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田园好女 > 穿越之田园好女 第 23 部分阅读

第 23 部分阅读

    她可是把桔子盼来了,满肚子的八卦可有了出处。从桔子家的新奇装置,到地里的新奇农具,从她那个看似聪明的堂哥,到她那个美艳的堂姐,把桔子问得混身冒烟。

    桔子深深后悔,自己怎么想起,跑到这里来躲功课。这还不如,在金雪园被云泽洋教训呢。好在半个时辰后,穆佑轩终于派人,把莲子给桔子送了过来。桔子立刻借口家里事忙,逃一样的离开的婉儿的后院。她冲到金雪园,只对云泽洋说,要赶着回去种藕,连饭都没吃,就把江浩拉了出来。

    云泽洋正在奇怪,桔子怎么会跑得这么快,就看见紫霞拿着一人首饰盒子,走了过来。她对云泽洋行了个礼,说:“桔子姑娘在哪儿呢?我奉小姐之命,给她送首饰来了。”云泽洋说:“桔子已经回家了,婉儿怎么会突然想起,给桔子送首饰呢?”紫霞说:“我家小姐说,桔子姑娘长得也是极好的。只是平日的装饰太过素淡,只要好好打扮一下,一定会比她的堂姐好看。”

    云泽洋想了一下,突然明白桔子逃难似的,离开穆府的原因了。他不由地笑了起来,对紫霞说:“桔子已经回家了。她这次回家走得急,也不知道,是不是家里有事?你把这些首饰还给婉儿吧。就说,桔子一时半会儿,用不着这么多首饰。你要是真就这么把首饰给桔子送去,恐怕会吓得她再也不敢来了。”

    婉儿虽然跟云泽洋学习过,但不算是他的学生,何况婉儿已经是十五岁的大姑娘了,云泽洋只能这样委婉地提醒她。至于她能不能领悟,要看她的悟性了。紫霞是肯定没听懂,云泽洋话里意思。她一头雾水地把首饰盒捧了回去。

    桔子回到家里,立刻让江常安去找李志文、李志武两兄弟。桔子早就想好了,以后种藕、挖藕就交给他们兄弟了。桔子对他们兄弟说:“两位李大哥,我家种藕有一些秘法,我可以教给你们。但是条件是你必须在我家藕塘干十年。这十年,你们也不能把种藕的关键技术,泄露给别人。”

    李家兄弟相互看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愿意签契约。”能学到栽种莲藕的技术,那是想不到的机缘,何况只要干十年就可以了。十年以后,如果觉得桔子家的条件不好,他们可以自己干的。就算自己家里买不起池塘,也一定会有大把的人,用高价雇他们种藕的。

    李家兄弟觉得自己,自从遇到了桔子就开始走好运,这次又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给砸中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六章 江山赴考

    桔子家的池塘,因为要种莲藕,挖好后,一直没往里面放水。桔子就先让李家兄弟,去给池塘底松土,施肥。因为没有化肥,桔子烧了不少草木灰,让李家兄弟拌在塘泥里,做基肥用。

    穆佑轩买来的莲子也是必须先育芽。在水缸里,泡软外皮,弄破一点外皮后(圆的那头),等发芽后才能栽入池塘里。这样,既可以保证莲子的发芽率,也可以选一下种。毕竟,这些莲子当初,可不是当作种子收上来的。

    这个技术简单,桔子不打算让外人插手了。就是每个莲子必须手工弄破外皮,比较琐碎。桔子一家人,包括桔子舅舅一家,一齐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弄好的。等莲子种到池塘里,就需要李家兄弟精心管理了。桔子知道种莲藕池塘的水位,对莲藕的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她在挖池塘时,特意在池塘的进出口,做了两个闸门,以控制池塘的水位。

    藕种种到水里后,一股来说,水层深度应根据前期浅、中期深、后期又浅的原则加以控制。栽种初期为提高地温,加速成活,促进发芽,田中水位只需要一二寸就行。下了种之后,桔子特意留了两个发好芽的莲子,定做了两个大水缸,在水缸底铺上塘泥,把莲子种进去,给云泽洋送了过去。

