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阅读
自打王大伯中风,又闹出寡妇外宅的故事来,富春书院连半个月都没撑下去。几个先生另办书院,学生都跑光了。王耀芬又请不到先生,又招不到学生,实是灰了心,老山长卧在床上动弹不得,他失去严父管束,镇日吃酒赌钱,聊以解忧。
三万两实是不少,除去老山长抵死不肯,全家都觉得三万两可以脱手了。谁知王家松口肯卖,买家又把价钱压到两万两,两下里僵住了几十天。
这几日连日有外乡人到枫叶村打听富春书院卖多少钱。大夫人开价三万,那外乡人连声答应,就说回府城取现银来交易。第二日又有人来问,就出三万二千两。候上回那人带着一船金银再来,大夫人又不想卖他。王耀芬晓得,飞跑回家,几个儿子女婿大家凑到一起商量定,和那两个人说:“还不曾写契纸,你们两个谁出的价钱高,就与卖谁。”
那两外乡商人不肯相让,一路儿把富春书院的价钱抬到十万两。十万两哪,枫叶村同族听说,俱都劝耀芬快卖。
出十万两的商人将出金银来,只得三万两,说先将这三万与他们做订金,写了合同就家去搬金银。另一位商人拆台,道:“写了合同书院就是他的,不怕他骗你们么。九万五卖与我罢了,我的银子俱在府城,你们随我到府城去取银,就便写合同,何如?”
一头是只能先拿三万两的十万两,一头是少了五千两的九万五千两,耀芬犹豫。十万两恼了,把银子重又装上船,拂袖而去。王耀芬无法,只得说卖把九万五,九万五冷笑几声,道:“现在九万五我是不买了,六万你们若肯就卖。”
说句把话的功夫,就跌价三万两!王耀芬还没有缓过劲来,缩了水的六万也走了。王夫人恼儿子办事拖泥带水,骂了他一回。耀芬没做过生意,读书人又清高的紧,不忿人家先涨后跌,也不肯去府城寻人家,只说这块地人家说的千好万好,必有慧眼识好地的商人来求,到时卖不到十万,**万卖总是卖得掉的,他如何肯为了区区六万低头去追人家。
书院关门不消再补贴,然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要过节,王耀芬自家不能总借酒消愁,银子从何而来?耀芬也自为难。
恰好柳夫人打发老田两口子送节礼回来,第一份与族长,才想睡觉就有人来送枕头,族长欢喜收了,一边吩咐堂客备回礼,一边喊了几个村老来商量,怎么重把大家的田地寄到翰林名下。还有几份与同族长辈,大家俱都客气收了。
最后一份送到王大伯家。大夫人看见老田妈衣着光鲜,耳上手上俱是金的,恼了,道:“不晓得我家都揭不开锅了么,假惺惺送这些烂东烂西,当喂狗呢。”叫几个儿子把两个抬盒丢出大门。
老田两口子不做声,默默出来把月饼诸物拾起,看路边有一个狗窝,就把两个盒子里的东西全都堆在狗窝门口。枫叶村有人看在眼里,拦住老田两个,问他们为何这般。
老田妈苦笑道:“来送节礼,大夫人嫌不好,丢到门外叫咱拿去喂狗。阿弥陀佛,真是糟蹋东西呀。”说完提着两个空盒和老田上车,坐着崭新的大马车走了。
老田妈到家一五一十禀与王翰林和柳夫人知道。王翰林气的要死,柳夫人按住他道:“送不送在咱们,收不收在他们。礼节已尽到,也就罢了。”
王翰林咬牙切齿,背着手在院子里转圈圈。英华过来母亲处说事情,看见父亲这样,问得是大伯母把自家送的礼丢出大门,不解道:“面子情上来往都不肯,大伯家有多恨咱们?”
柳夫人无所谓的笑笑,道:“送一回喂狗倒好,不必送二回。不然要挑毛病嫌礼轻了吃出毛病来了,不是更烦?不来往也罢了。传说有人昏了头出十万两要买富春书院,大嫂倒像是防着咱们去分钱似的。”
英华听得十万两,晓得这是手脚做了,心虚的看了一眼母亲,看母亲面无异色,只是随口闲话的样子,才笑道:“女儿把明日团圆饭的菜单子拟好了,娘快瞧瞧可使得。”就把菜单交与柳夫人看。
柳夫人瞄了几眼,准了,英华就在柳夫人处写单子,一边叫人开仓库取食材,一边取银子与买办明日早起去县里照单买菜。
王氏因一家吃用都使的是二哥的银子,过节自然要走走。她自家也做了几斤月饼,装了一盒,叫雇来的小丫头捧着,亲自送到二哥家。
柳夫人听得她来了,亲自接出去,让到正房厅上坐着吃茶,笑道:“使个人送来就是,姑娘怎么自己来了?”
王氏怯生生的笑道:“家里也无事,正想来和嫂嫂说说话儿。”
英华写完一笔帐,过来和姑母见礼,又坐回去看帐。王氏和二嫂说着闲话,眼睛其实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在外间管理家务的侄女儿。看她拨算盘又快又稳,字儿也端正漂亮,吩咐管事的有条有理,极是能干,却是越看越喜。
柳夫人看小姑子看女儿的神情又像看儿媳妇,心里很是不悦,就问:“文才的亲事如何?”
王氏被敲了一闷根,打点精神笑道:“倒也打听了几户人家的女孩儿,其实人品相貌都好,不过文才自家不肯,说是怕委屈了人家女孩儿,非要等中举了再谈婚事。”
“文才这孩子倒实在的很。”柳夫人笑道:“不过呢,你们家就文才一个儿子,原当早些开枝散叶。”
柳夫人这话说的王氏心里又活动了。王氏上回求亲被拒之后,早死了给儿子娶英华的心。二嫂这般说话,她便觉得二嫂极是贴心,和柳氏就亲近许多,道:“你妹夫也是这样说,上回有人说了一位汪小姐甚好,汪家要一百二十两聘礼,只肯陪六十两的嫁妆。你妹夫说人家是卖女儿,把媒人骂了一顿。”
“六十两实是少了些。”柳夫人道:“说到嫁妆我也愁的很。不晓得富春这边,像咱们这样人家的女孩儿,嫁妆都是怎么样的。满府都传说我家英华没嫁妆呢。”
“英华许人家了?”王氏很心痛,压低声音问嫂子。
“差不多就是那几家里头挑。”柳氏含糊地说,也压低了声音,道:“姑娘与我们说说,府里和我们家差不多的人家,女孩儿都是怎么备嫁妆的。”
王氏想了想,道:“我出嫁那会儿,妆奁田有几顷,家具尺头什么的,再加上半匣首饰也值六百来两,说起来,在富春也算是不少了。如今比着从前奢侈,前日我们本家张知县的女儿出嫁,妆奁田有十顷,衣饰听讲置了有一千两银子,听讲这个在曲池只算得中等。”
柳氏听完心里有数,便笑道:“京城有一千两就是厚嫁。”说完站起来走出去,吩咐在厅上看帐的英华,小声道:“把你姑母带来的盒子腾出来,你自去捡回礼,再有什么,捡实惠的再配一盒,叫人捧着,一会给你姑母送回去。”
英华连忙答应,把帐本收拾收拾,带着小海棠去了。
柳氏回来叹了一口气,才道:“原来在京城时给瑶华挑女婿,就觉得难挑,又要样样都好,还要老家离咱们富春不能太远的。如今你二哥就急着给耀宗说媳妇儿,打听几个都觉得不合适。”
正说着话,就听见耀宗在外头笑喊:“母亲,你又背地里说儿子什么?”晒的漆黑的耀宗进来,露出一口白牙,含笑对姑母行了礼,又给柳氏行礼。
柳氏问:“见过你父亲了?”
耀宗笑道:“看他给三个学生说文章呢,我在窗外站了一站就过来了。”又问王氏,“姑母,文才表弟在哪个书院念书?”
王氏尴尬的笑道:“你姑丈嫌书院的先生们教的不好,亲自教你表弟的。”
这个姑丈,实是……耀宗机灵,就笑道:“儿子这次来家,就不走了。母亲,我去瞧瞧妹妹去。”
柳氏迟疑了一会,喊住他道:“你九姨来了,在你大哥院里住着。前些日子你大哥填亏空买卖田地,你爹爹怕他赔光你们的钱,把你和瑶华的两份都要出来了,就是你九姨当的中人,你当去谢一谢她。”
耀宗答应一声,仍旧去了英华的院子,把梨蕊拉到屋里,掩上门问清楚,摇头道:“我大哥这人……和张姑丈有的一比啊。”
梨蕊摸他下巴上的骨头,心疼的问:“又瘦了,做什么去了?”
