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阅读
可曾家毕竟不是薛家,和自己有亲的只有姑母。总不可能在此处呆一辈子,还是得寻一个长久的法子才行。
这边闻莺和晚霞忙着收拾东西,范氏那边的小丫头翠珠走了来和闻莺道:“我们奶奶说要选个日子设了酒宴款待府里的太太奶奶们,问二小姐凑银子。”
闻莺皱眉道:“这不是到么,就虑起这个来了。我们小姐才睡下,回头再说。”便打发翠珠去了。
晚霞咂咂嘴:“我们房里的好东西他们那一房就占了一大半,如今又回头问我们姑娘要钱。以前奶奶房里的一个玛瑙折腰碗好些天没见过了,找了好些地方也没找着。只怕也是被他们那边的人给拿了去。我们瞒着小姐没说,想来小姐也是明白的,只是没有向他们要过。”
晚霞的言辞里多有不甘。闻莺却平和的和她开解:“小姐心里明白不和他们要,自然是小姐不想闹出事情来的关系,再说又没证据,平白说,人家哪里又会认呢。”
晚霞撇撇嘴,想说什么,又低下了头没再开口。
第六章 晨安
江陵薛家,也曾是个大家族,祖上也曾列侯。只是到了薛愫祖父这一代已没有再沿袭下去。
祖父薛礼,虽没有爵位可袭,又是旁支,但是个读书的好料子,两榜进士出身,后累至从三品指挥同知。娶的是江南蒋家的千金。这蒋家是商贾之家,据说南京有半条街的铺子都姓蒋。薛礼养了三个子女,长女便嫁于京中曾家曾谱为继室。长子薛宾,十五岁就考中了举人,当初很得太祖父钟爱,认为前途无量。十七岁时,祖父做主给伯父娶了同窗的好友范家的女儿,哪知好景不长,薛宾二十岁就一命呜呼了,彼时只留下了一个年满周岁的女儿薛忆。次子薛宝,即为薛愫的父亲。他也是个读书上进的人,二十二岁中举,三十岁才中了进士。
在祖父看来,父亲终不及伯父聪敏能干。二十岁娶了祖母的外侄女杜氏。杜氏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家资富饶。生得端庄秀丽,宜室宜家,又擅写一手簪花小楷,通音律,精女红。性格又温婉柔顺。深得父亲钟爱。只是母亲在生下恒儿后,加上祖父过世,月子没有得到调养,后一直病魔缠身。在恒儿还不满六岁这一年便撇下丈夫和子女先去了。父亲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已无再续弦之意,只一心攻书,终于在三十岁这年得偿所愿,哪知却是造化弄人。
回想往事,薛愫感慨不已。曾得母亲教诲,她也能抚两支琴曲,只是那张母亲遗留下来的琴早已被她束之高阁,怕见物伤人。不过说到女红,薛愫的造诣却在母亲之上,曾经父亲还拿她绣的松鹤延年送给外祖母做寿。外祖母甚是喜欢,还赏了她好些东西。
“小姐醒呢?”
薛愫见晨光已从窗户纸透过来了,想着时辰已不早。便命闻莺和晚霞两个伺候她梳洗,这里还要去给秦老夫人和姑母行早安礼。
晚霞侍奉盥洗,闻莺给梳头穿戴。
“昨儿小姐才歇下,大太太就过来问话,说是要宴请这边的女眷们,让小姐凑钱。我说小姐才歇着,这里又刚到,急什么呢。再说哪里有先客人请酒的规矩。只怕接下来几天府曾家会接二连三的请,到时候我们再还不就行了么。”
薛愫觉得她说得也有道理,点头道:“你倒还想得周全。”
晚霞在一旁笑嘻嘻的插嘴:“这大太太还没我们闻莺姐姐晓事体。”
更了衣,梳洗齐备。晚霞捧了一碗红枣茶来请薛愫喝过。薛愫便说要去那边等候范氏和堂姐一道过去请安。
等到她们来到北屋时,却只留下了婆子正打扫屋子。问及被告知范氏带了薛忆早已经到明晖堂那边了。
见状,薛愫心里有些不快。明明是一处的,她也没耽搁多久,怎么伯娘却不肯多等她一下,这样不是显得她懈怠,失礼么。
这里扶了闻莺匆匆往明晖堂而去。
果然范氏和薛忆早到了好一会儿。薛太太正陪着她们说话呢。薛愫上前给薛太太行了早安礼。薛太太点头笑道:“听闻你晕船晕得厉害,休息了一夜,可好些呢?”
薛愫恭顺的答道:“劳姑母费心,已经好些了。”
薛太太微叹了一声:“我们家的女孩子身子都娇弱。特别是苓丫头这里又病倒了,两日来晨昏定省也顾不上。这倒是小事,到底要把身子养好才要紧。”不免又想去年才给淑苓做了亲,怎么偏偏就不好起来。要是沈家人知道了,不知会不会退亲。这正是薛太太头疼的地方。
范氏听说笑着接过了话头:“曾家的女孩子自然要娇贵些。我们忆儿倒还好。”
薛太太见时候差不多了,带了范氏母女和薛愫去沉心居给秦老夫人请安。
秦老夫人才做完了早课,脖子上挂着的念珠都还没取下来。静室里的檀香余味也还未散去。
“两日没有看见苓丫头了,莫非又病呢?”
薛太太赶紧回答:“是呢,昨儿鹄儿媳妇和我说的。晚间我又去瞧过,只是头晕,大夫说见不得风。我便让她好生歇息着,这晨昏定省也暂时免了。这不连远客都还未见。”
秦老夫人面容沉静,也不大想理会这些琐事,只是道:“加紧养好了才是,这个样子以后嫁到沈家去如何主持中馈,只怕婆婆也不喜欢,更别说替他们沈家传宗接代。”
薛太太道:“媳妇虑的也是这个。不过老夫人也不用太操心了,她还年轻,底子也不算太差。家里走动的这几个大夫也都不错。慢慢调养就好了。”
听着她们谈论淑苓和沈家的亲事,薛愫本能的有些紧张。若是这桩婚姻做不成的话,那么曾家会不会就幸免呢。能预知未来的薛愫显得有些焦急,但又不敢正面告之于秦老夫人和姑母,身子微颤着,额头上已经密密的一层薄汗。
秦老夫人左右打量着薛家两位姑娘,薛愫在容貌上更胜一筹,那薛忆有些畏首畏尾的,透露着一股小家子气,立马就分出了个高低。
这里才坐了没多久,大房那边的人过来了。贺大太太带着她的儿媳妇钱氏并孙女田田过来给秦老夫人请安。
昨儿没有见着大房那边的人,薛太太赶紧引荐了。范氏问了好,薛忆姐妹行了礼。
贺大太太笑道:“听说家里有远客,总算着见着了。”这里又悄悄的告诉身边的丫鬟,让去备一份表礼给薛家姐妹。钱氏是长房长孙媳妇,出身名门,见过的世面多着去了。眼里倒有些瞧不上薛家人,不过碍着婶娘薛太太的脸面,倒也满脸堆笑,说了几句奉承话。将手上的两个戒指取了下来,赏给了她们姐妹。
范氏见长房里的人物比这边房里穿得还体面,心里不禁有些羡慕,只是想到自己年轻守寡,独自拉扯女儿长大,又没个依靠。一辈子也做不了诰命,心里有些发酸。以至于有些失神。还是女儿悄悄的拉了拉她的衣裳,小声的提醒了一句:“娘,大太太问你话呢。”
范氏这才尴尬的笑了笑,贺氏说的什么,她压根没听见。
(新书期间要冲榜单,拜求收藏、点击、推荐)
第七章 表兄
从秦老夫人房里出来,便到明晖堂这边用早饭。鹄大奶奶也过来了,还有一位表兄,一位表弟也在。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薛愫早已分得出谁是谁。
只见那位长身玉立,着靛青色直裰的男子起身来,向范氏行了礼。又对薛家姐妹见过礼。
姐妹俩赶着还了礼。年龄稍幼那一位和薛太太有些相似,也跟着年长的有样学样。
鹄大奶奶帮着引荐:“这是鸣兄弟,只是不知你们谁大。这是鹏兄弟。”
曾鸣生母早故。自小养在薛太太房里,薛太太看待他也犹如己出一般。曾鸣对这位嫡母很是敬重。如今见了薛家的这两位姐妹,自然也格外的亲近。
曾鹏年纪与薛恒一般大小,却是薛太太所出。此刻正和薛恒站在角落里说话呢。薛愫暗道:这个恒儿倒这么快就交到了朋友。尽早的适应这边,她也放了些心。
当下玉针正指挥着几个婆子调停桌椅,鹄大奶奶请各位上桌。
上首自然是薛太太,左为尊,留给了范氏。薛愫坐于下首,薛忆与范氏相对。三个男人则另摆了一桌。
鹄大奶奶却不在此处用饭。只在旁边伺候布菜,又道:“舅妈和两位妹妹千万别客气。好吃的多吃一点儿,不合胃口的尽管告诉我,我回头让厨房留意一下。”
接着又去隔壁一桌亲自给薛恒布菜,又教了曾鹏几句话。
薛太太道:“这里没什么事了,老夫人那里你去过没有?”
