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54 部分阅读

第 54 部分阅读

    不以为意的样子,听完后就打发那人出城回报给羊琇。其实不用羊琇的通传,在南乡城头守卫的魏军也是看到了吴军的动向。作为连接荆州大军与后方的枢纽,这南乡城注定是吴人拼死争夺的地方。

    不过贾辅并不惧怕吴军,纵然施绩的十几万吴军离南乡不远,可有晋公司马昭和晋公世子司马炎两路人马盯着,吴人的主力根本是难以动弹。来的只是一两万的偏师,依靠手中的五千精兵,凭借城池来抵御还不是绰绰有余?

    ……

    荆州军大营处,各地的情报好似雪片一般飞来。先是运输队遭到了伏击,接着便是在吴营侧翼出现了一支魏军,观其兵力足有三四万人之众。这支魏军屯驻在附近,便没了动静,和正面司马炎的十几万魏军遥相呼应,形成了夹击的态势。

    “果如都督所料,魏人忍不住了。”留平颇为赞叹的道。

    施绩围着地图走来走去,好像没有听到留平的话,帐下三十余名吴军将领也都是屏气凝神,等着施绩的命令。过了许久,施绩皱着眉头道:“东北方的魏军可有动静?”

    自有负责接收情报的将领出列道:“方才一组斥候哨探,魏军隐蔽在附近的林中避雨,没有出击的意思。”

    “嗯……诸位有什么看法?”施绩依旧是先征询部属们的建议和看法,纵然自己心中有数,但借此机会来锻炼众将是非常好的机会,更可由此观察出将领的智略和秉『性』能力。

    吴国众将也在思索眼下的局势,按照先前的预料,魏军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对吴军下手。毕竟西线还有蜀汉的压力,魏军不可能长久的和吴人对峙。但想吞掉这十几万吴兵,自己又能保存应对蜀汉的力量,这就需要时机的配合了。

    近几日暴雨连降,施绩便判断恶劣的气候会是魏军行动的一个最佳时机。于是在运输队中暗伏精兵作为防范,更是抽调了胡冲,李仁带领一万吴军负责支援运输队。而今魏军果然去截击运输队,此时想必已经是反中了吴军的埋伏,就算如此,众将都觉得事有蹊跷,这气氛并不是众人所想的那般。

    大将盛曼思考已毕挺身而出道:“魏军形势诡异,恐怕事有蹊跷,当使一军去接应南乡,以策万全。”

    “嗯……”施绩点了点头。

    “东北方的魏军进退未明,我军主力不可妄动,应该小心戒备才是。”孙异也出列叙述自己的看法。

    丁封闻言道:“魏人兵力远胜于我等,自当趁此时猛攻,绝无观望之理,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

    孙异反驳道:“魏人欺我等去救援运输队,欲趁我军动作时一网打尽,此等手段怎有异议?”

    丁奉摇头道:“此言差矣,若是欲趁机攻取我军,何必分出一支人马引我等注意?此乃疑兵罢了。”

    孙异正要继续反驳,留平和盛曼似乎同时想到什么,抬头看着施绩。施绩冷声道:“盛曼听令!”

    “末将在!”盛曼一下子紧张起来。

    “汝引本部人马,靠近东北方向的魏军,只须观明旗号便回,不可贪战!”施绩无比严肃的道。

    “末将定不辱使命!”盛曼也是了解此举的重要『性』,领令便大步走出营帐。

    “留平听令!”施绩接着发号施令。

    “谨遵大都督吩咐。”对于施绩要说的话,留平似乎也了解了几分。

    “此地尚有兵力十三万之众,汝须多少?”施绩突然问道。

    留平沉『吟』片刻道:“若是魏军偏师进犯,平得两万兵力,半月时日即可。若是魏人倾数州之力来犯,平请三万人为大都督拒之。”

    话说到这里,众将都是明白了眼前的形势。施绩顾虑的是不仅仅是司马父子的大军,更加担心魏国其他州郡集中兵力来包围荆州军。从襄阳一路打来,留守南阳,南乡,义阳的吴军并不算多。除了个别重镇留个五七千人,其他的城池只有少量的兵力防守。

    就是这少量的兵力,平日里除了顾防还要负责物资的转运和输送。这种情势下,吴军深入到许昌境内,无疑是把后方暴『露』给了魏军。先前吴军欺魏人会聚兵许昌做决战,这一点倒是疏忽了。

    施绩道:“分你三万步兵,五千骑兵,另使孙异,丁封为辅,胡冲,李仁,谭冲三路人马亦归你截止,务必保住后路。”

    留平深施一礼道:“形势危急,平当速去,也请大都督保重。”

    施绩点了点头,挥了挥手,又安排其余将领各司其责。约莫半个时辰之后,大将盛曼衣衫湿透,脸上还带着血迹回到大营。施绩目视之,盛曼颇为气愤的道:“来的是徐州的胡奋,胡烈兄弟,战力甚是强悍,若非都督不许,真想教训这帮家伙!”

