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阅读
的事情。”
众人正议论时,忽一人气喘吁吁奔来,副帮主忙问道:“老四,帮主呢?”
孙四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副帮主,可了不得了,帮主给金蟾道人困在金蟾阵中,性命垂危。属下知闯阵白送了性命,急忙回来报信,请副帮主设法救帮主则个。”众人闻言,面皆失色。
有一人道:“什么是金蟾阵,有这等利害,能困住我们帮主?”
副帮主道:“金蟾道人是衡山派门人,原名红枫道人,不知他从哪里弄到一只三脚金蟾,便自称金蟾道人。三脚金蟾是蟾蜍之王,他自得了三脚金蟾,便捉了许多蟾蜍,练就了一个金蟾阵。这金蟾阵十分利害,一旦困人于阵中,成千上万的蟾蜍,在三脚金蟾的率领下,将你层层围住,喷吐着弥天的毒气,任你有绝世武功,也休想逃脱。”
孙四道:“那便如何是好?难道眼看帮主坐毙不成?”
副帮主道:“你急也没用,弟兄们商量商量。”
有一人道:“这金蟾道人就是那白云道人后来自称五毒道长的师弟么?”
副帮主道:“正是。”
那人道:“我青衣帮并未与衡山派结下梁子呀。前几天,听说五毒道人死于两个年轻侠士之手,怎么金蟾道人却来找我们的晦气?”
副帮主道:“这却猜不透是什么缘故。”
听到这儿,廖展雄悄声道:“秋妹,我们要设法救出这位帮主。”
胡宜秋道:“雄哥不是说不要多事么?”
廖展雄道:“诚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五毒道长虽死于飞天蜈蚣蛊之口,自作自受,但终因中了我子午闷心钉的蛇毒,才丧命的。或许金蟾道人听说我身穿青衫,误认我是青衣帮的人,故而来找帮主寻仇。君子做事总不能让别人受祸,你说是也不是?”
胡宜秋笑道:“那不能再说我多事,而是你自己多事了。”
廖展雄也笑道:“偏你会饶嘴。”胡宜秋吐舌作了一个鬼脸。
廖、胡二人两个起落,一前一后跳至众人面前。青衣帮众忽见两个少年飘然而至,霍地站起,副帮主喝道:“哪条道上的朋友?”
廖展雄抱拳道:“在下二人,特来参与营救贵帮帮主之事。”
副帮主一愣,不知是敌是友,冷冷道:“我帮内之事,不劳二位援手。”
廖展雄也笑道:“适才诸位议论,在下已听得多时。不牵连到在下,在下断无强行插手之理。”
副帮主打量二人,一穿青衫,一着紫衣,猛然省悟,抱拳致礼道:“二位便是火烧白云观,威慑葫芦寨的侠士么?失敬,失敬!”青衣帮众呼地围了上来,均道仰慕之意。
廖展雄道:“在下二人正是廖展雄、胡宜秋。在下身穿青衫,在下除了五毒道长,金蟾道人可能认为在下是青衣帮人,故而前来为难帮主,在下岂能不插手此事?事不宜迟,赶快去救帮主要紧!”
副帮主担心道:“那金蟾阵利害无比,廖大侠以何法破之?”
廖展雄道:“时间紧迫,无暇絮叨,快领我去,待我破阵便了。”其实他胸中也无必胜把握,只是在古丈客店中,见飞天蜈蚣蛊畏怕金丝鳝王鞭,故仗着金丝鳝王鞭能避毒虫,决定去闯一闯金蟾阵。
夜色降临,在稀疏的星光与淡淡的月色下,众人各施轻身功夫,向南疾行二十里,已然看见远处一片黑压压的松林,孙四道:“金蟾阵即在前方,诸位且止步观之。”
廖展雄举目眺望,但见林前一块空地上,似有一层薄雾笼罩,朦胧不清,间或那薄雾随风飘至,隐隐有血腥之气,伴着那血腥之气,传来了悠悠的笛声与咕咕的蟾鸣。注目细视之,在薄雾笼罩中,有一点金光,闪烁不定;在一点金光之侧,有一个模糊的人影,盘腿而坐,想必是那位青衣帮主。
既盘腿而坐,此刻帮主无疑还活着,廖展雄精神为之一振,道:“此处时有蟾毒袭来,诸位且后退些,待在下去救帮主。”
副帮主道:“廖大侠当心!”
话犹末了,廖展雄一个纵身,迅若紫燕穿林,向霭霭薄雾掠去,身法之快,为青衣帮众前所未见,均啧啧赞叹道:“好俊的功夫!”
胡宜秋道:“这是九华派三绝之一,名叫百步腾空术。”
廖展雄几个起落,已冲入金蟾阵中,手执金丝鳝王鞭,扫地舞动,那些咕咕鸣叫的蟾蜍,纷纷避窜,有避得慢的,一时尸血横飞,腥气难挡。
廖展雄但觉腥血气味,却无晕眩之感,至此始信师父所言:“饮了金丝鳝王血,身躯百毒不侵。”于是更无忌惮,奔跃而前。
忽听得远处林中传来狞笑之声,继而有人说道:“王帮主,你即刻把东西交出来,贫道便发发慈悲,放你一条生路。”
那王帮主盘腿坐在金蟾阵中,闭目调息,正在以自身的内力,抵御蟾蜍喷出的毒气,神志似昏似明,却也兀自支撑着,但他心里明白,只不过枉度时辰而已。他既已抱一死之念,对金蟾道人的引诱之言,自是置之不理,然而却默默祈祷着:“帮中弟兄千万不可造次闯阵。”
他正默默祈祷,忽然听到兵器舞动之声,阵内似乎骚动起来,又听到人有道:“王帮主坚持片刻,在下救你来也!”
他听到声音甚是陌生,自问道:“是谁来救我呢?莫非我在做梦么?莫非我已死了么?”用牙齿咬了咬舌头,钻心生疼,于是明白了:非死非梦。当下他微微睁开双目,见一个翩翩少年,手舞软鞭,向自己这边奔来。他挣扎着欲起身接应来人,但浑身瘫软无力,只得又盘腿坐下,继续调气御毒。
说时迟,那时快,廖展雄已倏然而至,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往肩头一甩,道:“王帮主,随我出阵!”转身便走。
突然林中笛声由轻悠变为急促,那些蟾蜍虽慑于金丝鳝王鞭,避于数尺之外,却在闪烁金光的三脚金蟾的率领下,围着廖、王二人兜圈子,咕咕鸣叫,喷吐毒气,紧跟不舍,如影附形。廖展雄施展绝顶轻功,只是摆脱不掉。
林中人声又起,道:“何方鼠辈,敢闯吾阵!你嫌王松波黄泉路上孤单,欲结伴而行么?好,好!,哈,哈!”
廖展雄已然看出,是那笛声催促着那只三脚金蟾在作怪,只要击毙金蟾,金蟾阵不攻自破,就会像蜈蚣岭那群蚂蚁一样,失了蚁王,立即涣散。当下主意一定,朗声说道:“金蟾妖道,休要得意,看我破你金蟾阵!”金丝鳝王鞭向三脚金蟾兜头搠去。
那三脚金蟾十分灵动,一连五六鞭也没搠着。廖展雄一时大急,不敢再向回走,怕将金蟾阵引至胡宜秋、青衣帮众所在之处,随即寻笛声向松林奔去。
只听林中发话道:“尊驾是谁?我与你素不相识,为何前来搅局?”林中之人见来人在金蟾阵中横冲直闯,毫无顾忌,不禁吃惊,是以发问。
廖展雄道:“在下南直隶庐州廖展雄是也。你快收了金蟾阵,放了王帮主,不要自身取祸!”
