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44 部分阅读

第 44 部分阅读

    将先表『露』出软弱,让底下的将官兵士如何振作?

    若是陛下在此就好了,陛下学习治军甚晚,可每每出人意料有奇思妙想来振作军心士气,甚至反败为胜。相反自己纵然武勇,统兵也是不差,但比起陛下那天马行空的战术仍是遥不可及。

    哎……

    四周的兵将们无暇思考,忙碌在营地中安排伤员就医,建立营盘,卸载辎重。另有千余人在野外关注火势,搜寻自家的兵将。

    忙碌和嘈杂声一夜未曾间断,其中夹杂着伤兵的***和惨呼。幸好军中的军医甚多,『药』材也是足够使用,挽回了不少生命和战力。依照往常的惯例伤后会死掉的如今保全了『性』命,应当残疾的保住了肢体。伤兵们口中哼呦哎呦的不停,心里都是在感激陛下。

    陛下开恩广设军医,对伤兵重点照顾和治疗,这等若是自己的再生父母。谁愿意死去?哪个觉得自己应该一生残疾?可战场之上,现实之中就是这么的残酷,伤兵没人理,伤重的扔进死人堆。

    命大的带着残疾回到家中,可不能劳作,又需要人伺候,自己家里人都嫌是负担,更不用说遭到周围邻里的白眼和欺辱了,那日子是生不如死。

    看看自己身上缠裹的医『药』,想想身边之前死去的兄弟战友,到了夜深之时,伤兵营中竟是隐隐传出了抽噎的声音……

    山火越来越大,蜀军转眼间便要把营地继续向汉中方向迁移。经过一夜的休整,无论是关彝还是军中兵将们都有了些精神,恢复了些体力。不幸中的万幸是有军卒背回了傅佥,傅佥伤的也是十分严重,军医连忙采取了救治,但也只是努力而已,生死还要听天由命。

    关彝定下决心,于是派人把傅佥和伤患都送回汉中,自己带着三千余人盯着这山火,并在附近伐木挖沟防止上火继续蔓延。

    廖化是国家重臣,从来小心谨慎而且多谋善断;姜维更是国家的支柱,就算拿到天下间比较也是数一数二的将才。这么两位重量级的人物绝不是那么轻易被击破的,若是因为蜀汉偏居川中就小觑蜀中人士,一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是关彝所知的事实,在这个时候也只能这么想着,给自己鼓着劲儿。

    汉中方面也是得到了前线的消息,郤正在汉中还没有离开,闻讯大吃一惊,连忙将军情传往成都,又征调军民来接应关彝的人马。沿途只见伤兵的队伍拉出老远,傅佥的伤势尤其严重。

    郤正叹了口气,汉中两支援军看来只有天师道的万余人马能够进入雍州,这点兵力对于战局并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姜伯约天纵奇才,但手中没有兵马如何与钟会周旋?

    此时后军中几匹战马飞驰而至,当先一人马还没到喊声先是到了:“郤大人,敢问前线战况如何?”

    郤正转头一看,来的正是在汉中养伤的另一员蜀汉大将——柳隐。

    柳隐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显然数月的修养已使柳隐恢复了健康。身后还跟着两名小将,观其样貌与柳隐颇有几分相似,乃是柳隐的两个儿子。长子柳充,身着铁甲手中大砍刀足有四十余斤,堪称猛将。次子柳初一身皂袍,做文臣的打扮,但观其马下挂着一杆长枪便知手上功夫也是不弱。

    “休然何以至此!?”郤正愕然道,据自己所知柳隐在伤势恢复后便回了老家一趟。

    “我在家中闻司马贼进犯长安,便携带小犬前来助阵,为何是这般惨象?”柳隐也是愕然,印象之中蜀军还没有过如此惨败。

    “一言难尽,骆谷大火不灭,恐怕驰援长安唯有走祁山一路了。”郤正无奈的摇了摇头。

    柳隐面『色』凝重的看着过往不断的伤兵,不知在思索什么。身后的柳充和柳初本来是跟随父亲到军中一显身手,可见到如此多的伤患一下子也没了什么兴致。血淋淋的现实告诉这两名小将,战场绝对不是儿戏。

