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阅读
得过两届联赛冠军、一届欧洲杯,并当选为欧洲年度足球先生。球王贝利曾赞扬贝斯特是他最喜欢的球星。贝斯特从没参加过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没有机会与贝利同场切磋,能得到贝利这么高的评价他当然十分高兴。 1974年贝斯特到美国的一家俱乐部踢了两个赛季。1976~1977赛季转会富勒姆队,但由于合同纠纷,他遭到国际足联的禁赛处罚。 在美国踢球的两年里,贝斯特住在靠海滨的一所公寓里,旁边有一家夜总会,他从来没有下海游过泳,却几乎天天都泡在夜总会里。灯红酒绿消磨了他的斗志,尘封了他的足球才华。 退役后,贝斯特应邀担任曼联队足球赛的首席转播顾问,但他懒散依旧,经常不守时,电视台不得不为他安排一位替补,随时补台。 2000年由1000名英格兰体育记者和业界人士组织了英格兰历史上最佳运动员的评选活动,乔治·贝斯特荣幸当选。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永远也不知道他本该有多伟大。如果他能洁身自好,贝斯特会成为最好的。  
No。19 〖德国〗 洛塔尔·马特乌斯(图)
洛塔尔·马特乌斯1961年3月21 日出生于联邦德国的小城埃尔兰根,11岁开始学踢足球。他身材并不高,但他以自己的精妙球技让比自己高的对手心服口服。他灵活,满场飞,就像一架上足了发条的战车。小伙伴们最欣赏的是他的射门……力大无比,角度刁钻。 马特乌斯的家境很不宽裕,他13岁就到一家家具厂当学徒,挣钱接济家里,当然也是为了学门手艺。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练了马特乌斯的意志,培养了他勤奋守纪踏实肯干的作风。这对他后来从事足球事业很有帮助。在守规守矩的德国队,球员绝对服从教练的意图,不容许队员有过多的自由发挥。可以说马特乌斯模范地做到了这一点。 贝肯鲍尔是马特乌斯从小就崇拜的偶像,尤其是贝肯鲍尔1970年带伤参加墨西哥世界杯的事迹感动了马特乌斯,他立志学习贝肯鲍尔,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为国效力。 黑尔佐根纳乌拉赫俱乐部的预备队是马特乌斯加入的第一个东家,他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并在这里训练和拼搏了8年。他学什么像什么,踢哪个位置都有模有样,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1979年马特乌斯刚满18岁就转会到著名的门兴格拉德巴赫队,开始了正式的职业球员生活。他凭着过人的足球天赋和苦练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1980年,门兴格拉德巴赫队获得德国甲级联赛冠军,马特乌斯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努力就会进步,付出就会有收获,他懂得了这个道理。 同年,马特乌斯被德瓦尔主教练召入国家队。他代表国家队参加的第一场比赛是迎战〃橙色大军〃荷兰队。在比赛中,全队以三条线的和谐攻防一次次瓦解了对方的进攻,并频频向对方大门发动进攻,压得荷兰队喘不过气来,最后以3∶2获胜。首场比赛取胜为马特乌斯增添了信心。 1982年马特乌斯参加了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杯赛。由于他刚刚出道,还没有大赛经验,所以教练基本上没有安排他上场,但他通过观看队友们的比赛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为后来的比赛积累了经验。 1984年,马特乌斯应贝肯鲍尔的邀请加入拜仁慕尼黑队。能在贝肯鲍尔指导下踢球马特乌斯非常满足。他在该队呆了4年,夺得3次全国甲级联赛冠军(1985、1986、1987年)和一次全国杯赛冠军(1986年)。1985年马特乌斯成为西德身价最高的球员。 1986年马特乌斯再次随国家队征战世界杯。在墨西哥赛场上,他已经没有了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时的紧张与胆怯,作为国家队的主力他已经不再需要教练的照顾,他在场上得心应手。虽然这次西德队没能夺冠,但马特乌斯并不遗憾,因为好戏在后头。 也许是基辛格对西德队的评点提醒了马特乌斯,他突然感觉到国内足球有种种缺陷,他想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对他的诱惑最大。正好国际米兰队忙着招兵买马,他们惺惺相惜,双方一拍即和,1988年他来到了亚平宁。 马特乌斯转会到意大利国际米兰队后与同胞克林斯曼、布雷默组成著名的德国〃三驾马车〃,与马拉多纳领衔的那不勒斯队和荷兰〃三剑客〃争雄意大利足坛。三驾马车同心同德,一举为国际米兰队夺回失去了多年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 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赛,担任队长的马特乌斯与队友在贝肯鲍尔主教练的指导下连克诸强,最后在与跌跌撞撞闯进决赛的阿根廷队争夺冠军的决赛中以1∶0战胜了马拉多纳率领的阿根廷队,捧走了大力神杯。这届世界杯赛,马特乌斯荣获〃金球奖〃,他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同年他还被评为〃世界足球先生〃。福无双至今朝至,马特乌斯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意大利世界杯赛后,马特乌斯开始走下坡路。马特乌斯不仅从恩师贝肯鲍尔身上学到了宝贵的足球技术,还学会了贝肯鲍尔的个人生活上的放松。 1994年,马特乌斯离开意大利,回到拜仁慕尼黑队,司职中后卫,帮助该队获得1996~1997赛季的德国甲级联赛冠军和欧洲联盟杯赛冠军。但这一年,也是他与克林斯曼的矛盾闹得纷纷扬扬的一年。 2000年3月10日,马特乌斯结束了在拜仁慕尼黑队的合同,转会到美国职业大联盟球队纽约地铁明星队。 马特乌斯是一位足球全才。贝肯鲍尔曾赞扬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他把各个位置的经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可以轻松地踢好任何一个位置,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他都是一流的,是一个让教练和队友放心的人。 〖巴西〗 胡奥·阿维兰热 阿维兰热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体 育人物之一,1974年继斯坦利·鲁斯之后当选为第七任国际 足联主席。他在职期间,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参赛队伍先由16支增加到24支(1982年),再增加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时的32支,增加了亚非拉美第三世界国家的参赛名额。1977年他还为20岁以下的选手创立了国际足联世界青年锦标赛,以便极早地发现和培养人才。1985年他又创立了17岁以下的少年足球锦标赛。室内足球、女子足球比赛都是在他的倡导下创立的。他亲手参与设计并建造了苏黎世国际足联总部大楼。20世纪70年代,他积极倡导并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足球发展,为足球的南南对话和南北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过去几届世界杯上亚非足球队伍的表现可以清楚地看出阿维兰热的成绩。阿维兰热为中国重返国际足联做过许多工作,关心并支持中国足球的发展,我们尊敬地称他为阿翁。 1916年5月8日,阿维兰热生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获法学博士学位。虽然生在巴西,他却上法国上的寄宿学校。毕业后曾经营一家大巴士公司,担任一家信托和化工公司的董事,并在几所学校里任职,极富商业头脑。他喜欢体育,擅长游泳,1936年作为国家队员参加过奥运会,1952年和1956年两次参加奥运会水球的比赛。在此期间他一边管理着价值达数百万美元的企业,一边从事体育活动,两不耽误,成了巴西体育界的一大奇迹。 1958年阿维兰热当选为巴西体育协会主席,并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工作到1974年当选国际足联主席。他担任巴西体育协会主席期间,巴西三夺世界杯冠军(1958、1962和1970年),并将雷米特杯永久地留在了巴西。1963年以后,他还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为足球比赛参加奥运会建纲立制。