鹄大奶奶笑道:“去过了,我去的时候老夫人正礼佛呢,我也不敢打扰。一会儿空了再去。老夫人知道这里有远客,也不会怪罪我的。”
薛太太笑道:“你倒是个伶俐的。去吧,你舅妈、妹妹们不用你担心,这里有我呢。”
鹄大奶奶便就告退了。
用罢了饭,薛太太见薛忆并没吃多少,心想莫非是菜不合胃口,还是怯生呢?见她拘谨的样子,心想以后还是这样,只怕不管受了什么委屈也不愿意说,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昨天问起年纪来,已经过了及笄了。那么就该给说婆家了。只是她见这个女孩有些畏首畏尾的,怕日后婆家不喜,主持不了中馈。心想过阵子让鹄儿媳妇调理下,也是个人才。想到这里,她不禁又看了眼薛愫。心想这个姑娘看着倒还好,说话还大方,不像那忆儿,说话犹如蚊蚋。
薛太太道:“昨晚老爷回来时我和他说了,让恒儿进族学。老爷倒满口答应了下来。回头再和先生说一声。歇息两日,恒儿跟着你鸣表哥和鹏儿一道去念书吧。”
薛愫忙拉了薛恒谢过。
薛太太却说:“原也该这样。只是你们也别太拘束了,都是一家人。”
曾鸣也笑道:“是呀,又多了弟弟妹妹们,我们这里又比以前热闹了。恒兄弟的事,一会儿我给富先生说去。”
薛愫忙向曾鸣屈膝:“恒儿的事有劳表兄费心了。”
曾鸣忙虚扶道:“说什么费心,我求之不得了。不然太太总说我不干正经事,这总算是正经事吧。”
薛太太笑指着曾鸣说:“我知道你这话是说给我听的,什么是正经事,读书就是第一正经事。你当哥哥的更应该做好表率,两个弟弟都看着你呢。回头不用功的话,先生考你答不上来,看你弟弟们不取笑你。”
屋子里的人也跟着笑了一回。曾鸣不大好意思的摸了摸脸,抬眼看时,只见新来的这位妹妹也瞅着自己笑,脸腾的一下就红了。
薛愫虽然也跟着笑,但她却能预知这位表兄的未来。曾鸣十九岁中了举,娶了毛氏为妻。只是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曾家落败,曾鸣也未能幸免一难。后来还是他岳丈四处求情才将妻儿保出。想到此处,薛愫心里有些酸涩,默默的低了下头。手中一块绡帕被她揉出许多皱痕来。
后来曾鸣和曾鹏便进学堂去了。这里又有管事媳妇来请示薛太太,薛太太一时忙碌,挪不开身。范氏等便告退回了敷春堂。
薛愫在范氏房里坐了会儿,范氏欲和薛愫商议宴请之事。没想到薛愫倒先开了口:“伯娘为何不等着我一块儿去请安,自己倒先带了妹妹过去呢?”
范氏心想这点子小事薛愫还放在心中,皱了眉道:“那你以后早点过来吧,去得晚了只怕老夫人不高兴,失了礼数。”
薛愫却道:“赶早也不行。老夫人要礼佛,我们更不好打扰。这里冒然就过去了,杵在那里干嘛呢。以后我可以过来和伯娘、姐姐一道过去,还请伯娘定个时辰。我也好估摸着过来。”
范氏觉得麻烦,也不想在此事纠结下去,便说:“你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不说这个了,昨儿我让翠珠过去给你带话,你考虑得怎样呢?”
薛愫想起闻莺和她说的,淡然道:“我们是客人,哪里有客人先请主人的道理。伯娘连这个也不明白?再说也不急,还不如给各房先备了礼亲自送去,算是认了门。回头他们请了我们,再还席也不迟。要是这里冒然的先请了,不是让人家主人的脸上不好看么,也不是待客之道。”
薛愫的一番话自有一番道理。范氏听着愣了楞,心想这个姑娘以前也没这么多主见,怎么这一路上到了这里就像换了人似得。以前她说什么薛愫都说好,一句怨言也没有。可如今的薛愫到让范氏有了难堪。脸上讪讪的,原本还想哄着薛愫拿了钱出来做东,也免了给各房送礼的规矩,这么一来,倒成了她的不是。
半晌范氏才说:“你说得也对,那么就先放放吧。”
薛愫略坐了坐,便起身告辞回南边的屋子去了。
这里范氏一脸的不痛快,抱怨道:“这个二丫头怎么呢,倒是教训起我来。难道仗着有她姑母给撑腰,连我这个伯娘也不认呢?”
旁边的婆子道:“二小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心思。”
范氏点头,心想看来是如此。只怕以后不大那么好相与了。她见薛忆坐在桌边出神,也不知她在想些什么。刚才薛愫抢白她,薛忆却一句话也没有。范氏心里就来了气,指责道:“你还是当姐姐的,一点姐姐的样子也没有。到了这里我看你也该学些人情世故,活络一点。你比那二丫头还大一岁,总该更沉稳老练才是,怎么就一副胆小的样子。让我说你什么好?”
薛忆见惹得母亲不高兴,忙起身屈膝一脸柔顺道:“母亲教训得是。”
(亲们给力呀,继续求点求收求推!)
第八章 淑苓
这边薛愫将随身带来的东西里,挑拣了几样,作为各房的见面礼。秦老夫人是一串沉香念珠,一副自己绣的抹额。薛太太比别处都厚一些,一块羊脂白玉的玉佩、一支芙蓉珠花、一盒治头疼的药、两方绣帕。玉佩是父亲曾经佩戴过的,珠花是母亲用过的。如今给了姑母,算是留作纪念。
余者各处大都是些自己以前做的针线,聊表心意而已。分派好了薛愫遣了闻莺和晚霞两个往各处送去。
后来薛愫想到了病了几日没有出门的表姐淑苓,心想要不要去看望她,又怕惊扰到她养病。思前想后,将自己以前做的一瓶玫瑰花汁拧的胭脂让闻莺送去,又交代着她:“待我问姐姐好,就说知道姐姐身上不好,不敢贸然打扰。让她好生养病,等到她痊愈了我们再一处描花样子,读书。”
闻莺听一句答一句,后来含笑道:“听姑娘这么说,倒像是以前常在一处玩的。可姑娘你连表小姐的面还没见着呢。”
薛愫想到以前姐妹俩在一处玩闹的情景,这个家里除了姑母就是她和自己亲厚,回想过往凭添了感慨,便忙忙说:“快去吧。姐姐有什么话要带给我的,你可要一字不落的记着。”
闻莺拿着东西便去了。
这里薛愫坐在椅子上喝茶,突然晚霞进来说:“姑太太让鹄大奶奶送了几个人过来给小姐使。”
原来薛太太觉得这边屋里人少,给薛愫派了几个做粗活的丫鬟婆子,一共四人,两个婆子,两个小丫头。婆子不过三十来岁,小丫头们则才留发。看罢,薛愫让晚霞拿了银子来给她们四个赏了,又将她们交给了晚霞去分派。
自己便进了里面的屋子,坐在窗下,看着满院子的西府海棠,只可惜花期已过,空留下了一树翠滴滴的叶子。厮人厮景,依旧让薛愫犹如身在梦中,那么的不真实。
如今重回这里,她是不是也要做一番的事业,为她和弟弟的将来谋个安稳。这个念头在脑中掠过时,薛愫却垂下了眼睑。
她就是想出点什么来,一来她是个长于深闺的女子,外面又轻易出去不得,再有身边却没什么可用的人。当初她的奶妈和家里的管事,都是用得上的人,偏偏被那个没有成见的伯娘都给打发走了。
身边就只有闻莺和晚霞两个自小跟着她的丫鬟,别的什么也指望不上。想到此处,薛愫心里对范氏又怨念了层,谁也不敢保证范氏是不是故意这样待她。为了日后更能依顺于她,受她的控制。要怪,就怪身在江陵时的薛愫太过于软弱,连自己房里人也守不住,还怎么谈得上维护弟弟呢。想到父亲临终前对她的交代,薛愫顿时觉得有些羞愧,若走回以前的旧路,她哪里有脸面去见地下的父母。
晚霞正在院门口和人说话,薛愫便知道是闻莺回来了,急忙的从追忆里回过了心神。不多时,闻莺撩了帘子走了进来,笑着和薛愫说:“我去的时候表小姐还在床上了,听见小姐说送她东西,忙忙的让人给我抓了一把糖。”说着便将手绢包着的洋糖给薛愫看。
薛愫记起来了,淑苓表姐常年吃药,姑母怕她觉得药苦,所以经常给她留各式各样的糖。以前她去看表姐,表姐总会抓几个给她,想到这里,薛愫睃了一眼又问她:“姐姐还说什么呢?”
