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穿越之田园好女》
第一章 重生分家时
“已经分家了,怎么还赖着不走啊?!”一人又尖又细的声音传来。
“大嫂,桔子还没醒呢,再说老屋那些年都没住人了,怎么也得修修。你看这天冷的,要这么过去不是要桔子的命吗?”
江秋桔只觉得全身都疼,头上更是好象有锤子在敲。自己这是在医院,怎么这么吵?江秋桔拼命地睁开眼睛。昏暗的房间里站着四五个人,床头上坐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正瞪着一双黑觑觑的大眼睛看着自己。看见她睁开眼了大叫:“姐,姐。娘,姐醒了。”一个妇人飞快地扑过来:“桔子,娘的桔子,你可醒了,怎么样?头还疼吗?”江秋桔茫然地看着眼前这个面色枯黄的妇人。心想:“是认错人了吧?”只是不知为何会有心疼的感觉。伸手想去擦一下那妇人面上的泪水,却发现伸出了一个又黑又瘦的小手。“那不是我的手。”江秋桔吃惊地看着自己的手,心里隐隐有些明白。“穿越,为什么会选我?”江秋桔自从大学的男友义无反顾地奔向富二代的怀抱,就不再相信有奇迹之类的东西。白手起家到了快三十岁才发现自己还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网上那些穿越重生的小说她认为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的幻想。“难道就因为我不信,这才选中我证明给的看。”江秋桔无厘头地想。
已经来这里十多天了,江秋桔觉得自己已经精疲力竭,来这第二天家里就开始修房子搬家,原主的父母虽然一直让江秋桔歇着,可如果自己不去新家帮忙,那尖细嗓音的妇人就会让自己一会儿扫院子,一会儿又让自己烧水。后来江秋桔才知道那是原主的大伯母小张氏。江秋桔宁可自己去帮原主父母干活。她一边帮忙,一边小心地打听总算明白了自己的处镜。
这里叫大楚王朝,原主所在的小山村叫沿河村。不算偏僻。原主的爷爷江德财,娶妻张氏,育有二子一女。长子江常顺,娶的是张氏的远房堂侄女,村里就叫她小张氏。次子江常安就是江桔子的父亲,娶妻宁氏。女儿江春儿嫁到了镇上商户赵家。
原主同辈的就比较多了。大伯江常顺生二子二女,长子江山十八岁,已娶妻唐氏,育一子小名宝儿。次子江峰十三岁。长女梅子十六岁,已与邻村常家定亲。次女桃子八岁。
原主父母生二子一女,长子江浩十二岁,次子江泽五岁。女儿十岁,就是原主了,叫江桔子。
原主的姑姑江春儿也生一子一女,儿子赵泰安十三岁,女儿赵萍九岁。
江桔子的父亲江常安出生的时候难产,脚先出来,差点没要了祖母张氏的命,所以一直不得祖母喜欢。二十年几前,祖母病重无钱延医请药,因祖父有一堂妹江绣儿嫁到镇上,幼年时曾在江家寄养过几年,见江父实在困难,因堂妹夫熊烨与威盛镖局的大镖头盛长运要好,江绣儿就央熊烨给江家老大在威盛镖局找了个差事——做趟子手随镖头出镖。
祖母舍不得大伯江常顺常年风餐露宿,又有危险,家里又缺钱,最后让江桔子的父亲,年仅十四岁的江常安应了这趟差使,盛天运虽然不满意,但看到江常安踏实肯干,也就罢了。这些年下来江常安虽说没有的大的出息,每月总能带回些工钱,有时还有大方的主顾的赏钱。祖母病好后先置了几亩地,又娶媳嫁女的,又送了长孙**松读书,也考了个童生,江家虽不富裕,在这沿河村也算是数得着的了。
可这几年老天爷不给面子,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威盛镖局的生意也越发难走,三个月前好不容易接了一个大单,半路居然遇上一大股剽悍的土匪,盛长运死了不说,镖局也赔了个底掉。江常安也没回来,都说是他死在外头了,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镖局已经关门,只让人送来了五两银子,说是两清了。一开始大家还抱着点希望,可这么长时间没消息,江家一群人也死了心。江常顺的妻子小张氏就开始念叨分家。江常安的长子江浩也才十二岁,还有一个幼子江泽,才五岁。女儿也就是江桔子十岁,都是能吃不能干的时候。
偏这时候江常安回来了,原来他受了重伤,掉到水里,被去北方的商队救了,养了近一个月的伤,随商队越走越远,伤好后人家也不可能送他回来,差不多讨饭回来的。回来后就高烧不退,请了郎中说伤了内脏,元气又亏,起码得好药好食地养了一二年。这下小张氏不干了,小张氏是张氏远房侄女,当初也是亲上加亲娶来的,很得祖母张氏喜欢。江常平回来三天,烧还没退净,小张氏就开始闹分家。
家里的八亩水田,四亩沙田,还有四亩山地。因父母同长子住,定了给江常安家二亩沙田,四亩山地,让他搬到村边的老宅住。可说是四亩山地,其实就是二亩啥都不产的池塘,是买水亩的时候人家搭送的。老宅也十几年没人住了,不修缮根本没法住。江常安刚跟父亲说了几句就被哥哥拉着胳膊拖了出来。江常安身体还虚,踉踉跄跄地站不住。站在门口偷听的江桔子伸手去扶。可她那小身板哪里扶得住江常安,一头磕在门坎上,于是江秋桔变成了江桔子。
这几天江桔子诅咒了穿越大神无数遍。她在现代时虽然是孤儿,可凭自己努力也拥有了一个不小的农场。那天和农场员工一起庆祝新签到一个大额合同,喝得晕晕乎乎,醒来变成了江桔子。在现代哪怕在孤儿院的时候,她也没挨过饿。可现在只要看这幅营养不良的身体就知道平时吃点什么了。她只在来的那天吃过一个鸡蛋,以后别说荤腥了,就是黍米粥也只能吃个半饱。江桔子每天晚上都希望第二天一大早自己能发现自己那个欧派伯爵的大床上,那可是自己农场刚有起色的时候咬牙买的。现在每天都在又冷又硬的床上被冻醒。十几天过去了,江桔子基本上已经绝望了。看着这四面透风的破房子,江桔子发愁了,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冬天可怎么过。她知道家里只分到了两袋说黍米,一袋菜干。根本挨不到春天。
“爹给你吃,你吃完药再吃就不苦了。”屋里传来小弟的声音。自己这个便宜爹常年不在家,现在可下回家了,小弟天天围着父亲转。
“拿给你姐姐吃,她这两天不开心呢。”父亲轻声说。便宜爹居然发现这几天自己魂不守舍。
“姐……”小弟仰着脏兮兮的小脸。手里捧着两串黑色小果子。江桔子认得这是一种叫“甜甜儿”的野果子。是一种灌木上的果实。在枝枝杈杈间,结三、四嘟噜珍珠般的小果,起初是绿色,后变成红色,秋凉时成熟了就变成黑色。绿的和红色的果实都不能食用,因为味道非常苦涩,只有到了黑色时,方能入口。
每年秋天的时候,村里的小孩都会到小山边去采来吃,是村里小孩难得的零食。现在已是深秋,怕是也难得找到了。桔子抬头看了一眼父亲,发现他温和地对自己笑着,眼里却有难掩的担心。“桔子,快吃。你一串,弟弟一串。”父亲笑道。
桔子揪下一粒放在嘴里,酸酸甜甜的味道在舌头漫延。桔子眼眶有点发热,觉得自己真不知足。现代近三十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这里有父母,有兄弟,有什么可怕的。自己应该打起精神来,过好自己的日子,也让关心自己的人过上好日子。
“小泽,咱俩吃一串,爹吃一串。明天姐领你到山上找好吃的。”桔子揽过小弟说。
“爹,我回来了。”外面传来了大哥的声音。这几天江浩天天上山捡柴火。家里分到的麦桔柴火实在不多。
“娘还没回来吗?我给爹煎药。”江浩虽然只有十二岁,却自觉地担上了家里的担子。
“我来吧,哥你歇歇。”桔子看了眼哥哥干枯瘦小的身子,觉得自己任重道远。好在原主从七岁就帮母亲烧火了。这点技能还留在身体里。