他为人谦和,能因地而宜发表讲话阐述立场,不论和球员在一起还是和国家元首们在一起,他总能找到适当表达自己的办法。 1974年,58岁的阿维兰热击败已经80岁的斯坦利·鲁斯爵士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成为国际足联历史上第一个非欧洲籍的主席。作为百万富翁,他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利用他早年积累的商业经验把国际足联当成了一个企业,把足球运动当成了一种产业,努力向世界推销,促进人们的参与。他从来不吸烟不喝酒,各种酒会和集会他总能找到借口早早离开。他宁愿呆在办公室,也不愿在酒会上多呆一分钟。他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而是更多地与足球行政官员和技术官员一起研究足球的发展,解决棘手的问题。踏实工作和不尚虚荣是他的行事风格。 作为国际足联的主席,阿维兰热对手下的副职知人善任,尤其让秘书长布拉特主抓许多关键的工作,对足联的接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阿维兰热自信、雄心勃勃,始终清楚自己在追求什么。早在40多年前,欧洲足联主席访问巴西时只与阿维兰热见过一面后就对他大加赞赏,称在巴西发现了一位头脑清楚、了解足球的能人,最适合担任国际足联的下一任主席。这位欧洲足联主席慧眼识英雄,阿维兰热确实当之无愧。 1971年阿维兰热决定参加下一任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1963年他就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63届执委会上当选为执委,有管理国际体育组织的经验。从1958年到1973年他担任巴西体育协会的主席。这些经验无疑对他参选有利。 3年时间里他积极地游说,宣传自己的足球理念。他把重点放在第三世界国家,因为发达的欧洲是斯坦利·鲁斯的势力范围。到1974年5月他访问了国际足联142个成员国中的84个,行程达8万公里。他的竞选很特别,他所到之处都要庄严地承诺,将增加世界杯赛最后决赛阶段的名额,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足球提供资金、培训教练、裁判、官员和队医,建设体育设施等。他不希望国际足联只是一个每4年办一届世界杯的机构,而是要推广足球,提高各民族的健康水平。 1974年5月22日,欧洲足联内部决定支持斯坦利·鲁斯爵士竞选连任,原因当然是不想让国际足联的大权旁落到其他洲的人手中。国际足联大会投票那天,第一轮阿维兰热就以68∶52胜出,登上了主席的宝座,斯坦利·鲁斯担任了名誉主席。 在第一任期的4年里,准确地说1461天时间里,阿维兰热有1095天是在外公干,远离家人。他访问了116个国家。他一上任就对秘书长凯瑟尔说:〃我不知道你挣多少钱,但从本月开始你的薪水加倍。〃当然他的工作也至少翻了一番。其中最突出的一件工作就是建设国际足联总部大楼。阿维兰热提拔了布拉特担任技术官员。6年后由于和凯瑟尔意见不和,阿维兰热让布拉特负责秘书处。1982年1月,布拉特正式被执委们推举为国际足联的秘书长。从此国际足联的最高层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阿维兰热和布拉特唱着〃将相合〃把国际足联管理得井井有条。阿维兰热经常称布拉特是他的外交部长,有时甚至称是他的总理大臣。 阿维兰热积极拓展市场。他与阿迪达斯接洽,与可口可乐公司谈判,他向赞助商许以高额经济回报。商业与足球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地开始联姻,创造了体育史上的新奇迹。17岁以下、20岁以下青少年足球赛、室内足球赛和女子足球赛先后走上了轨道。为了维护足球这一世界第一体育运动的形象,他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23岁以上的队员不准参加奥运会的足球比赛。这也就是说,奥运会的足球比赛不会具有太多的观赏性,因此也不会威胁世界杯的权威。 阿维兰热与电视机构的合作使足球比赛发生了质的变化。足球比赛因电视转播而吸引了无数的球迷,扩大了影响,而电视机构通过转播足球比赛吸引了观众,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当然这部分利益要与国际足联共享。 阿维兰热身高马大,体格强健。他不知疲倦地为国际足联奔波。1976年南非足球事件发生后他是第一个到场的国际足联官员。任职的20多年里,他的足迹遍及五大洲。他对足球的发展趋向、技术变化、管理问题等等都了如指掌。他上任后,国际足联秘书处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从10来个人增加到60多人,各负其责,井然有序。他每天都要看国际足联的简报,了解最新动态。 在担任国际足联主席的最后几年里,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但他毕竟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官员,他成功地度过了危机,并帮助布拉特顺利当选了他的继承人。 阿维兰热一生获得过100多种奖励和奖章,但他比较看重的是1989年瑞士足协提议,国际足联执委会一致同意推举他为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侯选人。在体育界,只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顾拜旦有过这种荣誉。  
No。21 〖法国〗 儒勒斯·雷米特(图)
实事求是地说,国际足联最大的 成功是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杯。提起世界杯我们就不能不想到儒勒斯·雷米特。世界杯赛是雷米特想出的点子,也是他促成的这项赛事,所以本书将他也收录入内。 1873年10月14日,儒勒斯·雷米特出生在法国东部,长大之后他到巴黎求学,并获得了法律学位。 毕业后雷米特在巴黎的一家股市交易所工作,后来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了律师。他喜欢足球运动,足球是他摆脱单调生活的惟一寄托。虽然他从来没踢得特别出色,但足球的组织管理和场上队员相互支持团结一致的特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工作之余,他迷上了足球,不是因为他要踢球,而是想方设法帮助更多的人踢球。 1897年3月,年仅24岁的雷米特和几位与自己持相同观点的好朋友组建了红星俱乐部。这家俱乐部至今还活跃在法国的足坛上。这是雷米特第一次尝到组织足球机构的甜头。俱乐部的成功鼓励他继续向前努力。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时,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但雷米特还是注意到了这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他主动投身到法国足球的发展大潮当中。1910年他帮助创建了法国足球联盟,这是法国的第一个足球联盟,并当选为主席。联盟几乎成了雷米特个人的项目,他一天到晚为之奔波。1919年在法国足球联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法国足球协会,即今天法国足协的前身。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没能阻止雷米特的工作,他毫无畏惧地为法国足球活动殚精竭力,尽心尽力。1919年4月7日他当选为法国足球协会的主席。组织法国的足球赛事使他积累了经验,也使他产生了推而广之组织世界足球赛的念头。 1920年雷米特临时担任国际足联的主席,在安特卫普举行的奥运会上,雷米特提出了组织世界足球赛的想法。1921年3月1日,雷米特正式当选为国际足联的主席。 雷米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足球的热情说服了不少人,他与有关官员会晤时总要宣传举办世界杯赛的好处。在他执意举办世界杯的鼓动之下,国际足联执委会难以拒绝,1926年组织了专门的委员会,研究举办世界杯赛的可行性。 由于国际足联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就奥运会足球比赛一事发生了矛盾,更加促使雷米特下决心单独举办世界杯赛。雷米特认为国际足联可以独立承担国际足球比赛,不需要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国际足联可以另起炉灶,组织新的比赛。 1928年在鹿特丹举行的国际足联大会上,与会代表以25∶5的投票表决结果通过了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杯比赛的倡议。