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部分阅读
。虽然文艺不等于伦理学和哲学,但是伦理学和哲学与文艺有着内在的密切关联,它们不可或缺地包含在文艺的意义世界中。
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之所以耐心地叙事,传神地写人写景;专心地表演艺术,生动地传传声,断然不是只为塑造一个生动的人物,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表演一个好玩的节目,而是致力于表达一种积极的、宝贵的思想;致力于传递一种价值体系,一种认识论和世界观;致力于传达自己对生活状况的理解、认知判断和特定的人生图景,总之,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懂得文化艺术的功能和意义,那就是真正的文艺都具有创造并构建意义的功能,所以他们试图通过文艺来宣达自己的生活理念,并期望能达到影响人们的目的。每次看到当代一些着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或者是艺术家的作品,如赵本山等艺术家的近年来的小品,张艺谋等导演最近的一些电影作品,还有一些电视台的娱乐综艺类节目等,我的阅读和观看体验是乏味的、沉重的,这些东西太迷离、太虚;太无聊,太飘,缺乏“一种哲学”,缺乏深广的意义空间。他们并没有赋予文艺作品以较大的思想深度,没有对变革人们的精神生活挥积极的作用,更没有满足人们对于意义体验的心灵需求。殷谦以为,一切审美现象都是一种意义现象和价值现象,所以,无意义谈何美?意义犹如大楼之底基、大树之根系,作为知识分子或作家、艺术家,或报刊、电视等媒介,只有为自己确立了可靠的价值立场和稳定的思想基础,才可能展开有效的、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充满意义感的文艺工作。
人是需要意义的,人饿了可以忍,但如果没有意义感就无法忍受了。“意义”意味着使人的生活具有健康美好的性质,意味着可靠的方向,意味着对一个清晰方向的充满正确预感的追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陷入极度的痛苦,因为他没有可以寄托精神的坚定信仰,没有清晰的价值观,所以,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就是能获得意义体验的满足。满足这一需要绝非易事,追求意义也难乎其难,它需要百折不挠的坚韧性,需要热和信心,我们可以冷静但不能冷漠,可以怀疑但不能绝望,一个冷漠而绝望的人,是对“意义”毫无兴趣的。我曾听过一个在媒体工作的朋友辩驳,他劝我完全没有必要批评社会,因为现实就是如此,世界就是它所是的样子,我们无法改变它,比如,人们就是喜欢娱乐绯闻,就是喜欢美女艳照,一本杂志可以因为一张美女照片而提高一倍的行量,一个博客因为几张艳照要比你的博客的点击率高出几千倍,“凤姐”也好,“伪娘“也罢,就是有很多人喜欢看,喜欢捧,这是就是事实,我们媒体想要生存,就必须投其所好,严格来说,我们无法赋予它以人的意义。听了朋友的这个观点,我觉得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以我看来,人将世界“人化”或“意义化”的过程,正是人赋予世界以意义的、与世界生关联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反复的、不断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作为人,就必须充满将世界意义化的力量和信心,以及充满认知世界的热和渴望,而不是像那位媒体朋友一样抱一种消极的态度和观念,他所持的观念,是我们时代的人普遍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后果非常可怕,它在强化和渲染一种对人类前途绝望的没落绪和悲观的失败心理,它在打击人类的信心,贬低人类的尊严。长此以往,越来越蔓延的无意义感将成为我们时代的普遍的精神病症,它的后果是导致人类变得更为贪婪凶残,没有教养,没有耻感。
19。人类的生命意义(4)
