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部分阅读
一般猛然发动,御林军铁甲刀枪不入,手中长枪长刀削铁如泥,纵然只有两千五百人,也足以击溃任何魏军了——更何况,这并非两千五百人,而是五千人!
出川之日已然有两千五百人的配备,时至今日怎会仍旧停留在两千五百这一数字上?
五千精锐御林军把七八千蜀军围在当中,做成锥形阵直奔司马昭大军所在而去。魏将杨肇,司马晃纷纷指挥魏军蜂拥而上,四面八方狂风骤雨般的围攻蜀军!
正面的魏军列好阵势等待蜀军的冲击,四周都是魏军,正面根本不需要和蜀人硬拼,只需要拖住蜀军的脚步就算完成任务。不过考虑到蜀军不到两万人一路奋战至此,战力斐然,魏国镇西将军杨肇有意在正面部署了两倍的兵力防守。
虎骑监糜照骁勇无比,挺枪跃马冲入魏军阵势之中。魏兵举着大盾奋勇抵挡糜照的冲击,同时长枪飞速从盾牌缝隙中纷纷飙『射』而出,欲先取这蜀将『性』命震慑蜀军!
投掷长枪的魏兵都是孔武有力之辈,这抛出的长枪速度极快,力道也是大得无比。其力其速足以贯穿木石,何况血肉之躯?
“铛!铛!铛!”
怎奈糜照毫不在乎魏人的长枪,只是用手中的铁枪护着战马,同时双腿用力猛夹马腹,手臂用力一拽马缰,胯下战马好似有灵『性』一般扬蹄跃起,重重的踏在了魏军的盾牌之上。
“噗!”
“啊……!”
就算举盾硬扛的魏军力大无穷,也禁不住连人带马这一跃而下的力道。正面的魏兵惨呼一声颓然倒地,被盾牌死死的压在地上顿时被压为肉泥,余下盾牌外的身体一时还没死透,扔在挣扎惨呼着……
糜照骑着战马踏翻魏兵,随即猛拍战马长枪狂刺开路,顿时杀开一条血路!有魏兵倚仗盾牌厚实挺身拦路,却不想那长枪悄然透过了盾牌刺出,谁能躲得开?
两侧的魏兵没有正面的压力,各自挥舞兵刃上前从侧面攻击糜照,就算你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在『乱』军之中护得万全。长枪大刀毫不留情的落在糜照身上,更有二三冷箭后发先至!
错愕之间,魏兵纷纷命丧黄泉。糜照身后乃是蜀将刘林并千余御林军,彼此左右相互,前后相连,都是身着超出当世的铠甲和兵刃,魏军不知情的状况下顿时被杀倒无数,含怨而亡。
站得近的来不及保住『性』命,远一些的却是瞧得真切。明明自家的兵刃砍到蜀人的身上,蜀人却是毫无反应一样继续冲杀。仔细去看,人家连血都没流,反而自家兄弟的鲜血不断的喷溅着。
更有甚者,双方兵刃相交之时,均是魏军的兵器折断,而蜀军的兵器毫发无伤。初时魏人尚且以为是蜀军冲锋的力气极大的缘故,可自家兵器接二连三的折断,而且愈演愈烈,这绝对和力气无关了……
正面的魏军目瞪口呆,浑然忘记了抵抗,也不知如何抵抗。其他的魏军也好不到哪儿去,蜀汉五千御林军是站在阵势外围护着自家的兄弟同袍,魏军想和内线的蜀军交锋必须要经过这些蜀汉御林军们。等若是魏军和蜀汉御林军交手,余下的蜀军在御林军保护下维持队形查缺补漏罢了。
一处魏兵开始恐慌,遍及到了战场的各个角落。军无战心,并无斗志,甚至魏军在蜀汉御林军的面前都可以用“手无寸铁”来形容。
有人醒过神儿来发喊扭头就跑,身旁的魏兵愣了愣,有的跟着躲避和逃窜,有人还在手握武器犹豫不定。当看到前面的兄弟们因为犹豫就稀里糊涂的丢了『性』命,持观望态度的魏兵魏将终于不再犹豫了,跑吧,这仗没个打……
观战的司马昭和一干魏军将领文臣,看着蜀军以惊人的速度“通过”魏军的重重阵列,好似切瓜砍菜般杀得自家数万兵马溃不成军,一个个张大嘴巴,不敢置信的就这么看着。
“晋公,蜀贼速度极快,可暂避之。”魏臣张华悄声提醒司马昭道。
司马昭闻言怒目冷视张华,一脸暴戾之相宛若恶魔。张华闭着嘴巴,用坚定的目光对视司马昭,毫无畏惧之意。
“晋公,张大人所言甚是,蜀人锐不可当,此地凶险。”裴秀在另一侧也是悄声说道。
司马昭满是厌恶之情的又看了看裴秀,没有言语。无论是裴秀还是张华,都清楚得很,遇到这样一支军队,就算有十万人也是没有作用。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站在顶峰的胜利者,突然遭遇这般逆转和突兀的打击,换做是谁心情也不会好。晋公司马昭的态度并非是针对裴秀或是张华,只是内心情绪变化真实的表现。有张华和裴秀出言提醒,其他的魏国文武都是装作没听见。
所有人看到蜀军的表现都是屏息凝神,这便静的风吹草动都听得清清楚楚。几句压低声音的话语众人当然也是听得见的。这个时候继续劝并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显得自己贪生怕死了,索『性』不做言语,静待司马昭做出决断。
远方的蜀军速度越来越快,原本有些抵抗的魏军都边做了滚地葫芦四散奔逃。蜀军也从拼杀转为突进,如果不是魏军人数太多一时让不开道路,恐怕蜀军的速度要更快一些。
蜀军不只是速度快,更是士气如虹!
当看到镇西将军杨肇的军队也是溃败之后,司马昭长叹一声,咬牙道:“撤!”
众将看蜀军一路冲杀早是吓得头皮发麻,见司马昭同意撤军,各自才松了口气,纷纷调转马头就要撤退。
“汝等护得晋公安全,某领军断后死战!”一声虎吼骤然响起,众人视之乃是魏军大将许仪!
“末将愿借精兵万人,协助许将军断后。”一年轻将领抱拳请命道,司马昭一瞧乃是邓艾次子邓明。
“某亦有一计,可阻延蜀军。”张华略一思索道。
危难之时,尚有此三人献策愿为大军断后,司马昭点了点头,颇感欣慰。于是便留许仪,邓明,张华三人并两万魏军负责断后,拖延蜀军。
司马昭大旗一动,刘禅却是不干了。自己掖着藏着的绝招拿出来了,为的就是一战击杀这魏国的权臣。诺大的的魏国经过司马氏父子的经营和镇压,确实是强大无比。
不过身为权臣,有几个能做到诸葛武侯的程度?对司马家不满的人大有人在,司马昭有什么意外,这魏国内部倾轧就足以消耗大部分国力了。而且司马昭之后,谁还是吴蜀两国的对手?
“休走了司马老贼!”刘禅吼道,言罢蜀军皆是加快了步伐,对于四周的魏军简直是视而不见,全力以赴的奔着司马昭大旗所在而去。
蜀军发足狂奔,却是乐坏了魏军。大多魏军来不及逃跑身处蜀人的进兵路线上,可蜀军几乎放弃了攻击全力奔驰,倒是便宜了魏人放心的撤出战场。
前方的山坡上隐约可见司马昭的大旗,糜照,刘林带着蜀军奋勇踏上山坡。锣鼓声响,山坡上突然出现无数魏兵,纷纷丢弃木石伏击蜀军。
蜀人的铠甲刀枪不入,可份量也要比常规的战甲重上几分。而且防刀枪砍刺,却是防不得滚木雷石的。魏军准备仓促,却也是人多势众。石块遍地都是,树木也是就地砍伐,虽然不能持久却足以拖延蜀兵的推进速度。
司马昭就在眼前,蜀将如何肯放?当下各自催动人马奋死冲杀,硬挨木石之击,终是冲上了山坡。
这山坡本就是不高,魏军也是清楚得很。看看蜀军就要冲上来,便先一步知机的退了下去。可只是这一阵,却让蜀郡损失了数百人之众。
糜照恼羞成怒挺枪冲杀上山坡,却见山坡上早有一支魏军严阵以待,当先一员魏将虎背熊腰,威风凛凛,手持大刀迎头斩来高声喝道:“认得许仪么!”