    “这就对了,徐州兵来了,看来陆敬风那边的形势并不乐观。”施绩频频点头,双手负在身后道。

    “徐州军既然到了,想必豫州和兖州的魏人也不会闲着。”盛曼伸手抹掉了脸上的血渍,跟着施绩的思路继续思索。

    “方才你说想和徐州军干一架,可有这个胆量?”施绩眯着双眼,脸带微笑的看着盛曼。

    盛曼闻言道:“如此岂非……某愿为先锋,痛击魏军!”

    施绩见状喜道:“孺子可教也!传我军令,叫陶睿,伍延好生看管营寨,若是魏军倾力而来,替我挡住两个时辰即可!”说吧,施绩与盛曼点兵四万,杀出了营寨,冒着大雨直奔徐州魏军的藏身之处而去。

    ……

    豫州和兖州的联合军并非只有羊琇,贾辅和司马咸这三路,兖州大将张脩和弟弟张倚带着万余魏军绕行远路,也潜入了南乡郡地界。这路魏军的兵锋直指筑阳城,筑阳城并非什么险地,城中的吴兵也不过是一千余人。但是只要攻下这筑阳城,便等于切断了南乡郡与南阳,义阳两郡的联系。

    由兖州和豫州军团吃掉吴人占领的南乡郡,隔断荆州吴兵与荆州的联系。就算吴兵舍命回头,但整个南乡郡都掌握在魏人手里,缺乏粮草的情况下,如何穿的过去?

    要知道那个时候在吴人身后可是三十余万的魏军以及做为副攻的徐州军团,而正面更是兖州和豫州联合固守的数座坚城!这等断人后路的绝计,将十几万吴军吞食的野心,便是司马炎一手策划的战略。

    之所以迟迟没有发动,并非是气候的原因,而是各州魏军赶路绕行需要的时间太久。这场大雨,不过适逢其会罢了……

    突遭魏军猛攻,筑阳的吴军抵抗片刻之后便弃城而去。无奈张家兄弟手中兵力雄厚,可怜一千多吴兵没有一个走脱的,尽数被魏军杀死!所谓兵贵神速,张氏兄弟留数百人守卫筑阳,接应后续的部队,兄弟二人带着九千魏军转攻酂县。

    酂县曾经是前汉开国功臣萧何的封县,本朝的刘放也曾经做过这里的县令,更有曹衮曾为酂王被封于此。曹氏统治下,亲王还不如普通的县官过的舒服,要钱没钱,要兵没兵,要权没权。

    瓒县作为轻视宗室的牺牲品城防甚是残破,对于这么个小县,吴军也不是十分重视。留守的兵力比起刚被魏军攻克的筑阳还要少上一半,张氏兄弟挥军而上片刻功夫就拿下了这县城,更得到了无数吴人的钱粮辎重。

    第九十章 老兵不死(下)

    攻取酂县之后,张氏兄弟再接再厉,趁着消息还没有传开,全军继续向西奔袭!

    西方,便是南乡郡内唯一的关口,武关!武关是中原战场上连接蜀汉和东吴两国的唯一路径,夺下武关等于切断蜀汉和东吴的联系。二国想要通信,只能通过南阳,西城,汉中,长安这样的路线绕远才行。如此一来,无论是时间还是效率都要大打折扣,从而实行对吴蜀的彻底分割。

    八千余魏军急匆匆行进武关地界,前方的斥候和探马分别回报,三千余吴军出关迎战!

