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部分阅读
匆匆赶到石柳河畔,齐惜音问:“世子!我们去哪里?”
齐良道:“我们去军营。”
齐惜音担心道:“恐马将军对石柳河驻军也有交代,世子此去危险。”
魏士安也劝道:“世子!为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先回昆明吧!”
齐良摇头:“本王不能丢下二千弟兄们,我得把他们带出来。”
齐惜音急道:“但世子不能去!”魏士安马上自告奋勇道:“世子!属下进军营去见刘德祥,让他把部队带出来。”
齐良侧首问:“你能进得了军营吗?”
魏士安道:“属下偷偷潜进去。”
齐良戏问:“你能潜得进去?”这可不是民宅,而是戒备森严的军营。
魏士安虽武艺高强,但也不敢确定,不自信道:“不知道!”
齐良笑笑:“即便你能成功潜入,又怎么把部队带出呢?”
魏士安道:“可等至黑夜,再让部队秘密离开。”
齐良哂笑:“二千部队开拔会不惊动其它人?又或者在天黑之前叙州府来了人呢?”
魏士安迟疑着问:“那该怎么办?”
齐良道:“你直接报名号进军营就是,然后也让刘德祥光明正大的带部队离开。”
魏士安惊问:“这样也可以吗?”
齐良望一望南面,后面一直没有追兵赶来,像是喃喃自语:“若是半个时辰内还没有追兵赶来,人家就是任由我们离去了,自是我们做什么也无人干涉了。”接着鼓励道:“去吧!照我的吩咐做,不会有事的!”最后又补充一声:“若是他们真不让你们离开,你们就留下吧,除非他们用强缴你们的械,你们不要反抗,不要抱怨,服从他们的命令,听从他们的指挥。”
魏士安离开后,齐惜音还是小心翼翼地让齐良藏于一山洞中。
黄昏时分,夕阳慢慢接近地平线,远处过来一大队人马,看清了最前头的是魏士安与刘德祥,齐惜音欢喜地禀报:“世子!魏队长与刘队长他们回来了。”
齐良早已站在洞外眺望,含笑点头。
本书首发。
第二百三十七章 准备出山
余辉下,森林里透着一丝丝寒气,齐良跳下石块正要下山迎接,左右剑兄弟连忙阻止:“世子请不要下去,让他们自己上来。”
齐良侧首一思,欣然接受,虽然魏士安与刘德祥都是信得过的侍卫,但在此特殊时刻还是小心点为好,遂静静站着不动仔细观察下面的情况。
部队在山脚停下,只有刘德祥、魏士安及两名带队千户飞快跑上山来,齐良欣慰地笑,此可完全放心了。
“参见世子。”刘德祥与两名千户行礼。
齐良十分高兴:“各位辛苦!”
魏士安则由衷赞叹:“世子料事如神,果真无人阻挠我们离开。”
齐良现出无奈神情,在此危难时刻谁还会进行无谓的内耗?此也充分说明吴军已相当势弱了,他挥挥手:“咱们下山吧!”
刘德祥跟在其侧,问:“天已黑,是否就在山脚安营扎寨?”
齐良摇头:“我们必须连夜行军。”
刘德祥问:“我们准备去哪?”路上魏士安已与他说明一切,远离叙州府与马宝的军队他也认为是明智的选择。
齐良道:“我们向石柳河上游走。”
刘德祥奇怪问:“世子!我们不回南边吗?”
齐良断然道:“不!我们过河去北边。”
不仅是刘德祥,另一侧的齐惜音及背后的魏士安等人皆惊,刘德祥有点魂飞魄散:“又去北边?”
齐良道:“我们与桂明会合去,再进大劳山!”
齐惜音一脸写满的担心,强调反对:“世子!河对岸还有清廷大军驻防,渡河太过凶险,万万不可。”
齐良不以为然:“此时非彼时,经石柳河攻防战清图海部实力已大损,他们全盛时都不能奈何本王,又遑论现在?况且,他们还得驻重兵于石柳河畔以防马宝将军部,哪还有余力对付我们?”
齐惜音仍然忧心忡忡:“可您是世子,清军一定会倾力对付您的!”
齐良笑笑:“谁知道我过河了?即使知道又如何?北岸有那么多支我方部队在游击,谁又知道我在哪支部队里?”接着现出温柔的笑,好言宽慰:“齐姐放心,我们只是过去与桂明会合,大家聚齐后,我们便回昆明。”他望着北方颇有感慨道:“北岸可不只有桂明兄弟啦,还有鲁指挥,张参军及昆明卫等众多兄弟,我既然把你们都带出来了,也一定要把他们带出来。”
刘德祥既是感动又是感慨,道:“北岸天大地大,可任由我们翱翔,以世子英明睿智自不会有什么问题,属下担心的是我们怎么渡过石柳河?经上一役,清军已加强了对河岸的戒备。”
齐良道:“还能怎么过?当然是偷偷地过啊!”只要大家思想统一愿意过河就好,其它一切好办。他信心十足吩咐:“先派出探子探明上游各渡河点,择其一偷渡。”石柳河那么长,而清军也就那么几万人,想要找个清军薄弱之处还不是简单之事?
溯石柳河上行百里,经过多次侦探后,择一水缓滩阔的点夜色里齐良部成功偷渡。上岸后部队直奔大劳山,此时的大劳山戒备已松散,整个三十里范围内警戒区清军所剩无几,大多是一些地方乡兵在滥芋充数。齐良部轻松撕裂警戒线,并大量打击地方乡兵及乡兵背后的势力——地方土豪劣绅,金银收归天朔府,田地财产则分给平民,当地百姓无不欢庆,并积极配合吴军寻找失散的吴军将士。
踏遍了整座大劳山都不见一个活着的吴军,千余连发弩士兵们个个垂头丧失,神情沮丧,但桂明反而高兴,心情愉快,因为其中没有发现女人的尸体也没有发现世子的尸首,这说明齐惜音侍卫长没有事世子也没有事。
在一片密林里部队接令停下歇息,桂明疲劳地靠着树坐下,把头盔摘下并松松扎得紧紧的盔甲,然后掏出一把炒熟的小米塞入口中干干地咬着,林天佑递过一个水袋道:“桂部长来口水。”
桂明接过水袋仰口即喝,林天佑轻叹:“前面就是天马崖,我们这是第二次过天马崖了!”部队由南到北,现在又由北往南倒回来了,其中与搜山的清军遭遇两次,歼灭清军五百人,自身损失七十人。
桂明继续大口灌着水装着未听见,林天佑瞅一眼,忍了忍又道:“桂部长!您有没有发现情况好像有了些变化?”
桂明放下水袋,擦一把嘴问:“什么变化?”
林天佑道:“自跳虎峡之后我们再未遇到过清军,好像大劳山的戒备也松懈了许多。”
桂明点头:“知道。”
林天佑靠近点,小心翼翼再问:“世子会否已不在大劳山了?”他生怕桂明误会他不想再寻世子,但再这样找下去却是徒劳无功。
桂明瞟一眼道:“过了天马崖,我们就出山。”
林天佑惊喜:“真的吗?”
桂明点头:“当然!我又岂会不知世子已不在山中?我还怀疑南岸我军已开始大举渡河了,不然大劳山处的清军不会减少。”
林天佑奇怪问:“桂部长既已早知,为何不早出山协助我军渡河?”
桂明笑:“我们的重点还是寻找世子,再说我们并不知大劳山外围虚实岂能贸然出山?现在不同了,情况已可基本确定,且从天马崖处出山最安全,如万一有变还可迅速退回。”
原来桂部长早已成竹在胸,林天佑喜道:“我们这就过天马崖出山!”他拍着大腿站起,整日地攀爬他已厌倦透了这种大山生活。他刚站起,外面传来一声紧过一声的示警声,桂明一骨碌爬起,干练吩咐:“有情况,准备战斗!”