只听林中冷冷笑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贫道正欲寻尔替五毒师兄报仇,不期遇见了王松波,想捞一个外快,尔却自己送上门来了。今日里一箭双雕,快哉,快哉!”猛然笛声加紧,萧萧长鸣,有如万马奔腾,钱塘潮涌。
廖展雄徒费了许多气力,总是冲不出阵,只得立地不动,瞑思良策。突然,王松波有气无力地说道:“廖大侠,放下我走吧,将我这件东西**去,归你所有,不要落到这妖道手里,我死也闭目了。”
廖展雄觉得怀中多了一物,知是珍贵的东西,忙道:“王帮主,使不得,在下一定救你出阵。”
王松波声音微弱,断断续续道:“我,我,不行了,你,你,快……”论王松波的功力,还可支撑一时,此刻所以不支,一来在廖展雄背上,无法调气运功,二来说话分神,七窍受毒气侵袭,是以气如游丝,昏昏欲厥。
廖展雄正值进退维谷之际,忽听林中“哎呀”一声,随之笛声戛然而止,三脚金蟾顿时匍伏不动,千万只蟾蜍也停止了旋动咕鸣,荒野在淡淡月光下静得可怖。
廖展雄为之一愣,立即清醒,探手镖囊,一扬手,一枚金钱镖划破荒野的寂静,呼啸而出,准准地击在三脚金蟾的头上,闪烁的金光随之泯灭。他抓住良机,轻轻放下王松波,金丝鳝王鞭贴地旋转扫动,那些蟾蜍刹那间积尸累累,血气熏人;稍远处的蟾蜍,四下里跳跃散去,不多时千万只蟾蜍逃得荡然无存。
廖展雄荡平了金蟾阵,回过头来抱起王松波,但见他双目紧闭,已是奄奄一息,观此情形,廖展雄茫然不知所措。
此时林中传来宏亮的声音:“速取金蟾胆汁,可救王帮主!”显见得此人内力充沛之极。
廖展雄对林中说道:“多谢高人数次指点,请尊驾能否现颜,容在下瞻仰。”林中已是寂然无音。
廖展雄知他不愿现身,怕迟延误事,迅捷地用剑剖开金蟾之腹,取出胆囊,送进了王松波口内。
金蟾胆汗实是灵妙,一盏茶工夫,王松波已悠悠转醒。他睁开双目,环视着寂寞而空旷的荒野,似是来到另一个世界;又看眼前站着那使鞭少年,衣袂当风,笑容可掬,情知仍是原来的世界,不禁哑然失笑道:“荒唐,荒唐!幸哉,幸哉!”
廖展雄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何以连说“荒唐”,还以为他神志不清,关切问道:“王帮主好些了么?”
王松波笑道:“你看老朽好糊涂,大恩人还没谢过呢。”
那边厢在远处观望的胡宜秋及青衣帮众,一直提心吊胆地注视着这场荡魂惊魄的恶斗;忽见一点金光泯灭,毒雾渐消,情知廖展雄已经得手,无不欢喜雀跃,各施轻功,奔跑而至,高声呼叫道:“雄哥!”“帮主!”“雄哥!”“帮主!”刹那间已将二人围住。
青衣帮众齐道:“帮主体安!廖大侠真是英雄了得!”
胡宜秋道:“雄哥好险呀,我一直替你捏着一把汗。”
廖展雄笑道:“我不是好好的么?”
王松波道“这位侠士是谁?”
廖展雄道:“是在下表弟胡宜秋。”
王松波道:“久仰!久仰!胡兄与廖大侠均是当代英雄,老朽钦佩之至。”
廖展雄道:“金蟾阵之破,非在下之能,实是有一位高人在暗中相助,诸位稍候,待我将金蟾道人提来。”飞身入林,顷刻提了一具尸休出来,抛于地上。
众人注视那具身穿道袍的尸体,喉咙上插着一支铁镖,穿颈而透出后项,皆赞叹道:“好重的手法,内力不可测也!”
借着淡淡的星月之光,王松波认出那尸体的面孔,说道:“这正是金蟾道人。”
副帮主道:“我青衣帮与衡山派并无过节,帮主何至受困金蟾阵?”
王松波叹了一口气,道:“此事说来话长,此番约诸位来,正是为着此事。”
王松波舔了舔嘴唇,道:“我先祖王孟春,原是本朝建文皇帝的内廷卫士。‘靖难’之役,燕王以叔代侄,攻破南京,建文皇帝逊国,蒙尘出走,远遁云南,先祖与另一个内廷卫士许涣之,同为建文皇帝的近身护卫。
“建文皇帝所以远去云南,实欲借沐国公之力,希图复国。这沐国公的父亲沐英,乃是太祖洪武皇帝的义子,大明开国功臣,领兵平定云南后,即奉旨留镇。按辈份沐国公是建文皇帝的义兄,建文皇帝找沐国公借兵,实是仰仗当年洪武皇帝有恩于其父。
“哪知沐国公婉言拒绝,不肯借兵。沐国公道:‘天下乃太祖之天下也,今陛下为太祖子,昔陛下为太祖孙,均可继统为帝。昔陛下已然蒙尘,国不可一日无主,今陛下主统大明社稷,亦是顺理成章之事。微臣既已奉今陛下永乐年号,岂能朝行暮改?愿陛下自重!’建文皇帝无奈,于是隐姓埋名,在云南某寺削发为僧,自号应文。
“建文皇帝出走之时,将内宫奇珍异宝藏于南京某地,随身只带了些金银之类的财宝。现建文皇帝既削发为僧,带许多金银,多有不便,除留下少些银子使用外,其余财宝,命先祖与许公在省城昆明附近择地埋藏。先祖与许公商量,有朝一日建文皇帝起兵复国,这些财宝是要派用场的,但怕到时忘了藏宝之所,故此绘下了两幅图画,标明有藏宝方位,各执一图,以便日后查用。
“不久建文皇帝失踪,有人说在云南某地,有人说已南走缅甸,又传闻已远走西洋,终不知其所。据说永乐皇帝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就带着寻找建文皇帝的秘密使命。
“先祖与许公怕遭朝廷追捕,是以潜居乡野,觅业成家,静候建文消息。但是年复一年,消息杳然。先祖与许公临终时,将藏宝图分别传给了长子,遗言道:‘财宝不得擅自取用。藏宝图只传诸子中一人,并打听建文子孙下落,以便归还财宝。’这藏宝图传至老朽,已历六世。老朽不知许公后代的所在,但自己却是加倍小心,不敢露一丝儿风声,以免招惹祸殃。
“老朽年逾花甲,行将入木,却无子嗣,藏宝图势将失传,故此‘飞箭传书’,招集副帮主及各堂堂主、香主,共推继任帮主,以便暗中传予藏宝图。不知金蟾妖道从何处获悉,以至拦路相截,困老朽于金蟾阵中,强行索取藏宝图,若非廖大侠出手相救,老朽毙命事小,藏宝图必将落入歹人之手,那时老朽有何脸面见列祖于九泉之下!”
众人静听于侧,无不惊异。廖展雄从怀内掏出那个油纸小包,双手奉上,道:“老前辈身负重任,在下愧不敢当,现藏宝图完好无缺,望老前辈查收。”
王松波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能反悔!廖大侠救老朽于危难之中,使藏宝图得归其所,老朽欣慰之极。廖大侠何出此言?”
廖展雄道:“老前辈虽无子嗣,原意是要继任帮主收匿藏宝图的,慌忙之际,在下不能细审缘由,故替老前辈暂时保存,现下理当奉还。”
王松波笑道:“事隔一百余年,建文皇帝之事已属缥缈,老朽列祖非廖大侠之列祖,廖大侠不必守其遗言,尽可取财宝为己有。”
廖展雄道:“既然老前辈以为不必再守遗言,可径自取出财宝,作为贵帮公产,供帮众使用,不亦美乎?”
王松波怒道:“老朽一生守信于人,廖大侠欲陷老朽为不信之徒么?”
二人推让之际,林中突然传来宏亮而严厉的声音:“孺子无知!恭敬不如从命,还不快谢过王帮主,收下藏宝图。戚继光军中缺饷,怎能平倭?速速持图取出财宝,奉献军前勿误!”
廖展雄猛省此言非谬。在仙槎客店时,他曾听文秉才说及,因徐公公克扣军饷,戚家军只能半饱;还是渐闽父老供献家私,前方将士才得以勉强充腹。现取建文财宝奉献于抗倭军前,其理属当然,何愧之有?遂向林中拜道:“多谢高人指教,在下明白了。”复转向王松波拜道:“在下替戚将军谢王帮主捐宝之德。”
王松波呵呵大笑道:“高人高瞻远瞩,胜我野鄙之辈多矣!快哉,快哉!请高人显形,让我等一睹尊容!”林中沉静,万籁无声。
第七章 侠闹徐府(上)
江西景德镇以瓷器精美闻名天下,来往之人自多是贩卖瓷器的商贾。WENxueMI。cOm文秉才依胡宜秋之言,着一身豪华衣衫,涂上易容膏,扮成三十多岁的瓷器商模样,从仙槎尾追倭目乌南国至景德镇。
文秉才寻遍了景德镇的内内外外,大小瓷店瓷窑,均没有发现乌南国的踪影,甚是失望,心道:莫非那厮已离开景德镇了么?
这日午后,文秉才从客店出来,无精打采地在大街上走着。他信步走去,游视街道两侧,眼前依然是琳琅满目的瓷器。他走至一个十字街口,忽的心头一喜:当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但见乌南国正从一家“怡春院”出来,在一名小厮的陪同下,向东拐去。
文秉才怕丢了目标,三步两步跟上去。追了十几个店面,见乌南国进了一家一排五间门面的“达兴泰”瓷店。他便在达兴泰瓷店对面的一个酒楼坐下,要了几样酒菜,与店伙搭讪起来。
文秉才道:“老表,对面那达兴泰字号倒也富豪,不知骨子里怎样?”
