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部分阅读
上忽必烈随身穿着宝甲,这一下除了把他炸得灰头土脸外,倒没有受什么伤。
不过马光佐就没那么好运了。这么近的距离挨了这么多颗,即便再劣质的火药也不是血肉之躯抗得住的,马光佐当即口吐鲜血倒地不起。孙不二见碍事的死了,便快步上前去杀忽必烈。
就在忽必烈处在前无去路后有恶虎的绝望中时,帐篷忽然被人掀起,忽必烈急忙连滚带爬跑进外面的蒙古士兵堆里。
第五十七章 风紧扯呼
忽必烈见身前身后都是自己的士兵,顿时胆气壮了起来,站直身子连声道:“放箭、放箭,射死他们。”
那些赶来的蒙古士兵听话得举起弓箭。可是这时双方人马混战在一起,他们总不能放箭射他们的国师吧?因此一个个举着箭犹豫不决,带队军官也不敢乱下命令。
蒙古兵不动不代表没有人动,人群中跑出一些穿绿衣的武士朝全真教诸人扑去,不少人手中还拿着鱼网一样的东西。老顽童眼观八路,见了他们大吃一惊,对樊一翁道:“又来这招,不好玩。”赶紧舍了樊一翁的大胡子,觑了个空挡飘然而去了,走到一半才想起来和众人打声招呼:“那鱼网厉害,我先走了。”
在营帐被掀的那一刻,众人便知道失去了杀死忽必烈的机会,早就有心找机会扯呼了,一见老顽童走了,赶紧逼退对手,拿出“雷火弹”砸了出去。这“雷火弹”本就是江南霹雳堂的高手送给他们逃命用的东西,发烟放火自是一绝,这时同时放出许多,顿时浓烟滚滚而起。本来天色就黑,营中全靠火把照明,这时候浓烟一起,根本看不到多远。金轮法王等人不敢在目不视物的环境下打斗,急忙跳出烟雾笼罩之外。这时蒙古士兵才纷纷朝烟雾中放箭,只是之前就有几声破空之声响起,一干刺客已经四散而逃。
忽必烈连忙调兵围剿,特别调了两个千人队挡在东边回襄阳的路上。谁知众人分头逃跑,全真四子往北,朱子柳师兄弟往西,林志兴小龙女往南,偏偏没有人往东去,把忽必烈气得半死,连连调派其他部队追击。
林志兴拉着小龙女在营中狂跑。来之前研究过,蒙古人肯定会在归路上派重兵拦截,其他方向可能兵力薄弱一点,因此众人就没想着直接回襄阳。蒙古大营北边是汉水,西南面都是山地,只要能跑到南边的山地就安全了。刚刚仗着“雷火弹”的掩护,两人在蒙古人放箭前就离开了王帐那个是非之地,等蒙古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藏想要放第二轮箭的时候,两人一拐弯转到了一个蒙古包背后,之前那些弓箭手便连看都看不到他们了。
不过蒙古人可不会这么放弃,只听几声哨响,便有几队蒙古士兵持刀从四面把方围了上来。好在营中都是大大小小的帐篷,空隙不大,若是人多必定挤作一团,蒙古兵只能分成十几人一小队,分头堵截林志兴二人。
两人刚跑出不久,前面就有十几个蒙古士兵堵住了去路。林志兴知道这时候千万不能被纠缠上,脚步不停,挥剑先杀了一人,小龙女的轻功更好一些,从后面抢上也杀掉一人,顿时蒙古士兵一阵骚动,队列大乱,露出一个缺口。见对方阵形一乱,两人便从缺口出冲了过去,这时后面的追兵方才赶到,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逃跑,连忙联合这十几个人一起追赶。
幸好金轮法王等人害怕对方突然回头,不敢远离忽必烈身边,这时没法参与追杀,林志兴二人一路冲破十多次拦截,总算逃出了蒙古大营。
忽必烈见他们跑得远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在营里截住他们,不过多安排一点总是没有错的,于是大叫道:“骑兵,骑兵呢?分头去追。”顿时就有三个万夫长得了令领兵出营去了。
这时下属又收拾了一个大帐篷做王帐,忽必烈重未吃过这么大亏,阴着脸在新王帐里一声不吭等消息,手下之人自然也不敢出言打扰。这时领军追击的那几个万夫长回来了。忽必烈见他们都是神色沮丧单身回来的,便知道让人跑了,一个都没有抓住,脸色更是阴得厉害。
其中一个万夫长道:“四大王,卑职领兵去追四个道士,那四个道士跑得虽快,却还是比不得战马,只是卑职追到汉水边时才发现他们早有准备,在江边备好了小舟。等卑职赶到江边,他们已顺流而下了。”
忽必烈闻言不置可否,又转头问另一个万夫长:“你呢?你怎么没追上?西面可没有什么河啊。”
那人道:“四大王,西面是山地,地形复杂道路崎岖,不利骑兵行动。那两人进了山便消失不见,卑职见天色全黑,怕被他们伏击,便带兵回来了。”
忽必烈“恩”了一声,看向最后一个万夫长。那人经历也是大同小异,大营南面也是山地,不利骑兵冲击,却利武林高手埋伏,因此那人也不敢追,早早回来了。
忽必烈见属下无人能为他挣回面子,勃然大怒道:“襄阳城,全真教,本王记得你们了。攻城,明日继续攻城。”
忽必烈一声令下,蒙古士兵不得不从,因此第二天,蒙古人就派出几万人轮番攻城。不过襄阳城早有准备,这会儿兵精粮足,士气高涨,杀得蒙古人占不到一点便宜。
这时公孙止也以客人的身份在军中观战。忽必烈这时候看着大军攻城,心中怨气已平,问公孙止道:“谷主此次出谷,除了捉拿小偷,还有其他事否?”
公孙止道:“鄙人只想把家中财物追回,顺便把那小偷碎尸万段。”
忽必烈指着一个万夫长道:“谷主莫非没有想要做出一番事业?若能像他一般权势,一声令下,万人随你调遣,可不是谷主带领几百家丁弟子可以比的。”
公孙止闻言大是羡慕,他以前在谷中与世隔绝没见过世面,出来后可看到了权势的好处。不过他羡慕的可不是那万夫长,而是眼前的忽必烈:若论武艺,你忽必烈就是刺客来了钻桌子的本事,却能把这些军中猛将教训得服服帖帖,一声令下,十万人供你调遣。我若是有你这般权势该有多好……
第五十八章 要不要做官
不说忽必烈在这边与公孙止眉来眼去,却是那些蒙古大将见手下士兵不住从城头跌落,鲜血已经染红了护城河,可襄阳城看上去还毫发未伤,不禁纷纷向忽必烈请命退兵。忽必烈这时候气也顺了,看到自己军队惨状也明白这般意气用事是攻不下襄阳的,便传令收兵。
蒙古人连续攻了三天,折了一万多人马,却一点便宜都没有占到,军中从将军到小兵都有些惘然。不过忽必烈是下定了决心要攻破襄阳的,“宁可从我三哥那里借兵,本王也要攻下襄阳城。”忽必烈如是说,他三哥就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蒙哥,若是找蒙哥借兵,忽必烈这次的功劳就得少不少了。
“那只好去填护城河了,即使填不平,也要多填出几个缺口来。”还是先前那个谋士献策道。
于是接下来几天,蒙古人对襄阳城围而不攻,每天派出民夫去填护城河,不过依他们现在的速度,没有半年几个月是填不平的,而且襄阳城中还不时出击一下,这个时间还要大大的延长。
蒙古人虽说围城,但襄阳城是围不住的,因为襄阳城临河而筑。这时候四川未被攻下,蒙古人没有水军,如果说陆地上蒙古铁骑无敌的话,那水上就是大宋水军的天下了,这不,汉水下游驶来几艘车船,船上笙旗蔽日,锣鼓震天,声势传出十余里,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来了似的,但即便蒙古营中连忽必烈都被惊动了,依然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驶进襄阳城。
襄阳城中早就探得明白,今儿新任守将史良便要到了,还是当朝丞相的侄子,谁都不敢怠慢,找了手下盯着蒙古人,四个副将一个不差在北门口等着,便是郭靖也领着几个有名望的武林高手迎接史良,想尽早与史良熟悉熟悉,共商守城之事。有好事的百姓就聚在北门附近,林志兴也混在人群中看热闹,小龙女却对这不感兴趣,留在郭靖府中练功。
不一会儿,便见几艘车船相继靠岸,史良当先走下船来,身后是他叔父派给他的几个护卫和五百奉命护送的禁军。
不过襄阳城给史良的感觉和想象中的绝对不一样,连空气中也充斥着浓浓的血腥味,让初闻的史良几欲作呕,及至四个副将上前拜见,一股汗臭加着血腥扑鼻而来,熏得史良连连后退,连说话都不顺畅了。
要说史良在临安城中混惯了,天子脚下,连当兵的都衣甲鲜明、打扮得整整齐齐,他又如何能想象到战场是什么样子的?“不就多死了几个人嘛,又不是没打死过人。”这便是史良想象中的战场,可他不知道,死几个人和死成千上万的人是有本质上的不一样的。
初到一地,便要培养几个当地人为己用,这是他从他叔父那里学到的道理,不过找谁当作心腹之人呢?看那几个副将都四十有余,一身杀气一脸伤疤,他便摇摇头排除在外,转头往四下里一望,看到杨过披甲站在一旁,便眼前一亮。
杨过年纪比他还小一些,因为父母的遗传,长得也十分俊秀,只是长年日晒晒得黑了些,不过这是小事情了。所以说相貌长得好是非常有好处的,史良一见就十分欢喜,当即上前问道:“这位小将军怎么称呼?官居何职啊?”