耀宗把她搂到怀里,笑道:“赚银子去了。回头我使银给你弄个亲叔叔来认亲,再给你配上嫁妆,风风光光嫁回来,可使得?”
梨蕊涨红脸,啐道:“又胡说,你还是去见九姨妈罢。”
耀宗用力在她屁股上捏了一把,笑道:“你既然跟了我,我自然要想法子风风光光把你娶回来。”
梨蕊回掐他,咬着牙笑骂:“你惯会甜言蜜语哄人。”推开他,又道:“和你说正经的,隔壁李公子好像看上咱们二小姐了……”
“就是上回带着妹子和英华一起逛县城的那个?”耀宗想了一想,道:“那厮看着怪斯文的,居然敢打我妹子主意,必要好好治治他。”
梨蕊原意是想和耀宗说知二小姐也看上人家了,要叫耀宗去和老爷吹吹风,看老爷可中意李知远做女婿。谁知耀宗一开口就要收拾人家。她悔说错了话,不敢多说,把耀宗推出门,道:“快去见九姨妈。”
耀宗便绕到后头大哥的屋里。王耀祖不在家,黄家三个女人俱坐在厅里,看见耀宗,黄九姑愣了一下,伸手揽住他,流泪道:“这是小二?”
耀宗在黄家长到三四岁,原是黄九姑带大的,对她甚有感情,看黄九姑这般,也伤心,反手搂住黄九姑,喊道:“九姨。”
黄氏拉开他两个,笑道:“见面原该是欢喜的,怎么就哭上了?”指着怀翠道:“这是你怀翠妹妹,你可还记得。我就记得我嫁到你们家头几日,你听说我是外婆家的表姐,镇日缠着我,问我要怀翠妹妹,你还记不记得?”
耀宗笑道:“忘了。”重与怀翠见礼。怀翠细细打量耀宗,全身上下黑的和野人似的,脸上还有几处晒脱了皮。衣裳破旧,衣带上还沾着泥,隔得老远就能闻到他身上那股子汗臭。
这个表哥休说和赵公子比,就是比隔壁李公子也差远了。拾翠幽怨的看了一眼母亲,下定决心要挣脱命运的安排,打死也不要嫁给这个表哥。她退后一步万福,就淡淡的说:“我有些儿头晕,回房歇一会。”
怀翠一走,黄氏和黄九姑就一人一边抓住耀宗,问他:“咱家那个小王爷学生,一年给咱们送多钱束修?”
小王爷……莫不是说赵恒?耀宗想了想,赵恒不是小王爷这事说来话长,还不如不和她两个说,只笑道:“一年三节送礼,一共也有六七百两。九姨问这个做什么?”
“才这么点?”黄氏先泄了气。去年她施舍给几个大师的钱都不止这些,如今她手里无钱,听得公公收入不多,不免着忙。
耀宗又问哥哥哪里去了。黄氏道:“去庄上看看,晚上必回的。晚上你来吃饭呀。”
耀宗苦笑道:“今日不成,明日大家一处吃团圆饭罢。”逗逗在院子里跑的两个侄儿,黄氏因玉珠要洗头,到后院去给女儿们洗头去了。黄九姑因厅里无人,就问他:“你也有二十了。你爹爹也不曾与你寻门好亲事?”
“不消他老人家寻。”耀宗笑道:“要娶什么样的,我心里有数。”
“阿弥陀佛,”黄九姑念佛,道:“休胡说,婚姻大事,还要长辈与你做主。我看你小时候和你怀翠表妹甚要好。九姨问你,你可愿意做九姨的女婿?”
“九姨,你开什么玩笑。”耀宗笑道:“我的婚事我自有打算,就是我爹爹和母亲,都不能替我做主。”
“耀宗!”黄九姨失望极了,还想说服他。怀翠涨红着脸跑出来,把黄九姑拉到一边,道:“耀宗表哥有心上人了,娘你还看不出来?我也不要嫁他。”她在心里把赵十二和杨小八上称称了一称,到底美貌的赵十二重些,就把小王爷头顶也打了X,从心里踢去了,她涨红了脸对耀宗说:“我喜欢赵公子,不喜欢表哥。”
除开自家妹子和亲亲好梨蕊,女人们少有不爱赵恒的呀。耀宗摇摇头,笑道:“反正我是不想做九姨的女婿的,九姨,你还是替怀翠妹妹说门正经亲事罢。咱曲池作兴踏月望歌呢,莫让表妹被坏小子拐走了。”
这话可恶,怀翠羞的满面通红,黄九姑叫嫡亲外甥这几句噎住了。耀宗笑道:“外甥得空再来陪九姨说话。”出了门,大步狂奔回妹子院里,拉着梨蕊的小手搓胸口,道:“吓死了吓死了。都是你,叫我去见九姨,一见她就问我愿不愿意做她女婿。”
梨蕊愣了一下,把手抽出来,道:“那你愿不愿意?”
耀宗翻了一个白眼,把她的手捉住又塞进怀里,道:“这不是逃回来了嘛。英华呢,我有好笑话和她讲。”
梨蕊把手抽出来,嗔道:“在里间。”耀宗推里间的门。
英华捂着嘴站在门后只是笑。耀宗因方才和梨蕊亲热都被妹子看见,害燥,抓了半天头,道:“当心眼睛长针眼。”
英华笑道:“这是我屋子,你家在隔壁,不能怪我偷看。”
耀宗咳了一声,道:“我有好话跟你讲啊,又有人看上赵恒了。”
英华伸出两只手,慢慢屈起两个指头,又竖起一个,道:“隔壁八位表小姐,我家一位表小姐。”歪着头想了又想,再收起三个,笑道:“还剩这么多,都是看上他的。昨日他们在镇口踢球,瞎子都看出来了。”
“隔壁?”耀宗笑一笑,道:“踢球的事我听说了。可惜了的,听讲原来富春县每年三元都有蹴鞠赛会,今年因要迁都,大家都没心思玩了。”
“我们自己玩呀。”英华从门槛里面跳出来,笑道:“明日我家办文会,就在镇口办,爹爹也去的,候爹爹走了,咱们就踢球。”
“英华小姐……”玉薇站在院门口,把英华小姐四个字喊的那叫一个荡气回肠娇滴滴。杏仁带她进来,看见耀宗,她的脸色就变了变,把扭来扭去的腰身收了起来,眨眼间就变成端庄妇人,笑道:“耀宗少爷。”
耀宗看她上下看了看,道:“在我家老实点。”
玉薇低声答应,耀宗又问她:“来做什么?无事少来。”
玉薇只得道:“无事,原是来寻二小姐说闲话的。”一边儿说,一边就退出去了。
耀宗就教训英华:“她这个看着是个不正经的,你一个女孩儿家,少和她打交道。”
“母亲还常带着她去办事呢。”英华委屈的很。
“母亲怎么不带你去办事?”耀宗在英华额头用力敲了一下,道:“咱们这不是在京城,这是富春,枫叶村那些老古董,说起闲话来难听呢,你自家受得了也罢了,偏叫爹娘也因你受气?”说的英华低头。
他才从怀里摸出一个小木匣,塞到英华手里,笑道:“二哥这回赚了钱,给你和梨蕊一人买了一个玉镯子。”
英华打开来看时,小匣里塞着棉花,摆着两只玉镯,一只白玉一只碧玉,俱都颜色纯净。
英华就喊梨蕊来先挑。梨蕊晓得英华喜欢白玉,就捡了碧玉的那只,笑道:“我要这个。”
英华就把那只白玉镯套到手腕上,对着太阳光看了又看,欢喜道:“真好看。”
耀宗捏着梨蕊白玉似的小手,替她把镯子捋上去,欢喜道:“梨蕊才好看。”
梨蕊推开耀宗跑了。英华推她二哥,道:“二哥,你别总嬉皮笑脸的和人家玩。爹娘为了替你娶亲的事,都愁死了。”
“我自有主张。”耀宗好笑道:“倒是你,二哥不在家,有没有人来咱家求亲呀?”
英华不肯说。杏仁在边上竖起两个手指头。
“两个!”耀宗拖开一把椅子坐下,笑道:“杏仁儿,来给二少爷说说,是哪个和哪个?”
“一个说是爹爹同窗的温老爷。”英华恼道:“说是不嫌我没嫁妆,只要爹爹收他儿子学学生,能中举就使得。”
“爹爹怎么回的人家?”居然说英华无嫁妆,耀宗笑的要死。
“包吃包住包中举,五千两一年。”杏仁退到门边,面无表情,“不包媳妇。”
“哈哈哈哈。”耀宗指着英华大笑:“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来提亲?”
