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部分阅读
胳膊上狠狠地掐了一把,不再作声。桔子好笑地看了江春儿一眼,就和宁氏回家了。这刚刚年初二,自己家里有饭有菜,还有饺子,何苦看着不顺眼的人吃饭,吃不下还伤胃。
第六十九章 山地的池塘
到了年初三,桔子觉得一下子空了下来,早上睡个懒觉后,就没事可干了。这年初五之前,连针线都不能动,桔子最后只能拖着江浩一齐,到自家地头上乱逛。让桔子高兴的是四亩山地中有两株梅花,这时已经在雪地里绽放了。
桔子远远地就嗅到了淡淡的香气,走过去,仔细嗅一下,香味却似乎不见了。桔子走到一株梅花下面,细细地端详,屈曲盘旋的枝干,片片花瓣红里透白,白里透红,花瓣中是淡黄的花蕊,组成一朵朵玲珑的梅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它迎着凛冽的寒风,傲然怒放,它浑身充满生机,使惨白的世界也有了生机。
桔子在梅树下找了块石头坐下,望向山地中间的池塘。池塘上结了薄冰,上面还有积雪,一片晶莹雪白中不和谐地竖立着几根枯草,正迎着风,轻轻摇曳。桔子只觉得那几根长长的枯草有些眼熟,想起在穆婉儿来时,一闪而过的念头。她回头问站在身边的江浩:“哥,咱家的池塘里是不是有荷花?”
江浩看了桔子一眼,用手指了指池塘的一角,说:“你怎么连这个都忘了,池塘的那一个角上,每年夏天都会开荷花。以前我还给你摘过。被奶知道了,还骂了我们,一天不准我们吃饭。”桔子咧了咧嘴,不愉快的记忆,忘了也好。
桔子又问江浩:“我们这里有没有藕卖?”江浩说:“听说每年夏末的时候,有人从南方畈过来卖的。不过数量少,听说这东西都是南方水性好的汉子,从河底下挖来,不容易得。所以藕的价钱卖得很贵,咱家从来没吃过。”桔子觉得满头的黑线,能铺满自己的脸。有半池塘的荷花,居然没吃过藕,要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连自己都不会相信这种奇事的。
桔子又问江浩:“咱家的荷花为什么不挖藕?”江浩也觉得桔子问得奇怪,说:“藕是南方过来的,咱们这个地方的荷花很少。从来没有人挖过藕,也没人会。听说当初这块地的主人,在池塘种荷花时,还有很多人特意跑来看。可惜还没等荷花开花,那家的家主就染病去逝了,子孙不会经营,家里的田地也逐渐卖光了。爷说,咱家的这块地,还是买那八亩水田的时候,花了二两银子搭卖的。”
桔子很为这块地的原主人遗憾,要不是生死无常,本地的莲藕种植恐怕已经能普及开来了。现在,桔子想,这就像是上天送下来的财富。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桔子以前看过一部名为“冬季挖藕人”的记录片,知道是可以破冰挖藕的,而且此时上市的藕绝对可以卖出天价来。桔子看着那几根枯草,似乎就是看到了银子,只是到那里去找挖藕的人呢?
桔子摇摇头,甩掉自己满眼的铜钱。今天是年初三,按风俗明天是年初四接财神的日子,自己可得好好磕个头,谢谢财神爷,年还没过完,就给自己送钱了。挖藕的事,怎么也得过了初五。年初五这天叫破五,是说过年时的许多禁忌,初五之后就可以不遵守了。那么初五之后,也是可以请工赚钱了。
桔子这会也顾不得欣赏梅花了,匆匆忙忙地回家与江常安商量,过了初五请人挖藕的事。江常安对桔子非常有信心,对桔子说的,能下冰下挖出藕来的话,一点都不怀疑。这让桔子松了一口气。如果江常安真要问,还是只能拿梦中遇仙还搪塞,桔子脸皮再厚,也有些抗不住啊。
但对挖藕的事,江常安还是感觉很为难。他对桔子说:“冬天找人下水不难,只要我们准备热酒,姜汤,开得工钱高一些就行。只是我们这一带肯定找不到会挖藕的人。而且连鸿运楼,都要过了十五才开门营业,这藕挖出来要卖给谁去?”桔子顿时愣住了,她已经完全忘记了,在这里,过年期间,没有大的酒楼会那么早开业了。
这好好的紧俏商品,突然没有了销路,这让桔子像是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虽然过了正月十五,挖出来的春藕照样能卖个好价钱,可是桔子还是希望,能早一点看到池塘底下的莲藕。别看她说起来的时候,一付信心十足的样子,可心里并没有十成的把握。这池塘底下到底有没有藕?这些藕能不能挖下来?挖上来后还能不能吃?这些都要挖过才知道。这放到十几天之后去,桔子心里跟猫抓了一样着急。
桔子焦燥地在屋里转了几圈,对江常安说:“爹,还是得早点找人来挖。找两个水性好,身体好的人。不会挖藕不要紧,最多是挖断几根。挖上的藕我们还要看看能不能用?池塘下有多少?如果能用的话,可以给穆府送一些过去。十五之前,我要和我哥、小泽一起到穆府去一趟。一方面是去拜年,另一方面,穆二公子跟我说,过了十五穆府族学,就要开始上课了。我哥和小泽在开始上课之前,也该去穆府道谢的。如果能带莲藕做礼物,那是再好不过了。”
江常安知道过了初五,桔子一定会去穆府拜年,正为要带什么礼物发愁。穆府几次送过来的东西,都是价值不斐,自己家里,没办法跟人家比有钱,总要多花些心思才行。他听桔子说,可以带莲藕过去做礼物,立刻眼睛发亮,这确实是他家能拿出的,最好的礼物了。这莲藕必须得挖,还必须得早挖。
江常安不再犹豫,起身去找李亦溪。这招短工的事情,找他最合适。平时不管是官府派劳役,还是大户人家招人做工,都是通过他的。这附近谁家能干什么,他心里有本帐。李亦溪听说江常安要找两个手上灵活,水性好,身体壮的人,破冰下池塘挖藕,吃了一惊。
虽然大多数人都见过莲藕,可是在长宁镇这一带,没人知道没有挖出来的藕,是什么样的。而且人人都知道,每年,只有夏末秋初的时候,会有莲藕卖。江常安突然要冬季挖藕,让李亦溪下意识地认为,江常安是在说胡话。他扎扎实实地,劝了江常安半个多时辰,江常安却固执地不肯改主意。李亦溪无奈推荐了两个人。
第七十章 挖藕
李亦溪推荐的这两个人是双生兄弟,也算是他的本家,叫李志文、李志武。这两兄弟出生身母亲就难产死了,父亲在他们三岁时也过世了,只有一个身体不好的奶奶,勉强把他两养到十二岁也撒手西归了。在沿山村李家虽然是个大族,却没人敢收养两兄弟,都说他们命太硬,留在身边怕被克。
李亦溪是里长,也是族长,却不能不管他们。除了时常接济他们一下之外,有些长短工的,只要他们能做,就让人带着他们,让他们能自己挣口吃的。几年下来,两兄弟也算是长得壮壮实实,今年也十八九岁了。虽然家里没有田,但平时除了打些短工外,上山打些小猎物或下河抓鱼摸虾的,也能勉强糊口。只是冬天猎物难打,河道结冰,短工又少,兄弟俩的日子就比较难过。
这次,李亦溪见江家的活虽然辛苦,江家给的工钱却高,就推荐了他们两个。李亦溪想,就算是他们挖不出藕来,江家在吃食上也不会亏待他们俩兄弟的。
年初六一个早上,李志文、李志武两兄弟就到桔子家来了。桔子家破五的饺子还剩下一大碗,就熬了浓浓的黍米粥,蒸上饺子来,让他们兄弟先吃早饭。等两兄弟吃饱了,身上暖和了,太阳也高高地升了起来。李满屯也听江常安说了,今天他请了人来挖藕,就让李多银过来帮忙。
李多银和江浩把煤饼炉,酒,姜和柴禾还有棉被等物,装上毛驴车,拉到池塘边。热上酒,点起柴禾,等李志文兄弟吃完饭,活动开身体,开始破冰。池塘上的冰只有半尺多厚,不算难破。两兄弟加上江浩、李多银一直拿铁镐砸。这时,李亦溪也来看江家挖藕,干脆也拿了一个铁镐,帮忙破冰。很快在枯萎的荷花梗周围,砸出了一大片水面。
