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才情人生--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大传 > 才情人生--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大传 第 31 部分阅读

第 31 部分阅读

    累一分一毫财富 ,他真正是一生清白,两袖清风。记得我们结婚,他搬来我家的 全部‘私人财产’是很多箱的书籍, 其他的一切都是外交部配备给他的,甚至连同他出国的 服装。而当他离开人世时,同样地没有留下一 分一毫的物质财富。然而,他所留给人们的精 神财富却是极其丰富,难以衡量的。”章含之:《乔冠华文集?代序》。   乔冠华迁入章家后的几天之后,他们在家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酒会,招待乔冠华的同事,同 时也就作 为婚礼。来参加的自然都是显贵的部长们。 其时,奔驰车在史家胡同的大门口停了一长溜儿,那真正是车水马龙! 但是就在这个本来值得欢庆的婚礼之夜,章含之却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和一种对未来的惶 惑。   第一件发生的意外是当章含之为每位贵客斟上茅台酒,请大家干杯时,乔冠华和她忙着招呼 客人没有 立即喝杯中的茅台。此时一位部长喝了一口后迟疑地问乔冠华: “老乔,你这倒的是酒吗?” 其他部长们也同声说:“老乔,你开的什么玩笑?这是白水吧?!” 冠华和章含之赶紧尝了一口杯中物,果然是白水。   章含之忙问乔冠华哪里拿的茅台。他说是从饭厅拿的。章含之忙去查问,原来当时有一位照 顾她父亲 的女孩子还住在家里。她用一个茅台酒空瓶装凉开水。这天晚上她装了水放在饭厅 桌上,就被乔冠华 当作新酒拿去待客了。大家自然把这插曲当个笑话,说乔冠华舍不得请客 人喝茅台,用白开水充数, 乔冠华也哈哈大笑。此时只有章含之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她从来 都有点迷信。在婚礼上浓烈的茅台变 成了淡而无味的白水,难道这会是一种不祥 的预示吗? 当夜客人散尽之后,乔冠华显得很兴奋,要出去看看月亮。章含之说那么冷,别出去了。他 却非要去 ,说今晚一定要赏月。 章含之只好给他取大衣围巾,陪他到院子里散步。乔冠华动情说: “多好啊,多美啊,我们能在一起了!” “是啊,不过今晚的招待会实在像次外交活动不像婚礼!”章含之说。   “没有办法,这也是应酬!”乔冠华叹口气道。 章含之忽然非常激动地对他说: “你知道我最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婚礼吗?”他说不知道。 章含之叹口气说:“教堂的婚礼!”乔冠华捏了捏她的挽着他手臂的手说: “别瞎说了!” 章含之说:“真的,我一直幻想着这样一种婚礼,在神圣的主的面前,两个人面对面,心对 心,说出 庄严的誓言:‘我章含之愿意与乔冠华结为夫妻,不论富贵或贫贱,不论健康或 疾病,我将永远安慰 你,照顾你,忠贞不渝。’这种誓言是发自内心的,是最圣洁的,一生 一世不能背叛的。” 乔冠华说:“你真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共产党是无神论,我们用不着对天主起誓。还是对着 月亮吧! 那是最美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章含之早知道他酷爱月亮,他对着银色的月色特别动情。但她却隐隐地觉得那月光太冷漠太 清淡,几 乎使人感到凄凉。她不禁想起那些写月光的诗句中很多都是写别离情的。她想起 了《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无比哀怨的爱情誓言不也是在月光下发出的吗? 章含之努力想赶走那些不祥的联想,此时乔冠华突然又说: “我们不用什么誓言,只要信任就够了。将来有一天,若我眼睛瞎了,我相信你就是我的眼 睛,我可 以扶着你,你拉着我。假如那时我们一贫如洗,你就这样拉着我去要饭,我们还是 在一起。” 章含之顿时心头一惊,一阵寒流穿过全身。这婚礼之夜爱人之间怎么会说了这么多不吉利的 话!她不 敢再往下想,急匆匆地说:“天太冷了,快进屋吧!都是这月亮,我们说了这么多 不该说的话!”章含之:《风雨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80 ~185页。   在后来的岁月中,不知怎么,这婚礼之夜的月下对话总是困扰着章含之,顽固地在她心里忽 隐忽现, 驱之不散。在乔冠华逝世之后,她就更为经常地想起那个夜晚,也更相信命运。 平心而论,乔冠华和章含之不论在性格上有什么缺陷,或者在世俗的现实政治生涯中有过什 么错误, 但他们两人都心地善良,光明磊落。他们又如此真诚地相爱,彼此肝胆相照,祸福 与共,为什么他们 的结局会这样悲怆?! 带着对幸福的梦幻和对未来忐忑不安的茫然,在那1973年寒冷的冬季,乔冠华和章含之 开始了他们的 共同生活! &nbsp&nbsp