    “什么?”张脩不敢相信的道。

    “吴军只有三千多人?”张倚也是强调的问道。

    那斥候自然是实话实说,真的只有三千吴军在武关下列开了阵势……

    “这守将倒是很有气魄。”张脩忍不住道。

    弟弟张倚比兄长稳重一些提醒道:“恐防有诈,吴人此举实在是反常。”

    张脩对于弟弟的提议也表示赞同,于是兄弟二人各引四千人马,分为前后两队扑向武关的吴军。毕竟吴国在整个南乡郡留守的兵力是有限的,武关以西是蜀汉,东侧是吴军,南北都是崇山峻岭,无路可行。这样稳妥的一个关口,若说留了大量兵力布防基本是不可能的。不过既然吴军敢于出关应战,必然是有所准备,张氏兄弟轻兵深入,还是小心为上的好。

    为将者不思胜,先虑败。

    胜败未定,却又是胜负已定,当看到吴军果然是三千左右的兵力,并且交锋之后,这场战斗的结果已然清晰可见。纵然吴军各个奋勇,可面对前后两拨八千余魏军的猛攻,也只能是挨揍的份儿。张氏兄弟狡猾非常,二人分别带着一队精兵深入吴阵作战,而且魏军不列阵势采取了混战的方式,用人数吃定吴军。

    这可不是人数的问题,两军混战之后,吴军进不能击退魏人,退又没办法退。吴人退入关中,咬着吴人得魏军也会尾随而入,若是这般武关必然失手。但三千多吴军尽数死在关下,余下的数百人如何守得住武关?

    战事愈趋激烈,吴军死伤多达千余人,带头的吴将似乎没有退兵的念头,反而带着吴军连番发动冲锋,使得吴魏两军紧紧地搅合在一起。这样更是遂了张氏兄弟的意思,如此看来这武关的吴军也不过是逞勇之辈,没什么值得防范的。比起勇武好斗,张氏兄弟可不惧怕任何对手。

    张脩在正面率军奋战,张倚则是带着两千多魏军从战场两侧的缝隙中打开一条路线,抄袭到了吴军的身后。这般明显的意图自然瞒不过吴军,怎奈吴军兵力有限,迎击正面的魏军都是险象环生,再想阻拦绕击的魏军实在是有心无力,只好眼巴巴的看着魏军把自己团团围住。到了这份田地,吴军是否会后悔冒然出击的举动?张倚成功围住了吴军,心头大喜,只要再激战片刻,吴军必然全军覆没,如此一来整个战略便可实施了。

    “咯吱……”正在两军相杀之时,闭得紧紧地武关城门忽然打开,张倚回头一看不由得一身冷汗。只看自己身后突然杀出无数兵将,当先一员老将白须白发,威风凛凛,手中三尖两刃刀寒芒四『射』。这老将纵马突入魏兵人群之中,寒芒飞舞,杀得魏军七扭八歪,顿时被冲『乱』了阵势!

    “是……是……是蜀军!”有魏军见到这支人马的旗号,不由得惊呼道。

    张倚也是心中打蹙,蜀军为何在此?思索间那老将一路冲杀,已然临近自己近前,人还没到,声音却是传了过来:“廖化在此,降者不杀!”

    这老将赫然是蜀汉右车骑将军廖化!

    跟随廖化冲出的蜀军,足足有七八千人,各个生龙活虎一般。更兼杜珍,马脩两员大将分别指挥两翼的蜀军,顿时反将张倚和两千魏军包围起来,解了吴军的危急。

    吴军得到蜀军的接应,于是和蜀军联手抗击正面的魏军。正面的魏军张脩见到弟弟陷入蜀军包围之中,不由得心下一慌,回头看看四周的兵将,脸上都有了惶恐的神『色』。这批魏军长途奔袭已然是耗费了不少的体力,连续攻克两城之后,为了保持速度更是没有怎么休息。完全依靠斗志和精神支撑着魏军,想一鼓作气拿下武关,谁知蜀汉的兵马好似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战场上,这让人如何不惊慌失措?

