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阅读
”
说起薛家的事,薛太太总是滔滔不绝。她记起了薛家的小花园里的有一棵高高的芙蓉树,每到秋天花开之日,她都会让丫鬟爬上树给她摘花。每次都摘两朵,一朵送到母亲那里,让母亲簪在鬓边,一朵插到她那个小小的花插里。
母亲当年和她说蒋家的那些富贵时,说南京半条街的铺子都姓蒋的繁华。母亲是巨商家的小姐,从小娇生惯养的,她的陪嫁就有满满一屋子。母亲做姑娘的时候享尽了富贵繁华,到了薛家以后,父亲也极宠她,要什么有什么。不免有些骄纵,养的丫鬟婆子也都金贵。当时祖母还在,对于这样的母亲,祖母很是不喜。母亲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偏偏父亲又是极孝顺祖母的,不过几年的光景,那巨商家的小姐的性子就一点点的给磨平了。
想到这里,薛太太细叹了一声。
此刻柳氏进来了,薛太太见了她,便问:“大热的天,你今天倒来回的跑了好几趟了。你家哥儿的事怎样呢?”
柳氏忙说:“劳太太费心,医药钱已经垫上了。我那不成器的小子,哎,可真是让我操碎了心。”
原来柳氏的儿子在一家绸缎庄当伙计,因为抓住了买家偷东西就打了起来,对方被他撂倒后,就晕了过去,两家因此闹僵了起来。只怕绸缎庄的事也保不住了。
“但愿没什么事就好。要是遇上什么麻烦,需要我们曾家出面,我让鹄儿找人给你们家做主。”
柳氏千恩万谢。柳氏又回了一件别的事就告退了。
薛太太这里继续和丫鬟说笑,后来说到柳氏来。
薛氏道:“他们家倒是个忠厚的人,男人在帮着这里管庄子上的事。养的两个儿子倒还好,也肯上进。只是出了这件事,闹得这样大的动静。也不知绸缎铺子还要不要他。”
玉针忙说:“这是件好事,怎么会变成坏事呢?”
薛太太道:“你太年轻了,有些道理还不明白。”
这里说了半晌话,薛太太便觉得有些发困,说要到抱厦那边去看看绣屏如何。
哪知曾鸣也在这里,薛太太有些意外,忙问他:“你放学呢?”
曾鸣红了脸,他偷偷逃出来的,想着过来找薛愫说几句话就走,还给她带了点东西呢。哪知会被母亲撞个正着,以往这个时候母亲不是在睡午觉么。于是支支吾吾的说道:“我忘了东西回来拿。”
“回家拿东西拿到这里来呢?”薛太太带着几分责备的口吻。
曾鸣有些手足无措,薛愫缓缓起身来说道:“姑母勿怪,是我托鸣表哥帮我带件东西进来,他是过来送东西的。”
薛太太倒不是真要责怪曾鸣,对于这个庶子,她管教得还算严厉,完全做尽到了一个嫡母应尽的责任,她也不想追究了,只说了句:“别惹你爹爹不高兴,去吧。”
曾鸣听见了这一句,便告退了。
薛太太便去看架子上绷着的纱,一面已经绣了两成,另一面还未动。这是件大工程。她也心疼薛愫,怕她累着。
“你好好的绣。只是这几天突然有些热了,小心别中了暑。不用太赶了,只要在七月初十前做完就行,上裱也花不了多久。”
薛愫回了个是。
(求收藏,求推荐!)
第十七章 瞧病
薛愫回到敷春堂的时候已经快要掌灯了,看了大半天的针线,眼睛有些受不住。
闻莺忙去拧了热水巾帕来替她敷着。
“还真是件苦差事。小姐您是曾家的客人,怎么好意思让客人帮着做这活呢?这才开始没多久,等到入了伏只怕更难熬。”
薛愫却说:“不要紧的,我还能坚持。替姑母分忧我也甘愿。”
闻莺倒不好再开口劝了,若是此事过后能讨好曾家,那么他们的日子未来也好过一些。薛恒过来了。薛愫立马坐了起来,笑吟吟的问他:“今天回来得倒晚,用过晚饭没有?”
薛恒道:“在二哥哥那边用的,二哥哥请我吃虾来着。”
薛恒口中的二哥哥自然是指曾鸣。薛愫便又照例的询问了薛恒的功课,薛恒很是自豪的说:“今天先生还夸赞我会破题。”
“看样子是出风头了。来,这是你苓表姐给我的糖,你也尝尝。”薛愫从身后的小碟子里抓了一把雪花梅片糖给薛恒。
薛恒倒也喜欢。
薛愫总觉得薛恒的字写得不够好,让他每天都要临一百字,她亲自监督着,还要将白天所学的课都背一遍,无误了以后才能去睡觉。每天都是如此。薛愫一心想要教导好弟弟,毕竟这是他们薛家唯一的希望。也想做到一个当姐姐的责任,以后不至于后悔。
等到薛恒温习完功课,便让他去睡了,又将服侍他的丫鬟听雪叫了过来吩咐说:“夜里你们在外面的榻上陪着,也都给我警醒一点。别一个个的睡得跟个死猪一样。小爷叫几遍都没听见。还有夜里不许给小爷喝冷茶。”
听雪听一句应一句。
后来闻莺也笑了:“小姐真是色色周到,什么都替小爷照顾到了。”
“我不周到些能行吗?他还小,我理应多管教一些,等到他大些了我倒不想操那么多的闲心。”
薛愫见时辰不早,该休息了,明儿还有得要忙。
闻莺和晚霞两个伺候她梳洗。薛愫坐在妆镜前,一看就看见了那个菱花样式的红木碗。想起了下午时曾鸣偷偷的跑了来的情景。
“二妹妹,这里热,我给你买了好东西来,你尝尝看味道好不好?”
说着像是变戏法一般,从身后端出了一碗砂糖冰雪的紫苏膏。紫莹莹的很是好看。薛愫眼睛也看傻了忙问:“这个你从哪里来的?”
“后面的巷子里买这个的有许多,我给禄儿几个钱就买了一碗。想到妹妹这里做针线又累又热。喝点这个解解暑气。”
见曾鸣说得那么真挚,薛愫只得饮了一小口。以为曾鸣就会走了,哪知他却坐下来和她闲话。直到后面姑母过来,他才离去。
想到这里,心想他难得有心,即使在学堂里也惦念着她这边好不好。这个表哥待人真是副热心肠。就是在上一世也是个极热情的人。只是可惜未来却是一幕悲剧收场。想到这里,薛愫的目光沉着起来。想起上次和姑母说的那些话,姑母没有打她一顿都是够宽容的了,又有谁会相信她的话呢。难道就这么任由事情发展,眼睁睁的看着曾家一步步的走向毁灭么?那么她重活一次还有什么意义。
薛愫长叹一声,倒把给她梳头的闻莺惊了一跳,忙住了手问道:“怎么呢,是不是手重了些,拉到了小姐的头皮?”
薛愫微笑道:“没事的,别在意。”
胡乱的睡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她才起正梳妆,却见薛忆神色匆忙的赶来,一进屋就说:“姐姐,我娘病呢,该如何是好?”
“快去找大表嫂让请个大夫来看看。”
薛忆有些焦急:“我不大认识去大表嫂那里的路。”
薛愫见她这样好气又好笑,又细问过范氏的情景,心想病得是有些重,不去请大夫是不行。便对闻莺说了一声,让闻莺说给婆子去请。
这里忙忙的和薛忆一道来到范氏的屋子,只见她躺在床上还没起来脑袋疼得她**个不停。薛愫见状忙道:“伯娘忍忍,大夫一会儿就来了。”
范氏握着拳头捶床:“疼死我了,不中用了!”
薛忆见状只是抹眼泪。薛愫却暗想,你很能活,哪里这么容易就死了。没事干嘛要吓自己。
过不多久,薛太太和鹄大奶奶过来了。
“昨儿还好好的,今天怎么病得这样厉害?”
范氏道:“大姐呀,实在太疼了。我是不是活不长啦?老天呀,我还没看到忆儿嫁人呢,莫非就要死了不成!”
