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风雨十年化彩虹 > 风雨十年化彩虹 第 3 部分阅读

第 3 部分阅读

    离儿越远,将来生出来的孩子越聪明,基辛格为什么能当上美国的国务卿,不就是因为他是个“混血儿”吗。

    眼看着女儿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春姐儿的父亲发动所有的亲戚朋友们为女儿寻找符合条件的“意中郎儿”。

    作为春姐儿家的一门子远房亲戚,退伍兵的家中父母也接到了春姐儿父亲的委托,退伍兵从父母的来信中得知了此事,并有一搭儿无一搭儿地透露给了正在办理退役手续的孙伟治。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伟治从退伍兵的嘴里得知了春姐儿家的事以后,认真地呐默了呐默儿,他认为自己完全符合春姐儿父亲为女儿婚事所制定的那两个条件。

    孙伟治认为,他和春姐儿的这件婚事有门儿,即便不敢说十拿九稳,那也基本上是拳握把攥儿……

    作者题外话:作者的另一篇作品《岁月的年轮》正在新浪网的热载中,内容同样精彩,欢迎读者阅读,收藏!

    012。河边喊大雁

    十二)河边喊大雁

    孙伟治下定决心,决心试试春姐儿家的这门子婚事,其实婚事不婚事的孙伟治根本没有往心里去,自己的年龄毕竟还小哩,生理上也还没有那方面的迫切要求。

    要说孙伟治的心路儿是真够用,他是想借这件事为跳板儿,来实现在北京地区找工作的目的,只要有工作了,还愁以后的家吗?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不就是因为“九战狼窝掌儿”而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成为“先治坡儿,后治窝儿的”的典范吗,自己作为男子汉大丈夫更应该以事业为重,“先立业,后立家。”

    在那名退伍兵的引荐下,孙伟治来到了秀水潮白河边上的无名村,来到了春姐儿的家中,与春姐儿和她的父母见了面。

    春姐儿的父亲看到孙伟治不高不矮的个头儿,不胖不瘦的身条儿,两只眼睛虽然不算大,但却炯炯有神,再配上脑袋上的小分头儿,小伙子显得很精神,很干练。

    尤其是听说孙伟治的老家是湖南省湘潭县无名冲时,春姐儿的父亲更是喜欢的抿不上嘴了;“好,好,听说你家那儿离国边上都不远了,要是再远点就更好了!”

    “什么人呢,要是再远点儿,那就是外国人了。”孙伟治听到春姐儿的父亲说“要是再远点就更好了”的话时,从心里起烦儿,嘴儿里面嘟嘟囔囔地嘀咕着。

    好在那伙儿孙伟治说的湖南话谁也听不懂。春姐儿的父亲看到孙伟治好像有些不高兴,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他赶紧问那个远房亲戚退伍兵,退伍兵虽然听得懂孙伟治的话,但为了成|人之美,退伍兵机警地打了个圆场儿;“他是说只要您老人家愿意,他愿意回去把他的老家再搬得远一点儿!”

    “嗯儿,小伙子心眼还挺好,怕我生气。就冲这儿,这门子亲事我同意了。”听了退伍兵的圆场话,春姐儿的父亲老嘴儿一咧儿,看着孙伟治点了点头儿。

    春姐儿的父亲一言九鼎,在家里说话犹如板上钉钉儿。孙伟治心里很愿意,也很高兴。可春姐儿,还有春姐儿的母亲都不愿意,不愿意的理由是先甭管人长得怎么样,连说话都听不懂,以后可怎么过日子呢?

    但她们娘俩儿不愿意也是白搭儿,这个家里所有的大事小情都是由春姐儿的父亲一个人说了算。

    孙伟治既然是“倒插门儿”,在顺义又是人生地不熟的,那么孙伟治找工作的事自然是由春姐儿的父亲负责了。

    第二天,春姐儿的父亲来到了村里的革命委员会,向革委会主任提出了为“倒插门儿”女婿找工作的要求,革委会主任一听,对着春姐儿的父亲说道;“这件事儿革委会得支持呀,无论是从‘三军两支’的高度,还是从‘你们家’的低度,都应该安排孙伟治的工作。明天就让他到村办制药厂上班吧。”

    没费多大的劲儿,孙伟治就来到了无名村的制药厂,在车间的流水线上当起了一名制药工人,每天负责“感冒清热冲剂”、“板蓝根”等中成药的包装质检工作。

    干什么,得什么倚儿。自那以后,孙伟治几十年来都没有得过一次感冒,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得念无名村制药厂的好,凡是在制药厂车间流水线上工作过的,这辈子都不会得感冒,可别的病咱可不敢保哇儿。”