    桔子觉得,云泽洋应该更喜欢,自己亲手把荷花种出来。只是桔子仔细想了想,以前学习的种藕知识,似乎还是有些复杂的。就是水位的控制,讲究也不少。现在水缸里的水位,是自己给装好的。以后,就要云泽洋自己控制。她知道。云泽洋不会把种莲藕的技术泄露出去。

    桔子干脆把它们全写下来,用信封封好,连同种荷花的水缸一起。送到云泽洋的金雪园。荷花是江浩送去的,桔子因为怕了婉儿的八卦。短时间内不想再登穆府的门。她罚抄的《弟子规》也是托江浩带去的。云泽洋打开信封,见里面对水位的记录非常详细。里面写着:“现在,水位一二寸即可。等浮叶出现后,水位需保持在二寸多一点,二三片立叶时,水位升至三四寸。以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莲藕植株的长高,水位逐渐加深至六七寸,最深可不超过一尺。”

    信里却没有其它的东西。即没有问候语。也没有嘱咐他,信中的东西不可透露出去。云泽洋抖了抖信纸,对江浩说:“你们把种荷花的技术,这么轻易地就告诉我。不怕我告诉别人?”江浩认真地说:“桔子说,先生不会做这么没品的事。再说,先生只是种荷花,并不种莲藕,下面收藕的部分,桔子没有写。”

    云泽洋拍了拍江浩的肩膀说:“两个聪明的小家伙。放心,我不会把你家发家致富的密方。泄露出去的。你让桔子也不必躲了,婉儿不会再那么八卦了。她要是再不来,婉儿就要跑到你家去。向她道歉了。”江浩笑着解释说:“不是因为婉儿姐的事,桔子这段时间太忙,实在找不出空来。除了种藕的事情之外,她还在写新铺子开张的计划。桔子说,等新铺子开张了,她会在镇上住一段时间,到时候再抽时间过来。”

    时间在江常安一家的忙碌中,不知不觉地滑过。直到江常顺家里响起鞭炮声,桔子才意识到。江山已经考过的童生试。江山这次考试其实极不顺当。童生的考试资格,也是有名额的。一般来说。这个名额的限制都是很宽松的,但还是要各学堂先生的推荐的。当然。如果学子真的学问到了,品行又没有问题,却没有拿到先生的推荐信,也可以到教谕处自荐。

    此时,教谕要负责对这位学子的品行,作一个考查。如果确定没有大的问题,教谕就要必须出题,考核这位学子的才华。到了这个时候,就要有人受罚了。如果学子无法通过考核,会在下一次科举考试中禁考。但如果学子通过了考核,就要剥夺他所在学堂先生的教学资格。

    这是轻罚学子,重罚先生的作法。为了保证能让学习成绩好的学子,都得到先生的推荐。但是江山,这次过年后折腾出的事情,让张弘文对他的推荐信犹豫了。他知道,如果不给江山写推荐信的话,江山是不可能,在教谕处通过品行考查的。所以不必担心江山上告。而且江山得罪的是穆府和云泽洋。

    张弘文绝对是一个真小人,雪中送炭就不要想了。这落井下石做得还是非常熟练的。可是,因为他一心只想捞钱,学堂学生里,能考过童生试的还真没几个。就在张弘文犹豫不定的时候,江山的礼到了。

    江山知道上次官司的事情,牵连到了张弘文,绝对是要被他记恨的。所以,他下了一个狠心。用十两银子,淘换了一个前朝名家的砚台,给张弘文送了过去。总算拿到了那封推荐信。上次,江山去县里赶考,才十六岁,少年早发,还是先生的得意门生。所以一路上,同行的学子众星捧月般的,让他什么都不必操心。

    这次,张弘文态度的转变,让这些学子能明显地感觉到,江山是犯了大错。一路之上,基本上没人敢和他亲近。好在他是第二次去考,基本程序还算清楚,自己一个人也能处理。去县里考试,要提前两天到县上学府,去验看推荐信,登记名字。学府会给每个考生发放,特制的考牌,作为入场凭证。这两天里,县城里各大客栈是人满为患的,价格飞涨的。

    路远的学子,如果不是富家子弟,是住不起单间的。上次江山虽然也是与人同住,但同行的学子照顾他。让他与另一个小地主家的子弟,住了一个双人间,住得还算是舒服。可是这次就惨,年前江山的各种折腾,花了很多冤枉钱。临行是,还用十两银买推荐信,导致江山的手头十分拮据。现在手里的这点钱,只够住大通铺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章 铺子开张