杨过答道:“我不是将军,只是城中骑兵是我一手训练,因此做了这个骑兵头领。”
没有官职?这好办,我荆湖招讨使要封个官还不容易?史良随即道:“我封你为武功大夫,让你统领城中全部骑兵,你可愿意?”
杨过大喜过望,他可不知道武功大夫是什么官,只听到能统领城中全部骑兵。这时城中除了已经成军的一千骑兵外,后来陆续缴获了几千战马,也被集中起来训练新的骑兵,因此杨过已经在憧憬自己带着数千骑兵杀得蒙古人七零八落的场面了,看了郭靖一眼,见他没有反对,便答应了下来。
史良也大喜,当即把杨过认成了自己人,心道:只要你爱官位,便能为我所用,我别的没有,给你官做那是再容易不过了。他却不知道人家为的完全不是官职。
不过城中那几个副将都愤愤不已,正七品的武功大夫在武官里已经不算低了,当初自己几人从小兵当起,要不是后来沾着守襄阳的光,只怕现在都熬不到正七品,这小子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竟能一步登天。不过这小子是郭靖的侄子,又正得上司器重,这会儿几个副将都不敢将心中的嫉妒表现出来。
史良又转头看向郭靖等人,见他们都是平头百姓,根本没有上去说话的兴致。不过其中还有个全真教老头丘处机站在那里,全真教可是吕文德奏折中提到皇帝金口表彰过的,史良也不得不上去和丘处机寒暄几句,至于其他人,便都视而不见了。
寒暄完了史良便径自带人朝城守府去了,等他走远,被他冷落的武林人士中便有人不干了:“我们辛辛苦苦帮着朝廷守襄阳,可那小子却连问都不问一声,这算是什么事嘛?郭大侠,你可要帮我们讨个说法。”
郭靖道:“我们守襄阳,可不是为了朝廷。如今朝廷腐朽不堪,有什么值得帮的,我们是为了这城中和整个江南千千万万的百姓才守襄阳的,这史良理不理睬我们,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话虽是这么说,但就这么华丽丽地被人无视掉,任谁心里都不好受,更何况是最好面子的武林高手了,因此众人当场就把史良恨上了,当然也有人嫉妒全真教被另眼相待,连带着连全真教也恨上了。
这些人在这边抱怨史良,却不知史良也在抱怨他们。先是有个副将说起:“史将军,这些武林中人于守城大有功劳,将军就这么不理不睬,是不是有点不大好啊?”史良道:“这些人仗着武功好无法无天,以后可不要对他们客气。他们才几个人,就能对付蒙古大军了?守城还是要靠我们的士兵的。”
等史良来到城主府,护送他的五百禁军便回去了,只留下那几个史弥远派来的护卫。那些禁军在临安享受惯了,这时候在襄阳城里是一刻都待不下去,直接回头上了船,又是一路嚣张至极地回去了,远处看着的蒙古人气的牙齿发酸,忽必烈连忙派出奸细去打听城中有什么变故。
第五十九章 城下决战
却说那些武林高手垂头丧气地回到郭靖府上的时候,不免和熟人抱怨一番,那新守将如何如何地看不起人。小龙女没有去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林志兴回到住处的时候,还难得好奇地问了一声:“那新来的守将是个什么样的人?”
林志兴道:“也是个来混军功的,看来是官家子弟,看不起草莽中人,只盼着他如吕文德那样安安稳稳地待在城主府里就好了。”
照史弥远的意思,就是要他侄子什么都不要管,只等着拿军功,可让一个自比管、乐、诸葛的有志青年什么都不管这可能吗?史良在史弥远面前的确恭敬温顺,但在外面可绝对不是这样的,仗着他叔父的名头,一向颐气指使惯了的人,怎么可能任由下属摆弄?
这时城上警钟响起,那些刚回来的武林人士有一些便转身朝外走去,也有几个骂骂咧咧地就是不动。小龙女也要去时,被林志兴一把拉住道:“新守将可不待见我们这些练武的,我们就不要跟去添堵了。反正蒙古人也就是填填河,又不是真的攻城。”
只过了一会工夫,那些出去的人便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走在前面的一个大汉怒道:“老子在襄阳城里待了十多年了,连几个将军见到我也客客气气的,还没受过像今天这样的气。”边上顿时有人附和道:“说得正是,离了我们这些人,我倒要看看那个小白脸怎么守得住城。”
林志兴原本以为史良只是给他们脸色看,没想到竟直接把人撵回来了,这时见郭靖过来,连忙上去询问。
原来史良听了警钟声,也往城上去,正好遇到郭靖一行人。史良当场便对一个副将道:“你去告诉那些人,守城自有军中将士,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就不要参合了。”那副将不敢违抗上命,只好吭吭哧哧地把史良的意思说了,群雄当即一片哗然,有性子烈的竟直接走上去指着史良鼻子骂道:“老子守襄阳的时候你还在吃奶呢。”
史良急忙命令一队士兵隔开这些武林人士,郭靖不愿这时候与官府冲突,好歹把众人情绪安抚下来。经此一事,众人不待再见史良,不等他来撵,便都从城上回来了。郭靖最后道:“这史良如此刚愎,只怕不是好事啊。”
林志兴道:“襄阳地形易守难攻,如今又兵精粮足,只要史良不发疯跑出去主动攻击蒙古人,这城没有守不住的道理,郭师兄也不要太担心了。”
既然史良不用他们,林志兴就安心地找小龙女一起练武功去了。
林志兴之前有一点猜错了,那便是蒙古人这次不是来填河的,而是来攻城的。忽必烈不知道城里出了什么事,便派兵攻城,来试探城里的反应。这次派出的只是普通的蒙古兵,城上宋军早有应对,轻易便把他们打下了城。忽必烈探了半晌,唯一探出的便是全真教不在城上,“那些牛鼻子又在耍什么阴谋?”忽必烈一边担心着这个问题,一边传令收兵。
史良见蒙古兵不过如此,原本听了传言还有些畏惧,这时完全放下心来了。转头一看杨过就在身边,有意让他多立点功,便指着城下的蒙古人道:“敢去杀敌否?”
杨过如何不敢?当即领骑兵出战。蒙古人攻城的全是步兵,这时又在后撤,被骑兵突袭,顿时土崩瓦解,四散而逃,杨过一路斩首无数,直到蒙古骑兵前来接应,这才拍马回城。
史良首战得胜,心中自信又多了几分,便想着一战而定。等众将回到城守府,史良便口出惊人之言:“我欲明日出城与蒙古人决战,诸位有什么意见?”
几位副将一听,脸色刷得就变白了:蒙古人不来招惹自己,就已经是万幸了,您老祖宗竟还想着去招惹蒙古人,这不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吗?当即异口同声地阻止道:“不可。”
四人相互看了看,其中一人说道:“将军三思啊,蒙古大军多数是骑兵,冲击力强,来去如风,我军仗着城墙坚固,才能把他们挡在城外,若是野战,我军实在是没有什么胜算啊。”
史良已经在想着大破蒙古大军以后,皇帝该怎么怎么赞赏、同僚该怎么怎么羡慕、百姓该怎么怎么敬仰,再说他又没见过蒙古骑兵,只听说前不久被杨过领兵杀得大败,哪里会害怕,因此根本听不进他们的意见,反驳道:“我看你们几个,是越活胆子越小。若是蒙古人真有你们说得那么厉害,前几天就不会总是吃败仗了。”
说完又问杨过:“你与蒙古骑兵交过手,他们很厉害吗?”
