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72 部分阅读

第 72 部分阅读

    时半刻最不上来,但也不是没有还手的力量。刘禅为蜀汉打开了统一天下的大门,同时也帮助曹魏这个庞然大物推开了科技发展的大门。

    南方没有办法打开局面只有从北方想辙,蜀汉连年征战魏国也是同样。姜维把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带着亲兵暗中潜入了北方异族的领地,谋求合作。看似危险的行动实际上毫无风险可言,对于异族的习性姜维早就是清楚,而随行人物中也不乏各族的“名人”,加上之前呼雷阙和官方密史的频繁沟通往来,这一趟出人意料的顺利。

    乌桓和匈奴两个部族的首领先后和姜维有过接触与交流,对于长期被曹魏压制的这两大族群来说,蜀汉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尤其是左贤王刘豹重回草原后的四处联络,早已激起了各个部落仇视曹魏的心情。某种程度上来讲,蜀军来的正是时候。

    魏国的北方只有并州的钟会,和北方的司马望两支主力。其中钟会还要负责牵制蜀军的任务,因此抵御外族的重任都落在司马望肩上。国内的兵力不断的南下,司马望这边虽然兵力雄厚但也知此时不可妄动,因此对于异族的试探和活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容忍。

    姜维希望匈奴和乌桓能够从北方攻击并州乃至曹魏的整个防线,但对方提出的要求却是姜维做不得主的。匈奴人也好乌桓人也罢,只要是少数民族攻下的城池和地盘,都归少数民族所有,蜀人不得染指。同样蜀汉攻取的地盘,少数民族也是不碰。这是继续谈判的条件,也是分毫不让的要求。

    要知道这些异族都是游牧民族,素来是打一枪换个地方,现在竟然好似汉人般的想占领州郡,比起这个有异于常的要求来说,其背后的野心更让人觉得可怖。

    魏蜀吴三家交战的事情全世界都是知晓的,三方角逐谁都不肯让步,谁都不愿意松手,如此形势下曹魏和蜀汉面临的形势便是十分严峻了。在姜维看来,异族对于天下的形势看得十分透彻,而其战力也足以独自发动与汉族的战争。换句话说,异族在有了侵略汉人领地的思想之后,也具备了相当的力量。眼下三国的忠心都在南方,让蜀汉还是曹魏抽身而退,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一旦缩手,要面对的就不是异族,还有强势反扑的吴国或者是吞吴之后的曹魏了。

    异族们只要有眼光,完全可以不与任何一方联合,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时机入侵魏国或是蜀汉——而内部空虚的曹魏和蜀汉能否禁得住这样的冲击还是未知——同时异族已然具备了完成这一切的战略眼光和头脑,这才是姜维最为担心的。

    因此,姜维提出的并不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办法,而是通报了蜀汉乃至整个北方面临的巨大危机!

    蜀汉文武各陈己见,道理上都是站得住脚,可操作性上却是都要打上问号。异族素来被视为蛮夷,是低等的民族和族群,不服王化的野人,蛮人。这样的思想和看法就算三国之中相对而言异族政策较为好些的蜀汉也是未曾改变。

    刘禅曾经设想汉人和蛮人能够和睦共处,可在这个时代的文化思想熏陶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能成功也是数百年后了,对于当下于事无补,甚至反遭人反对挑拨都是毫不奇怪的事情。姑且不论眼下的北方局势是否保持安定,只要想想被异族侵入了城镇后,素来服膺蜀汉的异族也会揭竿而起就让人头疼不已。

    被引为臂膀的鲜卑和羌族最终也会走上相反的路线,这多少让人有些养虎为患的悲哀。

    蜀汉在南方占据的版图是整个荆州和半个柴桑,加上大半个交州算是全部的所得了,在荆州的守军有七万余人,柴桑那边投入了四万的兵力,交州方面也有六万多战士。这都是处于攻击态势下的部队,一旦转为守势,不说刚刚占领的吴地百姓人心转变,但是这些城池要分兵固守就把这些兵力分得零零散散不堪一击了。

    战争不仅是土地的得失,人力财力的消耗,更是人心和精神的寄托。当你一往无前猛攻不止的时候,百姓慑服于你的勇猛和强大,可当你无缘无故龟缩不前时,取而代之的便是人心的动摇和混乱。