那店伙道:“客官好眼力,想也是吃瓷器这碗饭的。这达兴泰是景德镇数一数二的字号,下有三个瓷窑,是做整批大生意的。它瓷窑内烧出来的瓷器,精美细腻,在闽粤有坐桩客户,再转往西洋诸国,可赚大钱。”
文秉才道:“适才进去的那个阔老,料也是洽谈生意的。”
店伙道:“那阔老是福建来的,至此已有好几天了,听说与达兴泰谈了一桩大买卖,只是交货时间尚未谈妥。达兴泰的管家刚才来小店,定了一桌上等酒席,说是晚间待客用的,八成是请那个福建阔老。”
文秉才道:“老表接待八方,委实见多识广。”
那店伙好生欢喜,笑道:“让你老见笑了。你老宽心用酒。”转身招呼别的客人去了。
文秉才吃罢酒饭,回至客店,少许歇处。将届二更,街上几无行人,便向达兴泰院墙走去。他越过院墙,跳到院内,隐于墙脚之下,游目四看,只见有一处灯火,从那里传来阵阵燕语歌声。
文秉才提携轻功,走近那有灯火的房屋,点破窗纸,向内觑探。但见一个胖乎乎的老年商人,陪伴乌南国在那儿交樽酌饮,旁边坐一个妙龄女子,怀抱琵琶,轻启莺喉,唱着小曲儿,娓娓动听。
那老年商人呷了一口酒,道:“乌掌柜的定货,时间太过紧迫,五只五尺高的红瓷花瓶,年前就要送到,现已是十月中旬,离年关只有两个多月了。这花瓶特大,烧制困难之极,弄不好就会变形,不是一窑两窑能够成功的。你看能否推迟一个月,至明年正月底交货?”
乌南国道:“王老板,谈了几天,你都不让,实话对你说了,这花瓶是我家主人明年正月初十做五十大寿用的,正月底还要它作甚?”说话之际,拿出五个纸包放在桌上,续道:“这是五封银子,共二百五十两,依照王老板的要价,如数预付。这二百五十两银子权作定金,待货至之时,再付二百五十两作为酬金,请王老板务必帮忙,货物如期送到。”
这些商人做买卖讲的是生意经,他明知对方要货紧急,而别家瓷窑又做不出这样的花瓶,便故意摆出许多困难,以索取高价,现下王老板目的已然达到,于是不紧不慢道:“乌掌柜交办的事,小店焉有不尽心尽力之理?如此说来,交货日期是断然改变不得了,小店唯有多做一些坯子,多烧几窑,务使乌掌柜满意就是了。”
乌南国笑道:“让王老板费神了。”
接下来是相邀食饮,小妮子曲儿好坏之类,文秉才听得索然无味,便返身回客店了。
却说不出廖展雄所料,乌南国离了景德镇,果然取道湖口,乘船东下。文秉才也再度易容,赁一条船,衔尾跟上,不数日,两船一先一后抵达南京,泊港抛锚,分别登岸。
乌南国登岸后,进了挹江门,直奔南京锦衣卫指挥徐公公府第。文秉才远远瞧着,当下暗自欢喜,心道:所幸未被那厮察觉,夜间去徐府打探便了。
掌灯时分,徐公公府外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文秉才绕至后院,点了一个岗哨的**道,跳了进去。
院内设有流动哨,均由锦衣卫充任。文秉才凭借假山花木,摸索前行,走到一处屋边,纵上屋面,只见偌大的府第,竟没有一丝灯火,举目四望,唯前面有一排房屋,射出莹莹青光,闪亮了一片,不禁惊异,心道:这徐府房屋不下百余间,奈何只此排房屋有莹莹青光?有什么古怪么?且去看看。
文秉才几起几落,纵于那排有亮光房屋前面的屋上,伏于屋脊之下,探身向下观看。但见那有亮光房屋是一个极大的厅堂,厅内有许多亮球,兜在疏孔的网袋内,系以丝线,悬挂二梁之上。每个球径约寸许,射出盈尺光芒,照得厅内如同白昼,针毫无遗。文秉才数了数,共有二十二颗亮球,当下心道:这就是倭酋萨摩王送的夜明珠。咦,怎么少了两颗?廖展雄没有告诉他夜明珠分送三戒禅师、五毒道长各一颗的事,是以不知。
大厅内有许多人,中间太师椅上坐着一个老者,太监服饰,颔下没有胡须,说起话来操着尖溜溜的阴阳腔。在老者的左首坐着倭目乌南国;再两旁分坐四个年轻美妇,皆妖艳媚态,丰丽可人;再下分坐四人,身穿武官服色,鼠头贼脑地媚视着上方老者;堂下还站立着八名佩刀的锦衣卫,个个虎背熊腰,精神饱满。
只听那老者操着阴阳腔道:“四位夫人,你们看老夫的夜明珠会如何?”
四个美妇娇滴滴地齐声道:“妙极了!公公。像这般旷前绝后的盛会,皇帝老子恐怕也望洋兴叹呢。”
老者手摸光圆的下颔,呵呵笑道:“这次有劳乌掌柜了,请转达老夫对你家主人的谢意。”
乌南国道:“小的主人理当孝敬徐公公的。”
文秉才心道:这就是那臭名昭著的老阉贼!
此时徐公公目光向下,游视左右道:“四位舅爷以为如何?”
那四个鼠头贼脑者哈腰道:“舍妹刚才说过,就是皇帝老子的奇珍异宝,也比不上公公呢!”
徐公公转向那四个美妇,道:“四位夫人要觉得这玩艺儿好,就送你们每人一颗挂在房内,也给你们脸上增添些艳丽色彩。所谓‘灯下看美人’嘛,老夫却要别出心裁,来一个珠光之下看美人,哈,哈,哈!”
四个美妇起身万福,道:“妾身拜谢公公了。”徐公公那母鸡嗓子又是一阵尖笑。
关于太监娶妻,自汉朝以后,向有这个名目。从来太监净身之后,虽然已不通“人道”,但其心尚未尽死,仍喜近妇女,因此太监一旦得宠,或亦由皇上特赐,令他成家授室,只是不能生育子女,仅相与室合卺罢了,故名曰“对食”。历代或称为“伴食”,或称为“菜户”,名称虽是不同,内容却是一般。文秉才也曾听人说过太监成家之事,然而从来不信,今夕总算亲眼目睹了。
可是这徐公公竟然娶了四个美妇,不知他怎生受用!文秉才哪里知道,这徐公公人上之人,享尽了荣华富贵,人间欢乐,唯因阳*阉割,没了“人道”,对那世事情趣,却无法品尝,但他不甘人胜于己,偏要讨四个老婆给人看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
这四个美妇犹如桌上花瓶,只能作为摆设,你想,她们正当青春旺盛之年,得不到满足,哪能安分?却便宜了那些虎背熊腰的锦衣卫。不过徐公公自己无能,则嫉妒心极强,百般防范美妇与人私通,一经查得,任你虎背熊腰,也难免做风流之鬼。
面对此景,文秉才感慨万分。无“人道”者,竟然多妻,而那血气方刚的穷苦汉子,却讨不到老婆,光棍终生,同处茫茫天宇之下,漫漫地壤之上,人世间何以这等不公平!徐公公及一般奸臣,庸碌之辈,无一长技,只会阿谀逢迎,欺压百姓,却是尸位素餐,高官厚禄;像那戚继光及一般忠良,满腹经纶,为国为民,只因不善逢迎,却要遭受陷害,以至前抗倭寇,后防奸佞,两线作战。能、庸颠倒,所得其反如斯!
文秉才一怒之下,按碎了一块屋瓦,向大厅内悬挂的夜明珠抛去,口中念道:“我叫你旷前绝后!”点点黑影如飞蝗扑来,徐公公与美妇、舅爷,吓得屁滚尿流,无处容身。
八名锦衣卫陡听破空之声,情知有异,齐身跃起,去接瓦片,有人行动迟了一点,“啪啪”声响,有两颗夜明珠击落于地,碎成细粒。
八名锦衣卫身法极快,“一鹤冲天”,飞上对面屋顶,刀光剑影,齐向文秉才斫去,喝道:“大胆贼子,竟敢来锦衣卫指挥府行凶!”
此时徐公公浑身战栗,如同筛糠,不知所措。还是乌南国老于江湖,当即迭宾为主,嚷道:“留下一半人护住厅堂,谨防贼人调虎离山之计!”
