愣,低头拜谢,却已眼中含泪。
“文衡,你也起来吧,给朕说说,究竟发生何事?”
如何被黑鱼击倒,为何去钓鱼刘斗记忆犹新,不问黄皓,让太子刘睿来讲,正是刘斗想考较一下太子刘睿,自己这个便宜儿子。
黄皓伏在地上,不敢出声。
太子刘睿没想到父皇有此一问,看了一眼黄皓,不敢造次,如实所讲。
刘斗靠在床上,双目微闭,听刘睿说道尚书令陈袛,大将军姜维等在宫外等候,不由兴奋起来。赶不上蜀汉辉煌时期,能见到姜维也是不错。不知不觉中,心里有了些底气,这个国家还有得救。
姜维因为北伐失利,回朝述职,由大将军贬为卫将军代行大将军事,此时恰好留在成都整顿败军。
文武群臣鱼贯步入长乐宫,君臣礼毕。刘禅高坐榻上,皇后早已回避,太子立在一旁,黄皓伏在当中一动不动。
群臣见刘禅无恙,各自安心,不免向刘禅颂扬一番,刘禅一笑带过。寒暄一番,众人目光集中在黄皓身上,陈袛略微颔首示意,身后尚书右选郎许游身形一动,便欲上奏。早有尚书左选郎邓良先出一步:“启奏陛下,中常侍黄皓,欺君罔上,护驾不力,宜付有司论处。”
众人虽早已料到,仍不禁一惊,邓良之直,让人捏了一把汗。中常侍乃比两千石的高职,主侍卫皇帝左右,可以跟随皇帝进入内宫,赞导宫内诸事、顾问应对。黄皓中常侍之职虽是刘禅亲提,但在职位上仍隶属于侍中。今日之事,虽然人人可奏,但当朝的三位侍中都在场,邓良恐怕陈袛先行发难搭救黄皓,不得已抢先启奏。
陈袛身后,许游,张绍等纷纷出班,替黄皓求情。
刘禅在后世,自然听说过黄皓是个『奸』臣,看眼前众臣皆保黄皓,而站在邓良一边说话的竟然一个没有,心里又觉得诧异。转目看看姜维,再看看陈袛,二者皆无动静。姜维是自己一心想结交的人物,现在已经贵为天子,结交是不行了,找机会亲近亲近总是好的。陈袛这个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依据本体的记忆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诸葛之后便是蒋琬,费祎,董允三人,陈袛正是此三人的接班人。董允去世后,由费祎破格提拔接掌内侍大权。费祎为魏降人所刺,又是陈袛守尚书令,接任费祎。
自诸葛亮以后,蜀汉不设丞相,刘禅亲自秉政,尚书令已经是文臣极致,尤其当刘禅沉『迷』后宫,举国大任就都落在尚书令手中。姜维常年率军在外,虽然朝位在陈袛之上,可权势要差许多,宫内宫外皆是陈袛黄皓党羽。
邓良身形倨傲,孤身一人与群臣据理力争。刘斗头脑嗡嗡作响,刚刚穿越到刘禅的身体,好多信息还有没有消化,群臣引经据典,长篇大论,虽然听得懂,但理解,反应都要慢几拍,非常吃力。“大将军以为如何?”姜维已降为卫将军,可刘禅从心往外都认为姜维是大将军,这个时代的蜀国,只有依靠姜维。
“臣不自量,之所以屡次北伐,乃因天下三分,魏占其八,蜀吴各得其一。数番北进,与贼屡战于秦陇之地,也知当地之民人心倾贼。迁延日月,恐川外之地,不复为吾大汉所有。黄皓竖子,陛下当先斩之以正视听。亲贤远佞,国家所以兴旺也,届时秦陇之民慕陛下圣恩,臣引一军据于川口,待有变时举国北伐,兴复汉室,以图中原。”旋即又道:“今兵甲整顿已毕,臣请移师汉中,伺机而待。”
姜维一番长论正说到刘禅心里,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要做一番事业,可始终还没有个目标,没个计划,姜维所言恰好是为自己提供了一套方略。
姜维慨然而谈,伏在地上的黄皓闻言再也沉不住气。本以为凭皇帝对自己的宠爱,加上陈袛的声援,这次的事儿多半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想姜维一番长论掷地有声,张绍,许游等见姜维说话,都沉默不语,把眼去看陈袛。邓良虽是邓芝之子,才华远不及其父,脾『性』倒是学了七分,朝中没交下什么人,众人自是没有顾忌。可姜维不同,蜀汉近半的军力都在姜维手上,论职位也是卫将军代行大将军事,若不是急于北伐,一直坐镇成都,黄皓陈袛联合起来也无丝毫胜算。
陈袛看也不看黄皓,缓步出班,“黄皓无能,陷陛下于危急,确实有罪。未能捡拔贤士拱卫陛下,臣亦有失职之责,还请陛下降罪。”言罢,转身又向姜维道:“伯约心系汉室,袛何尝不是,然连年北伐,百姓疲敝,国力空虚,即便北伐,难以久持,强行出军,于贼何损?于国何益?为今之计,当休兵养民,积蓄国力,再图北伐之举。”
“奉宗何罪之有,若以此论朕岂非有罪?”刘禅眼中黄皓是『奸』臣,但本体记忆中的陈袛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忠君正直之臣,甚是称心合意。见陈袛自责,不免开了个玩笑。
君无戏言,众臣见刘禅如此说,加上刘禅一贯宠爱黄皓,多半黄皓是没事儿了。
侍中张绍,樊建,仆『射』,南乡侯董厥趁机出班齐奏,只是不提黄皓,皆赞同陈袛休兵养国之策。
武将班中,张翼,廖化二人若有所思,轻轻点头。夏侯霸本欲上前声援姜维,见张翼,廖化这般,微微轻叹,不再动作。
姜维环顾四周,心中火起,朝中势力大致分为四派,一派以陈袛黄皓为首,把弄朝纲,倾轧异己,北伐之事从来都是竭力支持;一派以董厥,樊建为首,大都是诸葛武侯时遗留的固吏,极其反对北伐,与姜维争锋相对;另一派以谯周为首,多半专研学术,是益州本土利益集团的代表;最后一派是张翼,胡济为主的武人,跟随姜维屡次北伐,实际并不支持姜维。
如今一向主张北伐的陈袛转而在皇帝面前大谈休兵,除了借他人之口打压姜维外,更重要的是一旦其他派系买了这个人情,必然在黄皓的事件上给予回报。
若是姜维单单谈论黄皓生死也好,偏偏和北伐大事联系到一起,如今北伐黄皓二者绑为一谈,反而使陈袛得渔翁之利。
刘禅见群臣壁垒分明不由心想,蜀汉朝中这般掣肘,姜维就算拥兵在外,也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留在成都只会愈陷愈深。想到这里,理解了几分姜维的心境,穿越后的不适继续发作,一时头疼欲裂,极力清了清头脑,摆了摆手,群臣噤声。
捏捏嗓子道:“太医令李济,救驾有功,重赏;黄皓护驾不力,念其旧功免中常侍,奉车都尉之职,贬为黄门丞;卫将军姜维,择日回汉中治军。”不理群臣如何反应,实在支撑不住的刘禅,身子一矮钻进被窝,自顾睡了。
第2章 如梦方醒(2)
第2章 如梦方醒(2)(本章免费)
青城山,位于成都西侧,传闻当年先帝刘备东征时整日号泣不止,群臣以为其兆不利于军,请先帝入青城山见活神仙李意,结果李意不发一语,手撕纸人于地,先帝怒而出征,被陆逊火攻大败。
传闻未必可信,蜀国不设史官,很多事情都无稽可考,但青城山上有神仙,刘禅是知道的。看着前方品茶的两位老者,丰神迥异,鹤发童颜,刘禅呆在一旁,不知所措。只记得自己应在皇宫之内,不知为何竟然身处这青城山中。
二老谈笑自若,所谈之事即便是穿越后的刘禅也是闻所未闻。