闻莺笑道:“表小姐说谢谢小姐的好意。还说等到身体略好些,能出门了,就过来拜会小姐。”
薛愫心想,她身上不好,哪里有让她折腾的,不如抽空打听了她能下地了自己去瞧她也是一样。
这里闻莺笑嘻嘻的和薛愫说着嘴:“这位表小姐长得倒不像姑太太,兴许是像姑老爷。不过也是个出挑的美人,只是太纤弱了些。加上病着,脸色看着也不大好。”
薛愫听着,出了会儿神,便和闻莺说:“我知道了。没什么事你下去歇着吧。”
闻莺便告退了,将得来的洋糖和晚霞两个人分了。又见多了两个小丫头,便又分给了她们一些。小丫头很是喜欢,忙忙道谢。
闻莺打听了名字,一个叫四儿,一个叫花豆子。心想这是什么名字,便回禀了薛愫让给改名。
薛愫想了想,将四儿改做海棠,花豆子改做青柳。
过了两日,薛愫打听得淑苓好些了,便带了闻莺和晚霞两个去拜见她。
淑苓住在抱月轩,小小巧巧的共七间屋舍。薛愫记得在明晖堂后面的一角,一个半敞的院落。还记得院中有一人工造的小水池,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养着各色的鲤鱼。薛愫还记得曾经和淑苓两个一起喂鱼。
走过曲折的回廊,一面的墙壁上画着十二月花,还题了诗句。据说到了月夜,那月光就照在粉白的墙壁上,还能看清壁上的图画。中秋那夜,她和淑苓坐在这回廊里,淑苓向她哭诉着不愿意到沈家去。
出门迎接她们的是淑苓身边的大丫鬟流苏,浅笑盈盈的向薛愫行了礼,又道:“我们家小姐正说用了午膳过去拜会表小姐,哪知表小姐倒先过来了。”
薛愫笑道:“都一样,我们姐妹不计较这些。”
流苏含笑着替她们打起了绿漆竹帘,请她们进屋。
刚一踏进屋子,薛愫又闻见了熟悉的药味。接着帘栊响动,窸窣声传来。从那帘子后面转出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
但见她生得娇小纤细,虽比自己长一岁,却还不及她高。可能是刚起的关系,头发还没来得及细细的梳理,但见乌丝轻挽,鬓角蓬松,多了一分慵懒。又见她脂粉未施,虽然眉目如画,煞白的脸色却掩饰不住病容。杏红的绸衫挂在身上,看上去有些空荡荡,轻飘飘的。
曾淑苓也定定的看了薛愫几眼,这位从未谋面的表妹虽然淡衣素服却似一株幽兰,清丽无双,娴雅宜人,心里多了几分艳羡。两人相对行了礼,序了齿了,称了姐妹。
(求各种数据!)
第九章 月钱
从江陵带回来的东西一直堆在小耳房里。等到闲暇了,薛愫才带着闻莺去整理。
这些大都是父亲留给她的遗物,还有一口黑漆的官皮箱,里面装着的是母亲的陪嫁,自然也留给了薛愫。
“你去备了纸笔来,我要将这里的每一样都记录在册。”以前就是她太疏忽这些,以至于父亲留给她的东西竟然好些都没守住,被人哄骗了去。回想起那个自己,薛愫有些悔恨,好在都还来得及。
闻莺见这样精明的小姐,心里也喜欢,忙不迭的去准备纸笔。才走出耳房,却见住在对面的范氏正在打骂小丫头。闻莺蹙了眉,心想毕竟在客中,再说才住了几天就闹得这么大的动静,要是让曾家人看见了又像什么事。想了想便叫来了海棠,吩咐着她:“你去大太太那边看看,打听下是怎么回事。”
这里携了纸笔来,又让婆子给般了张条案,挪了张靠背椅。闻莺在跟前伺候笔墨,便将范氏那边的事和薛愫说了。
薛愫闻言,心里有些不喜欢,心想毕竟是寄人篱下,处处仰人鼻息过活,能低调就尽量低调些。倘或闹出大的动静来传到姑母耳朵里还不要紧,要是传到了秦老夫人耳朵里,只怕惹人家嫌。以后在这个家也没说话的地方。不过她是侄女,如何去劝解当伯娘的,因此索性不去管这档闲事。由着范氏去闹。
才写了几笔,晚霞过来通报:“小姐,鹄大奶奶过来了。”
薛愫听说忙搁了笔,提了裙子到正房去见鹄大奶奶。这里海棠也回来了,悄悄的和闻莺说了:“好像是小螺打坏了大太太的东西,大太太气不过,便打了她。小螺又哭又嚎的。”
薛愫想,小螺是大小姐房里的人,也值得范氏如此动气。果然不插手是明智的,听罢,薛愫笑问:“那大姑娘是个什么反应?”
海棠笑说:“太太要惩治下人,大小姐能有什么不许的,还不是坐在自己屋里,装作没听见。”
大小姐性子软弱,连自己房里人也护不住。闻莺不禁想到她们这边,自家小姐和大小姐性子差不多,她跟着姑娘以后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说话间鹄大奶奶已经进了敷春堂的院门。才一进院子,就听见北面传来了女孩子的哭喊声,鹄大奶奶皱了皱眉。便扶着红线往北面的屋里去。
范氏训斥的声音传了来,鹄大奶奶皱眉和身边的红线说:“到底是小地方来的,这样的没气度。打骂下人还自己亲自动手,不怕失了自己的身份。”
等到范氏发现了鹄大奶奶,心想丫鬟怎么不和她说一声,倒是一脸的尴尬。便让人将小螺叉了下去。忙过来与鹄大奶奶说话:“大奶奶怎么过来呢?”
鹄大奶奶也满脸堆笑:“我奉了太太之命给舅妈和妹妹送银子来。”
范氏听说银子二字,眼睛已经笑成了月牙。又拉着鹄大奶奶进屋,和她道:“我从江陵带来了好茶叶,请大奶奶也尝尝。”
正说着薛愫过来了,和鹄大奶奶见了礼。鹄大奶奶看着薛愫倒也喜欢,心里倒比薛忆重几分。
待坐下后,薛忆这才出来与鹄大奶奶见面。
范氏忙给薛忆使眼色,让她跟着丫鬟去沏茶。
鹄大奶奶却笑道:“哪里敢劳烦大妹妹。我这里将太太的话带到就走。”接着又将薛忆和薛愫姐妹两来回的看了一眼,才说:“太太的意思。比照苓妹妹的例子,每月给两位妹妹二两月例,外加一吊。屋里的丫鬟婆子的月钱也是太太出。舅妈给每月三两。”
范氏听说甚是高兴,笑道:“一会儿我带了你妹妹们过去给姑太太道谢。”
鹄大奶奶摆手说:“此刻太太不得空。老夫人那里有客,太太过去作陪了。再说太太说了,一家人照应着也应当,不用过去谢礼。”
丫鬟捧了茶来,范氏请鹄大奶奶喝,鹄大奶奶却道:“茶下次再喝吧,我那里还有事就告辞了。”鹄大奶奶连茶盏碰也没碰,便扶了红线告辞。
范氏忙让薛家姐妹去送送。
薛忆和薛愫一直送到敷春堂门口这才回来。
和上一世的故事一模一样,薛愫原本也有每月二两的月钱,可范氏过来和她说:“你还小,管不了钱。再说住这里吃住都不要钱,拿给我帮你存着。日后好添做嫁妆。”
薛愫当真傻乎乎的就将二两银子全部交给了伯娘,以至于后来一点体己也没有。等到她嫁入古家时,范氏再没提过这话,几年来攒下的钱也不知所踪。只给薛愫买了一副榆木的桌椅板凳了事。
果然到了午后,薛太太那边的一个妈妈过来给敷春堂送钱。而被派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柳氏。
薛愫让闻莺留了她喝茶,自己又亲自过来给柳氏道谢。
“妈妈,劳烦你走这一趟。”
柳氏忙起身恭谨的答道:“不过是奉了太太的命令。”
“妈妈今年多大年纪呢?”