“赵恒。”英华瞪杏仁。杏仁跳过门槛。
耀宗惊的从椅子上滚到地下。“他吃错药了?”
“估计是。”英华闷闷不乐的把椅子拖开,自家坐上去,啐她二哥一口,道:“叫你笑我,活该摔跤。”
“真没看出来。”耀宗啧啧咂舌,“这要是让潘晓霜她们晓得了,真能跟你拼命哎。”
“赵恒最近怪怪的,我都不愿意和他说话了。”英华想起来就皱眉,道:“他不会真写信回家叫他爹娘来提亲罢。”
“他说提亲就提亲?”耀宗冷笑道:“他的亲事老太妃必要管的,八成是老太妃娘家的女孩儿。”耀宗捏拳,恨道:“以后莫理他。没事就到处撩拨女孩儿,老子真想揍他一顿,又怕把他打坏了。”
“二哥你从小就想揍他了,到今日都不敢。”英华抿着嘴儿只是笑。
耀宗骚头,苦笑道:“老太妃惹不起呀,又会哭又会闹还会上吊的老太妃,官家都惹不起。”
正说话间,老田妈跑进来,道:“二少爷,二小姐,不好了,老爷和夫人当着族长的面吵起来了呀。”
“为什么吵?”英华先问。
“族长说要把枫叶村的土地照旧例都寄到我们老爷名下。老爷不肯,夫人隔着屏风和老爷吵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哥的拳头
( )英华和二哥到第一进,隔着老远就能听见厅里的说话声。今日天气甚热,大厅朝院子的八扇隔扇大开。几个小老头坐在椅上如坐针毡,挪来挪去,形状可笑。
英华带着哥哥绕到侧门进去,就见爹爹的三个学生都站在侧厅一个大书架后边,听的津津有味。杨小八看见王耀宗,踮手踮脚过来要说话儿,耀宗冲他摇摇手,拉着妹子藏到另一个书架后头偷听。
王翰林正怒道:“我拿的官家俸禄,岂能故意逃避赋税!就为了这几个臭钱,你就叫我做那等不忠不义之人?”
柳氏还劝他,王翰林恼了,道:“妇人无知!休要以为从前在京城做小生意赚了些银子,你就能在我面前指手画脚!男人的事你再乱言,休了你送回柳家。”
柳氏拿手帕捂着脸大哭,道:“我嫁给你图什么?这十来年你年年送回家几千两银,我们一家在京里吃用俱是我贩丝贩酒的血汗钱,你居然要休我!族长,你老人家与我一个公道,他居然要休我,凭什么!”
同族几个长辈原准备了一肚皮的话打算说服王翰林,却是没有想到说不得几句他两口子居然吵起来了。柳氏原是为了助他们说话,虽然大家在家里说话都甚瞧不起她的出身和商人作派,此时大家也只能捡些现成的劝合不劝分的话劝说他两个,说来说去,就差没把柳氏夸成一朵牡丹花了。柳氏的哭声才慢慢小了下去。
杨小八镇定的很,扭过脸抠指甲。赵十二只偷瞄英华。英华踮着脚从书架空隙里只看爹娘。耀宗也只看厅里。李知远自家爹娘素来相敬如宾,却是头一回看恩爱的老师和师母吵架,颇有些为难,待出去劝,他做学生的怎么劝?待看热闹,老师说要休妻呢,此事非同小可啊。然看英华兄妹两个那等镇定,他也只能静观其变。
劝了半晌,柳氏不哭了,还道:“同族你不助他,谁助他。”
王翰林恼道:“助人不是这等助法。这等钻空子占国家便宜的事,只要我活着,你就休想!”言罢拂袖而去。族长待去拦他,柳氏又捂着帕子哭骂,重头把王翰林在京城如何省钱,如何寄钱回家的,一家无钱使,她带着耀宗去贩酒的旧事一一数落。说完一遍不歇气又说一遍,说的针毡上的针都生根出芽长出一丛丛的小针,同族几个长辈实是坐不得了,扯了个理由请辞。
柳氏追他们到大门口,还道:“他这个固执脾气,略说一说,就说要休妻,奴实是帮不上忙。”说完了拿帕子揩眼泪,眼圈一红又掉泪。族长无法,又站在门口劝她半日,大家落荒而逃。
柳氏命守门的上门拴,把加了料的手帕团在手里,顶着一双红眼回来,看见几个孩子站在阶下正待说话。王翰林早捧着一铜盆洗脸水,胳膊上搭着一条雪白的新手巾从后头来,陪着笑道:“夫人受罪了,快洗洗。”
柳氏把手帕掷到王翰林怀里,就在他手上洗眼,揩面。英华和耀宗一边一个替柳氏挽袖子,耀宗就道:“这药不大好呀,母亲的眼睛都肿了。”
英华对目瞪口呆的李知远挤了挤眼睛,笑道:“一定是老田妈洒多了。”就从父亲手里把盆接过来。王翰林看李知远一副被雷劈到的样子,有些不大好意思,老脸微红,笑道:“同族原是该守望相助的。若是不迁都,我又没有多少田地,全族都把田地寄在我名下,也不是什么事。可是现在这个时候弄手脚是自寻死路呢。老夫说了这大半日,他们只是不肯,哎,委屈你们师母了。”
谁说先生是个忠厚老实的?李知远还没有从方才英华调皮的微笑里跳出来,又被先生一闷棍打倒。
柳氏洗过眼睛,叹息道:“其实置几十顷祭田倒可以分文不缴的,可惜咱们不是长房,这事做不来。”
王翰林也叹息,道:“可怜人心不足,他们原来将田寄在我们这房名下,这二三十年也少缴了不少铜钱。今日我不肯,就差指着我鼻子骂我富贵忘本。”
“贵亲已经很讲道理了,还不曾每日饭时端空碗过来。”耀宗看母亲眼色,过来替父亲捏胳膊,笑道:“我就记得我们家隔壁那个胡大人,因事丢了官,母亲包了十两银子打发儿子送过去。胡大人将了银子去买米,他儿子跟我抱怨说从前每到发薪日亲戚朋友几十人等在他家伸手要钱。他家养活几十家人,丢了官家徒四壁,旧日亲友一个都不上门。”
“似胡大人那般,咳咳,”王翰林把脸一板,道:“你们几个,一说起闲话来比上课时精神几倍,明日不是说文会,都预备好了?”
英华“呀”了一声,笑道:“赵世兄叫我写字谜,还有几十张不曾抄。”
耀宗就道:“拿来,二哥替你抄。”
王翰林拉着柳氏后头去替她画眉去了。英华捧着铜盆随后跟上。
前院只得他们四个,耀宗就盯着赵十二,冷笑两声,道:“听说你跟我爹求亲,要娶我妹子?”
赵十二涨红了脸,点点头,道:“我已写信回去给我父亲,央他使人来和老师提亲。父王一向疼爱我,必许的。”
耀宗一拳打到他的肚上,啐道:“这一拳打你,是打你一厢情愿。”又一拳打过去,比前一拳略轻,“这一拳打你,是打你仗势欺人。”又是第三拳,却是叫杨小八接住了。
杨小八求情,道:“二哥,莫打了。”
耀宗一脚把杨小八踢开,怒道:“打的就是他。休说我家英华不喜欢他,便是喜欢他,他能娶我妹子为妻?必许,许我妹子做妾罢?我呸!”越说越恼,撸袖子还要打。
李知远拦腰抱住耀宗,劝他:“有话好好说。”
赵十二捂着肚子,疼的说不出话来。杨小八把他背到背上,一溜烟跑了。耀宗挣开李知远,恨道:“还有你,你还是不是男人!”
“我?”李知远肚上也挨了耀宗一拳,吃痛退后两步,道:“王二哥你为何打我?”
“你不是看上我妹子了么?”王耀宗进一步,李知远就退一步,耀宗估量再打不到人家,站定了道:“你就看着这臭小子纠缠你的心上人,你也不揍他几下?”
“他并没有纠缠英华妹妹。”李知远苦笑道:“二哥,他求亲老师也不曾许,打他作甚。”
王耀宗语塞,恨道:“他看中英华,不论是妻是妾,我家都会不许,可是他求亲都不许,旁人哪个还敢来说亲?想起来就恨不能再揍他几下。”
我敢,我想啊,李知远的心在呐喊。可是求亲这话哪里那样容易说出来的,家里老娘还没有搞定呢,不搞定先她老人家,英华嫁过去也没有好日子过啊。
英华提着一只小巧的竹篮过来,隔着老远看李知远额角沁汗,忙跑过来问:“你怎么了?可是哪里疼?”
