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阅读
巧凤又把剩下的肉拿出来,放在案板上,一笑:“娘的心真好!恐怕他们在外边吃不好。其实啊!继成每天给他们的生活费是很高的,根本馋不着他们。”
刘泽兰在儿媳巧凤的身边坐了下来,甜甜地笑笑。说:“老话讲,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那饭店的东西再好吃,也不如咱家里的好吃呀。”
“那当然,谁熬得肉都没有娘熬得好吃。”巧凤咯咯地笑了起来。笑完又说:“娘,今天您亲自下厨怎么样?让我们都跟着沾沾光。”
“是不是你也馋了?”
“我不馋?还叫娘亲自下厨。”
“你馋了,那我就亲自熬。这一阵子没干了,肉怎么熬,我都快忘了。”刘泽兰笑了起来,笑得两眉梢往下弯。巧凤也跟着笑。不一会,眼泪都笑了出来。娘儿两打着扑噜笑。那气氛真融洽。
笑了一阵,巧凤用手抹抹眼泪说:“娘,你还怪谦虚了,那手艺也能忘?”
“什么不能忘?要不人就说了拳不离手,歌不离口了。”婆婆说完,看着她笑。
“娘说的是。”巧凤把一大块肉又切开。
“你歇一会吧,我来切。”
“娘,我不累。你别沾乎手了。”
“吃鱼还怕窝眼睛。切完,用水洗洗就是了。”刘泽兰说完,就挽袖子。在挽袖子的时候,她一看自己手上的戒子不见了,一想,就知道是自己刚才忘到了龛房里。于是她就对巧凤说:“我的戒子忘在龛房了,你去给我拿来。”说完,她就从巧凤手里接过了刀。
巧凤洗完手擦擦,就往龛房走,刚到门口,就看到一股白烟从屋里冒了出来。她三步并作两步蹿到了屋内,一看烧香的桌子上正在着火。吓得她赶紧往外跑,边跑边喊:“着火了,着火了。”
刘泽兰正在切肉,一听,身子猛一激灵,忙问:“哪里着火了?”
巧凤有点惊慌,一听婆婆问,半天才答:“龛房失火了!龛房失火了。”
“快去救!端水,快端水!”刘泽兰有点急,起了两起才起来。起来就往龛房走。
巧凤这时接了满满一盆水,跑到屋里,急慌忙趋地一下子泼到了着火的桌子上,刹时,火小了下来。
刘泽兰手里拿着条帚,走到桌子边,对着着火的地方使劲地拍打起来,火苗四散开来,火越来越小,。这时,巧凤又端来了一盆水,一下子又泼到了桌子上,火被彻底地扑灭了。
婆媳两人望着被扑灭的火,同时出了一口气。
刘泽兰看着桌子上歪倒的蜡烛,埋怨起了自己:“怨我,可能是我没把蜡烛放好的事。”
“娘!怎么能怨你。也不见得是蜡烛的事。”巧凤宽慰着婆婆的心。
刘泽兰看看儿媳巧凤,心里还是不原谅自己:“就算不是蜡烛的事,那也是我那点没弄好?我该让蜡烛着完再走!”说完,一幅懊恼的样子。
“娘!你就别逮自己杀恶气了,又没有人说你。”巧凤笑笑,笑完,用手拾掇东西。
“不是谁埋怨不埋怨我的事,你说这事怪不怪,怎么过去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呢?”刘泽兰问。
“娘!这也不是什么怪事,可能巧了,风一刮,蜡烛的火把桌子上的布给点着了。”这时,巧凤已经把桌子上的脏东西打扫完了
“这是什么事呀!”
“娘!你就别再想它了,你到沙发上歇歇吧!我再打扫打扫。”巧凤说完又干了起来。
“凤,我心里怎么怪怪的!好像有什么不好的预感。”刘泽兰抬起头又问巧凤。
“娘!你就别瞎想了,快到外边歇着去吧!”巧凤笑笑又劝,边劝边将从桌子上扫下来的垃圾装进把叉子里。
“我不是瞎想,真有一种预感!”说完站起身,慢慢地向外走去。
马继成低着头,沿着小路往北走,。
一对小鸟,叽喳叽喳地叫个不停。好像是谈情说爱,又好像是对马继成诉说着什么?那叫声悦耳极了。可是,他一句都没听见。一会儿,这对鸟就烦了,觉得叫也是白叫,没人听,瞎浪费嗓音,于是就扑楞着翅膀一前一后地飞了。
马继成来到村后做镰刀的厂房前,哪儿已经停了有四辆汽车,车上装着不等的货。
厂房很大,矗立在半山腰上,一溜二十多间房子是过去知情下乡驻的地方。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还保持着原貌,只是偶尔被换下来的瓦颜色不一样。房前二十多棵水椮树,高耸云天,葱茏万象,碧緑怡人。那是当年知青插队第二年栽得南国树。房前还有一个大广场,平平整整,足有十亩的地方。房后是一个小院,院内有四排厂房,前两排厂房内有多处烘炉,多个跕子。第三排厂房是木工房,是专门做镰刀把的地方。最后一排是仓库,专门放做好的镰刀。前排瓦房当中是一个过道,是打通前后墙改的。
十几个工人热得满头大汗,正从车上往下卸镰刀,马继成走到跟前摆摆手,粗声大气地说:“别卸了,把车开到前边的广场上去吧!”众人一听不解,都愕然了起来,于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问他把车开到哪儿去干嘛!一个在他家干了有几十年,也就是被他娘收养过的王有财老人咕了几咕,憋了半天才问道:“继成,把镰刀拉到前边去干嘛?”
马继成朝他不自然地笑笑,说:“王叔,把镰刀卸到那儿我想烧了它,省得碍事。”他的笑比哭还难看。
王有财一听,心猛地提了上来,瘦长脸变得更长了。他眨了几眨那双小眼睛不解地问:“你烧了它干嘛?”
“卖不出去,不烧了它干嘛!”马继成显得很轻松的样子。说完,他看看大家的表情。
第一章 焚宝(五)
十几个人面面相觑,像一群哑巴站在那里。
“继成,我觉得你这样做不妥!”王有财两眼看着他说。
“王叔,我考虑好了!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只有这样,才能有别的出路。这样不死不活的拖着,大伙都跟着受罪,不如趁早了断了好些!他说得很坦然。说完,他又看向大家。这时,卸车的十几个人对他投来不满的目光。
“继成,你给你娘说了吗?”
“没有。”马继成把目光收回来,望着王有财说:“我觉得现在没有必要给我娘说!”
“继成,我觉得你还是先给你娘说说好!”王有财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王叔,给我娘说,我怕她受不了。烧完以后再说吧!”
“继成,我觉得你还是给你娘商量商量好!要是不商量,你娘好强了一辈子,她能饶得了你。”此时,王有财两眼涌出了泪花。
“王叔,一给我娘说,我怕今天烧不成了。今天先烧了,明天再说吧!”马继成这时眼里也有了泪花。
“继成,你不给你娘说行,我不给她说不行。你爹临死前瞩托我,不管马家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叫我先给她说一声,除非我不知道。”说完,气哼哼的迈起步子就往村里走。
马继成望着王有财蹒跚的脚步,心里有点犹豫。但是,他很快又下定了决心,此事不能再等了。哪怕老娘来了骂他打他,今天也得烧了它。于是他大声地喊道:“四辆车都开过去,开到前面的广场上。”
四辆汽车在他地指挥下,依次开到了广场上。马继成嫌人少又调来了很多人,一百多个人有的爬到汽车上往下卸镰刀,有的在下面堆镰刀。一小会儿的功夫,四车镰刀就全部被卸了下来,摆成了四座小山。这时,一辆汽车又从外边开了过来。马继成一招手,驾驶员一打方向,车径直地开了过来,接着人们爬上汽车又往下卸镰刀。
刘泽兰听完王有财地叙说,心想坏了,害怕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她的脸立马拉了下来,气色接着就变了,白脸变成了红脸,一会儿,红脸又变成了白脸。她生气地骂道:“这个孽子,反了。走,我看看去!说完,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娘!你别去。”巧凤看着婆婆生气的脸,担心地说:“娘,到后面远着呢!你老有什么话?我去说,行吧?
