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218 部分阅读

第 218 部分阅读

    部素来并驾齐驱,选择关系更好的慕容廆,借此在鲜卑族中树立段部与慕容部为尊的旗号,同样是刘渊的手段。宇文部就算其势力不逊于二族,甚至还在段部之上,但在后汉政权的权力分配中完全落于下风,双方势力对比的逆转也不过是一年半载便可以奠定基调的事情了。

    幽州与冀州将并州与青州隔开,反之这两州也是被隔断,如此一来无论是自己的亲戚儿子,还是外部依附的势力,一旦怀有2心也无法得到有利的资源,如此平衡更是难得。

    “殿下是觉得刘和,刘聪兄弟二人必出事端么?”坐在一旁的大将军姜维手捻须髯,jīng神矍铄的看着太子刘动,对于这个少年人敏锐的判断力以及城府都是极为欣赏。

    江统与何攀只是按照太子刘动的意思来比较,得出的结论不用明说,刘渊的手腕确实在袁绍之上。但大将军姜维却是听出了太子刘动的动心之处,即是为何是刘聪!

    刘渊的儿子不算多,但也不是只有刘和与刘聪两个人,刘渊已经确立太子刘和的地位,又给予第四个儿子刘聪监督一州的权力,这无疑是一种矛盾的做法,隐约间似乎也预示着一番腥风血雨。

    “此事仅是预感而已,并无任何事实支撑,倒是刘元海处理北营之事让人大出意料,近来呼雷阙回报河北各地胡人皆是加强了戒备,重新塞选了许多官吏,消息情报来源断了许多,此事让人头疼。”太子刘动对于大将军姜维尊敬有加,便如同当年教导自己的青城道人般。

    议郎段灼道:“北营打散在各军之中,王弥与曹嶷二人皆封将军,却是没了军权,刘渊这一手足以打消疑虑了。此事据说与刘伯根之死有关,可究其根本还是王弥群为人所嫉,刘元海之城府深不可测。”

    在呼雷阙散布谣言之后,石勒唯恐王弥趁机难,便从了张宾等人的计谋以谣言攻击王弥,使众人的注意力成功转移到了王弥身上。北营的刘伯根,王弥,曹嶷素来是三强并立,各有所长。

    而其中刘伯根之文武皆是不如王弥,曹嶷,却是稳居北营领之位,显然更受刘渊的信任。刘伯根死于姜维手中乃是意外,但谣言一出难免让人产生这样或是那样的想法。刘渊并非是一个不明是非的人物,明知王弥被人陷害,却是趁机将北营混杂在各方军队中,然后高升王弥与曹嶷的品秩等若将这二人架空。

    对此王弥与曹嶷都是有苦说不出的主,可若说是有怨言确是不会的。只有几个大族仍然保持手中留有部分jīng锐贴身的部队,余下的所有部族兵力都是混合分配各地,重新划分了军中的一切,北营自然也不能特殊了。

    如此一来刘渊平息了谣言引起广泛的猜想,又不动声『sè』的解除了顾忌,更是让王弥与曹嶷说不出一个不字,而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一旦使用王弥与曹嶷这两个长期空闲没有军权的猛将,其得到的回报必然是乎想象的事情。

    “休然所言不错,刘元海雄才大略,实乃劲敌也!我yù能为父皇除掉此人,当使父皇高兴。”太子刘动掌权以后,对于朝中官吏无论出身背景,但凡是有才干有贡献皆是赏罚分明,赢得群臣的拥护,这段灼乃是晋臣出身,如今虽然只是议郎的职位,但经常跟随刘动议事,其未来可谓是一片光明。

    何攀与江统对视一眼,对于太子的雄心壮志皆是赞赏,于是何攀道:“胡人在玄武池等地打造战船,但闻其规模大者亦不过我大汉水师中下之船而已,水军不jīng断难踏足中原。”

    “彼之短处正是我之长处,我与大将军计议许久,刘元海自称汉朝正朔实乃可笑,我大汉要之事乃是休养生息使百姓安居乐业,但也不可对此毫无反应。”太子刘动说到这里,有意的停顿一下。

    在场的文武官员闻讯皆是一震,明白了太子殿下的意思。书面上的口舌之争无法满足太子的胃口,看来太子是要动兵做些文章了。

    “殿下的意思是以水军攻之?”何攀试探道。

    太子刘动微微一笑,知何攀心中已然有数,偏偏有以用试探的语气说来,真乃聪明人也。

    “我与大将军决意调动水师分批『so』扰河北沿岸,环海等地,使其边境不得安宁。”