八名锦衣卫听得此言,有四人跳回厅堂,仗刀剑护卫。乌南国可算了得,几个起落,将悬挂的夜明珠,尽数收入囊中。
徐府内一时灯火俱明,“不要让刺客逃了!”“不要让刺客逃了!”呐喊之声,震耳欲聋。
文秉才长剑已与四名锦衣卫接了两招,突然想道:我怎的这般糊涂?图一时之痛快,却几乎误了戚将军的大事!三十六计走为上,不走更待何时?于是长剑划一道光孤,分刺眼前二人,趁二人闪避之隙,文秉才已然提气纵起,跳出圈外,三起三落,前跃十数丈,身法迅捷,不愧武当门人。
忽听脑后“嗖嗖”暗器之声,文秉才一矮身形,抓起一叠屋瓦,向后抛去,“哎呀”两声,显是有两人被瓦片击中。
在院中巡逻的锦衣卫,纷纷纵上房屋,拦住文秉才的去路。文秉才又是两叠瓦片,向前抛去,有三人给击中面部,鲜血直淋。众卫士为之一愣,文秉才已欺至当前,挥剑连斫,有两人中剑滚下屋面。文秉才心道:这些锦衣卫不过是滥竽充数的泛泛之辈!
就在这稍一挡搁之际,后面的四名锦衣卫显然不是泛泛之辈,业已赶到,刀剑齐抵文秉才的后心。文秉才斜向纵去,落在旁边一厢房之上,身形再起,跃上前在的正屋,侧身甩手,一叠瓦片向后飞去。后面那四名锦衣卫已有两人吃过这瓦片的亏,是以注意提防,倒也未被击中,但行动稍慢,文秉才又跃出数丈,回手又是一叠瓦片。
文秉才时起时落,以瓦片开路,前抛后掷,但见瓦片飞舞,破空之声不绝,宛如天女散花,煞是好看。
投身锦衣卫者,武林败类居多,本来无甚高手,何况四名高手已撤至厅堂防护?文秉才左突右荡,灵动之极,抓起瓦片一叠叠抛出,顷刻间摆脱了前阻后追之敌,施展绝好轻功,逃得无影无踪了。
且说岳平自廖展雄、胡宜秋走后在家养伤,但却成天价闷闷不乐,烦躁异常,寻思:我何日才能去见师父?后来伤势好了些,急欲动身,其父岳山只是不依。
岳平无奈,只得按下性子,好在伤势好转,便拿出长剑,演练起来。他决意去福建杀敌,报效国家,是以练起剑来,起早带晚,格外用心。他禀性聪明,又兼勤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七十二式九华剑倒也给他练熟了。
岳平天天与父亲纠缠,岳山给他缠得不耐烦,又见他伤势已无大碍,于是收拾行囊,打发他上路。岳平狂呼雀跃,好不快活,但要离别朝夕相处的父亲,又依依不舍,流下许多眼泪。岳山也不舍他去,但儿子要杀敌建功,做父亲的总不能误了他,故此强忍泪水,送岳平至官道,叮咛再三,方始缓缓转回。
一日午牌时分,岳平行至南直隶与浙江交界的千秋关。这千秋关是天目山的一个山口,在两山夹谷中,有一条小街,因已入寒冬,行人稀少,北风呼啸,小街上显得冷清萧条
岳平初次离家出门,一个半大的孩子,背着重重的行囊,行走于他乡异壤,见此萧索景象,神情上不免带三分凄冷。但他时时告戒自己:我此番去杀倭寇,像师父那样去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难道还能小孩家子气么?
岳平踏在千秋关小街的青石路上,此时腹中饥饿,左右顾盼,欲寻一家饭店充饥。抬头看见一个酒幌子,迎风招展,于是跨进这家店去,嚷道:“店家,快拿吃的来!”将行囊放在桌上,找一个凳子坐下。
店家走过来,擦了擦桌子,问道:“这位小哥,吃些什么?可用酒么?”
岳平道:“不用酒,只要能填肚子,什么都行,越快越好。”
店家道:“现成的肉包子,拿几只来可好?”
岳平道:“很好,很好。快拿,快拿!”
店家转身拿来八只肉包子,岳平两口一个,囫囵吞下。待吃到第三只肉包子时,岳平叫道:“店家,这肉酸滋滋的,怎么有脚丫子味?”
此时有一个年轻人正跨进店来,店家忙道:“莫嚷,莫嚷,或许是猪蹄肉没洗干净。小哥,我给你换几只来。”端起盛包子的盘儿,向后厨走去,一面对刚进来的那年轻人道:“客官,稍坐片刻,马上就来。”
店家换了包子转来,放在岳平桌上,说声:“小哥请用”,便走向那年轻人,道:“客官,需用些什么?”
那年轻人道:“半斤卤牛肉,半斤卤猪耳,一斤绍兴老酒。”
店家道:“好罗,就来!”又到后面厨房去了。
在店家拿来酒菜招呼那年轻人之时,岳平的八只包子已然吃得精光,说道:“店家,拿一壶茶来。”
店家忙道:“就来,就来。”转身去了。
老大一会儿,茶还没送来,岳平用眼瞟那年轻人,菜只动了少许,便伏于桌上,心道:这位老兄太也不胜酒力,一斤绍兴老酒喝下去,竟会醉了。
岳平正在出神,店家送来了茶,给他满上一杯,道:“水刚刚开,叫小哥久等了,多有得罪。这是上等的毛峰,‘二旗一枪’味道香极了,小哥请用。”
岳平一口气吃了八只肉包子,着实渴了,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口道:“确是好茶。”店家又满了一杯,又一饮而尽。俄顷,岳平但觉天地旋转,头晕目眩,把握不定,一头栽倒。
店家拍手笑道:“倒也,倒也。都着了,都着了。”一面背起岳平,一面提起他那硕大的行囊,口里嘟囔着:“里头怕有不少财物呢。”向后院走去。
须臾,店家又走进店堂,去背那个年轻人,只听得“哎呀”一声,店家瘫软于地,原来被那年轻人点了**道。
那年轻人快步走向后院,见柴房内有一个大汉,满身油垢,正在打开岳平的行囊。行囊内只有几件换洗衣服,一些零碎银子及一口袋板栗。
那大汉骂道:“原来是只土鳖子!”手持一把杀猪尖刀,走向躺在地上的岳平,自语道:“放了你的血,好做包子。”说话间尖刀向岳平喉头刺去。只听得“哎哟!当啷!”大汉腕上已中了一枝铁镖。
那年轻人跟着纵进柴房,一剑刺入大汉的胸膛,身法矫捷之极。他随即去厨房舀了一碗清水,掏出解药,给岳平灌下。不大会儿,岳平转醒过来。
岳平立起身,呆了呆,才知就里,忙施礼道:“多谢大哥救命之恩。”
那年轻人道:“稍等片刻,我就来。”一瞬间将店家提进柴房,也是一剑,结果性命。
岳平抱拳道:“未请教这位大哥尊姓大名?”
那年轻人道:“在下文秉才。不知小兄弟上下称呼,因何到此?”
岳平道:“小弟岳平,家住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前往福建戚继光大营,去找我恩师廖展雄,途经此地。”
文秉才喜道:“原来是廖大侠的高足,幸会,幸会!”
岳平惊喜道:“怎么文大哥认识我师父?”
文秉才笑道:“岂止认识?在江西他还救过我的命呢。”遂将仙槎小店之事说了。
岳平也笑道:“我师父救了文大哥,此刻文大哥又救了我,真是再巧不过。”又道:“小弟见文大哥先我伏于桌上,怎么反倒来救我?”
文秉才道:“我一进店门,听岳兄弟说肉包子有脚丫子味,就猜想那是人肉包子,知道这是黑店,是以事先服了解药,佯装着了道,看他如何处置,果然料中了。”
岳平道:“小弟初次出门,哪知世事如此险恶,着实令人胆寒!不知文大哥刻下前往何处?”
文秉才道:“回福建大营去。”
岳平道:“好极了!小弟随文大哥一路,便放心了。”
文、岳二人年纪相差不多,兼是志同道合,此番搭伴而走,比之先前各自踽踽独行,增添了许多乐趣与欢笑。
眼见得走出天目山区,将要踏上杭嘉湖平原,忽然前方出现一个小山岭,挡往了去路,文、岳二人只好沿山脚绕行。行至山脚下,突地唿哨声响,从山上冲下一伙人来,为首的却是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子。
第七章 侠闹徐府(下)
文、岳二人展目望去,但见一女子着粉红色紧身小袄,年可十**,一女子着湖蓝色紧身小袄,年十六七,俱是梨脸桃腮,黛眉杏眼,手握短剑,亭亭玉立,秀丽中带有英爽,风姿楚楚。
只听那红袄女子吆喝道:“呔!二位当真不懂规矩么?从这双姑岭下经过,丢下你们( 金丝鸳鸯坠 http://www.xlawen.org/kan/2767/ )
众人正议论时,忽一人气喘吁吁奔来,副帮主忙问道:“老四,帮主呢?”