杨过连场得胜,正是信心爆满之时,听他这么一问,豪气顿声,道:“蒙古骑兵不堪一击。”他曾率一千骑兵打败了一万蒙古骑兵,因此他有资格这么说。
史良闻言大喜,当即便命人起草战书,送往蒙古人大营。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史良决断已下,几位副将也只有服从的份。
忽必烈回到营中,总是在想全真教会到哪里去,越想越不放心,专门传令下去加强警戒,特别是他自己的安危和粮仓的安危,更是重中之重。可是他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夜,全真教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却等来了细作的情报:襄阳城新任守将史良已经到了,今日的船队就是送他过来的。与这个情报同时到来的是一封来自襄阳城的战书:明日城下决战。
忽必烈一收到这战书顿时傻了,第一个反应是对方在开玩笑。等问清楚不是在开玩笑,第二个反应便是有阴谋。如今襄阳守将是个新人,一干脾气喜好都不清楚,因此忽必烈招集手下连夜商讨,试图找到对方有什么阴谋,有说想趁大军出营偷袭营地的,有说想把大军骗出去掘汉水水淹七军的,反正争吵了一夜也没吵出头绪来,忽必烈顶着两个熊猫眼一直等到了天亮。
过一会斥候来报,襄阳守军已经在城下列阵,等待蒙古大军决战。
第六十章 忽必烈已死
不管襄阳城中有什么阴谋,蒙古铁骑从没有在战场上害怕敌人的道理,既然宋兵列了阵,忽必烈即便再想不通,也要派兵应战。因此,忽必烈派出了所有的骑兵出战,至于步兵,大半留下守营,小半留在忽必烈身边保护这些军中首脑,就这样,忽必烈还是特意叮嘱留守大营的阿术将军:“无论什么人靠近营地,一律乱箭射死,便是一只鸟都不要放过。只要你确保大营无恙,回头记你首功。”
却说襄阳城中,郭靖等人直到大军出了城才得到消息,黄蓉听说这事,顿时急得脸色发白,待要起身,又觉得腹中疼痛,只好又坐了下去,急忙拉着郭靖道:“靖哥哥,便是绑也要把他们绑回来。”
郭靖二十年前就做过这样的事情,这时一点就透,而且以郭靖的武功,要“说服”史良自然不在话下,可惜等郭靖到了军中的时候,蒙古人已经来了,这时若是把史良绑了去,只怕群龙无首之下全军便要不战而溃,因此只好长叹一声,退回城中。
宋兵的阵势倒也列得整齐,前排是持盾的重步兵,后面依次是长枪兵和弓弩手,以史良看来,这般阵法便是原来女真的铁浮屠都讨不得好去,更不用说蒙古轻骑了,因此见蒙古兵冲来,丝毫不惧,反而兴奋难言。
可惜蒙古兵让他失望了,他们并没有前赴后继地冲到这如林的枪阵之前,而是远远地绕着宋兵放箭,虽说前面的重步兵不怕箭,可时不时有抛射的箭支落到后面的枪兵和弓弩手中间,毫无防护的枪兵和弓弩手顿时哀号一片。
宋军的弓弩手急忙放箭还击,可惜轻骑兵往来不定,大部分箭支都落在空处,反而宋军总在原地不动,成了蒙古人上好的靶子。史良极不适应蒙古人的打法,眼见宋兵吃了大亏,急忙喊道:“骑兵,杨过的骑兵呢?”
杨过得了令,便带了骑兵出阵,他如往常一般挥舞着铁枪冲在当先,眼神却盯着对面蒙古骑兵中的指挥官,就等着一会两军相撞时首先把他干掉。出乎他的意料,面前那队蒙古骑兵见了他们,似乎是知道杨过的厉害,竟集体拨转马头转身就跑。
到口的肥肉如何能放过,杨过想也不想便追了上去,只是蒙古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骑术要更好一些,渐渐地便与杨过等人拉开了距离。杨过见追不上,只好作罢,回身见又有一队蒙古兵在宋军阵前放箭,便带兵杀了回去。
不过原先那队蒙古人见杨过要走就不答应了,这时反而倒追了上来,远远的便是一通箭雨,杨过这边的骑士顿时倒下十几个。杨过气得眼圈发红,可襄阳城的骑兵要冲锋陷阵没有问题,骑射功夫却不是那么容易练成的,这时候根本没法还手,又转身要追上去时,那些蒙古人立刻拨马便走,杨过一时进退不得,眼见得手下骑士越来越少,直气得目眦欲裂,大吼道:“你们还是不是男人?有本事真刀真枪地打一场啊。”
这时大批武林高手得到消息纷纷赶来,只是面对蒙古骑兵铺天盖地地箭矢一点办法都没有:若是晚上,还可以欺负他们看不清楚偷偷摸摸地搞偷袭,白天只怕一露脑袋就被射成筛子了。眼看得城下大军危在旦夕,众人却只能在城上干瞪着眼,郭靖气极,狠狠地一拍城墙砖,怒道:“这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当时便有按捺不住的武林高手出城去助战,只是还没走出多远,便遇上蒙古骑兵,上千支箭扑面而来,四面八方无处可躲,顿时如刺猬般倒在地上,把众人看得心惊胆战。
郭靖想了片刻,下定决心道:“我去杀忽必烈,城中之事,就交给丘道长了。”说完下了城骑上小红马便要出城,这时郭芙从后面赶上道:“父亲,带我同去。”说完便翻身上马,坐在郭靖背后。
小红马不愧当世名驹,虽然带了两个人,速度还是要比一般马匹快上很多,片刻工夫便闯过蒙古骑兵的拦截,闯到忽必烈本阵前,阵前蒙古士兵连忙结阵阻拦。不过郭靖可不是那么好拦的,他从马上跃起,连使降龙十八掌中威力最大的“亢龙有悔”,把正面的蒙古兵不断地打飞出去,郭芙在马上也是石子打个不停,他们父女配合,硬生生在蒙古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眼看着就要杀到忽必烈面前。
忽必烈见郭靖一路杀来势如破竹,忍不住叹道:“早听说我父亲有一个安答叫郭靖,勇武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金轮法王道:“王爷不必担忧,郭靖已是强弩之末,待老衲帮王爷把他留下。”
说话间郭靖又杀过几道防线,金轮法王大喝道:“你们让开。”于是蒙古士兵如潮水般退下,空出大片地方给金轮法王。郭靖一连发了十几下“亢龙有悔”,气息微微有些不顺,这时见蒙古兵退下,正想借机喘口气,可是金轮法王却不给他机会,十层的龙象般若功凝在掌上,凌空击向郭靖。郭靖识得金轮法王的厉害,当即分心两用,左手空明拳,右手降龙十八掌。金轮法王从未见过这般手段,与郭靖左拳一交,觉得浑不受力,正犹疑间,吃了一记刚猛的降龙十八掌,猝不及防下被打得连连后退。
忽必烈不知江湖规矩,这时以为金轮法王不是郭靖对手,忙对左右道:“几位师傅一起上吧。”于是尹克西等三人各自挥舞着兵器加入战团,一时间郭靖压力大增。郭靖却不怒反喜,一边用左右互博与他们周旋,一边对郭芙喊道:“忽必烈。”
郭芙顿时心领神会,三颗石子脱手而出,呼啸着朝忽必烈飞去。忽必烈不是高手,只能眼睁睁看着催命的石子飞来,不过他身边还有一个公孙止,刀剑齐出把石子挡在身前。郭靖见一计不成,又喊道:“军旗。”
这时再无人能挡住郭芙的石子,木制的旗杆也承受不住弹指神通的打击,“吱哑”声中代表忽必烈的大旗轰然倒地。
襄阳城上林志兴看到蒙古军旗倒了,赶紧组织城上高手齐声大喊:“忽必烈已死!忽必烈已死!”战场上蒙古骑兵回头看到军旗不在,顿时一阵慌乱,纷纷退了回去。
第六十一章 骑兵死战
郭靖在四人的围攻下原本就岌岌可危,这时候连吼两声,手上顿时慢了一些。如尹克西之流自然看不出来,不过金轮法王却抓住机会攻破了郭靖的防守,打得郭靖连连后退。
这时候其他人也看出便宜来了,一时间,尹克西的鞭子、潇湘子的哭丧棒、尼摩星的铁蛇同时打在郭靖后背。郭靖忌惮金轮法王,不敢回身去挡,只好运气到背上硬挡了这三下。若是换了平常人,这时不死也要重伤,也亏得郭靖内力深厚,只觉得气血翻腾而已。
金轮法王见状,赶紧补上一掌,郭靖这时费力良多,勉强挡了一记,再也压不住伤势,“噗”地喷出口血来。