李知远笑道:“热的,咱们到书房去罢。”
英华看哥哥额上也有汗,到底把捏在手里的手帕递到哥哥手里,笑道“哥哥揩汗。”
耀宗示威的看了一眼知远,慢慢擦汗。李知远便去接英华的竹篮,笑道:“芳歌问你明日可去文会耍。若去,我搬个屏风去,给你们单隔个位子在一边可好?”
英华眉眼里都是笑意,微微点头。到了书房里,英华把裁好的纸条分把他两个,又把待条的字谜分与他两个,自去滴水磨墨。耀宗冷眼看他两个,虽然两个眉眼相接甚有情意的样子,然发乎情止乎礼,却是没法子挑李知远的刺,若要说自家妹子的不是,当着外人的面,实是说不得。是以耀宗只默默写字。
英华早把两个衣袖卷起,,磨了一会,看墨斗里的墨汁差不多够了,她便把墨汁收干的纸条叠好,每十张用废纸一缠,整整齐齐码在竹篮里。
将将写完,杨小八进来,笑道:“二哥,我有话说。”看见英华也在,愣了一下,道:“妹子,我想吃酸梅汤。”
耀宗便道:“点几盏酸梅汤来,洒几粒桂花。”把英华支走,杨小八便从怀里把一封信取出来,搁到耀宗面前,道:“这是他那日求亲被拒回去写的家书,他的管家寇大听说你来家,叫我把你处置。”
耀宗拆开来看看,松了一口气,道:“还好还好,晚上我要请寇大吃酒。你要二哥怎么谢你,我那匹马送你罢。”把信揣到怀里,脸色就好看许多。
杨小八笑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他这是头一回挨打,还恼呢,我回去再劝劝他。”说罢深深看了李知远一眼,匆匆走了。
英华捧一壶酸梅汤过来,发现杨小八走了,好笑道:“这人,我现点了一壶汤来。他倒跑了。”
耀宗笑道:“二哥我来家连口水都没吃,都孝敬我罢。”取了个大盏倒了一盏慢慢吃着。英华寻了个青瓷盏顷得有大半盏,问李知远:“怕不怕酸。”
李知远摇摇头,她就倒至八分满,双手递与他。李知远去接,手指头轻轻擦着手指头,两个不约而同去看耀宗,面上俱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
耀宗看不得他们这般,啐道:“装什么装!英华,二哥问你,这小子哪里好?”
“啊。”英华手里的瓷壶差点跌出去。她握紧了瓷壶,想了一想,道:“这人有时候是有点讨厌。”
李知远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就被酸梅汤呛了一口。
英华笑出声来,轻声道:“可是妹子看着他,就觉得很快活。”她笑眼看向李知远,眼睛微微眯起,“你呢,你觉得我哪里好?”
李知远又呛了一口,手忙脚乱把酸梅汤搁在桌上,慢慢道:“先起,我觉得你温柔安静,所以喜欢看你。后来,我觉得你挥拳打人也怪有意思的。”
“我妹子可不是温柔安静的人。”王耀宗的语气好像没有搀水的酸梅卤,“挥拳打人都是小事,她惯常使马鞭打人。”
“真的?”李知远看向英华。
英华瞪二哥一眼,羞答答道:“打过几次架,使的是马鞭。”
耀宗抱着胳膊斜眼看李知远,:“要娶我妹子呢,一要捱得打,二要老实听话。”
“二哥!”英华推耀宗,“你都和人家说什么!”
“难道你中意的不是他,是赵恒那臭小子?”耀宗板起脸,道:“到底是哪个?”
“是李知远!”英华恼了,竖起两道秀气的眉毛,恨道:“我喜欢李知远,你要问几遍!”说罢脸蛋红的像庙里才涮过漆的柱子,挥起拳头重重在耀宗肩上敲了两记,飞一般跑了。
耀宗疼的龇牙,甩胳膊暴跳。当着这个爱挥拳的王二哥的面,李知远不敢笑,低头把字条俱都理好,道:“二哥晚上去不去踢球?”
“就你?”耀宗冷笑几声,道:“把你和杨小八两个捆一块,也不是我对手。”
“是不是对手,比一比才晓得呀。”李知远提起竹篮,道:“知远在镇口静候二哥大驾。”
耀宗道声就来,也不送他,径直到梧桐院,把瞒下的那封信交给柳氏,又道:“儿子觉得先替妹子定亲也罢了。晋王甚是疼爱赵恒,若是这信真送回京里,只怕我妹子就要给赵恒做妾了。”
作者有话要说::)
柳夫人教女
( )柳氏把信摊开看过,皱眉半日,道:“把这信还给寇大,恒儿求的事不会成。”
“母亲!”耀宗道:“若是晋王要把妹子给赵恒做妾……”
“不会的。”柳氏道:“官家虽然有戏言说将来要把皇位传给晋王,然说了这么些年也没动静,想来只是说说罢了。晋王再疼赵恒这孩子,也不至于糊涂到给他纳官员之女为妾。”
王翰林把信折好塞回信封,长叹一口气道:“官家为何执意要迁都,还不是因为晋王……”
“老爷,莫论国是!”柳氏打断他,道:“恒儿是你学生,柳杨两家又和晋王是快刀剪不断的亲戚,咱们在外人眼里,是铁打的晋王党。”
“把信送回去罢。”耀宗站在那里不肯动,柳氏推他,道:“晓得你疼爱你妹妹,爹娘心里有数,不会把她给人做妾的。”
“那先给英华寻个好女婿订亲!”耀宗还要说,到底被柳氏推出去了。
柳氏把儿子打发出去,看王翰林皱眉,好笑道:“这能是多大的事,老爷你愁什么?”
“我愁耀宗的亲事。”王翰林恼道:“房里现有梨蕊那个一个美婢,正经人家谁肯和咱们结亲?远远的寻个好人家,给梨蕊配份嫁妆,先把她嫁了也罢。”
柳氏想了想,道:“这样做也使得,不过,儿子那头你和他说,必要他依了才可行事。不然依令郎那个脾气,还不晓得要闹出什么事来。”
虽然老两口都没把赵恒写信回家要求亲的事当个大事,然柳氏转念一想:女儿和赵恒也算青梅竹马,赵恒如今像是对她有情的样子,人又生的俊。若是女儿对他有情,那可怎么好?柳氏越想越心惊,她原是个爽快的人,到自家女儿头上还是要三思而行,想了一会翻出一本帐来,走到女儿院里,就把杏仁几个打发出去,叫英华看帐。
英华捏着帐本和母亲撒娇,要晚上看。柳氏道:“你先看,看完了娘还有话和你讲。”
英华方才当着李知远的面说喜欢他,来家越想越害臊,恼羞喜诸般滋味齐上心头,哪里看得进去那帐,略翻了几页,因母亲看着她,就道:“这是我们家这些年来的家用年帐?没有算错呀。”
柳氏道:“你既然晓得是年帐,从头再看看。”语气已经不大好。
英华低头从第一页翻开看,第一年是母亲才嫁过来的那一年,各项杂费使用归总,一共五百千钱,柴米油盐俱是欠着铺子的,累年亏空约有一千两。收入只是父亲的俸禄和养廉钱并官家的赏赐。第二年给大哥娶亲,亏空累计二千两,然那一年没有寄钱回富春,母亲就拿着家里的钱贩了一回丝,赚了一千两银,等于第二年家里收入三千两,填了亏空还有一千两的收入,第三年五姨借了二千两,过了十个月还上,所以也不曾寄钱回老家,母亲就拿这个钱置了一个小庄,从那以后,家里吃用都不怎么花钱了,每年父亲的润笔五十八十的存下来,一年也有三五百两,母亲将去贩丝贩酒,除去人情来往,每年都能存几百两下来。家里这些年来的帐,英华大略都看过,然这一回再细细看这本总帐,便觉父母亲极不容易,燕子叼泥做窝般一点点零碎攒起,好不容易积下近万的家事。
柳氏看女儿若有所思,便道:“英华,你看这本帐上,有两年不曾寄回老家银钱,你说说缘故儿。”
“第一年是大哥成亲,第二年是五姨借钱。”英华答的很快,“只有这两年。不过……”英华迟疑了一下,道:“五姨不像是缺银子的人呀。”
柳氏微笑道:“是娘托五姨借的。”英华愣住了,不解的看着母亲。
柳氏道:“这节且放下,我再问你,若是母亲不做小生意,就靠你爹爹的润笔,咱们家的日子可过得?”