“天生异象,龙气逆袭,此乃仙界之奇事,吾二人得以目睹,祸福难料。”
“福祸自有定数,此天外玄机,非吾二人可参,既承天命,当顺势而为。”
“好友倒是坦然,后代之人于附于刘禅之体,天下事岂不尽知,受其牵连影响绝非一地一国一世。”
“道友若是耿耿于怀,恐于修行不利,事已至此,你我当速行,不然元放道友恐怕独木难支。”
二老交谈至此,身形化作两道华光,直冲天际而去。刘禅惊呆在一旁,不敢相信普天之下真的有神仙云云。
华光稍瞬即逝,耳边却响起二老言语。
“刘斗小儿,石桌上丹『药』,仙酒和而服之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造化弄人,天数丕变,汝当好自为之。吾等幸逢其会,得悟天机,此为酬谢。”
刘禅不敢怠慢,举目视之,石桌之上果有一盏清酒,一颗『药』丹。对空急喊:“小子受此大恩,不知何以为报,敢问二位仙长名讳。”
“老夫李八百,另一位张道陵,助汝黑鱼传魂者左慈左元放,举手之劳,各应天命罢了。”
不等刘禅再问,张道陵声音响起:“江山易主难安,蜀龙覆雨逆天,越顶岂争先后,袖里乾坤一观。”
黄皓被贬,早已传遍成都大街小巷,即便降职,依然可以常伴皇帝左右,以黄皓之能,又有陈袛相助相信用不多时便可以官复原职。即便如此,仍然是大快人心,不仅百姓欢欣鼓舞,群臣百官也暗自窃喜。
对于外面的风言风语,陈袛倒不在意,他在意的反而是皇帝。诚然是重重一摔,可皇帝醒后的疲惫神态尽展无疑。草草了结争论,也可以看出皇帝身体大不如这一摔之前。现在只是贬职,若是明日陛下醒了再感不似,留下什么病根儿,这黄皓终究还是难逃一死。
若说是贬职,中常侍一下跌到黄门丞,未免少见。搁在以往,自己陈情,加上董厥樊建一干人等推波助澜,黄皓也不过就是少些俸禄,贬职也不会一撸到底。黄门丞,那是多少年前黄皓刚入宫的位置,现在倒好了,从头做起。经此一事,陛下对黄皓的宠信,要重新估算了。
翌日,一队军马浩浩『荡』『荡』离开成都,往北而去。是卫将军姜维的部队,所经各郡县负责沿途补给。
车骑将军夏侯霸并未随行,而是因风寒卧床在府邸之中。自夏侯霸入蜀以来,与姜维一样,甚少留在成都,常年领兵在外。这一下病倒,朝中文武还是有不少前去照看,宫内也派出了太医前往诊治。
待来访之人告退,是夜忽然有下人通报,护军杨戏来访。夏侯霸略感诧异,杨戏本应随姜维大军返回汉中,为何滞留成都未走?急命人请杨戏入内。
未见其人,门外已响起杨戏爽朗的声音:“几日不见,闻仲权卧病,甚是挂念,深夜来访,实是不忍啊。”
夏侯霸没好气的笑道:“杨公说笑了,快入内一叙。”
杨戏也不客气,推门而入,一屁股坐在夏侯霸床边,目视夏侯霸却不答话。夏侯霸见状,心知杨戏深夜来访必有要事,随即打发下人退避,门窗紧闭,夏侯霸亲信于门外丈远外把守。
长乐宫舌战,本不过是朝堂缩影一角,因为牵扯到了黄皓,反而广传民间。街头巷尾,茶前饭后,早已按耐不住百姓,埋怨起了卫将军姜维。连年兴兵,已然严重影响了蜀汉的国力,即便是成都这蜀汉首屈一指的城市,不知何时也多了生活窘迫,无以为继的流民。而在全国,更是随处可见。无形之中,蜀汉的号召力,凝聚力在逐年衰退。也影响着蜀汉各级官僚,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现象愈加剧烈,官员越是如此,百姓就越是艰辛。
深宫之内的刘禅并不知晓外面的情况,纵然疏远了黄皓,可宫廷内外还都是黄皓的亲信,不是亲信的,也都是不敢多言。几次求见皇帝未果的黄皓,依然控制着蜀汉内廷。刘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专人偷偷记录,传到黄皓手中。虽然被贬职,疏远黄皓并不绝望。据皇帝身边人报告,皇帝生龙活虎,神采奕奕,精力旺盛更胜从前。
这都是梦里仙丹所赐,外人看来却不亚于脱胎换骨。上次见到陛下习武早已不知道是猴年马月,如今陛下不仅自己勤习武事,更是把七个儿子叫了出来跟自己一起练。众臣也不知该支持还是该劝阻,但都知道,自从“黑鱼事件”后,陛下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
攘外必先安内,姜维的战略固然没错,陈袛的上奏也是没错,说穿了不外乎攘外必先安内这六字。经此一梦,刘斗已然接受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身份,蜀汉后主刘禅。要改变国家,就要先着手改变自己,有本体的部分记忆做底子,加上后世的头脑见识,只要有个好身体,就多一分改变蜀汉命运的希望。蜀汉命运何尝不是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命运呢,后世的刘斗已然雷击身亡,这边如果再出了差错,刘斗不觉得自己还有下一次穿越的机会。
身体是第一位的,五十余岁的刘禅养尊处优,身子早已发福,三国时期没有污染,但不代表这副身体就是健康的。尤其是沉『迷』酒『色』,掏空身子最是可怕。尤其是醒来后的刘禅发现自己记得骑『射』武艺,可又不会骑『射』武艺,他所继承的只是本体的记忆,对于身体的控制和触觉,则和后世没有不同,从未骑马『射』箭舞刀弄枪的后世,凭着记忆也只能『摸』索着练习,没什么效果,失望之极的刘禅索『性』召集宫中众人。经众人推荐,决定由虎贲中郎将关彝负责教导皇室骑『射』武艺。
关彝是关羽之孙,关兴之子,关家的当家人,对于蜀汉皇室忠贞不二,对刘禅更是十分熟悉。在关彝面前,刘禅也不怕出丑,像个初学者般一拳一脚练起,到了骑『射』环节更是难堪。关彝也不介意刘禅为何判若两人,只是一心传授。刘禅预先准备为自己行为失常的辩解说辞反而无的放矢,怪憋得慌。心里却是温暖,如此一心忠诚之人在后世,简直是千里难寻。
宫内的诏命一道接着一道发出,刘禅改住在长乐宫,皇子们的寝宫也都安排在左近的宫殿,张皇后负责刘禅的起居,其余妃嫔无诏不得入内。张皇后重拾宠幸,甚是欢欣,放佛一下子回到了刚入宫时,起居衣食,照顾的无微不至。张皇后三十余岁的年纪,身子仍如二八年华般冰肌玉肤,白璧无瑕,眉宇间雍容华贵的气度,让刘禅难以自持,更何况本体记忆中的风流往事历历在目。小别胜新婚,几度春风后更显恩爱。
对于刘禅来说,虽然身为天子,后宫无数,初来咋到,一时间仍是一夫一妻的心里状态。加上张皇后十几年来作为一位女『性』,手握后宫大权,始终以大局为重,没有因为失宠就有失仪态,着实让刘禅钦佩。
朝廷上下,张皇后无疑是可以推心置腹的人选。关彝相处时间尚短,仍不敢轻言。就算是那几个便宜儿子,也靠不住。这几日皇子们对自己失常表现的神态已然说明问题,没有人敢言语,可自己都看在眼内。短短几天,刘禅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已然惊动了满朝文武。那种眼神仿似在说,陛下究竟怎么了?