孙四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副帮主,可了不得了,帮主给金蟾道人困在金蟾阵中,性命垂危。属下知闯阵白送了性命,急忙回来报信,请副帮主设法救帮主则个。”众人闻言,面皆失色。
有一人道:“什么是金蟾阵,有这等利害,能困住我们帮主?”
副帮主道:“金蟾道人是衡山派门人,原名红枫道人,不知他从哪里弄到一只三脚金蟾,便自称金蟾道人。三脚金蟾是蟾蜍之王,他自得了三脚金蟾,便捉了许多蟾蜍,练就了一个金蟾阵。这金蟾阵十分利害,一旦困人于阵中,成千上万的蟾蜍,在三脚金蟾的率领下,将你层层围住,喷吐着弥天的毒气,任你有绝世武功,也休想逃脱。”
孙四道:“那便如何是好?难道眼看帮主坐毙不成?”
副帮主道:“你急也没用,弟兄们商量商量。”
有一人道:“这金蟾道人就是那白云道人后来自称五毒道长的师弟么?”
副帮主道:“正是。”
那人道:“我青衣帮并未与衡山派结下梁子呀。前几天,听说五毒道人死于两个年轻侠士之手,怎么金蟾道人却来找我们的晦气?”
副帮主道:“这却猜不透是什么缘故。”
听到这儿,廖展雄悄声道:“秋妹,我们要设法救出这位帮主。”
胡宜秋道:“雄哥不是说不要多事么?”
廖展雄道:“诚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五毒道长虽死于飞天蜈蚣蛊之口,自作自受,但终因中了我子午闷心钉的蛇毒,才丧命的。或许金蟾道人听说我身穿青衫,误认我是青衣帮的人,故而来找帮主寻仇。君子做事总不能让别人受祸,你说是也不是?”
胡宜秋笑道:“那不能再说我多事,而是你自己多事了。”
廖展雄也笑道:“偏你会饶嘴。”胡宜秋吐舌作了一个鬼脸。
廖、胡二人两个起落,一前一后跳至众人面前。青衣帮众忽见两个少年飘然而至,霍地站起,副帮主喝道:“哪条道上的朋友?”
廖展雄抱拳道:“在下二人,特来参与营救贵帮帮主之事。”
副帮主一愣,不知是敌是友,冷冷道:“我帮内之事,不劳二位援手。”
廖展雄也笑道:“适才诸位议论,在下已听得多时。不牵连到在下,在下断无强行插手之理。”
副帮主打量二人,一穿青衫,一着紫衣,猛然省悟,抱拳致礼道:“二位便是火烧白云观,威慑葫芦寨的侠士么?失敬,失敬!”青衣帮众呼地围了上来,均道仰慕之意。
廖展雄道:“在下二人正是廖展雄、胡宜秋。在下身穿青衫,在下除了五毒道长,金蟾道人可能认为在下是青衣帮人,故而前来为难帮主,在下岂能不插手此事?事不宜迟,赶快去救帮主要紧!”
副帮主担心道:“那金蟾阵利害无比,廖大侠以何法破之?”
廖展雄道:“时间紧迫,无暇絮叨,快领我去,待我破阵便了。”其实他胸中也无必胜把握,只是在古丈客店中,见飞天蜈蚣蛊畏怕金丝鳝王鞭,故仗着金丝鳝王鞭能避毒虫,决定去闯一闯金蟾阵。
夜色降临,在稀疏的星光与淡淡的月色下,众人各施轻身功夫,向南疾行二十里,已然看见远处一片黑压压的松林,孙四道:“金蟾阵即在前方,诸位且止步观之。”
廖展雄举目眺望,但见林前一块空地上,似有一层薄雾笼罩,朦胧不清,间或那薄雾随风飘至,隐隐有血腥之气,伴着那血腥之气,传来了悠悠的笛声与咕咕的蟾鸣。注目细视之,在薄雾笼罩中,有一点金光,闪烁不定;在一点金光之侧,有一个模糊的人影,盘腿而坐,想必是那位青衣帮主。
既盘腿而坐,此刻帮主无疑还活着,廖展雄精神为之一振,道:“此处时有蟾毒袭来,诸位且后退些,待在下去救帮主。”
副帮主道:“廖大侠当心!”
话犹末了,廖展雄一个纵身,迅若紫燕穿林,向霭霭薄雾掠去,身法之快,为青衣帮众前所未见,均啧啧赞叹道:“好俊的功夫!”
胡宜秋道:“这是九华派三绝之一,名叫百步腾空术。”
廖展雄几个起落,已冲入金蟾阵中,手执金丝鳝王鞭,扫地舞动,那些咕咕鸣叫的蟾蜍,纷纷避窜,有避得慢的,一时尸血横飞,腥气难挡。
廖展雄但觉腥血气味,却无晕眩之感,至此始信师父所言:“饮了金丝鳝王血,身躯百毒不侵。”于是更无忌惮,奔跃而前。
忽听得远处林中传来狞笑之声,继而有人说道:“王帮主,你即刻把东西交出来,贫道便发发慈悲,放你一条生路。”
那王帮主盘腿坐在金蟾阵中,闭目调息,正在以自身的内力,抵御蟾蜍喷出的毒气,神志似昏似明,却也兀自支撑着,但他心里明白,只不过枉度时辰而已。他既已抱一死之念,对金蟾道人的引诱之言,自是置之不理,然而却默默祈祷着:“帮中弟兄千万不可造次闯阵。”
他正默默祈祷,忽然听到兵器舞动之声,阵内似乎骚动起来,又听到人有道:“王帮主坚持片刻,在下救你来也!”
他听到声音甚是陌生,自问道:“是谁来救我呢?莫非我在做梦么?莫非我已死了么?”用牙齿咬了咬舌头,钻心生疼,于是明白了:非死非梦。当下他微微睁开双目,见一个翩翩少年,手舞软鞭,向自己这边奔来。他挣扎着欲起身接应来人,但浑身瘫软无力,只得又盘腿坐下,继续调气御毒。
说时迟,那时快,廖展雄已倏然而至,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往肩头一甩,道:“王帮主,随我出阵!”转身便走。
突然林中笛声由轻悠变为急促,那些蟾蜍虽慑于金丝鳝王鞭,避于数尺之外,却在闪烁金光的三脚金蟾的率领下,围着廖、王二人兜圈子,咕咕鸣叫,喷吐毒气,紧跟不舍,如影附形。廖展雄施展绝顶轻功,只是摆脱不掉。
林中人声又起,道:“何方鼠辈,敢闯吾阵!你嫌王松波黄泉路上孤单,欲结伴而行么?好,好!,哈,哈!”
廖展雄已然看出,是那笛声催促着那只三脚金蟾在作怪,只要击毙金蟾,金蟾阵不攻自破,就会像蜈蚣岭那群蚂蚁一样,失了蚁王,立即涣散。当下主意一定,朗声说道:“金蟾妖道,休要得意,看我破你金蟾阵!”金丝鳝王鞭向三脚金蟾兜头搠去。
那三脚金蟾十分灵动,一连五六鞭也没搠着。廖展雄一时大急,不敢再向回走,怕将金蟾阵引至胡宜秋、青衣帮众所在之处,随即寻笛声向松林奔去。
只听林中发话道:“尊驾是谁?我与你素不相识,为何前来搅局?”林中之人见来人在金蟾阵中横冲直闯,毫无顾忌,不禁吃惊,是以发问。
廖展雄道:“在下南直隶庐州廖展雄是也。你快收了金蟾阵,放了王帮主,不要自身取祸!”
