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骚动的乡村 > 骚动的乡村 第 22 部分阅读

第 22 部分阅读

    胡进明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叫道:“让乡里还钱,不要他们命吗?”

    “领导说了,我不去讲,胡也胡不掉。”

    袁野开过财政据,盖上章,赶到乡政府,刘晓强在他乡长办公室里,袁野将财政据递给他,他龙飞凤舞签上字:同意支付,刘晓强。

    他撂下笔抬头问:“所里可划转?”

    “怕我划不转,你多给点。”袁野半真半假地说。

    “乡里虽然穷,多给你们点,倒不是大事,关键是摆不平,乡里欠这些账都没钱还,包括乡里干部私人经手的钱都没还,拨多了,摆不上桌面,也说不过去。”

    “欠的钱不准备还,你们耳根能清静?”袁野看他主动提到还钱的话题,便探探口气和行情。

    “不还,能交代掉吗?谁没有三朋四友、七大姨、八大叔,我们敢说不还吗?还,行!借鸡生蛋,啥叫借鸡生蛋,现在国、地税分家,各乡镇地税归乡镇使用,不是欠你钱吗?你拉地税交到我们乡来,实额开票,扣除返还地税局那一小部分,我们乡里一文不取,全用于还你的帐,反正税票全国通用,上面不允许拉税,我们不拉,都是自己送上门的,县里要是知道了,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我们也是为了稳定大局,山花乡农业乡,一千万的债务,在县里也不是小数字,单靠我们几个,我们拿什么还。”刘晓强说得理直气壮,杨白劳变成黄世仁。

    “高,高家庄的高。”袁野顿开茅塞,不由得不赞叹,“反客为主,举债主之力,托亲拜友帮你们拉税,拿自己钱还自己帐,还要感谢你,真是高人!也只有你这样的高人,才能打出这样的鬼主意。”

    刘晓强眼瞪得溜圆,急赤白脸说:“啥叫鬼主意,这叫急中生智,小平同志不是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到我这里,能拉到税的就是好猫,你认为我这个代乡长好当,要债的谁不急眼,这些人合起心对付我,我有十个脑袋也架不住他们揉,你要让他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逆境中看到希望,我一碗水端平,你拉来多少,我还多少;再说了,能借钱给政府,谁没有几把刷子,光蛋只有欠政府的,不是先把他们套进来,你让他们义务拉税,门也没有。”

    “难怪年关你们这么安稳,债主们自己想点子去了。”袁野恍然大悟,“本来一件事我还犯踌躇,不好说,现在看样子,也要走这途径解决,我们姜局长一个亲戚有五万块钱在乡里,他打电话让我帮忙。”

    “你家局长还能找不到税源吗?”刘晓强说,“拉六万块税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你们公安局不在盖大楼吗?”

    “我就这样和他回话。”袁野拿过据,急匆匆赶到财政所,从汪所长拿了现金,返回派出所,便给姜副局长回了电话,他先是说了一大堆苦难,说得姜副局长信心全无,他调转话头,吞吞吐吐地说:“姜局长,乡里真没有来源,考虑到和公安局的关系,他们提出一个办法,别可行得通?”

    “什么办法,你说说看。”姜副局长在那头似乎有了盼头。

    “拉一笔地税到乡里,由乡地税所开票,扣除地税局收的一部分,返还乡里的那部分用于还款。”袁野又卖着人情说,“你要看不行,年过后,我再跟他们沟通。”

    “只要乡里能这么操作,我看行,我侄子也是做生意的,一年几万块钱税是要交的,让他到乡里开票,帐就还了,他来时我让他找你。”姜副局长爽快地答应了。

    袁野立马表态:“你放心,这事我肯定办好。”

    姜副局长没有挂电话,关切地问:“乡里这么困难,你们日子也难过吧?”

