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6 部分阅读

第 6 部分阅读

    『荡』开往淮北。一时天下震动,士民议论纷纷。

    自从诸葛诞决定降吴,蒋班的情绪便一直低落,好友焦彝虽然时时劝导,效果并不大。朱成去了江东后,不久便传回了消息。吴人封诸葛诞为左都护、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不仅如此,吴人还希望诸葛诞可以送质子入吴,以表忠心。

    诸葛诞见事已至此,无奈之下将爱子诸葛靓以及麾下愿意送子入吴的一并送往江东,希望东吴可以尽早发兵支援寿春。若是自己举事失败,爱子得免于难,这是好事。若是击退司马贼,进而占据天下,爱子在吴人之手,自己又不得不俯首称臣。只怪当初举兵之时思虑不周,如今受制于人也是无可奈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不少将领愿意让子嗣去江东,可其中少有诸葛诞的心腹将领。蒋班,焦彝便是代表,并非是二人不想给族人留条后路,而是子嗣并不在身边。当年曹『操』征战中原,有意将兵制错『乱』。即是兵卒守戍,出征皆在外地,而非本土。如此一来,军队和家人始终是异地相处。此举固然有加强军队控制的意思,也是因为当时中原征战频繁不得已而为之。

    这一日,诸葛诞命人召集麾下众将到议事厅。众将秣兵厉马已久,心知这一天终是到来。议事厅内,诸葛诞一身铠甲,威风凛凛。堂下众将皆是戎装在身,文武分左右排开。诸葛诞环视众人,见众将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不禁满意。

    “斥候回报,王基的豫州军已达项县,若是继续进军数日可抵寿春。诸位有何看法?”诸葛诞沉声问道。

    “如今吴人援军不知何时抵达,不若按兵不动,等待吴人内外夹击。”李平回答道。

    众将虽有欲出击者,却无人提出异议。诸葛诞已然采纳了朱成固守城池,联合东吴内外呼应的作战方案。不仅完成了投降,人质都送了过去,实在是没有出击的必要了。明明是定好的作战方略,此时谏言出击毫无益处,反而惹得麻烦。

    诸葛诞闻言没有回答,目视蒋班,似是希望这被自己冷落的智囊有所表现。蒋班早已清楚自己无法改变事实,可对目前的战略有满腹的牢『骚』。看到诸葛诞的目光,心中笃定,大步行出道:“主公统二十万之众,举义淮南。可谓天下瞩目,司马贼欲举兵来战,又恐京都不安,是以挟天子,皇太后出征。其心虚困境可见一斑。豫州军马计其数目不过五万,寿春之军可满二十万,岂有倍于敌众,望而怯战之理?”

    焦彝以及众将闻言,纷纷赞同,一脸雀跃之『色』。又替蒋班担心,主公战略早已确定,如今逆言直谏,怕是惹恼了主公。

    诸葛诞微微一笑道:“此战胜负如何?”

    蒋班挺胸道:“某愿请军五万击之,若是不胜,甘当军令!”

    这话说得极有气魄,众将顿感热血沸腾。豫州军力不会超过五万,孤军在前。寿春守军将近二十万,优势明显。以众欺寡也是蒋班劝诸葛诞出击的理由之一,可主公问起胜负时,蒋班言只须同样的五万兵力,便能击败对方,如此胆略自信,使人肃然起敬。

    早有焦彝,施全等十余人出列道:“某等皆愿一战,如有不胜,甘当军令!”

    诸葛诞看着帐下文武,忍不住抚须大笑。

    第19章 摧锋之战(1)

    第19章 摧锋之战(1)(本章免费)

    众将看着诸葛诞,不明所以。诸葛诞道:“想我半生纵横沙场,到老却被小子看轻。子方之言正合我意,此战只许胜,不准败!”

    蒋班闻言大喜道:“班愿立军令状,如有不胜,提头来见主公!”

    诸葛诞笑道:“豫州王伯舆亦是国内有名宿将,子方只带五万人么?”