拜李八百,张道陵,左元放所赐,穿越的后遗症已然不在,精力充沛不说,本体的记忆越发模糊,完全陌生的环境,万众瞩目下,一步踏错恐怕便是大祸。纵然是皇帝,可谁知道有什么人有不臣之心呢?纵观历朝历代的刘禅不由得担心起来。
刘禅倒是想依靠姜维,根据自己的了解,姜维是可靠的人选。但从本体的记忆得来的讯息,又有出入,不仅朝堂之上已然容不下姜维,就是在军队中也有张翼,胡济与姜维共掌兵权。这是牵制,也是制衡,虽是必然的手段,可也说明了姜维不是诸葛亮,本体刘禅也好,朝中也好都不甚放心。
现在的刘禅,要改变国家,施展抱负,都是后话。首先要能生存在这个时代,保住一国之君的位置才是实实在在的做法。如今所有的,不过是皇帝权势,和一个以为皇帝回心转意倍感幸福的女人。
第3章 风雨飘摇(1)
第3章 风雨飘摇(1)(本章免费)
转眼间到了四月,穿越至三国时代已有月余,期间除了两次朝议,刘禅一直缩在长乐宫内习武,身子一天强似一天,骑马『射』箭也说得过去。毕竟有着本体的记忆,经过重新学习,已然成为了刘禅自己的记忆。这时,除了接触过的记忆外,本体的人格和记忆都经烟消云散。
太子刘睿,西河王刘综经不住整天『操』练,终于病倒。其余五子之中,四子新平王刘瓒,六子刘恂表现突出,一个人打两个皇子也是稳占上风。刘禅亲自上阵,勉强与刘恂打平,与刘瓒交手没超过十个回合,刘禅就不打了,两手发麻,根本握不住武器。
依照私下里关彝给刘禅的反馈,刘恂的水平只能说是普通武人,刘瓒天『性』好武,从小就有底子,算不上是天生神力,放到沙场上磨练一番也是难得的猛将。
每晚刘禅都缠着张皇后,问一些蜀汉文武的情况,张皇后自是知无不言,可张皇后自己知道的也并不多。宫内消息闭塞,由来已久,所有宫外的信息想传入宫内,都要经过黄皓。现在疏远了黄皓,但黄皓的亲信仍在各个位置,说到底不过是黄皓转到了暗处。
刘禅也意识到异常的情况,并未联想到黄皓,认为黄皓也不过就是一个讨主子欢心的弄臣。
但身为皇帝得到的讯息未免过于少了,而且都是一些不算是消息的消息。想要打破禁锢,必须有专门为自己服务的情报部门,至少要保证完全掌控宫内。
如此,问题就来了,想建立新的机构,首先要有信得过的,对自己忠诚的下属。关彝是个不错的人选,可关彝为人过于踏实,而且掌握宿军负责自己安全,并不适合。
想来想去,宫内一时之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问问贤内助,张皇后。张皇后凝目看着刘禅,什么都没问,答应替刘禅找些心腹来。心里跟着犯嘀咕,以往的陛下,要做何事,都是直来直往,黄皓跑前跑后,吩咐一句就成了。摔了一跤后,陛下却变了许多,眼中总有一种陌生感,忽隐忽现。仿佛对任何人都不信任,行事怪异不说,好多东西都忘记了,不过对自己还是放得开的。陛下已经不再是自己熟悉的那个陛下,对于现在的刘禅,张皇后心内莫名的多了几分期待。
宫内一向是众臣关注的焦点,黄皓被贬以后更是醒目之地,可陛下疏远了黄皓,却没有对黄皓留下的那些关系开刀,这让群臣想不通了。莫非疏远黄皓只是一个警告,可没多久皇帝又开始习武,整日与虎贲中郎将关彝混在一块,活动区域更是不出长乐宫左右,除了张皇后,未宠幸过其他妃嫔。
怪异的事越来越多,朝堂上议论纷纷,若说皇帝做什么出格的事了,倒是没有,行事生活与以往可是截然不同。不知从哪里传出的消息,说陛下忘记了很多事,有人看见陛下写一些奇怪的字,有人听见陛下时常说出不知所云的话。更有人说陛下在宫内没有丝毫礼仪,凡事率『性』而为。
传闻不断升级,群臣难免人心惶惶。陈袛,谯周,董厥,樊建,甚至九旬高龄免官在家的前大司农孟光都一一上书规劝。据黄门侍郎费承传出的消息,陛下看了几眼,什么都没说,就扔在一旁。费承是前大将军费祎的长子,消息当然可靠,为此费承还特意去拜访了几位大佬。至于说的什么,只有朝中几位大佬才知。
“太医诊治如何?”
“依德方所言,陛下龙体健壮,不无不适,着实怪异的很。”
“既如此,恐怕唯有辛苦长元了,长元以为怎样?”
“黄光度失势,宫内人事至今未有变更,陛下又自封宫内,看来这步棋,不得不下了。只是。”
说道此处,樊建犹豫起来。董厥见状,长叹道:“如今之计,也顾不得那边了,再无人匡正陛下言行处事,消息早晚要传出去,届时民心大『乱』,非社稷之福。你我受丞相重恩,危急之时怎能独善其身。”
“话虽如此,前月奉宗刚刚表态反对北伐,若是贸然入宫,落井下石之嫌甚重,多有不妥。”
“长元所言甚是,吾这便去尚书台。陈奉宗也是明白人,陛下与黄皓孰轻孰重,他应分得清楚。”
董厥,樊建计议已定,匆匆赶赴尚书台。尚书令陈袛每日皆在尚书台办公,议事,见董厥,樊建二人联袂而来,不由一笑。众人落座,在场的尚有张绍,许游,邓良三人。邓良因为黄皓事件首先开火,本以为陈袛会找自己麻烦,早已做好准备。时过一月,始终没有动静,对自己反而愈加重用,邓良暗暗称奇。
要知道当初庞宏就是因为公众场合让陈袛下不来台,几次准备提升,都被陈袛压了下来,现在仍是涪陵太守,郁郁寡欢。若非他老子是庞统,恐怕连涪陵太守的位置都坐不稳。众人暗地里替庞宏不平,可谁大得过陈袛呢。
“正欲使人请二公前来相议,不想二公自来,此乃天意,我大汉幸甚。”陈袛首先开口笑道。
“奉宗言重了,奉宗荷举国之任,我等不请自来,叨扰公务,何幸之有。”
陈袛正容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天子行事反复无常,朝中流言四起,吾等受国重恩,高居庙堂,当匡扶陛下,以正朝风,尽臣子之责。袛力穷智寡,欲借二公之力,二公尚欲推脱么?”
董厥,樊建闻言拱手道:“愿闻其详。”
陈袛苦笑道:“袛苦思数日,于此处亦和众人集思广益,仍无匡国之策,以使人分别去请朝中要员来此相商,使者方去二公便到,二公必有良策教我,还请不吝赐教。”
陈袛连续破格提拔,稳坐蜀汉政权第一人,非是依靠阿谀谄媚之术,而是一等一的头脑与过人的见识,陈袛为人庄重严厉,仪表堂堂,多才多艺,更擅五行数术。朝堂之上无人可出其右,深得刘禅喜爱。
听陈袛如此说,董厥,樊建暗自赞叹,自感不如。樊建待要答话,董厥却先说道:“奉宗既如此说,老朽怎敢藏私,吾虽有一策,但牵连甚广,不知奉宗愿闻否?”
