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部分阅读
同行,而剩下的人里还有极小的一部分人尽管自己并不会从事这个行业,却极有可能有权利决定谁来做他的同行。因此,对于学生们的课业,菲尔斯牧师从来没有打算在这个方面树立自己的威信,也从不过于为难学生。他的课尽管准备的用心,还是有不少学生逃课去酒馆喝酒打牌,菲尔斯牧师也从来不生气。我们很难根据这么一点无伤大雅的小事就责怪菲尔斯牧师趋炎附势——尤其是在这些事并没有严重的违背教规的情况下。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他的学生们都认为这位教授不但性子脾气好,还为人可亲博学多才。作者可以在这里非常稳妥的说一句,就教学双方的关系而言,这个例子可以算的上极好的典范。
菲尔斯牧师有位非常器重的学生名叫乔治·威克汉姆。他只有十六岁,不但生得仪表非凡风度翩翩,还幽默风趣能言善道,看得出受过良好而系统的教育。小威克汉姆先生出身德比郡的彭伯里庄园,但并非是一个贵族子弟。按理说,他的家庭收入普通,家里的主妇生性豪爽,过起日子来也丝毫不知道俭省,攒不下几个钱。他的父母本无力供养他继续深造学习,但凡事也有转机。
老威克汉姆的先生的雇主——彭伯里庄园的达西先生出于感谢他的老管家为他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欣然提出要做乔治·威克汉姆的教父,进而尽力栽培他培养他成|人。不过出乎达西先生预料的是,小威克汉姆先生比他的父亲还要讨自己喜欢还要得到自己的器重,他纯真开朗,活泼可爱的一面深深感染了达西先生,让他感受到很多欢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每个月小威克汉姆都和他父亲就一起到彭伯里向达西先生问好。后来等老威克汉姆先生不幸离世之后,他到彭伯里的走动就变得少了一些。还是达西先生亲自写信询问他的近况,这位教子才把事情和盘托出。原来他感到自己领受的帮助已经太多,实在不好意思再继续下去。达西先生写了封言辞恳切的长信,才让他打消了那个念头重新在彭伯里出入起来。年轻人的言行举止总是那么可爱,加之他又恪守礼节懂得感恩图报,达西先生就越发欣赏他了。等到他十五岁的时候,达西先生就提出要送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去剑桥大学上学就读法律,希望两个年轻人可以相互敦促相互帮助。
要说这段交情中有什么美中不足让人觉得遗憾的地方,那就是尽管达西先生对小威克汉姆先生恩宠有加,但他的儿子——比小威克汉姆先生还要大上一岁的菲兹威廉·达西却没能产生相同的感受。
这两个年轻人小的时候也许的确还有过一段交情,他们曾一起违反大人们的嘱咐把马厩里没有驯服的小马拉到花园里骑,也曾拿起钓竿到彭伯里庄园里的小溪里比赛钓鳟鱼,甚至当他们才十二三岁的时候还一起偷偷摸摸的喜欢过兰顿镇子上那家铁匠铺的小女儿。可说不准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段友情就渐渐冷淡下来,最后好似再也没有存在过一样。两个年轻人只在达西先生和众人面前维持一点表面的交情,碰到了面还能点头问个好,私下里却不再来往。
这两个人在剑桥大学的境况也大不相同。在前头,我们已经知道乔治·威克汉姆得到了菲尔斯牧师另眼相看。不仅如此在同学之间,他也赢得了足够多的人望和拥护。大家都喜欢他为人直率亲切气度十足,和任何人都能娓娓而谈,还都能谈得宾主尽欢。他走到哪里都能交到朋友,都能想法设法让自己和别人过的快活。
而菲兹威廉·达西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简直就是另一种人。他并非不善言辞,必要的时候他也能侃侃而谈,讲起道理就变得言辞犀利得理不饶人。他说起话来就不像小威克汉姆先生那样讨人喜欢。他总是带着一种好似没什么了不起的神气,轻描淡写却又一本正经的告诉别人,这里不行那里不对。他似乎一直认为他身边的人都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怀着感恩戴德的心情接受别人的忠顾而毫无怨言,从来不去考虑那些被他挑剔被他指责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小达西先生当然是不怀恶意的,但他从小就被父母用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要求,免不了认为人人都和他一样。他又是有钱人家的独子,将来不仅会代替他父亲掌握大部分教区的权利,还能直接决定那块土地上大部分佃户的直接权利。大家忌惮他的权势,也总是将他捧得太高,当面从不敢违逆他,对他提出不同的看法。这也助长他的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尽管从本质上来说,这个年轻人比一般人还要高尚,还要对自己要求严格。