    蒋班抬眼望着诸葛诞,笑言答道:“若非如此,只怕豫州军不敢出战。”

    “好,昨日收到一封家书,你们先看一下。”诸葛诞把一封书信递给蒋班。

    蒋班打开书信,看了一遍道:“此乃蜀人故作激将之法,欲收渔翁之利。”言罢,将书信传给众人观看。

    此信来的蹊跷,众将看后不禁与蒋班同感。信是蜀汉诸葛瞻所写。诸葛亮为诸葛瑾的弟弟,诸葛诞是诸葛瑾的族弟。论资排辈,诸葛诞是诸葛瞻的叔父。信的大意便是说叔父年老体衰,此番大战,应当固守城池保全『性』命,以二十万之众守城待敌方有胜机。接着信中还叙述了蜀汉卫将军姜维,统帅偏师屡屡北伐的事迹。全文数百字,都是些肤浅之词,按照蒋班的评价真是拙劣的激将法……还有拙劣的文笔。

    这信自然是来自蜀国,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蜀汉皇帝刘禅。姜维在汉中军辎匮乏,守卫疆土足够,想要出征无论粮草器械都是捉襟见肘。思来想去,决定写信给在成都的夏侯霸,请夏侯霸帮忙在朝中斡旋。夏侯霸是彻头彻尾的北伐派,收到消息便去找刘禅。

    刘禅一直倾心姜维,如今伯约有求,哪能不应。也没经过尚书台,直接叫夏侯霸从国库中拉了一大批军资送往汉中。对于淮南兵变,姜维认为如果诸葛诞采取稳守的策略,最多也就是支撑一年。若是积极作战的策略,最差也能挺个一年半左右。无论那一种,曹魏的国力都会因为长期的战事衰弱。只要找准时机,大举北伐,魏人的力量都在淮南,秦陇之地得不到支援,很难挡得住蜀军。

    目前诸葛诞联结接东吴,显然是采取稳守的战略,即便如此蜀国也是坐山观虎,并没有什么损失。对于姜维的看法,刘禅深以为然,可想法并不一样。纯粹的看热闹不是刘禅的『性』格,说什么也得『插』一脚才行。

    诸葛瞻听到刘禅的要求很是不以为然。诸葛诞这种级别的统帅,怎么会看不破小小的激将之计。如此作为只会让诸葛诞瞧不起蜀人。刘禅的心态要好得多,不管诸葛诞如何反应,自己都没有损失。所以这封信一定要写,而且要写的直白,让对方一看就生气。连续写了几封,都因为过于“深奥”被刘禅否掉。诸葛瞻就问刘禅,陛下啊,您究竟要什么样的书信。刘禅想了想提笔自己写了几百字,交给诸葛瞻和郤正看。二人看后一致认为自己难以和陛下媲美,写不出这样的激将信。结果刘禅的信,诸葛瞻的墨宝,就这么送到了淮南。

    看到书信,诸葛诞并没有如刘禅预想般动怒。这毕竟太小儿科了,心中不禁对诸葛瞻的评价降了几等。孔明之子竟是如此粗陋之辈,真替孔明感到惋惜。看来蜀人对于此处也是非常关注,这样一来淮南成了天下人瞩目的焦点。一想到这里,诸葛诞顿感热血沸腾,若是在此击败了司马昭,不仅有机会夺取魏帝,更使天下震动。届时挟魏帝号令中原,司马昭没了中原各郡的支持,必然束手就擒。

    蒋班则另有想法,蜀人计略虽然拙劣,可未尝没有道理。姜维数次北伐,司马昭深以为患。淮南军成分复杂,若是旷日持久难免人心涣散。即便是要守,也须先挫败敌军锐气,用胜利鼓舞军民之心。无论怎样想,诸葛诞和蒋班等人的看法却是一致。此战必胜,挫敌锋锐,以振军威。让天下人知道淮南军的厉害,顺便让蜀人开开眼界。

    唯有制胜之机方能使人改变策略,因为一时怒气盲目遵循情绪做事的将领永远成不了帅才。刘禅恶作剧似的一封信,没有激怒诸葛诞,却让诸葛诞看清了如何打赢这场战争。诸葛诞是帅才,蒋班有帅才的头脑,王基也是帅才。

    王基字伯舆,与诸葛诞几乎同时为官,文武双全,谋略深远,为人刚直不阿。深得司马父子宠信。如今以豫州刺史行镇东将军,督豫州,扬州军马讨伐诸葛诞。扬州军马被诸葛诞尽数抽走,实际上王基的军队只有豫州军。

    项县位于汝南境内,由项县往东,便进入了寿春地界。因此司马昭下令王基的豫州军团在项县修筑防御工事,顺便等待其他各州人马汇集。

    王基坚决反对道:“我以向大将军多次言明,此番讨贼,利在争先,为何仍是命我固守?”