本书首发。
第三百三十八章 遭人伏击
士兵们迅速散开隐蔽并做好战斗准备,桂明站在一高处端着长筒望远镜观察,模糊的身影渐渐清晰,前面一队清军警惕性地走着,可马上桂明便发现不对,怎么后面会出现着吴军军服的士兵?而且还不只一名,好几名吴军士兵掺在其中。
“都不要动手!”敌我难辨,桂明紧急下达命令。
将士们都充满疑惑,他们还看不清前面的人,只是端着连发弩万分紧张地高度戒备着。
旁边林天佑小声问:“桂部长怎么回事?”
桂明没有理睬,还是一眨不眨地注视前方,前面的人更加清晰,他能看见最前面一人的脸,略显嫩稚,但十分机警。后面着吴军装束的人越来越多,他露出微笑,吩咐:“派人前去询问,看他们是哪部队?”
林天佑虽莫名其妙,但还是毫不犹豫遵令下去。两名吴军士兵发出信号后,前面前进中的队伍嘎然停止,并迅速成战斗队形散开。桂明观察着前面的一举一动,虽听不到双方对话的声音,但片刻后看见己方一名士兵无所顾忌地兴奋飞奔跑回,他已知道和自己猜测的一样——是自己人。
会是世子吗?他放下望远镜,怦然跳动的心差点到了咽喉,这是一个多么诱惑的想法啊!“没事了,大家都起来。”他率先往前走,其它人依然迷惑不解。
林天佑小跑跟上:“桂部长!怎么回事?”
桂明脚步越来越快:“是自己人。”
林天佑马上兴奋问:“是世子吗?”
桂明掩饰着激动:“但愿是。”
迎上那名飞奔而来的士兵,桂明迫不及待问:“前面是什么人?”
士兵回道:“是昆明卫的人。”
桂明狂喜:“昆明卫?世子在呢?”
“世子不在!”
桂明犹若从温泉落入了冰谷:“怎么回事?他们不是昆明卫吗?”
士兵回答:“他们只是昆明卫的第07千人队,并没有与世子在一起。”
知道士兵所知有限,桂明敞开步子直接找第07千人队去了。
前面好像已接洽完毕,双方身份都已到确认,对方的人也都钻出了出来,见都是自己人所有的人无不兴高采烈,欢喜跳跃。
一名百户跑到桂明面前,激动无比行礼:“参见桂部长!”桂明在军中的威信很高,许多人都把他作为自己崇拜的对象。在百户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着清军服的兵,他身体单瘦,表现拘谨,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神不眨眼地盯着桂明,他正是桂明望远镜中瞧见的那个走在最前面的人,他是第07千人队得过齐良亲自嘉的安西,现在他也是第07千人队的一名小旗令了。
桂明情切问:“世子在呢?”透过百户,他瞟了一眼安西,觉得这小兵挺滑稽,但也挺精神。
百户回答:“我们也在找世子。”
“怎么回事?你们怎么没有与世子在一起?”
百户回答:“自清图海部南下后,叙州府危机,世子带昆卫明野外游击,并令我第07千人队深入敌后破坏清军后勤,至此我第07千人队一直与世子是分开的。”
原来如此,桂明问:“你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百户道:“我们在敌后方打了几次伏击后,无意中得悉世子被困于大劳山,蒋云湘千户便率我们入大劳山救援世子来了,可在大劳山搜寻几日,谁知却无丝毫世子消息。”
“搜寻过程中你们遇到清军没有?”桂明问。
百户摇头:“没有!”接着甚感迷惑道:“真是怪了,说是清军围困大劳山,却没遇到清军,也没见着世子部队,难道世子被困的消息是假的?”
桂明道:“是真的。不然,我们怎会千里迢迢从昆明赶到大劳山来?还不皆因为了救援世子?”
百户惊问:“桂部长你们也是来救援世子的吗?”他这话问得很白痴。
桂明瞧瞧一旁因相逢而欢喜的士兵,问:“你们不是千人队吗?怎么才几十人?蒋云湘千户呢?”蒋云湘出自盘龙谷新兵训练营,桂明对他有印象。
百户道:“我们是开路先锋,大队在后面,蒋云湘千户也在后面。”
桂明道:“你们还有多少人?”
百户回答:“经过几次惨烈的战斗,我第07千人队仅余七百人矣。”
桂明道:“你派人去通知蒋云湘千户,让他加快上来。”
百户笑道:“卑职早已派出人去通知了。”
两部会合后,相互通报了一下情况,而后决定两部集合在一起一起出山寻找世子,顺便打击清军。
两部合在一起有二千余人,过天马崖出了大劳山,他们同样开始打击地方亲清势力。
在桂明部从天马崖出山的第二天,齐良部从大劳山的西侧小岗山进了山,两部相距最近时只有三十里。
桂明部在外一边打击清军一边打听世子下落,几次听说有吴军出现他们马上追踪,可结果都令人失望,要么流传的是假消息;要么追不上;要么追上了却不是世子,而是吴军其它渡河游击部队。
桂明的部队越聚越大,越聚越多,他们打击清军据点,伏击清军援兵,切断清军后勤,给予清军巨大麻烦。
一天黑夜,探知清军有一支运粮队南下,桂明令部队连夜赶往费庄,费庄在大劳山北五十里处,是清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赶到费庄时天还没有亮,桂明令将士们在费庄南十里的树林里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等待清军运粮队的出现。到了下午还不见清军运粮队出现,桂明蹙眉问:“会不会又是假消息?”
负责军情的斥候百户林天佑不安道:“卑职以性命担保此消息千真万确。”
桂明瞪一眼:“你去费庄看看。”
很快林天佑回转,他兴奋禀道:“桂部长!清军运粮队在费庄前五里的树林里遭人伏击。”
桂明十分惊讶,命令:“集合!上去看看!”不知又是哪支吴军游击部队?
本书首发。
第二百三十九章 匆忙撤退
树林里到处撒着大米、麦粉、马料还有大片的尸首,太阳已下山,外面天虽还是亮的,但树林里已是阴阴暗暗矣!几百清军退守高处负隅顽抗,齐良思索着该怎样尽快把他们拿下来呢?
“若是昆明卫早拿下来了!”齐良轻轻叹息,“这地方预备部队毕竟比不了经过淬练的正规军啊!”天渐渐黑下,他担心着清军会趁夜色突围出去,大步向前,刘德祥担心道:“世子!小心箭弩!”
“无事!”齐良不以为然,刘德祥只好紧紧跟上。
至一线聚集点,前面正有一队进攻的部队被迫退下来,一名千户大声怒斥着,并还狠狠地踢了几名怕死退下来的士兵。齐良走过去,喝问:“怎么回事?”
千户躬身:“回世子!清军顽狠,攻不上。”
“没试过别的办法吗?”齐良不满问。
千户怛然道:“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可可攻的面只有一个,部队无法展开。”他十分惭愧,这几百清军就是从他防御的面冲上高地的。战前齐良一再提醒让他务必守好,万不可让清军冲上山头据点顽抗。
齐良继续往前走想看个究竟,刘德祥阻道:“世子不可再向前!”此已进入清军长弓箭的射程范围了。
清军处在一个高地上,三面陡峭,虽非无法上攀,但进攻起来必定伤亡惨重得不偿失。若是时间允许自是好办,慢慢围困就是,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齐良瞧了瞧也无办法,只是强调:“一定要在天黑下来之前攻下山头。”
一旁地刘德祥突道:“世子!可否用火攻?”
千户摇头:“火攻已试过,作用不大,除非把整座山都烧起来。”但整座山烧起来没有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大家等不起,且烧山也未免破坏性太大了。
齐良没有吱声,刘德祥想了想,咬着牙道:“世子!不若让属下带兵攻一攻试试?”
齐良怀疑地瞅一眼,刘德祥坚定地点头:“属下一定行!”
齐良可不像刘德祥那样盲目自信,却奇怪刘德祥怎么有那么高的求战欲望,难道前一段时间在军营带了几天兵便想当将军了?“好吧!你去试试。”他点头,接着吩咐:“其它人配合,注意掩护。”
刘德祥就要遵令下去,一名士兵飞跑过来:“禀世子!费庄南发现一支军队正赶过来。”
齐良惊问:“离我们还有多远?”
士兵回答:“约七八里的样子。”
刘德祥没有再动,望着齐良问:“怎么办?”
