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部分阅读
,可这钱也不是都落入了国家的口袋。
有了钱,找些卖命的人简直是太容易了。
毒死张翼只是计划的开端,重要的一点是夺下蜀汉秘密打造的新式铠甲和武器。刘禅在前线带着御林军用这新制武器大显神威消息还没传回来,可马承的耳目却是探得到这批武器有多么重要。
以马承的头脑,想把族人暗中护送到南方大陆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在没人注意自己,没有发动政变之时,这可有大把的时间和人力去『操』作。然而比起立国之后和蜀汉的对抗,没有这批兵器在手恐怕也不是蜀人的对手。
于是马承便有了目标,一定要生擒马钧,就算抓不到马钧,也要抓回替马钧工作的工匠,抢到已经生产出的铠甲武器。这是和蜀汉长久对抗的依持,更是增加自身实力的最佳途径。
要知道大海另一端神秘的国家都没有这样坚固和犀利的斗具,有了他称王海上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二百多人突然包围了山谷,刚一交锋就趁『乱』砍翻了屯驻在外围的一百多名蜀兵。这些蜀兵在山谷中也是轮值,一下子少了一百余人等于没了一半的防御力量。剩下的蜀兵没怎么抵抗,就纷纷被杀。
休息中的二百多蜀兵也都是不怕死的,抄起家伙就出来拼命。双方人数大致相等,可战斗力和心态都有差别,蜀兵能拖得住一时半刻却是难以久持。
突如其来的战斗让山谷中的工匠们感到莫名其妙,不过到了这个时候肠子肚子满地都是,还是保命要紧。于是工匠们四散而逃,只有少数人还知道留下来保护新打造的铠甲和兵刃。
马钧这个时候已经七十多岁,常年的南方山中生活让这老头显得苍老了许多。发明和创造耗费了马钧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不断的工作研究和传授技艺也让马钧难以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
众人跑的飞快,只有马钧跑不动。师傅不走,刘邵也是不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刘邵本属中原世家,颠沛流离到了川中一番奇遇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和生活。侍奉马钧的年头不算多,可马钧对自己恩若父子,更是倾囊相授,这个时候让刘邵独自逃生是说什么都不干的。
年纪大了,可是马钧眼睛不花。这批“恶匪”武艺高强,下手狠辣,绝对不是什么善类。况且南中地区都是蛮人为主,哪里来的这么二百多号武艺高强的汉人?
不用问,多半是奔着铠甲武器和自己来的。有了这个判断,马钧更是急着要送刘邵离开。自己这年龄和身子骨禁不起大的折腾,可刘邵却是年少有为,犯不上陪自己这老骨头一起丧命。
刘邵不管那么多,本来就是个驴脾气,看到群匪占据绝对优势,刘邵猛的一猫腰扛起马钧撒腿就跑。
在谷中的工匠都是蛮人,而且年富力强非常易于辨认。刘邵扛着马钧跑,再加上十几名从东吴来学习的工匠手艺人,这目标简直是太醒目了。当下占据优势的群匪就分出了二十余人分别围堵和包抄过来!
第一百零五章 意外之举(上)
马钧在南中地区生活许久,其巧手和奇思妙想被蛮人所崇敬,其发明创造改变了蛮人的生产生活,其地位在蛮人心中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看到这些恶徒奔着马钧杀去,原本各自逃散的蛮人工匠都纷纷回头来保护马钧,阻挡这些恶匪。有人抄起铁锤,有人抡起铁棍,更有人捡起打造好的兵刃铠甲来和恶匪拼命。〖..|com|〗
为的只是让马钧能逃出生天,蛮人开化较晚重视金钱利益,可也敬佩有才华的人,对于心中的神明付出任何代价都是舍得的。
只是蛮人工匠多是依靠力气,平时也没有军事训练可谓是一盘散沙。反观那些恶匪不仅武艺高强,更是进退有序,彼此呼应作战几乎超过了普通的官兵。两下冲击铁锤落地,铁棍被打飞,蛮人惨呼着不断倒在血泊之中。然而后面的蛮人仍是舍身向前,毫不畏缩的拦在恶匪和马钧之间。
三四十名蛮人工匠穿着打造出的铠甲和兵刃急匆匆加入战团,恶匪见了是无比的忌惮。这些神兵利器都是有所耳闻的,就算对方没有什么武艺,单凭甲兵之利也足以杀死自己了。
这边缠斗着,刘邵背着马钧早跑了没影。这片大山放到以往是无人区,就算是当地的族群也不敢轻易涉身其中。蜀汉在此开采到了铁矿才逐渐开发为一处冶炼和打造兵器的场所。
既然是军事场所,必然是留有后路的。这些恶匪来势汹汹,对于附近的地势和人员安排都无比的熟悉,显得那么轻车熟路,一看就知道是有备而来。不过这山谷中的密道只有够级别的人才知晓,刘邵和马钧均在其列。
群匪的领头者马觅见跑了马钧勃然大怒!马氏的精锐从成都暗中到了南中,本来是可以趁着南方大陆还没发动,便先一步到马承的身边。只是有这特殊的人物在身,众人才在南中境内停留至今。
眼下跑了马钧,计划等于失败一半,赌上『性』命留在南中的压力顿时油然而生,重重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拼了命的留下来偷袭这里,到底值不值得?
蜀汉的官兵死的七七八八,场中最难缠的便是那三四十名身穿铠甲手执利刃的蛮人。这些蛮人也是聪明,看到群匪畏惧自己手中的兵刃于是蛮人们一字列开,完全封锁了群匪追赶和前进的线路。
这是山谷不是平原,群匪在谷外留了人手,但马钧和刘邵走的是密道,其出口定然在一个隐秘之处,留在谷外的人手只能充做摆设罢了。
群匪各自不敢上前领教传说中的神兵,马觅怒火中烧的挥舞手中大刀冲在了前列。总要有个人带头,否则二百多人让几十个人困住不成!?
“死来!”马觅强压心头的悸动,大刀好似劈山裂石般斩下,这一招声势惊人可实际上却是留有余力。
那蛮人没有什么战斗的经验,眼看这一刀躲不开了于是挥舞手中大刀也是对砍过来!
换做寻常的兵士,见状不是抽身挪移就是挺兵刃抵挡,可这蛮人完全是玉石俱焚的打法,让马觅有些措手不及。
“哎呀……”马觅见对方劈来这一刀速度也是极快,猛的抽手缩回这一刀,可感觉上这一刀是躲不开的,嘴里忍不住先是『露』了怯。
“铛!”清脆的撞击声响,马觅只觉得对方力气颇大,震得自己倒退三四步才站稳。
马觅本就没有用尽全力,加上临时抽刀自保,其力量可想而知。那蛮人在一撞之下也被震得一愣,自己这一刀竟然把这凶人『逼』退了!?
“嗯?这……”马觅见蛮人没有追来,纵身又是退了几步,把大刀抬起来仔细端详着,发现和“神兵”对砍之后,自己的大刀竟然是毫发无伤!?
“啊啊啊!”蛮人缓过神来叫喊着冲杀过来,马觅脸『色』一沉,身形一晃就到了蛮人身侧躲开了力大势沉的一刀。
“杀!”马觅一声大喝,手中大刀从蛮人侧身斩入,几乎把这蛮人砍成两截!
鲜血飞溅起老高,喷了马觅一脸一身。马觅青筋暴起,怒不可遏冲向下一个蛮人。恶匪们也是看出了问题所在,各自『揉』身上前开始杀戮……
蛮人一个个倒下,山谷中除了马觅带来的恶匪,遍地都是尸体。什么刀枪不入,什么削铁如泥,根本就不存在啊……
马觅凶神恶煞似的面孔让人不寒而栗,恶匪们开始对地上的尸体补刀。一个活口也不要留,顺便看看还有没有活口。
一名恶匪刚要补刀,就发现脚下一具“尸体”在瑟瑟发抖。那恶匪抬脚猛踹了一下,抖个不停的“尸体”发出“哎呦”的惨呼声,被踹出老远。几名恶匪见有一个活口,急忙上前把那人像拎小鸡似的从地上拎了起来。
“新制的铠甲兵器都藏在哪里?!”马觅没有用刀威胁装死的这位,可这位见到马觅的神态就已经吓得瘫软一团。
“啊……啊……都在这里,北屋里还有一些……饶命啊……饶命啊……”那人好在脑袋还会转,磕磕绊绊的透『露』了些有用的信息。
不等马觅表态,早有恶匪跑去山谷的北屋那边搬运铠甲和兵器。马觅把大刀『插』在地上,坐在一块巨石上,看着这装死的老兄阴森森的发笑。装死的老兄头也不敢抬,想跪在地上却只能以趴的姿态“跪着”,磕头如捣蒜泥求饶连连。
“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小的不是蜀人,不要杀小的啊……”那人哭嚷着,却是让马觅神情一变!