    “汉中可以调用的兵力还有多少?”常驻汉中的柳隐当然知道汉中的兵力底细,眼下的一问不过是确定是否与自己的记忆有所变化。

    ……

    长安的一场大战以魏军的撤退告终,蜀军无暇追击魏军,抢着修复城门清理尸体。本是廖化等人设计引诱魏军偷城,好在城内伏击魏人,给司马昭些颜『色』看看。不知道为何演变为了司马昭将计就计,趁势攻城。

    魏军的计划本来是天衣无缝,虽然长安城墙又高又厚,魏军五万兵力也略显少些。但蜀军的大部分兵力布置在了城中,司马昭出人意料的举动打了蜀军一个措手不及,差一点就攻下了长安。

    要知道五万魏军入了长安城,就不是这三万蜀军可以抵挡的了。到时候城中的百姓可不会帮着蜀军。

    不过廖化也有出奇的举动,先是强行压制了城中的各大家族,剥夺了家族的人力和财力使其难成气候。又借家族之名保持和魏军的联络,虽然被司马昭看破并将计就计,好在收编的几万仆役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

    在城头守卫的大都尽职尽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的火力,又减少了正规蜀军的伤亡。随着马脩杀出的那两万仆役也在短时间内给魏人造成不小的压力,哪怕后期漏了底细,魏人对长安的攻势却早被蜀军缓解。

    这一夜激战喊杀声惊天动地,蜀军和魏军都是真格的拼命。城中的家族和百姓们一个个不敢出屋,战时擅自到大街上晃悠那是直接杀头的行为,纯属找死。

    看不到,只能侧耳倾听,听着外面魏军的喊声大便估计蜀军要玩完了。过了一会儿魏军的动静渐渐小了,蜀人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想来是魏军的进攻被打退了。不想这边蜀军的声音渐渐多了,另一侧却是弱了下去。

    不少被剥夺财产的家族和富户恨不得魏军赶紧杀进来,把这天杀的蜀兵打跑,哪怕财产要不回来也算消了心头之恨。但是想着想着又觉得事儿是这么个事儿,道理却不是这般道理。

    家中的仆役钱粮武器都被蜀军拿去和魏人拼命,若是魏军进了城,见到家族如此支持蜀人,会有什么反应?想到这里,只觉得心中不寒而栗,周围的温度似乎下降了许多。

    天『色』渐亮,城外的战斗也有了胜负。老百姓们一个个打开家门涌到了街上,看见的是蜀军,心中不知道为什么踏实了些。善于察言观『色』的世家豪族老爷们目不转睛的盯着城中来回的蜀军,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好在是蜀人胜了,不然自己这等遭遇还真难以向魏军解释。不过看着满地的尸首和血水似乎蜀兵也折损了不少,这一仗究竟是谁赢了?

    ……

    吴国皇宫内,黄崇与吴国君臣激烈的辩论的着。吴主孙亮的心思已被黄崇抓住,蜀国这边也有应允的意思,只是其中的细节还需要讨论和思量。依照吴国的意思希望请马钧先生到江东一段时日,等把投石车的制造要领都讲解清楚,再送回川中。

    马钧在刘禅眼中十分特别,可以说是蜀汉振兴不可或缺的要员。这般人物如何能放到江东来?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149章 兵行险招(下)

    第149章 兵行险招(下)

    依照黄崇的想法应该是吴国派人到川中学习,而非是川中将马钧送到吴国。吴主孙亮以及江东群臣自然不愿如此,把马钧请来才算稳当,派些人去了能学多少不说,马钧的发明可不止是投石车这一项。

    蜀汉让吴人入川固然是保护马钧,可谁知道有没有保护其他技术不外泄的意图?

    探讨了许久终是吴人做出了让步,在吴国之内挑选有才干的巧匠到川中拜马钧为师,学习特质投石车的技术。人数控制在十余人左右,过多了似乎马钧也教导不过来。

    双方的合作有了基础,剩下的便顺利得多了。为了使江东尽快的出兵攻打魏国,黄崇带着吴国使臣陆胤往川中,一时觐见蜀主刘禅,二是在白帝城装载七十架投石车送到吴国,并随船派人指导使用。