只听林中冷冷笑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贫道正欲寻尔替五毒师兄报仇,不期遇见了王松波,想捞一个外快,尔却自己送上门来了。今日里一箭双雕,快哉,快哉!”猛然笛声加紧,萧萧长鸣,有如万马奔腾,钱塘潮涌。
廖展雄徒费了许多气力,总是冲不出阵,只得立地不动,瞑思良策。突然,王松波有气无力地说道:“廖大侠,放下我走吧,将我这件东西**去,归你所有,不要落到这妖道手里,我死也闭目了。”
廖展雄觉得怀中多了一物,知是珍贵的东西,忙道:“王帮主,使不得,在下一定救你出阵。”
王松波声音微弱,断断续续道:“我,我,不行了,你,你,快……”论王松波的功力,还可支撑一时,此刻所以不支,一来在廖展雄背上,无法调气运功,二来说话分神,七窍受毒气侵袭,是以气如游丝,昏昏欲厥。
廖展雄正值进退维谷之际,忽听林中“哎呀”一声,随之笛声戛然而止,三脚金蟾顿时匍伏不动,千万只蟾蜍也停止了旋动咕鸣,荒野在淡淡月光下静得可怖。
廖展雄为之一愣,立即清醒,探手镖囊,一扬手,一枚金钱镖划破荒野的寂静,呼啸而出,准准地击在三脚金蟾的头上,闪烁的金光随之泯灭。他抓住良机,轻轻放下王松波,金丝鳝王鞭贴地旋转扫动,那些蟾蜍刹那间积尸累累,血气熏人;稍远处的蟾蜍,四下里跳跃散去,不多时千万只蟾蜍逃得荡然无存。
廖展雄荡平了金蟾阵,回过头来抱起王松波,但见他双目紧闭,已是奄奄一息,观此情形,廖展雄茫然不知所措。
此时林中传来宏亮的声音:“速取金蟾胆汁,可救王帮主!”显见得此人内力充沛之极。
廖展雄对林中说道:“多谢高人数次指点,请尊驾能否现颜,容在下瞻仰。”林中已是寂然无音。
廖展雄知他不愿现身,怕迟延误事,迅捷地用剑剖开金蟾之腹,取出胆囊,送进了王松波口内。
金蟾胆汗实是灵妙,一盏茶工夫,王松波已悠悠转醒。他睁开双目,环视着寂寞而空旷的荒野,似是来到另一个世界;又看眼前站着那使鞭少年,衣袂当风,笑容可掬,情知仍是原来的世界,不禁哑然失笑道:“荒唐,荒唐!幸哉,幸哉!”
廖展雄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何以连说“荒唐”,还以为他神志不清,关切问道:“王帮主好些了么?”
王松波笑道:“你看老朽好糊涂,大恩人还没谢过呢。”
那边厢在远处观望的胡宜秋及青衣帮众,一直提心吊胆地注视着这场荡魂惊魄的恶斗;忽见一点金光泯灭,毒雾渐消,情知廖展雄已经得手,无不欢喜雀跃,各施轻功,奔跑而至,高声呼叫道:“雄哥!”“帮主!”“雄哥!”“帮主!”刹那间已将二人围住。
青衣帮众齐道:“帮主体安!廖大侠真是英雄了得!”
胡宜秋道:“雄哥好险呀,我一直替你捏着一把汗。”
廖展雄笑道:“我不是好好的么?”
王松波道“这位侠士是谁?”
廖展雄道:“是在下表弟胡宜秋。”
王松波道:“久仰!久仰!胡兄与廖大侠均是当代英雄,老朽钦佩之至。”
廖展雄道:“金蟾阵之破,非在下之能,实是有一位高人在暗中相助,诸位稍候,待我将金蟾道人提来。”飞身入林,顷刻提了一具尸休出来,抛于地上。
众人注视那具身穿道袍的尸体,喉咙上插着一支铁镖,穿颈而透出后项,皆赞叹道:“好重的手法,内力不可测也!”
借着淡淡的星月之光,王松波认出那尸体的面孔,说道:“这正是金蟾道人。”
副帮主道:“我青衣帮与衡山派并无过节,帮主何至受困金蟾阵?”
王松波叹了一口气,道:“此事说来话长,此番约诸位来,正是为着此事。”
王松波舔了舔嘴唇,道:“我先祖王孟春,原是本朝建文皇帝的内廷卫士。‘靖难’之役,燕王以叔代侄,攻破南京,建文皇帝逊国,蒙尘出走,远遁云南,先祖与另一个内廷卫士许涣之,同为建文皇帝的近身护卫。
“建文皇帝所以远去云南,实欲借沐国公之力,希图复国。这沐国公的父亲沐英,乃是太祖洪武皇帝的义子,大明开国功臣,领兵平定云南后,即奉旨留镇。按辈份沐国公是建文皇帝的义兄,建文皇帝找沐国公借兵,实是仰仗当年洪武皇帝有恩于其父。
“哪知沐国公婉言拒绝,不肯借兵。沐国公道:‘天下乃太祖之天下也,今陛下为太祖子,昔陛下为太祖孙,均可继统为帝。昔陛下已然蒙尘,国不可一日无主,今陛下主统大明社稷,亦是顺理成章之事。微臣既已奉今陛下永乐年号,岂能朝行暮改?愿陛下自重!’建文皇帝无奈,于是隐姓埋名,在云南某寺削发为僧,自号应文。
“建文皇帝出走之时,将内宫奇珍异宝藏于南京某地,随身只带了些金银之类的财宝。现建文皇帝既削发为僧,带许多金银,多有不便,除留下少些银子使用外,其余财宝,命先祖与许公在省城昆明附近择地埋藏。先祖与许公商量,有朝一日建文皇帝起兵复国,这些财宝是要派用场的,但怕到时忘了藏宝之所,故此绘下了两幅图画,标明有藏宝方位,各执一图,以便日后查用。
“不久建文皇帝失踪,有人说在云南某地,有人说已南走缅甸,又传闻已远走西洋,终不知其所。据说永乐皇帝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就带着寻找建文皇帝的秘密使命。
“先祖与许公怕遭朝廷追捕,是以潜居乡野,觅业成家,静候建文消息。但是年复一年,消息杳然。先祖与许公临终时,将藏宝图分别传给了长子,遗言道:‘财宝不得擅自取用。藏宝图只传诸子中一人,并打听建文子孙下落,以便归还财宝。’这藏宝图传至老朽,已历六世。老朽不知许公后代的所在,但自己却是加倍小心,不敢露一丝儿风声,以免招惹祸殃。
“老朽年逾花甲,行将入木,却无子嗣,藏宝图势将失传,故此‘飞箭传书’,招集副帮主及各堂堂主、香主,共推继任帮主,以便暗中传予藏宝图。不知金蟾妖道从何处获悉,以至拦路相截,困老朽于金蟾阵中,强行索取藏宝图,若非廖大侠出手相救,老朽毙命事小,藏宝图必将落入歹人之手,那时老朽有何脸面见列祖于九泉之下!”
众人静听于侧,无不惊异。廖展雄从怀内掏出那个油纸小包,双手奉上,道:“老前辈身负重任,在下愧不敢当,现藏宝图完好无缺,望老前辈查收。”
王松波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能反悔!廖大侠救老朽于危难之中,使藏宝图得归其所,老朽欣慰之极。廖大侠何出此言?”
廖展雄道:“老前辈虽无子嗣,原意是要继任帮主收匿藏宝图的,慌忙之际,在下不能细审缘由,故替老前辈暂时保存,现下理当奉还。”
王松波笑道:“事隔一百余年,建文皇帝之事已属缥缈,老朽列祖非廖大侠之列祖,廖大侠不必守其遗言,尽可取财宝为己有。”
廖展雄道:“既然老前辈以为不必再守遗言,可径自取出财宝,作为贵帮公产,供帮众使用,不亦美乎?”
王松波怒道:“老朽一生守信于人,廖大侠欲陷老朽为不信之徒么?”
二人推让之际,林中突然传来宏亮而严厉的声音:“孺子无知!恭敬不如从命,还不快谢过王帮主,收下藏宝图。戚继光军中缺饷,怎能平倭?速速持图取出财宝,奉献军前勿误!”
廖展雄猛省此言非谬。在仙槎客店时,他曾听文秉才说及,因徐公公克扣军饷,戚家军只能半饱;还是渐闽父老供献家私,前方将士才得以勉强充腹。现取建文财宝奉献于抗倭军前,其理属当然,何愧之有?遂向林中拜道:“多谢高人指教,在下明白了。”复转向王松波拜道:“在下替戚将军谢王帮主捐宝之德。”
王松波呵呵大笑道:“高人高瞻远瞩,胜我野鄙之辈多矣!快哉,快哉!请高人显形,让我等一睹尊容!”林中沉静,万籁无声。
第七章 侠闹徐府(上)
江西景德镇以瓷器精美闻名天下,来往之人自多是贩卖瓷器的商贾。WENxueMI。cOm文秉才依胡宜秋之言,着一身豪华衣衫,涂上易容膏,扮成三十多岁的瓷器商模样,从仙槎尾追倭目乌南国至景德镇。
文秉才寻遍了景德镇的内内外外,大小瓷店瓷窑,均没有发现乌南国的踪影,甚是失望,心道:莫非那厮已离开景德镇了么?
这日午后,文秉才从客店出来,无精打采地在大街上走着。他信步走去,游视街道两侧,眼前依然是琳琅满目的瓷器。他走至一个十字街口,忽的心头一喜:当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但见乌南国正从一家“怡春院”出来,在一名小厮的陪同下,向东拐去。
文秉才怕丢了目标,三步两步跟上去。追了十几个店面,见乌南国进了一家一排五间门面的“达兴泰”瓷店。他便在达兴泰瓷店对面的一个酒楼坐下,要了几样酒菜,与店伙搭讪起来。
文秉才道:“老表,对面那达兴泰字号倒也富豪,不知骨子里怎样?”