第一百零三章 命中注定(下)
自持有神兵护体,糜照放手大战许仪!二将走马相交七八个回合,却是不分胜负。原来许仪和一干魏国精锐虎卫人人身披两重铠甲,只守不攻。
魏军投入的兵力比蜀军先锋兵力要多出数倍,二三人来遮拦蜀军的一杆刀枪,自然游刃有余。〖..|com|〗
短短时间内便可想起破解蜀军攻势的方法,这都是张华和邓明等人的功劳。糜照心中暗惊,却又不以为意。魏人的应对出乎意料,可自己的优势却是明显万分,想到这里糜照大吼一声,放手一搏,全力以赴要斩杀许仪。
魏军与蜀军稍作接触,便接到后方的传令,于是扭头开始撤军。糜照一心要和许仪分个生死,挺枪猛刺不停。许仪顾忌糜照武器犀利,只是躲避和遮拦,一时也是脱不开身。
眼看就要被蜀军留在此处,许仪不禁恼怒,双手猛一发力大刀横扫糜照!
“来得好!”糜照见状大喜,对许仪的反攻根本不加理睬,奋力一枪刺去,又是一个玉石俱焚的打法。
“铛!”
“啊……!”
许仪大刀速度极快,抢先斩在糜照身侧。糜照看起来毫发无损,可不想这一击力量之大足以使人匪夷所思。尚且挺枪去刺的糜照硬挨这一刀后,赫然感到一股巨力传来,肋骨处疼痛无比,接着被一股巨力抡下了战马……
主将落马,四周的蜀兵蜀将均是一惊。一路砍杀过来,偶有蜀兵伤到脸部或是被木石砸到,却是没有正面交手被魏军放倒的。何况这糜照也是有名号的猛将,怎会如此容易就被砍下了马?
糜照尚自在地上呻『吟』,许仪早已带着魏军趁机撤下。蜀军见糜照尚有气息,急忙上前扶起安置一旁。蜀将刘林接过指挥权,领兵继续追杀魏军。
六七千虎贲在和蜀军轻微接触之后,已然战死千余人,这等杀伤力足以令魏人胆寒。不过许仪等人既然请命断后,自然承担得起这点损失——比起被击溃的几万大军,这千余虎贲的损失还算不上多。
魏军颇有顺序的撤退,追击的刘林心中渐渐起了防备。蜀汉御林军只有五千余人,除去保护刘禅和战场上的那些,跟随刘林冲在最前端的只有六百余人。方才先是被魏军用木石“狠狠”修理了下,又是糜照重伤落马,魏人的智慧和应变着实让人赞叹。
看看追出五六里远,前方却是堆积了无数的柴草辎重。魏军溃败,这些钱粮辎重是来不及带走的。但既然急于逃命,为何还有人将其摆放在道路中央?看着魏军从辎重堆中传过,刘林猛然勒令蜀军停止追击!
魏军那边准备妥当的邓明见了,暗自点头,于是无数火箭『射』出,顿时在道路上造成连绵三四里的火海。
蜀军若是随着魏军追了进去,只有丢命的份儿;就算不追,这样的火势也足以让蜀郡短时间内无法追击了。
十余万魏军就这样败了,虽然和刘禅交锋的只有八万余人,可这一仗足以使魏人胆寒。
刘禅下令清点士卒,御林军战死近百人,伤者也有五百余人。这个结果说不上好,可也说不上坏。魏军固然有一时的应对之策,可蜀军的新式铠甲武器是不断锻造生产的。
当规模达到万人,甚至更多,就算魏军发动几十万的兵力,又敢说胜券在握么?
比起御林军,普通士卒的死伤就要多上许多了。一万余蜀军,打到这个份儿上加上御林军还不到万人。若是魏军坚持作战,虽然要付出很大的牺牲,但也会使蜀汉除御林军外的兵将全数阵亡。
刘禅一面使人把蜀军的尸体挑出,脱下战死御林军的铠甲兵器,一面派人打探前方的状况。
魏人用大火断后,蜀军斥候只能绕远路而行。这边的魏军退了,那边和吴军死战的魏军也只有撤走一途。消息还没传来,糜照这里却是让人看着揪心。虎骑监糜照被魏将许仪全力一扫,精铁打造的铠甲赫然凹了进去,而体内更是肋骨碎裂数根,口中呕血不停,眼看是活不了了。
糜照的武艺比起许仪自是有些距离的,一时的轻敌试图凭借刀枪不入的铠甲来换许仪『性』命,却是赔上了自家的『性』命。到了许仪这般战力的武将,就算用刀背硬砍也是有千钧之力,怎可轻易的以身相试?
刘禅和一干将领围在糜照的四周,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糜照奔赴死亡。鲜血不断从口中溢出,糜照两眼浑浊开始神志不清,嘴里兀自嘟囔什么。刘禅眼中含泪,把糜照的手握在手里,附耳去听,却是听不清楚。
“仲威,仲威……”刘禅无奈,只好在糜照耳旁轻声呼唤。一番呼喊好似真有些作用,糜照猛然脖子一挺,双目放光看着刘禅,左侧肋骨近碎手是动不了的,可右手却在刘禅双手中握着。
本是刘禅握着糜照的手,糜照着一回光返照却是抽手抓住了刘禅的双手,并且用力向自己胸前带着。刘禅急忙俯身过去道:“仲威勿荒,御医就快到了,就快到了……”
哽咽的哭腔让人忍不住鼻子发酸,可糜照直勾勾的看着刘禅,奋力要说出什么来。只是血水不断从口中流出,想发声是无比的艰难。糜照奋力挺身想要坐起,可半身肋骨尽碎,哪禁得起这样的挣扎?
看糜照表情痛苦,刘禅和众将纷纷伸手把糜照扶起。只是糜照身体里的响声和那痛苦的表情,就让人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咳……咳……哇!”身躯直了起来,涌出口的血水几乎呛死糜照。可糜照在呕出几大口血后,猛力的吸气止住咳嗽,奋力拽住刘禅的手道:“陛下……陛下……臣……咳咳!”
话还没说又是呕血,此时的糜照脸『色』暗淡,双目无神,回光返照的那点气力也是耗尽……
刘禅急道:“仲威有话慢说,朕在听着,朕在听着。”
糜照双眼几乎闭上,口中却是吐『露』道:“汉……汉室……汉室可兴……”
“仲威!!!!”糜照合上双目的一刻,仅剩的右手也从刘禅的手中滑落。刘禅闻言泪流满面,激动不已,众将也大半含着眼泪劝说刘禅。
汉室可兴,这便是一名蜀汉将领最后想说的话了。
……
不满万人的蜀兵出现在宛城之外时,对面迎接的是两万余吴兵。蜀军的气势不高,吴军也是情绪低落。
蜀人还有御林军撑得住场面,吴人可是哥哥衣衫褴褛,衣甲残破不堪,一望便知是长期血战的结果。
“丁封拜见陛下。”吴军大将丁封好似血人一般站在刘禅面前,一只手臂缠着绷带一动不动的悬在身侧。
“丁将军免礼,施老将军他?……”刘禅见来的吴将非是施绩,心里咯噔一下有了不好的预感。
丁封一脸的血污也分不出什么表情道:“大都督被魏人重创,有劳陛下前往见最后一面。”
“什么!!?”刘禅闻言脸『色』大变道:“怎会如此!?”