    有了投石车,吴国的工匠安心在川中跟随马钧,而吴国的十几万大军便可以再次与曹魏一决高下了。

    这些动作虽然隐蔽,但瞒不过荀勖。蜀汉使者匆匆的离开,东吴的世家逐渐冷落的态度,都是一个信号。吴主还没有发话但形势愈加的明显,这一次吴国选择站到蜀汉一边——自身的利益被满足后。

    荀勖掂量着时间,观察着江东君臣的举动和调派,心中估算个时间便派人先行回转江北把消息通传给晋公以及两淮的魏军,早做准备。江东世家虽说减少了往来,但每日依旧是有人前来拜会和宴请,国事是国事,做臣子的不过是建议,决定权始终在吴主孙亮手中。

    这些世家来宴请和讨教不过是家族之间的琐事,尽自己的地主之谊罢了。先前那么多世家豪族设过宴,眼看着荀勖就要离开江东还不抓紧时间来请?不然等荀勖回到了北方和人提及江东过往,难免自己会被北方的士族轻看。

    荀勖到底是颍川高门荀家的后人,明知自己此行到此为止,行为举止上仍旧是从容以待,不见丝毫的慌张和焦虑。这等派头被江东士人看在眼中更是称赞一片,抛开国事,这荀家后人名士的风度,端的是不同凡响。

    没过几天荀勖便发现事有蹊跷,陆府往日里都是人『潮』熙攘,不少文臣武将在府门前要求见陆凯。这几日经过陆府门前时竟然是冷冷清清,难道陆凯已经返回了江北军中!?

    压下心头的悸动,荀勖开始琢磨如何打探消息。若是吴国真的准备兴兵再战,这个时候打探消息只怕是难有成效。那些世家豪族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对自己泄『露』这天大的机要。

    半个月就这么过去了,派去江北送信的人始终没有回音,在建业这繁华的江南都城中也探不到风吹草动。就在这个时候吴主孙亮召见了荀勖,在宫中大摆筵席款待荀勖,为其送行。

    话虽然不多但以说的再明白不过,吴蜀乃是同盟,作为盟友可没有背盟行事的理由。因此只能谢绝魏主曹奂以及晋公司马昭的好意,两国还是兵戎相见的结果。

    对此荀勖早有准备,完全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拖延时间的战略算是到了头,接下来便是战场上看两家的手段了。吴国攻坚的能力着实是差了些,这两个多月想必寿春的城防也休整完毕,没什么担心的。

    第二天早上,荀勖和魏国的侍从收拾好了行装便离开了建业。江东士人都来相送,就在荀勖与众人依依话别之时,却突然发现半月前派往江北的侍从被吴人送了过来。

    那侍从见到荀勖就长跪不起,磕头不停的哭诉,自己出了建邺城就被人捉去,那封告急的信,还在怀里……

    ……

    东方的形势有了变化,西线的苦战也接近了尾声。魏将钟会围攻蜀汉大将军姜维的部队,姜维率军抵死不退兵力仅剩万人。

    魏军连日猛攻也是疲惫不堪,可胜利就在让人忍俊不住的兴奋起来。钟会正在吩咐众将明日要一鼓作气拿下蜀军,却有探马来报。蜀将赵统集结了雍凉二州万余人马前来支援姜维!

    魏将闻言哄笑一堂,这边的魏军还有四万余人近两万的骑兵,蜀军不过万余兵力如何就得出姜维?说是救援倒不如说是送死来的贴切。

    钟会也是洒然一笑道:“如此看来雍凉兵力尽数聚集在此,只须击败了这处蜀军,平定雍凉易如反掌耳!”

    原本以为赵统那一万步兵接近到一定的范围便不敢继续向前,谁知过了没多久,探马又是来报。说蜀军竟然加快了行军速度,奔着外围的魏营冲杀而来,看那意思竟然是要冲透营寨与姜维汇合!