人为何普遍都缺乏意义感或无意义感?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可靠的信仰,没有宗教感(我说的这种无宗教感并非指隶属和皈依某一教会),因为人类生存意义之根永远扎在信仰之土壤。***正因为不相信上帝,所以很多人都“宁愿三分钟燃烧,不愿一辈子冒烟”,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现世享乐,所以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人与自然之间越来越不和谐,人与社会之间越来越乱。虽然我们都是自然的奴隶,都要经历忧愁、悲伤、眼泪的过程,最后都要被死神夺走生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就是无意义的,我们就是要克服这种自然形态的无意义感。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爱,那种像上帝的爱。活的意义来自这种爱,惟有信仰和爱才是人类超越死亡,对付绝望,克服生活的无意义感的惟一的路径。
前几天看到一部美国影片《thebookofeli》,很受震撼。我在想,如果中国是一个信仰基本丧失的国度,我们缺乏对上帝的敬畏而崇拜世俗权力,没有信仰却有迷信;我们缺乏成熟的宗教意识和达的宗教感,缺乏一个不为世俗权力所动摇的稳定价值体系和可靠的精神秩序。所以,我们的时代才沦丧为一种短时效的、与时俯仰的、肤浅的、无意义的文化现象。中国人普遍的意义感大概也只有一种亲和责任或者物质和**维系着,假如有一天末日来临,这些维系着意义感的东西都消失了,会有更多的人像富士康员工那样一个接一个地跳楼,会生更多的校园惨案,会生更多的人间悲剧……甚至会像这部影片描写的末日景一样,大部分人类在战争中死亡,大气层破了个窟窿,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环境破坏殆尽,没有文明,没有法律,没有高速公路,到处都是没有教养的流氓,到处都是强盗和劫匪,到处都充满了血腥和恐怖……而影片最终充满了意义感,片中的艾利为末日后人类的精神重建而努力奔波,他是有信仰的,所以他的一生充满了意义感,虽然他遇到过艰难和困苦,但他最终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从上帝那里获得力量。
玛雅预终结了,说到这里,我觉得惟一让我们摆脱这种无意义感的途径就是“艾利”那种富有宗教感的信仰,心中有上帝人类才会有神性,才会自觉地放弃自己兽性人的行为,才会在万难中取胜,才会战胜无意义的尘世生活,使生活获得真正的意义,使自己的灵魂得以永生。
1。后记(Postscript)(1)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曾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讨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布丰的“退化论”都是没有意义的事,就如当我在思考人是猴子变的,还是猴子是人变的问题的时候,我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无论他们研究过多少物种,并且提出了相当有力的证据,但在关于人的问题上,他们的一切结论都是想象中的产物。反而,当人们普遍地在关注和讨论关于“2012世界末日”预的话题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是关于人的问题,也只有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才会想到上帝。但是,此时我想到了人,因为如果地球真的毁灭在2012年12月22日,那么这个毁灭,也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
当灾难频繁到不正常的时候,我们也许才现了科学技术的无力和低弱。但是我们无法控制事态的展,政治家以及技术人员和科学家无法规定新社会的展模式,甚至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无法知道明天将会生什么。当江河湖海、甚至我们生活的环境污染至此,我们明显意识到是咎由自取,自己成为自己成就的牺牲品。直到今天,“2012末日”的阴影还困扰着每个人。虽然人们为环卫付出了诸多努力,试图用各种手段来对付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大量垃圾和有害烟雾,但是消除这些危害环境的东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生产这些东西的速度。大量的有毒飞扬物飘在大气中,使江河湖海以及土壤遭受侵蚀的是不变形的塑料垃圾,还有从工厂排除来的污水。有些人在努力,有些人在逃避,甚至有大部分人无动于衷。人们只顾眼下的太平与安乐,不再愿意考虑未来的事。他们认为,没有社会文明的展就没有幻想中的人间天堂。但是谁又想过人的尊严与社会文明之间的问题?又在乎过这种无条理展的严重后果?很多国家都坚持这样的信条:展才是硬道理、生产才是生存和展的基础,以至于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宁愿亡羊,也不设法补牢。与持久性相对的是暂时性,我们总是朝着与孤立状态决裂的方向前进。大量的浪费,无持久性成为当代的另一个特点,也是劳动力向技术先进的国家、达国家移民的潮流。