那店伙道:“客官好眼力,想也是吃瓷器这碗饭的。这达兴泰是景德镇数一数二的字号,下有三个瓷窑,是做整批大生意的。它瓷窑内烧出来的瓷器,精美细腻,在闽粤有坐桩客户,再转往西洋诸国,可赚大钱。”
文秉才道:“适才进去的那个阔老,料也是洽谈生意的。”
店伙道:“那阔老是福建来的,至此已有好几天了,听说与达兴泰谈了一桩大买卖,只是交货时间尚未谈妥。达兴泰的管家刚才来小店,定了一桌上等酒席,说是晚间待客用的,八成是请那个福建阔老。”
文秉才道:“老表接待八方,委实见多识广。”
那店伙好生欢喜,笑道:“让你老见笑了。你老宽心用酒。”转身招呼别的客人去了。
文秉才吃罢酒饭,回至客店,少许歇处。将届二更,街上几无行人,便向达兴泰院墙走去。他越过院墙,跳到院内,隐于墙脚之下,游目四看,只见有一处灯火,从那里传来阵阵燕语歌声。
文秉才提携轻功,走近那有灯火的房屋,点破窗纸,向内觑探。但见一个胖乎乎的老年商人,陪伴乌南国在那儿交樽酌饮,旁边坐一个妙龄女子,怀抱琵琶,轻启莺喉,唱着小曲儿,娓娓动听。
那老年商人呷了一口酒,道:“乌掌柜的定货,时间太过紧迫,五只五尺高的红瓷花瓶,年前就要送到,现已是十月中旬,离年关只有两个多月了。这花瓶特大,烧制困难之极,弄不好就会变形,不是一窑两窑能够成功的。你看能否推迟一个月,至明年正月底交货?”
乌南国道:“王老板,谈了几天,你都不让,实话对你说了,这花瓶是我家主人明年正月初十做五十大寿用的,正月底还要它作甚?”说话之际,拿出五个纸包放在桌上,续道:“这是五封银子,共二百五十两,依照王老板的要价,如数预付。这二百五十两银子权作定金,待货至之时,再付二百五十两作为酬金,请王老板务必帮忙,货物如期送到。”
这些商人做买卖讲的是生意经,他明知对方要货紧急,而别家瓷窑又做不出这样的花瓶,便故意摆出许多困难,以索取高价,现下王老板目的已然达到,于是不紧不慢道:“乌掌柜交办的事,小店焉有不尽心尽力之理?如此说来,交货日期是断然改变不得了,小店唯有多做一些坯子,多烧几窑,务使乌掌柜满意就是了。”
乌南国笑道:“让王老板费神了。”
接下来是相邀食饮,小妮子曲儿好坏之类,文秉才听得索然无味,便返身回客店了。
却说不出廖展雄所料,乌南国离了景德镇,果然取道湖口,乘船东下。文秉才也再度易容,赁一条船,衔尾跟上,不数日,两船一先一后抵达南京,泊港抛锚,分别登岸。
乌南国登岸后,进了挹江门,直奔南京锦衣卫指挥徐公公府第。文秉才远远瞧着,当下暗自欢喜,心道:所幸未被那厮察觉,夜间去徐府打探便了。
掌灯时分,徐公公府外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文秉才绕至后院,点了一个岗哨的**道,跳了进去。
院内设有流动哨,均由锦衣卫充任。文秉才凭借假山花木,摸索前行,走到一处屋边,纵上屋面,只见偌大的府第,竟没有一丝灯火,举目四望,唯前面有一排房屋,射出莹莹青光,闪亮了一片,不禁惊异,心道:这徐府房屋不下百余间,奈何只此排房屋有莹莹青光?有什么古怪么?且去看看。
文秉才几起几落,纵于那排有亮光房屋前面的屋上,伏于屋脊之下,探身向下观看。但见那有亮光房屋是一个极大的厅堂,厅内有许多亮球,兜在疏孔的网袋内,系以丝线,悬挂二梁之上。每个球径约寸许,射出盈尺光芒,照得厅内如同白昼,针毫无遗。文秉才数了数,共有二十二颗亮球,当下心道:这就是倭酋萨摩王送的夜明珠。咦,怎么少了两颗?廖展雄没有告诉他夜明珠分送三戒禅师、五毒道长各一颗的事,是以不知。
大厅内有许多人,中间太师椅上坐着一个老者,太监服饰,颔下没有胡须,说起话来操着尖溜溜的阴阳腔。在老者的左首坐着倭目乌南国;再两旁分坐四个年轻美妇,皆妖艳媚态,丰丽可人;再下分坐四人,身穿武官服色,鼠头贼脑地媚视着上方老者;堂下还站立着八名佩刀的锦衣卫,个个虎背熊腰,精神饱满。
只听那老者操着阴阳腔道:“四位夫人,你们看老夫的夜明珠会如何?”
四个美妇娇滴滴地齐声道:“妙极了!公公。像这般旷前绝后的盛会,皇帝老子恐怕也望洋兴叹呢。”
老者手摸光圆的下颔,呵呵笑道:“这次有劳乌掌柜了,请转达老夫对你家主人的谢意。”
乌南国道:“小的主人理当孝敬徐公公的。”
文秉才心道:这就是那臭名昭著的老阉贼!
此时徐公公目光向下,游视左右道:“四位舅爷以为如何?”
那四个鼠头贼脑者哈腰道:“舍妹刚才说过,就是皇帝老子的奇珍异宝,也比不上公公呢!”
徐公公转向那四个美妇,道:“四位夫人要觉得这玩艺儿好,就送你们每人一颗挂在房内,也给你们脸上增添些艳丽色彩。所谓‘灯下看美人’嘛,老夫却要别出心裁,来一个珠光之下看美人,哈,哈,哈!”
四个美妇起身万福,道:“妾身拜谢公公了。”徐公公那母鸡嗓子又是一阵尖笑。
关于太监娶妻,自汉朝以后,向有这个名目。从来太监净身之后,虽然已不通“人道”,但其心尚未尽死,仍喜近妇女,因此太监一旦得宠,或亦由皇上特赐,令他成家授室,只是不能生育子女,仅相与室合卺罢了,故名曰“对食”。历代或称为“伴食”,或称为“菜户”,名称虽是不同,内容却是一般。文秉才也曾听人说过太监成家之事,然而从来不信,今夕总算亲眼目睹了。
可是这徐公公竟然娶了四个美妇,不知他怎生受用!文秉才哪里知道,这徐公公人上之人,享尽了荣华富贵,人间欢乐,唯因阳*阉割,没了“人道”,对那世事情趣,却无法品尝,但他不甘人胜于己,偏要讨四个老婆给人看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
这四个美妇犹如桌上花瓶,只能作为摆设,你想,她们正当青春旺盛之年,得不到满足,哪能安分?却便宜了那些虎背熊腰的锦衣卫。不过徐公公自己无能,则嫉妒心极强,百般防范美妇与人私通,一经查得,任你虎背熊腰,也难免做风流之鬼。
面对此景,文秉才感慨万分。无“人道”者,竟然多妻,而那血气方刚的穷苦汉子,却讨不到老婆,光棍终生,同处茫茫天宇之下,漫漫地壤之上,人世间何以这等不公平!徐公公及一般奸臣,庸碌之辈,无一长技,只会阿谀逢迎,欺压百姓,却是尸位素餐,高官厚禄;像那戚继光及一般忠良,满腹经纶,为国为民,只因不善逢迎,却要遭受陷害,以至前抗倭寇,后防奸佞,两线作战。能、庸颠倒,所得其反如斯!
文秉才一怒之下,按碎了一块屋瓦,向大厅内悬挂的夜明珠抛去,口中念道:“我叫你旷前绝后!”点点黑影如飞蝗扑来,徐公公与美妇、舅爷,吓得屁滚尿流,无处容身。
八名锦衣卫陡听破空之声,情知有异,齐身跃起,去接瓦片,有人行动迟了一点,“啪啪”声响,有两颗夜明珠击落于地,碎成细粒。
八名锦衣卫身法极快,“一鹤冲天”,飞上对面屋顶,刀光剑影,齐向文秉才斫去,喝道:“大胆贼子,竟敢来锦衣卫指挥府行凶!”
此时徐公公浑身战栗,如同筛糠,不知所措。还是乌南国老于江湖,当即迭宾为主,嚷道:“留下一半人护住厅堂,谨防贼人调虎离山之计!”