“自从被魏军分割,我军便每日据守宛城和魏军死战。朝中屡屡催促进兵,大都督数次苦劝无功,只得出城作战,却是中了魏人的『奸』计。五万兄弟浴血冲杀,只剩下这么点人……大都督也被魏将围杀,负伤多处,已是支撑不住了……”丁封断断续续的把情况介绍给刘禅,这个时候众人却是到了吴军的阵中。
吴国老将施绩躺在一片席子上,银『色』的须髯染成了血『色』,身上多处血渍,一看就知道受创不轻。刘禅翻身下马,几步到了施绩身旁蹲下道:“老将军,老将军,朕来看你。”
施绩脸『色』平淡,见来人是刘禅点了点头:“施绩老迈,不堪大任。陛下当世之雄,我主聪慧过人,加上陆敬风高风亮节江东豪士,望两国携手抗魏徐图中原……”
刘禅刚经历爱将糜照之死,如今见施绩也是这等样子,一场大胜带来的喜悦顿时化为乌有,心中颇感几分凄凉。
“蜀汉江东唇亡齿寒,老将军不用以此为念,朕都知晓。”刘禅安慰施绩道。
施绩点了点头,勉力道:“荆州军消耗大半,不可再战,陛下可自决定归期,两国守望相助尚有机会,若是反目今朝努力便化为乌有,愿陛下慎之。”
刘禅明白施绩是怕蜀汉的强盛对吴蜀联合造成冲击,破坏了双方合作的关系。吴国的形势随着荆州军的几乎覆亡,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国内的动『荡』不说,在三分天下中吴国也没了和蜀魏两国叫板的资本。
这个时候若是吴国站在蜀汉一边,对付依然强大的曹魏还可以保得住社稷传承。若是站在最强的魏国一侧,那么吴国的国运恐怕就要到了尽头。
毕竟蜀汉和东吴的对立是在魏国被灭之后,那个时候谁夺得的地盘大,谁抢的地盘多还不好说,可终究是有那么一日可以期许的。反观吴国若是在日后改变策略,联合魏国,那么魏国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抽身而退,吴国便成了魏国的炮灰。
就算不被魏国利用,可吴国主动毁约后的蜀汉,又凭什么继续相信你,与你保持同盟呢?
施绩说了这些,便不再言语,吴军运送伤兵和施绩返回荆州。在江北只留下了少数军队布防,这个时候吴军也没有再多的兵员来固守了,只是摆个姿态,做个样子而已。
刘禅看着吴军的远去,心早凉了半截,没有了吴军的协助和牵制,凭借自己手中者点蜀兵又能做些什么?
兴复汉室,汉室可兴,吴国的败退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第一百零四章 叛乱不断(上)
吴国荆州军团留下丁封引兵一万守卫宛城,谭冲引兵一万守卫新野,孙异暂替老将施绩督襄阳整军,余下人马尽数退回江陵。
江夏一路吴军留陆抗,孙震二将各引两万人马分居东西两侧,而淮间则是尽数被魏军占领。陆凯留朱异镇守濡须口,自己和丁奉带着吴军惨淡回国。〖..|com|〗
此战历时近一年,吴国除了获取了江夏之外,也夺得了江北南阳,义阳大片的土地,可也损失了在淮间的据点,没能在长江北岸形成完整的防线和占领区。回到国内,江东面临怎样的动『荡』不说,蜀汉也是有的忙的。
北伐无可避免的戛然而止,虽然让人觉得遗憾,然而蜀汉占据了雍凉二州以及完整的长安,这是绝大的收获。蜀汉的国土和人口经过此次北伐都有长足的发展和提高,而国内的生产和发展始终没有任何的影响。
平心而论蜀汉在刘禅采取了人口普查以及补充各族和外国人口的前提下,拿出二十万乃至更多的兵力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不过建国几十年打下的根基在,训练有素的战士只有那么十一二万人,加上临时抽调的县兵和新兵,这边是这次北伐蜀汉能调动的全部军力。在刚刚北伐的那个时间段,抽调新丁去前线只是送死而已。
经过近一年的『操』练和征募,国内俨然形成了大批的后备军。在国内能战的兵力尽数投入北伐之后,这批后备军扛起了保卫蜀国城郡的重任。无形之中担负起一线部队的日常任务,对于新军的成长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
比起东吴倾尽全国的力量北伐,蜀汉采取比较“节制”的政策,在长期的消耗战后逐渐显『露』了其威力所在。
北伐并没有伤及国力,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反而刺激了大批的青壮参军,让蜀汉的常备军数量暴增一倍有余。比起纯粹消耗的曹魏和东吴,这场战役只有蜀国尝到了甜头。
这只是蜀汉国内的状况,在外人眼里看来,调用大批异族军队作战的蜀汉,这个时候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才是。
依照和施绩的约定,蜀军让出了武关还给吴国。刘禅留下庞宏驻守新城,兴势二郡,作为吴军江北兵团的侧翼随时给予支援。而刘禅自己带着蜀军行经长安,向着雍州方向而去。
那边正是蜀将霍弋和异族大战所在!
由北伐前线调遣了四万余人,汉中,川中以及雍凉二州的蜀军也聚集了六万人左右。合计十万蜀军在已经依附蜀汉的少数民族根据地布下了重兵协助防守,并且由霍弋分遣将领把守险要之处,切断域外的交通要道。
雍凉的少数民族以羌人,胡人居多,这些民族生『性』好斗,马上功夫了得。不少族群见到大批的族群部落投靠了蜀汉,虽然抽取自家的战力,可得到的却比自己出去劫掠要多得多。
蜀汉的文臣能吏在各族向导的带领下纷纷尝试融入各族群的生活。这些族群不是没和汉人接触过,也曾经尝试采取汉人的方式生活,然而每一次都是浅尝则止,必然是和自身的习『性』有所冲突。这一点正是雍凉异族和南中地区蛮族的差异。
这些放下身段深入各族生活中的汉臣,皆是经过了各族习『性』研究和学习后才被派遣的。加上呼雷阙开始吸收不同族群的人口,类似这种亲民的活动便显得有声有『色』了。汉人是人,少数民族也是人。掌控了舆论,收服人心便显得容易的多。
面对其他种族准备洗劫自己部落的恐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不能把生活在雍州和凉州外围的各族群一扫而空,那么蜀汉对异族的政策和计划等若是完全落空。
臣服于汉朝的原因是汉朝的强大,若是得不到保护,有什么理由要臣服你呢?
这些异族可以作为蜀汉的羽翼,使蜀汉更为强大,也会成为蜀汉的心头之刺,一切边看西方边境这一战。
说起和异族作战,还是霍弋最拿手了。刘禅赶赴西线也只是起到一个督促和稳定军心的作用。如果不是北方的曹魏依旧强大,把姜维的军队也调回来才是真正的万无一失。
西线的战事仍然在部署之中,对于生活在雍凉外围的这些异族,就算是在蜀汉保护范围内的少数民族也是『摸』不透这些“敌人”会什么时候攻过来。蜀军不敢轻易的进入沙漠或是草原这种无人区,只好以逸待劳遍布各处的等待异族“自投罗网”。
如果说西线是以逸待劳的一战,那么南方的战事蜀汉则是坐山观火从中渔利了。南方的各个国家势力在各自野心的膨胀和驱使下开启了混战的时代。起初只是小规模的冲突,两三个国家互殴而已。随着蜀人暗中的参与和交易,各国都是发现了问题所在。
想抗衡强大的蜀汉王朝,是这些小国不敢去想的事儿,可危机感是人人都有的。与蜀汉交易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交易的成本也随之不断上扬。蜀汉付出的只是更新换代下来的军械,偶尔派出一些校尉指点这些外国人排兵布阵。换来的却是大量的物资,无论是钱粮还是珍惜的古玩,都是源源不绝运往川中。
当各个势力的争夺达到白热化时,甚至有国家愿意在战胜之后分出部分土地送给蜀汉。
这是大价码,更是难得的机会,蜀汉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开了头,便有人跟着效仿,一来二去仗打得越来越热闹,蜀汉得到的土地也是有了不少。
有了土地便有了人民,碍于面子也好,畏惧蜀汉强盛的军力也好,各个势力都不怎么敢在蜀汉的土地上做手脚。原本是十万百姓的土地,充其量也就是趁着蜀汉没有占领之前,想法设法的鼓动走两万来人。胆子小的连鼓动都不敢鼓动,乖乖的双手奉上而已。
要应付战争的开销,又要从蜀汉引进其他国家都已经引进的武器装备,这些负担对于一些大势力都是一笔沉重的开支,就更别提一些中小势力了。这些势力的钱财自然从百姓身上出,越是没钱越是剥削,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战『乱』加上剥削,百姓已然到了衣不附体,食不果腹的地步。蜀汉统治的地区倒像是世外桃源一样,卓然独立在战『乱』纷纷的各大势力之间。百姓到了这里不说是过上好日子,可总算是有地种,有事做,能吃上饭,不会被饿死。
好死不如赖活着,谁愿意死?谁愿意被剥削而死?