    在各地顽强奋战的东吴兵将就是东吴政权的最后一口气息,灭掉一份就少一分,消磨掉一分便没一分,这口气彻底散了,江东也就完蛋了。可你若畏缩,若是退了,压不住的这口气就会暴涨,成为反攻的号角,成为你的噩梦。

    许多占据的城池无险可守,甚至不适合守御。一旦放弃,他日再想回来就难上加难。

    刘禅沉思,群臣也是沉默不语,没有办法解决江东的战事,便无从应对北方的危机。要知道雍凉乃至三辅现在还有大大小小十几处叛乱等着蜀军剿灭,而且还是层出不穷。在北方下手本来是解决江东战况的好办法,却不想带来意外的危机,这让蜀汉君臣无所适从。

    好在姜维用答复的借口拖住了异族,这也算是条缓兵之计了。蜀汉在答复异族提出的要求前,还有一些可以利用的时间,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刘禅双眼扫过群臣的面容,最终落在了诸葛绪的身上。诸葛绪自从投降以后便在成都被任以闲职,这倒是不是蜀汉朝廷小气,只是诸葛绪和蛮夷接触的过于亲密,让汉人官员对其产生了鄙夷之感。高官厚禄一样是给你,可想要什么实权就是难了。

    要知道从魏国投降的文武大都被刘禅量才而用,包括羊祜等在内的一大批人如鱼得水为蜀汉尽心尽力。诸葛绪大小不济也曾经为一州之长,可连点权利都捞不到,只能说是成也异族,败也异族了。

    匈奴左贤王刘豹,特意打听了诸葛绪的近况,并希望蜀汉朝廷送诸葛绪到塞外,这是请求可也包藏祸心!

    第一百一十六章 烽烟再起(上)

    异族蠢蠢欲动成为了蜀魏两国潜在的危机,蜀人得到了消息,魏人也听到了风声。异族反抗曹魏的情绪高涨,曹魏强势威慑异族几十年的时间可不是白过的。在异族之间早已潜伏了一些死忠于魏国的家伙,心甘情愿的给曹魏做眼线,做探子。

    各个族群部落的首领纷纷聚集在一起往来不断,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司马望和钟会早就看在眼里,只是碍于形势只得静观其变,不敢冒然的做出什么动作来刺激异族。毕竟天下的焦点在于长江以南,塞北的异族做的再过格,只要等到魏国抽回南方的兵力,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难堪一击罢了。出于此类考虑,钟会还有余力发兵逼近河内和函谷关对蜀军施加压力。

    钟会不以为意是因为防范北方异族的任务主要是由司马望负责。北方负责守卫的边卒原本是精锐无比的。经过和蜀军在雍凉乃至三辅洛阳一带反复的争夺作战,北方的边卒几乎抽调了七成。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边卒的数量在逐渐恢复,然而老兵还是剩下的那三成,余下的都是新兵娃子。再庞大的预备役也无法保证连年大战所需的兵员,这些上来的新兵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战斗经验的。就算是司马望带到北方的近八万魏军,其中也只有两万人是具备战斗经验的老兵。

    换句话说司马望手中军队的战斗力是要打很大折扣的,看似兵力雄厚,而实际上还不如钟会的并州军和洛阳军。对抗蜀汉可不能马虎敷衍,异族不清楚曹魏的实力,可蜀汉却是拥有先进斗具的国家。魏国的精锐部队除了司马昭直属和进入江南地区之外,其余的便都在钟会手中。魏国皇帝曹奂身处的许昌,也不过是两万多新兵拱卫而已,老兵的数量都不到三千人。

    如此形势下司马望是万分的小心谨慎,不断的派遣暗桩打探消息。可没想到的是,异族首领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和次数越来越多,魏军方面的暗桩和密探却是越来越少。倒不是联系不上,只是消息送了过去便迟迟没有回音。这些单线联系的暗桩都是各族的人物,通过其他眼线回报人并没有出什么意外,这便奇怪了。

    司马望终于是坐不住了,交代一些还听候魏国调动的暗桩和眼线有所行动,来探明究竟。若是不动还好,这一动反倒是惊动了大量的异族,暗桩和探子什么结果不清楚,但异族的反应很是激烈。近二十万的异族步骑兵分数路浩浩荡荡的开赴各个战场,叩击曹魏在塞北的各个边关。

    曹魏派遣刺客暗杀各族首领,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更是宵小所为,交出司马望,否则便踏平魏国!