    简单捷说。无名村制药厂里有职工宿舍,孙伟治把复员转业带回来的铺盖卷儿搬到了宿舍里。无名村制药厂里有职工食堂,孙伟治一日三餐在那里入了死伙儿。

    赶上星期天休息的时候,孙伟治就到春姐儿家里,帮助春姐儿的父母干些活儿,由于孙伟治勤快儿,有眼了见,很是讨春姐儿父母的喜爱。但春姐儿却有意无意地总是躲着孙伟治,当父母问她原因的时候,春姐儿总是委屈地说;“他满嘴的伊哩哇啦儿,谁能听得懂是什么呀?”

    春姐儿的父母一想倒也是,老两口子这辈子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总不能让她和连一句顺溜话都说不好的男人过一辈子吧?可放弃孙伟治这个湖南小伙子,春姐儿的父亲又舍不得,你得说这是费了多大劲才淘换来的呀!

    就在春姐儿的父亲愁眉不展,左右为难的时候,忽然有一位多年的老街坊前来家中串门儿,在聊天的时候,向春姐儿的父亲介绍了一个偏方儿,说是每天清晨,在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到潮白河边去喊大雁儿,可以说好普通话……

    老街坊为了帮春姐儿父亲的一个忙儿,帮助春姐儿父亲的“倒插门儿”女婿说好普通话,毫不吝啬地将自己家中祖传的秘方介绍给了春姐儿的父亲,并向春姐儿的父亲讲述了祖传秘方中蕴藏着的一段儿美丽神话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漂亮的姑娘与青梅竹马的情郎哥哥缘定终身后,由于乐极生悲,情郎哥哥忽然一夜之间高兴得不会说话了。漂亮姑娘带着情郎哥哥寻遍天下所有的名医世家,但都没有治好情郎哥哥的病。

    这一天的早晨,太阳还没有出山,漂亮姑娘带着情郎哥哥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潮白河岸边,看着潮白河碧绿清澈的河水,水面上,有几只长着黑白相间羽毛的野鸭在快乐地嬉戏寻觅儿,看着两岸绿茵茵的草地上,草地上,有几只牛羊在啃吃着挂满露珠的嫩草……怅寥廓,万类霜天竞自由。

    “老天爷呀,你就可怜可怜我们,发发慈悲吧,快点派来仙人治好我情郎哥哥的病吧!”漂亮姑娘抬起头来,冲着无限辽阔的天空,嘶哑着嗓子喊道。

    喊声儿撕心裂腑,喊声儿撼天动地,回旋在潮白河的上空,激荡在森林的树谷中……

    看到漂亮姑娘张着嘴向天上焦急地喊着,情郎哥哥也学着漂亮姑娘的样子,抬头望着天空,张开了嘴……

    就在这时,天空中由北向南飞来了两只大雁儿,当大雁儿飞到情郎哥哥头顶上的时候,正好拉下了一粒大雁粪儿,咋就那么的巧,这粒大雁粪儿正好落在了情郎哥哥张着的嘴里,情郎哥哥由于没有一点防备,“啊儿”的一下,他把大雁粪儿给咽了,咽到了自己的肚子里。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的功夫,情郎哥哥的病忽然好了,他张开嘴儿会说话了,而且说话的声音,就像大雁儿的叫声一样,美丽动听……

    “那是大雁粪儿,也不是大雁蛋儿呀!”春姐儿的父亲打断了老街坊的话茬儿。

    “你管他是大雁粪儿还是大雁儿蛋呢,能让你的‘倒插门儿’说好普通话不就得了吗?”老街坊对春姐儿的父亲说道;“再者说,喊落大雁儿蛋多好听,哪有说喊落大雁粪儿的呢……”

    作者题外话:作者的另一篇作品《岁月的年轮》正在新浪网的热载中,内容同样精彩,欢迎读者阅读,收藏!