    江山睡在大通铺上,心里把所有的人都恨上了。下了决心,如果真能考上,不仅要对付桔子一家,就连张弘文,一起来考试的那些趋言附势的学子,一个都不能放过。两天的大通铺,睡得江山两眼通红,混身发痒。无奈之下,到中药铺子里抓了一幅提神的药,进考场之前喝了下去。总算是把一篇文章作得花团锦簇。

    童生考试的录取率不算高,但发榜是很快的。一般考试之后,两天就发榜。江山考场出来后,就发起了烧。他咬着牙,又在大通铺忍了两天,终于在榜单上看见自己的名字。带着考中的好消息,江山用最后一点钱,雇了一辆骡车,把他送回了家。所以等江德财一家放鞭炮庆祝时,江山已经爬不起来了,正躺在床上请医吃药。

    总算,他还年轻体健,郎中来看过之后,两付药下去烧就退了。不会耽误半个月之后,去府城考秀才。只是他要去府城,江常顺和小张氏,可不敢再只给他带这么点钱了。只是家里这次,是真的没钱了。最后小张氏当了一付当初的嫁妆手镯,才给江山凑够了钱。

    江山考中童生,只是让桔子郁闷了一会儿时间。她现在忙着和李多银,商量铺子开张的事。田里的事情不忙了之后,桔子就把周大力带在身边。让他先学习猪肉的处理,和一些炒菜的基本手法。桔子发现,周大力作为厨子,力气大是非常有用的。他现在能用厚重的铁锅做颠勺。桔子觉得他这份手艺,能去表演。

    这个时代,炒菜还是属于高大上的菜品。一方面,植物油比较昂贵,另一方面。精致轻薄的铁锅非常难得。家里日常用的铁锅,又厚又重,传热效果还不好。就算是做炒菜。火力跟不上,也很容易变成炖菜的。桔子发现了周大力的这份天赋。决定在自己铺子菜谱上再加几份炒菜。

    为了铺子开张,桔子认真地找江常安谈了一次。虽然全家人都认为,以后这个铺子主要归江常安管理,但江常安其实并不太愿意。在他心里,田地里的产出才是长久可靠的。所以尽管桔子总说,以后铺子要靠他了,他只是去铺子里看过一二次。当他发现李多银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很好时。就不再关心了。

    桔子却知道,李多银不可能,永远在自己家的铺子里帮忙。煤饼的生意虽然没有年前那么好,但也没有随着天气的暖和,再差下去。已经有长宁镇之外的人来买煤饼炉,同时也买一些煤饼。李多金有时送煤饼不再是,几个附近的小村。有时候,他要早上出门,到很晚才回来。李多银正在为这事烦脑。

    桔子却知道,这事儿不难解决。到了冬天。煤饼使用的量大起来之后,他可以发展中间商。只要煤饼的销量足够大,让中间商有利可图就行。但是到时候。煤饼的生意,李多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的。

    桔子对江常安说:“爹,地里的事儿已经手给了舅舅,就该放手给他。土豆的事儿,有周在田专门看着,也不会出差错。但这些就算有收入,也要到秋天。池塘里虽然种了莲子,还放了鱼苗,要是今年也不能指望就能赚钱。咱家去年赚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今年一年的开销。还要指望铺子呢。”

    虽然桔子家里并不是,像她说得那样。只进不出。马师傅的建筑队,最近生意不错。前二天,还送来分红。李多金的煤饼生意,虽然没有年前好,但也不亏钱,最近也送过一次分红。但是,江常安既然不管钱,这些也就不必告诉他了。

    江常安看着桔子,有些犹豫地说:“爹笨嘴拙舌的,实在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呀。”桔子鼓励着:“爹虽然不爱说话,可是这些年走南闯北的,见识可是不少的。做生意的事儿,练练就会了。多银哥哥和哥同岁,就算再能干,也还是孩子。何况他迟早要做自己的生意的。如果铺子爹不接手的话,那就只有我或者是娘出面了。”