为了预防万一,桔子让李志文兄弟分开下水。李志文活动了一下手脚,喝了一碗热酒,脱了衣服,就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桔子看得自己浑身都发冷。池塘的水并不深,只到李志文的腰部。因为莲藕是要徒手挖的,李志文就枯萎的荷花梗摸了下去。池塘地的泥并不硬,李志文的手插下去能一直摸到莲藕的根部。
李志文没想到这么顺利,使劲地把莲藕拔了出来。新鲜的莲藕十分鲜嫩,李志文大叫说:“挖到了。”说着,从水里举起手里的藕,才发现不仅自己的手指插进了莲藕的皮里,莲藕还从一半断开了,络络缕缕的藕丝在水面上飘荡。桔子见李志文表情有些尴尬,立刻鼓励地对他大叫:“志文哥,你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到莲藕了。把这颗挖断的给我,中午咱们自己家烧着吃。”
蹲在岸边的李志武,接过那颗断藕给了桔子,对桔子说:“谢谢桔子姑娘不怪我哥哥。”他知道莲藕珍贵,虽然自己兄弟是第一次挖,可是给主家造成损失,还要被主家夸奖,这在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这之后,李志文就更小心了,虽然挖上来的莲藕不是个个都完整无缺的,损坏的却越来越少了。
桔子计算着时间,一刻钟后,她把李志文叫上来,换李志武下水。她可不希望为了自己这点钱财,让李志文两兄弟做下病来。李志文上岸之后,桔子江浩和李多银立刻拿布巾,给他擦干了身体,用带来的棉被裹上他。桔子给他倒了一碗滚烫的姜汤,让他一边喝,一边烤火。
李志文叫住正要下水的李志武,给他细细说了挖藕的经验,才让他下的水。池塘底的藕并不少,两兄弟轮流下水,到了未时末,已经装了大半小驴车。桔子和江浩、李多银一起把挖上来的藕洗干净后装车。凡是藕上有破口、断裂的地方都用泥涂上,桔子记得这样让耦保存的时间更长。江常安也要帮忙洗藕,却让桔子给拦住了,池塘里的水太凉了,就算江常安现在身体看起来好了,桔子还是不放心。
李亦溪没想到,江家真的从冰下面挖出藕来。他拿了一小根藕,洗干净,掰了一小块,放到嘴里,满口都是清香甘甜的味道。李亦溪感慨地对江常安说:“常安兄弟,这个池塘在你们江家,也有几年了吧。谁也没想到,冬天能挖出藕来。要不是我亲眼看见,说什么我都不会相信的。还是你敢想敢干,这可是一注大财。这藕要卖给谁,你可有打算?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不要客气。”
江常安想说不是他想出来的,又不想告诉别人桔子的事,也就只能认了。他对李亦溪说:“我也只是试试,卖到哪里我还没细想。只是要先给穆府送一些,这两个月他们一直很照顾桔子和几个孩子。我这里好不容易找到这点江西,能拿得出手去谢谢他们,剩下的才能说其他的。”
李亦溪听说要送穆府,也不再说什么。他也知道江家跟鸿运楼关系好,这点藕不愁卖不出去。只是鸿运楼要过了正月十五才营业,江家的藕如果急着出手的话,他可以给联系几家大户人家,直接送过去。说不定价钱比鸿运楼卖得还高些,而那些大户人家,过年能吃上这样的新鲜货,想必也会高兴。
未时过后,也就是下午三点以后,天气开始转凉。桔子让李志文兄弟上岸来,结束一天的工作。此时,池塘边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村民们对池塘冬季出藕的事议论纷纷,好在李亦溪一直没走,村民有所顾忌,只是远远地看着。所谓财帛动人心,李亦溪也怕出乱子,一直跟着江家的驴车把他们送回了家。
等全都收拾好,回到了家里时,已是地了申时,也说是下午五点多了。宁氏在家里已经准备好了晚饭。桔子中午虽然在池塘边吃了馒头,这会儿肚子里也咕咕叫了。江常安拉着李亦溪不让走,要请他喝酒。今天挖藕多亏他一直在,才这么顺利。因为是过年,桌上的荤素菜并不少,桔子让李文杰兄弟和江常安、李亦溪一起先喝酒,自己又去做了一个凉拌莲藕,一个莲藕炒肉,最后又用家里现成的肉汤,加上小排、莲藕、红枣、枸杞、八角、姜片等炖了一碗莲藕排骨汤。
李亦溪吃一口红烧肉,喝一口莲藕汤,对江常安说:“常安兄弟,你真是好福气。桔子就凭这一手做菜的手艺,将来就能嫁一个好人家。”酒足饭饱之后,李亦溪拎着一篮子莲藕,志得意满地走了。桔子给李志文兄弟各开了五十文工钱,让他们非常满意,只说下次挖莲藕还可以打他们,他们保证比这次挖得好。
第七十一章 拜年(上)
送走了李亦溪和李志文、李志武两兄弟,桔子又让李多银带几支莲藕回去,就和家里人把莲藕用稻草盖上,上面浇一层水,保持湿润。闲下来之后,桔子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做,她看向宁氏说:“娘,我们是不是忘了什么?”宁氏皱眉道:“你是不是说,应该给你奶送些莲藕过去?”桔子恍然大悟,今天半个村子的人都来看她家挖藕,却没看见江常顺一家人。
桔子又看了看江常安,他眼里也露出不安的神情。桔子不仅在心里对自己吐槽:“这是什么节奏,没人来捣乱居然全家都不能安心。”其实,桔子心里也明白,虽然山地和池塘,已经分给了江常安,可是既然池塘里,有这么值钱的出产,江常顺一家人,如果就这么认了,才是不正常的事儿呢。
江常安试探地问宁氏:“要不我们给娘送一篮子莲藕过去?”宁氏点头说:“我又没拦着你送。只是如果娘提出,想要池塘里莲藕怎么办?我们要有个说法。”江常安立刻说:“山地分给咱家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山地里所有的产出都是咱家的。咱们给娘送些莲藕,不过是尽儿孙的孝心罢了。”
宁氏点头道:“到时候娘和大哥,恐怕不会罢休,你可要坚持住。”江常安喃喃地说:“也不一定,今天娘和大哥不是都没来。”旁边江泽接口说:“今天奶和大伯母去了长桥村。”长桥村是大小张氏的娘家,与沿山村隔了两个村子。大小张氏一起回娘家,江常顺一家必定是都去了,算算时间,现在多半还没回来呢。
桔子笑着去扯江泽的脸,说:“你知道奶她们去了哪里,干么不早点说?害得我们白担心一场。”江泽懵懵懂懂地说:“为什么要担心?是怕奶遇到坏人吗?”桔子大声笑了起来,说:“我是怕坏人遇到咱奶。”江泽听不懂,仍然瞪着黑亮地大眼睛,疑惑地看着桔子。宁氏轻轻地敲了桔子的头一下,说:“又在胡说八道,看你教坏了弟弟。”
桔子这才开始庆幸自己的好运气,第一次挖藕,一切都在摸索中,正赶上张氏不在家,没人来捣乱,看来新的一年这头开得不错。桔子好心情地开始做糯米藕,糯米桔子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泡上了,让江常安给削几根细竹签,家里有现成的煤饼炉,用小火煮多长时间都没问题。
第二天,煮好的糯米藕分三份,一份家里留着,一份让江常安给张氏送去,最大的一份桔子装在食盒里,准备给婉儿带过去。剩下的鲜藕也把完整无损的全挑出来,装了两筐,准备给穆府送去。桔子兄妹三人都跟年初一一样,穿上自己最好的行头,准备去穆府做客。
刚要出门,李多银就蹦蹦跳跳地跑来了。他昨天带回去的藕被他娘放到了水缸里(这还是桔子告诉他的办法),说是以后留送人。今天吃过早饭他就过来问,桔子他们还挖不挖藕?