薛太太忙劝:“哪里有那么厉害,你快别乱想。”
鹄大奶奶站在后面,见范氏嚎得厉害。头发披散着,形象全无。她一句未吭,只觉得好笑。能有如此的精力来嚎叫,肯定是死不了的。
过了一阵子,婆子进来说:“王大夫来了。”众女眷忙到里间回避了。
范氏一直**个不停,把个王大夫也弄昏了。只好耐着性子说:“太太不必担心,不过是风邪入侵,没多大碍。我给开两剂药,吃了就好。”
房里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鹄大奶奶心想还真是大惊小怪,大清早的就闹得人仰马翻,真会找事。不过薛太太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还问范氏:“弟妹想吃什么只管让人来告诉我。只要能买着的,我就会有法子给你弄来。”
范氏也不**了,脸上全是汗,虚弱的笑道:“到底是大姐心疼我。”
薛太太又嘱咐跟前服侍的人尽心尽力,别出什么差错。末了,这才离去。
薛愫和薛忆忙着去相送,一直出了敷春堂。
这里薛太太和鹄大奶奶说:“我看不如在敷春堂也设处小厨房吧。每天的菜、肉按例拨给他们。只派两个会做厨的婆子过来管事就成。他们要吃什么菜,要吃江陵口味的。直接说了好做。也省的他们每天来回的跑麻烦。”
鹄大奶奶笑道:“太太既然这么吩咐了,那么就照着办吧。”反正又不让她出钱出力,不过是吩咐别人去办而已,让太太高兴就成。
第十八章 鹄大爷
范氏这一病,薛忆要在跟前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薛太太怜惜便免了薛忆这几日的晨昏定省。
敷春堂的小厨房还未建成,便让婆子送了她们娘俩的饭菜过去。
薛愫每日一早和薛恒过去请安,从秦老夫人那里下来,便留在薛太太屋里用早饭。期间还能遇见曾鸣和曾鹏。好在薛恒与这两位表兄相处都很融洽。只是薛愫依旧不大放心,曾和曾鸣交待:“我轻易出不得门,恒儿他又正在好奇心强的时候。只怕有些地方约束不了,所以还烦请表兄让我看着些他。”
曾鸣笑道:“妹妹还不放心?恒兄弟是个老实的孩子,又爱读书,不管是爹爹,还是先生都夸赞他。我等看着只有眼红的份儿。”
薛愫想起上一世的遭遇来,哪能放心得下呢,又啰嗦了两句:“反正不要让他和什么不三不四的人结交,不许他出去胡来。”
薛恒听见了这些,忙走了过来,有些不大乐意:“姐姐管得太多了,我是外面的爷们儿,难道上哪里去,还要回来问一声姐姐?”
薛愫正色道:“莫非不应当?”
曾鸣忙替薛恒说话:“他还是个孩子,你当姐姐的回不会太严厉呢?”
薛太太听见了他们的谈话,插嘴道:“你妹妹做得对,是该好好的管教着,别跟着那些不成器的人乱学,当心给带坏了。愫儿能想到这些,我也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当下摆饭,淑苓在秦老夫人那里用斋饭。哥俩几个匆匆吃过了就上学去了。薛愫陪着薛太太用了早饭回抱厦那边继续忙绣屏的事。
薛愫忙碌了一上午,总觉得汗腻腻的,针也握不住。眼睛也看花了,心想去别处走走,散漫一下子才好。
晚霞提议着:“听说芍药花开了,小姐我们瞧瞧去。”
薛愫想,去看看花也不错。
两人从明晖堂后门出来,走了一段,薛愫看见了那粉白院墙外伸出的几朵凌霄花,正傲然开放。这处院子是鹄大奶奶的院子。她无意过去找鹄大奶奶说话,选了一条小径往园子里去。
果然芍药圃那边开得正是热闹的时候,不仅她来了,钱氏和淑荃两个也来此赏花。
钱氏见了她便笑问:“薛二妹妹,屏风绣得如何呢?”
薛愫答道:“太热了,一上午也没动几针。”
钱氏又说:“可得加紧呀,老夫人催着呢,千万别耽搁了大事。”
“这个我自然知道。坐得久了身上有些酸疼,所以出来走走。鸿大嫂兴致倒好?”
钱氏笑说:“身边的丫鬟说花开了,我还不信呢,没想到开得这么热闹,所以出来看看。回头我还想和你家大嫂商量着,是不是该办两桌酒席大家聚聚来赏花。”
薛愫含笑道:“鹄表嫂也是个爱热闹的人,你这么一说,她肯定会答应。”
钱氏和淑荃看了一会儿芍药就去别的地方了。薛愫觉得此处倒比屋子凉快,摇着扇子扇了扇,晚霞笑嘻嘻的说道:“不如摘两朵拿回去插瓶吧,倒也好看。”
薛愫摇头说:“哪里有我先插的道理。”她话还没说完呢,只见晚霞已经将两朵粉白的芍药摘到了手中,薛愫轻斥道:“你这个丫头也真是的,忘了这是曾家不是江陵了吗?由着你胡来。你不收敛些,以后我就让你看屋子,不大带你出来了。”
晚霞这才反应过来,垂头道:“对不住,姑娘我……只觉得这花好看,想摘两朵回去插着也好。”
“没有我先享用的道理,这个送到姑母那里去吧。”
晚霞拿着花,跟在薛愫身后往明晖堂而去。
院子里一个丫鬟也没有,径直来到了眼下,却听得窗户里传来了姑母的说话声还有男子的声音。薛愫迟疑了一下,心想该不该此刻进去。
正犹豫着,竹帘响动,玉针出来了,见是她们忙笑说:“薛二姑娘过来了。”
薛愫含笑道:“见花园里的芍药开了,摘了两朵来给姑母插瓶。不知姑母现在是否方便?”
玉针笑说:“鹄大爷回来了,太太正和他说话呢。我去替姑娘禀告一声。”
薛太太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高声问道:“谁在外面说话?”
玉针赶紧到帘外回说:“是薛二小姐送花来了。”
“让她进来吧。”
玉针忙替薛愫卷了竹帘,薛愫低头走了进去。薛太太在东面的屋里,碧月也走了出来,含笑道:“薛二小姐这边请。”
薛愫挨门进去。之间薛太太坐在寻常坐的一把圈椅里,旁边立着一位锦衣华服,容貌俊美的年轻公子。他不是别人,就是曾鹄。
薛太太笑道:“这是你鹄大哥哥,他才从南京回来。你们还没见过面呢。”
薛愫忙屈膝行礼,曾鹄上前一步忙作揖回礼。心想是如何一位人物,这下总算看清了,果真是个姿色出众的女子,眼底流露出几分惊艳的神情来。
曾鹄还了礼,便笑说道:“听说家里多了两位妹妹,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当真是个风姿绰约的佳人,怪不得母亲这么挂念。”
薛太太眼睛笑得弯成了两道月牙,像是训小孩子那般说道:“你们是表兄妹,以后可要好好的相处才是。”
听着曾鹄的赞扬,薛愫微微的红了脸。想起上一世她总是呆在敷春堂的屋子不大出来,所以也和这位大表哥没怎么接触。不过是年节里见着了,行一下礼而已。曾鹄早不念书了,和长房那边的曾鸿大表哥最为和睦。如今讨了个清闲的官职,平时也没什么事做。和鸿大表哥经常一起摆酒宴客。
曾鹄是姑父原配夏氏所出,夏氏因为难产,生下曾鹄后就去世了。也是因为这一层,所以姑父对于嫡长子曾鹄难免有些溺爱。再加上曾鹄如今已经娶妻生子,不好管教过多。诸事也由着他去,只要不是太过于胡闹,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妹妹从江陵到京城,一共走了多久?走的是水路还是陆路?到我们这里还是要尽快的习惯才好,不要太想家了。有什么事和你大嫂说……”诸如此类,曾鹄说了一大篇。薛愫有问有答。
薛太太见他们两个彼此恭顺有礼,相处得还算和睦,便放了心。
第十九章 上礼
果然钱氏找到了鹄大奶奶商议,说要赏芍药。
鹄大奶奶一听很是喜欢,兴趣盎然:“倒是个不错的点子。今年的花开得比去年还好。说来前两年家里有时倒跟前又没赏成。今年该好好的热闹一回了。那么宴席就摆在绮花阁。想着再请一班戏子来唱一天的戏。让老夫人和两位太太、小姐们都乐乐。”
钱氏也附和说:“正是。再说四月二十四还是二太太的生辰。我看定在这一天就很好。”
鹄大奶奶拍了拍脑门,讪笑道:“嫂子瞧我这记性,还真把这件重要的事给忘了。还说选哪一天合适,就这一天吧,不用再挑了。我让人把绮花阁的地面用水冲洗一遍,里面都收拾干净。到时候我们妯娌俩也看一天的戏。”
妯娌俩欢欢喜喜的订下了事项,说了将近一个时辰才道别。
钱氏刚走不久,曾鹄就从明晖堂回来了。
鹄大奶奶起身笑脸相迎:“大爷见着老爷呢?”
