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53 部分阅读

第 53 部分阅读

    了以往的威严神态。

    “各部人马尚有三万余人,伏在这里的精兵五千也可使用。”唐彬恭敬的答道。

    “传老朽命令,使各部擂鼓进军,着曾烈的骑兵原路返回,拖住吴军!”王基双手是伤,嘴里的牙齿也不剩几颗,偏偏是斗志无比的旺盛,就算是青壮将领也自叹不如。

    魏军早在这里埋伏下了一支五千人的精兵,当下便由这五千精兵开道,身后三万魏军鼓噪而进,再次进『逼』吴营!大军经过之前的战场,便留下三四千伤势较重的魏兵打扫战场,余下的兵力继续前进。

    行不多远,却见曾烈带着五千多骑兵迎面赶来。接到王基的传令后,曾烈立即掉头杀奔吴营。谁知吴军在赶跑了魏骑之后并未停留,而是搬空了粮仓之后,大军登上舟船,放弃了陆上的营寨。曾烈扑了空,又不敢离江东船只太近,只好返回来报告王基。

    “陆凯,朱异倒是知机。哼!传令三军沿岸列阵!”王基见吴军避战,于是指挥大军在江岸之上列好阵势,耀武扬威。

    江东的战船看到魏人去而复返,似乎也没有要离开的样子。陆凯和朱异命人把船只横在江中,也有意观看魏军的虚实。

    魏军五千精锐列在阵前,一个个高声叫骂,摇旗呐喊。王基带着众将在队列之内,看着江面上大小数百艘战船,不由得赞叹。江东水师之雄壮,可谓远胜魏国的水军了。

    “陆敬风可敢与老朽一战!”王基受伤之后不仅仅是斗志不减,此时声音远远的传了出去,中气也是十足。

    陆凯和朱异对视一眼,均看出对方眼中的惊诧之『色』,旋即陆凯起身到船边道:“此战不过刚刚开始,王伯舆何故言不敢战?”

    魏将听了都是暗赞这陆凯应对得体,王基本意是欺吴军不敢登陆一战,所以出言打击对方的士气。对方并不激魏军水战,而是说这战还没结束,其斗志和战意丝毫不逊『色』于王基。

    王基听了微微颔首,不再答话,而是传令三军鼓噪。魏军在江边鼓噪,吴军也在船上制造声势,双方不能刀兵相交,却是面对面的比起了劲头儿。好一会儿工夫之后,江东的战船缓缓而去,魏军也准备回撤。

    船舱内只有陆凯朱异二人,朱异首先开口道:“敬风可曾见到魏人的生力军?”

    陆凯点了点头,盘膝坐下道:“幸好季文没有追杀过去,否则必中埋伏。”

    朱异恨声道:“王基老儿深不可测,这次你我小心为上方免得一败,此人不除,实在是难安啊。”

    “不错,陆凯豁出『性』命也要把魏人缠在江北!”陆凯言罢,端起一杯热茶一饮而尽。

    朱异反而奇道:“缠住?莫非敬风已有打算?”

    陆凯会心一笑,从怀中拿出了一份地图,和朱异二人便在这船舱之内计划未来的军事行动。

    王基带着众军安营扎寨准备休息,后方清理战场的兵士找到了魏军战死的高级将领的尸身。王基急忙去看,连续查看了几具尸体,终于扑在一具尸身上放声痛哭。众将不明,纷纷上前观看,好不容易拉开了王基,只见这正是田章的尸体!

    一条手臂不知去向,身上数处被踩踏的没了形状,而那一张脸上,双目紧闭,还带着微微的笑意……

    第八十八章 暴风前奏

    处于绝对的颓势之中,曹魏这个横跨东西的大国开始了绝地反攻!这不是仅仅淮南一处,而是全线的反攻,虽然不是由人统一安排,但却是曹魏数十年的精英们不约而同的选择此时力挽狂澜!

    西蜀和东吴两个小国尚能奋起,曹魏如此国力如何不能反弹?