“你不是蜀人,是什么人!?”马觅喝问道。
那人打了个冷颤道:“小的是从吴国来和蜀人学手艺的,小的是无辜的啊……大爷饶命,别杀小的……”
听到这人这么说马觅虎躯一震,猛然起身抽出大刀向北屋走去。北屋那边群匪刚是搬出了蜀汉的铠甲和兵器,见马觅来了纷纷错愕,不至于急成这样吧?
“果然!哼!”马觅大刀砍开一个箱子,把其中的铠甲和兵刃拿出来用自己的大刀试砍。铠甲顿时被砍穿,兵刃却是毫发无损——马觅自己的大刀一样毫发无损——这都是普通的兵刃和铠甲……
“怎会如此?”群匪中有人错愕道。
马觅头脑转的飞快,忍不住叹道:“这兵器是蜀汉隐藏许久的秘密,此处多半是普通的兵器锻造之处,否则马钧怎会带着吴人来此?”
这批吴人是跟随马钧学习先进的技术来的,同时也具有刺探蜀国国情的功效。马均连投石车的精要都不传授给这些人,怎么会带着这些在蜀汉秘制斗具所在大肆的参观和学习呢。
若是早发现吴人,马觅等人的策略必然是包围好谷中人再行动,避免被马钧走脱。无奈吴人的穿着和川中的汉人无异,群匪看来都是马钧的徒子徒孙罢了,谁会想到是吴人?
此处存放着秘制的兵器,群匪必然采取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才有胜算,否则守军穿起秘制斗具来战,群匪也只有夺路而逃的份儿了。
那跪地求饶的吴人也是个机灵的角『色』,见马觅等群匪一脸失望的神『色』,就知道自己恐怕活不了了。就算明知活不了了也要尽最大努力才是,怕死的人都是这样,虽然没有远见但临时抱佛脚的功夫绝对是一流的。
吴人跪着爬到马觅脚边哭诉道:“大爷,大爷,小的是吴国皇帝身边的近臣,只要大爷方小的一条生路,吴国一定愿意用大批的金银财宝来换小的!大爷,大爷,饶命啊!”
“杀了他!”
“宰了他!”
群匪眼前只有这么一个能够发泄的家伙,一时群情激奋要杀之而后快。马觅冷哼一声道:“富贵?哈哈,小爷可不差什么富贵!”言罢,一抬脚把吴人踹出老远。
吴人狼狈不堪的模样惹起群匪的哄笑,这个时候负责追踪和外围探查的匪徒也是跑了回来。这谷中几乎翻遍了也没找到马均逃跑的路线,而山谷外的回复也是找不到蜀人逃跑的踪迹。
这此行动到此可谓是全泡汤了,人货两空,回头又要面临南中蜀军大肆搜查的危险,真是让人无比的颓废。
吴人好似被发泄的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身上的骨头不知道断了几根,哎哟哎哟的哼个不停。
马觅示意众人停止戏谑,把那吴人提到了自己身前问道:“你不是这里的工匠么?吴国皇帝怎么会花大价钱赎你?以为小爷是好骗的么!”说道这里,血迹未干的大刀横在了吴人脖颈之处。
吴人见马觅这么问等于看到了一线生机,于是忙道:“小的是吴主身边的近臣,不是工匠,真的不是工匠。”
“不是工匠?哈哈,你这样子也能当细作不成!?”马觅哈哈一笑,手中大刀微微用力,吴人的脖颈处开始流起血来。
“蜀人精明,小的学过几天手艺无拳无勇所以被派来,大爷饶命啊。”吴人见状急忙分辨道。
马觅圆眼一瞪道:“此话当真!?”
“当真,当真,大爷饶命……”吴人吓得一哆嗦,一脸可怜样几乎崩溃。
“好,我不仅不杀你,还放你回去,不过你要听我的吩咐。”马觅阴森森的笑着道。若是关彝或是张遵在此,定然不会相信这是当年和二人交手时的少年,马氏一族根本就是扮猪食老虎啊。
第一百零五章 意外之举(下)
锻造兵器的山谷遭到袭击,将作大匠马钧和其将作左丞刘邵不知所踪,在山谷的工匠守兵死了足有两千多人,这是血淋淋的屠杀!
消息传到了诸葛瞻的府中,诸葛瞻拍了拍额头,这是中了马承的声东击西之计。老弱病残的马氏族人早晚是要暴『露』行迹的,在自己热衷于各条道路搜索马氏族中青壮之时,人家已经不声不响的奔着武器要地而去。
马钧和刘邵不知生死,但对方这一次行动显然是一击即中!马钧是蜀汉变革最重要的标志『性』人物,其远超同时代的思想和巧手可谓是推动蜀汉军事经济发展的根源。
这样的人物在自己辖区出了问题,显然对方是早有准备。马承一定有手下在很早以前就打入了南中各地的部署,所以才能如此准确的袭击马钧所在。这个损失蜀汉是否承受得起诸葛瞻还不好估算,但刘禅那边一定是雷霆大怒的——纵观历朝历代,还没有刘禅这样如此重视百工的皇帝——况且马钧来到蜀汉之后在刘禅有意的启发下早已不是原本的马钧了。
既然马承的亲信早就混在了南中队伍中,一时半刻想把这些人揪出来还真不容易。诸葛瞻索『性』调动了自己亲自培养的几支部队投入到各地的关卡中,并且重新制定了防务编制和口令等。
施行下去都需要时间,不过诸葛瞻按部就班的去做,一点着急的意思都没有。马承有通天只能,在南中安『插』的眼线也不会太多,蛮人对于汉室的认可和忠诚可以说比许多汉人都要坚定,并非是那么容易策反的。
况且山谷中被杀的人足有两千余人,潜伏在南中境内的马氏族人最少也是数百之众。一人两人通过眼线的掩护和情报倒是容易过关,这几百人无论是集中在一点强行突破,还是化整为零的混出关卡,想一点马脚不『露』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只要『露』出行踪,诸葛瞻自会调集重兵前往征讨,搞不好马钧和刘邵已经落入了这批人手中。
这数百马氏族人最多耗费诸葛瞻一分的精力罢了,棘手的是南方大陆的情况。诸葛瞻先后派出四支军队开入南方大陆,接应回的汉军和蛮军只有三千来人。余下的万余人还不清楚马承的反意,被马承用命令调动深入到了南方大陆腹地。
沿途大大小小汉人的领土无数,可诸葛瞻的部队想继续深入时却被南方大陆本地势力所阻挠,屯驻在附近的汉军不少有前来襄助的意愿,却是苦于马承严令各军擅离职守,只好作壁上观。
从外交层面上来说,诸葛瞻派来的蛮军和长年累月屯驻在南方大陆的汉军都是一体,南方大陆本地势力没有理由接受其一而抗拒其二,这里的缘故不说诸葛瞻也是想的清楚。
事关邦交之事,这只有留守川中的太子刘湛或是蜀汉皇帝刘禅才能做决定,而通信一来一往怎么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诸葛瞻虽然得刘禅信重,然而这越权之事若是做了也是重罪,因此不得不审慎对待。
南中的将领都是劝诫诸葛瞻不可草率决定,诸葛瞻思虑再三仍是决定强行进兵!一连七批使者不断的和南方大陆本地势力交涉,这个时候南方大陆只存在两个国家,七批使者接二连三的到来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汉军的战斗力是这两大势力有目共睹的,换做平常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和汉军发生冲突。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有了暗中力量的推动,这两大势力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
拒绝的消息不出意料,诸葛瞻冷笑不已,传令蛮军发动进攻。这是一场毫不留情的屠杀,四支蛮军的其中一支穿戴着新制的铠甲和兵刃,虽然只有两千人可其战斗力足以抵得上两万人。
马觅等人千方百计付出极大的代价也是没有抢到的斗具,都在诸葛瞻的掌控之中。作为国家最高的机密这本就是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事情,马承半途做官在朝中的党羽就算众多,可职位都是有限的很。级别过于高的官员并不是马承可以收买得动的。
其亲信眼线打探到的地点只是刘禅和诸葛瞻为了保护机密不泄『露』,有意散布的疑阵而已。第一等的官员身负机密,这一定是心怀叵测之辈的首选目标。刘禅不是昏庸的君主,国家内部也少有掌权的『奸』佞之辈,担负机密要责的人就算没什么大才,可品质总是靠得住的。
刘禅向诸葛瞻授意,对于次一等的官员散布虚假的机密信息。这次一批,其范围就宽松得多了。心怀诡计的人在第一等官员身上无从下手,必然要转向相较容易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获得的消息必然是假消息了——这次一等的官员自己都不知道消息是假的……
这种安排看起来不切实际,然而施行后效果确实非常之好。朝中做官的,无论是第一等还是次一等,谁都乐于承担这样的角『色』。这是陛下看得起你,或是陛下要考验你,才给你这般机会。
陛下关注你,离升官还会远么?
