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107 部分阅读

第 107 部分阅读

    。因此虽然战败,可王濬主张立即发兵追击蜀军,哪怕再次中伏也要拖住蜀军的步伐。

    无奈司马干是确确实实的怕了,也就是自己命大逃回宛城,若是继续交战保不齐像司马京一样丢了脑袋,那才是真正的末日。死,谁也不想,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几率去死,司马干怎会同意?

    王濬是个有棱有角的将领,见司马干胆小怕死顿时心生轻视之心,无奈自己从江夏带来的人马还剩下两三千人,没有司马干发兵相助,自己这点兵力根本拖延不住蜀军的脚步。

    任凭王濬破口大骂,司马干也是纹丝不动,最后索性是闭门不见。气的王濬几乎砸门,被属一阵生拖硬拽才离开了宛城,带着江夏人马自回江夏去了——王濬虽然刚强自矜,但并非蠢辈,这个时候得罪司马氏还能有什么下场?而司马干手中还有四五万魏军,竟然畏而不前,如此的作为襄阳方面又如何能取得胜利?

    掏心挖肺也是白扯,还不如回到江夏继续做朝廷外镇,免得留在宛城被司马氏算计的好。

    姜维引军南下,杜预引兵北撤,两下竟然是不期而遇!

    蜀军连番大战消磨了不少锐气,魏军保存实力而主动撤军倒也不是普通的败师,想不到魏军竟然撤退,蜀军大喜!魏军全师回撤,襄阳必定是安全。没想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竟然撞到蜀军,魏军大怒!江北各路援军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多的蜀军就让他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自家腹地!?

    襄阳保住了,蜀军自然没有继续南下的理由,毕竟这是魏军领地。姜维虽然杀的魏军不敢出城,可和杜预的胜负却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分得出的。一旦缠战之后,四方魏军来援,蜀军岂不是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襄阳没拿下,魏军同样不敢和蜀军过于纠缠,毕竟这里本应该是自家重兵囤积之所,而今没看到援军只看到蜀军,谁知道这北岸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刚刚退兵的杜预也不愿意和蜀军做什么纠缠。

    两只疲惫之师,都是没有必须作战的理由,只是略微接触之后,便各自引兵退去,蜀军退往武关,而魏军则是寻找最近的城池休整,了解北岸的状况。

    第一百八十七章 硝烟散尽(上)

    更新时间:2012-09-12

    不流于表面形式,而是推断形式决定撤军,是杜预的高明之处。这一战即便是魏军撤走,一样是蜀军败了。淮上之地尽数被魏军复夺,蜀汉精兵猛将多有丧生,而国内的形势更是急转直下。

    没能拔掉襄阳城,拿下刘禅让人觉得无比遗憾,但要知道,这不是魏军的本意,而是一个意外罢了。不是这个意外的存在,魏军获得的将比现在更多。机会永远是有所准备的人预备的,但无论你给杜预什么样的准备,杜预也难以凭借一支军队和整个蜀汉抗衡!

    魏国之内人心鼓舞,欢呼沸腾,襄樊之战在战略和战术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魏国并非是想象中的不堪一击,而蜀汉同样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全线压着魏国打的地步。

    对于有功之臣,有功之将,魏国自然大肆封赏了一番,甚至是躲在江夏的王濬也没有因为自己激烈的言行而得到责备,反而是加官进爵。司马炎很清楚,这些人都是当今魏国的栋梁之才,想要保住国家,想要保住自己的位置,保住司马氏的利益,这不是计较个人得失的时候——司马昭晚年重用亲戚的做法毕竟是行不通,因为司马氏的亲信亲属们始终是能力有限,想站得高,想站得稳,还是要广开求贤之路。

    蜀汉方面救下了刘禅让人鼓舞,整体上讲乃是一败涂地!这一战前后折损的兵力超过了十五万人,包括天师道,藤甲兵,武当飞军在内的特殊兵种至此全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范长生,傅佥,马融,杨稷,羊琇等一班文武的丧命,更让蜀汉倍受打击!

    形势明明是一片大好,却是不知不觉坠入对方的圈套之中,难道真的是智力不足么?