    江常安羞愧了,说:“是爹想左了。我身体已经好了,不能再让你和你娘,为家里的开销操心了。你放心,铺子里的事情我会认真学,不会让你们再吃不饱,穿不暖了。”桔子松了口气,她知道江常安的脾气虽然倔,但答应的事情都会做到的。桔子把铺子开张的促销规划,递给江常安,说:“爹,你看看这个。看有什么问题没?”这可是桔子写了两天的。

    江常安认识的字不少,桔子写的又是大白话。江常安看起来并不困难,看完,他艰难地吐了口气说:“这个花费太大了吧。”这是桔子意料之内的,这个年代基本是没有促销的。桔子的计划花费再小,在江常安看起来,都是给别人白送钱的。桔子笑着说:“当初鸿远楼卖土豆饼的时候,因为是新产品,一开始也是送的。这样,等到顾客认可了,才能卖出高价。我们的猪肉菜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是贱物。也是和土豆饼一样,要他们吃过之后,才会认可。赠送品尝是必不可少的。”

    三月初一那一天,刚刚有些繁荣的码头上响起鞭炮声,人们被吸引到一家铺子前面。铺里上匾额上的字十分漂亮,上书“珍味馆”三个大字。这个名字是云泽洋帮忙起的,也是求他帮忙写的。桔子本来就想把铺子,叫作“江家饭馆”的,可江浩不乐意。他怕江常顺家,以后再出歪念头。桔子也觉得,他的顾虑有道理。

    但是桔子实在是取名无能,她想起了自己有个大学问的先生,决定物尽其用。她就带着周大力,到山上挖了新鲜的春笋。精心给云泽洋,烧了一碗春笋砂锅煲鸭汤,蒸了一锅鲜肉笋丁烧麦,给去泽洋送到学堂当中饭。云泽洋大快朵颐之后,大笔一挥,桔子家的吃食铺子就有了这块匾额。

    虽然码头上大部份人,看不懂匾额上的书法造诣,也觉得十分漂亮。更有不少书生,被匾额上的书法吸引过来。围在铺子前议论纷纷,让桔子觉得,自己费心做的春笋菜,拿到了一个超值价。围观的人多了之后,就由江常安当众宣布,开张优惠政策。这也是因为,在这个识字率相对低下的时代,口口相传的效率,不见得比传单差。

    铺子门口摆着两个煤饼炉,一个上面炖着红烧肉,另一个上面炖着卤肉蛋。都是一个大早就烧好了的,现在用炉子温着。江常安当众说话还有些胆怯。桔子轻声对他说:“爹,我们铺子里所有的人都在这里,给你打气。铺里能不能赚钱全靠你了。你可是我们家的一家之主。”江常安看了看自己周围,除了宁氏、桔子、李多银、周大力,还有一个新招的伙计,叫小福子。另外,桔子跟苏玉海要了两个伙计,临时来帮忙。一群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

    他打起精神,对着众人背起了,昨天背了无数遍的计划书。开张前五十名到铺子里来的人,送一块红烧肉。前五十个到铺子吃饭的,送一小碗红烧肉,饭菜打五折。前一百个到铺子里吃饭的,送一小碗红烧肉,饭菜打八折。今天凡是买卤肉蛋的顾客,买两个送一个,买一个送一勺卤肉汤。如果一次性在店里消费满一两银子,可以得到一张会员卡。凭卡可以在一年内,在店里九折消费。江常安憋着一口气,背完这些话,额头上的汗都下来了。

    桔子笑着给了江常安一块毛巾,让他擦汗,同时指了指外面的人群。外面的人群迅速挤到,红烧肉的炉子前面,这个可是白送的。两个借来的伙计,都是膀大腰圆的,是桔子特意借来维持秩序的。他们迅速指挥众人排起队来。开始发放,用红颜色标了数字的竹签。

    这是防止有无赖前来搞乱。一人一小块红烧肉,都已经切好了。炉子旁的桌子上,有裁好的油纸,小福子只要收回竹签,把肉捞出来,用油纸包好就行,所以发的很快。桔子虽然没有明说,红烧肉是猪肉做的,但入口就知道不是羊肉。红烧肉的美味,让吃到的人顾不上想这是什么肉了。很快就有没吃够的人坐到了大堂里,开始点菜。