诸葛瞻毫不犹豫的开战超出了马承的预料,南方大陆屯驻的汉兵马承还未吸收完全,这个时候和“自家兵马”对着干恐怕不合适。但南方大陆上本地势力对付普通的汉军都是狼狈不堪,对付诸葛瞻精挑细选的四支蛮兵更不是对手了。
这一开战虽然超越了诸葛瞻手中的权限,违背君臣之道,可也是有几分好处的。摇摆不定的南方汉军见到自家兄弟和当地势力开战,心里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族群,自家人打了起来,自己还看热闹么?想帮忙,上峰有命令严禁参战,看热闹,流血的都是同袍啊……
汉军有想法,南方大陆本地两大势力也是有想法的。我们替你马承拼命流血,自家儿郎损伤无数,你的人马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把我们当做傻子用么?
马承方面更是有苦自知,本身对于汉军的收编就没有完成。若是诸葛瞻依照常理情势川中,马承这边有二十余日的时间就足够收编所有的汉军。然而诸葛瞻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处处进『逼』,不给马承任何喘息的时间和空间事情就不好办了。
四支蛮军长驱直入,当地势力在打了两三仗之后便躲在领地里不敢『露』头。不过是两三次交锋,死伤的兵丁比国内数国混战十次都要多,这样的伤亡比例不是本就人口凋零的两大势力可以承受的,更何况谁愿意被人当枪使唤?
诸葛瞻特意挑选了能言善辩,颇有气节的使者分别到汉军各个驻地晓以大义,宣导自己的用意。按照军中的官职来排,张翼之后自有其他将领领兵,实在轮不到马承发号施令。
马承凭借的是多年在诸国建立的威望,可真要一板一眼按照职权说话,军队里的事情还真不是马承『插』得上手的。
沿途屯驻的汉军自然知晓这个道理,其实众人本身都是觉得奇怪的。只不过是没有人带头站出来,所以都是稀里糊涂的听马承差遣。严格来讲,马承有什么权利调动军队?他能调动的只有商队那边的人才是么……
这一点马承早有预防,这些年被马承收买和暗中培植的军队势力也不少。这些人在军中起到了策反汉军的主要作用,而且直接掌控了一部分兵力。屯驻在汉人领地的不仅仅有军队,还有隶属马承商队的人。这些人可都是对马承死心塌地的家伙,就算没有那么忠诚,也是有好处跟着的。
开辟南方大陆的通商之路,让蜀汉的经济腾飞而起,同时也使得投资商业的各大世家官僚大赚特赚。国家几乎是成倍的得到资本扩张,那么作为个体来讲的商人,世家们赚的自然也不会少。
这一切都是起自刘禅的政策,权利却是在马承的掌握之中。马承给国家带来多少利益,自己暗中留下多少利益无从考究。只是想从国家得到利益之中分出一成半成的,已经是很大一笔财富了。
独掌大权的马承在这些事情上做文章简直是太容易了。商人和世家要发财,合作的对象首选肯定是马承。马承一点头,可谓是财源广进,金山银山也是有的。这其中有人被马承拉拢,有人被马承腐化,也饱含着一些别有心机之人装糊涂的分出一些战力给马承,姑且最为一次“投资”。
这些人未必忠诚,成分也很复杂,不过有利益驱使着,除了俯首听命实在是看不到什么大的形势。有这些人从中作梗,诸葛瞻的使者如何能言善辩,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诸葛瞻的使者不过是刚到,这批人对屯驻南方的汉军吹风可不是一天半日了,几乎要按年去计算。蛮人也好,羌人也好,异族人的特点除了嗜杀就是贪财。有了钱财卖命是家常便饭一样,马承手握巨大的财富,想买通蛮兵也并非困难的事情。
有了这些因素存在,诸葛瞻的煽动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在这偌大的南方大陆就算诸葛瞻的军队所向无前,总是要吃饭喝水的。没有补给,南方大陆的汉军和本地势力又不友善,想走的远些就困难了。
就在诸葛瞻进退两难之际,一个消息传到了南中,甚至成都以及屯驻在雍州的刘禅营中。
第一百零六章 离间(上)
吴国和蜀国缔结盟约,派出了前后数批的工匠艺人到川中跟随马钧学习技术,其目的并不单纯。
刘禅心如明镜,形势所迫之下欣然应允吴人的要求。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吴人来了除了跟随马钧有所学习之外,其活动的范围实在是有限。以学习为名入蜀自可增加刺探蜀汉实际发展的根源,可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马钧左右。
只要马钧有意隐瞒,这些吴人得不到什么消息,甚至学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就拿投石车来说,马钧留了一手吴人掌握的技术便不完全了。回到国内的工匠做出的投石车就算成功,可威力和蜀汉送给吴国的投石车不可同日而语,要差上许多。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到了这个时候吴主开始后悔当初结盟过于痛快了。那个情况下吴国点出来要投石车的制造方法,蜀汉多半也是答应的。可吴主为了让吴人在蜀地能多学一些东西,多打探一些东西,留的时间久一些,说的就比较笼统。
这一含糊不清,人家蜀汉答应了,回过头来吃亏的还是吴国。若是没有那么贪心,现在至少掌握了投石车的制造方法,而非是一个威力锐减的半成品。
北伐结束,吴国也是占领了许多地盘,扩大了自身的领土。不过比起蜀汉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吴国就要悲惨了许多。荆州大都督施绩在返回江陵后不久,重伤不治而亡,这使得吴国顿时支柱。
临死之前,施绩上表再三说明了吴国和蜀汉联手的必要『性』。魏国和蜀汉的实力都凌驾于吴国之上,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意气用事。联合蜀汉抗拒曹魏,吴国还有平衡三方势力,维持自身发展的余地和机会;若是反其道行之,联合曹魏对抗蜀汉那便只有自取其辱了。
从施绩的角度考虑,蜀汉和曹魏都是不可信任和长期依靠的,但是联合蜀汉可以让吴国有时间和机会发展,反之便是加速灭亡。
放到平日里这番肺腑之言一定可以得到认同,无奈今时不同往日。北伐之后吴国元气大伤,强行出兵的后果是士卒将帅多有阵亡,国内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国库的积蓄也见了底儿。