    此话一处在场之人皆是看到了这一手的玄妙之处,胡人以骑马著称,汉人却是掌握舟船之利。胡人以骑兵沿岸防范巡视,汉人以水师伺机『so』扰边境,如此一来胡人疲于奔命,汉人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

    河北与中原饱经战火之痛,正是需要恢复的时候。胡人的骑兵强悍犀利,若是踏足中原纵然汉朝兵力强盛,与之硬拼也是损失不小,可谓是五五开的硬仗。可胡人没有击败汉朝水师的力量,汉朝的水军为何不能对其进行不断的『so』扰呢?

    战船横行黄河大海巡视往来,不过是找机会登岸侵袭胡人而已。有便宜便占,没便宜就撤,你骑兵犀利却是望河兴叹,能奈我何?

    “胡人致力于恢复河北生机,殿下此举不仅可使胡人rì夜不得安宁,更可拖慢其展脚步,可谓一箭双雕也!”江统对于刘动与姜维这一计划甚是赞同,忍不住出言赞赏道。

    姜维在旁笑道:“北宫纯麾下的西凉甲士足以克制胡骑,使其跟随水师登岸,可收奇效也。可惜以我大汉国力,要配备这般的甲士也是不易过多,否则『荡』平胡人易如反掌也。”

    在场群臣多有疑虑却是不便说出,唯独何攀等寥寥数人知晓自从北宫纯一军通过实战证明了重甲士之奇效后,朝廷已经暗中下令在南方锻造重甲,准备组建大量的甲士来应对胡骑了,只是唯恐消息泄『露』因此未曾公布罢了。

    中原趋于稳定,汉帝刘禅在襄阳经过一段时期的调养后也是大有恢复。实际上以这般高龄的身体长期舟车劳顿,rì夜思虑军政处理各项事务,其损耗自然有,如今的刘禅在想什么没人知晓,但若是做一个太上皇,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翌年net天,中原大地生机盎然,虽然许多地区生了这样或是那样的自然灾害,但所幸损失不算太多,各地州府大力扶植之下百姓已然过上了较为平和的rì子,虽说不能与当年相提并论,可总算是没有动『荡』之虞。

    便在这net暖花开之时北方传来消息,后汉太子刘和以大司马身份调集三万步骑准备进犯高句丽等地。负责驻守高句丽,倭岛等地的汉朝大将郑绰,yīn缭纷纷急信请求朝廷援助。

    屯驻在青州的镇东将军姜胜闻讯后,亲自率军万人扬帆北上出海前往支援,此刻消息也是传到了许昌!许昌文武闻讯不由大『乱』,有人扼腕中原短暂的宁静又当被打破,也有人提议报给在襄阳休养的陛下定夺。

    “大将军巡视南方未回,召诸位前来便是商议迎敌之策,敢问诸位大人有何良策?”太子刘动闻讯后也是立即召集了许昌内的文武官员,并且将事情呈报给襄阳的父皇。

    此刻的京师中大将军姜维巡视南方还没返回,何攀正在入川前往印州正在路上,江统人在两淮巡抚各地,三大重要人物皆是不在许昌城中,让人不由得一时『乱』了方寸。

    议郎段灼出班道:“高句丽等地虽有大海之隔,亦是我大汉国土,胡人三番派遣使者劝降,其心昭然若揭,如今兴兵来犯当迎头痛击,使之不敢再生战心!”

    “此言差矣!”尚书庾琛跨步出班道:“近来胡人亦似乎效仿我大汉之呼雷阙,高句丽等地虚实已被其识破,其穷山恶水,户籍甚少与其力战不若迁徙百姓,徒留山水与胡人,如此我方不损,胡人反留兵驻守,岂不妙哉?”

    段灼沉眉道:“此法虽妙,然胡人不过未有所得罢了,纵是留兵补充民户也不过是小有损耗,不过九牛一『毛』耳!我大汉坐拥天下之地,兵jīng粮足正待一战,岂可将百里之地拱手让与他人!?”

    庾琛摇头冷笑道:“中原民生方有起『sè』,此时大动干戈实属不智也,孰重孰轻不分耶?”