“没法过。”英华道:“咱们家的家用算是极省的了,一年顶少也要二三百两,还要寄二百回乡给大哥,还有人情来去。若是母亲不做小生意,就要拿自己的嫁妆贴。”
“母亲?( 富春山居 http://www.xlawen.org/kan/828/ )
三万两实是不少,除去老山长抵死不肯,全家都觉得三万两可以脱手了。谁知王家松口肯卖,买家又把价钱压到两万两,两下里僵住了几十天。
这几日连日有外乡人到枫叶村打听富春书院卖多少钱。大夫人开价三万,那外乡人连声答应,就说回府城取现银来交易。第二日又有人来问,就出三万二千两。候上回那人带着一船金银再来,大夫人又不想卖他。王耀芬晓得,飞跑回家,几个儿子女婿大家凑到一起商量定,和那两个人说:“还不曾写契纸,你们两个谁出的价钱高,就与卖谁。”
那两外乡商人不肯相让,一路儿把富春书院的价钱抬到十万两。十万两哪,枫叶村同族听说,俱都劝耀芬快卖。
出十万两的商人将出金银来,只得三万两,说先将这三万与他们做订金,写了合同就家去搬金银。另一位商人拆台,道:“写了合同书院就是他的,不怕他骗你们么。九万五卖与我罢了,我的银子俱在府城,你们随我到府城去取银,就便写合同,何如?”
一头是只能先拿三万两的十万两,一头是少了五千两的九万五千两,耀芬犹豫。十万两恼了,把银子重又装上船,拂袖而去。王耀芬无法,只得说卖把九万五,九万五冷笑几声,道:“现在九万五我是不买了,六万你们若肯就卖。”
说句把话的功夫,就跌价三万两!王耀芬还没有缓过劲来,缩了水的六万也走了。王夫人恼儿子办事拖泥带水,骂了他一回。耀芬没做过生意,读书人又清高的紧,不忿人家先涨后跌,也不肯去府城寻人家,只说这块地人家说的千好万好,必有慧眼识好地的商人来求,到时卖不到十万,**万卖总是卖得掉的,他如何肯为了区区六万低头去追人家。
书院关门不消再补贴,然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要过节,王耀芬自家不能总借酒消愁,银子从何而来?耀芬也自为难。
恰好柳夫人打发老田两口子送节礼回来,第一份与族长,才想睡觉就有人来送枕头,族长欢喜收了,一边吩咐堂客备回礼,一边喊了几个村老来商量,怎么重把大家的田地寄到翰林名下。还有几份与同族长辈,大家俱都客气收了。
最后一份送到王大伯家。大夫人看见老田妈衣着光鲜,耳上手上俱是金的,恼了,道:“不晓得我家都揭不开锅了么,假惺惺送这些烂东烂西,当喂狗呢。”叫几个儿子把两个抬盒丢出大门。
老田两口子不做声,默默出来把月饼诸物拾起,看路边有一个狗窝,就把两个盒子里的东西全都堆在狗窝门口。枫叶村有人看在眼里,拦住老田两个,问他们为何这般。
老田妈苦笑道:“来送节礼,大夫人嫌不好,丢到门外叫咱拿去喂狗。阿弥陀佛,真是糟蹋东西呀。”说完提着两个空盒和老田上车,坐着崭新的大马车走了。
老田妈到家一五一十禀与王翰林和柳夫人知道。王翰林气的要死,柳夫人按住他道:“送不送在咱们,收不收在他们。礼节已尽到,也就罢了。”
王翰林咬牙切齿,背着手在院子里转圈圈。英华过来母亲处说事情,看见父亲这样,问得是大伯母把自家送的礼丢出大门,不解道:“面子情上来往都不肯,大伯家有多恨咱们?”
柳夫人无所谓的笑笑,道:“送一回喂狗倒好,不必送二回。不然要挑毛病嫌礼轻了吃出毛病来了,不是更烦?不来往也罢了。传说有人昏了头出十万两要买富春书院,大嫂倒像是防着咱们去分钱似的。”
英华听得十万两,晓得这是手脚做了,心虚的看了一眼母亲,看母亲面无异色,只是随口闲话的样子,才笑道:“女儿把明日团圆饭的菜单子拟好了,娘快瞧瞧可使得。”就把菜单交与柳夫人看。
柳夫人瞄了几眼,准了,英华就在柳夫人处写单子,一边叫人开仓库取食材,一边取银子与买办明日早起去县里照单买菜。
王氏因一家吃用都使的是二哥的银子,过节自然要走走。她自家也做了几斤月饼,装了一盒,叫雇来的小丫头捧着,亲自送到二哥家。
柳夫人听得她来了,亲自接出去,让到正房厅上坐着吃茶,笑道:“使个人送来就是,姑娘怎么自己来了?”
王氏怯生生的笑道:“家里也无事,正想来和嫂嫂说说话儿。”
英华写完一笔帐,过来和姑母见礼,又坐回去看帐。王氏和二嫂说着闲话,眼睛其实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在外间管理家务的侄女儿。看她拨算盘又快又稳,字儿也端正漂亮,吩咐管事的有条有理,极是能干,却是越看越喜。
柳夫人看小姑子看女儿的神情又像看儿媳妇,心里很是不悦,就问:“文才的亲事如何?”
王氏被敲了一闷根,打点精神笑道:“倒也打听了几户人家的女孩儿,其实人品相貌都好,不过文才自家不肯,说是怕委屈了人家女孩儿,非要等中举了再谈婚事。”
“文才这孩子倒实在的很。”柳夫人笑道:“不过呢,你们家就文才一个儿子,原当早些开枝散叶。”
柳夫人这话说的王氏心里又活动了。王氏上回求亲被拒之后,早死了给儿子娶英华的心。二嫂这般说话,她便觉得二嫂极是贴心,和柳氏就亲近许多,道:“你妹夫也是这样说,上回有人说了一位汪小姐甚好,汪家要一百二十两聘礼,只肯陪六十两的嫁妆。你妹夫说人家是卖女儿,把媒人骂了一顿。”
“六十两实是少了些。”柳夫人道:“说到嫁妆我也愁的很。不晓得富春这边,像咱们这样人家的女孩儿,嫁妆都是怎么样的。满府都传说我家英华没嫁妆呢。”
“英华许人家了?”王氏很心痛,压低声音问嫂子。
“差不多就是那几家里头挑。”柳氏含糊地说,也压低了声音,道:“姑娘与我们说说,府里和我们家差不多的人家,女孩儿都是怎么备嫁妆的。”
王氏想了想,道:“我出嫁那会儿,妆奁田有几顷,家具尺头什么的,再加上半匣首饰也值六百来两,说起来,在富春也算是不少了。如今比着从前奢侈,前日我们本家张知县的女儿出嫁,妆奁田有十顷,衣饰听讲置了有一千两银子,听讲这个在曲池只算得中等。”
柳氏听完心里有数,便笑道:“京城有一千两就是厚嫁。”说完站起来走出去,吩咐在厅上看帐的英华,小声道:“把你姑母带来的盒子腾出来,你自去捡回礼,再有什么,捡实惠的再配一盒,叫人捧着,一会给你姑母送回去。”
英华连忙答应,把帐本收拾收拾,带着小海棠去了。
柳氏回来叹了一口气,才道:“原来在京城时给瑶华挑女婿,就觉得难挑,又要样样都好,还要老家离咱们富春不能太远的。如今你二哥就急着给耀宗说媳妇儿,打听几个都觉得不合适。”
正说着话,就听见耀宗在外头笑喊:“母亲,你又背地里说儿子什么?”晒的漆黑的耀宗进来,露出一口白牙,含笑对姑母行了礼,又给柳氏行礼。
柳氏问:“见过你父亲了?”
耀宗笑道:“看他给三个学生说文章呢,我在窗外站了一站就过来了。”又问王氏,“姑母,文才表弟在哪个书院念书?”
王氏尴尬的笑道:“你姑丈嫌书院的先生们教的不好,亲自教你表弟的。”
这个姑丈,实是……耀宗机灵,就笑道:“儿子这次来家,就不走了。母亲,我去瞧瞧妹妹去。”
柳氏迟疑了一会,喊住他道:“你九姨来了,在你大哥院里住着。前些日子你大哥填亏空买卖田地,你爹爹怕他赔光你们的钱,把你和瑶华的两份都要出来了,就是你九姨当的中人,你当去谢一谢她。”
耀宗答应一声,仍旧去了英华的院子,把梨蕊拉到屋里,掩上门问清楚,摇头道:“我大哥这人……和张姑丈有的一比啊。”
梨蕊摸他下巴上的骨头,心疼的问:“又瘦了,做什么去了?”