她知道儿媳妇的好意,但是她不接受儿媳妇的劝说,理也不理地就往外边走去。
巧凤一看走出去的婆婆只穿一件单衣,怕受凉就赶紧地到屋里去给找衣服。待她找到一件衣服出来,婆婆已经走出了很远。
巧凤手里拿着褂子紧赶慢赶,走了老会,才赶上婆婆,只听婆婆嘴里不住地骂着:“这个贼羔子,翅膀根硬了,成|人了,连给我说一声都不给我说一声,兴许他不要娘了?这个不孝的东西。”
刘泽兰这一骂,引得路人纷纷地观看,不知马家出来什么事。没要多大一会儿,她的身后就跟上了一群人。
巧凤紧走两步,将手里的褂子给婆婆披上:“娘,你穿上吧,别着凉。”
刘泽兰头一歪,倔强地道:“我不冷,没有那么姣乖。冻死了才好呢,正和那个孽子的心意。”
巧凤被婆婆晒坏地不知怎么样才好,立马将披在婆婆身上的褂子拿掉,撘在自己的胳膊上。她知道婆婆在生她男人的气,就一声不吭地搀着婆婆往前走。
王有财怕巧凤难堪,就赶紧地拉撇:“嫂子,你消消气,继成还是孝顺的。他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
“什么出于无奈?”刘泽兰也斜了一眼王有财,道:“真正孝顺的孩子,在关键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他没有爹了,可还有我这个娘啊。既然有我这个娘,为什么不给我说一声?有财,我问你,这叫孝吗?”
“嫂子,继成也有苦衷,他怕给你说了,你不同意烧那镰刀。”
“不给我说,我就不知道了?掩耳盗铃的蠢货。”刘泽兰的脚一拌,身子猛地一晃,慌得王有财上前一把又搀起了她。
“没事,光巧凤一个人搀我就行了。”刘泽兰不叫王有财搀她。王有财这才松了手。
“刚才,我就有预感,觉得今天会出什么事。”刘泽兰边走又边说了起来:“怎么样,高低出事了吧?”
王有财不解:“嫂子,你有什么预感?”
“你问巧凤,是不是这样?”刘泽兰自信的样子。
巧凤说:“今天,娘烧完香,就感到怪怪的,给我说好像要出什么事似的,真叫娘给说准了。”
远处的喧嚷声越来越大了,刘泽兰、王有财、巧凤赶紧地往前走。跟着看热闹的人也加快了步伐。
赵慧英,孙怀秀,梅花等七八个女人,也不知道今天是谁请的客,个个喝得面红耳赤。刚从饭店里走出来,就碰上了刘泽兰、王有财、巧凤她们。几个女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新麦,显然是上午她们从自己家麦地里掐的。这时候的新麦烧糊涂喝最香,最滋养人。当地有句谚语说,吃了新麦,死了不亏。
孙怀秀走在前边,她的嘴也最快,她一看见刘泽兰就问:“大娘,你老人家干么去?”
“管管我那儿子去!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她一点笑摸样都没有,走得风快。
孙怀秀虽说好嘻曭,一看老太太本着脸生了气,觉察到了深浅,就伸了一下舌头,朝几个人做了一个鬼脸,再也不敢吱声了。于是,七八个娘们谁也不敢说什么了,就随大溜跟在人们的后面去看热闹。
马继成站在场子的中间,边指挥边干活。待人们卸完最后一辆车,他擦了一把汉,擦完对叫小四的驾驶员说:“小四,把你车上的汽油桶拿下来,往镰刀上泼点汽油,好叫它们烧得旺点。”
小四点点头,答应了一声,一小会儿,从车上拿下来汽油桶,打开盖挨堆地泼了起来。他用桶不好泼,洒得满地都是汽油。
马继成找来了一根小木棍,上面缠上棉花,用火点着,待火着大,他开始点起了镰刀。周围干活的一百多个人围成了一个人圈,默默地看着他,谁也不说话。此时,一张张面孔好像都凝结住了似的,形成了百人一面,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看上去是惋惜,是无奈,是疼痛。令人想起了悲壮,想起了悲鸣,甚至想起了悲哀。
五堆小山样的镰刀都被马继成点着了,火由小变大,开始燃烧了起来。不一会儿,火堆里竟传出了劈哩啪啦地爆裂声。
刘泽兰紧走慢走,终于来到了现场。此时,现场已经被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王有财只轻轻地一喊,人们一看老太太来了,就慌忙地让开了一条道。刘泽兰两眼瞪着,从人们让开的道中走了进去,一看傻眼了,五堆大火已经着了起来。她稳了稳神,两眼巡着人们的目光,一下子看到了儿子马继成。只见马继成原来捆在裤子里的衬褂已经跑出来了半边,雪白的颜色已经弄得灰不溜秋,脸上抹的给唱三花的一样,那还像个人样。她气不打一处来,就大声地喊了起来:“继成!继成!”
可能是人多糟杂,马继成根本没有听见她娘的喊声。于是,她又喊:“继成!继成!”
马继成手里拿着木棍从一堆火堆旁又走到了另一堆火的跟前继续捣鼓火,对他娘的喊声充耳不闻。王有财知道他肯定没听见,就急急地往火场当中走去。
马继成用棍挑完火,一抬头,一下子看见了王有财,忙说:“王叔,你不要来,快出去!”
王有财一听,知道马继成误会了,说:“继成,你娘来了?”
马继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下子看到了他娘。于是,他放下着火的木棍就往他娘哪儿跑。他跑到他娘的跟前,问:“娘,你怎么来了?”
刘泽兰一看到马继成的三花脸,浑身的恶气都冒了上来,气愤地道:“不是你叫娘来的吗!我问你,你这个败家子想干么?”
马继成用手抹了一下脸,脸上更黑了,他望着娘:“我……我……”一下子嗫嚅了起来。
刘泽兰两眼冒火,嗓音更大了:“你这个孽子,你到底想干么?”
马继成忙得整理了一下思绪,他怕娘生气就笑笑,慢慢地道:“娘,你看今年这镰刀哪卖出去了。今年,咱一共打了十五万把镰刀,卖了三个月,才卖了有五千把。这样下去,一百多人还不得喝西北风去。”
“你烧了,就能吃饱饭了?”刘泽兰厉声地问,问完,两眼像锥子一样盯着他。
“娘,我不想再这样混了。不烧,哪还有个头。明年,你还得这样叫我干。一连都几个年头了,可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马继成像倒苦水一样,把话都倒了出来。
刘泽兰听到这里再也听不下去了,脸气得铁青,一巴掌扇到了马继成的脸上,怒骂道:“放你娘个屁!祖祖辈辈都是正干的人,怎么到你这辈,就出了一个败家子?你,你,气死我了。”说完,身子一歪就要倒。这时,站在她身后的儿媳妇巧凤一下子抱住了她。吓得巧凤:“娘!娘!娘”的一个劲地喊。
几个人把刘泽兰的身子放平,只看她两眼紧闭,嘴紧紧地抿着,气如游丝。
王有财一看,赶紧地命令:“把她的腿盘起来,掐人宗。”
四五个人慌得搬腿的搬腿,掐人中的掐人中。
看热闹的几个娘们,刚才还几几喳喳地在说笑话,一看老太太憋过去了,就停止了打闹。孙怀秀不知是怎么搞的,刚才还在人圈的里面站着,现在却被人挤了出去。她掂起脚尖,撅起屁股不甘心地往里看着。这时,一个人走到她身后左右看看没有人,就伸出右手照她的屁股上掐了一把。孙怀秀一转身,看看是他,笑骂道:“死样!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怎么了?”他小声地问。
孙怀秀转过脸,爬在他的耳朵上,小声地说:“老妈妈气死了!”
他嗯了一声,点了一下头,脸上笑开了花。接着朝广场中心着火的地方看去。这时五堆火越着越大,比赛似的发出霹雳啪啦的声响。同时,五根烟柱顺着风向,不规则地向天上飘去。
马继成蹲在他娘的身边,用手轻轻地按着人中。巧凤坐在地上,双手抱着他娘,眼里含着泪花。刘泽兰还是一声不响地躺在地上。
他脚跟踮起,看着这一切,心里窃喜极了!他要的就是这一天。此时,他怕有人看见他高兴的表情,就掏出墨镜戴了上去,以挡人耳目。在墨镜的掩护下,他的手又不老实起来,他朝孙怀秀的屁股上又抓了一把。
孙怀秀转过脸来,坏笑地问:“你想干嘛?”