“我见什么老爷,不过是陪着太太说了半晌的话。老爷回来还没半个时辰又去翰林院那边了。”曾鹄撩了一下纱袍便坐定了。
鹄大奶奶从红线的手上捧过了一碗才沏好的热茶给了曾鹄。
“刚才我见鸿大嫂在这里,怎么一转眼人就不见呢?”
鹄大奶奶笑道:“大嫂刚走。和我商量赏芍药的事了。对了,太太的生日你预备怎么过?”
曾鹄颇平静的说:“怎么过?你是当家的,还来问我?我不管,到时候只要有酒喝,有戏听就足矣。”
鹄大奶奶撇撇嘴:“你是闲散惯了。还说这次回来能帮着我一些,哪知还是个大爷。”
曾鹄拉了拉鹄大奶奶的耳坠笑道:“我帮你,内里的事本就是你的份内,我才不愿意在里面搅合。不过是散生,到时候也就来往的几家人,也不会有多隆重。不过是热闹些,让太太高兴罢了。”
鹄大奶奶点头道:“去年赶上老爷病了,没有怎么过。今年总该补上。算了,我也不该问你。我自己有主意。”
曾鹄说着话,手就不安分的往鹄大奶奶的白皙的颈子上摸去。鹄大奶奶素来怕痒,呵呵笑着告饶:“快别这样,大白天的,丫鬟还在跟前呢。”
曾鹄在鹄大奶奶耳边低声说道:“我去南京了两个来月,想你想得紧。你该怎么补偿我?”
鹄大奶奶红着脸,忙坐到了对面去了,满脸的红晕,娇嗔道:“老夫老妻了,别说这些肉麻的话。再说你在外面岂是安分的?江南美女多,难道你都没去寻个温柔乡?我可是不信的!”
曾鹄忙举手说:“天地良心,我可没做背弃你之事。再说我这趟是去公干的,如何去寻花问柳。你怀疑我,说到底还是不相信我!”
鹄大奶奶也不想和他辩解,男人么,外面的事她也管不住,只要不太出格就行。她也没必要约束得太紧。
“说起美人,今天我在太太那边倒看见了一位,果然生得标致。我们曾家的女孩子立马就给比下去了。”
鹄大奶奶一猜就知道曾鹄说的是谁,冷着脸说:“这么说你是见过薛二妹妹了。”
“是呢,还和她说了几句话。当真是个绝色的女子。”
鹄大奶奶听着曾鹄真心赞扬,心里有些不痛快。
这里薛愫也在计划着姑母的生日送什么贺礼,正好薛忆也在跟前。
“不知伯娘准备了什么礼?”
薛忆摇头说:“不知。”
薛愫想,看来问这个姐姐是问不出什么来,这个姐姐是诸事不管的。只好又笑问:“那么姐姐呢。姐姐有什么表示?”
薛忆说:“我绣了两个荷包,到时候不过应个景。别的我也拿不出。”
薛愫想,倒也是。
近日薛太太夜里睡不安稳,她倒收着些古代香方,打算配了香料送姑母。列了单子遣了婆子出去买所需之物。
“哎,我们房里当真还是缺个管事的。你和晚霞虽然也好,但是外面你们也出不去。不如我去问太太将她要过来。”薛愫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只是还未开过口。
闻莺忙问:“莫非小姐看中了谁吗?”
薛愫笑道:“是呢,我早就有这个打算,只是不知姑母会不会给。所以一直不敢开口。”
这里商量着,翠珠走了来和薛愫说:“我们太太说请二小姐过去商量给姑太太上礼的事。”
范氏打什么主意,薛愫心知肚明,沉吟片刻便对翠珠说:“你回去告诉伯娘,礼的事还是分开送吧。毕竟代表的是各房。再说送什么,我已经想好了。”
翠珠听了只得又去回范氏的话。
范氏听后一脸的不悦,拍着桌子说:“这个丫头倒越来越不好说话了。她小小的一个人,这是要做什么?分明是不给我面子!”
范氏不甘心,难道她连一个毛丫头还辖制不了?接着又问翠珠:“你可知道二小姐送什么礼?”
翠珠摇头道:“不知,二小姐没说。”
范氏有些气愤,算了,回头让忆儿去问。她的礼总不能比愫丫头的轻。
过了一日,婆子便将薛愫所需要的东西都给买了回来,薛愫瞧了瞧,点头道:“辛苦你了。”又让闻莺给了她几个辛苦钱,让她拿去打酒喝。
淑苓走了来:“妹妹这是要炮制什么好东西,闻着倒香。”
薛愫抬头一见,见是淑苓笑道:“苓姐姐怎么突然来了。我正调香呢。”
淑苓听了更是好奇:“只当妹妹会刺绣,没想到还能调香。这些是些什么东西?”
薛愫一一介绍:“安息、苏合、白附子、郁金……”
淑苓听到后面笑了:“真难为你都认得,好些名目我可是听也没听过。”
薛愫笑道:“这些是以前母亲教我的,我不过学了一二,母亲可是精通。”
“我也听母亲说起过这位小舅母是位样样俱全的淑女,什么都会。只可惜我从未见过她,不知道她长什么样。”
“我收着一幅母亲的小像,你要不要看?”
“好啊。”
薛愫便命闻莺将那只锦匣找来。里面有一册页,第一页题了一首诗。第二页便是位白描美人。这是薛宝当年痛失爱妻后所绘。如今自然就传到了薛愫的手上。
(求收,求推荐!)
第二十章 沈婉玉
到了四月二十四这一日,两房的人俱来给薛太太道贺。
薛太太穿一身绯色大云缎瑞鹊衔花的宽袖褙子,下着沉香色的潞绸挑线裙子。梳着蝶鬓髻,两根白玉的簪横贯,前面是金绞丝灯笼簪一对,旁边簪了一朵点翠花,花朵上攒了六颗莲米大小的南珠。
薛太太仪容端庄的坐在铺了芙蓉簟的炕上,下面站着前来贺寿的儿孙们。又吩咐着玉针和碧月下赏钱。
薛愫和淑苓两个则在西面的厢房里坐着说话。
等到拜完了寿,鹄大奶奶和钱氏过来请薛太太去绮花阁看戏。
这里淑苓挽了薛愫的手说:“妹妹,我们也去凑一回热闹。”来到了这边正厅,正好薛太太也还未出门。
薛太太见了她们姐妹倒笑了:“你们两个平时要不是忙着生病,要不就是忙着绣花。今儿天气好,也跟着乐一乐。就别管我了。”说着便伸手出去,鹄大奶奶见状,忙上前扶了。
淑苓笑道:“哪里有忙着生病的,我才巴不得健健康康的,太太看着也喜欢。”
众人一路欢笑着出了明晖堂,范氏和薛忆母女俩走在最末。范氏和二房里的华姨娘倒是说说笑笑的,薛忆则一脸拘谨的样子,连身边的丫鬟也不顾,施施然的走着。
从鹄大奶奶的屋子外穿过,过了一座罩楼,就是花园了。大家从月洞们进去,从抄手游廊往左行驶,渐渐的已经听到了丝竹声。秦老夫人和贺大太太早已到了绮花阁。
薛太太及至跟前,向秦老夫人行了礼。
秦老夫人笑道:“今天是你的好日子,就不用在我这里立规矩,高乐去吧。让鹄哥儿媳妇伺候你。”
薛太太笑道:“那我就领老夫人的情了。老夫人也要玩得高兴。”
那边早就设好了薛太太的席位。范氏坐在薛太太的左手边,右手边是淑苓。薛愫则坐在淑苓后面。薛愫旁边是薛忆。秦老夫人则由贺大太太相陪。
当下捧了戏本来给薛太太,薛太太却捧给了秦老夫人,让秦老夫人先点。秦老夫人却推说:“今天你点击出好的我们听听。”
薛太太推让不过,便先点了两出热闹的戏文,接着又请秦老夫人,秦老夫人只点了一出,又给了贺大太太等相继点过,就要鸣锣开戏了。
这似曾相识的情景,对于薛愫来说过了好些年,如今一幕幕再次重演,让薛愫觉得这也好像是一幕戏,只不过她是最不幸的那一个,早就翻到了结局。
薛愫没有看戏的心情,拼命的回忆在这场寿宴上发生过什么事,只是相隔得太久远,她已不大能记清。
戏才开始没多久,就见柳氏走了来说:“太太,沈家的侯夫人和大姑娘过来了。”
柳氏的声音不大,不过薛愫本没留心戏文倒被她听了个一清二楚,心里暗惊,沈家人就要来了么。想起沈家大姑娘,薛愫微微的蹙了眉,那是一个聒噪的人。当年发生过的一件事她在这一刻总算记了起来。
果不其然,只见丫鬟婆子们簇拥着侯夫人和一位年轻女子过来了。
鹄大奶奶已经先迎了出去。薛太太已经起身来,秦老夫人知道消息后也缓缓起身来。顾妈妈引领着,只见一位穿梅红妆花褙子的中年夫人已经到了跟前。秦老夫人忙要施礼,却被侯夫人一把拉住:“老夫人这是做什么,我是来给亲家母贺寿的。”说着就要给薛太太行礼,薛太太忙说不敢当,连忙拦住了。
这时候侯夫人忙对身后的年轻女子说:“婉玉,快来给薛太太行礼。”
被换做婉玉的那个女子两步上前来,对薛太太屈膝施礼,言语清朗:“贺太太千秋!”