众人见有便宜可捡,攻势越发凌厉,金轮法王正要趁胜追击,还好郭芙已经打倒了旗杆,见郭靖危急,忙用力发出几个石子逼退金轮法王。郭靖见金轮法王退开,精神一振,一记“神龙摆尾”把尼摩星打飞出去,随即转身左手架住潇湘子的哭丧棒,右手抓住尹克西的鞭子死命一拉,顿时那珠光宝气的百宝鞭散落一地,尹克西也脸色惨白地踉跄而退。
这时郭芙骑着小红马来到跟前,郭靖翻身上马便要离去。众人胆寒不敢追赶,只有金轮法王追了几步,眼看得没小红马跑得快,只得停了下来,拿出个铁轮用力扔了出去。
郭靖虽受了伤,不过耳目还清明,听身后传来“呜呜”之声,想也不想又是一记“神龙摆尾”,正撞上飞来的铁轮。那铁轮固然是被打落在地,郭靖却也伤上加伤,又是一口血吐了出来。
金轮法王见状,又扔出一个铜轮来。郭靖已无力抵挡,郭芙虽扔出石子拦截,无奈功力差金轮法王太多。幸好小红马也感觉到形势危机,关键时刻潜力爆发,长嘶一声,脚下加速,渐渐地把铜轮拉在身后,这时马上两人才安下心来。
却说战场上史良见蒙古骑兵把他们像靶子一般打,身边将士不断有人倒下,心里已经十分后悔出城野战了,这时只想着回到城里去,只有厚实的城墙才能给他安全感,于是便传令退兵。
左右副将拼死拦住,都道:“这时蒙古人攻势正盛,若是贸然退兵,军无斗志,被蒙古骑兵从后面掩杀,只怕退兵不成,反成溃败了。”史良这时已六神无主,只知道叨念着退兵,若不是左右拉着,只怕当先拍马跑回城里去了。
就在这时蒙古兵一阵骚乱,接着整队整队地往后退去,又听见城墙上有人大喊“忽必烈已死”,众将觉得这正是退兵的好机会,就不再拦着史良,传令下去退兵回城。
襄阳兵甲在宋军中也算精锐,不过只能挨打没法反击的仗任谁都不想打第二次,这时得了退兵的命令,又见主将史良一马当先跑回城去,顿时乱成一片,也不管阵形队列,只管撒开脚丫子跑进襄阳城去。幸好蒙古骑兵这时顾不得来追杀,要不铁定是全军覆没的情形。
宋兵还未走出多远,便见蒙古人又把忽必烈的大旗举了起来,一干蒙古骑兵知道王子无恙,纷纷掉头来追宋兵。这时宋兵还未到城下,若是被追上,只怕十个里面没有一个能进得了城,好在襄阳还有骑兵。杨过原本带了一千骑兵出战,除去死在蒙古人箭下的,还有六百多骑,他们被蒙古人戏耍半天,这时听到退兵根本没想过凭借马力率先回城,反在杨过的带领下主动去狙击蒙古人。这时候蒙古骑兵主攻,若是再玩“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把戏,只能白白放跑了宋兵,因此见杨过领了骑兵挡在半道,却不能再退回去,只能硬往前闯。
襄阳骑兵上到杨过下到每一个骑士都已经憋红了眼,仇恨和愧疚已把他们逼到了疯狂的边缘,这时候有送上门来的蒙古人自然没有人会客气,杨过当先大叫着抡圆了铁枪,把周围一圈人都扫到地下去,麾下骑士虽然没有那么生猛,但都擎出刀来去劈对面的蒙古人,而且只顾着砍人,却对蒙古人砍来的马刀不屑一顾,即便身上拉开个大口子也无动于衷,一时竟杀得蒙古人心惊胆寒不敢上前。
但紧接着这些害怕的蒙古人就恼羞成怒了:我们蒙古勇士怎么可以怕这些南蛮子。于是他们仗着人多又紧紧地把这些宋朝骑兵围了起来,边上另有一部分骑兵绕过他们去追宋军步兵。
杨过可不会让他们如愿,当即大吼一声,铁枪连扫,清出一条通路,回头大声道:“跟上。”便领着麾下杀出重围,一头截住绕路的蒙古人。这时刚刚围着杨过的蒙古人也赶了上来,重新把他们围在里面,可蒙古人才又分了兵去追宋军,杨过便奋起神勇杀出重围,又一头把他们截住。两三次后,蒙古人便知道了除非把这些骑兵都消灭掉,否则不用想去追宋军步兵,因此集中精力准备围剿杨过。
杨过上次能大胜蒙古骑兵,一来他抢先干掉了蒙古指挥官,蒙古人群龙无首,二来蒙古人是一千两千地添上来的,这才让他有足够的时间从容收拾了个干净。这时却不一样,数万蒙古骑兵前赴后继地往上冲,杨过每杀掉一人便有一人补上,连喘气的工夫都不给他留下,他便是再勇猛,不片刻也到了后继无力的地步,身后的骑士也越来越少。
杨过不知道杀了多久,只知道喊得嗓子已经哑了,这时候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原来又一次杀出了蒙古人的包围。他转头往襄阳城看去,宋军大部分到了城下,先头部队已经开始进城,后面大队蒙古骑兵不再理会他,转头去追宋军。杨过回过头去便要喊一声“跟上”,却发现跟在他身后的只有五骑,还都是如从血池里捞出来的一样,其余的人,除去已经战死的,还有不少人被蒙古人围住,没有跟着杨过出来。
跟在杨过身后的五人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人道:“杨头领快走,回头给兄弟们报仇。”说完,五人便返身杀回蒙古人军中去了。
杨过一听,险些被气炸了:我便是那等贪生怕死之人吗?也不说话,直接拨转马头,越过五人,抢先杀进蒙古人堆里。
第六十二章 争夺襄阳
这时尚有数十骑士被蒙古人团团围住,见杨过返身杀了回来,纷纷大叫:“杨头领快走,不要管我们。”
杨过怒道:“胡说什么,要走一起走。”说话间挑飞两个挡住的蒙古兵,和他们会合到一起接着暴喝一声:“走。”带着他们朝蒙古人少的方向杀去。
只是这时候宋军苦战多时,大部分人连刀都提不起来了,可蒙古人都是生力军,又仗着人多,层层叠叠地围上来,杨过虽勇,可也是杀出几步便被蒙古人挡住,一步也进不得了。
眼见得无路可走,宋军中有人道:“杨头领,我守了二十年襄阳,就是在头领手下杀得最爽,算一算已杀了几十个鞑子,换我这条命已经不亏了。”
杨过听了,哈哈大笑道:“正是,我们都不亏了,现在杀的都是赚的。”说完又抬枪刺死一个想捡便宜的蒙古兵。众人受了感染,一齐大笑,顿时笑声震天,蒙古兵面面相觑,一时不敢上前。
众人笑声未落,便见面前蒙古人一阵大乱,蒙古军阵像被劈开一样裂出一个缺口,一匹赤红的汗血宝马驮着一个穿红衣的女子闯进缺口。那女子扫视一眼,看到杨过脸上一喜,策马来到他面前,一手抓起他的腰带拎回自己马上,转身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
杨过先是一惊,等反应过来便拼命挣扎,一边大声道:“郭芙你干什么?赶紧放我下来,我要和兄弟们在一起。”可惜这时杨过手软脚软,郭芙并不理他,只加速朝襄阳城奔去。
原来小红马带着郭靖父女闯过蒙古人的拦截回到襄阳,城中早有等候的武林人士接过郭靖,郭芙一边担心受伤的父亲,一边又担心城外的杨过,一时彷徨无计。倒是郭靖清醒过来,第一句话便焦急地对郭芙道:“去救过儿。”郭芙这才引马去救杨过,终是在危急关头把杨过带了出来。
却说这时襄阳城中也是一片混乱。原本郭靖离开前请丘处机统领全局,可丘处机是个道士、是个高手、甚至是个诗人,但绝对不是个将军,最多领着百十人打群架,对于守城一事一筹莫展,无奈间便见到了他认为“熟知军务,多有奇谋”的林志兴,便道( 全真门徒 http://www.xlawen.org/kan/735/ )
不过马光佐就没那么好运了。这么近的距离挨了这么多颗,即便再劣质的火药也不是血肉之躯抗得住的,马光佐当即口吐鲜血倒地不起。孙不二见碍事的死了,便快步上前去杀忽必烈。
就在忽必烈处在前无去路后有恶虎的绝望中时,帐篷忽然被人掀起,忽必烈急忙连滚带爬跑进外面的蒙古士兵堆里。
第五十七章 风紧扯呼
忽必烈见身前身后都是自己的士兵,顿时胆气壮了起来,站直身子连声道:“放箭、放箭,射死他们。”
那些赶来的蒙古士兵听话得举起弓箭。可是这时双方人马混战在一起,他们总不能放箭射他们的国师吧?因此一个个举着箭犹豫不决,带队军官也不敢乱下命令。
蒙古兵不动不代表没有人动,人群中跑出一些穿绿衣的武士朝全真教诸人扑去,不少人手中还拿着鱼网一样的东西。老顽童眼观八路,见了他们大吃一惊,对樊一翁道:“又来这招,不好玩。”赶紧舍了樊一翁的大胡子,觑了个空挡飘然而去了,走到一半才想起来和众人打声招呼:“那鱼网厉害,我先走了。”