齐良无不遗憾地抬头望望益见模糊的高地,可惜啊!果断道:“停止攻击,准备撤退!”
千户问:“那些粮草怎么处理?”缴获那么多的粮草运是运不走的。
齐良皱着眉,刘德祥建议:“烧了!”
齐良犹豫着,最后道:“带部分走,其它的都烧了吧!”真可惜,那股敌军来得真不是时候。
燃起熊熊大火后,齐良部迅速撤离。高地上的清军扼腕叹息,他们下又不敢下,面对着映红了半边天的大火,他们暴跳如雷,只能眼睁睁看着粮草化为灰烬。
天已完全黑下来,桂明部飞奔向北,过了费庄,有人惊呼:“快看!前面起大火了!”前面天空一闪一闪,转过一道弯,那片天空就像晚霞映红了天。
桂明心紧,也不知前面哪边得了便宜?担心着友军,沉声命令:“加快速度,赶快上去。”赶到树林中,正好高地上的清军经多次试探后小心翼翼下来,不料吴军又现,他们大呼上当,骂道:“娘的!果然有诈,吴贼当真狡猾。”又呼啦啦地退回高地。
只见清军不见友军,许多人感觉不妙,林天佑苦闷地问:“我们的人呢?”
桂明没好气:“我还问你呢,之前你没有与他们联系吗?”
林天佑道:“派出联系的人赶来之前,这里已这样了。”接着担心问:“会否我们的人被打败了?”
桂明望着照得人脸通红的大火,摇头:“不会,应该是伏击得手后撤退了!”
林天佑问:“要去追他们吗?”
桂明道:“各个方向都派出一队小旗追赶,有消息速回报。留下的人一部分负责歼灭眼前这队清军,一部分负责扑灭眼前大火,看能救出多少物资是多少物资。”
桂明十分奇怪友军为何撤退,看这把大火,所有粮草物资都码得整齐,应是占尽了战场优势的了,又为何不消灭彻底眼前之敌呢?周围也并没有出现清军啊,他们为什么匆忙退呢?能成功伏击这样一支清军运粮队应该是一支有相当规模的部队,桂明又十分期待,这会是哪支友军呢?
同时感到奇怪的还有高地上的清军,他们发现这次吴军好像厉害了很多,一支由朴刀手组成的攻击部队第一次冲锋就冲到了半山腰,在半山腰他们停下来没有再前进,而是就地设置防御阵地,以盾牌和马车架为工具阻挡清军的弓箭与石块,接着一支连发弩部队一手持盾一手持弩慢慢上攻,在半山腰的防御阵还有长弓手们掩护。
清军发起一次逆战,吼叫着扑向已十分接近的百余连发弩攻击士兵,这正中吴军下怀,百余只弩连续发射四波,所有扑下来的清军至少都中了两箭,片刻攻击清军死伤二百余人。
借着这股气势吴军攻上了高地,只见吴军不断地发射弩箭,清军则不断地倒下不断地嗷嗷直叫,等后面吴军的长枪手、朴刀手上来时,清军只有弃械投降了,整个战斗过程不到半个时辰。
打扫战场,搬运物资,审讯清军,一直忙到半夜部队才退到费庄休息。
天明,第一支派出追踪的部队回来了!
本书首发。
第二百四十章 明白对方
打过一套拳后,桂明收功迎着朝阳而站,朝辉下他那因自残而狰狞可怖的脸也不那么可怕了。林天佑疾跑过来,不及喘口气禀道:“桂、桂部长!找到世子了。”
桂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上前如铁钳般的手抓住林天佑的两臂:“真的吗?”
林天佑重重地点头,“嗯”一声。
“在哪?”
“已在来费庄的路,这是一路往西追踪的小旗队回来禀报的。”
桂明喝声:“全体集合!”一名军士下去传令,一名军士递过一套军服。
桂明压抑住狂喜的心情,沉稳地一丝不苟地整着自己的军服,戴上头盔后,望一眼初升的朝阳,喝一声:“我们去迎接世子。”
费庄西三里外,蜿蜒过来一支队伍,桂明“啪”地收起单筒望远镜,大喝一声:“列队!迎接世子!”部队整齐有序的立在两旁,他则快步奔上前。
刘德祥跟着齐良,兴奋指着前方“世子!好像是桂统领来了。”他还是习惯性地称桂明为统领。
齐良笑道:“正是他。”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他也很想见到这位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部下。
“参见世子!”桂明躬身后抬头。
“还好吗?”齐良微笑地望着桂明,桂明点点头。
如此地平平淡淡,根本不像分别了许久,相互都在牵挂对方寻找对方的两个人见面。但在这平淡之下却蕴含着浓浓情意,两人都深深明白对方,齐良看见了桂明颤动的嘴角,而桂明则看见了齐良眼里莹动的泪珠。
两人相视半晌,桂明道:“弟兄们都在迎接世子呢!”
齐良大步向前走,边走边轻松写意地摔着手说:“还是桂明厉害,我们撤退得那么快还是被你追上了,赶了一夜的路,现在我直想睡觉。”
桂明含歉:“对不起,是卑职害苦了世子!”
齐良笑指着桂明:“别说还真是你们害苦了我们呢,你们的出现我们误以为是清军援兵来了。”
难怪世子匆匆撤退了,原来如此!桂明恍然,只是奇怪世子既然发现了己方的存在又为何没有认出己方呢?难道因为天黑吗?“世子!卑职在费庄已准备好一切,世子尽可安心睡一觉。”
齐良点点头,已走到列队而站的几千士兵们面前,士兵齐声:“叩见世子,世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齐良笑容满面,大声道:“免礼!”接着挥手:“咱们进庄。”
桂明与齐良并走在一起,齐良蓦地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指着前方难以置信问:“那人是……”
顺着齐良手指的方向桂明看见一名扎黄巾的将领,笑道:“那是蒋云湘千户。”
齐良惊喜问:“昆明卫第07千人队也回来了?”
桂明笑着点头:“我们出大劳山时恰巧遇到第07千人队,之后我们两部合在了一起。”
又收回一支部队,齐良大喜,连连赞道:“甚好!甚好!”
“蒋千户!蒋千户!快过来,快过来,世子叫你!”桂明向远处招着手。
蒋云湘飞奔过来,行礼:“参见世子!”刚人太多,场面热闹而混乱,都没轮上他上前与世子说上话。
齐良亲热地拉着蒋云湘的手:“来来来!让我看看云湘可有变化?”那天送第07千人队出征时,场面颇为悲壮,就像生死离别模样。
蒋云湘受宠若惊:“卑职好着呢!”
齐良动情道:“云湘受苦了,第07千人队的弟兄们受苦了!”
蒋云湘热泪盈眶,哽声:“世子受的苦才多,卑职等无能,痛愧万分。”
齐良紧紧握着蒋云湘的手:“大家都回来了就好!”接着问:“第07千人队还有多少人?”
蒋云湘惭愧道:“愧对世子信赖,卑职无能,仅还带回六百余人。”
齐良不断不怪反而赞道:“云湘勿需自责,能带回这么多弟兄,已是难能可贵了。”现在的昆明卫就剩第07千人队还有过半的战斗力,其余的千人队基本已丧失战斗力,第010千人队还耻辱的全军覆没。世事难料,原本以为单独出征游击的第07千人队可能是征途最为艰险,命运最为凶险的,可谁知到最后活着的人最多的却是第07千人队。
回到费庄,齐良好好的睡了一觉。此次两部会合人数已达到六千之众,其中包括齐良率领的二千地方常规部队,桂明率领的千余连发弩部队,蒋云湘率领的第07千人队,另外还有近两千吴军其它游击部队。
费庄距离石柳河两百里,周边两百里范围内没有大股清军存在,部队安心地在费庄休整,各部之间相互交换情报,齐良一边派出人打探清军消息,一边派出人收拢失散的吴军士兵,他最想找到的是鲁辉湘与张景山他们。
费庄是南北通衢的必经之路,清军运粮队被歼,粮道被断,自不会放过吴军,南北各四千清军腾腾杀向费庄,齐良决定率部提前转移,但将士们多有不满,清军仅有八千,为何要逃?一些将领找上来,蒋云湘问:“世子!清军分两路来攻,有前有后,我军为何不先歼其一路而后再回头对付另一路?”