耀宗把她搂到怀里,笑道:“赚银子去了。回头我使银给你弄个亲叔叔来认亲,再给你配上嫁妆,风风光光嫁回来,可使得?”
梨蕊涨红脸,啐道:“又胡说,你还是去见九姨妈罢。”
耀宗用力在她屁股上捏了一把,笑道:“你既然跟了我,我自然要想法子风风光光把你娶回来。”
梨蕊回掐他,咬着牙笑骂:“你惯会甜言蜜语哄人。”推开他,又道:“和你说正经的,隔壁李公子好像看上咱们二小姐了……”
“就是上回带着妹子和英华一起逛县城的那个?”耀宗想了一想,道:“那厮看着怪斯文的,居然敢打我妹子主意,必要好好治治他。”
梨蕊原意是想和耀宗说知二小姐也看上人家了,要叫耀宗去和老爷吹吹风,看老爷可中意李知远做女婿。谁知耀宗一开口就要收拾人家。她悔说错了话,不敢多说,把耀宗推出门,道:“快去见九姨妈。”
耀宗便绕到后头大哥的屋里。王耀祖不在家,黄家三个女人俱坐在厅里,看见耀宗,黄九姑愣了一下,伸手揽住他,流泪道:“这是小二?”
耀宗在黄家长到三四岁,原是黄九姑带大的,对她甚有感情,看黄九姑这般,也伤心,反手搂住黄九姑,喊道:“九姨。”
黄氏拉开他两个,笑道:“见面原该是欢喜的,怎么就哭上了?”指着怀翠道:“这是你怀翠妹妹,你可还记得。我就记得我嫁到你们家头几日,你听说我是外婆家的表姐,镇日缠着我,问我要怀翠妹妹,你还记不记得?”
耀宗笑道:“忘了。”重与怀翠见礼。怀翠细细打量耀宗,全身上下黑的和野人似的,脸上还有几处晒脱了皮。衣裳破旧,衣带上还沾着泥,隔得老远就能闻到他身上那股子汗臭。
这个表哥休说和赵公子比,就是比隔壁李公子也差远了。拾翠幽怨的看了一眼母亲,下定决心要挣脱命运的安排,打死也不要嫁给这个表哥。她退后一步万福,就淡淡的说:“我有些儿头晕,回房歇一会。”
怀翠一走,黄氏和黄九姑就一人一边抓住耀宗,问他:“咱家那个小王爷学生,一年给咱们送多钱束修?”
小王爷……莫不是说赵恒?耀宗想了想,赵恒不是小王爷这事说来话长,还不如不和她两个说,只笑道:“一年三节送礼,一共也有六七百两。九姨问这个做什么?”
“才这么点?”黄氏先泄了气。去年她施舍给几个大师的钱都不止这些,如今她手里无钱,听得公公收入不多,不免着忙。
耀宗又问哥哥哪里去了。黄氏道:“去庄上看看,晚上必回的。晚上你来吃饭呀。”
耀宗苦笑道:“今日不成,明日大家一处吃团圆饭罢。”逗逗在院子里跑的两个侄儿,黄氏因玉珠要洗头,到后院去给女儿们洗头去了。黄九姑因厅里无人,就问他:“你也有二十了。你爹爹也不曾与你寻门好亲事?”
“不消他老人家寻。”耀宗笑道:“要娶什么样的,我心里有数。”
“阿弥陀佛,”黄九姑念佛,道:“休胡说,婚姻大事,还要长辈与你做主。我看你小时候和你怀翠表妹甚要好。九姨问你,你可愿意做九姨的女婿?”
“九姨,你开什么玩笑。”耀宗笑道:“我的婚事我自有打算,就是我爹爹和母亲,都不能替我做主。”
“耀宗!”黄九姨失望极了,还想说服他。怀翠涨红着脸跑出来,把黄九姑拉到一边,道:“耀宗表哥有心上人了,娘你还看不出来?我也不要嫁他。”她在心里把赵十二和杨小八上称称了一称,到底美貌的赵十二重些,就把小王爷头顶也打了X,从心里踢去了,她涨红了脸对耀宗说:“我喜欢赵公子,不喜欢表哥。”
除开自家妹子和亲亲好梨蕊,女人们少有不爱赵恒的呀。耀宗摇摇头,笑道:“反正我是不想做九姨的女婿的,九姨,你还是替怀翠妹妹说门正经亲事罢。咱曲池作兴踏月望歌呢,莫让表妹被坏小子拐走了。”
这话可恶,怀翠羞的满面通红,黄九姑叫嫡亲外甥这几句噎住了。耀宗笑道:“外甥得空再来陪九姨说话。”出了门,大步狂奔回妹子院里,拉着梨蕊的小手搓胸口,道:“吓死了吓死了。都是你,叫我去见九姨,一见她就问我愿不愿意做她女婿。”
梨蕊愣了一下,把手抽出来,道:“那你愿不愿意?”
耀宗翻了一个白眼,把她的手捉住又塞进怀里,道:“这不是逃回来了嘛。英华呢,我有好笑话和她讲。”
梨蕊把手抽出来,嗔道:“在里间。”耀宗推里间的门。
英华捂着嘴站在门后只是笑。耀宗因方才和梨蕊亲热都被妹子看见,害燥,抓了半天头,道:“当心眼睛长针眼。”
英华笑道:“这是我屋子,你家在隔壁,不能怪我偷看。”
耀宗咳了一声,道:“我有好话跟你讲啊,又有人看上赵恒了。”
英华伸出两只手,慢慢屈起两个指头,又竖起一个,道:“隔壁八位表小姐,我家一位表小姐。”歪着头想了又想,再收起三个,笑道:“还剩这么多,都是看上他的。昨日他们在镇口踢球,瞎子都看出来了。”
“隔壁?”耀宗笑一笑,道:“踢球的事我听说了。可惜了的,听讲原来富春县每年三元都有蹴鞠赛会,今年因要迁都,大家都没心思玩了。”
“我们自己玩呀。”英华从门槛里面跳出来,笑道:“明日我家办文会,就在镇口办,爹爹也去的,候爹爹走了,咱们就踢球。”
“英华小姐……”玉薇站在院门口,把英华小姐四个字喊的那叫一个荡气回肠娇滴滴。杏仁带她进来,看见耀宗,她的脸色就变了变,把扭来扭去的腰身收了起来,眨眼间就变成端庄妇人,笑道:“耀宗少爷。”
耀宗看她上下看了看,道:“在我家老实点。”
玉薇低声答应,耀宗又问她:“来做什么?无事少来。”
玉薇只得道:“无事,原是来寻二小姐说闲话的。”一边儿说,一边就退出去了。
耀宗就教训英华:“她这个看着是个不正经的,你一个女孩儿家,少和她打交道。”
“母亲还常带着她去办事呢。”英华委屈的很。
“母亲怎么不带你去办事?”耀宗在英华额头用力敲了一下,道:“咱们这不是在京城,这是富春,枫叶村那些老古董,说起闲话来难听呢,你自家受得了也罢了,偏叫爹娘也因你受气?”说的英华低头。
他才从怀里摸出一个小木匣,塞到英华手里,笑道:“二哥这回赚了钱,给你和梨蕊一人买了一个玉镯子。”
英华打开来看时,小匣里塞着棉花,摆着两只玉镯,一只白玉一只碧玉,俱都颜色纯净。
英华就喊梨蕊来先挑。梨蕊晓得英华喜欢白玉,就捡了碧玉的那只,笑道:“我要这个。”
英华就把那只白玉镯套到手腕上,对着太阳光看了又看,欢喜道:“真好看。”
耀宗捏着梨蕊白玉似的小手,替她把镯子捋上去,欢喜道:“梨蕊才好看。”
梨蕊推开耀宗跑了。英华推她二哥,道:“二哥,你别总嬉皮笑脸的和人家玩。爹娘为了替你娶亲的事,都愁死了。”
“我自有主张。”耀宗好笑道:“倒是你,二哥不在家,有没有人来咱家求亲呀?”
英华不肯说。杏仁在边上竖起两个手指头。
“两个!”耀宗拖开一把椅子坐下,笑道:“杏仁儿,来给二少爷说说,是哪个和哪个?”
“一个说是爹爹同窗的温老爷。”英华恼道:“说是不嫌我没嫁妆,只要爹爹收他儿子学学生,能中举就使得。”
“爹爹怎么回的人家?”居然说英华无嫁妆,耀宗笑的要死。
“包吃包住包中举,五千两一年。”杏仁退到门边,面无表情,“不包媳妇。”
“哈哈哈哈。”耀宗指着英华大笑:“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来提亲?”
“赵恒。”英华瞪杏仁。杏仁跳过门槛。
耀宗惊的从椅子上滚到地下。“他吃错药了?”