当某个早晨拧开水龙头,现杯子里的水是奶白色的时候,我在酒店的洗手间里望着杯子愣,足有半个小时——杯子里的水像沉淀后的石灰水。我想这正是这个世界的一些国家的一些人竭力并急迫想解决的问题,而还有一些人远远站在一边,无动于衷甚至听之任之,大概他们认为杯子里的危机与他个人无关,世界未来的无条理展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都不会影响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这个世界在太短的时间内生了巨变,而且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变化的方向,人们已经没有信心和力量在现实的压力下考虑这些看似多余的问题。而一些人倚靠纯净水来维持生命,他们从未想过环境污染的问题,甚至为这个飞速展的世界喝彩,并歌颂科学技术的伟大,歌颂人们惊人的能力已经完全跟得上环境所需要的速度了:没有干净的自来水,他们可以喝纯净水,没有天然的粮食他们可以吃转基因食品。也许他们从没有想过,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人在依靠自然环境在生存,更可怕的是这个世界已经冲过了缆绳,没有任何可靠的趋向,也没有稳定和放慢当前变化速度的有效办法。未来是非常可怕的:国家疆界分割不了我们的生物圈,而它的破坏和损害却是经济展造成的;主权政府的自由意志管不了空气和水的运动周期,在一个国家的国界碑前止步的可能是人,但绝不可能是化学污染。有人提醒我,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联合国思考的问题,而不是我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吗?我想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念头,那么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我放下杯子时突然意识到,今天已经是2010年末了,如果自然界开和技术展仍保持这样无休止的不负责任的状态,那么人类将会自己走上绝路。
清晨的阳光是明媚的,洒在我的脸上。在往六里桥汽车站走的那段路上,我看到还有人遮蔽阳光。化妆品改变了人的面貌,致使她们的脸都难以接受冬日暖阳的沐浴,社会什么时候展成了这样,我们离不开太阳却害怕阳光。妻子在身旁说:“你是不是动摇了?准备接受新的宗教?”我告诉妻子,我并不打算去接受我看到的或听到这些,但我似乎也并不排斥这些。妻子说:“你应该知道为什么城市越大就越冷漠。从现在开始,你必须把他们逆耳的忠全部忘掉,我们不需要那些东西,我们的生活还过得去,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信仰。”城市冷漠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内心就有了难以抚平的痕痕伤疤,这就是被那种缺乏节制的拜金主义重创的。但我知道,人绝对不能忽视精神,那种以追求物质目的为主的生活必然使得国与国对立,城市与乡村对立,人与人对立,而人的**是无法得到满足的,人们无穷尽的需要在物质王国里不会得以实现,而真正能实现地方只有精神王国。
2。后记(Postscript)(2)
其实我们的科学家都很清楚,每个事物都是各自那一条道路上的一个点,一切事物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又非常简单:宏观和微观世界、一个星系或一个原子、细菌,都具有一种非常复杂的现实,同样都具有一些像标本那样简单的结构,也就是说,一切事物皆包蕴着变异、变化以及运动。总而之:生产粮食的土壤、能够饮用的水、矿产资源、建筑材料等等都是具体、有限的。但是,能够建起的工厂和楼房,以及汽车、家具、写出的书、画出的画等等却是无限的。万物的固有性质和创造的怪诞想法的矛盾已经被只顾展和享受的人类忘记了,当自然万物的平衡被打破后,灾难就随之而来了,这能怪责于谁呢?自古以来,自然界都在控制和选择着自身的演变,如果说自然界是没有意识和思维的,但它却在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难道有大脑有意识有思维的人类就不会这样做吗?