    人家出师有名,这完全是司马望送给对方的大礼。将近二十万人聚集在一起商量了这么久,也就是等待这么个机会罢了。异族和汉人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学到的可不只是这些。单是这份忍忍和布局,就足以让魏国感到震惊和诧异。

    就算派人杀你们首领,你们就敢南下入侵魏国?放到以往给十个胆子也是没有哪个部族敢做的,如今不过是看到魏国兵力集中在南方,北方空虚罢了。原本打得就是这个算盘,如今倒说是魏国的不是,这份儿算计还真让有些毛骨悚然的意思。

    有勇无谋的少数民族突然变成了深谋远虑,这其中有什么变故,目前还是不得而知的。

    异族提前发动了战争,很快就派遣使者通知了蜀汉大将军姜维。我们提出的条件不会变,若是蜀汉愿意协助异族一同作战,那么大家是朋友,蜀汉愿意看热闹大家也还算是朋友,可蜀汉若是针对异族有所行动,那么就不再是朋友了。

    这番话说的差点没把姜维鼻子气歪,纵横疆场几十年,司马昭邓艾之辈都不敢如此托大,现在倒是小小的异族口气如此猖狂。生气是生气,但姜维何许人物?异族的一举一动都与以往迥然不同,必然是族中有高人坐镇。于是安抚了异族使者一番,送了许多金银礼物便打发走了。

    战或不战,要看曹魏和异族的战况才好下手。

    匈奴五部曾经作为曹魏北方的守军来抵御塞北异族,对于曹魏的边防设置是再熟悉不过了。由匈奴五部作为向导,魏军一时被异族军队处处压制。双方开战没有五天的功夫,其中一支异族军队已经切入到并州深处,硬生生的切断了并州军团与其他魏军的联系,钟会本人也被困在其中。

    并州作为魏国北方防线的侧翼突然被攻破,司马望精心布置的防线形同虚设一般。异族步骑从肋部杀入河北之地,大肆的劫掠和攻占城镇。魏军本就是兵力不足,战力不足,现在后方被异族掏了个空,正面又是有异族军队强势压境,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态势。

    换做正统的北方边卒司马望还有心思和异族一较高下,可手下的这些兵士能用的实在是不多。依据城池打个防御战还能派上用场,拉出去和异族野战简直和送死无异。防线彻底的崩溃,司马望带着精兵死死守住交通要道,而新兵们都送去镇守各个重要的郡县。同时河北乃至辽东各城郡的县兵也被调动起来,投入战斗之中。

    平时魏军倚仗铁骑纵横驰骋时感到十分的畅快,如今整个河北四处都是异族的骑兵纵横驰骋,让魏军赶到无比的憋闷。骑兵不比步兵,不用说骑士的马术,单是战马一项就限制住了骑兵的储备和发展。常年的征战大肆消耗了魏国铁骑的数量。魏国朝廷一直在想方设法的努力补充骑兵数量,可速度却是慢的可怜。

    没有足够的骑兵加上新兵太多,曹魏在野战上根本挡不住异族军队。越来越多的城郡被攻陷,距离异族发兵还不过半个月的光景而已。求救的消息早就传去新野,可魏兵都在江南,各州的兵力人口财力物力都运往江南,就算司马昭有抽调兵力的决心,也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行。更何况还有蜀汉皇帝刘禅以及大将军姜维虎视眈眈,静静的观看魏国的反应。

    看了不到半个月,刘禅和姜维也坐不住了。塞北的异族大肆入侵,西域的异族也没闲着和蜀汉屯驻在边关的廖化,霍弋两支人马开始了正面的冲突。塞北异族不到半个月的光景,攻破的城池虏获的人口粮食实在是太多了,不仅让人眼红,更让人心动。曹魏都如此的不堪一击,那么蜀汉有什么可怕的?要知道不久之前蜀汉的十万大军深入西域最终是损兵折将而归啊。

    比起曹魏来说蜀汉在边关的军队战斗力要强悍许多,这是曹魏不具备的优势,可也有曹魏庆幸的弊端。蜀军奋力和异族交战,原本臣服蜀汉的那些鲜卑族和羌族都是有了活动的心思,甚至有一些部族早就和西域的异族有所勾结。