“哥,明天我和你一起去搭柴。”和哥哥一起可以走的深一点,桔子算计着。都说大山是个宝,沿河村依山傍水,土地不算贫脊。怎么这里这么穷。
“你头上伤还没好,走不动。”江浩板着脸,象个小大人。
“哥,带我去嘛,我不会给你添麻烦。”桔子不惜卖萌。
“浩儿,带她去吧,不要走得太深。桔子这几天也闷得很。”便宜爹一锤定音。
煎上药,桔子又问:“娘什么时候回来?”桔子觉得自己的前后肚皮已经贴在一起。
“娘去镇上买了绣活还要再给爹抓几幅药。应该快回来了。”唐氏的绣活虽不是很出挑,但在小镇上也够了,以前买了钱大部分给张氏收去,落下一文二文攒下来爹的药才没断。
第二章 结了果实的土豆
第二天吃了早饭,桔子带着弟弟,背上篮子兴致勃勃地跟在哥哥后面出发了。深秋的山上掠过肃杀的秋风,金黄|色的树叶如蝴蝶般盘旋而下。桔子深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想想在现代秋天的雾霾,觉得在古代其实也挺幸福的。
只是山上能找到的吃的并不多,几串“甜甜儿”,几颗“刺莓”,一点“杜梨”。江泽很懂事的吃了一点“杜梨”,剩下的要拿回家给爹吃。但有限的野果子实在不能满足桔子的期望值。本来桔子想哪怕找不到人参、灵芝,也要打几只野鸡、兔子,致不济弄点鸟蛋改善一下伙食也好。可在这食物如此匮乏的古代,各家孩子都指着山上这点资源呢。要找点东西可真不容易。山上的野鸡一只都没见着,兔子倒是看见一只,可转见就跑得不见踪影。“穿越大神呀,既然送我到这里,就给我点金手指吧!”桔子一边走一边嘀咕。
“桔子、小泽,在这歇一下吧。我捡点柴,你别走远了。”江浩对桔子说。他因为人小力弱,只能捡些地上的干柴,砍一些细小的枝叉,所以也带了一把柴刀。
桔子无精打采地看了眼自己微薄的收获,觉得脚酸得都抬不起来了,随便找了块石头坐下。眼睛不甘心地在树下、草丛中搜寻。那是什么?桔子看到远处的一片杂草中结着一个个绿色的小蕃茄。
“我到那边去看看。”桔子跟哥哥打了个招乎就,就带着弟弟跑了过去。“有点眼熟,难道这个时空有蕃茄,都这个时候了,还是绿的,何况这么小,叶子也不象。”桔子疑惑地想。她可是开过农场种过蕃茄的。
桔子摘了片那个植物的叶子,仔细分辨了一下。江泽看见桔子似乎是想尝一下,赶紧拉住桔子手说:“姐,这个不能吃,有毒。”桔子突然想起来她有一个员工曾给她看过手机里的一张照片。是那个员工的父亲在家里没事种的土豆,居然结果了,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土豆!
桔子兴奋极了:“哥……哥……,快来,我找到好东西了。”桔子举着手中的小蕃茄大叫。
“桔子,快扔了,那有毒。”江浩走过来,一把抢过桔子的里的小蕃茄扔在地上。
“这不能吃,往年荒年的时候有人吃过。吃完就拉肚子,还有拉死的呢。”江浩轻声说,“桔子饿了,娘给我们带了黍米饼,我拿给你吃。”
桔子愣了一下,想起土豆的花和果实都是有毒的。只有块茎能吃。怕是这里的人吃了地面部分,吃了苦头不敢再吃了。
“不是吃这个果子,是底下的根,很好吃的。”桔子找了截木棍,不管不顾挖起来,“快帮我挖,等会我做给你吃。”
江浩看着桔子呆愣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帮着桔子挖了起来。一会儿就挖了一堆土豆。野生的土豆个头不大,产量也不高,可这一片地却不算小。桔子算了一下,靠这些土豆应该能挨过冬天。
江浩挖了一会就停了下来。“真的能吃?”他还是不很相信。
“哥你去升火,我烧给你们吃。”桔子信心满满。虽然这是一个自己从听过的历史时空,可动物植物并没什么区别。桔子的农场可是种过土豆的,对土豆的各种吃法熟悉的很。
江浩找了块空地,拔干净四周的枯草,又找几块石头圈几来,才开始点火。这样才不会引起火灾。桔子把几个土豆埋下柴火下面,又把江浩带的黍米饼拿出来烤。虽然黍米饼里渗的菜似乎比黍米粉多,发出的香味还是引得桔子的肚子咕咕叫起来。
吃完黍米饼,桔子觉得肚子更饿了。赶紧扒出土豆,一个个黑瞿瞿的土疙瘩,桔子口水都快嘀下来了。顾不上烫,桔子扒开了个土豆皮,香气随着热气腾了上来。桔子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比自己想得都香。确实是土豆味,赶紧又扒了一个递给江泽:“小泽,慢点吃,小心烫。”江泽小心地咬了一口,又香又面,也顾不上烫了,大口吃了起来。
江浩犹豫了一下,也拿起一个吃了起来。三个人很快把烧好的几个土豆吃了个精光。桔子总算吃了穿越之后第一顿饱饭。
三个人等了一会儿,发现没什么不适感,又开始挖了起来。装满桔子的篮子,又用上衣包了一包,让江泽背着,江浩则背着捡的柴火上,才依依不舍地下山。
“明天叫了娘一起来挖。”江浩看着剩下的一大片土豆说。
到家天已经黑透了。远远地就看见宁氏站在门口往这边张望。“娘……”桔子欢快地跑向宁氏。这几天宁氏对桔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满足了曾是孤儿的桔子对母亲全部的向往。
“累了吧,快进屋歇歇。娘煮了黍米粥。”宁氏先接过桔子手上的篮子,又帮儿子卸下背上的柴火。
“这是什么?”宁氏看着桔子篮子里的土豆说。“这是土豆。可好吃了,还能管饱。娘,这个冬天我们不用饿肚子了。”桔子兴奋地说。
“是啊,我们中午吃过了,可香了。我都吃撑了。”江泽作证道,“娘,我们明天一起去挖,还有好多,够咱家一个冬天吃的。”
“什么,你们吃过了?感觉怎么样?肚子疼不疼?”张氏大惊失色。江常安听到也从屋里出来,把桔子拉进屋里。借着灶里的火,仔细看着桔子的脸色,又摸了摸跟进来的江泽的肚子。没发现什么异常才舒了一口气道:“是爹没用,饿坏我的桔子了,以后可不能乱吃东西了。”
“爹,我们不是乱吃,土豆真的很好吃。我是知道好吃才吃的。我在灶里埋几个,等会儿你和娘也吃几个偿偿。”桔子跑到院子里,双手捧了五六个土豆,埋在柴火下面。想了想,又跑了一趟,又埋了四个。张氏看着跑进跑出的女儿,突然觉得有点陌生。这还是自己那个胆小害羞的女儿吗?大概分家后,离了大伯和奶奶,女儿才能表现出孩童活泼的天性吧。张氏觉得哪怕分家没分到什么东西也是合算的。
没多久土豆熟了。晚上吃的虽然还是稀得能看得见人影的黍米粥。可每个人多了两个烤土豆。“吃吧,吃吧。你们看我们吃完了,已经过一下午了,什么事都没有。”桔子看父母看着桌子上的土豆发呆。自己一边作榜样地扒了一个吃,一边劝着。江浩和江泽也各拿了一个吃。
“吃吧。真有事,我们全家在一齐。”爹同娘说。也拿了一个开始吃。桌子上的土豆和黍米粥一扫而空。
第三章 收土豆 卖兔子
第二天,宁氏早早起来,先把江常安的药煎好。带着三个孩子上山挖土豆。有了张氏做主力,效率快多了,只一天就那块地挖了一半,挖了二百多斤土豆。老宅子是三间土坯房,因搬得急,只收拾出一间来五口人挤在一起。就打扫了一间用了作库房,把土豆都堆了进去。
“明天挖土豆我们把李家嫂子叫上吧。这几年你不在家,幸亏满屯大哥帮衬。前几天李家嫂子还送了十个鸡蛋给咱家温锅。”宁氏挖了一天土豆,又在山上吃了一顿开始有信心了。李满屯是父亲江常安的发小,家里有三个儿子却只有两亩地,又佃了王举人家六亩。现在地租赋税都很高,这个冬天怕是食物也不够。
“好吧。只是不知道别人敢不敢吃。”江常安有点犹豫。虽然一家人吃了都没事,可毕竟是新鲜东西。
“荒年连榆树皮、观音土都吃。何况现在是这么好吃的东西。有什么不敢吃的?”宁氏想着山上没准除了自己发现的那一片,其他地方还有,就觉得不能糟蹋东西。江常安也认为宁氏说的有理。起身去找李满屯。没多久,李满屯夫妻就随江常安回来。宁氏早就烤好了五六个土豆放在桌子上。满屯夫妻吃了一个后就下决心把山上的土豆都挖出来。