    袁野不敢说乡里拨钱的事,支吾道:“我们想办法对付,感谢领导关心。”

    “我分管的这片,就你们最困难,我给方局长汇报过,局里年底给你们所五千块钱,你们到后勤科把钱领去。”姜副局长体贴地说。

    袁野大喜过望,连声说:“感谢局长关心。”

    那头电话挂了,袁野放下电话,一时觉得脑筋不够用,愣了一会神,何谓公?何谓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九十三章 结婚

    袁野向县局政工科告了婚假,腊月二十九回到家里,平淡地过了三天年。{Www。Shoud8。Com 首发 手。打/吧}初四一早,袁野装扮一新,灰色西服笔挺得近乎不穿,放在地上都能自个站住,内里的白衬衣勒着红领带,刚入少先队似得,透着一股喜气。

    马小二和他的驾驶员如约而至,带来两张标致,袁野刚想打电话催街上定好的车辆,门口车喇叭长声短笛地响,两张普桑和两张大细亚也入院等候,堂弟柱子将红双喜贴在车前挡风玻璃上,迎亲的车队便像模像样的成立,马小二和赶早来的刘建德眼疾手快,将猪屁股、香烟、酒、糖果、鞭炮搬上车,一切准备停当,经过袁家富、黄厚珍老夫妇的审视,他们一行上了路。

    头车是马小二开的标致,袁野坐在里面;第二张车呆着摄像师傅,他端着长炮,指挥着驾驶员忽前忽后,摄下一路风景和人物。

    车子上了山花路,马小二眄视袁野,嘴里含不住乐地说:“老哥一拾掇,还真像个新郎官。”

    “什么叫像?二十四K的,真的再不能真了。”袁野向他翻着眼叫。

    “说话客气点,别说我有言在先,我车子没检测,一不留神就抛锚,到时候甭怨我,让你背着嫂子回来。”马小二撅着嘴威胁。

    “嗬,想拿门啊?”袁野撕开香烟,不大情愿地给他递上一根。

    他将烟叼在嘴上,用命令的口吻说:“没看我开车啊,给我火点上。”

    “还蹬鼻子上脸啦!”袁野一边抱怨,一边将打火机凑到他脸前,给他点着烟。

    他猛吸一口,将烟夹在手指间,得意地吐着烟圈,等烟雾散尽,他说:“新婚三日无老少,你所长抖不掉威风。”

    “你甭和我装神弄鬼,到你嫂子家门口,我向你瞄瞄,锅圈就套在你头上。”袁野恐吓道。

    “你吓不倒我,在其他地方我不敢夸海口,在山花乡谁不认识我马小二,还不晓得谁套谁呢?”他有恃无恐地说。

    “看这形势,今儿给你讹住了。”袁野软了口气。

    “你说呢?”他反问。

    车上耍嘴,袁野占了下风,车队到山花乡政府大门口停下,马小二按下玻璃窗,持续地捺着喇叭,马梅风风火火地出来,见马小二抻着头,嚷:“别按了,我耳朵不聋。”

    她上车便向副驾驶室的袁野问:“媒人喜钱啦?”

    袁野掏出红包往她手上塞,她一打他手说:“还当真啊!钱我不要,拿两包喜烟。”

    袁野从兜里掏出两包烟递过去,马小二腆着脸说:“姑姑不抽烟,还是装红包吧,烟我帮你装着。”

    “姑姑不抽烟,你姑爷不抽烟啊?”马梅接过烟,向他凶道。

    “辈分小是伤心,给人凶着不敢做声。”马小二挂档开车,乜着眼说,“老哥不对,就散我一根烟,见到大媒,又是红包又是烟,按说我再开车,都觉得对不住自己。”

    “别老哥,老哥的,今儿要改口,从现在做起,我家属和你姑姑表姐妹,你喊姑爷才对,大小也是个省会经理,人情世故还是要提倡的。”袁野一板一眼地训斥。

    “去时拉个老哥,回来变成姑爷,我惨透了,还有个出头之日吗?”马小二扁着嘴挂着苦相。

    “命中注定,你在我们跟是没机会了。”袁野一锤定音地说。

    “小二子,你有啥委屈的,我向所长要两包烟,天经地义,俗话说得好,新媳妇进门,媒人靠墙,不拿白不拿。”

    “哪能呢,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我夫妻在幸福时刻,忆甜思苦,当思来之不易,会念叨马主任的。”

    马梅被逗得咯吱吱笑,说:“大所长也讲漂亮话喽!”