南方诸国在一段时间后赫然发现,自己辖区内的百姓纷纷开始逃亡,却无一例外的都涌入到了蜀汉王朝的统治区域。打仗依靠的是人力,生产和生活也是如此,人都跑了,这仗更是没个打。
一些势力企图停歇战争,避免预示的悲惨境遇。然而也有人抱着相反的想法,你要停战,我何不趁机吞了你?流失的国民再多,吃下一个国家总是划得来的。人心难测,人『性』却是丑恶,聪明睿智一些的因此多半先被灭亡,贪婪残暴的反而势力越来越大。
蜀汉的鸡蛋在每个篮子里都有,这个时候就算各个国家清楚了蜀汉的用意,却也没有能力停止这各大势力间的角逐。无论那一个势力赢了,蜀汉都会得到一块土地,数十个小国互相吞噬为十几个国家,转而又变成了三四个势力。到了这个时候,回头一看,蜀汉几乎占据了整个大陆五分之一的土地——而人口却是达到了整个大陆的三成还要多。
到了这个时候,在刘禅的授意下,马承和张翼的蜀军以及南中地区的蛮军开始陆续开入这片新天地,美其名曰守护自己的领土,实际上却把三四个国家分割城二十余处。
战事没有停歇,哪怕是这最危险的时刻——不是没有人警醒,只是始终有利欲熏心的势力不断的强行发动战争。
三四个国家变成了两个,这个时候何谈便成为了两国的共识。想吞掉彼此都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而在吞掉对方之前,恐怕自己的国民早就都跑光了。隔岸观火到了这个时候,蜀汉开始发力。
一起纵火杀人案激怒了蜀汉在南方的最高掌管张翼和马承。蜀汉责令相关的国家找出犯人,给蜀汉政权一个交代。凶手自然是蜀汉自己的兵将,这让异国怎么拿得出人?
找人顶替的策略被蜀军立即识破,一场大战毫无意外的开始了。在蜀汉精锐和南蛮精兵的猛攻之下,不过一个月的功夫便打得两大势力支离破碎,溃败不断。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蜀汉一边,统一南方大陆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南方大陆虽然都是异国人,可人口也是有个两三百万,地域也不比两川小。加上与域外诸国在水路也有沟通,可谓是一块“帝王之业”。北方有穷山恶水作为阻拦汉朝的屏障,西方和南方都是茫茫大海,而东侧则有一些小国可以作为征伐和开拓的对象,还真是一处逍遥所在。
就在统一南方大陆的前夕,一条噩耗传来:蜀汉南方军团的大将张翼突然病逝!
第一百零四章 叛乱不断(下)
张翼的去世很不是时候,人们很难接受前几天还生龙活虎的老人突然的就这么走了。
南方诸国的蜀军一直以张翼和马承为首领,张翼突然的离世大权等若落入了马承手中。并不是蜀汉政权不信任马承,在蜀汉的任何一支军队中都存在着制约,这是惯例,放眼到任何国家都是一样。〖搜索最新更新尽在..|com|〗
不让任何一个将领独大,这样才是最好的保障。权术的运用和信任毫无关系,这是统治阶级立身保命的手段之一。
太子刘谌治理川中事务也有超过一年的时间,已然有了帝王的风范。张翼的离世让人意外,但也只是依照常例处理罢了。然而随着留守川中的呼雷阙四大执事之一的杜轸急匆匆的入宫,这一切好似都显得那么的突然。
马承当年离开川中南下之时,三个儿子有人跟随,有人留守国内。时间久了,来回通讯也是频繁,渐渐的在南方的便有了两人,余下的一个也不是经常在川中居住。
这其实也没什么,南方颇有起『色』,而且有张翼张伯恭执掌兵权,根本不会出什么『乱』子。杜轸通过呼雷阙人员得到的消息却是非同寻常,张翼的去世有蹊跷不说,马承留在川中的子嗣和族人却是出现在了南中地区。
太子刘湛闻言也是一惊,马氏一族在川中不说是位高权重,可也是过的舒心。现在整个族人几乎都不在川中,反而向南方而去,这就很不寻常了。再联系到张翼的突然去世,南方兵权旁落,似乎危机已然降临。
“超宗此事可当真?”司马胜之在一旁问道。作为刘禅钦点的近臣,司马胜之在宫中的影响力已然超出了当初的郤正。郤正是个明哲保身又有所坚持的人,作风低调。可司马胜之却是个不甘寂寞的『性』格,可谓是锋芒四『射』。
宫中大小事务在司马胜之的统领下搞得有声有『色』,甚得刘湛的欢心和欣赏。能得到皇帝刘禅和太子刘湛两代人的重用,司马胜之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杜轸见司马胜之问,于是肯定的道:“这是伯珍使亲信加急传回来的,千真万确。我还特意使人去马府查探,果然是人去楼空,只有些许老弱仆人。”
高伯珍即是高玩,与杜轸,文立,卫继并为呼雷阙四大执事。执事是呼雷阙的最高主事,在朝中四人都有侍中的职位便于出入宫中。其中的文立负责跟随刘禅,卫继负责处理雍凉的异族事务,杜轸是川中的耳目,高玩则早已打入了南方各国之中。
马承作为刘禅倚重的重臣自然知晓呼雷阙的厉害,只看马氏族人离开成都,进入了南中地区才『露』出破绽,就知道在隐瞒行踪这件事儿上马承费了多少苦心。要安排这一路形成掩人耳目,谈何容易?
这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安排好的,必然有一个长期的筹划和安排的过程。
“居心叵测!”司马胜之忍不住怒道。
不仅仅是司马胜之怒了,刘湛和杜轸心里也是不痛快。眼下的蜀汉蒸蒸日上,大好的时机偏偏有人私心膨胀,暗中策划谋反,这让忠于汉室的人们如何不怒?
“伯珍和臣先后派人通知了诸葛思远,南中方面必然有所准备,可这大的方向还需要太子拿捏。”杜轸干练的道。
刘湛思考了一会儿断然道:“事不宜迟,可全权让诸葛思远处置,川中调发人手南下支持。”
司马胜之建言道:“张伯恭虽亡,军中尚有无数忠心将士,可使人传诏众将把持兵权,切勿轻举妄动。”
刘湛闻言道:“善!便如此,我另修书给父皇便是。”
……
川中这边暗中筹划张罗着,南中却是别有一番天地。诸葛瞻镇守南中也有年余,这诸葛后人的名头早被诸葛瞻坐得名副其实。南中诸蛮无不敬服,对诸葛瞻可谓是言听计从。
当听闻张翼出了意外,诸葛瞻敏锐的政治嗅觉便告诉自己这事儿绝对不一般。张翼和廖化并为蜀汉硕果仅存的两员老将。其体力和精力都是无比的充沛,一般的年轻人都比不上二老的活力,怎么会如此突然的就走了?
要知道张翼从川中到南中,再到南方诸国,甚至连水土不服这种事情都没与发生。这么强健的体魄得了什么病,两三天就能去世?
说起医术,南方大陆或许不如川中,但南方大陆和海外诸国多有联系,普通的疾病治疗绝对不会比川中的大夫差才是。
诸葛瞻连夜暗中派人监视南中的各个道路,设置关卡搜查往来的路人,另外派遣得力干将李松引南兵五千人驻守在南中和南方大陆的边界,并且使人和南方大陆的呼雷阙执事高玩频繁交换信息。
正是因为诸葛瞻超乎意料的反应速度,才在一处偏僻古道上劫下了一部分马承族人。这批人里都是马承族中的老弱,目标较大,速度较慢,因此才被查获。马承族中的核心人物竟然是一个都没有。
到了这个时候诸葛瞻已然明了事关重大,无奈被抓到的这些人不是老人就是『妇』孺,根本不知其他人的去向。
而就在诸葛瞻费心探查马氏核心族人的动向时,南中一处大山之中赫然出现了一支二百余人的队伍。这二百余人各个是精悍无比,领头的正是马承的大儿子马觅。
沿途放倒的蜀汉哨兵已然有三十余人,都是一刀毙命端的是干脆利索。继续向前十余里,便是一处山谷。谷中炊烟渺渺居住着五百多名蜀兵和两千多工匠,这正是蜀汉精制铠甲兵刃的打造场所之一。
马承是个有野心的人,在南方大陆立足站稳之后,便逐渐有了自立山头的想法。川中的人口也不过二百多万人,这南方大陆也能凑个二百多万人口,不说吞掉蜀汉,可分庭抗礼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张翼带着主要的兵力屯驻在南方大陆的北边,主要负责和南中地区保持联络;而马承的商队则是在南方大陆的最南端,挨着大海和海外诸国打得交道比较多。看似兵力紧紧握在蜀汉大将的受众,可商队的权利尽在马承一人之手。
张翼离得远,马承便有为所欲为的空间。其他的随从人员都还『摸』不清状况,马承早就是轻车熟路,很快在商队和南方大陆上暗中扶持起忠心于自己的势力。表面上看都是赚钱(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出川之日已然有两千五百人的配备,时至今日怎会仍旧停留在两千五百这一数字上?
