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闺绣》
第一章 冤家
薛愫半靠在板壁上,伸手去拾针线笸箩里的东西。拨拉了好一阵,终于将那一副还没绣完的鞋面拿到了手中。对着光亮处,慢慢的做了起来。
可还没做几针,便觉得身上难受,忙用绢子捂了嘴猛烈的咳嗽了一通。好不容易平息下来,胸口依旧阵阵的发疼。她瞥了一眼绢子,上面已有了斑斑血丝。
薛愫曾想起母亲说过,盛年吐血,终不牢靠。此时她的心也就凉了大半,暗想也不知还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过不多久,听见帘栊响动,知道是闻莺回来了,忙忙的收了针线。
“奶奶,这是三两一钱银子。”闻莺走到跟前将一块手帕里包着的钱给薛愫看。
薛愫忙问:“那么好的一件棉衣,就只当了这点?”
闻莺微蹙了眉头道:“就这点钱还是我好说歹说,求着他们才肯收下的。”
这三两银子,除去给薛愫的药钱,已经剩不下什么。
眼见着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家里值钱的东西早就被那个嗜赌的丈夫拿去或卖或当,唯一的一点家底已经被他给败光了。家里的开支丈夫是从未过问,更别说薛愫这里病得如此之重,有过体贴。
闻莺见这屋子透风,天气又冷,炕也是冰冷的。奶奶病着,闻不得火炭。只得赶着去烧了个手炉来给薛愫捧着。又忙着去檐下熬药。
药还没熬好,就见古宜回来了。闻莺微微的有些吃惊,老爷他怕是一月有余没有踏进过这座院子了。
闻莺忙忙起身,心里又有些惧怕,唤了一句“老爷!”
古宜见了她,倒突然来了兴致,走上前去要捏闻莺的脸蛋,并笑道:“好些日子没见你,倒越发的出挑了。以后跟着我,总少不了你的好处。”
闻莺臊得满脸通红,战战兢兢地不敢言语。
古宜见她这胆怯的样子,有些不满:“怎么,难道我是老虎要吃了你不成?躲什么呢?”
古宜逗弄了一会儿闻莺便要往屋里去,哪知没瞧见地上,一脚撞翻了风炉。滚热的药汤浇了他一鞋子。
古宜急得跳脚,又一面痛呼:“作死的小贱种,你要把我给烫死呀!”
闻莺连忙弯腰去收拾,心里更加胆怯。
这边的薛素听见了外面的响动,气得咬牙切齿。索性翻了个身,面朝里躺着。
古宜走了进来,瞧见了这副光景,到了炕前,嗤笑一声:“知道我回来了,连个正面也不愿给。还给我装什么夫人娘子。”说着便脱了鞋,高声叫闻莺给他找干净的鞋子来换上。这里坐到了炕沿上。
古宜看见了被子上搭着的手,便拉了过来啧啧叹道:“啧啧,我记得以前这双手白嫩得和那水葱没两样,这才几年,就只剩下骨头连着皮了。呀呀,真是可惜,再美的人也经不起几年折腾,你自个儿也不照照镜子,瞧瞧你现在是什么鬼样子。出去只怕要把人给吓跑。”
薛愫哪里还能再继续装睡下去,一骨碌的翻身坐了起来。可能是动作用些迅猛,觉得天旋地转,看古宜也是双影。
薛愫沉着脸,冰冷得说道:“今天回来又打什么东西的主意?”
古宜一笑:“哈,今天我赢钱了,不过都是小钱,还不够我买酒吃。娘子真要大方的话,不会不清楚我的心思,就看你愿不愿意给我添几个像样的下酒菜。”说着伸手去摸了摸薛愫那张枯瘦得不及巴掌大小的脸。薛愫却嫌弃的一手挡开了古宜的举止,古宜白讨了没趣。
薛愫知道这些年来古宜一直想着她的嫁妆,那是娘再世的时候留给她的唯一的东西,她现在只能以这个伴身,作为最后的出路,哪里有轻易拿出来给古宜去赌的道理。
古宜见薛愫不肯吭声,知道她是不愿意了,脸上的笑容已经凝结:“还是不愿意吧,你的东西藏在什么地方,我迟早会翻出来。这个家多大来着,我可比你门清,咱们走着瞧。”又接连催促着闻莺拿鞋子过来,一刻也不想在此处多呆。
薛愫索性横下了心,直着脖子冲古宜吼道:“你拿把刀子来,将我给捅死了。大家都痛快!”
古宜穿好了鞋子,原本已经走到了屏风前,听见了这句又折回来几步,半弯着身子,直直的盯着薛愫的脸瞧,又冷笑道:“得了,别教唆我做个杀人犯,把你给杀了,我还得搭上条性命,可不值当,我脑子还没坏。你也给我知点趣吧。我娶了你,得了什么好处。子女没一个,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做什么事都不成,还真是娶了个扫把星回来。”
原本英俊的面孔此刻在薛愫看来就像个魔鬼,想到她接连受的委屈,薛愫心潮澎湃,来不及多想,伸手去给了古宜一巴掌。
古宜半晌才缓过神来,捂着滚热的脸,就是他娘也从未弹过他一指甲盖,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咄咄逼人道:“好呀,你还敢打我!”说着就把薛愫的手紧紧的拽住。
薛愫本来就病弱,哪里敌得过眼前这个健勇的七尺男儿。手腕被他拽得生疼,骨头也咯咯作响。
还是闻莺听见了屋里的动静,这才跑了进来,好不容易才将两人给劝开了。
薛愫气得七窍生烟,愠怒道:“要不你把我给休了,要不你给我滚,再也不许你踏进这房里一步。就当我死了!”
古宜诡异的笑了两声,看着薛愫的眼神像是在看什么怪物一般。又打量了一下跟前这架屏风,虽然不是什么玻璃也不是什么刻丝那么值钱,但这木头这漆工,这绣活却样样都叫好,说不定还能换两个钱。
古宜在薛愫这里没有捞到什么好处,灰溜溜的出去了。薛愫被古宜这么一气,愈发觉得胸口疼。更加觉得自己是好不了了,情知自己活不长,便对闻莺说:“将我那箱子拿来。”
闻莺不解忙问:“难道奶奶真要把箱子里的东西给老爷?”
薛愫咬牙说:“我就是死了也不会给他。”此刻她恨极了这里。
孤零零的躺在炕上,心想她如今这番遭遇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当初曾家败落,她随伯母范氏一道搬出了曾家。后来范氏贪恋古家给她的二十两银子,便草草的将她许于古宜。
哪知古宜看似风姿俊朗,却是这般的不堪。来古家后,硬没过上一天的好日子。此刻她竟想念起江陵来。想起她十岁那年的暮春,她坐在荼蘼架下绣花,母亲则在一旁教恒儿识字的情景。只是母亲早已逝去。弟弟这些年来也没了音信不知死活。
闻莺捧了口黑漆嵌螺钿的官皮箱子进来,放在薛愫跟前,打开来任薛愫自取。上面一层的小格子里,分门别类的装着些母亲留给她的首饰。蓝宝戒指、鎏金的凤簪、珊瑚珠步摇、银质的璎珞圈,最值钱的乃是一对串了珍珠的赤金镯子。上等的南珠,每一颗都有龙眼般大小。薛愫每一样都细细看过一遍,却不捡来自戴。下面一层是一套叠得整齐的一套衣裳,正宗的苏作。乃是一件真红色缂丝兰桂齐芳的宫绸鹤氅。这些东西都是她从薛家带过来的,早些年古宜见过几次。自从古宜染上赌瘾后一直小心翼翼的收着,不敢拿出来。
这衣裳据说是母亲年轻时,外祖母做给母亲的,在她的印象里母亲也没穿过几回,母亲走的时候将这衣裳又留给了她。薛愫却一直收着不肯穿,想的时候拿出来看两眼,权当是见了母亲一般。
薛愫抹了抹眼角,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强撑着笑容和闻莺说:“你帮我将这个穿上。”
闻莺不解,但也只得照办。
薛愫换上了这套褙子。闻莺又替她重新拢了头发,薛愫自个儿在箱子里拾了根小凤簪,让闻莺给自己簪上。
穿得这样的艳丽,却还是压不住一脸的病容,以前那样的丰姿明媚,光彩照人,现在哪里还能看见半点。闻莺只觉得鼻子发酸,开了脂粉匣子,要给薛愫上妆。薛愫倒也不阻拦,任由闻莺拾掇去。
才上好妆,突然听见古宜又回来了,两人皆是大惊,薛愫在意的是那一箱子的东西,要是古宜见了只怕一样也不剩了。闻莺忙忙的收捡了刚抱在怀里就见古宜过来了。
原是古宜走得急落下了扇子,没想到这一回来竟瞧见了盛装的薛愫。他像是看什么怪物似的盯了薛愫两眼,一言未发。正欲转身离开时却一眼看见了闻莺护得紧紧的那口箱子,心里立马就明白了。便要上前去夺,闻莺死死的护住:“这是奶奶的东西,老爷不能拿去。”
古宜怒道:“这屋里的东西难道不都姓古么,我还就不信了。”
薛愫见闻莺力气小,哪里敌得过古宜,眼见着母亲留下来的东西马上要被夺去了,不得不上前护着。哪知慌乱之下古宜推了薛愫一把,薛愫的脑袋正正的磕在了柜子的棱角上。
在昏过去的瞬间,薛愫仿佛又看见了她在曾家住着时情景。满院子的西府海棠开得正热闹。姐妹们在花下吟诗斗草,好不快活。不过才几年的光景,却都相继凋零,恍如隔世。
(亲们,郁桢归来。新文火热连载中,敬请关注支持!)