更要命的是江东的山越开始蠢蠢欲动,而国内一时可以征调的兵力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百姓比任何时候都厌倦战争,朝堂上的议论也是站在了北伐的对立面。这些问题放到平时都不算是问题,但集中在一起呼啸而至,就成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联合曹魏抑制蜀汉,这是江东许多世家的想法。吴国不像蜀汉一般,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帜和曹魏是死敌。做为魏蜀之间的“中立国”,吴国要做的便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所属的阵营。
陆凯和吴主孙亮设计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投石车,可惜北伐之战投石车不说尽数被毁,剩下的也不太多。雍凉长安大显神威的投石车在淮间地区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战力。
这其中的原因难以尽说,可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失去了淮间的防线,得到了完整的江夏和南阳,义阳两郡,这就是吴国在土地上的得失。和国内损失的兵员以及经济情况做一个对比,这次北伐吴国可谓是亏大发了。
施绩在许昌和蜀汉皇帝并肩作战,而死前的奏章又是“偏袒”蜀汉一方,这便成了朝中群臣攻击的目标。不只是施绩,包括陆凯,丁奉在内的一拨主张北伐的吴国文武都在打击的范围之内。
群情激奋的朝堂让吴主孙亮也不得不权宜行事,作为近臣的贺邵,王蕃首当其冲,先后贬职外放。陆凯,丁奉,朱异在淮间连战连败,都削去了兵权,一样贬职外放。
这些北伐派的人物被打压,朝中的议论才松弛了些,总算给吴主孙亮喘息的机会。施绩,陆凯,丁奉,朱异这四名吴国的都督之才死的死,退的退,留下的位置是急需有人补上的。
吴主孙亮力主用陆抗为督镇守荆州,朝中的世家群臣很是不满。刚把陆凯拉下马来,陆氏的另一位又握住荆州军政大权,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陆凯等一批北伐派的首领是下了台,朝中的门生党羽仍是极多的,一时之间双方展开激辩,一连数日都没能解决。
北伐派的意思很是明确,陆抗不能执掌荆州,那么江夏和淮间的都督人选北伐派也是不让步的。吴主孙亮一下子少了左膀右臂,加上不喜欢被朝臣左右,见状也是不做决定。
一来二去,这拖延的时间就久了。吴国内部混『乱』,按兵不动的魏军开始有了动作。数路魏军同时进『逼』南阳,淮间二处,对吴国施加压力。
吴军都在尽力应付山越,可以抽出支援边防的兵力实在是有限。这个时候连主将都没决定,还谈什么应战?争执不休的两派在这个时候展现了高效,迅速达成了一致。
陆抗被任命为镇北将军,荆州牧,辖江陵,襄阳,南阳,义阳四大重镇政抵御魏军;步协为西陵督,镇守西陵兼顾荆州南部地区作为陆抗的后援。留平从荆州副都督升为江夏都督,镇守江夏地区,西连义阳,东拒淮间魏军。故太常潘濬之子潘翥为大都督,楼玄为副都督镇守濡须口抵挡曹魏名将王基。
这一系列任命陆抗乃是陆氏族人,留平军中干将,潘翥名臣之后,楼玄是吴主孙亮倚重之人,各方势力都有兼顾,也是算折中之举了。
曹魏选择吴国采取报复『性』的攻势,吴国方面自然派遣使者入川告急,使蜀军协助抗击魏国,同时也招在蜀汉学习的工匠还吴。传闻蜀汉皇帝刘禅带着两万蜀军战退司马昭十余万魏军,已经让魏人吓破了胆,这样的强援如何不拉过来帮忙?
南中方面倒是和援助吴国没有什么关系,可在川中跟随马钧一起学习已久的吴国工匠都被杀了……怎么还给吴国呢?消息早传往刘禅所在的雍州,可回信儿还没有到。
吴使催促的甚急,诸葛瞻也只能尽力的安抚和拖延。自家的马钧,刘邵这班重臣都不知所踪,哪有心思和你分辨吴人工匠遇害的事情呢……
蜀国还没有动静,吴主孙亮却是收到了两份意外的消息。魏国使臣荀勖从淮间渡江而至,请求面圣;同时安『插』在入蜀工匠中的近臣独自回到了建业。
荀勖上一次渡江结盟是不成功的,让吴人耍了一通不说,自己也好悬回不去江北。二次前来,荀勖早把江东君臣看透,而气势和身份也不可同日而语。当初是求和,现在无论目的是什么,都可俯视吴国君臣了。
毕竟吴国内忧外患是世人共知的事情,想掩盖也是捂不住的,处处山越,魏兵陈列江北,只是这些就足使江东君臣喘不上气儿来。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江东鼎足天下这气度上更是不能输。吴主孙亮依照礼节接待了魏国使者荀勖,江东文武群臣皆有到场,只是昔日古人陆凯,王蕃,贺邵等辈早身处异地,无缘再会了。
不谈结盟,不谈刀兵,荀勖此番前来可谓语出惊人,问的江东君臣哑口无言,不知所措。
“南阳之战晋公十余万之众被蜀主刘禅率领数千刀枪不入,削铁如泥的军士杀得大败,此事江左可知?”荀勖只是简单的问了一句,无异于一个惊雷炸响朝堂。
南阳之战吴军见到的是战后的蜀军,至于蜀军是如何击退魏军的,虽然有所猜测,却并不知内中详情。按照荀勖所言“数千刀枪不入,削铁如泥之军”就让十几万魏军败的一塌糊涂,这简直是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司马昭的十几万魏军不是因为吴军的奋勇作战退走的,这个江东君臣都是清楚。蜀军传闻只有两万来人,刘禅励精图治打得魏国节节败退,按照道理没有完全的把握绝不会以身犯险。
用不满两万之兵去冲杀十几万的魏军,这可谓『自杀』之举。然而刘禅就这么做了,而且还赢了。
之前吴国君臣皆认为刘禅另有他助,而国内的事务众多所以都没有详细的探究。如今见荀勖一说,这才觉得事情确实不是那么简单。
司马昭没必要放着杀死刘禅,全歼蜀军的机会不要,回过头来离间吴蜀的关系。这事儿还真像是确有其事的样子。
把眼光扫过吴国君臣错愕的神态,荀勖有了些许满足感。上次来自己像是小丑一样被你们戏弄,眼下都为当初的不识时务后悔吧?
蜀国有这等力量完全可以独自面对魏军,可藏着掖着的到了最后关头才用,这样心机城府的盟友靠得住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荀勖带来的消息引起了吴人的不满和恐慌。蜀人倚仗的是武器,既然是武器就会逐渐增多,眼下是数千人的规模,一年之后是什么规模呢?
刀枪不入,削铁如泥,面对这样的军队就算是曹魏也没有与之抗衡的办法,吴国又能做什么?帮着蜀汉灭掉了曹魏,两国大可各自争雄,然而蜀汉有这般杀手锏在,灭掉魏国之后吴国的命运可想而知啊……
第一百零六章 离间(下)
荀勖回到馆驿之中,对于今日吴国朝堂君臣的反应大感满意。蜀汉锋芒太盛,时至今日,自己仍是不敢相信刘禅手中有一支刀枪不入无坚不摧的军队——两万人毫无悬念的硬碰硬击溃十几万魏军,这等战力实在是恐怖!
