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部分阅读
答应了!”赵四婶欢快地叫了起来。玉成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纹。
赵四婶又叮咛说:“我那侄子脾气犟,说是他的腿病不好就不娶媳妇。咱先瞒着他,你就说,你是甘肃他姨的女子……”
姑娘一愣,脸色顿时变得苍白,眼里蒙上泪花。她紧紧咬着嘴唇,强抑着使泪水没有流出来。
9.四刘红妍(1)
笔耕几载,刘红妍的一部中篇小说终于在一家省级文学刊物表了,并获丁个不大不小的奖。随后就有媒体来采访,称她为“新锐女作家”。这条新闻迅速在她的家乡传扬开来。她,一个农家女儿,在众人的心目中立刻闪起光来。只有她知道,她还是她。
这天中午,刘红妍把自己关在屋里爬格子(那时她还没有电脑)。她写作时不希望有人来打扰。突然,屋门被推开,她泉涌的文思顿时遏止了,恼怒地回过
头。来人是改民,她转怒为喜。用城里人话讲,改民是她的男朋友,用乡下人的话说,是未过门的女婿。小伙子在县城做服装生意,衣着自然十分气派,也称得上帅哥;嘴上叼的是“芙蓉王”,足以显示出他的经济实力。
红妍和改民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改民嘴很甜,能说会道,也会来事,是个精明人。红妍有时也觉得改民有点儿油嘴滑舌,可其他方面没啥挑剔的。她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理儿,依着乡俗和改民订了婚。这是半年前的事了。
红妍放下手头的活儿,给改民端凳倒茶,谝了一阵闲传,又去厨房帮母亲拾掇饭菜。今儿的午饭必须改善改善。
午饭是丰盛的,有酒有肉,持续了近乎一个钟头。饭后,红妍收拾碗筷、刷锅洗案。红妍的父亲在新疆工作,母亲陪着改民闲聊。红妍收拾好厨房,看表四点已过,改民和母亲却谈兴正浓。她心里着急起来,手头这篇稿子是编辑部的约稿,已经来电话催过两次,不能再耽搁了。还好,母亲觉察到了她的烦躁,借故起身出去了。母亲刚走,改民就凑到她的身边,搂住她的肩膀要亲嘴。这种事他们以前有过,可那是在别的地方,现在在自己家里,她觉着十分别扭,再者,心里烦躁没那个激。她推开了改民。改民脸上立刻不是了颜色:“成了作家,木认人了?”
“别讽刺人好不好。”红妍红了脸,“你也不看看这是啥地方。”
“啥地方?丈母娘家里就不能跟老婆亲热亲热。”
“你说话别这么粗行不。”
“咋,你不是我老婆了?”
“你这人真个是!”红妍别过脸去,“你来有啥事?快说吧,我还忙着哩。”
“哟呵,下起逐客令来了,咱们几时办事?”
“办事?”红妍一时没明白过来,“办啥事?”
“还能是啥事,结婚。”
“咱们不是说好了,再过两年嘛。”
“我等不及了。”改民笑着脸,又往红妍跟前凑。
红妍推开他,嗔道:“男子汉大丈夫,别说话不算数!”
改民说:“我怕你变卦。”
“我几时变过卦?”
“以前是没变过,可现在是作家了,再过两年,名气更大了,还能看上我这个个体户。”
红妍笑了:“结了婚我想离,也能离嘛。”
改民笑笑:“结了婚我立马给你下上种,等你生了娃娃,你就是想离也没那么容易。”
红妍戳了他一指头:“你的坏心眼儿倒不少。”
“瞅上你这貌美又有文化的女人做媳妇,就得要有点儿坏心眼儿。”改民说着又搂住了红妍的肩膀。
红妍心里老大不愿意,还是顺从了改民,让他亲了一下。
改民走后,红妍坐在书桌前,对着稿纸愣,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几天后,红妍去县城寄稿子。她刚从邮局出来,就听见改民扯着叫驴似的嗓门喊叫:“红妍!刘红妍!”引得一街的行人都朝她行注目礼,指指戳戳,议论声一片。她低着头,装作耳聋,匆匆而行。改民从店铺跑出来一把拽住了她的胳膊。
“没听见我喊叫你?走,到店里歇歇脚。”
她没有理由拒绝。
一个红毛冲着改民大声叫:“布景真不错,你狗日的好艳福。”
改民笑骂:“你崽娃子别扯**蛋。”
来到改民的服装店,店里没几个顾客,改民雇佣的那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在应付顾客,改民把红妍拉进了套间。红妍生气地甩开了他的手:“你那么大呼小叫地像个啥!”
2.二(1)
一个用墨水瓶做的油灯用铁丝挂在半墙上,黄豆大的灯焰动荡不定地摇曳着,昏黄的灯光照着刘玉成苍白的脸。令人诅咒的骨髓炎把一个挺棒的小伙子折磨得只剩了皮包骨。
玉成的脚踝骨处溃了个铜钱大的洞,不断线地往外流黄脓,四五个纱布条都塞不满。那脓顶风能臭十里地!闹得满屋的空气十分难闻。玉成的父亲很早兢过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
“玉成!”玉成妈一挑门帘进了屋,核桃皮似的脸乐开了花。
玉成感到有点儿奇怪。白他生病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母亲这样高兴。莫非是母亲又给自己找下了白称能治好骨髓炎的大夫?
“甘肃你大姨的女子来咱家了!”
哦,难怪母亲这么高兴!
玉成没有舅舅,外爷外婆早已过世,只听母亲说过她有个姐姐,早年逃荒去了甘肃,多年来一直没有音讯。现在大姨的女儿突然来了,真是大喜事!
“兰女,快过来呀!”玉成妈朝门外大声招呼。
站在门外的兰女,听到这一声呼唤,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酸甜苦辣全都有。她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
她,一个十分不幸的人,命运使她失去了健康。她十分自卑,平日看人,头都不敢抬。天灾**又把她赶出了家门。一个苦命的女子背井离乡,流落他乡异地,真是可怜呵!为了活命,她要去和一个她人没见过面,而且腿有毛病的男子去成亲。不,现在还不能成亲,只能以男方的表姐的身份走进这个家门。
此时此刻,她的心无法形容。她不知道命运将给她安排怎样一个生活道路。
“兰女,快进屋来吧!”里边又呼唤一声。
她慌忙抹去泪水,竭力使白己平静下来。半晌,她才挑开门帘。映人她眼帘的是一床旧被下躺着一个皮包骨的小伙儿,那脸色既像白蜡,又像黄表纸。
玉成挣扎着坐起身,定眼一看,心中不禁一痛。
如今城里的女青年讲究的是曲线美。曲线在姑娘挺挺的胸脯,那线条柔美、健康,别说勾得小伙子心驰神荡,也会把上了岁数的人的心引回到青春的时代。
可那曲线出现在妯娘的脊背,那将是怎样一个形象?唉!唉!
其实,兰女的长相一点儿也不难看,乌黑油亮的一双辫垂在腰间,网网的脸蛋,细细的弯眉;水汪汪的一对大眼睛,扑闪闪的会说话,腮帮上两个浅浅的酒窝。可恨苍天瞎了眼,给她长了个罗锅背!
兰女用眼角偷看一下玉成,恰好和玉成的目光相遇了,顿时红了脸,慌忙垂下眼皮,不敢抬头。
玉成没有觉察到兰女的神变化,问:“大姨和姨夫都好吧?”
兰女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刚刚吞进肚里的泪水又涌出了眼眶。
玉成不知咋了,急忙问:“你……你咋了?”
玉成妈慌忙在一旁打网场:“你大姨和姨夫都殁了,也没留下小子娃,只有你兰女姐一个。现时甘肃饥荒闹得怕怕,你兰女姐没奈何才寻到了咱家……”
哦,是这么回事!
玉成信以为真了。他暗暗叫苦,来我家逃荒?真是叫花子来到了穷神庙!他在心里诅咒着苍天:“苍天,你瞎了眼,为啥把人世间的不幸都加在我们身上!”
10.四刘红妍(2)
改民说:“咋地,把你大作家的人丢了?”
“别一天到晚阴阳怪气的妤不好!”红妍板着脸,她真的很生气。
“就算是我的不对,别这么板着脸,笑一笑嘛,我就爱看你的笑脸,那可是一朵开放的花。”改民涎着脸皮逗红妍。
红妍“扑哧”一声笑了:“死皮赖脸!”