“一会,你跟我走。”说完,转身走了起来。
第二章 时来运转(一)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点不假。他这次爬到山顶,一点也不累,一点也不喘,并且觉得比平常还要轻松。他摘掉墨镜拿在手上,看着远方冒上天的黑烟,哈!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他怎能不笑,怎能不乐呢?他要的就是这一天。而这一天,在他不知不觉之中,无声无息地来到了。为此,他今天要乐,明天要乐,后天还要乐。他这一乐不要紧,底下的老二硬帮帮地也跟着乐了起来。他想,等她一来到,他就快快乐乐的使劲干活。说实在的,他今天太需要女人了。具体点说,他太需要孙怀秀了,她那漂亮的脸蛋,窈窕的身材,想想都叫人流口水。
他叫魯含,属马,与同学马继成同岁,两个人从小在一起光屁股长大。穿开裆裤子的时候,两个人时常在一起玩,但是,一旦被两家的大人看见,就会马上被喊走,不像与别的孩子那样,怎样玩都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人都明白了,两家大人不好。所以,也不叫小孩在一起玩。偶尔碰到一起了,都是两个人分开,带着一伙小孩打仗。时常借助人家的小手揍对方。今天不是你吃亏了,明天就是你挨揍了。谁揍谁,两个孩子回家之后谁也不敢给大人说。这样的光景一直持续了到了上初中,两个人才不拉山头打架。事儿也巧,两个人上高中又分到了一班。好在年龄大了,不能打架了。但是,两个人谁也不理谁。
两个小孩不好,是与两个家庭有关系的。
马家与鲁家是兰城两大姓,老祖宗都是从山西洪桐县喜鹊窝迁徙过来的,来了有四百多个年头了。马性人口在兰城占四分之一,鲁性人口也占四分之一,可以说,人口旗鼓相当。其他的都是杂性了,什么张、王、李、赵、燕的都有。
马继成家是马性长房,辈辈出人头。鲁含家是鲁性三房,别看是三房,但是,人聪明,也辈辈出人头。这人头在农村不是无望叫的,必须是威望之人。别人说不成的事,他能说成,别人办不成的事,他能办成,可不简单,吐口唾沫能砸个坑。如果,家族内部有了事,你不找他,八九不离十你办不成。要是外部有了事情,你如果不找他,那就更不行。有可能小事变成大事,大事变成更大的事,甚至能死人。如果是那样,麻烦就大了。人头往往都会说,死人能说活,活人能说死,坷垃头子能被说得满地跑。人如果要是跑慢了,就有可能被砸住脚后跟。有时候,像打架斗殴的事,根本不用公家来处理,人头往哪儿一站,什么都不用说了,这时候,挨打的人和打人的人就会握手言和,连连地对他说,没事,没事了!我们是闹着玩的。当然喽!大叔,二老爷还是得喊地热热乎乎的,不然,是不会那么顺当的。这就是人头的权威。你说厉害不厉害?还有更厉害的呢,如果,人头不高兴了想骂人,那他想骂谁就能骂谁。骂了谁,谁也不敢吱声。哪怕他骂上三天三夜,骂得昏天黑地也没有人敢怎么着他。
一个村上如果出了两个旗鼓相当的人头,那是很麻烦的事。问题是谁听谁的?正像一个槽上不能栓两个叫馿一样,在一块非得蹶蹄子不行。马家和鲁家自打在兰城安家立寨之后,两个人头就开始了明争暗斗,表面上嘻嘻哈哈一团和气,暗地里使枪弄棒针尖对麦莣。今天你戳我一下,明天我戳你一下,从来没有安生过。旧社会,生活困难,整天为生计奔波,两大家族谁也没输谁也没赢,打了个平手。新社会,两大家族各自有了自己的舞台,开始长袖善舞,你方唱罢我登台。
马家有祖传手艺,靠打镰刀卖镰刀吃饭,对政治不感兴趣,只是想挣钱,养家糊口。而鲁家不同,除了种地之外一点手艺都没有,于是就向往政治,打政治的牌,想靠政治吃饭。可是,有时候天不遂人愿,想打政治牌的人,不见得能在政治上捞到什么好处,往往正打歪着。不想打政治牌的人,却不见得在政治上捞不到好处,往往歪打正着。特殊时期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那是粮食过长江过黄河的年代,龙山子公社书记杜大海在全县二十二个书记当中,是一个姣姣者,干什么事情都想争第一。那年,县委李书记找他谈话,对他说:“大海,今年交公粮,你还得带个头。你先说说,你们公社今年的粮食是过长江还是过黄河?”那年月,交公粮都是靠人定,不是靠亩产。
杜大海的个子挺大,但是,两只眼睛却挺小,小的放光放彩。叫人一看,就是一个贼精贼精的人。他眨巴眨巴一对小眼睛,想了想,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这回,我不能一步到位。如果一步到位了,李书记觉得这事挺容易的,就不把我当一盘菜了。反正现在就我一个人在他这儿,没有人和我争,我得给他加个砝码,叫他心中有数。于是他开口道:“李书记,我们公社今年的粮食过黄河。”说完,他两只小眼一眨不眨地看着县委李书记。
李书记黑长脸,大耳朵,一听,头摇得像个货郎鼓。黑长脸一本,说:“你们公社粮食过黄河不行,必须过长江。”
“李书记,我们公社过长江恐怕很难,我们那是黑土湖。”说完,他摊开为难的双手。
“黑土湖,我知道。要是黑土湖过了长江,那不是更厉害嘛!大海,你可要有政治头脑啊!”李书记启发他。
“李书记,我得算算帐,过长江可不是小数目。”他委婉地推脱。
“你不要光算产量账,你要算政治账,政治挂帅吗!”李书记吔斜了他一眼。
“政治账怎么算?”他装不懂地问。
“大海,政治你不懂?你干几年书记了?”李书记有点烦。
杜大海看看李书记,不敢再胡扯了,敢紧地笑笑,改口:“李书记,我听你的。今年,我们公社的粮食保险过长江。”
“这还差不多,大海就是大海。”李书记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今年,你们不光粮食要过长江,你还要带头交公粮。到时候,我在你们那里开现场会,好好地给你做做文章。你懂吗?”
杜大海心知肚明,但是,还是一派装作糊涂的样子,摇了摇头:“李书记,我不懂,在政治上,你还得多给我指教指教。”
“这些工作做完,我向市里推荐你,我们这里还缺少一个革委会副主任。”
杜大海一听心花怒放,李书记说的话,正合他刚才的小九九。那个位子,他早就盯上很长时间了,做梦都想当革委会副主任。这时,别说李书记要他粮食过长江,就是李书记要他的脑袋,他也会给。士为知己者死吗!于是,他毕恭毕敬地道:“感谢李书记的栽培。我回去后,立即开好几个大会,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保证完成粮食过长江的任务。”
李书记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膀。
第二章 时来运转(二)
杜大海回去后,连个楞都没打,就连夜召开了常委会,一二三地讲了今年小麦长势如何如何的好,讲了粮食过长江之后,意义如何如何的大。八个常委,经过他三个小时的引导启发都乖乖地举起了双手,赞成粮食过长江。他一看,目的达到了,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那个乐呀!于是就趁热打铁!第二天一早又召开了全公社的干部大会,一下子,所有干部的积极性都被他调动了起来。大会散了之后,大队书记们就像喝了迷糊汤一样,纷纷地找到他表决心,立誓言,交粮的积极性就像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一样,档都挡不住。人的因素叫他给解决了,接着他就开始考虑物的因素。物,很简单,也就是割麦用的镰刀。他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走了起来,刚走两圈,他就灵光一闪,一下子想到了马家的镰刀。
一个电话,兰城大队书记鲁华明一阵风似的来到了杜大海的面前。由于跑得快,他喘得上气不接下气,白净脸被憋得通红,汗珠子顺着脖子直个劲地往下滚。
杜大海一看笑了:“老鲁,你跑着来的?干嘛弄急?”