后来李满屯果然又找到一片土豆地,两家都挖了五六百斤土豆。家里大人挖完土豆后不再上山,反而李满屯的三个儿子认定了山上有宝,没事就往山上跑。李家老大多金也有十五岁,老二多银十二岁,老三多铜也十一岁。每次都来家叫上江浩,一开始桔子也跟着。只是山上实在没什么好东西,只有一次找到了一处蘑菇,只有一小篮。两家分分也就两碗,被宁氏炖在土豆块里,算是给大家改善生活。后来桔子不去了,四个半大小伙子跑得更深了。
江浩跟着李家三兄弟隔三差五的也能带回点野果子什么的。有一天江浩回来在院子里就大喊:“娘,我们打到兔子了。”桔子正拿着药方让父亲教认字。桔子发现父亲在镖局,因为有时要点货对单子,硬是自学成才,认识了几百个字。这几天桔子也就顾不上上山,缠着父亲教。虽然自己读了大学,学得可是简体字。因为经常看港台小说,这繁体字认倒不困难,写就艰难了,何况这具身体可不认识字。桔子可不想让人当妖怪。
听到江浩的喊声,桔子赶紧跟在宁氏后面跑出来。看见江浩手里拎着两只兔子,大的六七斤,小的只有两三斤。“娘,我们打到兔子了,有六只呢,我分到两只。”江浩又说。明显几兄弟是掏了兔子老家。
都多长时间不吃肉了。桔子看着眼前的兔子,就像看到红烧兔肉,香辣兔头。“娘,明天拿到镇上去卖吗?”跟在最后的小泽轻声说。桔子只觉得自己羞愧得无以复加。自己近三十岁的人了,还不如五岁的小弟懂事。
“家里盐不多了,你爹的药也该抓了,绣东西的布头和线一点都没了,浩儿的鞋底都烂了。”宁氏看着两眼放光的桔子为难地说。“娘,明天我和哥哥一起去。”桔子决定将功补过,明天一定把兔子卖个好价钱。
村里离镇上并不远,走路一个多时辰就到。第二天桔子天没亮就起来了,急急忙忙烧了早饭。就和哥哥一起往镇上赶。到了镇上天才蒙蒙亮,集市人已经很多了。桔子拉着哥哥先逛了一圈。发现卖兔子的也有三四摊,大约总是五六文一斤,生意并不是很好。桔子想起江浩以前也经常和小伙伴跑到镇上来玩,就问:“哥,你知不知道镇上最大的酒楼在哪里?”
“镇上最大的酒楼叫鸿运楼,可气派了,就顺这条路往西一刻钟就到了。等兔子卖了,哥带你去瞧瞧。”江浩想起妹妹以前被奶奶拘在家里干活,都没怎么来过镇上不仅有些心疼。
“我们把兔子卖到那个酒楼去吧。”桔子觉得酒楼应该能给一个好价钱。“那酒楼可气派了,我们又不认识里面的人,人家能要我们的兔子?”江浩觉得桔子胆子实在太大了。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我们就试试吧,最多人家不买。我们还拿回这里卖就是了。”桔子拉着哥哥的手央道。三十岁的人对十几岁的孩子卖萌,桔子的脸有些发热。
“好吧。”哥哥抗不住了。拎起装兔子的篮子带桔子往酒楼走去。一会儿,鸿运楼到了。桔子没想到镇上会有这么大的酒楼。因为时间太早,宽阔的大堂里只零星有几个食客。江浩有些犹豫地看了一眼桔子,不知应不应该往里走。桔子拉了一下江宜浩顺着酒楼往前走。
“不是要把兔子卖给酒楼吗?”江浩不解地问。“你看哪家酒楼在大堂里买菜的?”桔子一边说一边找。很快找到酒楼边上的小门。桔子拉着哥哥从小门走了进去,果然是酒楼的厨房。
“谁家小孩,怎么乱跑。现在没有剩菜。”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看见桔子进来赶紧拦着。“这位哥哥,你是鸿运楼的大师傅呀。你烧得菜一定很好吃。”桔子又开始卖萌,她决定好好利用一下自己的年龄优势。
“我……现在只是学徒,等我出师后就能当大师傅了。”小伙子看着桔子崇拜的眼神,突然有结巴,“我师傅可是有名的大厨。”“那你师傅每天要烧好多好多菜了。”桔子继续道。“那当然,我们鸿运楼的生意可是镇上排第一的。”小伙子骄傲地说。
“那你们一定每天需要很多菜了,肉了的。你看这是我哥新打的兔子,早晨才杀的,可新鲜了。”桔子从哥哥手里拿过篮子给他看,“你师傅用它烧菜一定会更好吃的。”“这……”小伙子有点傻眼了。
“小姑娘嘴可真甜,一下把我的小徒弟给绕进去了。”这时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叔接口说,“我们这里的菜不零买,是有人专门送的。”
“大叔就是鸿运楼的大师傅呀。你们鸿运楼这么大的生意肯定不在乎多两个兔子的事。我听说鸿运楼的菜特别好吃,才特意拉着哥哥把兔子送到这里来的。你看这兔子多肥、多新鲜,大叔用它做菜,客人吃了这次,下次一还想吃。你就买了吧。”
“行,讨小姑娘一个好口采。市场上兔子十文一斤,这两只兔子不到十斤,我给你个整数,一百文你看如何。”大叔爽快地说。“多谢大叔。”接过一百文钱,桔子心里乐开了花。
从酒楼出来桔子就在小镇上逛了起来,她想找一点来钱的办法。家里总得买点米面,不能真的光靠土豆过科。小镇还算繁荣,可做生意需要本钱。那怕用土豆做些吃食来卖也需要油、糖、馅料之类的辅食才行。正逛着,一阵香气扑来,桔子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原来正路过一个小食铺,桔子问了一下价格。肉包子两文钱一个,白面馒头一文一个,黍米饼一文两个。桔子脚都迈不开了,来这里后光吃黍米、咸菜、土豆了。桔子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馋包子馋到走不动。
“出来时娘给咱们带了黍米饼。”江浩低声说。
“兔子多卖了十几文呢。爹和小瑜也该吃点好的。”桔子坚持。“那买三个包头,你吃一个,给爹和小瑜带两个。”“你和娘就不该吃点好的?咱们都多久没吃肉了。就买五个肉包子。”桔子看着江宜浩认真地说。江浩从小就拗不过妹妹,叹了一口气买了五个包子。“你不用担心,我一定会赚到钱的。”桔子不知道在给自己打气,还是给哥哥打气。
第四章 桔子的手工作业
每人吃了一个包子,一个黍米饼之后,两人就先去给父亲抓药。镇上唯一的医馆叫康平医馆,是大夫刘正平的祖传家业,刘大夫既是掌柜的也是医生。桔子进口就看见一个十七八的小伙子正在给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妇人抓药,那是刘大夫的大儿子刘元春。“小浩来了,稍等一下。”刘元春看见桔子兄妹就说。刘元春的母亲和桔子娘是一个太爷爷的堂姐妹,在家做姑娘的时候关系很不错。各自嫁人以后来往才少了的。江父自回来后就一直在这里抓药,桔子看那抓药的妇人穿着虽不华丽,却也干净利落。衣带上挂着的红色络子衬着整个人都雅致起来。“我打的络子比这可好看。”桔子想着。桔子读书的时候学校里正流行打络子,学校还留过手工作业,桔子可是学了不少新奇的花样。心里一动,赶紧抬眼找江浩,看见江浩已经在抓药。
“元春哥,我给我爹抓药。”“嗯,你爹老方子还吃一段时间。我算一下,再吃六付可以让你爹再来看一下脉,让我爹开个新方子。”元春说。
“那今天就抓六幅”。江浩说着就要掏钱。桔子赶紧上前按住哥哥掏钱的手说:“先抓三幅药。”
出了药铺,江浩生气地不理桔子。觉得桔子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认识土豆、敢找大酒楼卖兔子、坚持买包子,好吧,这些都能忍受,可连给爹抓药都能克扣。江浩认为应该给桔子点教训。桔子跟在江浩后面一路小跑。这身体人小腿短,还真跟不上江浩快步走。最后桔子拉着江浩的袖子开始撒娇:“哥……哥……,你不要桔子了?桔子真的可以赚到钱,桔子保证等爹这次的药吃完,桔子一定可以赚到钱给爹买更好的药。”