“找了你,没点儿死皮劲能行吗?”改民献着殷勤,递过毛巾,“看把你热的,把毛衣脱了嘛。”
红妍擦了把汗,解开领口。
“脱了吗,怕我吃了你不成。”
“谁怕过你!”红妍说着,脱了上衣,身上只穿着一件薄如蝉翼的短袖花衫子,那对丰腴的胸|||乳|冲改民醒目地挺着。改民的目光直了,贪婪地在红妍身上来回扫荡着。
红妍觉了,嗔道:“你胡瞅啥哩!”下意识地把领口捏了一下,在床边坐下,顺手从枕头旁拿起一本杂志,封面上的女郎几乎没穿衣服,唯一的三角裤衩还被她两只手作着撕开状,一双星眼充满着暧昧。她皱起了眉头:“你哪来的这破书?”
改民一笑:“一位朋友从深圳回来,送我的。”
“你不嫌恶心?”
“恶心啥?我倒觉着挺过瘾的。”
“你……”红妍气恼地把杂志摔到床底下,“我给你的那些书呢?”
“在这儿。”改民指了一下桌子下边。
红妍没想到改民会把她送的书堆在桌子下边,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我看不进去嘛。”改民赔着笑脸说,“我肚里的墨水不多,你就是把我倒提起来,也倒不出几滴墨水。不要硬赶鸭子上架嘛。”
改民献着殷勤,递上一杯糖茶:“喝口水,消消火。”
红妍想火也不起来,接过茶杯。她还真的渴了,茶水不热不凉,她仰起头大口喝着,领口张得更大,半个酥胸都暴露出来,改民的目光一下子就钻了进去,只觉得全身的血脉贲张。
“看你那贼式子,又想啥歪点子。”红妍笑骂了一句,放下茶杯。
改艮笑而不语,咽了一口唾液,猛扑过去搂住了红妍,眼里燃着欲火,张嘴在红妍脸上亲了一口。红妍啐了他一口:“死皮,没正经的!快放开,把我勒死了!”
改民不但没有放开,反而搂得更紧了,且一只手从红妍大开的领口往进伸。
红妍慌了:“别、别、别……”
“求求你,我熬不住了……”
“不不…”
“迟早都要过这一关的……”
“不,现在说啥也不行!”红妍使劲推着改民。她有她的原则,不入洞房绝不做这样的事。她说啥也要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
“今儿说啥我也要干!”改民的口气很硬,行动更坚决。他把红妍压倒在床上,一手伸进了红妍的领口,另一只手向下部偷袭。眼里的欲火燃烧得更烈。红妍的最后一道防线面临着被突破的危险,泪水从眼眶里溢了出来。她猛一弯头,咬住了改民伸进领口的手脖子。
“哎哟!”改民痛叫一声,松开了手。
红妍一把推开他,翻身跃起,拿起衣服慌忙穿好。改民的手脖子上留下着青紫的牙齿印,他眼里的欲火变成了凶光。好半晌,从牙缝吐出几个字来:“刘红妍,你好狠的心!”
红妍抹去脸上的泪水,理了理乱,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两天后,改民来到红妍家。他跟红妍和红妍的母亲说,他准备马上结婚,日子定在了农历八月初八。今儿他是来叫红妍领结婚证的。
红妍的母亲急忙问:“今儿是初几?”
改民答:“初二。”
老人呆住了,半晌说:“这咋行,只剩五六天时间了,咋能准备得及?”
改民说:“啥都不要准备了,简单点儿办。”
老人又问:“你跟红妍商量好了?”
改民不吭声了。老人便用目光询问女儿。红妍愣愣地站在一旁,目光呆呆的,似乎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改民催促说:“走吧。”
“干啥去?”红妍转过目光看着改民。
3.三(1)
玉成很是同兰女,不光是同,而且还有怜悯。但他却怕看兰女的身影,尽管他自己走路还需靠拐杖帮忙。
玉成妈却把兰女当宝贝看,竟比亲玉成还亲她。在儿子面前,老人时常夸兰女。张口“你兰女姐咋样咋样好”,闭口“你兰女姐如何如何贤惠”,唠叨得玉成都头疼了,竞有点儿嫉妒兰女分去了他的母爱。
青年男女在一起,本应该是要谈的话很多。可玉成和兰女单独在一起时却默默无。玉成对兰女虽说十分同,态度却很冷淡。他除了怕看兰女的罗锅腰外,还因为和兰女无话可谈。
每逢屋里只有他俩时,玉成就只是无聊地翻看着旧报纸,时而用眼角偷看一下兰女。兰女坐在板凳上,两只手玩弄着辫梢,低着头,眼睛看着脚尖,罗锅腰越显得佝偻了。
这时,一股同伤感之不禁在玉成心中油然而生,止不住喟然长叹:“唉一一”
兰女蓦地抬起头,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你咋了?腿疼?”
“不,我好着呢。”玉成实在怕看她那可怜相,目光急忙返回报纸。
兰女一愣,起身出去了。屋外传来哭泣声。
玉成一惊。是她在哭?她为啥要哭?
“羔女,你咋了?是他惹你伤心了?”母亲的声音。
“……”不吭声,只是抽泣。
“看在我的脸上,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他脾气犟,又有病……”
玉成又是一惊。呵,是我惹她伤心的!
“你有啥心里话就跟我说……听话,不要哭……”母亲说着,竟然也哭了。
玉成的鼻子也酸酸的。反躬白省,他责怪起了自己。表姐大老远的来投亲,他不该那样冷淡人家。是的,表姐的模样不好看,可她愿意长个罗锅腰吗?将心比心,白己喜欢得这个麻缠病吗?人都是有自尊的,越是有残疾的人,自尊心越强。她好歹是自己的表姐,自己应该以礼相待才是。
11.四刘红妍(3)
“领结婚证去。***”
红妍冷笑一声:“哼!你跟谁商量过这事?”
改民说:“商量啥,咱俩都老大不小了,迟早都要办这事,晚办不如早办。
也省得老人为咱操心。”
红妍又冷笑一声:“你别花巧语了,你肚里打的啥算盘我明白着呢。今儿领结婚证,初八结婚,你简直真是来催命!”
红妍的母亲这时才知道他们并没有商量好,便说:“改民,结婚是大事,不能草率,我想听听你爸你妈的意见。”
改民说:“结婚的日子就是我爸请人看的,我的意见就是我爸我妈的意见。”
红妍的母亲不由一怔:“你爸你妈咋不跟我招呼一声?”
“我爸我妈要我今儿来顺便给你说一声。”
老人有点儿冒火了:“你爸你妈咋一点儿礼数都不懂,眼里还有没有我和红妍?现在都这样,结婚后还不知咋样哩!”
改民却不恼:“妈,你甭上火。我爸我妈说让你老担待点儿,早晚都要办这事,迟办不如早办。”
“不行,这事得往后推。”
“妈!”改民叫得很亲热,“看好的日子就不能改了,改了对两家都不好,也让旁人笑话。”
老人迟疑了一下,说:“这个,只要红妍说行,我也不拦你们。”
改民转脸对红妍说:“妈都同意了,咱们走吧。”
红妍说:“我要不去呢?”
改民说:“那我就不走!”
“原来你是下通牒令的。”红妍的脸色青了,“今儿我偏就不去领结婚证!”
改民不再说啥,在椅子上坐下。
红妍更上火了:“你耍死皮也没用!”
改民不吭声了,目光微垂,双手撑在膝盖上,似乎在练气功入了定。红妍知道他耍赖皮,气得甩手卅去了。红妍妈长吁短叹,不知如何是好。
暮色将至,改民还稳稳地坐着,没有走的意思。
夜幕拉开了,改民还是练功人定的状态。红妍妈着急地到女儿屋问怎么办。
“甭管,由他去!”红妍恼怒地说,她没想到改民竟是这样一个人,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她心里只想哭。
红妍妈却不能不管,她用好饭好菜招待了改民,让改艮到红妍的弟弟屋里去安歇。
就这样,改民在红妍家住了三日。红妍妈实在无法忍受了,劝说女儿:“你就认了吧,你迟早都是他的人,就依了他吧。”
“不!”红妍吼了起来。这几天她让改民填了一肚子火,却没地方作。她抱住母亲大哭一场,到舅家去了。
红妍走了,改民唱的戏没了观众,只好收兵回营。
一星期后,红妍接到县文化馆的通知,去参加业余作者创作座谈会。文化馆没有灶,午饭在街上吃。红妍本不想上街,却又不能不去。
大家在一家饭馆吃了顿便饭。出了饭馆,红妍和文化馆一位男性创作干部边走边谈她的一个新构思。改民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手指似一柄灰色钢叉,直戳红妍的鼻子,嘴里嚷着:“好你个刘红妍,背着我拉野汉子!”