他进门时,正遇到桔子兄妹往外走,听说桔子他们是去穆府,他立刻申请说:“江二叔,江浩没赶过几次驴车,他还不熟悉“黑妞”,“黑妞”是桔子给小毛驴取的名字。现在镇上还有小孩放鞭炮,要是不小心惊了“黑妞”就不好了。不如我去帮他们赶车。李多银听多了江浩、江泽讲的穆府的豪华,很想去看一看。
桔子知道他的心思,想着带着他也碍不着什么,就跟江父说:“爹,多银哥想去就让他和我们一起去吧。回头你跟李叔说一声。”想了想,又不放心地对江父说:“等会你给奶送糯米藕,奶要是说什么难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东西送到早点回来,别让娘担心。”
江父恼怒地说:“你这孩子,什么都操心。我是你爹,知道该怎么做事。”桔子见江父恼了,也知道自己有点过份,她又忘了自己的年龄了。她上前抱住江父的腰,撒娇道:“爹,女儿不是担心你吗?你不许生人家的气了。”江常安心里的火气,还没升起来就被桔子给浇灭了。他拉开桔子的手说:“你都多大了,还撒娇。快走吧,早去早回,到了穆府说话行事都要小心。”桔子答应着上了驴车。
路上,桔子对李多银说:“多银哥哥,过了年我哥和小泽,要去穆家族学读书。要不,你也一起去?”桔子虽然觉得,李多银是天生做生意的材料,但他与江浩同岁,毕竟还小,让桔子有用童工的感觉。这次机会不错,如果李多银愿意,桔子也希望他能多读点书。
李多银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我不是读书的材料,我宁愿多赚点钱。我家三弟倒是喜欢读书,可是我娘不一定愿意花这笔钱。”桔子说:“既然如此,回头我跟李婶说说。如果李婶愿意,我再去求婉儿姐姐。”李多银高兴地说:“那我先替我三弟谢谢桔子妹妹了,我三弟要是能跟江浩一起读书,一定会乐坏了。”
李多银现在赶驴车,果然是又快又稳,不到半个时辰就到穆府了。角门上守着的仍旧是余多,他看见驴车上下来的是桔子,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说:“桔子姑娘来了,这几天我家小姐天天念叨姑娘。我也算着姑娘该来了。这不,姑娘就来了。我家小姐早就吩咐了,桔子姑娘来了可以直接带去后院,姑娘请吧。”
桔子给余多塞了一小串铜钱,笑道:“这是给你的压岁钱,瞧你这嘴贫的。还不快去给你家小姐通报。这次我哥和我弟也来了,还有一个我哥的好朋友。不方便去婉儿姐姐的闺房,还是请婉儿姐姐到前面来吧。”
余多麻利地接过铜钱,说:“好嘞。那就请姑娘在小客厅稍候。”说着,带桔子他们到前院小客厅。江浩手里拎着装糯米藕的食盒,两筐鲜藕自然有小厮抬着跟在后面,驴车也有小厮把它赶到牲口棚。到了小客厅,让小丫环给他们上茶,安顿好桔子他们,就自己去后面通报去了。
第七十二章 拜年(下)
没多久,穆婉儿带着紫霞就快步走了进来,看到桔子就笑着说:“桔子妹妹,你可算来了。这几天我无聊透了。哥的事情又多,没时间陪我,这次你来了,一定要陪我住几天。”桔子不回答婉儿的话,站起来对穆婉儿行了个礼,笑着说:“婉儿姐姐,我这儿先你拜个年。”婉儿匆忙还礼说:“桔子妹妹也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江浩也拽了李多银一把,又拉着江泽,一齐给婉儿行礼说:“穆二小姐新年好。”婉儿也还礼说:“三位弟弟也新年好。”她打量了一下李多银,又问桔子说:“你说今天带了江浩的一个朋友,是这位吗?”桔子点头介绍说:“这是李多银,是和我们一齐长大的。我家刚分出来的时候生活困难,多亏了李叔一家帮忙。”
婉儿点头说:“我知道了。他就是帮你卖酸辣汤的李多银,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她对李多银说:“听说,我家里买的煤饼都是你做的,能把生意做到穆府,也是能干的。”李多银赶紧摇头说:“煤饼都是桔子妹妹的主意,我不过是出把子力气。”婉儿笑道:“你也不必太谦虚了,小小年纪,能自己主持一样生意,也是很不容易的。”
李多银对婉儿的夸将不太适应,有些结巴地想说:“这,这做煤饼也,也多半是我大哥出的力……”婉儿笑着找断他说:“这事我有数。桔子是我的干妹妹,我这里多谢你对她的照顾了。”李多银见婉儿知道他,还向他道谢,脸涨得通红地说:“不用谢,我们家和江浩家是好兄弟。桔子也帮了我家很大的忙。”
桔子见气氛有些严肃,就开玩笑地说:“婉儿姐姐,我年已经拜过了,有没有压岁钱啊。”婉儿看着桔子说:“压岁钱当然有了。你这个小财迷来拜年,没有压岁钱,你还能侥得了我。”说着,紫霞已经上前,给桔子他们四个人,一人一个小金锞子。金锞子不大,却非常精致,打制成笔、砚或如意、花卉的样子。
李多银没想到拜个年还能有金子拿,高兴得脸上都放着光,反来复去地看着手里的金锞子。被江浩在他脚上狠狠踩了一脚后,他才收起金锞子,回到座位了坐下。桔子不理会他们之间的小动作,对婉儿说:“婉儿姐姐,我今天可给你带,好吃的东西来了?”
婉儿早说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食盒,对桔子说:“妹妹又做了什么好的吃食?快拿出来给姐姐尝尝。”说着,示意紫霞去打开食盒。紫霞打开食盒,看见食盒里的东西有些发愣。婉儿催促道:“紫霞,是什么东西?还不拿过来。”紫霞把食盒里的盘子端出来,有些拿不定主意地回答说:“好象是糯米藕……”
婉儿看到盘子时的糯米藕,也有些惊异,对桔子说:“妹妹的手艺越发的好了,这糯米藕用什么做的,就像是真的一样。”桔子对紫霞说:“紫霞姐姐,麻烦你把糯米藕拿到厨房,蒸热切片,用冰糖和蜂蜜熬汁后浇在上面,如果有桂花糖就用桂花糖,做成桂花糯米藕就更好吃了。”紫霞说:“我记得厨房里有桂花糖,我这就让他们做去。”说着拎着食盒走了出去。
桔子这才对婉儿说:“婉儿姐姐,这就是用鲜藕做的糯米藕。我只会些家常菜,可没本事用其他材料做糯米藕。”婉儿奇道:“现在能吃到鲜藕,可真是稀罕了。你怎么把鲜藕保存到现在的?我还没在冬天吃过鲜藕。”桔子说:“这可不是秋天存下来的,这是才挖的。”说着指了指放在屋角的那两个筐子,对婉儿说:“那还有两筐,今天拿来给你们尝个鲜。”
筐子上面盖着稻草,看不出来里面装的是什么。婉儿就叫:“紫烟。”站在她身后的紫烟急步上前,拨开稻草,白白胖胖的鲜藕整齐地摆放在里面。婉儿惊讶地看着桔子说:“妹妹真是奇人,总是能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又说:“妹妹你不知道,今年我和我哥送进京的节礼可是大出风头了。我姐说要穿我送的礼服进宫赴宴。母亲对我的画册也很喜欢。我哥的那几匹马也大出风头。皇上也很高兴,还对我爹夸奖我哥是穆家的千里驹呢。这事得让我哥亲自来谢你”
婉儿又对紫烟说:“紫烟,让人抬一筐到厨房去,中午做几个莲藕的菜。再去看看哥哥在家不?如果在家,请他中午一起吃饭。”桔子说:“马蹄铁的事我只是提了头,主要还是二公子的功劳。姐姐不要再提谢字……”
还没说完,穆佑轩就走进来,说:“桔子姑娘来了。我正想着过完年要去谢谢桔子姑娘呢。”桔子赶紧说:“马蹄铁的事不必再提。”穆佑轩说:“姑娘不必担心。马蹄铁的事,你我心里有数就是。今年我兄妹二人不能回家过年,母亲一直很担心,幸亏你的素描画册让母亲开怀。就凭这一点,我就该好好谢你的。”
桔子听穆佑轩说得严肃,就站起来说:“二公子不必如此客气,婉儿姐姐对我极好,我帮她做点事也是应该的。”穆佑轩说:“桔子姑娘既然叫婉儿姐姐,以后就叫我穆二哥吧,不要再叫公子了。主持族学的云泽洋先生已经到了,族学过了正月十五就开始上课。等会儿,我带江浩和小泽一起去见见云先生,如果他能看得过眼,请他收下江浩和小泽做入室弟子。”
桔子大喜说:“多谢二公子,噢,是穆二哥。”她虽然不习惯叫一个贵族公子做哥哥,但知道入族学当学生,和被云泽洋收做入室弟子可是差别大了。为了自己的亲兄弟,这个哥哥也就勉强认了。穆佑轩并不知道桔子心里,对他的身份还有几分嫌弃,听见她爽快地叫哥哥,高兴地说:“你也别先谢我。云先生是一甲探花出身,一向心高气傲,只因欠了父亲一份人情,才答应来这里主持两年穆家族学。我只是带他们兄弟去给云先生过过眼,是否能收下他们,还要看云先生的意思。”
桔子依旧高兴地说:“这个我懂。不管能不能被云先生收下,穆二哥的这份心意,我还是要谢谢的。”
作者有话说:各位大大,下周运运上强推,咬牙双更。求大大们支持票票,点击推荐收藏打赏,运运都想要。
第七十三章 送铺子
这时,紫霞带着小丫环,端着蒸好的糯米藕上来。穆佑轩吃了一小块,若有所思地问桔子:“这是你家的池塘挖出来的,不知有多少?”桔子仔细算了一下说:“池塘里的莲藕都是野生的,产量不多太高,最多有一千多斤。”
穆佑轩又问:“这莲藕可放得住?”桔子心里一动说:“保存得好的话,放个半个多月不成问题。”穆佑轩对桔子说:“你家池塘里的莲藕,不要卖给别人,我都要了。这几天就要,冬天挖藕有什么困难你尽管提,只要能尽快出藕,我会尽量帮助你的。”婉儿听见穆佑轩要藕,要得这么急,也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问:“哥,你是不是想送些回京城?”穆佑轩点头说:“虽然晚了一点,但是总算还在正月里。给父亲、母亲和秦王都送一点,让他们都尝个鲜。”
穆婉儿听出了穆佑轩,没说出口的话,虽然他家和秦王家现在都闭门避祸,但新春节日之时,亲友勋贵之间,送些新鲜吃食却是寻常事,既能拉近关系,又不引人注目。婉儿对桔子说:“妹妹,本来还想留你住几天,看来不行了。如果要送京城的话,自然是越早越好。”
桔子点头应道:“好的,我明天就安排人接着挖藕,两三天里面就能把藕都挖出来。”穆佑轩说:“多谢了。三天后,我派人来拉,需要多少钱,你自己算一个数,我让帐房加倍给。”桔子有些为难,这段时间穆府可送了她不少东西,特别是土豆,给了她一个极高的价钱。这些莲藕,她有些不好意思跟穆府要高价了。
桔子眼睛转了一转,想起一件事,说:“现在我自己家有辆驴车,挖了来的藕,我直接给你们送过来。只是,这些藕我不要钱,你能不能让我买一间码头上的铺子?”