齐良瞅一眼众人,解释:“在打仗之前,首先大家应该搞清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他停顿片刻,意味深长道:“我们的目的不外非两个,一个是打击清军,消灭图海部的有生力量;一个是寻找我们其它分散游击的弟兄们。”
“打击清军的最有效办法不是与清军硬碰硬,而是集中力量以强凌弱消灭敌人,哪怕是一小部分也好。”齐良教导。
众人点头,齐良接着笑问:“大家又认为寻找我们分散游击的弟兄们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
本书首发。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知死活
齐良引导众将领讨论怎样寻找分散弟兄们的问题,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盲目寻找,必定还会发生错过、误会之事,时间缓慢且风险极大,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清军。齐良不能再在此上面浪费时间,他必须回到昆明主持大局,贵阳清军已步步逼近云南矣。
众将领摇头均想不出好办法,齐良微微一笑:“大家听过‘声名远播、树大招风’这两个词没有?
蒋云湘点头:“听过。”
一旁一直未说话的桂明笑道:“世子的意思就是只要我们打出了名气,打出了威风,谁都会知道我们,自然其它游击部队的兄弟们也会知道我们,如此虽可能招来更多清军的的攻击,但同时也会招来我们分散的弟兄们。”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齐良赞赏地向桂明点点头,桂明领悟他的意思很快,他补充一点:“不过,我们这棵‘树’是移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至少也应该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我们既要打出名声,还要让清军打不着我们,还要让我们分散的弟兄们能找到我们。”
这有相当的难度,蒋云湘问:“怎样才能做到这一切呢?”众人低头沉思,想破脑袋也没有想出办法来。
齐良胸有成竹:“办法有一个:攻城!”
“攻城?”众人大惊,刚与八千清军对战都不愿,现在又怎愿去攻城了呢?
桂明又笑着解释:“世子只是想攻那些没有什么清军把守的小城而已。”
有人不以为然:“攻小城小镇能什么作用,打出什么名声?”
齐良信心十足:“攻一座不行,我们攻两座,攻两座不行,我们攻三座,当我们攻下的小城小镇连成片后,这就是一个大大的势力范围,这时我们会没有名声吗?当分散的弟兄们闻声赶来时,我们接纳他们;当清军扑来进剿时,我们在这个我们熟悉的我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与之游斗,必定可以狠狠打击清军。”
众人叫好,齐良道:“我们的做法是:动作要尽量地大,损失要尽量地小,清军要尽量地多歼。”
蒋云湘兴奋站起来:“敢问世子我们攻取的第一座小城是哪里?”他已跃跃欲试了。
齐良道:“观音镇!”
突一名将领站起道:“卑职希望我军活动的范围不要离开石柳河清军太远,也不要离开成都府至叙州府一线。”他是马宝部的一名千户,他始终不忘要给自己的主队减轻压力。
齐良道:“我们不会离图海部太远,会始终保持对图海部的巨大压力。”
接连四天齐良部连续攻下五座小城小镇,势头猛,影响大,清军还没有扑上来,齐良又率部转移了。第六天,蒋云湘率第07千人队脱离主队远程奔袭成都至叙州通道,再次伏击清军一支运粮队,并成功吸引进剿清军主力往西。与此同时,齐良与桂明率主力图谋荣县城,第七天荣县城下,川南震惊。
石柳河北岸分散的吴军游击部队闻讯齐赶往荣县城,两天之内已达五千人,可就是一直没有鲁辉湘部的消息。
齐良在城墙上背阳而站,痴痴地望着东方,远处过来一人,齐良头都未回问:“还没有鲁指挥与张景山的消息吗?”
来人是桂明,他静静地与齐良并站在一起,回答:“没有。”
“会否泸州太远,我们的动作不够大,还不能影响到泸州?”齐良忧虑地问。他与鲁辉湘等人分手时是在泸州,而荣县城离泸州有近二百里。
桂明道:“攻下荣县城已震惊整个川境,再加上我军探子有意散布,泸州府不可能不知道。”他宽慰齐良:“可能鲁指挥他们正在赶往荣县的路上吧!”
齐良问:“清军情况如何?”
桂明道:“被蒋云湘的第07千人队引往西去的八千清军又回转了。”
“还有多久可以赶到荣县城?”
“一天时间。”桂明道,“我们必须在今夜之前撤退荣县城。”
齐良哂然道:“清军可笑,我部已增至万人,他们还懵懵懂懂地赶过来。”
桂明抿嘴一笑:“我们逃得习惯了,他们也追得习惯了吧!”
“这次我们不逃了。”齐良双瞳收缩,眼神骤然阴冷。
桂明仰望穹空,淡淡然然问:“世子准备改变战术了吗?”世子的变化应该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齐良道:“你不是说鲁指挥他们正在赶往荣县城的路上吗?我们给他们一些时间。”
桂明笑笑,他只是猜测,他也知道世子非真的为等鲁辉湘部。
“八千清军还是分头而进的吗?”齐良回头侧问。
桂明道:“他们依然是一南一北分头而进。”
齐良冷哼:“真是不知死活,先吃掉一路再回头解决另一路。”
桂明沉思片刻,询问:“世子!既然清军不知死活的自撞枪口,可让清军自动攻城,如此效果会否更好些,我军损失更小些?”
齐良问:“若是清军围而不攻怎么办?或是清军发现不对立刻掉头而逃怎么办?我们想要追恐是来不及吧?”
桂明道:“可先在城外埋伏一支伏兵,若是清军攻城,自可在清军最疲态之时从背部发起致命一击;若是清军围而不攻,则可内外夹击,围歼清军;若是清军见势不妙窜逃,则可于城外伏击阻挠。”
齐良赞道:“此计甚妙,就照此制定作战计划吧,城外伏兵由你亲自率领,带上连发弩部队。”
桂明“嗯”一声,齐良最后道:“通知蒋云湘部马上归队,并再多派些探子四处打听鲁辉湘部的消息。”
桂明想了想问:“世子!我们作战已有一段日子了,可要向南岸禀报我们的情况?”
齐良沉思良久,道:“送封信过去吧!”
本书首发。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见喜色
八千清军在荣县城墙撞得头破血流,后又遭城外桂明伏军打击,生还者不到千人。
城内外将士们在欢庆胜利,在荣城县衙内的齐良却并不见多少喜色,时至今日都还没有鲁辉湘部的丝毫消息啊!
桂明从院门直接进来没有人阻挡,瞧见情绪低落的世子,他轻轻走近,叹息:“世子在担忧鲁指挥他们吗?”
齐良缓缓转过身:“他们应该回来了啊!”至今未现,他们到底藏在哪里呢?发生了什么呢?
桂明道:“四处打探的探子回来了,没有他们的消息,通过军情部夜鹰组的渠道也有他们的消息。”
齐良突莫名其妙冒出一句话:“我想向东。”
桂明愕然,马上明白世子所指,问:“只是为了寻找他们吗?”泸州在荣城的东面。
齐良摇头:“不单单只是为了他们。”
桂明侧首沉思,建议:“不若向北。”
齐良抬首作询问状,桂明进一步解释:“进攻嘉定。”嘉定在成都府南,处于成都府至叙州府的中间,是一座较大的城,若是占领了嘉定即完全切断了图海部的后勤补给线,若是石柳河南岸的吴军再强些的话,占领嘉定还相当于切断了图海部的退路。
齐良注视桂明,慢慢地点头:“你是对的。”得从整个战略高度考虑问题。
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战略进攻方向,便是向西!若是能打通西线通道与王屏藩部连接在一起,那么整个川南无忧矣。两人谁都知此点,也谁都不去提及。昆明卫被困于大劳山之时,齐良曾派出多人多个方向突围求救,但最终只有两个方向的人成功出去,一个是向南的张明洲,他到了叙州城,最后还回到了昆明;一个是向西的赵强,他找到了王屏藩部,但王屏藩未出兵。
桂明瞅了两眼,斟?( 重生成了吴应熊 http://www.xlawen.org/kan/1448/ )
齐良道:“我们去军营。”
齐惜音担心道:“恐马将军对石柳河驻军也有交代,世子此去危险。”
魏士安也劝道:“世子!为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先回昆明吧!”