在营帐被掀的那一刻,众人便知道失去了杀死忽必烈的机会,早就有心找机会扯呼了,一见老顽童走了,赶紧逼退对手,拿出“雷火弹”砸了出去。这“雷火弹”本就是江南霹雳堂的高手送给他们逃命用的东西,发烟放火自是一绝,这时同时放出许多,顿时浓烟滚滚而起。本来天色就黑,营中全靠火把照明,这时候浓烟一起,根本看不到多远。金轮法王等人不敢在目不视物的环境下打斗,急忙跳出烟雾笼罩之外。这时蒙古士兵才纷纷朝烟雾中放箭,只是之前就有几声破空之声响起,一干刺客已经四散而逃。
忽必烈连忙调兵围剿,特别调了两个千人队挡在东边回襄阳的路上。谁知众人分头逃跑,全真四子往北,朱子柳师兄弟往西,林志兴小龙女往南,偏偏没有人往东去,把忽必烈气得半死,连连调派其他部队追击。
林志兴拉着小龙女在营中狂跑。来之前研究过,蒙古人肯定会在归路上派重兵拦截,其他方向可能兵力薄弱一点,因此众人就没想着直接回襄阳。蒙古大营北边是汉水,西南面都是山地,只要能跑到南边的山地就安全了。刚刚仗着“雷火弹”的掩护,两人在蒙古人放箭前就离开了王帐那个是非之地,等蒙古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藏想要放第二轮箭的时候,两人一拐弯转到了一个蒙古包背后,之前那些弓箭手便连看都看不到他们了。
不过蒙古人可不会这么放弃,只听几声哨响,便有几队蒙古士兵持刀从四面把方围了上来。好在营中都是大大小小的帐篷,空隙不大,若是人多必定挤作一团,蒙古兵只能分成十几人一小队,分头堵截林志兴二人。
两人刚跑出不久,前面就有十几个蒙古士兵堵住了去路。林志兴知道这时候千万不能被纠缠上,脚步不停,挥剑先杀了一人,小龙女的轻功更好一些,从后面抢上也杀掉一人,顿时蒙古士兵一阵骚动,队列大乱,露出一个缺口。见对方阵形一乱,两人便从缺口出冲了过去,这时后面的追兵方才赶到,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逃跑,连忙联合这十几个人一起追赶。
幸好金轮法王等人害怕对方突然回头,不敢远离忽必烈身边,这时没法参与追杀,林志兴二人一路冲破十多次拦截,总算逃出了蒙古大营。
忽必烈见他们跑得远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在营里截住他们,不过多安排一点总是没有错的,于是大叫道:“骑兵,骑兵呢?分头去追。”顿时就有三个万夫长得了令领兵出营去了。
这时下属又收拾了一个大帐篷做王帐,忽必烈重未吃过这么大亏,阴着脸在新王帐里一声不吭等消息,手下之人自然也不敢出言打扰。这时领军追击的那几个万夫长回来了。忽必烈见他们都是神色沮丧单身回来的,便知道让人跑了,一个都没有抓住,脸色更是阴得厉害。
其中一个万夫长道:“四大王,卑职领兵去追四个道士,那四个道士跑得虽快,却还是比不得战马,只是卑职追到汉水边时才发现他们早有准备,在江边备好了小舟。等卑职赶到江边,他们已顺流而下了。”
忽必烈闻言不置可否,又转头问另一个万夫长:“你呢?你怎么没追上?西面可没有什么河啊。”
那人道:“四大王,西面是山地,地形复杂道路崎岖,不利骑兵行动。那两人进了山便消失不见,卑职见天色全黑,怕被他们伏击,便带兵回来了。”
忽必烈“恩”了一声,看向最后一个万夫长。那人经历也是大同小异,大营南面也是山地,不利骑兵冲击,却利武林高手埋伏,因此那人也不敢追,早早回来了。
忽必烈见属下无人能为他挣回面子,勃然大怒道:“襄阳城,全真教,本王记得你们了。攻城,明日继续攻城。”
忽必烈一声令下,蒙古士兵不得不从,因此第二天,蒙古人就派出几万人轮番攻城。不过襄阳城早有准备,这会儿兵精粮足,士气高涨,杀得蒙古人占不到一点便宜。
这时公孙止也以客人的身份在军中观战。忽必烈这时候看着大军攻城,心中怨气已平,问公孙止道:“谷主此次出谷,除了捉拿小偷,还有其他事否?”
公孙止道:“鄙人只想把家中财物追回,顺便把那小偷碎尸万段。”
忽必烈指着一个万夫长道:“谷主莫非没有想要做出一番事业?若能像他一般权势,一声令下,万人随你调遣,可不是谷主带领几百家丁弟子可以比的。”
公孙止闻言大是羡慕,他以前在谷中与世隔绝没见过世面,出来后可看到了权势的好处。不过他羡慕的可不是那万夫长,而是眼前的忽必烈:若论武艺,你忽必烈就是刺客来了钻桌子的本事,却能把这些军中猛将教训得服服帖帖,一声令下,十万人供你调遣。我若是有你这般权势该有多好……
第五十八章 要不要做官
不说忽必烈在这边与公孙止眉来眼去,却是那些蒙古大将见手下士兵不住从城头跌落,鲜血已经染红了护城河,可襄阳城看上去还毫发未伤,不禁纷纷向忽必烈请命退兵。忽必烈这时候气也顺了,看到自己军队惨状也明白这般意气用事是攻不下襄阳的,便传令收兵。
蒙古人连续攻了三天,折了一万多人马,却一点便宜都没有占到,军中从将军到小兵都有些惘然。不过忽必烈是下定了决心要攻破襄阳的,“宁可从我三哥那里借兵,本王也要攻下襄阳城。”忽必烈如是说,他三哥就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蒙哥,若是找蒙哥借兵,忽必烈这次的功劳就得少不少了。
“那只好去填护城河了,即使填不平,也要多填出几个缺口来。”还是先前那个谋士献策道。
于是接下来几天,蒙古人对襄阳城围而不攻,每天派出民夫去填护城河,不过依他们现在的速度,没有半年几个月是填不平的,而且襄阳城中还不时出击一下,这个时间还要大大的延长。
蒙古人虽说围城,但襄阳城是围不住的,因为襄阳城临河而筑。这时候四川未被攻下,蒙古人没有水军,如果说陆地上蒙古铁骑无敌的话,那水上就是大宋水军的天下了,这不,汉水下游驶来几艘车船,船上笙旗蔽日,锣鼓震天,声势传出十余里,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来了似的,但即便蒙古营中连忽必烈都被惊动了,依然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驶进襄阳城。
襄阳城中早就探得明白,今儿新任守将史良便要到了,还是当朝丞相的侄子,谁都不敢怠慢,找了手下盯着蒙古人,四个副将一个不差在北门口等着,便是郭靖也领着几个有名望的武林高手迎接史良,想尽早与史良熟悉熟悉,共商守城之事。有好事的百姓就聚在北门附近,林志兴也混在人群中看热闹,小龙女却对这不感兴趣,留在郭靖府中练功。
不一会儿,便见几艘车船相继靠岸,史良当先走下船来,身后是他叔父派给他的几个护卫和五百奉命护送的禁军。
不过襄阳城给史良的感觉和想象中的绝对不一样,连空气中也充斥着浓浓的血腥味,让初闻的史良几欲作呕,及至四个副将上前拜见,一股汗臭加着血腥扑鼻而来,熏得史良连连后退,连说话都不顺畅了。
要说史良在临安城中混惯了,天子脚下,连当兵的都衣甲鲜明、打扮得整整齐齐,他又如何能想象到战场是什么样子的?“不就多死了几个人嘛,又不是没打死过人。”这便是史良想象中的战场,可他不知道,死几个人和死成千上万的人是有本质上的不一样的。
初到一地,便要培养几个当地人为己用,这是他从他叔父那里学到的道理,不过找谁当作心腹之人呢?看那几个副将都四十有余,一身杀气一脸伤疤,他便摇摇头排除在外,转头往四下里一望,看到杨过披甲站在一旁,便眼前一亮。
杨过年纪比他还小一些,因为父母的遗传,长得也十分俊秀,只是长年日晒晒得黑了些,不过这是小事情了。所以说相貌长得好是非常有好处的,史良一见就十分欢喜,当即上前问道:“这位小将军怎么称呼?官居何职啊?”