董厥的提议倒是很简单,黄皓以后,刘禅身边并没有可以导正言行,规劝行事的侍官。身为一国之君,行事如此孟浪,已经算是丑态毕出。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寻找陛下行事乖张的源头,而是先派遣才德兼备,敢于正言直谏的人,跟随陛下左右,规范行事,再探究背后的原因。
在场众人自是知道,陛下疏远黄皓,身边自然有了缺儿,谁能挺身而出,得陛下欢心,谁便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宠臣,这是一个机遇,大机遇,做臣子的谁不想一步登天,荣华富贵,权利名誉唾手可得。但陛下自己不说,陈袛不提,甚至黄皓还在宫内,就没人敢言。
谁也不敢得罪陈袛,陈袛黄皓的内外联盟,纵然是黄皓失宠,也还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这些年来,因为触动此二人利益而身败名裂,贬职流放的人还少么。何况陛下行事怪异,一个伺候不好,龙颜大怒,不是自讨苦吃?黄皓虽在暗处,又怎会让外人干预自己的复出大计呢。单看黄皓之后,陛下身边的近臣碌碌无为,丝毫不敢争取圣恩,就知黄皓控制内宫的手段绝非等闲。
选拔人选入宫,宫内现有的人员自然要被替换,如此一来,等于将黄皓实力连根拔起,与陈袛的联盟也不攻自破。宫内势力重新划分,众人得宜,唯有陈袛受损,位高权重,如此动『荡』之下,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好。
董厥言后,闻者无不为之一震,董厥之议,虽有匡主之理,更多的还是涉及陈袛的利益,这关乎的不是一官一职,而是为人臣子,以及陈袛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荣辱兴衰。
董厥饶有兴致的看着陈袛,多年来自己一路按部就班升迁,从未有过任何优待。就连诸葛丞相亦称称赞过自己“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不想朝堂之上,处处为陈袛压制,今日陈袛当众求教,所得良策却是自断一臂,真是爽快。
宫内的黄皓不由得打了个大大的喷嚏,看着手里的书信,黄皓神态自若,冷笑连连,吩咐道:“打发走吧,一切照旧。”小太监听命,转身离去。待人走远,黄皓五官拧在一起,暴怒不已。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你个小小的甘陵王都敢来我面前招摇了,莫不是嫌活的长久不成。我就是要让你知道,这禁宫之内,依然在我黄皓手上,有我黄皓在的一天,你就别想再踏入成都半步。想到这儿,黄皓不由得捧腹狂笑。
小太监走出宫门,一名青年男子,二十余岁年纪,见小太监出宫,急忙上前迎住。小太监见了,一脸不耐烦:“黄公公说了,信在公公手中,请甘陵王放心,待不忙时自当呈给陛下。”言毕,转身就走。青年男子一愣问道:“黄公公?哪个黄公公?”小太监头也不回,自顾回宫:“还能有谁,黄门丞黄公度公公。”青年男子脸『色』煞白,如遭雷击,身子摇了一摇,连退几步,一脸不可置信。
半晌,默然离去。
第4章 风雨飘摇(2)
第4章 风雨飘摇(2)(本章免费)
长乐宫内,武事已毕,几位皇子陪着刘禅闲谈,说是闲谈,其实谈得人不多,大都在听。尤其是刘禅,很少开口。
尽管外面已经为刘禅的古怪行事吵翻了天,长乐宫还是保持一方净土。对于外界的态度刘禅并非不知道,而是无能为力。在这长乐宫中,都时不时的做出不合时宜的行事,与外界接触多了,只会比现在更糟。若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平民还好说,一国之君的身份带来无比的权利,也带来无比的麻烦。本体记忆消逝的太快,刘禅只来得及消化非常少的一部分。
单单是语言就非常难以琢磨,宫内的文臣都是学富五车,奏议,奏章,甚至交流谈话都引用不少典籍,对于文化程度只有高中的刘禅简直是天书。朋友之间,打个哈哈就过去了,但你是皇帝,所有人找你的唯一目的就是召你裁决,等你发号施令,话还听不懂的皇帝,怎么敢面对群臣呢?
闲谈的主要是太子刘睿,安定王刘瑶,五子刘谌,黄门侍郎费承,太子中庶子张郁,太子仆蒋显几人,众人最初都不太敢在刘禅面前高谈阔论,所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皇帝面前还是少张嘴为妙,言多必失。时间久了,发现刘禅并不反感众人闲谈,而且有几分鼓励的意思,逐渐大家都放得开了。
刘睿身为太子,自然要在父皇面前展现能力,每天都叫上张郁,蒋显等人,关于治国治军以及天下大事,天文地理都尽可能的表现。其他六位皇子并无夺位之意,可时间久了,总显刘睿一人能耐,大家都是龙子,面上终究是不好看,于是参加到争论之中。张郁,蒋显都是以才显名,甚至江东中原也闻二人之名,此二人有意为刘睿做嫁衣,众皇子往往是甘拜下风。
刘禅在一旁悠然自得,面挂微笑,心思并不在此处。刘禅通过张皇后动用了张氏家族的关系,外面的消息由侍中张绍负责传递。张绍是张皇后的兄长,当朝国舅,朝中各方势力都礼让三分。张绍左右逢源,在哪里都吃得开,可以说是老好人。一代猛将张飞有这么个儿子,让刘禅觉得有些意外。从张绍哪里,刘禅也了解到了宫内的形势,自己倒是小瞧了黄皓。若不是自己还没有和这个时代保持生活同步,黄皓脑袋早搬了家。
不只是张绍,另一门亲戚几乎同时暗中找上了刘禅,车骑将军夏侯霸。夏侯霸的妹妹当年与家中失散,竟做了张飞的妻子,也正是当朝张皇后的生母,按照这个来论夏侯霸还是刘禅的舅舅。
姜维在成都失去了陈袛的支持,朝中一致反对北伐,夏侯霸回府几度思量,抑郁成疾,对外推说偶然风寒,却被杨戏识破。杨戏,字文然,从诸葛亮到蒋琬,无不器重非常,是蜀汉硕果仅存的能臣之一。
杨戏看破夏侯霸的心事,又心系朝中,于是借机留下,深夜前去拜访夏侯霸,一语道破夏侯霸心病,遂引为知己,二人相谈甚欢。对于杨戏的见解,夏侯霸也深以为然。
陛下虽与以往不同,可所作所为对国家并没有任何损害,相反踢开了黄皓。满朝文武都在议论陛下,陛下深居宫中可能并不知情,长此以往,恐有人心怀不轨,趁机为『乱』。仲权身为国戚,此时陛下正缺少可以信任的臣子,仲权何不自告奋勇,替陛下解开困境呢,这是其一。
黄皓被贬,权势大损,虽然掌控着宫内,不过是虚有其表,不堪一击,仲权身居要职,深得陛下恩宠,正当匡扶陛下,一扫倾颓,避免『奸』佞伺机而上,这是其二。
仲权恨司马氏入骨,有不同戴天之仇,北伐之事纵然朝中大臣反对,可若是有陛下赞同,众臣岂敢不从。这是其三。如此三条,仲权还有心卧床呻『吟』么?
夏侯霸的奏章看的刘禅心头一热,夏侯霸虽是文武双全,可『性』格直爽,一份密奏只是如实叙事,并无引经据典,刘禅看得蛮对胃口,尤其是文中所叙杨戏劝说夏侯霸的一段话,正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杨戏所言更为实在,完全洞彻了自己的处境。于是刘禅每夜与夏侯霸,杨戏书信不断,有时刘禅嫌自己写得慢,便由张皇后代笔。来往之间,张皇后与刘禅的关系更为贴近。
尚书台中,董厥洋洋得意,陈袛最终咬牙同意了董厥的提议,宣告着陈袛,黄皓联盟的瓦解。深宫之内的黄皓还不知情。此时屋内又多了太常镡承,光禄大夫谯周,中散大夫,右中郎将李撰,执慎将军来敏,御史中丞向条等十余人。接下来就是入宫的人选问题,宫中的太监自然要泰半更换,但随皇帝出入的人选才是关键。
樊建做为第一人选,众人都没有异议,做为侍中的樊建,本身就有随帝伴驾的职权。另一个人选是张绍,蜀汉三大侍中,陈袛,樊建,张绍,陈袛自然不可能入宫伴驾。以侍中守尚书令的陈袛掌握国家一切政务,这个位置离不开陈袛,陈袛也不愿离开,这是蜀汉文臣的极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绍其实也有尚书仆『射』的职务,只是陈袛过于强势,张绍为人随和,不喜争端,尚书仆『射』的职务已被虚化。
陈袛并不愿意放张绍走,尚书台虽是陈袛掌权,也是有规矩的地方,尚书台主事者不得少于四人。现今尚书台主事者是陈袛,张绍,邓良,许游正好四人。一旦张绍专心帝事,尚书台则须补充一人。届时的人选多半是南乡侯董厥,董厥在朝中有个仆『射』的职称,又参政多年,声望(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第1章 如梦方醒(1)
第1章 如梦方醒(1)(本章免费)
刘斗悠悠转醒,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张大脸,嵌着一双小眼睛,泪流满面,见到刘斗醒来,眼带喜『色』,破涕为笑呼喊着“陛下,陛下,您终于醒了,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啊!”一旁的张皇后也是喜悦,没有怪罪黄皓冲撞言行,端起茶杯坐在刘斗床头,一手扶起虽然搞不清什么状况正要起身的刘斗。“陛下,先喝口水,龙体要紧。”黄皓知机的退开,让出位置给皇后,自己跪在床前。
一旁的太子刘睿也走了过来,不过刘斗根本没听他在说什么,满脑只有两个字“我穿越了”,混『乱』的心绪久久不能平复。只看着张皇后,自己的便宜儿子刘睿,和伏在地上的黄皓说着什么,机械着点着头,不住环顾四周的刘斗再一次抬起自己的手,虽然保养得很好,但也是五十岁的人了,和自己年富力强的那具身躯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不多时,已然确定了自己的身份,蜀汉后主刘禅,戏称扶不起的阿斗。
当年自己虽然辍学,但三国志,三国群英传,三国杀却是常玩。也曾梦想自己有一天可以穿越,带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驰骋沙场,也曾想见识江东二乔美周郎。如今,没有丝毫兴奋和激动,这个年代的蜀汉完全可以用黄皓来做代言人,而且刘禅已经五十岁有余,来到这个年代,能做什么呢?
