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田园好女 > 穿越之田园好女 第 9 部分阅读

第 9 部分阅读

    场上已经是人声鼎沸。市场上最多的牛和驴,只有少量辆的几匹马。江常安的眼睛,在几头牛身上转了好几圈,才向卖驴的那一边走过去。桔子轻声地说:“爹,要不我们买头牛,还能拉犁种田。”江常安摇头说:“家里就那几亩地,还用不着牛。要是春天能有闲钱,还是要先买地才好。”

    这时,听见江泽大声地喊着:“爹,这头毛驴好漂亮。”只见一群灰色的驴中间夹杂着一头黑色的,全身长毛,闪着光泽。只有口、眼和腹下是粉白色的,黑白分明。驴畈见江父看着驴的眼里透着喜爱,就开始吹嘘起这驴,年幼力大等等,优点无数,价钱开是比边上驴还贵二分。

    江父也不着急,慢悠悠地跟驴畈讨价还价,终于把贵的那二分价钱给压了下来。桔子第一次看见江父跟人还价,心说:“还真看不出,江父在张氏面前,总是闷声不响地挨骂,到了外面却象换了一个人。”

    把驴牵出市场,江父很兴奋,跟桔子说。这头驴只有两岁口,身上的颜色是有名堂的,叫“粉鼻、亮眼、白肚皮”,是上等的好驴,这个价钱合算极了。几个人说着话向码头工地走去。桔子要去拿她精心准备的酸辣汤。江父要去找李满屯,等他给李多金辞了工,再一起去定煤渣。

    作者有话说:大大们,运运已经发了近十万字了。给点票票支持一下了,如果嫌太瘦,可以收藏一下,养肥再看。拜求!

    第四十三章 送汤

    在穆府门前,桔子拉住正蹦蹦跳跳往大门走的江泽。拉着他到大门西侧的小门处,那里守门的小厮余多,对桔子印象很深。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女孩,当初是丁易带进门的,却是由穆家兄妹亲自送出来的。

    余多看见桔子走过来,早早地就迎出门,殷勤地接过桔子手里的食盒,把桔子带到边上的门房里。对桔子说:“江姑娘,请你稍候。今个我家公子刚好在家,我给你去通报。”桔子拦住余多说:“我是来找你家小姐的。”

    余多满面笑容,头点得跟磕头虫似的:“是,是,是……,昨天丁哥回来的时候就打过招乎了。他说,姑娘今天会给我家小姐,带上好的吃食过来。还说,姑娘过来的时候,如果我家公子没出门的话,要去通报一声。姑娘的吃食都是上好的,说不得我家公子会有兴趣尝一尝。”然后,余多还深吸了一口气,又用手拍了拍食盒,对桔子说:“这就是姑娘带来的吃食吧。闻着就让人流口水。”

    桔子没精打彩地点了点头,她已经觉得自己连吐槽都无力了。出身定远候府的堂堂威远大将军,自幼锦衣玉食,会对自己这点粗劣的食品感兴趣?桔子虽然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却没有觉得自己比得上京城的大厨,至于御厨更强,她想都没想过。更何况穆佑轩如果留下来吃的话,丁易肯定也要吃。自己就这会点精心熬制的酸辣汤的底料,都填了两个武将的肚子恐怕都不够。自己和江泽是连渣都吃不到了。

    江泽有些担心地拉了拉桔子的手,桔子这才回过神来,勉强地笑了笑,对余多说:“这是我做酸辣面的底料,你让人先送到厨房。既然你家二公子在家,就请人通告一声,如果他有时间,我去见他。桔子心里却在哀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面瘫,脸身上的寒气给冻死。”

    余多请桔子坐下休息,高兴地跑走了。没多久回说:“二公子说,他现在有事。请你先去见二小姐,等会儿他会去后面和你们一起用餐。”桔子让余多叫人将食盒拿到厨房,先去见穆婉儿。

    穆婉儿已经听说桔子来了,早早地派紫霞迎了出来。见桔子领了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就猜到是她的弟弟江泽。她细细地打量着江泽,江泽这段时间吃得饱了,脸上有了光泽。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不时滴溜溜地转动着,显示也一股机灵而淘气的劲儿。穆婉儿心里欢喜,就拉着江泽的手,把自己桌上摆着的一个白玉狮子镇纸,塞到他手里,说:“好可爱的弟弟,这是我的见面礼。”