杨过答道:“我不是将军,只是城中骑兵是我一手训练,因此做了这个骑兵头领。”
没有官职?这好办,我荆湖招讨使要封个官还不容易?史良随即道:“我封你为武功大夫,让你统领城中全部骑兵,你可愿意?”
杨过大喜过望,他可不知道武功大夫是什么官,只听到能统领城中全部骑兵。这时城中除了已经成军的一千骑兵外,后来陆续缴获了几千战马,也被集中起来训练新的骑兵,因此杨过已经在憧憬自己带着数千骑兵杀得蒙古人七零八落的场面了,看了郭靖一眼,见他没有反对,便答应了下来。
史良也大喜,当即把杨过认成了自己人,心道:只要你爱官位,便能为我所用,我别的没有,给你官做那是再容易不过了。他却不知道人家为的完全不是官职。
不过城中那几个副将都愤愤不已,正七品的武功大夫在武官里已经不算低了,当初自己几人从小兵当起,要不是后来沾着守襄阳的光,只怕现在都熬不到正七品,这小子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竟能一步登天。不过这小子是郭靖的侄子,又正得上司器重,这会儿几个副将都不敢将心中的嫉妒表现出来。
史良又转头看向郭靖等人,见他们都是平头百姓,根本没有上去说话的兴致。不过其中还有个全真教老头丘处机站在那里,全真教可是吕文德奏折中提到皇帝金口表彰过的,史良也不得不上去和丘处机寒暄几句,至于其他人,便都视而不见了。
寒暄完了史良便径自带人朝城守府去了,等他走远,被他冷落的武林人士中便有人不干了:“我们辛辛苦苦帮着朝廷守襄阳,可那小子却连问都不问一声,这算是什么事嘛?郭大侠,你可要帮我们讨个说法。”
郭靖道:“我们守襄阳,可不是为了朝廷。如今朝廷腐朽不堪,有什么值得帮的,我们是为了这城中和整个江南千千万万的百姓才守襄阳的,这史良理不理睬我们,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话虽是这么说,但就这么华丽丽地被人无视掉,任谁心里都不好受,更何况是最好面子的武林高手了,因此众人当场就把史良恨上了,当然也有人嫉妒全真教被另眼相待,连带着连全真教也恨上了。
这些人在这边抱怨史良,却不知史良也在抱怨他们。先是有个副将说起:“史将军,这些武林中人于守城大有功劳,将军就这么不理不睬,是不是有点不大好啊?”史良道:“这些人仗着武功好无法无天,以后可不要对他们客气。他们才几个人,就能对付蒙古大军了?守城还是要靠我们的士兵的。”
等史良来到城主府,护送他的五百禁军便回去了,只留下那几个史弥远派来的护卫。那些禁军在临安享受惯了,这时候在襄阳城里是一刻都待不下去,直接回头上了船,又是一路嚣张至极地回去了,远处看着的蒙古人气的牙齿发酸,忽必烈连忙派出奸细去打听城中有什么变故。
第五十九章 城下决战
却说那些武林高手垂头丧气地回到郭靖府上的时候,不免和熟人抱怨一番,那新守将如何如何地看不起人。小龙女没有去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林志兴回到住处的时候,还难得好奇地问了一声:“那新来的守将是个什么样的人?”
林志兴道:“也是个来混军功的,看来是官家子弟,看不起草莽中人,只盼着他如吕文德那样安安稳稳地待在城主府里就好了。”
照史弥远的意思,就是要他侄子什么都不要管,只等着拿军功,可让一个自比管、乐、诸葛的有志青年什么都不管这可能吗?史良在史弥远面前的确恭敬温顺,但在外面可绝对不是这样的,仗着他叔父的名头,一向颐气指使惯了的人,怎么可能任由下属摆弄?
这时城上警钟响起,那些刚回来的武林人士有一些便转身朝外走去,也有几个骂骂咧咧地就是不动。小龙女也要去时,被林志兴一把拉住道:“新守将可不待见我们这些练武的,我们就不要跟去添堵了。反正蒙古人也就是填填河,又不是真的攻城。”
只过了一会工夫,那些出去的人便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走在前面的一个大汉怒道:“老子在襄阳城里待了十多年了,连几个将军见到我也客客气气的,还没受过像今天这样的气。”边上顿时有人附和道:“说得正是,离了我们这些人,我倒要看看那个小白脸怎么守得住城。”
林志兴原本以为史良只是给他们脸色看,没想到竟直接把人撵回来了,这时见郭靖过来,连忙上去询问。
原来史良听了警钟声,也往城上去,正好遇到郭靖一行人。史良当场便对一个副将道:“你去告诉那些人,守城自有军中将士,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就不要参合了。”那副将不敢违抗上命,只好吭吭哧哧地把史良的意思说了,群雄当即一片哗然,有性子烈的竟直接走上去指着史良鼻子骂道:“老子守襄阳的时候你还在吃奶呢。”
史良急忙命令一队士兵隔开这些武林人士,郭靖不愿这时候与官府冲突,好歹把众人情绪安抚下来。经此一事,众人不待再见史良,不等他来撵,便都从城上回来了。郭靖最后道:“这史良如此刚愎,只怕不是好事啊。”
林志兴道:“襄阳地形易守难攻,如今又兵精粮足,只要史良不发疯跑出去主动攻击蒙古人,这城没有守不住的道理,郭师兄也不要太担心了。”
既然史良不用他们,林志兴就安心地找小龙女一起练武功去了。
林志兴之前有一点猜错了,那便是蒙古人这次不是来填河的,而是来攻城的。忽必烈不知道城里出了什么事,便派兵攻城,来试探城里的反应。这次派出的只是普通的蒙古兵,城上宋军早有应对,轻易便把他们打下了城。忽必烈探了半晌,唯一探出的便是全真教不在城上,“那些牛鼻子又在耍什么阴谋?”忽必烈一边担心着这个问题,一边传令收兵。
史良见蒙古兵不过如此,原本听了传言还有些畏惧,这时完全放下心来了。转头一看杨过就在身边,有意让他多立点功,便指着城下的蒙古人道:“敢去杀敌否?”
杨过如何不敢?当即领骑兵出战。蒙古人攻城的全是步兵,这时又在后撤,被骑兵突袭,顿时土崩瓦解,四散而逃,杨过一路斩首无数,直到蒙古骑兵前来接应,这才拍马回城。
史良首战得胜,心中自信又多了几分,便想着一战而定。等众将回到城守府,史良便口出惊人之言:“我欲明日出城与蒙古人决战,诸位有什么意见?”
几位副将一听,脸色刷得就变白了:蒙古人不来招惹自己,就已经是万幸了,您老祖宗竟还想着去招惹蒙古人,这不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吗?当即异口同声地阻止道:“不可。”
四人相互看了看,其中一人说道:“将军三思啊,蒙古大军多数是骑兵,冲击力强,来去如风,我军仗着城墙坚固,才能把他们挡在城外,若是野战,我军实在是没有什么胜算啊。”
史良已经在想着大破蒙古大军以后,皇帝该怎么怎么赞赏、同僚该怎么怎么羡慕、百姓该怎么怎么敬仰,再说他又没见过蒙古骑兵,只听说前不久被杨过领兵杀得大败,哪里会害怕,因此根本听不进他们的意见,反驳道:“我看你们几个,是越活胆子越小。若是蒙古人真有你们说得那么厉害,前几天就不会总是吃败仗了。”
说完又问杨过:“你与蒙古骑兵交过手,他们很厉害吗?”