    “人在求人时,啥话不能说,他顶个官帽,也是见风使舵人。”马小二趁机贬低他。

    车队进吴小郢,没有现成的路,绕着山墙转悠,在九十年代偏僻的农村,舞龙般地一溜六张小车相当的起眼,春节农村人闲且多,郢子里人纷纷走出家门围观,一时人头攒动。

    吴凌云家门口有一块场地,车子挨挨挤挤地停下,她家年轻好事的亲戚先看到这阵势有点胆怯,等刘建德点燃长鞭,红红的纸屑飞了一地,他们被震醒,势子再正,也是迎亲的,他们得接受摆布,而且不允许翻脸,他们看车上人下来,手持草锅圈迎上去,像两军交战,开心地戏弄放鞭炮的和车夫一番,熟悉乡风的驾驶员不敢应战,溜回车上钻进堡垒,马小二大咧咧地叉着腰,先礼后兵地喊:“老表啊!怎搞得?都不认识我啊!”

    刘建德也狐假虎威地叫:“我小德子放炮着,你们还操,来,来,来,抽根喜烟。”

    他拆开袁野给他预备的喜烟,笑眯眯地逢人就散,这两位本来就是名人,又给人脸面,眼珠滑的人便见好就收,扔下黑黝黝的锅圈,拢上来絮叨家常,剩下一、两位见大势已去,也乐得抽根好烟,做好好先生。

    袁野见风平浪静,向大门走去,吴凌云家屋里人乱哄哄地喊:“人来了,人来了。”

    大门砰地关上,袁野吃个闭门羹,跟在他后面的马梅笑着摇头,说:“还来这套。”

    袁野从门缝塞过小红包,门仍没开,马梅拍打着门,叫:“还不开门啊?”

    屋里人听到话音,没再闹,开了门,吴凌云母亲边责怪几位栓门的小媳妇,边安排袁野一行人坐席,马梅到房里催妆,喝酒碟、点心、茶叶蛋端上桌,刘建德拧开酒瓶,给每人斟了一杯门面酒,和陪酒的李表叔你来我往地喝了几盅,马小二等众师傅因马上赶路,端着酒杯意思一下,就着大碗茶,剥鸡蛋,拿点心,混个肚子溜圆。

    马梅从房里出来,对着刘建德说:“少喝两杯,还不放鞭炮催妆。”

    刘建德撂下筷子和酒杯,跑出门,外面又是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师傅们在马小二带领下上了车,吴凌云娘家人将嫁妆被子、洗衣机、冰箱抬上车。

    新娘子出来喽!看热闹的娃娃们兴奋地叫着。吴凌云被四、五个姑娘簇拥下从房里出来,她一身浅蓝色套装,外罩着一红灯绒大氅,她羞赧地看了袁野一眼,脸上洋溢着幸福。

    “大表婶真是的,哭什么?这么近,想她就让她回来看你。”马梅瞥见吴凌云母亲悄悄地抹着眼泪,数叨道。

    “我家嫂子是高兴,有啥舍不得的。”旁边一个妇女插话。

    “凌云要背出门,不能让她把家里财气带走。”刚才陪酒的表叔吩咐道。

    吴凌云就一个妹妹,没有亲哥亲弟,她不愿别人背,她目光灼灼地瞅着袁野,袁野明白她的意思,向表叔问:“我背行吗?”

    “脚不能搭地啊!”表叔点着头说。

    袁野弯下腰,吴凌云伏在他身上,后面一个堂嫂把一个红盖头卡在她头上,袁野一口气将她背到车边,那边马小二已打开车门,她蹬上车,拽下盖头。送亲的都上了车,鞭炮声再起响起,车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到了南岗镇政府大院,鞭炮声再次响起,在欢快的起哄声中,袁野和吴凌云在客厅拜了堂,袁野脑里一片空白,机械地笑,机械地受人摆布,流水席开到天黑透,袁野打发走那些想闹洞房的亲戚朋友,家里只剩下帮忙的堂姐在院子洗刷,他轻松下来,回到新房,和同样疲乏的吴凌云相视一笑,靠在沙发上软软的,像是从工地上劳累一天。

    吴凌云脱掉红大氅,到院子里凑忙,被堂姐们劝回来,她坐在床边看着电视,期待中掩不住有些慌乱,一想起她从今晚起将告别她少女的时代,瓷般靓丽的瓜子脸上闪烁着桃红。

    她吃过母亲送来的莲子羹,和袁野洗漱一番,躺在暖洋洋的被褥里,相偎相依,热血流淌着原始的**,衣带散落,滚烫的躯体覆盖在一起,花儿偷偷地绽放……

    第九十四章 回门

    三天后袁野和他的爱人回门,尽管提溜着大包小包,袁野很乐意坐班车,可到三岔口,看着一窝一窝的人,认识到形势严峻,正月走亲访友的像是赶庙会,每张班车都是攒动、兴奋的人,他们像一群迷恋山林的鸟儿,呆在车里,站着、坐着、猫着,只要有一席之地,都叽叽喳喳地叫着。