    “哦?蜀将不畏死耶?”钟会颇感意外的说。

    “启禀将军,观蜀军动向确有冲营之意。”探马如实回复道。

    钟会点了点头,摆手示意探马退下再探,传令各营坚守不出,看看蜀军耍什么把戏。魏军将领们摩拳擦掌都想出营迎击,见钟会如此安排也没人敢不听从。当初伐蜀之时某人便是没有在规定时限内攻下阳平关,被『逼』无奈之下脑袋都丢了。

    隐约可以听到远方的喊杀声,看来蜀军果然开始攻击魏营。探马此时也来禀报,蜀军攻势凶猛不计伤亡的一阵猛攻,魏军单凭步卒守御似乎有些不支。

    毕竟魏军自入雍州来便一直和蜀军作战未曾休息,而且骑兵又不能用来坚守营盘,既要顾及包围中的姜维军,再抵挡包围外的赵统军,确实有些困难。

    钟会依旧是不慌不忙,静坐在营中等待。又过了片刻的功夫,派往四周打探的斥候也是回来禀报,在蜀军前来的方向并没有其他人马相随,只有这万余蜀兵不知死的舍命攻打魏营。

    见到这只蜀兵乃是孤军,钟会从坐位上一跃而起,吩咐众将将骑兵分作两部,一部谨防姜维的蜀军趁势夹击魏营,另一部则立即出营配合步兵夹击蜀将赵统的部队。

    这等厮杀必然惊动了姜维,被围困许久的姜维似乎也按耐不住,此时尽点人马向着这一方向杀来。

    魏骑出动的恰是时候,正面拦住了蜀军便开始厮杀。蜀兵阵中大都是步卒,但也有三四千骑兵,魏骑一时占优可想一口吞下姜维这只人马却是不易。双方缠在一起激战不休,隔着魏营的另一侧赵统的遭遇和姜维也是一样。

    姜维好歹手中还有数千骑兵可以周旋,赵统可是清一『色』的纯步兵。攻打魏营还没停歇,魏军的骑兵和步卒就分两侧围了过来。步卒远远的跟着捡漏,骑兵则是主力,一万骑兵就像一只长枪,在蜀阵中往来穿梭,杀得蜀军七零八落。

    赵统指挥各军勉力支撑,尽量把军势移动到离魏营远些的地方,这又谈何容易?好不容把军势稍稍挪离了战圈,魏骑呼啸着又围了上来。还没等魏骑开始肆虐蜀军,伏在暗处的诸葛连弩手『露』出了身形,弩箭狂『射』,无数魏骑淬不及防被『射』得人仰马翻!

    这支连弩兵不过五六百人,一直埋伏在赵统的大军之后。深夜之中斥候探马的视线有多远?利用听觉远远多于视觉,忽略这么一支伏兵便不足为奇了。何况这就是从赵统军中分出的一支人马,离着又不远,魏家斥候如何大胆也不会靠得如此之近。

    连弩兵冒出了头,魏骑忙着调整,远一些的步卒夹杂着骑兵却大刀阔斧的冲了上来。诸葛连弩手们先占了些许便宜,但无险可守,四面受敌,很快就被魏军淹没……

    在魏营包围内的姜维也不好过,这边正和魏军死战,蜀营却是被其他的魏军趁虚攻破。整个营盘陷入火海之中,熊熊烈火燃烧不停,张牙舞爪的告诉蜀军,已然没有了退路。

    ……

    羊祜挡不住刘禅的正面推进,只得在附近寻找处城池驻守,希望可以借此来牵制蜀军。

    刘禅一点也不含糊,带着蜀军便围了上来,投石车装好后一通投『射』,总算是让这久驻宛洛的魏军见识到了投石车的威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羊祜及魏兵见了都是大吃一惊。这等破坏力比想象中的可要强得多,传闻不过是人言,还不足采信,眼下一看传闻倒还是真没有夸大其词……

    见到形势不妙,羊祜果断的放弃了这处城池,逃向另一处。不能和蜀军硬战也要尽量的拖延时间。

    蜀主刘禅自然清楚时间的宝贵,但这羊祜甚是狡猾和棘手,魏军选择一处后便奋力攻打,全军行动一致。蜀军若是死命纠缠自己损伤许多不说,也未必拦得住魏军。

    长安被魏军包围,雍凉以及汉中的蜀军兵力也是有限。珍惜兵力是眼下最为重要的一个难题,从国内而来的刘禅很是清楚,如今各郡的守军大都是新兵,甚至成都内也只有四千人是值得信赖的老兵。

    余下的兵力或是被抽调去汉中,或是被刘禅和霍弋带到东方。就算日后再补充兵力,也都是些新兵,战斗力与眼下的老兵没得比。

    因此刘禅耐着『性』子跟随魏军的脚步,无论你走多快,我的行军速度不变。魏军一停下,蜀军便安排攻打,让魏军不得停歇。蜀军虽然也是追赶,可依照自己的节奏来运动和作战,并不觉得如何疲累。反倒是魏军,气喘吁吁惊魂不定的屡屡抵抗,屡屡逃跑,明知自己在拖延时间,却又无可奈何。