小达西先生看不惯小威克汉姆先生对自己父亲的迎奉,也学不来他对待旁人时让人如沐春风的为人处世。他自己的那一套在小威克汉姆先生那里也行不通,对方根本不按照他的意志行事,也不畏惧他的地位。小威克汉姆先生将小达西先生对他的批评当做一种嫉妒,嫉妒他比亲生儿子还要得到老达西先生的宠爱,对于小达西先生不怎么客气的规劝听也不要听。小达西先生对此偏偏无计可施,只好在心里默默的生气。
从另一角度来说,小达西先生对自己拥有多大的能力和力量还一无所知。但拥有少数和他类似特质的小威克汉姆先生早已如鱼得水,将那份说到底不怎么牢靠的权势地位和个人魅力结合的浑然一体毫无破绽。一开始还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方面,不过当他尝到了出身教养和教父权势带给他的甜头后就变得变本加厉起来。
这天等小达西先生从图书馆回到宿舍,还没打开门就听到房间里隐约传来年轻男女轻佻的笑声。他竭力阻止自己把事情猜测的太糟,但开了门却看到一个半裸的女孩子坐在小维克汉姆先生的膝盖上。那个女孩是酒馆里的女招待,按理讲并不是多坏的女孩子。看到有陌生男人进来她吓得跳起来,抓起半褪的衣服用帽子挡住脸,慌慌张张的从门口溜走了。饶是一贯处变不惊的小达西先生的脸色也变了,可他发现自己的舍友对此依然保持往常毫不在意的态度。那位先生是现场的三个人中唯一不觉得尴尬的那个人。即便女招待满脸通红落荒而逃,小达西先生的脸色憋得铁青,他仍然笑盈盈的不慌不忙的从椅子上站起,顺手拿起小餐桌上的酒杯朝小达西先生致意,俨然一副“这才是成年男子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绅士风度”的样子。
结果还是小达西先生败退了。他顾不上讲究礼节愤然的摔上门,把那个人留在宿舍里自鸣得意,自己则跑到镇子上随便走走,好平息自己的怒气。不知不觉他就走到小教堂门口。今天是菲尔斯牧师上课的日子。小达西先生自己虽然没有选这位先生的课,却记得小威克汉姆先生原该在课堂而不是留在宿舍里。
菲尔斯先生离开的时候没有锁上门,做扫撒整理工作的仆人们也不见人影。小达西先生推开虚掩的门。他见不会有什么人来打扰,就坐到了做望弥撒时的长椅子上一个偏僻的角落,看着圣坛后面彩绘玻璃静静的想起心事。
他已经能够稍微让自己心平气和一些了,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去想小威克汉姆先生的事情。曾经是童年的伙伴,也是父亲的宠儿,可现在这些身份逐一的从那个神态满不在乎的年轻人剥落,纵然他还有良好的教养和风度翩翩的外衣,可已经变成一个彻头彻尾令人生厌的家伙了。想到这里,小达西先生不禁要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难过。他是那么的看重他栽培他,而他一贯也能在父亲面前伪装成一个可爱的青年。可怜的父亲,他明明对年轻人的要求那么严格那么仔细,却被人的外表和甜言蜜语轻易的骗了过去。老达西先生考察小威克汉姆先生的言行的用心远远比不了他考察自己的儿子,他轻易的相信了小威克汉姆表演出来一切优点,却没能透过那些夸夸其谈看穿其本质。而若不是父亲对小威克汉姆的无条件的信任和溺爱,小威克汉姆先生似乎也没有条件变成这样一个人。
也许这其中的确包涵了少许嫉妒的成分,但是小达西先生确信这种情绪并不妨碍他对这件事做出正确结论——今日这个年轻人的言行举止的差错,有一半要归结为自己的父亲的放任。
他正这么暗自思忖,突然听到有女孩子自言自语唉声叹气的一边说着话,一边也朝这里走来。以他往日的经验,这个时间段应该不会有其他人,他担心是刚才酒吧的女招待想要找上帝忏悔,不忍心就这么出现在她的面前徒增忏悔者的痛苦,于是手忙脚乱的躲进了告解室的隔间里。没想到来的人也笔直的走进了告解室。透过隔板上小小的孔,他确定那是一个很小的女孩子。
那个女孩子并不着急说话,而是沉默了很久,她犹豫不决,思考得失的时间久得足以让人心焦。
最后她开了口。
她说:“上帝,我有罪。”
作者有话要说:明显没有写完
但是不知道改写成番外1
还是未完待续
还是番外1吧。
超过四千字简直让人无法容忍
54世界的交集