    段灼见庾琛出言讥讽,厉『sè』怒道:“弹丸之国亦知护国卫民,君yù使我大汉忍辱割地乎!”

    庾琛与段灼各执一端彼此针锋相对,群臣见二人动了真火连忙劝阻。温羡出班道:“高句丽与倭岛相距甚远,消息传递耗费时rì,镇东将军已然前往支援,当务之急乃是解决战事,然后再论如何处置北方各地之安危。”

    “温大人所言甚是,由许都调遣兵马耗费时rì,殿下可使青徐之军前往救援,黄河水师也当有所调动才是。”6晔出班赞同温羡所言,无论将来对于高句丽以及倭岛等地采取何等的政策,如今对方兴兵来犯,远方局势瞬息万变,传递到这里都已然出了时效,无法根据真实的情况作出判断号施令,倒不如将决定权交给青州以及徐州的人物处理。

    群臣各执己见议论不休,奇怪的是太子刘动始终不语,静静的听着众人议论,仿似若有所思的样子。

    “呼!”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太子刘动起身看着群臣,脸上兴奋的神『sè』缓缓褪去,好似掌握了什么机秒一般。群臣见状纷纷停止议论看着太子刘动,等待这未来的君主号施令。

    “父皇命我监督国事,无论军政皆在掌握,诸位大人可有异议?”太子刘动说到这里声音几度变化,起伏不断的心胸证明着此刻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

    此乃汉帝刘禅亲自下的旨意,群臣早已熟知自然是没有异议,于是异口同声的应允。

    “好!既然如此,接下来的一切命令皆以我为准,父皇若有怪责我刘动一力承担!”太子刘动眼放jīng芒的说道:“立即传令徐州6士衡,戴若思全权负责高句丽之战,无论如何高句丽绝不能放!”

    半个时辰之后群臣散去,唯独温羡等十余名文武被留下议事。群臣对于太子刘动之安排私下里各自表看法,总体来说皆是觉得这事儿并不稳妥。然太子的权力是陛下赋予的,此事也有专人快马前往襄阳禀报,群臣虽然颇有异议,但也不敢疏忽大意,纷纷投入到了各自的任务中。

    ……

    襄阳,汉帝刘禅与大将军姜维在城头上静静听着北方的事情,汉帝刘禅大手一挥那负责传讯的官吏便暂时退下,到远端等候传召了。

    “河北荒芜,刘元海使尽手段怕也是难有收成,朕料其必然伺机来犯,想不到如此之快,当真一语成谶矣。”刘禅手扶城垛俯瞰城外景『sè』不胜唏嘘的说着,当年自己便是在同样的地方几乎被敌人攻破城池杀掉,便是爱子刘动以及一干兵将杀入,险险的护住了自己。

    姜维巡视南方之后,便前往襄阳与汉帝刘禅相见,此刻笑道:“太子聪慧谋略过人,陛下既已将军政托付,何不信之为之。”

    “哦?大将军对动儿如此评价?”汉帝刘禅倒是没想到姜维对于自己的爱子如此推崇,不由得问道。

    姜维哑然道:“何止是陛下寄予厚望,老臣等也是拭目以待啊!”

    说到这里君臣相视而笑,汉帝刘禅与大将军姜维皆是随时可以能死掉的人,汉朝的未来便在太子刘动身上,眼下正是机会,二人皆是不希望干涉其中。

    “太子殿下得陛下亲身教导,更有邓士载相教,刘元海正是对手。倭岛环海乃是退兵之地,高句丽山脉险恶骑兵威力有所削减,应对得当未必不可一战,但看太子殿下战略如何了。”姜维手捻须髯站在汉帝刘禅身侧,乐呵呵说道。

    刘禅也是笑道:“伯约你实在是过谦了,动儿常与朕提起得你助益甚多,何以将功劳赋予朕及邓士载之身啊?”