柳氏回说:“薛二姑娘关心,老身三十有四了。”
也就是说比姑母还年轻几岁。想起上一世的事来,薛愫自然对柳氏心存感激,便问柳氏在姑母房里当什么差?
柳氏答:“不过是帮着太太跑腿传话。”
薛愫笑道:“妈妈这样忠厚,一定会深得姑母的喜欢。”
柳氏却红了脸,薛家二姑娘这样赞她,倒让她有些受不住。也不敢久留,谢了薛愫的茶就告辞。
从薛太太房里用了晚饭回来。范氏便将薛愫叫了过去。
“你坐下吧,我有话和你说。”
薛愫几乎能预料到,整了情绪,含笑有礼的问:“不知伯娘有什么吩咐?”
范氏看了眼薛忆才开口:“我和你妹妹商量了,她每月得的月钱我替她收着。房里的事皆由我来照料。”
薛愫依旧微笑着点头:“姐姐也不小了,伯娘倒还不放心。伯娘就不怕这么宠着她,惯着她,以后到了婆家去也做不了主,管不了事么?”
范氏微微惊讶,她原本是想让薛愫也将月钱拿出来她给管着,没想到反过来却替忆儿说起话来,想要反驳,却又见薛愫的话句句在理,一时还不知如何应对。
薛忆却红着脸道:“妹妹这里是来笑话我的么,娘肯帮我管事,我也乐得个清静,操那个闲心做什么。”
薛愫觉得好气又好笑,怪不得这位堂姐嫁了人以后被夫家辖制得死死的,连小妾也敢骑在她头上作威作福。
第十章 不称意
薛愫心疼姐姐,薛忆反而并不领情。人家母女连心,她也不好过多的插手。
后来范氏也不绕圈子了,直截了当道:“你爹妈都没有了,我这个当伯娘的更应该照看你一些,更何况你还小。不如也将月钱送过来吧,我替你存着,以后给你添嫁妆。”
薛愫依旧和颜悦色,温声细语,看不出半点的失礼:“我那边还养着丫鬟婆子们呢,还要替她们操心,就不劳烦伯娘了。倘或要买个什么东西,难道再跑来问伯娘要钱?一两次也就算了,要是次数多一些,伯娘也不嫌烦?难道还让我去找姑母不成?再说也不好意思去。伯娘的心意我明白,再说我也大了,哪里还能像在江陵的时候呢。爹爹在的时候就教我当家。更应该学会料理自己房里的事。这点子小事就不劳烦伯娘了。”
薛愫说了一通,主要的想法就是不愿意给。后来又借口说天晚了要回去睡觉,那范氏原本心生恼意,但也只好端着,还吩咐薛愫多注意身体,切勿想念父母过甚难过伤身。
这里薛愫一走,范氏就骂咧咧的:“不过一个来月,这丫头倒活像换了一个人。以前的柔顺倒上哪里去了。我见她那眼里处处都流露着精明,只怕我们以后斗不过她。”
薛忆听了母亲的话很是心烦,便说:“妹妹的钱,就让自个儿拿着吧。娘替她管着不怕生事么?”
范氏道:“你又懂什么。”
薛忆不敢再多说,便带了丫鬟回房去了。
薛恒去学堂里念书去了,曾鸣表哥曾和薛愫再三保证,一定会好好的照看着薛恒,不让人欺负他,轻贱他。
曾鸣是个靠得住的人,交给他薛愫也放心。
回头闻莺还和薛愫夸赞他持重靠得住。
薛愫点头笑道:“鸣哥哥自然是不错的。”
薛恒去念书以后,薛愫显得有些寂寞,偶尔薛忆过来陪她说几句话,解解闷,但薛忆本身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性子软,与薛愫并不怎么投机。
这日淑苓过来给舅母请安,回头又来到了薛愫房里,却见薛愫在窗下描花样子。她上前看了一回,无不赞道:“薛妹妹描得真好。”
薛愫忙搁了笔,起身笑迎:“苓姐姐怎么来呢?”
淑苓笑答:“在家里坐着也闷,出来走动走动,正好来给舅母请安。打扰了妹妹描花样呢。”
薛愫忙请淑苓坐,见她今日精神略好些,只是脸色还是发白,没有健康的红润。薛愫望着她,想起上一世的事来。
淑苓被嫁于永乡侯的世子沈锐,虽然风光无限,但却说不出的悲哀。听说沈锐待她颇为冷漠,再加上那人脾性古怪,不好相与。还没等到淑苓替他们沈家开枝散叶,哪曾想就有天大的祸事降临。永乡侯府上下几百口人皆无幸免。而罪人就是沈锐,是他触怒了龙颜,新皇帝不顾朝中老臣的谏言势必要办沈家。曾家是其妻族也未能逃脱。
此刻的淑苓还坐在跟前与薛愫语笑嫣然,曾家也还是一片繁荣景象,秦老夫人和姑父两个一心想要促成和沈家的联姻,又哪里会知道日后要遭遇的祸事呢。薛愫想,她总该做点什么,避免淑苓再次跳进火坑,说不定也保全了曾家,日后她也不会跟了伯娘搬出曾家,被伯娘草草许给古宜那个混蛋。
想到此处,薛愫的心情倒沉静些了,轻声和淑苓闲话:“我听姑母说,妹妹已经有人家了,不知许的哪一家?那人好不好?”
淑苓听见薛愫打听这个便浑身的不自在,凝眉道:“他们也从来不问问我的心意,老夫人做了主,这事就定下来了。到如今我哪里还敢说半个不字呢。父母之命不可违。若这就是姻缘的话,我也认了。”
听着淑苓的口气,依旧是不愿意。薛愫想,只要淑苓不满意,那么就好办。她会想法子让这桩亲事结不成。
薛愫笑着和淑苓开解:“苓姐姐现在别多想,安心养身子。闷了过来和我说话。日子也就好打发一些,有句话不是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么。想来苓姐姐以后能跳脱出来。”
见薛愫这么替她分忧,淑苓心里很是慰藉。家里年龄差不多的姐妹们,只有大老爷那边的淑荃。不过钱夫人对淑荃很拘束,很少上他们这边来串门。所以也难得有什么交谈的地方。再说她也不敢向淑荃吐露自己的心事,怕传到大太太耳朵里,老夫人直到了不喜欢。所以当淑苓说完那些后,就有些后悔,要是这个表妹将这些话告诉了母亲该怎么办?淑苓虽然对这桩婚姻不满,可没有说不的权利。为了家族的利益,她也能牺牲自我。
思前想后的,淑苓嘱咐着薛愫:“薛妹妹,刚才我那番话你别往心里去,我不过随便说说。在母亲跟前你千万提也别提。不然回头母亲问起我来,我还不知如何应对。”
薛愫理解淑苓的担忧,便承诺道:“好的,我记着。”
薛太太是曾谱的继室,原配是江夏的佟氏。当年佟家父亲是祖父的同科,同为一朝的能臣。私下也颇有交情,便做了儿女亲家。将唯一的一个女儿许给了曾谱。佟氏是官宦家的小姐,行事倒温柔平和,深得府里上下喜欢,秦老夫人也怜她。只可惜在在生嫡长子曾鹄时,遇到了难产。孩子没事,大人却没保住。
当时佟家知道了这事,很是不高兴,闹到了曾家来,说他们只顾着保孩子,不怜惜他们佟家的女儿。后来佟老爷被罢了官,搬出了京城。两家就再没多少来往了。
第二年,曾谱就续娶了江陵的薛太太。薛太太替曾家生下了淑荟、淑芸,只可惜淑芸还不满两岁就夭亡了。又过了一年才添的淑苓。接连生了三个女儿,还只养活了两个,秦老夫人心里不喜,对这个后来的媳妇也百般挑剔,直到相隔六年添了鹏哥儿,秦老夫人脸上才渐渐的有了喜色。待薛太太才没有前些年那般刻薄。
(求支持!)