在小女孩的沉默的时候,小达西先生设想了十几种事情发展下去的可能。其中有一小半是他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那个小女孩开口说话之前跑到小教堂外面,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样子。而剩下的一大半可能则是设身处地见招拆招的替一个比他妹妹乔治亚娜大不了几岁的女孩想办法,解决她人生中的几个令人困扰问题。
小达西先生虽然年纪轻轻就变了顽固的道德青年,但是他的心还没有完全像成年人那样见怪不怪,把什么事情都只当成小事一桩——在他心中偶尔也会有这种被陌生和弱小激发怜悯的情况,然后就脑袋发热想要大包大揽的做起英雄——可喜可贺的是这种完全不成体统的情绪在完美的道德和品格教育下已经慢慢被收敛了起来,几乎没有复发过。
他在隔间那头为了到底要不要留下偷听小女孩的心思这类小事翻来覆去思忖半天。可没等他下定决心逃走并付诸行动,那个小女孩倒是先下定决心开口了。
“上帝,我有罪。”
“……哦。”
小达西先生发现自己下意识的就搭上了腔——啊……他无声的锤了下自己的额头——临阵脱逃的线路被封死了。
好吧,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这一步,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很强烈的小达西先生便下定了决心,决定好好听一听为难这个小女孩的到底是些什么——不管是法兰西娃娃还是讨人厌的姐妹都尽管来吧。
“不过我要说的事情有些恐怖,我不想吓着您,因为您的声音听起来不怎么大,我不觉得您的经验能帮您处理我的问题。能不能处理其实也无所谓,我也只是想要说一次那句台词……不管怎么说,对我而言最优先最重要的是,您能帮我保守秘密嘛?”
“上帝面前人人都缄默而平等,我想你可以信任我。”
“既然如此,那么我就直说吧……您那边的座位有扶手吗?”
“……有。”
“我觉得必要的时候您可以抓着扶手听,尤其是当您觉得匪夷所思或者是想要指责我胡言乱语的时候。”
“我已经抓好了。如果你觉得有什么需要通过我向上帝忏悔。那么我一·直·在·洗耳恭听。”
“……仁慈的上帝啊,请您原谅我。我的罪孽如此深重,前段时间我一直计划着想要杀掉一个人。”
“……”
可怜的小达西先生一直把那句“上帝会宽恕你的”含在舌尖,就等着小女孩吐露那些幼稚可笑的小秘密,好装腔作势的安慰她一番。可惜现在这句话却不得不硬生生地吞回了肚子里。任他是如何急智,一时半会儿却想不到什么话可以接上面那一句话。甚至他只能如那个小女孩预料的那样,在震惊中不知不觉就握紧了椅子的扶手。
“差一点,只差那么一点儿,我就要那样按部就班的照着计划去做了。”
“你……最后并没有……”
“是的,我对傻瓜下不了手。”
呼——小达西先生在隔板那头轻轻缓了口气,他的神经一瞬间放松了下。不知道为什么,此刻他突然有种被人(一个怎么看身高的影子都没有满十岁的小姑娘)并非刻意的戏弄了的感觉。
这是一桩未遂的“杀人案”。小达西先生开始猜测这个小女孩在文学上的造诣到底有多高,以至于遣词用句间竟然如此任意的使用倒叙后缀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他一旦回过神来稍微思考一下,就决计不可能让自己随便相信小孩子的胡言乱语。
杀人?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能坦白你为什么为什么打算这样做,你讨厌那个人的动机是什么?你……”
“我并没有说我讨厌那个人。她完全都不会让人产生讨厌的感觉,老实说,她就是那种太安静所以有点不起眼的小孩子。”对面的人不讲究礼节,直接了当的截住了话头,“当然我也不恨她。实际上我并不是对她这个人有什么负面的情绪和看法,才会曾经计划做那样的事。”
她的语气平稳,声音虽然听上去稚嫩还带着点沮丧,但是她的措辞并不孩子气——书面语和口语词汇混用,逻辑通畅,也能够清楚的表达自身的意志。但是毫无疑问,这件事就是孩子间的小纠纷。小达西先生更加肯定的自己已经看透了小女孩的本意。就他的个人经验来说,即便他自认为已经脱离那种状态很久,但是他还有一个差不多年岁的小妹妹。他的乔治亚娜温柔又害羞,是那么可爱那么体贴的一个小姑娘。但他敢肯定她的词典里也早已存在了恨这个词汇。