    荆州军在『逼』近许昌之后,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态势,不急着和魏军交手,反而寻找有利地势开始屯营。施绩,留平,孙异,丁封,盛曼等东吴将领各引人马屯在险要之处,等待后续的兵力和物资补给。

    吴军从江北一路推进到此,历经数次大战,士气高涨但体力总是要恢复的。相反许昌附近的魏军却是生力军,养精蓄锐久了。自魏国建都以来,被人打到家门口是第一次,吴人带来的震撼和压迫感也是一把摧毁魏人心理防线的大刀。

    一边休息,一边看着魏人受尽折磨,每日里殚精竭虑,一日数惊,岂不痛快?只是表面上的平静难以掩盖平静之下的暗流汹汹涌,这点却是吴人没有想到的……

    许昌没有洛阳那样的天然地理优势,更没有山川之固。大道平坦,良田千顷,城墙坚固,威武雄浑,这大概就是许昌给人的第一印象了。吴人有了投石车在手,其实并不是很在乎许昌是否易守难攻,在乎的是附近的地理。

    这许昌附近的山简直是太少了……少得可怜!投石车需要石弹的储备,单单依靠随军携带的那些石头是远远不够的。十几万人车马无数,兵械,辎重,钱粮都需要运输,能空出多少来运送石头?这才吴军坚守不出的主要原因。

    吴军派出数十支队伍,到附近开采山石,又派人传令后方,尽快运送石头来。石头这沉重无用的东西,一下子成了抢手货。蜀汉从川中一路打出来,沿途山势众多,开采石头如同家常便饭般容易。荆州军直接挺进中原繁华地带,竟是比蜀汉先遇到了这一难题。

    与往常一样,千余吴军在一处山丘开采石块,远端停着百十辆车仗负责装运。中原一带大都是小山丘,就算掘地颇深也未必能挖到多少石块,反而把兵士累的半死。可军令如山,负责这千余人的吴将也是秉承了上命,不敢违背,只得督促众军使其不得懈怠。

    日上三竿,忙碌半天的吴军准备歇息进食,好在山丘上有一小片林地,可以遮阴乘凉躲那毒辣的太阳。

    突然马蹄声大作,吴国兵将均是感到诧异。这处山丘离着魏人的营地相当远,附近还有自家的大军屯驻,哪来这么多战马?

    “快起身随我看看,多半是主将大人来了!”领头的吴将打了一个激灵,带着众人便往林外跑。最近开采石块的工作很是不顺利,少不得又要被主将怒斥了……

    跑出树林吴国兵将不禁傻了眼,这来的分明就是魏国的铁骑啊!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魏骑已然杀到近前,两千余骑不容分说长枪大刀向着吴兵身上招呼着。不过片刻功夫,除了三四百人跑的快,余下的尽数被魏骑杀戮!

    屯在这一带的乃是吴将盛曼,听闻有魏骑袭扰急忙使人飞报中军,自己带着六七千人出营查探。沿路先后接到三四拨派出去开采石块的兵士,都言遭到了魏国铁骑的攻击。盛曼恼怒万分但心中还能保持冷静,只是这三四拨残兵的报告,魏骑的兵力便有七八千左右,这不是自己能够抗衡的。

    “尔等在此设立鹿角,不可怯敌,待本将军去接应其他各部。”明知魏骑强横,但盛曼自恃统兵之能,又不放心野外的其他吴兵,于是带着七八千吴兵继续前进。不同的是加大了伺候的侦查范围和强度,魏骑来去如风,必须提早了解到动向才行。然而转了一圈之后,并没有魏骑的影子……

    一连数日,魏军都是采取骑兵突扰的战略,搞的吴军坐卧难安。吴人的营寨范围极广,又没有什么险要可以守护,魏骑走不了大道,却是偷走小路。就算小路被堵上,被吴人设伏,魏骑凭着速度优势先往北上,绕路袭击吴军。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魏骑难以防住,防住了也难以遏制。

    施绩等人的军营环环相扣,一处有难数处支援,这本是天衣无缝的屯营之法。无奈的事为了满足投石车所需,吴兵只能到四野去寻觅石块,而许昌的地势又使得吴军走出的甚远,这就给了魏骑的可乘之机。

    吴国各部主力还没有赶到现场,魏骑已然扬长而去,每一次都是留下数百吴军的尸首。长此以往,兵力和士气上都是无以复加的打击,施绩不由得愁眉不展。眼下与魏军决战,实在是过于早了。

    施绩这样表态,留平倒是没什么意见。在这荆州军中比起资历,地位,军功任何一项都是以老将施绩为先。作为施绩的副手参战是众多江东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跟着老爷子学几手,回头就是独镇一方的大将了。