穆佑轩眼睛里有了笑意,对桔子说:“你这个小丫头倒是精明得很。行,码头上的铺子你自己挑一件,算是抵了藕的价钱。”桔子脸有点红,赶紧说:“那可不成,我不是用藕换铺子,这点藕要不值那么多。我知道,你家码头的铺子是不卖的。我只是想买一间,需要多少钱,我会付的。”穆佑轩瞪起眼睛,有些恼火说:“小小年纪,别什么都算得那么精明,差出来的钱,算是哥给你的压岁钱。”
他见桔子还想说话,有些恼怒地说:“我送出去的东西,还从来没有收回的。码头上的铺子不卖,只送。你要不要,不要就没有了。”桔子在年前早就看中了,码头上一间四开间的大铺子,只是算计着手头的钱,开春要盖房,未必够买那么大一间的,再加上码头上的铺子只租不卖,就死心了。
这次,穆佑轩要强送铺子,桔子最后还是舍不得,咬了咬牙说:“你一定要送给我,可不许心疼。我就要码头东面第三间那间大铺子。”穆佑轩眼里的笑意更浓,对桔子说:“你未免太看不起我了,难道我堂堂定远侯府,会送不起一个小铺子。”回头对门外的小厮说:“你去,把苏玉海叫来,让他把码头铺子的图纸拿过来,给桔子姑娘选。”
桔子这才想起来,穆家的生意都是由下人打理的,堂堂穆府二少爷,未必知道码头上铺子的大小、朝向。苏玉海原本是定远侯府的一个管事,这次也是单身过来,住在穆府。没多长时间,他就抱了一大堆图纸过来。穆佑轩让苏玉海拿出总的布局图来,摊开来对桔子说:“这是码头上所有的铺子,你要哪个?尽管挑。”
桔子满头黑线地看着,图上用毛笔画的一个个抽象的小房子。好在,由于一直在码头上卖酸辣汤,她对码头的布局极熟,指着自己选中的铺面说:“就是这间。”说完,她觉得自己的脸皮,似乎又厚了不少。”穆佑轩看都没看,对苏玉海说:“苏管事,把这间铺子的房契、地契单独列出来。过完年,你去县衙,把它们写在桔子姑娘名下。”他顿了顿,问桔子说:“姑娘的大名就叫江桔子吧。”
桔子有些窘迫地点点头,心说:“官n代就是霸气,连人家名字都不知道,就送这么大一间铺子。”苏玉海有些不乐意,低声对穆佑轩说:“这间我们打算自已开店的,能不能换一间。”穆佑轩斥道:“换什么换,你想让本将军说话不算数吗?本将军的一句承诺可不只值一千金,够你多少间铺子了。”苏玉海不敢作声,点头应下。
婉儿见桔子有些尴尬,宽慰她说:“自从与妹妹相识,妹妹对我穆家相助良多,就算是没有这些藕,送妹妹一间铺子相谢,也是应该的。何况这些莲藕送到京城,对我家来说,是能派上大用处的,妹妹不必觉得过意不去。”穆佑轩又对桔子说:“我们家自己经营的一些铺子,过了十五就装修,你的铺子打算做什么?店里需要怎么布置,你跟苏管事说一下,让他一起做出来。”
穆佑轩不等桔子回答,就对江浩说:“江浩,你和小泽现在和我一起,去见云先生。吃过午饭再去,未免不敬。”说着就往外走,江浩、江泽赶紧跟了上去。
桔子见穆佑轩如此霸道,也不再二话,拉着管家说起自己的装修计划。开个吃食铺子,是桔子计划了无数次的。这间铺子,桔子也肖想了很久了。现在说起装修布置来,桔子立刻就说得头头是道。苏玉海本来有些没精打彩地听着。听到后来,越来越精神。
他顾不上再心疼那间铺子了,又把大大小小的图纸翻出来,指出穆家打算自营的几家铺子。这几家都是定好经营物品的,过完年后就打算装修了。他一间间地问桔子的意见,简直把桔子当成了装修设计师了。没过一会儿,穆婉儿就不耐烦了,对苏玉海说:“苏管事,现在还在过年,桔子妹妹是来拜年的,不是替你做工的。有什么事,过完年再说。”
苏玉海这才想起来,桔子只是他家的客人,并不是他手下的工作,赶紧道歉走人。临走时,一个劲地对桔子说:“姑娘放心,县衙一办公,我就把房契、地契改过来。装修开工的时候,还请姑娘过来指教一翻。”桔子也才发现,自己似乎一个不小心,又显摆了一把,只答应好说:“苏管事,我一定会尽心的。”
第七十四章 拜师
因为穆佑轩是介绍江浩和江泽,给云泽洋当入室弟子,所以带着江浩,去见云泽洋之前,先给江浩详细地介绍了一下,云泽洋的生平。所谓的师徒如父子,严格来说,指的就是这种入室弟子。所以不仅当老师的要选弟子,做弟子的也要挑老师的。虽然说桔子和江浩都相信,穆府选来主持族学的夫子,人品学问都是好的,但穆佑轩还是要让江浩先了解一下云泽洋。
这个云泽洋还不到五十岁,现在已经是名满大楚的大儒了。家中只有一女,辞官后就把妻女送回老家,想要去云游天下,却被定远侯以恩情留下。这次答应定远侯来主持家乡的族学两年,将这里族学框架撑起来,算是还完了恩情,就可以实现自己行万里路,开宗立派的理想了。
他这次过来只带了两个人,堂侄云文润是照顾他的生活的。另一个是他的记名弟子郑泽铭,本来已经是进士了,因少年得志,未免得罪了人。按他的名次,本来应该入选翰林院学习,却让人做了手脚,派了他一个偏远的县城,那县城已经几年没人肯去当主官了,他受不了同窗的嘲笑,一怒之下辞了官。等云泽洋知道此事时,他的辞呈已经递到中书省。
云泽洋无奈带他来这个小镇,一方面让他多一些历练。另一方面无论他是为何辞官,他在中书省已经留下了气量狭小,没有担当名声,短时间里仕途上是没有希望了,来此避避风头也是对他的保护。
江浩听到云泽洋如此大的名(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第六十九章 山地的池塘
到了年初三,桔子觉得一下子空了下来,早上睡个懒觉后,就没事可干了。这年初五之前,连针线都不能动,桔子最后只能拖着江浩一齐,到自家地头上乱逛。让桔子高兴的是四亩山地中有两株梅花,这时已经在雪地里绽放了。
桔子远远地就嗅到了淡淡的香气,走过去,仔细嗅一下,香味却似乎不见了。桔子走到一株梅花下面,细细地端详,屈曲盘旋的枝干,片片花瓣红里透白,白里透红,花瓣中是淡黄的花蕊,组成一朵朵玲珑的梅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它迎着凛冽的寒风,傲然怒放,它浑身充满生机,使惨白的世界也有了生机。
桔子在梅树下找了块石头坐下,望向山地中间的池塘。池塘上结了薄冰,上面还有积雪,一片晶莹雪白中不和谐地竖立着几根枯草,正迎着风,轻轻摇曳。桔子只觉得那几根长长的枯草有些眼熟,想起在穆婉儿来时,一闪而过的念头。她回头问站在身边的江浩:“哥,咱家的池塘里是不是有荷花?”