    桔子见那狮子质地细腻,莹透纯净,如同凝脂,知道这是上好的羊脂玉雕的,推辞说:“这太贵重了,小孩子家受不起。”说着从江泽手里拿过玉狮子,想放回到桌上。穆婉儿被桔子逗笑了,说:“你自己不就是小孩子,有什么受不起的。我穆婉儿的妹妹,没什么东西是受不起的。再说这是我给小泽弟弟的,又不是给你的。”又对江泽说:“小泽弟弟,你喜不喜欢这个小狮子。如果不喜欢,姐姐给你挑别的礼物。”

    桔子要把玉狮子,往桌子上放的手,立刻顿住了。她真忘记了自己,在别人眼里也是小孩。这时就看见江泽,小心地转动着眼睛,撇着玉狮子,嘴里怎么也说不出,不喜欢这个狮子的话。这是一个站着的狮子,半张着嘴,做奔跑状,看起来十分威风。江泽从小就没什么玩具,不经意间,对这个狮子,流露出的强烈地喜爱之情。他的样子让桔子心软了。她又把玉狮子塞回江泽的手中,不再表示反对。

    穆婉儿得意地笑了,她早就把自己,这几天画的素描整理出来,拿给桔子看。桔子看着厚厚地一叠桑皮纸,不禁敬佩地对穆婉儿说:“婉儿姐姐,你真厉害。就这几天功夫画了这么多,后面的几张已经画的很好了。”桔子挑出后面的几张,无论是形状,还是光线,已经掌握得非常好了。如果这几素描拿去参加考试,也能得个优。桔子自己画到这个地步,也是学了好几个月。桔子再一次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穆婉儿见桔子夸奖她的画,乐得眼都眯了起来,嘴里却抱怨地说:“在这里什么都做不了,街上就那么几个地方。二哥还不让我随便出去。我只能靠画画打发时间。”又问道:“我听丁易说,你在我家码头工地,卖一种很受欢迎的汤,怎么不来看看我?”

    桔子笑嘻嘻地说:“婉儿小姐,你在家里锦衣玉食才会无聊。我家可是要靠这点小生意挣生活费的,每天从早忙到晚。这不,听丁校尉说,你心情不好,我就来了。让你尝尝我家的酸辣汤,保你胃口大开。”

    穆婉儿奇道:“是码头工地的工人吃的那种汤吗?”桔子说:“差不多吧。不过,婉儿姐姐的吃食,自然比那个汤精致些。现在也快到中午了,我去厨房做给你吃。”穆婉儿很有兴致地说:“好啊,我和你一起去。”

    江泽一直坐在桔子旁边,玩手里的玉狮子,听见婉儿说要去厨房才抬起头来,看了婉儿一眼,悄声问桔子:“有钱人家的小姐也去厨房吗?”婉儿伸手摸了摸江泽的脑袋,笑着说:“小机灵,你要叫我婉儿姐姐。女子的德容言功里是包含厨艺的,再有钱的小姐也要学的。”

    江泽懵懵懂懂地说:“婉儿姐姐,可梅子姐姐就不肯做饭。她说,以后她要嫁到有钱人家,不用做饭了。”婉儿转过头看桔子,眼里带着疑问。桔子解释说:“梅子是我大伯的女儿,长得很漂亮,一心想嫁入豪门。”婉儿俯身拉住桔子的脸,往两边轻轻扯了一下,说:“她有我的桔子妹妹漂亮吗?”

    桔子拍开婉儿的手,恼怒道:“我还是小孩,等我长大了也会很漂亮的。”桔子对自己这张脸还挺满意的,长大了虽然不会是绝色美人,但也是一枚清丽小佳人。婉儿惹怒了桔子立刻撤退,对江泽说:“你梅子姐姐要是真的嫁入豪门,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的,大户人家的规矩多得让你难以想像。”

    江泽奇怪地说:“你们平时也要守那么多规矩,能快活吗?”穆婉儿沉默了一会,说:“也许习惯了,不觉得不快活。”江泽点点头,表示明白地说:“噢,那我还是喜欢我自己家。”