“杜书记,我怕你有急事,跑着过来的。”鲁华明说话的时侯还是张口气喘。
杜大海看看他那个样子很高兴,他要的就是这样雷厉风行,听话的干部。他笑笑,从脸盆架上拿下了一条毛巾递给他:“老鲁,你擦擦脸,一会咱们再说。”
鲁华明接过香喷喷的毛巾擦了擦脸,然后放到盆架上,问:“杜书记,你找我有事?”
“不光找你有事,还有大事呢!”杜大海说完,两眼看着他。
“什么大事,杜书记?”这时,鲁华明变得一脸严肃。
“你们村有一个马家打镰刀的,是吧?”
“有,是姓马。”他紧张了起来,问:“他干嘛了?”
杜大海用手往下按了按,示意他不要紧张:“没有什么,他打得镰刀怎么样?”
鲁华明听到这里,心平静了下来:“马家的镰刀远近有名啊。这方圆临近的户,都用他家的镰刀。”
“一年,他能买多少把?”
“一年能卖个十四五万把吧!”
“今年,我们不叫他往外卖了。一侓留下来,我们公社用。”
“杜书记,恐怕我们一个公社用不了那么多的镰刀。”说完,鲁华明摇了摇头。
“用不了,也不能让他往外卖。”杜大海的手往下一劈,话说得很决绝。
“我听你的,杜书记。你叫我咋办,我就咋办。”
“你能做通他的工作吗?”杜大海两眼看着他。
鲁华明迎着他的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说:“能。”
“那好,你回去,今天就找他,把这事弄好。千万不能出了差错。”顿了顿,杜大海又说:“明天一早,你来给我汇报。”
“是,杜书记。””鲁华明从杜大海屋里出来,想了一路。吃完了中午饭,他又想了一个下午。心想,你杜书记怎么给我安排了一个这么样的活啊?这活不好干呀!还不如叫自己上山背石头,到河里去挑水呢。谁叫你谝能说能说通他呢!他埋怨起了自己。可当时不谝能行吗?可话说回来,你杜书记不叫人家卖镰刀能行吗,人家就是靠打镰刀卖镰刀吃饭的呀?不叫人卖镰刀就等于不叫人吃饭;世界上不叫谁吃饭谁愿意,假如不叫谁吃饱都不行。但是,人家杜书记也没叫他不卖镰刀啊!只是说不叫他卖给外公社的人,看你理解哪去了。他想到这里,心里有了一点空。但是,他马正泰不好说话呀!
马正泰当时是马姓的人头,人长得高高大大,打三携俩的没有一点问题。四方大脸,浓密的络腮胡子一直长到两耳。说话大声大气,要聪明有聪明,要智慧有智慧。你说,这样的人,谁敢缠他。
他不好缠也得缠。鲁华明带着三四套想好的计谋,当天晚上敲响了马家的门。
马正泰客气的要命,将他让到上座,接着让他老婆刘泽兰给泡茶。他在对面的凳子上坐了下来,看了一眼鲁华明,脑子高速的运转了起来。他想,鲁华明今天晚上到家里来,肯定有事。如果是好事呢,就爽快地答应。如果是坏事呢,听听再说。于是,他嘻嘻哈哈地打起了哈哈:“鲁书记,你一般不到我家里来,今天晚上大驾光临,咱兄弟俩得喝两盅?
“大哥,今天晚上别喝了。我已经吃完饭了,改日再喝吧!谁跟谁啊!”鲁华明也嘘哩马套,打了一个空拳。
“鲁书记,我可不是嘘让。难得你到我家里来一趟。”
“看你说的,咱哥俩,谁跟谁呀!”鲁华明笑笑说:“我也不知成天忙得是什么?以后,我没事了常来。”
“大兄弟,你喝茶。”刘泽兰笑嘻嘻地把泡好的茶端到鲁华明的跟前,说:“鲁书记,你别嫌弃茶孬,喝点吧!”接着又给他男人端来一碗。然后,一下子坐到马正泰右边的小凳子上,听他们两个人啦呱。
“谢谢嫂子!”鲁华明把茶碗往自己的跟前挪了挪,看了一眼刘泽兰。多日不见,她还是那么的俊俏好看。于是,他在心里再次感叹:刘泽兰真不愧为兰城第一美人啊!都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怎么一点也不见老。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弄的,每逢见到了刘泽兰,他都这样想,这个娘们真是奇了怪了,一样地吃地瓜干,为什么她能长出一张白净的瓜子脸来,还一笑俩酒窝,个子高高的,身子瘦瘦的。怎么自己的老婆不行呢?
“喝茶,喝茶。”马正泰看鲁华明走了神说道。
“好!好!大哥,你别客气。”鲁华明忙掩窘态,端起茶杯,嘘喽了一小口。
“你当书记,真忙?”马正泰放下茶杯说。
“瞎忙,哪像你锤头一响,黄金万两。”他想往镰刀上的事扯。
“混穷唄!能吃上饭就行。”
“大哥,你真谦虚!你如果吃不上饭,那兰城的人都别过了。”鲁华明喝了一口茶,说:“大哥,我今天来不是给你借钱的。哈!哈!哈!哈!”说完,他大笑了起来。
“你鲁书记真会说笑话,堂堂的大书记会向我借钱。”马正泰想摸清他的底细。
“我真想问你借钱呢。”鲁华明虚虚实实,想探探他的心是真是假。
“借多少?泽兰,你给拿去。”马正泰觉得他不是来借钱的,他想假戏真唱。说完,用眼瞟了一下刘泽兰。刘泽兰心领神会,赶忙起身,往屋里走去。两口子配合的天衣无缝。
鲁华明一听,觉得马正泰当真了,认为他真是来给他借钱的,就赶紧地摆手说:“嫂子,你赶紧过来,我不是来借钱的。”
第二章 时来运转 (三)
刘泽兰从屋里婷婷地又走了出来,一点埋怨也没有,还是甜甜地笑着,还没坐下就说:“鲁书记真会开玩笑,问我们借钱是看得起我们,虽然我们家不富有,但是,三钱俩钱还是有的,乡里乡亲的谁不用着谁。”说完,看了他一眼。这时,马正泰对她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鲁华明被弄了一个大红脸,有点尴尬。赶紧地想词,想了半天道:“嫂子,说真的,我今天真不是来借钱的。”
马正泰赶紧地打圆场:“鲁书记,喝茶,喝茶。”
鲁华明端起茶碗一下子喝了一大口。刘泽兰站起身,拿起茶壶又给他续上水。
气氛有点冷场。马正泰故意不吱声,他想看看他鲁华明到底能屙出什么馿屎蛋子来。
鲁华明又喝了一口水,高低咕不住了。问:“大哥,你今年做了有多少把镰刀?”
“你问这个干嘛?”马正泰警惕了起来。
“是公社叫我问的。”他说了实话。
“公社问这干嘛?”马正泰一下子坐直了身子。
“公社想买你的镰刀。”
“那好啊!能买多少?”
“这个,我还说不清。”他看着马正泰脸上的表情。
“谁买,我都卖。”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可是,你不能卖给外公社的人。”说完,他又看着他。
“卖给外公社的人怕嘛?”马正泰不解得问。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说不出原因来,又不叫我往外卖那可不行。”他说得很决绝。
“大哥,你能听我这一次吗?”鲁华明简直有点求他了。
“鲁书记,你能都买下来吗?”
鲁华明摇了摇头:“我买那么多干嘛?”
“鲁书记,这事不好办了。这是我一大家子人起早贪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滴血一滴汗打出来的,不叫外卖,我往哪弄?”马正泰说得言真意切,句句在理。
“反正你不能卖。”鲁华明没辙了,说出了轴话。
“鲁书记,卖镰刀不是投机倒把吧?”马正泰毫不生气,说的心平气和。
“我没说卖镰刀是投机倒把。”
“既然不是投机倒把,你干嘛不叫外卖?”
“不是我不叫你卖,而是公社领导不叫你卖。”鲁华明没辙了,只能这样说。说完,用手擦了一下头上冒出来的汉。
“鲁书记,你说公社哪个领导不叫我卖?”马正泰打破砂缸问到底。
鲁华明一听这话不敢说了,他怕说出杜大海的名字,给杜书记惹出麻烦来。
两个人就这样唇枪舌剑了一晚上,最后不欢而散。当鲁华明走出马正泰的家门后,真想回头骂马正泰几声,他的心里憋屈坏了。恼人啊,杜书记交给的任务没完成。
第二天,?( 家旗再扬 http://www.xlawen.org/kan/573/ )
刘泽兰在儿媳巧凤的身边坐了下来,甜甜地笑笑。说:“老话讲,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那饭店的东西再好吃,也不如咱家里的好吃呀。”
“那当然,谁熬得肉都没有娘熬得好吃。”巧凤咯咯地笑了起来。笑完又说:“娘,今天您亲自下厨怎么样?让我们都跟着沾沾光。”
“是不是你也馋了?”