    不过底下的将领们并不这样想,吴军连奏凯歌士气正盛,不一鼓作气的踏平许昌,还等什么?照这样下去,时间久了,锋锐渐渐磨平,士气渐渐回落,再想攻下许昌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施绩固然是德高望重,无可置疑的老将军,可凡是应该以国事为重。老将成熟稳重不肯冒险,恐怕要错失一举攻克魏都的最佳时机啊!于是孙异,丁封,盛曼,胡冲,陶睿,伍延,李仁等数十名武将纷纷进出施绩的大营请战。

    在大营外,只见一名名将领昂首挺胸,信心满满的进入营中。片刻之后,一个个好似斗败的公鸡一般,垂头丧气的走出,一声不吭就转会自己的营寨去了。心中都在思索着施绩的话语,姜还是老的辣啊……

    从吴军占领南乡郡到屯驻许昌地界,前后算起来也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南乡郡最胡的关卡武关也已经被攻克,但为何许昌的守军始终是司马炎的军队?要知道蜀军已然占领了潼关,甚至打到了函谷关,司马昭老早就带着部队回援许昌,然而许昌方面迟迟不见其踪影,这又是什么原因?

    老将施绩分析的对,这是魏人故意示弱,司马昭的大军必然在一个随时可以支援许昌战场的地点秘密屯驻。一旦吴军和司马炎的魏军交上了手,那么面临的将是司马炎的十五六万魏兵加上司马昭的近十万魏军,合计近三十万魏人的夹攻!

    凭借十三万吴军,无论如何是挡不住魏人的。

    屯营坚守,看起来是不图进取的态度,实际上乃是吴人身处要害的保命法则。经过请示之后,吴国的使者早把修改盟约的协议送到了弘农,交给蜀主刘禅。其内容不过是蜀国取洛阳,吴国取兖州,然后互相交换而已。这是对于眼下中原战略形势的一个迁就,一点补充,一分妥协。

    蜀汉也好,东吴也好,这一路打下来才发现许昌和洛阳是那么的难以攻破。据闻洛阳的魏军也有了七八万人的样子,如此一来在洛阳,许昌这一区域内魏军投入的兵力足有四十万人!

    而吴军只有十三万,蜀军更是不满十万。不联手,怎能撼动魏国这庞然大物?因此,明知拖延时间只会对魏军有利,可没有蜀汉在另一方的支援,吴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就算被魏骑屡屡挑衅,打击吴人的士气,施绩也不为之动摇。恩怨情仇可以一刀解决,两国争锋绝对不是逞能的事情,你图爽快,形势就让你死的爽快!

    许昌始终保持双对峙的形势,魏军早晚『骚』扰吴军外围,吴军也是有所应对。施绩派出了无数小队,穿『插』于附近的采石之地,另有盛曼,胡冲,丁封三人各引一万精锐负责围堵魏骑。

    各小队有的只是诱敌之用,有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开采山石,虚虚实实让魏骑『摸』不到头脑,甚至几次还掉入了吴军的埋伏中。吴军打了几个胜仗,见魏骑不敢来了,便加紧采石。

    谁知魏骑不来『骚』扰吴人采石,反而分出偏师去截断吴军的粮道。粮道是大军命门所在,自然有重兵把守。只是魏军投入的兵力足有两万多铁骑,使施绩不得不分兵去保护粮道。

    吴人的兵力重心一调转,立即又有魏骑『骚』扰吴军采石。魏国铁骑兵力雄厚,又移动迅速,忽而粮道,忽而袭击吴营外围,搞的吴军疲于奔命,忙于应付,焦头烂额……

    无奈任凭形势如何危机,施绩始终是护持较为紧要的一头,而正面留守的兵力始终不低于八万人。魏军见吴军主力不动,只拿偏师应对,也是没什么办法。司马炎一连采取了三四种策略都是不能让吴军主力动摇分毫,不禁对众臣称赞施绩的能力。

    换做一个定『性』不足的将领,这个时候主力一动,接踵而来的便是灭顶之灾。司马昭的魏军便集中在许昌和洛阳之间,随时随地可以支援两个方向。而其他各州也有任务,吴军早晚必败!