薛夫人忙让鹄大奶奶扶了。这里已经给侯夫人支了席位。
薛愫站在淑苓身后,见沈婉玉穿着柳黄|色的衫裙,有些略显方正的脸面,生得浓眉大眼,看上去英气勃勃的。
侯夫人一眼就看见了淑苓,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了一回,看罢笑说:“苓姐儿长得倒越发的标致了。只是好像又清瘦了些。”
淑苓脸一红,忙福了福身。
侯夫人略一笑,对婉玉说:“你和姐姐妹妹玩去吧,不用在我跟前了。我想静静的看两出戏。”
婉玉最是坐不住的,忙和淑苓说:“大嫂,你带去逛逛。”
淑苓更是羞得满脸通红,一直红到了耳根子,却又不好推辞。只暗暗的拉了拉身后的薛愫,让她一道作陪,或许没有那么尴尬。
侯夫人这才发现了还有两位她不熟悉的年轻女孩子。薛太太连忙引荐:“这是我兄弟们的两个女儿,现在住在我们家。”于是又扭头给薛愫和薛忆使了个眼色,让她们过来行礼。
薛愫对沈家人可没什么好脸色,跟着薛忆一道规规矩矩的行了礼,一脸的淡然。
侯夫人忙从头上拔了一根簪子,手上取了个戒指下来,笑说:“太匆忙了,这个就权当见面礼吧。”侯夫人心里先取中了薛愫,便将芙蓉石的簪子赏给了薛愫,金戒指给了薛忆。接着又和薛太太笑说:“这两位薛家小姐生得倒像是画里走出的人物,让人爱不过来。”
对于这样的恭维话,薛愫显得很平静,并未放在心上。突然感受到有一道目光扫来,抬眼看时,只见婉玉咬着嘴唇正盯着她瞧。薛愫被瞧得七上八下的,索性装作不知。
婉玉见她是这样的反应,脸上的笑容渐渐的就褪下了。
薛太太又叫来了淑荃,让他们五个年轻女孩子一块儿玩去。
这里重新分了席位坐好。薛太太低声笑问着侯夫人:“老侯夫人身体可康健?”
侯夫人颔首说:“她还好,也很硬朗。只是去庙里还愿了。”侯夫人又问候了一回秦老夫人。大家叙了一会儿旧,聊了半晌的话,目光才再次移到戏台上。
不多时,田家人也过来了。田夫人带着鹄大奶奶的胞妹小管氏。众人又彼此问安。鹄大奶奶跑上跑下的,倒忙不住,连坐下来歇息的功夫都没有。
第二十一章 扑蝶
沈婉玉是永乡侯府里嫡出的大小姐。
今年十四岁,与薛愫同龄。
不过据说在她七岁那年就和周王定了亲,是未来的周王妃。
沈婉玉是嫡长女,也是唯一的嫡女。侯府里从太夫人到侯爷、侯夫人以及两位兄长都十分的宠溺她,以至于养成了她有些娇蛮的脾性。走在哪都希望把她高高在上的捧着。
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出身又是这般的好,日后富贵荣华不消说。薛愫看着她嬉闹的样子,想起了上一世里也是在姑母的寿宴上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来。如今想起来还万分的尴尬。那时候她心里对这个侯府里的千金小姐就喜欢不起来,如今对沈家的嫌弃,又忙与想撇清关系,因此也亲近不起来。
薛愫和薛忆走在最末,回想起以前的事来,她听人说起过,因为赵王受新帝的排挤打压,周王又是赵王的亲兄弟后来被赐毒酒,周王妃亦没得好下场,被王爷逼迫共同饮下了毒酒而亡。她死的那一年才十八岁。
也就是说婉玉她还有四年的光阴了。薛愫微微的打了个冷噤,想到这里,她不由得看了看婉玉的身影,听着她和淑苓有说有笑,哪曾想还有四年就即将走向终点。思及此处,薛愫对她的嫌弃瞬间去了好几分。
她出身侯门又怎样,嫁于亲王又怎样,后来也敌不过凄凉悲惨的命运。说到底也和她是一样的,都是薄命之人。
薛愫微叹了一声。薛忆听见了忙问她:“妹妹为何叹气?”
薛愫摇摇头:“没事。”
大家走到了观雨亭,婉玉说有些乏了要歇歇。见薛愫始终不大理她,问她话也懒懒的不愿回答,婉玉就怒了:“喂,你干嘛不和我说话?”
薛愫找了个托辞:“昨儿受了风,头有些晕。”
婉玉见她脸色红润一点也不像有病的样子,心里有些不舒坦。她也顾不上和薛愫说话了,只和淑苓唠叨:“想不想知道我大哥最近在忙什么?”
淑苓本就对这桩婚姻抵触得很,她哪里有什么心情去猜,显得淡淡的:“世子爷贵人事多,我也没什么好打听的。”
婉玉还以为淑苓会缠着她问,哪知却是这般的冷淡,更是有些低调。
婉玉正想找个什么乐子,便问薛愫:“你是从哪里来的?”
薛愫道:“江陵。”
“那是个什么鬼地方,我没听过。”
薛愫脸上陡然变红了,和上一世一样,她就这样被奚落的。
“小姐你看,好漂亮的一对蝴蝶。”婉玉身边的丫头秋雁指着不远处芍药花上停着的一对五彩斑斓的蝴蝶兴致勃勃的说道。
婉玉说:“走,我们去捉来玩玩。”
说着就和丫鬟钻到花丛里扑蝴蝶去了,将曾家的几姐妹扔到了亭子里。
薛忆拉了拉薛愫的衣角说:“妹妹,我们也一道去玩吧,干坐着也没意思。”
有了上次的教训,薛愫才不去,便道:“你和荃姐姐去吧,我和苓姐姐说会儿话。”
淑荃便来喊薛忆。
淑苓眉间微微的笼着忧愁,见薛愫未走,一直在跟前陪着她,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含笑道:“你怎么不和他们玩去?”
薛愫道:“怪没意思的。我见苓姐姐好像有些不大高兴。我留下来和苓姐姐分忧。”
“我没有不高兴,想去玩就去吧。别因为我把自己给拘住了。我是身上才好,大夫说不能太劳累。怕跑不上几步又喊头晕。”
薛愫却坚持要陪淑苓。
上一世,薛愫跟着他们一道去扑蝶,后来一只蝴蝶落在了她的头发上,婉玉叫她别动,就要来捉,哪知蝴蝶受到了惊吓早就飞走了。薛愫却被她给推到在地上,弄散了头发,摔断了一根玉簪。这些都是小事,脸上还擦破了一块皮,歇了好些天才伤疤才渐渐的脱落。跟前的小姐丫鬟们哄堂大笑。一想起这事薛愫就觉得丢脸,所以就再也不想去凑热闹。
果然那边笑语连连,婉玉又是个极爱大声说话的人,身后跟着一群人,极热闹。
“姐姐还在想沈家的事吗?”
淑苓红了脸说:“我想他干嘛,惧怕还来不及。”接着又小声的和薛愫道:“妹妹你才来,不知道沈家的世子爷的一些传闻,每一件是好听的。”
薛愫心想她如何不知道呢?