继尼采的“神已死”之后,当今世界可以说“智慧已亡”,因为人类正在破坏世界,正在建立一种畸形的经济,甚至异想天开地去追求打开“星际之门”踏上另一个星球继续掠夺的怪想,力图在科学和技术、财富和权力,乃至可以想得出的任何怪异的办法中来征服地球的世界,甚至是别的星球的世界。说到底,这些都是由于智慧的死亡所造成的,所以我们更需要真正的智慧能给我们指出途径,而事实上我们已经等很久了。而在我看来,那些达国家所进行的正是那种毁灭灵魂的、低能的、机械的、无意义的、单调的劳动,这简直就是对人性的侮辱,它必然会导致侵略的行为以及逃避现实的空想。我想我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那种可以使我超脱平庸的智慧。
人类文明展到今天一个相对高度的时代,感却冰结了,成为一种丧失了集体感的人,他们意识不到共同命运标志着未来,感觉不到自己本属于大自然的母体,并且无知、无休止地蹂躏自然母亲。而这都是因为他们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母体。据人类的未来学专家说,人类将实现及控制气候和利用海洋等大业。而在此前,人类还试图制造出一个人造月亮,而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展示人类的科技文明,而其目的在于,如果人造月亮挂在天上,那么夜晚将会变成白昼,展的速度也可想而知……人类对大自然母体的侵害和掠夺也将提速了,如果说霍金先生所预的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那么这个毁灭的时间也将缩短至100年。而在生物学及由此产生的技术的诸多方面,同样在接近尾声……
人们不能认识自己的**特性,在物质**的驱使下也不能意识到培育精神。技术无法均衡,生态无法平衡、人文科学衰退了。也许当今的人们能够认识自身的特性,但却不能认识人的本质。人贪婪的**得不到满足,满足不了他们深不可测的内心,因而不断被新的幻想所包围——人类不断在大自然的母体上做着各种实验,核试验、在地下或海域探寻,把满足幻想的东西送上天,而今天,他们又在亚丁湾海域试图打开星际之门。《圣经》说,你们不可试探你们的神。但是,人类是不听一个看不到的所谓的上帝的警告的,“反倒在旷野大起欲心,在荒地试探神”。也许,他们有一天直到自己死在对幻想的试探中。因为《圣经》上还说了,上帝要“搭救敬虔的人脱离试探,把不义的人留在刑罚之下,等候审判的日子”……书中对永恒宗教的观点,并非不是反社会的,也非逃避的、非科学的、不合理的。要想解决“末日”的问题,我们只有接受它,才能给怀有善意的人们带来和平,这是拯救我的哲学。也许我看不到这种信仰的普遍传布,但我的理想和责任正是努力朝着这个目标。
上帝是公平的,他付予了人害怕的恐惧感,同时也付予了人无畏的胆力。也许只有这样人才以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与自然和谐共存。一旦人类打破了这种综合平衡,那么世界就会变得残酷起来。细心的上帝亦付予人以神智,文学正是从神智的展而来的,它是人的道德平衡器,教人削弱无和无义、无知和无耻。事实上,只有人有所畏惧,才能正常和正当的生活。一个从不反省自身以及对自然毫无敬畏之心的人,是充满破坏性的、疯狂的、物欲的,甚至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的魔鬼。而读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能使人产生一种畏惧感,那就是我们担心自己会不会变成那种不好样子,文学教会我们如何理性、正确地爱以及怕,应该热爱和畏惧什么。社会的道德滑坡昭示了人文精神之危机,当今的文学没有引人向上的力量感,甚至失去了它本来或者应该有的自觉的启蒙精神。而我渴望启蒙的文学所带给我的力量。尽管现在看来文学不能够使人立地成佛,但我相信那些优秀的文学仍然可以让我们的心智逐渐成熟,引导我们思索,让我们感到不安,并持久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内心生活,我喜欢它以微妙的形式给与我美好的观念和感。
3。后记(Postscript)(3)
在我创作完这部作品时我想,只有真正意义上的信仰,才能把我们目前的忧伤变成希望——在灵的生命里,在我们置身的劳苦中,我们将尽力于人性的完善。每个人都成为有良心的人,并对自己所生存并为之服务的社会担负起个人义务。只有真正的宗教式的信仰,才会使人有集体的感,并且为此站出来,勇敢呼吁国际彻底改变方向的紧迫性,呼吁各国的展的舰头不要指向战争,而应该指向和平;不要指向少数人的利益,而是指向全人类的成就。只有这样,“2012”世界末日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一切关于“2012”世界末日的预将会变成流。
最后,我想感谢一直在努力支持着我创作的张向奎先生。同时也感谢黄山书社对我的支持,感谢他们为本书所做的一切努力,感谢他们让这本书与读者见面。
殷谦
2011年2月12日于北京
全书结束!