魏国使臣提供的消息并非是独有,从南中逃回来的孙亮近臣似乎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一事实。据蜀人透『露』消息,蜀汉确实手中握有秘制斗具这个事实,其威力和魏人所提到的差不多少。〖..|com|〗
事情到了这里,蜀汉手中除了投石车还有一支配备神兵利刃的军队这已经是吴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接下来的,便是如何处理两国的关系了。
身旁的蜀汉一下子有了这般强大的实力,那么吴国在蜀人眼中究竟处于一个什么地位,这是迫切需要印证的。若是蜀汉对江东一点忌惮都没有,貌似也没有联合江东一同伐魏的必要。
人心难测,上升到国家层面更是要仔细考量。魏军肯派使者来到江东,足以说明在荆州和淮间的魏军都是虚张声势。魏军和吴国拼个你死我活,不正是让强大的蜀汉有机可趁?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这个时候蜀汉出兵协助江东有好处,作壁上观一样是有好处拿的。蜀人采取何等措施魏国不清楚,吴国也不清楚,因此荀勖渡江南下是离间,更是试探吴国和蜀汉的反应。
除了这让人心惊胆跳的消息外,从川中而来的还有南方大陆蜀将马承的意愿——说是马承,实际上是马觅突发奇想的举动。
马觅提出的建议很是简单,希望和东吴联合借道交州返回南方大陆,自己的父亲准备在南方大陆揭竿起义割据一方,身为长子的马觅自然有身价和吴人谈判。蜀汉御林军的战斗力达到逆天的境界,雍凉又有异族叛『乱』,南方再宣布独立,对于蜀人将士沉重的打击。
这个时候吴国继续保持和蜀汉的盟约,无异于与虎谋皮。据说蜀汉新式武器的研制和锻造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此期间一直拉着东吴抗击魏国的蜀汉国力未损,反倒是吴国这个盟友损兵折将……
联合曹魏(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有了钱,找些卖命的人简直是太容易了。
毒死张翼只是计划的开端,重要的一点是夺下蜀汉秘密打造的新式铠甲和武器。刘禅在前线带着御林军用这新制武器大显神威消息还没传回来,可马承的耳目却是探得到这批武器有多么重要。
以马承的头脑,想把族人暗中护送到南方大陆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在没人注意自己,没有发动政变之时,这可有大把的时间和人力去『操』作。然而比起立国之后和蜀汉的对抗,没有这批兵器在手恐怕也不是蜀人的对手。
于是马承便有了目标,一定要生擒马钧,就算抓不到马钧,也要抓回替马钧工作的工匠,抢到已经生产出的铠甲武器。这是和蜀汉长久对抗的依持,更是增加自身实力的最佳途径。
要知道大海另一端神秘的国家都没有这样坚固和犀利的斗具,有了他称王海上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二百多人突然包围了山谷,刚一交锋就趁『乱』砍翻了屯驻在外围的一百多名蜀兵。这些蜀兵在山谷中也是轮值,一下子少了一百余人等于没了一半的防御力量。剩下的蜀兵没怎么抵抗,就纷纷被杀。
休息中的二百多蜀兵也都是不怕死的,抄起家伙就出来拼命。双方人数大致相等,可战斗力和心态都有差别,蜀兵能拖得住一时半刻却是难以久持。
突如其来的战斗让山谷中的工匠们感到莫名其妙,不过到了这个时候肠子肚子满地都是,还是保命要紧。于是工匠们四散而逃,只有少数人还知道留下来保护新打造的铠甲和兵刃。
马钧这个时候已经七十多岁,常年的南方山中生活让这老头显得苍老了许多。发明和创造耗费了马钧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不断的工作研究和传授技艺也让马钧难以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
众人跑的飞快,只有马钧跑不动。师傅不走,刘邵也是不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刘邵本属中原世家,颠沛流离到了川中一番奇遇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和生活。侍奉马钧的年头不算多,可马钧对自己恩若父子,更是倾囊相授,这个时候让刘邵独自逃生是说什么都不干的。
年纪大了,可是马钧眼睛不花。这批“恶匪”武艺高强,下手狠辣,绝对不是什么善类。况且南中地区都是蛮人为主,哪里来的这么二百多号武艺高强的汉人?
不用问,多半是奔着铠甲武器和自己来的。有了这个判断,马钧更是急着要送刘邵离开。自己这年龄和身子骨禁不起大的折腾,可刘邵却是年少有为,犯不上陪自己这老骨头一起丧命。
刘邵不管那么多,本来就是个驴脾气,看到群匪占据绝对优势,刘邵猛的一猫腰扛起马钧撒腿就跑。
在谷中的工匠都是蛮人,而且年富力强非常易于辨认。刘邵扛着马钧跑,再加上十几名从东吴来学习的工匠手艺人,这目标简直是太醒目了。当下占据优势的群匪就分出了二十余人分别围堵和包抄过来!
第一百零五章 意外之举(上)
马钧在南中地区生活许久,其巧手和奇思妙想被蛮人所崇敬,其发明创造改变了蛮人的生产生活,其地位在蛮人心中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看到这些恶徒奔着马钧杀去,原本各自逃散的蛮人工匠都纷纷回头来保护马钧,阻挡这些恶匪。有人抄起铁锤,有人抡起铁棍,更有人捡起打造好的兵刃铠甲来和恶匪拼命。〖..|com|〗
为的只是让马钧能逃出生天,蛮人开化较晚重视金钱利益,可也敬佩有才华的人,对于心中的神明付出任何代价都是舍得的。
只是蛮人工匠多是依靠力气,平时也没有军事训练可谓是一盘散沙。反观那些恶匪不仅武艺高强,更是进退有序,彼此呼应作战几乎超过了普通的官兵。两下冲击铁锤落地,铁棍被打飞,蛮人惨呼着不断倒在血泊之中。然而后面的蛮人仍是舍身向前,毫不畏缩的拦在恶匪和马钧之间。
三四十名蛮人工匠穿着打造出的铠甲和兵刃急匆匆加入战团,恶匪见了是无比的忌惮。这些神兵利器都是有所耳闻的,就算对方没有什么武艺,单凭甲兵之利也足以杀死自己了。
这边缠斗着,刘邵背着马钧早跑了没影。这片大山放到以往是无人区,就算是当地的族群也不敢轻易涉身其中。蜀汉在此开采到了铁矿才逐渐开发为一处冶炼和打造兵器的场所。
既然是军事场所,必然是留有后路的。这些恶匪来势汹汹,对于附近的地势和人员安排都无比的熟悉,显得那么轻车熟路,一看就知道是有备而来。不过这山谷中的密道只有够级别的人才知晓,刘邵和马钧均在其列。
群匪的领头者马觅见跑了马钧勃然大怒!马氏的精锐从成都暗中到了南中,本来是可以趁着南方大陆还没发动,便先一步到马承的身边。只是有这特殊的人物在身,众人才在南中境内停留至今。
眼下跑了马钧,计划等于失败一半,赌上『性』命留在南中的压力顿时油然而生,重重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拼了命的留下来偷袭这里,到底值不值得?
蜀汉的官兵死的七七八八,场中最难缠的便是那三四十名身穿铠甲手执利刃的蛮人。这些蛮人也是聪明,看到群匪畏惧自己手中的兵刃于是蛮人们一字列开,完全封锁了群匪追赶和前进的线路。
这是山谷不是平原,群匪在谷外留了人手,但马钧和刘邵走的是密道,其出口定然在一个隐秘之处,留在谷外的人手只能充做摆设罢了。
群匪各自不敢上前领教传说中的神兵,马觅怒火中烧的挥舞手中大刀冲在了前列。总要有个人带头,否则二百多人让几十个人困住不成!?
“死来!”马觅强压心头的悸动,大刀好似劈山裂石般斩下,这一招声势惊人可实际上却是留有余力。
那蛮人没有什么战斗的经验,眼看这一刀躲不开了于是挥舞手中大刀也是对砍过来!
换做寻常的兵士,见状不是抽身挪移就是挺兵刃抵挡,可这蛮人完全是玉石俱焚的打法,让马觅有些措手不及。
“哎呀……”马觅见对方劈来这一刀速度也是极快,猛的抽手缩回这一刀,可感觉上这一刀是躲不开的,嘴里忍不住先是『露』了怯。
“铛!”清脆的撞击声响,马觅只觉得对方力气颇大,震得自己倒退三四步才站稳。
马觅本就没有用尽全力,加上临时抽刀自保,其力量可想而知。那蛮人在一撞之下也被震得一愣,自己这一刀竟然把这凶人『逼』退了!?
“嗯?这……”马觅见蛮人没有追来,纵身又是退了几步,把大刀抬起来仔细端详着,发现和“神兵”对砍之后,自己的大刀竟然是毫发无伤!?
“啊啊啊!”蛮人缓过神来叫喊着冲杀过来,马觅脸『色』一沉,身形一晃就到了蛮人身侧躲开了力大势沉的一刀。
“杀!”马觅一声大喝,手中大刀从蛮人侧身斩入,几乎把这蛮人砍成两截!
鲜血飞溅起老高,喷了马觅一脸一身。马觅青筋暴起,怒不可遏冲向下一个蛮人。恶匪们也是看出了问题所在,各自『揉』身上前开始杀戮……
蛮人一个个倒下,山谷中除了马觅带来的恶匪,遍地都是尸体。什么刀枪不入,什么削铁如泥,根本就不存在啊……
马觅凶神恶煞似的面孔让人不寒而栗,恶匪们开始对地上的尸体补刀。一个活口也不要留,顺便看看还有没有活口。
一名恶匪刚要补刀,就发现脚下一具“尸体”在瑟瑟发抖。那恶匪抬脚猛踹了一下,抖个不停的“尸体”发出“哎呦”的惨呼声,被踹出老远。几名恶匪见有一个活口,急忙上前把那人像拎小鸡似的从地上拎了起来。
“新制的铠甲兵器都藏在哪里?!”马觅没有用刀威胁装死的这位,可这位见到马觅的神态就已经吓得瘫软一团。
“啊……啊……都在这里,北屋里还有一些……饶命啊……饶命啊……”那人好在脑袋还会转,磕磕绊绊的透『露』了些有用的信息。
不等马觅表态,早有恶匪跑去山谷的北屋那边搬运铠甲和兵器。马觅把大刀『插』在地上,坐在一块巨石上,看着这装死的老兄阴森森的发笑。装死的老兄头也不敢抬,想跪在地上却只能以趴的姿态“跪着”,磕头如捣蒜泥求饶连连。
“大爷饶命……大爷饶命,小的不是蜀人,不要杀小的啊……”那人哭嚷着,却是让马觅神情一变!