“我不馋?还叫娘亲自下厨。”
“你馋了,那我就亲自熬。这一阵子没干了,肉怎么熬,我都快忘了。”刘泽兰笑了起来,笑得两眉梢往下弯。巧凤也跟着笑。不一会,眼泪都笑了出来。娘儿两打着扑噜笑。那气氛真融洽。
笑了一阵,巧凤用手抹抹眼泪说:“娘,你还怪谦虚了,那手艺也能忘?”
“什么不能忘?要不人就说了拳不离手,歌不离口了。”婆婆说完,看着她笑。
“娘说的是。”巧凤把一大块肉又切开。
“你歇一会吧,我来切。”
“娘,我不累。你别沾乎手了。”
“吃鱼还怕窝眼睛。切完,用水洗洗就是了。”刘泽兰说完,就挽袖子。在挽袖子的时候,她一看自己手上的戒子不见了,一想,就知道是自己刚才忘到了龛房里。于是她就对巧凤说:“我的戒子忘在龛房了,你去给我拿来。”说完,她就从巧凤手里接过了刀。
巧凤洗完手擦擦,就往龛房走,刚到门口,就看到一股白烟从屋里冒了出来。她三步并作两步蹿到了屋内,一看烧香的桌子上正在着火。吓得她赶紧往外跑,边跑边喊:“着火了,着火了。”
刘泽兰正在切肉,一听,身子猛一激灵,忙问:“哪里着火了?”
巧凤有点惊慌,一听婆婆问,半天才答:“龛房失火了!龛房失火了。”
“快去救!端水,快端水!”刘泽兰有点急,起了两起才起来。起来就往龛房走。
巧凤这时接了满满一盆水,跑到屋里,急慌忙趋地一下子泼到了着火的桌子上,刹时,火小了下来。
刘泽兰手里拿着条帚,走到桌子边,对着着火的地方使劲地拍打起来,火苗四散开来,火越来越小,。这时,巧凤又端来了一盆水,一下子又泼到了桌子上,火被彻底地扑灭了。
婆媳两人望着被扑灭的火,同时出了一口气。
刘泽兰看着桌子上歪倒的蜡烛,埋怨起了自己:“怨我,可能是我没把蜡烛放好的事。”
“娘!怎么能怨你。也不见得是蜡烛的事。”巧凤宽慰着婆婆的心。
刘泽兰看看儿媳巧凤,心里还是不原谅自己:“就算不是蜡烛的事,那也是我那点没弄好?我该让蜡烛着完再走!”说完,一幅懊恼的样子。
“娘!你就别逮自己杀恶气了,又没有人说你。”巧凤笑笑,笑完,用手拾掇东西。
“不是谁埋怨不埋怨我的事,你说这事怪不怪,怎么过去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呢?”刘泽兰问。
“娘!这也不是什么怪事,可能巧了,风一刮,蜡烛的火把桌子上的布给点着了。”这时,巧凤已经把桌子上的脏东西打扫完了
“这是什么事呀!”
“娘!你就别再想它了,你到沙发上歇歇吧!我再打扫打扫。”巧凤说完又干了起来。
“凤,我心里怎么怪怪的!好像有什么不好的预感。”刘泽兰抬起头又问巧凤。
“娘!你就别瞎想了,快到外边歇着去吧!”巧凤笑笑又劝,边劝边将从桌子上扫下来的垃圾装进把叉子里。
“我不是瞎想,真有一种预感!”说完站起身,慢慢地向外走去。
马继成低着头,沿着小路往北走,。
一对小鸟,叽喳叽喳地叫个不停。好像是谈情说爱,又好像是对马继成诉说着什么?那叫声悦耳极了。可是,他一句都没听见。一会儿,这对鸟就烦了,觉得叫也是白叫,没人听,瞎浪费嗓音,于是就扑楞着翅膀一前一后地飞了。
马继成来到村后做镰刀的厂房前,哪儿已经停了有四辆汽车,车上装着不等的货。
厂房很大,矗立在半山腰上,一溜二十多间房子是过去知情下乡驻的地方。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还保持着原貌,只是偶尔被换下来的瓦颜色不一样。房前二十多棵水椮树,高耸云天,葱茏万象,碧緑怡人。那是当年知青插队第二年栽得南国树。房前还有一个大广场,平平整整,足有十亩的地方。房后是一个小院,院内有四排厂房,前两排厂房内有多处烘炉,多个跕子。第三排厂房是木工房,是专门做镰刀把的地方。最后一排是仓库,专门放做好的镰刀。前排瓦房当中是一个过道,是打通前后墙改的。
十几个工人热得满头大汗,正从车上往下卸镰刀,马继成走到跟前摆摆手,粗声大气地说:“别卸了,把车开到前边的广场上去吧!”众人一听不解,都愕然了起来,于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问他把车开到哪儿去干嘛!一个在他家干了有几十年,也就是被他娘收养过的王有财老人咕了几咕,憋了半天才问道:“继成,把镰刀拉到前边去干嘛?”
马继成朝他不自然地笑笑,说:“王叔,把镰刀卸到那儿我想烧了它,省得碍事。”他的笑比哭还难看。
王有财一听,心猛地提了上来,瘦长脸变得更长了。他眨了几眨那双小眼睛不解地问:“你烧了它干嘛?”
“卖不出去,不烧了它干嘛!”马继成显得很轻松的样子。说完,他看看大家的表情。
第一章 焚宝(五)
十几个人面面相觑,像一群哑巴站在那里。
“继成,我觉得你这样做不妥!”王有财两眼看着他说。
“王叔,我考虑好了!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只有这样,才能有别的出路。这样不死不活的拖着,大伙都跟着受罪,不如趁早了断了好些!他说得很坦然。说完,他又看向大家。这时,卸车的十几个人对他投来不满的目光。
“继成,你给你娘说了吗?”
“没有。”马继成把目光收回来,望着王有财说:“我觉得现在没有必要给我娘说!”
“继成,我觉得你还是先给你娘说说好!”王有财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王叔,给我娘说,我怕她受不了。烧完以后再说吧!”
“继成,我觉得你还是给你娘商量商量好!要是不商量,你娘好强了一辈子,她能饶得了你。”此时,王有财两眼涌出了泪花。
“王叔,一给我娘说,我怕今天烧不成了。今天先烧了,明天再说吧!”马继成这时眼里也有了泪花。
“继成,你不给你娘说行,我不给她说不行。你爹临死前瞩托我,不管马家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叫我先给她说一声,除非我不知道。”说完,气哼哼的迈起步子就往村里走。
马继成望着王有财蹒跚的脚步,心里有点犹豫。但是,他很快又下定了决心,此事不能再等了。哪怕老娘来了骂他打他,今天也得烧了它。于是他大声地喊道:“四辆车都开过去,开到前面的广场上。”
四辆汽车在他地指挥下,依次开到了广场上。马继成嫌人少又调来了很多人,一百多个人有的爬到汽车上往下卸镰刀,有的在下面堆镰刀。一小会儿的功夫,四车镰刀就全部被卸了下来,摆成了四座小山。这时,一辆汽车又从外边开了过来。马继成一招手,驾驶员一打方向,车径直地开了过来,接着人们爬上汽车又往下卸镰刀。
刘泽兰听完王有财地叙说,心想坏了,害怕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她的脸立马拉了下来,气色接着就变了,白脸变成了红脸,一会儿,红脸又变成了白脸。她生气地骂道:“这个孽子,反了。走,我看看去!说完,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娘!你别去。”巧凤看着婆婆生气的脸,担心地说:“娘,到后面远着呢!你老有什么话?我去说,行吧?