第二章 最初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薛愫匆匆的回忆了她走过的这二十几载的人生。
父亲三十岁这年中了进士从长沙县令做起,后来升迁至淮阳知府,只是这知府还没做几天,三十四岁这年的秋天就突发疾病,早早的撒手而去。留下了她和唯一弟弟。后来父亲下葬,京中的姑母来信接她和弟弟上京去。伯娘范氏带了女儿也一道而往。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京城开始的。薛愫记起来了,当初曾家为了傍上风头正旺的永乡侯沈家,将曾家女儿许给了沈家的世子。没想到这桩婚姻最后却让曾家深陷泥潭,姑父、姑母,以至于几个表哥都不得善终。
曾家的坍塌,得不到姑母的庇佑,后来被守寡多年的伯娘说与古家,这就是所有悲剧的开始。
薛愫恍恍惚惚的想,这一生算是到头了,只是她才二十二岁,不过桃李之年,就已过早的凋零。她好不甘心!不禁想起母亲还在的时候,母亲教她扎花,描样子。只是这些记忆太过于遥远,像是上辈子的事情。
脑袋一直晕沉沉的,胃里翻滚着,实在是难受。直到跟前有人在推她:“小姐,吃点东西吧,你一整天都没吃东西。”
是谁,谁在叫她,薛愫悠悠的睁开了眼皮,见是闻莺。可站在跟前的闻莺还是个小孩子的模样,圆乎乎的脸庞,泛着健康的红润。扎着两小辫儿,穿着玉色的镶边比甲,系着象牙白的绫裙。身量未足,衣服显得有些宽宽松松的。
薛愫心想闻莺怎么是这副打扮,揉了揉眼,只当还在梦里。可是身上的不适却如此的真实。
她看了眼闻莺手中所捧之物,乃是一碗莼菜羹。只是她也没什么胃口,摆摆手说:“没胃口,撤下去吧。”
晃晃悠悠的,薛愫看见了那一排的朱漆长窗,以及被风吹起的白色纱幔,心想这是什么地方。她走到窗前,想要伸手推窗,闻莺却忙放下了碗,赶紧上来替薛愫开了。
一望无际的碧波荡漾,这是在船上!薛愫记起了,这似曾相识的场景,当初她和伯娘范氏就是搭船去的京城。为何又做了这样的梦?
被风一吹,薛愫觉得头更家晕沉沉的,忙坐回了圆桌前,一手支了脑袋。闻莺见状赶紧上来又将窗户合上,这里还想劝薛愫吃点东西。
正巧薛恒一头走了进来。
薛愫看见了薛恒更是傻了眼,他还是个小孩子,一身的灰白的衣裳,因为还在父亲的孝期里,又听得薛恒说道:“我听晚霞说姐姐身上不好所以过来看看。”
薛愫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看着年幼的弟弟,想起薛恒日后的遭遇来,曾家倒后,弟弟被几个不三不四的人引逗,后来不知去向。连她出嫁弟弟也没赶来送他,到后面就没有音信了,也不知是死是活。
薛愫想到这里心痛不已,一把搂住了薛恒就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举动让旁边的闻莺一愣,心想好好的怎么又哭呢。薛恒却只当是姐姐伤心是因为父亲新故,他鼻子也酸酸的,抬起手要给薛愫擦拭脸上的泪痕,稚气未脱:“姐姐不哭,爹爹没了,姐姐还有我呢。”
薛愫的眼泪更是止不住。直到范氏带着女儿薛忆走了来。
范氏生得矮胖,那茶褐色的宁绸衣裳裹在她身上更显得圆滚滚的。
“你也别每天都哭哭啼啼的,去了曾家也要这个样子?你姑母或许不说什么,只怕别人看不过。”
薛愫见了范氏就已止了眼泪。对于这个伯娘她以前还很敬重,大伯去得早,是范氏一人将薛忆拉扯大,从没抱怨过一句苦。爹爹还在的时候时常照看着,如今爹爹一走,薛家就没了能主事的人。范氏又是个没成见的人,见京中的大姑姐来请,二话不说,变卖了田产,遣散了家仆,带了薛忆和薛愫姐弟就投奔曾家去,几乎不留任何退路。而后面曾家落败,将她草草许于古家却是范氏的主意,就因为古家的太太卓氏许了她二十两银子。
想到这一层,薛愫的脸色颇有些冷淡,也不大愿意和范氏说话。
范氏看了看薛愫也没什么异样,就回去歇息,留下了薛忆陪这个妹妹。
薛愫看了眼薛忆,这位比她长一岁的堂姐蹙着眉头正看着她。此时她的脸庞还很丰润,身上淡柳色的衣衫将她的肤色趁得更加白净。
薛忆后来由姑父做主,许给了京中一个五品的郎中,嫁到那边去后,却因三年无所出不得婆母喜欢,没过多久丈夫便宠妾灭妻。薛忆软弱惯了,被丈夫、婆婆,甚至小妾吃得死死的,家里的事也诸事做不得主,只好将自己关在在屋里吃斋念佛,年纪轻轻就心如古井。
当薛忆再次站她面前时,薛愫不由得惊了一跳,看来薛家的女人也都是薄命之人。
“妹妹,你别想太多,有什么烦心的事都可以告诉我。我们姐妹可以一起解解闷。要是害怕的话,晚上睡觉我过来陪你。”
薛愫咬了咬嘴唇,最后憋出一句话:“好久不见姐姐了,你还好么?”
薛忆满是诧异,这个妹子当真晕船脑袋也不清楚了么,还是因为叔父去世悲伤过度,说话也不明白了?明明上午她还过来陪着薛愫说了话,后来薛愫实在晕得厉害,便让闻莺伺候她歇息。不过几个时辰的功夫就变成了这样?
薛忆心里害怕,偏偏这船上又没什么大夫,要不就请来给薛愫看看。
看着薛忆神色慌张,薛愫想,她又说错了话么。脑袋依旧晕沉沉的,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
薛忆瞅着她脸色不大好,便让闻莺扶薛愫歇息,不敢再惊扰。
躺在榻上,薛愫还没回过神来,到底古家的那几年是场噩梦,还是眼前的情景是场梦。
“你拿块镜子来我照照。”薛愫吩咐了闻莺一声。
闻莺不知她家小姐要做什么,只得照办,匆匆的去翻包袱,找了块菱花镜子来。薛愫拿着一看,里面的那个人俨然一副少女模样,稚嫩的犹如十三四岁的时候。莫非她回到了当初那个时候,还是她只是做了一场长长的梦而已。
薛愫手一滑,菱花镜子跌到了地板上,清脆的一声响,那玻璃镜面裂了几道纹路。
(求点求推求收藏。郁桢坑品,你值得拥有!)
第三章 恩德
时而清醒,时而恍惚。
在这船上荡悠悠的过了四五日。薛愫的身子已经虚弱无比。
不过眼前的一件件事情都在告诉她,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正一天天的经历着,这不是一场梦。难道古家的那四年是一场梦,一场可怕的噩梦?
薛愫有些分不大清。
早晚对着父母的牌位上香跪拜,薛愫也曾哭诉过:“爹爹,能不能告诉女儿这是怎么回事?梦里梦外我已经分不大清楚,莫非我已经死过一次,让我重新回到了这一年?”
浑浑噩噩的过了几日,每日所接触的不过是亲近的这几个人。范氏、薛忆、薛恒,以及身边的闻莺和晚霞两个丫鬟。曾家派来的仆妇们不大进她的船舱,其余的是些男人,不会轻易见面。
薛愫正在努力回忆,当初上京的路上发生过什么事,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她已经不大记得清楚了。这一日,船靠了岸,要上街市上去采买些生活所需。晃荡了些时日,薛愫也很想下去透透风。
闻莺和晚霞两个扶着她,下了船。当她稳稳的站在码头时,她抬头看了看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明晃晃的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不过那碧波万顷的江面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光芒闪烁。
薛愫突然问了句:“柳妈妈呢?”