    刘禅并不这么认为,一切的根由非是群臣无智,而是心态作祟。连续的胜利让蜀汉君臣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和平常心,乐观并且盲目的认为蜀汉可以席卷天下,可结果却是当头棒喝,伤病缠身。

    当年隆中对曾经提及过,从关西和荆州同时发兵可以威震中原!而后汉中战役的打响,以及关羽的北上似乎都印证了这一谋略的正确性。只是到了眼下,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隆中对的设想乃是基于三足鼎立,而非眼下的二分天下!

    换句话说,现在的蜀汉占据了天下的一半,势力得到了膨胀,可夺取天下的难度也是随之增加。三足鼎立时的蜀汉只要国力充沛,便可以发兵北伐,攻守不过那么几条路罢了。而现在的曹魏和蜀汉四方接壤,甚至海上都可以作战,这个时候不是你手中有一支十几万的军队就可以所向无的年代了。

    当你在西方或是东南方大肆发兵的时候,人家完全可以攻击你的荆州和魏兴,新城等地区。当你顾及西方或是荆州的时候,东南何尝不是对方可以随时选择攻击的目标呢?

    刚刚收复的江南,不过是襄阳被围,就是谣言四起,这样的领土潜藏大量的危机。提供的帮助远远不如关键时刻的拖后腿,又如何让一个国家可以全力以赴的投入前方的征战之中呢?

    更何况这不是当年的江南,而是饱经战火摧残,厌恶打杀的江南。要恢复生产,要稳定人心,然后才能凝聚力量,才能保持稳定,在前方流血/拼命的时候不至于后院起火,不至于四面楚歌。

    攘外必先安内,占领了江南容易,收服人心确是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蜀汉的兵力配备不足以在洛阳,魏兴,荆州,江夏,淮上,乃至海上同时发动攻势,而蜀汉的后勤和国力也只是能应付眼下这种程度的战事罢了。魏国的日子过得比蜀汉艰苦,可勒紧裤腰带放手一拼,你蜀汉未必就吃得下曹魏。

    要知道就算当年的蜀汉和孙吴联手抗衡曹魏,可两国的人口比重加在一起还不如曹魏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吃骆驼,就不能用马的眼光看待问题。

    认清自身的位置,端正了心态,一些列的行动和政策才能真正对于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乃至自身有所益处。

    樊城和襄阳都需要重建,同时也需要留有兵力,同样需要重建的还有名都洛阳——这个毁于异族之手的古都现今不过是一片废墟。襄阳樊城还有长江能够庇护,洛阳却是暴露在河北魏军和虎牢关魏军的虎视眈眈之下,其重建工作要比襄樊困难百倍。

    刘禅决定定都江陵,四战之地的荆州必然成为下一次冲突的重点,而唯有荆州这个不偏不倚的地理位置,才能彰显蜀汉雄霸天下,兴复汉室的决心!

    青城先生早已飘然远去,无论是文鸯还是羊祜等人都是只闻其人,未见其面。或许当年相识,可不见其面,但闻人言,任谁也想不出这神通广大的青城先生究竟是那方神圣!

    唯一知情的刘禅和文立自然是守口如瓶,这种事情没有必要宣扬,反而更容易宣传和拉拢人心。

    十日之后,刘禅在江陵设祭,用来祭奠战死的将领和兵士百姓们,各地的蜀汉大员纷纷到场,包括川中的太子刘谌和张皇后。战死者得到追谥和赏赐,惠及其家属以及后人,襄樊地区的百姓也因此免除一切赋税五年!

    死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继续。

    西方的雍凉之地由霍弋镇守稳如泰山,异族自从惨败之后元气大伤,一直都没有什么起色。霍弋率领骑兵驰骋内外,对于异族或是怀柔招降,或是斩除顽佞,使得西方边境没有适合异族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土壤,算是隔绝了边疆大害!