    小平周围(1)(图)

    “文化大革命”中,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 务。1973年, 他重新复出。3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 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 的职务的决定》。年底,邓小平不仅恢复了政治局委员的 职 务,而且还进入中央军委,参加军委的领 导工作。这一个安排,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小平 恢复工作后,力挽狂澜,对“文化大革命”以 来所 造成的严重困难局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 种整顿和斗争 ,反映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愿望,代表了党的正确领导,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显 著成效,得到了全国人 民的拥护。虽然不久他再度被错误地撤销一切职务,但已经为粉碎“ 四人帮”奠定了党内外广泛的群 众基础。 乔冠华就是在邓小平重新复出后,在他的领导下,开展外交工作的。 让我们将视线转向1974年。   这年的早春是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批林批孔”的矛头直指周恩来总理。接着,出了个电影 《中国》 事件,江青给外交部信件等等层出不穷的风波把个外交部搅得一团糟。   原本应是乔冠华、章含之度蜜月的佳期,却整天应付这层出不穷的风云变幻。一天下来,他 们感到真 正是精疲力竭。乔冠华1971年上半年曾因肺结核吐血住院,出院后瘦得很厉害 ,身体也虚弱。尤其到 冬季,每年都要犯咳嗽气管炎的旧病。章含之和他生活在一起以后才 明白,那主要是因为他可以说一 年到头,天天晚上要被特急件叫起来一、两次。冬天天寒地 冻,气温低,从热被窝中起来接文件,批 完后再回去接着睡觉,他虚弱的身体自然是经不起 的。他们结婚之后,夜里都由章含之替他接文件。 这样,他就可以在床上阅批,避免了受风 寒,因而这一年他竟没有犯老毛病。有个安定的家,对于乔 冠华来说是艰难日子中最大的安 慰。 这时,政治形势出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机。在周总理决定住院手术之后,毛主席断然决定 由邓小平 主持中央和政府的工作。昏昏然的天际出现了希望的光亮。这年4月,毛主席 点名建议邓小平率团参加 特别联大会议,并指定乔冠华协助。毛主席的决定来得突然, 但 外交部一片欢欣。压在人们心头将近 一年的疑云消失了,在为周总理病情无限焦虑的同时, 邓小平的掌政总算给人们带来一丝希望之光。    特别联大会议的由来是这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过长 期艰苦的 斗争,纷纷赢得独立,在致力于建设国家和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 。上世纪70年代开 始,广大中小国家对世界范围内贫富悬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越来 越强烈不满,纷纷要求改变这 一现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革 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在1973年9月召开的 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提出了由联合国召开一 次特别会议来讨论关于原料和发展问题的设想,他以第 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执行主席名 义正式提出这一倡议后,立即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 的响应和坚决支持,许多第 三世界国家元首纷纷决定要亲自出席定于1974年4月在纽约召开的这一重要 的国际会议 。