    第四十四章 穆府族学

    桔子不再理穆婉儿,板着脸往厨房走去。穆婉儿拉着江泽跟在后面,两个人一问一答,还说得挺热闹地。厨房里已经按桔子的吩咐,准备好了面条。因为桔子做好底汤带来,所以酸辣面的做法,就非常简单了。只要做好的面条,在加了少许盐的水里烧开,过冷水,再放入已烧开的酸辣汤中烧一下即可。桔子为了营养和好看,又在面里加了青菜和鸡蛋。

    婉儿在桔子准备来厨房做面的时候,已经通知了穆佑轩。她可不知道桔子的纠结。在她看来有好东西,理所当然要和哥哥分享。所以在桔子的第一碗酸辣面出锅的时候,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丫环,来请大家去厢房用餐。当然,桔子除外,她现在是大厨。那小丫环叫墨痕,是穆佑轩的丫环。

    桔子带来的底汤并不多,勉强做出了五碗。等桔子到厢房的时候,穆佑轩正在吃第二碗。桔子盯着穆佑轩半晌,可穆佑轩似乎毫无感觉。桔子无奈只好让丫环上饭。桌子上的菜还是很丰盛的,可桔子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酸辣汤,还是第一次做酸辣面,自己却一口都没吃着,心里实在是不甘心。

    婉儿目瞪口呆地看着,穆佑轩抢了桔子的面条。他面无表情地喝完了最后一口汤,然后对桔子说:“桔子姑娘,你的手艺不错。就是量太少了,下次来多做一些。”桔子正埋着头吃牛肉,听了这话,一口噎住,半晌才透过气。穆佑轩刚才装作感觉不到桔子的目光,这会儿终于憋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

    现在,耕牛属于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不能随便杀的。市场上的牛肉不是贵,而是基本买不到。也就是在穆府,隔几天报一个家里的牛意外身故,也没人来查。桔子没吃到酸辣面,吃点现在难得吃到的牛肉,心里了算是有个安慰,却差点被穆佑轩一句话噎死。这会儿见他又笑得如此肆无忌惮,气得桔子顾不上害怕了,抓起桌上摆的豆沙包,就向穆佑轩扔了过去。豆沙包自然伤不到穆佑轩,却打断了他的笑声。

    丁易忍着笑对桔子说:“桔子姑娘,我家公子自从上了战场,还从没有如此大笑过。如果我家公子有什么得罪你的地方,你就看在我家小姐的面上,原谅他一次。”

    桔子又夹起一块牛肉,狠狠地咬着,想象着自己吃的是穆佑轩的肉。穆佑轩欣赏着桔子灵动的表情,心情愉快地对桔子说:“桔子姑娘,我这次回来要开穆家族学。过了年就能招收学生,你弟弟正好到入学年龄,可愿意送他来读书?”

    桔子这段时间也没少打听镇上学堂的事情。要在镇上读书有两个地方可以去,有一个是汪志远秀才开了一个启蒙班。他仅收一些启蒙的小孩,也没有收入室弟子。汪秀才已经四十多岁了,十几岁就考上了秀才,以后再无寸进,家里原本还有几亩田,这几年也卖了个精光。二年前办了这个启蒙班养家糊口,不再参加科举。因学费收得便宜,也收了二十几个学生,多半是贫民子弟。

    桔子有一次去他的私塾窗外听了一会儿,觉得此人读书死板,教得也迂腐。她可不想让自己的哥哥、弟弟都学成书呆子。另一个读书的地方,是一个比较正式的学堂,是几个富户募捐办的。当年太祖打下天下后,曾下旨:“为了教化万民,要求各地官府将各乡镇学堂的数量作为考绩记录。”十几年前,长宁镇上就由当时的县令出面,募捐办了一个学堂。

    学堂里的有两位夫子,主要负责的叫张弘文,曾经考中举人,在外地任过一任县主薄,却因收受钱财,包揽诉讼等事被褫夺职位,发回原籍。回来后因为在做主薄时,帮过镇上锦绣布庄的东家金鑫鹏的忙,被推荐做了学堂的夫子。此人学问不错,品行却实在不行。

    江山就是在他班里读书,每年学费贵不说,还经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费用。大家虽然都很不满这位张夫子的乱收费,只是镇上只有这么一个象样点的学堂,也没有别的办法。另一位夫子只是教一些启蒙的孩童,做些杂事,名气不显。桔子只打听到他也是一个秀才。