齐良摇头:“本王不能丢下二千弟兄们,我得把他们带出来。”
齐惜音急道:“但世子不能去!”魏士安马上自告奋勇道:“世子!属下进军营去见刘德祥,让他把部队带出来。”
齐良侧首问:“你能进得了军营吗?”
魏士安道:“属下偷偷潜进去。”
齐良戏问:“你能潜得进去?”这可不是民宅,而是戒备森严的军营。
魏士安虽武艺高强,但也不敢确定,不自信道:“不知道!”
齐良笑笑:“即便你能成功潜入,又怎么把部队带出呢?”
魏士安道:“可等至黑夜,再让部队秘密离开。”
齐良哂笑:“二千部队开拔会不惊动其它人?又或者在天黑之前叙州府来了人呢?”
魏士安迟疑着问:“那该怎么办?”
齐良道:“你直接报名号进军营就是,然后也让刘德祥光明正大的带部队离开。”
魏士安惊问:“这样也可以吗?”
齐良望一望南面,后面一直没有追兵赶来,像是喃喃自语:“若是半个时辰内还没有追兵赶来,人家就是任由我们离去了,自是我们做什么也无人干涉了。”接着鼓励道:“去吧!照我的吩咐做,不会有事的!”最后又补充一声:“若是他们真不让你们离开,你们就留下吧,除非他们用强缴你们的械,你们不要反抗,不要抱怨,服从他们的命令,听从他们的指挥。”
魏士安离开后,齐惜音还是小心翼翼地让齐良藏于一山洞中。
黄昏时分,夕阳慢慢接近地平线,远处过来一大队人马,看清了最前头的是魏士安与刘德祥,齐惜音欢喜地禀报:“世子!魏队长与刘队长他们回来了。”
齐良早已站在洞外眺望,含笑点头。
本书首发。
第二百三十七章 准备出山
余辉下,森林里透着一丝丝寒气,齐良跳下石块正要下山迎接,左右剑兄弟连忙阻止:“世子请不要下去,让他们自己上来。”
齐良侧首一思,欣然接受,虽然魏士安与刘德祥都是信得过的侍卫,但在此特殊时刻还是小心点为好,遂静静站着不动仔细观察下面的情况。
部队在山脚停下,只有刘德祥、魏士安及两名带队千户飞快跑上山来,齐良欣慰地笑,此可完全放心了。
“参见世子。”刘德祥与两名千户行礼。
齐良十分高兴:“各位辛苦!”
魏士安则由衷赞叹:“世子料事如神,果真无人阻挠我们离开。”
齐良现出无奈神情,在此危难时刻谁还会进行无谓的内耗?此也充分说明吴军已相当势弱了,他挥挥手:“咱们下山吧!”
刘德祥跟在其侧,问:“天已黑,是否就在山脚安营扎寨?”
齐良摇头:“我们必须连夜行军。”
刘德祥问:“我们准备去哪?”路上魏士安已与他说明一切,远离叙州府与马宝的军队他也认为是明智的选择。
齐良道:“我们向石柳河上游走。”
刘德祥奇怪问:“世子!我们不回南边吗?”
齐良断然道:“不!我们过河去北边。”
不仅是刘德祥,另一侧的齐惜音及背后的魏士安等人皆惊,刘德祥有点魂飞魄散:“又去北边?”
齐良道:“我们与桂明会合去,再进大劳山!”
齐惜音一脸写满的担心,强调反对:“世子!河对岸还有清廷大军驻防,渡河太过凶险,万万不可。”
齐良不以为然:“此时非彼时,经石柳河攻防战清图海部实力已大损,他们全盛时都不能奈何本王,又遑论现在?况且,他们还得驻重兵于石柳河畔以防马宝将军部,哪还有余力对付我们?”
齐惜音仍然忧心忡忡:“可您是世子,清军一定会倾力对付您的!”
齐良笑笑:“谁知道我过河了?即使知道又如何?北岸有那么多支我方部队在游击,谁又知道我在哪支部队里?”接着现出温柔的笑,好言宽慰:“齐姐放心,我们只是过去与桂明会合,大家聚齐后,我们便回昆明。”他望着北方颇有感慨道:“北岸可不只有桂明兄弟啦,还有鲁指挥,张参军及昆明卫等众多兄弟,我既然把你们都带出来了,也一定要把他们带出来。”
刘德祥既是感动又是感慨,道:“北岸天大地大,可任由我们翱翔,以世子英明睿智自不会有什么问题,属下担心的是我们怎么渡过石柳河?经上一役,清军已加强了对河岸的戒备。”
齐良道:“还能怎么过?当然是偷偷地过啊!”只要大家思想统一愿意过河就好,其它一切好办。他信心十足吩咐:“先派出探子探明上游各渡河点,择其一偷渡。”石柳河那么长,而清军也就那么几万人,想要找个清军薄弱之处还不是简单之事?
溯石柳河上行百里,经过多次侦探后,择一水缓滩阔的点夜色里齐良部成功偷渡。上岸后部队直奔大劳山,此时的大劳山戒备已松散,整个三十里范围内警戒区清军所剩无几,大多是一些地方乡兵在滥芋充数。齐良部轻松撕裂警戒线,并大量打击地方乡兵及乡兵背后的势力——地方土豪劣绅,金银收归天朔府,田地财产则分给平民,当地百姓无不欢庆,并积极配合吴军寻找失散的吴军将士。
踏遍了整座大劳山都不见一个活着的吴军,千余连发弩士兵们个个垂头丧失,神情沮丧,但桂明反而高兴,心情愉快,因为其中没有发现女人的尸体也没有发现世子的尸首,这说明齐惜音侍卫长没有事世子也没有事。
在一片密林里部队接令停下歇息,桂明疲劳地靠着树坐下,把头盔摘下并松松扎得紧紧的盔甲,然后掏出一把炒熟的小米塞入口中干干地咬着,林天佑递过一个水袋道:“桂部长来口水。”
桂明接过水袋仰口即喝,林天佑轻叹:“前面就是天马崖,我们这是第二次过天马崖了!”部队由南到北,现在又由北往南倒回来了,其中与搜山的清军遭遇两次,歼灭清军五百人,自身损失七十人。
桂明继续大口灌着水装着未听见,林天佑瞅一眼,忍了忍又道:“桂部长!您有没有发现情况好像有了些变化?”
桂明放下水袋,擦一把嘴问:“什么变化?”
林天佑道:“自跳虎峡之后我们再未遇到过清军,好像大劳山的戒备也松懈了许多。”
桂明点头:“知道。”
林天佑靠近点,小心翼翼再问:“世子会否已不在大劳山了?”他生怕桂明误会他不想再寻世子,但再这样找下去却是徒劳无功。
桂明瞟一眼道:“过了天马崖,我们就出山。”
林天佑惊喜:“真的吗?”
桂明点头:“当然!我又岂会不知世子已不在山中?我还怀疑南岸我军已开始大举渡河了,不然大劳山处的清军不会减少。”
林天佑奇怪问:“桂部长既已早知,为何不早出山协助我军渡河?”
桂明笑:“我们的重点还是寻找世子,再说我们并不知大劳山外围虚实岂能贸然出山?现在不同了,情况已可基本确定,且从天马崖处出山最安全,如万一有变还可迅速退回。”
原来桂部长早已成竹在胸,林天佑喜道:“我们这就过天马崖出山!”他拍着大腿站起,整日地攀爬他已厌倦透了这种大山生活。他刚站起,外面传来一声紧过一声的示警声,桂明一骨碌爬起,干练吩咐:“有情况,准备战斗!”
本书首发。
第三百三十八章 遭人伏击
士兵们迅速散开隐蔽并做好战斗准备,桂明站在一高处端着长筒望远镜观察,模糊的身影渐渐清晰,前面一队清军警惕性地走着,可马上桂明便发现不对,怎么后面会出现着吴军军服的士兵?而且还不只一名,好几名吴军士兵掺在其中。
“都不要动手!”敌我难辨,桂明紧急下达命令。
将士们都充满疑惑,他们还看不清前面的人,只是端着连发弩万分紧张地高度戒备着。
旁边林天佑小声问:“桂部长怎么回事?”