    使者知晓王基虽老,可深得大将军信任,恭敬答道:“大将军说豫州军少,贼军近二十万,怕老将军孤军深入。”

    “贼众不过三五处人马汇集,形势所迫,真正为诸葛诞卖命者才有几人?我豫州军团人马虽少,足以破贼。”

    “大将军之意是请老将军在此建立防御工事,陛下及皇太后亲征便安顿于此,此乃重任,大将军切不可违啊。”使者依然是苦劝。

    王基略一沉『吟』道:“你回去替我转达大将军,贼军乌合之众仓促而成,实不足惧。今陛下亲自征讨,顺天应民,此乃必胜之师。当求速战,挫敌骄横,败其军心。敌心动摇,我军顺势而取,则大事可定。”

    使者拧不过王基,只能应允,告辞而去。

    安东将军陈骞道:“诸葛诞陈兵自守,坐待吴人,可见贼众军心不齐。若是一战破之,彼军心『乱』,早晚必生祸患。”

    王基道:“淮南之众虽是众军聚合,诸葛诞治军严整,假以时日必成大患。是以要先破其锋锐,令其众军胆寒。我再修书一封,陈述利害。”

    王基,陈骞看法相同,认为诸葛诞的淮南军人数众多龙蛇混杂,并且时间太短,即便统合,一时间难以凝聚,战斗力参差不齐。只要先给予淮南军迎头痛击,造成心理阴影,便可以使淮南军逐步分裂。所以这第一战,必然要大获全胜。

    蒋班带着族中大将蒋昭,以及领军副将杨虎,陈奇等人指挥五万人马,开往项县。陈奇趁机问道:“王基宿有能战之名,将军何以只求五万人马,不求主公增兵?”

    蒋班目视远方,闻言答道:“司马昭请天子,皇太后亲征,占着大义出兵,其实隐患众多。天下大义若真再司马昭一边,何须请天子亲征?”

    陈奇试问道:“将军的意思是?”

    “司马昭知此战旷日持久,恐后方生变,所以带着天子。许昌军必然经汝南入淮,豫州军既屯项县裹足不前,想来便是天子落脚之处。”蒋班不慌不忙,缓缓解释道。

    杨虎在旁道:“如此更应该多带人马,以求必胜。”

    “你以为我胜不了此役么?”蒋班问道。

    杨虎连忙分辨道:“非是如此,只是下官不知将军用意何在。”

    “各州督军,唯有王基足智多谋,胆识过人。以王基之能,不难知晓我军利弊所在。若提大军前来,王基固守项县,一时难拔。迁延日久各州军马齐聚,我等必是无功而返。如今不过五万之众,兵力相等,此举方可引王伯舆主动出击。此战我军若胜,某当自提人马驻守险要抵挡司马昭,主公可趁机横扫徐豫之地;若我军败,各路人马难免人心动摇,易为敌攻心之计所趁,只有回城死守而已。”蒋班徐徐道来,众将却是听得明白。

    “所以此战必胜,方能打开战局,也借此战凝聚我军士气。”言及此处,蒋班目透寒光。

    项县城内,数万魏军衣甲鲜明,旌旗飘扬。王基,陈骞站在城楼上鼓舞众军士气,做出征的最后动员。今晨得到探马来报,诸葛诞命蒋班为主帅,带步骑五万余人杀奔项城。这一下可乐坏了王基,陈骞二人。司马昭的意思仍然是让二人固守项县,二人尚欲违命,准备主动出击。蒋班大军『逼』近,正是给了二人出兵的借口,于是一面使人飞报司马昭,一面派人联系各州军马。片刻之后,大军缓缓出城,往东迎击蒋班。

    司马昭统领许昌军马护着魏帝曹髦以及皇太后,心中暗自冷笑。曹髦小儿未经自己允许便下诏褒奖庞会等众人,又屡屡下令奖励士卒,这收买人心之举未免有些过了。若非如此,自己也不必冒着风险带天子出征。前锋王基才智兼备,前次母丘俭叛『乱』,王基违抗上命,力排众议,独自做主一举平定淮南。其卓越的观察力和军事能力以及强硬的『性』格几年来使丝毫未变。

    现在又提议主动出击,自己也知是获胜之机,可毕竟豫州军团只有五万人。诸葛诞也是宿将,战略或许不如王基,可胜在兵力优势。王基为国家柱石之臣,年岁以高,不可有任何闪失。想到这里,命人传令各军加速开往寿春。又命豫州一带的游军日夜兼程赶赴项县听从王基节制。