    013。把人字写上天

    十三)把人字写上天

    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春姐儿的父亲带着孙伟治踏着皎洁的月色,来到了潮白河边寂静的河套儿里,来到了两棵大柳树下。春姐儿的父亲一边儿抽着旱烟袋,一边儿向孙伟治讲述了老街坊的祖传秘方,讲述了蕴藏在秘方里的神话故事。

    “难道让我每天的清晨也来到这里儿,冲着天空喊大雁儿吗?”听完了春姐儿父亲别有用心的讲述,孙伟治的眼睛里放射出一股迷惑不解的目光。

    “是的,从明天的早上开始,你必须每天都要来这里喊大雁儿,直到喊落大雁儿蛋为止!” 春姐儿父亲的态度非常坚决,丝毫儿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这不是变着法儿地欺负人吗?”透过树影下的斑驳月光,孙伟治默默地看了看春姐儿父亲那倔强的神态,心里边儿是一百八十六个不愿意,可嘴儿上却什么话都没有说。

    要是搁别人,和春姐儿家的这门子婚事可能也就到此结束了,别说是“倒插门儿”了,就是“倒插爷”,爷都不干了。

    可孙伟治是一代伟人家乡的人呐,一代伟人家乡的人都是吃红辣椒长大的,红辣椒能白吃吗?吃完红辣椒要永远有一股子不服输儿的精神,要树立“为有牺牲多壮志,喊来大雁掉下蛋”的雄心胆魄!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风雨过后是彩虹!”一想到这些儿,孙伟治违心地应允了春姐儿父亲交给自己“喊大雁儿”的“光荣而神圣”的任务。

    第二天的清晨,东边的天色刚刚闪亮儿,孙伟治悄悄地从宿舍的床上爬了起来,轻轻地穿好衣服,为了不惊醒睡在一个宿舍里的舍友,孙伟治蹑手蹑脚地走出了宿舍的房门,顺着墙角儿向厂子大门口溜去。

    “小孙,这么早出去干啥儿?”就在孙伟治轻轻地推开厂子大门旁边的小便门,刚要迈腿出去时,被警惕性非常高的大门警卫人员发现了。

    “嗯儿,没啥事儿,我想去河边喊……喊喊步儿。” 孙伟治一着急,差不点儿说出“我想去河边喊大雁儿”,幸亏他及时改口,说成了“想去河边喊喊步儿”。

    那伙儿孙伟治的普通话真的说不好,他所说的“喊喊步儿”,实际上就是“散散步儿”。在他的嘴儿里,“喊儿”也是“散儿”,“散儿”也是“喊儿”,“喊儿”“散儿”二者混淆不分。

    “哦儿,那小孙你就‘喊儿’去吧,‘喊儿’的时候千万要小点声儿,注意‘喊儿’大了别把马猴子招来儿!” 大门警卫人员学着孙伟治的地方口音,在和孙伟治斗着闷子儿。

    潮白河边的河套子距离工厂不算远儿,孙伟治走出了工厂的大门,沿着一条小路往东走,大约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潮白河边儿的河套子里。

    在清晨的雾霭里,在一望无边的潮白河河套子里,碧绿的潮白河水在静静地流淌着,流水是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呢,还是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呢,亦或是二者的融合交汇吧。

    河对岸的森林在薄纱般的晨雾笼罩下,就像画家笔下的浓墨水彩画,贴在墙上一动不动,只有那些儿懂得什么叫做艺术的人们,才能够欣赏出它美丽的内涵和真谛儿。

    孙伟治弯腰从河边的草地上拾起了一块儿小石子,冲着河水里使劲地扔了过去,“咚儿”地一声,小石子在平静的水面上溅出了几朵小小的水花和旋转着的波纹儿,随着水花儿的消失,波纹在水面上慢慢地扩大,形成了片片美丽的涟漪……

    孙伟治一边儿在河套里溜达着,一边儿不时地抬头望望天空,盼望着能有大雁儿快点飞过来,哪怕飞过来一只都行儿。可直到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露出笑脸儿,孙伟治还是没有看见一只大雁儿……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转眼间儿,一年的时间很快地就过去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孙伟治是风雨无阻,每天的清晨都准时来到潮白河的河套子里,沿着河边喊大雁儿。

    不管是干什么事,都是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孙伟治心里想道;“一个人喊一天大雁儿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喊大雁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间断地喊儿,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呀!”