当中国政府宣布将由邓小平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这一盛会的消息传出后,各方瞩 目 。大家注意到中国代表团离开北京出发时,周恩来总理和中国政府各部门领导人及各界群众 四千多 人在机场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不过,围绕着邓小平率团出席会议,当时中央高层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同年3月中旬,外交部领导开始酝酿出席这次会议的我国代表团团长人选,初步设想在对外 经济联络部 部长方毅、对外贸易部部长李强、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三位同志中选一人率团出 席。周恩来总理让王 海容在方便时先听听毛泽东主席有何考虑。   3月19日,王海容去见毛主席,谈及出席联大特别会议代表团团长人选时,毛主席稍 作沉思后说:由邓 小平同志担任团长好,但暂不要讲是我的意见,先由外交部写请示报告。  王海容当晚将毛主席的指示报告了周恩来总理和姬鹏飞外长。外交部于3月22日向周总理上 呈了“关于 参加特别联大的请示报告”,建议由邓小平副总理任团长,乔冠华、黄华同志为 副团长。周总理向政 治局大部分同志通报后,于3月24日先批呈毛主席批示,后送当时的其 他中央领导。毛主席当日圈阅同意。就在毛主席圈阅同意的那天夜里,江青把王海容、唐闻 生找到钓鱼台十号楼(江青住处),对外交 部的请示报告进行了无理指责,并强令外交 部收回此请示报告,改由一位部级领导担任团长,企图阻 挠邓小平率团与会。 江青为什么如此丧心病狂地反对邓小平出国呢?第一,“四人帮”深怕邓小平在国 内外事务中的作用 和影响扩大,千方百计反对邓小平复出;第二,“四人帮”明知周总 理患了重病,折磨周总理,反对 周总理。这是江青和“四人帮”迫不及待篡党夺权阴谋的组 成部分。   总而言之,邓小平重新复出,江青等已十分不满。邓小平一再被提升和重用,江青等更加 恼怒。出席 联大特别会议这样一个在世界舞台“出风头”的“美差”,也要让邓小平来担任 ,江青简直无法容忍 。 毛泽东生气了。3月27日,他写信给江青,态度极为严厉,信的大意是,江青:邓小平同 志出国是我的 意见,你不要反对为好。小心谨慎,不要反对我的提议。江青收到此信后,目 瞪口呆,不敢不接受毛 主席的批评。 同一天在一个会上,江青迫于毛泽东的怒气,表示同意由邓小平率团参加联大特别会议。会 后,周恩 来致信毛泽东:“大家一致拥护主席关于小平同志出国参加特别联大的决定。小平 同志已于27日起减 少国内工作,开始准备出国工作。”并告:“小平等同志出国安全,已从 各方面加强布置。4月6日代 表团离京时,准备举行盛大欢送,以壮行色。”   3月31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修订了“关于出席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的方 针和对策的请示 ”和讲话。4月2日,周恩来总理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江青、张春桥、 姚文元没有出席,王洪文 虽出席,但心不在焉,显得无可奈何。会后,周总理和邓小平联 名写信给毛主席,汇报情况,并附上 “中国代表团团长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稿。”毛主席阅后批示:“好,赞同。”   在毛泽东决定由邓小平率团参加联大特别会议后,乔冠华协助邓小平开始着手准备赴联大的 工作,其 中一项最重要的是为邓小平起草好一篇大会发言。为此,他“情绪大振,仅用了三 天时间协助邓小平 同志写出了特别联大的报告,其中根据毛主席的精辟分析和小平同志的指 示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新 观点,在联合国大会上激起了会员国强烈的反应”章含 之:《风雨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86页。  乔冠华在外交部 的同事凌青回忆说: “当时,乔冠华同志率领我和其他两位同志直接到小平同志住处,请示工作。