    寿春城中待蒋班人马走后不久,城门再开,步骑鱼贯而出,分往各路而行。张朔仍在家中养伤,墙上却是挂着地图。地图上墨笔圈着几个地点,其中之一,便是项县。

    第20章 摧锋之战(2)

    第20章 摧锋之战(2)(本章免费)

    豫州军马离开项县已有半日,探马频频探得敌情回报,蒋班的淮南军在我军出城之后,行军速度骤降。依照两军目前的速度,相遇当在今夜。王基,陈骞闻言顿感蹊跷。

    “蒋子方似乎有意与我军夜战?”陈骞问道。

    王基看了看地图冷哼一声:“尚未交战,先被这小辈摆了一道,只带五万人来,吃定老朽了么?”

    “将军何必动怒,对方如此动作显然是精于夜战,是战是退,还请将军定夺。”陈骞劝道。

    王基盯着地图来回走了几圈,一摆手拿着地图的两名士卒将地图合上退了下去。

    “鼠辈欲夜战一举击溃老朽,老朽也正想借此战除贼!”当下王基传令各军准备夜战。

    是夜,乌云掩月,更显阴沉。魏营灯火通明,营楼之上士卒往来巡逻不休。众军皆合甲而睡,以防敌人夜袭。中军帐中王基,陈骞等几名主将尚在议论敌军将如何来攻。时至夜半,探马轮番侦查,却无丝毫敌军动静。淮南军日落时分便在十五里外屯扎,没有任何出战的迹象。

    大将徐渊道:“贼军莫不是虚张声势,并无夜战之意?”

    陈骞摇头道:“朝廷各州人马数日即到,贼众既然要战,岂会拖延时日。”

    徐渊道:“若如此,贼军为何不出?”

    王基沉声道:“贼众必有所图,勿令军士放松警惕,鸡鸣前后当有动静。”

    子夜,鸡鸣,日落皆是当时人们用来计算时间的刻度。子夜便是子时,所指的范围大概在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之间。鸡鸣是十二个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即是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日落又名日入,傍晚,大概是十七点到十九点之间。

    陈骞道:“听闻当年蒋班在淮间追斩吴将,便是夜间,想来自有夜战之妙。既然他不来攻,不若我等去攻。”

    另一名大将程雄表示赞同道:“某愿引本部人马前去哨探!”其余众将亦是赞同。

    王基双眉紧锁,反复观看地图道:“此地虽然平坦宽阔,适合屯营,但并非要地。以此前推二十里处,为四方贯通之路,方为要冲。”言罢,手指一处,却是在淮南军大营后方数里之后。

    众将闻言凝神细看,徐渊道:“我军已然竭力进军,只是贼军早到一步。”

    当王基带大军来到此地时,淮南军已在十五里外筑营,若是继续推进,便是攻坚之战。王基等人见蒋班有意根据豫州军团的行动,调整行军速度。知是敌军意在夜战,若是依照原来速度进军,二支人马早就碰上了。因此王基传令众军安营,轮班警戒,做夜战的准备。

    按照众将的推断,双方军力相等,营寨虽是仓促而建,毕竟也是防御工事。只要保持警戒,就算对方擅长夜战,也别想占得便宜。敌军久攻不下,士气衰竭之时,便是大军反扑之际。此番豫州军中有骑军五千人,做为夜战反击的主要力量。

    陈骞略有所思道:“将军之意是恐贼众由此处绕行夹击我军?”伸手指在地图一处,却是淮水的一支分流。

    “夹击确有可能,老朽更担心贼众借此处奔袭项县。”王基答道。

    项县只有不足千人的老弱之军,负责构筑工事,战斗力微弱。更要命的是天子大军的目的地就是项县,若是项县被破,天子大军必然受惊。而王基等一行人,虽然在附近山林小路都设置了斥候以及伏路之军,唯独忽略了此条水路。一是因为精力都集中在夜战方面,二是因为水路离此处颇远。众将正在商议,帐外探马来报,淮南军营门大开,杀奔过来。众将闻言,纷纷请战。

    王基依然盯着地图道:“程雄何在?”

    程雄抱拳道:“末将在!”