《 笔下文学 》整理收藏 Www。Bxwx。Org( 末世2012(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946/ )
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之所以耐心地叙事,传神地写人写景;专心地表演艺术,生动地传传声,断然不是只为塑造一个生动的人物,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表演一个好玩的节目,而是致力于表达一种积极的、宝贵的思想;致力于传递一种价值体系,一种认识论和世界观;致力于传达自己对生活状况的理解、认知判断和特定的人生图景,总之,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懂得文化艺术的功能和意义,那就是真正的文艺都具有创造并构建意义的功能,所以他们试图通过文艺来宣达自己的生活理念,并期望能达到影响人们的目的。每次看到当代一些着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或者是艺术家的作品,如赵本山等艺术家的近年来的小品,张艺谋等导演最近的一些电影作品,还有一些电视台的娱乐综艺类节目等,我的阅读和观看体验是乏味的、沉重的,这些东西太迷离、太虚;太无聊,太飘,缺乏“一种哲学”,缺乏深广的意义空间。他们并没有赋予文艺作品以较大的思想深度,没有对变革人们的精神生活挥积极的作用,更没有满足人们对于意义体验的心灵需求。殷谦以为,一切审美现象都是一种意义现象和价值现象,所以,无意义谈何美?意义犹如大楼之底基、大树之根系,作为知识分子或作家、艺术家,或报刊、电视等媒介,只有为自己确立了可靠的价值立场和稳定的思想基础,才可能展开有效的、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充满意义感的文艺工作。
人是需要意义的,人饿了可以忍,但如果没有意义感就无法忍受了。“意义”意味着使人的生活具有健康美好的性质,意味着可靠的方向,意味着对一个清晰方向的充满正确预感的追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陷入极度的痛苦,因为他没有可以寄托精神的坚定信仰,没有清晰的价值观,所以,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就是能获得意义体验的满足。满足这一需要绝非易事,追求意义也难乎其难,它需要百折不挠的坚韧性,需要热和信心,我们可以冷静但不能冷漠,可以怀疑但不能绝望,一个冷漠而绝望的人,是对“意义”毫无兴趣的。我曾听过一个在媒体工作的朋友辩驳,他劝我完全没有必要批评社会,因为现实就是如此,世界就是它所是的样子,我们无法改变它,比如,人们就是喜欢娱乐绯闻,就是喜欢美女艳照,一本杂志可以因为一张美女照片而提高一倍的行量,一个博客因为几张艳照要比你的博客的点击率高出几千倍,“凤姐”也好,“伪娘“也罢,就是有很多人喜欢看,喜欢捧,这是就是事实,我们媒体想要生存,就必须投其所好,严格来说,我们无法赋予它以人的意义。听了朋友的这个观点,我觉得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以我看来,人将世界“人化”或“意义化”的过程,正是人赋予世界以意义的、与世界生关联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反复的、不断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作为人,就必须充满将世界意义化的力量和信心,以及充满认知世界的热和渴望,而不是像那位媒体朋友一样抱一种消极的态度和观念,他所持的观念,是我们时代的人普遍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后果非常可怕,它在强化和渲染一种对人类前途绝望的没落绪和悲观的失败心理,它在打击人类的信心,贬低人类的尊严。长此以往,越来越蔓延的无意义感将成为我们时代的普遍的精神病症,它的后果是导致人类变得更为贪婪凶残,没有教养,没有耻感。
19。人类的生命意义(4)