“真的。”江宜浩想起桔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有些半信半疑。“一付药八文钱,少抓三会药,省下二十四文和其它的钱一起,我们去买线绳,我会打很好看的络子,是镇上没有的花样,可以卖很高的价钱。”桔子有些着急,怕江浩不让她买。
“你怎么会打镇上没有的络子?”江宜浩问。“糟糕,说漏嘴了。”桔子心道。可是要让全家人富裕起来,自己得经常表现出一些特殊来。这事总得有个解释才行,先拉个同盟军吧。
“哥,我说了,你不要告诉别人。其实上次我摔了头之后就经常做一些奇怪的梦。梦里有些奇怪的人,他们天天吃白米饭,还用土豆做很好吃的菜,还教我打络子,还有其他一些事。哥,我很害怕,我是不是生病了。”桔子装傻。
“那些人什么样?除了土豆和络子还教你一些什么。”江浩有些吃惊地说。“有好些人,衣服发饰都和我们不一样。衣服都很漂亮,吃的东西都很好吃。吃的用的东西很多我都没见过。教给我的东西,大多数我醒来就忘了,有时看见才想得起来。就像土豆,还有络子,我也是看见刚刚那个姐姐身上的那个络子,和他们教我的一种花样很像才想起来的。”
“好吧,我们去买线绳。桔子别怕,哥哥会保护你。”哥哥抱住桔子,自己也有点害怕。桔子心里暖烘烘的,她一直怕被家人发现自己不是原来的桔子,被当成怪物。现在有哥哥站在自己一边,哪怕表现特殊一点也不怕了。桔子高兴地蹦蹦跳跳地向刚才路过的杂货商铺走去。心里的负担放下,桔子觉得自己被这个身体同化了,很想做出一些小孩的行为。抓完药还剩的六十六文,桔子全部买了各种颜色的线绳,花了六十文。老板看桔子买得多还送了她一块布头。桔子心说:“这下哥哥的鞋有着落了。”
桔子看见铺子角落里堆着布头堆里还有一零碎的绸缎,走过去翻了一下,绸缎碎得厉害,没有一块比小孩巴掌大。就说“老板,你看我买这么多线绳,送我两块碎绸缎呗。”“这东西不值钱,你要是要,五文钱都给你。”杂货铺本不卖布的。只进一些布头的边角料搭售,招揽生意。进得便宜,布庄按打包计价,里面会夹杂一些碎丝绸。这些碎丝绸是没人要的。棉布头可以做鞋,补衣服。绸料却不经用。穷人买不起,富人不会买。慢慢在角落里就攒了一堆了。
“谢谢老板。老板这么大方,一定会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桔子大喜,把那块布头仔仔细细垫在篮子底,把碎丝绸装了进去。虽然还有可能刮到,但桔子也没别的工具了。
出了杂货铺太阳已经偏西。桔子只觉得全身充满干劲,也不觉得累。回家走和速度居然比来时还快。嘴里还叽叽咋咋地不停地说:“哥,我打的络子可好看了。回家我教你还有娘,保证可以赚很多钱。还有那些丝绸,有好多用处呢。”“那么碎的绸布头子没什么用的,桔子你拿着玩就是了。”江浩有些郁闷了。他已经在想象爹娘看到他们买的东西会有多生气。
“娘,快来看我们买的东西。”桔子一进院子就大叫。宁氏早就在家等急了。听到女儿的声音赶紧出来,看着儿子手里的三付药和一蓝子碎丝绸说不出话来。半晌才找到自己的声音:“怎么就买了三付药。你们被人骗了?”桔子赶紧拉住宁氏的手安慰:“娘,你别着急。我们没被人骗。兔子我们卖到了鸿运楼。卖了一百文呢。我们进屋慢慢说。”
进屋后兄妹俩把买的东西都拿出来。桔子先把包子递给宁氏:“这是买给你和爹还有小泽的。”桔子想到打络子赚钱后有点后悔买包子,但又一想,赚钱不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吗,才又说服自己。宁氏没动:“为什么买这么多线绳还有碎丝绸。”宁氏的声音有些严厉。
“我打算打些络子赚钱。这些丝绸就花了五文钱,我想做些绢花。”桔子意识到要解释怕不太容易。“你会打络子?还有绢花是什么?”宁氏奇怪地问道。桔子想了一想,拿起两跟红绳编织起来。一刻多钟,一个精致的双鱼络子出现在手中。“娘你看,这个能卖钱不?”桔子举了起来,拿给宁氏看。
第五章 打络子 做绢花
宁氏反复地看了络子几遍。络子不大,花样是她从来没见过的,却很精巧漂亮。原来在奶奶家的时候,桔子年纪虽小可也有忙不完的活。宁氏想教桔子绣花,桔子都没时间学。要说络子,宁氏也会打,可只会打很简单的几个花样。宁氏看着桔子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害怕。
半晌宁氏有些口吃地问桔子:“这,你,你这是从哪学来的?”桔子就又把跟江浩说的那套说辞拿了出来。宁氏有些害怕地揽过桔子望向江常安。江常安道:“听桔子的说法,她在梦里好像能学到很多东西,倒是和传说中的遇仙很像,也许是我们家的福气呢。但是传说中的妖邪上身和这也有点像。咱们谁都不要说出去,要是她大伯家知道了,就难说他们是怎么想的了。”
“如果身体有哪里不舒服一定要说出来。”宁氏还是有些担心地看着桔子。“放心吧。我好着呢,就是肚子饿了,开饭吧。”桔子真心高兴,这就是家人,无论怎样都会维护自己。“粥已经好了,我把包子热一热。”宁氏起身准备晚饭。热上包子三个孩子一人一个。江泽早就馋得不得了了,刚刚家里气氛不好,却不敢吱声。现在一看娘高兴了,立刻拿包子也不怕热,大口吃了起来。“我们已经吃过了。”兄妹俩把包子给爹娘。江常安和宁氏却不肯自己吃。最后江浩和桔子分吃了一个,江常安和宁氏分吃了另一个。
吃过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桔子打络子。“我先打几个新鲜样子,哥要学会了帮我打。”桔子让江浩坐在身边仔细讲给他听。“可我是男人。”江浩反对道。“男人怎么了,这是赚钱。男人不该赚钱吗?”桔子说。“还是娘跟你学吧。”宁氏看着儿子为难的样子有点好笑。“娘以后要做绢花的,络子得让哥哥打。”“我也要学。”小江泽倒是很积极地自告奋勇。“小泽好乖,打得好的话,姐给你买好吃的。”弟弟本来一直是桔子带的。桔子知道这段时间冷落了他。“爹能帮忙吗?”江常安现在不能做力气活,平常只在家里拾掇院子,归置东西。才搬的新家,其实活也不少。“爹明天找一些手指粗细的硬木枝,削成钗子的样子,做绢花用。”听到爹爹请膺,桔子立马给江父派上活。
打了四五个络子,宁氏看天已黑透了,怕几个孩子伤眼睛,赶大家睡觉。她自己一个晚上没睡好,既担心桔子梦里遇仙,又好奇绢花是什么。翻来覆去地快天亮才打了个盹。
早起桔子,先看着江浩打络子,就打昨天教的花样。江浩虽是男孩,手却巧,只没做过这些精细的活。桔子反复指点了几次也就会了。江泽小小年纪,学得也很认真。桔子只教他一个花样,让他自己逐磨,只一会儿也打得像模像样了。桔子选了几个颜色的线绳,先让兄弟俩先打学会的几个花样,就开始算计做绢花了。
桔子知道这里的女孩子春天喜欢在头上插鲜花,就是年轻男子有时也会戴花,却没见过有戴假花的,想来没人做过。桔子先做了几朵单瓣的杜鹃花。让宁氏把平时插头发的木钗拿过来用小刀刻出纹路,再用线把绢花牢牢地绑在上面。果然比原来好看了许多。宁氏平时也会绣些帕子、荷包到镇上卖,立刻就明白绢花的做法。很快就做了好几种绢花,比桔子做的可好看多了。桔子针线虽然不好,但花样见得多了。最后桔子想出新样式,就用木棍在地上画给宁氏看。宁氏总是没多久就能用绢花做出来。而江常安把木棍打磨好后,或者刻纹路,或者打小洞,好能把绢花牢牢地绑在上面。全家齐动员,没几天就做了七八十个络子,线绳却用光了。大家又帮宁氏和桔子整理碎丝绸,配色,把做好的绢花绑在木棍上,也做了百十个绢花和二三十个零散的小绢花串。决定明天拿到(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第一章 重生分家时
“已经分家了,怎么还赖着不走啊?!”一人又尖又细的声音传来。
“大嫂,桔子还没醒呢,再说老屋那些年都没住人了,怎么也得修修。你看这天冷的,要这么过去不是要桔子的命吗?”