“你不是蜀人,是什么人!?”马觅喝问道。
那人打了个冷颤道:“小的是从吴国来和蜀人学手艺的,小的是无辜的啊……大爷饶命,别杀小的……”
听到这人这么说马觅虎躯一震,猛然起身抽出大刀向北屋走去。北屋那边群匪刚是搬出了蜀汉的铠甲和兵器,见马觅来了纷纷错愕,不至于急成这样吧?
“果然!哼!”马觅大刀砍开一个箱子,把其中的铠甲和兵刃拿出来用自己的大刀试砍。铠甲顿时被砍穿,兵刃却是毫发无损——马觅自己的大刀一样毫发无损——这都是普通的兵刃和铠甲……
“怎会如此?”群匪中有人错愕道。
马觅头脑转的飞快,忍不住叹道:“这兵器是蜀汉隐藏许久的秘密,此处多半是普通的兵器锻造之处,否则马钧怎会带着吴人来此?”
这批吴人是跟随马钧学习先进的技术来的,同时也具有刺探蜀国国情的功效。马均连投石车的精要都不传授给这些人,怎么会带着这些在蜀汉秘制斗具所在大肆的参观和学习呢。
若是早发现吴人,马觅等人的策略必然是包围好谷中人再行动,避免被马钧走脱。无奈吴人的穿着和川中的汉人无异,群匪看来都是马钧的徒子徒孙罢了,谁会想到是吴人?
此处存放着秘制的兵器,群匪必然采取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才有胜算,否则守军穿起秘制斗具来战,群匪也只有夺路而逃的份儿了。
那跪地求饶的吴人也是个机灵的角『色』,见马觅等群匪一脸失望的神『色』,就知道自己恐怕活不了了。就算明知活不了了也要尽最大努力才是,怕死的人都是这样,虽然没有远见但临时抱佛脚的功夫绝对是一流的。
吴人跪着爬到马觅脚边哭诉道:“大爷,大爷,小的是吴国皇帝身边的近臣,只要大爷方小的一条生路,吴国一定愿意用大批的金银财宝来换小的!大爷,大爷,饶命啊!”
“杀了他!”
“宰了他!”
群匪眼前只有这么一个能够发泄的家伙,一时群情激奋要杀之而后快。马觅冷哼一声道:“富贵?哈哈,小爷可不差什么富贵!”言罢,一抬脚把吴人踹出老远。
吴人狼狈不堪的模样惹起群匪的哄笑,这个时候负责追踪和外围探查的匪徒也是跑了回来。这谷中几乎翻遍了也没找到马均逃跑的路线,而山谷外的回复也是找不到蜀人逃跑的踪迹。
这此行动到此可谓是全泡汤了,人货两空,回头又要面临南中蜀军大肆搜查的危险,真是让人无比的颓废。
吴人好似被发泄的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身上的骨头不知道断了几根,哎哟哎哟的哼个不停。
马觅示意众人停止戏谑,把那吴人提到了自己身前问道:“你不是这里的工匠么?吴国皇帝怎么会花大价钱赎你?以为小爷是好骗的么!”说道这里,血迹未干的大刀横在了吴人脖颈之处。
吴人见马觅这么问等于看到了一线生机,于是忙道:“小的是吴主身边的近臣,不是工匠,真的不是工匠。”
“不是工匠?哈哈,你这样子也能当细作不成!?”马觅哈哈一笑,手中大刀微微用力,吴人的脖颈处开始流起血来。
“蜀人精明,小的学过几天手艺无拳无勇所以被派来,大爷饶命啊。”吴人见状急忙分辨道。
马觅圆眼一瞪道:“此话当真!?”
“当真,当真,大爷饶命……”吴人吓得一哆嗦,一脸可怜样几乎崩溃。
“好,我不仅不杀你,还放你回去,不过你要听我的吩咐。”马觅阴森森的笑着道。若是关彝或是张遵在此,定然不会相信这是当年和二人交手时的少年,马氏一族根本就是扮猪食老虎啊。
第一百零五章 意外之举(下)
锻造兵器的山谷遭到袭击,将作大匠马钧和其将作左丞刘邵不知所踪,在山谷的工匠守兵死了足有两千多人,这是血淋淋的屠杀!
消息传到了诸葛瞻的府中,诸葛瞻拍了拍额头,这是中了马承的声东击西之计。老弱病残的马氏族人早晚是要暴『露』行迹的,在自己热衷于各条道路搜索马氏族中青壮之时,人家已经不声不响的奔着武器要地而去。
马钧和刘邵不知生死,但对方这一次行动显然是一击即中!马钧是蜀汉变革最重要的标志『性』人物,其远超同时代的思想和巧手可谓是推动蜀汉军事经济发展的根源。
这样的人物在自己辖区出了问题,显然对方是早有准备。马承一定有手下在很早以前就打入了南中各地的部署,所以才能如此准确的袭击马钧所在。这个损失蜀汉是否承受得起诸葛瞻还不好估算,但刘禅那边一定是雷霆大怒的——纵观历朝历代,还没有刘禅这样如此重视百工的皇帝——况且马钧来到蜀汉之后在刘禅有意的启发下早已不是原本的马钧了。
既然马承的亲信早就混在了南中队伍中,一时半刻想把这些人揪出来还真不容易。诸葛瞻索『性』调动了自己亲自培养的几支部队投入到各地的关卡中,并且重新制定了防务编制和口令等。
施行下去都需要时间,不过诸葛瞻按部就班的去做,一点着急的意思都没有。马承有通天只能,在南中安『插』的眼线也不会太多,蛮人对于汉室的认可和忠诚可以说比许多汉人都要坚定,并非是那么容易策反的。
况且山谷中被杀的人足有两千余人,潜伏在南中境内的马氏族人最少也是数百之众。一人两人通过眼线的掩护和情报倒是容易过关,这几百人无论是集中在一点强行突破,还是化整为零的混出关卡,想一点马脚不『露』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只要『露』出行踪,诸葛瞻自会调集重兵前往征讨,搞不好马钧和刘邵已经落入了这批人手中。
这数百马氏族人最多耗费诸葛瞻一分的精力罢了,棘手的是南方大陆的情况。诸葛瞻先后派出四支军队开入南方大陆,接应回的汉军和蛮军只有三千来人。余下的万余人还不清楚马承的反意,被马承用命令调动深入到了南方大陆腹地。
沿途大大小小汉人的领土无数,可诸葛瞻的部队想继续深入时却被南方大陆本地势力所阻挠,屯驻在附近的汉军不少有前来襄助的意愿,却是苦于马承严令各军擅离职守,只好作壁上观。
从外交层面上来说,诸葛瞻派来的蛮军和长年累月屯驻在南方大陆的汉军都是一体,南方大陆本地势力没有理由接受其一而抗拒其二,这里的缘故不说诸葛瞻也是想的清楚。
事关邦交之事,这只有留守川中的太子刘湛或是蜀汉皇帝刘禅才能做决定,而通信一来一往怎么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诸葛瞻虽然得刘禅信重,然而这越权之事若是做了也是重罪,因此不得不审慎对待。
南中的将领都是劝诫诸葛瞻不可草率决定,诸葛瞻思虑再三仍是决定强行进兵!一连七批使者不断的和南方大陆本地势力交涉,这个时候南方大陆只存在两个国家,七批使者接二连三的到来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汉军的战斗力是这两大势力有目共睹的,换做平常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和汉军发生冲突。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有了暗中力量的推动,这两大势力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
拒绝的消息不出意料,诸葛瞻冷笑不已,传令蛮军发动进攻。这是一场毫不留情的屠杀,四支蛮军的其中一支穿戴着新制的铠甲和兵刃,虽然只有两千人可其战斗力足以抵得上两万人。
马觅等人千方百计付出极大的代价也是没有抢到的斗具,都在诸葛瞻的掌控之中。作为国家最高的机密这本就是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事情,马承半途做官在朝中的党羽就算众多,可职位都是有限的很。级别过于高的官员并不是马承可以收买得动的。
其亲信眼线打探到的地点只是刘禅和诸葛瞻为了保护机密不泄『露』,有意散布的疑阵而已。第一等的官员身负机密,这一定是心怀叵测之辈的首选目标。刘禅不是昏庸的君主,国家内部也少有掌权的『奸』佞之辈,担负机密要责的人就算没什么大才,可品质总是靠得住的。
刘禅向诸葛瞻授意,对于次一等的官员散布虚假的机密信息。这次一批,其范围就宽松得多了。心怀诡计的人在第一等官员身上无从下手,必然要转向相较容易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获得的消息必然是假消息了——这次一等的官员自己都不知道消息是假的……
这种安排看起来不切实际,然而施行后效果确实非常之好。朝中做官的,无论是第一等还是次一等,谁都乐于承担这样的角『色』。这是陛下看得起你,或是陛下要考验你,才给你这般机会。
陛下关注你,离升官还会远么?