第十一章 裁衣
薛愫带着闻莺将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以及母亲当年给她的遗物,全部都清点好了,每样都记录在册。
闻莺盘算了下:“我们这一房虽然不及长房有钱,但只要好好守住这些将来应该无忧吧。”
当初薛家曾祖父还在的时候就疼长孙薛宾,祖父也见伯父会读书,肯上进。对这个长孙格外看重。所以薛宾去世后,曾祖父、祖父怜及范氏年轻**,又要拉扯孩子,每年还特意多给了钱,反而是二房受了冷落。
薛愫坚定道:“这些都是父母留给我和弟弟的,要是连它们也守不住,我还能有什么用。”
闻莺叹息说:“只可惜江陵的那些田地都被大太太给变卖了,我们房里一个管事的妈妈也没有。就连奶娘也给打发走了。依我看(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
这边闻莺和晚霞忙着收拾东西,范氏那边的小丫头翠珠走了来和闻莺道:“我们奶奶说要选个日子设了酒宴款待府里的太太奶奶们,问二小姐凑银子。”
闻莺皱眉道:“这不是到么,就虑起这个来了。我们小姐才睡下,回头再说。”便打发翠珠去了。
晚霞咂咂嘴:“我们房里的好东西他们那一房就占了一大半,如今又回头问我们姑娘要钱。以前奶奶房里的一个玛瑙折腰碗好些天没见过了,找了好些地方也没找着。只怕也是被他们那边的人给拿了去。我们瞒着小姐没说,想来小姐也是明白的,只是没有向他们要过。”
晚霞的言辞里多有不甘。闻莺却平和的和她开解:“小姐心里明白不和他们要,自然是小姐不想闹出事情来的关系,再说又没证据,平白说,人家哪里又会认呢。”
晚霞撇撇嘴,想说什么,又低下了头没再开口。
第六章 晨安
江陵薛家,也曾是个大家族,祖上也曾列侯。只是到了薛愫祖父这一代已没有再沿袭下去。
祖父薛礼,虽没有爵位可袭,又是旁支,但是个读书的好料子,两榜进士出身,后累至从三品指挥同知。娶的是江南蒋家的千金。这蒋家是商贾之家,据说南京有半条街的铺子都姓蒋。薛礼养了三个子女,长女便嫁于京中曾家曾谱为继室。长子薛宾,十五岁就考中了举人,当初很得太祖父钟爱,认为前途无量。十七岁时,祖父做主给伯父娶了同窗的好友范家的女儿,哪知好景不长,薛宾二十岁就一命呜呼了,彼时只留下了一个年满周岁的女儿薛忆。次子薛宝,即为薛愫的父亲。他也是个读书上进的人,二十二岁中举,三十岁才中了进士。
在祖父看来,父亲终不及伯父聪敏能干。二十岁娶了祖母的外侄女杜氏。杜氏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家资富饶。生得端庄秀丽,宜室宜家,又擅写一手簪花小楷,通音律,精女红。性格又温婉柔顺。深得父亲钟爱。只是母亲在生下恒儿后,加上祖父过世,月子没有得到调养,后一直病魔缠身。在恒儿还不满六岁这一年便撇下丈夫和子女先去了。父亲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已无再续弦之意,只一心攻书,终于在三十岁这年得偿所愿,哪知却是造化弄人。
回想往事,薛愫感慨不已。曾得母亲教诲,她也能抚两支琴曲,只是那张母亲遗留下来的琴早已被她束之高阁,怕见物伤人。不过说到女红,薛愫的造诣却在母亲之上,曾经父亲还拿她绣的松鹤延年送给外祖母做寿。外祖母甚是喜欢,还赏了她好些东西。
“小姐醒呢?”
薛愫见晨光已从窗户纸透过来了,想着时辰已不早。便命闻莺和晚霞两个伺候她梳洗,这里还要去给秦老夫人和姑母行早安礼。
晚霞侍奉盥洗,闻莺给梳头穿戴。
“昨儿小姐才歇下,大太太就过来问话,说是要宴请这边的女眷们,让小姐凑钱。我说小姐才歇着,这里又刚到,急什么呢。再说哪里有先客人请酒的规矩。只怕接下来几天府曾家会接二连三的请,到时候我们再还不就行了么。”
薛愫觉得她说得也有道理,点头道:“你倒还想得周全。”
晚霞在一旁笑嘻嘻的插嘴:“这大太太还没我们闻莺姐姐晓事体。”
更了衣,梳洗齐备。晚霞捧了一碗红枣茶来请薛愫喝过。薛愫便说要去那边等候范氏和堂姐一道过去请安。
等到她们来到北屋时,却只留下了婆子正打扫屋子。问及被告知范氏带了薛忆早已经到明晖堂那边了。
见状,薛愫心里有些不快。明明是一处的,她也没耽搁多久,怎么伯娘却不肯多等她一下,这样不是显得她懈怠,失礼么。
这里扶了闻莺匆匆往明晖堂而去。
果然范氏和薛忆早到了好一会儿。薛太太正陪着她们说话呢。薛愫上前给薛太太行了早安礼。薛太太点头笑道:“听闻你晕船晕得厉害,休息了一夜,可好些呢?”
薛愫恭顺的答道:“劳姑母费心,已经好些了。”
薛太太微叹了一声:“我们家的女孩子身子都娇弱。特别是苓丫头这里又病倒了,两日来晨昏定省也顾不上。这倒是小事,到底要把身子养好才要紧。”不免又想去年才给淑苓做了亲,怎么偏偏就不好起来。要是沈家人知道了,不知会不会退亲。这正是薛太太头疼的地方。
范氏听说笑着接过了话头:“曾家的女孩子自然要娇贵些。我们忆儿倒还好。”
薛太太见时候差不多了,带了范氏母女和薛愫去沉心居给秦老夫人请安。
秦老夫人才做完了早课,脖子上挂着的念珠都还没取下来。静室里的檀香余味也还未散去。
“两日没有看见苓丫头了,莫非又病呢?”
薛太太赶紧回答:“是呢,昨儿鹄儿媳妇和我说的。晚间我又去瞧过,只是头晕,大夫说见不得风。我便让她好生歇息着,这晨昏定省也暂时免了。这不连远客都还未见。”
秦老夫人面容沉静,也不大想理会这些琐事,只是道:“加紧养好了才是,这个样子以后嫁到沈家去如何主持中馈,只怕婆婆也不喜欢,更别说替他们沈家传宗接代。”
薛太太道:“媳妇虑的也是这个。不过老夫人也不用太操心了,她还年轻,底子也不算太差。家里走动的这几个大夫也都不错。慢慢调养就好了。”
听着她们谈论淑苓和沈家的亲事,薛愫本能的有些紧张。若是这桩婚姻做不成的话,那么曾家会不会就幸免呢。能预知未来的薛愫显得有些焦急,但又不敢正面告之于秦老夫人和姑母,身子微颤着,额头上已经密密的一层薄汗。
秦老夫人左右打量着薛家两位姑娘,薛愫在容貌上更胜一筹,那薛忆有些畏首畏尾的,透露着一股小家子气,立马就分出了个高低。
这里才坐了没多久,大房那边的人过来了。贺大太太带着她的儿媳妇钱氏并孙女田田过来给秦老夫人请安。
昨儿没有见着大房那边的人,薛太太赶紧引荐了。范氏问了好,薛忆姐妹行了礼。
贺大太太笑道:“听说家里有远客,总算着见着了。”这里又悄悄的告诉身边的丫鬟,让去备一份表礼给薛家姐妹。钱氏是长房长孙媳妇,出身名门,见过的世面多着去了。眼里倒有些瞧不上薛家人,不过碍着婶娘薛太太的脸面,倒也满脸堆笑,说了几句奉承话。将手上的两个戒指取了下来,赏给了她们姐妹。
范氏见长房里的人物比这边房里穿得还体面,心里不禁有些羡慕,只是想到自己年轻守寡,独自拉扯女儿长大,又没个依靠。一辈子也做不了诰命,心里有些发酸。以至于有些失神。还是女儿悄悄的拉了拉她的衣裳,小声的提醒了一句:“娘,大太太问你话呢。”
范氏这才尴尬的笑了笑,贺氏说的什么,她压根没听见。
(新书期间要冲榜单,拜求收藏、点击、推荐)
第七章 表兄
从秦老夫人房里出来,便到明晖堂这边用早饭。鹄大奶奶也过来了,还有一位表兄,一位表弟也在。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薛愫早已分得出谁是谁。
只见那位长身玉立,着靛青色直裰的男子起身来,向范氏行了礼。又对薛家姐妹见过礼。
姐妹俩赶着还了礼。年龄稍幼那一位和薛太太有些相似,也跟着年长的有样学样。
鹄大奶奶帮着引荐:“这是鸣兄弟,只是不知你们谁大。这是鹏兄弟。”
曾鸣生母早故。自小养在薛太太房里,薛太太看待他也犹如己出一般。曾鸣对这位嫡母很是敬重。如今见了薛家的这两位姐妹,自然也格外的亲近。
曾鹏年纪与薛恒一般大小,却是薛太太所出。此刻正和薛恒站在角落里说话呢。薛愫暗道:这个恒儿倒这么快就交到了朋友。尽早的适应这边,她也放了些心。
当下玉针正指挥着几个婆子调停桌椅,鹄大奶奶请各位上桌。
上首自然是薛太太,左为尊,留给了范氏。薛愫坐于下首,薛忆与范氏相对。三个男人则另摆了一桌。
鹄大奶奶却不在此处用饭。只在旁边伺候布菜,又道:“舅妈和两位妹妹千万别客气。好吃的多吃一点儿,不合胃口的尽管告诉我,我回头让厨房留意一下。”
接着又去隔壁一桌亲自给薛恒布菜,又教了曾鹏几句话。
薛太太道:“这里没什么事了,老夫人那里你去过没有?”