    大堂里排队的竹签是用绿色颜料写的字。这个竹签即能让客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第几位客人,也起到了号桌的作用,让上菜更有秩序了。因为,今天小福子主要负责,红烧肉的赠送和卤肉蛋的外卖。所以,李多银和周大力都做起了跑堂,厨房里就是宁氏和桔子在忙活了。

    很快,大堂里就坐满了。桔子干脆让李多银把后面的客人,带到包厢里。开张的生意,包厢也不设最低消费,很让贪便宜来吃的人,享受了一把。铺子的包厢设计的风格独特,也很精致。这让进了包厢的人,大多数都不自觉地点了,许多计划之外的菜,这让桔子很是意外。(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 买马

    铺子的外买生意也很好,有舍不得点菜的,回家去取个碗,再过来。买两个卤蛋,就能得一大碗卤肉汤。肉汤的香味也是极诱人的。一天忙下来。所有的人都累得腰酸背疼。好在到了晚上,江浩和江泽还有宁小风,下了学堂也来帮忙,才让大家喘了口气。来吃饭的人,都对猪肉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菜,感到惊异,导致当天晚上。肉铺里从来都卖不完的猪肉销售一空。

    到了晚上,不到申时,也就是七点钟,所有的食材都销售一空。铺子只好提前关门,桔子用特意留下的食材,做了一桌子菜,请所有的人,包括借来帮忙两个伙计吃了一顿,以庆贺饭铺开张大吉。等吃完饭,送走借来帮忙的伙计,让小福子和周大力到后面房间里去睡觉之后。又打发了江浩兄弟和宁小风去做功课,

    桔子一家人三口,开始和李多银一起点数,一天的收入。因为收入的钱,大多数是铜板。所以四个人点了好一会儿,最后算出来,有近十五两的现金收入。

    这一天的收入,让江常安大吃一惊,扣除了成本之后,也有近五两的毛收入。要知道,因为开张优惠政策,今天大部份菜是打折的。而且还有好多赠送。江常安对桔子说:“这做一天意,比我种一年地赚得还多,怪不得你一门心思要开铺子。”

    桔子说:“爹,你也不能这么算。今天,是因为有打折赠送,所以销售额不能算数。以后生意稳定下来,才能计算到底能赚多少钱。而且,咱家的这个铺子没花什么钱,位置又好。要不然。头几个月赚得钱,是要回铺子的本钱的。”

    江常安说:“不管怎么说,这开铺子确实是比种地好赚。但我们家还是不能入了商户。士农工商。这商户的地位最低,我们先开铺子赚钱。赚了钱,就回家买地。等我摸清楚做生意的门道了,铺子就可以请掌柜的了。我还是可以回家种地。”桔子翘起大拇指夸奖说:“我爹就是厉害。一天功夫,就把这开铺子的得失利害,算计清楚了。”

    宁氏伸手敲了一下桔子的头,说:“你就调皮吧。你这是夸你爹呢,还是骂你爹呢?”桔子发现,宁氏真的有几分薄怒。这一下还打得挺重的,赶紧说:“我真的是夸我爹,他本来还不乐意来开铺子。现在可不是想通了吗?”

    第二天,铺子的人流量确实是减了下来。铺子里的人流量虽然减下来了,收入却没减多少。因为饭菜都不打折了,每天虽然只有十两左右的流水,但四五两的毛利,还是能保证的。红烧肉既然不免费送了,也就不用在外面架炉子了。

    江常安把炖卤肉蛋的炉子,放在自己柜台边。自己兼着卖。这样,小福子就可以空下来,做跑堂。李多银则负责包厢的客人。让周大力到厨房去帮厨。如果学得快,一个月之后,就上他上主厨。

    因为长宁镇这一带,吃面比吃米饭多。铺子里了是卖馒头和面条的。很多人要一碗阳春面,加一个卤肉蛋,就能在面里加一勺卤肉汤。没滋没味的阳春面,顿时喷香扑鼻。这导致了从第二天开始,卤肉蛋就不够卖了。桔子干脆把,当初送炖红烧肉的炉子再架上。炖卤肉蛋。又换了两个大了一号的铁锅,才勉强够用。