    第八十九章 全盘发动(上)

    数日的大雨使得吴军的后勤运输陷入了较为困难的时期,道路泥泞车马难行,严重拖延了补给的运输效率。

    寻常的车仗装满了钱粮辎重份量也是有限,可用这些装粮食,装草料,装器械的车子去装卸石块,这重量可要大得多了。就是这些装载石块的车辆在雨中的泥土路上前行艰难,耽误了整个运输队伍的速度。

    运输的吴兵人人身着蓑衣或是雨笠,就在滂沱大雨之中随着车辆缓慢的行进着。这场大雨连续下了许久,搞得道路的积水越来越多,本来就辛苦非常的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和辛苦。

    运输队从南乡郡的治所南乡城出发已有五十余里,吴兵已是疲惫不堪,被大雨浇打着实在是难以提起什么兴头来。

    “嗯?怎么又停了!”有吴兵见前面的车队停止前进,忍不住抱怨着。平时这个时候都到了许昌境内的吴军大营,速度快些恐怕交接手续都办完了,而今走走停停使人渐渐烦躁起来。

    “一定又是车轮陷住了,哎……大老远的非要运送石头,真是倒霉!”附近的吴兵都停下脚步,有人围上来跟着抱怨。

    “听说前方采集的不顺,魏人总是『骚』扰,想获胜可全靠这些石头呢。”一路上吴兵也是停歇惯了,于是纷纷三五聚在一起聊个不停。

    “这倒也是,不过你说魏人怎么就不来这边呢?俺也好让魏人尝尝老子的尖刀!”一精壮的汉子嘿嘿笑道。

    另一名中年兵卒抬腿踹了这汉子一脚笑骂道:“胡说,大都督早派人把守附近的道路,魏人哪有那么容易过来。”

    精壮汉子被踹了一脚,退出四五步又是笑嘻嘻的跑了回来道:“俺这刀法可是祖传的,可不要小瞧了。”

    “得了吧……咦?”中年老兵刚要调笑一番,忽然间远方『乱』糟糟的,似乎发生了什么状况。

    几名士兵都是举目去看,远端确实有些混『乱』,大雨倾泻不停接连不断的重重落在地上,模糊了视线更是遮掩了一切声音。

    “不好!抄家伙!”中年老兵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个时候要戒备。

    精壮汉子见状一笑,刚要说些什么,只见眼前的老兵突然身形暴涨扑向自己!“谭叔你……”精壮汉子下意识的弓背弯腰进入防御的姿态,猛然觉得后背一凉,一股锥心的疼痛传来……

    “有埋伏!”被称为谭叔的中年老兵嘶声大吼,与此同时手中的钢刀猛劈向精壮汉子身后出现的敌人!钢刀瞬间斩下,虽然来不及救那精壮汉子但绝对可以为其报仇!

    “铛。”大雨中隐约可以听到钢刀与对方武器砍击在一起的响声,这不是一个敌人,而是一群敌人……无数身着蓑衣的魏兵从道路两侧冲杀出来,无声无息的像是幽灵般贴近毫无防范的吴军。

    “保护粮车!”在队伍后方隐约有吴人的喊声不断响起,谭叔带着自己这一屯人砍翻了三四名魏兵,却也被魏兵撂倒了四五人。运输队前后达十余里之长,突然现身的魏军虽然不知从何而来,但数量绝对是不少。

    谭叔这一屯人最能打的几个突遭毒手先后被杀,余下的人都是依靠谭叔丰富的作战经验才能造成不小的杀伤。魏人似乎认准了谭叔纷纷杀来上来,谭叔钢刀漫天飞舞,守了一个密不透风。若是精壮汉子没死,必然会觉得惭愧,自己所吹嘘的祖传刀法甚至还不及这谭姓老兵的十之二三。

    雨势愈加猛烈,战况更是趋于惨烈,运输队的吴军兵将淬不及防先被杀伤不少,余下的奋起抵抗却是寡不敌众。倒在地上的吴兵越来越多,鲜血混杂在雨水中滋润着泥土,似乎在呼喊着还不够。

    谭叔身边仅剩两三人,背靠背的和十几名魏兵交战。雨声和偶尔的雷声盖过了战场上的所有声音,眼角的余光只能看到四周尽是三三两两的吴兵和魏人厮杀,听不到声音,气氛无比的诡异。

    ……

    就在运输队遇伏之后不久,有负责通讯的吴兵满身泥泞的跑到南乡城中,向南乡城守将报告前方的战事。运输队事关前方十几万大军的存亡,南乡守将闻言大惊『色』,急忙点兵三千人火速出城去援助运输队。

    三千吴兵在大雨中跟随着来报讯的吴兵出城没多久,城下又是来了一支人马,足有四五千人,看旗号却是魏军。当头的魏将身形魁梧,手中大刀不停的左右手交替拿着,一副有劲儿没处使的模样。

    “攻城!”魏将言简意赅,一声令下四五千魏军各自拿着云梯冲向南乡城。城内的吴军跟着运输队走了一半有余,方才被守将带走了三千人,城中剩下的只有一千多人,如何应付五千魏军的猛攻?