    “你带本部人马,立即赶赴此处,严查河流两岸,广派斥候,另使人寻当地百姓询问可曾见过贼众经过。一消息速速来报。”

    “末将遵命!”程雄领命去了。

    “王贲,王敬何在?”王基继续点将道。

    “末将在!”两员小将应声而答。

    “分你们二人一千骑兵,二千步卒,火速往项县支援,若遇敌军可使人速报。若无敌众,步卒留守,骑军回援。务必保全项县!”

    “末将领命!”两员小将得到指派,兴奋答道。

    二人正欲出营,身后王基道:“项县乃大军存亡之根本,你们二人谨慎从事,休要堕了王家威名。”

    两员小将皆是王基族中子弟,骁勇善战,是以跟随军旅出征。见王基嘱咐,连忙正『色』称是。

    “贼众既来,各军按部就班,依照计划行事,擅自出战者斩!”王基冷眼扫过在场众人,说得斩钉截铁。

    魏营之外,淮南军大将陈奇挺枪跃马,耀武扬威。身后数千锐卒阵型严整,一片萧杀之气。往远处望去,无数火把于山林之中,显然是淮南大军驻扎之地。

    王基在陈骞,徐渊等将领簇拥之下来到营楼之上。回首问道:“可知此是哪部士卒?”陈骞仔细看后答道,应是淮南驻军。诸葛诞的淮南军由本部,庐江,两淮,军屯五部组成。观其军容,绝非是军屯所出,诸葛诞本部又不足万人。显然来军原属庐江,淮南,淮北三部之一。

    众将未解其意,陈骞已然明了道:“蒋子方早有打算,所用之军深知水路,多闻地理,又知我军根底,如此倒是小觑他了。”

    众将各有领悟,尚待进言,营外陈奇见王基立于营楼上,于是催动坐下骏马上前数步叫阵道:“王伯舆可有胆与我一战?”

    王基已然年近七旬,陈奇却是三十余岁正值壮年,如今竟然叫阵王基单挑,明摆着欺负王基年迈。

    “若是不敢,休要在此逞能,可速速退回豫州。否则待我攻破营寨,取汝首级!”陈奇骂阵自有一套,仗着脸上皮厚,一个劲儿的叫骂不停。

    早恼了徐渊,暴跳如雷道:“此子实是可恶,某去斩之!”

    陈骞劝道:“将军严令固守,子明稍安勿躁。”

    王基冷笑道:“贼众若是早有打算,这数千人莫不是诱敌?”

    陈奇见王基等并无动静,也不气馁,回马进入阵中,命手下军卒大声喝骂。阵中自有嗓门特大,能说会骂的军卒出列,对着魏军营寨开始谩骂。主将尚且不要脸皮,这士卒更是无所顾忌敞开了骂。魏营军将听得气恼,恨不得杀将出去,可碍于军令,只好忍气吞声,装聋作哑。

    陈骞看着远处无数火把道:“程雄,王贲尚无消息传回,此时出击非是良时。”

    徐渊道:“敌暗我明,某愿请一军出营,探其虚实。”

    王基沉『吟』一会儿道:“子明你带五千步卒,正面冲击此贼,试其虚实即为功劳一件,切记不可追击。”

    徐渊大喜接令而去。

    “元休,文彬,你二人各领两千步卒伏于营门处,伺机助子明一臂之力。”王基接着又点派了两员将领。

    王冲字元休,也是王氏一族的将领,从戎二十年,机敏善战,是王基的老班底。曾烈字文彬,久镇豫州,勇猛无双,深得军心。

    陈奇正在指挥军士叫骂,心中暗气这王基老头儿涵养极佳,骂得如此刺耳也能忍住。于是更是让士卒竭力大骂。忽见魏军营门一开,一彪军杀出。为首魏将身长九尺,虎背熊腰,手提大刀威风凛凛,一番猛将气派。身后众军涌出,不多时已扎住阵脚,也是强兵风范。

    “游击将军徐渊在此,敌将可敢与我一决生死!”徐渊提刀指着陈奇喝道。

    陈奇见徐渊身形,已是心虚,又闻暴喝更是胆怯。硬着头皮道:“看我取你『性』命!”当下拍马挺枪直冲过来。徐渊早恨得手痒,双脚一夹马腹,抡刀便砍。刀枪相交,直震得陈奇手臂酸麻,难以用力。战不三合,陈奇拔马便跑。徐渊见状哈哈大笑,大刀一招,身后五千步卒直冲敌阵。