    姜维引兵屯驻在长安,负责指挥西线蜀军,以及洛阳的重建工作。洛阳对于曹魏来说就像是嘴边的一块肉,可有姜维在,曹魏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昭活着的时候,还有魄力和姜维一较高下,哪怕是采取守势,也不至于龟缩不出。司马炎却是没有这样的胆魄,或许认为和姜维硬碰硬得不偿失吧……

    太子刘谌依旧是镇守成都,所不同的是张皇后搬去了江陵服侍刘禅,其中暗含的意思乃是放开了太子刘谌的手脚。这是刘禅的意思,自己的性格和心思都放在开疆扩土上了,这副身体谁知道还能用多久?若是真的有那么一天,蜀汉没有一个能够治世的接班人在,岂非让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

    给太子刘谌更多的自由,也是对于坊间流传的有利回击——小皇子刘动在襄樊一役中的表现让很多舆论认为这才是合适的接班人。

    江南方面宗预年事已高,不久便因病去官,病死在家中。接任者乃是吾彦,吾彦在江南不是什么高门大族出身,可其公正严明却是江南人人认同的。有这样的人物处理江南大小事务,相比于蜀人治理吴地,更少一些矛盾。

    休兵养息是蜀汉和曹魏不约而同的举动,战争打到了这个份儿上,曹魏国内早是一片不。,而蜀汉就算能够支撑,国内的百姓负担也是到达了极限。加之有江南这个还没有完全臣服的地域拖着,继续打下去对于蜀汉同样是更大的负担。

    若是真的有胜机,就算国内的发展因此停滞不前乃至倒退,或许都值得一试。可襄樊惨败明明白白的告诉了蜀人,想获取这场战斗的胜利,眼下的蜀汉还差得远——没有全线发动进攻的实力和后劲儿,一意孤行不过还是襄樊结局,乃至更坏罢了。

    刘禅深明其理,休兵是势在必行,也是为了下一次可以完成心愿,兴复汉室,一统中原。只是在此之前,还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这三个问题若是不能解决,兴复汉室,一统中原恐怕就难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硝烟散尽(下)

    更新时间:2012-09-13

    侯览是鄱阳的名士,可谓是声名卓著,文采斐然,年纪不过三十上下,已经是鄱阳郡的功曹。人们都说侯览才华横溢,所以有这样顺畅的仕途,可更深一层的关系却是少有人言——侯览乃是江东四大门阀之一顾氏的门生,这才是其扶摇直上的关键!

    刘禅被困在襄阳之时,鄱阳的流言蜚语不少,辖内的几个城县甚至出现了一些百姓暴/动。虽然当时镇守江南的宗预和吾彦多次下达指令,要求各地官吏弹压谣言,以雷霆手腕处理叛乱,可鄱阳的乱事直到襄阳之围解了之后,才缓缓的平息。、

    这场乱事对于鄱阳的破坏可是不小,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都有所损失。时隔一月,蜀汉和曹魏休战,各自开始了休养生息。侯览也像往日一般每日处理公务,忙个不停。郡守府邸之内的各部功曹,唯有这防贼功曹侯览最是勤勉,因此众人都是钦佩万分。

    这一日几匹快马停在了鄱阳郡府门前,看门的小吏见来人一身官服铠甲,心知不可怠慢急忙上前相迎。来者为首的一人约莫四十几岁,一身文士袍,可一脸英姿,举手投足颇有大将之风。

    “敢问大人……”门吏一脸赔笑上前搭话。

    “御史大人至此,还不通传!”没等门吏说完话,那文士身后的校尉一声吼道。

    “啊……是……是……”门吏也是个见多识广的人物,见到这等大人物知道不可怠慢,连忙一边请入几位大人,一边派人到府中通传。

    鄱阳郡守顾徵听说有御史到,微微一愣,不敢怠慢急忙率领府中官吏前来迎接。来到大堂,却是见到几人立于堂中,为首之人却是旧时。

    “御史大人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失礼了!”顾徵乃是江南四大家族顾氏的重要人物,见到来人乃是从川中调到江南的御史吕雅,急忙施礼,可态度上却是不冷不热。

    要知道当年孙氏治理江东,对于各大门阀世家虽然也有打击,可还是以扶持携手居多。可如今蜀汉统治之下,各大世家门阀豪族的仆役,奴仆,部曲,佃农都是被强行的化为良民,登记在各地州府民册之中,只此一项就让各大家族元气大伤。

    损失的是人力,可这江南的名川大泽无处不是各大世家豪族的产业,少了奴仆,部曲打理维持,这些产业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荒废。诚然各大世家可以留存一定的仆役,但对于留存仆役的数量,在法令上却是有严格的要求。