江浩看了桔子一眼,用手指了指池塘的一角,说:“你怎么连这个都忘了,池塘的那一个角上,每年夏天都会开荷花。以前我还给你摘过。被奶知道了,还骂了我们,一天不准我们吃饭。”桔子咧了咧嘴,不愉快的记忆,忘了也好。
桔子又问江浩:“我们这里有没有藕卖?”江浩说:“听说每年夏末的时候,有人从南方畈过来卖的。不过数量少,听说这东西都是南方水性好的汉子,从河底下挖来,不容易得。所以藕的价钱卖得很贵,咱家从来没吃过。”桔子觉得满头的黑线,能铺满自己的脸。有半池塘的荷花,居然没吃过藕,要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连自己都不会相信这种奇事的。
桔子又问江浩:“咱家的荷花为什么不挖藕?”江浩也觉得桔子问得奇怪,说:“藕是南方过来的,咱们这个地方的荷花很少。从来没有人挖过藕,也没人会。听说当初这块地的主人,在池塘种荷花时,还有很多人特意跑来看。可惜还没等荷花开花,那家的家主就染病去逝了,子孙不会经营,家里的田地也逐渐卖光了。爷说,咱家的这块地,还是买那八亩水田的时候,花了二两银子搭卖的。”
桔子很为这块地的原主人遗憾,要不是生死无常,本地的莲藕种植恐怕已经能普及开来了。现在,桔子想,这就像是上天送下来的财富。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桔子以前看过一部名为“冬季挖藕人”的记录片,知道是可以破冰挖藕的,而且此时上市的藕绝对可以卖出天价来。桔子看着那几根枯草,似乎就是看到了银子,只是到那里去找挖藕的人呢?
桔子摇摇头,甩掉自己满眼的铜钱。今天是年初三,按风俗明天是年初四接财神的日子,自己可得好好磕个头,谢谢财神爷,年还没过完,就给自己送钱了。挖藕的事,怎么也得过了初五。年初五这天叫破五,是说过年时的许多禁忌,初五之后就可以不遵守了。那么初五之后,也是可以请工赚钱了。
桔子这会也顾不得欣赏梅花了,匆匆忙忙地回家与江常安商量,过了初五请人挖藕的事。江常安对桔子非常有信心,对桔子说的,能下冰下挖出藕来的话,一点都不怀疑。这让桔子松了一口气。如果江常安真要问,还是只能拿梦中遇仙还搪塞,桔子脸皮再厚,也有些抗不住啊。
但对挖藕的事,江常安还是感觉很为难。他对桔子说:“冬天找人下水不难,只要我们准备热酒,姜汤,开得工钱高一些就行。只是我们这一带肯定找不到会挖藕的人。而且连鸿运楼,都要过了十五才开门营业,这藕挖出来要卖给谁去?”桔子顿时愣住了,她已经完全忘记了,在这里,过年期间,没有大的酒楼会那么早开业了。
这好好的紧俏商品,突然没有了销路,这让桔子像是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虽然过了正月十五,挖出来的春藕照样能卖个好价钱,可是桔子还是希望,能早一点看到池塘底下的莲藕。别看她说起来的时候,一付信心十足的样子,可心里并没有十成的把握。这池塘底下到底有没有藕?这些藕能不能挖下来?挖上来后还能不能吃?这些都要挖过才知道。这放到十几天之后去,桔子心里跟猫抓了一样着急。
桔子焦燥地在屋里转了几圈,对江常安说:“爹,还是得早点找人来挖。找两个水性好,身体好的人。不会挖藕不要紧,最多是挖断几根。挖上的藕我们还要看看能不能用?池塘下有多少?如果能用的话,可以给穆府送一些过去。十五之前,我要和我哥、小泽一起到穆府去一趟。一方面是去拜年,另一方面,穆二公子跟我说,过了十五穆府族学,就要开始上课了。我哥和小泽在开始上课之前,也该去穆府道谢的。如果能带莲藕做礼物,那是再好不过了。”
江常安知道过了初五,桔子一定会去穆府拜年,正为要带什么礼物发愁。穆府几次送过来的东西,都是价值不斐,自己家里,没办法跟人家比有钱,总要多花些心思才行。他听桔子说,可以带莲藕过去做礼物,立刻眼睛发亮,这确实是他家能拿出的,最好的礼物了。这莲藕必须得挖,还必须得早挖。
江常安不再犹豫,起身去找李亦溪。这招短工的事情,找他最合适。平时不管是官府派劳役,还是大户人家招人做工,都是通过他的。这附近谁家能干什么,他心里有本帐。李亦溪听说江常安要找两个手上灵活,水性好,身体壮的人,破冰下池塘挖藕,吃了一惊。
虽然大多数人都见过莲藕,可是在长宁镇这一带,没人知道没有挖出来的藕,是什么样的。而且人人都知道,每年,只有夏末秋初的时候,会有莲藕卖。江常安突然要冬季挖藕,让李亦溪下意识地认为,江常安是在说胡话。他扎扎实实地,劝了江常安半个多时辰,江常安却固执地不肯改主意。李亦溪无奈推荐了两个人。
第七十章 挖藕
李亦溪推荐的这两个人是双生兄弟,也算是他的本家,叫李志文、李志武。这两兄弟出生身母亲就难产死了,父亲在他们三岁时也过世了,只有一个身体不好的奶奶,勉强把他两养到十二岁也撒手西归了。在沿山村李家虽然是个大族,却没人敢收养两兄弟,都说他们命太硬,留在身边怕被克。
李亦溪是里长,也是族长,却不能不管他们。除了时常接济他们一下之外,有些长短工的,只要他们能做,就让人带着他们,让他们能自己挣口吃的。几年下来,两兄弟也算是长得壮壮实实,今年也十八九岁了。虽然家里没有田,但平时除了打些短工外,上山打些小猎物或下河抓鱼摸虾的,也能勉强糊口。只是冬天猎物难打,河道结冰,短工又少,兄弟俩的日子就比较难过。
这次,李亦溪见江家的活虽然辛苦,江家给的工钱却高,就推荐了他们两个。李亦溪想,就算是他们挖不出藕来,江家在吃食上也不会亏待他们俩兄弟的。
年初六一个早上,李志文、李志武两兄弟就到桔子家来了。桔子家破五的饺子还剩下一大碗,就熬了浓浓的黍米粥,蒸上饺子来,让他们兄弟先吃早饭。等两兄弟吃饱了,身上暖和了,太阳也高高地升了起来。李满屯也听江常安说了,今天他请了人来挖藕,就让李多银过来帮忙。
李多银和江浩把煤饼炉,酒,姜和柴禾还有棉被等物,装上毛驴车,拉到池塘边。热上酒,点起柴禾,等李志文兄弟吃完饭,活动开身体,开始破冰。池塘上的冰只有半尺多厚,不算难破。两兄弟加上江浩、李多银一直拿铁镐砸。这时,李亦溪也来看江家挖藕,干脆也拿了一个铁镐,帮忙破冰。很快在枯萎的荷花梗周围,砸出了一大片水面。
为了预防万一,桔子让李志文兄弟分开下水。李志文活动了一下手脚,喝了一碗热酒,脱了衣服,就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桔子看得自己浑身都发冷。池塘的水并不深,只到李志文的腰部。因为莲藕是要徒手挖的,李志文就枯萎的荷花梗摸了下去。池塘地的泥并不硬,李志文的手插下去能一直摸到莲藕的根部。