八名锦衣卫听得此言,有四人跳回厅堂,仗刀剑护卫。乌南国可算了得,几个起落,将悬挂的夜明珠,尽数收入囊中。
徐府内一时灯火俱明,“不要让刺客逃了!”“不要让刺客逃了!”呐喊之声,震耳欲聋。
文秉才长剑已与四名锦衣卫接了两招,突然想道:我怎的这般糊涂?图一时之痛快,却几乎误了戚将军的大事!三十六计走为上,不走更待何时?于是长剑划一道光孤,分刺眼前二人,趁二人闪避之隙,文秉才已然提气纵起,跳出圈外,三起三落,前跃十数丈,身法迅捷,不愧武当门人。
忽听脑后“嗖嗖”暗器之声,文秉才一矮身形,抓起一叠屋瓦,向后抛去,“哎呀”两声,显是有两人被瓦片击中。
在院中巡逻的锦衣卫,纷纷纵上房屋,拦住文秉才的去路。文秉才又是两叠瓦片,向前抛去,有三人给击中面部,鲜血直淋。众卫士为之一愣,文秉才已欺至当前,挥剑连斫,有两人中剑滚下屋面。文秉才心道:这些锦衣卫不过是滥竽充数的泛泛之辈!
就在这稍一挡搁之际,后面的四名锦衣卫显然不是泛泛之辈,业已赶到,刀剑齐抵文秉才的后心。文秉才斜向纵去,落在旁边一厢房之上,身形再起,跃上前在的正屋,侧身甩手,一叠瓦片向后飞去。后面那四名锦衣卫已有两人吃过这瓦片的亏,是以注意提防,倒也未被击中,但行动稍慢,文秉才又跃出数丈,回手又是一叠瓦片。
文秉才时起时落,以瓦片开路,前抛后掷,但见瓦片飞舞,破空之声不绝,宛如天女散花,煞是好看。
投身锦衣卫者,武林败类居多,本来无甚高手,何况四名高手已撤至厅堂防护?文秉才左突右荡,灵动之极,抓起瓦片一叠叠抛出,顷刻间摆脱了前阻后追之敌,施展绝好轻功,逃得无影无踪了。
且说岳平自廖展雄、胡宜秋走后在家养伤,但却成天价闷闷不乐,烦躁异常,寻思:我何日才能去见师父?后来伤势好了些,急欲动身,其父岳山只是不依。
岳平无奈,只得按下性子,好在伤势好转,便拿出长剑,演练起来。他决意去福建杀敌,报效国家,是以练起剑来,起早带晚,格外用心。他禀性聪明,又兼勤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七十二式九华剑倒也给他练熟了。
岳平天天与父亲纠缠,岳山给他缠得不耐烦,又见他伤势已无大碍,于是收拾行囊,打发他上路。岳平狂呼雀跃,好不快活,但要离别朝夕相处的父亲,又依依不舍,流下许多眼泪。岳山也不舍他去,但儿子要杀敌建功,做父亲的总不能误了他,故此强忍泪水,送岳平至官道,叮咛再三,方始缓缓转回。
一日午牌时分,岳平行至南直隶与浙江交界的千秋关。这千秋关是天目山的一个山口,在两山夹谷中,有一条小街,因已入寒冬,行人稀少,北风呼啸,小街上显得冷清萧条
岳平初次离家出门,一个半大的孩子,背着重重的行囊,行走于他乡异壤,见此萧索景象,神情上不免带三分凄冷。但他时时告戒自己:我此番去杀倭寇,像师父那样去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难道还能小孩家子气么?
岳平踏在千秋关小街的青石路上,此时腹中饥饿,左右顾盼,欲寻一家饭店充饥。抬头看见一个酒幌子,迎风招展,于是跨进这家店去,嚷道:“店家,快拿吃的来!”将行囊放在桌上,找一个凳子坐下。
店家走过来,擦了擦桌子,问道:“这位小哥,吃些什么?可用酒么?”
岳平道:“不用酒,只要能填肚子,什么都行,越快越好。”
店家道:“现成的肉包子,拿几只来可好?”
岳平道:“很好,很好。快拿,快拿!”
店家转身拿来八只肉包子,岳平两口一个,囫囵吞下。待吃到第三只肉包子时,岳平叫道:“店家,这肉酸滋滋的,怎么有脚丫子味?”
此时有一个年轻人正跨进店来,店家忙道:“莫嚷,莫嚷,或许是猪蹄肉没洗干净。小哥,我给你换几只来。”端起盛包子的盘儿,向后厨走去,一面对刚进来的那年轻人道:“客官,稍坐片刻,马上就来。”
店家换了包子转来,放在岳平桌上,说声:“小哥请用”,便走向那年轻人,道:“客官,需用些什么?”
那年轻人道:“半斤卤牛肉,半斤卤猪耳,一斤绍兴老酒。”
店家道:“好罗,就来!”又到后面厨房去了。
在店家拿来酒菜招呼那年轻人之时,岳平的八只包子已然吃得精光,说道:“店家,拿一壶茶来。”
店家忙道:“就来,就来。”转身去了。
老大一会儿,茶还没送来,岳平用眼瞟那年轻人,菜只动了少许,便伏于桌上,心道:这位老兄太也不胜酒力,一斤绍兴老酒喝下去,竟会醉了。
岳平正在出神,店家送来了茶,给他满上一杯,道:“水刚刚开,叫小哥久等了,多有得罪。这是上等的毛峰,‘二旗一枪’味道香极了,小哥请用。”
岳平一口气吃了八只肉包子,着实渴了,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口道:“确是好茶。”店家又满了一杯,又一饮而尽。俄顷,岳平但觉天地旋转,头晕目眩,把握不定,一头栽倒。
店家拍手笑道:“倒也,倒也。都着了,都着了。”一面背起岳平,一面提起他那硕大的行囊,口里嘟囔着:“里头怕有不少财物呢。”向后院走去。
须臾,店家又走进店堂,去背那个年轻人,只听得“哎呀”一声,店家瘫软于地,原来被那年轻人点了**道。
那年轻人快步走向后院,见柴房内有一个大汉,满身油垢,正在打开岳平的行囊。行囊内只有几件换洗衣服,一些零碎银子及一口袋板栗。
那大汉骂道:“原来是只土鳖子!”手持一把杀猪尖刀,走向躺在地上的岳平,自语道:“放了你的血,好做包子。”说话间尖刀向岳平喉头刺去。只听得“哎哟!当啷!”大汉腕上已中了一枝铁镖。
那年轻人跟着纵进柴房,一剑刺入大汉的胸膛,身法矫捷之极。他随即去厨房舀了一碗清水,掏出解药,给岳平灌下。不大会儿,岳平转醒过来。
岳平立起身,呆了呆,才知就里,忙施礼道:“多谢大哥救命之恩。”
那年轻人道:“稍等片刻,我就来。”一瞬间将店家提进柴房,也是一剑,结果性命。
岳平抱拳道:“未请教这位大哥尊姓大名?”
那年轻人道:“在下文秉才。不知小兄弟上下称呼,因何到此?”
岳平道:“小弟岳平,家住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前往福建戚继光大营,去找我恩师廖展雄,途经此地。”
文秉才喜道:“原来是廖大侠的高足,幸会,幸会!”
岳平惊喜道:“怎么文大哥认识我师父?”
文秉才笑道:“岂止认识?在江西他还救过我的命呢。”遂将仙槎小店之事说了。
岳平也笑道:“我师父救了文大哥,此刻文大哥又救了我,真是再巧不过。”又道:“小弟见文大哥先我伏于桌上,怎么反倒来救我?”
文秉才道:“我一进店门,听岳兄弟说肉包子有脚丫子味,就猜想那是人肉包子,知道这是黑店,是以事先服了解药,佯装着了道,看他如何处置,果然料中了。”
岳平道:“小弟初次出门,哪知世事如此险恶,着实令人胆寒!不知文大哥刻下前往何处?”
文秉才道:“回福建大营去。”
岳平道:“好极了!小弟随文大哥一路,便放心了。”
文、岳二人年纪相差不多,兼是志同道合,此番搭伴而走,比之先前各自踽踽独行,增添了许多乐趣与欢笑。
眼见得走出天目山区,将要踏上杭嘉湖平原,忽然前方出现一个小山岭,挡往了去路,文、岳二人只好沿山脚绕行。行至山脚下,突地唿哨声响,从山上冲下一伙人来,为首的却是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子。
第七章 侠闹徐府(下)
文、岳二人展目望去,但见一女子着粉红色紧身小袄,年可十**,一女子着湖蓝色紧身小袄,年十六七,俱是梨脸桃腮,黛眉杏眼,手握短剑,亭亭玉立,秀丽中带有英爽,风姿楚楚。
只听那红袄女子吆喝道:“呔!二位当真不懂规矩么?从这双姑岭下经过,丢下你们( 金丝鸳鸯坠 http://www.xlawen.org/kan/27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