    类似顾氏这样名倾天下的高门,脉络众多,遍及江南各处,允许留下的仆役不及以往的十分之一。就算留下了,也要经过其他职能部门的审查与登记,凡是人数增减,皆要通知官府。而这些仆役更是要负担比寻常百姓更加多的赋税和徭役,这些赋税徭役自然由各大世家自己负担,如此一来,仆役为各大世家创造的价值要打上不少的折扣,而各大世家也因此要付出更多的钱财。

    这还不算什么,有许多世家借着各项关系人私自隐瞒,企图瞒天过海。无奈刘禅手下的呼雷阙无孔不入,一旦被查出的世家皆是被重罪处置,杀头的杀头,发配的发配,绝不姑息!而其相关的当地官吏,同样下场,甚是凄惨。不过一月的光景,江南各大豪族对于蜀汉政权已经达到了仇视的状态!

    顾氏的旁门别支也有不少因此获罪,因此顾徵虽然语气和蔼,可是态度却是漠然。

    吕雅见顾徵带着一干官吏入内,心中暗自冷笑,口中犹道:“顾大人言重了,本官此次前来乃是公干,事出紧急,还请顾大人多多配合才是。”

    此时众人已经落座,顾徵闻言笑道:“御史大人言重了,不知御史大人有何公干?”

    吕雅心中有数,叹息道:“前些时候陛下困守襄阳,鄱阳之地多有叛乱,官民损失皆是不小,陛下特意派遣本官前来彻查此事。”

    “哦?此事早已尘埃落定,竟然劳得御史大驾?”顾徵闻言眉头一紧,颇有不信的道。

    吕雅笑道:“江南之地流言蜚语甚多,尤以鄱阳为重。陛下与顾老大人多次提及此事,顾老大人认为其幕后定然尤其推手,因此使本官重头彻查一二。”

    刘禅被困在襄阳之时,江南人心涣散,这都是各大家族不满蜀汉政策才暗中所为。毕竟蜀汉政权的各项政策都严重损害了各大家族的利益,有此而采取反抗也是无可厚非。当年对于孙氏也是斗争不断,而今刘禅定都江陵之后,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借此打击了不少家族势力,也被各大家族认为是陛下的报复。只是陛下的作为,有法可依,让人难以插手罢了。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想不到如今竟是来彻查流言和叛乱之事,难道这刘禅真的要和各大家族拼一个鱼死网破不成!?

    “吕大人说笑了,老族长年纪已高,抱病在床怎么会参与朝事呢。”顾徵乃是顾氏的核心人物之一,顾氏的族长早就已年老体衰的借口在家休养,暗中联合各大家族抵抗蜀汉的政策,怎么会提出来彻查叛乱流言这种建业,砸自己的脚呢?

    “哈,顾大人有所不知,陛下已经把顾,陆,张,朱四大家族的族长请到建业行宫之中暂住,商讨此事,这不过是最近几天的事情,想来消息还没有传到鄱阳罢了。”吕雅心道我日夜不停,马不停蹄的赶来,便是要你毫无防备,你当然不知情了。

    “这……”顾徵闻言一震,不可置信的看着吕雅,心中不禁慌乱。

    世家门阀在吴地根深蒂固,岁月变迁,战火摧残,各大家族依然是强盛无比。这些家族需要的是一个为自己所用的政权,绝对不是刘禅这种唯我独尊的皇帝。可眼下蜀汉强盛无比,各大家族也之只能俯首称臣。然而即便俯首称臣,又是不甘心任人蹂躏。依照刘禅的做法,各大家族的实力和影响力,必然日渐衰退,这是有百余年历史的江南豪族所不能接受的。

    抗争不过刚刚开始,之前的流言涣散人心,叛乱袭扰州郡不过是给刘禅一个厉害,增加各大家族在政策上和刘禅谈判的砝码而已。而今,似乎刘禅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动作……

    “来此之前,本官恰好抓到了几个乱党,据其所言,这一切乃是贵郡功曹侯览一手策划而成,不知侯览是哪位大人?”吕雅站起身来,走到大堂正中,看着满堂的文武官吏,目光如刀的扫视众人!

    人群之中侯览面无表情挺身而出道:“御史大人怎可血口喷人!侯览乃是治贼之吏,怎会与那些乱民同流合污!?”