红妍一怔,待看清是谁,顿时气得变颜失色,嘴唇哆嗦,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她身边的文化馆干部二十郎当岁,血气方刚,顿时火冒三丈:“嘴放干净点儿,不许出口伤人!”
“伤人?老子还要打人哩!”改民说着,出其不意地打了文化馆干部一个嘴巴,嘴里又骂出了一连串不堪入耳的恶秽语,立马招来了一大群行人。
同行者都冲上前呵斥改民,改民扯着嗓子吼:“我管教我老婆,你们管得着吗!”
这群人不知道这一层,面面相觑,一时都哑了口。红妍的脸变成青紫色,浑身筛糠,眼珠突然一翻,一头栽倒在地。大家都慌了神,急忙打120,把红妍往医院落。
半月后红妍出了院,当天就让介绍人把改民先前送的彩礼退了回去。
第二天中午,改民领来几个愣头青小伙儿,先在街门口扯着嗓门大骂,接着冲进屋里,见东西就砸。幸亏村里人来强行制止住他们,不然的话,也许会闹出人命的。
4.四(1)
玉成有个堂嫂,名叫格莲。
格莲嫂三十来岁,人长得小巧精干。她常来玉成家串门,帮玉成妈磨面挑水。
她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好管个闲事。婆媳反目、叔嫂顶牛,她是最热心的调解人。就连小两口拌嘴这样的私房事,她都要从中插一杠子。可她并不讨人嫌。
她手脚勤快、心肠热,谁的忙都肯帮,在村里极有人缘。说媒牵线当红娘,是格莲嫂最热衷的事业。村里好多对小夫妻都是她成全的。
一天中午,格莲嫂笑嘻嘻地进了玉成的家门。玉成妈和兰女都不在家,屋里只有玉成。
格莲嫂坐在板凳上,“兹啦一兹啦一”纳着鞋底。她有一个许多妇女望尘莫及的优点,磨嘴皮子不误手中活儿。
“兄弟,想要媳妇吗?我给你介绍一个。”
玉成以为她开玩笑,嘿嘿一笑。
“你甭以为我和你说耍话,当真!”
“我立马就要呢。”玉成却还当做玩笑话。
“你看兰女咋样?”
玉成一愣,竞没听明白格莲嫂的话。
“我看,你俩倒挺般配的。咱大妈的年纪大了,照顾不了你了,让兰女照顾你吧。”
玉成听明白了,苍白的脸一下涨得血红。他并不是害羞不好意思,而是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格莲嫂真是太混账!给他找个罗锅腰的对象,他愿意吗?她把玉成看成啥人了,咋能说出这样的话!
“你胡说些啥话!”玉成生了气。
格莲嫂却不来气:“兄弟,你现时有病……”
“我有病咋了!”玉成的脸色都青了。格莲嫂怎么能下眼观他!格莲嫂见
兰一兰1玉成动了肝火,知道他的犟脾气犯了,便赔着笑脸说:“兄弟,不要上火,我是跟你说着耍的。”
有这么闹着耍的吗?格莲嫂真个是….作为兄弟,玉成愿意尊重兰女姐,当然也同她,可怜她。但是,要玉成和她结为终身伴侣,这咋能行!玉成的腿还没有截掉!就是截掉了腿,他还得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可真正值得同、可怜的不是兰女,而是玉成。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极缺,一个包谷棒棒卖到了两元钱,干白菜帮子成了高级营养品。
关中平原白古到今是米粮川,从不缺吃的。可那一年家家没啥吃,户户喝稀汤。其实遭灾的前几年收成都是很不错的,大伙儿或多或少都储存了些粮食。可硬是让“大炼钢铁”、“办大食堂”把那点儿储存给折腾光了。这会儿遇上了连年白然灾害,不饿肚子倒是见了鬼!
人常说:“天灾**”。天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折腾,人可以挪地方谋生;人折腾,人能往哪达跑!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玉成家的光景原本是很不错的。一个棒小伙儿只养活一个老太婆日子能不好过吗?一九五六年那阵政策对路,加上老天肯帮忙,玉成积攒了些粮和钱。可到了一九六二年已经折腾的精打光了。大炼钢铁时连锅铲都被搜寻去炼了钢铁。办大食堂时他只当是离其产主义不远了,把余粮也粜了。到头来天时变了,大食堂散了伙,玉成置办灶具花了些钱,不久又得了个麻缠病,又花了一河滩钱,还没治好病,日子过得要多艰难有多艰难。每顿饭只能在野菜汤里像放调料一样撒一把玉米皮做的炒面。就这,玉成妈还尽着儿子吃,她只喝点儿野菜汤压压饥。
为了度饥荒,村里一些有积蓄的人家,拿着衣物银钱进终南山去换粮食。山里地广人稀收成也好,粮食还是比较宽裕的。玉成知道母亲的箱子底下压着一个金戒指,那是外婆陪给母亲的嫁妆。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老人家都舍不得拿它换粮食吃,说是给儿子定亲时要用它做聘礼。老人家一直放心不下儿子的媳妇,常在儿子跟前念叨。
玉成理解母亲的心,可心里烦,一听母亲念叨这事,就禁不住起火来:“妈,你少唠叨几句好不好,让我清静清静!”他知道自己腿伤的严重性,朝不保夕,心里很不好受。
12.四刘红妍(4)
改民临走时,在红妍家院子一跳三尺高地叫骂:“刘红妍,你他妈的等着,老子不会便宜了你!”
此后,谣四起,全是在中国能够毁掉一个女人的污秽语,传得沸沸扬扬。
红妍不再出门了,红妍的母亲也不愿出门了,偶尔有事不得不出门,全找僻静的小路躲着人走道。
时隔不久,红妍的父亲从几千里外的新疆回来了,住了几天,便把女儿带到新疆去了。
红妍去了新疆再也没有回来。除了她母亲外,她和家乡任何人都没有书信来往,甚至连电话也没有打过。关于女儿在新疆的况,她母亲对任何人只字不提。别人问起,她母亲也是搪塞了之。她是否还在搞文学创作,不得而知。
一日,村里一位喜爱文学的高中学生,在一本全国很有影响的文学刊物上,看到一篇题为《女人》的中篇小说,作者署名:红焰。这位高中学生坚定地认为“红焰”就是他们村的刘红妍。
5.四(2)
每逢玉成火时,母亲就一声不吭了,背着儿子偷抹眼泪,老人家知道儿子心里不好受,但也知道人不可能万寿无疆。她怕她有一天起不来了,谁来照管儿子?另外,她更怕刘家断了香火。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天晚上,玉成妈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红绸小包,递给兰女:“兰女,你把它收着。”
兰女不知里边包着啥东西,不解地望着老人。
“是个金戒指。我出嫁时,玉成他外婆陪给我。”
兰女红了脸:“不不,我不要……”她把红绸小包还给老人。
“咋,你不愿意?”玉成妈变颜失色。
兰女轻轻摇了一下头,她看得出玉成母子俩都是好人。可她也看得出,玉成不喜欢她,只是可怜同她。本来她不想在玉成家待下去,想去另谋生路。但是,玉成妈却像亲闺女一样待她,使她很感激。她白己已经是泡在黄连汤中的人,却看见别人的难处就于心不忍。老人家守着一个病儿子,苦极了。她很想为老人分担痛苦,哪怕一点点。她要走了,老人说不定有多难过呢!就这样,她才留下来。然而,老人现在要把这定之物给她,她怎么能收下!坦白地说,她有点儿喜欢玉成,可人家不喜欢她,也是枉然呵!
“那你为啥不收?”