她知道儿媳妇的好意,但是她不接受儿媳妇的劝说,理也不理地就往外边走去。
巧凤一看走出去的婆婆只穿一件单衣,怕受凉就赶紧地到屋里去给找衣服。待她找到一件衣服出来,婆婆已经走出了很远。
巧凤手里拿着褂子紧赶慢赶,走了老会,才赶上婆婆,只听婆婆嘴里不住地骂着:“这个贼羔子,翅膀根硬了,成|人了,连给我说一声都不给我说一声,兴许他不要娘了?这个不孝的东西。”
刘泽兰这一骂,引得路人纷纷地观看,不知马家出来什么事。没要多大一会儿,她的身后就跟上了一群人。
巧凤紧走两步,将手里的褂子给婆婆披上:“娘,你穿上吧,别着凉。”
刘泽兰头一歪,倔强地道:“我不冷,没有那么姣乖。冻死了才好呢,正和那个孽子的心意。”
巧凤被婆婆晒坏地不知怎么样才好,立马将披在婆婆身上的褂子拿掉,撘在自己的胳膊上。她知道婆婆在生她男人的气,就一声不吭地搀着婆婆往前走。
王有财怕巧凤难堪,就赶紧地拉撇:“嫂子,你消消气,继成还是孝顺的。他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
“什么出于无奈?”刘泽兰也斜了一眼王有财,道:“真正孝顺的孩子,在关键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他没有爹了,可还有我这个娘啊。既然有我这个娘,为什么不给我说一声?有财,我问你,这叫孝吗?”
“嫂子,继成也有苦衷,他怕给你说了,你不同意烧那镰刀。”
“不给我说,我就不知道了?掩耳盗铃的蠢货。”刘泽兰的脚一拌,身子猛地一晃,慌得王有财上前一把又搀起了她。
“没事,光巧凤一个人搀我就行了。”刘泽兰不叫王有财搀她。王有财这才松了手。
“刚才,我就有预感,觉得今天会出什么事。”刘泽兰边走又边说了起来:“怎么样,高低出事了吧?”
王有财不解:“嫂子,你有什么预感?”
“你问巧凤,是不是这样?”刘泽兰自信的样子。
巧凤说:“今天,娘烧完香,就感到怪怪的,给我说好像要出什么事似的,真叫娘给说准了。”
远处的喧嚷声越来越大了,刘泽兰、王有财、巧凤赶紧地往前走。跟着看热闹的人也加快了步伐。
赵慧英,孙怀秀,梅花等七八个女人,也不知道今天是谁请的客,个个喝得面红耳赤。刚从饭店里走出来,就碰上了刘泽兰、王有财、巧凤她们。几个女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新麦,显然是上午她们从自己家麦地里掐的。这时候的新麦烧糊涂喝最香,最滋养人。当地有句谚语说,吃了新麦,死了不亏。
孙怀秀走在前边,她的嘴也最快,她一看见刘泽兰就问:“大娘,你老人家干么去?”
“管管我那儿子去!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她一点笑摸样都没有,走得风快。
孙怀秀虽说好嘻曭,一看老太太本着脸生了气,觉察到了深浅,就伸了一下舌头,朝几个人做了一个鬼脸,再也不敢吱声了。于是,七八个娘们谁也不敢说什么了,就随大溜跟在人们的后面去看热闹。
马继成站在场子的中间,边指挥边干活。待人们卸完最后一辆车,他擦了一把汉,擦完对叫小四的驾驶员说:“小四,把你车上的汽油桶拿下来,往镰刀上泼点汽油,好叫它们烧得旺点。”
小四点点头,答应了一声,一小会儿,从车上拿下来汽油桶,打开盖挨堆地泼了起来。他用桶不好泼,洒得满地都是汽油。
马继成找来了一根小木棍,上面缠上棉花,用火点着,待火着大,他开始点起了镰刀。周围干活的一百多个人围成了一个人圈,默默地看着他,谁也不说话。此时,一张张面孔好像都凝结住了似的,形成了百人一面,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看上去是惋惜,是无奈,是疼痛。令人想起了悲壮,想起了悲鸣,甚至想起了悲哀。
五堆小山样的镰刀都被马继成点着了,火由小变大,开始燃烧了起来。不一会儿,火堆里竟传出了劈哩啪啦地爆裂声。
刘泽兰紧走慢走,终于来到了现场。此时,现场已经被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王有财只轻轻地一喊,人们一看老太太来了,就慌忙地让开了一条道。刘泽兰两眼瞪着,从人们让开的道中走了进去,一看傻眼了,五堆大火已经着了起来。她稳了稳神,两眼巡着人们的目光,一下子看到了儿子马继成。只见马继成原来捆在裤子里的衬褂已经跑出来了半边,雪白的颜色已经弄得灰不溜秋,脸上抹的给唱三花的一样,那还像个人样。她气不打一处来,就大声地喊了起来:“继成!继成!”
可能是人多糟杂,马继成根本没有听见她娘的喊声。于是,她又喊:“继成!继成!”
马继成手里拿着木棍从一堆火堆旁又走到了另一堆火的跟前继续捣鼓火,对他娘的喊声充耳不闻。王有财知道他肯定没听见,就急急地往火场当中走去。
马继成用棍挑完火,一抬头,一下子看见了王有财,忙说:“王叔,你不要来,快出去!”
王有财一听,知道马继成误会了,说:“继成,你娘来了?”
马继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下子看到了他娘。于是,他放下着火的木棍就往他娘哪儿跑。他跑到他娘的跟前,问:“娘,你怎么来了?”
刘泽兰一看到马继成的三花脸,浑身的恶气都冒了上来,气愤地道:“不是你叫娘来的吗!我问你,你这个败家子想干么?”
马继成用手抹了一下脸,脸上更黑了,他望着娘:“我……我……”一下子嗫嚅了起来。
刘泽兰两眼冒火,嗓音更大了:“你这个孽子,你到底想干么?”
马继成忙得整理了一下思绪,他怕娘生气就笑笑,慢慢地道:“娘,你看今年这镰刀哪卖出去了。今年,咱一共打了十五万把镰刀,卖了三个月,才卖了有五千把。这样下去,一百多人还不得喝西北风去。”
“你烧了,就能吃饱饭了?”刘泽兰厉声地问,问完,两眼像锥子一样盯着他。
“娘,我不想再这样混了。不烧,哪还有个头。明年,你还得这样叫我干。一连都几个年头了,可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马继成像倒苦水一样,把话都倒了出来。
刘泽兰听到这里再也听不下去了,脸气得铁青,一巴掌扇到了马继成的脸上,怒骂道:“放你娘个屁!祖祖辈辈都是正干的人,怎么到你这辈,就出了一个败家子?你,你,气死我了。”说完,身子一歪就要倒。这时,站在她身后的儿媳妇巧凤一下子抱住了她。吓得巧凤:“娘!娘!娘”的一个劲地喊。
几个人把刘泽兰的身子放平,只看她两眼紧闭,嘴紧紧地抿着,气如游丝。
王有财一看,赶紧地命令:“把她的腿盘起来,掐人宗。”
四五个人慌得搬腿的搬腿,掐人中的掐人中。
看热闹的几个娘们,刚才还几几喳喳地在说笑话,一看老太太憋过去了,就停止了打闹。孙怀秀不知是怎么搞的,刚才还在人圈的里面站着,现在却被人挤了出去。她掂起脚尖,撅起屁股不甘心地往里看着。这时,一个人走到她身后左右看看没有人,就伸出右手照她的屁股上掐了一把。孙怀秀一转身,看看是他,笑骂道:“死样!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怎么了?”他小声地问。
孙怀秀转过脸,爬在他的耳朵上,小声地说:“老妈妈气死了!”
他嗯了一声,点了一下头,脸上笑开了花。接着朝广场中心着火的地方看去。这时五堆火越着越大,比赛似的发出霹雳啪啦的声响。同时,五根烟柱顺着风向,不规则地向天上飘去。
马继成蹲在他娘的身边,用手轻轻地按着人中。巧凤坐在地上,双手抱着他娘,眼里含着泪花。刘泽兰还是一声不响地躺在地上。
他脚跟踮起,看着这一切,心里窃喜极了!他要的就是这一天。此时,他怕有人看见他高兴的表情,就掏出墨镜戴了上去,以挡人耳目。在墨镜的掩护下,他的手又不老实起来,他朝孙怀秀的屁股上又抓了一把。
孙怀秀转过脸来,坏笑地问:“你想干嘛?”