五千精锐御林军把七八千蜀军围在当中,做成锥形阵直奔司马昭大军所在而去。魏将杨肇,司马晃纷纷指挥魏军蜂拥而上,四面八方狂风骤雨般的围攻蜀军!
正面的魏军列好阵势等待蜀军的冲击,四周都是魏军,正面根本不需要和蜀人硬拼,只需要拖住蜀军的脚步就算完成任务。不过考虑到蜀军不到两万人一路奋战至此,战力斐然,魏国镇西将军杨肇有意在正面部署了两倍的兵力防守。
虎骑监糜照骁勇无比,挺枪跃马冲入魏军阵势之中。魏兵举着大盾奋勇抵挡糜照的冲击,同时长枪飞速从盾牌缝隙中纷纷飙『射』而出,欲先取这蜀将『性』命震慑蜀军!
投掷长枪的魏兵都是孔武有力之辈,这抛出的长枪速度极快,力道也是大得无比。其力其速足以贯穿木石,何况血肉之躯?
“铛!铛!铛!”
怎奈糜照毫不在乎魏人的长枪,只是用手中的铁枪护着战马,同时双腿用力猛夹马腹,手臂用力一拽马缰,胯下战马好似有灵『性』一般扬蹄跃起,重重的踏在了魏军的盾牌之上。
“噗!”
“啊……!”
就算举盾硬扛的魏军力大无穷,也禁不住连人带马这一跃而下的力道。正面的魏兵惨呼一声颓然倒地,被盾牌死死的压在地上顿时被压为肉泥,余下盾牌外的身体一时还没死透,扔在挣扎惨呼着……
糜照骑着战马踏翻魏兵,随即猛拍战马长枪狂刺开路,顿时杀开一条血路!有魏兵倚仗盾牌厚实挺身拦路,却不想那长枪悄然透过了盾牌刺出,谁能躲得开?
两侧的魏兵没有正面的压力,各自挥舞兵刃上前从侧面攻击糜照,就算你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在『乱』军之中护得万全。长枪大刀毫不留情的落在糜照身上,更有二三冷箭后发先至!
错愕之间,魏兵纷纷命丧黄泉。糜照身后乃是蜀将刘林并千余御林军,彼此左右相互,前后相连,都是身着超出当世的铠甲和兵刃,魏军不知情的状况下顿时被杀倒无数,含怨而亡。
站得近的来不及保住『性』命,远一些的却是瞧得真切。明明自家的兵刃砍到蜀人的身上,蜀人却是毫无反应一样继续冲杀。仔细去看,人家连血都没流,反而自家兄弟的鲜血不断的喷溅着。
更有甚者,双方兵刃相交之时,均是魏军的兵器折断,而蜀军的兵器毫发无伤。初时魏人尚且以为是蜀军冲锋的力气极大的缘故,可自家兵器接二连三的折断,而且愈演愈烈,这绝对和力气无关了……
正面的魏军目瞪口呆,浑然忘记了抵抗,也不知如何抵抗。其他的魏军也好不到哪儿去,蜀汉五千御林军是站在阵势外围护着自家的兄弟同袍,魏军想和内线的蜀军交锋必须要经过这些蜀汉御林军们。等若是魏军和蜀汉御林军交手,余下的蜀军在御林军保护下维持队形查缺补漏罢了。
一处魏兵开始恐慌,遍及到了战场的各个角落。军无战心,并无斗志,甚至魏军在蜀汉御林军的面前都可以用“手无寸铁”来形容。
有人醒过神儿来发喊扭头就跑,身旁的魏兵愣了愣,有的跟着躲避和逃窜,有人还在手握武器犹豫不定。当看到前面的兄弟们因为犹豫就稀里糊涂的丢了『性』命,持观望态度的魏兵魏将终于不再犹豫了,跑吧,这仗没个打……
观战的司马昭和一干魏军将领文臣,看着蜀军以惊人的速度“通过”魏军的重重阵列,好似切瓜砍菜般杀得自家数万兵马溃不成军,一个个张大嘴巴,不敢置信的就这么看着。
“晋公,蜀贼速度极快,可暂避之。”魏臣张华悄声提醒司马昭道。
司马昭闻言怒目冷视张华,一脸暴戾之相宛若恶魔。张华闭着嘴巴,用坚定的目光对视司马昭,毫无畏惧之意。
“晋公,张大人所言甚是,蜀人锐不可当,此地凶险。”裴秀在另一侧也是悄声说道。
司马昭满是厌恶之情的又看了看裴秀,没有言语。无论是裴秀还是张华,都清楚得很,遇到这样一支军队,就算有十万人也是没有作用。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站在顶峰的胜利者,突然遭遇这般逆转和突兀的打击,换做是谁心情也不会好。晋公司马昭的态度并非是针对裴秀或是张华,只是内心情绪变化真实的表现。有张华和裴秀出言提醒,其他的魏国文武都是装作没听见。
所有人看到蜀军的表现都是屏息凝神,这便静的风吹草动都听得清清楚楚。几句压低声音的话语众人当然也是听得见的。这个时候继续劝并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显得自己贪生怕死了,索『性』不做言语,静待司马昭做出决断。
远方的蜀军速度越来越快,原本有些抵抗的魏军都边做了滚地葫芦四散奔逃。蜀军也从拼杀转为突进,如果不是魏军人数太多一时让不开道路,恐怕蜀军的速度要更快一些。
蜀军不只是速度快,更是士气如虹!
当看到镇西将军杨肇的军队也是溃败之后,司马昭长叹一声,咬牙道:“撤!”
众将看蜀军一路冲杀早是吓得头皮发麻,见司马昭同意撤军,各自才松了口气,纷纷调转马头就要撤退。
“汝等护得晋公安全,某领军断后死战!”一声虎吼骤然响起,众人视之乃是魏军大将许仪!
“末将愿借精兵万人,协助许将军断后。”一年轻将领抱拳请命道,司马昭一瞧乃是邓艾次子邓明。
“某亦有一计,可阻延蜀军。”张华略一思索道。
危难之时,尚有此三人献策愿为大军断后,司马昭点了点头,颇感欣慰。于是便留许仪,邓明,张华三人并两万魏军负责断后,拖延蜀军。
司马昭大旗一动,刘禅却是不干了。自己掖着藏着的绝招拿出来了,为的就是一战击杀这魏国的权臣。诺大的的魏国经过司马氏父子的经营和镇压,确实是强大无比。
不过身为权臣,有几个能做到诸葛武侯的程度?对司马家不满的人大有人在,司马昭有什么意外,这魏国内部倾轧就足以消耗大部分国力了。而且司马昭之后,谁还是吴蜀两国的对手?
“休走了司马老贼!”刘禅吼道,言罢蜀军皆是加快了步伐,对于四周的魏军简直是视而不见,全力以赴的奔着司马昭大旗所在而去。
蜀军发足狂奔,却是乐坏了魏军。大多魏军来不及逃跑身处蜀人的进兵路线上,可蜀军几乎放弃了攻击全力奔驰,倒是便宜了魏人放心的撤出战场。
前方的山坡上隐约可见司马昭的大旗,糜照,刘林带着蜀军奋勇踏上山坡。锣鼓声响,山坡上突然出现无数魏兵,纷纷丢弃木石伏击蜀军。
蜀人的铠甲刀枪不入,可份量也要比常规的战甲重上几分。而且防刀枪砍刺,却是防不得滚木雷石的。魏军准备仓促,却也是人多势众。石块遍地都是,树木也是就地砍伐,虽然不能持久却足以拖延蜀兵的推进速度。
司马昭就在眼前,蜀将如何肯放?当下各自催动人马奋死冲杀,硬挨木石之击,终是冲上了山坡。
这山坡本就是不高,魏军也是清楚得很。看看蜀军就要冲上来,便先一步知机的退了下去。可只是这一阵,却让蜀郡损失了数百人之众。
糜照恼羞成怒挺枪冲杀上山坡,却见山坡上早有一支魏军严阵以待,当先一员魏将虎背熊腰,威风凛凛,手持大刀迎头斩来高声喝道:“认得许仪么!”