    此时退兵,纵然可以保全大部分的魏军,然而自己的弟弟便要陷入死地。如果去救援弟弟,凭借这些兵力恐怕也是难以做到。张脩自忖也是个通晓兵略,公私分明的将领。偏偏到了这紧要关头,才体会到什么叫难以割舍……

    “退兵!”张脩眼中含泪,咬着牙关蹦出这两个字。魏军遭遇蜀军的突袭,等的便是主将退兵的命令,听到主将如此说顿时再无犹豫,各自奔逃。要知道吴军和魏军各怀鬼胎互相咬得极紧,想体面的退兵是绝无可能,所谓的退兵就是逃跑……

    正面的魏军一跑,吴军士气顿时高涨,各自呐喊着追杀。留在吴军身后被包围的张倚和两千魏兵见了更是心慌,这等于是被人抛弃一样。身陷死地之中张倚不禁慌了手脚,一个没留神被廖化一刀挑飞了手中的武器,两马交错之间廖化轻舒猿臂便将张倚挟在腋下,重重的抛在了地上。自有蜀军围上前去,大刀长枪抵在张倚身上,有人上前用绳索将其捆绑个结结实实。

    主将被俘,余下的魏军哪还有心思抵抗?在蜀军“降者不杀”的呼喊声中,一千多魏军跪地请降。

    张脩心中不停地翻滚好似刀绞一般,本来是自己突袭吴军,竟然演变为中了蜀军的埋伏,又把弟弟抛弃在蜀军阵中。自己虽然保全了三四千的魏军,但弟弟的生死……简直不敢想象。

    悔恨之情油然而生,不断的自责之中魏军七零八落的跑到了酂县城下。虽然没有拿下武关,好在酂县城中堆积不少的钱粮补给,足使魏军恢复战力。只要坚守数日,后方的魏军必然可以赶到。

    “将军回来了,快开城门!”有知机的兵将跑在前面,喝令城上的守将开门。

    “快开城门!”

    “将军回来了,还不开门!?”

    魏军叫喊了数声,才发觉酂县的情况不对,城头依然是魏军的旗帜,可却是见不到守军。张脩也是一脸惊异的望着城上,心中揣测不定之时,城头上终于有了动作。

    魏军的旗帜突然落下,取而代之的乃是蜀汉的大旗!城头上出现无数的蜀军,居中的将领意态悠闲的望着城下丢盔弃甲,刚刚打了败仗的魏军,一副享受的模样。

    “此城我已取了,叫你家将军另谋他处,恕我不送。”那守将淡淡的说罢,也没有出击的意思,径自离开城头入城去了。

    张脩脸『色』难看至极,一声不吭的带着魏军火速向筑阳进发。蜀军能取酂县,如何不能取筑阳?酂县失守,意味着蜀汉的军队绝非武关那一处。自己这残兵败将斗志全无的三四千人完全是不堪一击的态势,酂县蜀军若是兵力有余为何不出击?

    “传我军令,更改路线,退往南乡城!”张脩心里做了判断,传令魏军退往南乡城。

    蜀军若是早有准备,绝不会看着魏军连克二城,唯一的解释便是蜀军也是刚刚抵达。攻下了酂县之后,留少数人守城,大军攻取其他被魏军占领的城池。按照正常的路线,自己带着败军退往筑阳,说不定遇到的便是蜀军的主力。这么看来,倒不如退往南乡城与贾辅,羊琇,夏侯咸等人汇合的好。

    第九十一章 老兵显威(上)

    夏侯咸放低了姿态,和羊琇经过一路的交流,彼此竟然有了惺惺相惜的好感。曹氏和夏侯氏宗族没落这是事实,有才华的都被司马氏架空了权力,或是直接干掉了。剩下夏侯咸这等中下之才平日里除了孤芳自赏,实在是没什么朋友。这个时候夏侯氏都要去抱司马家的大腿,加上历史因素,又怎能让人看得起?

    比起夏侯咸这曹氏集团的宗室,羊琇可是风头正盛!论起年龄羊琇倒是不大,但辈分却是司马师的夫人羊徽瑜的族弟,和羊祜乃是表兄弟,可谓司马氏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二人一个是曹魏宗亲,一个是司马氏的亲戚,孰强孰弱一目了然。夏侯咸往日里自矜身份地位,加上确实才华不如羊琇等人,自然被人排斥。现在见识到了羊琇的手段,夏侯咸才突然认识过往的自己是如何的浅薄。

    这一万魏军绕过南乡城不久,便有后军的魏将前来通传,有一支吴军远远的跟着不知要做什么。

    “可曾看到旗号?”羊琇停下马来,仔细探问道。

    “吴军离得甚远,加之大雨,派出几批斥候都是看不清楚。”后军将领回禀道。

    “不用理他,前方的斥候探得清楚,再走三十余里便没了这恼人的雨水。”羊琇摆了摆手,那魏将知机的退了下去。

    羊琇说不用理,可不代表魏军真的不理。对此,这后军的魏将十分清楚,按照羊琇一贯的风格,说不定心里有什么打算。无论有什么打算,自己却是要保证后军不被吴军识破虚实,不被吴军『摸』上来偷袭。