杨过连场得胜,正是信心爆满之时,听他这么一问,豪气顿声,道:“蒙古骑兵不堪一击。”他曾率一千骑兵打败了一万蒙古骑兵,因此他有资格这么说。
史良闻言大喜,当即便命人起草战书,送往蒙古人大营。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史良决断已下,几位副将也只有服从的份。
忽必烈回到营中,总是在想全真教会到哪里去,越想越不放心,专门传令下去加强警戒,特别是他自己的安危和粮仓的安危,更是重中之重。可是他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夜,全真教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却等来了细作的情报:襄阳城新任守将史良已经到了,今日的船队就是送他过来的。与这个情报同时到来的是一封来自襄阳城的战书:明日城下决战。
忽必烈一收到这战书顿时傻了,第一个反应是对方在开玩笑。等问清楚不是在开玩笑,第二个反应便是有阴谋。如今襄阳守将是个新人,一干脾气喜好都不清楚,因此忽必烈招集手下连夜商讨,试图找到对方有什么阴谋,有说想趁大军出营偷袭营地的,有说想把大军骗出去掘汉水水淹七军的,反正争吵了一夜也没吵出头绪来,忽必烈顶着两个熊猫眼一直等到了天亮。
过一会斥候来报,襄阳守军已经在城下列阵,等待蒙古大军决战。
第六十章 忽必烈已死
不管襄阳城中有什么阴谋,蒙古铁骑从没有在战场上害怕敌人的道理,既然宋兵列了阵,忽必烈即便再想不通,也要派兵应战。因此,忽必烈派出了所有的骑兵出战,至于步兵,大半留下守营,小半留在忽必烈身边保护这些军中首脑,就这样,忽必烈还是特意叮嘱留守大营的阿术将军:“无论什么人靠近营地,一律乱箭射死,便是一只鸟都不要放过。只要你确保大营无恙,回头记你首功。”
却说襄阳城中,郭靖等人直到大军出了城才得到消息,黄蓉听说这事,顿时急得脸色发白,待要起身,又觉得腹中疼痛,只好又坐了下去,急忙拉着郭靖道:“靖哥哥,便是绑也要把他们绑回来。”
郭靖二十年前就做过这样的事情,这时一点就透,而且以郭靖的武功,要“说服”史良自然不在话下,可惜等郭靖到了军中的时候,蒙古人已经来了,这时若是把史良绑了去,只怕群龙无首之下全军便要不战而溃,因此只好长叹一声,退回城中。
宋兵的阵势倒也列得整齐,前排是持盾的重步兵,后面依次是长枪兵和弓弩手,以史良看来,这般阵法便是原来女真的铁浮屠都讨不得好去,更不用说蒙古轻骑了,因此见蒙古兵冲来,丝毫不惧,反而兴奋难言。
可惜蒙古兵让他失望了,他们并没有前赴后继地冲到这如林的枪阵之前,而是远远地绕着宋兵放箭,虽说前面的重步兵不怕箭,可时不时有抛射的箭支落到后面的枪兵和弓弩手中间,毫无防护的枪兵和弓弩手顿时哀号一片。
宋军的弓弩手急忙放箭还击,可惜轻骑兵往来不定,大部分箭支都落在空处,反而宋军总在原地不动,成了蒙古人上好的靶子。史良极不适应蒙古人的打法,眼见宋兵吃了大亏,急忙喊道:“骑兵,杨过的骑兵呢?”
杨过得了令,便带了骑兵出阵,他如往常一般挥舞着铁枪冲在当先,眼神却盯着对面蒙古骑兵中的指挥官,就等着一会两军相撞时首先把他干掉。出乎他的意料,面前那队蒙古骑兵见了他们,似乎是知道杨过的厉害,竟集体拨转马头转身就跑。
到口的肥肉如何能放过,杨过想也不想便追了上去,只是蒙古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骑术要更好一些,渐渐地便与杨过等人拉开了距离。杨过见追不上,只好作罢,回身见又有一队蒙古兵在宋军阵前放箭,便带兵杀了回去。
不过原先那队蒙古人见杨过要走就不答应了,这时反而倒追了上来,远远的便是一通箭雨,杨过这边的骑士顿时倒下十几个。杨过气得眼圈发红,可襄阳城的骑兵要冲锋陷阵没有问题,骑射功夫却不是那么容易练成的,这时候根本没法还手,又转身要追上去时,那些蒙古人立刻拨马便走,杨过一时进退不得,眼见得手下骑士越来越少,直气得目眦欲裂,大吼道:“你们还是不是男人?有本事真刀真枪地打一场啊。”
这时大批武林高手得到消息纷纷赶来,只是面对蒙古骑兵铺天盖地地箭矢一点办法都没有:若是晚上,还可以欺负他们看不清楚偷偷摸摸地搞偷袭,白天只怕一露脑袋就被射成筛子了。眼看得城下大军危在旦夕,众人却只能在城上干瞪着眼,郭靖气极,狠狠地一拍城墙砖,怒道:“这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当时便有按捺不住的武林高手出城去助战,只是还没走出多远,便遇上蒙古骑兵,上千支箭扑面而来,四面八方无处可躲,顿时如刺猬般倒在地上,把众人看得心惊胆战。
郭靖想了片刻,下定决心道:“我去杀忽必烈,城中之事,就交给丘道长了。”说完下了城骑上小红马便要出城,这时郭芙从后面赶上道:“父亲,带我同去。”说完便翻身上马,坐在郭靖背后。
小红马不愧当世名驹,虽然带了两个人,速度还是要比一般马匹快上很多,片刻工夫便闯过蒙古骑兵的拦截,闯到忽必烈本阵前,阵前蒙古士兵连忙结阵阻拦。不过郭靖可不是那么好拦的,他从马上跃起,连使降龙十八掌中威力最大的“亢龙有悔”,把正面的蒙古兵不断地打飞出去,郭芙在马上也是石子打个不停,他们父女配合,硬生生在蒙古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眼看着就要杀到忽必烈面前。
忽必烈见郭靖一路杀来势如破竹,忍不住叹道:“早听说我父亲有一个安答叫郭靖,勇武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金轮法王道:“王爷不必担忧,郭靖已是强弩之末,待老衲帮王爷把他留下。”
说话间郭靖又杀过几道防线,金轮法王大喝道:“你们让开。”于是蒙古士兵如潮水般退下,空出大片地方给金轮法王。郭靖一连发了十几下“亢龙有悔”,气息微微有些不顺,这时见蒙古兵退下,正想借机喘口气,可是金轮法王却不给他机会,十层的龙象般若功凝在掌上,凌空击向郭靖。郭靖识得金轮法王的厉害,当即分心两用,左手空明拳,右手降龙十八掌。金轮法王从未见过这般手段,与郭靖左拳一交,觉得浑不受力,正犹疑间,吃了一记刚猛的降龙十八掌,猝不及防下被打得连连后退。
忽必烈不知江湖规矩,这时以为金轮法王不是郭靖对手,忙对左右道:“几位师傅一起上吧。”于是尹克西等三人各自挥舞着兵器加入战团,一时间郭靖压力大增。郭靖却不怒反喜,一边用左右互博与他们周旋,一边对郭芙喊道:“忽必烈。”
郭芙顿时心领神会,三颗石子脱手而出,呼啸着朝忽必烈飞去。忽必烈不是高手,只能眼睁睁看着催命的石子飞来,不过他身边还有一个公孙止,刀剑齐出把石子挡在身前。郭靖见一计不成,又喊道:“军旗。”
这时再无人能挡住郭芙的石子,木制的旗杆也承受不住弹指神通的打击,“吱哑”声中代表忽必烈的大旗轰然倒地。
襄阳城上林志兴看到蒙古军旗倒了,赶紧组织城上高手齐声大喊:“忽必烈已死!忽必烈已死!”战场上蒙古骑兵回头看到军旗不在,顿时一阵慌乱,纷纷退了回去。
第六十一章 骑兵死战
郭靖在四人的围攻下原本就岌岌可危,这时候连吼两声,手上顿时慢了一些。如尹克西之流自然看不出来,不过金轮法王却抓住机会攻破了郭靖的防守,打得郭靖连连后退。