“估计是。”英华闷闷不乐的把椅子拖开,自家坐上去,啐她二哥一口,道:“叫你笑我,活该摔跤。”
“真没看出来。”耀宗啧啧咂舌,“这要是让潘晓霜她们晓得了,真能跟你拼命哎。”
“赵恒最近怪怪的,我都不愿意和他说话了。”英华想起来就皱眉,道:“他不会真写信回家叫他爹娘来提亲罢。”
“他说提亲就提亲?”耀宗冷笑道:“他的亲事老太妃必要管的,八成是老太妃娘家的女孩儿。”耀宗捏拳,恨道:“以后莫理他。没事就到处撩拨女孩儿,老子真想揍他一顿,又怕把他打坏了。”
“二哥你从小就想揍他了,到今日都不敢。”英华抿着嘴儿只是笑。
耀宗骚头,苦笑道:“老太妃惹不起呀,又会哭又会闹还会上吊的老太妃,官家都惹不起。”
正说话间,老田妈跑进来,道:“二少爷,二小姐,不好了,老爷和夫人当着族长的面吵起来了呀。”
“为什么吵?”英华先问。
“族长说要把枫叶村的土地照旧例都寄到我们老爷名下。老爷不肯,夫人隔着屏风和老爷吵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哥的拳头
( )英华和二哥到第一进,隔着老远就能听见厅里的说话声。今日天气甚热,大厅朝院子的八扇隔扇大开。几个小老头坐在椅上如坐针毡,挪来挪去,形状可笑。
英华带着哥哥绕到侧门进去,就见爹爹的三个学生都站在侧厅一个大书架后边,听的津津有味。杨小八看见王耀宗,踮手踮脚过来要说话儿,耀宗冲他摇摇手,拉着妹子藏到另一个书架后头偷听。
王翰林正怒道:“我拿的官家俸禄,岂能故意逃避赋税!就为了这几个臭钱,你就叫我做那等不忠不义之人?”
柳氏还劝他,王翰林恼了,道:“妇人无知!休要以为从前在京城做小生意赚了些银子,你就能在我面前指手画脚!男人的事你再乱言,休了你送回柳家。”
柳氏拿手帕捂着脸大哭,道:“我嫁给你图什么?这十来年你年年送回家几千两银,我们一家在京里吃用俱是我贩丝贩酒的血汗钱,你居然要休我!族长,你老人家与我一个公道,他居然要休我,凭什么!”
同族几个长辈原准备了一肚皮的话打算说服王翰林,却是没有想到说不得几句他两口子居然吵起来了。柳氏原是为了助他们说话,虽然大家在家里说话都甚瞧不起她的出身和商人作派,此时大家也只能捡些现成的劝合不劝分的话劝说他两个,说来说去,就差没把柳氏夸成一朵牡丹花了。柳氏的哭声才慢慢小了下去。
杨小八镇定的很,扭过脸抠指甲。赵十二只偷瞄英华。英华踮着脚从书架空隙里只看爹娘。耀宗也只看厅里。李知远自家爹娘素来相敬如宾,却是头一回看恩爱的老师和师母吵架,颇有些为难,待出去劝,他做学生的怎么劝?待看热闹,老师说要休妻呢,此事非同小可啊。然看英华兄妹两个那等镇定,他也只能静观其变。
劝了半晌,柳氏不哭了,还道:“同族你不助他,谁助他。”
王翰林恼道:“助人不是这等助法。这等钻空子占国家便宜的事,只要我活着,你就休想!”言罢拂袖而去。族长待去拦他,柳氏又捂着帕子哭骂,重头把王翰林在京城如何省钱,如何寄钱回家的,一家无钱使,她带着耀宗去贩酒的旧事一一数落。说完一遍不歇气又说一遍,说的针毡上的针都生根出芽长出一丛丛的小针,同族几个长辈实是坐不得了,扯了个理由请辞。
柳氏追他们到大门口,还道:“他这个固执脾气,略说一说,就说要休妻,奴实是帮不上忙。”说完了拿帕子揩眼泪,眼圈一红又掉泪。族长无法,又站在门口劝她半日,大家落荒而逃。
柳氏命守门的上门拴,把加了料的手帕团在手里,顶着一双红眼回来,看见几个孩子站在阶下正待说话。王翰林早捧着一铜盆洗脸水,胳膊上搭着一条雪白的新手巾从后头来,陪着笑道:“夫人受罪了,快洗洗。”
柳氏把手帕掷到王翰林怀里,就在他手上洗眼,揩面。英华和耀宗一边一个替柳氏挽袖子,耀宗就道:“这药不大好呀,母亲的眼睛都肿了。”
英华对目瞪口呆的李知远挤了挤眼睛,笑道:“一定是老田妈洒多了。”就从父亲手里把盆接过来。王翰林看李知远一副被雷劈到的样子,有些不大好意思,老脸微红,笑道:“同族原是该守望相助的。若是不迁都,我又没有多少田地,全族都把田地寄在我名下,也不是什么事。可是现在这个时候弄手脚是自寻死路呢。老夫说了这大半日,他们只是不肯,哎,委屈你们师母了。”
谁说先生是个忠厚老实的?李知远还没有从方才英华调皮的微笑里跳出来,又被先生一闷棍打倒。
柳氏洗过眼睛,叹息道:“其实置几十顷祭田倒可以分文不缴的,可惜咱们不是长房,这事做不来。”
王翰林也叹息,道:“可怜人心不足,他们原来将田寄在我们这房名下,这二三十年也少缴了不少铜钱。今日我不肯,就差指着我鼻子骂我富贵忘本。”
“贵亲已经很讲道理了,还不曾每日饭时端空碗过来。”耀宗看母亲眼色,过来替父亲捏胳膊,笑道:“我就记得我们家隔壁那个胡大人,因事丢了官,母亲包了十两银子打发儿子送过去。胡大人将了银子去买米,他儿子跟我抱怨说从前每到发薪日亲戚朋友几十人等在他家伸手要钱。他家养活几十家人,丢了官家徒四壁,旧日亲友一个都不上门。”
“似胡大人那般,咳咳,”王翰林把脸一板,道:“你们几个,一说起闲话来比上课时精神几倍,明日不是说文会,都预备好了?”
英华“呀”了一声,笑道:“赵世兄叫我写字谜,还有几十张不曾抄。”
耀宗就道:“拿来,二哥替你抄。”
王翰林拉着柳氏后头去替她画眉去了。英华捧着铜盆随后跟上。
前院只得他们四个,耀宗就盯着赵十二,冷笑两声,道:“听说你跟我爹求亲,要娶我妹子?”
赵十二涨红了脸,点点头,道:“我已写信回去给我父亲,央他使人来和老师提亲。父王一向疼爱我,必许的。”
耀宗一拳打到他的肚上,啐道:“这一拳打你,是打你一厢情愿。”又一拳打过去,比前一拳略轻,“这一拳打你,是打你仗势欺人。”又是第三拳,却是叫杨小八接住了。
杨小八求情,道:“二哥,莫打了。”
耀宗一脚把杨小八踢开,怒道:“打的就是他。休说我家英华不喜欢他,便是喜欢他,他能娶我妹子为妻?必许,许我妹子做妾罢?我呸!”越说越恼,撸袖子还要打。
李知远拦腰抱住耀宗,劝他:“有话好好说。”
赵十二捂着肚子,疼的说不出话来。杨小八把他背到背上,一溜烟跑了。耀宗挣开李知远,恨道:“还有你,你还是不是男人!”
“我?”李知远肚上也挨了耀宗一拳,吃痛退后两步,道:“王二哥你为何打我?”
“你不是看上我妹子了么?”王耀宗进一步,李知远就退一步,耀宗估量再打不到人家,站定了道:“你就看着这臭小子纠缠你的心上人,你也不揍他几下?”
“他并没有纠缠英华妹妹。”李知远苦笑道:“二哥,他求亲老师也不曾许,打他作甚。”
王耀宗语塞,恨道:“他看中英华,不论是妻是妾,我家都会不许,可是他求亲都不许,旁人哪个还敢来说亲?想起来就恨不能再揍他几下。”
我敢,我想啊,李知远的心在呐喊。可是求亲这话哪里那样容易说出来的,家里老娘还没有搞定呢,不搞定先她老人家,英华嫁过去也没有好日子过啊。
英华提着一只小巧的竹篮过来,隔着老远看李知远额角沁汗,忙跑过来问:“你怎么了?可是哪里疼?”