    “羊兄,这样放纵吴人可否妥当?”夏侯咸与羊琇亲近几分,于是问道。

    “吴人暴『露』行踪,又不来偷袭,可见兵力不多。只是这大雨足以掩人耳目,不可冒险而战。”羊琇对夏侯咸解释自己的做法。

    “哈哈,羊兄谋略深远,咸自忖难及!这一功让给我如何?”夏侯咸也不是愚笨之辈,否则也不会放下身段贴近羊琇了。

    羊琇也有结好夏侯咸的意思,作为不同的集团虽然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但是大势所趋相信任何人都看得清楚,做人哪有处处结仇的道理?

    “我给夏侯兄三千人马,急行到前方布置。”羊琇道。

    夏侯咸大喜,双拳一抱道:“那我先行一步,走出这大雨就让吴军坠入我等的埋伏!”

    望着夏侯咸的人马远去,羊琇点了点头。这次行动虽然兵将都无比辛苦,经历了一些波折,好在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击退了这路吴军,相信东线的吴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到时候全力应对蜀军,重夺失地相信不是问题。说到蜀军,堂兄羊祜的消息仍旧是生死未卜啊……

    跟随在羊琇身后的吴军是东吴谭氏的两千余人,领兵的便是谭冲和谭叔这叔侄儿二人。二人本该引兵去接应胡冲,李仁的部队,不过谭叔却是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魏军行动缜密,显然是有备而来,南乡城丢了想必魏人也做好了守城的准备。攻城略地,还真就不差谭氏这两千人马,倒不如追寻伏击运输队这路魏军的踪迹,看看魏人的虚实。

    谭冲年少气盛,也是颇有谋略,当下和谭叔一拍即合,于是便寻路而来。一路上见到这支魏军行动迅速,而且纪律严明,就散是大雨之中仍旧不断的放出伺候探查身后。这般小心仔细,可见带兵的绝对是个能将了。明明已经暴『露』了行踪,但魏军依旧是继续前行,这份小心谨慎又是出乎谭氏叔侄的意料。

    吴军跟着魏军继续前进,走了三十多里后便出了南乡城的地界。南乡那边大雨连日,这一边却是晴朗的好天气,魏军衣衫早已湿透,遇到太阳恨不得就地休息好好晒晒。没有大雨,没有泥泞的道路,行军的速度和心情都是有了极大的改善。看着前方的魏军加快了脚步,谭冲带着一千吴军也是快步追赶。

    走出不过三四里,猛然道路两侧锣声一响,伏兵四起!夏侯咸一脸兴奋『摸』样,带着三千魏军把吴人包围在其中。谭冲冷目以对,吴军更是没有丝毫的慌『乱』,一千来人目标统一的向着道路右侧的魏军杀去!

    夏侯咸看到吴人的反应,心中捉『摸』不清,可回头夹击吴军的羊琇早已看出了门道:“小心吴人得援军!”

    短兵相接魏军人数占优,但吴军目标明确,突然地转移位置让部分魏军扑了空,一时倒还发挥不出人数优势。夏侯咸正自挺枪迎战,猛然道路右侧又是冲出一支吴兵,人数也在千人上下,正是谭叔带着另一半吴军杀了出来!

    两支吴兵虽然只有两千来人,但是战略运用得到,凭借犀利的攻势顿时攻破了道路右侧的魏军,汇合在一处!如此一来真是恼了夏侯咸,自己的伏兵没有效果不说,三两下的功夫竟然被吴军击溃了阵势,这如何让人不怒!?

    “杀!”夏侯咸恼羞成怒,不愿失了脸面,带着魏军好似虎狼一般和吴军斗在一起。

    谭冲手中两杆斧头也不是吃素的,见魏军主将冲杀过来正合了自己的心意,当下与夏侯咸斗在一处,杀得难解难分!

    擒贼先擒王,这是兵微将寡的谭氏叔侄唯一能采用的策略。

    倘若这支魏军的总指挥使夏侯咸,说不定谭氏叔侄可以以少胜多,可惜还有羊琇……

    “倒也不差,围上去速战速决!”羊琇轻轻赞赏了一句,便分出五千魏军助夏侯咸一臂之力,自己带着两千来人在一旁观察局势。

    夏侯咸得了五千兵力的助阵,顿时把吴军困在当中,手中长枪更是招招奋力,誓要斩将立功!要知道羊琇没有亲自动手的意思,就是把这功劳让给夏侯咸。人家做到这个情面上,夏侯咸再不能胜,那就是丢人丢到家了,日后还有什么脸面称将?