    拖延时间本是对魏军非常有利的策略,就在羊祜耗着刘禅时,各处的魏军已然开始聚集兵力,准备前来支援。可惜的是魏国的援军还没有到,羊祜的魏军已经悄然的陷入了危机之中。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150章 投石之威(上)

    第150章 投石之威(上)

    成批的投石车装载上船运往荆州和江东,同时原本驻守在吴蜀边境的吴军也向襄阳进发。两国开诚布公,自然无须在这敏感地带继续留有重兵了。

    无论是襄阳的施绩还是建议的吴主孙亮,对于特制投石车的威力均是赞叹不已。还好没有和蜀人贸然结怨,否则这等威力的器械哪轮到吴国来使用和拥有呢?一想到工匠们已经分批入川学习这种技术,吴主孙亮便觉得精神倍增。

    吴国皇帝提升了心气儿,文武群臣也是同样。传闻蜀人便是用这东西砸开了长安城,折损的兵力还不到吴国围攻寿春伤亡人数的二成。有了这等神兵与蜀人平分中原又有何难?

    襄阳的吴军首先发难,施绩,留平各引船队开始渡江北上。沿江岸上有魏军的烽火台发现吴***举入侵的踪迹,于是连忙点燃了烽火传讯。这烽火台每十里或是十五里一设,一处接着一处的放出烟火警示,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附近的魏军营寨中。

    钟会临行之前,将指挥权交给了陈骞。陈骞的哥哥陈本在数月前因违犯司马昭的命令,唆使司马骏出城与蜀军作战,导致了长安丢失,结果被军法处置。但司马氏对陈骞依旧是高度的信任,钟会离开后竟是把南阳,宛城附近的防线尽数交给了陈骞负责。

    陈骞这里刚刚收到消息,在沿江布置的魏军已然依照布置各自展开了行动。各城各营足有两万余步兵,一万骑兵纷纷聚集到岸边,远远的埋伏着。只等吴人上岸后便开始冲锋,把吴人打回水里去。

    魏国并不是没有水军,只是水军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与江东水军相抗衡,因此钟会的布置主要是不让吴军登岸。没有了立足之地就算吴人狭舟船之利,也只能在水面上逞威风。

    浩浩『荡』『荡』的战船布满江面,江东战船的体积远大于魏国水军的船只,一艘艘大船好似可以移动的小山一样,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吴兵吴将。离着岸边还有好远战鼓声便传了过来,对此魏兵不以为意,近半年来吴军都是如此雷声大雨点小,这次不知又玩什么花样。

    战船逐渐靠了过来,无数小舟被放下,吴国兵将乘着小舟在前方开路。魏国步卒在岸边列好了阵势,弓弩手只等主将命令,无数火箭便会『射』向吴军。那战船体积甚大,吴人自然不好扑灭火势,火箭对于战船来说渺小至极,不过只要有一处烧着便是一处威胁。

    “准备!”魏将见到吴国的小船速度极快,于是命令弓弩手最好放箭的准备。

    “啊……!”

    惨叫声此起彼伏没有间断的传来,从吴国的战船上投『射』出数百巨石,砸在岸边的魏军阵列中。

    这突如其来毁灭『性』的打击一下子便击溃了魏军的部署,石块连续不断的抛『射』而至,密密麻麻的落下,让人无处可躲,无处可藏。有的魏兵已然跑出老远,却依旧被石块砸中;有的魏兵吓得呆住,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自己却是毫发无伤……

    巨石砸入水中,激其丈高的水花,遮掩了众人的视线。万余弓弩手几乎在顷刻之间崩盘,这么远的距离和威力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带来的只有震撼和敬畏。岸边的魏军很快便被击溃,吴国的大小战船开始靠岸。

    施绩,留平等一干吴军将领心情畅快,这投石车果然威力无穷,打得魏军如此狼狈,名不虚传啊!