闻莺和晚霞面面相觑,哪里有姓柳的妈妈?
看着这两人的神情,薛愫暗忖,莫非她又说错了话,没有这个人?
后来还是跟在后面的刘婆子说:“二小姐找柳妈妈做什么?”
薛愫诧异道:“没什么,我只是记起了这么个人随便问问。”如果她没猜错的话,这位姓柳的妈妈是姑母派来接他们中的一个仆妇,在姑母房中管事。后来她嫁到古家,她落魄的时候,柳妈妈还曾打听到甜水巷古家这边来看望过她。
薛愫还记得柳妈妈的眉角边有一颗米粒大的痣,对姑母忠心耿耿,后来曾家散了,姑母仙逝,这位柳妈妈还曾对她关照过。薛愫一直感念她的恩德。
刘婆子见小姐找,便让人去传话。过不多久,柳氏就出现在了跟前。干瘪瘦小的身子,清瘦的脸庞,眉角的黑痣。只是脸上的褶子还没那么多,脸上还没有满是风霜。大概四十还不到的样子。茄灰色掐福纹的镶边比甲,下着银蓝色的菱花马面裙,头发挽了个圆髻。插戴着一支青玉长簪,鬓角也收拾得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个精明利落的人。薛愫看傻了眼,果然有柳妈妈这个人。
她张了张嘴,想唤一声,却梗在喉咙里发不出声音。
柳氏见薛家二小姐找她,忙忙的赶了来,对薛愫屈了身子行礼。薛愫忙吩咐身边的闻莺道:“快扶着,别拜。”
薛愫只瞅着柳氏看,后来闻莺悄声的问薛愫:“小姐,你有什么要吩咐这位妈妈的?”
薛愫才从以前的过往中回过神来,略抿了抿嘴,含笑道:“姑母派了柳妈妈来,有劳柳妈妈一路辛苦了。以后说不定还要让妈妈费心,还请妈妈多担待些。”
柳氏忙谦恭道:“老奴不敢当,奉了太太的命令,一路护送薛姑娘上京。”
薛愫又让闻莺拿了几两银子给这柳氏,并说:“妈妈舟车劳顿,这点钱给妈妈买糖吃。”
柳氏再三谢了。
在岸上并未停多久,便又上了船。出去透了下风,薛愫觉得精神略强些了。只是一人闷坐在那里不和人说话,独自想她的事。
闻莺和晚霞两个见了,心想她家小姐不会闷出病来吧。闻莺上前赔笑着和薛愫说话:“小姐怎么突然问起这位妈妈来,当初来江陵的时候,和几位女人一起给小姐行过礼,难为小姐就这么一眼便记住了。”
薛愫感念柳妈妈的恩德,只是跟前这话她说不出口,只好道:“既然是姑母派来的人,就得好生对待。”
莫非是真的重活了一世?薛愫觉得心潮澎湃,她又回到了一切刚开始的地方,那时候她还只是个才没了父亲,忧郁又单纯的少女。或许一切都还来得及。若是能阻止曾家的落败,或许她的命运也将变得不同。
这个念头闪过时,薛愫身子颤了一下,她一介小小的孤女,又有什么能耐去担负一个他姓家族的兴亡?
曾家大老爷曾乃大学士,入主内阁,虽然已经致仕,但在朝廷的余威还在,也有不少的门生幕僚;姑父乃翰林院的侍读学士,是个饱读诗书的大儒。还有几位表哥也都是人才,哪里有她说话的地方。
可就是这么一个诗书仕宦望族,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没落的命运。
若真重活了一世,她又知道事情的走向,说不定还能避免这场祸患。只要她能适时的干预阻止,只是谈何容易。
如今已没有回头路可走,只有迎面而上。曾家的事或许她人微言轻,说不上什么话,但是她拼死也会保得他们姐弟的安稳。不会再眼睁睁的看着悲剧再次上演。
想到这里,薛愫让人将薛恒叫来,亲自教导他:“以后去了姑姑家,可别给我惹事。我会和姑父说去,让你进他们曾家的族学念书。你也正经给我念,别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教坏了你,以后我有什么脸面去见地下的爹娘。”
薛恒倒是一副乖顺的模样,规规矩矩的站在跟前,细心的聆听着姐姐的教诲。
闻莺在旁边见了笑道:“姑娘倒是劳神。不过以前老爷还在的时候不也夸赞小爷聪慧么,年纪虽小却也渐渐能做文章了。说不定以后也是有大出息的。”
“你别赞他,不好好拘束着,就算是根好苗子也不见得能结出好果实。”
薛愫细细想过,上一世她也太过于懦弱,没有尽到一个做姐姐的职责,才使得弟弟走上了不归路。
薛恒此刻倒开口了:“姐姐教的,我都记着。你放心,我定不会辜负姐姐的期望。”
“那就好。”薛愫欣慰的点点头,心想道路漫长,她也该好好的谋划一下才是。她要把自己的将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定不会再让旁人给耽误。
(泣泪求点求收求推呀!)
第四章 曾府
走了一个多月的水路,终于在三月十八这一日,船靠了岸。
曾家派了奴仆们来码头来接薛家人。
薛愫由着闻莺和晚霞两个搀着下了船,坐上了曾家派来的轿子。
走一条似曾相识的路,薛愫已经没有了当初入京时的那份新奇与憧憬,只有隐隐的不安和忐忑。
她轻轻揭起了帘子的一角。往那轿子外望去。京都果然繁华,林立的街市,喧嚣的人群。操着各种口音的走卒贩夫们,卖吃食的、摆杂耍的……形形色色。
车轿行了大半日,终于渐渐停下来了。薛愫记起来了,来迎接他们的是大表嫂鹄大奶奶,管氏。
果然只听得有人在轿外说:“请薛家二小姐下轿!”
轿帘立马被人打起。薛愫看了一眼,是个干净清爽的丫鬟,是曾府里的人。薛愫记得,她是表嫂房里的红线。
红线微微垂了头,伸手出去等着扶薛愫,薛愫略微的迟疑了一下,便将手递了过去。
红线不禁的打量了薛愫一眼,梳着三丫髻,围着珍珠串,鬓边簪了一朵白色的丝绒花。淡藕荷银线绣卷草纹的杭绸窄袖褙子,水墨画的素白绫子裙。细挑身材,娉婷袅娜。原本就一等的容貌,被这淡衣素服衬得更加的清丽脱俗。红线暗赞:可真是个漂亮的人物!