想到这里,刘斗不由得叹气,既来之则安之,本体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大概还能认出一些人,想起一些事。
张皇后和刘睿,黄皓三人见刘禅不言语,垂头叹气,若有所思,也不敢打扰,偌大个长乐宫,顿时鸦雀无声。远处的太医令李济见皇上苏醒,暗自松了口气,本待上前为皇帝把脉一番,开几副『药』,见气氛不对,也不敢造次,老老实实的跪在那里。
良久,刘斗整理好思绪,抬头看着自己的皇后。张皇后是前任张皇后之妹,同为车骑将军张飞之女,先为贵人,延熙元年册封为后。自亲黄皓以来,刘禅开始广纳后宫,流连女『色』,张皇后虽无力相争,但主持后宫,井井有条,不曾有半句怨言。
“你辛苦了。”刘斗看着皇后,有感而发。
张皇后闻言一愣,低头拜谢,却已眼中含泪。
“文衡,你也起来吧,给朕说说,究竟发生何事?”
如何被黑鱼击倒,为何去钓鱼刘斗记忆犹新,不问黄皓,让太子刘睿来讲,正是刘斗想考较一下太子刘睿,自己这个便宜儿子。
黄皓伏在地上,不敢出声。
太子刘睿没想到父皇有此一问,看了一眼黄皓,不敢造次,如实所讲。
刘斗靠在床上,双目微闭,听刘睿说道尚书令陈袛,大将军姜维等在宫外等候,不由兴奋起来。赶不上蜀汉辉煌时期,能见到姜维也是不错。不知不觉中,心里有了些底气,这个国家还有得救。
姜维因为北伐失利,回朝述职,由大将军贬为卫将军代行大将军事,此时恰好留在成都整顿败军。
文武群臣鱼贯步入长乐宫,君臣礼毕。刘禅高坐榻上,皇后早已回避,太子立在一旁,黄皓伏在当中一动不动。
群臣见刘禅无恙,各自安心,不免向刘禅颂扬一番,刘禅一笑带过。寒暄一番,众人目光集中在黄皓身上,陈袛略微颔首示意,身后尚书右选郎许游身形一动,便欲上奏。早有尚书左选郎邓良先出一步:“启奏陛下,中常侍黄皓,欺君罔上,护驾不力,宜付有司论处。”
众人虽早已料到,仍不禁一惊,邓良之直,让人捏了一把汗。中常侍乃比两千石的高职,主侍卫皇帝左右,可以跟随皇帝进入内宫,赞导宫内诸事、顾问应对。黄皓中常侍之职虽是刘禅亲提,但在职位上仍隶属于侍中。今日之事,虽然人人可奏,但当朝的三位侍中都在场,邓良恐怕陈袛先行发难搭救黄皓,不得已抢先启奏。
陈袛身后,许游,张绍等纷纷出班,替黄皓求情。
刘禅在后世,自然听说过黄皓是个『奸』臣,看眼前众臣皆保黄皓,而站在邓良一边说话的竟然一个没有,心里又觉得诧异。转目看看姜维,再看看陈袛,二者皆无动静。姜维是自己一心想结交的人物,现在已经贵为天子,结交是不行了,找机会亲近亲近总是好的。陈袛这个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依据本体的记忆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诸葛之后便是蒋琬,费祎,董允三人,陈袛正是此三人的接班人。董允去世后,由费祎破格提拔接掌内侍大权。费祎为魏降人所刺,又是陈袛守尚书令,接任费祎。
自诸葛亮以后,蜀汉不设丞相,刘禅亲自秉政,尚书令已经是文臣极致,尤其当刘禅沉『迷』后宫,举国大任就都落在尚书令手中。姜维常年率军在外,虽然朝位在陈袛之上,可权势要差许多,宫内宫外皆是陈袛黄皓党羽。
邓良身形倨傲,孤身一人与群臣据理力争。刘斗头脑嗡嗡作响,刚刚穿越到刘禅的身体,好多信息还有没有消化,群臣引经据典,长篇大论,虽然听得懂,但理解,反应都要慢几拍,非常吃力。“大将军以为如何?”姜维已降为卫将军,可刘禅从心往外都认为姜维是大将军,这个时代的蜀国,只有依靠姜维。
“臣不自量,之所以屡次北伐,乃因天下三分,魏占其八,蜀吴各得其一。数番北进,与贼屡战于秦陇之地,也知当地之民人心倾贼。迁延日月,恐川外之地,不复为吾大汉所有。黄皓竖子,陛下当先斩之以正视听。亲贤远佞,国家所以兴旺也,届时秦陇之民慕陛下圣恩,臣引一军据于川口,待有变时举国北伐,兴复汉室,以图中原。”旋即又道:“今兵甲整顿已毕,臣请移师汉中,伺机而待。”
姜维一番长论正说到刘禅心里,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要做一番事业,可始终还没有个目标,没个计划,姜维所言恰好是为自己提供了一套方略。
姜维慨然而谈,伏在地上的黄皓闻言再也沉不住气。本以为凭皇帝对自己的宠爱,加上陈袛的声援,这次的事儿多半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想姜维一番长论掷地有声,张绍,许游等见姜维说话,都沉默不语,把眼去看陈袛。邓良虽是邓芝之子,才华远不及其父,脾『性』倒是学了七分,朝中没交下什么人,众人自是没有顾忌。可姜维不同,蜀汉近半的军力都在姜维手上,论职位也是卫将军代行大将军事,若不是急于北伐,一直坐镇成都,黄皓陈袛联合起来也无丝毫胜算。
陈袛看也不看黄皓,缓步出班,“黄皓无能,陷陛下于危急,确实有罪。未能捡拔贤士拱卫陛下,臣亦有失职之责,还请陛下降罪。”言罢,转身又向姜维道:“伯约心系汉室,袛何尝不是,然连年北伐,百姓疲敝,国力空虚,即便北伐,难以久持,强行出军,于贼何损?于国何益?为今之计,当休兵养民,积蓄国力,再图北伐之举。”
“奉宗何罪之有,若以此论朕岂非有罪?”刘禅眼中黄皓是『奸』臣,但本体记忆中的陈袛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忠君正直之臣,甚是称心合意。见陈袛自责,不免开了个玩笑。
君无戏言,众臣见刘禅如此说,加上刘禅一贯宠爱黄皓,多半黄皓是没事儿了。
侍中张绍,樊建,仆『射』,南乡侯董厥趁机出班齐奏,只是不提黄皓,皆赞同陈袛休兵养国之策。
武将班中,张翼,廖化二人若有所思,轻轻点头。夏侯霸本欲上前声援姜维,见张翼,廖化这般,微微轻叹,不再动作。
姜维环顾四周,心中火起,朝中势力大致分为四派,一派以陈袛黄皓为首,把弄朝纲,倾轧异己,北伐之事从来都是竭力支持;一派以董厥,樊建为首,大都是诸葛武侯时遗留的固吏,极其反对北伐,与姜维争锋相对;另一派以谯周为首,多半专研学术,是益州本土利益集团的代表;最后一派是张翼,胡济为主的武人,跟随姜维屡次北伐,实际并不支持姜维。
如今一向主张北伐的陈袛转而在皇帝面前大谈休兵,除了借他人之口打压姜维外,更重要的是一旦其他派系买了这个人情,必然在黄皓的事件上给予回报。
若是姜维单单谈论黄皓生死也好,偏偏和北伐大事联系到一起,如今北伐黄皓二者绑为一谈,反而使陈袛得渔翁之利。
刘禅见群臣壁垒分明不由心想,蜀汉朝中这般掣肘,姜维就算拥兵在外,也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留在成都只会愈陷愈深。想到这里,理解了几分姜维的心境,穿越后的不适继续发作,一时头疼欲裂,极力清了清头脑,摆了摆手,群臣噤声。
捏捏嗓子道:“太医令李济,救驾有功,重赏;黄皓护驾不力,念其旧功免中常侍,奉车都尉之职,贬为黄门丞;卫将军姜维,择日回汉中治军。”不理群臣如何反应,实在支撑不住的刘禅,身子一矮钻进被窝,自顾睡了。
第2章 如梦方醒(2)
第2章 如梦方醒(2)(本章免费)
青城山,位于成都西侧,传闻当年先帝刘备东征时整日号泣不止,群臣以为其兆不利于军,请先帝入青城山见活神仙李意,结果李意不发一语,手撕纸人于地,先帝怒而出征,被陆逊火攻大败。