    当年的青城先生便是大难不死的邓艾,想想邓艾离开华夏大6泛舟出海也过去了数年之久,刘禅与姜维皆是唏嘘不已。身为魏臣邓艾被冠上了败军的罪名,一家老小被朝廷流放,身在蜀地又与刘禅的儿子有了瓜葛,这众多事情纠缠在一起注定了邓艾无法回到魏国,也不愿意为当时的蜀汉效力,离开或许是最好的结果了。

    “以太子殿下之作风,不出一个时辰,必有快马传递战略部署。”姜维说着话,乐呵呵的遥望远方,此时此刻自己不仅仅完成了先帝与丞相复兴中原的志向,更是体会到了当年丞相握着自己手时那份珍贵的感情。

    第两百五十六章 东岭血战(上)

    ()    第两百五十六章 东岭血战(上)章节高更新开始,更新字数为3357

    步骑疾进,锐不可当!后汉振威将军刘盛率领五千步骑为太子刘和开路先锋,一路势如破竹先后击破汉军七出要塞,转眼间奔出了辽西地区杀入高句丽地域,兵锋直指高句丽!

    经过早先的使者前往招降,加上细作的刺探,后汉上下方才知晓高句丽等国老早便被汉军灭掉,而汉军在其地扎根经营已然近乎一年!回想起来后汉君臣皆是恐慌,高句丽等地虽然偏僻不起眼,但若是屯有汉军,终有一rì可断后路不说,更可选择出击塞外或是攻打辽东等地。

    汉军早早占据了这个看似没用的地区,实则在无形之中掌握了胡人的命脉。要知道在汉帝刘禅北伐期间,汉军依然没有动用高句丽的实力,这份城府足以让人骇然。

    这也便是当时的汉军没有取胜的把握,因此迟迟不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高句丽的汉军尚未成气候之故。因此后汉皇帝刘渊亲自任命太子大司马刘和为都督,督帅步骑三万东征高句丽,势必要将汉人潜伏在自己后方的据点『荡』平!

    幽州刺史刘聪则是负责调集幽州的兵力物资负责后援,如此分拨大家都是看得清楚,摆明了把功劳给太子。

    连续击败汉军,后汉上下士气如虹,刘盛乃是族内有名的战将,jīng通行伍之事,虽是屡屡得胜,也是不敢掉以轻心,反倒是比之前更加小心谨慎起来。后汉大军杀入高句丽境内,犹豫山岭众多,道路崎岖,因此不敢行进过快,一旦抵达目的地便把度降下来,以防前后各军脱节,被汉军所趁!

    汉军方面yīn缭前往倭岛等地筹措兵力,郑绰率领三千汉军,三千高句丽本地兵马藏于山岭之中不断倒退,伺机阻挡胡人的脚步。

    “刘盛乃是匈奴族内大将,用兵果然沉稳,无懈可击,我军连续诈败竟是不能使其有半分松懈,看来唯有继续败退了。”郑绰率领数百jīng锐藏身山岭观察了后汉步骑的行军安营之后,不由得失望的说道。

    三千汉军战斗力只能说是一般,三千高句丽本地的兵勇实际上不过是山户民夫罢了,经过『co』练的少之又少。这样的兵力组合根本是无法在一起协同作战的,要和匈奴的三万步骑对垒简直是自取灭亡。

    要知道领兵的乃是匈奴太子大司马刘和,出征的步骑无一不是jīng锐的将士,堂堂后汉的太子怎会率领一群寻常的兵将出战呢?

    “胡人jīng锐将军切不可与之硬战,但若一味退守怕也不是办法啊。”高句丽扶余族人仓助利在旁劝道。

    郑绰微微摇头道:“治理百姓我不如仓助力大人你,可行军作战便是你不如我了,胡人兵力强盛与之抵抗唯有失败,只能缓缓而退等待中原的救兵,如此方有一战之力。

    这仓助利乃是高句丽等地选拔出来少数可以协助汉人治理当地百姓的人士,其人正直不阿,热衷于百姓疾苦,更是好学不倦对于汉人文化甚是仰慕,在本地有着极高的威望。

    仓助立想了想道:“本地高山大川甚多,就算胡人兵力再多三倍,想要搜素这一片的山脉也要花费好些时间。若是放弃这百里之地,退下去便是平地居多,那样遭遇胡骑又当如何?”

    “嗯……”郑绰可没想让一个高句丽人教导自己如何作战,但仓助利此刻的言语,却正是自己战略的死角。敌人的强大一时半刻不会有所改变,可地理的优势也不过是这百里之地罢了,一旦放弃了这百里之地,那么汉军与高句丽百姓们所遭遇的怕是胡人铁骑的冲杀。

    见郑绰迟疑未决,仓助力壮着胆子上前一步悄声道:“闻先帝为6逊所阻终至大败,今山岭险峻不下往昔,将军何不做6伯言乎?”