这里闻莺才赶着上来要扶薛愫。
鹄大奶奶正和范氏行礼。
“大舅妈一路辛苦。”
范氏第一次见到鹄大奶奶,只见她中等个儿,绾着堕马髻,左边的发鬓插着白玉鸳鸯鎏金银簪,右边则是三支雕花短金钗。柳眉淡扫,鼻如悬胆,丹凤眼,脂光粉艳,妩媚多姿。又见她戴着赤金的璎珞圈,桃红遍地金妆花缎的褙子,系着宝蓝色的撒花洋绉裙。
看罢,范氏捏着鹄大奶奶的手又下细里瞧了一阵,不住的夸赞道:“哎哟,真是个标致的小媳妇。别说男人,就是我看着也怪爱的。”
范氏向来是一张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管得不得体。鹄大奶奶听惯了无数的漂亮奉承话,可范氏这一句,粗鄙无疑,鹄大奶奶脸上虽然堆着笑,心里却早已把范氏看轻了几分,只听得她笑答:“舅妈谬赞了。我们太太这几天一直念叨呢,说算着日子也该到了,每天都要遣了人去码头等。总算将你们给盼来了。”
接着薛愫姐妹们相继见过,鹄大奶奶先看了看薛忆,又看了看薛愫,拉着薛愫的手也不放,便说:“走吧,我们去见太太。”
重回曾家,薛愫却心中多了一份感慨。高出院墙的梧桐树绿叶如荫,垂花门上的颜色看着像是才新漆过,很是华丽。仆妇们身上的衣服穿戴也都还富贵。
这时候的曾家哪里会想到三年后就一落千丈呢。薛愫那双看透了一切的眼睛清澈明亮,又带着一丝的不忍。
她只顾想着心事,以至于鹄大奶奶和她说什么,薛愫也没听明白,还是闻莺小声的支会道:“小姐,大奶奶问你话呢。”
鹄大奶奶却是一脸的不在乎,明媚的笑道:“二妹妹一路坐船辛苦,这里好不容易到了。太太早就吩咐预备好了屋子给妹妹住,等妹妹歇息好了,我带着妹妹好好的转转。到各处认认门。”
薛愫有礼含笑道:“劳烦大表嫂了。”
进了垂花门,便是一个宽敞朗阔的院落,墙根下种了不少的梧桐树,西边是抄手游廊,站着三五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见客人来了,都住了说话声,垂首恭顺的站好。
薛愫对这里早已了如指掌,到是新到的范氏和薛忆母女俩很是新奇,两眼四处乱看,心中又不住的惊讶,曾家果然是富贵人家。
过了穿堂,便是姑母薛太太住的明晖堂了。正面五间上房,左右配着厢房。下面的屋子服侍的丫鬟婆子们住处。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丁香树,一株紫丁,一株白丁,如今正赶上花期。只见一树树的繁花热烈的绽放着,那香气久久不曾散去。
两个年轻少女先迎出来了,一个着葱绿色的比甲,一个着丁香色的比甲,两人皆穿金戴银,遍身绫罗。葱绿色衣裳的叫玉针,丁香色衣裳的叫璎珞。
“舅太太和小姐们总算到了。我们太太眼睛都要望穿了,快里面请。”
众人簇拥着,进了明晖堂的花厅。才一进门,就见当地站着个年近四十的妇人,绾着一窝丝,结着特髻。戴着八宝福寿的长簪。一身明褐色的氅衣。白净丰润的脸庞保养得宜,看上去是刚刚三十出头的样子。
见他们进了屋,薛太太就再也没忍住,上前拥住了范氏,又是喜又是忧:“二弟妹,总算将你们给盼来了。”
范氏也含笑着与薛太太见了礼。这里薛忆和薛愫两姐妹纷纷给姑母行过了礼。薛太太先看了看薛忆夸赞了一回:“都是大姑娘了,好久不见,还真不大能认出来。倒有几分像二弟妹年轻时候的样子。”接着又去看薛愫。
薛愫一身装扮,让薛太太想新故不久的三弟,眼泪就再也止不住,搂着薛愫道:“好个可怜的人,想着你爹爹辛苦半辈子,这才升官没几天,以后就苦尽甘来了,没想到他福分竟那么浅。”
被薛太太这么一说,薛愫也忍不住落泪,但也强撑着去劝慰姑母:“姑母,这就是命呀,怨不得谁。”
范氏也拿着帕子拭泪,或许她也想起了已故的丈夫。屋中所见之人无一不掉眼泪的。
还是鹄大奶奶在旁边说:“太太您还病着呢,大夫吩咐过切勿太动气,养息身子才是要紧。”
薛太太哪里忍得住呢,当初一母同胞三姐弟,她是家中的长女,如今两弟弟却走在了她的前面,焉能不伤心。
薛愫忙将后面的薛恒叫来给姑母行礼。
薛恒有模有样的和姑母见了礼。薛太太看着唯一的侄儿只说好。
这里还来不及坐,鹄大奶奶道:“该去给老夫人请安问好了。”
薛太太这才缓缓的收了眼泪,勉强打起了精神,对范氏说:“你们是远客刚到,理应该去给老夫人行个礼。”
(新书求支持,求收求推!)
第五章 安顿
这里薛太太和范氏说着话在前面走着,薛忆有些胆怯,默默的跟在身后。鹄大太太在最前引路。大家齐往秦老夫人的院子走去。
这位秦老夫人生了两儿两女,长子曾谕,前朝的大学士,五十六岁就以身体欠佳致仕,如今一心只炼丹药,想求不老仙方;次子曾谱便是薛愫的姑父,也是一介大儒。还有两个女儿嫁得都不错。
秦老夫人如今年事已高,府里的事高兴时过问两句,其余时候都交给了两个儿媳打点。自己做个老善人,持斋礼佛。
一行人穿过了罩楼,往西行了一段路程。
薛太太一路上正和范氏说道:“知道你们要来,我早早的让鹄儿媳妇给收拾了一处清静的院子,也有十来间,给你们住。都是一家人,也别客气,缺什么,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尽管和鹄儿媳妇和我开口。”
范氏笑道:“大姐费心了。”
薛太太叹道:“如今我娘家人就只剩你们几个了。大家相互照应着也是应该的。将来大姑娘和二姑娘的大事都在我身上。”
范氏一听这话心里更是喜欢,有了曾家这棵大树依靠,她家忆儿以后不愁没有好人家。因此更一心想要巴结好这位姑姐。
说话间,就已到了秦老夫人住的沉心居。早有仆妇通报,一会儿就有丫鬟迎了出来:“老夫人听说远客到了,正高兴着呢。快快里面请吧。”
沉心居是处僻静偏安的地方,妆饰也比明晖堂那边低调许多。院子里栽种着栀子,也赶上了花期,开得正好。画廊下挂着各式的鸟雀,有丫鬟正忙给鸟雀们添食喂水。
见他们来,早有丫鬟替他们打起了湘妃竹帘。
众人挨身进去,薛愫瞧见了坐在紫檀雕花软榻上的老妇人,满头银丝,戴着福寿金簪,围着绣花眉勒上面嵌着枚祖母绿的宝石。榻前立着两个丫鬟,一个贴身服侍的老妈妈。
秦老夫人年过古稀,身子还算硬朗。保养也得宜,看上去不过六十几的样子。房里服侍的丫鬟婆子一大堆,加上两个儿媳妇也还算孝顺。诸事遂心。如今只管颐养天年。
薛太太和鹄大奶奶两婆媳先行了礼,薛太太笑道:“老夫人,我娘家的弟妹、侄女儿们过来了,给老夫人请安。”
当下立马有丫鬟拿了几个蒲团过来,众人行了跪拜礼。
秦老夫人含笑道:“亲戚家都是一样,嫂子、侄女儿们也别太拘束。”
又让跟前的丫鬟沉香给了薛忆和薛愫姐妹两一份见面礼,两人皆是一支金簪,一对宝石戒指。又给薛恒赏了一盒御墨,一对宫制的荷包。
这里见过了秦老夫人,陪着说了一会儿话,怕扰老夫人清修,也不便多加惊扰,便回了明晖堂。
“我让你给两个妹妹做的衣裳如何呢?”
鹄大奶奶笑答:“正等着太太过去选料子呢,量好了两个妹妹的尺寸,就让针线上的人去做。”
薛太太点点头,又见范氏身上的衣服也都是半旧不新的,样式也是早些年的样式,虽然是个**,但也穿得太寒酸了些,有些不忍,便悄悄的告诉跟前的玉针,让她选几套自己不大穿的衣裳送给范氏。
这里又给薛家人安排了一处院落让他们居住。
分派完毕,薛太太问道:“淑苓怎么不见?”
鹄大奶奶笑道:“妹妹病着呢,只怕这时候还没起来。”
薛太太闻言叹息了一声:“她也是个不牢靠的,病灾又多。请了大夫来给瞧了没?”
鹄大奶奶道:“请了王大夫来看过了。”
这两日忙碌,加上薛太太本身不大利索,倒疏忽了。
听着淑苓的名字,薛愫眉头微蹙,这个前世与她交好的姐妹,最终命运也不如何。曾家要许给沈家的人便是她。
也就是说这一世能说服姑母收回这门亲事,曾家或许就不会遭受变故了。只是要让她如何开这个口。
薛太太给他们居住的院子叫敷春堂,院子里种满了西府海棠,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据说当初曾是曾老太爷的一处内书房,又与二房这边的房舍相连。后来曾老太爷仙逝后,分家时自然就划给了二房这边。后来一直闲置着,还当过一段时期的库房。如今薛家人过来了,便收拾了出来,让他们在此居住。
青棠居一共十来间屋子。北面一共五间,给了范氏母女,南面的五间,自然留给了薛愫姐弟。东面有两间屋子预备做厨房。以后自己开伙也是方便的。薛太太说,恒儿现在还小,暂且让他住在这里,等大些再单独给他腾挪屋子。
在曾家就这样住下来了,奔波了好些天,薛愫身子着实疲乏,看了会儿闻莺和晚霞收拾箱笼,便说要去躺躺。
这里闻莺将那口小官皮箱提了出来,笑问道:“小姐,这个看放在何处?”