    曹魏几十年的耳目和探子都无济于事,呼雷阙渗透汉人有一手,可在异族间的渗透力和控制力恐怕还不如曹魏。这也是蜀汉措不及防的一个因素之一,引以为傲的情报系统事先没有任何的反应,只能是无奈了。

    忠于蜀汉的鲜卑族首领秃发寿阗首遭其难,被族中的悍将在夜晚暗杀,而秃发一族更是被屠戮殆尽一个不留。新上任的鲜卑族长,伙同其他部族开始乘虚攻打雍凉二州防御力薄弱的城池,更派出了兵力去骚扰廖化和霍弋的后方。

    老将廖化正自和异族血战,不想后军突然被鲜卑族和羌族的叛军击破,蜀军四面受敌无奈大败。廖化引兵杀不出重围,只好退居附近的山上暂避。可没有粮食,缺少水源,就算是铁人也难以久持。另一路的霍弋也是大败,根本没有办法前来救援。廖化在缺少水源,断粮无援的状况下苦守三日,终是被异族攻上了山头力战而亡。而跟随廖化的两万余蜀军也尽数被异族杀光。

    消息传到川中和荆州等地,蜀汉举国哀痛。做为仅次于姜维的老将,廖化和张翼素来都是主张养民休战的,如今二老先后离世,让人如何不哀痛?

    异族猖獗至此,刘禅和姜维急忙各自引兵回援。姜维引兵三万赶赴雍凉境内平乱,刘禅引兵两万五千人并调集庞宏的一万精兵开往雍凉边境。

    国中遭此大乱,在江南奋战的蜀军也先后接到了刘禅的旨意,缓缓的回撤到已占据的城池中,进入防御状态。说是退兵,可不能退得太快,虽然不清楚魏军那边是否同样的退兵,可吴人的追杀却是要防备的。

    被蜀汉和曹魏欺负了这么久的吴军挑哪一边还不清楚,然而蜀汉与曹魏同时三方受敌的态势已经确定无疑。塞北,西域异族各个兴兵而起投身到中原大地的争夺中,间接的救了东吴,却也使得原本趋于明朗的天下大势再次进入了混乱不明的态势。

    第一百一十六章 烽烟再起(下)

    蜀汉开始退兵魏人也是如此,异族入侵不同于以往,占据州郡,截断交通要路,围点打援,攻其不备,每一招,每一个布局都是汉人的谋略,或者近似于汉人的思维。背后的推手究竟是什么角色蜀汉和曹魏一时都不知晓,可其厉害早已深深的领教了。

    若是以往般的掠之即退的战术和习性,曹魏于蜀汉拼着边关元气大伤也不会退兵的。毕竟的江南的利益比起边关小小的损失,孰轻孰重都掂量的出来——而且就算退兵回到国内,异族早就撤走了,可谓于事无补。然而眼下的异族占据州郡,一步步的深入两国,其目的和威胁系数陡然而增,让人不得不抽兵回防。

    两国人马各自退却,吴军只是象征性的追击罢了。对于江东来说,经历这几乎亡国的一战可谓元气大伤,而和曹魏或是蜀汉再没有了和谈的可能。原本左右逢源,斡旋于蜀魏之间的东吴自此立场终于是不再摇摆,也没了摇摆的余地。

    这是国仇,更是家恨!

    江东的吴郡和建业外围依旧在魏人掌握之中,而交州和三吴的路途早被蜀军切断。没了荆州,单凭残破的三吴之地,吴人一时也没有多少反击的力量。毕竟就算是仍旧属于江东的领地之内,大大小小兴兵为贼的也不下数十处。而且久违的老对手山越人声势浩大,让人难以心安。

    连番大战,江东大地处处战火,百姓四处避难或是为人鱼肉,农业生产近乎荒废。虽然只是短短数月的功夫,对于吴国也是难以承受的损失。国家频临亡国,大家要做的就是集合所有力量抵御外敌,什么都可以拿来支持军队,持续战事。可到了相对和平的时期,要面临的不仅仅是恢复生产,还有之前对国力严重的透支。