    “哦?仓大人的意思是?”郑绰见这高句丽人竟是以先帝刘备东征大败之事做例子,不觉大感意外。本要严厉的说着高句丽人几句,可见仓助利那畏惧的神『sè』中带有不屈的意志,好似一定要把话说透的样子,倒又是好奇起来。

    见郑绰并无十分反感,仓助力暗自松了一口气道:“由此向东十五里之东岭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绵延二十几里山脉足以阻挡胡人绕路前行。我高句丽战士正面作战不如官军,但游走山间故布疑阵绰绰有余。将军只需守住此关隘,胡人纵有三万步骑亦是不敢轻易越关,以山岭草木伺机火攻,可有胜算?”

    听到这里郑绰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仓助利肩膀甚是高兴道:“此计甚妙,虽是凶险但值得一试,待我卡主胡人进军路线,你便率领千余本族战士全力疏导人员物资撤往海边,经海路前往倭岛暂避!”

    见郑绰采纳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仓助利甚是兴奋,作为高句丽长久以来都是听命行事,能够在军政的重大决策上有所建言本身便是不小的突破,何况乃是关乎一地安危的军队战略呢?

    “啊,对了!”仓助利刚要转身离开,忽而好似想起什么一般的连忙凑了过来道:“我族战士素无作战经验,遇敌难免胆怯惊慌,高家兄弟虽无大才但有作战经验,既以臣服许久,可将其部众调回协助将军作战,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百济,新罗,高句丽三国皆是被汉所灭,其中百济与新罗的王室族群拼死抵抗被汉军几乎杀光,唯独高句丽的王室苗裔还有些许的遗留。其中部分王室成员在归顺了汉朝之后,皆是负责一些下层的工作,原本的王室卫队也都拆散到了各地。

    这几乎是百济,新罗,高句丽这三国剩下来的人中唯一有战斗经验的队伍,仓助利对于眼下这支临时集合起来的部队毫无信心,唯恐高句丽人临阵畏缩耽误大事,于是转身回来向郑绰推荐启用当年的高句丽王室部队。

    “相夫,拙固兄弟颇有才干,但往昔卫军尚有多少?”郑绰对于高相夫,高拙固这曾经的高句丽王室两兄弟很是欣赏,在高句丽国中这兄弟二人不仅具备头脑与武力,而且颇有气魄是统兵的好材料。

    仓助利不假思索道:“连续后退如今昔rì卫队已经集结完毕,人数在三百人上下,将军你看……”

    郑绰呵呵笑道:“三百能战之士,可抵三千人用之,如此便召其兄弟二人前来军中听令,本族人马留下一千人便可,余者需保证百姓物资尽快运往海岸。”

    “是!”仓助利见郑绰用人不疑,不由得喜形于『sè』,高句丽之人若能建功立业,对于改善族群的地位以及生活状态都是有极大的助益的。

    几乎在同一时刻,倭岛之上汉军云集,yīn缭留下必要的兵力镇守倭岛后,亲率八千汉军,七千倭人浩浩『荡』『荡』扬帆过海赶赴高句丽增援郑绰。朝廷并无退兵旨意传下,实际上派出求救的使者也不过刚刚离开数rì罢了,这高句丽与倭岛虽是偏远,户口甚少,可仍是大汉领土,怎可轻易让与他人?

    往昔此二地驻守汉军足有三四万人,然晋国灭后胡人并无东扩之意,而两地的农耕也不足以供给这般数目的军队。因此在经过详细考虑后,留守两地的汉军不过一万五六千人而已,这其中还包括了水军等等。

    每月都有青州,徐州出的船队运送物资,如此一来高句丽倭国一代的汉军只需要消耗少量的当地资源便可以长期屯驻。而各地库府有了囤积,对于开展政务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东岭关名为关隘,实则不过是依据山岭之势在方圆二十里的唯一大道上堆砌山石而成的一道城墙罢了。无论是谁,要继续东进只有两条道路,一是通过城墙行进,一是经过蜿蜒崎岖的小路绕开这一段山脉前行。

    郑绰率领三千汉军,一千三百名高句丽战士火抵达东岭关,便开始分拨人手修葺石墙,准备守御物资,更是分派兵力四处巡山监视,安『插』旗帜虚张声势等等,准备以数千人之力,力拒三万jīng锐后汉步骑!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东岭血战(中)

    ()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东岭血战(中)章节高更新开始,更新字数为325o

    黄昏时分后汉振威将军刘盛的先锋军已然抵达东岭关下,但见四周山岭险峻,山势绵延,唯一的一条大道竟是被山石堆积成墙,偌大的城门紧闭无声。汉军在石上迎风而立,戒备森严!