    两处地方桔子都不满意。这个时代,真正好的夫子,多数被大户人家请去做西席或者族学的夫子,学生少,待遇也高。有一些大的州府,会有官府办的学堂,规模比较大,里面的夫子人品学问都好。只是路途太远不说,要考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这时,桔子听到穆佑轩说穆府要出面办学堂,心里的怒气立刻飞到九霄云外却了,兴致勃勃地问:“穆府要办学堂吗?是族学吗?打算收多少学生?束脩就多少?夫子是谁?”穆佑轩听到桔子不停口地问了一连串的问题,有些失笑地对婉儿说:“瞧你认得这个妹妹,嘴巴快得跟炒豆子似的。”桔子微微有些脸红,但还是眼也不眨地盯着穆佑轩。

    穆佑轩无奈对桔子解释说:“穆府在京城是有族学的。这次我回来也是打算再办一个族学。京城的云泽洋先生答应来这里先教几年。他曾在弘文馆任职,因不喜官场倾轧而辞官,辞官后被家父留在京城族学里。这次他还会带一二个弟子过来,帮我把这里的族学办起来。长宁镇虽然是穆府出身之地,留在这里的族人却不多,所以族学打算接收少量的乡邻。来穆府族学读书,不仅不需要束脩,穆府还供一顿中饭。只是需要有穆府族人的推荐和考核。另外,虽然不用束脩,各项花费也不会少。你们这次的土豆收入不少,供江泽读书应该可以承担。”

    桔子心理盘算了一下,说:“我想让我哥也来,可以吗?”穆佑轩点头说:“令兄虽然年龄稍大了些,却也是个聪明的。我本想让他跟着我,有个出身。如果你们愿意让他读书,也是好事。如果能科举出身,你家也算改换门庭。就算不能,以后读过书的人发展前途也会好一些。”

    桔子看了穆佑轩一会儿,终于忍不住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穆佑轩打了个哈哈说:“因为你做的酸辣面好吃呀。”桔子又恨不得豆沙包扔到穆佑轩脸上。心里只能安慰自己,自己那个穷家,没什么可被穆佑轩图谋的。一碗酸辣面给江浩、江泽换个好学校,简直太便宜了等等……

    第四十五章 下雪了

    下午,天阴了下来,稀稀落落地飘下雪花来。桔子算计着宁氏的酸辣汤差不多该收摊了,就告辞出来。婉儿给桔子带来的食盒里装满了穆府的小点心,还装了一些稀罕的水果。

    虽然时间还早,天色却十分昏暗,片片乌云仿佛要压下来似的。桔子拉了拉上衣,拉着江泽的手,快步向码头工地走去。到了码头工地,雪越下越大。江常安夫妇已经收拾好了,正准备让江浩去接桔子兄妹。李多银很想去见识一下穆府,正在积极申请一起去,就看见桔子她们回来了,很是失望。李多金则早早地,跟着煤畈子张华的送煤车,回去了。

    雪断断续续下了一夜。今年冬天从进入十一月份,就时常有小雪,只是时间都不长。这是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天蒙蒙亮的时候,桔子就起来了。昨天宁氏坚持要把酸辣熬上,她现在不仅是为了挣钱。天越来越冷,好多码头上的工人已经离不开,这中午的一碗热汤。现在,既然码头工地没有停工,宁氏也不想酸辣汤断了供应。可酸辣汤是露天的摊位,在这大雪天里可怎么办呢?

    “娘,我想想办法。”桔子安慰着宁氏。她心里想的是,在她原来的世界里的遮雨蓬。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塑料布,要用什么不透雨,又便宜的东西代替。桔子看着外面的雪,模糊地想,这么大的雪,还得打着伞到处去找材料,不知道来不来得及。突然桔子灵机一动,雨伞呀。以前去旅游点游玩,很多地方会撑起遮阳伞供游客休息、就餐。遮阳伞可不仅仅能遮阳,是可以避雨的。

    桔子问宁氏:“娘,雨伞是在哪里做的。”桔子家里没有雨伞。村里有雨伞的人家也很少,遇上下雨大家都是,戴斗笠穿蓑衣的。宁氏说:“镇上有一家做雨伞的铺子,离你姑姑家不远。他们自己做自己卖,油纸伞和绸伞都做。我们不用雨伞,我们有蓑衣。”桔子摇了摇头,对宁氏说:“不是给我们自己用。”