里面是母亲留给她的东西,上一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古宜的魔爪,如今她死也要守住母亲留给她唯一的东西,想毕便说:“放我房里吧。”
薛愫躺在拔步床上,眼睛却盯着那一扇扇关闭的窗户。光亮通过高丽纸透了进来,不是太明亮。她在枕上自思,这后面的路该如何走。若是保住了曾家,那么她是否就能无忧。(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
第一章 冤家
薛愫半靠在板壁上,伸手去拾针线笸箩里的东西。拨拉了好一阵,终于将那一副还没绣完的鞋面拿到了手中。对着光亮处,慢慢的做了起来。
可还没做几针,便觉得身上难受,忙用绢子捂了嘴猛烈的咳嗽了一通。好不容易平息下来,胸口依旧阵阵的发疼。她瞥了一眼绢子,上面已有了斑斑血丝。
薛愫曾想起母亲说过,盛年吐血,终不牢靠。此时她的心也就凉了大半,暗想也不知还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过不多久,听见帘栊响动,知道是闻莺回来了,忙忙的收了针线。
“奶奶,这是三两一钱银子。”闻莺走到跟前将一块手帕里包着的钱给薛愫看。
薛愫忙问:“那么好的一件棉衣,就只当了这点?”
闻莺微蹙了眉头道:“就这点钱还是我好说歹说,求着他们才肯收下的。”
这三两银子,除去给薛愫的药钱,已经剩不下什么。
眼见着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家里值钱的东西早就被那个嗜赌的丈夫拿去或卖或当,唯一的一点家底已经被他给败光了。家里的开支丈夫是从未过问,更别说薛愫这里病得如此之重,有过体贴。
闻莺见这屋子透风,天气又冷,炕也是冰冷的。奶奶病着,闻不得火炭。只得赶着去烧了个手炉来给薛愫捧着。又忙着去檐下熬药。
药还没熬好,就见古宜回来了。闻莺微微的有些吃惊,老爷他怕是一月有余没有踏进过这座院子了。
闻莺忙忙起身,心里又有些惧怕,唤了一句“老爷!”
古宜见了她,倒突然来了兴致,走上前去要捏闻莺的脸蛋,并笑道:“好些日子没见你,倒越发的出挑了。以后跟着我,总少不了你的好处。”
闻莺臊得满脸通红,战战兢兢地不敢言语。
古宜见她这胆怯的样子,有些不满:“怎么,难道我是老虎要吃了你不成?躲什么呢?”
古宜逗弄了一会儿闻莺便要往屋里去,哪知没瞧见地上,一脚撞翻了风炉。滚热的药汤浇了他一鞋子。
古宜急得跳脚,又一面痛呼:“作死的小贱种,你要把我给烫死呀!”
闻莺连忙弯腰去收拾,心里更加胆怯。
这边的薛素听见了外面的响动,气得咬牙切齿。索性翻了个身,面朝里躺着。
古宜走了进来,瞧见了这副光景,到了炕前,嗤笑一声:“知道我回来了,连个正面也不愿给。还给我装什么夫人娘子。”说着便脱了鞋,高声叫闻莺给他找干净的鞋子来换上。这里坐到了炕沿上。
古宜看见了被子上搭着的手,便拉了过来啧啧叹道:“啧啧,我记得以前这双手白嫩得和那水葱没两样,这才几年,就只剩下骨头连着皮了。呀呀,真是可惜,再美的人也经不起几年折腾,你自个儿也不照照镜子,瞧瞧你现在是什么鬼样子。出去只怕要把人给吓跑。”
薛愫哪里还能再继续装睡下去,一骨碌的翻身坐了起来。可能是动作用些迅猛,觉得天旋地转,看古宜也是双影。
薛愫沉着脸,冰冷得说道:“今天回来又打什么东西的主意?”
古宜一笑:“哈,今天我赢钱了,不过都是小钱,还不够我买酒吃。娘子真要大方的话,不会不清楚我的心思,就看你愿不愿意给我添几个像样的下酒菜。”说着伸手去摸了摸薛愫那张枯瘦得不及巴掌大小的脸。薛愫却嫌弃的一手挡开了古宜的举止,古宜白讨了没趣。
薛愫知道这些年来古宜一直想着她的嫁妆,那是娘再世的时候留给她的唯一的东西,她现在只能以这个伴身,作为最后的出路,哪里有轻易拿出来给古宜去赌的道理。
古宜见薛愫不肯吭声,知道她是不愿意了,脸上的笑容已经凝结:“还是不愿意吧,你的东西藏在什么地方,我迟早会翻出来。这个家多大来着,我可比你门清,咱们走着瞧。”又接连催促着闻莺拿鞋子过来,一刻也不想在此处多呆。
薛愫索性横下了心,直着脖子冲古宜吼道:“你拿把刀子来,将我给捅死了。大家都痛快!”
古宜穿好了鞋子,原本已经走到了屏风前,听见了这句又折回来几步,半弯着身子,直直的盯着薛愫的脸瞧,又冷笑道:“得了,别教唆我做个杀人犯,把你给杀了,我还得搭上条性命,可不值当,我脑子还没坏。你也给我知点趣吧。我娶了你,得了什么好处。子女没一个,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做什么事都不成,还真是娶了个扫把星回来。”
原本英俊的面孔此刻在薛愫看来就像个魔鬼,想到她接连受的委屈,薛愫心潮澎湃,来不及多想,伸手去给了古宜一巴掌。
古宜半晌才缓过神来,捂着滚热的脸,就是他娘也从未弹过他一指甲盖,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咄咄逼人道:“好呀,你还敢打我!”说着就把薛愫的手紧紧的拽住。
薛愫本来就病弱,哪里敌得过眼前这个健勇的七尺男儿。手腕被他拽得生疼,骨头也咯咯作响。
还是闻莺听见了屋里的动静,这才跑了进来,好不容易才将两人给劝开了。
薛愫气得七窍生烟,愠怒道:“要不你把我给休了,要不你给我滚,再也不许你踏进这房里一步。就当我死了!”
古宜诡异的笑了两声,看着薛愫的眼神像是在看什么怪物一般。又打量了一下跟前这架屏风,虽然不是什么玻璃也不是什么刻丝那么值钱,但这木头这漆工,这绣活却样样都叫好,说不定还能换两个钱。
古宜在薛愫这里没有捞到什么好处,灰溜溜的出去了。薛愫被古宜这么一气,愈发觉得胸口疼。更加觉得自己是好不了了,情知自己活不长,便对闻莺说:“将我那箱子拿来。”
闻莺不解忙问:“难道奶奶真要把箱子里的东西给老爷?”
薛愫咬牙说:“我就是死了也不会给他。”此刻她恨极了这里。
孤零零的躺在炕上,心想她如今这番遭遇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当初曾家败落,她随伯母范氏一道搬出了曾家。后来范氏贪恋古家给她的二十两银子,便草草的将她许于古宜。
哪知古宜看似风姿俊朗,却是这般的不堪。来古家后,硬没过上一天的好日子。此刻她竟想念起江陵来。想起她十岁那年的暮春,她坐在荼蘼架下绣花,母亲则在一旁教恒儿识字的情景。只是母亲早已逝去。弟弟这些年来也没了音信不知死活。
闻莺捧了口黑漆嵌螺钿的官皮箱子进来,放在薛愫跟前,打开来任薛愫自取。上面一层的小格子里,分门别类的装着些母亲留给她的首饰。蓝宝戒指、鎏金的凤簪、珊瑚珠步摇、银质的璎珞圈,最值钱的乃是一对串了珍珠的赤金镯子。上等的南珠,每一颗都有龙眼般大小。薛愫每一样都细细看过一遍,却不捡来自戴。下面一层是一套叠得整齐的一套衣裳,正宗的苏作。乃是一件真红色缂丝兰桂齐芳的宫绸鹤氅。这些东西都是她从薛家带过来的,早些年古宜见过几次。自从古宜染上赌瘾后一直小心翼翼的收着,不敢拿出来。
这衣裳据说是母亲年轻时,外祖母做给母亲的,在她的印象里母亲也没穿过几回,母亲走的时候将这衣裳又留给了她。薛愫却一直收着不肯穿,想的时候拿出来看两眼,权当是见了母亲一般。
薛愫抹了抹眼角,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强撑着笑容和闻莺说:“你帮我将这个穿上。”
闻莺不解,但也只得照办。
薛愫换上了这套褙子。闻莺又替她重新拢了头发,薛愫自个儿在箱子里拾了根小凤簪,让闻莺给自己簪上。
穿得这样的艳丽,却还是压不住一脸的病容,以前那样的丰姿明媚,光彩照人,现在哪里还能看见半点。闻莺只觉得鼻子发酸,开了脂粉匣子,要给薛愫上妆。薛愫倒也不阻拦,任由闻莺拾掇去。
才上好妆,突然听见古宜又回来了,两人皆是大惊,薛愫在意的是那一箱子的东西,要是古宜见了只怕一样也不剩了。闻莺忙忙的收捡了刚抱在怀里就见古宜过来了。
原是古宜走得急落下了扇子,没想到这一回来竟瞧见了盛装的薛愫。他像是看什么怪物似的盯了薛愫两眼,一言未发。正欲转身离开时却一眼看见了闻莺护得紧紧的那口箱子,心里立马就明白了。便要上前去夺,闻莺死死的护住:“这是奶奶的东西,老爷不能拿去。”
古宜怒道:“这屋里的东西难道不都姓古么,我还就不信了。”
薛愫见闻莺力气小,哪里敌得过古宜,眼见着母亲留下来的东西马上要被夺去了,不得不上前护着。哪知慌乱之下古宜推了薛愫一把,薛愫的脑袋正正的磕在了柜子的棱角上。
在昏过去的瞬间,薛愫仿佛又看见了她在曾家住着时情景。满院子的西府海棠开得正热闹。姐妹们在花下吟诗斗草,好不快活。不过才几年的光景,却都相继凋零,恍如隔世。
(亲们,郁桢归来。新文火热连载中,敬请关注支持!)