    淮南军虽有数千人,见状也不交战,返身就跑。徐渊冷笑道:“果是诱敌之兵,看老子探你虚实!”于是挥军追赶。淮南军跑的飞快,败势已成,别管是不是诱敌,跑得慢了丢脑袋可是真的。徐渊压住大军步伐,却是缓步追赶,以防敌军反扑。

    营楼上陈骞见了对王基道:“徐子明得将军指点,想不到也有了这等谋略。骞不得不钦佩将军。”

    王基手托白髯笑道:“休渊亦可准备军马,以防万一。”

    徐渊带兵追了数里,看远方火把频频闪动,逐渐向魏营方向『逼』近。心中暗道,此必贼众大军,于是传令大军缓缓而退。此时却见手下败将陈奇,带着不足千人返身杀回。陈奇依旧是嚣张神态,仿似刚才二人未曾交手般:“徐渊小儿,可敢与爷爷一战!”

    徐渊目『露』寒光,脸带怒『色』,强忍冲动命众军依令而退。自己带着数百亲军殿后,防止陈奇追击。

    陈奇见徐渊不受挑衅,自己也不敢过『逼』的过于靠前。只是带人在徐渊后面吊着,保持距离。徐渊见状,并未在意。忽然左翼方向一声呐喊,一支骑兵不知何时接近,直杀了过来。徐渊大惊,方知中了埋伏,急传令众军速退,可惜已为时已晚。淮南骑兵如虎入羊群般直扑这五千步卒。魏军没有准备,更没想到远方的火把以及陈奇都是幌子。真正的杀着,是这支无声无息,不带火把照明的骑兵。

    淮南骑兵虽少,可胜在出其不意,刹那间步骑异势,将徐渊所部一分为二。步卒来不及列阵反击,已被面前飞驰的骑兵一枪刺倒,前排的纷纷倒下,后排的更是慌『乱』,顿时全军陷入混『乱』之中。

    徐渊急帅亲兵返身,意图挡一挡淮南骑兵,好让众军重新结阵。不想早先『色』厉内荏,一副怯战模样的陈奇一脸阴笑,带兵直冲过来,丝毫不见畏惧之『色』。

    第21章 战火绵延(1)

    第21章 战火绵延(1)

    城楼上王基远远望见徐渊军突遭袭击,也是一惊,这淮南骑军竟然趁着夜幕悄然接近,纵是自己在此观望多时,发现时也已不及提醒。不等王基下令,魏军营门再开,王冲,曾烈两支军早出,左右两路驰援徐渊。

    徐渊见陈奇杀来,顾不得大军混『乱』,无奈之下提刀迎战。只求速速击退陈奇,然后回援。军中各部副将竭力呼喊,使亲信弹压阵脚,混『乱』之中收效甚至微。只各自稳住周遭二三百人,结阵抵御。余下数千魏军被淮南骑军往来冲杀,各自溃散。

    转眼间陈奇已杀到徐渊面前,背后早先不战而逃的几千淮南锐卒此时也由四面八方一涌而上,将徐渊及断后的六百人团团围住。徐渊一脸怒容,爆喝道:“鼠辈吃我一刀!”手中大刀如风车般砍向陈奇,此刀乃全力施展,比二人前次交手更见凶猛,务求一击斩敌!陈奇早不见怯懦神态,双眼微眯,竟不理徐渊刀砍,直冲过来。但见陈奇身形伏在马背,双腿连夹马腹,左手控缰用力一扯,让过徐渊大刀,二马相交间右手长枪如毒蛇吐信般由下至上斜『插』徐渊臂弯。

    徐渊见陈奇连串动作,心知不妙,不及收刀劈在空处,肩膀早着一记。被陈奇一枪捅入肩窝,惨哼一声倒撞马下。徐渊身后亲兵见主将落马,纷纷奋死向前,要将徐渊抢回。怎奈寡不敌众,纷纷毙命在陈奇枪下。

    王基在营中见了,再也按捺不住,几步冲下营楼准备出战。王冲,曾烈两支人马此时已然冲近,淮南骑军不足千余,却是十分狡猾。见二军来援,分出一半继续冲杀不及脱困的魏军,另一半驱赶溃散中的魏军迎面跑向二将。

    曾烈手持长矛,一骑当先,连挑数名不及躲避的逃兵,身后步卒也是如此。溃散中的魏军多有走避不及死于自家刀下者。正因如此,却是先一步杀入淮南军包围。另一侧王冲心有不忍,又知耽误不得,不停大呼道:“是汉子的随我去救徐将军!”败下来的魏军,黑夜里四散奔逃。忽见前方来了人马,又听闻呼喊,不少人感怀徐渊治军有方,转身加入了王冲的队伍。