健全的性格发展也总是难以排除负面的情绪的滋生。而能够从朦胧的世界观中区分出自我的轮廓,他认为首先在小孩子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名为“自私”的东西。对于那些幼小的孩子来说,一些无足轻重的轻微到难以理解的事情都足以毁灭他们的世界。他们总是在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从母亲到玩具,从专属盘子里的水果到别人家里的水果,从熟悉的人到陌生的人,仿佛是把睁开双眼能够看到的东西够划归己有是每一个人必经之路。然后他们发现世界的真理在变化,世界的碎片一块一块剥落下来不再属于自己,独属于自己的世界变得越来愈小,而原来世上所有人之间大致是平等的——不那么绝对,但也不如自己以为的那么特殊。由于每个人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所以发现世界不属于自己这个过程因人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小达西先生已经不怎么记得自己是怎么从“世界之王”的宝座上跌落下来的了,自我否定的过程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什么很愉快的记忆。
关于自己的事情在旁人的角度去看,总是没有那么严重。他虽然也想尽力去体谅这些司空见惯的烦恼,也想更加怜悯充满同情心一些。但他也不由自主在心里产生一些冷酷的不屑的念头:得了吧,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不过是些同龄人之间因自我意识过剩而引发的所谓的“世界的交集”的常规性摩擦。
就算眼前的这个人口口声声说不存在这方面的恩怨,但是小达西先生认为这是她为了假装成年人的姿态而故意这么说的,并不能看作是她的本意。她一定“恨着”她的小玩伴。不过他倒愿意顺着她的说法,好听她把事情的始末都讲个明白。
“那么,到底为了什么?你会产生那样恐怖的念头。我想得找到事情的根源,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谈得上宽恕与否。”
“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对面的人喃喃的重复了一遍,“……不知道。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愤怒,也可能是恐惧。”
“让你愤怒和恐惧的又是什么?”
“我想是全部。这里的人,这个地方,这种陌生的到处充满抗拒感的气味。”
“是因为刚到这里一时之间无法适应,所以和周围的人相处得不好吗?”
“我没办法待在这种地方。我现在搞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偏偏要我忍受这些事情,即便我没有选择环境的权力,那么我连独立的意志都不能拥有吗?我连像模像样活着的方法也没有了吗?如果我不杀了她,那么我的立锥之地又在哪里?”
小达西先生实在听得有点糊涂。他不明白对面的孩子的这番似乎带着愤怒的哭腔到底是为了什么。从这些乱七八糟的词汇里,他只能联想起据说在殖民地广泛流行的蓄养奴隶制度中那些奴隶的角色。但是这显然没有关联,因为在父亲的描述中,奴隶似乎又是人和动物意外的另一种生物。他们不算是仆人的一种。他们如牛马一般的在殖民地的种植园里工作,但性格又是那么顺从。不可能像对面那个人那样,从头到尾的言辞中都充斥着激烈的反抗意识。他也有点相信,对面那人的烦恼已经超出孩童的范畴,但是具体到了哪一步却又无法看出来。
“可我知道她是无辜的,我不该迁怒与她。当然我这也算不上迁怒,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本就懒得理她。我计划尝试到后面执行整个事情的过程里,也没有想过要停下来和她聊一聊,把情况讲给她听好顺便听一听她的哀求和乞怜。这种变态的乐趣我才不稀罕。我想我在这里是个无足轻重的人,那么这里的人对我而言也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她居然是个比我想象中还要厉害的傻瓜。事情发展到了那种程度,她还是一点儿都没有发现我的恶意。她总是顺其自然的就接受我安排的东西,完全没有任何反对。这太奇怪了,难道我对她而言,不是像病毒那样危险的东西吗?难道我不是从她梦境里出现的恶魔吗?最后她居然还用商量的口气让我在旅行的时候带上她心爱的小玩意儿。您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什么什么?”首先病毒是什么东西?小达西先生依然处于云山雾罩的状态之中,所有的话在他听来都是半懂不懂,不过对面那个人好像已经不怎么需要他的敷衍的呼应了。