    在喊大雁儿的这件事上,甭说是别人,就连孙伟治自己都暗暗地佩服自己,佩服自己喊大雁儿的坚强毅力,佩服自己喊大雁儿的无比勇气。

    可每天坚持到潮白河的河套子里喊大雁儿的目的是什么呢,喊道最后能落得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孙伟治的心里也是一阵儿明白,一阵儿糊涂……

    在孙伟治的记忆里,一年来儿,在潮白河的河套子里,他总共碰见过两回大雁儿,一回好像是春天的大雁儿由南向北飞,另一回好像是秋天的大雁儿由北向南飞。

    由南向北飞的大雁儿是两只,两只大雁儿好像是一雌一雄两口子,一前一后飞得很近,贴得很紧儿。

    由北向南飞的大雁儿是一个标准的雁阵儿,它们用美丽的躯体造型,把人类的“人”字写上了高高的蓝天。

    我们人类应该感谢这些美丽的大雁儿,如果没有它们在蓝天上的“人”字创意造形儿,我们现在的人是否还会叫做“人”呢?也有可能叫做“?”吧!

    孙伟治细细地数了数,雁阵儿中的大雁儿一共有九只,一只头雁儿,后面“人”字形地排着八只大雁儿。

    无论鲜花盛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果实累累,收获五谷的秋天,孙伟治把这两回大雁儿都喊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孙伟治机灵的赛过“日本鬼子”,他哪能轻易地放过这样千载难逢喊大雁儿的机会呢?

    春天向北飞的那两只大雁儿,好像是被孙伟治喊应了。孙伟治冲着天上的大雁儿“嗷儿,嗷儿”的喊着,天上的大雁儿也“呵儿,呵儿”地回应着,而且还放慢了飞行的速度,只是没有掉下来一颗大雁儿蛋,也没有掉下来一粒大雁儿粪,真是令人遗憾。多少年以后,每当提起这件事,孙伟治还是对天上的大雁儿耿耿于怀。

    秋天向南飞的那群大雁儿,面对孙伟治“嗷儿,嗷儿”的喊声,也不知道是没有听见,还是大雁儿队伍有什么规定和纪律的原因,它们根本就不理睬儿孙伟治声嘶力竭的喊声,不但不理睬儿,而且加快了飞行的速度,只一会儿的功夫,就消失在了遥远的天边儿。气得孙伟治眼蓝儿脖子粗,跳着脚儿地骂大雁儿的娘。

    不过该咋说咋说儿,不管是每天喊大雁儿练的嗓子也好,还是每天喝潮白河水的缘故,反正是经过这一年的折腾儿,孙伟治的普通话说得是大有长进,就连以前总是绕着走的“印儿”、“炖儿”等费舌头的话,现在也敢直接面对了。

    春姐儿的父亲看到孙伟治的普通话说得大有长进,心里非常的高兴,他想首先得感谢老街坊的祖传秘方,老街坊的秘方真管用,很好使儿。第二得感谢孙伟治这个小伙子,年轻人坚持喊大雁儿不容易,很有毅力,很能吃苦,比好些儿咱们本地的年轻人都强哩。

    一天的晚上,春姐儿的父亲又把孙伟治叫到了潮白河的河套子里,又是来到了那两棵大柳树下,只不过天上没有月亮,是个夜黑天儿,只有春姐儿父亲的那杆旱烟袋锅子里,闪烁着忽明忽暗的光亮儿。

    “伟治儿,这一年喊大雁儿坚持下来不容易,也没少吃苦,普通话说得大有长进,你告诉我一共吃了几颗大雁儿蛋?”从把“伟治”前面的“孙”字去掉来看,春姐儿的父亲已经把孙伟治看成是自家的人了……

    作者题外话:作者的另一篇作品《岁月的年轮》正在新浪网的热载中,内容同样精彩,欢迎读者阅读,收藏!

    014。秋哥的故事

    十四)秋哥的故事

    春姐儿的父亲一边儿抽着旱烟袋儿,一边儿笑眯眯地询问“倒插门”女婿孙伟治一年来总共吃了多少颗大雁儿蛋。

    “十八颗!”孙伟治听到春姐儿的父亲问他吃大雁儿蛋的事,心里边儿憋了一年的火直顶心脑门子,一边儿回答着,一边儿“噗儿,噗儿”的不出好气。

    “什么?十八颗!”春姐儿的父亲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打儿时记事起,每年潮白河的河套子里过往的大雁儿都是有数的,如果从天上掉下来十八颗大雁儿蛋,那得过多少大雁儿啊?

    孙伟治也知道自己的回答有点太离大谱儿,回答时没有细过脑子,光顾的生气了,顺嘴儿就把白天从半导体收音机里听到的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郭建光的那句唱词“……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的“十八(棵)颗”回答给了春姐儿的父亲。

    回答错了也不能再改,要不然的话,以后再说什么,春姐儿的父亲都不会再相信自己,这可关系到诚实和信誉度的大问题,一想到这些儿,孙伟治决心要“咬着扑愣儿了”。

    “对,一共十八颗!渣错儿都没有!”孙伟治冲着春姐儿的父亲咬着扑愣儿;“我自己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您说我还能忘得了吗?”