江秋桔只觉得全身都疼,头上更是好象有锤子在敲。自己这是在医院,怎么这么吵?江秋桔拼命地睁开眼睛。昏暗的房间里站着四五个人,床头上坐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正瞪着一双黑觑觑的大眼睛看着自己。看见她睁开眼了大叫:“姐,姐。娘,姐醒了。”一个妇人飞快地扑过来:“桔子,娘的桔子,你可醒了,怎么样?头还疼吗?”江秋桔茫然地看着眼前这个面色枯黄的妇人。心想:“是认错人了吧?”只是不知为何会有心疼的感觉。伸手想去擦一下那妇人面上的泪水,却发现伸出了一个又黑又瘦的小手。“那不是我的手。”江秋桔吃惊地看着自己的手,心里隐隐有些明白。“穿越,为什么会选我?”江秋桔自从大学的男友义无反顾地奔向富二代的怀抱,就不再相信有奇迹之类的东西。白手起家到了快三十岁才发现自己还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网上那些穿越重生的小说她认为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的幻想。“难道就因为我不信,这才选中我证明给的看。”江秋桔无厘头地想。
已经来这里十多天了,江秋桔觉得自己已经精疲力竭,来这第二天家里就开始修房子搬家,原主的父母虽然一直让江秋桔歇着,可如果自己不去新家帮忙,那尖细嗓音的妇人就会让自己一会儿扫院子,一会儿又让自己烧水。后来江秋桔才知道那是原主的大伯母小张氏。江秋桔宁可自己去帮原主父母干活。她一边帮忙,一边小心地打听总算明白了自己的处镜。
这里叫大楚王朝,原主所在的小山村叫沿河村。不算偏僻。原主的爷爷江德财,娶妻张氏,育有二子一女。长子江常顺,娶的是张氏的远房堂侄女,村里就叫她小张氏。次子江常安就是江桔子的父亲,娶妻宁氏。女儿江春儿嫁到了镇上商户赵家。
原主同辈的就比较多了。大伯江常顺生二子二女,长子江山十八岁,已娶妻唐氏,育一子小名宝儿。次子江峰十三岁。长女梅子十六岁,已与邻村常家定亲。次女桃子八岁。
原主父母生二子一女,长子江浩十二岁,次子江泽五岁。女儿十岁,就是原主了,叫江桔子。
原主的姑姑江春儿也生一子一女,儿子赵泰安十三岁,女儿赵萍九岁。
江桔子的父亲江常安出生的时候难产,脚先出来,差点没要了祖母张氏的命,所以一直不得祖母喜欢。二十年几前,祖母病重无钱延医请药,因祖父有一堂妹江绣儿嫁到镇上,幼年时曾在江家寄养过几年,见江父实在困难,因堂妹夫熊烨与威盛镖局的大镖头盛长运要好,江绣儿就央熊烨给江家老大在威盛镖局找了个差事——做趟子手随镖头出镖。
祖母舍不得大伯江常顺常年风餐露宿,又有危险,家里又缺钱,最后让江桔子的父亲,年仅十四岁的江常安应了这趟差使,盛天运虽然不满意,但看到江常安踏实肯干,也就罢了。这些年下来江常安虽说没有的大的出息,每月总能带回些工钱,有时还有大方的主顾的赏钱。祖母病好后先置了几亩地,又娶媳嫁女的,又送了长孙**松读书,也考了个童生,江家虽不富裕,在这沿河村也算是数得着的了。
可这几年老天爷不给面子,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威盛镖局的生意也越发难走,三个月前好不容易接了一个大单,半路居然遇上一大股剽悍的土匪,盛长运死了不说,镖局也赔了个底掉。江常安也没回来,都说是他死在外头了,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镖局已经关门,只让人送来了五两银子,说是两清了。一开始大家还抱着点希望,可这么长时间没消息,江家一群人也死了心。江常顺的妻子小张氏就开始念叨分家。江常安的长子江浩也才十二岁,还有一个幼子江泽,才五岁。女儿也就是江桔子十岁,都是能吃不能干的时候。
偏这时候江常安回来了,原来他受了重伤,掉到水里,被去北方的商队救了,养了近一个月的伤,随商队越走越远,伤好后人家也不可能送他回来,差不多讨饭回来的。回来后就高烧不退,请了郎中说伤了内脏,元气又亏,起码得好药好食地养了一二年。这下小张氏不干了,小张氏是张氏远房侄女,当初也是亲上加亲娶来的,很得祖母张氏喜欢。江常平回来三天,烧还没退净,小张氏就开始闹分家。
家里的八亩水田,四亩沙田,还有四亩山地。因父母同长子住,定了给江常安家二亩沙田,四亩山地,让他搬到村边的老宅住。可说是四亩山地,其实就是二亩啥都不产的池塘,是买水亩的时候人家搭送的。老宅也十几年没人住了,不修缮根本没法住。江常安刚跟父亲说了几句就被哥哥拉着胳膊拖了出来。江常安身体还虚,踉踉跄跄地站不住。站在门口偷听的江桔子伸手去扶。可她那小身板哪里扶得住江常安,一头磕在门坎上,于是江秋桔变成了江桔子。
这几天江桔子诅咒了穿越大神无数遍。她在现代时虽然是孤儿,可凭自己努力也拥有了一个不小的农场。那天和农场员工一起庆祝新签到一个大额合同,喝得晕晕乎乎,醒来变成了江桔子。在现代哪怕在孤儿院的时候,她也没挨过饿。可现在只要看这幅营养不良的身体就知道平时吃点什么了。她只在来的那天吃过一个鸡蛋,以后别说荤腥了,就是黍米粥也只能吃个半饱。江桔子每天晚上都希望第二天一大早自己能发现自己那个欧派伯爵的大床上,那可是自己农场刚有起色的时候咬牙买的。现在每天都在又冷又硬的床上被冻醒。十几天过去了,江桔子基本上已经绝望了。看着这四面透风的破房子,江桔子发愁了,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冬天可怎么过。她知道家里只分到了两袋说黍米,一袋菜干。根本挨不到春天。
“爹给你吃,你吃完药再吃就不苦了。”屋里传来小弟的声音。自己这个便宜爹常年不在家,现在可下回家了,小弟天天围着父亲转。
“拿给你姐姐吃,她这两天不开心呢。”父亲轻声说。便宜爹居然发现这几天自己魂不守舍。
“姐……”小弟仰着脏兮兮的小脸。手里捧着两串黑色小果子。江桔子认得这是一种叫“甜甜儿”的野果子。是一种灌木上的果实。在枝枝杈杈间,结三、四嘟噜珍珠般的小果,起初是绿色,后变成红色,秋凉时成熟了就变成黑色。绿的和红色的果实都不能食用,因为味道非常苦涩,只有到了黑色时,方能入口。
每年秋天的时候,村里的小孩都会到小山边去采来吃,是村里小孩难得的零食。现在已是深秋,怕是也难得找到了。桔子抬头看了一眼父亲,发现他温和地对自己笑着,眼里却有难掩的担心。“桔子,快吃。你一串,弟弟一串。”父亲笑道。
桔子揪下一粒放在嘴里,酸酸甜甜的味道在舌头漫延。桔子眼眶有点发热,觉得自己真不知足。现代近三十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这里有父母,有兄弟,有什么可怕的。自己应该打起精神来,过好自己的日子,也让关心自己的人过上好日子。
“小泽,咱俩吃一串,爹吃一串。明天姐领你到山上找好吃的。”桔子揽过小弟说。
“爹,我回来了。”外面传来了大哥的声音。这几天江浩天天上山捡柴火。家里分到的麦桔柴火实在不多。
“娘还没回来吗?我给爹煎药。”江浩虽然只有十二岁,却自觉地担上了家里的担子。
“我来吧,哥你歇歇。”桔子看了眼哥哥干枯瘦小的身子,觉得自己任重道远。好在原主从七岁就帮母亲烧火了。这点技能还留在身体里。
“哥,明天我和你一起去搭柴。”和哥哥一起可以走的深一点,桔子算计着。都说大山是个宝,沿河村依山傍水,土地不算贫脊。怎么这里这么穷。
“你头上伤还没好,走不动。”江浩板着脸,象个小大人。
“哥,带我去嘛,我不会给你添麻烦。”桔子不惜卖萌。