    他们本来是挤不上那趟班车,袁野也不愿意挤,他站在马路边翘首以待,期待着见缝插针,车门关了几次,才勉强关上,门缝里探出西服的衣角,像是被夹住的尾巴。

    班车驾驶员张革是山花街上人,他回顾着人群,油然而生出丰收的喜悦和职业的自豪,准备发动时,从倒车镜瞥见袁野和一个年青、高挑的女人没上车,他打开驾驶室跳下车,绕到车头另侧,亲热地喊:“袁所可是到乡里去?”

    袁野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车子,无奈地说:“人多挤不上。”

    “从驾驶室进!”他殷情地返回驾驶室,将大盖上堆放满满的包儿、箱儿码了码,腾出窄窄的一条边,他跳下车接过袁野的包说,“你们先上去,我把包递给你们。”

    袁野把吴凌云凑上车,跟后弯腰低头地进去,手伸得老长接过包,将两个大包、一个小包码在身上。

    “挤死了,还不走啊?”车里人催促道。

    “互相迁就点,前面就有下。”女售票员安慰着。

    车一动,人像一堆凌乱的石头,摇晃摆动放匀了,反而没那么拥挤。

    “所长在山花乡一晃几年了吧?”张革拉呱道。

    “对,乡书记都换四个了。”袁野下巴颏搭在包上说。

    “你第一次来,还是我送你的,马小二那晚酒喝多喊我送。”

    袁野想起第一次上任,马小二给他接风的情景,感叹:“一晃好几年,那晚辛苦你了。”

    “我和小二是老表。”他介绍了身份,又奇怪地问,“你们所里有车子,怎不让他们接一趟?”

    “所里事情忙,我这段时间请假在家。”能心安理得在家蹲几天,对于袁野来说是莫大的幸福,所里不打扰他,已谢天谢地,他压根不想惊动他们;挤个车不算什么,只要落个心里轻松,这些年公安干下来,他最怕的就是听到电话铃声,尤其是在家里、在半夜。

    “所长,你干事稳不讲空话,我们车队人都念叨你,自从你们中秋把那帮送月饼的关起来,逢年过节我们安稳多了,不然一到过年,送茶叶的、送爆竹的一个接一个,我们哪受得了,在路上跑,又不敢得罪他们,钱给他们敲去,连个人情话都没有,该该的,我们肚皮气涨破的。”张革说得兴起,一发不可收。

    袁野不敢接茬,怕引他说下去,分了他的神,一车人性命攸关,可全交在他手上。

    停停走走,上上下下,到了车站,一车人下个精光,只剩下袁野夫妇,他俩要下,被张革硬拉住,多跑了一段路,在山花街尽头,袁野执拗下了车。

    一路上,袁野不时地和迎面而来的人恭贺着新年好,吴凌云奇怪地问:“你咋认得这些人?”

    “山花乡哪个村我没跑过,街上两条狼狗见到我都摇头摆尾,什么没落,就落个脸儿熟。”袁野长舒一口气,将手里的包抖了抖。

    “你好像不满足。”她撇着脸说。

    “乡下人娶到城里媳妇,而且是漂亮的媳妇,我睡觉都笑醒了,还不满足?”袁野嬉皮笑脸道。

    “得来这么容易,我怕你不知珍惜。”她剜了他一眼。

    “这不怨我,只怪你看人看走了眼,我坏着呢,谁让你充当天使,将我从光棍的深渊里拯救出来。”袁野全无心肝地说。

    “我们同事都奇怪,问我干嘛从农村出来,又回到农村找一个,还急不可待嫁给他。”

    “这很好解释,鲜花插在牛粪上,它为啥插在牛粪上,因为它在牛粪中长大的,即使放在花瓶上,一闻到牛粪,它就产生亲切感、依附感,看到牛粪就像看到亲人似的。”