第二章 最初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薛愫匆匆的回忆了她走过的这二十几载的人生。
父亲三十岁这年中了进士从长沙县令做起,后来升迁至淮阳知府,只是这知府还没做几天,三十四岁这年的秋天就突发疾病,早早的撒手而去。留下了她和唯一弟弟。后来父亲下葬,京中的姑母来信接她和弟弟上京去。伯娘范氏带了女儿也一道而往。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京城开始的。薛愫记起来了,当初曾家为了傍上风头正旺的永乡侯沈家,将曾家女儿许给了沈家的世子。没想到这桩婚姻最后却让曾家深陷泥潭,姑父、姑母,以至于几个表哥都不得善终。
曾家的坍塌,得不到姑母的庇佑,后来被守寡多年的伯娘说与古家,这就是所有悲剧的开始。
薛愫恍恍惚惚的想,这一生算是到头了,只是她才二十二岁,不过桃李之年,就已过早的凋零。她好不甘心!不禁想起母亲还在的时候,母亲教她扎花,描样子。只是这些记忆太过于遥远,像是上辈子的事情。
脑袋一直晕沉沉的,胃里翻滚着,实在是难受。直到跟前有人在推她:“小姐,吃点东西吧,你一整天都没吃东西。”
是谁,谁在叫她,薛愫悠悠的睁开了眼皮,见是闻莺。可站在跟前的闻莺还是个小孩子的模样,圆乎乎的脸庞,泛着健康的红润。扎着两小辫儿,穿着玉色的镶边比甲,系着象牙白的绫裙。身量未足,衣服显得有些宽宽松松的。
薛愫心想闻莺怎么是这副打扮,揉了揉眼,只当还在梦里。可是身上的不适却如此的真实。
她看了眼闻莺手中所捧之物,乃是一碗莼菜羹。只是她也没什么胃口,摆摆手说:“没胃口,撤下去吧。”
晃晃悠悠的,薛愫看见了那一排的朱漆长窗,以及被风吹起的白色纱幔,心想这是什么地方。她走到窗前,想要伸手推窗,闻莺却忙放下了碗,赶紧上来替薛愫开了。
一望无际的碧波荡漾,这是在船上!薛愫记起了,这似曾相识的场景,当初她和伯娘范氏就是搭船去的京城。为何又做了这样的梦?
被风一吹,薛愫觉得头更家晕沉沉的,忙坐回了圆桌前,一手支了脑袋。闻莺见状赶紧上来又将窗户合上,这里还想劝薛愫吃点东西。
正巧薛恒一头走了进来。
薛愫看见了薛恒更是傻了眼,他还是个小孩子,一身的灰白的衣裳,因为还在父亲的孝期里,又听得薛恒说道:“我听晚霞说姐姐身上不好所以过来看看。”
薛愫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看着年幼的弟弟,想起薛恒日后的遭遇来,曾家倒后,弟弟被几个不三不四的人引逗,后来不知去向。连她出嫁弟弟也没赶来送他,到后面就没有音信了,也不知是死是活。
薛愫想到这里心痛不已,一把搂住了薛恒就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举动让旁边的闻莺一愣,心想好好的怎么又哭呢。薛恒却只当是姐姐伤心是因为父亲新故,他鼻子也酸酸的,抬起手要给薛愫擦拭脸上的泪痕,稚气未脱:“姐姐不哭,爹爹没了,姐姐还有我呢。”
薛愫的眼泪更是止不住。直到范氏带着女儿薛忆走了来。
范氏生得矮胖,那茶褐色的宁绸衣裳裹在她身上更显得圆滚滚的。
“你也别每天都哭哭啼啼的,去了曾家也要这个样子?你姑母或许不说什么,只怕别人看不过。”
薛愫见了范氏就已止了眼泪。对于这个伯娘她以前还很敬重,大伯去得早,是范氏一人将薛忆拉扯大,从没抱怨过一句苦。爹爹还在的时候时常照看着,如今爹爹一走,薛家就没了能主事的人。范氏又是个没成见的人,见京中的大姑姐来请,二话不说,变卖了田产,遣散了家仆,带了薛忆和薛愫姐弟就投奔曾家去,几乎不留任何退路。而后面曾家落败,将她草草许于古家却是范氏的主意,就因为古家的太太卓氏许了她二十两银子。
想到这一层,薛愫的脸色颇有些冷淡,也不大愿意和范氏说话。
范氏看了看薛愫也没什么异样,就回去歇息,留下了薛忆陪这个妹妹。
薛愫看了眼薛忆,这位比她长一岁的堂姐蹙着眉头正看着她。此时她的脸庞还很丰润,身上淡柳色的衣衫将她的肤色趁得更加白净。
薛忆后来由姑父做主,许给了京中一个五品的郎中,嫁到那边去后,却因三年无所出不得婆母喜欢,没过多久丈夫便宠妾灭妻。薛忆软弱惯了,被丈夫、婆婆,甚至小妾吃得死死的,家里的事也诸事做不得主,只好将自己关在在屋里吃斋念佛,年纪轻轻就心如古井。
当薛忆再次站她面前时,薛愫不由得惊了一跳,看来薛家的女人也都是薄命之人。
“妹妹,你别想太多,有什么烦心的事都可以告诉我。我们姐妹可以一起解解闷。要是害怕的话,晚上睡觉我过来陪你。”
薛愫咬了咬嘴唇,最后憋出一句话:“好久不见姐姐了,你还好么?”
薛忆满是诧异,这个妹子当真晕船脑袋也不清楚了么,还是因为叔父去世悲伤过度,说话也不明白了?明明上午她还过来陪着薛愫说了话,后来薛愫实在晕得厉害,便让闻莺伺候她歇息。不过几个时辰的功夫就变成了这样?
薛忆心里害怕,偏偏这船上又没什么大夫,要不就请来给薛愫看看。
看着薛忆神色慌张,薛愫想,她又说错了话么。脑袋依旧晕沉沉的,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
薛忆瞅着她脸色不大好,便让闻莺扶薛愫歇息,不敢再惊扰。
躺在榻上,薛愫还没回过神来,到底古家的那几年是场噩梦,还是眼前的情景是场梦。
“你拿块镜子来我照照。”薛愫吩咐了闻莺一声。
闻莺不知她家小姐要做什么,只得照办,匆匆的去翻包袱,找了块菱花镜子来。薛愫拿着一看,里面的那个人俨然一副少女模样,稚嫩的犹如十三四岁的时候。莫非她回到了当初那个时候,还是她只是做了一场长长的梦而已。
薛愫手一滑,菱花镜子跌到了地板上,清脆的一声响,那玻璃镜面裂了几道纹路。
(求点求推求收藏。郁桢坑品,你值得拥有!)
第三章 恩德
时而清醒,时而恍惚。
在这船上荡悠悠的过了四五日。薛愫的身子已经虚弱无比。
不过眼前的一件件事情都在告诉她,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正一天天的经历着,这不是一场梦。难道古家的那四年是一场梦,一场可怕的噩梦?
薛愫有些分不大清。
早晚对着父母的牌位上香跪拜,薛愫也曾哭诉过:“爹爹,能不能告诉女儿这是怎么回事?梦里梦外我已经分不大清楚,莫非我已经死过一次,让我重新回到了这一年?”
浑浑噩噩的过了几日,每日所接触的不过是亲近的这几个人。范氏、薛忆、薛恒,以及身边的闻莺和晚霞两个丫鬟。曾家派来的仆妇们不大进她的船舱,其余的是些男人,不会轻易见面。
薛愫正在努力回忆,当初上京的路上发生过什么事,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她已经不大记得清楚了。这一日,船靠了岸,要上街市上去采买些生活所需。晃荡了些时日,薛愫也很想下去透透风。
闻莺和晚霞两个扶着她,下了船。当她稳稳的站在码头时,她抬头看了看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明晃晃的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不过那碧波万顷的江面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光芒闪烁。
薛愫突然问了句:“柳妈妈呢?”