    大雨城墙上顺着墙壁流下,却是阻挡不了魏人的云梯。吴军在城头上『射』箭,箭矢又被雨点打得毫无准星和力度,落在魏军身上造不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有人投石,扔木头去砸魏军,但南乡的物资和石块都装上了车运往前方大营,能用的是在是太少了……

    魏人肆无忌惮的攀爬云梯,很快便登上城头与守城的吴军厮杀起来。吴军遭到魏军突袭已经是有些胆寒,眼下被魏军冲上来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战。这样的心思和状态,兵力上又远逊『色』于魏军,如何守得住城池?

    城头的魏军越来越多,吴军死的死伤的伤,残部抵挡不住魏人只好退往城内。退却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魏军四面围城之下,城门很快也被攻破,那有劲儿没地方使的魏将见状纵马狂笑,大刀盘旋之间杀入了吴兵人群之中!

    哀嚎声不断划过雨水,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魏将越杀越是勇猛,越杀越是兴起,杀得吴兵竟然丢掉兵器抱头鼠窜而逃。

    “哼!没用的吴狗,给我扫清城内!”那魏将不屑的冷哼道。

    “将军,城内的吴狗没有多少,可要去接应羊将军?”一名悍将纵马来到这魏将身边,出言询问道。

    “羊稚舒深有智算,不须我等费心,我只是担心张家兄弟能否得手。”这魏将勇猛之态一收,转而一出沉思的表情。

    那悍将道:“既如此,我去扫清城中的吴狗,然后再做打探。”

    这魏将笑道:“有劳王兄弟了。”

    那悍将微微颔首,纵马提朔带着数百人冲入了附近的巷子,去截杀魏军。这魏将一脸笑意的望着那悍将远去,回首道:“王起兄弟不愧是王老将军推荐的猛将,我可以轻松些了。”

    身后的副将一个个面容严肃,闻言都没有什么异议。那王起是魏廷宿将王基推荐的人物,本身就是王氏的族人,更兼韬略武艺绝伦,让人就算眼红也不得不敬服其能。

    “夏侯咸的队伍似乎慢了一些,你等去城外打探一下,注意防备,莫使吴人杀一个回马枪。”那魏将想起了什么,又吩咐各部将领行事。待众将走后,那魏将坐在马上,淋着大雨,心情颇为舒畅的看着静谧的街道,自言自语道:“这一仗真是无聊啊……”

    ……

    南乡城的援军出城不过三十余里,便遭遇了魏军的伏击。说是伏击,不如说是袭击……这魏军似乎也是刚刚赶到的样子,前面的部队投入了战场,激战片刻之后,才有后续部队陆续到达。

    如此伏兵效果不由得大打折扣,先期的魏军兵力较少,让吴军一时混『乱』后便缓过心思来作战。等到后续的魏军投入战斗,这已经是一场五五开的混战了。魏将夏侯咸心中懊悔不已,费尽心思才能在这次的行动走混到一席之地,结果因为自己的准备不足,导致部队前后脱节。

    前面的魏兵急于在有效时间内赶到位置,伏击吴军;后续的魏军因为种种原因难以跟上前面的队伍。本该是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偏偏让夏侯咸打出了混战的效果。这若是传了出去,恐怕让伏击吴人运输队的羊琇和偷袭南乡城的贾辅笑掉大牙!

    “杀!后退者斩!”夏侯咸见吴军的心思似乎被运输队那边牵扯不少,于是抓住这仅存的战机,鼓舞众军奋力向前!