    “你看到牛粪就像看到亲人。”她发着很,扬起巴掌上来要敲打他。

    他拎着包快速地跑开,直到看见前方来人才停下来,她追上拖着他的胳膊,像是随手揪着一根树枝。

    “我都拎三个包,还不嫌我累,你想当第四个包啊?”袁野委屈地说。

    “谁让你嘴不?,活该。”她使劲拽了一把,那树枝没拽过来,倒反弹着拖她走。

    “你以为你是昔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啊?”袁野曲着胳膊,加速地拖着她走。

    “好了!好了!”她步履变得凌乱,忙叫道,两人脚步放稳,她指着前面的菜地说:“你看菜花开了。”

    “美丽而不实用,菜苔老了,不像你,美丽而实用。”他不怀好意地说。

    “我让你实用。”她一巴掌拍在他头顶上,像是醍醐灌顶。

    两人走到吴小郢,她松开了手,跑到前面,吴凌茹正在门口两棵椿树间跳着橡皮筋,猛然看见姐姐,小鸟般地飞进家里,尖着嗓子喊:“妈妈,姐姐、姐夫回来了。”

    母亲徐文荣从后面厨房迎出来,手忙脚乱地要张罗早饭,吴凌茹拉住她的手说:“妈,你别忙了,我们吃过早饭了,爸呢?”

    “他在家蹲不住,到田上去看看。”她向吴凌茹叫,“小二子,去到田上把你父亲找回来。”

    吴凌云给袁野泡了一杯茶,袁野从她房里拿了一本中国文学史,迎着太阳坐在门口小凳上,懒洋洋地翻着,吴凌云拉着母亲进了厢房,分别几日,母女俩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唧唧咕咕着。

    吴树礼回来,袁野撂下书和他进屋,拉了一会儿家常,吴树礼坐在桌边问:“袁野,你在乡里,听说今年农业费变成农业税啦?”

    “对,费改税了,县里在我们乡试点,以后老百姓上交钱统一到乡里交,村干部不沾钱,想加钱也加不上,其他费用一律取消,群众负担轻多了。”

    “那老百姓干活还有个盼头。”吴树礼高兴之余,尚有些担心,“都收到乡里,村里办个事怎么办?”

    “还有个一事一例,村里收钱必须和群众讲清楚,收什么钱,干什么事,大部分群众签字同意才能收钱,糊里糊涂收钱是不行了。”

    两人聊了会村里事,徐文荣出来将老伴喊道厨房,忙着中饭,袁野添不上手,又坐到门口,沐浴在阳光里。

    家里一天没来人,袁野很是庆幸,晚上借着星光月露,他和吴凌云在村头转悠一圈,回到屋里,吴凌茹还要和姐姐闹,被母亲哄到自己房里,他俩栓门上床,身体焐热了,袁野在她缎绸般肌肤吻着,唤醒她的**,**像冰封的土地,融化后便春水荡漾,他轻车熟路地刺入,掀起爱的狂飙,将自己和她送到云端,她死死地咬着嘴唇,不敢呻吟,脸儿白里透红,如彩霞一般灿烂、亮丽。

    激|情过后,袁野灭了灯,一双手像是惊蛰,不安分地在她软绵的躯体上爬行,外面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和他的眼睛一样明亮。

    第九十五章 形势严峻

    从吴小郢回来,吴凌云因将寒假当婚假,没和学校领导汇报,又临近开学,像地下工作者,担心暴露似地返回省城,袁野沉了几日温柔乡,似乎人和性情有所改变,变得失落,甚至多愁伤感,在家呆不住了,他像众多宣传媒体里的先进人物,一心扑在工作上,提前上班,胡进明看到他如释重负,难以克制住兴奋地问:“咋不在家多蹲几天?”

    “在家蹲腻歪了,还是所里好。”袁野矢口否认他的无聊,那样有损他并不高大的形象,“这个春节咋样,太平吧,一个骚扰电话都没来,猛不丁,我还有点不习惯。”

    “太平个屁,春节糊里糊塌地过了,年初一堰东村许支书家被放了一把火,厢屋烧得干干净净,刑警队老盛队长亲自出山,他还问过你、想拖着你,我说你结婚正蜜着,他不好说了,老队长为我们的案子年也不过,我只有义不容辞,陪着他干了五天,案子破了松口气,不然有得耗,廖安邦书记也还架势,请刑警队吃了饭,还送了锦旗,给我们送了一千元慰问金,说补贴刑警队在我们这里的生活费。”胡进明话里透出自豪和得意。