“……”她垂下目光,不敢看老人那可怜巴巴的目光。
她心里十分痛苦,一肚予难的苦衷能对老人讲吗?不,她羞于说出,口。
“闺女,说啥你也得收下……看在我的老脸上……”老人声音哽咽,泪水从皱纹堆垒的脸上滚落下来。
她的心软了:“您老人家不要难过……我,我收下……”
她双手接过红绸小包。
1.一狗娃(1)
我住进了医院,这是上帝的安排,无法抗拒。***
“41床!”打饭的是个女高音。
有人碰了我一下,转眼一看,是个小孩,一张稚气的小网脸,两个乌黑充满灵气的眼珠,可惜背上有个“锅”。
“喊你打饭哩,你是41床,我是42床。”他指了一下床头挂的白牌子。“你没饭票吧,我借你。”几张饭票递到了我面前。我这才醒悟过来,接过饭票,连说“谢谢!”他龇着小虎牙冲我一笑,脸蛋上显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他姓张,名叫狗娃,12岁,看上去只有**岁,他叫我“41床”,我便喊他“42床”。
夜晚,是我最难熬的时刻。受伤以来,我寄希望于医院,却一住进医院就失眠。只好睁着眼睛呆望从窗外流淌进来的灯光。
有人轻声喊我。扭头一看,42床不知什么时候趴在我的床边。
“我也一样,睡不着。”他说话的神与他的年龄完全不相符。“你的腿咋了?”
“摔伤的。”
“我这病是得的。我妈说,我两岁时背上长了个小疙瘩,越长越大。到医院去看,大夫开点儿药,吃了跟没吃一样,这回大夫说要给我做手术。你做过手术吗?”
我点点头。
“疼吗?”他不无紧张地问。
我摸着他的大脑袋,笑着说:“你不怕疼就不会疼的。”
他一挺身子:“只要能治好我的病,再疼我也不怕!”半晌,他又说:“我爸说这家医院的手术水平高,能治好我的病。你说行吗?”他眼巴巴地望着我。
我怎么能让他失望,拍了一下他的大脑袋,说了声:“行!”
他笑了:“你的腿也一定能治好!时候不早了,咱们睡吧。”他转身爬上了床,不大的功夫,响起了细微的鼾声,那张网脸上露出了希望的微笑……
几天后,大夫安排我做手术。
家里亲人送我到手术室门口。42床忽然从手推床前冒了出来,气喘吁吁地说:“我问清楚了,今天中午饭是你最爱吃的油泼面,我帮你买,你可要早点儿出来呀!”
一股热浪顿时涌上我布满阴云的心头。我拉住他的小手使劲握了一下……
当我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已经是手术后的第三天中午了。我睁开眼睛,第一个映人我眼帘的是42床。他趴在我身边,一双黑眼珠正看着我。
“你醒啦!”他十分惊喜。我给他做了个笑脸。
“你还疼吗?”他轻轻地问,似平声音大了会撞疼我的伤口。“你老说胡话,真吓人。”
我冲他笑了一下:“今天中午吃啥饭?”
他摇摇头:“我不知道。我要出院了。”我感到诧异。他告诉我,大夫给他做了全面检查并会了诊,说他的病现在不好手术,让他先出院,以后再说。他声音凄凄的,几乎要哭了。我也感到鼻子一阵酸。
许久,我问:“你什么时候i出院?”
“今天。我爸办出院手续去了。”
旁边另一位病友告诉我:“42床本来昨天就要出院,可他说啥也要等你醒
病室兰兰_来,跟你说一声。”
热泪一下子涌出了我的眼眶。我拉住他的手,久久地看着他。这时,他的父亲来了一一一位很和善的中年工人一一他亲切地问了我的病,随后对孩子说:“跟叔叔说再见。”
他没有叫我“叔叔”。
“41床,再见!”他龇着小虎牙冲我笑了笑。走到病室门口,他突然又跑了回来,趴在我耳边说:“那天晚上你骗我,我不怨你。我爸我妈也常常那样骗我,我从没怨过他们……”
他走了,瘦小的身影消失在我莹莹的泪花里,却镌刻在我永远的记忆里!
6.五(1)
兰女来了,凭空添了一张嘴。嘴多了,少得可怜的粮食不得不省着吃。
玉成看着日渐见底的面缸,心中十分熬煎。不知为啥,母亲的精神却比先前
兰一兰1好多了,虽说也为缺吃少穿熬煎,可核桃皮似的脸庞上不时地挂着笑,身子骨似乎也硬朗了许多。玉成真有点儿莫名其妙。
村后的大坡有片树林,这真是片救命林子。春天有香椿芽、榆钱、洋槐花可以充饥,夏秋两季有野果子可以填肚子,冬天有树皮煮着吃,村里总算没有饿死人。
兰女没有来玉成家之前,玉成妈每日去树林采榆钱、采野果。六十多岁的老人本来就行走艰难,加上腹中无食,爬坡穿林地寻觅野菜野果怎么能受得了!每次回来,老人家的头都散乱着,手和膝盖处染成草绿色。
玉成完全想象得i出,母亲是怎样手脚并用在坡林中爬行的。他恨白己呵,恨自己不死!恨白己不能奉养老母,反而还要老母养活自己!老母早已到了该儿子养活的年龄,可他……唉!他心里好疼呵!
兰女来玉成家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过老人家手中的菜笼子。她完全看得出来,收留她的这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就像一盏快要熬干油的灯,苦苦挣扎着。她是个要强的女子,寄人篱下,却不愿成为别人的负担、累赘,更不愿讨人嫌。她要尽自己所能,为这家人分忧解难。
天刚蒙蒙亮,树林在小鸟的呜叫中苏醒。
兰女挎着笼子,佝偻着腰,艰难地在坡林中穿行着,边走边搜寻着可以充饥的东西。晨露打湿了她的衣服,树杖挂散了她的头。
穿过杂乱的树木,她看见一个坡坎上有棵歪脖子榆树,成串的榆钱挂满了枝头,黄得耀眼,诱人食欲。
她急忙奔了过去,手脚并用爬上坡坎。她踮起脚尖,勉强抓住一个树枝,捋了一把榆钱塞进嘴里,大口嚼着,绿色的汁液从嘴角流了出来。昨晚的一碗菜汤怎么能把肚子支持到今日早晨!
时辰不大,捋满了笼子。她一松手,树枝猛地一弹,一个枝权打在她的脸上。她“哎哟”叫了一声跌倒在地,骨碌一下滚下坡坎,幸好被一棵大树挡住了。一股鲜血从她的额角流了下来,染红了小草……
早饭熟了。兰女拿起勺子盛满了两大碗野菜,锅里只剩下了少许的野菜和半锅绿菜汤。她从面缸抓了一把炒面分别撒进两个碗里,用筷子仔细搅了搅,端进屋去。那是给玉成母子俩的早饭。
她回到厨房,站在锅台跟前,用筷子打捞着锅里的野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榆钱提供的能量早就消耗完了。
三五筷头野菜就光了。她不甘心,用筷子在汤里打捞着,寻觅着。
“兰女”,身后有人叫她。
兰女回头一看,是玉成妈。老人家把她那碗野菜递到兰女面前:“你快吃吧。”
兰女急忙说:“您老吃吧,我吃饱了。”说着,响亮地打了个饱嗝。
“你再不要瞒我了,你看你都饿成了啥样……”老人在兰女看起来似乎胖乎乎的手背上按了一下,一个深坑,好半天都不能复原。
兰女得了浮肿病!