第二年在巴塞罗那会议上,第一次明确规定将于1930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杯赛。会上代表们对申请举办的乌拉圭、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瑞典五国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选择在乌拉圭举办。因为乌拉圭是1924和1928年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冠军,并答应为世界杯专门修建一个足球场。最重要的是乌拉圭承诺支付所有参赛队员的旅费和食宿费,每人每天约75美元,外加50美分的零用钱。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可是非常慷慨的承诺,具有格外的吸引力。 1928年英格兰足协与国际足联发生了严重分歧,傲慢地退出了国际足联。当时适逢经济大萧条,各国对参加乌拉圭比赛的热情不高,在英格兰退出之后,有的国家也想退出,雷米特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他做了很多工作,但最后只有4个欧洲国家派队参加了第一届世界杯赛。 1930年6月21日,雷米特在女儿和法国国家队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乘船前往乌拉圭。同船前往的还有比利时队和罗马尼亚队。雷米特的行李中装着一个奖杯,这是由法国雕刻家阿贝尔精心制作的。雷米特将亲手把这个奖杯颁给最后获胜的球队。 乌拉圭组委会的工作很有成效。雷米特曾担心乌拉圭方面会有纰漏,但在视察了比赛场馆和住宿地之后,他非常满意。当然他不满意的是亚洲、非洲没有队伍参加,欧洲对此热情不高。但不管怎么说,世界杯总算办起来了。 第一届世界杯的决赛是在乌拉圭与阿根廷队两支南美劲旅之间展开的,在全场数万名球迷的助威声中,乌拉圭队越战越勇,最后以4∶2战胜对手。当雷米特把奖杯颁给乌拉圭队的队长时,所有在场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热情地鼓掌,忘情地欢呼。雷米特激动地看到世界杯赛给人们带来了无以伦比的快乐。他自己也开心地笑了,他的梦想实现了,1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不过,雷米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934年第二届世界杯赛在意大利举行。拉美国家为报复欧洲对乌拉圭世界杯赛的冷淡,没有派多少队伍参加。1938年为了表彰雷米特为国际足联所做的贡献,世界杯在法国举行。拉美国家仍然热情不高。同时,希特勒的上台已经让欧洲听到了霍霍磨刀之声。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了。雷米特是一个无私无畏的人。1939年他踏上了美洲之旅,为欧美足协之间的分歧弥合缝隙。 他用自己的真诚感动了拉美诸国的足协领导人,维护了国际足联的完整与权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雷米特于1946年在卢森堡召开国际足联大会。会上决定1950年举办世界杯赛。由于战后百废待兴,只有巴西表示愿意承办,大会满足了巴西的愿望。雷米特积极游说欧洲各国足协派队参加巴西举办的世界杯赛,利用这个机会弥合与拉美的矛盾,并重新调动球迷的热情。 在卢森堡举行的这次国际足联大会上,执委们一致同意将世界杯赛的奖杯命名为雷米特杯。这样,雷米特的名字将与世界杯同辉,永载世界足球史册。国际足联还决定,任何一个队如果获得3次以上的世界杯冠军,将永久保留雷米特杯。1970年巴西首先实现了3次夺杯的梦想,永久保留了雷米特杯。 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主席一职长达33年,1954年在波恩举行的国际足联大会上,他退居二线。他最后一次参加国际足联的正式活动是81岁高龄时在洛桑举办的世界杯开幕式上宣布开幕。 1954年6月21日,雷米特被国际足联选为名誉主席。但是他坚决拒绝把他定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建议。 雷米特上任时国际足联有21个成员国,到他退休时国际足联已经发展到85个成员国。虽然在后来的岁月中国际足联的发展更快,但无疑雷米特的贡献更大,因为是他栽树后人乘凉,没有他们老一代先驱者打的基础,国际足联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No。22 〖意大利〗 保罗·罗西(图)
意大利著名球星保罗·罗西有 〃金童子〃之称,是意大利足球史上最优秀的中锋之一。 1956年9月23日,保罗·罗西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普拉托镇。10岁那年,父亲把他送进〃普拉特塞〃足球俱乐部。4年后他成了当地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名声远播。尤文图斯俱乐部专门派人来面试,带走了这位天才少年。 在尤文图斯队里,罗西与大牌球星们朝夕相处,受益良多。但是他发现俱乐部并不很信任他。果然,他1976年被尤文图斯队以半价转让给维琴察的全国乙级队……拉内罗西队。这个队的教练法布里欣赏他的球技,更信任他的为人。 法布里让罗西出任中锋。罗西如鱼得水,球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受到了更多行家的好评。拉内罗西队也因此得福,成绩直线上升,当年即晋升为甲级队。第二年罗西当选为意大利21岁以下青年组的最佳中锋,拉内罗西队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甲级联赛的亚军。就在这个时候,著名教练贝阿尔佐特亲自考察了罗西的球技,并将他召入国家队。 1978年第十一届世界杯时罗西跟随意大利国家队出征,他不负众望,在关键的时刻攻下法国队大门,使意大利晋身四强。就在这届世界杯赛上他得到了〃金童子〃的绰号。 此次杯赛后罗西转会到意大利甲级队佩鲁贾队。正在罗西春风得意的时候,意大利足坛揭露出了足球舞弊丑闻,罗西也被牵涉进去。 1979年12月30日,佩鲁贾队与阿维利诺队比赛。罗西一如既往地在场上兢兢业业地踢球,并攻入两球。论实力,佩鲁贾队在阿维利诺队之上,又是主场作战,理应取胜,但比赛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地成了2∶2。 当时有人暗中操纵比赛结果,企图在足球彩票上牟取暴利。罗西对此根本就不知情,他多次声明自己的清白,但最后还是被意大利足协以〃知情不报〃的罪名判罚禁赛两年。他在不明就里的人眼里成了一个〃骗子〃。这一事件有38人被指控,10多人被捕,100多人被调查。 让一个正在上升的年轻球员禁赛两年无异于判他死刑,扼杀其足球才华,但罗西没有气绥,没有气急败坏地宣布退役,他仍然在练球。贝阿尔佐特得知消息后找到罗西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罗西也有口难辩。罗西停赛,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国家队都是严重的损失,贝阿尔佐特有切肤之痛。 1982年4月27日,罗西的处罚期满。第二天,富有传奇色彩的意大利著名教练贝阿尔佐特就急召罗西参加国家队,出战第十二届世界杯。 在西班牙参加杯赛期间,罗西经历了人世间的所有冷暖。在分组赛中,仅经过3场热身赛的罗西表现一般,没有当年勇猛无敌的劲头,连一个球都没进。意大利的媒体按捺不住,指名道姓地批评贝阿尔佐特用人不当,罗西已经雄风不再。有的媒体甚至呼吁把罗西送回家,不要再留在场上丢人显眼。在背运的时候,贝阿尔佐特坚信自己没有用错人,他专门找罗西促膝谈心,鼓励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第二阶段比赛时罗西一改前几天的颓废,攻守俱佳。在对巴西队的比赛中他一人独进3球;对波兰,他连下两城;决赛时他又攻破了西德队著名门将舒马赫把守的大门。这届杯赛上,罗西一人攻进6球,为意大利队夺得世界杯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2年7月5日是罗西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天。在对巴西队的比赛中他奉献了美妙无比的球技。开场5分钟时,罗西接队友传球,快速突破,首先破门得分,极大地鼓舞了全队士气。第25分钟,罗西再下一城。下半时易地再战,到68分钟时双方踢成2∶2平,场上的气氛空前紧张。到74分钟时,罗西再显神威,又攻入决定胜利的第三粒入球,将巴西淘汰出局。 这场比赛,罗西的表现可圈可点,他的门前抢点堪称一绝,一个停赛两年的球员能保持如此高水准的球艺令人不可思议。 在战胜波兰队后,意大利队于1982年7月11日在决赛中出战西德队,并夺得冠军。 