    船只逐渐靠岸,吴人却不急着登陆。魏军在老远处盯着吴军,只要吴军开始登陆,步兵骑兵就会立即杀来,这是从半渡击之演化而来的兵法。那投石车既然在船上,登陆后我再来打你总是安全的。魏将这么想着,也打算这么做,只有先前侥幸存活的魏军弓弩手都是心有余悸,畏畏缩缩的不敢向前。

    魏军在远处等着,吴人在船上看着真切,看着看着看的施绩与一干吴将发笑,有些人实在是忍不住,竟是捧腹大笑。这距离虽然算是远的,可还是在投石车的投掷范围内,魏兵自以为安全便在那里等吴人动作。魏军等着欺吴人下船时防卫力量虚弱,趁虚而入的占些便宜,完全不知晓自己的生死已然掌握在了吴人手中。

    大船又是靠近了些,再次开始投石。魏军突遭横祸军心大溃,被从天而降的石块砸的『乱』作一团。其实几万魏军,在投石范围内的不过数千人,可数百石块横飞过来这般骇人的情境下,谁也没有心思分析自己在不在对方的攻击范围内。

    几万人马便是这般简单的作了鸟兽散,这一仗吴军总算是出了胸中憋闷已久的怒气!

    ……

    姜维和赵统的蜀军分别被魏军围攻,情势紧急,更兼姜维的大营已然被魏军攻破更是雪上加霜。

    眼看魏军便要大获全胜之际,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不知从何处突然杀出无数骑兵冲入了战团之中,围攻赵统的魏军遭到暗袭来不及调整阵势,顿时被来军冲破了阵势。这些骑兵身着各式的服装,有的干脆就是赤『裸』着上身,手中不是长矛便是狼牙棒之类的武器,一看就不是中原人士。

    得到这支人马的支援,赵统大吼一声率领残余的蜀兵展开了绝地反击。魏军被蜀汉的援军冲散阵势,无论是步卒还是骑兵都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挥舞着兵器正合蜀兵拼命,脑袋便被不知何时杀过来的异族砍了下来。

    突如其来的援军彻底打『乱』了魏军的安排,钟会大惊之下却是发不出援兵。便在营外的魏兵遭到奇袭时,四面八方涌出了无数的异族骑兵,步兵杀奔魏营。魏营的兵力尽数分拨去围攻赵统和姜维,守营的兵力少得可怜,不过片刻的功夫已然被攻破了七八处!

    “这是凉州的异族!怎会如此!?”钟会看出了对方的来路,觉得难以置信!

    蜀人夺得凉州不过数月光景,这些居住在凉州的异族为何替蜀人如此卖命?就算是在魏国长久统治下时,这些异族最多也就是出个几千人作为战力给魏军使用罢了……

    眼下可不是探讨缘由的时候,见这黑压压的一片异族军队,数量上并不比魏军全军少多少,钟会的中军所在也是遭到了异族的猛攻。幸好中军兵力浑厚,一时还不至于被异族攻破。

    只是附近的营盘已然顶不住异族的攻势,不少营盘被异族的骑兵和矛兵打穿,魏军死伤狼藉四散奔逃。

    “传令各军撤退!”见到形势不利,钟会心有不甘的下令撤军。

    这时姜维手中仅存五千来人,眼看便要支撑不住,若是贪心的魏将难免会率军死战坚持,试图缠住异族争取杀掉姜维的时间。可就算姜维被杀,自己也陷入了异族的包围之中,魏军数量上并不处于下风,但却是被分割各处。

    钟会乃是才智通天之辈,看清了形势之后,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当机立断的吩咐各军撤退。

    其中负责围杀姜维的魏军接到指令后,立即舍弃了蜀军转而去护着钟会突围。异族军队人人英勇善战,彪悍无比,遗憾的是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看似黑压压的一片,被魏军排好阵列冲锋,很是轻松的杀开了一条血路。

    双方一阵激战过后,阵中只留下了来不及与主力魏军汇合的零散魏兵,以及被赵统和姜维两军死死咬住的数千魏兵。随着异族长矛兵的加入,这些魏军很快便死的死,降的降。

    钟会的魏军本以为这样便可脱身,谁知这异族的脾气实在是难以猜透,分出步兵去协助蜀军,剩余的两万骑兵目标一致的开始追杀魏兵。魏军的骑兵尚且跑的快些,可苦了那些步卒。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异族人『性』残暴,就算是杀人也不老老实实的杀。