传闻未必可信,蜀国不设史官,很多事情都无稽可考,但青城山上有神仙,刘禅是知道的。看着前方品茶的两位老者,丰神迥异,鹤发童颜,刘禅呆在一旁,不知所措。只记得自己应在皇宫之内,不知为何竟然身处这青城山中。
二老谈笑自若,所谈之事即便是穿越后的刘禅也是闻所未闻。
“天生异象,龙气逆袭,此乃仙界之奇事,吾二人得以目睹,祸福难料。”
“福祸自有定数,此天外玄机,非吾二人可参,既承天命,当顺势而为。”
“好友倒是坦然,后代之人于附于刘禅之体,天下事岂不尽知,受其牵连影响绝非一地一国一世。”
“道友若是耿耿于怀,恐于修行不利,事已至此,你我当速行,不然元放道友恐怕独木难支。”
二老交谈至此,身形化作两道华光,直冲天际而去。刘禅惊呆在一旁,不敢相信普天之下真的有神仙云云。
华光稍瞬即逝,耳边却响起二老言语。
“刘斗小儿,石桌上丹『药』,仙酒和而服之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造化弄人,天数丕变,汝当好自为之。吾等幸逢其会,得悟天机,此为酬谢。”
刘禅不敢怠慢,举目视之,石桌之上果有一盏清酒,一颗『药』丹。对空急喊:“小子受此大恩,不知何以为报,敢问二位仙长名讳。”
“老夫李八百,另一位张道陵,助汝黑鱼传魂者左慈左元放,举手之劳,各应天命罢了。”
不等刘禅再问,张道陵声音响起:“江山易主难安,蜀龙覆雨逆天,越顶岂争先后,袖里乾坤一观。”
黄皓被贬,早已传遍成都大街小巷,即便降职,依然可以常伴皇帝左右,以黄皓之能,又有陈袛相助相信用不多时便可以官复原职。即便如此,仍然是大快人心,不仅百姓欢欣鼓舞,群臣百官也暗自窃喜。
对于外面的风言风语,陈袛倒不在意,他在意的反而是皇帝。诚然是重重一摔,可皇帝醒后的疲惫神态尽展无疑。草草了结争论,也可以看出皇帝身体大不如这一摔之前。现在只是贬职,若是明日陛下醒了再感不似,留下什么病根儿,这黄皓终究还是难逃一死。
若说是贬职,中常侍一下跌到黄门丞,未免少见。搁在以往,自己陈情,加上董厥樊建一干人等推波助澜,黄皓也不过就是少些俸禄,贬职也不会一撸到底。黄门丞,那是多少年前黄皓刚入宫的位置,现在倒好了,从头做起。经此一事,陛下对黄皓的宠信,要重新估算了。
翌日,一队军马浩浩『荡』『荡』离开成都,往北而去。是卫将军姜维的部队,所经各郡县负责沿途补给。
车骑将军夏侯霸并未随行,而是因风寒卧床在府邸之中。自夏侯霸入蜀以来,与姜维一样,甚少留在成都,常年领兵在外。这一下病倒,朝中文武还是有不少前去照看,宫内也派出了太医前往诊治。
待来访之人告退,是夜忽然有下人通报,护军杨戏来访。夏侯霸略感诧异,杨戏本应随姜维大军返回汉中,为何滞留成都未走?急命人请杨戏入内。
未见其人,门外已响起杨戏爽朗的声音:“几日不见,闻仲权卧病,甚是挂念,深夜来访,实是不忍啊。”
夏侯霸没好气的笑道:“杨公说笑了,快入内一叙。”
杨戏也不客气,推门而入,一屁股坐在夏侯霸床边,目视夏侯霸却不答话。夏侯霸见状,心知杨戏深夜来访必有要事,随即打发下人退避,门窗紧闭,夏侯霸亲信于门外丈远外把守。
长乐宫舌战,本不过是朝堂缩影一角,因为牵扯到了黄皓,反而广传民间。街头巷尾,茶前饭后,早已按耐不住百姓,埋怨起了卫将军姜维。连年兴兵,已然严重影响了蜀汉的国力,即便是成都这蜀汉首屈一指的城市,不知何时也多了生活窘迫,无以为继的流民。而在全国,更是随处可见。无形之中,蜀汉的号召力,凝聚力在逐年衰退。也影响着蜀汉各级官僚,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现象愈加剧烈,官员越是如此,百姓就越是艰辛。
深宫之内的刘禅并不知晓外面的情况,纵然疏远了黄皓,可宫廷内外还都是黄皓的亲信,不是亲信的,也都是不敢多言。几次求见皇帝未果的黄皓,依然控制着蜀汉内廷。刘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专人偷偷记录,传到黄皓手中。虽然被贬职,疏远黄皓并不绝望。据皇帝身边人报告,皇帝生龙活虎,神采奕奕,精力旺盛更胜从前。
这都是梦里仙丹所赐,外人看来却不亚于脱胎换骨。上次见到陛下习武早已不知道是猴年马月,如今陛下不仅自己勤习武事,更是把七个儿子叫了出来跟自己一起练。众臣也不知该支持还是该劝阻,但都知道,自从“黑鱼事件”后,陛下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
攘外必先安内,姜维的战略固然没错,陈袛的上奏也是没错,说穿了不外乎攘外必先安内这六字。经此一梦,刘斗已然接受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身份,蜀汉后主刘禅。要改变国家,就要先着手改变自己,有本体的部分记忆做底子,加上后世的头脑见识,只要有个好身体,就多一分改变蜀汉命运的希望。蜀汉命运何尝不是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命运呢,后世的刘斗已然雷击身亡,这边如果再出了差错,刘斗不觉得自己还有下一次穿越的机会。
身体是第一位的,五十余岁的刘禅养尊处优,身子早已发福,三国时期没有污染,但不代表这副身体就是健康的。尤其是沉『迷』酒『色』,掏空身子最是可怕。尤其是醒来后的刘禅发现自己记得骑『射』武艺,可又不会骑『射』武艺,他所继承的只是本体的记忆,对于身体的控制和触觉,则和后世没有不同,从未骑马『射』箭舞刀弄枪的后世,凭着记忆也只能『摸』索着练习,没什么效果,失望之极的刘禅索『性』召集宫中众人。经众人推荐,决定由虎贲中郎将关彝负责教导皇室骑『射』武艺。
关彝是关羽之孙,关兴之子,关家的当家人,对于蜀汉皇室忠贞不二,对刘禅更是十分熟悉。在关彝面前,刘禅也不怕出丑,像个初学者般一拳一脚练起,到了骑『射』环节更是难堪。关彝也不介意刘禅为何判若两人,只是一心传授。刘禅预先准备为自己行为失常的辩解说辞反而无的放矢,怪憋得慌。心里却是温暖,如此一心忠诚之人在后世,简直是千里难寻。
宫内的诏命一道接着一道发出,刘禅改住在长乐宫,皇子们的寝宫也都安排在左近的宫殿,张皇后负责刘禅的起居,其余妃嫔无诏不得入内。张皇后重拾宠幸,甚是欢欣,放佛一下子回到了刚入宫时,起居衣食,照顾的无微不至。张皇后三十余岁的年纪,身子仍如二八年华般冰肌玉肤,白璧无瑕,眉宇间雍容华贵的气度,让刘禅难以自持,更何况本体记忆中的风流往事历历在目。小别胜新婚,几度春风后更显恩爱。
对于刘禅来说,虽然身为天子,后宫无数,初来咋到,一时间仍是一夫一妻的心里状态。加上张皇后十几年来作为一位女『性』,手握后宫大权,始终以大局为重,没有因为失宠就有失仪态,着实让刘禅钦佩。
朝廷上下,张皇后无疑是可以推心置腹的人选。关彝相处时间尚短,仍不敢轻言。就算是那几个便宜儿子,也靠不住。这几日皇子们对自己失常表现的神态已然说明问题,没有人敢言语,可自己都看在眼内。短短几天,刘禅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已然惊动了满朝文武。那种眼神仿似在说,陛下究竟怎么了?