诸葛瞻毫不犹豫的开战超出了马承的预料,南方大陆屯驻的汉兵马承还未吸收完全,这个时候和“自家兵马”对着干恐怕不合适。但南方大陆上本地势力对付普通的汉军都是狼狈不堪,对付诸葛瞻精挑细选的四支蛮兵更不是对手了。
这一开战虽然超越了诸葛瞻手中的权限,违背君臣之道,可也是有几分好处的。摇摆不定的南方汉军见到自家兄弟和当地势力开战,心里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族群,自家人打了起来,自己还看热闹么?想帮忙,上峰有命令严禁参战,看热闹,流血的都是同袍啊……
汉军有想法,南方大陆本地两大势力也是有想法的。我们替你马承拼命流血,自家儿郎损伤无数,你的人马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把我们当做傻子用么?
马承方面更是有苦自知,本身对于汉军的收编就没有完成。若是诸葛瞻依照常理情势川中,马承这边有二十余日的时间就足够收编所有的汉军。然而诸葛瞻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处处进『逼』,不给马承任何喘息的时间和空间事情就不好办了。
四支蛮军长驱直入,当地势力在打了两三仗之后便躲在领地里不敢『露』头。不过是两三次交锋,死伤的兵丁比国内数国混战十次都要多,这样的伤亡比例不是本就人口凋零的两大势力可以承受的,更何况谁愿意被人当枪使唤?
诸葛瞻特意挑选了能言善辩,颇有气节的使者分别到汉军各个驻地晓以大义,宣导自己的用意。按照军中的官职来排,张翼之后自有其他将领领兵,实在轮不到马承发号施令。
马承凭借的是多年在诸国建立的威望,可真要一板一眼按照职权说话,军队里的事情还真不是马承『插』得上手的。
沿途屯驻的汉军自然知晓这个道理,其实众人本身都是觉得奇怪的。只不过是没有人带头站出来,所以都是稀里糊涂的听马承差遣。严格来讲,马承有什么权利调动军队?他能调动的只有商队那边的人才是么……
这一点马承早有预防,这些年被马承收买和暗中培植的军队势力也不少。这些人在军中起到了策反汉军的主要作用,而且直接掌控了一部分兵力。屯驻在汉人领地的不仅仅有军队,还有隶属马承商队的人。这些人可都是对马承死心塌地的家伙,就算没有那么忠诚,也是有好处跟着的。
开辟南方大陆的通商之路,让蜀汉的经济腾飞而起,同时也使得投资商业的各大世家官僚大赚特赚。国家几乎是成倍的得到资本扩张,那么作为个体来讲的商人,世家们赚的自然也不会少。
这一切都是起自刘禅的政策,权利却是在马承的掌握之中。马承给国家带来多少利益,自己暗中留下多少利益无从考究。只是想从国家得到利益之中分出一成半成的,已经是很大一笔财富了。
独掌大权的马承在这些事情上做文章简直是太容易了。商人和世家要发财,合作的对象首选肯定是马承。马承一点头,可谓是财源广进,金山银山也是有的。这其中有人被马承拉拢,有人被马承腐化,也饱含着一些别有心机之人装糊涂的分出一些战力给马承,姑且最为一次“投资”。
这些人未必忠诚,成分也很复杂,不过有利益驱使着,除了俯首听命实在是看不到什么大的形势。有这些人从中作梗,诸葛瞻的使者如何能言善辩,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诸葛瞻的使者不过是刚到,这批人对屯驻南方的汉军吹风可不是一天半日了,几乎要按年去计算。蛮人也好,羌人也好,异族人的特点除了嗜杀就是贪财。有了钱财卖命是家常便饭一样,马承手握巨大的财富,想买通蛮兵也并非困难的事情。
有了这些因素存在,诸葛瞻的煽动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在这偌大的南方大陆就算诸葛瞻的军队所向无前,总是要吃饭喝水的。没有补给,南方大陆的汉军和本地势力又不友善,想走的远些就困难了。
就在诸葛瞻进退两难之际,一个消息传到了南中,甚至成都以及屯驻在雍州的刘禅营中。
第一百零六章 离间(上)
吴国和蜀国缔结盟约,派出了前后数批的工匠艺人到川中跟随马钧学习技术,其目的并不单纯。
刘禅心如明镜,形势所迫之下欣然应允吴人的要求。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吴人来了除了跟随马钧有所学习之外,其活动的范围实在是有限。以学习为名入蜀自可增加刺探蜀汉实际发展的根源,可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马钧左右。
只要马钧有意隐瞒,这些吴人得不到什么消息,甚至学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就拿投石车来说,马钧留了一手吴人掌握的技术便不完全了。回到国内的工匠做出的投石车就算成功,可威力和蜀汉送给吴国的投石车不可同日而语,要差上许多。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到了这个时候吴主开始后悔当初结盟过于痛快了。那个情况下吴国点出来要投石车的制造方法,蜀汉多半也是答应的。可吴主为了让吴人在蜀地能多学一些东西,多打探一些东西,留的时间久一些,说的就比较笼统。
这一含糊不清,人家蜀汉答应了,回过头来吃亏的还是吴国。若是没有那么贪心,现在至少掌握了投石车的制造方法,而非是一个威力锐减的半成品。
北伐结束,吴国也是占领了许多地盘,扩大了自身的领土。不过比起蜀汉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吴国就要悲惨了许多。荆州大都督施绩在返回江陵后不久,重伤不治而亡,这使得吴国顿时支柱。
临死之前,施绩上表再三说明了吴国和蜀汉联手的必要『性』。魏国和蜀汉的实力都凌驾于吴国之上,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意气用事。联合蜀汉抗拒曹魏,吴国还有平衡三方势力,维持自身发展的余地和机会;若是反其道行之,联合曹魏对抗蜀汉那便只有自取其辱了。
从施绩的角度考虑,蜀汉和曹魏都是不可信任和长期依靠的,但是联合蜀汉可以让吴国有时间和机会发展,反之便是加速灭亡。
放到平日里这番肺腑之言一定可以得到认同,无奈今时不同往日。北伐之后吴国元气大伤,强行出兵的后果是士卒将帅多有阵亡,国内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国库的积蓄也见了底儿。
更要命的是江东的山越开始蠢蠢欲动,而国内一时可以征调的兵力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百姓比任何时候都厌倦战争,朝堂上的议论也是站在了北伐的对立面。这些问题放到平时都不算是问题,但集中在一起呼啸而至,就成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联合曹魏抑制蜀汉,这是江东许多世家的想法。吴国不像蜀汉一般,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帜和曹魏是死敌。做为魏蜀之间的“中立国”,吴国要做的便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所属的阵营。
陆凯和吴主孙亮设计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投石车,可惜北伐之战投石车不说尽数被毁,剩下的也不太多。雍凉长安大显神威的投石车在淮间地区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战力。