“原来我不需要和这个世界对抗,也能有和平的生存方式。我被她全然的毫无疑问的接受了。这就是最好的方式。而其他所有的事情,回家,独立,相处之道,梦想,生存的意义都可以暂时屈就,可以慢慢的再去找办法。”
“……你能这么想真是太好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个结果也不错。”虽然小达西先生听不太明白,但是最后的结果好像是好的。那么他也大可以伪装成一个牧师,说上这样几句客套话。
“我不确定这样是不是就已经是对的了。套用小说的话,我反而觉得我刚刚踏上冒险的旅程。前面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去猜测,不过其中的困难我应该无法想象。但我忽然好像觉得我不应该畏惧。旅行里最困难的部分我大概已经通过了。至少从别的角度来看,我的生命再也不会像别的人那样茫然无为。哈,接下来搞不好还可以劝说她和我一起努力去追求我最爱的达西先生。”
“……咳咳。”
对面的人顿了下:“谢谢您听我说了这么久。我本来也不打算和上帝说我的那些傻话。我不会做告解。不过很高兴您能花费这些时间听我发牢骚。谢谢您,时间到了,我得走了”
“那么,祝你旅途顺利。”
作者有话要说:1因为刷了电影云图,受到了无法控制的影响,我的番外发生了点质变,和之前的计划不同了。
2原本说好的达西先生的戏份,一不留神又变成了玛丽和苏的戏份。想要看达西先生的人只看前半个番外就好了吧。
3世界的交集,我原本想写达西先生和苏某些相似之处,不过现在写成了玛丽和苏的交集。我觉得也不错。
我写的时候还哭了呢(泥垢了,不要老是发神经,好吗)
如果有必要,我会试试找回原来的思路,再把这个按照原意图写一次。但是应该不会是最近了
55世界的交集
菲兹威廉·达西,长相端庄身材高大,外表俨然已经成|人,但内心依然是很符合实际年龄的十七岁。他是彭伯里庄园的独子,将来会接替父亲掌控德比郡的教会事务,不过本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个牧师,哪怕是临时性质的。
此刻,他人生中一个较为特别的挑战,突如其来毫无预兆的降临了。
假使小达西先生听闻过艾萨克·牛顿爵士的那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那么他依然猜不出此刻坐在告解室隔间对面的那位披着少女外皮的对手到底站在了多高的高度上。他们之间的差异由两百年期间在世界各地诞生过的不可胜数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精英们的身高高度构成——若将他们头脚相连差不多可以绕着大英帝国的疆域一圈。况且隔间对面的那个人还信奉这样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上帝,我有罪。”
“上帝……上帝会宽恕他虔诚的子民。你只要诚心向上帝忏悔自身的罪过,那么……”小达西先生不甚熟练的这么说着。
“但是我不习惯这么做。”隔间对面的人马上接下去说道,“我觉得对着看不见脸的陌生人说话很奇怪。”
“……”
“而且,”那个人一下子就趴到了隔间的板子上,她的衣服把板子上小孔堵了个严严实实。而她本人正试图透过某个很小很小的孔打探这边的情况,“您的声音出乎我预料的年轻。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哪个牧师或是神父能够在您这个年纪就担当重任,可以躲在小黑屋里偷听别人心底的阴暗面……您真的是牧师吗?”
“首先我并没有偷听,其次如果你不愿意做告解完全可以自由的离开这里,最后我也没有见过哪个小姑娘需要向上帝坦诚罪恶的。”小达西先生敲了下那块板子,“你坐下好吗?声音穿过布料听起来一点都不清楚。”
那个人也许是思考了一番,也许她也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于是她轻松爽快的就坐回了自己的椅子:“没有见过?那就是您孤陋寡闻的错了。您不知道有句老话叫做‘太阳底下无新事’吗?一想到能以我的存在来增广您的见闻,我就觉得好高兴哦。还有,您果然不是牧师吧?您是有意识的一直回避最关键的那个问题的吗?”
“……的确,世间庸庸碌碌如你者不胜枚举。我虽然不能见识全部,但我早就明白即便认识再多这样的人也不能给我带来丝毫裨益。人可以从身边的任何一个人身上学习到各种不同优点,至于缺点,我想就不必细细过问了吧。”
“不是牧师;而且心情也和我一样不太好;对别人的评价一下子就降得很低……您是不是刚刚遭遇过人渣吧?”