    “老胡,想不到你还来个开门红,手气不错,买彩票,你能中奖。”袁野本想褒奖他,话出口却成了打趣。

    “我怀疑我今年开大门开早呢,你家嫂子抱怨,讲我年三十不值班倒好,值一年班,就值出祸来,说我没道分。”他摸了摸越来越显示睿智的脑门,说,“不是赶上这个茬,我还自我感觉良好。”

    两人眉开眼笑后,袁野有感而发:“你要感谢盛队长,伸手放火,缩手不认,不是他来,你啊,现在还把在量田埂。”

    “人停当也不是好事,盛队长都调到保安公司,保安公司就是公安局养老院,享清福的地方,案件来了,他还是跑不掉,谁让他是放火案行家里手,他不来谁也没法子,他还是来了,他高尚带动我也高尚,他比我大十来岁,我牢骚都不敢发。”胡进明感叹的同时,也不忘调侃。

    余得水在户籍室听到两人的话音,蹿出来抢着说:“所长,盛队长摸排功夫真深,他每个环节都问得好细,有些细节,根本没人在意,他不急不缓,慢慢地掏问,有时和人一谈几个小时,这个案子能突破,全靠细节漏洞,那个放火的张德稳硬给他问跪倒了。”

    “成败在于细节,张德稳什么人?”袁野对张德稳的名字很陌生。

    “一个寡汉子,四十来岁,和许支书住在一个郢子,去年午季上交,乡里小分队扒他菜籽,他怀疑是支书暗中点鬼,耿耿于怀,年三十他一个人在家喝点老酒,想不通,夜里摸到支书家,架草把将屋点着。”胡进明介绍道。

    “我在家歇着,你们辛苦,小余和老队长后面跑跑,学学东西,机会难得,我不用说了,这几天所里没事,胡指回去歇歇吧,高尚很了,我怕你拿不住。”袁野对胡进明笑着说。

    “我好不容易鼓回劲,你不能松,到时候打都打不上。”胡进明眨巴着眼,笑着说。

    “我到乡里看看,新年还没和书记、乡长见面呢。”袁野说。

    “凭着一千块钱,你理应感谢一下,好歹人家也是心意。”胡进明伸了个懒腰,提醒道,“袁所你不回去,我回去了。”

    袁野溜达到乡政府,保持着笑脸,和见到的每个人恭贺新年,在书记办公室见到廖安邦和刘晓强,“书记、乡长新年好!”

    刘晓强没接茬,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说:“一个婚接着是成熟多了。”

    廖安邦巴搭着嘴,像是嘴里美味还没嚼完,“新年新气象,新婚新面貌。”

    “你俩领导要演小品,我洗耳恭听,受住受不住,看在一千块钱慰问金面子上,我鼓鼓掌,喝个倒彩。”袁野见他俩不装正经,素性也不正经。

    刘晓强指着他对廖安邦说:“这个人不能表扬,我刚表扬他成熟,他就犯自由主义,什么叫一千块钱慰问金面子,和领导讲话一点不讲政治,慰问金跟你有啥关系,那是慰问在春节其间坚持破案的公安干警。”

    “领导就是不一样,一讲都站在政治立场,站得高,看得远,批评得对,领导批评是对我的爱护,人家想批评还轮不上,我就是在领导批评声中逐步成长的,让没捞到批评的人红眼去吧。”袁野一副诚心悦服的模样。

    书记、乡长相视一笑,廖安邦说:“慰问金你不要感谢我们,我们拿也是心甘情愿,我们第一年主持乡里工作,手下村支书为工作事,家被人放火,这是在打我们脸,这个案子不破影响很坏,下面人谁还敢跟我们后面干,案子破了,坏事变成好事,给我们开个好头,长了正气,压了歪风,今年乡里也是多事之秋,我们不把工作局面打开也不行,刚才我还和刘乡长在议论,顺便和你通通气,我们要绑在一块干,当然我们不会为中心工作把你推上前。”

    刘晓强收敛了笑容说:“今年我们有几件大事要做,头等大事是农业税费改革,我们是从县里争取来的,在我们乡试点,我们年前在村干部吹过风,你大概也听说了。”

    他瞅着袁野,见他点了点头,接着说:“这是政治任务,试点砸了,我和安邦也不要干了;第二件事:县里出台人事改革,精简人员,乡聘人员一律解聘,人家做好人,我们做恶人,既要把人解聘掉,又要保持乡里稳定;第三件事:去年秋季计划生育检查,我们乡进了笼子,今年我们必须打翻身帐,要出笼子;这三件事都是硬任务,玩不得虚的。”