这时候其他人也看出便宜来了,一时间,尹克西的鞭子、潇湘子的哭丧棒、尼摩星的铁蛇同时打在郭靖后背。郭靖忌惮金轮法王,不敢回身去挡,只好运气到背上硬挡了这三下。若是换了平常人,这时不死也要重伤,也亏得郭靖内力深厚,只觉得气血翻腾而已。
金轮法王见状,赶紧补上一掌,郭靖这时费力良多,勉强挡了一记,再也压不住伤势,“噗”地喷出口血来。
众人见有便宜可捡,攻势越发凌厉,金轮法王正要趁胜追击,还好郭芙已经打倒了旗杆,见郭靖危急,忙用力发出几个石子逼退金轮法王。郭靖见金轮法王退开,精神一振,一记“神龙摆尾”把尼摩星打飞出去,随即转身左手架住潇湘子的哭丧棒,右手抓住尹克西的鞭子死命一拉,顿时那珠光宝气的百宝鞭散落一地,尹克西也脸色惨白地踉跄而退。
这时郭芙骑着小红马来到跟前,郭靖翻身上马便要离去。众人胆寒不敢追赶,只有金轮法王追了几步,眼看得没小红马跑得快,只得停了下来,拿出个铁轮用力扔了出去。
郭靖虽受了伤,不过耳目还清明,听身后传来“呜呜”之声,想也不想又是一记“神龙摆尾”,正撞上飞来的铁轮。那铁轮固然是被打落在地,郭靖却也伤上加伤,又是一口血吐了出来。
金轮法王见状,又扔出一个铜轮来。郭靖已无力抵挡,郭芙虽扔出石子拦截,无奈功力差金轮法王太多。幸好小红马也感觉到形势危机,关键时刻潜力爆发,长嘶一声,脚下加速,渐渐地把铜轮拉在身后,这时马上两人才安下心来。
却说战场上史良见蒙古骑兵把他们像靶子一般打,身边将士不断有人倒下,心里已经十分后悔出城野战了,这时只想着回到城里去,只有厚实的城墙才能给他安全感,于是便传令退兵。
左右副将拼死拦住,都道:“这时蒙古人攻势正盛,若是贸然退兵,军无斗志,被蒙古骑兵从后面掩杀,只怕退兵不成,反成溃败了。”史良这时已六神无主,只知道叨念着退兵,若不是左右拉着,只怕当先拍马跑回城里去了。
就在这时蒙古兵一阵骚乱,接着整队整队地往后退去,又听见城墙上有人大喊“忽必烈已死”,众将觉得这正是退兵的好机会,就不再拦着史良,传令下去退兵回城。
襄阳兵甲在宋军中也算精锐,不过只能挨打没法反击的仗任谁都不想打第二次,这时得了退兵的命令,又见主将史良一马当先跑回城去,顿时乱成一片,也不管阵形队列,只管撒开脚丫子跑进襄阳城去。幸好蒙古骑兵这时顾不得来追杀,要不铁定是全军覆没的情形。
宋兵还未走出多远,便见蒙古人又把忽必烈的大旗举了起来,一干蒙古骑兵知道王子无恙,纷纷掉头来追宋兵。这时宋兵还未到城下,若是被追上,只怕十个里面没有一个能进得了城,好在襄阳还有骑兵。杨过原本带了一千骑兵出战,除去死在蒙古人箭下的,还有六百多骑,他们被蒙古人戏耍半天,这时听到退兵根本没想过凭借马力率先回城,反在杨过的带领下主动去狙击蒙古人。这时候蒙古骑兵主攻,若是再玩“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把戏,只能白白放跑了宋兵,因此见杨过领了骑兵挡在半道,却不能再退回去,只能硬往前闯。
襄阳骑兵上到杨过下到每一个骑士都已经憋红了眼,仇恨和愧疚已把他们逼到了疯狂的边缘,这时候有送上门来的蒙古人自然没有人会客气,杨过当先大叫着抡圆了铁枪,把周围一圈人都扫到地下去,麾下骑士虽然没有那么生猛,但都擎出刀来去劈对面的蒙古人,而且只顾着砍人,却对蒙古人砍来的马刀不屑一顾,即便身上拉开个大口子也无动于衷,一时竟杀得蒙古人心惊胆寒不敢上前。
但紧接着这些害怕的蒙古人就恼羞成怒了:我们蒙古勇士怎么可以怕这些南蛮子。于是他们仗着人多又紧紧地把这些宋朝骑兵围了起来,边上另有一部分骑兵绕过他们去追宋军步兵。
杨过可不会让他们如愿,当即大吼一声,铁枪连扫,清出一条通路,回头大声道:“跟上。”便领着麾下杀出重围,一头截住绕路的蒙古人。这时刚刚围着杨过的蒙古人也赶了上来,重新把他们围在里面,可蒙古人才又分了兵去追宋军,杨过便奋起神勇杀出重围,又一头把他们截住。两三次后,蒙古人便知道了除非把这些骑兵都消灭掉,否则不用想去追宋军步兵,因此集中精力准备围剿杨过。
杨过上次能大胜蒙古骑兵,一来他抢先干掉了蒙古指挥官,蒙古人群龙无首,二来蒙古人是一千两千地添上来的,这才让他有足够的时间从容收拾了个干净。这时却不一样,数万蒙古骑兵前赴后继地往上冲,杨过每杀掉一人便有一人补上,连喘气的工夫都不给他留下,他便是再勇猛,不片刻也到了后继无力的地步,身后的骑士也越来越少。
杨过不知道杀了多久,只知道喊得嗓子已经哑了,这时候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原来又一次杀出了蒙古人的包围。他转头往襄阳城看去,宋军大部分到了城下,先头部队已经开始进城,后面大队蒙古骑兵不再理会他,转头去追宋军。杨过回过头去便要喊一声“跟上”,却发现跟在他身后的只有五骑,还都是如从血池里捞出来的一样,其余的人,除去已经战死的,还有不少人被蒙古人围住,没有跟着杨过出来。
跟在杨过身后的五人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人道:“杨头领快走,回头给兄弟们报仇。”说完,五人便返身杀回蒙古人军中去了。
杨过一听,险些被气炸了:我便是那等贪生怕死之人吗?也不说话,直接拨转马头,越过五人,抢先杀进蒙古人堆里。
第六十二章 争夺襄阳
这时尚有数十骑士被蒙古人团团围住,见杨过返身杀了回来,纷纷大叫:“杨头领快走,不要管我们。”
杨过怒道:“胡说什么,要走一起走。”说话间挑飞两个挡住的蒙古兵,和他们会合到一起接着暴喝一声:“走。”带着他们朝蒙古人少的方向杀去。
只是这时候宋军苦战多时,大部分人连刀都提不起来了,可蒙古人都是生力军,又仗着人多,层层叠叠地围上来,杨过虽勇,可也是杀出几步便被蒙古人挡住,一步也进不得了。
眼见得无路可走,宋军中有人道:“杨头领,我守了二十年襄阳,就是在头领手下杀得最爽,算一算已杀了几十个鞑子,换我这条命已经不亏了。”
杨过听了,哈哈大笑道:“正是,我们都不亏了,现在杀的都是赚的。”说完又抬枪刺死一个想捡便宜的蒙古兵。众人受了感染,一齐大笑,顿时笑声震天,蒙古兵面面相觑,一时不敢上前。
众人笑声未落,便见面前蒙古人一阵大乱,蒙古军阵像被劈开一样裂出一个缺口,一匹赤红的汗血宝马驮着一个穿红衣的女子闯进缺口。那女子扫视一眼,看到杨过脸上一喜,策马来到他面前,一手抓起他的腰带拎回自己马上,转身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
杨过先是一惊,等反应过来便拼命挣扎,一边大声道:“郭芙你干什么?赶紧放我下来,我要和兄弟们在一起。”可惜这时杨过手软脚软,郭芙并不理他,只加速朝襄阳城奔去。
原来小红马带着郭靖父女闯过蒙古人的拦截回到襄阳,城中早有等候的武林人士接过郭靖,郭芙一边担心受伤的父亲,一边又担心城外的杨过,一时彷徨无计。倒是郭靖清醒过来,第一句话便焦急地对郭芙道:“去救过儿。”郭芙这才引马去救杨过,终是在危急关头把杨过带了出来。
却说这时襄阳城中也是一片混乱。原本郭靖离开前请丘处机统领全局,可丘处机是个道士、是个高手、甚至是个诗人,但绝对不是个将军,最多领着百十人打群架,对于守城一事一筹莫展,无奈间便见到了他认为“熟知军务,多有奇谋”的林志兴,便道( 全真门徒 http://www.xlawen.org/kan/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