李知远笑道:“热的,咱们到书房去罢。”
英华看哥哥额上也有汗,到底把捏在手里的手帕递到哥哥手里,笑道“哥哥揩汗。”
耀宗示威的看了一眼知远,慢慢擦汗。李知远便去接英华的竹篮,笑道:“芳歌问你明日可去文会耍。若去,我搬个屏风去,给你们单隔个位子在一边可好?”
英华眉眼里都是笑意,微微点头。到了书房里,英华把裁好的纸条分把他两个,又把待条的字谜分与他两个,自去滴水磨墨。耀宗冷眼看他两个,虽然两个眉眼相接甚有情意的样子,然发乎情止乎礼,却是没法子挑李知远的刺,若要说自家妹子的不是,当着外人的面,实是说不得。是以耀宗只默默写字。
英华早把两个衣袖卷起,,磨了一会,看墨斗里的墨汁差不多够了,她便把墨汁收干的纸条叠好,每十张用废纸一缠,整整齐齐码在竹篮里。
将将写完,杨小八进来,笑道:“二哥,我有话说。”看见英华也在,愣了一下,道:“妹子,我想吃酸梅汤。”
耀宗便道:“点几盏酸梅汤来,洒几粒桂花。”把英华支走,杨小八便从怀里把一封信取出来,搁到耀宗面前,道:“这是他那日求亲被拒回去写的家书,他的管家寇大听说你来家,叫我把你处置。”
耀宗拆开来看看,松了一口气,道:“还好还好,晚上我要请寇大吃酒。你要二哥怎么谢你,我那匹马送你罢。”把信揣到怀里,脸色就好看许多。
杨小八笑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他这是头一回挨打,还恼呢,我回去再劝劝他。”说罢深深看了李知远一眼,匆匆走了。
英华捧一壶酸梅汤过来,发现杨小八走了,好笑道:“这人,我现点了一壶汤来。他倒跑了。”
耀宗笑道:“二哥我来家连口水都没吃,都孝敬我罢。”取了个大盏倒了一盏慢慢吃着。英华寻了个青瓷盏顷得有大半盏,问李知远:“怕不怕酸。”
李知远摇摇头,她就倒至八分满,双手递与他。李知远去接,手指头轻轻擦着手指头,两个不约而同去看耀宗,面上俱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
耀宗看不得他们这般,啐道:“装什么装!英华,二哥问你,这小子哪里好?”
“啊。”英华手里的瓷壶差点跌出去。她握紧了瓷壶,想了一想,道:“这人有时候是有点讨厌。”
李知远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就被酸梅汤呛了一口。
英华笑出声来,轻声道:“可是妹子看着他,就觉得很快活。”她笑眼看向李知远,眼睛微微眯起,“你呢,你觉得我哪里好?”
李知远又呛了一口,手忙脚乱把酸梅汤搁在桌上,慢慢道:“先起,我觉得你温柔安静,所以喜欢看你。后来,我觉得你挥拳打人也怪有意思的。”
“我妹子可不是温柔安静的人。”王耀宗的语气好像没有搀水的酸梅卤,“挥拳打人都是小事,她惯常使马鞭打人。”
“真的?”李知远看向英华。
英华瞪二哥一眼,羞答答道:“打过几次架,使的是马鞭。”
耀宗抱着胳膊斜眼看李知远,:“要娶我妹子呢,一要捱得打,二要老实听话。”
“二哥!”英华推耀宗,“你都和人家说什么!”
“难道你中意的不是他,是赵恒那臭小子?”耀宗板起脸,道:“到底是哪个?”
“是李知远!”英华恼了,竖起两道秀气的眉毛,恨道:“我喜欢李知远,你要问几遍!”说罢脸蛋红的像庙里才涮过漆的柱子,挥起拳头重重在耀宗肩上敲了两记,飞一般跑了。
耀宗疼的龇牙,甩胳膊暴跳。当着这个爱挥拳的王二哥的面,李知远不敢笑,低头把字条俱都理好,道:“二哥晚上去不去踢球?”
“就你?”耀宗冷笑几声,道:“把你和杨小八两个捆一块,也不是我对手。”
“是不是对手,比一比才晓得呀。”李知远提起竹篮,道:“知远在镇口静候二哥大驾。”
耀宗道声就来,也不送他,径直到梧桐院,把瞒下的那封信交给柳氏,又道:“儿子觉得先替妹子定亲也罢了。晋王甚是疼爱赵恒,若是这信真送回京里,只怕我妹子就要给赵恒做妾了。”
作者有话要说::)
柳夫人教女
( )柳氏把信摊开看过,皱眉半日,道:“把这信还给寇大,恒儿求的事不会成。”
“母亲!”耀宗道:“若是晋王要把妹子给赵恒做妾……”
“不会的。”柳氏道:“官家虽然有戏言说将来要把皇位传给晋王,然说了这么些年也没动静,想来只是说说罢了。晋王再疼赵恒这孩子,也不至于糊涂到给他纳官员之女为妾。”
王翰林把信折好塞回信封,长叹一口气道:“官家为何执意要迁都,还不是因为晋王……”
“老爷,莫论国是!”柳氏打断他,道:“恒儿是你学生,柳杨两家又和晋王是快刀剪不断的亲戚,咱们在外人眼里,是铁打的晋王党。”
“把信送回去罢。”耀宗站在那里不肯动,柳氏推他,道:“晓得你疼爱你妹妹,爹娘心里有数,不会把她给人做妾的。”
“那先给英华寻个好女婿订亲!”耀宗还要说,到底被柳氏推出去了。
柳氏把儿子打发出去,看王翰林皱眉,好笑道:“这能是多大的事,老爷你愁什么?”
“我愁耀宗的亲事。”王翰林恼道:“房里现有梨蕊那个一个美婢,正经人家谁肯和咱们结亲?远远的寻个好人家,给梨蕊配份嫁妆,先把她嫁了也罢。”
柳氏想了想,道:“这样做也使得,不过,儿子那头你和他说,必要他依了才可行事。不然依令郎那个脾气,还不晓得要闹出什么事来。”
虽然老两口都没把赵恒写信回家要求亲的事当个大事,然柳氏转念一想:女儿和赵恒也算青梅竹马,赵恒如今像是对她有情的样子,人又生的俊。若是女儿对他有情,那可怎么好?柳氏越想越心惊,她原是个爽快的人,到自家女儿头上还是要三思而行,想了一会翻出一本帐来,走到女儿院里,就把杏仁几个打发出去,叫英华看帐。
英华捏着帐本和母亲撒娇,要晚上看。柳氏道:“你先看,看完了娘还有话和你讲。”
英华方才当着李知远的面说喜欢他,来家越想越害臊,恼羞喜诸般滋味齐上心头,哪里看得进去那帐,略翻了几页,因母亲看着她,就道:“这是我们家这些年来的家用年帐?没有算错呀。”
柳氏道:“你既然晓得是年帐,从头再看看。”语气已经不大好。
英华低头从第一页翻开看,第一年是母亲才嫁过来的那一年,各项杂费使用归总,一共五百千钱,柴米油盐俱是欠着铺子的,累年亏空约有一千两。收入只是父亲的俸禄和养廉钱并官家的赏赐。第二年给大哥娶亲,亏空累计二千两,然那一年没有寄钱回富春,母亲就拿着家里的钱贩了一回丝,赚了一千两银,等于第二年家里收入三千两,填了亏空还有一千两的收入,第三年五姨借了二千两,过了十个月还上,所以也不曾寄钱回老家,母亲就拿这个钱置了一个小庄,从那以后,家里吃用都不怎么花钱了,每年父亲的润笔五十八十的存下来,一年也有三五百两,母亲将去贩丝贩酒,除去人情来往,每年都能存几百两下来。家里这些年来的帐,英华大略都看过,然这一回再细细看这本总帐,便觉父母亲极不容易,燕子叼泥做窝般一点点零碎攒起,好不容易积下近万的家事。
柳氏看女儿若有所思,便道:“英华,你看这本帐上,有两年不曾寄回老家银钱,你说说缘故儿。”
“第一年是大哥成亲,第二年是五姨借钱。”英华答的很快,“只有这两年。不过……”英华迟疑了一下,道:“五姨不像是缺银子的人呀。”
柳氏微笑道:“是娘托五姨借的。”英华愣住了,不解的看着母亲。
柳氏道:“这节且放下,我再问你,若是母亲不做小生意,就靠你爹爹的润笔,咱们家的日子可过得?”
“没法过。”英华道:“咱们家的家用算是极省的了,一年顶少也要二三百两,还要寄二百回乡给大哥,还有人情来去。若是母亲不做小生意,就要拿自己的嫁妆贴。”
“母亲?( 富春山居 http://www.xlawen.org/kan/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