    连南乡城的援军都会遭到伏击,前方运输队的情况便可想而知了。这绝对不是许昌的魏军,若是许昌的魏军大都督那边为何始终没有动静?吴国南乡守将心中不断分析局势,越是思考越是心寒,衣甲被大雨打得精透,让人忍不住打了个机灵。

    假如这南乡守将得知南乡城也在魏军的胃口之内,不知又是怎样一番感想……

    魏军不断的压上,吴军士气渐渐衰败,整体阵型不断的后移。雨天本就是让人不爽,连续的伏击更使人心慌,吴国兵将后移的过程中不断的有人摔倒,倒在泥泞之中便再没机会爬起来。

    这些魏军虽然不比吴人多多少,但是各个勇猛善战,尤其是夏侯咸一心要取得这一功劳,挺枪跃马直取南乡守将。南乡地处吴国大军之后,是补给和运输的最近之处,留守的将领武艺不过稀松平常,只是因为善于调度才被安『插』在这里。雨中血战,对于武艺一般的吴将来说,实在是要命……

    第八十九章 全盘发动(下)

    魏将夏侯咸立功心切,手中长枪宛若蛟龙全力攻向吴国南乡城守将。那吴将一身武艺平常手段有限的紧,战不过二十个回合手上一慢,被夏侯咸一枪戳死。主将一死,余下的吴兵更是无心恋战各自散逃,魏军怎肯放过如此良机?大雨之中斩杀吴军一千七八百人,方心满意足的去支援伏击运输队的魏军。

    运输队一端被唤作谭叔的老兵依旧神勇,手中大刀虎虎生风,脚下是十余具魏兵的尸体。魏军纠结了几十人,围攻谭叔和其他两名吴兵,竟然在付出了十几条『性』命的代价后依旧奈何不得这三人……

    放眼十余里长的战场上,残余的吴兵已然少得可怜,不过却都是三五成群的汇聚在一起,结伴抵抗魏人。作为运输队仅存的兵力,这些士兵的战斗力明显要比之前战死的大部分吴兵强得多。

    战力虽然强悍,无奈人数着实是太少了。早有魏军越过吴人的防线,去抢夺车仗。吴人一个个看的目眦欲裂,奋力想去阻拦,也只是有心无力。被数倍的敌军围攻,能保存自身已然是困难的事情,焉有余力突围阻敌?

    车仗鱼贯停在道路中间,或五六辆一组,或是三四辆一组,静静的停在那里。地上是清晰可见的车辙,如此大的雨势一时半刻也冲刷不掉,由此可知车仗内的货物必然是分量十足了。

    有魏兵冲到车仗旁总算松了口气,干掉这些吴兵,运走这批物资,这一票足以重创吴军。截断你的补给线路,攻陷你的后勤基地,空有十几万人,又能对魏国造成什么威胁呢?

    掀开车仗上用来遮盖雨水的草席和蓑衣,雨点直接调入车中,魏兵伸头去看车内都有什么好东西,不想迎面而来的却是一道白光!

    准确的说是数道白光!

    那是刀光,是剑光,更是长枪利刃的光芒,随之而来的便是血光!鲜血喷洒而出,和雨滴混在一起,落在地上,又迸溅到魏兵尸体的身上。十几里长的战场上在相当短暂的时间内,就倒下了千余魏兵。更有大批的魏军不断的被斩杀,倒在泥泞之中。

    “不好!吴狗有埋伏!”

    “啊!……”

    “魏贼听着,我乃大吴振威将军谭冲,还不速速受死!”一名身着软甲的彪形大汉从车仗中跳出,手中赫然是两柄短斧,不过片刻的功夫,便有十余魏兵被砍翻在地!

    吴兵精锐藏身车辆之中,突然现身杀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只看大部分车辆都藏有吴兵就知道吴人早有准备。原本被魏军围攻的谭叔等人也各自大吼向前,配合车中的同袍作战。战况顿时逆转,魏军被吴军打得节节败退,有不支的状态。

    “将军,吴人竟然有所准备!?”远方的树林中,观战的魏将对羊琇道。

    羊琇『摸』了『摸』胡子,顺了顺脸上的雨水道:“无妨,只要夏侯咸和贾辅那边得手,这里胜负都是无关紧要的。”

    “将军所言正是!吴人的辎重不在这里,必然留在了南乡城中!”几名魏将被羊琇一点,顿时开悟。这一战的目标自然是吴人的后勤,吴人在运输队动了手脚,只能说明南乡城的守军比魏军预料的还要少,而辎重钱粮比预料的却是要多。

    “加上伏兵吴人也不算多,都别闲着了,给我上去,看看能不能打下来!”羊琇冷静的思考后,决定派遣身边的魏兵投入战斗。魏将得令,各自带着所部人马冲出了树林,很快便加入了战斗之中。

    谭冲乃是吴国大将谭雄的后人,也是此番北伐的吴军大将之一。这两千多吴军精锐在车仗中也是憋闷了许久,跳出来后总算能活动开手脚,一时大杀四方,占据了绝对优势。

    谭冲挥舞两柄大斧冲杀到了谭叔身边,关心的道:“谭叔可曾受伤?”