    别看春姐儿的父亲平常日子里耿倔儿耿倔儿的,可在孙伟治吃大雁儿蛋的这件事上显得很灵活。

    春姐儿的父亲心想,你孙伟治一年吃到十八颗大雁儿蛋是绝对不可能,这里面肯定有水分,你是在骗我。可转念又一想,你爱吃多少吃多少,反正大雁儿蛋也不是真正的“蛋儿”,都是从大雁儿肚子里拉出来的“粪儿”!

    “好,好儿,吃的越多越好!”在黑夜里,在旱烟袋儿锅里忽明忽暗的亮光照映下,春姐儿的父亲满脸的皮笑肉不笑儿。

    这时候儿,孙伟治自己也纳过闷来了;“我咋把大雁儿蛋就是大雁儿粪这个茬儿给忘了呢,一年的岁月光景中,除了喊过两次大雁儿以外,我是一颗大雁儿蛋(粪)都没有吃过,可非得逞强好胜,跟春姐儿的父亲说吃了十八颗,我这不是有病么,不是成了“天字号”的大傻子了吗?”

    这边儿,孙伟治还在愤愤不平地自己和自己计较着个人的得失。那边儿,春姐儿的父亲已经一本正经儿地说上正事了。

    “我说伟治儿,你的普通话说得大有长进,这儿很好,可是要记住了,千万不能骄傲,要继续地努力;”说到这儿,春姐儿的父亲抬起脚来,把旱烟袋里的烟灰儿往自己的鞋底上磕了磕,然后冲着孙伟治继续说道;“关于你和春姐儿的事,我想先听一听你的意见,有什么想法,只要不是框外儿的,都可以直接对我说。”

    “框外儿的事没有,我想尽快地把春姐儿给娶过来。” 孙伟治一边儿帮助春姐儿父亲把旱烟袋烟锅里的烟叶子装满,一边儿从春姐儿父亲手里抢过火柴,双手利索地点燃了春姐儿父亲旱烟袋烟锅里的烟叶子。

    “不是你把春姐儿娶过来,而是春姐儿把你娶过来,不要忘了,你可是我们家的‘倒插门’女婿!”春姐儿的父亲使劲地抽了一口叼在嘴里的旱烟袋,把烟袋锅里的烟火抽得贼亮儿,然后从嘴里吐出了一团浓浓的烟雾。

    坐在春姐儿父亲身旁的孙伟治张了张嘴,似乎是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春姐儿的父亲从潮白河的河套子回到家里后,时候儿已经不早了,春姐儿的母亲和春姐儿娘俩儿还都没有睡下,她们在点灯熬油儿地等待着春姐儿的父亲回家来。

    这是中国北方农村世世代代遗传下来古朴的乡风,不管多晚,只要家里边有人还在外面奔波儿,家里边儿的其他人都不能早早地歇息睡觉,更何况春姐儿的父亲还是这个家的“灶王爷横批儿”,一家之主呢!

    春姐儿的父亲坐在炕沿上,嘴儿里叼着那杆旱烟袋,一边儿“?啦儿,?啦”地抽着烟,一边儿眉飞色舞地向春姐儿娘俩讲述着“倒插门”女婿孙伟治吃大雁儿蛋的事。听到**儿关键处时,笑得春姐儿娘俩是前仰后合,满脸的泪花闪烁,到最后,春姐儿的母亲笑得把自己的裤子都尿了。

    看到春姐儿娘俩已经笑得差不多了,春姐儿的父亲拿下叼在嘴里的旱烟袋,在炕沿儿下面的炕帮上,“当儿,当儿”地用力磕了磕烟袋锅里面已经抽透了的烟灰。

    “你瞧咱们家挺好的炕帮儿子,都让你那破烟袋锅子给磕打儿坏了!”春姐儿的母亲最烦春姐儿的父亲在炕帮子上磕打烟袋锅儿,平常日子想说又惹不起他,今天趁着他高兴没脾气,就使劲地冈补了两句儿。

    春姐儿父亲显然不愿意听到别人批评的话,他用眼睛乜斜了一下春姐儿的母亲,使劲儿地咳嗽了两声,嗽了嗽粘在嗓子眼里的粘痰儿,然后“噗儿”地一声吐在了炕沿贴墙角落的一小堆炉灰上,那是春姐儿的母亲专门为他预备吐痰儿的地方。