    廖安邦插话道:“我们不轻松,你也不轻松,做太平官轮不上我们,只有往前闯,所以我们要绑在一块干,劲往一处使。”

    “乡里招聘人员解聘,我们联防队咋办?”袁野首先想到自己的队伍,关切地问。

    “这块我们也研究过,不解聘在乡里也通不过,乡里下文解聘,你们自己聘用,工资你们发,年底我们多拨两个钱,换汤不换药,所里就你们三个正式编制,我们不能眼看你们划不转。”廖安邦说的折中方案让袁野心里有了底,他欣然笑了。

    “哦!只想小家,忘了大家,打你小算盘,你甭高兴,我估计马上你有活干,我们这次计划生育准备从街上动手,从最狠手跟动手,毛家兵你知道吧?他本来是二女户,又生了第三胎,是个男孩,大张旗鼓办酒席,还在外面吹嘘,乡政府没人跟动他,村里去叫他家属做结扎,他佯佯不睬,我们把他问题解决,整个街上计划生育问题迎刃而解,街上问题解决了,乡下问题就好解决了。”刘晓强和盘托出他们的打算。

    “毛家兵,小屁精,你们要罚他钱,确实要费一番工夫,这家伙吃喝拐骗货。”袁野对他了如指掌。

    “我们不怕棍,就怕尽,人家杀鸡给猴子看,我偏杀猴给鸡看。”廖安邦神色严峻地说。

    “你们说我心里有数,在政治上保持和你们一致。”袁野陡然上升高度表着决心。

    刘晓强用手指点点他,如有所获地说:“批评一顿,效果显著。”

    “你别在这儿麻我们,听其言,观其行,你喜酒我还没喝了。”廖安邦脸色爽朗,笑着说。

    “喜酒放在这儿,等和喜蛋一道来吧。”

    “你倒会算计!”刘晓强说。

    “农村不是有俗语,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行一生穷。”

    “嗬!连我们都算计。”廖安邦叫。

    “他谁不算计,就怕算计不上。”刘晓强笑着说。

    第九十六章 精简人员

    转眼间,草儿泛青,柳儿吐絮,油菜花蕊绽放,粉嘟嘟的开遍田野,喑哑一冬的潜南河唱起小曲,山花派出所门前的渠沟没日没夜的流水潺潺。

    一年之计在于春,山花乡政府召开了全体人员大会,会议内容敏感,未挂横幅,精简人员嘛,怎能洋溢喜气,午季征收即将登场,而且是费改税的第一年,时不我待,廖书记、马乡长下定决心,必须赶在午季征收之前完成这一任务,也许是走漏消息,三楼大会议室座无虚席,黑压压的一片,会议伊始,气氛紧张,大有山雨欲来之势,每个人侧耳聆听,唯恐漏了一句一字,首先马乡长带领大家学习县里精简机构、人员的文件,台下开始议论纷纷,没容他们进一步展开,组织书记孙有才当即宣布乡党委研究的举措,当他一字一顿地念到:“乡聘用人员一律解聘……”

    台下炸了窝,企办室四位老谋不能深算,身体过敏般地反应,解主任手中玻璃杯自由坠落,发出刺耳的破碎声,会后他强调是自个儿摔了茶杯,再之后他被乡里安排到敬老院工作,他又出来纠正视听,说是玻璃杯被他不小心蹭下去,不管怎样,杯子四分五裂,他忽地站起,怒目如火,愤慨加恐吓般地盯着台上,见他们不为所动,随即夹着黑色小包,昂然而出,大义凛然,其他三人忘带杯子,碎不了杯子只好心碎,步解主任后尘,壮声势地走了。

    孙有才按部就班念完措施,廖书记见台下已大乱,当机立断宣布散会,他们早有思想准备,对冷眼热语、吹胡子瞪眼,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砸人家饭碗,换是谁,也有个适应过程,挨几句骂,也属寻常,没人冲上台和他们肉搏,已是万幸,他们留有后手,只是现场没宣布,乡聘人员除了少数走关系进乡政府的,大多因在村里表现优秀,被调到乡里,他们是乡里的小能人,弃置不管不问,是资源的浪费,乡党委班子在研究解聘他们同时,已有打算,将这些人统统下放到村里,加强村班子建设,几个岁数大的安排到乡里两个敬老院,发挥他们的余热。