“都怪我不好,让你受委屈了……”老人轻轻摸着兰女额角被树枝划破的伤痕,泪水从深眼窝滚落出来。
“妈,”兰女很动感地叫了一声,泪水也涌出了眼眶,“您快不要这么说了……”
“你吃吧,我没几天活头了,这个家全靠你了……”
“不,还是您吃吧。我年轻,能挺得住……”
母女俩四只手推让着一碗野菜……
艰辛的生活像龟裂的旱田,爱的溪流却滋润着这块旱田。
7.六(1)
熬到冬天,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了。***野菜野果没有了,大伙儿开始剥树皮吃。
椿树皮、苦楝树皮、洋槐树皮苦的无法下咽,只有榆树皮勉强可以下肚。榆树少,剥皮的人却多。兰女每天天不亮出门,到中午才能剥半笼树皮回来。
窗外还是黑糊糊的一片,兰女就( 女俘(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2333/ )
赵四婶又叮咛说:“我那侄子脾气犟,说是他的腿病不好就不娶媳妇。咱先瞒着他,你就说,你是甘肃他姨的女子……”
姑娘一愣,脸色顿时变得苍白,眼里蒙上泪花。她紧紧咬着嘴唇,强抑着使泪水没有流出来。
9.四刘红妍(1)
笔耕几载,刘红妍的一部中篇小说终于在一家省级文学刊物表了,并获丁个不大不小的奖。随后就有媒体来采访,称她为“新锐女作家”。这条新闻迅速在她的家乡传扬开来。她,一个农家女儿,在众人的心目中立刻闪起光来。只有她知道,她还是她。
这天中午,刘红妍把自己关在屋里爬格子(那时她还没有电脑)。她写作时不希望有人来打扰。突然,屋门被推开,她泉涌的文思顿时遏止了,恼怒地回过
头。来人是改民,她转怒为喜。用城里人话讲,改民是她的男朋友,用乡下人的话说,是未过门的女婿。小伙子在县城做服装生意,衣着自然十分气派,也称得上帅哥;嘴上叼的是“芙蓉王”,足以显示出他的经济实力。
红妍和改民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改民嘴很甜,能说会道,也会来事,是个精明人。红妍有时也觉得改民有点儿油嘴滑舌,可其他方面没啥挑剔的。她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理儿,依着乡俗和改民订了婚。这是半年前的事了。
红妍放下手头的活儿,给改民端凳倒茶,谝了一阵闲传,又去厨房帮母亲拾掇饭菜。今儿的午饭必须改善改善。
午饭是丰盛的,有酒有肉,持续了近乎一个钟头。饭后,红妍收拾碗筷、刷锅洗案。红妍的父亲在新疆工作,母亲陪着改民闲聊。红妍收拾好厨房,看表四点已过,改民和母亲却谈兴正浓。她心里着急起来,手头这篇稿子是编辑部的约稿,已经来电话催过两次,不能再耽搁了。还好,母亲觉察到了她的烦躁,借故起身出去了。母亲刚走,改民就凑到她的身边,搂住她的肩膀要亲嘴。这种事他们以前有过,可那是在别的地方,现在在自己家里,她觉着十分别扭,再者,心里烦躁没那个激。她推开了改民。改民脸上立刻不是了颜色:“成了作家,木认人了?”
“别讽刺人好不好。”红妍红了脸,“你也不看看这是啥地方。”
“啥地方?丈母娘家里就不能跟老婆亲热亲热。”
“你说话别这么粗行不。”
“咋,你不是我老婆了?”
“你这人真个是!”红妍别过脸去,“你来有啥事?快说吧,我还忙着哩。”
“哟呵,下起逐客令来了,咱们几时办事?”
“办事?”红妍一时没明白过来,“办啥事?”
“还能是啥事,结婚。”
“咱们不是说好了,再过两年嘛。”
“我等不及了。”改民笑着脸,又往红妍跟前凑。
红妍推开他,嗔道:“男子汉大丈夫,别说话不算数!”
改民说:“我怕你变卦。”
“我几时变过卦?”
“以前是没变过,可现在是作家了,再过两年,名气更大了,还能看上我这个个体户。”
红妍笑了:“结了婚我想离,也能离嘛。”
改民笑笑:“结了婚我立马给你下上种,等你生了娃娃,你就是想离也没那么容易。”
红妍戳了他一指头:“你的坏心眼儿倒不少。”
“瞅上你这貌美又有文化的女人做媳妇,就得要有点儿坏心眼儿。”改民说着又搂住了红妍的肩膀。
红妍心里老大不愿意,还是顺从了改民,让他亲了一下。
改民走后,红妍坐在书桌前,对着稿纸愣,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几天后,红妍去县城寄稿子。她刚从邮局出来,就听见改民扯着叫驴似的嗓门喊叫:“红妍!刘红妍!”引得一街的行人都朝她行注目礼,指指戳戳,议论声一片。她低着头,装作耳聋,匆匆而行。改民从店铺跑出来一把拽住了她的胳膊。
“没听见我喊叫你?走,到店里歇歇脚。”
她没有理由拒绝。
一个红毛冲着改民大声叫:“布景真不错,你狗日的好艳福。”
改民笑骂:“你崽娃子别扯**蛋。”
来到改民的服装店,店里没几个顾客,改民雇佣的那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在应付顾客,改民把红妍拉进了套间。红妍生气地甩开了他的手:“你那么大呼小叫地像个啥!”
2.二(1)
一个用墨水瓶做的油灯用铁丝挂在半墙上,黄豆大的灯焰动荡不定地摇曳着,昏黄的灯光照着刘玉成苍白的脸。令人诅咒的骨髓炎把一个挺棒的小伙子折磨得只剩了皮包骨。
玉成的脚踝骨处溃了个铜钱大的洞,不断线地往外流黄脓,四五个纱布条都塞不满。那脓顶风能臭十里地!闹得满屋的空气十分难闻。玉成的父亲很早兢过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
“玉成!”玉成妈一挑门帘进了屋,核桃皮似的脸乐开了花。
玉成感到有点儿奇怪。白他生病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母亲这样高兴。莫非是母亲又给自己找下了白称能治好骨髓炎的大夫?
“甘肃你大姨的女子来咱家了!”
哦,难怪母亲这么高兴!
玉成没有舅舅,外爷外婆早已过世,只听母亲说过她有个姐姐,早年逃荒去了甘肃,多年来一直没有音讯。现在大姨的女儿突然来了,真是大喜事!
“兰女,快过来呀!”玉成妈朝门外大声招呼。
站在门外的兰女,听到这一声呼唤,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酸甜苦辣全都有。她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
她,一个十分不幸的人,命运使她失去了健康。她十分自卑,平日看人,头都不敢抬。天灾**又把她赶出了家门。一个苦命的女子背井离乡,流落他乡异地,真是可怜呵!为了活命,她要去和一个她人没见过面,而且腿有毛病的男子去成亲。不,现在还不能成亲,只能以男方的表姐的身份走进这个家门。
此时此刻,她的心无法形容。她不知道命运将给她安排怎样一个生活道路。
“兰女,快进屋来吧!”里边又呼唤一声。
她慌忙抹去泪水,竭力使白己平静下来。半晌,她才挑开门帘。映人她眼帘的是一床旧被下躺着一个皮包骨的小伙儿,那脸色既像白蜡,又像黄表纸。
玉成挣扎着坐起身,定眼一看,心中不禁一痛。
如今城里的女青年讲究的是曲线美。曲线在姑娘挺挺的胸脯,那线条柔美、健康,别说勾得小伙子心驰神荡,也会把上了岁数的人的心引回到青春的时代。
可那曲线出现在妯娘的脊背,那将是怎样一个形象?唉!唉!
其实,兰女的长相一点儿也不难看,乌黑油亮的一双辫垂在腰间,网网的脸蛋,细细的弯眉;水汪汪的一对大眼睛,扑闪闪的会说话,腮帮上两个浅浅的酒窝。可恨苍天瞎了眼,给她长了个罗锅背!
兰女用眼角偷看一下玉成,恰好和玉成的目光相遇了,顿时红了脸,慌忙垂下眼皮,不敢抬头。
玉成没有觉察到兰女的神变化,问:“大姨和姨夫都好吧?”
兰女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刚刚吞进肚里的泪水又涌出了眼眶。
玉成不知咋了,急忙问:“你……你咋了?”
玉成妈慌忙在一旁打网场:“你大姨和姨夫都殁了,也没留下小子娃,只有你兰女姐一个。现时甘肃饥荒闹得怕怕,你兰女姐没奈何才寻到了咱家……”
哦,是这么回事!
玉成信以为真了。他暗暗叫苦,来我家逃荒?真是叫花子来到了穷神庙!他在心里诅咒着苍天:“苍天,你瞎了眼,为啥把人世间的不幸都加在我们身上!”
10.四刘红妍(2)
改民说:“咋地,把你大作家的人丢了?”
“别一天到晚阴阳怪气的妤不好!”红妍板着脸,她真的很生气。
“就算是我的不对,别这么板着脸,笑一笑嘛,我就爱看你的笑脸,那可是一朵开放的花。”改民涎着脸皮逗红妍。
红妍“扑哧”一声笑了:“死皮赖脸!”