“……”
“就是对您而言很糟糕的人。也许从法律的角度上不能对他的言行加以惩罚,不过如果您能代言法律的话,您一定会加重处刑的那种人。如何?回忆起来了吗?看您心情恶劣的程度应该也没有距离很久啊?要不要把不高兴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高兴高兴呀?”
“我没有必要和陌生人说这些。”对,还是应该赶紧离开这里才对。隔着一个有很多小孔的木板和一个有点奇怪的小姑娘谈话,这件事本身就有些匪夷所思了。刚开始她好像还有点沮丧,这样聊了一会儿之后心情反倒开朗起来了。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原因,小达西先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对话竟然顺利的继续下去啦。
“别这样嘛,机会难得。好不容易大家都坐在告解室里面,你刚刚还不是心怀鬼胎的假装牧师想要套我的话吗。我们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交换说出来听听,有些事不是只要别人安慰几句就能解决的心灵饥渴症吗?”
“也有很多事不能就这样解决。”
“可说不定我把你讥讽嘲笑一番以后,你的心情就会变得好起来了。”
“……我并不是这种类型的人。”
“恩,有点看出来了。年纪不大,不过老气横秋的。好吧,我不会让你一个人提供笑料的。虽然你不是牧师,她的想法没办法达成,不过我还是可以稍微讲一下我的事情。”
“……”
“不要太期待,我只打算说一点点。”
“很抱歉,我突然记起来我好像还有点别的事……”继续待在原地的行为实在是太蠢了。难道不是应该立刻按照自己刚刚想的去做吗?
“我差点杀了一个人。”
“……哦?”
“完毕。”
“你就不打算编造点细节,好让它听起来令人信服一些?”
“那你呢?打算开开心心的听完故事后,转头就去街上找警察?我都说啦,是差点,也就是未遂,没成功,半途而废,功败垂成。如果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词你也可以拿出来形容一下炫耀一番。”
“我还有什么词能用来形容杀人未遂。如果你非要我找出几个的话,我倒是愿意试试凑几个。你觉得‘快来人’‘亲眼所见’和‘就是她’这几个词组用得带劲儿吗?”
“……相当新颖的组合。不过听你的口气,我觉得十分里你并没有一分是相信我的。”
“因为不管我怎么看,你都没有满十岁。而我很清楚,要长成像你所说的那种人渣则需要很多时间。那时间长得足以让你清楚的看见并且铭记其中每一小格变化的片段。”
“你是说量变到质变。”
“你的词组用法也很新鲜。”
“那个人渣和你是什么关系?是你嫌贫爱富的恋人还是你见异思迁的恋人还是你深藏不露的恋人?看你说话神气活现的样子,一定有权有势,所以不会留给别人嫌贫爱富见异思迁的机会。所以只能是隐藏至深的恋人了吗?”
“……只是一·个·朋·友。曾经的,说不上有多么要好。”
“也许这只是你自己想让自己这么觉得。但是我听起来,你的情况还要严重一些。你现在百般否认也骗不了自己。我觉得你们的关系不止是朋友。也许还有竞争关系什么的,现在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非常流行,你不觉得听起来也挺时髦的吗?”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以为他是父亲为我找来的弟弟。那时候我已经八岁了。”
“我觉得这时候不应该用‘已经’这个词,而是要用‘才’。”
“……他七岁还不到一点。虽然那时候雷诺兹太太一直声称我是她见过的长得最漂亮的孩子,可我知道她这么说是因为我是她的小主人,她对我一直偏袒有加。我趁着他钓鱼的时候仔细看过他的脸。在世人的观念当中,比他还要漂亮的孩子绝对不会是我。光凭他的长相和笑容,我的父亲就极为宠爱他,把他收做自己的教子。”
“想不到你们还是青梅竹马……好好好,别敲板子了,我不说话。”
“……我并没有什么阶段曾特别的看重过他,我也没有因为父亲对他的宠爱而产生对抗的情绪。这一点让我觉得奇怪的是,虽然我们年纪相仿,小时候也经常生活在一起。但是我们似乎没有什么成为朋友的缘分。随着年岁渐长,我们也就自然而然的分道扬镳,成为了不同的人。这么说似乎有点奇怪,不过我原本总是认为成|人的道路只有一条——人只有更加成熟更加自我完善之后才能理所当然的声称时光没有虚度。他倒是个相反的例子,我看着他和我一样长大,却变得越来越糟。我想,也许正是我看到他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我的认知,才让我格外在意的。就像你之前说的,他的存在‘增广’了我的见闻。”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段子好像在哪里听过呢。不过,且不论这个,人变成各种不同模样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我见过有一对夫妻养育了五个性格迥异的女儿都不以为奇,你只见识了一个不符合你期望的反倒在那里大惊小怪起来。我只好说你太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了。”