    陈奇军前后不过八百骑兵,五千步兵,此时已闻后方淮南大军鼓噪之声。陈奇当下喝令全军放过兀自抵抗的魏军,退守抵御王冲,曾烈两只人马,等待身后大军前来支援。

    王冲,曾烈也见远方敌众接近,救出被困魏军后,不敢过多纠缠,便要退回营中。忽的身后魏营之中鼓号齐鸣,一支骑军疾驰而出,由众人身侧掠过。当先一人面容似铁,庄严肃穆正是安东将军陈骞。陈骞一骑当先,身后骁骑紧随,四千铁骑如离弦之箭直『插』陈奇所部。

    二将见本军由守转攻,内心大喜。转头再看,王基一身银盔,掌中铁枪横在身前,带着大军出了魏营。二将当机立断,各带所部分左右两侧,配合陈骞铁骑冲击敌阵。

    此番却是王基见输了一阵,知敌大军一到便会总攻。于是在营内安排一番,使陈骞铁骑开路,自己带大军随后,当先一步发动总攻,以求抢占先机。

    陈奇带兵先前一番示弱,损失不大便赚了徐渊。如今见好就收,等后方大队人马前来接应。见魏军兵分数路,掩杀过来,心头连连叫苦。正面交战只是陈骞这数千铁骑便足以击溃自己,更何况先前退却的两支魏军返身左右夹击而来,背后又有王基大军相随。

    回首看看淮南大队人马也已不远,陈奇暗骂来的真慢。心中一百个想退,可又知蒋班安排,不敢退兵。当下咬牙道:“传令众军,大队稍后便到,都给老子拼命冲,哪个敢逃就地砍了!”

    于是陈奇命副将把步卒分为左右两队,迎击王冲,曾烈两郡。自带八百骑抵挡陈骞的四千铁骑。

    可陈骞军养精蓄锐已久,速度极快,不等陈奇分兵完毕已然杀来。陈奇军为了诱敌,火把早扔,骑兵一部更是压根就没准备。陈骞军志在速击,同样没带照明之物。霎时间两军交接,黑夜之中一番厮杀。

    所幸王冲,曾烈两军携带火把,分左右两翼包抄过来。陈奇分兵不及,两侧淮南军拼死反击堪堪维持防线。中路陈奇带着八百骑军,千余尚未往两翼增援的步卒怎挡得住陈骞的铁骑。甫一交接,就被陈骞铁骑冲得七零八落,不过两个来回,尸横遍野,只剩陈奇带着三百余骑被围在当中。

    淮南军两翼见中军被围,已是心慌。王冲,曾烈亲自冲锋,当先斩将,顿时淮南军再也抵挡不住,防线崩溃四散逃命去了。

    陈骞一路杀来,始终未闻徐渊消息,担忧不已,连呼:“子明何在?”周遭军士闻言也不清楚。

    陈奇一脸鲜血,几番冲杀不出,身边只剩百余人,自己又身背数枪,心知此战必死。闻得陈骞呼喊,远远答道:“徐渊在此,何人唤我!”陈骞闻声而至,却见陈奇带数十骑冲突不休,马前拴着一颗首级,却是面熟,定睛观之正是徐渊。陈骞勃然大怒,挥刀向前直取陈奇。

    忽然间魏军铁骑纷纷倒退,一将手提大斧『荡』开包围杀入,高声叫道:“伯常休慌,杨虎在此!”陈奇等听得援军赶到惊喜交加,奋起余力往杨虎方向靠拢。与此同时淮南大队人马赶到,数万淮南军分为四路冲杀。陈骞见状,急忙收拢诸军,使曾烈,王冲二人先退,自带铁骑殿后,切战切退,王基大军也上前接应,将诸军接回本阵。

    杨虎一面使人将陈奇等人送往后军医治,一面节制各军稍追即退,列阵以待。众军扎住阵脚,列开阵势,蒋字大旗下一名少年将军愁眉苦脸,对着杨虎道:“折了陈奇一部人马,如何向兄长交待?”