    因为江浩、江泽还没有开始用毛笔写字,上次买的纸还剩下不少。桔子拿细木棍蘸着墨,画了遮阳伞的样子和尺寸。让江浩拿到去镇上去,尽快做出来一把油纸面的遮阳伞。桔子没画下面的长杆,只是在下面留下卡口,等会儿让江父削一根竹子到时候绑上去就行了。好在当初修房子的时候,李满屯帮忙砍了几根很粗的长竹杆。

    比较麻烦的是底座的稳定性。桔子想了半天也找不出家里有什么比较重,又能固定在竹杆下面的东西。最后桔子决定等到工地,去借工地的凿子,在地上凿一个深洞,将山寨遮阳伞固定进去。

    李多金昨天回来后,就上山把要用的黄泥给挖了回来。做煤饼的事并没有受大雪的影响。今天一早,也要把跟潘大良约定的,买炉子送煤饼活动中,要用的煤饼给送过去。李多银和李多铜一起来桔子家,找她们一齐去镇上。李多银对做煤饼生意大感兴趣,强烈要求由他送货。李婶拗不过他,只好让李多铜来帮忙卖酸辣汤,好在李多铜也十一岁了,虽然不如李多银灵活,但也帮得上忙。

    因为是第一次送煤饼,只装了一筐。江常安就把装汤的桶,绑在小毛驴的另一边。小毛驴很得力,一边煤饼,一边汤桶的,走着并不见吃力。昨天入夜之后,雪应该下得不算大,但一宿下来,地上还是有不少积雪,走起来还是很滑。桔子暗自庆幸,幸亏小毛驴买得及时。

    先到工地,卸下装酸辣汤的桶,李多银就独自牵着小毛驴去了铁匠铺。到工地的时候,江浩已经等在那里,怀里抱着做了油纸遮阳伞。这种遮阳伞只是比平常的雨伞大了一些,工艺并不复杂。只是江浩要是急,粘油纸的浆糊是伞铺老板,想办法烘干的,所以多付了二成的钱。

    桔子去管事苏玉海那里去借凿子。苏玉海前天是听见,丁易请桔子去穆府的。见桔子借凿子,就一起跟过来拉关系。他看见江浩吃力地,在地上凿洞,干脆叫了工人过来帮忙。地上凿了一个深深的洞之后,桔子把装配好的山寨遮阳伞插进去,又找些小石块填上空隙。遮阳伞虽然有些摇晃,但总算是立住了,只要不去特意摇它,看起来还算结实。

    桔子把炉子放到遮阳伞下开始升火,飘落的雪花落在伞的上面。码头上做事的人大多穿着衰衣,包括桔子他们。苏玉海却是手撑雨伞的。下雨天不用在野外做事的人,才会打雨伞,所以雨伞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苏玉海看了看手中的雨伞,又看看桔子做的人工避雨亭,开始理解丁易对桔子他们的客气。从煤饼炉到遮阳伞,有这么多奇思妙想的家庭,必定不会久居人下的。

    桔子在遮阳伞下,看着那些工人过来,看见酸辣汤的摊位还在,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买一碗汤,在雪地里匆匆忙忙地喝完,又赶去上工。桔子心里有些发热,她这会儿理解宁氏,为什么不顾大雪,非要出来卖酸辣汤了。雪一直不紧不慢地下着,酸辣汤的生意却比平常好一些。收摊时,一向节俭的宁氏,拿出今天赚的大半钱来,让江浩再去定一把遮阳伞,让来喝汤的人有个避雨雪的地方。这次不用赶时间,第二天去拿就可以了。

    宁氏在肉铺定下了猪骨头,每天收摊后要去拿。就和江浩说好了在集市口会合。宁氏他们在集市口等了好一会儿,才看见江浩阴沉着脸过来。宁氏有些担心地问:“怎么啦?伞铺的老板不肯给我们做了吗?”江浩摇了摇头不肯说话,桔子见江浩去的时候还高高兴兴地,回来就完全变了脸色,就说:“哥,你有什么事不能说出来的。我们是一家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一起解决。”江浩低着头,半晌才说:“我遇到姑姑了。”

    作者有话说:新的一个月,新的一周。本文继续裸奔中。各位大大,你们的支持是运运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有票票不要浪费,点击推荐运运都要。要是嫌太瘦,就收藏一下吧。运运每天都在期待中。

    第四十六章 江春儿(上)