李志文没想到这么顺利,使劲地把莲藕拔了出来。新鲜的莲藕十分鲜嫩,李志文大叫说:“挖到了。”说着,从水里举起手里的藕,才发现不仅自己的手指插进了莲藕的皮里,莲藕还从一半断开了,络络缕缕的藕丝在水面上飘荡。桔子见李志文表情有些尴尬,立刻鼓励地对他大叫:“志文哥,你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到莲藕了。把这颗挖断的给我,中午咱们自己家烧着吃。”
蹲在岸边的李志武,接过那颗断藕给了桔子,对桔子说:“谢谢桔子姑娘不怪我哥哥。”他知道莲藕珍贵,虽然自己兄弟是第一次挖,可是给主家造成损失,还要被主家夸奖,这在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这之后,李志文就更小心了,虽然挖上来的莲藕不是个个都完整无缺的,损坏的却越来越少了。
桔子计算着时间,一刻钟后,她把李志文叫上来,换李志武下水。她可不希望为了自己这点钱财,让李志文两兄弟做下病来。李志文上岸之后,桔子江浩和李多银立刻拿布巾,给他擦干了身体,用带来的棉被裹上他。桔子给他倒了一碗滚烫的姜汤,让他一边喝,一边烤火。
李志文叫住正要下水的李志武,给他细细说了挖藕的经验,才让他下的水。池塘底的藕并不少,两兄弟轮流下水,到了未时末,已经装了大半小驴车。桔子和江浩、李多银一起把挖上来的藕洗干净后装车。凡是藕上有破口、断裂的地方都用泥涂上,桔子记得这样让耦保存的时间更长。江常安也要帮忙洗藕,却让桔子给拦住了,池塘里的水太凉了,就算江常安现在身体看起来好了,桔子还是不放心。
李亦溪没想到,江家真的从冰下面挖出藕来。他拿了一小根藕,洗干净,掰了一小块,放到嘴里,满口都是清香甘甜的味道。李亦溪感慨地对江常安说:“常安兄弟,这个池塘在你们江家,也有几年了吧。谁也没想到,冬天能挖出藕来。要不是我亲眼看见,说什么我都不会相信的。还是你敢想敢干,这可是一注大财。这藕要卖给谁,你可有打算?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不要客气。”
江常安想说不是他想出来的,又不想告诉别人桔子的事,也就只能认了。他对李亦溪说:“我也只是试试,卖到哪里我还没细想。只是要先给穆府送一些,这两个月他们一直很照顾桔子和几个孩子。我这里好不容易找到这点江西,能拿得出手去谢谢他们,剩下的才能说其他的。”
李亦溪听说要送穆府,也不再说什么。他也知道江家跟鸿运楼关系好,这点藕不愁卖不出去。只是鸿运楼要过了正月十五才营业,江家的藕如果急着出手的话,他可以给联系几家大户人家,直接送过去。说不定价钱比鸿运楼卖得还高些,而那些大户人家,过年能吃上这样的新鲜货,想必也会高兴。
未时过后,也就是下午三点以后,天气开始转凉。桔子让李志文兄弟上岸来,结束一天的工作。此时,池塘边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村民们对池塘冬季出藕的事议论纷纷,好在李亦溪一直没走,村民有所顾忌,只是远远地看着。所谓财帛动人心,李亦溪也怕出乱子,一直跟着江家的驴车把他们送回了家。
等全都收拾好,回到了家里时,已是地了申时,也说是下午五点多了。宁氏在家里已经准备好了晚饭。桔子中午虽然在池塘边吃了馒头,这会儿肚子里也咕咕叫了。江常安拉着李亦溪不让走,要请他喝酒。今天挖藕多亏他一直在,才这么顺利。因为是过年,桌上的荤素菜并不少,桔子让李文杰兄弟和江常安、李亦溪一起先喝酒,自己又去做了一个凉拌莲藕,一个莲藕炒肉,最后又用家里现成的肉汤,加上小排、莲藕、红枣、枸杞、八角、姜片等炖了一碗莲藕排骨汤。
李亦溪吃一口红烧肉,喝一口莲藕汤,对江常安说:“常安兄弟,你真是好福气。桔子就凭这一手做菜的手艺,将来就能嫁一个好人家。”酒足饭饱之后,李亦溪拎着一篮子莲藕,志得意满地走了。桔子给李志文兄弟各开了五十文工钱,让他们非常满意,只说下次挖莲藕还可以打他们,他们保证比这次挖得好。
第七十一章 拜年(上)
送走了李亦溪和李志文、李志武两兄弟,桔子又让李多银带几支莲藕回去,就和家里人把莲藕用稻草盖上,上面浇一层水,保持湿润。闲下来之后,桔子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做,她看向宁氏说:“娘,我们是不是忘了什么?”宁氏皱眉道:“你是不是说,应该给你奶送些莲藕过去?”桔子恍然大悟,今天半个村子的人都来看她家挖藕,却没看见江常顺一家人。
桔子又看了看江常安,他眼里也露出不安的神情。桔子不仅在心里对自己吐槽:“这是什么节奏,没人来捣乱居然全家都不能安心。”其实,桔子心里也明白,虽然山地和池塘,已经分给了江常安,可是既然池塘里,有这么值钱的出产,江常顺一家人,如果就这么认了,才是不正常的事儿呢。
江常安试探地问宁氏:“要不我们给娘送一篮子莲藕过去?”宁氏点头说:“我又没拦着你送。只是如果娘提出,想要池塘里莲藕怎么办?我们要有个说法。”江常安立刻说:“山地分给咱家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山地里所有的产出都是咱家的。咱们给娘送些莲藕,不过是尽儿孙的孝心罢了。”
宁氏点头道:“到时候娘和大哥,恐怕不会罢休,你可要坚持住。”江常安喃喃地说:“也不一定,今天娘和大哥不是都没来。”旁边江泽接口说:“今天奶和大伯母去了长桥村。”长桥村是大小张氏的娘家,与沿山村隔了两个村子。大小张氏一起回娘家,江常顺一家必定是都去了,算算时间,现在多半还没回来呢。
桔子笑着去扯江泽的脸,说:“你知道奶她们去了哪里,干么不早点说?害得我们白担心一场。”江泽懵懵懂懂地说:“为什么要担心?是怕奶遇到坏人吗?”桔子大声笑了起来,说:“我是怕坏人遇到咱奶。”江泽听不懂,仍然瞪着黑亮地大眼睛,疑惑地看着桔子。宁氏轻轻地敲了桔子的头一下,说:“又在胡说八道,看你教坏了弟弟。”
桔子这才开始庆幸自己的好运气,第一次挖藕,一切都在摸索中,正赶上张氏不在家,没人来捣乱,看来新的一年这头开得不错。桔子好心情地开始做糯米藕,糯米桔子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泡上了,让江常安给削几根细竹签,家里有现成的煤饼炉,用小火煮多长时间都没问题。
第二天,煮好的糯米藕分三份,一份家里留着,一份让江常安给张氏送去,最大的一份桔子装在食盒里,准备给婉儿带过去。剩下的鲜藕也把完整无损的全挑出来,装了两筐,准备给穆府送去。桔子兄妹三人都跟年初一一样,穿上自己最好的行头,准备去穆府做客。
刚要出门,李多银就蹦蹦跳跳地跑来了。他昨天带回去的藕被他娘放到了水缸里(这还是桔子告诉他的办法),说是以后留送人。今天吃过早饭他就过来问,桔子他们还挖不挖藕?