鹄大奶奶笑道:“去过了,我去的时候老夫人正礼佛呢,我也不敢打扰。一会儿空了再去。老夫人知道这里有远客,也不会怪罪我的。”
薛太太笑道:“你倒是个伶俐的。去吧,你舅妈、妹妹们不用你担心,这里有我呢。”
鹄大奶奶便就告退了。
用罢了饭,薛太太见薛忆并没吃多少,心想莫非是菜不合胃口,还是怯生呢?见她拘谨的样子,心想以后还是这样,只怕不管受了什么委屈也不愿意说,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昨天问起年纪来,已经过了及笄了。那么就该给说婆家了。只是她见这个女孩有些畏首畏尾的,怕日后婆家不喜,主持不了中馈。心想过阵子让鹄儿媳妇调理下,也是个人才。想到这里,她不禁又看了眼薛愫。心想这个姑娘看着倒还好,说话还大方,不像那忆儿,说话犹如蚊蚋。
薛太太道:“昨晚老爷回来时我和他说了,让恒儿进族学。老爷倒满口答应了下来。回头再和先生说一声。歇息两日,恒儿跟着你鸣表哥和鹏儿一道去念书吧。”
薛愫忙拉了薛恒谢过。
薛太太却说:“原也该这样。只是你们也别太拘束了,都是一家人。”
曾鸣也笑道:“是呀,又多了弟弟妹妹们,我们这里又比以前热闹了。恒兄弟的事,一会儿我给富先生说去。”
薛愫忙向曾鸣屈膝:“恒儿的事有劳表兄费心了。”
曾鸣忙虚扶道:“说什么费心,我求之不得了。不然太太总说我不干正经事,这总算是正经事吧。”
薛太太笑指着曾鸣说:“我知道你这话是说给我听的,什么是正经事,读书就是第一正经事。你当哥哥的更应该做好表率,两个弟弟都看着你呢。回头不用功的话,先生考你答不上来,看你弟弟们不取笑你。”
屋子里的人也跟着笑了一回。曾鸣不大好意思的摸了摸脸,抬眼看时,只见新来的这位妹妹也瞅着自己笑,脸腾的一下就红了。
薛愫虽然也跟着笑,但她却能预知这位表兄的未来。曾鸣十九岁中了举,娶了毛氏为妻。只是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曾家落败,曾鸣也未能幸免一难。后来还是他岳丈四处求情才将妻儿保出。想到此处,薛愫心里有些酸涩,默默的低了下头。手中一块绡帕被她揉出许多皱痕来。
后来曾鸣和曾鹏便进学堂去了。这里又有管事媳妇来请示薛太太,薛太太一时忙碌,挪不开身。范氏等便告退回了敷春堂。
薛愫在范氏房里坐了会儿,范氏欲和薛愫商议宴请之事。没想到薛愫倒先开了口:“伯娘为何不等着我一块儿去请安,自己倒先带了妹妹过去呢?”
范氏心想这点子小事薛愫还放在心中,皱了眉道:“那你以后早点过来吧,去得晚了只怕老夫人不高兴,失了礼数。”
薛愫却道:“赶早也不行。老夫人要礼佛,我们更不好打扰。这里冒然就过去了,杵在那里干嘛呢。以后我可以过来和伯娘、姐姐一道过去,还请伯娘定个时辰。我也好估摸着过来。”
范氏觉得麻烦,也不想在此事纠结下去,便说:“你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不说这个了,昨儿我让翠珠过去给你带话,你考虑得怎样呢?”
薛愫想起闻莺和她说的,淡然道:“我们是客人,哪里有客人先请主人的道理。伯娘连这个也不明白?再说也不急,还不如给各房先备了礼亲自送去,算是认了门。回头他们请了我们,再还席也不迟。要是这里冒然的先请了,不是让人家主人的脸上不好看么,也不是待客之道。”
薛愫的一番话自有一番道理。范氏听着愣了楞,心想这个姑娘以前也没这么多主见,怎么这一路上到了这里就像换了人似得。以前她说什么薛愫都说好,一句怨言也没有。可如今的薛愫到让范氏有了难堪。脸上讪讪的,原本还想哄着薛愫拿了钱出来做东,也免了给各房送礼的规矩,这么一来,倒成了她的不是。
半晌范氏才说:“你说得也对,那么就先放放吧。”
薛愫略坐了坐,便起身告辞回南边的屋子去了。
这里范氏一脸的不痛快,抱怨道:“这个二丫头怎么呢,倒是教训起我来。难道仗着有她姑母给撑腰,连我这个伯娘也不认呢?”
旁边的婆子道:“二小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心思。”
范氏点头,心想看来是如此。只怕以后不大那么好相与了。她见薛忆坐在桌边出神,也不知她在想些什么。刚才薛愫抢白她,薛忆却一句话也没有。范氏心里就来了气,指责道:“你还是当姐姐的,一点姐姐的样子也没有。到了这里我看你也该学些人情世故,活络一点。你比那二丫头还大一岁,总该更沉稳老练才是,怎么就一副胆小的样子。让我说你什么好?”
薛忆见惹得母亲不高兴,忙起身屈膝一脸柔顺道:“母亲教训得是。”
(亲们给力呀,继续求点求收求推!)
第八章 淑苓
这边薛愫将随身带来的东西里,挑拣了几样,作为各房的见面礼。秦老夫人是一串沉香念珠,一副自己绣的抹额。薛太太比别处都厚一些,一块羊脂白玉的玉佩、一支芙蓉珠花、一盒治头疼的药、两方绣帕。玉佩是父亲曾经佩戴过的,珠花是母亲用过的。如今给了姑母,算是留作纪念。
余者各处大都是些自己以前做的针线,聊表心意而已。分派好了薛愫遣了闻莺和晚霞两个往各处送去。
后来薛愫想到了病了几日没有出门的表姐淑苓,心想要不要去看望她,又怕惊扰到她养病。思前想后,将自己以前做的一瓶玫瑰花汁拧的胭脂让闻莺送去,又交代着她:“待我问姐姐好,就说知道姐姐身上不好,不敢贸然打扰。让她好生养病,等到她痊愈了我们再一处描花样子,读书。”
闻莺听一句答一句,后来含笑道:“听姑娘这么说,倒像是以前常在一处玩的。可姑娘你连表小姐的面还没见着呢。”
薛愫想到以前姐妹俩在一处玩闹的情景,这个家里除了姑母就是她和自己亲厚,回想过往凭添了感慨,便忙忙说:“快去吧。姐姐有什么话要带给我的,你可要一字不落的记着。”
闻莺拿着东西便去了。
这里薛愫坐在椅子上喝茶,突然晚霞进来说:“姑太太让鹄大奶奶送了几个人过来给小姐使。”
原来薛太太觉得这边屋里人少,给薛愫派了几个做粗活的丫鬟婆子,一共四人,两个婆子,两个小丫头。婆子不过三十来岁,小丫头们则才留发。看罢,薛愫让晚霞拿了银子来给她们四个赏了,又将她们交给了晚霞去分派。
自己便进了里面的屋子,坐在窗下,看着满院子的西府海棠,只可惜花期已过,空留下了一树翠滴滴的叶子。厮人厮景,依旧让薛愫犹如身在梦中,那么的不真实。
如今重回这里,她是不是也要做一番的事业,为她和弟弟的将来谋个安稳。这个念头在脑中掠过时,薛愫却垂下了眼睑。
她就是想出点什么来,一来她是个长于深闺的女子,外面又轻易出去不得,再有身边却没什么可用的人。当初她的奶妈和家里的管事,都是用得上的人,偏偏被那个没有成见的伯娘都给打发走了。
身边就只有闻莺和晚霞两个自小跟着她的丫鬟,别的什么也指望不上。想到此处,薛愫心里对范氏又怨念了层,谁也不敢保证范氏是不是故意这样待她。为了日后更能依顺于她,受她的控制。要怪,就怪身在江陵时的薛愫太过于软弱,连自己房里人也守不住,还怎么谈得上维护弟弟呢。想到父亲临终前对她的交代,薛愫顿时觉得有些羞愧,若走回以前的旧路,她哪里有脸面去见地下的父母。
晚霞正在院门口和人说话,薛愫便知道是闻莺回来了,急忙的从追忆里回过了心神。不多时,闻莺撩了帘子走了进来,笑着和薛愫说:“我去的时候表小姐还在床上了,听见小姐说送她东西,忙忙的让人给我抓了一把糖。”说着便将手绢包着的洋糖给薛愫看。
薛愫记起来了,淑苓表姐常年吃药,姑母怕她觉得药苦,所以经常给她留各式各样的糖。以前她去看表姐,表姐总会抓几个给她,想到这里,薛愫睃了一眼又问她:“姐姐还说什么呢?”