“浩儿,带她去吧,不要走得太深。桔子这几天也闷得很。”便宜爹一锤定音。
煎上药,桔子又问:“娘什么时候回来?”桔子觉得自己的前后肚皮已经贴在一起。
“娘去镇上买了绣活还要再给爹抓几幅药。应该快回来了。”唐氏的绣活虽不是很出挑,但在小镇上也够了,以前买了钱大部分给张氏收去,落下一文二文攒下来爹的药才没断。
第二章 结了果实的土豆
第二天吃了早饭,桔子带着弟弟,背上篮子兴致勃勃地跟在哥哥后面出发了。深秋的山上掠过肃杀的秋风,金黄|色的树叶如蝴蝶般盘旋而下。桔子深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想想在现代秋天的雾霾,觉得在古代其实也挺幸福的。
只是山上能找到的吃的并不多,几串“甜甜儿”,几颗“刺莓”,一点“杜梨”。江泽很懂事的吃了一点“杜梨”,剩下的要拿回家给爹吃。但有限的野果子实在不能满足桔子的期望值。本来桔子想哪怕找不到人参、灵芝,也要打几只野鸡、兔子,致不济弄点鸟蛋改善一下伙食也好。可在这食物如此匮乏的古代,各家孩子都指着山上这点资源呢。要找点东西可真不容易。山上的野鸡一只都没见着,兔子倒是看见一只,可转见就跑得不见踪影。“穿越大神呀,既然送我到这里,就给我点金手指吧!”桔子一边走一边嘀咕。
“桔子、小泽,在这歇一下吧。我捡点柴,你别走远了。”江浩对桔子说。他因为人小力弱,只能捡些地上的干柴,砍一些细小的枝叉,所以也带了一把柴刀。
桔子无精打采地看了眼自己微薄的收获,觉得脚酸得都抬不起来了,随便找了块石头坐下。眼睛不甘心地在树下、草丛中搜寻。那是什么?桔子看到远处的一片杂草中结着一个个绿色的小蕃茄。
“我到那边去看看。”桔子跟哥哥打了个招乎就,就带着弟弟跑了过去。“有点眼熟,难道这个时空有蕃茄,都这个时候了,还是绿的,何况这么小,叶子也不象。”桔子疑惑地想。她可是开过农场种过蕃茄的。
桔子摘了片那个植物的叶子,仔细分辨了一下。江泽看见桔子似乎是想尝一下,赶紧拉住桔子手说:“姐,这个不能吃,有毒。”桔子突然想起来她有一个员工曾给她看过手机里的一张照片。是那个员工的父亲在家里没事种的土豆,居然结果了,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土豆!
桔子兴奋极了:“哥……哥……,快来,我找到好东西了。”桔子举着手中的小蕃茄大叫。
“桔子,快扔了,那有毒。”江浩走过来,一把抢过桔子的里的小蕃茄扔在地上。
“这不能吃,往年荒年的时候有人吃过。吃完就拉肚子,还有拉死的呢。”江浩轻声说,“桔子饿了,娘给我们带了黍米饼,我拿给你吃。”
桔子愣了一下,想起土豆的花和果实都是有毒的。只有块茎能吃。怕是这里的人吃了地面部分,吃了苦头不敢再吃了。
“不是吃这个果子,是底下的根,很好吃的。”桔子找了截木棍,不管不顾挖起来,“快帮我挖,等会我做给你吃。”
江浩看着桔子呆愣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帮着桔子挖了起来。一会儿就挖了一堆土豆。野生的土豆个头不大,产量也不高,可这一片地却不算小。桔子算了一下,靠这些土豆应该能挨过冬天。
江浩挖了一会就停了下来。“真的能吃?”他还是不很相信。
“哥你去升火,我烧给你们吃。”桔子信心满满。虽然这是一个自己从听过的历史时空,可动物植物并没什么区别。桔子的农场可是种过土豆的,对土豆的各种吃法熟悉的很。
江浩找了块空地,拔干净四周的枯草,又找几块石头圈几来,才开始点火。这样才不会引起火灾。桔子把几个土豆埋下柴火下面,又把江浩带的黍米饼拿出来烤。虽然黍米饼里渗的菜似乎比黍米粉多,发出的香味还是引得桔子的肚子咕咕叫起来。
吃完黍米饼,桔子觉得肚子更饿了。赶紧扒出土豆,一个个黑瞿瞿的土疙瘩,桔子口水都快嘀下来了。顾不上烫,桔子扒开了个土豆皮,香气随着热气腾了上来。桔子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比自己想得都香。确实是土豆味,赶紧又扒了一个递给江泽:“小泽,慢点吃,小心烫。”江泽小心地咬了一口,又香又面,也顾不上烫了,大口吃了起来。
江浩犹豫了一下,也拿起一个吃了起来。三个人很快把烧好的几个土豆吃了个精光。桔子总算吃了穿越之后第一顿饱饭。
三个人等了一会儿,发现没什么不适感,又开始挖了起来。装满桔子的篮子,又用上衣包了一包,让江泽背着,江浩则背着捡的柴火上,才依依不舍地下山。
“明天叫了娘一起来挖。”江浩看着剩下的一大片土豆说。
到家天已经黑透了。远远地就看见宁氏站在门口往这边张望。“娘……”桔子欢快地跑向宁氏。这几天宁氏对桔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满足了曾是孤儿的桔子对母亲全部的向往。
“累了吧,快进屋歇歇。娘煮了黍米粥。”宁氏先接过桔子手上的篮子,又帮儿子卸下背上的柴火。
“这是什么?”宁氏看着桔子篮子里的土豆说。“这是土豆。可好吃了,还能管饱。娘,这个冬天我们不用饿肚子了。”桔子兴奋地说。
“是啊,我们中午吃过了,可香了。我都吃撑了。”江泽作证道,“娘,我们明天一起去挖,还有好多,够咱家一个冬天吃的。”
“什么,你们吃过了?感觉怎么样?肚子疼不疼?”张氏大惊失色。江常安听到也从屋里出来,把桔子拉进屋里。借着灶里的火,仔细看着桔子的脸色,又摸了摸跟进来的江泽的肚子。没发现什么异常才舒了一口气道:“是爹没用,饿坏我的桔子了,以后可不能乱吃东西了。”
“爹,我们不是乱吃,土豆真的很好吃。我是知道好吃才吃的。我在灶里埋几个,等会儿你和娘也吃几个偿偿。”桔子跑到院子里,双手捧了五六个土豆,埋在柴火下面。想了想,又跑了一趟,又埋了四个。张氏看着跑进跑出的女儿,突然觉得有点陌生。这还是自己那个胆小害羞的女儿吗?大概分家后,离了大伯和奶奶,女儿才能表现出孩童活泼的天性吧。张氏觉得哪怕分家没分到什么东西也是合算的。
没多久土豆熟了。晚上吃的虽然还是稀得能看得见人影的黍米粥。可每个人多了两个烤土豆。“吃吧,吃吧。你们看我们吃完了,已经过一下午了,什么事都没有。”桔子看父母看着桌子上的土豆发呆。自己一边作榜样地扒了一个吃,一边劝着。江浩和江泽也各拿了一个吃。
“吃吧。真有事,我们全家在一齐。”爹同娘说。也拿了一个开始吃。桌子上的土豆和黍米粥一扫而空。
第三章 收土豆 卖兔子
第二天,宁氏早早起来,先把江常安的药煎好。带着三个孩子上山挖土豆。有了张氏做主力,效率快多了,只一天就那块地挖了一半,挖了二百多斤土豆。老宅子是三间土坯房,因搬得急,只收拾出一间来五口人挤在一起。就打扫了一间用了作库房,把土豆都堆了进去。
“明天挖土豆我们把李家嫂子叫上吧。这几年你不在家,幸亏满屯大哥帮衬。前几天李家嫂子还送了十个鸡蛋给咱家温锅。”宁氏挖了一天土豆,又在山上吃了一顿开始有信心了。李满屯是父亲江常安的发小,家里有三个儿子却只有两亩地,又佃了王举人家六亩。现在地租赋税都很高,这个冬天怕是食物也不够。
“好吧。只是不知道别人敢不敢吃。”江常安有点犹豫。虽然一家人吃了都没事,可毕竟是新鲜东西。
“荒年连榆树皮、观音土都吃。何况现在是这么好吃的东西。有什么不敢吃的?”宁氏想着山上没准除了自己发现的那一片,其他地方还有,就觉得不能糟蹋东西。江常安也认为宁氏说的有理。起身去找李满屯。没多久,李满屯夫妻就随江常安回来。宁氏早就烤好了五六个土豆放在桌子上。满屯夫妻吃了一个后就下决心把山上的土豆都挖出来。