“找了你,没点儿死皮劲能行吗?”改民献着殷勤,递过毛巾,“看把你热的,把毛衣脱了嘛。”
红妍擦了把汗,解开领口。
“脱了吗,怕我吃了你不成。”
“谁怕过你!”红妍说着,脱了上衣,身上只穿着一件薄如蝉翼的短袖花衫子,那对丰腴的胸|||乳|冲改民醒目地挺着。改民的目光直了,贪婪地在红妍身上来回扫荡着。
红妍觉了,嗔道:“你胡瞅啥哩!”下意识地把领口捏了一下,在床边坐下,顺手从枕头旁拿起一本杂志,封面上的女郎几乎没穿衣服,唯一的三角裤衩还被她两只手作着撕开状,一双星眼充满着暧昧。她皱起了眉头:“你哪来的这破书?”
改民一笑:“一位朋友从深圳回来,送我的。”
“你不嫌恶心?”
“恶心啥?我倒觉着挺过瘾的。”
“你……”红妍气恼地把杂志摔到床底下,“我给你的那些书呢?”
“在这儿。”改民指了一下桌子下边。
红妍没想到改民会把她送的书堆在桌子下边,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我看不进去嘛。”改民赔着笑脸说,“我肚里的墨水不多,你就是把我倒提起来,也倒不出几滴墨水。不要硬赶鸭子上架嘛。”
改民献着殷勤,递上一杯糖茶:“喝口水,消消火。”
红妍想火也不起来,接过茶杯。她还真的渴了,茶水不热不凉,她仰起头大口喝着,领口张得更大,半个酥胸都暴露出来,改民的目光一下子就钻了进去,只觉得全身的血脉贲张。
“看你那贼式子,又想啥歪点子。”红妍笑骂了一句,放下茶杯。
改艮笑而不语,咽了一口唾液,猛扑过去搂住了红妍,眼里燃着欲火,张嘴在红妍脸上亲了一口。红妍啐了他一口:“死皮,没正经的!快放开,把我勒死了!”
改民不但没有放开,反而搂得更紧了,且一只手从红妍大开的领口往进伸。
红妍慌了:“别、别、别……”
“求求你,我熬不住了……”
“不不…”
“迟早都要过这一关的……”
“不,现在说啥也不行!”红妍使劲推着改民。她有她的原则,不入洞房绝不做这样的事。她说啥也要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
“今儿说啥我也要干!”改民的口气很硬,行动更坚决。他把红妍压倒在床上,一手伸进了红妍的领口,另一只手向下部偷袭。眼里的欲火燃烧得更烈。红妍的最后一道防线面临着被突破的危险,泪水从眼眶里溢了出来。她猛一弯头,咬住了改民伸进领口的手脖子。
“哎哟!”改民痛叫一声,松开了手。
红妍一把推开他,翻身跃起,拿起衣服慌忙穿好。改民的手脖子上留下着青紫的牙齿印,他眼里的欲火变成了凶光。好半晌,从牙缝吐出几个字来:“刘红妍,你好狠的心!”
红妍抹去脸上的泪水,理了理乱,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两天后,改民来到红妍家。他跟红妍和红妍的母亲说,他准备马上结婚,日子定在了农历八月初八。今儿他是来叫红妍领结婚证的。
红妍的母亲急忙问:“今儿是初几?”
改民答:“初二。”
老人呆住了,半晌说:“这咋行,只剩五六天时间了,咋能准备得及?”
改民说:“啥都不要准备了,简单点儿办。”
老人又问:“你跟红妍商量好了?”
改民不吭声了。老人便用目光询问女儿。红妍愣愣地站在一旁,目光呆呆的,似乎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改民催促说:“走吧。”
“干啥去?”红妍转过目光看着改民。
3.三(1)
玉成很是同兰女,不光是同,而且还有怜悯。但他却怕看兰女的身影,尽管他自己走路还需靠拐杖帮忙。
玉成妈却把兰女当宝贝看,竟比亲玉成还亲她。在儿子面前,老人时常夸兰女。张口“你兰女姐咋样咋样好”,闭口“你兰女姐如何如何贤惠”,唠叨得玉成都头疼了,竞有点儿嫉妒兰女分去了他的母爱。
青年男女在一起,本应该是要谈的话很多。可玉成和兰女单独在一起时却默默无。玉成对兰女虽说十分同,态度却很冷淡。他除了怕看兰女的罗锅腰外,还因为和兰女无话可谈。
每逢屋里只有他俩时,玉成就只是无聊地翻看着旧报纸,时而用眼角偷看一下兰女。兰女坐在板凳上,两只手玩弄着辫梢,低着头,眼睛看着脚尖,罗锅腰越显得佝偻了。
这时,一股同伤感之不禁在玉成心中油然而生,止不住喟然长叹:“唉一一”
兰女蓦地抬起头,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你咋了?腿疼?”
“不,我好着呢。”玉成实在怕看她那可怜相,目光急忙返回报纸。
兰女一愣,起身出去了。屋外传来哭泣声。
玉成一惊。是她在哭?她为啥要哭?
“羔女,你咋了?是他惹你伤心了?”母亲的声音。
“……”不吭声,只是抽泣。
“看在我的脸上,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他脾气犟,又有病……”
玉成又是一惊。呵,是我惹她伤心的!
“你有啥心里话就跟我说……听话,不要哭……”母亲说着,竟然也哭了。
玉成的鼻子也酸酸的。反躬白省,他责怪起了自己。表姐大老远的来投亲,他不该那样冷淡人家。是的,表姐的模样不好看,可她愿意长个罗锅腰吗?将心比心,白己喜欢得这个麻缠病吗?人都是有自尊的,越是有残疾的人,自尊心越强。她好歹是自己的表姐,自己应该以礼相待才是。
11.四刘红妍(3)
“领结婚证去。***”
红妍冷笑一声:“哼!你跟谁商量过这事?”
改民说:“商量啥,咱俩都老大不小了,迟早都要办这事,晚办不如早办。
也省得老人为咱操心。”
红妍又冷笑一声:“你别花巧语了,你肚里打的啥算盘我明白着呢。今儿领结婚证,初八结婚,你简直真是来催命!”
红妍的母亲这时才知道他们并没有商量好,便说:“改民,结婚是大事,不能草率,我想听听你爸你妈的意见。”
改民说:“结婚的日子就是我爸请人看的,我的意见就是我爸我妈的意见。”
红妍的母亲不由一怔:“你爸你妈咋不跟我招呼一声?”
“我爸我妈要我今儿来顺便给你说一声。”
老人有点儿冒火了:“你爸你妈咋一点儿礼数都不懂,眼里还有没有我和红妍?现在都这样,结婚后还不知咋样哩!”
改民却不恼:“妈,你甭上火。我爸我妈说让你老担待点儿,早晚都要办这事,迟办不如早办。”
“不行,这事得往后推。”
“妈!”改民叫得很亲热,“看好的日子就不能改了,改了对两家都不好,也让旁人笑话。”
老人迟疑了一下,说:“这个,只要红妍说行,我也不拦你们。”
改民转脸对红妍说:“妈都同意了,咱们走吧。”
红妍说:“我要不去呢?”
改民说:“那我就不走!”
“原来你是下通牒令的。”红妍的脸色青了,“今儿我偏就不去领结婚证!”
改民不再说啥,在椅子上坐下。
红妍更上火了:“你耍死皮也没用!”
改民不吭声了,目光微垂,双手撑在膝盖上,似乎在练气功入了定。红妍知道他耍赖皮,气得甩手卅去了。红妍妈长吁短叹,不知如何是好。
暮色将至,改民还稳稳地坐着,没有走的意思。
夜幕拉开了,改民还是练功人定的状态。红妍妈着急地到女儿屋问怎么办。
“甭管,由他去!”红妍恼怒地说,她没想到改民竟是这样一个人,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她心里只想哭。
红妍妈却不能不管,她用好饭好菜招待了改民,让改艮到红妍的弟弟屋里去安歇。
就这样,改民在红妍家住了三日。红妍妈实在无法忍受了,劝说女儿:“你就认了吧,你迟早都是他的人,就依了他吧。”
“不!”红妍吼了起来。这几天她让改民填了一肚子火,却没地方作。她抱住母亲大哭一场,到舅家去了。
红妍走了,改民唱的戏没了观众,只好收兵回营。
一星期后,红妍接到县文化馆的通知,去参加业余作者创作座谈会。文化馆没有灶,午饭在街上吃。红妍本不想上街,却又不能不去。
大家在一家饭馆吃了顿便饭。出了饭馆,红妍和文化馆一位男性创作干部边走边谈她的一个新构思。改民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手指似一柄灰色钢叉,直戳红妍的鼻子,嘴里嚷着:“好你个刘红妍,背着我拉野汉子!”