    “哼,原来有此倚仗,但凭残兵败将也想阻我么!来人啊,安营造饭准备夜战!”刘盛一路追杀汉军,接连几次获胜早已看出汉军诈败的手段,料汉军兵少面对险关峻岭仍是底气十足!

    偏将军弓遵道:“汉军接连败退,在此颇有固守之意,将军不可大意也。末将愿引百骑左右哨探,『摸』清地势免得为汉军算计。”这弓遵乃是投靠胡人的晋将,如今被派做刘盛的副官,甚是小心谨慎。

    “尔等小心行事,若有异状回报!”刘盛对于弓遵的本领很是信任,交代一句后边任由其率领骑兵前去查探。

    后汉骑兵列好了阵势,步卒便在后方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一路向东追击汉军,山岭之地越是繁杂,前方步骑行得辛苦,后方转运军资的粮草队伍更是艰辛。刘盛以骑兵拦在东岭关之前,却是思索如何能够攻破此地。

    “刘轨,查当何在!”刘盛想了想,便叫两名将领的名字。

    如今后汉的军制大有变革,各族兵将大半都是混杂一起统一分遣调配,因此刘盛手下只有百余骑是亲信,余者不过是从他方调来的部队而已。这部队中各族人士都有,其中佼佼者便是刘轨与查当二将了。

    “末将在!将军有何吩咐!”刘轨与查当二将虽然分数不同的族群,但都是壮年猛将,甚是威武。

    “这石墙尔等看到了,可有破除方法?”刘盛抬手鞭指东岭关缓缓说道,自己思来想去除了硬攻之外别无他法。

    放眼望去,东岭关石墙不过六七仗高,墙体皆是山石堆砌而成,虽然容易攀爬,但其横向距离却不过三丈而已。换而言之就算兵卒攀爬城墙,一次能够投入的兵力也不过几百人罢了。而守城一方则需要半数甚至更少的兵力,便足以对攻城方造成极大的杀伤。

    “最佳办法莫过于绕过这关卡,强攻怕是得不偿失。”刘轨观察许久也是头疼的说道,不说守城的汉军到底有怎样的实力,单是这一小段狭窄的石墙便是一个小型的绞肉机,无论任何部队要强行突破这里,都是需要一番苦战的。

    查当挠挠头道:“将军若是给我八百jīng兵,查当定可夺下此关!”

    刘盛闻言微微一笑并未言语,若是强攻自己定然是派出最为jīng锐强悍的部队,务求以最快的度最小的牺牲来攻破此关。但在此之前,若是有其他的方法,这强攻并非选。

    东岭关上的汉军毫无出战的意思,只是静静的看着胡骑缓缓退入营中。过不多久弓遵等人也是纵马而回,带来的情报不禁让刘盛也是为难起来。

    “汉军当真如此兵力,早当在之前阻挡我军,此必疑兵也!”刘盛听罢各路斥候的禀报,对于那山岭上隐隐可见的汉军旗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弓遵沉『吟』道:“但此山岭贯穿南北二十余里,虽现了两条小路,但能否越过此关仍是未知。若是绕路而行怕是不利于后方粮草运输,太子大军不久即到,若是不能破除此关……”

    先锋的职责乃是逢山开路遇水填桥,尤其在塞外各族之中先锋之任尤其重要。若是被连续败退的汉军残余阻拦在此,不仅仅刘盛大损威望,就是太子刘和脸上也不会好看。

    “经过数次交锋,汉军兵力不下于我方,只是不及我军jīng锐而已。东岭关如此狭窄,若要破之必属jīng兵方可,那位将军愿破此关!?”刘盛粗略估计一下汉军的兵力,扬声问道。

    众将闻言心中皆是一震,那屹立于山道上的石墙大家都是看得仔细。攀登攻击并不如何费事,但无法展开兵力作战等于失去了兵力的优势。攻方最多也就是二三百人动一次攻击,而守方怕是有一百来人就足以顶住了。