小平同志被第 二次‘解 放’才一年,住在北京西郊的一个大院里。院中有好几幢独立的小楼,小平同志就 住在其中的一座。 当我们步入客厅时,客厅里空荡荡的,除了几个旧沙发外,什么也没有, 陈设非常简陋。几位同志坐 定后,小平同志出来和大家握手。当乔冠华同志说明党中央决定 后,问小平同志身体怎样?去联合国 要不要带医生?小平同志神态自如地说:‘医生,早就 没有了。’当时,我们大家听了,都有这样的 印象:一位伟大政治家对个人生活待遇,是 完全不会放在心上的。乔冠华同志再问:准备工作应当如 何进行?小平同志只说了一句: ‘重要的是要有一篇好的发言稿。’” 凌青:《回忆小平同志指导我国在联合国的工作》,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回忆邓小平》(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440页。  另据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记载:  第一次会议是在花园村住地开的。外交部长乔冠华问:准备工作应当如何 进行?父亲回答说:“重要 的是要有一篇好的发言稿。”一言指明了此行的要旨。此后,父 亲集中精力,组织联大会议发言稿的 起草工作。他经常召集外交部的有关人员在人民大会堂 等地开会,一遍又一遍地讨论发言稿。在起草 过程中,父亲反复强调,要根据毛主席历次关于外交政策 的讲话来写发言,要把毛主席关于划分三个 世界的理论,通过这次会议向全世界作详尽的阐 述。父亲和外交部的“笔杆子”们在一起,对讲话草 稿反复斟酌和修改,有时甚至是一段一 段地详细讨论。中午,他和大家一样,每人各分一份工作菜饭 ,吃完靠在沙发上略事休息,就再行讨论。这时的他,已近七十高龄,但一点不觉疲倦。要说,这还要 归功于在江西三年的劳动生活,为他练就了一副强健的身体。一次开会,在讨论到讲话稿的结束语时, 父亲思考着说,应该讲这样几句话,就是“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 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 ,剥削人家, 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同中国人民一 道,打倒它。”联大会议讲演稿起草好后,报政治局讨论通过,最后送毛泽东审定。毛泽东在稿件上批 示:“好,赞同。”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第301页。    第六届特别联大召开前2个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 一世界。中 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亚洲除日本都是第三 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毛泽东第一次以 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向外 宾阐述了三个世界的理论。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认为,随着国际力量的重新组合,苏联已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 ,和美国 一样成了霸权主义超级大国,是新的世界战争的策源地。中国对于威胁最大的霸权 主义国家,执行最 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三个世界的划分正是这条外交路线的战略依据。毛 泽东选择邓小平当团长出使 联合国,就是要让这个立场坚定的战友,利用联合国讲坛正式向 世界阐述我们的外交路线。毛泽东明 白,只有邓小平能胜任使命。   邓小平率领我国代表团去赴纽 约前在巴黎休息了几天。这是1926年初邓小平离开法国后,第一次来巴 黎。隔了近半个 世 纪,邓小平重游巴黎,又是“文化大革命”后复出的第一次出访。他的心情很好, 情绪 也很高。   中国驻法大使馆的同志从机场把邓小平等同志接到大使官邸的时候,全馆同志都在官邸列队 欢迎,小 平同志笑容满面地和同志们一一握手。曾涛大使请他住在官邸里最好的一间房间里 ,当天中午吃饭的 时候,他提出要吃法国的牛角面包(法国人称它为“月亮”,中国人则叫 它牛角面包)。