永乡侯府的世子沈锐,那可是京中有名的纨绔子弟。传闻他残暴冷酷,生生打死了一个小厮,还说他喜怒无常,高兴时称兄道弟,翻脸时能立马提剑相向。又说他吃喝嫖赌无一不全,无人敢管。
嫁于这样的人为妻,感觉整个京城都在看笑话。柔弱的淑苓又如何承担得起。不过曾家想要攀上这门亲事,保家族荣耀,也顾不得那沈世子为人如何,也顾不得淑苓将来是否幸福。
不对,不该结这门亲事的。不管是对淑苓还是对整个曾家而言,都不该和沈家联姻。薛愫想她该阻止的,姑母那里说不通,一定还有别的法子让这门亲事结不成。
淑(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
说起薛家的事,薛太太总是滔滔不绝。她记起了薛家的小花园里的有一棵高高的芙蓉树,每到秋天花开之日,她都会让丫鬟爬上树给她摘花。每次都摘两朵,一朵送到母亲那里,让母亲簪在鬓边,一朵插到她那个小小的花插里。
母亲当年和她说蒋家的那些富贵时,说南京半条街的铺子都姓蒋的繁华。母亲是巨商家的小姐,从小娇生惯养的,她的陪嫁就有满满一屋子。母亲做姑娘的时候享尽了富贵繁华,到了薛家以后,父亲也极宠她,要什么有什么。不免有些骄纵,养的丫鬟婆子也都金贵。当时祖母还在,对于这样的母亲,祖母很是不喜。母亲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偏偏父亲又是极孝顺祖母的,不过几年的光景,那巨商家的小姐的性子就一点点的给磨平了。
想到这里,薛太太细叹了一声。
此刻柳氏进来了,薛太太见了她,便问:“大热的天,你今天倒来回的跑了好几趟了。你家哥儿的事怎样呢?”
柳氏忙说:“劳太太费心,医药钱已经垫上了。我那不成器的小子,哎,可真是让我操碎了心。”
原来柳氏的儿子在一家绸缎庄当伙计,因为抓住了买家偷东西就打了起来,对方被他撂倒后,就晕了过去,两家因此闹僵了起来。只怕绸缎庄的事也保不住了。
“但愿没什么事就好。要是遇上什么麻烦,需要我们曾家出面,我让鹄儿找人给你们家做主。”
柳氏千恩万谢。柳氏又回了一件别的事就告退了。
薛太太这里继续和丫鬟说笑,后来说到柳氏来。
薛氏道:“他们家倒是个忠厚的人,男人在帮着这里管庄子上的事。养的两个儿子倒还好,也肯上进。只是出了这件事,闹得这样大的动静。也不知绸缎铺子还要不要他。”
玉针忙说:“这是件好事,怎么会变成坏事呢?”
薛太太道:“你太年轻了,有些道理还不明白。”
这里说了半晌话,薛太太便觉得有些发困,说要到抱厦那边去看看绣屏如何。
哪知曾鸣也在这里,薛太太有些意外,忙问他:“你放学呢?”
曾鸣红了脸,他偷偷逃出来的,想着过来找薛愫说几句话就走,还给她带了点东西呢。哪知会被母亲撞个正着,以往这个时候母亲不是在睡午觉么。于是支支吾吾的说道:“我忘了东西回来拿。”
“回家拿东西拿到这里来呢?”薛太太带着几分责备的口吻。
曾鸣有些手足无措,薛愫缓缓起身来说道:“姑母勿怪,是我托鸣表哥帮我带件东西进来,他是过来送东西的。”
薛太太倒不是真要责怪曾鸣,对于这个庶子,她管教得还算严厉,完全做尽到了一个嫡母应尽的责任,她也不想追究了,只说了句:“别惹你爹爹不高兴,去吧。”
曾鸣听见了这一句,便告退了。
薛太太便去看架子上绷着的纱,一面已经绣了两成,另一面还未动。这是件大工程。她也心疼薛愫,怕她累着。
“你好好的绣。只是这几天突然有些热了,小心别中了暑。不用太赶了,只要在七月初十前做完就行,上裱也花不了多久。”
薛愫回了个是。
(求收藏,求推荐!)
第十七章 瞧病
薛愫回到敷春堂的时候已经快要掌灯了,看了大半天的针线,眼睛有些受不住。
闻莺忙去拧了热水巾帕来替她敷着。
“还真是件苦差事。小姐您是曾家的客人,怎么好意思让客人帮着做这活呢?这才开始没多久,等到入了伏只怕更难熬。”
薛愫却说:“不要紧的,我还能坚持。替姑母分忧我也甘愿。”
闻莺倒不好再开口劝了,若是此事过后能讨好曾家,那么他们的日子未来也好过一些。薛恒过来了。薛愫立马坐了起来,笑吟吟的问他:“今天回来得倒晚,用过晚饭没有?”
薛恒道:“在二哥哥那边用的,二哥哥请我吃虾来着。”
薛恒口中的二哥哥自然是指曾鸣。薛愫便又照例的询问了薛恒的功课,薛恒很是自豪的说:“今天先生还夸赞我会破题。”
“看样子是出风头了。来,这是你苓表姐给我的糖,你也尝尝。”薛愫从身后的小碟子里抓了一把雪花梅片糖给薛恒。
薛恒倒也喜欢。
薛愫总觉得薛恒的字写得不够好,让他每天都要临一百字,她亲自监督着,还要将白天所学的课都背一遍,无误了以后才能去睡觉。每天都是如此。薛愫一心想要教导好弟弟,毕竟这是他们薛家唯一的希望。也想做到一个当姐姐的责任,以后不至于后悔。
等到薛恒温习完功课,便让他去睡了,又将服侍他的丫鬟听雪叫了过来吩咐说:“夜里你们在外面的榻上陪着,也都给我警醒一点。别一个个的睡得跟个死猪一样。小爷叫几遍都没听见。还有夜里不许给小爷喝冷茶。”
听雪听一句应一句。
后来闻莺也笑了:“小姐真是色色周到,什么都替小爷照顾到了。”
“我不周到些能行吗?他还小,我理应多管教一些,等到他大些了我倒不想操那么多的闲心。”
薛愫见时辰不早,该休息了,明儿还有得要忙。
闻莺和晚霞两个伺候她梳洗。薛愫坐在妆镜前,一看就看见了那个菱花样式的红木碗。想起了下午时曾鸣偷偷的跑了来的情景。
“二妹妹,这里热,我给你买了好东西来,你尝尝看味道好不好?”
说着像是变戏法一般,从身后端出了一碗砂糖冰雪的紫苏膏。紫莹莹的很是好看。薛愫眼睛也看傻了忙问:“这个你从哪里来的?”
“后面的巷子里买这个的有许多,我给禄儿几个钱就买了一碗。想到妹妹这里做针线又累又热。喝点这个解解暑气。”
见曾鸣说得那么真挚,薛愫只得饮了一小口。以为曾鸣就会走了,哪知他却坐下来和她闲话。直到后面姑母过来,他才离去。
想到这里,心想他难得有心,即使在学堂里也惦念着她这边好不好。这个表哥待人真是副热心肠。就是在上一世也是个极热情的人。只是可惜未来却是一幕悲剧收场。想到这里,薛愫的目光沉着起来。想起上次和姑母说的那些话,姑母没有打她一顿都是够宽容的了,又有谁会相信她的话呢。难道就这么任由事情发展,眼睁睁的看着曾家一步步的走向毁灭么?那么她重活一次还有什么意义。
薛愫长叹一声,倒把给她梳头的闻莺惊了一跳,忙住了手问道:“怎么呢,是不是手重了些,拉到了小姐的头皮?”
薛愫微笑道:“没事的,别在意。”
胡乱的睡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她才起正梳妆,却见薛忆神色匆忙的赶来,一进屋就说:“姐姐,我娘病呢,该如何是好?”
“快去找大表嫂让请个大夫来看看。”
薛忆有些焦急:“我不大认识去大表嫂那里的路。”
薛愫见她这样好气又好笑,又细问过范氏的情景,心想病得是有些重,不去请大夫是不行。便对闻莺说了一声,让闻莺说给婆子去请。
这里忙忙的和薛忆一道来到范氏的屋子,只见她躺在床上还没起来脑袋疼得她**个不停。薛愫见状忙道:“伯娘忍忍,大夫一会儿就来了。”
范氏握着拳头捶床:“疼死我了,不中用了!”
薛忆见状只是抹眼泪。薛愫却暗想,你很能活,哪里这么容易就死了。没事干嘛要吓自己。
过不多久,薛太太和鹄大奶奶过来了。
“昨儿还好好的,今天怎么病得这样厉害?”
范氏道:“大姐呀,实在太疼了。我是不是活不长啦?老天呀,我还没看到忆儿嫁人呢,莫非就要死了不成!”