    张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叫江春儿。自幼就被宠得厉害,生得也好,长大后,千挑万选地在镇上找了个夫婿。夫家姓赵,在镇上开了家小面馆。赵家是独子,婆婆当初很看不上这个乡下媳妇,无奈有一次张氏带女儿在面馆吃饭,被儿子赵天佑一眼看中了。江春儿过了门之后,自然是被婆婆百般挑剔。赵天佑觉得她受了委屈,倒处处让着她。江春儿也算能干,将夫婿管得牢牢的,没几年,生了一儿一女,赵泰安和赵萍。凑成了一个好字,算是在赵家站稳了脚根。

    几年前,赵氏老夫妻一场大病相继去逝,这赵家就是江春儿说了算了。赵天佑对江春儿虽好,却不是做生意的材料。赵家二老在的时候,面馆的生意全靠二老操持。二老舍不得独子受累,赵在佑不愿意让江春儿出头露面。二老去逝后,原来请的厨师看不惯赵天佑的懒散,辞工走了。新请的厨师也就能把面做熟,根本说不上手艺。面馆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差。

    今天早上,江浩第一次去做伞的时候,被出来替父亲买早点的赵泰安看见了。江春儿听说江浩去了伞铺,觉得很奇怪。她认为江家只有江山,有可能会买伞。江家已经分家,江山买伞不会让江浩来。下午没事的时候,就到伞铺来打探消息。伞铺的东家叫钟立诚,老板娘姓崔。因为和赵家住得近,又都是做小生意的,关系处得不错。

    江春儿来的时候,两夫妻正在研究,江浩做那么大的伞面有什么用呢。听见江春儿问,也没什么可隐瞒的。把江浩奇怪的要求,说了一遍。听江春儿说,来的人是她的侄子,反而央求江春儿告诉他们,这么大的伞面是做什么用的。

    江春儿哪里知道江浩做的是什么,也就吱唔过去了。只是跟钟立诚夫妻说:“我家里太忙,已经很长时间不回娘家了。如果江浩再来,麻烦你们叫我一声,我好问问娘家的情况。”这要求合情合理。钟立诚夫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想到,江浩下午就又去了,还要做一把同样的大伞。崔氏立刻让儿子跑去叫江春儿。

    一把大伞的价钱可不低,江春儿见江浩一天做了两把,心里惊诧极了。她连拉带拽地把江浩带回了家,难得地在桌上摆上点心,让江浩吃。然后开始轻声细语地问江浩,做大伞干什么。江浩这是第一次到江春儿家里,他在江春儿这里,从没得到过这么好的待遇。

    以前,江春儿回娘家,眼里只有江常顺一家。她带回来的东西,江浩一家人从来没有摸到过。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张氏的偏心。可那时候,江春儿要指使人干活,也是只叫宁氏和江浩、桔子的。对江浩一家的态度跟张氏并无二致。现在江春儿突然对江浩这么客气,江浩有些无所适从。

    江春儿在镇上这么多年,尤其刚嫁过来的时候,与婆婆斗智斗勇。那心机口齿可不是江浩能应付的,没几名话就问出了,江浩一家在码头工地买酸辣汤的事。酸辣汤虽然只卖了半个多月,名声可不小。码头工人有不少是镇上的人,对酸辣汤的味道是赞不绝口。江春儿没想到这个汤,是江浩家在卖的,就对江浩说:“你们家在码头工地卖汤,能做多大生意,为什么不拿到我的店里来卖?也省得下雪天做大伞了。”

    江浩心里打了突,结结巴巴地说:“码头因为没有饭铺,工人们吃不到热的吃食。我家的酸辣汤才有生意。拿到姑夫的店里怕是不成的。”江春儿轻笑着说:“你家的汤的名声,我在镇上可是都听说了,怎么会卖不出去,就这么定了。明天你们不要出摊了,我去你家和你爹商量。”

    江浩往回走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是自己把事情办砸了,心理难过极了。这酸辣汤,是桔子好不容易,给家里找来的挣钱的路子。要是拿到姑姑的面馆里卖,就算是能卖出去,自己家也拿不到多少钱了。他觉得自己没脸把这事说给宁氏和桔子听。

    桔子来到这个世界后,从来没见过这位姑姑,连宁氏也很少提起她。要不是这次江浩遇见她,桔子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姑姑。由此可见,这位姑姑和自己家的关系淡薄。现在,她居然直接就让宁氏明天,把好好的生意停了,说话的口气,好象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主人。