    杨虎道:“谁知这王基如此棘手,输了一阵不守反攻,害我等无法依计行事。”

    蒋昭依旧是愁眉不展:“如此只好等王基退军,方可行事。”

    杨虎看了看对阵的魏军,回首道:“恐怕难以如愿啊。”

    话至此处,魏阵之中号角再响,大军向淮南军攻来。

    “这老头竟如此好胜?”蒋昭见状几乎从马上跳了起来。

    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衰。两军先前一战,魏军大败不守反攻,逆势而出,杀杨奇个措手不及几乎丧命。如今两军对垒,士气相当,王基连番两战意犹未尽,竟是倾力来攻。

    蒋昭,杨虎二人也是无奈,蒋班早早便分兵而行,蒋昭一直打着兄长的旗号统御大军。如今蒋班奇袭军未到,二人虽是不愿,也只得应战。

    成都长乐宫中,许游向刘禅一一解释为何招募宫人不力。

    “如此说来,是朕之过喽?”

    “臣不敢,只是这次宫内动作太大,许多人都担心做不长久,所以不愿意入宫。臣督促不力,愿受责罚。”许游保持腔调不变。

    闻讯赶到的陈袛出班奏道:“陛下,如今当先解决燃眉之急,待宫内平稳,可徐图招募之事。”

    “朕想听听奉宗有何办法。”刘禅对陈袛依旧抱有希望。

    “依臣之见,可将逐出宫外的老人重新召回暂缓宫内用人危机,安抚众心。”陈袛答道。

    随陈袛一同到达的文武群臣二十余人也都点头称是。刘禅突然觉得,这批人真的是无可救『药』了。自己对陈袛父子多方重用,但不代表会向本体刘禅般将权力完全下放到陈袛手中。现在看来,陈袛也好,许游也好无论在招募宫人,还是在安抚流民上都是出工不出力,甚至命令陈袛彻查贪墨之事,到今天也没个消息。

    做臣子的固然要维护自己的权势,做天子的更是如此。臣子始终是臣子,朝中都以陈袛马首是瞻,阳奉阴违,旨意不得执行,自己纵然有发号施令的权势也是无济于事。想到这里失望的看了群臣一眼,刘禅闷不作声,思考对策。

    一时冲动将宫中人员全部更换,确实是自己思考不周,导致后宫哀怨不断。可作为国家首臣,明知此举的后果,陈袛并没有出言阻止,反而事后将补充人员之事揽在身上。陈袛是否早有打算呢?

    天子再大,治理国家依靠的始终是这般臣子。国家有国家的利益,臣子也有臣子的利益,从国家中取得自己所需,就是这一集团的最大利益。刘禅放权已久,群臣早没有了尽忠之心,所图的不过是高官厚禄,一己私利。

    这个大染缸中,任何人都要随波逐流,特立独行的,早被清除。大家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当陈袛觉权利不断从指缝溜走时,便主持了这次行动。先用后宫之事打击陛下宗室一族的威信,包括张家在内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张绍听到消息后,感到愤怒异常。可陈袛党羽众多,陛下先前清洗宫内,又杀了一批人。国内上下已经是人心震动。虽然有震慑的效果,可又促使剩下的人为了维护自己利益更加团结。暴力已然解决不了这重新分配权利的游戏,可权术谁又是陈袛的对手呢。

    张皇后在一旁默不作声,自己能留在这里议事已经是破例,若是出言不慎,被陈袛等人顺势攻击,反而是给陛下添了麻烦。

    半晌,刘禅诡异的一笑,颇为开心道:“来人,把宫外跪着的那帮人都给朕带进来,另外传虎贲,羽林两卫来此。”

    郤正,司马胜之领命去了。刘禅看着陈袛等一干人,面带笑意,不知想些什么。

    陈袛等人也不清楚陛下意欲何为,为何要召宫中宿卫前来,难道又要武力镇压?陈袛一递眼『色』,许游奏道:“请问陛下所召武卫何事?”

    “朕不能召宿卫前来么?”刘禅懒懒的答道。

    “臣不敢……”许游正要滔滔不绝的说下去,却见刘禅一声断喝道:“既然不敢,还啰嗦什么!朕做什么还要你允许么?”

    许游闻言一震,跪在哪里不敢言语。

    第22章 战火绵延(2)

    第22章 战火绵延(2)

    按照司马昭的布置,豫州军团在汝南寿春两地边界处建立防御工事,许昌军团随后支援。另一侧的兖州,青州两支人马在徐州境内聚集,由徐州提供后勤保障。然后由寿春西侧,北侧相约进军,如此互相照应,兵力雄厚,避免为诸葛诞各个击破。

    诸葛诞(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