    谭叔大刀『荡』开一名魏军的长枪,瞬间便搠入那魏兵的胸腔之内,一脚蹬着魏人尸体,一边抽回手中的大刀道:“小子总算出来了,魏兵甚多,切勿轻敌!”

    “谭叔教训的是,你们几个护着谭叔!”吩咐一句之后,谭冲双斧抡开好像风车一样,魏兵迎着就是死,挨着就是亡,只能躲着这两柄要命的大斧。

    “杀!”一阵喊杀声传来,激励着开始退缩的魏军再次向前,这是留守在树林中的魏军投入了战斗。

    “哼,给小爷冲!莫要堕落了谭家的名声!”谭冲带来的是江东谭氏所有的部曲,见魏军人多势众,连忙给众军鼓劲儿。这个时候可不能退缩,不然这计中计可就要砸在自己手里了。

    谭氏不是什么名门大族,只是因为谭雄那一代武勇,屡立战功,才逐渐发展到了四五千部曲的样子。谭冲作为谭家这一代的族长,勇猛善战不说,更善于养兵,因此众军听了谭冲的喊话也各自以死相拼!

    “不用护着我,随我去保护族长!”谭叔久战之后不显疲态,见谭冲身先士卒,也是带着谭家的部曲猛将随之冲杀,保护谭冲。

    “吴人倒是精锐,可惜了……传令退兵!”羊琇站在林中,看着吴军在倍于自己的魏军围攻之下,仍然有还手的能力,尤其那谭冲甚是犀利,魏军这边能打能战的将领一会儿的工夫已经折损了四五人。

    鸣金之声从两侧的林中传出,在大雨的遮掩之下依旧是清晰无比。魏军收到退兵的军令并不慌『乱』,开始且战且退。而道路两旁的林中又涌现出不少的魏兵,防止吴人的追杀。

    谭冲和谭叔交换下眼『色』,急忙约束众军切勿追击。魏兵在伏击之后仍然留有余力,这已经说明魏人游刃有余。在补充过一次兵力后,这林中依旧有不少的魏军,可想而知吴人继续追击是个什么后果了。

    谭冲不怕战,更不怕战死,怕的是这支魏军高深莫测的行事。这样的敌人最是可怕,比起那些面对面真刀真枪拼杀的敌人来说。

    就在魏军退却后不久,两支吴军匆匆赶到,乃是前方施绩手下的大将胡冲,李仁。二将率领一万吴军作为游军,在运输队的路线附近游弋,本来作为伏兵来配合谭冲。

    可是倾盆大雨严重影响了讯息的传送和交通,等到两支吴军赶到,魏军却是刚刚撤走。这样的道路,想追上魏军也困难,只得叹息来迟了一步。

    吴军汇合在一起刚刚歇息了会儿,只见南乡城方向跑来了几十名残兵,哭丧着脸说遭到了魏军的伏击。

    “什么!魏人的爪子伸得未免太长了些!”吴将胡冲闻言顿时火起。

    “你家将军出城时,城中留守的兵力有多少?”李仁相对冷静一下,急忙问道。

    那几十名残兵七嘴八舌的道:“城中原本只有五千人,将军带走三千人,城中老弱病残加起来凑得上两千人。”

    “魏人的胃口不小,这次的行动不像是许昌的魏军。”谭冲年纪轻轻,却是三人中最为沉稳老练的一个。

    胡冲听到这里也是想清楚了,魏人能向南乡城的援军下手,保不齐对南乡城也有染指之心。那两千老弱守护这么一个重要的后勤基地,若是被魏军攻陷了,对于吴军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事不宜迟,我和胡将军先行一步。谭将军休整片刻为我等后援!”李仁提议道。

    胡冲是个急『性』子,对此没有任何意见,谭家的部曲奋战许久也是疲累,理当休整。于是三人计议一定,便立即分头行事。

    胡冲,李仁带着一万吴兵向南乡城方向进军,恰好夏侯咸也带着魏军向运输队方向而来。两军在雨中行进,能见度极差,斥候站在高处看的也不够远,不够清楚。等到魏军认清了前面是大批吴军时,已是避无可避的境地……

    无数吴军遍地杀来,在这大雨中的遭遇战,根本没有什么阵势。夏侯咸一脸惊讶,就算遇到吴军也是运输队的残兵,怎么会是这么多的生力军?羊琇的那支人马又在哪里?