西班牙大赛,罗西当选为第十二届世界杯赛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包揽〃金球奖〃和〃金鞋奖〃。一时间罗西成了意大利足球的象征和骄傲,他成了〃意大利的球星〃。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罗西经历了人生的低潮,也目睹了胜利后的大喜。他知道作为一名球员,胜利可以与人共享,但痛苦的时候只能独吞。 这届杯赛后,罗西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3年,他的球技开始走下坡路。无论在尤文图斯还是在国家队,他都没了进取的热情,作用日渐减弱。无奈之下,贝阿尔佐特只能将其召入国家队,但不让他上场踢球,也不让他坐替补席,而是请他到观众席上看球。这种安排体现了老教练的一番苦心,他既不能得罪反对启用罗西的人,也不愿意冷落曾为意大利夺冠起过决定性作用的功臣。 罗西一生最感激的是贝阿尔佐特教练,他多次说:〃我的教练贝阿尔佐特总像父亲一样鼓励我、信任我,传授给我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善于发挥我的优点和特长,如果没有这位善良而又严肃的教练,就不会有我罗西的今天。〃而贝阿尔佐特教练则说:〃罗西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脚底下运球干净利落,头脑清楚,跑位准确,善于抢点攻门,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前锋。但他如果离开集体,离开全队的密切配合就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 罗西的足球生涯可昭示后人的很多,球员与教练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是不可缺少的,球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理解是不可缺少的。  
No。23 〖乌拉圭〗胡安·阿尔贝托·希亚…
希亚芬诺是一个又矮又瘦的人, 只从外表看,谁也想不到他后来成了一个中场大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踢法变得更加粗犷,人们原以为他适应不了这种长传冲吊的打法,可他以自己的盘球、优雅的控球和精妙绝伦的射门征服了对手,征服了球迷。 希亚芬诺一生得过很多荣誉,最突出的是他帮助乌拉圭夺得了1950年的世界杯冠军。他继承了乌拉圭人细腻多变的球技,在场上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进攻发起者。 1925年7月28日,希亚芬诺生于乌拉圭。1943年,17岁的希亚芬诺加入了著名的佩纳洛尔青年队。一年后他在队里踢起了左内侧的位置。1945年他被选入国家队,征战美洲杯,并参加了世界杯赛。1950年乌拉圭队在世界杯比赛中一路无恙,进入决赛。在对巴西的决赛中希亚芬诺率先打入第一球,后来队友再下一城,他们最终以2∶1战胜了巴西队,登上了冠军宝座。 20岁那年,希亚芬诺参加了美洲杯赛,打进19个球,帮助乌拉圭夺得了美洲杯。当然这只是他辉煌足球生涯的开始。 在1954年的世界杯赛上,他改踢左翼,在对匈牙利的半决赛中,希亚芬诺和队友们顽强拼搏,与当时最强大的匈牙利队展开了对攻。90分钟的比赛踢成平局后双方进入加时赛,由于希亚芬诺突然受伤,乌拉圭队实力受到了影响,匈牙利队才以4∶2拿下了这场比赛。 希亚芬诺在世界杯和美洲杯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意大利C米兰青年队教练埃托·普里切里的注意。1954年夏季他转会C米兰队,很快就用他无与伦比的盘球技术和大师级的进攻技巧赢得了米兰球迷的心。希亚芬诺与老马尔蒂尼和尼尔斯组成了3人搭档,令当时亚平宁的任何一支球队望而却步。 第一个赛季,希亚芬诺参加了56场比赛,打入31个球,作为一名中场队员能有这样的进球比例令人难以置信,他成了队里的中坚力量。第二年他和队友一起参加了最初期的欧洲(拉丁)杯并夺得冠军。1957年是希亚芬诺辉煌的一年,也是他开始走下坡路的一年。在欧洲冠军杯的比赛中,他帮助俱乐部打入决赛,在迎战皇家马德里队的决赛中他单枪匹马打入一球,展示了自己攻关破堡的单兵作战能力。 〃我的风格是用最简单的脚法触球,控球和传球尽可能简单。〃他曾对队友和教练说。队友们都很崇拜他,认为他是一名杰出的中场天才。他在比赛场上是无私的,他有一流的射门技术,一流的控球技术,防守他的后卫是球场上最不幸的人,根本无法与他拼抢,防不胜防,在他的面前出尽洋相。即使这样,当希亚芬诺控球时,不论哪个队友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把球传过去。集体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 希亚芬诺在米兰队踢了6个赛季,参加了149场比赛,攻入48个球。他帮助C米兰队夺过三次联赛冠军和一次欧洲杯,创造了C米兰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1960年,希亚芬诺离开C米兰队,加盟了罗马俱乐部。但他没有仓促地离开,在看到詹尼·里韦拉能够担当C米兰组织和进攻的重任后,他才转会,脱下了红黑条相间的米兰队服。后来,里韦拉成了C米兰俱乐部历史上进球最多的球星,与荷兰的范·巴斯腾不分伯仲。 由于年龄的原因,希亚芬诺在罗马队改踢防守位置。他在两个赛季里参加了39场比赛,打入3个球。两个赛季过后,他宣布挂靴。退役后,他和妻子生活在乌拉圭首都蒙特维的亚,在这里过起了悠哉游哉的生活。 他对足球的热情没有减弱。应乌拉圭足协的邀请,他担任了国家队的主教练,培养了一大批球员。 希亚芬诺还代表意大利参加过4场国际比赛,他对在意大利踢球的8年时光非常留恋。几十年来,有无数的外国球星参加意大利甲级联赛。在意大利评选的世纪最佳外援当中,马拉多纳排名第一,希亚芬诺紧随其后,名列第二。虽然把两个时代的球星分个高低有些滑稽,但也反映了希亚芬诺在意大利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毕竟马拉多纳是第二个〃球王〃。 今天人们提起希亚芬诺,很少再称他〃皮皮〃了,经过了几十年的历史沉淀,更多的人称他是〃魔术大师〃、中场大师。  
No。24 〖意大利〗 乔塞佩·梅阿查(图)
在贝利和斯蒂法诺之前,叱咤世 界足坛的是意大利名将乔塞佩·梅阿查。他是挑射破门技术的首创者。 梅阿查一生夺得无数荣誉,是意大利足球史上夺得奖杯最多的球星,包括两届欧洲国际杯冠军、两届世界杯冠军。 梅阿查1910年8月23日生于意大利北方的工业城市米兰。他从小喜爱足球,每天放学后他都先帮助父母干活,然后约小朋友一起踢足球。有一天,正当他们在踢球自娱自乐的时候,两位国际米兰队的主力队员贝尔纳弟兄弟俩路过,他们被梅阿查的漂亮运球和个人技术迷住了,当即决定把他带到国际米兰队。梅阿查就这样告别了艰苦的做工生活,进了国际米兰俱乐部少年队,开始了崭新的足球生涯。 在训练场上,梅阿查做得最认真,他一丝不苟地按教练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技术动作。课余教练经常发现他一个人在加班苦练,职业队员们都很佩服这位少年球员的毅力。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教练的严格训练,梅阿查进步奇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球员。 1927年11月27日,梅阿查首次参加意大利甲级联赛就一人攻入两球,一举成名,从此他成了国际米兰前锋线上的主力,以其飞快的速度和漂亮的过人技术突破防守射门得分。1929年4月21日,国际米兰队与尤文图斯交锋。在这场比赛中,梅阿查第一次使用了自己练就的〃秘密武器〃挑射破门,为本队取胜奠定了基础。今天的球迷可能对挑射打门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但在20世纪30年代能用挑射破门的只有梅阿查一人。他开风气之先。 梅阿查的高超技术引起了意大利国家队教练波佐的注意,他仔细观察了梅阿查的比赛,高兴地将他召入国家队,担任主力中锋,在最要害的位置负责破门得分。梅阿查参加国家队后,进一步提高了挑射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1934年的世界杯赛上,梅阿查用挑射技术多次为意大利得分。 1930年是梅阿查足球事业最红火的一年。这一年他连续夺得了3个第一,令人肃然起敬。在甲级联赛中,他为国际米兰队赢得本赛季冠军,一人独进31个球,荣获最佳射手称号。在欧洲国际杯赛中,意大利队客场5∶0大胜匈牙利队,梅阿查包揽了3粒入球。当时的米兰《体育报》评价梅阿查是〃意大利队的灵魂,他头脑冷静,基本功扎实,动作简练实用,爆发力强,脚法细腻,射门准确。他在场上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有时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待时机,一旦得球后他能突然起动,像一匹奔驰的骏马,带球冲入对方禁区射门〃。他的起动速度之快令人难于置信,人们送了他〃飞车〃的雅号。 在梅阿查准备夺取第三个世界杯冠军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切都变了,战争打破了他的梦想,无情地搅乱了世界的秩序。战争结束后,梅阿查1947年6月29日最后告别了绿茵场,结束了足球?( 影响世界足球名人排行榜 http://www.xlawen.org/kan/767/ )