    桔子看向宁氏,眼里带着疑问。她不知道江常安对这个姑姑的态度。宁氏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当初她嫁过来的时候,江春儿刚刚出嫁,张氏把家里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几乎都作了赔嫁。宁氏的娘家是山里的猎户,父亲在一次打猎时遇到了猛兽。救回来的时候已经没了一条腿,内腑也受了伤。治了一年,到底没救回来,家里却都掏空了。宁氏出嫁时,哥哥虽然捷径全力地为她准备嫁妆,却依然无法和江春儿相比。

    两人的婚期就相差一个月,张氏对宁氏那一点嫁妆极不满意。江春儿从那以后,就没看得起宁氏过。可江春儿毕竟是两个哥哥宠着长大的。江常安心里还是极疼爱这个妹妹的。张氏对江春儿的不满,是没地方说去了。江春儿这两年经常回家诉苦,说些生意不好做,赵天佑游手好闲,她一个女人撑一个家不容易……

    每次她回来,张氏都会给她一些钱财,也会托她照应一下在镇上读书的江山。实际上,她的面馆生意,虽然及不上她公婆在的时候,但也并不亏本。她的生活水平比江家还好一些,儿子赵泰安也送到学堂读书。只有张氏和江常安会经常说些,她不容易,很辛苦之类的话。

    宁氏现在很担心江常安脑子一热,就把酸辣汤的生意让给江春儿。宁氏把心里的担心和桔子说了,现在这个十岁的女儿,是她的主心骨。桔子一直只是防着江常安愚孝过头,出卖自己一家的利益。没想到背后杀出个程咬金来。江春儿家开的得面馆,这酸辣汤只要稍加改进,做成酸辣面,相信销路也是很不错的。

    如果江春儿是个好的,这酸辣面让给桔子也不心疼。她做这酸辣汤的生意本来就是临时的,以后开食铺也没打算用它做主打菜。可是听起来江春儿也是个贪得无厌的极品,桔子可不愿意招惹她。

    第四十七章 江春儿(中)

    第二天,酸辣汤的生意自然不能停。桔子让宁氏和江浩去卖酸辣汤,自己留在家里。天色还是阴阴地,雪却已经停了,江浩还要去取昨天定的大伞。桔子特意去了趟李家,请李多银今天再去帮一次忙。好在煤饼生意刚开始,还没有什么要紧的事。

    虽然昨天晚上,宁氏和她已经再三跟江父讲过,不能答应在江春儿店里卖酸辣汤,江父也再三答应。可桔子还是不放心,江父一个人面对江春儿。桔子想,要是江春儿足够聪明,江春儿来桔子家之前,一定会先去见张氏。只要张氏开了口,江父对上张氏那是稳输的局面。

    吃过早饭后,桔子派了江泽到村口打探消息。辰时刚过,江泽就跑回来,说是江春儿带着女儿赵萍,去了江常顺家里。没一会儿,江峰就来叫江常安了。桔子让江泽守在家里别出去,就和江常安一起去见江春儿。

    一进门,江春儿就迎了过来,笑容满面地说:“二哥,几个月不见,春儿可是想你了。身体可好,听娘说你入冬之后养得挺好。今儿个看你脸色不错,身上也胖了一些。看起来分家之后,你的日子还真是越过越好了。”一边说,一边推了推赵萍说:“萍儿,怎么不叫二舅?”赵萍扭着身体不肯上前。她今天和隔壁的晴儿约好,一起去茶馆外蹭书听,不想大清早,就被江春儿带到了沿山村,心里很不高兴。何况以前赵萍也很少叫江常安的,江春儿也从来没说过她。

    江常安没有在意赵萍的态度,笑着说:“好久不见萍儿了,长高了,也漂亮了。”又说:“妹妹现在要管家,又要管店,可有几个月没回来了。”两个人进屋之后,看到张氏和江德财都在。江常安就叫了声:“爹,娘。”张氏几次找事儿,都挑江德财不在家的时候,所以桔子对这次江德财在家感到惊异。但又想今天是江春儿回娘家,江德财留在家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张氏依旧板着脸说:“你媳妇怎么没来?”江常安低声说:“她和浩儿去卖酸辣汤了。”张氏怒道:“昨天春儿不是跟浩儿说了,让你们今天不要去卖了吗?浩儿没告诉你们?你是越来越不会管教孩子了。”说着还看了桔子好几眼。桔子知道张氏说的,没管教好的孩子也包括她。