人为何普遍都缺乏意义感或无意义感?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可靠的信仰,没有宗教感(我说的这种无宗教感并非指隶属和皈依某一教会),因为人类生存意义之根永远扎在信仰之土壤。***正因为不相信上帝,所以很多人都“宁愿三分钟燃烧,不愿一辈子冒烟”,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现世享乐,所以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人与自然之间越来越不和谐,人与社会之间越来越乱。虽然我们都是自然的奴隶,都要经历忧愁、悲伤、眼泪的过程,最后都要被死神夺走生命,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就是无意义的,我们就是要克服这种自然形态的无意义感。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爱,那种像上帝的爱。活的意义来自这种爱,惟有信仰和爱才是人类超越死亡,对付绝望,克服生活的无意义感的惟一的路径。
前几天看到一部美国影片《thebookofeli》,很受震撼。我在想,如果中国是一个信仰基本丧失的国度,我们缺乏对上帝的敬畏而崇拜世俗权力,没有信仰却有迷信;我们缺乏成熟的宗教意识和达的宗教感,缺乏一个不为世俗权力所动摇的稳定价值体系和可靠的精神秩序。所以,我们的时代才沦丧为一种短时效的、与时俯仰的、肤浅的、无意义的文化现象。中国人普遍的意义感大概也只有一种亲和责任或者物质和**维系着,假如有一天末日来临,这些维系着意义感的东西都消失了,会有更多的人像富士康员工那样一个接一个地跳楼,会生更多的校园惨案,会生更多的人间悲剧……甚至会像这部影片描写的末日景一样,大部分人类在战争中死亡,大气层破了个窟窿,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环境破坏殆尽,没有文明,没有法律,没有高速公路,到处都是没有教养的流氓,到处都是强盗和劫匪,到处都充满了血腥和恐怖……而影片最终充满了意义感,片中的艾利为末日后人类的精神重建而努力奔波,他是有信仰的,所以他的一生充满了意义感,虽然他遇到过艰难和困苦,但他最终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从上帝那里获得力量。
玛雅预终结了,说到这里,我觉得惟一让我们摆脱这种无意义感的途径就是“艾利”那种富有宗教感的信仰,心中有上帝人类才会有神性,才会自觉地放弃自己兽性人的行为,才会在万难中取胜,才会战胜无意义的尘世生活,使生活获得真正的意义,使自己的灵魂得以永生。
1。后记(Postscript)(1)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曾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讨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布丰的“退化论”都是没有意义的事,就如当我在思考人是猴子变的,还是猴子是人变的问题的时候,我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无论他们研究过多少物种,并且提出了相当有力的证据,但在关于人的问题上,他们的一切结论都是想象中的产物。反而,当人们普遍地在关注和讨论关于“2012世界末日”预的话题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是关于人的问题,也只有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才会想到上帝。但是,此时我想到了人,因为如果地球真的毁灭在2012年12月22日,那么这个毁灭,也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
当灾难频繁到不正常的时候,我们也许才现了科学技术的无力和低弱。但是我们无法控制事态的展,政治家以及技术人员和科学家无法规定新社会的展模式,甚至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无法知道明天将会生什么。当江河湖海、甚至我们生活的环境污染至此,我们明显意识到是咎由自取,自己成为自己成就的牺牲品。直到今天,“2012末日”的阴影还困扰着每个人。虽然人们为环卫付出了诸多努力,试图用各种手段来对付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大量垃圾和有害烟雾,但是消除这些危害环境的东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生产这些东西的速度。大量的有毒飞扬物飘在大气中,使江河湖海以及土壤遭受侵蚀的是不变形的塑料垃圾,还有从工厂排除来的污水。有些人在努力,有些人在逃避,甚至有大部分人无动于衷。人们只顾眼下的太平与安乐,不再愿意考虑未来的事。他们认为,没有社会文明的展就没有幻想中的人间天堂。但是谁又想过人的尊严与社会文明之间的问题?又在乎过这种无条理展的严重后果?很多国家都坚持这样的信条:展才是硬道理、生产才是生存和展的基础,以至于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宁愿亡羊,也不设法补牢。与持久性相对的是暂时性,我们总是朝着与孤立状态决裂的方向前进。大量的浪费,无持久性成为当代的另一个特点,也是劳动力向技术先进的国家、达国家移民的潮流。