拜李八百,张道陵,左元放所赐,穿越的后遗症已然不在,精力充沛不说,本体的记忆越发模糊,完全陌生的环境,万众瞩目下,一步踏错恐怕便是大祸。纵然是皇帝,可谁知道有什么人有不臣之心呢?纵观历朝历代的刘禅不由得担心起来。
刘禅倒是想依靠姜维,根据自己的了解,姜维是可靠的人选。但从本体的记忆得来的讯息,又有出入,不仅朝堂之上已然容不下姜维,就是在军队中也有张翼,胡济与姜维共掌兵权。这是牵制,也是制衡,虽是必然的手段,可也说明了姜维不是诸葛亮,本体刘禅也好,朝中也好都不甚放心。
现在的刘禅,要改变国家,施展抱负,都是后话。首先要能生存在这个时代,保住一国之君的位置才是实实在在的做法。如今所有的,不过是皇帝权势,和一个以为皇帝回心转意倍感幸福的女人。
第3章 风雨飘摇(1)
第3章 风雨飘摇(1)(本章免费)
转眼间到了四月,穿越至三国时代已有月余,期间除了两次朝议,刘禅一直缩在长乐宫内习武,身子一天强似一天,骑马『射』箭也说得过去。毕竟有着本体的记忆,经过重新学习,已然成为了刘禅自己的记忆。这时,除了接触过的记忆外,本体的人格和记忆都经烟消云散。
太子刘睿,西河王刘综经不住整天『操』练,终于病倒。其余五子之中,四子新平王刘瓒,六子刘恂表现突出,一个人打两个皇子也是稳占上风。刘禅亲自上阵,勉强与刘恂打平,与刘瓒交手没超过十个回合,刘禅就不打了,两手发麻,根本握不住武器。
依照私下里关彝给刘禅的反馈,刘恂的水平只能说是普通武人,刘瓒天『性』好武,从小就有底子,算不上是天生神力,放到沙场上磨练一番也是难得的猛将。
每晚刘禅都缠着张皇后,问一些蜀汉文武的情况,张皇后自是知无不言,可张皇后自己知道的也并不多。宫内消息闭塞,由来已久,所有宫外的信息想传入宫内,都要经过黄皓。现在疏远了黄皓,但黄皓的亲信仍在各个位置,说到底不过是黄皓转到了暗处。
刘禅也意识到异常的情况,并未联想到黄皓,认为黄皓也不过就是一个讨主子欢心的弄臣。
但身为皇帝得到的讯息未免过于少了,而且都是一些不算是消息的消息。想要打破禁锢,必须有专门为自己服务的情报部门,至少要保证完全掌控宫内。
如此,问题就来了,想建立新的机构,首先要有信得过的,对自己忠诚的下属。关彝是个不错的人选,可关彝为人过于踏实,而且掌握宿军负责自己安全,并不适合。
想来想去,宫内一时之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问问贤内助,张皇后。张皇后凝目看着刘禅,什么都没问,答应替刘禅找些心腹来。心里跟着犯嘀咕,以往的陛下,要做何事,都是直来直往,黄皓跑前跑后,吩咐一句就成了。摔了一跤后,陛下却变了许多,眼中总有一种陌生感,忽隐忽现。仿佛对任何人都不信任,行事怪异不说,好多东西都忘记了,不过对自己还是放得开的。陛下已经不再是自己熟悉的那个陛下,对于现在的刘禅,张皇后心内莫名的多了几分期待。
宫内一向是众臣关注的焦点,黄皓被贬以后更是醒目之地,可陛下疏远了黄皓,却没有对黄皓留下的那些关系开刀,这让群臣想不通了。莫非疏远黄皓只是一个警告,可没多久皇帝又开始习武,整日与虎贲中郎将关彝混在一块,活动区域更是不出长乐宫左右,除了张皇后,未宠幸过其他妃嫔。
怪异的事越来越多,朝堂上议论纷纷,若说皇帝做什么出格的事了,倒是没有,行事生活与以往可是截然不同。不知从哪里传出的消息,说陛下忘记了很多事,有人看见陛下写一些奇怪的字,有人听见陛下时常说出不知所云的话。更有人说陛下在宫内没有丝毫礼仪,凡事率『性』而为。
传闻不断升级,群臣难免人心惶惶。陈袛,谯周,董厥,樊建,甚至九旬高龄免官在家的前大司农孟光都一一上书规劝。据黄门侍郎费承传出的消息,陛下看了几眼,什么都没说,就扔在一旁。费承是前大将军费祎的长子,消息当然可靠,为此费承还特意去拜访了几位大佬。至于说的什么,只有朝中几位大佬才知。
“太医诊治如何?”
“依德方所言,陛下龙体健壮,不无不适,着实怪异的很。”
“既如此,恐怕唯有辛苦长元了,长元以为怎样?”
“黄光度失势,宫内人事至今未有变更,陛下又自封宫内,看来这步棋,不得不下了。只是。”
说道此处,樊建犹豫起来。董厥见状,长叹道:“如今之计,也顾不得那边了,再无人匡正陛下言行处事,消息早晚要传出去,届时民心大『乱』,非社稷之福。你我受丞相重恩,危急之时怎能独善其身。”
“话虽如此,前月奉宗刚刚表态反对北伐,若是贸然入宫,落井下石之嫌甚重,多有不妥。”
“长元所言甚是,吾这便去尚书台。陈奉宗也是明白人,陛下与黄皓孰轻孰重,他应分得清楚。”
董厥,樊建计议已定,匆匆赶赴尚书台。尚书令陈袛每日皆在尚书台办公,议事,见董厥,樊建二人联袂而来,不由一笑。众人落座,在场的尚有张绍,许游,邓良三人。邓良因为黄皓事件首先开火,本以为陈袛会找自己麻烦,早已做好准备。时过一月,始终没有动静,对自己反而愈加重用,邓良暗暗称奇。
要知道当初庞宏就是因为公众场合让陈袛下不来台,几次准备提升,都被陈袛压了下来,现在仍是涪陵太守,郁郁寡欢。若非他老子是庞统,恐怕连涪陵太守的位置都坐不稳。众人暗地里替庞宏不平,可谁大得过陈袛呢。
“正欲使人请二公前来相议,不想二公自来,此乃天意,我大汉幸甚。”陈袛首先开口笑道。
“奉宗言重了,奉宗荷举国之任,我等不请自来,叨扰公务,何幸之有。”
陈袛正容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天子行事反复无常,朝中流言四起,吾等受国重恩,高居庙堂,当匡扶陛下,以正朝风,尽臣子之责。袛力穷智寡,欲借二公之力,二公尚欲推脱么?”
董厥,樊建闻言拱手道:“愿闻其详。”
陈袛苦笑道:“袛苦思数日,于此处亦和众人集思广益,仍无匡国之策,以使人分别去请朝中要员来此相商,使者方去二公便到,二公必有良策教我,还请不吝赐教。”
陈袛连续破格提拔,稳坐蜀汉政权第一人,非是依靠阿谀谄媚之术,而是一等一的头脑与过人的见识,陈袛为人庄重严厉,仪表堂堂,多才多艺,更擅五行数术。朝堂之上无人可出其右,深得刘禅喜爱。
听陈袛如此说,董厥,樊建暗自赞叹,自感不如。樊建待要答话,董厥却先说道:“奉宗既如此说,老朽怎敢藏私,吾虽有一策,但牵连甚广,不知奉宗愿闻否?”