闻莺和晚霞面面相觑,哪里有姓柳的妈妈?
看着这两人的神情,薛愫暗忖,莫非她又说错了话,没有这个人?
后来还是跟在后面的刘婆子说:“二小姐找柳妈妈做什么?”
薛愫诧异道:“没什么,我只是记起了这么个人随便问问。”如果她没猜错的话,这位姓柳的妈妈是姑母派来接他们中的一个仆妇,在姑母房中管事。后来她嫁到古家,她落魄的时候,柳妈妈还曾打听到甜水巷古家这边来看望过她。
薛愫还记得柳妈妈的眉角边有一颗米粒大的痣,对姑母忠心耿耿,后来曾家散了,姑母仙逝,这位柳妈妈还曾对她关照过。薛愫一直感念她的恩德。
刘婆子见小姐找,便让人去传话。过不多久,柳氏就出现在了跟前。干瘪瘦小的身子,清瘦的脸庞,眉角的黑痣。只是脸上的褶子还没那么多,脸上还没有满是风霜。大概四十还不到的样子。茄灰色掐福纹的镶边比甲,下着银蓝色的菱花马面裙,头发挽了个圆髻。插戴着一支青玉长簪,鬓角也收拾得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个精明利落的人。薛愫看傻了眼,果然有柳妈妈这个人。
她张了张嘴,想唤一声,却梗在喉咙里发不出声音。
柳氏见薛家二小姐找她,忙忙的赶了来,对薛愫屈了身子行礼。薛愫忙吩咐身边的闻莺道:“快扶着,别拜。”
薛愫只瞅着柳氏看,后来闻莺悄声的问薛愫:“小姐,你有什么要吩咐这位妈妈的?”
薛愫才从以前的过往中回过神来,略抿了抿嘴,含笑道:“姑母派了柳妈妈来,有劳柳妈妈一路辛苦了。以后说不定还要让妈妈费心,还请妈妈多担待些。”
柳氏忙谦恭道:“老奴不敢当,奉了太太的命令,一路护送薛姑娘上京。”
薛愫又让闻莺拿了几两银子给这柳氏,并说:“妈妈舟车劳顿,这点钱给妈妈买糖吃。”
柳氏再三谢了。
在岸上并未停多久,便又上了船。出去透了下风,薛愫觉得精神略强些了。只是一人闷坐在那里不和人说话,独自想她的事。
闻莺和晚霞两个见了,心想她家小姐不会闷出病来吧。闻莺上前赔笑着和薛愫说话:“小姐怎么突然问起这位妈妈来,当初来江陵的时候,和几位女人一起给小姐行过礼,难为小姐就这么一眼便记住了。”
薛愫感念柳妈妈的恩德,只是跟前这话她说不出口,只好道:“既然是姑母派来的人,就得好生对待。”
莫非是真的重活了一世?薛愫觉得心潮澎湃,她又回到了一切刚开始的地方,那时候她还只是个才没了父亲,忧郁又单纯的少女。或许一切都还来得及。若是能阻止曾家的落败,或许她的命运也将变得不同。
这个念头闪过时,薛愫身子颤了一下,她一介小小的孤女,又有什么能耐去担负一个他姓家族的兴亡?
曾家大老爷曾乃大学士,入主内阁,虽然已经致仕,但在朝廷的余威还在,也有不少的门生幕僚;姑父乃翰林院的侍读学士,是个饱读诗书的大儒。还有几位表哥也都是人才,哪里有她说话的地方。
可就是这么一个诗书仕宦望族,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没落的命运。
若真重活了一世,她又知道事情的走向,说不定还能避免这场祸患。只要她能适时的干预阻止,只是谈何容易。
如今已没有回头路可走,只有迎面而上。曾家的事或许她人微言轻,说不上什么话,但是她拼死也会保得他们姐弟的安稳。不会再眼睁睁的看着悲剧再次上演。
想到这里,薛愫让人将薛恒叫来,亲自教导他:“以后去了姑姑家,可别给我惹事。我会和姑父说去,让你进他们曾家的族学念书。你也正经给我念,别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教坏了你,以后我有什么脸面去见地下的爹娘。”
薛恒倒是一副乖顺的模样,规规矩矩的站在跟前,细心的聆听着姐姐的教诲。
闻莺在旁边见了笑道:“姑娘倒是劳神。不过以前老爷还在的时候不也夸赞小爷聪慧么,年纪虽小却也渐渐能做文章了。说不定以后也是有大出息的。”
“你别赞他,不好好拘束着,就算是根好苗子也不见得能结出好果实。”
薛愫细细想过,上一世她也太过于懦弱,没有尽到一个做姐姐的职责,才使得弟弟走上了不归路。
薛恒此刻倒开口了:“姐姐教的,我都记着。你放心,我定不会辜负姐姐的期望。”
“那就好。”薛愫欣慰的点点头,心想道路漫长,她也该好好的谋划一下才是。她要把自己的将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定不会再让旁人给耽误。
(泣泪求点求收求推呀!)
第四章 曾府
走了一个多月的水路,终于在三月十八这一日,船靠了岸。
曾家派了奴仆们来码头来接薛家人。
薛愫由着闻莺和晚霞两个搀着下了船,坐上了曾家派来的轿子。
走一条似曾相识的路,薛愫已经没有了当初入京时的那份新奇与憧憬,只有隐隐的不安和忐忑。
她轻轻揭起了帘子的一角。往那轿子外望去。京都果然繁华,林立的街市,喧嚣的人群。操着各种口音的走卒贩夫们,卖吃食的、摆杂耍的……形形色色。
车轿行了大半日,终于渐渐停下来了。薛愫记起来了,来迎接他们的是大表嫂鹄大奶奶,管氏。
果然只听得有人在轿外说:“请薛家二小姐下轿!”
轿帘立马被人打起。薛愫看了一眼,是个干净清爽的丫鬟,是曾府里的人。薛愫记得,她是表嫂房里的红线。
红线微微垂了头,伸手出去等着扶薛愫,薛愫略微的迟疑了一下,便将手递了过去。
红线不禁的打量了薛愫一眼,梳着三丫髻,围着珍珠串,鬓边簪了一朵白色的丝绒花。淡藕荷银线绣卷草纹的杭绸窄袖褙子,水墨画的素白绫子裙。细挑身材,娉婷袅娜。原本就一等的容貌,被这淡衣素服衬得更加的清丽脱俗。红线暗赞:可真是个漂亮的人物!