当某个早晨拧开水龙头,现杯子里的水是奶白色的时候,我在酒店的洗手间里望着杯子愣,足有半个小时——杯子里的水像沉淀后的石灰水。我想这正是这个世界的一些国家的一些人竭力并急迫想解决的问题,而还有一些人远远站在一边,无动于衷甚至听之任之,大概他们认为杯子里的危机与他个人无关,世界未来的无条理展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都不会影响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这个世界在太短的时间内生了巨变,而且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变化的方向,人们已经没有信心和力量在现实的压力下考虑这些看似多余的问题。而一些人倚靠纯净水来维持生命,他们从未想过环境污染的问题,甚至为这个飞速展的世界喝彩,并歌颂科学技术的伟大,歌颂人们惊人的能力已经完全跟得上环境所需要的速度了:没有干净的自来水,他们可以喝纯净水,没有天然的粮食他们可以吃转基因食品。也许他们从没有想过,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人在依靠自然环境在生存,更可怕的是这个世界已经冲过了缆绳,没有任何可靠的趋向,也没有稳定和放慢当前变化速度的有效办法。未来是非常可怕的:国家疆界分割不了我们的生物圈,而它的破坏和损害却是经济展造成的;主权政府的自由意志管不了空气和水的运动周期,在一个国家的国界碑前止步的可能是人,但绝不可能是化学污染。有人提醒我,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联合国思考的问题,而不是我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吗?我想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念头,那么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我放下杯子时突然意识到,今天已经是2010年末了,如果自然界开和技术展仍保持这样无休止的不负责任的状态,那么人类将会自己走上绝路。
清晨的阳光是明媚的,洒在我的脸上。在往六里桥汽车站走的那段路上,我看到还有人遮蔽阳光。化妆品改变了人的面貌,致使她们的脸都难以接受冬日暖阳的沐浴,社会什么时候展成了这样,我们离不开太阳却害怕阳光。妻子在身旁说:“你是不是动摇了?准备接受新的宗教?”我告诉妻子,我并不打算去接受我看到的或听到这些,但我似乎也并不排斥这些。妻子说:“你应该知道为什么城市越大就越冷漠。从现在开始,你必须把他们逆耳的忠全部忘掉,我们不需要那些东西,我们的生活还过得去,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信仰。”城市冷漠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内心就有了难以抚平的痕痕伤疤,这就是被那种缺乏节制的拜金主义重创的。但我知道,人绝对不能忽视精神,那种以追求物质目的为主的生活必然使得国与国对立,城市与乡村对立,人与人对立,而人的**是无法得到满足的,人们无穷尽的需要在物质王国里不会得以实现,而真正能实现地方只有精神王国。
2。后记(Postscript)(2)
其实我们的科学家都很清楚,每个事物都是各自那一条道路上的一个点,一切事物说复杂非常复杂,说简单又非常简单:宏观和微观世界、一个星系或一个原子、细菌,都具有一种非常复杂的现实,同样都具有一些像标本那样简单的结构,也就是说,一切事物皆包蕴着变异、变化以及运动。总而之:生产粮食的土壤、能够饮用的水、矿产资源、建筑材料等等都是具体、有限的。但是,能够建起的工厂和楼房,以及汽车、家具、写出的书、画出的画等等却是无限的。万物的固有性质和创造的怪诞想法的矛盾已经被只顾展和享受的人类忘记了,当自然万物的平衡被打破后,灾难就随之而来了,这能怪责于谁呢?自古以来,自然界都在控制和选择着自身的演变,如果说自然界是没有意识和思维的,但它却在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难道有大脑有意识有思维的人类就不会这样做吗?