    “哈哈!本官也是如此认为,为求证真伪本官已经派遣人员前往各地请回侯功曹的亲属家眷,一一至此对证。”吕雅冷冷说道。

    侯览怒道:“我乃一郡功曹,御史大人你如何有权……”

    “啊!”

    青芒一闪,一声惨叫,侯览一手齐腕而断!吕雅手中短刃不沾血迹,冷冷的道:“建业城外截获之船中藏有大批粮草钱财,乃是汝家之人护送!为免打草惊蛇,并没有进行扣留,顾默回信呼雷阙也有抄本,汝还不认罪么!?”

    顾墨乃是建业顾氏主事之一,更是顾徵的堂兄,此时吕雅一句句说来,不只是侯览,包括顾徵在内皆是如同五雷轰顶,不知所措!

    “来人啊,拿下!”一声令下,在场官吏才是发觉,这府中内外无声无息多了许多兵马……

    第一百八十八章 江南乱(上)

    更新时间:2012-09-13

    江南世家乃是顽疾,想要彻底清除必须是雷霆手段,这是刘禅与朝中近臣商议之结果。但凡蜀汉领土,实行蜀汉政策,此乃责无旁贷之事,可吴地大族自恃强大,不肯就范,多有隐瞒,早已让刘禅心中不安。

    等到襄阳一战,刘禅几乎丧命,国家几乎就此灭亡,人人庆幸之时,江南之地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心不涣散,叛党四起!这些叛党,绝对不是真正的叛党,而是各大世家的势力罢了。

    就算把这些世家的仆役,部曲分化为百姓,补充国力。可是这些世家在吴地扎根百年,门徒党羽亲朋宗室不计其数,只要世家不肯乖乖俯首称臣,行阳奉阴违之事,江南之地便难以长治久安!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孙氏强盛之时,这些世家尚是安稳,可一旦形势急转直下,大部分的世家都是抽身自保,有甚者更是里勾外连,假公济私谋取私利。这样的世家就像是蛀虫一般,自己吃的饱饱,也要祸害一二。

    当国家被这些世家彻底占据,便难以运转,再想反抗已然是病入膏肓,力不从心。

    因此,刘禅决意先解决世家这个隐患,才能让江南彻底的臣服在自己脚下。眼前的臣服不过一时,彻底的解决,才是百世之法!

    加重各项政令的执行力度,只是其一;将各大家族的重要人物,囚禁宫中乃是其二;接下来便是打击其党羽,收罗其证据,将至依法处决,公之于世,这才是最后的结果。

    一网打尽不过是痴心妄想,可是借此削弱和分化世家的力量,打击世家的声望,使之声名狼藉,逐渐边缘化才是最好的办法。

    为各大家族四处奔走劳心劳力的小家族们屡屡被打击,牵连。与以往不同,这些人没有被判死罪,而是统统流放到荒凉地区开垦农田,作为民屯所用之罪民。这一去,不仅仅是犯事儿的官吏本人,更包括了其家中老幼。

    被迁徙到那种地方,整日劳作,家产全被充公不说,民屯的政策之下,这些罪民根本没有自己的财产,家中后人除了劳作就是劳作,接受不到教育,等若彻底断绝了这个家族,这只血脉再次走向仕途的希望。就算有,也是渺茫,十分渺茫。

    这些人不过是替人卖命罢了,在各种利诱威逼之下,供出来的只会更多。刘禅在建业宫中每日里分析和处理这些家族琐事,何者可以留,何者要处罚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偶尔的去看那些被软禁在宫中的各族要人,也是聊聊家常罢了。

    家族门阀的势力在孙氏后期发展到了顶峰,等若把寒门的势力压制到了极致。而今刘禅大量启用出身寒门之辈,借此来打击这些门阀世家,自然是深的人心。高高在上的门阀因为失去了族中的首脑,投鼠忌器,又不敢擅做主张,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手段来阻止党羽门徒被屡屡打击。

    久而久之,自然失去了人望。当众人看清楚这些门阀指望不上的时候,再看到那些顽固分子被迁徙流放的悲惨遭遇,想要摆脱困境,想要免除灾祸,只能依靠自己了。

    刘禅拥有的是绝对的实力,和一个正在忙着喘息无暇他顾的曹魏,而江南百姓厌倦战火的同时,何尝不对这些尸位素餐的门阀大族产生反感和仇恨?门阀之间的政权夺利,世家的贪婪自私,无时无刻不伤害者百姓。