他进门时,正遇到桔子兄妹往外走,听说桔子他们是去穆府,他立刻申请说:“江二叔,江浩没赶过几次驴车,他还不熟悉“黑妞”,“黑妞”是桔子给小毛驴取的名字。现在镇上还有小孩放鞭炮,要是不小心惊了“黑妞”就不好了。不如我去帮他们赶车。李多银听多了江浩、江泽讲的穆府的豪华,很想去看一看。
桔子知道他的心思,想着带着他也碍不着什么,就跟江父说:“爹,多银哥想去就让他和我们一起去吧。回头你跟李叔说一声。”想了想,又不放心地对江父说:“等会你给奶送糯米藕,奶要是说什么难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东西送到早点回来,别让娘担心。”
江父恼怒地说:“你这孩子,什么都操心。我是你爹,知道该怎么做事。”桔子见江父恼了,也知道自己有点过份,她又忘了自己的年龄了。她上前抱住江父的腰,撒娇道:“爹,女儿不是担心你吗?你不许生人家的气了。”江常安心里的火气,还没升起来就被桔子给浇灭了。他拉开桔子的手说:“你都多大了,还撒娇。快走吧,早去早回,到了穆府说话行事都要小心。”桔子答应着上了驴车。
路上,桔子对李多银说:“多银哥哥,过了年我哥和小泽,要去穆家族学读书。要不,你也一起去?”桔子虽然觉得,李多银是天生做生意的材料,但他与江浩同岁,毕竟还小,让桔子有用童工的感觉。这次机会不错,如果李多银愿意,桔子也希望他能多读点书。
李多银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我不是读书的材料,我宁愿多赚点钱。我家三弟倒是喜欢读书,可是我娘不一定愿意花这笔钱。”桔子说:“既然如此,回头我跟李婶说说。如果李婶愿意,我再去求婉儿姐姐。”李多银高兴地说:“那我先替我三弟谢谢桔子妹妹了,我三弟要是能跟江浩一起读书,一定会乐坏了。”
李多银现在赶驴车,果然是又快又稳,不到半个时辰就到穆府了。角门上守着的仍旧是余多,他看见驴车上下来的是桔子,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说:“桔子姑娘来了,这几天我家小姐天天念叨姑娘。我也算着姑娘该来了。这不,姑娘就来了。我家小姐早就吩咐了,桔子姑娘来了可以直接带去后院,姑娘请吧。”
桔子给余多塞了一小串铜钱,笑道:“这是给你的压岁钱,瞧你这嘴贫的。还不快去给你家小姐通报。这次我哥和我弟也来了,还有一个我哥的好朋友。不方便去婉儿姐姐的闺房,还是请婉儿姐姐到前面来吧。”
余多麻利地接过铜钱,说:“好嘞。那就请姑娘在小客厅稍候。”说着,带桔子他们到前院小客厅。江浩手里拎着装糯米藕的食盒,两筐鲜藕自然有小厮抬着跟在后面,驴车也有小厮把它赶到牲口棚。到了小客厅,让小丫环给他们上茶,安顿好桔子他们,就自己去后面通报去了。
第七十二章 拜年(下)
没多久,穆婉儿带着紫霞就快步走了进来,看到桔子就笑着说:“桔子妹妹,你可算来了。这几天我无聊透了。哥的事情又多,没时间陪我,这次你来了,一定要陪我住几天。”桔子不回答婉儿的话,站起来对穆婉儿行了个礼,笑着说:“婉儿姐姐,我这儿先你拜个年。”婉儿匆忙还礼说:“桔子妹妹也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江浩也拽了李多银一把,又拉着江泽,一齐给婉儿行礼说:“穆二小姐新年好。”婉儿也还礼说:“三位弟弟也新年好。”她打量了一下李多银,又问桔子说:“你说今天带了江浩的一个朋友,是这位吗?”桔子点头介绍说:“这是李多银,是和我们一齐长大的。我家刚分出来的时候生活困难,多亏了李叔一家帮忙。”
婉儿点头说:“我知道了。他就是帮你卖酸辣汤的李多银,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她对李多银说:“听说,我家里买的煤饼都是你做的,能把生意做到穆府,也是能干的。”李多银赶紧摇头说:“煤饼都是桔子妹妹的主意,我不过是出把子力气。”婉儿笑道:“你也不必太谦虚了,小小年纪,能自己主持一样生意,也是很不容易的。”
李多银对婉儿的夸将不太适应,有些结巴地想说:“这,这做煤饼也,也多半是我大哥出的力……”婉儿笑着找断他说:“这事我有数。桔子是我的干妹妹,我这里多谢你对她的照顾了。”李多银见婉儿知道他,还向他道谢,脸涨得通红地说:“不用谢,我们家和江浩家是好兄弟。桔子也帮了我家很大的忙。”
桔子见气氛有些严肃,就开玩笑地说:“婉儿姐姐,我年已经拜过了,有没有压岁钱啊。”婉儿看着桔子说:“压岁钱当然有了。你这个小财迷来拜年,没有压岁钱,你还能侥得了我。”说着,紫霞已经上前,给桔子他们四个人,一人一个小金锞子。金锞子不大,却非常精致,打制成笔、砚或如意、花卉的样子。
李多银没想到拜个年还能有金子拿,高兴得脸上都放着光,反来复去地看着手里的金锞子。被江浩在他脚上狠狠踩了一脚后,他才收起金锞子,回到座位了坐下。桔子不理会他们之间的小动作,对婉儿说:“婉儿姐姐,我今天可给你带,好吃的东西来了?”
婉儿早说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食盒,对桔子说:“妹妹又做了什么好的吃食?快拿出来给姐姐尝尝。”说着,示意紫霞去打开食盒。紫霞打开食盒,看见食盒里的东西有些发愣。婉儿催促道:“紫霞,是什么东西?还不拿过来。”紫霞把食盒里的盘子端出来,有些拿不定主意地回答说:“好象是糯米藕……”
婉儿看到盘子时的糯米藕,也有些惊异,对桔子说:“妹妹的手艺越发的好了,这糯米藕用什么做的,就像是真的一样。”桔子对紫霞说:“紫霞姐姐,麻烦你把糯米藕拿到厨房,蒸热切片,用冰糖和蜂蜜熬汁后浇在上面,如果有桂花糖就用桂花糖,做成桂花糯米藕就更好吃了。”紫霞说:“我记得厨房里有桂花糖,我这就让他们做去。”说着拎着食盒走了出去。
桔子这才对婉儿说:“婉儿姐姐,这就是用鲜藕做的糯米藕。我只会些家常菜,可没本事用其他材料做糯米藕。”婉儿奇道:“现在能吃到鲜藕,可真是稀罕了。你怎么把鲜藕保存到现在的?我还没在冬天吃过鲜藕。”桔子说:“这可不是秋天存下来的,这是才挖的。”说着指了指放在屋角的那两个筐子,对婉儿说:“那还有两筐,今天拿来给你们尝个鲜。”
筐子上面盖着稻草,看不出来里面装的是什么。婉儿就叫:“紫烟。”站在她身后的紫烟急步上前,拨开稻草,白白胖胖的鲜藕整齐地摆放在里面。婉儿惊讶地看着桔子说:“妹妹真是奇人,总是能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又说:“妹妹你不知道,今年我和我哥送进京的节礼可是大出风头了。我姐说要穿我送的礼服进宫赴宴。母亲对我的画册也很喜欢。我哥的那几匹马也大出风头。皇上也很高兴,还对我爹夸奖我哥是穆家的千里驹呢。这事得让我哥亲自来谢你”
婉儿又对紫烟说:“紫烟,让人抬一筐到厨房去,中午做几个莲藕的菜。再去看看哥哥在家不?如果在家,请他中午一起吃饭。”桔子说:“马蹄铁的事我只是提了头,主要还是二公子的功劳。姐姐不要再提谢字……”
还没说完,穆佑轩就走进来,说:“桔子姑娘来了。我正想着过完年要去谢谢桔子姑娘呢。”桔子赶紧说:“马蹄铁的事不必再提。”穆佑轩说:“姑娘不必担心。马蹄铁的事,你我心里有数就是。今年我兄妹二人不能回家过年,母亲一直很担心,幸亏你的素描画册让母亲开怀。就凭这一点,我就该好好谢你的。”
桔子听穆佑轩说得严肃,就站起来说:“二公子不必如此客气,婉儿姐姐对我极好,我帮她做点事也是应该的。”穆佑轩说:“桔子姑娘既然叫婉儿姐姐,以后就叫我穆二哥吧,不要再叫公子了。主持族学的云泽洋先生已经到了,族学过了正月十五就开始上课。等会儿,我带江浩和小泽一起去见见云先生,如果他能看得过眼,请他收下江浩和小泽做入室弟子。”
桔子大喜说:“多谢二公子,噢,是穆二哥。”她虽然不习惯叫一个贵族公子做哥哥,但知道入族学当学生,和被云泽洋收做入室弟子可是差别大了。为了自己的亲兄弟,这个哥哥也就勉强认了。穆佑轩并不知道桔子心里,对他的身份还有几分嫌弃,听见她爽快地叫哥哥,高兴地说:“你也别先谢我。云先生是一甲探花出身,一向心高气傲,只因欠了父亲一份人情,才答应来这里主持两年穆家族学。我只是带他们兄弟去给云先生过过眼,是否能收下他们,还要看云先生的意思。”
桔子依旧高兴地说:“这个我懂。不管能不能被云先生收下,穆二哥的这份心意,我还是要谢谢的。”
作者有话说:各位大大,下周运运上强推,咬牙双更。求大大们支持票票,点击推荐收藏打赏,运运都想要。
第七十三章 送铺子
这时,紫霞带着小丫环,端着蒸好的糯米藕上来。穆佑轩吃了一小块,若有所思地问桔子:“这是你家的池塘挖出来的,不知有多少?”桔子仔细算了一下说:“池塘里的莲藕都是野生的,产量不多太高,最多有一千多斤。”
穆佑轩又问:“这莲藕可放得住?”桔子心里一动说:“保存得好的话,放个半个多月不成问题。”穆佑轩对桔子说:“你家池塘里的莲藕,不要卖给别人,我都要了。这几天就要,冬天挖藕有什么困难你尽管提,只要能尽快出藕,我会尽量帮助你的。”婉儿听见穆佑轩要藕,要得这么急,也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问:“哥,你是不是想送些回京城?”穆佑轩点头说:“虽然晚了一点,但是总算还在正月里。给父亲、母亲和秦王都送一点,让他们都尝个鲜。”
穆婉儿听出了穆佑轩,没说出口的话,虽然他家和秦王家现在都闭门避祸,但新春节日之时,亲友勋贵之间,送些新鲜吃食却是寻常事,既能拉近关系,又不引人注目。婉儿对桔子说:“妹妹,本来还想留你住几天,看来不行了。如果要送京城的话,自然是越早越好。”
桔子点头应道:“好的,我明天就安排人接着挖藕,两三天里面就能把藕都挖出来。”穆佑轩说:“多谢了。三天后,我派人来拉,需要多少钱,你自己算一个数,我让帐房加倍给。”桔子有些为难,这段时间穆府可送了她不少东西,特别是土豆,给了她一个极高的价钱。这些莲藕,她有些不好意思跟穆府要高价了。
桔子眼睛转了一转,想起一件事,说:“现在我自己家有辆驴车,挖了来的藕,我直接给你们送过来。只是,这些藕我不要钱,你能不能让我买一间码头上的铺子?”