继尼采的“神已死”之后,当今世界可以说“智慧已亡”,因为人类正在破坏世界,正在建立一种畸形的经济,甚至异想天开地去追求打开“星际之门”踏上另一个星球继续掠夺的怪想,力图在科学和技术、财富和权力,乃至可以想得出的任何怪异的办法中来征服地球的世界,甚至是别的星球的世界。说到底,这些都是由于智慧的死亡所造成的,所以我们更需要真正的智慧能给我们指出途径,而事实上我们已经等很久了。而在我看来,那些达国家所进行的正是那种毁灭灵魂的、低能的、机械的、无意义的、单调的劳动,这简直就是对人性的侮辱,它必然会导致侵略的行为以及逃避现实的空想。我想我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那种可以使我超脱平庸的智慧。
人类文明展到今天一个相对高度的时代,感却冰结了,成为一种丧失了集体感的人,他们意识不到共同命运标志着未来,感觉不到自己本属于大自然的母体,并且无知、无休止地蹂躏自然母亲。而这都是因为他们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母体。据人类的未来学专家说,人类将实现及控制气候和利用海洋等大业。而在此前,人类还试图制造出一个人造月亮,而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展示人类的科技文明,而其目的在于,如果人造月亮挂在天上,那么夜晚将会变成白昼,展的速度也可想而知……人类对大自然母体的侵害和掠夺也将提速了,如果说霍金先生所预的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那么这个毁灭的时间也将缩短至100年。而在生物学及由此产生的技术的诸多方面,同样在接近尾声……
人们不能认识自己的**特性,在物质**的驱使下也不能意识到培育精神。技术无法均衡,生态无法平衡、人文科学衰退了。也许当今的人们能够认识自身的特性,但却不能认识人的本质。人贪婪的**得不到满足,满足不了他们深不可测的内心,因而不断被新的幻想所包围——人类不断在大自然的母体上做着各种实验,核试验、在地下或海域探寻,把满足幻想的东西送上天,而今天,他们又在亚丁湾海域试图打开星际之门。《圣经》说,你们不可试探你们的神。但是,人类是不听一个看不到的所谓的上帝的警告的,“反倒在旷野大起欲心,在荒地试探神”。也许,他们有一天直到自己死在对幻想的试探中。因为《圣经》上还说了,上帝要“搭救敬虔的人脱离试探,把不义的人留在刑罚之下,等候审判的日子”……书中对永恒宗教的观点,并非不是反社会的,也非逃避的、非科学的、不合理的。要想解决“末日”的问题,我们只有接受它,才能给怀有善意的人们带来和平,这是拯救我的哲学。也许我看不到这种信仰的普遍传布,但我的理想和责任正是努力朝着这个目标。
上帝是公平的,他付予了人害怕的恐惧感,同时也付予了人无畏的胆力。也许只有这样人才以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与自然和谐共存。一旦人类打破了这种综合平衡,那么世界就会变得残酷起来。细心的上帝亦付予人以神智,文学正是从神智的展而来的,它是人的道德平衡器,教人削弱无和无义、无知和无耻。事实上,只有人有所畏惧,才能正常和正当的生活。一个从不反省自身以及对自然毫无敬畏之心的人,是充满破坏性的、疯狂的、物欲的,甚至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的魔鬼。而读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能使人产生一种畏惧感,那就是我们担心自己会不会变成那种不好样子,文学教会我们如何理性、正确地爱以及怕,应该热爱和畏惧什么。社会的道德滑坡昭示了人文精神之危机,当今的文学没有引人向上的力量感,甚至失去了它本来或者应该有的自觉的启蒙精神。而我渴望启蒙的文学所带给我的力量。尽管现在看来文学不能够使人立地成佛,但我相信那些优秀的文学仍然可以让我们的心智逐渐成熟,引导我们思索,让我们感到不安,并持久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内心生活,我喜欢它以微妙的形式给与我美好的观念和感。
3。后记(Postscript)(3)
在我创作完这部作品时我想,只有真正意义上的信仰,才能把我们目前的忧伤变成希望——在灵的生命里,在我们置身的劳苦中,我们将尽力于人性的完善。每个人都成为有良心的人,并对自己所生存并为之服务的社会担负起个人义务。只有真正的宗教式的信仰,才会使人有集体的感,并且为此站出来,勇敢呼吁国际彻底改变方向的紧迫性,呼吁各国的展的舰头不要指向战争,而应该指向和平;不要指向少数人的利益,而是指向全人类的成就。只有这样,“2012”世界末日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一切关于“2012”世界末日的预将会变成流。
最后,我想感谢一直在努力支持着我创作的张向奎先生。同时也感谢黄山书社对我的支持,感谢他们为本书所做的一切努力,感谢他们让这本书与读者见面。
殷谦
2011年2月12日于北京
全书结束!
《 笔下文学 》整理收藏 Www。Bxwx。Org( 末世2012(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