红妍一怔,待看清是谁,顿时气得变颜失色,嘴唇哆嗦,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她身边的文化馆干部二十郎当岁,血气方刚,顿时火冒三丈:“嘴放干净点儿,不许出口伤人!”
“伤人?老子还要打人哩!”改民说着,出其不意地打了文化馆干部一个嘴巴,嘴里又骂出了一连串不堪入耳的恶秽语,立马招来了一大群行人。
同行者都冲上前呵斥改民,改民扯着嗓子吼:“我管教我老婆,你们管得着吗!”
这群人不知道这一层,面面相觑,一时都哑了口。红妍的脸变成青紫色,浑身筛糠,眼珠突然一翻,一头栽倒在地。大家都慌了神,急忙打120,把红妍往医院落。
半月后红妍出了院,当天就让介绍人把改民先前送的彩礼退了回去。
第二天中午,改民领来几个愣头青小伙儿,先在街门口扯着嗓门大骂,接着冲进屋里,见东西就砸。幸亏村里人来强行制止住他们,不然的话,也许会闹出人命的。
4.四(1)
玉成有个堂嫂,名叫格莲。
格莲嫂三十来岁,人长得小巧精干。她常来玉成家串门,帮玉成妈磨面挑水。
她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好管个闲事。婆媳反目、叔嫂顶牛,她是最热心的调解人。就连小两口拌嘴这样的私房事,她都要从中插一杠子。可她并不讨人嫌。
她手脚勤快、心肠热,谁的忙都肯帮,在村里极有人缘。说媒牵线当红娘,是格莲嫂最热衷的事业。村里好多对小夫妻都是她成全的。
一天中午,格莲嫂笑嘻嘻地进了玉成的家门。玉成妈和兰女都不在家,屋里只有玉成。
格莲嫂坐在板凳上,“兹啦一兹啦一”纳着鞋底。她有一个许多妇女望尘莫及的优点,磨嘴皮子不误手中活儿。
“兄弟,想要媳妇吗?我给你介绍一个。”
玉成以为她开玩笑,嘿嘿一笑。
“你甭以为我和你说耍话,当真!”
“我立马就要呢。”玉成却还当做玩笑话。
“你看兰女咋样?”
玉成一愣,竞没听明白格莲嫂的话。
“我看,你俩倒挺般配的。咱大妈的年纪大了,照顾不了你了,让兰女照顾你吧。”
玉成听明白了,苍白的脸一下涨得血红。他并不是害羞不好意思,而是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格莲嫂真是太混账!给他找个罗锅腰的对象,他愿意吗?她把玉成看成啥人了,咋能说出这样的话!
“你胡说些啥话!”玉成生了气。
格莲嫂却不来气:“兄弟,你现时有病……”
“我有病咋了!”玉成的脸色都青了。格莲嫂怎么能下眼观他!格莲嫂见
兰一兰1玉成动了肝火,知道他的犟脾气犯了,便赔着笑脸说:“兄弟,不要上火,我是跟你说着耍的。”
有这么闹着耍的吗?格莲嫂真个是….作为兄弟,玉成愿意尊重兰女姐,当然也同她,可怜她。但是,要玉成和她结为终身伴侣,这咋能行!玉成的腿还没有截掉!就是截掉了腿,他还得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可真正值得同、可怜的不是兰女,而是玉成。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极缺,一个包谷棒棒卖到了两元钱,干白菜帮子成了高级营养品。
关中平原白古到今是米粮川,从不缺吃的。可那一年家家没啥吃,户户喝稀汤。其实遭灾的前几年收成都是很不错的,大伙儿或多或少都储存了些粮食。可硬是让“大炼钢铁”、“办大食堂”把那点儿储存给折腾光了。这会儿遇上了连年白然灾害,不饿肚子倒是见了鬼!
人常说:“天灾**”。天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折腾,人可以挪地方谋生;人折腾,人能往哪达跑!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玉成家的光景原本是很不错的。一个棒小伙儿只养活一个老太婆日子能不好过吗?一九五六年那阵政策对路,加上老天肯帮忙,玉成积攒了些粮和钱。可到了一九六二年已经折腾的精打光了。大炼钢铁时连锅铲都被搜寻去炼了钢铁。办大食堂时他只当是离其产主义不远了,把余粮也粜了。到头来天时变了,大食堂散了伙,玉成置办灶具花了些钱,不久又得了个麻缠病,又花了一河滩钱,还没治好病,日子过得要多艰难有多艰难。每顿饭只能在野菜汤里像放调料一样撒一把玉米皮做的炒面。就这,玉成妈还尽着儿子吃,她只喝点儿野菜汤压压饥。
为了度饥荒,村里一些有积蓄的人家,拿着衣物银钱进终南山去换粮食。山里地广人稀收成也好,粮食还是比较宽裕的。玉成知道母亲的箱子底下压着一个金戒指,那是外婆陪给母亲的嫁妆。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老人家都舍不得拿它换粮食吃,说是给儿子定亲时要用它做聘礼。老人家一直放心不下儿子的媳妇,常在儿子跟前念叨。
玉成理解母亲的心,可心里烦,一听母亲念叨这事,就禁不住起火来:“妈,你少唠叨几句好不好,让我清静清静!”他知道自己腿伤的严重性,朝不保夕,心里很不好受。
12.四刘红妍(4)
改民临走时,在红妍家院子一跳三尺高地叫骂:“刘红妍,你他妈的等着,老子不会便宜了你!”
此后,谣四起,全是在中国能够毁掉一个女人的污秽语,传得沸沸扬扬。
红妍不再出门了,红妍的母亲也不愿出门了,偶尔有事不得不出门,全找僻静的小路躲着人走道。
时隔不久,红妍的父亲从几千里外的新疆回来了,住了几天,便把女儿带到新疆去了。
红妍去了新疆再也没有回来。除了她母亲外,她和家乡任何人都没有书信来往,甚至连电话也没有打过。关于女儿在新疆的况,她母亲对任何人只字不提。别人问起,她母亲也是搪塞了之。她是否还在搞文学创作,不得而知。
一日,村里一位喜爱文学的高中学生,在一本全国很有影响的文学刊物上,看到一篇题为《女人》的中篇小说,作者署名:红焰。这位高中学生坚定地认为“红焰”就是他们村的刘红妍。
5.四(2)
每逢玉成火时,母亲就一声不吭了,背着儿子偷抹眼泪,老人家知道儿子心里不好受,但也知道人不可能万寿无疆。她怕她有一天起不来了,谁来照管儿子?另外,她更怕刘家断了香火。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天晚上,玉成妈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红绸小包,递给兰女:“兰女,你把它收着。”
兰女不知里边包着啥东西,不解地望着老人。
“是个金戒指。我出嫁时,玉成他外婆陪给我。”
兰女红了脸:“不不,我不要……”她把红绸小包还给老人。
“咋,你不愿意?”玉成妈变颜失色。
兰女轻轻摇了一下头,她看得出玉成母子俩都是好人。可她也看得出,玉成不喜欢她,只是可怜同她。本来她不想在玉成家待下去,想去另谋生路。但是,玉成妈却像亲闺女一样待她,使她很感激。她白己已经是泡在黄连汤中的人,却看见别人的难处就于心不忍。老人家守着一个病儿子,苦极了。她很想为老人分担痛苦,哪怕一点点。她要走了,老人说不定有多难过呢!就这样,她才留下来。然而,老人现在要把这定之物给她,她怎么能收下!坦白地说,她有点儿喜欢玉成,可人家不喜欢她,也是枉然呵!
“那你为啥不收?”