    吵一吵、闹一闹并非坏事,有气不给出,岂不爆炸,待他们气消神定,再来个别谈话,新的安排不尽人意,他们也会欣然接受,这是乡党委的策略,如鲁迅先生文章所言,如你说这屋子太暗必须开一窗户,大家必不允,若你主张拆房顶,大家就会调合,同意开窗。

    四个老头气汹汹地冲到企办室,看着厨柜文件、档案碍眼,一股脑扔在地上,将文件踩在脚下,高调张扬地聚到好再来饭店,商量到书记、乡长办公室痛痛快快闹一场,可他们都盼望着别人去打前阵,自个儿一旁摇旗呐喊,酒喝了三瓶,狠话说了一筐,没商量出一、二、三,这群老狐狸谁也不愿当急先锋,于是骂骂咧咧地散了,解主任临走拉着楚经理的手说:“移交,移交个屁,在乡里干了头十年,说甩就甩了,是块抹布,还看看可破了。”

    楚经理没弄明白移交什么,一时无言以对,看他松开手,踉跄而失意地出了门。

    袁野没去参会,政府办通知他,他没去,他不想面对这尴尬一幕,倘如吵闹,抵着面,他劝也不好,不劝也不好,好歹这些人吃了这些年皇粮,太出格的事也不会做。

    刘建德、程德芹、张侠因乡里给他们下过文,参会后慌里慌张跑回来,齐刷刷地上楼,站在袁野办公室,袁野装不懂,故意问:“乡里没留你们吃饭?”

    “吃饭?都闹起来了。”刘建德夸大其实地说,他嫌闹得不够,愤愤不平,说话略显得喘,“乡里给我们下的文,我还收着,就这样作废了,我们咋办?”

    “你们想咋办?”袁野环视他们问。

    三个人面面相觑,不出声。

    “不想另谋高就,还在派出所干。”袁野淡然地说。

    三个人笑了,刘建德的眼笑眯成一条缝,里面闪出贼亮的光,他凑近袁野办公桌,小心地问:“我们工资谁发?”

    不等袁野答话,程德芹在他后脑勺刷了一巴掌,“你烦那个神干什么?”

    刘建德回头瞪着他,破天荒地没恼,说:“好,算我多嘴。”

    三个人出了办公室,袁野站到溃檐,刘建德在楼下嘀咕:“德芹,我们去瞟一顿酒喝喝。”

    “到哪儿喝?”

    “今儿走到哪个饭店都有酒喝,他们瓢都戒掉,谁还在食堂吃饭,肯定都缩到饭店去了,我们贴一张嘴,给他们饯行。”

    “你就鬼头鬼脑的。”

    “不是鬼,是我有同情心,人家难受着,急猴猴地等着我们去安慰。”

    “想喝酒,还打着幌子。”

    “你不去,我去。”

    两个人走到大门前,刘建德狐疑回首,瞥见楼上双手撑在栏杆的袁野,似乎意识到什么,尴尬地搔了搔头,见袁野没作声,胳膊肘碰了一下程德芹,唧唧咕咕地走了。

    袁野到乡政府食堂,迎面撞见计秀娟,她打着饭往寝室走,那双细长秀丽的眼睛似乎含着一层水雾,迷离地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低下头一闪而过。

    食堂大厅少了往日的热闹,只有办公室两个人在就餐。

    叶师傅往袁野饭缸打了满满的一勺菜,对他抱怨:“我以为今儿开会人多,特意多烧点菜,嗬!开过会反而没人来了。”

    “今儿日子特殊,人要走,茶还没凉,在一块同事这些年,私人花钱也要送送。”袁野说得入情入理。

    “也是的,说不干就不干了,帽子一摘,早上来还是干部,回去平头老百姓一个,面子也挂不住。”叶师傅跟着哀声叹气,也不知为解聘的人叹气,还是为剩饭剩菜叹气。

    袁野从饭堂出来,传呼响了,来了一条信息:走了,晚上送送我。他看到传呼的号码知道是计秀娟,他有一段时间没和她接触,这次解聘她也在内,想起和她以前的交往,不免唏嘘。他立马回了传呼:一定。

    又来了一条信息:晚上八时,乡政府后面石桥见。

    他看着信息,慢慢地往回走,有点犹豫,但还是回了信息:准?( 骚动的乡村 http://www.xlawen.org/kan/738/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