    有人抓住魏兵的头发,有人把魏兵看伤扒光了衣服,这等行径均是令人发指的行为,就算在两军阵上也被人不齿。但这些步兵跑不出异族铁骑的包围,只能任人鱼肉,被无情的羞辱和杀戮着。

    夜里四处飘散凄厉的喊声和***声,流血不止的魏兵没有衣物躺在地上,很快便引为失血过多失去了知觉,渐渐的死去。

    见到异族的凶残手段,许多蜀汉兵将看的心里发凉。这般习『性』若是到了城里,想管制是相当的困难。

    对于姜维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雍凉可以调用的力量便是自己手中这些,想要击败钟会唯有和这些异族合作。说是合作其实是交易,为了拉拢这些异族,蜀汉是付出了不少财物的。当然其中也有亲蜀的异族首领从中斡旋的功劳,不过本质上仍旧是利益合作。

    除了付给异族的大量钱财,此番大战夺取的物资也要给予异族一半,这是姜维和凉州异族的约定。

    异族之中诚然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之辈,但大局上还是有眼光和指挥的人来把持。这次答应出兵有利益上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毕竟凉州是蜀汉统治,而且蜀汉对于异族的政策要比曹魏时期好一些,最重要的是通过和川中异族的了解后得知了蜀汉在南方诸国的事迹。

    对于华夏大地来说是三国逐鹿,可对于这些异族来说,蜀汉无疑是开疆辟土的强大国家。南方那样年代久远的通道都可以打开,那么西方可是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走出这片天地,是异族的一大期望。汉人争夺汉人的天下,异族也有自己的雄图壮志。这一切都取决于西线战场,即是蜀汉与曹魏的胜负。对于蜀汉政权来讲,只有局面稳定的情况下才会分兵到西侧走廊。异族想有所改变,唯有投身于这汉人的天下。

    姜维也有自己的打算,蜀汉和异族虽说是利用的关系,而且异族桀骜难驯,生『性』残暴,毕竟是有其利用的价值。这雍凉地区前面顶着长安战场,一刻也别想安宁,想照搬南中的套路来雍凉,是否合适不说,也没有稳定的环境和从容的时间给蜀人布置。

    恰巧眼下的蜀汉战力也是奇缺,用异族的兵力来弥补战力的不足,将其牢牢控制在自己手心里,同时也减弱了后方的不安定因素,一举两得之事,所付出的不过是些财物罢了。

    诚然这不是完美的策略,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151章 投石之威(下)

    第151章 投石之威(下)

    陈骞率领魏军主力赶到之时,十三万吴军已然登陆完毕。施绩,留平带着吴军浩浩『荡』『荡』杀奔新野。看到吴军势大,陈骞不愿和吴军交战,于是率军退入了城中。

    汉末之时新野只是弹丸小城,自从将新野确定为重点屯兵之处后,魏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扩建了新野城。不能与长安那样的巨城做比较,也没有寿春那么的坚固,但新野县城的防御能力绝对不低于寿春。

    因为新野的扩建完全是按照军事设施的标准去建设,而非像长安,寿春般是人口几十万的大城。

    这城就是用来作战的。

    先前的败军早已逃入城中,吴人使用的投石车威力无比,让人望而生畏。投掷『射』程远不说,速率也是超乎想象。每一轮要装填很多石块固然会耽搁时间,但每一轮抛『射』几十块石头造成的打击时间和密度是最为可怕的。

    对此陈骞不由得心惊,江东此前暧昧的态度和暂缓的兵势一度让魏国看到了希望。眼下陈兵十几万来攻,所携带的投石车和传闻中蜀国用的十分相符,如此看来必然是吴蜀两国再度联手。

    西线吃够了投石车的苦头,想不到东吴也拥有了这等杀器……

    登陆一战初试投石车的威力,吴军上下信心满满,士气高涨。见魏军龟缩城中,吴将更是合不拢嘴,此乃自寻死路而已。

    大军逐渐『逼』近新野,从行伍中分出数支队伍开往四方,准备将新野城团团围住。曹魏在长江北岸的兵力尽数聚集在新野,吃下这五六万魏军,从南阳到宛,洛,许昌的兵力便不足为虑了。

    正当吴军分兵之际,新野城门突然大开!数万魏军步卒猛然杀出,各部分工明确,有的截住离得较近的吴军,有的冲破魏军阵势将其分隔。不过片刻的功夫竟然将吴军分出的几路人马尽数冲散!