“一会,你跟我走。”说完,转身走了起来。
第二章 时来运转(一)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点不假。他这次爬到山顶,一点也不累,一点也不喘,并且觉得比平常还要轻松。他摘掉墨镜拿在手上,看着远方冒上天的黑烟,哈!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他怎能不笑,怎能不乐呢?他要的就是这一天。而这一天,在他不知不觉之中,无声无息地来到了。为此,他今天要乐,明天要乐,后天还要乐。他这一乐不要紧,底下的老二硬帮帮地也跟着乐了起来。他想,等她一来到,他就快快乐乐的使劲干活。说实在的,他今天太需要女人了。具体点说,他太需要孙怀秀了,她那漂亮的脸蛋,窈窕的身材,想想都叫人流口水。
他叫魯含,属马,与同学马继成同岁,两个人从小在一起光屁股长大。穿开裆裤子的时候,两个人时常在一起玩,但是,一旦被两家的大人看见,就会马上被喊走,不像与别的孩子那样,怎样玩都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人都明白了,两家大人不好。所以,也不叫小孩在一起玩。偶尔碰到一起了,都是两个人分开,带着一伙小孩打仗。时常借助人家的小手揍对方。今天不是你吃亏了,明天就是你挨揍了。谁揍谁,两个孩子回家之后谁也不敢给大人说。这样的光景一直持续了到了上初中,两个人才不拉山头打架。事儿也巧,两个人上高中又分到了一班。好在年龄大了,不能打架了。但是,两个人谁也不理谁。
两个小孩不好,是与两个家庭有关系的。
马家与鲁家是兰城两大姓,老祖宗都是从山西洪桐县喜鹊窝迁徙过来的,来了有四百多个年头了。马性人口在兰城占四分之一,鲁性人口也占四分之一,可以说,人口旗鼓相当。其他的都是杂性了,什么张、王、李、赵、燕的都有。
马继成家是马性长房,辈辈出人头。鲁含家是鲁性三房,别看是三房,但是,人聪明,也辈辈出人头。这人头在农村不是无望叫的,必须是威望之人。别人说不成的事,他能说成,别人办不成的事,他能办成,可不简单,吐口唾沫能砸个坑。如果,家族内部有了事,你不找他,八九不离十你办不成。要是外部有了事情,你如果不找他,那就更不行。有可能小事变成大事,大事变成更大的事,甚至能死人。如果是那样,麻烦就大了。人头往往都会说,死人能说活,活人能说死,坷垃头子能被说得满地跑。人如果要是跑慢了,就有可能被砸住脚后跟。有时候,像打架斗殴的事,根本不用公家来处理,人头往哪儿一站,什么都不用说了,这时候,挨打的人和打人的人就会握手言和,连连地对他说,没事,没事了!我们是闹着玩的。当然喽!大叔,二老爷还是得喊地热热乎乎的,不然,是不会那么顺当的。这就是人头的权威。你说厉害不厉害?还有更厉害的呢,如果,人头不高兴了想骂人,那他想骂谁就能骂谁。骂了谁,谁也不敢吱声。哪怕他骂上三天三夜,骂得昏天黑地也没有人敢怎么着他。
一个村上如果出了两个旗鼓相当的人头,那是很麻烦的事。问题是谁听谁的?正像一个槽上不能栓两个叫馿一样,在一块非得蹶蹄子不行。马家和鲁家自打在兰城安家立寨之后,两个人头就开始了明争暗斗,表面上嘻嘻哈哈一团和气,暗地里使枪弄棒针尖对麦莣。今天你戳我一下,明天我戳你一下,从来没有安生过。旧社会,生活困难,整天为生计奔波,两大家族谁也没输谁也没赢,打了个平手。新社会,两大家族各自有了自己的舞台,开始长袖善舞,你方唱罢我登台。
马家有祖传手艺,靠打镰刀卖镰刀吃饭,对政治不感兴趣,只是想挣钱,养家糊口。而鲁家不同,除了种地之外一点手艺都没有,于是就向往政治,打政治的牌,想靠政治吃饭。可是,有时候天不遂人愿,想打政治牌的人,不见得能在政治上捞到什么好处,往往正打歪着。不想打政治牌的人,却不见得在政治上捞不到好处,往往歪打正着。特殊时期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那是粮食过长江过黄河的年代,龙山子公社书记杜大海在全县二十二个书记当中,是一个姣姣者,干什么事情都想争第一。那年,县委李书记找他谈话,对他说:“大海,今年交公粮,你还得带个头。你先说说,你们公社今年的粮食是过长江还是过黄河?”那年月,交公粮都是靠人定,不是靠亩产。
杜大海的个子挺大,但是,两只眼睛却挺小,小的放光放彩。叫人一看,就是一个贼精贼精的人。他眨巴眨巴一对小眼睛,想了想,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这回,我不能一步到位。如果一步到位了,李书记觉得这事挺容易的,就不把我当一盘菜了。反正现在就我一个人在他这儿,没有人和我争,我得给他加个砝码,叫他心中有数。于是他开口道:“李书记,我们公社今年的粮食过黄河。”说完,他两只小眼一眨不眨地看着县委李书记。
李书记黑长脸,大耳朵,一听,头摇得像个货郎鼓。黑长脸一本,说:“你们公社粮食过黄河不行,必须过长江。”
“李书记,我们公社过长江恐怕很难,我们那是黑土湖。”说完,他摊开为难的双手。
“黑土湖,我知道。要是黑土湖过了长江,那不是更厉害嘛!大海,你可要有政治头脑啊!”李书记启发他。
“李书记,我得算算帐,过长江可不是小数目。”他委婉地推脱。
“你不要光算产量账,你要算政治账,政治挂帅吗!”李书记吔斜了他一眼。
“政治账怎么算?”他装不懂地问。
“大海,政治你不懂?你干几年书记了?”李书记有点烦。
杜大海看看李书记,不敢再胡扯了,敢紧地笑笑,改口:“李书记,我听你的。今年,我们公社的粮食保险过长江。”
“这还差不多,大海就是大海。”李书记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今年,你们不光粮食要过长江,你还要带头交公粮。到时候,我在你们那里开现场会,好好地给你做做文章。你懂吗?”
杜大海心知肚明,但是,还是一派装作糊涂的样子,摇了摇头:“李书记,我不懂,在政治上,你还得多给我指教指教。”
“这些工作做完,我向市里推荐你,我们这里还缺少一个革委会副主任。”
杜大海一听心花怒放,李书记说的话,正合他刚才的小九九。那个位子,他早就盯上很长时间了,做梦都想当革委会副主任。这时,别说李书记要他粮食过长江,就是李书记要他的脑袋,他也会给。士为知己者死吗!于是,他毕恭毕敬地道:“感谢李书记的栽培。我回去后,立即开好几个大会,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保证完成粮食过长江的任务。”
李书记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膀。
第二章 时来运转(二)
杜大海回去后,连个楞都没打,就连夜召开了常委会,一二三地讲了今年小麦长势如何如何的好,讲了粮食过长江之后,意义如何如何的大。八个常委,经过他三个小时的引导启发都乖乖地举起了双手,赞成粮食过长江。他一看,目的达到了,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那个乐呀!于是就趁热打铁!第二天一早又召开了全公社的干部大会,一下子,所有干部的积极性都被他调动了起来。大会散了之后,大队书记们就像喝了迷糊汤一样,纷纷地找到他表决心,立誓言,交粮的积极性就像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一样,档都挡不住。人的因素叫他给解决了,接着他就开始考虑物的因素。物,很简单,也就是割麦用的镰刀。他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走了起来,刚走两圈,他就灵光一闪,一下子想到了马家的镰刀。
一个电话,兰城大队书记鲁华明一阵风似的来到了杜大海的面前。由于跑得快,他喘得上气不接下气,白净脸被憋得通红,汗珠子顺着脖子直个劲地往下滚。
杜大海一看笑了:“老鲁,你跑着来的?干嘛弄急?”
“杜书记,我怕你有急事,跑着过来的。”鲁华明说话的时侯还是张口气喘。
杜大海看看他那个样子很高兴,他要的就是这样雷厉风行,听话的干部。他笑笑,从脸盆架上拿下了一条毛巾递给他:“老鲁,你擦擦脸,一会咱们再说。”
鲁华明接过香喷喷的毛巾擦了擦脸,然后放到盆架上,问:“杜书记,你找我有事?”