    门阀世家可以运用人脉,财富来收买人心,妖言惑众;刘禅同样有呼雷阙这鼓动百姓的能手,不需要什么威胁利诱,不需要什么收买人心,只是反复不断的刺痛每一个内心深处的伤口,让这疼痛引发愤怒,出离愤怒,世家豪族的声望自然一落千丈,至少在百姓之中是如此。

    就算这些世家没有了家奴部曲,就算这些世家因为奴仆过少荒废了无数产业,可这些世家在文人之中的地位乃是不可动摇的。文人比起百姓难缠得多,因为这些人读书多,明辨是非,因此善于蛊惑人心,善于治理百姓。

    刘禅需要这些人为自己卖命,为蜀汉效劳,这是大势所趋,是旁人无法代替的。可同样的是,刘禅不需要心怀二心之辈,不需要阳奉阴违之辈,这些文人能够慑服的便去慑服,不能慑服的也绝对不能留!

    这不是不讲道理,而是太讲道理。

    自古以来官吏之中少有君子德行之人,乃是因为德行到达一定程度的君子,不在乎功名利禄。而官吏之中,大都是欲望十足之辈。百姓不敢做的事情,对于这些官吏而言不过举手之劳;百姓没有的权力,却是被这些人紧紧握在手中。

    能够跻身官场的人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人,管理这些人,比官吏普通百姓要困难得多。百姓要求的不过是可以生存,君主畏惧的乃是天下大乱,官吏夹在百姓和君主之间,可以操纵生存和乱世之权,若是为君者不能制服臣属,这天下又如何太平?

    所以刘禅以人心为导向,从这些世家门阀开刀。朕是需要你们治理天下,可是朕并不需要骄傲放/荡之辈,不需要一个凌驾在皇权至上的势力,对于国家的一切加以干戈。

    只要这些世家门阀在,便始终有无数文人以世家门阀的利益为先,而罔顾国家的利益。只要这些世家门阀在,便会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壮大自己的门楣,从而形成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刘禅不知道如何杜绝这一切的发生,也不知道如何能彻底铲除这一切。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一定有派系之分,贵贱之别么?答案是什么刘禅也不知道,可眼前只有先斩断这门阀派系,才能静下心来仔细研究。

    就算彻底灭杀了这些门阀派系,也会有新的派系门阀成长,刘禅深谙其理,也没有打算赶尽杀绝,这一系列动作,等的便是一个机会,一个江南世家豪族向自己低头,任凭自己处置的机会!

    与此同时,更让刘禅头疼的却是山越。

    孙氏治理江南几十年都没有消除山越,想平定山越,弭平隐忧,这谈何容易?

    崇山峻岭,穷山恶水,山越的势力无处不在。这些山越人躲在山中生活,想要彻底的降服,要花费的时间和力气都是不可估算的。这些山越是江南稳定的隐患,也是巨大的财富!

    将这些人降服为民便是劳力,降服为兵便是战力!从山越补充人口,补充军队,这是东吴的做法,同样值得眼下的蜀汉效仿。山越不似蜀汉的南中地区,蜀汉的南中地区当年是各族兴兵叛乱,散乱各地的族群聚集在一切,被诸葛武侯打了一个心服口服,从此少有叛乱。

    山越这边都是散乱在山岭之中,平时生活在山中和外面的世界毫无交集,可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到山外来劫掠一番。行动难测,这是山越的特点。

    江南之地因为处理各大家族门阀的事情已经是乱成一锅粥,如果不是刘禅带着重病屯驻江南,而各大家族首脑被软禁,族中也缺乏人力闹腾的话,恐怕早就出了乱子。这个时候说发兵平定山越,必然是脑袋进水。

    虽然不能行动,却是可以计划,刘禅与群臣商议多次没有合适的计划之后,决定广发榜文,从民间征召有识之士……

    第一百八十八章 江南乱(下)