穆佑轩眼睛里有了笑意,对桔子说:“你这个小丫头倒是精明得很。行,码头上的铺子你自己挑一件,算是抵了藕的价钱。”桔子脸有点红,赶紧说:“那可不成,我不是用藕换铺子,这点藕要不值那么多。我知道,你家码头的铺子是不卖的。我只是想买一间,需要多少钱,我会付的。”穆佑轩瞪起眼睛,有些恼火说:“小小年纪,别什么都算得那么精明,差出来的钱,算是哥给你的压岁钱。”
他见桔子还想说话,有些恼怒地说:“我送出去的东西,还从来没有收回的。码头上的铺子不卖,只送。你要不要,不要就没有了。”桔子在年前早就看中了,码头上一间四开间的大铺子,只是算计着手头的钱,开春要盖房,未必够买那么大一间的,再加上码头上的铺子只租不卖,就死心了。
这次,穆佑轩要强送铺子,桔子最后还是舍不得,咬了咬牙说:“你一定要送给我,可不许心疼。我就要码头东面第三间那间大铺子。”穆佑轩眼里的笑意更浓,对桔子说:“你未免太看不起我了,难道我堂堂定远侯府,会送不起一个小铺子。”回头对门外的小厮说:“你去,把苏玉海叫来,让他把码头铺子的图纸拿过来,给桔子姑娘选。”
桔子这才想起来,穆家的生意都是由下人打理的,堂堂穆府二少爷,未必知道码头上铺子的大小、朝向。苏玉海原本是定远侯府的一个管事,这次也是单身过来,住在穆府。没多长时间,他就抱了一大堆图纸过来。穆佑轩让苏玉海拿出总的布局图来,摊开来对桔子说:“这是码头上所有的铺子,你要哪个?尽管挑。”
桔子满头黑线地看着,图上用毛笔画的一个个抽象的小房子。好在,由于一直在码头上卖酸辣汤,她对码头的布局极熟,指着自己选中的铺面说:“就是这间。”说完,她觉得自己的脸皮,似乎又厚了不少。”穆佑轩看都没看,对苏玉海说:“苏管事,把这间铺子的房契、地契单独列出来。过完年,你去县衙,把它们写在桔子姑娘名下。”他顿了顿,问桔子说:“姑娘的大名就叫江桔子吧。”
桔子有些窘迫地点点头,心说:“官n代就是霸气,连人家名字都不知道,就送这么大一间铺子。”苏玉海有些不乐意,低声对穆佑轩说:“这间我们打算自已开店的,能不能换一间。”穆佑轩斥道:“换什么换,你想让本将军说话不算数吗?本将军的一句承诺可不只值一千金,够你多少间铺子了。”苏玉海不敢作声,点头应下。
婉儿见桔子有些尴尬,宽慰她说:“自从与妹妹相识,妹妹对我穆家相助良多,就算是没有这些藕,送妹妹一间铺子相谢,也是应该的。何况这些莲藕送到京城,对我家来说,是能派上大用处的,妹妹不必觉得过意不去。”穆佑轩又对桔子说:“我们家自己经营的一些铺子,过了十五就装修,你的铺子打算做什么?店里需要怎么布置,你跟苏管事说一下,让他一起做出来。”
穆佑轩不等桔子回答,就对江浩说:“江浩,你和小泽现在和我一起,去见云先生。吃过午饭再去,未免不敬。”说着就往外走,江浩、江泽赶紧跟了上去。
桔子见穆佑轩如此霸道,也不再二话,拉着管家说起自己的装修计划。开个吃食铺子,是桔子计划了无数次的。这间铺子,桔子也肖想了很久了。现在说起装修布置来,桔子立刻就说得头头是道。苏玉海本来有些没精打彩地听着。听到后来,越来越精神。
他顾不上再心疼那间铺子了,又把大大小小的图纸翻出来,指出穆家打算自营的几家铺子。这几家都是定好经营物品的,过完年后就打算装修了。他一间间地问桔子的意见,简直把桔子当成了装修设计师了。没过一会儿,穆婉儿就不耐烦了,对苏玉海说:“苏管事,现在还在过年,桔子妹妹是来拜年的,不是替你做工的。有什么事,过完年再说。”
苏玉海这才想起来,桔子只是他家的客人,并不是他手下的工作,赶紧道歉走人。临走时,一个劲地对桔子说:“姑娘放心,县衙一办公,我就把房契、地契改过来。装修开工的时候,还请姑娘过来指教一翻。”桔子也才发现,自己似乎一个不小心,又显摆了一把,只答应好说:“苏管事,我一定会尽心的。”
第七十四章 拜师
因为穆佑轩是介绍江浩和江泽,给云泽洋当入室弟子,所以带着江浩,去见云泽洋之前,先给江浩详细地介绍了一下,云泽洋的生平。所谓的师徒如父子,严格来说,指的就是这种入室弟子。所以不仅当老师的要选弟子,做弟子的也要挑老师的。虽然说桔子和江浩都相信,穆府选来主持族学的夫子,人品学问都是好的,但穆佑轩还是要让江浩先了解一下云泽洋。
这个云泽洋还不到五十岁,现在已经是名满大楚的大儒了。家中只有一女,辞官后就把妻女送回老家,想要去云游天下,却被定远侯以恩情留下。这次答应定远侯来主持家乡的族学两年,将这里族学框架撑起来,算是还完了恩情,就可以实现自己行万里路,开宗立派的理想了。
他这次过来只带了两个人,堂侄云文润是照顾他的生活的。另一个是他的记名弟子郑泽铭,本来已经是进士了,因少年得志,未免得罪了人。按他的名次,本来应该入选翰林院学习,却让人做了手脚,派了他一个偏远的县城,那县城已经几年没人肯去当主官了,他受不了同窗的嘲笑,一怒之下辞了官。等云泽洋知道此事时,他的辞呈已经递到中书省。
云泽洋无奈带他来这个小镇,一方面让他多一些历练。另一方面无论他是为何辞官,他在中书省已经留下了气量狭小,没有担当名声,短时间里仕途上是没有希望了,来此避避风头也是对他的保护。
江浩听到云泽洋如此大的名(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