他对大家说, 你们不要看我吃的是普通面 包,我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因为穷,一个星期只能吃一次,当时能吃一个 这样的面包加一杯 咖啡,那就是改善生活了!他让国内去的同志每个人尝一尝,再吃午饭。 当时官邸厨师安金生能烧一手很好的扬州菜,邓小平吃得很高兴,早在50年代小平同志 到上海的时候 ,就很欢喜到上海大厦去吃扬州菜的。当天晚上,曾涛大使把使馆的党委成员 和主要干部请来陪小平 同志和代表团成员一起吃饭。 安师傅为小平同志烧了扬州干丝和其他的扬州名菜,小平同志吃得很满意,吃了两小碗干丝 。   乔冠华风趣地对小平同志说:“路过巴黎到纽约的同志很多,有人说,法国使馆的菜好 吃,也有人说 常驻纽约中国代表团的菜好吃,邓大人,请你留意,等你回来时可要做个结论 呵!”小平同志听了哈 哈大笑。 第三天晚饭后,邓小平在休息室和使馆领导聊天。他讲了些过去他在法国时的情况,也 问了现在使馆 工作的情况,曾涛大使向小平同志汇报说,现在国内来法国开展经济商务活动 的人开始多起来了,法 国是很多国家的必经之路,不仅去美国经过法国,去西北欧、非洲等 国也要经过法国,各个部委经过 巴黎的人都想到使馆招待所来,现有的招待所实在不够,同 时商务工作开展了,商务处人员增加了, 房子实在太少,他想请批准使馆买一二百间房子。  小平同志听后仰着头,幽默地说:“这个不需要找我吧!”同时用手指指乔冠华。 乔冠华机灵地回答:“我回去就向你写报告。” 小平同志说:“你写报告,我马上就批。” 邓小平此次在巴黎只是休息、参观,但驻法大使馆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把他经过巴黎的 时间告诉了法 国外交部,因而在机场接送的时候,都有法国外交部礼宾司的人员在场,在去 纽约的前一天,法国总 理梅斯梅尔还主动约见邓小平。小平同志到总理府礼节性地拜会 了梅斯梅尔。   8天以后,小平同志从纽约参加一般性辩论的会议后,回到巴黎。毕竟年岁大了,而且“ 文革”中受了 几年苦,在纽约又很辛苦,所以感到有点疲劳。乔冠华和曾涛都劝 他在巴黎再休息几天,他同意了。  有一次吃饭时,乔冠华问邓小平,两个使馆的饭都吃过啦,究竟哪一个好啊? 邓小平说,都好!接着说,还是法国的老厨师做得更好一些。曾涛大使听了,把安师傅找 来见小平同 志,告知他小平同志对他的评价,并让他站在小平同志后面照了一张像,安师博 高兴得不得了。  曾涛:《外交生涯十七年》,载1997年9月6日《文汇读书周报》。  章含之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写道: “这是一次极其愉快的任务。邓小平同志在短短的一周内会见了许多国家的与会团长,引起 世界的注 目。冠华作为小平同志的助手心情极好。那时邓小平同志有早起早睡的习惯。可是 冠华却恰恰是晚睡 晚起。不过他却信誓旦旦地保证他七点钟能起来吃早饭。结果当然常常起 不来。有好几次邓小平同志 到了7点钟就从十层长走廊他卧室的一头散步到长廊另一头我们 的卧室外,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叫道:‘ 乔老爷,起来吃早饭了!’冠华常大笑说又被堵住了 !就在那次开会时,冠华说他那个‘乔老爷’的 外号是六十年代时邓小平同志开始叫的, 后 来几乎变成乔冠华的代名词。我觉得除了周总理,冠华最 为依赖的领导是小平同志。  我相信 小平同志对他也了解。所以当1975年底那场政治灾难来临,小平同 志处境困难时,冠华 彻底地失去了依靠力量。记得到1976年初,形势进一步恶化。冠华又去求助小平 同志。 我和外交部的几个同志焦急地等他回来。但冠华一回来就神情沮丧,我们急问怎样。他说: ‘ 我看小平同志很疲惫,写字时手稍有些发抖。以前从来没有过。我还怎么能麻烦他,给他 增添困难呢 !’据说在后来的灾难中,有人要置冠华于死地,把他关进牢房,是小平同志 阻挡住的。再后来当冠 华癌症开刀前,当时外交部的领导要取消他的高干医疗待遇,又是小 平同志和王震同志保护了冠华。 尽管后来冠华始终未能见到小平同志,但他对在他患难之时 得 到的关怀是一直铭记在心的。”“那次 特别联大,我担任邓小平同志的英语翻译。出发前, 小平同志嘱咐我们说他的听力不好,翻译时声音 要大一点。我平时说话就较为声大,所以我 说没有问题,保证小平同志听得清。但现场翻译时,我还 是有意地提高了音量。终于有一天 ,我翻到一半时,小平同志回过头来说:‘你声音放轻一点,太响 了!’当时代表团传为笑 谈。”章含之:《风雨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86~187页。&nbsp&nbsp

    小平周围(2)?