    “你们娘俩儿个给我听好了,下面我可要说咱们家的正事了,”春姐儿父亲刚刚嗽完粘痰儿的嗓子赫亮多了,他一边儿说着话儿,一边儿观察着春姐儿娘俩儿的表情;“那个孙伟治呢,咱们先不管他吃没吃大雁儿蛋,反正是普通话说得已经差不多了,我想择个好日子,把他和咱们春姐儿的喜事给办了。”

    “孩子的岁数儿又不大,办喜事着得是哪家子的急!”一听说要给春姐儿办喜事,春姐儿的母亲从炕上下了地儿,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早办完儿,早消停儿!把孩子的终身大事给办了,咱们两个老家伙不就省心了吗?再者说,等他们结完婚儿,过个一年半载儿的,给咱生个孙子孙女什么的,生产队里不是还能多领一份儿口粮呢吗?”春姐儿的父亲又开始犯倔了;“咱们不能老是让人家孙伟治住在药厂里的集体宿舍吧,时间忒长了,我怕老街旧坊说咱们家的闲话儿。”

    “孩子的事儿,让孩子儿自己拿主意吧!”春姐儿的母亲惹不起自己的老头子,向女儿春姐儿发出了求援令。

    “那好吧,春姐儿,你说说!我听听你的意见。”春姐儿的父亲冲着自己的女儿连嚷带问。

    “我看这门子亲事指定行不行呢,要让我说就先搁搁再说吧!”一提起和孙伟治的亲事,春姐儿的心里就感觉委屈的难受。

    “那不行!”春姐儿的父亲听春姐儿说这门子亲事指定行不行,先搁搁再说时,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只见他把眼睛一瞪儿,厉声喝道;“我告诉你春姐儿,就是和孙伟治的这门子亲事吹了,你也甭想和秋哥儿继续好下去,你和秋哥儿的事,打我这儿就不行!”

    春姐儿的父亲一提到秋哥儿的事,春姐儿的心里更感觉委屈了,她一下扑在母亲的怀儿里,“呜儿,呜儿”地放声大哭起来。开始时,春姐儿的母亲还在不断地劝着女儿,可是劝着劝着,春姐儿母亲的眼泪也慢慢地流下来了,到后来,娘俩儿个索性趴在炕上,抱头放声痛哭起来……

    “别哭了,跟嚎庙儿似的,我还没死呢!”春姐儿娘俩儿的哭声,让春姐儿的父亲感觉是天也烦,地也烦,他冲她们娘俩儿个狠狠地吼了一嗓子,然后从炕沿上站起身来,拿着他那杆儿终日不离手的旱烟袋,从屋子里走出去了。

    要说春姐儿这家子的事也是够乱的,说着说着孙伟治,怎么又突然冒出来一个秋哥儿了呢……

    作者题外话:作者的另一篇长篇小说《岁月的年轮》正在新浪网的热载中,内容同样精彩,欢迎读者阅读,收藏!

    015。脸蛋儿贴脸蛋

    十五)脸蛋儿贴脸蛋

    秋哥儿和春姐儿从小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秋哥儿比春姐儿小半岁,两家儿住的地方也相隔不远,春姐儿的家住在村子的东头儿,秋哥儿的家住在村子的南头儿。

    春姐儿和秋哥儿从懂事起就成天在一起儿玩耍,后来又一块儿上小学,一块儿上中学。中学毕业后,正好赶上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秋哥儿和春姐儿都没有书可念了,于是又一块儿回到了自己家乡的土地。

    虽然春姐儿和秋哥儿两家儿不是在一个生产队里,但两个人一块儿回到村子后,又一块儿进了村里的文艺宣传队。白天两个人虽然在各自的生产队里劳动,但晚上到村大会议室里排练节目时,两个人照旧能在一起,依然是形影不离儿。

    村子里面的人们都议论说,春姐儿和秋哥儿这俩孩子从小一块长大,长大后是天生的一对儿,地上的一双儿,这俩孩子将来要是能够成为一家子的话,别提该有多般配了。

    春姐儿每当听到这些议论儿,心里面总觉得美滋滋的,那感觉简直比吃了蜜蜂屎儿都甜儿,走起路来有劲儿,干起活来不累儿,眼睛看啥儿啥儿顺眼儿,耳朵听啥儿啥儿是歌儿……

    起初听到这些议论时,秋哥儿的心里感觉和春姐儿心里感觉一样,每日都觉得头上的天,是那么的蓝,脚下的水,是那么的绿,周围的人,是那么的和善可亲,秋哥儿对自己和春姐儿俩个人的未来,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渴望……