    更新时间:2012-09-14

    时光流转,一晃便是三年过去。这是刘禅最为快活的三年,也是最为惬意的三年,江陵行宫之中刘禅左拥右抱,张皇后和李昭仪每日把刘禅服侍的舒舒服服。对于一个皇帝来讲,三宫六院,妃嫔数千也是正常,可对于刘禅来讲,二人足矣。

    刘禅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国内吏制改革之中,如今的蜀汉复员辽阔,遍及四方,各地都有各自的行政长官负责,只要把政令传达下去,自然会有人依照纲领施政。刘禅要做的便是监视施政的过程,施政者,乃至整个官僚体系,从中剔除害群之马,提高效率,加强官吏的自律。

    呼雷阙作为监督机构,虽然其成员大都提拔自下层,可时间久了,难免也有腐化,居功自傲的现象。尤其是天高皇帝远,很多事情已经难以像从前般可以很快得到印证。

    维持并不断改革官僚体系,需要是派系,可派系不能发展成为江南豪族那般的庞然大物!这是皇权矛盾的所在,也是为君者平衡制约下属的手段体现。落井下石,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等等派系常用的攻击手段在刘禅眼前是行不通的,或者很难行得通。有些事情不能拒绝,只能引导,落井下石不能得到好处,反而是在政务上做的出色得到更高的奖赏,久而久之,臣子摸到了陛下的“心意”,如何能“高人一定”自然心中有数了。

    杨戏,马钧,谯周,宗预等大臣在这段时期内先后去世,让人不禁感叹。刘禅更是感慨万分,若是自己的真实年龄此刻也不过是四十岁,可这身躯却已经垂暮,三年时光里始终没有第二的子嗣出世,似乎印证着自己的预感。

    屯驻长安的大将军姜维,雍凉的霍弋,江南的吾彦,会稽的钟离牧,魏兴的罗宪乃至屯驻襄阳的羊祜纷纷上书,请求北伐。这些将领或是蜀汉名将,或是曹魏降将,或是江南将领,请战的理由大同小异,打动刘禅的一点却是其中的一条。

    国内的兵将在这三年时光里损失了很多,有的是病死,有的老死,更重要的是姜维等人同样年事已高,再不出征,恐怕……

    众将的担忧何尝不是刘禅的担忧?因此刘禅决意时隔三年之后再次北伐,进兵中原!

    举国北伐牵甚广,所要准备的兵员,军资,劳役不计其数,刘禅下令各地暗中筹集人力物力,却是一道秘旨传到了建业!

    北伐之前有一颗钉子必须拔除,那就是吴郡!

    三年时间刘禅有足够的理由不去碰吴郡分毫,吴郡地处长江南岸,在蜀军的包围之中。若是想纠集全国之力来攻取吴郡并不是什么难事,但留下吴郡牵制魏军的财力和兵力似乎效果更佳!

    曹魏的水军在不断的恢复建设之中,蜀汉的水军得到了江南群众为基础之后更是突飞猛进!三年之中双方在吴郡水域的冲突从来没有停歇过,往往是魏军多胜少。以魏国的水军根本无法把吴郡的魏兵全数撤回北岸,可又不能弃之不顾,只好不断的试探,不断的增援。蜀军打打放放,有意“养虎为患”,吴郡的魏军才不至于难以生存,相反不断的扩大势力。

    这就是刘禅所要的,任凭你如何强大,始终在蜀汉的包围之中。而为了保持吴郡的强盛,魏国却要付出极大的损耗和代价才可。

    养得肥了,也到吃肉的好时机了!

    可没想到的是,当各路蜀军冲入吴郡地界之后,却是没有发现任何魏兵!!

    等到占据了吴郡一打听蜀军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数日之前,吴郡魏军终于造好了大船,由吴郡的海域出海,泛舟远去绕过蜀汉水师的封锁,奔赴魏国去了……

    兴致勃勃的众人扑了一个空,人人灰头土脸,一脸扫兴。

    大家觉得诧异,刘禅却是高兴!事情出乎意料,却也给蜀汉兵将提了一个醒,魏军不是省油的灯,也不是砧板上的肉,不拿出十二分精力去对付魏军,吃亏的只能是自己罢了。

    当年襄阳惨败,不就是源自于过分膨胀的信心,导致忽视了杜预的行动么?