薛太太忙劝:“哪里有那么厉害,你快别乱想。”
鹄大奶奶站在后面,见范氏嚎得厉害。头发披散着,形象全无。她一句未吭,只觉得好笑。能有如此的精力来嚎叫,肯定是死不了的。
过了一阵子,婆子进来说:“王大夫来了。”众女眷忙到里间回避了。
范氏一直**个不停,把个王大夫也弄昏了。只好耐着性子说:“太太不必担心,不过是风邪入侵,没多大碍。我给开两剂药,吃了就好。”
房里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鹄大奶奶心想还真是大惊小怪,大清早的就闹得人仰马翻,真会找事。不过薛太太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还问范氏:“弟妹想吃什么只管让人来告诉我。只要能买着的,我就会有法子给你弄来。”
范氏也不**了,脸上全是汗,虚弱的笑道:“到底是大姐心疼我。”
薛太太又嘱咐跟前服侍的人尽心尽力,别出什么差错。末了,这才离去。
薛愫和薛忆忙着去相送,一直出了敷春堂。
这里薛太太和鹄大奶奶说:“我看不如在敷春堂也设处小厨房吧。每天的菜、肉按例拨给他们。只派两个会做厨的婆子过来管事就成。他们要吃什么菜,要吃江陵口味的。直接说了好做。也省的他们每天来回的跑麻烦。”
鹄大奶奶笑道:“太太既然这么吩咐了,那么就照着办吧。”反正又不让她出钱出力,不过是吩咐别人去办而已,让太太高兴就成。
第十八章 鹄大爷
范氏这一病,薛忆要在跟前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薛太太怜惜便免了薛忆这几日的晨昏定省。
敷春堂的小厨房还未建成,便让婆子送了她们娘俩的饭菜过去。
薛愫每日一早和薛恒过去请安,从秦老夫人那里下来,便留在薛太太屋里用早饭。期间还能遇见曾鸣和曾鹏。好在薛恒与这两位表兄相处都很融洽。只是薛愫依旧不大放心,曾和曾鸣交待:“我轻易出不得门,恒儿他又正在好奇心强的时候。只怕有些地方约束不了,所以还烦请表兄让我看着些他。”
曾鸣笑道:“妹妹还不放心?恒兄弟是个老实的孩子,又爱读书,不管是爹爹,还是先生都夸赞他。我等看着只有眼红的份儿。”
薛愫想起上一世的遭遇来,哪能放心得下呢,又啰嗦了两句:“反正不要让他和什么不三不四的人结交,不许他出去胡来。”
薛恒听见了这些,忙走了过来,有些不大乐意:“姐姐管得太多了,我是外面的爷们儿,难道上哪里去,还要回来问一声姐姐?”
薛愫正色道:“莫非不应当?”
曾鸣忙替薛恒说话:“他还是个孩子,你当姐姐的回不会太严厉呢?”
薛太太听见了他们的谈话,插嘴道:“你妹妹做得对,是该好好的管教着,别跟着那些不成器的人乱学,当心给带坏了。愫儿能想到这些,我也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当下摆饭,淑苓在秦老夫人那里用斋饭。哥俩几个匆匆吃过了就上学去了。薛愫陪着薛太太用了早饭回抱厦那边继续忙绣屏的事。
薛愫忙碌了一上午,总觉得汗腻腻的,针也握不住。眼睛也看花了,心想去别处走走,散漫一下子才好。
晚霞提议着:“听说芍药花开了,小姐我们瞧瞧去。”
薛愫想,去看看花也不错。
两人从明晖堂后门出来,走了一段,薛愫看见了那粉白院墙外伸出的几朵凌霄花,正傲然开放。这处院子是鹄大奶奶的院子。她无意过去找鹄大奶奶说话,选了一条小径往园子里去。
果然芍药圃那边开得正是热闹的时候,不仅她来了,钱氏和淑荃两个也来此赏花。
钱氏见了她便笑问:“薛二妹妹,屏风绣得如何呢?”
薛愫答道:“太热了,一上午也没动几针。”
钱氏又说:“可得加紧呀,老夫人催着呢,千万别耽搁了大事。”
“这个我自然知道。坐得久了身上有些酸疼,所以出来走走。鸿大嫂兴致倒好?”
钱氏笑说:“身边的丫鬟说花开了,我还不信呢,没想到开得这么热闹,所以出来看看。回头我还想和你家大嫂商量着,是不是该办两桌酒席大家聚聚来赏花。”
薛愫含笑道:“鹄表嫂也是个爱热闹的人,你这么一说,她肯定会答应。”
钱氏和淑荃看了一会儿芍药就去别的地方了。薛愫觉得此处倒比屋子凉快,摇着扇子扇了扇,晚霞笑嘻嘻的说道:“不如摘两朵拿回去插瓶吧,倒也好看。”
薛愫摇头说:“哪里有我先插的道理。”她话还没说完呢,只见晚霞已经将两朵粉白的芍药摘到了手中,薛愫轻斥道:“你这个丫头也真是的,忘了这是曾家不是江陵了吗?由着你胡来。你不收敛些,以后我就让你看屋子,不大带你出来了。”
晚霞这才反应过来,垂头道:“对不住,姑娘我……只觉得这花好看,想摘两朵回去插着也好。”
“没有我先享用的道理,这个送到姑母那里去吧。”
晚霞拿着花,跟在薛愫身后往明晖堂而去。
院子里一个丫鬟也没有,径直来到了眼下,却听得窗户里传来了姑母的说话声还有男子的声音。薛愫迟疑了一下,心想该不该此刻进去。
正犹豫着,竹帘响动,玉针出来了,见是她们忙笑说:“薛二姑娘过来了。”
薛愫含笑道:“见花园里的芍药开了,摘了两朵来给姑母插瓶。不知姑母现在是否方便?”
玉针笑说:“鹄大爷回来了,太太正和他说话呢。我去替姑娘禀告一声。”
薛太太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高声问道:“谁在外面说话?”
玉针赶紧到帘外回说:“是薛二小姐送花来了。”
“让她进来吧。”
玉针忙替薛愫卷了竹帘,薛愫低头走了进去。薛太太在东面的屋里,碧月也走了出来,含笑道:“薛二小姐这边请。”
薛愫挨门进去。之间薛太太坐在寻常坐的一把圈椅里,旁边立着一位锦衣华服,容貌俊美的年轻公子。他不是别人,就是曾鹄。
薛太太笑道:“这是你鹄大哥哥,他才从南京回来。你们还没见过面呢。”
薛愫忙屈膝行礼,曾鹄上前一步忙作揖回礼。心想是如何一位人物,这下总算看清了,果真是个姿色出众的女子,眼底流露出几分惊艳的神情来。
曾鹄还了礼,便笑说道:“听说家里多了两位妹妹,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当真是个风姿绰约的佳人,怪不得母亲这么挂念。”
薛太太眼睛笑得弯成了两道月牙,像是训小孩子那般说道:“你们是表兄妹,以后可要好好的相处才是。”
听着曾鹄的赞扬,薛愫微微的红了脸。想起上一世她总是呆在敷春堂的屋子不大出来,所以也和这位大表哥没怎么接触。不过是年节里见着了,行一下礼而已。曾鹄早不念书了,和长房那边的曾鸿大表哥最为和睦。如今讨了个清闲的官职,平时也没什么事做。和鸿大表哥经常一起摆酒宴客。
曾鹄是姑父原配夏氏所出,夏氏因为难产,生下曾鹄后就去世了。也是因为这一层,所以姑父对于嫡长子曾鹄难免有些溺爱。再加上曾鹄如今已经娶妻生子,不好管教过多。诸事也由着他去,只要不是太过于胡闹,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妹妹从江陵到京城,一共走了多久?走的是水路还是陆路?到我们这里还是要尽快的习惯才好,不要太想家了。有什么事和你大嫂说……”诸如此类,曾鹄说了一大篇。薛愫有问有答。
薛太太见他们两个彼此恭顺有礼,相处得还算和睦,便放了心。
第十九章 上礼
果然钱氏找到了鹄大奶奶商议,说要赏芍药。
鹄大奶奶一听很是喜欢,兴趣盎然:“倒是个不错的点子。今年的花开得比去年还好。说来前两年家里有时倒跟前又没赏成。今年该好好的热闹一回了。那么宴席就摆在绮花阁。想着再请一班戏子来唱一天的戏。让老夫人和两位太太、小姐们都乐乐。”
钱氏也附和说:“正是。再说四月二十四还是二太太的生辰。我看定在这一天就很好。”
鹄大奶奶拍了拍脑门,讪笑道:“嫂子瞧我这记性,还真把这件重要的事给忘了。还说选哪一天合适,就这一天吧,不用再挑了。我让人把绮花阁的地面用水冲洗一遍,里面都收拾干净。到时候我们妯娌俩也看一天的戏。”
妯娌俩欢欢喜喜的订下了事项,说了将近一个时辰才道别。
钱氏刚走不久,曾鹄就从明晖堂回来了。
鹄大奶奶起身笑脸相迎:“大爷见着老爷呢?”