    这不是消耗战,但不能不做消耗战的打算,唯有勇者才能破此关,想到这里不少将领纷纷挺身而出各个请战。

    “我麾下有八百壮士皆是悍勇敢死之辈,查当你可知晓?”刘盛遍观诸将,还是选中大将查当。

    众人素知刘盛帐下有八百名步卒乃是从京师邺都调来的jīng锐,本是拱卫太子刘和左右的侍卫,被太子刘和特意赐给刘盛做护身之用。如今这八百jīng锐要交给查当攻坚,一时间众人眼红不已,暗道查当命好,白白得了这功劳。查当也是欢喜当下领命在身,随时等候刘盛的调遣。

    “汉军久居此地必然熟悉地利,那两条小路既无阻塞内中怕是别有埋伏。然汉人有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yù派遣jīng兵入内击之,谁人愿往?”刘盛将攻打两条小路的利害关系讲清楚之后,又是询问诸将。

    刘轨出列道:“我料汉军多而不jīng,与其强攻关口等待,不若处处兵,如此汉人兵力难以周转,我等定有所获。刘轨不才,愿前往攻打小路!”

    “刘将军肯去甚好,尚需一人同时动攻势双管齐下……”刘盛见刘轨亲往,心中很是欣慰,自己的想法正如同刘轨所言一般。汉军在东岭关固守,为的便是减小可供后汉jīng锐攻打的打击面。借此来缩小双方兵将在战斗力上的差距。如今自己若是各路皆派出jīng兵猛将作战,终归有一路汉军是要败退的,如此一来便不白费这般的周折与牺牲。

    “我帐下有校尉卢猛骁勇无比可担此任!”刘轨拦下众将请战之语,抢着说道。

    刘盛呵呵一笑道:“素问军中有此辈勇猛,可使入账一观!”

    众将见刘轨如此皆有不满之『sè』,一时议论开来皆是不服。说话间刘轨从营外带入一将,但看其人身高九尺有余,虎背熊腰,威猛无匹!

    “卢猛拜见将军!”甫一张口声如奔雷,单膝跪拜犹似山崩树催!

    “好,便以你为将!”不用说在场的军中将领,就算是刘盛见此异类也是心中为之骇然。这卢猛举手抬足皆有猛将之风,刚毅之气,显然是个铁骨铮铮的狠人!

    翌rì一早后汉兵马频繁调动,便在汉军的眼皮底下分兵行事。刘盛亲自率领千骑压阵,只待汉军出关便是一阵厮杀。查当等将督帅一千五百名步卒在骑兵身后列阵,等待军令。

    听闻后汉兵马有了动静,汉将郑绰不无担心的率众登上石墙张望,见数支后汉人马向两侧而去,不觉叹道:“胡人果是难缠,处处分兵又不惧我等乘虚出战,今rì定是一番血战!”

    “此关易守难攻,留下一千五百士卒足够守御。立即传令山岭疑兵火增援小路守御,再拨五百步卒前往支援,不可怠慢!”手中一共不过只有四千三百名战士,其中一千五百名汉军留守关隘,千人乃是预备队,五百人前往两条小路支援。而两条小路上却是高句丽的高家兄弟率领当年的皇室卫队以及山野间负责『插』旗侦查的一千高句丽兵士守御着。

    一番调动之后郑绰仍是不安道:“快马催促后方分兵前来支援,另外打探yīn将军以及中原援军何时抵达,快去!”

    “是!”几名传令官闻言各自奔下石墙飞身上马而去。

    “伪汉鹰犬,可敢与我刘盛一战!”便在此时后汉大将刘盛催马上前,遥指郑绰骂道。

    郑绰闻言怒火泛起,摇头冷笑不语。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东岭血战(下)

    ()    山路尽头,两名高句丽人披着汉家的铠甲,各持兵刃坐在大石上,正是高句丽王室仅存的兄弟二人,高拙固,高相夫。四周零零散散百余名曾经的王室侍卫也是人人刀甲齐备,纷纷在四周休息着。

    “哼,想不到还有再上战场的rì子,这是要感激汉人还是憎恨呢?”高拙固用手摩挲立在地上的大刀,好似对待宠爱一般。

    高相夫在旁眼中充满忧郁道:“你与我都明白不是每一名高句丽人都能毫无畏惧走到战场上厮杀,这是证明我族武勇唯一的机会。哈,或许曾经有过,但你我并未把握住。”