    从特别联大回来,形势得到改观。因为是毛主席亲自点将由邓小平主持政府工作,所以 即 使中央内部 那些捣乱成性的人也不敢公开反对。外交部终于又出现了安定的局面。这是一段 难得的平静。虽然部 内的领导班子的情况极不正常,没有集体决定的制度,没有部长的决定 权,而是大事小事听命于所谓 “通天人物”的“传达”,动辄呵斥教训,但大家相信只要邓 小平在领导岗位,大的局面不会乱。   不过,邓小平与“四人帮”的斗争,一直在曲折地进行着。像乔冠华这样的高官也只能 在夹缝中生存 ,难免不时感到“坐立不安”,“左右为难”。正如时在中国任外交官的美国 人约翰?H?霍尔德 里奇所观察的:“在中国两派的权力之争的过程中,想必有些官员 会感到风急浪大,岌岌可危,坐 立 不安,左右为难,乔冠华便是其中之一。那时他已接替姬鹏飞担任了外交部长。  我觉得 ,他和同事们 在一起时,总有一种不安全和紧张感,而在几乎完全是对外的场合,例如独自 在外交场合时,他就显 得轻松多了。乔治?布什接替布鲁斯担任美国联络处主任后,一次, 他和夫人芭芭拉举行宴会,我注意 到乔冠华作为贵宾应邀出席时的紧张状态。当时,我坐在 乔的右边,发觉整晚他的右膝都在紧张地抖 个不停。他的夫人和中国外交部的其他成员隔了 餐桌坐在乔的对面。当时批判西方文化和‘大毒草’( 受西方影响的和没有思想内容的行为 方式)正处在高潮,乔作为周恩来的一名长期拥护者,当然会显得 局促不安,我听说, 有一次,斯堪的纳维亚各国驻华使团长宴请乔冠华以祝贺他们的国家同中国建交 二十五周年 ;乔在没有其他中方人员的陪同下过得十分开心,在晚餐上畅饮了烈性酒、苏格兰威士忌 酒 和葡萄酒,晚餐后又喝了白兰地或甜露酒。的确,在美国驻北京联络处成立后不久,乔设晚 宴请美 国联络处全体工作人员,当时中方除乔外只有外交部的一两名低级官员和翻译出席。  他在晚宴上的表 现同上述情况大致相同,解开所穿的毛式制服上衣,开怀畅饮。”有意思的 是,这位美国人还提到了 王海容和唐闻生两个人,他写到,“毛泽东在神智比较清醒时显然 意识到他周围有几股势力在活动。 美国驻北京联络处成立后不太久,毛邀请联络处几位官员 一起观看一场篮球比赛。戴维?布鲁斯和艾尔 ?詹金斯应邀出席(我因患北京当时流行的上 呼吸道传染病而未能参加)。比赛期间,毛与戴维?布鲁斯 单独交谈了几句。毛在交谈时指 着那两位紧随他的翻译,即唐闻生和王海容,说她们是‘特务’。显 然,毛已得出结论…… 我认为这判断没错……这两人已投靠江青集团。实际上,随着毛神智清楚的时候愈 来愈少, 随着外国来访者不得不依据他们从唐闻生和王海容处听到的话当作毛说的原话,这两人的权  势必然会越来越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某一成员国的驻华大使同我关系甚密。他告诉我一件 事,说明 了这两位翻译潜在的权势。当他的国家的总理访华拜访毛时,他也在场。一走进毛 的书房,只见站在 主席两侧的两位女护士把毛从椅子上扶起,这位年迈的先生含糊不清地说 了些话,客人们一点也听不 懂,可是,这两位翻译眼睛眨也不眨,就程式化地对贵宾说主席 见到他是如何如何高兴,这次访华将 如何如何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良好关系。” 美国约翰?H?霍尔德里奇《1945年以来美中外交关系正常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 997年6月版,第189 页。  