    宁氏在铺子里住了五六天。看看生意平稳下来,就跟江常安说:“孩子他爹。我现在在铺子里,也帮不上多大的忙了。我想明天就回村里了。”宁氏这还是第一次住在外面,着实记挂自己的家。桔子买的奶羊每天都会产奶。以前,都是桔子挤奶,并且放杏仁煮了,强迫全家喝。因为桔子说,这对身体有好处。家里的几个人,除了江泽,其实都不太喜欢喝。后来剩得多了,桔子就把剩下的奶,在锅里配干做了奶粉。

    这几天,这份工作交给了,留在家里的周在田。宁氏来之前,已经在家里抓了十几只小鸡崽,十几只小鸭崽,也都交给了周在田。周在田还在照顾家里的牛。虽然有宁广应夫妻一起在旁照料,宁氏还是不放心。再加上桔子私下里跟她嘀咕,说:“娘,我们铺子里的卤肉蛋卖得这么好。买生鸡蛋来卖,实在是吃亏,不如多养点鸡,咱们自产自销。”

    宁氏算计着,自己家二十头猪都这么养了,再养几十只鸡应该,没什么问题。她一见周大力在厨房,能帮上桔子了,立刻就回了沿山村。这时,江浩也和桔子说:“妹妹,我们每天住在铺子里,不但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添乱。而且铺子里也杂乱,小泽和小风都静不下心来读书。这几天,都因为背不出书来,被先生打了手板。还不如每天回去,还会静心读书。”

    铺子里人手够了以后,只要不太忙,桔子就不让江浩在大堂帮忙了。所以江浩他们三个,从学堂里回来,就被桔子赶至后院去读书。桔子就和江常安商量,既然铺子里的生意比预计的还好,那家里的钱就不必太省俭了。现在家里有三个孩子,要每天到镇上读书,不如再买辆骡车。

    江常安本来想给家里的牛配辆车的。可是牛车给江浩几个人用却不现实。牛不能每天放到镇上,不管地里的活。那样就还得给他们配个驭手,来回接送。骡车就可以让江浩自己赶。白天放在铺子里,江常安也能用。晚上,江浩他们再自己赶回家。没过几天,就是学堂每十天一次的休假日。江泽听说要给他们买骡车,就缠着江常安,要跟去挑选。江常安对小儿子,小女儿都硬不下心肠,就让江浩代他,做一会儿掌柜的收钱。自己带着江泽和小风两个孩子,一齐去买骡车。

    桔子现在是铺子里的大厨,自然不可能跟着一起去。好在她对江常安挑牲口的本事,还是很放心的。但是,等江常安牵着一匹小马,站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发现自己还是放心的太早了。这是一匹刚过两岁的小马,一身粟色的长发,被梳理的整整齐齐的,乍一看,还是挺漂亮的。

    可是如果仔细看,就能发现,毛发实在稀疏,几乎快遮不住皮肤了。身体更是瘦骨嶙峋,站在那里,似乎能看到两条脚在发抖。这几天,宁广应已经开始收拾,桔子家的旧房子,打算搬过去住。江常安搓着手,对桔子陪笑着说:“这马品种不错。你看它头面平直而偏长,耳朵短而竖立,四肢也长,是一匹好马。卖得价格也便宜。”

    桔子无语地看着江常安,心说:“这马的品种再好,这样一幅快病死的样子,也没人敢买呀。马畈子再不便宜卖,只能杀了吃肉了。可看这马瘦成这样,恐怕连肉都杀不出来了。”江泽见桔子的脸色难看,有些害怕。他上前抱住了桔子的手说:“姐,你别怪爹,是我非要让爹买的。”宁小风也走到桔子面前,低着头,小声地说:“表姐,我也喜欢这匹马。”

    桔子沉着脸问江泽:“小泽,你来说,这是怎么回事?”江泽期期艾艾地,把事情经过说了出来。原来,江常安本来是挑中一匹小青骡的,可是等他要问问小儿子,喜不喜欢的时候,却发现小儿子没跟在自己身边。抬眼找去,发现江泽和小风正在与一匹小马沟通感情。他走过去,想把小儿子叫过来看骡子。江泽却欣喜地对他说:“爹,刚才这匹马叨住我的衣襟,不让我走。它一定是认我为主了,我们把它买下来好吗?”