No。19 〖德国〗 洛塔尔·马特乌斯(图)
洛塔尔·马特乌斯1961年3月21 日出生于联邦德国的小城埃尔兰根,11岁开始学踢足球。他身材并不高,但他以自己的精妙球技让比自己高的对手心服口服。他灵活,满场飞,就像一架上足了发条的战车。小伙伴们最欣赏的是他的射门……力大无比,角度刁钻。 马特乌斯的家境很不宽裕,他13岁就到一家家具厂当学徒,挣钱接济家里,当然也是为了学门手艺。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练了马特乌斯的意志,培养了他勤奋守纪踏实肯干的作风。这对他后来从事足球事业很有帮助。在守规守矩的德国队,球员绝对服从教练的意图,不容许队员有过多的自由发挥。可以说马特乌斯模范地做到了这一点。 贝肯鲍尔是马特乌斯从小就崇拜的偶像,尤其是贝肯鲍尔1970年带伤参加墨西哥世界杯的事迹感动了马特乌斯,他立志学习贝肯鲍尔,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为国效力。 黑尔佐根纳乌拉赫俱乐部的预备队是马特乌斯加入的第一个东家,他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并在这里训练和拼搏了8年。他学什么像什么,踢哪个位置都有模有样,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1979年马特乌斯刚满18岁就转会到著名的门兴格拉德巴赫队,开始了正式的职业球员生活。他凭着过人的足球天赋和苦练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1980年,门兴格拉德巴赫队获得德国甲级联赛冠军,马特乌斯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努力就会进步,付出就会有收获,他懂得了这个道理。 同年,马特乌斯被德瓦尔主教练召入国家队。他代表国家队参加的第一场比赛是迎战〃橙色大军〃荷兰队。在比赛中,全队以三条线的和谐攻防一次次瓦解了对方的进攻,并频频向对方大门发动进攻,压得荷兰队喘不过气来,最后以3∶2获胜。首场比赛取胜为马特乌斯增添了信心。 1982年马特乌斯参加了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杯赛。由于他刚刚出道,还没有大赛经验,所以教练基本上没有安排他上场,但他通过观看队友们的比赛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为后来的比赛积累了经验。 1984年,马特乌斯应贝肯鲍尔的邀请加入拜仁慕尼黑队。能在贝肯鲍尔指导下踢球马特乌斯非常满足。他在该队呆了4年,夺得3次全国甲级联赛冠军(1985、1986、1987年)和一次全国杯赛冠军(1986年)。1985年马特乌斯成为西德身价最高的球员。 1986年马特乌斯再次随国家队征战世界杯。在墨西哥赛场上,他已经没有了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时的紧张与胆怯,作为国家队的主力他已经不再需要教练的照顾,他在场上得心应手。虽然这次西德队没能夺冠,但马特乌斯并不遗憾,因为好戏在后头。 也许是基辛格对西德队的评点提醒了马特乌斯,他突然感觉到国内足球有种种缺陷,他想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对他的诱惑最大。正好国际米兰队忙着招兵买马,他们惺惺相惜,双方一拍即和,1988年他来到了亚平宁。 马特乌斯转会到意大利国际米兰队后与同胞克林斯曼、布雷默组成著名的德国〃三驾马车〃,与马拉多纳领衔的那不勒斯队和荷兰〃三剑客〃争雄意大利足坛。三驾马车同心同德,一举为国际米兰队夺回失去了多年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 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赛,担任队长的马特乌斯与队友在贝肯鲍尔主教练的指导下连克诸强,最后在与跌跌撞撞闯进决赛的阿根廷队争夺冠军的决赛中以1∶0战胜了马拉多纳率领的阿根廷队,捧走了大力神杯。这届世界杯赛,马特乌斯荣获〃金球奖〃,他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同年他还被评为〃世界足球先生〃。福无双至今朝至,马特乌斯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意大利世界杯赛后,马特乌斯开始走下坡路。马特乌斯不仅从恩师贝肯鲍尔身上学到了宝贵的足球技术,还学会了贝肯鲍尔的个人生活上的放松。 1994年,马特乌斯离开意大利,回到拜仁慕尼黑队,司职中后卫,帮助该队获得1996~1997赛季的德国甲级联赛冠军和欧洲联盟杯赛冠军。但这一年,也是他与克林斯曼的矛盾闹得纷纷扬扬的一年。 2000年3月10日,马特乌斯结束了在拜仁慕尼黑队的合同,转会到美国职业大联盟球队纽约地铁明星队。 马特乌斯是一位足球全才。贝肯鲍尔曾赞扬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他把各个位置的经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可以轻松地踢好任何一个位置,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他都是一流的,是一个让教练和队友放心的人。 〖巴西〗 胡奥·阿维兰热 阿维兰热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体 育人物之一,1974年继斯坦利·鲁斯之后当选为第七任国际 足联主席。他在职期间,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参赛队伍先由16支增加到24支(1982年),再增加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时的32支,增加了亚非拉美第三世界国家的参赛名额。1977年他还为20岁以下的选手创立了国际足联世界青年锦标赛,以便极早地发现和培养人才。1985年他又创立了17岁以下的少年足球锦标赛。室内足球、女子足球比赛都是在他的倡导下创立的。他亲手参与设计并建造了苏黎世国际足联总部大楼。20世纪70年代,他积极倡导并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足球发展,为足球的南南对话和南北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过去几届世界杯上亚非足球队伍的表现可以清楚地看出阿维兰热的成绩。阿维兰热为中国重返国际足联做过许多工作,关心并支持中国足球的发展,我们尊敬地称他为阿翁。 1916年5月8日,阿维兰热生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获法学博士学位。虽然生在巴西,他却上法国上的寄宿学校。毕业后曾经营一家大巴士公司,担任一家信托和化工公司的董事,并在几所学校里任职,极富商业头脑。他喜欢体育,擅长游泳,1936年作为国家队员参加过奥运会,1952年和1956年两次参加奥运会水球的比赛。在此期间他一边管理着价值达数百万美元的企业,一边从事体育活动,两不耽误,成了巴西体育界的一大奇迹。 1958年阿维兰热当选为巴西体育协会主席,并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工作到1974年当选国际足联主席。他担任巴西体育协会主席期间,巴西三夺世界杯冠军(1958、1962和1970年),并将雷米特杯永久地留在了巴西。1963年以后,他还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员,为足球比赛参加奥运会建纲立制。他为人谦和,能因地而宜发表讲话阐述立场,不论和球员在一起还是和国家元首们在一起,他总能找到适当表达自己的办法。 1974年,58岁的阿维兰热击败已经80岁的斯坦利·鲁斯爵士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成为国际足联历史上第一个非欧洲籍的主席。作为百万富翁,他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利用他早年积累的商业经验把国际足联当成了一个企业,把足球运动当成了一种产业,努力向世界推销,促进人们的参与。他从来不吸烟不喝酒,各种酒会和集会他总能找到借口早早离开。