    “啧!看来你对汉人是死心塌地的追随,要做鹰犬么!”高拙固不屑的撇了高相夫一眼,对于高相夫此刻的想法鄙夷至极。

    曾经的高句丽被汉军轻而易举的摧毁,这不仅仅是武勇的问题,而是实力过大的差距。高氏的统治便被这样结束了,身为皇室成员的高拙固也好,还是高相夫也罢,自然不会忘记亡国之痛。

    “哈哈,我们不是已经做了很久么?怎么,你要背主之犬么?”高相夫对于兄弟的讥讽毫不在意,轻描淡写的便还以颜sè。

    高拙固脸sè一沉挺身而起,五指微微用力大刀破土而出,平举向天,一股杀气油然而生,惹得四周兵将纷纷扭头来看。

    高相夫笑了笑起身对一脸怒容的高拙固道:“汉朝的强大毋庸置疑,你我既事其为主,但仍是本族的领。这一战可以死,绝不能败,仓助利说的话语你忘记了么?”

    脸sè数变,高拙固仰天叹道:“或许这便是我等生存到现在的意义吧……”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我一旦失败,付出代价的将是本族百姓。若是后人竞相传颂你我兄弟贪生怕死,本族怕是永远被人瞧不起了。”说道这里高相夫的音调已然提高了数倍,附近休息的高句丽战士都是听得清楚。

    高拙固听了又是缓缓的坐下,不得不认清眼前的现实。高句丽王朝覆灭近乎一年,曾经的荣华富贵早已烟消云散,眼下自己或者是为了族群拼杀,或是做一个胆小鬼,抑或是奉胡人为主,怎样的选择不言而喻,是无奈也是愤恨!

    近乎两百名高句丽战士从前方纷纷赶回,带来的乃是后汉兵马的军情。高氏兄弟二人早有准备,但仍是紧张万分,一番了解兄弟二人心情截然不同。

    “哼!可恨兵力不足,不然分兵另一条道路上,截断其后路,不须如何便可灭之!”高拙固听说后汉军队兵分两路同时攻击两条山路,不由得扼腕叹息。

    “哦?这样的兵力并不算多,但也不可大意。”高相夫倒是听闻对方只有五百名上下的兵力,微微松了口气道。

    原来这两条小路只有一条能够通过山脉,另一条不过是死路罢了。高氏兄弟聚集所有的兵力守卫这一条道路,另一条本可以设置埋伏让对方损失惨重的道路只能空空放着了。

    三百名有战斗经验的高句丽战士并不算多,余下的虽然有千人的高句丽战士,可大都是山民出身罢了。只是身手比寻常人敏捷一些,很少有作战甚至厮杀的经验,在这样狭窄的山路上,完全是倚靠消耗人命来分出生死,没有胆略以及经验的人来战,怕只是观看便败退下去了。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列阵以待的高句丽战士们终于看到了后汉的军队进入了视线之中。空气渐渐凝固,一种让人压抑的感觉油然而生,后汉军队整齐划一,铠甲鲜明,每迈出一步,那惨烈的死亡气息便更浓烈一些。

    舔了舔干燥的嘴唇,高拙固与高相夫兄弟对视一眼,皆是明白对方派出的乃是百战jīng锐,其凶悍程度绝对在自己的三百卫士之上。

    高拙固笑了笑,这小路两侧都是悬崖峭壁根本攀登不,除了正面迎击者外别无他法了。

    “放!”高拙固以高句丽的语言大吼着,五十名具备shè击能力的弓弩手早已准备就绪,整齐清脆的弓弦声响起,五十支长矢腾空而起,划出一道道美妙的弧线落向后汉军队中!

    惨呼声响起,不断迫近的后汉军中有人中矢倒下,但更多的箭矢却是被盾牌格挡掉。

    “放!”见到对方有所准备高拙固心中一沉,反而多了一丝平静。本就是jīng锐的敌军,自己又何必寄望对方犯下低级的失误呢?

    血腥杀戮由此开始,山谷中满是弓矢往来,中箭惨呼的声音,除此之外并没有习惯的呐喊,咆哮。似乎都知道对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无论是高句丽一方,还是后汉军队同样选择了不吭不响的开战。

    勇猛固然是战场的主旋律,可在双方短(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