    朝不保夕的时候考虑的是如何多撑些时候,灭国之危一解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吴国君臣劳心劳神比战时还要繁忙数倍!政务自然有相关的大臣们各自操劳,军事上依旧是不可放松。交州还在蜀军的包围之中,而吴郡也隔断了会稽和建业的联系,就是建业的外围还有魏军固守不出。

    魏军也好蜀军也好,都只是撤回了部分的兵力,摆出的态势放佛在告诉吴人,等我打退了异族,还会回来。

    这是决不允许的,吴人感到愤怒同时也是欣喜。同样的作战,要面临的敌军少了一半还多,这大大增加了己方的胜率。可虞汜却似困苦不已,对方采取攻势倒好击破,蜀汉和曹魏留下的部队都是守势,事情便不好办了。凭借东吴现存的战力守御还是没问题的,做攻坚战还是困难了些。

    此时军民情绪高涨,也容不得虞汜犹豫太久,更不会容许朝廷的兵马有什么畏缩的举动。人心可用比失掉民心要好得多,江东已然失去了太多,这终于孙氏统治的军民之心实在是不能再有闪失,不能负了众人的期望。

    于是虞汜以周处为平东将军,引兵三万讨伐吴郡,同时传信给会稽的朱异和钟离牧配合周处夹击吴郡的魏军,务必重夺吴郡把曹魏赶回江北。

    另一方面大将薛莹,张悌引两万吴军进入柴桑与陶睿,吾彦联军一方面加强守备,一方面尝试通过湘水打通与交州的联系。而虞汜本人留下诸葛靓守卫建业,自己联系外围的陆抗,陆喜反攻建业外围的魏军。

    三路吴军各有所图,光复以往的吴国地盘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只要联通各处,吴国依旧可以有所作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吴国好似蛟龙一般只伤未死?

    可惜天不遂人愿,吴军还没有开始行动,交州方面的消息传了过来,蜀军大将诸葛瞻,羊祜已然占据了整个交州!

    原来退兵的旨意传到交州的蜀军营中时,正是蜀军和吴军对峙对日不分胜负之时。皇上既然有圣旨到,诸葛瞻和羊祜也只好引兵开始撤军。交州大半土地都在蜀军的掌控之中,这分兵守卫一事让诸葛瞻和羊祜十分的头疼。地广人稀,留重兵守回援兵力便十分有限,留兵少了又难以互相支援。

    想完全守住交州的大半土地并不现实,诸葛瞻与羊祜密议一番便有目的的开始逐步放弃已占领的城池。吴军方面交州督刘俊和复职的大将军丁奉初时并不相信蜀军是真的撤退。毕竟交州信息阻塞,就算外界的信息进入交州也需要很长的时日才行。蜀人无缘无故的退兵实在是不可思议。

    因此吴军小心翼翼的多方打探和试探,终于是相信蜀军撤走了。此刘俊非是江东北伐时阵亡的那位,只是同名罢了。见到蜀军真的撤走,刘俊和丁奉都是又惊又喜,占领了几处城池后才知晓异族大肆入侵蜀魏两国的消息。

    “天不亡江东!”丁奉万分感慨的叹道,白髯飘散无比的激动。刘俊在一旁更是难以自禁的哽咽起来。交州的吴军只有两万余人,早已经是疲乏不堪,这个时候有这么个好消息不是那可不是“天不亡江东”了,而是“天佑江东”!

    于是丁奉和刘俊兵分两路开始收复失地,这些城池的蜀军早带着粮草辎重跑个干净,只要数百吴军入城便算是占领。吴军斗志昂扬的拖着疲惫之身开始抢城,忙的不亦乐乎。交州的百姓自然是不喜欢蜀汉的统治,见到自家兵丁回来也都是欣慰。

    就在交州大地一片欢腾喜悦之时,噩耗突现!吴国大将军丁奉带着两千吴军刚刚占据了一座城池,随机便遭到了蜀军的围攻!这批蜀军好似幽灵般的在夜晚袭城,别说吴军没有防备,就是有所准备也绝对守不住两万蜀军的猛攻!当夜城池便被蜀军攻破,大将军丁奉突围不成落马被俘。蜀将诸葛瞻连番招揽不成,被丁奉破口大骂,至死未曾停口。