他宁愿呆在办公室,也不愿在酒会上多呆一分钟。他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而是更多地与足球行政官员和技术官员一起研究足球的发展,解决棘手的问题。踏实工作和不尚虚荣是他的行事风格。 作为国际足联的主席,阿维兰热对手下的副职知人善任,尤其让秘书长布拉特主抓许多关键的工作,对足联的接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阿维兰热自信、雄心勃勃,始终清楚自己在追求什么。早在40多年前,欧洲足联主席访问巴西时只与阿维兰热见过一面后就对他大加赞赏,称在巴西发现了一位头脑清楚、了解足球的能人,最适合担任国际足联的下一任主席。这位欧洲足联主席慧眼识英雄,阿维兰热确实当之无愧。 1971年阿维兰热决定参加下一任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1963年他就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的63届执委会上当选为执委,有管理国际体育组织的经验。从1958年到1973年他担任巴西体育协会的主席。这些经验无疑对他参选有利。 3年时间里他积极地游说,宣传自己的足球理念。他把重点放在第三世界国家,因为发达的欧洲是斯坦利·鲁斯的势力范围。到1974年5月他访问了国际足联142个成员国中的84个,行程达8万公里。他的竞选很特别,他所到之处都要庄严地承诺,将增加世界杯赛最后决赛阶段的名额,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足球提供资金、培训教练、裁判、官员和队医,建设体育设施等。他不希望国际足联只是一个每4年办一届世界杯的机构,而是要推广足球,提高各民族的健康水平。 1974年5月22日,欧洲足联内部决定支持斯坦利·鲁斯爵士竞选连任,原因当然是不想让国际足联的大权旁落到其他洲的人手中。国际足联大会投票那天,第一轮阿维兰热就以68∶52胜出,登上了主席的宝座,斯坦利·鲁斯担任了名誉主席。 在第一任期的4年里,准确地说1461天时间里,阿维兰热有1095天是在外公干,远离家人。他访问了116个国家。他一上任就对秘书长凯瑟尔说:〃我不知道你挣多少钱,但从本月开始你的薪水加倍。〃当然他的工作也至少翻了一番。其中最突出的一件工作就是建设国际足联总部大楼。阿维兰热提拔了布拉特担任技术官员。6年后由于和凯瑟尔意见不和,阿维兰热让布拉特负责秘书处。1982年1月,布拉特正式被执委们推举为国际足联的秘书长。从此国际足联的最高层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阿维兰热和布拉特唱着〃将相合〃把国际足联管理得井井有条。阿维兰热经常称布拉特是他的外交部长,有时甚至称是他的总理大臣。 阿维兰热积极拓展市场。他与阿迪达斯接洽,与可口可乐公司谈判,他向赞助商许以高额经济回报。商业与足球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地开始联姻,创造了体育史上的新奇迹。17岁以下、20岁以下青少年足球赛、室内足球赛和女子足球赛先后走上了轨道。为了维护足球这一世界第一体育运动的形象,他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23岁以上的队员不准参加奥运会的足球比赛。这也就是说,奥运会的足球比赛不会具有太多的观赏性,因此也不会威胁世界杯的权威。 阿维兰热与电视机构的合作使足球比赛发生了质的变化。足球比赛因电视转播而吸引了无数的球迷,扩大了影响,而电视机构通过转播足球比赛吸引了观众,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当然这部分利益要与国际足联共享。 阿维兰热身高马大,体格强健。他不知疲倦地为国际足联奔波。1976年南非足球事件发生后他是第一个到场的国际足联官员。任职的20多年里,他的足迹遍及五大洲。他对足球的发展趋向、技术变化、管理问题等等都了如指掌。他上任后,国际足联秘书处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从10来个人增加到60多人,各负其责,井然有序。他每天都要看国际足联的简报,了解最新动态。 在担任国际足联主席的最后几年里,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但他毕竟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官员,他成功地度过了危机,并帮助布拉特顺利当选了他的继承人。 阿维兰热一生获得过100多种奖励和奖章,但他比较看重的是1989年瑞士足协提议,国际足联执委会一致同意推举他为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侯选人。在体育界,只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顾拜旦有过这种荣誉。  
No。21 〖法国〗 儒勒斯·雷米特(图)
实事求是地说,国际足联最大的 成功是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杯。提起世界杯我们就不能不想到儒勒斯·雷米特。世界杯赛是雷米特想出的点子,也是他促成的这项赛事,所以本书将他也收录入内。 1873年10月14日,儒勒斯·雷米特出生在法国东部,长大之后他到巴黎求学,并获得了法律学位。 毕业后雷米特在巴黎的一家股市交易所工作,后来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了律师。他喜欢足球运动,足球是他摆脱单调生活的惟一寄托。虽然他从来没踢得特别出色,但足球的组织管理和场上队员相互支持团结一致的特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工作之余,他迷上了足球,不是因为他要踢球,而是想方设法帮助更多的人踢球。 1897年3月,年仅24岁的雷米特和几位与自己持相同观点的好朋友组建了红星俱乐部。这家俱乐部至今还活跃在法国的足坛上。这是雷米特第一次尝到组织足球机构的甜头。俱乐部的成功鼓励他继续向前努力。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时,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但雷米特还是注意到了这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他主动投身到法国足球的发展大潮当中。1910年他帮助创建了法国足球联盟,这是法国的第一个足球联盟,并当选为主席。联盟几乎成了雷米特个人的项目,他一天到晚为之奔波。1919年在法国足球联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法国足球协会,即今天法国足协的前身。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没能阻止雷米特的工作,他毫无畏惧地为法国足球活动殚精竭力,尽心尽力。1919年4月7日他当选为法国足球协会的主席。组织法国的足球赛事使他积累了经验,也使他产生了推而广之组织世界足球赛的念头。 1920年雷米特临时担任国际足联的主席,在安特卫普举行的奥运会上,雷米特提出了组织世界足球赛的想法。1921年3月1日,雷米特正式当选为国际足联的主席。 雷米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足球的热情说服了不少人,他与有关官员会晤时总要宣传举办世界杯赛的好处。在他执意举办世界杯的鼓动之下,国际足联执委会难以拒绝,1926年组织了专门的委员会,研究举办世界杯赛的可行性。 由于国际足联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就奥运会足球比赛一事发生了矛盾,更加促使雷米特下决心单独举办世界杯赛。雷米特认为国际足联可以独立承担国际足球比赛,不需要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国际足联可以另起炉灶,组织新的比赛。 1928年在鹿特丹举行的国际足联大会上,与会代表以25∶5的投票表决结果通过了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杯比赛的倡议。第二年在巴塞罗那会议上,第一次明确规定将于1930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杯赛。会上代表们对申请举办的乌拉圭、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瑞典五国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选择在乌拉圭举办。因为乌拉圭是1924和1928年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冠军,并答应为世界杯专门修建一个足球场。