第一百零三章 命中注定(下)
自持有神兵护体,糜照放手大战许仪!二将走马相交七八个回合,却是不分胜负。原来许仪和一干魏国精锐虎卫人人身披两重铠甲,只守不攻。
魏军投入的兵力比蜀军先锋兵力要多出数倍,二三人来遮拦蜀军的一杆刀枪,自然游刃有余。〖..|com|〗
短短时间内便可想起破解蜀军攻势的方法,这都是张华和邓明等人的功劳。糜照心中暗惊,却又不以为意。魏人的应对出乎意料,可自己的优势却是明显万分,想到这里糜照大吼一声,放手一搏,全力以赴要斩杀许仪。
魏军与蜀军稍作接触,便接到后方的传令,于是扭头开始撤军。糜照一心要和许仪分个生死,挺枪猛刺不停。许仪顾忌糜照武器犀利,只是躲避和遮拦,一时也是脱不开身。
眼看就要被蜀军留在此处,许仪不禁恼怒,双手猛一发力大刀横扫糜照!
“来得好!”糜照见状大喜,对许仪的反攻根本不加理睬,奋力一枪刺去,又是一个玉石俱焚的打法。
“铛!”
“啊……!”
许仪大刀速度极快,抢先斩在糜照身侧。糜照看起来毫发无损,可不想这一击力量之大足以使人匪夷所思。尚且挺枪去刺的糜照硬挨这一刀后,赫然感到一股巨力传来,肋骨处疼痛无比,接着被一股巨力抡下了战马……
主将落马,四周的蜀兵蜀将均是一惊。一路砍杀过来,偶有蜀兵伤到脸部或是被木石砸到,却是没有正面交手被魏军放倒的。何况这糜照也是有名号的猛将,怎会如此容易就被砍下了马?
糜照尚自在地上呻『吟』,许仪早已带着魏军趁机撤下。蜀军见糜照尚有气息,急忙上前扶起安置一旁。蜀将刘林接过指挥权,领兵继续追杀魏军。
六七千虎贲在和蜀军轻微接触之后,已然战死千余人,这等杀伤力足以令魏人胆寒。不过许仪等人既然请命断后,自然承担得起这点损失——比起被击溃的几万大军,这千余虎贲的损失还算不上多。
魏军颇有顺序的撤退,追击的刘林心中渐渐起了防备。蜀汉御林军只有五千余人,除去保护刘禅和战场上的那些,跟随刘林冲在最前端的只有六百余人。方才先是被魏军用木石“狠狠”修理了下,又是糜照重伤落马,魏人的智慧和应变着实让人赞叹。
看看追出五六里远,前方却是堆积了无数的柴草辎重。魏军溃败,这些钱粮辎重是来不及带走的。但既然急于逃命,为何还有人将其摆放在道路中央?看着魏军从辎重堆中传过,刘林猛然勒令蜀军停止追击!
魏军那边准备妥当的邓明见了,暗自点头,于是无数火箭『射』出,顿时在道路上造成连绵三四里的火海。
蜀军若是随着魏军追了进去,只有丢命的份儿;就算不追,这样的火势也足以让蜀郡短时间内无法追击了。
十余万魏军就这样败了,虽然和刘禅交锋的只有八万余人,可这一仗足以使魏人胆寒。
刘禅下令清点士卒,御林军战死近百人,伤者也有五百余人。这个结果说不上好,可也说不上坏。魏军固然有一时的应对之策,可蜀军的新式铠甲武器是不断锻造生产的。
当规模达到万人,甚至更多,就算魏军发动几十万的兵力,又敢说胜券在握么?
比起御林军,普通士卒的死伤就要多上许多了。一万余蜀军,打到这个份儿上加上御林军还不到万人。若是魏军坚持作战,虽然要付出很大的牺牲,但也会使蜀汉除御林军外的兵将全数阵亡。
刘禅一面使人把蜀军的尸体挑出,脱下战死御林军的铠甲兵器,一面派人打探前方的状况。
魏人用大火断后,蜀军斥候只能绕远路而行。这边的魏军退了,那边和吴军死战的魏军也只有撤走一途。消息还没传来,糜照这里却是让人看着揪心。虎骑监糜照被魏将许仪全力一扫,精铁打造的铠甲赫然凹了进去,而体内更是肋骨碎裂数根,口中呕血不停,眼看是活不了了。
糜照的武艺比起许仪自是有些距离的,一时的轻敌试图凭借刀枪不入的铠甲来换许仪『性』命,却是赔上了自家的『性』命。到了许仪这般战力的武将,就算用刀背硬砍也是有千钧之力,怎可轻易的以身相试?
刘禅和一干将领围在糜照的四周,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糜照奔赴死亡。鲜血不断从口中溢出,糜照两眼浑浊开始神志不清,嘴里兀自嘟囔什么。刘禅眼中含泪,把糜照的手握在手里,附耳去听,却是听不清楚。
“仲威,仲威……”刘禅无奈,只好在糜照耳旁轻声呼唤。一番呼喊好似真有些作用,糜照猛然脖子一挺,双目放光看着刘禅,左侧肋骨近碎手是动不了的,可右手却在刘禅双手中握着。
本是刘禅握着糜照的手,糜照着一回光返照却是抽手抓住了刘禅的双手,并且用力向自己胸前带着。刘禅急忙俯身过去道:“仲威勿荒,御医就快到了,就快到了……”
哽咽的哭腔让人忍不住鼻子发酸,可糜照直勾勾的看着刘禅,奋力要说出什么来。只是血水不断从口中流出,想发声是无比的艰难。糜照奋力挺身想要坐起,可半身肋骨尽碎,哪禁得起这样的挣扎?
看糜照表情痛苦,刘禅和众将纷纷伸手把糜照扶起。只是糜照身体里的响声和那痛苦的表情,就让人知道那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咳……咳……哇!”身躯直了起来,涌出口的血水几乎呛死糜照。可糜照在呕出几大口血后,猛力的吸气止住咳嗽,奋力拽住刘禅的手道:“陛下……陛下……臣……咳咳!”
话还没说又是呕血,此时的糜照脸『色』暗淡,双目无神,回光返照的那点气力也是耗尽……
刘禅急道:“仲威有话慢说,朕在听着,朕在听着。”
糜照双眼几乎闭上,口中却是吐『露』道:“汉……汉室……汉室可兴……”
“仲威!!!!”糜照合上双目的一刻,仅剩的右手也从刘禅的手中滑落。刘禅闻言泪流满面,激动不已,众将也大半含着眼泪劝说刘禅。
汉室可兴,这便是一名蜀汉将领最后想说的话了。
……
不满万人的蜀兵出现在宛城之外时,对面迎接的是两万余吴兵。蜀军的气势不高,吴军也是情绪低落。
蜀人还有御林军撑得住场面,吴人可是哥哥衣衫褴褛,衣甲残破不堪,一望便知是长期血战的结果。
“丁封拜见陛下。”吴军大将丁封好似血人一般站在刘禅面前,一只手臂缠着绷带一动不动的悬在身侧。
“丁将军免礼,施老将军他?……”刘禅见来的吴将非是施绩,心里咯噔一下有了不好的预感。
丁封一脸的血污也分不出什么表情道:“大都督被魏人重创,有劳陛下前往见最后一面。”
“什么!!?”刘禅闻言脸『色』大变道:“怎会如此!?”
“自从被魏军分割,我军便每日据守宛城和魏军死战。朝中屡屡催促进兵,大都督数次苦劝无功,只得出城作战,却是中了魏人的『奸』计。五万兄弟浴血冲杀,只剩下这么点人……大都督也被魏将围杀,负伤多处,已是支撑不住了……”丁封断断续续的把情况介绍给刘禅,这个时候众人却是到了吴军的阵中。
吴国老将施绩躺在一片席子上,银『色』的须髯染成了血『色』,身上多处血渍,一看就知道受创不轻。刘禅翻身下马,几步到了施绩身旁蹲下道:“老将军,老将军,朕来看你。”
施绩脸『色』平淡,见来人是刘禅点了点头:“施绩老迈,不堪大任。陛下当世之雄,我主聪慧过人,加上陆敬风高风亮节江东豪士,望两国携手抗魏徐图中原……”
刘禅刚经历爱将糜照之死,如今见施绩也是这等样子,一场大胜带来的喜悦顿时化为乌有,心中颇感几分凄凉。
“蜀汉江东唇亡齿寒,老将军不用以此为念,朕都知晓。”刘禅安慰施绩道。
施绩点了点头,勉力道:“荆州军消耗大半,不可再战,陛下可自决定归期,两国守望相助尚有机会,若是反目今朝努力便化为乌有,愿陛下慎之。”
刘禅明白施绩是怕蜀汉的强盛对吴蜀联合造成冲击,破坏了双方合作的关系。吴国的形势随着荆州军的几乎覆亡,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国内的动『荡』不说,在三分天下中吴国也没了和蜀魏两国叫板的资本。
这个时候若是吴国站在蜀汉一边,对付依然强大的曹魏还可以保得住社稷传承。若是站在最强的魏国一侧,那么吴国的国运恐怕就要到了尽头。
毕竟蜀汉和东吴的对立是在魏国被灭之后,那个时候谁夺得的地盘大,谁抢的地盘多还不好说,可终究是有那么一日可以期许的。反观吴国若是在日后改变策略,联合魏国,那么魏国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抽身而退,吴国便成了魏国的炮灰。
就算不被魏国利用,可吴国主动毁约后的蜀汉,又凭什么继续相信你,与你保持同盟呢?