这年5月26日至6月2日,乔冠华陪同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访问西安、 昆明。在昆明西 山,他想起了10年前随同周恩来、陈毅出访亚非14国归来,曾与陈毅同游 西山滇池,因而写了题为《 重游滇池》的诗,以表达对陈毅的深切怀念。诗曰: 滇池依旧映西山,千字长联绿竹间。遍地山花诚可喜,旧游零落亦心酸。    乔冠华在诗后自注:“1974年5月,英保守党党魁希思来访,由我负责陪他参观西安、昆明 ,从广州出 境。昆明还是像从前一样可爱,经常一起来的陈毅同志早已不在人间了。……” 同月,他还有一首《 重游白云山》曰:“白云山上白云飞,白云山下爬乌龟。乌龟不知何 处去,白云依旧笑朝晖。” 现在回过头看,那一段时间,即1974年夏至1975年夏未秋初,是乔冠华和章含之家庭生活比 较平稳安 宁的一段,也许可以说是10年中惟一的一段。 这时,乔冠华的身体日益健康,体重恢复正常,脸色红润。他的生活也比较有规律。有一次 ,时任驻 美国联络处主任的黄镇从北京回华盛顿,乔冠华和章含之去机场送行。章含之 在机场休息室外,与部 里其他同志聊了一会,进屋时,黄镇叫道: “饲养员来了!”众人大笑。   章含之不知何意。黄镇的夫人朱霖笑着说: “我们大家都说老乔现在非常健康,好多年了没有见他像现在这样气色好。老黄说这多亏家 里有个好 饲养员,把这头牛喂得这么好。” 黄镇夫妇说得不无道理,既形象,又生动。 乔冠华无比珍惜他们这来之不易的爱情和他们这个温馨的家。每当劳累一天,回到家里,章 含之帮他 换上便服后,他总爱躺在他那张心爱的藤椅里,喝一口他最钟爱的碧螺春茶,要章 含之靠在他身旁, 轻轻拍着她的手,喃喃地自语着: “Drling,这多好啊!这是我们两人的家!” 乔冠华用他自己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章含之。她记得,“1974年的6月初,我参 加外交部下乡收 麦。那时每年麦收季节,中央各机关的干部都要下乡帮助公社收麦。凌晨3 时坐大卡车出发,天不亮就 下地,要到下午收工。确实是强劳动,一天下来两条腿要疼好多 天。司一级领导干部都带头参加。那 一次我回到家天已擦黑,累得抬腿都困难了。匆匆洗了 澡就躺在藤椅里再也动不了了。这时家里保姆 送来一碗冰凉的绿豆汤说:‘乔部长晚上有宴 会,关照我一定要烧绿豆汤冰起来叫你回来喝。’绿豆 汤冰凉爽口,但流入我心头的却是一 股温情的暖流!我一生从没有人这样心疼过我,父爱、母爱、夫 妻之爱都汇入这小小的碗中 了。”   晚上9点刚过,乔冠华就回来了。一进院子就听见他急匆匆的脚步和大声的呼唤: “回来了?Drling,你回来了?累坏了吧?!”章含之想站起来出去迎他,可是腿实在不听 使唤,只好 扶着躺椅的把手站起来。   此时,乔冠华已快步直奔书房,一手把她按回躺椅说: “不要动,不要动,绿豆汤喝了没有?”她说喝了,很好。 这时,乔冠华带着一种孩子般的调皮神情对章含之说: “你看,我给你带回来一样新奇东西,你猜猜叫什么?” 章含之笑他那么兴奋干什么。乔冠华从他的两个中山装口袋里一手一个变戏法似地拎出两个 浅棕颜色 、形状大小似鸭蛋般的东西,放在她手里说: “知道这是什么吗?”她摸摸软软的果子,从未见过。她只好说不知道。 乔冠华得意地对我说:“这叫Kiwi Fruit!我看到什么地方写到过这种水果。今晚新西兰 大使宴会, 最后上的水果是这个。我第一次吃到,就带了两个回来给你。” 章含之看他手舞足蹈,得意得像个做了件大好事的孩子,不禁好笑,她说: “你这堂堂部长,怎么人家大使请客,你捡了两个水果装在口袋里,这多不像话!” “那有什么了不起!