最重要的是乌拉圭承诺支付所有参赛队员的旅费和食宿费,每人每天约75美元,外加50美分的零用钱。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可是非常慷慨的承诺,具有格外的吸引力。 1928年英格兰足协与国际足联发生了严重分歧,傲慢地退出了国际足联。当时适逢经济大萧条,各国对参加乌拉圭比赛的热情不高,在英格兰退出之后,有的国家也想退出,雷米特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他做了很多工作,但最后只有4个欧洲国家派队参加了第一届世界杯赛。 1930年6月21日,雷米特在女儿和法国国家队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乘船前往乌拉圭。同船前往的还有比利时队和罗马尼亚队。雷米特的行李中装着一个奖杯,这是由法国雕刻家阿贝尔精心制作的。雷米特将亲手把这个奖杯颁给最后获胜的球队。 乌拉圭组委会的工作很有成效。雷米特曾担心乌拉圭方面会有纰漏,但在视察了比赛场馆和住宿地之后,他非常满意。当然他不满意的是亚洲、非洲没有队伍参加,欧洲对此热情不高。但不管怎么说,世界杯总算办起来了。 第一届世界杯的决赛是在乌拉圭与阿根廷队两支南美劲旅之间展开的,在全场数万名球迷的助威声中,乌拉圭队越战越勇,最后以4∶2战胜对手。当雷米特把奖杯颁给乌拉圭队的队长时,所有在场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热情地鼓掌,忘情地欢呼。雷米特激动地看到世界杯赛给人们带来了无以伦比的快乐。他自己也开心地笑了,他的梦想实现了,1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不过,雷米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934年第二届世界杯赛在意大利举行。拉美国家为报复欧洲对乌拉圭世界杯赛的冷淡,没有派多少队伍参加。1938年为了表彰雷米特为国际足联所做的贡献,世界杯在法国举行。拉美国家仍然热情不高。同时,希特勒的上台已经让欧洲听到了霍霍磨刀之声。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了。雷米特是一个无私无畏的人。1939年他踏上了美洲之旅,为欧美足协之间的分歧弥合缝隙。 他用自己的真诚感动了拉美诸国的足协领导人,维护了国际足联的完整与权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雷米特于1946年在卢森堡召开国际足联大会。会上决定1950年举办世界杯赛。由于战后百废待兴,只有巴西表示愿意承办,大会满足了巴西的愿望。雷米特积极游说欧洲各国足协派队参加巴西举办的世界杯赛,利用这个机会弥合与拉美的矛盾,并重新调动球迷的热情。 在卢森堡举行的这次国际足联大会上,执委们一致同意将世界杯赛的奖杯命名为雷米特杯。这样,雷米特的名字将与世界杯同辉,永载世界足球史册。国际足联还决定,任何一个队如果获得3次以上的世界杯冠军,将永久保留雷米特杯。1970年巴西首先实现了3次夺杯的梦想,永久保留了雷米特杯。 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主席一职长达33年,1954年在波恩举行的国际足联大会上,他退居二线。他最后一次参加国际足联的正式活动是81岁高龄时在洛桑举办的世界杯开幕式上宣布开幕。 1954年6月21日,雷米特被国际足联选为名誉主席。但是他坚决拒绝把他定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建议。 雷米特上任时国际足联有21个成员国,到他退休时国际足联已经发展到85个成员国。虽然在后来的岁月中国际足联的发展更快,但无疑雷米特的贡献更大,因为是他栽树后人乘凉,没有他们老一代先驱者打的基础,国际足联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No。22 〖意大利〗 保罗·罗西(图)
意大利著名球星保罗·罗西有 〃金童子〃之称,是意大利足球史上最优秀的中锋之一。 1956年9月23日,保罗·罗西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普拉托镇。10岁那年,父亲把他送进〃普拉特塞〃足球俱乐部。4年后他成了当地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名声远播。尤文图斯俱乐部专门派人来面试,带走了这位天才少年。 在尤文图斯队里,罗西与大牌球星们朝夕相处,受益良多。但是他发现俱乐部并不很信任他。果然,他1976年被尤文图斯队以半价转让给维琴察的全国乙级队……拉内罗西队。这个队的教练法布里欣赏他的球技,更信任他的为人。 法布里让罗西出任中锋。罗西如鱼得水,球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受到了更多行家的好评。拉内罗西队也因此得福,成绩直线上升,当年即晋升为甲级队。第二年罗西当选为意大利21岁以下青年组的最佳中锋,拉内罗西队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甲级联赛的亚军。就在这个时候,著名教练贝阿尔佐特亲自考察了罗西的球技,并将他召入国家队。 1978年第十一届世界杯时罗西跟随意大利国家队出征,他不负众望,在关键的时刻攻下法国队大门,使意大利晋身四强。就在这届世界杯赛上他得到了〃金童子〃的绰号。 此次杯赛后罗西转会到意大利甲级队佩鲁贾队。正在罗西春风得意的时候,意大利足坛揭露出了足球舞弊丑闻,罗西也被牵涉进去。 1979年12月30日,佩鲁贾队与阿维利诺队比赛。罗西一如既往地在场上兢兢业业地踢球,并攻入两球。论实力,佩鲁贾队在阿维利诺队之上,又是主场作战,理应取胜,但比赛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地成了2∶2。 当时有人暗中操纵比赛结果,企图在足球彩票上牟取暴利。罗西对此根本就不知情,他多次声明自己的清白,但最后还是被意大利足协以〃知情不报〃的罪名判罚禁赛两年。他在不明就里的人眼里成了一个〃骗子〃。这一事件有38人被指控,10多人被捕,100多人被调查。 让一个正在上升的年轻球员禁赛两年无异于判他死刑,扼杀其足球才华,但罗西没有气绥,没有气急败坏地宣布退役,他仍然在练球。贝阿尔佐特得知消息后找到罗西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罗西也有口难辩。罗西停赛,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国家队都是严重的损失,贝阿尔佐特有切肤之痛。 1982年4月27日,罗西的处罚期满。第二天,富有传奇色彩的意大利著名教练贝阿尔佐特就急召罗西参加国家队,出战第十二届世界杯。 在西班牙参加杯赛期间,罗西经历了人世间的所有冷暖。在分组赛中,仅经过3场热身赛的罗西表现一般,没有当年勇猛无敌的劲头,连一个球都没进。意大利的媒体按捺不住,指名道姓地批评贝阿尔佐特用人不当,罗西已经雄风不再。有的媒体甚至呼吁把罗西送回家,不要再留在场上丢人显眼。在背运的时候,贝阿尔佐特坚信自己没有用错人,他专门找罗西促膝谈心,鼓励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第二阶段比赛时罗西一改前几天的颓废,攻守俱佳。在对巴西队的比赛中他一人独进3球;对波兰,他连下两城;决赛时他又攻破了西德队著名门将舒马赫把守的大门。这届杯赛上,罗西一人攻进6球,为意大利队夺得世界杯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2年7月5日是罗西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天。在对巴西队的比赛中他奉献了美妙无比的球技。开场5分钟时,罗西接队友传球,快速突破,首先破门得分,极大地鼓舞了全队士气。第25分钟,罗西再下一城。下半时易地再战,到68分钟时双方踢成2∶2平,场上的气氛空前紧张。到74分钟时,罗西再显神威,又攻入决定胜利的第三粒入球,将巴西淘汰出局。 这场比赛,罗西的表现可圈可点,他的门前抢点堪称一绝,一个停赛两年的球员能保持如此高水准的球艺令人不可思议。 在战胜波兰队后,意大利队于1982年7月11日在决赛中出战西德队,并夺得冠军。 西班牙大赛,罗西当选为第十二届世界杯赛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包揽〃金球奖〃和〃金鞋奖〃。一时间罗西成了意大利足球的象征和骄傲,他成了〃意大利的球星〃。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罗西经历了人生的低潮,也目睹了胜利后的大喜。他知道作为一名球员,胜利可以与人共享,但痛苦的时候只能独吞。 这届杯赛后,罗西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3年,他的球技开始走下坡路。无论在尤文图斯还是在国家队,他都没了进取的热情,作用日渐减弱。