施绩说了这些,便不再言语,吴军运送伤兵和施绩返回荆州。在江北只留下了少数军队布防,这个时候吴军也没有再多的兵员来固守了,只是摆个姿态,做个样子而已。
刘禅看着吴军的远去,心早凉了半截,没有了吴军的协助和牵制,凭借自己手中者点蜀兵又能做些什么?
兴复汉室,汉室可兴,吴国的败退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第一百零四章 叛乱不断(上)
吴国荆州军团留下丁封引兵一万守卫宛城,谭冲引兵一万守卫新野,孙异暂替老将施绩督襄阳整军,余下人马尽数退回江陵。
江夏一路吴军留陆抗,孙震二将各引两万人马分居东西两侧,而淮间则是尽数被魏军占领。陆凯留朱异镇守濡须口,自己和丁奉带着吴军惨淡回国。〖..|com|〗
此战历时近一年,吴国除了获取了江夏之外,也夺得了江北南阳,义阳大片的土地,可也损失了在淮间的据点,没能在长江北岸形成完整的防线和占领区。回到国内,江东面临怎样的动『荡』不说,蜀汉也是有的忙的。
北伐无可避免的戛然而止,虽然让人觉得遗憾,然而蜀汉占据了雍凉二州以及完整的长安,这是绝大的收获。蜀汉的国土和人口经过此次北伐都有长足的发展和提高,而国内的生产和发展始终没有任何的影响。
平心而论蜀汉在刘禅采取了人口普查以及补充各族和外国人口的前提下,拿出二十万乃至更多的兵力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不过建国几十年打下的根基在,训练有素的战士只有那么十一二万人,加上临时抽调的县兵和新兵,这边是这次北伐蜀汉能调动的全部军力。在刚刚北伐的那个时间段,抽调新丁去前线只是送死而已。
经过近一年的『操』练和征募,国内俨然形成了大批的后备军。在国内能战的兵力尽数投入北伐之后,这批后备军扛起了保卫蜀国城郡的重任。无形之中担负起一线部队的日常任务,对于新军的成长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
比起东吴倾尽全国的力量北伐,蜀汉采取比较“节制”的政策,在长期的消耗战后逐渐显『露』了其威力所在。
北伐并没有伤及国力,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反而刺激了大批的青壮参军,让蜀汉的常备军数量暴增一倍有余。比起纯粹消耗的曹魏和东吴,这场战役只有蜀国尝到了甜头。
这只是蜀汉国内的状况,在外人眼里看来,调用大批异族军队作战的蜀汉,这个时候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才是。
依照和施绩的约定,蜀军让出了武关还给吴国。刘禅留下庞宏驻守新城,兴势二郡,作为吴军江北兵团的侧翼随时给予支援。而刘禅自己带着蜀军行经长安,向着雍州方向而去。
那边正是蜀将霍弋和异族大战所在!
由北伐前线调遣了四万余人,汉中,川中以及雍凉二州的蜀军也聚集了六万人左右。合计十万蜀军在已经依附蜀汉的少数民族根据地布下了重兵协助防守,并且由霍弋分遣将领把守险要之处,切断域外的交通要道。
雍凉的少数民族以羌人,胡人居多,这些民族生『性』好斗,马上功夫了得。不少族群见到大批的族群部落投靠了蜀汉,虽然抽取自家的战力,可得到的却比自己出去劫掠要多得多。
蜀汉的文臣能吏在各族向导的带领下纷纷尝试融入各族群的生活。这些族群不是没和汉人接触过,也曾经尝试采取汉人的方式生活,然而每一次都是浅尝则止,必然是和自身的习『性』有所冲突。这一点正是雍凉异族和南中地区蛮族的差异。
这些放下身段深入各族生活中的汉臣,皆是经过了各族习『性』研究和学习后才被派遣的。加上呼雷阙开始吸收不同族群的人口,类似这种亲民的活动便显得有声有『色』了。汉人是人,少数民族也是人。掌控了舆论,收服人心便显得容易的多。
面对其他种族准备洗劫自己部落的恐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不能把生活在雍州和凉州外围的各族群一扫而空,那么蜀汉对异族的政策和计划等若是完全落空。
臣服于汉朝的原因是汉朝的强大,若是得不到保护,有什么理由要臣服你呢?
这些异族可以作为蜀汉的羽翼,使蜀汉更为强大,也会成为蜀汉的心头之刺,一切边看西方边境这一战。
说起和异族作战,还是霍弋最拿手了。刘禅赶赴西线也只是起到一个督促和稳定军心的作用。如果不是北方的曹魏依旧强大,把姜维的军队也调回来才是真正的万无一失。
西线的战事仍然在部署之中,对于生活在雍凉外围的这些异族,就算是在蜀汉保护范围内的少数民族也是『摸』不透这些“敌人”会什么时候攻过来。蜀军不敢轻易的进入沙漠或是草原这种无人区,只好以逸待劳遍布各处的等待异族“自投罗网”。
如果说西线是以逸待劳的一战,那么南方的战事蜀汉则是坐山观火从中渔利了。南方的各个国家势力在各自野心的膨胀和驱使下开启了混战的时代。起初只是小规模的冲突,两三个国家互殴而已。随着蜀人暗中的参与和交易,各国都是发现了问题所在。
想抗衡强大的蜀汉王朝,是这些小国不敢去想的事儿,可危机感是人人都有的。与蜀汉交易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交易的成本也随之不断上扬。蜀汉付出的只是更新换代下来的军械,偶尔派出一些校尉指点这些外国人排兵布阵。换来的却是大量的物资,无论是钱粮还是珍惜的古玩,都是源源不绝运往川中。
当各个势力的争夺达到白热化时,甚至有国家愿意在战胜之后分出部分土地送给蜀汉。
这是大价码,更是难得的机会,蜀汉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开了头,便有人跟着效仿,一来二去仗打得越来越热闹,蜀汉得到的土地也是有了不少。
有了土地便有了人民,碍于面子也好,畏惧蜀汉强盛的军力也好,各个势力都不怎么敢在蜀汉的土地上做手脚。原本是十万百姓的土地,充其量也就是趁着蜀汉没有占领之前,想法设法的鼓动走两万来人。胆子小的连鼓动都不敢鼓动,乖乖的双手奉上而已。
要应付战争的开销,又要从蜀汉引进其他国家都已经引进的武器装备,这些负担对于一些大势力都是一笔沉重的开支,就更别提一些中小势力了。这些势力的钱财自然从百姓身上出,越是没钱越是剥削,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战『乱』加上剥削,百姓已然到了衣不附体,食不果腹的地步。蜀汉统治的地区倒像是世外桃源一样,卓然独立在战『乱』纷纷的各大势力之间。百姓到了这里不说是过上好日子,可总算是有地种,有事做,能吃上饭,不会被饿死。
好死不如赖活着,谁愿意死?谁愿意被剥削而死?