“我见什么老爷,不过是陪着太太说了半晌的话。老爷回来还没半个时辰又去翰林院那边了。”曾鹄撩了一下纱袍便坐定了。
鹄大奶奶从红线的手上捧过了一碗才沏好的热茶给了曾鹄。
“刚才我见鸿大嫂在这里,怎么一转眼人就不见呢?”
鹄大奶奶笑道:“大嫂刚走。和我商量赏芍药的事了。对了,太太的生日你预备怎么过?”
曾鹄颇平静的说:“怎么过?你是当家的,还来问我?我不管,到时候只要有酒喝,有戏听就足矣。”
鹄大奶奶撇撇嘴:“你是闲散惯了。还说这次回来能帮着我一些,哪知还是个大爷。”
曾鹄拉了拉鹄大奶奶的耳坠笑道:“我帮你,内里的事本就是你的份内,我才不愿意在里面搅合。不过是散生,到时候也就来往的几家人,也不会有多隆重。不过是热闹些,让太太高兴罢了。”
鹄大奶奶点头道:“去年赶上老爷病了,没有怎么过。今年总该补上。算了,我也不该问你。我自己有主意。”
曾鹄说着话,手就不安分的往鹄大奶奶的白皙的颈子上摸去。鹄大奶奶素来怕痒,呵呵笑着告饶:“快别这样,大白天的,丫鬟还在跟前呢。”
曾鹄在鹄大奶奶耳边低声说道:“我去南京了两个来月,想你想得紧。你该怎么补偿我?”
鹄大奶奶红着脸,忙坐到了对面去了,满脸的红晕,娇嗔道:“老夫老妻了,别说这些肉麻的话。再说你在外面岂是安分的?江南美女多,难道你都没去寻个温柔乡?我可是不信的!”
曾鹄忙举手说:“天地良心,我可没做背弃你之事。再说我这趟是去公干的,如何去寻花问柳。你怀疑我,说到底还是不相信我!”
鹄大奶奶也不想和他辩解,男人么,外面的事她也管不住,只要不太出格就行。她也没必要约束得太紧。
“说起美人,今天我在太太那边倒看见了一位,果然生得标致。我们曾家的女孩子立马就给比下去了。”
鹄大奶奶一猜就知道曾鹄说的是谁,冷着脸说:“这么说你是见过薛二妹妹了。”
“是呢,还和她说了几句话。当真是个绝色的女子。”
鹄大奶奶听着曾鹄真心赞扬,心里有些不痛快。
这里薛愫也在计划着姑母的生日送什么贺礼,正好薛忆也在跟前。
“不知伯娘准备了什么礼?”
薛忆摇头说:“不知。”
薛愫想,看来问这个姐姐是问不出什么来,这个姐姐是诸事不管的。只好又笑问:“那么姐姐呢。姐姐有什么表示?”
薛忆说:“我绣了两个荷包,到时候不过应个景。别的我也拿不出。”
薛愫想,倒也是。
近日薛太太夜里睡不安稳,她倒收着些古代香方,打算配了香料送姑母。列了单子遣了婆子出去买所需之物。
“哎,我们房里当真还是缺个管事的。你和晚霞虽然也好,但是外面你们也出不去。不如我去问太太将她要过来。”薛愫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只是还未开过口。
闻莺忙问:“莫非小姐看中了谁吗?”
薛愫笑道:“是呢,我早就有这个打算,只是不知姑母会不会给。所以一直不敢开口。”
这里商量着,翠珠走了来和薛愫说:“我们太太说请二小姐过去商量给姑太太上礼的事。”
范氏打什么主意,薛愫心知肚明,沉吟片刻便对翠珠说:“你回去告诉伯娘,礼的事还是分开送吧。毕竟代表的是各房。再说送什么,我已经想好了。”
翠珠听了只得又去回范氏的话。
范氏听后一脸的不悦,拍着桌子说:“这个丫头倒越来越不好说话了。她小小的一个人,这是要做什么?分明是不给我面子!”
范氏不甘心,难道她连一个毛丫头还辖制不了?接着又问翠珠:“你可知道二小姐送什么礼?”
翠珠摇头道:“不知,二小姐没说。”
范氏有些气愤,算了,回头让忆儿去问。她的礼总不能比愫丫头的轻。
过了一日,婆子便将薛愫所需要的东西都给买了回来,薛愫瞧了瞧,点头道:“辛苦你了。”又让闻莺给了她几个辛苦钱,让她拿去打酒喝。
淑苓走了来:“妹妹这是要炮制什么好东西,闻着倒香。”
薛愫抬头一见,见是淑苓笑道:“苓姐姐怎么突然来了。我正调香呢。”
淑苓听了更是好奇:“只当妹妹会刺绣,没想到还能调香。这些是些什么东西?”
薛愫一一介绍:“安息、苏合、白附子、郁金……”
淑苓听到后面笑了:“真难为你都认得,好些名目我可是听也没听过。”
薛愫笑道:“这些是以前母亲教我的,我不过学了一二,母亲可是精通。”
“我也听母亲说起过这位小舅母是位样样俱全的淑女,什么都会。只可惜我从未见过她,不知道她长什么样。”
“我收着一幅母亲的小像,你要不要看?”
“好啊。”
薛愫便命闻莺将那只锦匣找来。里面有一册页,第一页题了一首诗。第二页便是位白描美人。这是薛宝当年痛失爱妻后所绘。如今自然就传到了薛愫的手上。
(求收,求推荐!)
第二十章 沈婉玉
到了四月二十四这一日,两房的人俱来给薛太太道贺。
薛太太穿一身绯色大云缎瑞鹊衔花的宽袖褙子,下着沉香色的潞绸挑线裙子。梳着蝶鬓髻,两根白玉的簪横贯,前面是金绞丝灯笼簪一对,旁边簪了一朵点翠花,花朵上攒了六颗莲米大小的南珠。
薛太太仪容端庄的坐在铺了芙蓉簟的炕上,下面站着前来贺寿的儿孙们。又吩咐着玉针和碧月下赏钱。
薛愫和淑苓两个则在西面的厢房里坐着说话。
等到拜完了寿,鹄大奶奶和钱氏过来请薛太太去绮花阁看戏。
这里淑苓挽了薛愫的手说:“妹妹,我们也去凑一回热闹。”来到了这边正厅,正好薛太太也还未出门。
薛太太见了她们姐妹倒笑了:“你们两个平时要不是忙着生病,要不就是忙着绣花。今儿天气好,也跟着乐一乐。就别管我了。”说着便伸手出去,鹄大奶奶见状,忙上前扶了。
淑苓笑道:“哪里有忙着生病的,我才巴不得健健康康的,太太看着也喜欢。”
众人一路欢笑着出了明晖堂,范氏和薛忆母女俩走在最末。范氏和二房里的华姨娘倒是说说笑笑的,薛忆则一脸拘谨的样子,连身边的丫鬟也不顾,施施然的走着。
从鹄大奶奶的屋子外穿过,过了一座罩楼,就是花园了。大家从月洞们进去,从抄手游廊往左行驶,渐渐的已经听到了丝竹声。秦老夫人和贺大太太早已到了绮花阁。
薛太太及至跟前,向秦老夫人行了礼。
秦老夫人笑道:“今天是你的好日子,就不用在我这里立规矩,高乐去吧。让鹄哥儿媳妇伺候你。”
薛太太笑道:“那我就领老夫人的情了。老夫人也要玩得高兴。”
那边早就设好了薛太太的席位。范氏坐在薛太太的左手边,右手边是淑苓。薛愫则坐在淑苓后面。薛愫旁边是薛忆。秦老夫人则由贺大太太相陪。
当下捧了戏本来给薛太太,薛太太却捧给了秦老夫人,让秦老夫人先点。秦老夫人却推说:“今天你点击出好的我们听听。”
薛太太推让不过,便先点了两出热闹的戏文,接着又请秦老夫人,秦老夫人只点了一出,又给了贺大太太等相继点过,就要鸣锣开戏了。
这似曾相识的情景,对于薛愫来说过了好些年,如今一幕幕再次重演,让薛愫觉得这也好像是一幕戏,只不过她是最不幸的那一个,早就翻到了结局。
薛愫没有看戏的心情,拼命的回忆在这场寿宴上发生过什么事,只是相隔得太久远,她已不大能记清。
戏才开始没多久,就见柳氏走了来说:“太太,沈家的侯夫人和大姑娘过来了。”
柳氏的声音不大,不过薛愫本没留心戏文倒被她听了个一清二楚,心里暗惊,沈家人就要来了么。想起沈家大姑娘,薛愫微微的蹙了眉,那是一个聒噪的人。当年发生过的一件事她在这一刻总算记了起来。
果不其然,只见丫鬟婆子们簇拥着侯夫人和一位年轻女子过来了。
鹄大奶奶已经先迎了出去。薛太太已经起身来,秦老夫人知道消息后也缓缓起身来。顾妈妈引领着,只见一位穿梅红妆花褙子的中年夫人已经到了跟前。秦老夫人忙要施礼,却被侯夫人一把拉住:“老夫人这是做什么,我是来给亲家母贺寿的。”说着就要给薛太太行礼,薛太太忙说不敢当,连忙拦住了。
这时候侯夫人忙对身后的年轻女子说:“婉玉,快来给薛太太行礼。”
被换做婉玉的那个女子两步上前来,对薛太太屈膝施礼,言语清朗:“贺太太千秋!”