    而交州刺史刘俊的遭遇更是悲惨,蜀人把军队分为十余路开始反攻。吴军兵力分散,又没有戒备,处于极度兴奋的吴军毫无防范的被蜀军连续击破。有的在城中,有的在路途上,均是损伤惨重,伤亡无数。刘俊集合残兵两千余人向逃回自家领地,却被蜀汉的蛮兵漫山遍野的截杀追赶。

    蜀汉的这些蛮兵都是久居山中,走惯了险峻之路。如今放开到千余人一队,大肆的奔走袭杀正是发挥了蛮兵的特长。刘俊带着吴兵被连番截杀,最终被蛮兵乱斧劈杀,砍为肉泥。

    前后不过半月的功夫,诸葛瞻和羊祜以退为进,逆旨而行竟然一举扫清了交州境内的吴兵,占据了整个交州。这消息让江东君臣惊恐万分,让远方的刘禅欣慰不已。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诸葛瞻和羊祜利用时势来迷惑吴军,从而一举克敌,用兵到了这般的境地实在不需要刘禅这个皇帝操什么心了。交州若是两下对峙的局面,蜀汉留守的兵力必然要多,可完全占领了之后只需要留下镇守的兵力便可。

    有荆州作为交州的前线,交州的兵力只需要足够留守就可。时间久了交州便可以称为南中那样的大后方,即可提供兵力,又可提供物资,这对于蜀汉立足荆州保持对江东的压力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不借助川中的力量,只需要荆州和交州本地的人力物力便足以使东方无忧,这简直是天大的美事。

    诸葛瞻奉命留守交州,相信凭借诸葛瞻治理南中地区的经验,在交州一定可以大展拳脚。而羊祜则官升镇东将军和范长生,范恩一起镇守荆州。

    当年羊祜投降蜀汉时曾经言明终生不和魏国为敌,而刘禅把羊祜如此的提拔和安排到荆州这个四战之地,其用心可谓深远。羊祜本人倒是没有什么反应,范长生和范恩却不能没有顾忌。陛下没有明示,二人不敢装不知道,于是把东方的防务尽数交给了羊祜,而范长生和范恩则负责北方的事情。

    交州之失不仅让江东君臣震惊,更是让刚刚打好的算盘落到了空出。有交州在南方牵着荆州,再从柴桑等地大肆发兵攻打荆州才有胜算。如今交州和荆州连成铁板一块,正面的攻伐以现今江东的兵力实在是没什么胜算,更何况还是在兵分三路的前提下。

    默然半晌,孙亮佛袖而去。被蜀汉和曹魏压着欺负了许久,好不容易等到有松口气的时候,却又是这番打击。耐性早被磨没的年轻皇帝心情恶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荆州好似一座大山隔在吴国和蜀汉之间,攻不下荆州,江东对于蜀汉根本是无计可施。

    不要忘了,江东水军早已名存实亡,而蜀汉凭借强大的水军就足以让江东单方面的攻击无功而返了。

    一番计议之下,虞汜便将原本安排攻打荆州支援交州的兵力用在了平复各处内乱之上,同时依照原来的计划升帐点将准备开始进攻屯驻在建业外围的魏国宿将王基!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四方而立(上)

    魏军主力虽然开始撤回北方,不过留守在江南的魏军依然有十万之众。其中一半分布在吴郡抵御芜湖和会稽的吴军,另一半尽在王基的手中屯驻在建业的外围,背倚长江站住阵脚。

    只要吴郡和建业外围的魏军力保不失,曹魏依靠横行长江的水军可以随时对东吴形成亡国之战。对于吴军的大举反扑,王基在战术上极其重视,可在战略上却无比的藐视。原因无他,江东素来让魏人惧怕的水师全然不存,取而代之的是魏国的水师横行无忌。单凭陆地作战吴军已然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魏军再有水军的支援,东吴兵马来的再多也是“一条腿”作战啊。

    陆抗,陆喜引兵在外围猛攻,虞汜从建业方向支援,这一战打得惨烈十分,可结果却让吴国君臣甚为悲观。兵力上吴军几乎达到了八万多人,两路夹击四万余魏军的结果竟然是大败。王基没有采取什么奇谋妙计,更没有伏兵外援,甚至水师都没有动用,实实在在的构筑防御工事然后固守不出就让吴军吃足了苦头。