这其中的原因难以尽说,可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失去了淮间的防线,得到了完整的江夏和南阳,义阳两郡,这就是吴国在土地上的得失。和国内损失的兵员以及经济情况做一个对比,这次北伐吴国可谓是亏大发了。
施绩在许昌和蜀汉皇帝并肩作战,而死前的奏章又是“偏袒”蜀汉一方,这便成了朝中群臣攻击的目标。不只是施绩,包括陆凯,丁奉在内的一拨主张北伐的吴国文武都在打击的范围之内。
群情激奋的朝堂让吴主孙亮也不得不权宜行事,作为近臣的贺邵,王蕃首当其冲,先后贬职外放。陆凯,丁奉,朱异在淮间连战连败,都削去了兵权,一样贬职外放。
这些北伐派的人物被打压,朝中的议论才松弛了些,总算给吴主孙亮喘息的机会。施绩,陆凯,丁奉,朱异这四名吴国的都督之才死的死,退的退,留下的位置是急需有人补上的。
吴主孙亮力主用陆抗为督镇守荆州,朝中的世家群臣很是不满。刚把陆凯拉下马来,陆氏的另一位又握住荆州军政大权,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陆凯等一批北伐派的首领是下了台,朝中的门生党羽仍是极多的,一时之间双方展开激辩,一连数日都没能解决。
北伐派的意思很是明确,陆抗不能执掌荆州,那么江夏和淮间的都督人选北伐派也是不让步的。吴主孙亮一下子少了左膀右臂,加上不喜欢被朝臣左右,见状也是不做决定。
一来二去,这拖延的时间就久了。吴国内部混『乱』,按兵不动的魏军开始有了动作。数路魏军同时进『逼』南阳,淮间二处,对吴国施加压力。
吴军都在尽力应付山越,可以抽出支援边防的兵力实在是有限。这个时候连主将都没决定,还谈什么应战?争执不休的两派在这个时候展现了高效,迅速达成了一致。
陆抗被任命为镇北将军,荆州牧,辖江陵,襄阳,南阳,义阳四大重镇政抵御魏军;步协为西陵督,镇守西陵兼顾荆州南部地区作为陆抗的后援。留平从荆州副都督升为江夏都督,镇守江夏地区,西连义阳,东拒淮间魏军。故太常潘濬之子潘翥为大都督,楼玄为副都督镇守濡须口抵挡曹魏名将王基。
这一系列任命陆抗乃是陆氏族人,留平军中干将,潘翥名臣之后,楼玄是吴主孙亮倚重之人,各方势力都有兼顾,也是算折中之举了。
曹魏选择吴国采取报复『性』的攻势,吴国方面自然派遣使者入川告急,使蜀军协助抗击魏国,同时也招在蜀汉学习的工匠还吴。传闻蜀汉皇帝刘禅带着两万蜀军战退司马昭十余万魏军,已经让魏人吓破了胆,这样的强援如何不拉过来帮忙?
南中方面倒是和援助吴国没有什么关系,可在川中跟随马钧一起学习已久的吴国工匠都被杀了……怎么还给吴国呢?消息早传往刘禅所在的雍州,可回信儿还没有到。
吴使催促的甚急,诸葛瞻也只能尽力的安抚和拖延。自家的马钧,刘邵这班重臣都不知所踪,哪有心思和你分辨吴人工匠遇害的事情呢……
蜀国还没有动静,吴主孙亮却是收到了两份意外的消息。魏国使臣荀勖从淮间渡江而至,请求面圣;同时安『插』在入蜀工匠中的近臣独自回到了建业。
荀勖上一次渡江结盟是不成功的,让吴人耍了一通不说,自己也好悬回不去江北。二次前来,荀勖早把江东君臣看透,而气势和身份也不可同日而语。当初是求和,现在无论目的是什么,都可俯视吴国君臣了。
毕竟吴国内忧外患是世人共知的事情,想掩盖也是捂不住的,处处山越,魏兵陈列江北,只是这些就足使江东君臣喘不上气儿来。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江东鼎足天下这气度上更是不能输。吴主孙亮依照礼节接待了魏国使者荀勖,江东文武群臣皆有到场,只是昔日古人陆凯,王蕃,贺邵等辈早身处异地,无缘再会了。
不谈结盟,不谈刀兵,荀勖此番前来可谓语出惊人,问的江东君臣哑口无言,不知所措。
“南阳之战晋公十余万之众被蜀主刘禅率领数千刀枪不入,削铁如泥的军士杀得大败,此事江左可知?”荀勖只是简单的问了一句,无异于一个惊雷炸响朝堂。
南阳之战吴军见到的是战后的蜀军,至于蜀军是如何击退魏军的,虽然有所猜测,却并不知内中详情。按照荀勖所言“数千刀枪不入,削铁如泥之军”就让十几万魏军败的一塌糊涂,这简直是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司马昭的十几万魏军不是因为吴军的奋勇作战退走的,这个江东君臣都是清楚。蜀军传闻只有两万来人,刘禅励精图治打得魏国节节败退,按照道理没有完全的把握绝不会以身犯险。
用不满两万之兵去冲杀十几万的魏军,这可谓『自杀』之举。然而刘禅就这么做了,而且还赢了。
之前吴国君臣皆认为刘禅另有他助,而国内的事务众多所以都没有详细的探究。如今见荀勖一说,这才觉得事情确实不是那么简单。
司马昭没必要放着杀死刘禅,全歼蜀军的机会不要,回过头来离间吴蜀的关系。这事儿还真像是确有其事的样子。
把眼光扫过吴国君臣错愕的神态,荀勖有了些许满足感。上次来自己像是小丑一样被你们戏弄,眼下都为当初的不识时务后悔吧?
蜀国有这等力量完全可以独自面对魏军,可藏着掖着的到了最后关头才用,这样心机城府的盟友靠得住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荀勖带来的消息引起了吴人的不满和恐慌。蜀人倚仗的是武器,既然是武器就会逐渐增多,眼下是数千人的规模,一年之后是什么规模呢?
刀枪不入,削铁如泥,面对这样的军队就算是曹魏也没有与之抗衡的办法,吴国又能做什么?帮着蜀汉灭掉了曹魏,两国大可各自争雄,然而蜀汉有这般杀手锏在,灭掉魏国之后吴国的命运可想而知啊……
第一百零六章 离间(下)
荀勖回到馆驿之中,对于今日吴国朝堂君臣的反应大感满意。蜀汉锋芒太盛,时至今日,自己仍是不敢相信刘禅手中有一支刀枪不入无坚不摧的军队——两万人毫无悬念的硬碰硬击溃十几万魏军,这等战力实在是恐怖!
魏国使臣提供的消息并非是独有,从南中逃回来的孙亮近臣似乎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一事实。据蜀人透『露』消息,蜀汉确实手中握有秘制斗具这个事实,其威力和魏人所提到的差不多少。〖..|com|〗
事情到了这里,蜀汉手中除了投石车还有一支配备神兵利刃的军队这已经是吴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接下来的,便是如何处理两国的关系了。
身旁的蜀汉一下子有了这般强大的实力,那么吴国在蜀人眼中究竟处于一个什么地位,这是迫切需要印证的。若是蜀汉对江东一点忌惮都没有,貌似也没有联合江东一同伐魏的必要。
人心难测,上升到国家层面更是要仔细考量。魏军肯派使者来到江东,足以说明在荆州和淮间的魏军都是虚张声势。魏军和吴国拼个你死我活,不正是让强大的蜀汉有机可趁?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这个时候蜀汉出兵协助江东有好处,作壁上观一样是有好处拿的。蜀人采取何等措施魏国不清楚,吴国也不清楚,因此荀勖渡江南下是离间,更是试探吴国和蜀汉的反应。
除了这让人心惊胆跳的消息外,从川中而来的还有南方大陆蜀将马承的意愿——说是马承,实际上是马觅突发奇想的举动。
马觅提出的建议很是简单,希望和东吴联合借道交州返回南方大陆,自己的父亲准备在南方大陆揭竿起义割据一方,身为长子的马觅自然有身价和吴人谈判。蜀汉御林军的战斗力达到逆天的境界,雍凉又有异族叛『乱』,南方再宣布独立,对于蜀人将士沉重的打击。
这个时候吴国继续保持和蜀汉的盟约,无异于与虎谋皮。据说蜀汉新式武器的研制和锻造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此期间一直拉着东吴抗击魏国的蜀汉国力未损,反倒是吴国这个盟友损兵折将……
联合曹魏(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