薛夫人忙让鹄大奶奶扶了。这里已经给侯夫人支了席位。
薛愫站在淑苓身后,见沈婉玉穿着柳黄|色的衫裙,有些略显方正的脸面,生得浓眉大眼,看上去英气勃勃的。
侯夫人一眼就看见了淑苓,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了一回,看罢笑说:“苓姐儿长得倒越发的标致了。只是好像又清瘦了些。”
淑苓脸一红,忙福了福身。
侯夫人略一笑,对婉玉说:“你和姐姐妹妹玩去吧,不用在我跟前了。我想静静的看两出戏。”
婉玉最是坐不住的,忙和淑苓说:“大嫂,你带去逛逛。”
淑苓更是羞得满脸通红,一直红到了耳根子,却又不好推辞。只暗暗的拉了拉身后的薛愫,让她一道作陪,或许没有那么尴尬。
侯夫人这才发现了还有两位她不熟悉的年轻女孩子。薛太太连忙引荐:“这是我兄弟们的两个女儿,现在住在我们家。”于是又扭头给薛愫和薛忆使了个眼色,让她们过来行礼。
薛愫对沈家人可没什么好脸色,跟着薛忆一道规规矩矩的行了礼,一脸的淡然。
侯夫人忙从头上拔了一根簪子,手上取了个戒指下来,笑说:“太匆忙了,这个就权当见面礼吧。”侯夫人心里先取中了薛愫,便将芙蓉石的簪子赏给了薛愫,金戒指给了薛忆。接着又和薛太太笑说:“这两位薛家小姐生得倒像是画里走出的人物,让人爱不过来。”
对于这样的恭维话,薛愫显得很平静,并未放在心上。突然感受到有一道目光扫来,抬眼看时,只见婉玉咬着嘴唇正盯着她瞧。薛愫被瞧得七上八下的,索性装作不知。
婉玉见她是这样的反应,脸上的笑容渐渐的就褪下了。
薛太太又叫来了淑荃,让他们五个年轻女孩子一块儿玩去。
这里重新分了席位坐好。薛太太低声笑问着侯夫人:“老侯夫人身体可康健?”
侯夫人颔首说:“她还好,也很硬朗。只是去庙里还愿了。”侯夫人又问候了一回秦老夫人。大家叙了一会儿旧,聊了半晌的话,目光才再次移到戏台上。
不多时,田家人也过来了。田夫人带着鹄大奶奶的胞妹小管氏。众人又彼此问安。鹄大奶奶跑上跑下的,倒忙不住,连坐下来歇息的功夫都没有。
第二十一章 扑蝶
沈婉玉是永乡侯府里嫡出的大小姐。
今年十四岁,与薛愫同龄。
不过据说在她七岁那年就和周王定了亲,是未来的周王妃。
沈婉玉是嫡长女,也是唯一的嫡女。侯府里从太夫人到侯爷、侯夫人以及两位兄长都十分的宠溺她,以至于养成了她有些娇蛮的脾性。走在哪都希望把她高高在上的捧着。
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出身又是这般的好,日后富贵荣华不消说。薛愫看着她嬉闹的样子,想起了上一世里也是在姑母的寿宴上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来。如今想起来还万分的尴尬。那时候她心里对这个侯府里的千金小姐就喜欢不起来,如今对沈家的嫌弃,又忙与想撇清关系,因此也亲近不起来。
薛愫和薛忆走在最末,回想起以前的事来,她听人说起过,因为赵王受新帝的排挤打压,周王又是赵王的亲兄弟后来被赐毒酒,周王妃亦没得好下场,被王爷逼迫共同饮下了毒酒而亡。她死的那一年才十八岁。
也就是说婉玉她还有四年的光阴了。薛愫微微的打了个冷噤,想到这里,她不由得看了看婉玉的身影,听着她和淑苓有说有笑,哪曾想还有四年就即将走向终点。思及此处,薛愫对她的嫌弃瞬间去了好几分。
她出身侯门又怎样,嫁于亲王又怎样,后来也敌不过凄凉悲惨的命运。说到底也和她是一样的,都是薄命之人。
薛愫微叹了一声。薛忆听见了忙问她:“妹妹为何叹气?”
薛愫摇摇头:“没事。”
大家走到了观雨亭,婉玉说有些乏了要歇歇。见薛愫始终不大理她,问她话也懒懒的不愿回答,婉玉就怒了:“喂,你干嘛不和我说话?”
薛愫找了个托辞:“昨儿受了风,头有些晕。”
婉玉见她脸色红润一点也不像有病的样子,心里有些不舒坦。她也顾不上和薛愫说话了,只和淑苓唠叨:“想不想知道我大哥最近在忙什么?”
淑苓本就对这桩婚姻抵触得很,她哪里有什么心情去猜,显得淡淡的:“世子爷贵人事多,我也没什么好打听的。”
婉玉还以为淑苓会缠着她问,哪知却是这般的冷淡,更是有些低调。
婉玉正想找个什么乐子,便问薛愫:“你是从哪里来的?”
薛愫道:“江陵。”
“那是个什么鬼地方,我没听过。”
薛愫脸上陡然变红了,和上一世一样,她就这样被奚落的。
“小姐你看,好漂亮的一对蝴蝶。”婉玉身边的丫头秋雁指着不远处芍药花上停着的一对五彩斑斓的蝴蝶兴致勃勃的说道。
婉玉说:“走,我们去捉来玩玩。”
说着就和丫鬟钻到花丛里扑蝴蝶去了,将曾家的几姐妹扔到了亭子里。
薛忆拉了拉薛愫的衣角说:“妹妹,我们也一道去玩吧,干坐着也没意思。”
有了上次的教训,薛愫才不去,便道:“你和荃姐姐去吧,我和苓姐姐说会儿话。”
淑荃便来喊薛忆。
淑苓眉间微微的笼着忧愁,见薛愫未走,一直在跟前陪着她,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含笑道:“你怎么不和他们玩去?”
薛愫道:“怪没意思的。我见苓姐姐好像有些不大高兴。我留下来和苓姐姐分忧。”
“我没有不高兴,想去玩就去吧。别因为我把自己给拘住了。我是身上才好,大夫说不能太劳累。怕跑不上几步又喊头晕。”
薛愫却坚持要陪淑苓。
上一世,薛愫跟着他们一道去扑蝶,后来一只蝴蝶落在了她的头发上,婉玉叫她别动,就要来捉,哪知蝴蝶受到了惊吓早就飞走了。薛愫却被她给推到在地上,弄散了头发,摔断了一根玉簪。这些都是小事,脸上还擦破了一块皮,歇了好些天才伤疤才渐渐的脱落。跟前的小姐丫鬟们哄堂大笑。一想起这事薛愫就觉得丢脸,所以就再也不想去凑热闹。
果然那边笑语连连,婉玉又是个极爱大声说话的人,身后跟着一群人,极热闹。
“姐姐还在想沈家的事吗?”
淑苓红了脸说:“我想他干嘛,惧怕还来不及。”接着又小声的和薛愫道:“妹妹你才来,不知道沈家的世子爷的一些传闻,每一件是好听的。”
薛愫心想她如何不知道呢?
永乡侯府的世子沈锐,那可是京中有名的纨绔子弟。传闻他残暴冷酷,生生打死了一个小厮,还说他喜怒无常,高兴时称兄道弟,翻脸时能立马提剑相向。又说他吃喝嫖赌无一不全,无人敢管。
嫁于这样的人为妻,感觉整个京城都在看笑话。柔弱的淑苓又如何承担得起。不过曾家想要攀上这门亲事,保家族荣耀,也顾不得那沈世子为人如何,也顾不得淑苓将来是否幸福。
不对,不该结这门亲事的。不管是对淑苓还是对整个曾家而言,都不该和沈家联姻。薛愫想她该阻止的,姑母那里说不通,一定还有别的法子让这门亲事结不成。
淑( 闺绣 http://www.xlawen.org/kan/5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