    江东的精兵十去八九,而陆战能力尤其是攻坚能力一直为世人所诟病。借着异族大举入侵中原的机会,吴军兵将士气高涨,试图一鼓作气重振雄风,可事实却是无比的残酷。本身就不是精锐之师,不说杂七杂八的混编部队也是相差不远。

    各处战败崩溃的残兵,加上有志于救国的爱国青壮,以及世家提供的佃农家丁等各种因素组成了现今的江东大军。核心战斗力水平就是不高,陆抗和虞汜等人纵然能耐再大,用这样一支军队和王基的两淮精兵硬碰硬自然是头破血流。

    即便胜了魏军依然固守不出,王基给出的态度很是简单,北方没有安定之前这屯驻建业外围的两淮精兵便完全的采取守势。任你百般攻打引诱我就是不为所动。除非江东兵将攻破魏军的防线,否则想让魏军退却或是进兵都绝无可能。

    从陆抗,陆喜,虞汜等人的角度来看赶走魏军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了。不说东吴目前能集合多少兵力,只是魏人动用的仅是阵地中的兵力,而没有调集外援和水军这一项就足以让吴军绝望了。

    周处年方弱冠勇猛无比,然而只是粗勇却是无谋。战场之上颇为灵动,到了两军阵地攻防便是周处的弱点了。事实上原本的历史当中,这个年纪的周处也只是有勇无谋而已,直到十余年后才成为文武双全的周处。这个时候原本历史中点拨周处的陆机,陆云还没出世,真是苦了一个好苗子。

    吴郡留守的魏将正是让吴军咬牙切齿的唐彬,从王基手下众多将领中的一员,一跃成为和王基并掌江南军事的一方镇守,这本是让人眼红的事情,可魏军之中却没有人不满乃至不服。唐彬的武艺本就不俗,两军阵前喜好用诈使计,可对待自家的兵将却是没得说。身为一方镇守也是和士卒同吃同住,甚至士卒不开饭自己绝对不吃,因此深受军卒的爱戴。

    有这么一个得军心的人物,又是智勇双全的家伙,吴郡虽然被周处,朱异,钟离牧这吴国堪称前十的三大将领围攻,始终都是屹立不倒,不为所动。

    战事持续半月有余,吴军的围攻开始渐渐松动。吴国内部的叛乱和山越的不断肆虐要比吴国君臣想象的严重得多。其实山越依旧是山越,山贼也不过是山贼,只是东吴派去的将领和兵士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兵力又不见增多。数量无法弥补质量导致了连番的失利,使得山越和山贼气焰更加嚣张。

    荆州和交州浑然一体难以攻占,魏军的几处布防自成一派铁板一块,可怜江东志士满怀一腔热血却是没有任何收获,反倒是自身损兵折将内患加剧。无奈之下只好收兵暂时整顿内患,征伐失利的吴军除了留下兵力固守领地外,都是开赴吴国内陆平定山越和山贼。

    塞北异族和西域的异族侵袭魏国以及蜀汉给了东吴喘息的时间,这天下形势虽然乱了,可魏国司马昭与蜀汉刘禅的心中还是有谱的。就算国中再乱也不能让吴人有所恢复,否则那将成为心腹大患。

    异族牵制蜀魏,蜀魏同样利用异族来牵制东吴。江东孙氏立国数十年都未除掉的山越就是魏国和蜀汉利用的“武器”。曹魏在建业和吴郡都有屯兵,加上强势的水军派出使者和细作到吴国内陆联系山越山贼简直是易如反掌;蜀汉占据荆州交州想渗透进吴国内陆更是顺流顺风。山越本身就是好战分子,没有蜀汉和曹魏煽风点火都是叛乱,有了二国的“指点”和“增援”更是敞开了和吴人较劲儿。

    反观东吴就算主力来了也要带着三分顾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山越那十几万人叛乱想要凭借武力灭掉,自身的损耗不说,时间上也不是一两个月可以搞定的,甚至一个不小心把自己性命搭上都是犹未可知的事情。

    吴国忙于平定山越和山贼,短时期内再也无力反攻魏国和蜀汉,于是世人的焦点便集中在了蜀汉和曹魏与异族的战斗上。塞北异族利用骑兵的速度近乎将整个河北以及辽东分割为数个纵横数百里的大战场,然后由异族的步兵逐步蚕食各个城县。其中司马望的大军被困在了幽州,而钟会则是在并州生死未卜。