董厥的提议倒是很简单,黄皓以后,刘禅身边并没有可以导正言行,规劝行事的侍官。身为一国之君,行事如此孟浪,已经算是丑态毕出。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寻找陛下行事乖张的源头,而是先派遣才德兼备,敢于正言直谏的人,跟随陛下左右,规范行事,再探究背后的原因。
在场众人自是知道,陛下疏远黄皓,身边自然有了缺儿,谁能挺身而出,得陛下欢心,谁便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宠臣,这是一个机遇,大机遇,做臣子的谁不想一步登天,荣华富贵,权利名誉唾手可得。但陛下自己不说,陈袛不提,甚至黄皓还在宫内,就没人敢言。
谁也不敢得罪陈袛,陈袛黄皓的内外联盟,纵然是黄皓失宠,也还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这些年来,因为触动此二人利益而身败名裂,贬职流放的人还少么。何况陛下行事怪异,一个伺候不好,龙颜大怒,不是自讨苦吃?黄皓虽在暗处,又怎会让外人干预自己的复出大计呢。单看黄皓之后,陛下身边的近臣碌碌无为,丝毫不敢争取圣恩,就知黄皓控制内宫的手段绝非等闲。
选拔人选入宫,宫内现有的人员自然要被替换,如此一来,等于将黄皓实力连根拔起,与陈袛的联盟也不攻自破。宫内势力重新划分,众人得宜,唯有陈袛受损,位高权重,如此动『荡』之下,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好。
董厥言后,闻者无不为之一震,董厥之议,虽有匡主之理,更多的还是涉及陈袛的利益,这关乎的不是一官一职,而是为人臣子,以及陈袛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荣辱兴衰。
董厥饶有兴致的看着陈袛,多年来自己一路按部就班升迁,从未有过任何优待。就连诸葛丞相亦称称赞过自己“董令史,良士也。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不想朝堂之上,处处为陈袛压制,今日陈袛当众求教,所得良策却是自断一臂,真是爽快。
宫内的黄皓不由得打了个大大的喷嚏,看着手里的书信,黄皓神态自若,冷笑连连,吩咐道:“打发走吧,一切照旧。”小太监听命,转身离去。待人走远,黄皓五官拧在一起,暴怒不已。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你个小小的甘陵王都敢来我面前招摇了,莫不是嫌活的长久不成。我就是要让你知道,这禁宫之内,依然在我黄皓手上,有我黄皓在的一天,你就别想再踏入成都半步。想到这儿,黄皓不由得捧腹狂笑。
小太监走出宫门,一名青年男子,二十余岁年纪,见小太监出宫,急忙上前迎住。小太监见了,一脸不耐烦:“黄公公说了,信在公公手中,请甘陵王放心,待不忙时自当呈给陛下。”言毕,转身就走。青年男子一愣问道:“黄公公?哪个黄公公?”小太监头也不回,自顾回宫:“还能有谁,黄门丞黄公度公公。”青年男子脸『色』煞白,如遭雷击,身子摇了一摇,连退几步,一脸不可置信。
半晌,默然离去。
第4章 风雨飘摇(2)
第4章 风雨飘摇(2)(本章免费)
长乐宫内,武事已毕,几位皇子陪着刘禅闲谈,说是闲谈,其实谈得人不多,大都在听。尤其是刘禅,很少开口。
尽管外面已经为刘禅的古怪行事吵翻了天,长乐宫还是保持一方净土。对于外界的态度刘禅并非不知道,而是无能为力。在这长乐宫中,都时不时的做出不合时宜的行事,与外界接触多了,只会比现在更糟。若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平民还好说,一国之君的身份带来无比的权利,也带来无比的麻烦。本体记忆消逝的太快,刘禅只来得及消化非常少的一部分。
单单是语言就非常难以琢磨,宫内的文臣都是学富五车,奏议,奏章,甚至交流谈话都引用不少典籍,对于文化程度只有高中的刘禅简直是天书。朋友之间,打个哈哈就过去了,但你是皇帝,所有人找你的唯一目的就是召你裁决,等你发号施令,话还听不懂的皇帝,怎么敢面对群臣呢?
闲谈的主要是太子刘睿,安定王刘瑶,五子刘谌,黄门侍郎费承,太子中庶子张郁,太子仆蒋显几人,众人最初都不太敢在刘禅面前高谈阔论,所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皇帝面前还是少张嘴为妙,言多必失。时间久了,发现刘禅并不反感众人闲谈,而且有几分鼓励的意思,逐渐大家都放得开了。
刘睿身为太子,自然要在父皇面前展现能力,每天都叫上张郁,蒋显等人,关于治国治军以及天下大事,天文地理都尽可能的表现。其他六位皇子并无夺位之意,可时间久了,总显刘睿一人能耐,大家都是龙子,面上终究是不好看,于是参加到争论之中。张郁,蒋显都是以才显名,甚至江东中原也闻二人之名,此二人有意为刘睿做嫁衣,众皇子往往是甘拜下风。
刘禅在一旁悠然自得,面挂微笑,心思并不在此处。刘禅通过张皇后动用了张氏家族的关系,外面的消息由侍中张绍负责传递。张绍是张皇后的兄长,当朝国舅,朝中各方势力都礼让三分。张绍左右逢源,在哪里都吃得开,可以说是老好人。一代猛将张飞有这么个儿子,让刘禅觉得有些意外。从张绍哪里,刘禅也了解到了宫内的形势,自己倒是小瞧了黄皓。若不是自己还没有和这个时代保持生活同步,黄皓脑袋早搬了家。
不只是张绍,另一门亲戚几乎同时暗中找上了刘禅,车骑将军夏侯霸。夏侯霸的妹妹当年与家中失散,竟做了张飞的妻子,也正是当朝张皇后的生母,按照这个来论夏侯霸还是刘禅的舅舅。
姜维在成都失去了陈袛的支持,朝中一致反对北伐,夏侯霸回府几度思量,抑郁成疾,对外推说偶然风寒,却被杨戏识破。杨戏,字文然,从诸葛亮到蒋琬,无不器重非常,是蜀汉硕果仅存的能臣之一。
杨戏看破夏侯霸的心事,又心系朝中,于是借机留下,深夜前去拜访夏侯霸,一语道破夏侯霸心病,遂引为知己,二人相谈甚欢。对于杨戏的见解,夏侯霸也深以为然。
陛下虽与以往不同,可所作所为对国家并没有任何损害,相反踢开了黄皓。满朝文武都在议论陛下,陛下深居宫中可能并不知情,长此以往,恐有人心怀不轨,趁机为『乱』。仲权身为国戚,此时陛下正缺少可以信任的臣子,仲权何不自告奋勇,替陛下解开困境呢,这是其一。
黄皓被贬,权势大损,虽然掌控着宫内,不过是虚有其表,不堪一击,仲权身居要职,深得陛下恩宠,正当匡扶陛下,一扫倾颓,避免『奸』佞伺机而上,这是其二。
仲权恨司马氏入骨,有不同戴天之仇,北伐之事纵然朝中大臣反对,可若是有陛下赞同,众臣岂敢不从。这是其三。如此三条,仲权还有心卧床呻『吟』么?
夏侯霸的奏章看的刘禅心头一热,夏侯霸虽是文武双全,可『性』格直爽,一份密奏只是如实叙事,并无引经据典,刘禅看得蛮对胃口,尤其是文中所叙杨戏劝说夏侯霸的一段话,正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杨戏所言更为实在,完全洞彻了自己的处境。于是刘禅每夜与夏侯霸,杨戏书信不断,有时刘禅嫌自己写得慢,便由张皇后代笔。来往之间,张皇后与刘禅的关系更为贴近。
尚书台中,董厥洋洋得意,陈袛最终咬牙同意了董厥的提议,宣告着陈袛,黄皓联盟的瓦解。深宫之内的黄皓还不知情。此时屋内又多了太常镡承,光禄大夫谯周,中散大夫,右中郎将李撰,执慎将军来敏,御史中丞向条等十余人。接下来就是入宫的人选问题,宫中的太监自然要泰半更换,但随皇帝出入的人选才是关键。
樊建做为第一人选,众人都没有异议,做为侍中的樊建,本身就有随帝伴驾的职权。另一个人选是张绍,蜀汉三大侍中,陈袛,樊建,张绍,陈袛自然不可能入宫伴驾。以侍中守尚书令的陈袛掌握国家一切政务,这个位置离不开陈袛,陈袛也不愿离开,这是蜀汉文臣的极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绍其实也有尚书仆『射』的职务,只是陈袛过于强势,张绍为人随和,不喜争端,尚书仆『射』的职务已被虚化。
陈袛并不愿意放张绍走,尚书台虽是陈袛掌权,也是有规矩的地方,尚书台主事者不得少于四人。现今尚书台主事者是陈袛,张绍,邓良,许游正好四人。一旦张绍专心帝事,尚书台则须补充一人。届时的人选多半是南乡侯董厥,董厥在朝中有个仆『射』的职称,又参政多年,声望(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