    江常安自然不愿意买,就说:“这马生病了,不能买。我看中了一匹骡子,很壮实,正合适你们用。我们一起过去买。”江泽伸手搂住小马不松手,说:“这马好可怜,这么瘦,一定是吃不饱才生病的。我们把它买回去,给它吃几顿饱饭,它就会好起来。我不要骡子,我就要这匹马。”

    旁边站着的宁小风也帮腔说:“姑夫,我也好喜欢这匹马。买回去后,我会帮小泽好好照顾它的。”马畈子见快砸在手里的小马,有希望卖出去,自然是卖力的推销,又主动降了价。于是江常安就稀里糊涂地付了钱。等出了牲口市场,才发现自己手里牵着一匹未必能养得活的小马。他也没心思,再去买马车了,就这么回来,站到了桔子面前。

    江泽说完经过后,漆黑的大眼睛,充满希望地看着桔子,对她说:“姐,我马可通人性了。你看它的眼睛湿漉漉的,好象要流眼泪了。当时,它咬住我的衣襟,我就觉得它在向我求救。我们给它治病,好不好?”桔子气恼地把江泽的头发给揉乱了,却也对江泽的卖萌,没有办法。

    桔子对江泽说:“既然是这样,你们这几天还是没有车做。这马的病,要是容易治,马畈子也不会便宜卖了。明天,我去一趟县城,带这匹马去县里的兽医署看看。也许能够治好它。”(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九章 通勤车

    江常安对桔子要带小马,去兽医署治病委是惊讶,他对桔子说:“县里兽医署的兽医,医术是好。可是他们不轻易给平民的牲口治病的。”桔子知道,兽医署的余楷瑞,因为马蹄铁的事儿,升了一级,还得了不少赏赐。所以并不担心他会拒绝自己。

    她并不打算把马蹄铁的事儿,告诉家里的人。就说:“我以前跟穆二哥一起,见过余署令,他应该会给我几分面子。”江常安虽然奇怪,桔子怎么又会与,县里兽医署攀上关系。但桔子不说,他也不打算细问了,就很淡定地点头说:“那我明天和你一起去。”

    桔子对江常安说:“铺子刚开张没几天,暂时最好不要关门。我们两个人不能都离开。明天,我自己去就行。明天,我早点起,把红烧肉这类的菜调配好,让周大力按时间炖上就行。另外,撤下几个周大力还不会烧的菜牌,有老顾客来,跟他们解释一下,打个折扣,应该没有问题。”桔子想了想,又说:“我们还需要招两个人,一个做跑堂,一个到厨房去帮忙。这几天爹也留意一下。”江常安一一点头答应。

    镇上有一些每天往县城,送菜粮或者柴火的骡马车,也搭乘客人。桔子找了一辆,把小马拴在车后面跟着。车把式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见桔子见这么瘦弱的马,去县城医治。还劝她还不如趁马还没死,赶紧杀了卖肉,还能挣回几文本钱。这让桔子对能治好小马,少了几分信心。

    桔子到了兽医署门口,却被拦在外面。门子看到桔子半旧的棉布衣服,和病怏怏的小马之后。就开始用鼻孔看她了。最后,桔子塞给了他五十文钱,他才答应替桔子送封信进去。桔子家里没有拜贴。桔子就用素描的方式。画了一个马蹄铁,下面写上:“上次一面之缘。对大人的医术十分敬仰。如今有事相求,还请大人不吝赐见。”

    余楷瑞听门子说,有一个小姑娘带着一匹病马,想见他。觉得很不高兴,他让门子把信留下之后,就打发他出去了。门子见余楷瑞脸色不好,也不再等他回话,是否要见桔子。他出来后。直接对桔子说:“我家大人没时间见你,你走吧。”桔子对余楷瑞的态度有些意外,但桔子上次来的时候为了保密,并没有接触兽医署的其他人。如果余楷瑞真不给面子的话,只能回头再找穆家兄妹帮忙。桔子有些后悔自己的鲁莽了。

    余楷瑞懒懒地打开桔子的信,看到里面画得逼真的马蹄铁,大吃一惊。他想起来,第一次钉马蹄铁的那个小姑娘。虽然以后再没有见过她,但这马蹄铁跟她肯定脱不了关系,再加上穆家的关系。他可不敢再托大了。但等他站起来找门子的时候,才发现门子早就,自觉自愿的出去轰人了。