    谭叔带着吴军在谭冲周围和魏军厮杀着,尽力护持谭冲这里不受冲击。毕竟吴军的生死便在于谭冲和夏侯咸的胜负,虽说眼前这支魏军背后另有大将指挥,可斩杀夏侯咸对于眼前的形势也是有利的。谭叔这么想,谭冲也是一个想法,仗着一身武勇双斧一攻一守与这夏侯咸斗得很是激烈!不想夏侯咸这边也是无路可退,豁出『性』命的厮杀,谭冲的武艺或许在夏侯咸之上,不过想一时半刻分出胜负,还真不容易。

    谭氏叔侄儿看得到胜机,魏军的将领如何看不到?尤其是夏侯咸的亲兵将领,更是个个跃马杀来,意图助其一臂之力。谭冲虎吼一声,一杆大刀好似行云流水,把七八名魏将尽数纳入自己的攻击范围之中。几进几出杀得不可开交,魏将落马,谭叔身上的伤势也渐渐增多。就算武艺高强,就算刀法精湛,毕竟年龄在哪儿摆着,气力终究有限。谭叔渐渐的落于下风,只有招架之功没了还手的余力。

    “你带七百人杀入,务必击杀那使刀的中年汉子。”羊琇冷眼旁观片刻,唤过一名将领面授机宜。

    那将领得了羊琇的命令,点起七百精兵,一声呼喊冲入了战团之内,手中铁刀直取谭叔项上首级!以谭叔的体力和状态,绝对不是这魏将的对手,也绝对避不开这要命的突击!

    “吴军也真是难缠,浪费时间啊。”羊琇冷笑几声,伸手『摸』了『摸』肚子。连续作战和赶路,只是在马上吃了些干粮,还是混着雨水吃的,眼下胜利在望,还真是觉得腹内有些饥饿。

    咚咚咚咚咚……

    “杀啊!”

    “嗯?什么!”羊琇突然听得身后战鼓声响起,呐喊之声惊天震地,不由得回头张望。只见无数人马漫山遍野的杀来,自己也是派出了斥候和探子侦查附近的状况,还没得到回报缘何就出现这么多吴军?

    “报告将军,是蜀汉的人马!”有魏将急忙向着羊琇报告。

    羊琇强自镇定了心境,方才看的清楚,来的是蜀军而不是吴军……

    “列阵阻敌,准备撤军!”羊琇疾呼一声,留下部分人马抵御,自己便要先撤一步。不想蜀军快若闪电,一支骑兵更是从斜刺里杀出,当先一将手中铁背大刀漫天飞舞,魏将纷纷落马身亡!

    “将军快看!?”有身边的副将指着远方的蜀军惊呼起来。

    羊琇顺着指引望去,看到了在蜀军之中立着一面黄『色』大旗,上面清楚的写着“大汉皇帝刘”!这是蜀汉皇帝刘禅的军队!?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不可置信,无数的念头瞬间涌入羊琇脑内,直道耳旁陌生的声音响起,紧接着便是一阵刺痛……

    第九十一章 老兵显威(下)

    张脩带着三四千残兵正在奔往南乡城的道上,忽然斥候来报,前方出现一支蜀军当道安营。张脩心中一跳,难道南乡城的魏军也遭遇了蜀军?听到蜀军拦路的消息,随行的兵将都是垂头丧气,失望之极。魏军转战千里袭人,到头来落入蜀军的埋伏之中,如今竟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有多少蜀军?”张脩不死心的追问着。〖搜索最新更新尽在..|com|〗

    “观其规模,应有三四千人。”魏军的探子无精打采的回答道。

    拦路的蜀军有三四千人,魏军恰好也是这个数字,可问题是人家是生力军有营帐可以固守,而魏人却是残兵,甚至连顿饭还没吃。张脩犹豫之时,后面又有兵将气急败坏的跑来通传,一支蜀兵出现在后方,形成了前后夹击的态势。

    “将军,怎么办?”魏将们纷纷聚拢过来,等着张脩的决定。

    前面是蜀军的营寨,后方是蜀汉的军队,凭这三四千残兵想突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蜀军静悄悄的看着眼前的魏军,没有上前『逼』战的意思。半晌之后,只见魏将张脩拖着疲惫的身躯,分开人群来到蜀军阵前。

    “我是兖州从事张脩,请庞将军答话。”张脩没有骑马,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显得无比的困倦。

    蜀军的旗号上写的清楚“汉前军师镇西将军庞”,显然是庞宏的军队。听到魏将自报家门,庞宏心中有数,纵马出列道:“张将军何事?”