中国的好东西外国人没见过的更多。我对大使说:‘今天夫人去割麦 ,和农民一起 劳动。我把这两个果子带回去慰问她,告诉她这是新西兰的Kiwi Fruit,她 一定高兴。’大使马上吩 咐拿一箱子,我说就要这桌上的两个才有意思。也不用包,放在我 口袋里才是我的诚意。大使连声说 好。其实这个玩意还是从中国去的。中国人不吃不看,倒 让新西兰人运到中国来!”乔冠华理直气壮 地回答,边说边亲手剥开果实,递给她吃。多年 之后,中国市场上也出现了这种水果,名为猕猴挑。    第二天,新西兰大使到底还是叫人送了两箱猕猴桃到外交部里,说是给“乔副部长及夫人” 。乔冠华 叫值班室分给党组各位部长和领导以及办公厅值班室的同志。 章含之知道后,就说乔冠华有时候情绪一上来,做事欠考虑。她想,为我装这水果回来 ,人家大使又 送两箱,这多不好,别让人说闲话。而乔冠华满不在乎,他说:“这有什么 ?谁爱说就叫谁说。还没 工夫去研究每件事谁说什么。”   乔冠华就是这样一个风流洒脱、豪放不羁的脱俗之人。 章含之记得,有一次他们顺访法国,在法国外长举行的极为优雅的晚宴上,有一 道 菜是鸡腿。大家都 温文尔雅,不出声响地用铮亮的银刀叉一点点地切着鸡腿肉,小口地往嘴 里送。乔冠华从来不喜欢故 作姿态,刻意装扮风雅。他从来都主张自然大方的风格。他吃到 一半,突然很自然地对法国外长说: “西方人用刀叉吃大块肉实在不如我们东方人把肉 切小了再烧方便。如果阁下允许,我想像你们平时 在家一样用手抓这个鸡腿,不知阁下认为 如何?”法国外长也颇具外交幽默,他说:“阁下的建议实 在太好了!如果您同意,我建议 我们‘大家都下手吧!’”一时间,那拘谨的晚宴气氛变得十分活跃 ,中法双方人员都拿起 了自己盆中的鸡腿。   章含之还记得,一次联大开会期间,他们出席巴基斯坦驻联大代表的晚宴。在宴会前交谈时 ,乔冠华 与后来任美国国务卿的布热津斯基教授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辩论。其时,周围 围了许多听众。每当乔冠 华置身于热烈的讨论中时,他往往会完全不看周围的环境,全神贯 注于他的辩论。这一次也是如此。 正当他讲得极为专注时,一个服务员端着银盘来到他面前 。银盘上面是一个很大的高脚玻璃杯,杯中 是大半碗鲜红的番茄酱,杯子的外沿上摆着一圈 粉红色的熟虾。银盘中有小纸餐巾和带彩花的竹签。 如果客人喜欢,一般都取一张餐巾纸, 一根签子,插上一只熟虾,蘸一下番茄酱,点头谢过服务员之 后优雅地放进口中。此时这位 服务员站立在冠华身边,向他伸过银盘。但乔冠华却视而不见,既不取 虾也不示意不要。服 务员见他不置可否不敢移动。章含之当时任他的翻译,轻轻推了他一下点点那大 杯虾,意思 问他要不要。乔冠华似听非听,似懂未懂,看了一眼服务员的银盘,一边还在说话,同时 却 看都不看地伸手把那偌大一个玻璃杯一把抓在手里,拿到胸前,接连不断地吃起虾来了,一 下子吃 掉了一小半。周围不少人都抿嘴含笑看着他一边吃虾,一边争论。 章含之有点着急了,本来就没有人会把那一杯虾全拿在手里,如果乔冠华把这十多个虾全都 吃了,岂 不闹笑话?!她赶紧从他手里拿过虾杯,放回银盘,并谢了服务员。乔冠华却丝毫( 才情人生--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大传 http://www.xlawen.org/kan/226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