“不光找你有事,还有大事呢!”杜大海说完,两眼看着他。
“什么大事,杜书记?”这时,鲁华明变得一脸严肃。
“你们村有一个马家打镰刀的,是吧?”
“有,是姓马。”他紧张了起来,问:“他干嘛了?”
杜大海用手往下按了按,示意他不要紧张:“没有什么,他打得镰刀怎么样?”
鲁华明听到这里,心平静了下来:“马家的镰刀远近有名啊。这方圆临近的户,都用他家的镰刀。”
“一年,他能买多少把?”
“一年能卖个十四五万把吧!”
“今年,我们不叫他往外卖了。一侓留下来,我们公社用。”
“杜书记,恐怕我们一个公社用不了那么多的镰刀。”说完,鲁华明摇了摇头。
“用不了,也不能让他往外卖。”杜大海的手往下一劈,话说得很决绝。
“我听你的,杜书记。你叫我咋办,我就咋办。”
“你能做通他的工作吗?”杜大海两眼看着他。
鲁华明迎着他的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说:“能。”
“那好,你回去,今天就找他,把这事弄好。千万不能出了差错。”顿了顿,杜大海又说:“明天一早,你来给我汇报。”
“是,杜书记。””鲁华明从杜大海屋里出来,想了一路。吃完了中午饭,他又想了一个下午。心想,你杜书记怎么给我安排了一个这么样的活啊?这活不好干呀!还不如叫自己上山背石头,到河里去挑水呢。谁叫你谝能说能说通他呢!他埋怨起了自己。可当时不谝能行吗?可话说回来,你杜书记不叫人家卖镰刀能行吗,人家就是靠打镰刀卖镰刀吃饭的呀?不叫人卖镰刀就等于不叫人吃饭;世界上不叫谁吃饭谁愿意,假如不叫谁吃饱都不行。但是,人家杜书记也没叫他不卖镰刀啊!只是说不叫他卖给外公社的人,看你理解哪去了。他想到这里,心里有了一点空。但是,他马正泰不好说话呀!
马正泰当时是马姓的人头,人长得高高大大,打三携俩的没有一点问题。四方大脸,浓密的络腮胡子一直长到两耳。说话大声大气,要聪明有聪明,要智慧有智慧。你说,这样的人,谁敢缠他。
他不好缠也得缠。鲁华明带着三四套想好的计谋,当天晚上敲响了马家的门。
马正泰客气的要命,将他让到上座,接着让他老婆刘泽兰给泡茶。他在对面的凳子上坐了下来,看了一眼鲁华明,脑子高速的运转了起来。他想,鲁华明今天晚上到家里来,肯定有事。如果是好事呢,就爽快地答应。如果是坏事呢,听听再说。于是,他嘻嘻哈哈地打起了哈哈:“鲁书记,你一般不到我家里来,今天晚上大驾光临,咱兄弟俩得喝两盅?
“大哥,今天晚上别喝了。我已经吃完饭了,改日再喝吧!谁跟谁啊!”鲁华明也嘘哩马套,打了一个空拳。
“鲁书记,我可不是嘘让。难得你到我家里来一趟。”
“看你说的,咱哥俩,谁跟谁呀!”鲁华明笑笑说:“我也不知成天忙得是什么?以后,我没事了常来。”
“大兄弟,你喝茶。”刘泽兰笑嘻嘻地把泡好的茶端到鲁华明的跟前,说:“鲁书记,你别嫌弃茶孬,喝点吧!”接着又给他男人端来一碗。然后,一下子坐到马正泰右边的小凳子上,听他们两个人啦呱。
“谢谢嫂子!”鲁华明把茶碗往自己的跟前挪了挪,看了一眼刘泽兰。多日不见,她还是那么的俊俏好看。于是,他在心里再次感叹:刘泽兰真不愧为兰城第一美人啊!都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怎么一点也不见老。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弄的,每逢见到了刘泽兰,他都这样想,这个娘们真是奇了怪了,一样地吃地瓜干,为什么她能长出一张白净的瓜子脸来,还一笑俩酒窝,个子高高的,身子瘦瘦的。怎么自己的老婆不行呢?
“喝茶,喝茶。”马正泰看鲁华明走了神说道。
“好!好!大哥,你别客气。”鲁华明忙掩窘态,端起茶杯,嘘喽了一小口。
“你当书记,真忙?”马正泰放下茶杯说。
“瞎忙,哪像你锤头一响,黄金万两。”他想往镰刀上的事扯。
“混穷唄!能吃上饭就行。”
“大哥,你真谦虚!你如果吃不上饭,那兰城的人都别过了。”鲁华明喝了一口茶,说:“大哥,我今天来不是给你借钱的。哈!哈!哈!哈!”说完,他大笑了起来。
“你鲁书记真会说笑话,堂堂的大书记会向我借钱。”马正泰想摸清他的底细。
“我真想问你借钱呢。”鲁华明虚虚实实,想探探他的心是真是假。
“借多少?泽兰,你给拿去。”马正泰觉得他不是来借钱的,他想假戏真唱。说完,用眼瞟了一下刘泽兰。刘泽兰心领神会,赶忙起身,往屋里走去。两口子配合的天衣无缝。
鲁华明一听,觉得马正泰当真了,认为他真是来给他借钱的,就赶紧地摆手说:“嫂子,你赶紧过来,我不是来借钱的。”
第二章 时来运转 (三)
刘泽兰从屋里婷婷地又走了出来,一点埋怨也没有,还是甜甜地笑着,还没坐下就说:“鲁书记真会开玩笑,问我们借钱是看得起我们,虽然我们家不富有,但是,三钱俩钱还是有的,乡里乡亲的谁不用着谁。”说完,看了他一眼。这时,马正泰对她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鲁华明被弄了一个大红脸,有点尴尬。赶紧地想词,想了半天道:“嫂子,说真的,我今天真不是来借钱的。”
马正泰赶紧地打圆场:“鲁书记,喝茶,喝茶。”
鲁华明端起茶碗一下子喝了一大口。刘泽兰站起身,拿起茶壶又给他续上水。
气氛有点冷场。马正泰故意不吱声,他想看看他鲁华明到底能屙出什么馿屎蛋子来。
鲁华明又喝了一口水,高低咕不住了。问:“大哥,你今年做了有多少把镰刀?”
“你问这个干嘛?”马正泰警惕了起来。
“是公社叫我问的。”他说了实话。
“公社问这干嘛?”马正泰一下子坐直了身子。
“公社想买你的镰刀。”
“那好啊!能买多少?”
“这个,我还说不清。”他看着马正泰脸上的表情。
“谁买,我都卖。”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可是,你不能卖给外公社的人。”说完,他又看着他。
“卖给外公社的人怕嘛?”马正泰不解得问。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说不出原因来,又不叫我往外卖那可不行。”他说得很决绝。
“大哥,你能听我这一次吗?”鲁华明简直有点求他了。
“鲁书记,你能都买下来吗?”
鲁华明摇了摇头:“我买那么多干嘛?”
“鲁书记,这事不好办了。这是我一大家子人起早贪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滴血一滴汗打出来的,不叫外卖,我往哪弄?”马正泰说得言真意切,句句在理。
“反正你不能卖。”鲁华明没辙了,说出了轴话。
“鲁书记,卖镰刀不是投机倒把吧?”马正泰毫不生气,说的心平气和。
“我没说卖镰刀是投机倒把。”
“既然不是投机倒把,你干嘛不叫外卖?”
“不是我不叫你卖,而是公社领导不叫你卖。”鲁华明没辙了,只能这样说。说完,用手擦了一下头上冒出来的汉。
“鲁书记,你说公社哪个领导不叫我卖?”马正泰打破砂缸问到底。
鲁华明一听这话不敢说了,他怕说出杜大海的名字,给杜书记惹出麻烦来。
两个人就这样唇枪舌剑了一晚上,最后不欢而散。当鲁华明走出马正泰的家门后,真想回头骂马正泰几声,他的心里憋屈坏了。恼人啊,杜书记交给的任务没完成。
第二天,?( 家旗再扬 http://www.xlawen.org/kan/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