    他赶紧跑到门口。看见桔子正悻悻地要走。他一眼就认出了桔子,赶紧叫住桔子,在门子惊讶的目光中,将桔子请了进去。他见桔子手里牵的小马,对桔子来的目的,自然是不问就知。为了弥补之前的怠慢,他也不用桔子相求,直接帮小马检查起来。好在他的医术是真的不错。

    他对桔子说:“姑娘的这匹马确实是好马。它生的这个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所以马脱毛脱得厉害。因为病毒不仅伤害了外表的皮肤。就是马的肠胃、脏胕器官的表皮也被病毒所侵。所以马吃不下东西,自然瘦得厉害。再过一段时间恐怕就被饿死了。这病一般的兽医还真是治不好。好在我父亲年青的时候。曾见过这病。当时死了好几匹好马,就花了三年时间。研究出了治愈这种病的秘方。只是这秘方,有两味药的价钱不斐,所以如果不是好马,也没人使用。”

    桔子问了一下费用,确实有些贵。她有几分犹豫,但是想想江泽对这匹小马的喜爱,又不忍心见死不救,最后还是决定要治。她对余楷瑞说:“还请余署令能不吝出手医治。治疗所需费用,我自会承担。”余楷瑞笑了笑,说:“姑娘不必为难,所需药材,兽医署中都有现成的。兽医署本身就承担着,对所辖区域牲畜的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姑娘这马的病,在平安县还是第一次出现,兽医署是可以免费治疗的。”

    桔子知道这是,余楷瑞要还自己马蹄铁的人情,也是对刚才他对自己怠慢的赔罪。要不然,他可能会替小马医治,但是绝不会白治。桔子心想:“果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这用公家的东西,还自己的人情,到哪里都少不了。”想归想,但桔子也没想过拒绝,这种白送上门的便宜,自然是高高兴兴的答应了。

    余楷瑞先熬了一幅药给小马灌下去,又煮了一大桶水,配了药进去,让徒弟给小马洗了个澡。又给桔子配了七天药的份量,一天两幅汤药,一个药澡。桔子看见配好的药,放在一个竹筐里,那筐足有一米高。桔子看着快到她胸口的竹筐,直皱眉,真的后悔没让江常安跟她一块来了。

    余楷瑞第一次与桔子接触,是因为马蹄铁的事情。那时桔子一脸的严肃,这次还治马也是一付小大人的模样。这时,难得看到桔子的小脸上,出现孩子气的表情,不由地说:“要不,你就把马留下。我的大弟子晚上是住在兽医署的,可以帮你照顾马儿的。七天后,你再来把马牵回去。”

    桔子想不到,余楷瑞能给小马,一个住院的待遇,立即高兴地说:“好啊,多谢余署令了。”余楷瑞话说出口就后悔了,他和桔子本来就没多大交情,不过是看在马蹄铁和穆府的份上,才高看她一眼。现在不但要白给她的马治病,又要搭进马儿的草料费用了。

    桔子装作没有看见,余楷瑞那幅悔之莫及的样子。她摸出五两一锭的银子,给余楷瑞说:“这是小马这几天的草料钱,请余署令收下。”这五两银子是,桔子原来给小马准备医药费。余楷瑞拿着五两银子,心里终于平衡了一些,嘴上却对桔子客气地说:“这不太好吧,一匹马哪能吃得了这么多?”桔子笑着说:“马儿生病,照顾起来很费力的,多出来的钱,就给几位大哥买些点心,补补体力。”

    从兽医署出来,桔子一身轻松。虽然加上治马的五两银子,这匹小马花得钱,已经能买一匹健壮的青骡了。但这毕竟是马儿,而且江泽喜欢。桔子觉得这钱还是花得很值的。

    江泽放学后,直奔饭铺,里里外外没有找到小马,还以为桔子把它给卖了,差点没哭出来。桔子忍不住把他拉过来,蹂躏了一番,才告诉他,七天后就能有一匹健康的小马了。七天后,桔子并没有自己去牵小马。而是委托上门来蹭红烧肉的丁易,抽空去县里,把马儿接回来。桔子知道,余楷瑞卖了她这么大一个人情,可不仅仅是为了区区五两银子。(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