桂明没有理睬,还是一眨不眨地注视前方,前面的人更加清晰,他能看见最前面一人的脸,略显嫩稚,但十分机警。后面着吴军装束的人越来越多,他露出微笑,吩咐:“派人前去询问,看他们是哪部队?”
林天佑虽莫名其妙,但还是毫不犹豫遵令下去。两名吴军士兵发出信号后,前面前进中的队伍嘎然停止,并迅速成战斗队形散开。桂明观察着前面的一举一动,虽听不到双方对话的声音,但片刻后看见己方一名士兵无所顾忌地兴奋飞奔跑回,他已知道和自己猜测的一样——是自己人。
会是世子吗?他放下望远镜,怦然跳动的心差点到了咽喉,这是一个多么诱惑的想法啊!“没事了,大家都起来。”他率先往前走,其它人依然迷惑不解。
林天佑小跑跟上:“桂部长!怎么回事?”
桂明脚步越来越快:“是自己人。”
林天佑马上兴奋问:“是世子吗?”
桂明掩饰着激动:“但愿是。”
迎上那名飞奔而来的士兵,桂明迫不及待问:“前面是什么人?”
士兵回道:“是昆明卫的人。”
桂明狂喜:“昆明卫?世子在呢?”
“世子不在!”
桂明犹若从温泉落入了冰谷:“怎么回事?他们不是昆明卫吗?”
士兵回答:“他们只是昆明卫的第07千人队,并没有与世子在一起。”
知道士兵所知有限,桂明敞开步子直接找第07千人队去了。
前面好像已接洽完毕,双方身份都已到确认,对方的人也都钻出了出来,见都是自己人所有的人无不兴高采烈,欢喜跳跃。
一名百户跑到桂明面前,激动无比行礼:“参见桂部长!”桂明在军中的威信很高,许多人都把他作为自己崇拜的对象。在百户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着清军服的兵,他身体单瘦,表现拘谨,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神不眨眼地盯着桂明,他正是桂明望远镜中瞧见的那个走在最前面的人,他是第07千人队得过齐良亲自嘉的安西,现在他也是第07千人队的一名小旗令了。
桂明情切问:“世子在呢?”透过百户,他瞟了一眼安西,觉得这小兵挺滑稽,但也挺精神。
百户回答:“我们也在找世子。”
“怎么回事?你们怎么没有与世子在一起?”
百户回答:“自清图海部南下后,叙州府危机,世子带昆卫明野外游击,并令我第07千人队深入敌后破坏清军后勤,至此我第07千人队一直与世子是分开的。”
原来如此,桂明问:“你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百户道:“我们在敌后方打了几次伏击后,无意中得悉世子被困于大劳山,蒋云湘千户便率我们入大劳山救援世子来了,可在大劳山搜寻几日,谁知却无丝毫世子消息。”
“搜寻过程中你们遇到清军没有?”桂明问。
百户摇头:“没有!”接着甚感迷惑道:“真是怪了,说是清军围困大劳山,却没遇到清军,也没见着世子部队,难道世子被困的消息是假的?”
桂明道:“是真的。不然,我们怎会千里迢迢从昆明赶到大劳山来?还不皆因为了救援世子?”
百户惊问:“桂部长你们也是来救援世子的吗?”他这话问得很白痴。
桂明瞧瞧一旁因相逢而欢喜的士兵,问:“你们不是千人队吗?怎么才几十人?蒋云湘千户呢?”蒋云湘出自盘龙谷新兵训练营,桂明对他有印象。
百户道:“我们是开路先锋,大队在后面,蒋云湘千户也在后面。”
桂明道:“你们还有多少人?”
百户回答:“经过几次惨烈的战斗,我第07千人队仅余七百人矣。”
桂明道:“你派人去通知蒋云湘千户,让他加快上来。”
百户笑道:“卑职早已派出人去通知了。”
两部会合后,相互通报了一下情况,而后决定两部集合在一起一起出山寻找世子,顺便打击清军。
两部合在一起有二千余人,过天马崖出了大劳山,他们同样开始打击地方亲清势力。
在桂明部从天马崖出山的第二天,齐良部从大劳山的西侧小岗山进了山,两部相距最近时只有三十里。
桂明部在外一边打击清军一边打听世子下落,几次听说有吴军出现他们马上追踪,可结果都令人失望,要么流传的是假消息;要么追不上;要么追上了却不是世子,而是吴军其它渡河游击部队。
桂明的部队越聚越大,越聚越多,他们打击清军据点,伏击清军援兵,切断清军后勤,给予清军巨大麻烦。
一天黑夜,探知清军有一支运粮队南下,桂明令部队连夜赶往费庄,费庄在大劳山北五十里处,是清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赶到费庄时天还没有亮,桂明令将士们在费庄南十里的树林里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等待清军运粮队的出现。到了下午还不见清军运粮队出现,桂明蹙眉问:“会不会又是假消息?”
负责军情的斥候百户林天佑不安道:“卑职以性命担保此消息千真万确。”
桂明瞪一眼:“你去费庄看看。”
很快林天佑回转,他兴奋禀道:“桂部长!清军运粮队在费庄前五里的树林里遭人伏击。”
桂明十分惊讶,命令:“集合!上去看看!”不知又是哪支吴军游击部队?
本书首发。
第二百三十九章 匆忙撤退
树林里到处撒着大米、麦粉、马料还有大片的尸首,太阳已下山,外面天虽还是亮的,但树林里已是阴阴暗暗矣!几百清军退守高处负隅顽抗,齐良思索着该怎样尽快把他们拿下来呢?
“若是昆明卫早拿下来了!”齐良轻轻叹息,“这地方预备部队毕竟比不了经过淬练的正规军啊!”天渐渐黑下,他担心着清军会趁夜色突围出去,大步向前,刘德祥担心道:“世子!小心箭弩!”
“无事!”齐良不以为然,刘德祥只好紧紧跟上。
至一线聚集点,前面正有一队进攻的部队被迫退下来,一名千户大声怒斥着,并还狠狠地踢了几名怕死退下来的士兵。齐良走过去,喝问:“怎么回事?”
千户躬身:“回世子!清军顽狠,攻不上。”
“没试过别的办法吗?”齐良不满问。
千户怛然道:“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可可攻的面只有一个,部队无法展开。”他十分惭愧,这几百清军就是从他防御的面冲上高地的。战前齐良一再提醒让他务必守好,万不可让清军冲上山头据点顽抗。
齐良继续往前走想看个究竟,刘德祥阻道:“世子不可再向前!”此已进入清军长弓箭的射程范围了。
清军处在一个高地上,三面陡峭,虽非无法上攀,但进攻起来必定伤亡惨重得不偿失。若是时间允许自是好办,慢慢围困就是,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齐良瞧了瞧也无办法,只是强调:“一定要在天黑下来之前攻下山头。”
一旁地刘德祥突道:“世子!可否用火攻?”
千户摇头:“火攻已试过,作用不大,除非把整座山都烧起来。”但整座山烧起来没有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大家等不起,且烧山也未免破坏性太大了。
齐良没有吱声,刘德祥想了想,咬着牙道:“世子!不若让属下带兵攻一攻试试?”
齐良怀疑地瞅一眼,刘德祥坚定地点头:“属下一定行!”
齐良可不像刘德祥那样盲目自信,却奇怪刘德祥怎么有那么高的求战欲望,难道前一段时间在军营带了几天兵便想当将军了?“好吧!你去试试。”他点头,接着吩咐:“其它人配合,注意掩护。”
刘德祥就要遵令下去,一名士兵飞跑过来:“禀世子!费庄南发现一支军队正赶过来。”
齐良惊问:“离我们还有多远?”
士兵回答:“约七八里的样子。”
刘德祥没有再动,望着齐良问:“怎么办?”