无奈之下,贝阿尔佐特只能将其召入国家队,但不让他上场踢球,也不让他坐替补席,而是请他到观众席上看球。这种安排体现了老教练的一番苦心,他既不能得罪反对启用罗西的人,也不愿意冷落曾为意大利夺冠起过决定性作用的功臣。 罗西一生最感激的是贝阿尔佐特教练,他多次说:〃我的教练贝阿尔佐特总像父亲一样鼓励我、信任我,传授给我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善于发挥我的优点和特长,如果没有这位善良而又严肃的教练,就不会有我罗西的今天。〃而贝阿尔佐特教练则说:〃罗西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脚底下运球干净利落,头脑清楚,跑位准确,善于抢点攻门,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前锋。但他如果离开集体,离开全队的密切配合就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 罗西的足球生涯可昭示后人的很多,球员与教练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是不可缺少的,球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理解是不可缺少的。  
No。23 〖乌拉圭〗胡安·阿尔贝托·希亚…
希亚芬诺是一个又矮又瘦的人, 只从外表看,谁也想不到他后来成了一个中场大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踢法变得更加粗犷,人们原以为他适应不了这种长传冲吊的打法,可他以自己的盘球、优雅的控球和精妙绝伦的射门征服了对手,征服了球迷。 希亚芬诺一生得过很多荣誉,最突出的是他帮助乌拉圭夺得了1950年的世界杯冠军。他继承了乌拉圭人细腻多变的球技,在场上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进攻发起者。 1925年7月28日,希亚芬诺生于乌拉圭。1943年,17岁的希亚芬诺加入了著名的佩纳洛尔青年队。一年后他在队里踢起了左内侧的位置。1945年他被选入国家队,征战美洲杯,并参加了世界杯赛。1950年乌拉圭队在世界杯比赛中一路无恙,进入决赛。在对巴西的决赛中希亚芬诺率先打入第一球,后来队友再下一城,他们最终以2∶1战胜了巴西队,登上了冠军宝座。 20岁那年,希亚芬诺参加了美洲杯赛,打进19个球,帮助乌拉圭夺得了美洲杯。当然这只是他辉煌足球生涯的开始。 在1954年的世界杯赛上,他改踢左翼,在对匈牙利的半决赛中,希亚芬诺和队友们顽强拼搏,与当时最强大的匈牙利队展开了对攻。90分钟的比赛踢成平局后双方进入加时赛,由于希亚芬诺突然受伤,乌拉圭队实力受到了影响,匈牙利队才以4∶2拿下了这场比赛。 希亚芬诺在世界杯和美洲杯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意大利C米兰青年队教练埃托·普里切里的注意。1954年夏季他转会C米兰队,很快就用他无与伦比的盘球技术和大师级的进攻技巧赢得了米兰球迷的心。希亚芬诺与老马尔蒂尼和尼尔斯组成了3人搭档,令当时亚平宁的任何一支球队望而却步。 第一个赛季,希亚芬诺参加了56场比赛,打入31个球,作为一名中场队员能有这样的进球比例令人难以置信,他成了队里的中坚力量。第二年他和队友一起参加了最初期的欧洲(拉丁)杯并夺得冠军。1957年是希亚芬诺辉煌的一年,也是他开始走下坡路的一年。在欧洲冠军杯的比赛中,他帮助俱乐部打入决赛,在迎战皇家马德里队的决赛中他单枪匹马打入一球,展示了自己攻关破堡的单兵作战能力。 〃我的风格是用最简单的脚法触球,控球和传球尽可能简单。〃他曾对队友和教练说。队友们都很崇拜他,认为他是一名杰出的中场天才。他在比赛场上是无私的,他有一流的射门技术,一流的控球技术,防守他的后卫是球场上最不幸的人,根本无法与他拼抢,防不胜防,在他的面前出尽洋相。即使这样,当希亚芬诺控球时,不论哪个队友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把球传过去。集体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 希亚芬诺在米兰队踢了6个赛季,参加了149场比赛,攻入48个球。他帮助C米兰队夺过三次联赛冠军和一次欧洲杯,创造了C米兰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1960年,希亚芬诺离开C米兰队,加盟了罗马俱乐部。但他没有仓促地离开,在看到詹尼·里韦拉能够担当C米兰组织和进攻的重任后,他才转会,脱下了红黑条相间的米兰队服。后来,里韦拉成了C米兰俱乐部历史上进球最多的球星,与荷兰的范·巴斯腾不分伯仲。 由于年龄的原因,希亚芬诺在罗马队改踢防守位置。他在两个赛季里参加了39场比赛,打入3个球。两个赛季过后,他宣布挂靴。退役后,他和妻子生活在乌拉圭首都蒙特维的亚,在这里过起了悠哉游哉的生活。 他对足球的热情没有减弱。应乌拉圭足协的邀请,他担任了国家队的主教练,培养了一大批球员。 希亚芬诺还代表意大利参加过4场国际比赛,他对在意大利踢球的8年时光非常留恋。几十年来,有无数的外国球星参加意大利甲级联赛。在意大利评选的世纪最佳外援当中,马拉多纳排名第一,希亚芬诺紧随其后,名列第二。虽然把两个时代的球星分个高低有些滑稽,但也反映了希亚芬诺在意大利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毕竟马拉多纳是第二个〃球王〃。 今天人们提起希亚芬诺,很少再称他〃皮皮〃了,经过了几十年的历史沉淀,更多的人称他是〃魔术大师〃、中场大师。  
No。24 〖意大利〗 乔塞佩·梅阿查(图)
在贝利和斯蒂法诺之前,叱咤世 界足坛的是意大利名将乔塞佩·梅阿查。他是挑射破门技术的首创者。 梅阿查一生夺得无数荣誉,是意大利足球史上夺得奖杯最多的球星,包括两届欧洲国际杯冠军、两届世界杯冠军。 梅阿查1910年8月23日生于意大利北方的工业城市米兰。他从小喜爱足球,每天放学后他都先帮助父母干活,然后约小朋友一起踢足球。有一天,正当他们在踢球自娱自乐的时候,两位国际米兰队的主力队员贝尔纳弟兄弟俩路过,他们被梅阿查的漂亮运球和个人技术迷住了,当即决定把他带到国际米兰队。梅阿查就这样告别了艰苦的做工生活,进了国际米兰俱乐部少年队,开始了崭新的足球生涯。 在训练场上,梅阿查做得最认真,他一丝不苟地按教练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技术动作。课余教练经常发现他一个人在加班苦练,职业队员们都很佩服这位少年球员的毅力。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教练的严格训练,梅阿查进步奇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球员。 1927年11月27日,梅阿查首次参加意大利甲级联赛就一人攻入两球,一举成名,从此他成了国际米兰前锋线上的主力,以其飞快的速度和漂亮的过人技术突破防守射门得分。1929年4月21日,国际米兰队与尤文图斯交锋。在这场比赛中,梅阿查第一次使用了自己练就的〃秘密武器〃挑射破门,为本队取胜奠定了基础。今天的球迷可能对挑射打门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但在20世纪30年代能用挑射破门的只有梅阿查一人。他开风气之先。 梅阿查的高超技术引起了意大利国家队教练波佐的注意,他仔细观察了梅阿查的比赛,高兴地将他召入国家队,担任主力中锋,在最要害的位置负责破门得分。梅阿查参加国家队后,进一步提高了挑射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1934年的世界杯赛上,梅阿查用挑射技术多次为意大利得分。 1930年是梅阿查足球事业最红火的一年。这一年他连续夺得了3个第一,令人肃然起敬。在甲级联赛中,他为国际米兰队赢得本赛季冠军,一人独进31个球,荣获最佳射手称号。在欧洲国际杯赛中,意大利队客场5∶0大胜匈牙利队,梅阿查包揽了3粒入球。当时的米兰《体育报》评价梅阿查是〃意大利队的灵魂,他头脑冷静,基本功扎实,动作简练实用,爆发力强,脚法细腻,射门准确。他在场上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有时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待时机,一旦得球后他能突然起动,像一匹奔驰的骏马,带球冲入对方禁区射门〃。他的起动速度之快令人难于置信,人们送了他〃飞车〃的雅号。 在梅阿查准备夺取第三个世界杯冠军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切都变了,战争打破了他的梦想,无情地搅乱了世界的秩序。战争结束后,梅阿查1947年6月29日最后告别了绿茵场,结束了足球?( 影响世界足球名人排行榜 http://www.xlawen.org/kan/7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