“……”她垂下目光,不敢看老人那可怜巴巴的目光。
她心里十分痛苦,一肚予难的苦衷能对老人讲吗?不,她羞于说出,口。
“闺女,说啥你也得收下……看在我的老脸上……”老人声音哽咽,泪水从皱纹堆垒的脸上滚落下来。
她的心软了:“您老人家不要难过……我,我收下……”
她双手接过红绸小包。
1.一狗娃(1)
我住进了医院,这是上帝的安排,无法抗拒。***
“41床!”打饭的是个女高音。
有人碰了我一下,转眼一看,是个小孩,一张稚气的小网脸,两个乌黑充满灵气的眼珠,可惜背上有个“锅”。
“喊你打饭哩,你是41床,我是42床。”他指了一下床头挂的白牌子。“你没饭票吧,我借你。”几张饭票递到了我面前。我这才醒悟过来,接过饭票,连说“谢谢!”他龇着小虎牙冲我一笑,脸蛋上显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他姓张,名叫狗娃,12岁,看上去只有**岁,他叫我“41床”,我便喊他“42床”。
夜晚,是我最难熬的时刻。受伤以来,我寄希望于医院,却一住进医院就失眠。只好睁着眼睛呆望从窗外流淌进来的灯光。
有人轻声喊我。扭头一看,42床不知什么时候趴在我的床边。
“我也一样,睡不着。”他说话的神与他的年龄完全不相符。“你的腿咋了?”
“摔伤的。”
“我这病是得的。我妈说,我两岁时背上长了个小疙瘩,越长越大。到医院去看,大夫开点儿药,吃了跟没吃一样,这回大夫说要给我做手术。你做过手术吗?”
我点点头。
“疼吗?”他不无紧张地问。
我摸着他的大脑袋,笑着说:“你不怕疼就不会疼的。”
他一挺身子:“只要能治好我的病,再疼我也不怕!”半晌,他又说:“我爸说这家医院的手术水平高,能治好我的病。你说行吗?”他眼巴巴地望着我。
我怎么能让他失望,拍了一下他的大脑袋,说了声:“行!”
他笑了:“你的腿也一定能治好!时候不早了,咱们睡吧。”他转身爬上了床,不大的功夫,响起了细微的鼾声,那张网脸上露出了希望的微笑……
几天后,大夫安排我做手术。
家里亲人送我到手术室门口。42床忽然从手推床前冒了出来,气喘吁吁地说:“我问清楚了,今天中午饭是你最爱吃的油泼面,我帮你买,你可要早点儿出来呀!”
一股热浪顿时涌上我布满阴云的心头。我拉住他的小手使劲握了一下……
当我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已经是手术后的第三天中午了。我睁开眼睛,第一个映人我眼帘的是42床。他趴在我身边,一双黑眼珠正看着我。
“你醒啦!”他十分惊喜。我给他做了个笑脸。
“你还疼吗?”他轻轻地问,似平声音大了会撞疼我的伤口。“你老说胡话,真吓人。”
我冲他笑了一下:“今天中午吃啥饭?”
他摇摇头:“我不知道。我要出院了。”我感到诧异。他告诉我,大夫给他做了全面检查并会了诊,说他的病现在不好手术,让他先出院,以后再说。他声音凄凄的,几乎要哭了。我也感到鼻子一阵酸。
许久,我问:“你什么时候i出院?”
“今天。我爸办出院手续去了。”
旁边另一位病友告诉我:“42床本来昨天就要出院,可他说啥也要等你醒
病室兰兰_来,跟你说一声。”
热泪一下子涌出了我的眼眶。我拉住他的手,久久地看着他。这时,他的父亲来了一一一位很和善的中年工人一一他亲切地问了我的病,随后对孩子说:“跟叔叔说再见。”
他没有叫我“叔叔”。
“41床,再见!”他龇着小虎牙冲我笑了笑。走到病室门口,他突然又跑了回来,趴在我耳边说:“那天晚上你骗我,我不怨你。我爸我妈也常常那样骗我,我从没怨过他们……”
他走了,瘦小的身影消失在我莹莹的泪花里,却镌刻在我永远的记忆里!
6.五(1)
兰女来了,凭空添了一张嘴。嘴多了,少得可怜的粮食不得不省着吃。
玉成看着日渐见底的面缸,心中十分熬煎。不知为啥,母亲的精神却比先前
兰一兰1好多了,虽说也为缺吃少穿熬煎,可核桃皮似的脸庞上不时地挂着笑,身子骨似乎也硬朗了许多。玉成真有点儿莫名其妙。
村后的大坡有片树林,这真是片救命林子。春天有香椿芽、榆钱、洋槐花可以充饥,夏秋两季有野果子可以填肚子,冬天有树皮煮着吃,村里总算没有饿死人。
兰女没有来玉成家之前,玉成妈每日去树林采榆钱、采野果。六十多岁的老人本来就行走艰难,加上腹中无食,爬坡穿林地寻觅野菜野果怎么能受得了!每次回来,老人家的头都散乱着,手和膝盖处染成草绿色。
玉成完全想象得i出,母亲是怎样手脚并用在坡林中爬行的。他恨白己呵,恨自己不死!恨白己不能奉养老母,反而还要老母养活自己!老母早已到了该儿子养活的年龄,可他……唉!他心里好疼呵!
兰女来玉成家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过老人家手中的菜笼子。她完全看得出来,收留她的这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就像一盏快要熬干油的灯,苦苦挣扎着。她是个要强的女子,寄人篱下,却不愿成为别人的负担、累赘,更不愿讨人嫌。她要尽自己所能,为这家人分忧解难。
天刚蒙蒙亮,树林在小鸟的呜叫中苏醒。
兰女挎着笼子,佝偻着腰,艰难地在坡林中穿行着,边走边搜寻着可以充饥的东西。晨露打湿了她的衣服,树杖挂散了她的头。
穿过杂乱的树木,她看见一个坡坎上有棵歪脖子榆树,成串的榆钱挂满了枝头,黄得耀眼,诱人食欲。
她急忙奔了过去,手脚并用爬上坡坎。她踮起脚尖,勉强抓住一个树枝,捋了一把榆钱塞进嘴里,大口嚼着,绿色的汁液从嘴角流了出来。昨晚的一碗菜汤怎么能把肚子支持到今日早晨!
时辰不大,捋满了笼子。她一松手,树枝猛地一弹,一个枝权打在她的脸上。她“哎哟”叫了一声跌倒在地,骨碌一下滚下坡坎,幸好被一棵大树挡住了。一股鲜血从她的额角流了下来,染红了小草……
早饭熟了。兰女拿起勺子盛满了两大碗野菜,锅里只剩下了少许的野菜和半锅绿菜汤。她从面缸抓了一把炒面分别撒进两个碗里,用筷子仔细搅了搅,端进屋去。那是给玉成母子俩的早饭。
她回到厨房,站在锅台跟前,用筷子打捞着锅里的野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榆钱提供的能量早就消耗完了。
三五筷头野菜就光了。她不甘心,用筷子在汤里打捞着,寻觅着。
“兰女”,身后有人叫她。
兰女回头一看,是玉成妈。老人家把她那碗野菜递到兰女面前:“你快吃吧。”
兰女急忙说:“您老吃吧,我吃饱了。”说着,响亮地打了个饱嗝。
“你再不要瞒我了,你看你都饿成了啥样……”老人在兰女看起来似乎胖乎乎的手背上按了一下,一个深坑,好半天都不能复原。
兰女得了浮肿病!
“都怪我不好,让你受委屈了……”老人轻轻摸着兰女额角被树枝划破的伤痕,泪水从深眼窝滚落出来。
“妈,”兰女很动感地叫了一声,泪水也涌出了眼眶,“您快不要这么说了……”
“你吃吧,我没几天活头了,这个家全靠你了……”
“不,还是您吃吧。我年轻,能挺得住……”
母女俩四只手推让着一碗野菜……
艰辛的生活像龟裂的旱田,爱的溪流却滋润着这块旱田。
7.六(1)
熬到冬天,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了。***野菜野果没有了,大伙儿开始剥树皮吃。
椿树皮、苦楝树皮、洋槐树皮苦的无法下咽,只有榆树皮勉强可以下肚。榆树少,剥皮的人却多。兰女每天天不亮出门,到中午才能剥半笼树皮回来。
窗外还是黑糊糊的一片,兰女就( 女俘(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2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