齐良无不遗憾地抬头望望益见模糊的高地,可惜啊!果断道:“停止攻击,准备撤退!”
千户问:“那些粮草怎么处理?”缴获那么多的粮草运是运不走的。
齐良皱着眉,刘德祥建议:“烧了!”
齐良犹豫着,最后道:“带部分走,其它的都烧了吧!”真可惜,那股敌军来得真不是时候。
燃起熊熊大火后,齐良部迅速撤离。高地上的清军扼腕叹息,他们下又不敢下,面对着映红了半边天的大火,他们暴跳如雷,只能眼睁睁看着粮草化为灰烬。
天已完全黑下来,桂明部飞奔向北,过了费庄,有人惊呼:“快看!前面起大火了!”前面天空一闪一闪,转过一道弯,那片天空就像晚霞映红了天。
桂明心紧,也不知前面哪边得了便宜?担心着友军,沉声命令:“加快速度,赶快上去。”赶到树林中,正好高地上的清军经多次试探后小心翼翼下来,不料吴军又现,他们大呼上当,骂道:“娘的!果然有诈,吴贼当真狡猾。”又呼啦啦地退回高地。
只见清军不见友军,许多人感觉不妙,林天佑苦闷地问:“我们的人呢?”
桂明没好气:“我还问你呢,之前你没有与他们联系吗?”
林天佑道:“派出联系的人赶来之前,这里已这样了。”接着担心问:“会否我们的人被打败了?”
桂明望着照得人脸通红的大火,摇头:“不会,应该是伏击得手后撤退了!”
林天佑问:“要去追他们吗?”
桂明道:“各个方向都派出一队小旗追赶,有消息速回报。留下的人一部分负责歼灭眼前这队清军,一部分负责扑灭眼前大火,看能救出多少物资是多少物资。”
桂明十分奇怪友军为何撤退,看这把大火,所有粮草物资都码得整齐,应是占尽了战场优势的了,又为何不消灭彻底眼前之敌呢?周围也并没有出现清军啊,他们为什么匆忙退呢?能成功伏击这样一支清军运粮队应该是一支有相当规模的部队,桂明又十分期待,这会是哪支友军呢?
同时感到奇怪的还有高地上的清军,他们发现这次吴军好像厉害了很多,一支由朴刀手组成的攻击部队第一次冲锋就冲到了半山腰,在半山腰他们停下来没有再前进,而是就地设置防御阵地,以盾牌和马车架为工具阻挡清军的弓箭与石块,接着一支连发弩部队一手持盾一手持弩慢慢上攻,在半山腰的防御阵还有长弓手们掩护。
清军发起一次逆战,吼叫着扑向已十分接近的百余连发弩攻击士兵,这正中吴军下怀,百余只弩连续发射四波,所有扑下来的清军至少都中了两箭,片刻攻击清军死伤二百余人。
借着这股气势吴军攻上了高地,只见吴军不断地发射弩箭,清军则不断地倒下不断地嗷嗷直叫,等后面吴军的长枪手、朴刀手上来时,清军只有弃械投降了,整个战斗过程不到半个时辰。
打扫战场,搬运物资,审讯清军,一直忙到半夜部队才退到费庄休息。
天明,第一支派出追踪的部队回来了!
本书首发。
第二百四十章 明白对方
打过一套拳后,桂明收功迎着朝阳而站,朝辉下他那因自残而狰狞可怖的脸也不那么可怕了。林天佑疾跑过来,不及喘口气禀道:“桂、桂部长!找到世子了。”
桂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上前如铁钳般的手抓住林天佑的两臂:“真的吗?”
林天佑重重地点头,“嗯”一声。
“在哪?”
“已在来费庄的路,这是一路往西追踪的小旗队回来禀报的。”
桂明喝声:“全体集合!”一名军士下去传令,一名军士递过一套军服。
桂明压抑住狂喜的心情,沉稳地一丝不苟地整着自己的军服,戴上头盔后,望一眼初升的朝阳,喝一声:“我们去迎接世子。”
费庄西三里外,蜿蜒过来一支队伍,桂明“啪”地收起单筒望远镜,大喝一声:“列队!迎接世子!”部队整齐有序的立在两旁,他则快步奔上前。
刘德祥跟着齐良,兴奋指着前方“世子!好像是桂统领来了。”他还是习惯性地称桂明为统领。
齐良笑道:“正是他。”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他也很想见到这位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部下。
“参见世子!”桂明躬身后抬头。
“还好吗?”齐良微笑地望着桂明,桂明点点头。
如此地平平淡淡,根本不像分别了许久,相互都在牵挂对方寻找对方的两个人见面。但在这平淡之下却蕴含着浓浓情意,两人都深深明白对方,齐良看见了桂明颤动的嘴角,而桂明则看见了齐良眼里莹动的泪珠。
两人相视半晌,桂明道:“弟兄们都在迎接世子呢!”
齐良大步向前走,边走边轻松写意地摔着手说:“还是桂明厉害,我们撤退得那么快还是被你追上了,赶了一夜的路,现在我直想睡觉。”
桂明含歉:“对不起,是卑职害苦了世子!”
齐良笑指着桂明:“别说还真是你们害苦了我们呢,你们的出现我们误以为是清军援兵来了。”
难怪世子匆匆撤退了,原来如此!桂明恍然,只是奇怪世子既然发现了己方的存在又为何没有认出己方呢?难道因为天黑吗?“世子!卑职在费庄已准备好一切,世子尽可安心睡一觉。”
齐良点点头,已走到列队而站的几千士兵们面前,士兵齐声:“叩见世子,世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齐良笑容满面,大声道:“免礼!”接着挥手:“咱们进庄。”
桂明与齐良并走在一起,齐良蓦地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指着前方难以置信问:“那人是……”
顺着齐良手指的方向桂明看见一名扎黄巾的将领,笑道:“那是蒋云湘千户。”
齐良惊喜问:“昆明卫第07千人队也回来了?”
桂明笑着点头:“我们出大劳山时恰巧遇到第07千人队,之后我们两部合在了一起。”
又收回一支部队,齐良大喜,连连赞道:“甚好!甚好!”
“蒋千户!蒋千户!快过来,快过来,世子叫你!”桂明向远处招着手。
蒋云湘飞奔过来,行礼:“参见世子!”刚人太多,场面热闹而混乱,都没轮上他上前与世子说上话。
齐良亲热地拉着蒋云湘的手:“来来来!让我看看云湘可有变化?”那天送第07千人队出征时,场面颇为悲壮,就像生死离别模样。
蒋云湘受宠若惊:“卑职好着呢!”
齐良动情道:“云湘受苦了,第07千人队的弟兄们受苦了!”
蒋云湘热泪盈眶,哽声:“世子受的苦才多,卑职等无能,痛愧万分。”
齐良紧紧握着蒋云湘的手:“大家都回来了就好!”接着问:“第07千人队还有多少人?”
蒋云湘惭愧道:“愧对世子信赖,卑职无能,仅还带回六百余人。”
齐良不断不怪反而赞道:“云湘勿需自责,能带回这么多弟兄,已是难能可贵了。”现在的昆明卫就剩第07千人队还有过半的战斗力,其余的千人队基本已丧失战斗力,第010千人队还耻辱的全军覆没。世事难料,原本以为单独出征游击的第07千人队可能是征途最为艰险,命运最为凶险的,可谁知到最后活着的人最多的却是第07千人队。
回到费庄,齐良好好的睡了一觉。此次两部会合人数已达到六千之众,其中包括齐良率领的二千地方常规部队,桂明率领的千余连发弩部队,蒋云湘率领的第07千人队,另外还有近两千吴军其它游击部队。
费庄距离石柳河两百里,周边两百里范围内没有大股清军存在,部队安心地在费庄休整,各部之间相互交换情报,齐良一边派出人打探清军消息,一边派出人收拢失散的吴军士兵,他最想找到的是鲁辉湘与张景山他们。
费庄是南北通衢的必经之路,清军运粮队被歼,粮道被断,自不会放过吴军,南北各四千清军腾腾杀向费庄,齐良决定率部提前转移,但将士们多有不满,清军仅有八千,为何要逃?一些将领找上来,蒋云湘问:“世子!清军分两路来攻,有前有后,我军为何不先歼其一路而后再回头对付另一路?”