    这北方的两大指挥系统被异族切断,余下的魏军虽然各自抱团,但缺乏统一指挥和足够的兵力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完全落入了异族的掌控之中。青州和兖州,豫州乃至洛阳的魏军纷纷派兵北上,效果却是不佳。魏国的兵力为了夺取江东和驻守边陲,中原之地的兵力几乎掏空。就算能够分出些兵力战斗力也都是颇弱。包括将领在内都和江东以及北方的军队要差上许多。

    司马昭给出的指示是抢先支援并州,冀州,幽州,遏制住异族继续南下的态势,然后稳步的予以还击。这一策略甚是稳妥,也符合曹魏目前的状况。大批的军队物资开始返回北方,中原和河北的魏军需要做的只是在河北之地给魏国主力人马争取时间和站稳据点。

    可惜司马昭的如意算盘打得精明,却是天意难测。北方的大将钟会在并州奋力突围而出逃回了洛阳,当晚洛阳便被异族攻陷并占领。同时整个并州也都落入了异族的手中,大批的魏国军民惨遭杀戮,更有魏国青壮被逼从军成为了异族的战力。

    幕后推手至此终于是走上了台面,引异族进入中原逐鹿天下的人正是钟会钟士季!

    当年汉朝衰弱曹操力挽狂澜统一北方,汉帝坐落许昌自有朝臣,而曹操本人长期在邺城居住,留在许昌戒备的不过是些许中级官员罢了。到了司马父子这里事情迥然有异,就算是出征司马氏也不敢留曹氏皇帝在京师,其中更是废帝杀帝,两相比较司马懿父子比曹操的差距可见一斑。

    钟会的表现其实不能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入蜀之前几乎是算无遗策。就算对付蜀军有所失策,可比起以往的功劳来说钟会的胜率依旧是曹魏众将之中顶尖的人物了。话说你司马昭的战绩都不能和钟会比较,反而因为数次的失败连续敲打钟会,这让心高气傲,气量狭隘的钟会如何忍受?

    从司马昭的角度上讲,钟会的才华无可厚非,只是心中的志向让人担心。你的形势举动都过了头,触及我的底线,我身为你的领导丫的不敲你敲谁?

    天下的军力都在司马昭手中,钟会在曹魏这个庞然大物之中就算有些心思也是施展不得。因此司马昭放心的把西线的防御交给钟会布置,并且留下了精兵强将协助钟会。

    从诸葛绪开始钟会便意识到了异族的重要性,等到蜀汉凭借异族屡战屡胜,更是让钟会心头发痒。异族被汉人视为野兽,可若手腕得当笼络为自己驱使,不比这司马氏赋予的军权要强上十倍?!

    钟会可不是犹豫之辈,心中有所决断便是暗中的策划和施行。左贤王刘豹和匈奴五部能够撤回塞外,其中钟会设计和安排可谓居功至伟,甚至是一手操办。异族不会平白无故的亲近一个汉人,可有长期与魏人打交道同化的匈奴五部做桥梁,辅以钟会的雄才大略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匈奴五部来说,若是没有钟会的援手,匈奴五部早就在魏军的袭杀下尽灭了。这是匈奴族群的恩人,更是英雄,至此钟会便被匈奴人供奉为神明,俯首称臣。当时魏国早有戒备,匈奴人自然不知道钟会在另一边用了什么手段,只是恩情是几辈子都偿还不了的。

    耐心等待,天时终至,钟会为各族策划好了作战方案,自己更是有意让并州军团内不服从自己的兵将陷入死地,而钟会本人做出被围困的样子操纵一切,直到瞅准洛阳兵马北上的时机逃回洛阳和异族兵马里应外合揭竿而起!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四方而立(下)

    魏将王戎引兵七千在雨中疾奔,准确的说是仓惶逃命。原本王戎是奉命屯驻南皮的,可是几天前南皮与其他城县的联系就被异族先后切断,而城中更是混入了异族的细作四处放火。幸得天公作美下了这么一场大雨,浇灭了城中的火势,而王戎也是趁机突围!

    城中出现的异族细作能否歼灭王戎心中不得而知,自从进驻南皮之后便是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传来的消息不是这个城池被异族攻破,就是异族屠戮了哪个县城,甚至用(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