南方诸国在一段时间后赫然发现,自己辖区内的百姓纷纷开始逃亡,却无一例外的都涌入到了蜀汉王朝的统治区域。打仗依靠的是人力,生产和生活也是如此,人都跑了,这仗更是没个打。
一些势力企图停歇战争,避免预示的悲惨境遇。然而也有人抱着相反的想法,你要停战,我何不趁机吞了你?流失的国民再多,吃下一个国家总是划得来的。人心难测,人『性』却是丑恶,聪明睿智一些的因此多半先被灭亡,贪婪残暴的反而势力越来越大。
蜀汉的鸡蛋在每个篮子里都有,这个时候就算各个国家清楚了蜀汉的用意,却也没有能力停止这各大势力间的角逐。无论那一个势力赢了,蜀汉都会得到一块土地,数十个小国互相吞噬为十几个国家,转而又变成了三四个势力。到了这个时候,回头一看,蜀汉几乎占据了整个大陆五分之一的土地——而人口却是达到了整个大陆的三成还要多。
到了这个时候,在刘禅的授意下,马承和张翼的蜀军以及南中地区的蛮军开始陆续开入这片新天地,美其名曰守护自己的领土,实际上却把三四个国家分割城二十余处。
战事没有停歇,哪怕是这最危险的时刻——不是没有人警醒,只是始终有利欲熏心的势力不断的强行发动战争。
三四个国家变成了两个,这个时候何谈便成为了两国的共识。想吞掉彼此都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而在吞掉对方之前,恐怕自己的国民早就都跑光了。隔岸观火到了这个时候,蜀汉开始发力。
一起纵火杀人案激怒了蜀汉在南方的最高掌管张翼和马承。蜀汉责令相关的国家找出犯人,给蜀汉政权一个交代。凶手自然是蜀汉自己的兵将,这让异国怎么拿得出人?
找人顶替的策略被蜀军立即识破,一场大战毫无意外的开始了。在蜀汉精锐和南蛮精兵的猛攻之下,不过一个月的功夫便打得两大势力支离破碎,溃败不断。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蜀汉一边,统一南方大陆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南方大陆虽然都是异国人,可人口也是有个两三百万,地域也不比两川小。加上与域外诸国在水路也有沟通,可谓是一块“帝王之业”。北方有穷山恶水作为阻拦汉朝的屏障,西方和南方都是茫茫大海,而东侧则有一些小国可以作为征伐和开拓的对象,还真是一处逍遥所在。
就在统一南方大陆的前夕,一条噩耗传来:蜀汉南方军团的大将张翼突然病逝!
第一百零四章 叛乱不断(下)
张翼的去世很不是时候,人们很难接受前几天还生龙活虎的老人突然的就这么走了。
南方诸国的蜀军一直以张翼和马承为首领,张翼突然的离世大权等若落入了马承手中。并不是蜀汉政权不信任马承,在蜀汉的任何一支军队中都存在着制约,这是惯例,放眼到任何国家都是一样。〖搜索最新更新尽在..|com|〗
不让任何一个将领独大,这样才是最好的保障。权术的运用和信任毫无关系,这是统治阶级立身保命的手段之一。
太子刘谌治理川中事务也有超过一年的时间,已然有了帝王的风范。张翼的离世让人意外,但也只是依照常例处理罢了。然而随着留守川中的呼雷阙四大执事之一的杜轸急匆匆的入宫,这一切好似都显得那么的突然。
马承当年离开川中南下之时,三个儿子有人跟随,有人留守国内。时间久了,来回通讯也是频繁,渐渐的在南方的便有了两人,余下的一个也不是经常在川中居住。
这其实也没什么,南方颇有起『色』,而且有张翼张伯恭执掌兵权,根本不会出什么『乱』子。杜轸通过呼雷阙人员得到的消息却是非同寻常,张翼的去世有蹊跷不说,马承留在川中的子嗣和族人却是出现在了南中地区。
太子刘湛闻言也是一惊,马氏一族在川中不说是位高权重,可也是过的舒心。现在整个族人几乎都不在川中,反而向南方而去,这就很不寻常了。再联系到张翼的突然去世,南方兵权旁落,似乎危机已然降临。
“超宗此事可当真?”司马胜之在一旁问道。作为刘禅钦点的近臣,司马胜之在宫中的影响力已然超出了当初的郤正。郤正是个明哲保身又有所坚持的人,作风低调。可司马胜之却是个不甘寂寞的『性』格,可谓是锋芒四『射』。
宫中大小事务在司马胜之的统领下搞得有声有『色』,甚得刘湛的欢心和欣赏。能得到皇帝刘禅和太子刘湛两代人的重用,司马胜之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杜轸见司马胜之问,于是肯定的道:“这是伯珍使亲信加急传回来的,千真万确。我还特意使人去马府查探,果然是人去楼空,只有些许老弱仆人。”
高伯珍即是高玩,与杜轸,文立,卫继并为呼雷阙四大执事。执事是呼雷阙的最高主事,在朝中四人都有侍中的职位便于出入宫中。其中的文立负责跟随刘禅,卫继负责处理雍凉的异族事务,杜轸是川中的耳目,高玩则早已打入了南方各国之中。
马承作为刘禅倚重的重臣自然知晓呼雷阙的厉害,只看马氏族人离开成都,进入了南中地区才『露』出破绽,就知道在隐瞒行踪这件事儿上马承费了多少苦心。要安排这一路形成掩人耳目,谈何容易?
这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安排好的,必然有一个长期的筹划和安排的过程。
“居心叵测!”司马胜之忍不住怒道。
不仅仅是司马胜之怒了,刘湛和杜轸心里也是不痛快。眼下的蜀汉蒸蒸日上,大好的时机偏偏有人私心膨胀,暗中策划谋反,这让忠于汉室的人们如何不怒?
“伯珍和臣先后派人通知了诸葛思远,南中方面必然有所准备,可这大的方向还需要太子拿捏。”杜轸干练的道。
刘湛思考了一会儿断然道:“事不宜迟,可全权让诸葛思远处置,川中调发人手南下支持。”
司马胜之建言道:“张伯恭虽亡,军中尚有无数忠心将士,可使人传诏众将把持兵权,切勿轻举妄动。”
刘湛闻言道:“善!便如此,我另修书给父皇便是。”
……
川中这边暗中筹划张罗着,南中却是别有一番天地。诸葛瞻镇守南中也有年余,这诸葛后人的名头早被诸葛瞻坐得名副其实。南中诸蛮无不敬服,对诸葛瞻可谓是言听计从。
当听闻张翼出了意外,诸葛瞻敏锐的政治嗅觉便告诉自己这事儿绝对不一般。张翼和廖化并为蜀汉硕果仅存的两员老将。其体力和精力都是无比的充沛,一般的年轻人都比不上二老的活力,怎么会如此突然的就走了?
要知道张翼从川中到南中,再到南方诸国,甚至连水土不服这种事情都没与发生。这么强健的体魄得了什么病,两三天就能去世?
说起医术,南方大陆或许不如川中,但南方大陆和海外诸国多有联系,普通的疾病治疗绝对不会比川中的大夫差才是。
诸葛瞻连夜暗中派人监视南中的各个道路,设置关卡搜查往来的路人,另外派遣得力干将李松引南兵五千人驻守在南中和南方大陆的边界,并且使人和南方大陆的呼雷阙执事高玩频繁交换信息。
正是因为诸葛瞻超乎意料的反应速度,才在一处偏僻古道上劫下了一部分马承族人。这批人里都是马承族中的老弱,目标较大,速度较慢,因此才被查获。马承族中的核心人物竟然是一个都没有。
到了这个时候诸葛瞻已然明了事关重大,无奈被抓到的这些人不是老人就是『妇』孺,根本不知其他人的去向。
而就在诸葛瞻费心探查马氏核心族人的动向时,南中一处大山之中赫然出现了一支二百余人的队伍。这二百余人各个是精悍无比,领头的正是马承的大儿子马觅。
沿途放倒的蜀汉哨兵已然有三十余人,都是一刀毙命端的是干脆利索。继续向前十余里,便是一处山谷。谷中炊烟渺渺居住着五百多名蜀兵和两千多工匠,这正是蜀汉精制铠甲兵刃的打造场所之一。
马承是个有野心的人,在南方大陆立足站稳之后,便逐渐有了自立山头的想法。川中的人口也不过二百多万人,这南方大陆也能凑个二百多万人口,不说吞掉蜀汉,可分庭抗礼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张翼带着主要的兵力屯驻在南方大陆的北边,主要负责和南中地区保持联络;而马承的商队则是在南方大陆的最南端,挨着大海和海外诸国打得交道比较多。看似兵力紧紧握在蜀汉大将的受众,可商队的权利尽在马承一人之手。
张翼离得远,马承便有为所欲为的空间。其他的随从人员都还『摸』不清状况,马承早就是轻车熟路,很快在商队和南方大陆上暗中扶持起忠心于自己的势力。表面上看都是赚钱(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