齐良瞅一眼众人,解释:“在打仗之前,首先大家应该搞清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他停顿片刻,意味深长道:“我们的目的不外非两个,一个是打击清军,消灭图海部的有生力量;一个是寻找我们其它分散游击的弟兄们。”
“打击清军的最有效办法不是与清军硬碰硬,而是集中力量以强凌弱消灭敌人,哪怕是一小部分也好。”齐良教导。
众人点头,齐良接着笑问:“大家又认为寻找我们分散游击的弟兄们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
本书首发。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知死活
齐良引导众将领讨论怎样寻找分散弟兄们的问题,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盲目寻找,必定还会发生错过、误会之事,时间缓慢且风险极大,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清军。齐良不能再在此上面浪费时间,他必须回到昆明主持大局,贵阳清军已步步逼近云南矣。
众将领摇头均想不出好办法,齐良微微一笑:“大家听过‘声名远播、树大招风’这两个词没有?
蒋云湘点头:“听过。”
一旁一直未说话的桂明笑道:“世子的意思就是只要我们打出了名气,打出了威风,谁都会知道我们,自然其它游击部队的兄弟们也会知道我们,如此虽可能招来更多清军的的攻击,但同时也会招来我们分散的弟兄们。”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齐良赞赏地向桂明点点头,桂明领悟他的意思很快,他补充一点:“不过,我们这棵‘树’是移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至少也应该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我们既要打出名声,还要让清军打不着我们,还要让我们分散的弟兄们能找到我们。”
这有相当的难度,蒋云湘问:“怎样才能做到这一切呢?”众人低头沉思,想破脑袋也没有想出办法来。
齐良胸有成竹:“办法有一个:攻城!”
“攻城?”众人大惊,刚与八千清军对战都不愿,现在又怎愿去攻城了呢?
桂明又笑着解释:“世子只是想攻那些没有什么清军把守的小城而已。”
有人不以为然:“攻小城小镇能什么作用,打出什么名声?”
齐良信心十足:“攻一座不行,我们攻两座,攻两座不行,我们攻三座,当我们攻下的小城小镇连成片后,这就是一个大大的势力范围,这时我们会没有名声吗?当分散的弟兄们闻声赶来时,我们接纳他们;当清军扑来进剿时,我们在这个我们熟悉的我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与之游斗,必定可以狠狠打击清军。”
众人叫好,齐良道:“我们的做法是:动作要尽量地大,损失要尽量地小,清军要尽量地多歼。”
蒋云湘兴奋站起来:“敢问世子我们攻取的第一座小城是哪里?”他已跃跃欲试了。
齐良道:“观音镇!”
突一名将领站起道:“卑职希望我军活动的范围不要离开石柳河清军太远,也不要离开成都府至叙州府一线。”他是马宝部的一名千户,他始终不忘要给自己的主队减轻压力。
齐良道:“我们不会离图海部太远,会始终保持对图海部的巨大压力。”
接连四天齐良部连续攻下五座小城小镇,势头猛,影响大,清军还没有扑上来,齐良又率部转移了。第六天,蒋云湘率第07千人队脱离主队远程奔袭成都至叙州通道,再次伏击清军一支运粮队,并成功吸引进剿清军主力往西。与此同时,齐良与桂明率主力图谋荣县城,第七天荣县城下,川南震惊。
石柳河北岸分散的吴军游击部队闻讯齐赶往荣县城,两天之内已达五千人,可就是一直没有鲁辉湘部的消息。
齐良在城墙上背阳而站,痴痴地望着东方,远处过来一人,齐良头都未回问:“还没有鲁指挥与张景山的消息吗?”
来人是桂明,他静静地与齐良并站在一起,回答:“没有。”
“会否泸州太远,我们的动作不够大,还不能影响到泸州?”齐良忧虑地问。他与鲁辉湘等人分手时是在泸州,而荣县城离泸州有近二百里。
桂明道:“攻下荣县城已震惊整个川境,再加上我军探子有意散布,泸州府不可能不知道。”他宽慰齐良:“可能鲁指挥他们正在赶往荣县的路上吧!”
齐良问:“清军情况如何?”
桂明道:“被蒋云湘的第07千人队引往西去的八千清军又回转了。”
“还有多久可以赶到荣县城?”
“一天时间。”桂明道,“我们必须在今夜之前撤退荣县城。”
齐良哂然道:“清军可笑,我部已增至万人,他们还懵懵懂懂地赶过来。”
桂明抿嘴一笑:“我们逃得习惯了,他们也追得习惯了吧!”
“这次我们不逃了。”齐良双瞳收缩,眼神骤然阴冷。
桂明仰望穹空,淡淡然然问:“世子准备改变战术了吗?”世子的变化应该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齐良道:“你不是说鲁指挥他们正在赶往荣县城的路上吗?我们给他们一些时间。”
桂明笑笑,他只是猜测,他也知道世子非真的为等鲁辉湘部。
“八千清军还是分头而进的吗?”齐良回头侧问。
桂明道:“他们依然是一南一北分头而进。”
齐良冷哼:“真是不知死活,先吃掉一路再回头解决另一路。”
桂明沉思片刻,询问:“世子!既然清军不知死活的自撞枪口,可让清军自动攻城,如此效果会否更好些,我军损失更小些?”
齐良问:“若是清军围而不攻怎么办?或是清军发现不对立刻掉头而逃怎么办?我们想要追恐是来不及吧?”
桂明道:“可先在城外埋伏一支伏兵,若是清军攻城,自可在清军最疲态之时从背部发起致命一击;若是清军围而不攻,则可内外夹击,围歼清军;若是清军见势不妙窜逃,则可于城外伏击阻挠。”
齐良赞道:“此计甚妙,就照此制定作战计划吧,城外伏兵由你亲自率领,带上连发弩部队。”
桂明“嗯”一声,齐良最后道:“通知蒋云湘部马上归队,并再多派些探子四处打听鲁辉湘部的消息。”
桂明想了想问:“世子!我们作战已有一段日子了,可要向南岸禀报我们的情况?”
齐良沉思良久,道:“送封信过去吧!”
本书首发。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见喜色
八千清军在荣县城墙撞得头破血流,后又遭城外桂明伏军打击,生还者不到千人。
城内外将士们在欢庆胜利,在荣城县衙内的齐良却并不见多少喜色,时至今日都还没有鲁辉湘部的丝毫消息啊!
桂明从院门直接进来没有人阻挡,瞧见情绪低落的世子,他轻轻走近,叹息:“世子在担忧鲁指挥他们吗?”
齐良缓缓转过身:“他们应该回来了啊!”至今未现,他们到底藏在哪里呢?发生了什么呢?
桂明道:“四处打探的探子回来了,没有他们的消息,通过军情部夜鹰组的渠道也有他们的消息。”
齐良突莫名其妙冒出一句话:“我想向东。”
桂明愕然,马上明白世子所指,问:“只是为了寻找他们吗?”泸州在荣城的东面。
齐良摇头:“不单单只是为了他们。”
桂明侧首沉思,建议:“不若向北。”
齐良抬首作询问状,桂明进一步解释:“进攻嘉定。”嘉定在成都府南,处于成都府至叙州府的中间,是一座较大的城,若是占领了嘉定即完全切断了图海部的后勤补给线,若是石柳河南岸的吴军再强些的话,占领嘉定还相当于切断了图海部的退路。
齐良注视桂明,慢慢地点头:“你是对的。”得从整个战略高度考虑问题。
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战略进攻方向,便是向西!若是能打通西线通道与王屏藩部连接在一起,那么整个川南无忧矣。两人谁都知此点,也谁都不去提及。昆明卫被困于大劳山之时,齐良曾派出多人多个方向突围求救,但最终只有两个方向的人成功出去,一个是向南的张明洲,他到了叙州城,最后还回到了昆明;一个是向西的赵强,他找到了王屏藩部,但王屏藩未出兵。
桂明瞅了两眼,斟?( 重生成了吴应熊 http://www.xlawen.org/kan/1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