闻莺笑道:“表小姐说谢谢小姐的好意。还说等到身体略好些,能出门了,就过来拜会小姐。”
薛愫心想,她身上不好,哪里有让她折腾的,不如抽空打听了她能下地了自己去瞧她也是一样。
这里闻莺笑嘻嘻的和薛愫说着嘴:“这位表小姐长得倒不像姑太太,兴许是像姑老爷。不过也是个出挑的美人,只是太纤弱了些。加上病着,脸色看着也不大好。”
薛愫听着,出了会儿神,便和闻莺说:“我知道了。没什么事你下去歇着吧。”
闻莺便告退了,将得来的洋糖和晚霞两个人分了。又见多了两个小丫头,便又分给了她们一些。小丫头很是喜欢,忙忙道谢。
闻莺打听了名字,一个叫四儿,一个叫花豆子。心想这是什么名字,便回禀了薛愫让给改名。
薛愫想了想,将四儿改做海棠,花豆子改做青柳。
过了两日,薛愫打听得淑苓好些了,便带了闻莺和晚霞两个去拜见她。
淑苓住在抱月轩,小小巧巧的共七间屋舍。薛愫记得在明晖堂后面的一角,一个半敞的院落。还记得院中有一人工造的小水池,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养着各色的鲤鱼。薛愫还记得曾经和淑苓两个一起喂鱼。
走过曲折的回廊,一面的墙壁上画着十二月花,还题了诗句。据说到了月夜,那月光就照在粉白的墙壁上,还能看清壁上的图画。中秋那夜,她和淑苓坐在这回廊里,淑苓向她哭诉着不愿意到沈家去。
出门迎接她们的是淑苓身边的大丫鬟流苏,浅笑盈盈的向薛愫行了礼,又道:“我们家小姐正说用了午膳过去拜会表小姐,哪知表小姐倒先过来了。”
薛愫笑道:“都一样,我们姐妹不计较这些。”
流苏含笑着替她们打起了绿漆竹帘,请她们进屋。
刚一踏进屋子,薛愫又闻见了熟悉的药味。接着帘栊响动,窸窣声传来。从那帘子后面转出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
但见她生得娇小纤细,虽比自己长一岁,却还不及她高。可能是刚起的关系,头发还没来得及细细的梳理,但见乌丝轻挽,鬓角蓬松,多了一分慵懒。又见她脂粉未施,虽然眉目如画,煞白的脸色却掩饰不住病容。杏红的绸衫挂在身上,看上去有些空荡荡,轻飘飘的。
曾淑苓也定定的看了薛愫几眼,这位从未谋面的表妹虽然淡衣素服却似一株幽兰,清丽无双,娴雅宜人,心里多了几分艳羡。两人相对行了礼,序了齿了,称了姐妹。
(求各种数据!)
第九章 月钱
从江陵带回来的东西一直堆在小耳房里。等到闲暇了,薛愫才带着闻莺去整理。
这些大都是父亲留给她的遗物,还有一口黑漆的官皮箱,里面装着的是母亲的陪嫁,自然也留给了薛愫。
“你去备了纸笔来,我要将这里的每一样都记录在册。”以前就是她太疏忽这些,以至于父亲留给她的东西竟然好些都没守住,被人哄骗了去。回想起那个自己,薛愫有些悔恨,好在都还来得及。
闻莺见这样精明的小姐,心里也喜欢,忙不迭的去准备纸笔。才走出耳房,却见住在对面的范氏正在打骂小丫头。闻莺蹙了眉,心想毕竟在客中,再说才住了几天就闹得这么大的动静,要是让曾家人看见了又像什么事。想了想便叫来了海棠,吩咐着她:“你去大太太那边看看,打听下是怎么回事。”
这里携了纸笔来,又让婆子给般了张条案,挪了张靠背椅。闻莺在跟前伺候笔墨,便将范氏那边的事和薛愫说了。
薛愫闻言,心里有些不喜欢,心想毕竟是寄人篱下,处处仰人鼻息过活,能低调就尽量低调些。倘或闹出大的动静来传到姑母耳朵里还不要紧,要是传到了秦老夫人耳朵里,只怕惹人家嫌。以后在这个家也没说话的地方。不过她是侄女,如何去劝解当伯娘的,因此索性不去管这档闲事。由着范氏去闹。
才写了几笔,晚霞过来通报:“小姐,鹄大奶奶过来了。”
薛愫听说忙搁了笔,提了裙子到正房去见鹄大奶奶。这里海棠也回来了,悄悄的和闻莺说了:“好像是小螺打坏了大太太的东西,大太太气不过,便打了她。小螺又哭又嚎的。”
薛愫想,小螺是大小姐房里的人,也值得范氏如此动气。果然不插手是明智的,听罢,薛愫笑问:“那大姑娘是个什么反应?”
海棠笑说:“太太要惩治下人,大小姐能有什么不许的,还不是坐在自己屋里,装作没听见。”
大小姐性子软弱,连自己房里人也护不住。闻莺不禁想到她们这边,自家小姐和大小姐性子差不多,她跟着姑娘以后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说话间鹄大奶奶已经进了敷春堂的院门。才一进院子,就听见北面传来了女孩子的哭喊声,鹄大奶奶皱了皱眉。便扶着红线往北面的屋里去。
范氏训斥的声音传了来,鹄大奶奶皱眉和身边的红线说:“到底是小地方来的,这样的没气度。打骂下人还自己亲自动手,不怕失了自己的身份。”
等到范氏发现了鹄大奶奶,心想丫鬟怎么不和她说一声,倒是一脸的尴尬。便让人将小螺叉了下去。忙过来与鹄大奶奶说话:“大奶奶怎么过来呢?”
鹄大奶奶也满脸堆笑:“我奉了太太之命给舅妈和妹妹送银子来。”
范氏听说银子二字,眼睛已经笑成了月牙。又拉着鹄大奶奶进屋,和她道:“我从江陵带来了好茶叶,请大奶奶也尝尝。”
正说着薛愫过来了,和鹄大奶奶见了礼。鹄大奶奶看着薛愫倒也喜欢,心里倒比薛忆重几分。
待坐下后,薛忆这才出来与鹄大奶奶见面。
范氏忙给薛忆使眼色,让她跟着丫鬟去沏茶。
鹄大奶奶却笑道:“哪里敢劳烦大妹妹。我这里将太太的话带到就走。”接着又将薛忆和薛愫姐妹两来回的看了一眼,才说:“太太的意思。比照苓妹妹的例子,每月给两位妹妹二两月例,外加一吊。屋里的丫鬟婆子的月钱也是太太出。舅妈给每月三两。”
范氏听说甚是高兴,笑道:“一会儿我带了你妹妹们过去给姑太太道谢。”
鹄大奶奶摆手说:“此刻太太不得空。老夫人那里有客,太太过去作陪了。再说太太说了,一家人照应着也应当,不用过去谢礼。”
丫鬟捧了茶来,范氏请鹄大奶奶喝,鹄大奶奶却道:“茶下次再喝吧,我那里还有事就告辞了。”鹄大奶奶连茶盏碰也没碰,便扶了红线告辞。
范氏忙让薛家姐妹去送送。
薛忆和薛愫一直送到敷春堂门口这才回来。
和上一世的故事一模一样,薛愫原本也有每月二两的月钱,可范氏过来和她说:“你还小,管不了钱。再说住这里吃住都不要钱,拿给我帮你存着。日后好添做嫁妆。”
薛愫当真傻乎乎的就将二两银子全部交给了伯娘,以至于后来一点体己也没有。等到她嫁入古家时,范氏再没提过这话,几年来攒下的钱也不知所踪。只给薛愫买了一副榆木的桌椅板凳了事。
果然到了午后,薛太太那边的一个妈妈过来给敷春堂送钱。而被派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柳氏。
薛愫让闻莺留了她喝茶,自己又亲自过来给柳氏道谢。
“妈妈,劳烦你走这一趟。”
柳氏忙起身恭谨的答道:“不过是奉了太太的命令。”
“妈妈今年多大年纪呢?”