后来李满屯果然又找到一片土豆地,两家都挖了五六百斤土豆。家里大人挖完土豆后不再上山,反而李满屯的三个儿子认定了山上有宝,没事就往山上跑。李家老大多金也有十五岁,老二多银十二岁,老三多铜也十一岁。每次都来家叫上江浩,一开始桔子也跟着。只是山上实在没什么好东西,只有一次找到了一处蘑菇,只有一小篮。两家分分也就两碗,被宁氏炖在土豆块里,算是给大家改善生活。后来桔子不去了,四个半大小伙子跑得更深了。
江浩跟着李家三兄弟隔三差五的也能带回点野果子什么的。有一天江浩回来在院子里就大喊:“娘,我们打到兔子了。”桔子正拿着药方让父亲教认字。桔子发现父亲在镖局,因为有时要点货对单子,硬是自学成才,认识了几百个字。这几天桔子也就顾不上上山,缠着父亲教。虽然自己读了大学,学得可是简体字。因为经常看港台小说,这繁体字认倒不困难,写就艰难了,何况这具身体可不认识字。桔子可不想让人当妖怪。
听到江浩的喊声,桔子赶紧跟在宁氏后面跑出来。看见江浩手里拎着两只兔子,大的六七斤,小的只有两三斤。“娘,我们打到兔子了,有六只呢,我分到两只。”江浩又说。明显几兄弟是掏了兔子老家。
都多长时间不吃肉了。桔子看着眼前的兔子,就像看到红烧兔肉,香辣兔头。“娘,明天拿到镇上去卖吗?”跟在最后的小泽轻声说。桔子只觉得自己羞愧得无以复加。自己近三十岁的人了,还不如五岁的小弟懂事。
“家里盐不多了,你爹的药也该抓了,绣东西的布头和线一点都没了,浩儿的鞋底都烂了。”宁氏看着两眼放光的桔子为难地说。“娘,明天我和哥哥一起去。”桔子决定将功补过,明天一定把兔子卖个好价钱。
村里离镇上并不远,走路一个多时辰就到。第二天桔子天没亮就起来了,急急忙忙烧了早饭。就和哥哥一起往镇上赶。到了镇上天才蒙蒙亮,集市人已经很多了。桔子拉着哥哥先逛了一圈。发现卖兔子的也有三四摊,大约总是五六文一斤,生意并不是很好。桔子想起江浩以前也经常和小伙伴跑到镇上来玩,就问:“哥,你知不知道镇上最大的酒楼在哪里?”
“镇上最大的酒楼叫鸿运楼,可气派了,就顺这条路往西一刻钟就到了。等兔子卖了,哥带你去瞧瞧。”江浩想起妹妹以前被奶奶拘在家里干活,都没怎么来过镇上不仅有些心疼。
“我们把兔子卖到那个酒楼去吧。”桔子觉得酒楼应该能给一个好价钱。“那酒楼可气派了,我们又不认识里面的人,人家能要我们的兔子?”江浩觉得桔子胆子实在太大了。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我们就试试吧,最多人家不买。我们还拿回这里卖就是了。”桔子拉着哥哥的手央道。三十岁的人对十几岁的孩子卖萌,桔子的脸有些发热。
“好吧。”哥哥抗不住了。拎起装兔子的篮子带桔子往酒楼走去。一会儿,鸿运楼到了。桔子没想到镇上会有这么大的酒楼。因为时间太早,宽阔的大堂里只零星有几个食客。江浩有些犹豫地看了一眼桔子,不知应不应该往里走。桔子拉了一下江宜浩顺着酒楼往前走。
“不是要把兔子卖给酒楼吗?”江浩不解地问。“你看哪家酒楼在大堂里买菜的?”桔子一边说一边找。很快找到酒楼边上的小门。桔子拉着哥哥从小门走了进去,果然是酒楼的厨房。
“谁家小孩,怎么乱跑。现在没有剩菜。”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看见桔子进来赶紧拦着。“这位哥哥,你是鸿运楼的大师傅呀。你烧得菜一定很好吃。”桔子又开始卖萌,她决定好好利用一下自己的年龄优势。
“我……现在只是学徒,等我出师后就能当大师傅了。”小伙子看着桔子崇拜的眼神,突然有结巴,“我师傅可是有名的大厨。”“那你师傅每天要烧好多好多菜了。”桔子继续道。“那当然,我们鸿运楼的生意可是镇上排第一的。”小伙子骄傲地说。
“那你们一定每天需要很多菜了,肉了的。你看这是我哥新打的兔子,早晨才杀的,可新鲜了。”桔子从哥哥手里拿过篮子给他看,“你师傅用它烧菜一定会更好吃的。”“这……”小伙子有点傻眼了。
“小姑娘嘴可真甜,一下把我的小徒弟给绕进去了。”这时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叔接口说,“我们这里的菜不零买,是有人专门送的。”
“大叔就是鸿运楼的大师傅呀。你们鸿运楼这么大的生意肯定不在乎多两个兔子的事。我听说鸿运楼的菜特别好吃,才特意拉着哥哥把兔子送到这里来的。你看这兔子多肥、多新鲜,大叔用它做菜,客人吃了这次,下次一还想吃。你就买了吧。”
“行,讨小姑娘一个好口采。市场上兔子十文一斤,这两只兔子不到十斤,我给你个整数,一百文你看如何。”大叔爽快地说。“多谢大叔。”接过一百文钱,桔子心里乐开了花。
从酒楼出来桔子就在小镇上逛了起来,她想找一点来钱的办法。家里总得买点米面,不能真的光靠土豆过科。小镇还算繁荣,可做生意需要本钱。那怕用土豆做些吃食来卖也需要油、糖、馅料之类的辅食才行。正逛着,一阵香气扑来,桔子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原来正路过一个小食铺,桔子问了一下价格。肉包子两文钱一个,白面馒头一文一个,黍米饼一文两个。桔子脚都迈不开了,来这里后光吃黍米、咸菜、土豆了。桔子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馋包子馋到走不动。
“出来时娘给咱们带了黍米饼。”江浩低声说。
“兔子多卖了十几文呢。爹和小瑜也该吃点好的。”桔子坚持。“那买三个包头,你吃一个,给爹和小瑜带两个。”“你和娘就不该吃点好的?咱们都多久没吃肉了。就买五个肉包子。”桔子看着江宜浩认真地说。江浩从小就拗不过妹妹,叹了一口气买了五个包子。“你不用担心,我一定会赚到钱的。”桔子不知道在给自己打气,还是给哥哥打气。
第四章 桔子的手工作业
每人吃了一个包子,一个黍米饼之后,两人就先去给父亲抓药。镇上唯一的医馆叫康平医馆,是大夫刘正平的祖传家业,刘大夫既是掌柜的也是医生。桔子进口就看见一个十七八的小伙子正在给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妇人抓药,那是刘大夫的大儿子刘元春。“小浩来了,稍等一下。”刘元春看见桔子兄妹就说。刘元春的母亲和桔子娘是一个太爷爷的堂姐妹,在家做姑娘的时候关系很不错。各自嫁人以后来往才少了的。江父自回来后就一直在这里抓药,桔子看那抓药的妇人穿着虽不华丽,却也干净利落。衣带上挂着的红色络子衬着整个人都雅致起来。“我打的络子比这可好看。”桔子想着。桔子读书的时候学校里正流行打络子,学校还留过手工作业,桔子可是学了不少新奇的花样。心里一动,赶紧抬眼找江浩,看见江浩已经在抓药。
“元春哥,我给我爹抓药。”“嗯,你爹老方子还吃一段时间。我算一下,再吃六付可以让你爹再来看一下脉,让我爹开个新方子。”元春说。
“那今天就抓六幅”。江浩说着就要掏钱。桔子赶紧上前按住哥哥掏钱的手说:“先抓三幅药。”
出了药铺,江浩生气地不理桔子。觉得桔子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认识土豆、敢找大酒楼卖兔子、坚持买包子,好吧,这些都能忍受,可连给爹抓药都能克扣。江浩认为应该给桔子点教训。桔子跟在江浩后面一路小跑。这身体人小腿短,还真跟不上江浩快步走。最后桔子拉着江浩的袖子开始撒娇:“哥……哥……,你不要桔子了?桔子真的可以赚到钱,桔子保证等爹这次的药吃完,桔子一定可以赚到钱给爹买更好的药。”