    江常安嚅嚅地把事情揽过来,说:“浩儿说了。我让孩子他娘去卖面的。妹妹有什么事跟我说就行,不用孩子他娘。”桔子见江常安虽然口拙,却肯为宁氏承担责任,在心里对他又看高了一眼。怪不得宁氏在江家,受了这么多年委屈,夫妻两的感情还是那么好。

    但桔子对江常安张氏面前的表现,已经不抱希望。对张氏说:“奶,码头的工人天天吃我有的酸辣汤。空一天不去,不仅仅是一天的事,对以后的生意也很有影响的。”张氏更生气了,骂道:“你妹妹难得回来一次,你们就不能少挣一天钱。何况春儿这次特意回来,就是为了你们的事,也是为了你们好。你们这些个没良心的……”

    江德财打断了张氏的话,说:“别说那些没用的。常安媳妇出去挣钱也不是干坏事。常安分出去时没分到多少东西,还要指望着这点钱呢。常安家的事常安做主,又找他媳妇做什么?”又对江常安说:“常安啊,昨天春儿跟浩儿说的,让你到她家店里去卖酸辣汤的事。我觉得这对你们来说是好事。你想过没有?”江常安低着头,低声地说:“我和孩子他娘商量过了,酸辣汤是贱物。只有码头工地那种没有热汤热水的地方,才能卖得好。不合适在妹妹家店里卖的。”

    江春儿从小就霸道,对江常安的东西从来是看上什么,就拿什么。这次回来也没有想过江常安会反对。她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尖声说道:“你以为我贪图你家的破汤。我是昨天看到浩儿去做大伞,觉得你们风吹雨淋的不容易,才让你们到我家店里卖。你怎么就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呢?”

    桔子忍不住了,讥笑着说:“姑姑说得真好听。不知道如果我们在姑姑的店里卖酸辣汤,挣到的钱怎么算。”江春儿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到我店里去卖。食材什么的,我店里一起去买,又新鲜又便宜。客人来喝汤了要占我们店里的桌椅。挣到的钱给你们二成就是了。不过,我听说你们有炉灶的。到时候你们要用自己家的炉子,可不能占我店里的炉灶,影响我店里的生意。”

    江常安气得脸都红了,结结巴巴地说:“妹妹,你这么算法,一碗酸辣汤就挣那么点钱,再扣除煤饼的钱,我们一天下来可是白干了。”江春儿笑着说:“怎么会,就算挣得少点,一碗汤怎么也能挣一文钱。你们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这么享福又赚钱的事到哪去找?”

    桔子对江春儿的极品总算有了认识,心里鼓励自己说:“对着极品不能生气,生气你就输了。”勉强笑着说:“姑姑,你店里是卖面的,要是酸辣汤卖不出去怎么办?”江春儿居高临下地看着桔子,一付小孩子不懂事,才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的样子说:“我店里生意好得很,怎么会卖不出去?酸辣汤要是卖不出去,肯定是你们做的有问题。到时候,我也不怪你们坏了我店里的生意。你们只要付了做汤的材料费用就行了。”

    桔子看着江春儿摆出的那付,你们占了多大便宜的样子,恨不得一巴掌打到她的脸了。又听到江春儿得意洋洋地说:“当然,如果真卖不出去,也不能让你们折了本钱。如果你们实在不愿意付材料费用,我也不勉强,只要把汤留下就行了。我可以试试用那里汤做点面,便宜些卖了。我家面馆,这些年也积攒了些老客户。只要东西卖得便宜些,他们还是能给点脸面来买的。”

    张氏在旁边加火说:“春儿啊,这可不成。做的东西卖不出去,该亏就得亏,怎么能用你们面馆的脸面。到时候,你在你家相公面前怎么抬得起头来。”江德财也说:“春儿,帮你二哥是好事,可你也不能太吃亏了。”

    第四十八章 江春儿(下)

    江常安呆呆地看着江德财,自己还没答应到江春儿的店里卖酸辣汤吧。怎么一转眼变成了自己亏了钱,死赖着江春儿了。桔子心里却有些明白了(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