柳氏回说:“薛二姑娘关心,老身三十有四了。”
也就是说比姑母还年轻几岁。想起上一世的事来,薛愫自然对柳氏心存感激,便问柳氏在姑母房里当什么差?
柳氏答:“不过是帮着太太跑腿传话。”
薛愫笑道:“妈妈这样忠厚,一定会深得姑母的喜欢。”
柳氏却红了脸,薛家二姑娘这样赞她,倒让她有些受不住。也不敢久留,谢了薛愫的茶就告辞。
从薛太太房里用了晚饭回来。范氏便将薛愫叫了过去。
“你坐下吧,我有话和你说。”
薛愫几乎能预料到,整了情绪,含笑有礼的问:“不知伯娘有什么吩咐?”
范氏看了眼薛忆才开口:“我和你妹妹商量了,她每月得的月钱我替她收着。房里的事皆由我来照料。”
薛愫依旧微笑着点头:“姐姐也不小了,伯娘倒还不放心。伯娘就不怕这么宠着她,惯着她,以后到了婆家去也做不了主,管不了事么?”
范氏微微惊讶,她原本是想让薛愫也将月钱拿出来她给管着,没想到反过来却替忆儿说起话来,想要反驳,却又见薛愫的话句句在理,一时还不知如何应对。
薛忆却红着脸道:“妹妹这里是来笑话我的么,娘肯帮我管事,我也乐得个清静,操那个闲心做什么。”
薛愫觉得好气又好笑,怪不得这位堂姐嫁了人以后被夫家辖制得死死的,连小妾也敢骑在她头上作威作福。
第十章 不称意
薛愫心疼姐姐,薛忆反而并不领情。人家母女连心,她也不好过多的插手。
后来范氏也不绕圈子了,直截了当道:“你爹妈都没有了,我这个当伯娘的更应该照看你一些,更何况你还小。不如也将月钱送过来吧,我替你存着,以后给你添嫁妆。”
薛愫依旧和颜悦色,温声细语,看不出半点的失礼:“我那边还养着丫鬟婆子们呢,还要替她们操心,就不劳烦伯娘了。倘或要买个什么东西,难道再跑来问伯娘要钱?一两次也就算了,要是次数多一些,伯娘也不嫌烦?难道还让我去找姑母不成?再说也不好意思去。伯娘的心意我明白,再说我也大了,哪里还能像在江陵的时候呢。爹爹在的时候就教我当家。更应该学会料理自己房里的事。这点子小事就不劳烦伯娘了。”
薛愫说了一通,主要的想法就是不愿意给。后来又借口说天晚了要回去睡觉,那范氏原本心生恼意,但也只好端着,还吩咐薛愫多注意身体,切勿想念父母过甚难过伤身。
这里薛愫一走,范氏就骂咧咧的:“不过一个来月,这丫头倒活像换了一个人。以前的柔顺倒上哪里去了。我见她那眼里处处都流露着精明,只怕我们以后斗不过她。”
薛忆听了母亲的话很是心烦,便说:“妹妹的钱,就让自个儿拿着吧。娘替她管着不怕生事么?”
范氏道:“你又懂什么。”
薛忆不敢再多说,便带了丫鬟回房去了。
薛恒去学堂里念书去了,曾鸣表哥曾和薛愫再三保证,一定会好好的照看着薛恒,不让人欺负他,轻贱他。
曾鸣是个靠得住的人,交给他薛愫也放心。
回头闻莺还和薛愫夸赞他持重靠得住。
薛愫点头笑道:“鸣哥哥自然是不错的。”
薛恒去念书以后,薛愫显得有些寂寞,偶尔薛忆过来陪她说几句话,解解闷,但薛忆本身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性子软,与薛愫并不怎么投机。
这日淑苓过来给舅母请安,回头又来到了薛愫房里,却见薛愫在窗下描花样子。她上前看了一回,无不赞道:“薛妹妹描得真好。”
薛愫忙搁了笔,起身笑迎:“苓姐姐怎么来呢?”
淑苓笑答:“在家里坐着也闷,出来走动走动,正好来给舅母请安。打扰了妹妹描花样呢。”
薛愫忙请淑苓坐,见她今日精神略好些,只是脸色还是发白,没有健康的红润。薛愫望着她,想起上一世的事来。
淑苓被嫁于永乡侯的世子沈锐,虽然风光无限,但却说不出的悲哀。听说沈锐待她颇为冷漠,再加上那人脾性古怪,不好相与。还没等到淑苓替他们沈家开枝散叶,哪曾想就有天大的祸事降临。永乡侯府上下几百口人皆无幸免。而罪人就是沈锐,是他触怒了龙颜,新皇帝不顾朝中老臣的谏言势必要办沈家。曾家是其妻族也未能逃脱。
此刻的淑苓还坐在跟前与薛愫语笑嫣然,曾家也还是一片繁荣景象,秦老夫人和姑父两个一心想要促成和沈家的联姻,又哪里会知道日后要遭遇的祸事呢。薛愫想,她总该做点什么,避免淑苓再次跳进火坑,说不定也保全了曾家,日后她也不会跟了伯娘搬出曾家,被伯娘草草许给古宜那个混蛋。
想到此处,薛愫的心情倒沉静些了,轻声和淑苓闲话:“我听姑母说,妹妹已经有人家了,不知许的哪一家?那人好不好?”
淑苓听见薛愫打听这个便浑身的不自在,凝眉道:“他们也从来不问问我的心意,老夫人做了主,这事就定下来了。到如今我哪里还敢说半个不字呢。父母之命不可违。若这就是姻缘的话,我也认了。”
听着淑苓的口气,依旧是不愿意。薛愫想,只要淑苓不满意,那么就好办。她会想法子让这桩亲事结不成。
薛愫笑着和淑苓开解:“苓姐姐现在别多想,安心养身子。闷了过来和我说话。日子也就好打发一些,有句话不是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么。想来苓姐姐以后能跳脱出来。”
见薛愫这么替她分忧,淑苓心里很是慰藉。家里年龄差不多的姐妹们,只有大老爷那边的淑荃。不过钱夫人对淑荃很拘束,很少上他们这边来串门。所以也难得有什么交谈的地方。再说她也不敢向淑荃吐露自己的心事,怕传到大太太耳朵里,老夫人直到了不喜欢。所以当淑苓说完那些后,就有些后悔,要是这个表妹将这些话告诉了母亲该怎么办?淑苓虽然对这桩婚姻不满,可没有说不的权利。为了家族的利益,她也能牺牲自我。
思前想后的,淑苓嘱咐着薛愫:“薛妹妹,刚才我那番话你别往心里去,我不过随便说说。在母亲跟前你千万提也别提。不然回头母亲问起我来,我还不知如何应对。”
薛愫理解淑苓的担忧,便承诺道:“好的,我记着。”
薛太太是曾谱的继室,原配是江夏的佟氏。当年佟家父亲是祖父的同科,同为一朝的能臣。私下也颇有交情,便做了儿女亲家。将唯一的一个女儿许给了曾谱。佟氏是官宦家的小姐,行事倒温柔平和,深得府里上下喜欢,秦老夫人也怜她。只可惜在在生嫡长子曾鹄时,遇到了难产。孩子没事,大人却没保住。
当时佟家知道了这事,很是不高兴,闹到了曾家来,说他们只顾着保孩子,不怜惜他们佟家的女儿。后来佟老爷被罢了官,搬出了京城。两家就再没多少来往了。
第二年,曾谱就续娶了江陵的薛太太。薛太太替曾家生下了淑荟、淑芸,只可惜淑芸还不满两岁就夭亡了。又过了一年才添的淑苓。接连生了三个女儿,还只养活了两个,秦老夫人心里不喜,对这个后来的媳妇也百般挑剔,直到相隔六年添了鹏哥儿,秦老夫人脸上才渐渐的有了喜色。待薛太太才没有前些年那般刻薄。
(求支持!)
第十一章 裁衣
薛愫带着闻莺将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以及母亲当年给她的遗物,全部都清点好了,每样都记录在册。
闻莺盘算了下:“我们这一房虽然不及长房有钱,但只要好好守住这些将来应该无忧吧。”
当初薛家曾祖父还在的时候就疼长孙薛宾,祖父也见伯父会读书,肯上进。对这个长孙格外看重。所以薛宾去世后,曾祖父、祖父怜及范氏年轻**,又要拉扯孩子,每年还特意多给了钱,反而是二房受了冷落。
薛愫坚定道:“这些都是父母留给我和弟弟的,要是连它们也守不住,我还能有什么用。”
闻莺叹息说:“只可惜江陵的那些田地都被大太太给变卖了,我们房里一个管事的妈妈也没有。就连奶娘也给打发走了。依我看(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