这里闻莺才赶着上来要扶薛愫。
鹄大奶奶正和范氏行礼。
“大舅妈一路辛苦。”
范氏第一次见到鹄大奶奶,只见她中等个儿,绾着堕马髻,左边的发鬓插着白玉鸳鸯鎏金银簪,右边则是三支雕花短金钗。柳眉淡扫,鼻如悬胆,丹凤眼,脂光粉艳,妩媚多姿。又见她戴着赤金的璎珞圈,桃红遍地金妆花缎的褙子,系着宝蓝色的撒花洋绉裙。
看罢,范氏捏着鹄大奶奶的手又下细里瞧了一阵,不住的夸赞道:“哎哟,真是个标致的小媳妇。别说男人,就是我看着也怪爱的。”
范氏向来是一张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管得不得体。鹄大奶奶听惯了无数的漂亮奉承话,可范氏这一句,粗鄙无疑,鹄大奶奶脸上虽然堆着笑,心里却早已把范氏看轻了几分,只听得她笑答:“舅妈谬赞了。我们太太这几天一直念叨呢,说算着日子也该到了,每天都要遣了人去码头等。总算将你们给盼来了。”
接着薛愫姐妹们相继见过,鹄大奶奶先看了看薛忆,又看了看薛愫,拉着薛愫的手也不放,便说:“走吧,我们去见太太。”
重回曾家,薛愫却心中多了一份感慨。高出院墙的梧桐树绿叶如荫,垂花门上的颜色看着像是才新漆过,很是华丽。仆妇们身上的衣服穿戴也都还富贵。
这时候的曾家哪里会想到三年后就一落千丈呢。薛愫那双看透了一切的眼睛清澈明亮,又带着一丝的不忍。
她只顾想着心事,以至于鹄大奶奶和她说什么,薛愫也没听明白,还是闻莺小声的支会道:“小姐,大奶奶问你话呢。”
鹄大奶奶却是一脸的不在乎,明媚的笑道:“二妹妹一路坐船辛苦,这里好不容易到了。太太早就吩咐预备好了屋子给妹妹住,等妹妹歇息好了,我带着妹妹好好的转转。到各处认认门。”
薛愫有礼含笑道:“劳烦大表嫂了。”
进了垂花门,便是一个宽敞朗阔的院落,墙根下种了不少的梧桐树,西边是抄手游廊,站着三五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见客人来了,都住了说话声,垂首恭顺的站好。
薛愫对这里早已了如指掌,到是新到的范氏和薛忆母女俩很是新奇,两眼四处乱看,心中又不住的惊讶,曾家果然是富贵人家。
过了穿堂,便是姑母薛太太住的明晖堂了。正面五间上房,左右配着厢房。下面的屋子服侍的丫鬟婆子们住处。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丁香树,一株紫丁,一株白丁,如今正赶上花期。只见一树树的繁花热烈的绽放着,那香气久久不曾散去。
两个年轻少女先迎出来了,一个着葱绿色的比甲,一个着丁香色的比甲,两人皆穿金戴银,遍身绫罗。葱绿色衣裳的叫玉针,丁香色衣裳的叫璎珞。
“舅太太和小姐们总算到了。我们太太眼睛都要望穿了,快里面请。”
众人簇拥着,进了明晖堂的花厅。才一进门,就见当地站着个年近四十的妇人,绾着一窝丝,结着特髻。戴着八宝福寿的长簪。一身明褐色的氅衣。白净丰润的脸庞保养得宜,看上去是刚刚三十出头的样子。
见他们进了屋,薛太太就再也没忍住,上前拥住了范氏,又是喜又是忧:“二弟妹,总算将你们给盼来了。”
范氏也含笑着与薛太太见了礼。这里薛忆和薛愫两姐妹纷纷给姑母行过了礼。薛太太先看了看薛忆夸赞了一回:“都是大姑娘了,好久不见,还真不大能认出来。倒有几分像二弟妹年轻时候的样子。”接着又去看薛愫。
薛愫一身装扮,让薛太太想新故不久的三弟,眼泪就再也止不住,搂着薛愫道:“好个可怜的人,想着你爹爹辛苦半辈子,这才升官没几天,以后就苦尽甘来了,没想到他福分竟那么浅。”
被薛太太这么一说,薛愫也忍不住落泪,但也强撑着去劝慰姑母:“姑母,这就是命呀,怨不得谁。”
范氏也拿着帕子拭泪,或许她也想起了已故的丈夫。屋中所见之人无一不掉眼泪的。
还是鹄大奶奶在旁边说:“太太您还病着呢,大夫吩咐过切勿太动气,养息身子才是要紧。”
薛太太哪里忍得住呢,当初一母同胞三姐弟,她是家中的长女,如今两弟弟却走在了她的前面,焉能不伤心。
薛愫忙将后面的薛恒叫来给姑母行礼。
薛恒有模有样的和姑母见了礼。薛太太看着唯一的侄儿只说好。
这里还来不及坐,鹄大奶奶道:“该去给老夫人请安问好了。”
薛太太这才缓缓的收了眼泪,勉强打起了精神,对范氏说:“你们是远客刚到,理应该去给老夫人行个礼。”
(新书求支持,求收求推!)
第五章 安顿
这里薛太太和范氏说着话在前面走着,薛忆有些胆怯,默默的跟在身后。鹄大太太在最前引路。大家齐往秦老夫人的院子走去。
这位秦老夫人生了两儿两女,长子曾谕,前朝的大学士,五十六岁就以身体欠佳致仕,如今一心只炼丹药,想求不老仙方;次子曾谱便是薛愫的姑父,也是一介大儒。还有两个女儿嫁得都不错。
秦老夫人如今年事已高,府里的事高兴时过问两句,其余时候都交给了两个儿媳打点。自己做个老善人,持斋礼佛。
一行人穿过了罩楼,往西行了一段路程。
薛太太一路上正和范氏说道:“知道你们要来,我早早的让鹄儿媳妇给收拾了一处清静的院子,也有十来间,给你们住。都是一家人,也别客气,缺什么,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尽管和鹄儿媳妇和我开口。”
范氏笑道:“大姐费心了。”
薛太太叹道:“如今我娘家人就只剩你们几个了。大家相互照应着也是应该的。将来大姑娘和二姑娘的大事都在我身上。”
范氏一听这话心里更是喜欢,有了曾家这棵大树依靠,她家忆儿以后不愁没有好人家。因此更一心想要巴结好这位姑姐。
说话间,就已到了秦老夫人住的沉心居。早有仆妇通报,一会儿就有丫鬟迎了出来:“老夫人听说远客到了,正高兴着呢。快快里面请吧。”
沉心居是处僻静偏安的地方,妆饰也比明晖堂那边低调许多。院子里栽种着栀子,也赶上了花期,开得正好。画廊下挂着各式的鸟雀,有丫鬟正忙给鸟雀们添食喂水。
见他们来,早有丫鬟替他们打起了湘妃竹帘。
众人挨身进去,薛愫瞧见了坐在紫檀雕花软榻上的老妇人,满头银丝,戴着福寿金簪,围着绣花眉勒上面嵌着枚祖母绿的宝石。榻前立着两个丫鬟,一个贴身服侍的老妈妈。
秦老夫人年过古稀,身子还算硬朗。保养也得宜,看上去不过六十几的样子。房里服侍的丫鬟婆子一大堆,加上两个儿媳妇也还算孝顺。诸事遂心。如今只管颐养天年。
薛太太和鹄大奶奶两婆媳先行了礼,薛太太笑道:“老夫人,我娘家的弟妹、侄女儿们过来了,给老夫人请安。”
当下立马有丫鬟拿了几个蒲团过来,众人行了跪拜礼。
秦老夫人含笑道:“亲戚家都是一样,嫂子、侄女儿们也别太拘束。”
又让跟前的丫鬟沉香给了薛忆和薛愫姐妹两一份见面礼,两人皆是一支金簪,一对宝石戒指。又给薛恒赏了一盒御墨,一对宫制的荷包。
这里见过了秦老夫人,陪着说了一会儿话,怕扰老夫人清修,也不便多加惊扰,便回了明晖堂。
“我让你给两个妹妹做的衣裳如何呢?”
鹄大奶奶笑答:“正等着太太过去选料子呢,量好了两个妹妹的尺寸,就让针线上的人去做。”
薛太太点点头,又见范氏身上的衣服也都是半旧不新的,样式也是早些年的样式,虽然是个**,但也穿得太寒酸了些,有些不忍,便悄悄的告诉跟前的玉针,让她选几套自己不大穿的衣裳送给范氏。
这里又给薛家人安排了一处院落让他们居住。
分派完毕,薛太太问道:“淑苓怎么不见?”
鹄大奶奶笑道:“妹妹病着呢,只怕这时候还没起来。”
薛太太闻言叹息了一声:“她也是个不牢靠的,病灾又多。请了大夫来给瞧了没?”
鹄大奶奶道:“请了王大夫来看过了。”
这两日忙碌,加上薛太太本身不大利索,倒疏忽了。
听着淑苓的名字,薛愫眉头微蹙,这个前世与她交好的姐妹,最终命运也不如何。曾家要许给沈家的人便是她。
也就是说这一世能说服姑母收回这门亲事,曾家或许就不会遭受变故了。只是要让她如何开这个口。
薛太太给他们居住的院子叫敷春堂,院子里种满了西府海棠,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据说当初曾是曾老太爷的一处内书房,又与二房这边的房舍相连。后来曾老太爷仙逝后,分家时自然就划给了二房这边。后来一直闲置着,还当过一段时期的库房。如今薛家人过来了,便收拾了出来,让他们在此居住。
青棠居一共十来间屋子。北面一共五间,给了范氏母女,南面的五间,自然留给了薛愫姐弟。东面有两间屋子预备做厨房。以后自己开伙也是方便的。薛太太说,恒儿现在还小,暂且让他住在这里,等大些再单独给他腾挪屋子。
在曾家就这样住下来了,奔波了好些天,薛愫身子着实疲乏,看了会儿闻莺和晚霞收拾箱笼,便说要去躺躺。
这里闻莺将那口小官皮箱提了出来,笑问道:“小姐,这个看放在何处?”
里面是母亲留给她的东西,上一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古宜的魔爪,如今她死也要守住母亲留给她唯一的东西,想毕便说:“放我房里吧。”
薛愫躺在拔步床上,眼睛却盯着那一扇扇关闭的窗户。光亮通过高丽纸透了进来,不是太明亮。她在枕上自思,这后面的路该如何走。若是保住了曾家,那么她是否就能无忧。(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