    可现实生活与美好未来总是有那么一段儿距离,有时这段儿距离看似遥远,实则短暂儿,有时这段儿距离看似短暂,实则遥远儿。

    慢慢地,就有人有意无意地放出风来了,说是春姐儿的父亲根本就看不起秋哥儿,嫌秋哥儿的家里穷,嫌秋哥儿家里的哥们儿多,春姐儿要是嫁给了秋哥儿,这辈子算是遭罪了,这辈子也甭指望儿能过上好日子。

    犹如晴朗的日头冷不丁地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云彩儿一般,从那以后,秋哥儿总是有意无意地开始躲着春姐儿,就是有时在一起的时候,话儿也没有以前多了,没有以前密了,弄得春姐儿的心中好生奇怪;“我一没招儿他,二没惹儿他,秋哥儿这是咋的了?”

    当春姐儿弄清了秋哥儿躲着她的真正原因之后,决心要与秋哥儿好好地谈一次话儿,深深地聊儿一次天。

    这一天的晚上,天气很热,月朗星高。文艺宣传队排练节目结束后,春姐儿和秋哥儿一前一后从村里的大会议室走了出来,走在前面的春姐儿回过头来,对着走在后面的秋哥儿说道;“秋哥儿,我现在的心里感觉很憋闷儿,你能陪儿我到河套子里去吹吹河风吗?”

    秋哥儿只是看了春姐儿一眼,什么话儿都没有说,两个人踏着月色,沿着村边的小路来到了潮白河的河套子里。长长的河套子里静悄悄的,平静的水面上偶见一两条白色的小鱼儿在蹦跳玩耍儿,为夜晚儿的河套子里增添了些许生气,潮湿的河风迎面吹来,把人吹得舒舒服服,把人吹得醉意熏熏。

    春姐儿和秋哥儿来到了那两棵大柳树下,两个人在两棵大柳树下站了一会儿,然后肩靠肩地坐了下来。

    “秋哥儿,你最近为啥儿总是躲着我,是我在哪里儿得罪你了吗?”春姐儿猛地转过身儿,双手扳住了秋哥儿那厚实的肩膀,两个人的脸儿离的很近,彼此能够听得见对方的呼吸,两个人的眼睛互相凝视着,恨不能立刻将对方溶化儿。

    “为啥儿?你爹儿放出风来说我家穷,嫌我家哥们儿多,还说……”秋哥儿欲言又止,把张开的嘴儿又抿上了。

    “还说啥?”春姐儿双手用力摇晃着秋哥儿的肩膀。

    “还说要托人从国边上,从很远很远的地方给你淘换一个‘倒插门’的郎君儿,还说两个人离得越远,将来生出的小孩儿就越聪明,长大后能去美国当国务卿!”秋哥儿一张嘴,就像搂响了日本鬼子的歪把子机关枪,“嘟儿嘟儿”的没个完。

    “我爹他爱说啥儿说啥儿,反正我这辈子除了你秋哥儿,我是谁也不嫁儿,咱们身边的大柳树可以为我春姐儿作证!”春姐儿一边儿说着,一边儿用双手紧紧地抱住了秋哥儿的肩膀,把自己的脸蛋儿紧紧地贴在了秋哥儿的脸蛋上……

    作者题外话:作者的另一篇长篇小说《岁月的年轮》正在新浪网的热载中,内容同样精彩,欢迎读者阅读,收藏!

    016。洞房夜里无花烛

    十六)洞房夜里无花烛

    春姐儿的父亲决定挑个好日子把春姐儿和孙伟治的喜事给办了,为此,他先到大队革命委员会开了一封介绍信,然后托人到公社领取了春姐儿和孙伟治两个人的结婚证书。

    在那个年代里,领取结婚证书这类的东西容易得很,只要给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递上两包喜糖儿,点上两只喜烟,在互相的恭贺声中,办事人员从木抽屉儿里拿出公章,照着结婚证书上面的那两个人名“哐儿,哐儿”两下,一个新的家庭就在中国的大地上诞生了。

    要搁眼下儿,办点事儿盖个公章那可是难透了,有的人看管公章比看管他的爹妈都上心,下班后,公章锁在单位的保险柜里都不放心,得装在兜儿里带回家。这倒不是说管公章的认真负责不对,可该盖的难为人,不该盖的没少盖,这可就是给爹妈挣骂了。请问,你还能管一辈子公家的章吗?