    论国力,曹魏这三年恢复的也是不差;论兵力,曹魏也不必你蜀汉少;论将力,除了姜维之外,蜀汉还有谁能高出对方一等!?这样的对手若是轻而易举的就被干掉,那才是天下奇闻了!

    百忙之中刘禅特意见了孙谞一面,孙谞是孙氏的后裔,可是很有才能。三年之中孙谞采取诸葛恪的旧法在各地推广,得到的山越人有二十万之众!挑选其中健壮,善战者组成了一支三万人的山越军,深得刘禅的信赖!

    孙谞的方法非常简单,确定地域之后,在山脉附近筑城练兵,包围山脉。时不时的派遣士兵截断水道,毁掉山上可以食用的一切,在出山的路径上不分大小,都设立岗哨营盘。

    山越人在山中是无法自给自足的,加上蜀军有意的破坏和阻挠封锁,时间一久缺衣少粮的山越人只有强行出山。可蜀军建筑的防御工事又怎是等闲之物?山越人出不了山,又没有保暖果腹之物,熬不过了自然是出山投降。

    孙谞把精壮的编入队伍,余者安排到各个县中教其农作生活,然后周而复始的如此。此法同时在各地推广,收效颇丰。只是此法过于残暴,断人水源,口粮,有不少不愿出山的山越人都因此饿死在山中,这一点朝中不少人都是抨击不断。可除了如此,也拿不出什么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只好任其所为了。

    山越的精锐经过汉军加强操练之后,其战斗力十分可观,刘禅要嘉奖孙谞,更要看看这山越精锐是否合用。自从失去了天师道,无当飞军,藤甲兵之后,刘禅始终是闷闷不乐。天师道尚有后人接过范长生的天师之位,在朝廷的大力扶植之下广播教义。但其军事化的功能几乎丧失殆尽,有的不过是辅佐朝廷安抚人心罢了。

    刘禅的精锐御林军所剩不过一千五百人,范长生的道术远超如今的继任者,三年之内,天师道也发向刘禅的御林军补充一人,这是道术失传的缘故。想起当年蜀汉岌岌可危,是天师道动员百姓出城助战,才有了转危为安的后事,而今……

    襄樊的重建十分顺利,可洛阳直到如今也是没有建成,甚至早已放弃。魏国在河内,虎牢屯聚重兵,一旦蜀汉征调民夫前往洛阳开始重建,曹魏便大军齐出!姜维不怕和曹魏作战,可战事不断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民夫们不慌乱,不害怕,不受伤害。左右衡量之下,重建洛阳的事情还是放下了。

    有河北魏军和虎牢关魏军的牵制,想在魏军眼皮底下重建洛阳,是在是太过困难了。

    以往御驾亲征是刘禅的招牌,可这次不同。各路蜀军都要进入魏国领地作战,不论胜败,若是刘禅的主力军有什么闪失,恐怕就要重复襄阳之战的故事。因此,这次北伐刘禅坐镇襄阳,为各军后援,由各方将领冲锋陷阵,开疆辟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蜀汉的经济不断腾飞,带来的技术,物种,人力都是不断增加,国内的农耕技术和效率也是不断的提高。这次北伐,不仅仅有山越精锐参战,在蜀汉统治下的百蛮之地,南中之地,甚至更远的印州,也都派遣了部队前来助战!

    对于这些偏远地区来讲,蜀汉的北伐军事行动乃是一场盛事!能够投身其中,是每一个人的光荣和荣耀,是难得的机会!

    第一百八十九章 北伐之始(上)

    更新时间:2012-09-14

    战火起,兵锋出,沉寂许久的蜀汉各路人马几乎同时发动,展开了争夺中原之战!

    魏国方面早已从蜀汉的频繁动作中察觉到了蛛丝马迹,许昌城中司马炎聚集群臣在晋公府内商议拒敌之策!这三年来司马炎不断增加自己的权力,架空曹氏,甚至仅有的早朝和祭祀等职责也开始受到了司马炎的挑战。

    眼下蜀汉大举兴兵,魏国皇帝曹奂召唤群臣无果,群臣却是聚集在司马炎府中议事,消息传到皇宫之内,曹奂气的浑身颤栗,面色铁青,却是不敢口吐一言,不敢轻举妄动……当年的曹髦还算是“自取其辱”,可眼下的司(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