    这里魏军苦战无法脱身,早已遁去的羊琇带着八千多魏军绕路往南乡城而去。走着走着羊琇突然想起道:“夏侯咸那小子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有副将思虑道:“夏侯将军的部队是最后到达,是否派人通知下让其暂避?”

    羊琇微微一笑道:“通知他?走我们的。”

    副将想要争辩,转而又按下了争辩的念头。这次的军事行动乃是魏国豫州,兖州挑选精锐,大举反攻的一部分罢了。依照计划,并没有夏侯咸这一路人马。其实羊琇也好,贾辅也好,官职远不如夏侯咸。

    只是这次面临十分困难的作战环境,参与的将领不论官职大小,都要智勇双全,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才可。放在平时,这等军事行动必然有夏侯咸这种名不副实的将军带队。但眼下可是关乎魏国存亡的一战,所以各州的大员不分官职高低,只挑选和简拔有能力的将领出战。

    对于夏侯咸的加入,众将都是有所不快的。羊琇,贾辅是文武兼备的将领,往日里自负才华,最看不上的便是夏侯咸这种官无数代。

    又走了一会儿,羊琇长叹一声道:“算了,多一分力量也是好的,希望这次能给夏侯小子一个教训。”

    副将也知此时当以国事为重,见主将回转心意,于是连忙发布军令,全速回援,接应夏侯咸的军队。

    第九十章 老兵不死(上)

    夏侯咸气急败坏的跟着援军突围,这一趟下来羊琇成功的伏击了吴人的运输队,贾辅也攻破了南乡城,只有自己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干掉了南乡城的援军,不想接踵而来的便是吴国的大队人马。

    不是羊琇带人及时赶到,夏侯咸十有八九就交代在这大雨之中了。饶是如此,夏侯咸所部的魏军也损失了两三千人马。

    路上夏侯咸和羊琇并马而行,心中满是感激道:“多亏稚舒相救,这份恩情夏侯咸铭感五内,必有重谢!”

    羊琇嘿嘿笑道:“夏侯将军言重了,这一战恐怕没有如此简单,我等一退,贾将军那边可是首当其冲啊。”

    夏侯咸略一思索,赞同道:“不错,我等可前往南乡城支援?”

    “非也,非也。”羊琇摇头否定道。

    换到以往夏侯咸见这羊琇摇头晃脑,一定是心怀不忿的出言讥讽。在经过和吴军的两次交手之后,夏侯咸方才认识到自己和羊琇,贾辅这帮人的差距所在。因此夏侯咸一反常态的问道:“稚舒有何妙计?”

    羊琇没想到这富贵将军把身段放得如此之低,心中不由得高看了夏侯咸一眼,虽然看不惯这宗室将领的作风,但这份心胸倒是值得让人敬佩。于是羊琇收起戏谑之心道:“敢问将军我等此次行动的目的何在?”

    夏侯咸闻言一愣,旋即道:“自然是断吴人补给归路了。”

    “哈哈,贾将军那边兵力虽然不多,对付区区万余吴人还是不成问题的。张家兄弟袭取其他城池还没有消息,我等何不趁机攻取其他城池?”羊琇意味深长的道。

    夏侯咸听罢,心里由衷的钦佩羊琇,南乡郡七八处城县,吴军的大部分兵力都在这按被贾辅拖住,这正是反攻的好机会,何必拘泥于一个南乡城?夏侯咸拱手道:“将军高见,便依将军!”

    羊琇的七八千魏军加上夏侯咸的千余残兵,也勉强凑够了一万兵力,在这滂沱大雨中绕过了南乡城,向其他被吴军占据的城县进发。羊琇派出的亲信此时也抵达了南乡城中,把附近吴军的动向统统报告给了贾辅。

    贾辅一副(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