    春姐儿的父亲把春姐儿和孙伟治的结婚证书领回来以后,瞒着春姐儿娘俩儿个,悄悄地收在了家里的大红躺柜里,他决定不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儿,等到办喜事那天再把结婚证拿出来,届时木已成舟,就是有人想反悔都让他来不及。

    这天晚上,春姐儿的父亲带着孙伟治又来到了潮白河的河套子里,又来到了那两棵大柳树下。

    “伟治儿,你跟我说实话,到底想不想和春姐儿结婚?”春姐儿的父亲今天是开门见山,直捅儿主题。

    “这不是废话吗?‘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人生中梦寐以求的两大幸事啊!”孙伟治的心里这样想着,眼睛看着春姐儿的父亲,可嘴上儿却什么也没说,他不知道春姐儿父亲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儿。

    看到孙伟治没有吱声儿,春姐儿的父亲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嘿儿嘿儿”地乐了;“你们现在的年轻人都腼腆,心里边愿意的事儿嘴上却不好意思说,不像我们那会儿,我们那会儿的人,十来岁就知道追着爹妈要媳妇儿!”

    孙伟治从春姐儿父亲的话语里,慢慢明白了春姐父亲的意思, 可结婚办喜事是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不是着急爆汆儿的事啊。再者说,这一年多来,除了每天去河套子里喊大雁儿,和春姐儿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两个人还缺乏深层次的沟通了解,不志同怎么能道合呢?

    当孙伟治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春姐儿的父亲以后,春姐儿的父亲又一次地“嘿儿嘿儿”乐了;“我说伟治儿呐,你的这些想法我都给你解决好了,你和春姐儿的结婚证呢,头一个月我就托人给你们领回来了。你说和春姐儿在一块的时间少,结了婚以后在一块的时间不就长了吗?我和春姐儿她妈那会儿,都入洞房了,谁都不知道谁儿长的是啥样呢,先结婚后恋爱就是从我们那会儿传下来的!”

    春姐儿的父亲一边儿说着,一边儿又点燃了自己的那杆旱烟袋,然后继续对孙伟治说道;“只有两件事儿我替代不了你,得跟你念叨念叨儿,一件事儿呢,你得抓紧给你那远方的父母拍封电报,告诉他们你要结婚了,他们能来就来,不能来呢也别为难,反正现在的交通也不方便,我也不会嗔怪他们。这第二件事儿呢,就是你们结婚的挑费儿问题,新房由我提供,但家俱什么的,还有你和春姐儿的手使儿东西都要由你负责置买,你要是没有时间,可以把钱给我,我找人替你办。”

    ……春姐儿的父亲把自家院子里的三间西厢房粉刷一新,作为了孙伟治和春姐儿的新房,新房内宽敞明亮,雪白的墙壁上端端正正地悬挂着一张伟大领袖**的画像,木板双人床上码放着暂新的被褥儿,地上转圈儿摆放着新添置的家俱儿,新房布置的很得体,很有时代特色……

    结婚办喜事的这一天,庄亲们跑来喝喜酒的人不说是熙熙攘攘,那也是络绎不绝,前前后后共摆了二十多桌酒席,光份子礼钱就收了三百多元,乐得春姐儿父亲的嘴叉子都咧到了后脑勺。喜酒从晌午前儿零零散散地一直喝到了傍晚儿,就在庄亲们逐渐地散去,新郎新娘准备入洞房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新娘春姐儿了。

    “是不是去茅房了?”大姑娘和小媳妇的赶紧往茅房跑,回来摆摆手;“没有!”

    “是不是到门外送人去了?”孩子们和大老爷们的赶紧往大门外跑,跑得很远才回来,回来摆摆手;“没有!”

    “是不是喝酒喝醉了?”大部分人连窝儿都没挪,不约而同地摆摆手;“春姐儿不喝酒!”,“春姐儿那会儿还在这和人说话了的!”

    ……就在新郎新娘入洞房时辰来临的时候,新娘春姐儿却诡异地失踪了。一时间,春姐儿家的院子里就像一口炸开了的大油锅儿,把新娘春姐儿突然失踪的这一特大新闻( 风雨十年化彩虹 http://www.xlawen.org/kan/2282/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