    “战无可战,厚颜请降……”张脩勉力站起身来,抱拳施礼道。

    庞宏眉头一皱道:“这是请降的姿态么?”二人一个骑马高高在上,一个站在地上仰视,作为请降的一方只是抱拳行礼是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礼节的。所谓投降,无论如何都是要屈膝下跪的,人不低下头,对方如何看得到诚意?

    张脩也是知晓的,于是双膝跪倒道:“败军之将,愿意投降蜀汉,恳请将军允许。”

    庞宏观察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将军虽跪,仍有不屈之气节,内中是和隐情?”此言一次,庞宏身侧的蜀将各自微微上前些许,有护持和戒备的意思。

    “张某受命前来,战无可战,只求将军保全这些兵将。”张脩略带悲伤的说道。

    庞宏点了点头道:“降者不杀,只要肯降,必然不会受到加害,这个将军放心。”

    听到庞宏的保证,张脩总算松了口气,想了想又说道:“某有一兄弟被困在武关城下,生死未卜,不知可有消息?”

    庞宏摇头道:“武关方向是廖老将军的部队,我从西城而来,尚无联系。”

    张脩闻言一震道:“敢问贵军究竟派来多少人马?”此问不无道理,廖化乃是长安方向的蜀军,庞宏则是西城的蜀军,两支蜀军不约而同出现在吴国的领地内,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有所预谋!

    庞宏心中有数道:“据我所知陛下也已率精兵而来,似乎比廖老将军更早一步。”

    “什么!?”张脩浑身剧震不敢置信的看着庞宏,蜀汉皇帝竟然出现在荆州吴军的辖地,这说明什么?

    “将军若存死心,庞某也不便相劝。不过将军的兄弟生死未卜,将军又是如此年轻,尚未建功立业,岂不辜负一身所学?”庞宏看准时机道。

    ……

    曹魏大举反攻,东线的王基带着两淮精兵成功压制了江北的吴军,与陆抗和朱异的残兵对峙。而徐州,兖州,豫州各自抽调兵力突袭中路的荆州吴军。西路的魏军也没有歇着,洛阳方向的魏军『逼』近了函谷关下,并州的魏军更是数次渡河袭击弘农,意图抄袭函谷关身后。吴蜀两国三路人马同时应对魏国的三路反击,每一路都不占优势。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蜀汉和东吴的联军能否继续推进的问题,洛阳和许昌两座坚城,配合三十万的魏军本就是很难攻得下的。而魏军在这三十万魏军之外,又抽调了各州的兵力反攻,这就牵扯到蜀汉和东吴能否守住胜利果实的问题了。

    荆州军自然不用说,被司马昭父子的二十万魏军“钉”在许昌外围,不敢丝毫松懈,甚至退兵都有可能引起魏军的围殴。而魏军利用这一有利的态势,更是调去兖州和豫州的人马绕远路断吴军身后,对于东吴的荆州军团来说,这是毒计,更是难以破解的战略。非是智略不及,实在是能力有限,分兵都要冒极大的风险。

    蜀汉一边虽然有函谷关隔绝洛阳的魏军,可是魏国的并州军团在河内聚集重兵,不仅打消了蜀汉渡河北上侵入河北的战略,更是强兵压境屡屡冲击新丰等沿着黄河的河南城池。这般形势下,甚至潼关和长安都有我危险,蜀汉想把兵力集中到洛阳也是难上加难。

    采取守势是不得已而为之,本身的实力就不如魏国,这无可厚非。可是长时间的守势会逐渐演化为败势,魏军全线反攻的战略绝对不是眼下展现的这些。

    为了遏制魏人的势头,刘禅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留下姜维引一军抵御并州的魏军,负责黄河南岸的防线;霍弋往雍凉二州处理异族问题;赵统死守函谷关,杨戏坐镇长安负责和川中的物资调度;黄崇带着刘禅的亲笔书信奔赴江东。而刘禅带着廖化,文氏兄弟分为前后两军由武关进入南乡地界,兵锋直指许昌!更调东路的庞宏引两万余人前来汇合。如此安排虽然显得唐突,却是打破时局的最好办法。