“真的。”江宜浩想起桔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有些半信半疑。“一付药八文钱,少抓三会药,省下二十四文和其它的钱一起,我们去买线绳,我会打很好看的络子,是镇上没有的花样,可以卖很高的价钱。”桔子有些着急,怕江浩不让她买。
“你怎么会打镇上没有的络子?”江宜浩问。“糟糕,说漏嘴了。”桔子心道。可是要让全家人富裕起来,自己得经常表现出一些特殊来。这事总得有个解释才行,先拉个同盟军吧。
“哥,我说了,你不要告诉别人。其实上次我摔了头之后就经常做一些奇怪的梦。梦里有些奇怪的人,他们天天吃白米饭,还用土豆做很好吃的菜,还教我打络子,还有其他一些事。哥,我很害怕,我是不是生病了。”桔子装傻。
“那些人什么样?除了土豆和络子还教你一些什么。”江浩有些吃惊地说。“有好些人,衣服发饰都和我们不一样。衣服都很漂亮,吃的东西都很好吃。吃的用的东西很多我都没见过。教给我的东西,大多数我醒来就忘了,有时看见才想得起来。就像土豆,还有络子,我也是看见刚刚那个姐姐身上的那个络子,和他们教我的一种花样很像才想起来的。”
“好吧,我们去买线绳。桔子别怕,哥哥会保护你。”哥哥抱住桔子,自己也有点害怕。桔子心里暖烘烘的,她一直怕被家人发现自己不是原来的桔子,被当成怪物。现在有哥哥站在自己一边,哪怕表现特殊一点也不怕了。桔子高兴地蹦蹦跳跳地向刚才路过的杂货商铺走去。心里的负担放下,桔子觉得自己被这个身体同化了,很想做出一些小孩的行为。抓完药还剩的六十六文,桔子全部买了各种颜色的线绳,花了六十文。老板看桔子买得多还送了她一块布头。桔子心说:“这下哥哥的鞋有着落了。”
桔子看见铺子角落里堆着布头堆里还有一零碎的绸缎,走过去翻了一下,绸缎碎得厉害,没有一块比小孩巴掌大。就说“老板,你看我买这么多线绳,送我两块碎绸缎呗。”“这东西不值钱,你要是要,五文钱都给你。”杂货铺本不卖布的。只进一些布头的边角料搭售,招揽生意。进得便宜,布庄按打包计价,里面会夹杂一些碎丝绸。这些碎丝绸是没人要的。棉布头可以做鞋,补衣服。绸料却不经用。穷人买不起,富人不会买。慢慢在角落里就攒了一堆了。
“谢谢老板。老板这么大方,一定会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桔子大喜,把那块布头仔仔细细垫在篮子底,把碎丝绸装了进去。虽然还有可能刮到,但桔子也没别的工具了。
出了杂货铺太阳已经偏西。桔子只觉得全身充满干劲,也不觉得累。回家走和速度居然比来时还快。嘴里还叽叽咋咋地不停地说:“哥,我打的络子可好看了。回家我教你还有娘,保证可以赚很多钱。还有那些丝绸,有好多用处呢。”“那么碎的绸布头子没什么用的,桔子你拿着玩就是了。”江浩有些郁闷了。他已经在想象爹娘看到他们买的东西会有多生气。
“娘,快来看我们买的东西。”桔子一进院子就大叫。宁氏早就在家等急了。听到女儿的声音赶紧出来,看着儿子手里的三付药和一蓝子碎丝绸说不出话来。半晌才找到自己的声音:“怎么就买了三付药。你们被人骗了?”桔子赶紧拉住宁氏的手安慰:“娘,你别着急。我们没被人骗。兔子我们卖到了鸿运楼。卖了一百文呢。我们进屋慢慢说。”
进屋后兄妹俩把买的东西都拿出来。桔子先把包子递给宁氏:“这是买给你和爹还有小泽的。”桔子想到打络子赚钱后有点后悔买包子,但又一想,赚钱不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吗,才又说服自己。宁氏没动:“为什么买这么多线绳还有碎丝绸。”宁氏的声音有些严厉。
“我打算打些络子赚钱。这些丝绸就花了五文钱,我想做些绢花。”桔子意识到要解释怕不太容易。“你会打络子?还有绢花是什么?”宁氏奇怪地问道。桔子想了一想,拿起两跟红绳编织起来。一刻多钟,一个精致的双鱼络子出现在手中。“娘你看,这个能卖钱不?”桔子举了起来,拿给宁氏看。
第五章 打络子 做绢花
宁氏反复地看了络子几遍。络子不大,花样是她从来没见过的,却很精巧漂亮。原来在奶奶家的时候,桔子年纪虽小可也有忙不完的活。宁氏想教桔子绣花,桔子都没时间学。要说络子,宁氏也会打,可只会打很简单的几个花样。宁氏看着桔子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害怕。
半晌宁氏有些口吃地问桔子:“这,你,你这是从哪学来的?”桔子就又把跟江浩说的那套说辞拿了出来。宁氏有些害怕地揽过桔子望向江常安。江常安道:“听桔子的说法,她在梦里好像能学到很多东西,倒是和传说中的遇仙很像,也许是我们家的福气呢。但是传说中的妖邪上身和这也有点像。咱们谁都不要说出去,要是她大伯家知道了,就难说他们是怎么想的了。”
“如果身体有哪里不舒服一定要说出来。”宁氏还是有些担心地看着桔子。“放心吧。我好着呢,就是肚子饿了,开饭吧。”桔子真心高兴,这就是家人,无论怎样都会维护自己。“粥已经好了,我把包子热一热。”宁氏起身准备晚饭。热上包子三个孩子一人一个。江泽早就馋得不得了了,刚刚家里气氛不好,却不敢吱声。现在一看娘高兴了,立刻拿包子也不怕热,大口吃了起来。“我们已经吃过了。”兄妹俩把包子给爹娘。江常安和宁氏却不肯自己吃。最后江浩和桔子分吃了一个,江常安和宁氏分吃了另一个。
吃过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桔子打络子。“我先打几个新鲜样子,哥要学会了帮我打。”桔子让江浩坐在身边仔细讲给他听。“可我是男人。”江浩反对道。“男人怎么了,这是赚钱。男人不该赚钱吗?”桔子说。“还是娘跟你学吧。”宁氏看着儿子为难的样子有点好笑。“娘以后要做绢花的,络子得让哥哥打。”“我也要学。”小江泽倒是很积极地自告奋勇。“小泽好乖,打得好的话,姐给你买好吃的。”弟弟本来一直是桔子带的。桔子知道这段时间冷落了他。“爹能帮忙吗?”江常安现在不能做力气活,平常只在家里拾掇院子,归置东西。才搬的新家,其实活也不少。“爹明天找一些手指粗细的硬木枝,削成钗子的样子,做绢花用。”听到爹爹请膺,桔子立马给江父派上活。
打了四五个络子,宁氏看天已黑透了,怕几个孩子伤眼睛,赶大家睡觉。她自己一个晚上没睡好,既担心桔子梦里遇仙,又好奇绢花是什么。翻来覆去地快天亮才打了个盹。
早起桔子,先看着江浩打络子,就打昨天教的花样。江浩虽是男孩,手却巧,只没做过这些精细的活。桔子反复指点了几次也就会了。江泽小小年纪,学得也很认真。桔子只教他一个花样,让他自己逐磨,只一会儿也打得像模像样了。桔子选了几个颜色的线绳,先让兄弟俩先打学会的几个花样,就开始算计做绢花了。
桔子知道这里的女孩子春天喜欢在头上插鲜花,就是年轻男子有时也会戴花,却没见过有戴假花的,想来没人做过。桔子先做了几朵单瓣的杜鹃花。让宁氏把平时插头发的木钗拿过来用小刀刻出纹路,再用线把绢花牢牢地绑在上面。果然比原来好看了许多。宁氏平时也会绣些帕子、荷包到镇上卖,立刻就明白绢花的做法。很快就做了好几种绢花,比桔子做的可好看多了。桔子针线虽然不好,但花样见得多了。最后桔子想出新样式,就用木棍在地上画给宁氏看。宁氏总是没多久就能用绢花做出来。而江常安把木棍打磨好后,或者刻纹路,或者打小洞,好能把绢花牢牢地绑在上面。全家齐动员,没几天就做了七八十个络子,线绳却用光了。大家又帮宁氏和桔子整理碎丝绸,配色,把做好的绢花绑在木棍上,也做了百十个绢花和二三十个零散的小绢花串。决定明天拿到(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