    施绩与留平见了不由得大惊,魏军竟有这般的勇气,面对十三万吴军敢出城迎战?留平大喝一声,纵马扬刀率领数万魏军冲入战场,支援自家的儿郎。可魏军并非只此一招,就在留平的军队投入战场后,两万铁骑从新野城中再次杀出。战场中的吴军根本挡不住铁骑冲击,顿时溃散奔逃。

    施绩勃然大怒,指挥各军布好阵势全军投入战场之中!然而魏家铁骑乃是中原强兵,陈骞铁盔铁甲抡刀在前,左右骁将紧紧相随,在战场之上冲开一条道路,杀奔施绩的中军所在!

    新野城绝对抵挡不住投石车的猛攻,吴人知道,魏人如何不知?两军列阵以对,投石车依旧是有用武之地。因此陈骞先示弱吴人,退入新野城中,等待吴***意之时再分兵出击。

    吴军遭到魏军突袭本就混『乱』,加上骑兵往来冲突根本列不成阵势,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十几万吴兵『乱』作一团反而成为了自己的障碍,就算保持阵列和冷静的吴军想作战,可架不住四周的同伴早『乱』了阵脚。

    相反魏军兵力虽然少,可目标明确,各司其责,在『乱』军之中井然有序,条理分明的展开猛攻。利用吴军的混『乱』制造更大的混『乱』,利用吴军的奔逃去冲动较为严整的阵势。两下一比没有防备的吴军相形见拙,十几万人施展不得竟是被魏军冲杀得七零八落!

    留平带着自己家族的亲兵万余人在阵中拼死抵御,逐渐收拢和弹压混『乱』的吴兵,渐渐形成了一股暂时可以与魏兵抗衡的力量。有了这支人马作为主战和主心骨,周围的吴军才渐渐的安定下来,与魏军拼杀不休。

    然而魏军的本意并非是战场上的这些吴军,铁骑的矛头直指施绩中军所在。曹魏的骑兵是一等一的劲旅,蜀汉虽然有马,但因地利等关系骑兵并不是很多。吴国的骑兵仅仅比蜀汉多些,拿来和魏家劲骑比还是差了一个档次。

    一道道防线被魏骑突破,陈骞的铁甲上溅满了鲜血,眼中只有不远处的施字大旗!

    “将军可暂避,我等前去死战!”有吴将见魏骑势不可挡,于是劝谏施绩暂避。

    施绩一把推开劝谏的吴将道:“老朽乃国家上将,今日若败便死在此地!”言罢,施绩一摆手中长矛,带着一万多骑兵向着魏骑冲杀过去。身后以及两翼的吴军见主将身先士卒,于是各个奋勇相随。

    “老匹夫吃我一刀!”陈骞见施绩亲自来战,心中狂喜。

    施绩年岁以高,陈骞却是正直壮年,若是交锋之间可取其『性』命,此间十余万吴军不战自退!

    “黄口小儿还不受死!”施绩冷哼一声,不理陈骞的大刀,手中长矛猛刺竟是玉石俱焚的打法!

    陈骞的铁刀固然可以斩施绩于马下,可自己也必然被一矛贯穿前胸,命丧当场。铁刀一收架住了施绩的长矛,陈骞终究是不愿意和这老将同归于尽。

    “小儿不过如此!”施绩见状哈哈一笑,抖擞精神,长矛好似狂风骤雨般刺向陈骞,杀得陈骞频频招架竟是没有还手的余地。

    陈骞暗呼上了这老贼的当,却是为时晚矣。魏军本是一往无前的军势,陈骞这里一缓,整只队伍的势头也随之受挫。而吴军趁此时气势大涨,骑兵与魏骑硬拼硬冲,步卒则是由两翼围拢过来。

    陈骞不想白白丢掉『性』命,施绩何尝愿意?就算此战败了吴军已然是优势,卷土重来即可。胜负本就是兵家常事,这一战对于魏军来说是生死之战,可对于吴人来讲却非是不能败的。

    因此拼命的乃是魏兵而不是吴人,施绩狡猾无比,貌似(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