    魏人同时发动的攻势有主有次,有强有弱,并州军团如何凶猛想击溃蜀军还是很困难的;东线上王基扫清江北的吴兵也是极限,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渡江南下,这等事情更是想也不要去想。左右两翼的牵制,目的便是击溃中路的荆州军。解了许昌之围,重创施绩的部队,魏军便可以借由荆州发挥,打开新的局面。

    说白了,东线有重镇寿春,西方有名都洛阳,这都是保护许昌的屏障,中路的吴军才是魏人心中最大的那根刺!

    武关的东吴守将自然清楚与蜀汉的合作关系,不过私放蜀军进关也需要上面的指示才可。不想蜀军在夜里偷偷的攻上了城头,万余蜀军拥入,控制了关口……

    直到魏军打到了关下,吴军兵将才知道事情已经发展到刻不容缓的态势,于是采用了廖化的计策,一举击溃了魏军。

    魏人的计划就算羊琇不说,被俘虏的魏兵又何止是羊琇一人?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就算后续还有人马,但南乡郡已经到处都是蜀军,魏人的前锋一败就等于丧失了机会。谭冲等吴人不清楚为何蜀军突然出现在自己的地盘上,但眼前的蜀军并没有恶意,而且帮助自己解围,于是依照礼数觐见蜀汉皇帝刘禅。

    听到魏军的作战计划之后,无论是刘禅还是谭冲等吴将均是一惊。想不到魏军的胃口是如此之大,照这般推断顶在第一线的施绩已然是凶险万分。

    眼前的形势刻不容缓,刘禅派人通知后方的廖化,庞宏两支人马留守南乡郡内应付魏人的后续部队,这边则是让谭冲作为向导火速去攻取南乡城!

    南乡城下很是热闹,先是胡冲,李仁的万余吴军围攻城池,魏将贾辅,王起指挥魏军奋力抵御。战斗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贾辅和王起分别带着勇士开门冲突魏军。吴军仗着人多没有防备,反而被贾辅带人冲杀的大败亏输。

    吴人退却没有多久,又是卷土重来,这次来的乃是留平的三万多吴军。胡冲,李仁找到了靠山在城下大肆叫骂,然后挥军攻城。谁知吴军刚靠近城池,贾辅和王起便带着魏军冲了出来。吴将李仁首当其冲,顿时陷入魏将的包围内,不过两三招就丢了『性』命。胡冲先前败过一阵,眼见李仁战死更加的胆寒,竟然不敢上前应战。

    若是胡冲咬牙上前,至少可以拖延时间,让后面的留平大军赶上。避而不战则是另一番景象了,贾辅和王起虽然一口一个吴狗叫着,但看到吴军的声势也知道这南乡城是绝对守不住的。瞅准时机的奋力突围,加上胡冲的畏战,饶是留平大军来的迅速也只留下了部分的魏军。竟是让贾辅和王起带着两千多魏军扬长而去……

    恰好此时刘禅带着蜀军浩浩『荡』『荡』赶到,当下又和留平一番会晤。留平乃是荆州吴军的副都督,蜀军无声无息的从后方而来,这事情是一定要弄个清楚的。刘禅的姿态也是放得很低,毕竟强行过武关还是有伤和气的举动。

    譬如当年关羽擅取湘关的米粮作为补给,若是能和江东知会一声,就算孙吴图谋已久,但至少没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由头,也是师出无名。战场之上不像坐在家中进行邦交,纵然是友军也没有什么特权。

    没有蜀汉的“擅入”,荆州军的处境必然更加困难。留平嘴上频频道谢,只是把戒备放在心里,要知道施绩的吴军正在和魏军苦战啊……

    吴蜀联军加起来足有六七万人,火速急行往吴军大营而去,离得老远便听得喊杀声清晰传来,战鼓擂动,震得人耳膜发疼。

    雨势渐消,乌云退散,正是酣战之时!

    第九十二章 帝都之战(一)

    吴军大营已然崩溃一半有余,施绩不在,余下的吴将无论是战略还是统御众军的能力都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大战。

    司马炎亲自指挥十万魏军从正(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