“你觉得理所当然?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会需要大学?既然集中的批量的相同模式的精英化教育被证明无法达到本身意图的话。”
“人并不是流水线上生产的东西。也不是蓑衣黄瓜……也就是切成片的黄瓜,每个切片看起来横截面都差不多。人是更加天差地别千奇百怪的……”
“……东西。”
“就是这样。”
“照你这么说来。我在这里唉声叹气,为我曾经认识的人变得面目全非而伤心,这些事情都是庸人自扰白费劲啦。因为人会变成各种样子,这只是幸运不幸运的几率问题。”
“你说话可真不客气,总是这样咄咄逼人不是什么好习惯。我只是想要和你说明一个世间的常态,并没有意愿要打击你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人的确应该尽可能变得好点优点和擅长的事情更多点。但是这应该主要是对自己的要求,如果你也这么寄望于别人,那么八成只好落得心碎的下场。”
“我没有心碎。”
“这只是一个比喻。不管对你的人际关系应该有帮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大家就都会觉得你是个好人啦,免得你看到别人不好地方自己心里生气不说,还连带着别人也心情不愉快。”
“这句话只有前半句有道理。我想你虽然年纪小,不过应该也清楚这个道理,宽容错误并不能让它变成美德,放纵只能酿造更多的过错。只有明确的指出对方的过错,才是真的打心眼里在帮助别人。”
“额,和你就完全说不通啊。这样子下去,你以后一定会变成愤世嫉俗看谁都不爽的青年……不,搞不好,其实这都是因为你的心眼实在太小的缘故吧,而且我瞧你对这一点还挺得意的。”
“坦诚也是一种美德。”
“你已经进入状态,完全得意上了。”
“那么你呢?政见不合的小姐。刚刚的事情你才说了一半,我还没找到什么机会嘲笑你呢。”
“我不是已经说完了吗?”
“原因,动机,以及最后受什么启发良心发现啦?刚刚你对我的事情大放厥词横加指责,总不会小家子的把自己扮成一个圣人吧。来说吧,也许你现在烦恼的事情果真能让我高兴呢。”
“我呢……最近搬了家,不得不和一个以前不认识的小姐一起住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
“家道中落?投靠亲友吗?”
“几乎是完全不认识,要从头开始相处。而且,搬家这件事也不是我自愿的,所以总有那么一瞬间会想:“真讨厌,真倒霉”,也时不时考虑是不是想办法自己一个住比较好呢。”
“你所谓的办法就是冒出了杀人的念头?”
“算是吧。一时糊涂嘛……”
“真是出人预料的冷酷的思考方式。”
“你说风凉话之前也得设身处地的替我想一想。要知道我可是……我可是……”
“你可是什么?”
“我可是个心灵脆弱的人,你这么说我的心都要碎了。我曾经也是家里的独女,突然之间情况逆转,当然不习惯寄人篱下,连自己的地盘都没有。可要把同住的人赶出我的地盘,我能想到的办法除了那个没有别的。”
“所以我说你冷酷。因为你在决定这种办法之前连和对方商量一下的念头都没有,你怎么知道对方不愿意帮助你?”
“我不是说了吗?我不习惯于寄望别人。我和你的情况不一样,也许你会出于道德感还是使命感什么的,将你身边的人纳入你的势力范围。不过我可懒得管别人的事。只是我很快就发现‘一旦别人的事是别人的生命’那就不能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了。我还真没办法变成丧心病狂的杀人魔,尤其是对方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面对侵害只会默默忍受的小女孩。”
“听你的形容词,我倒觉得你是还有些同情心。不过你觉得这样的形容合适吗?虽然你谈起话比外貌看起来要多点年纪,但是你不过也是有点古怪的小姑娘而已。”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擒拿鳌拜……我和你说这些干嘛。”
“听说大洋彼岸的清国曾有个皇帝叫这个名字。”
“……请允许我对您加以尊称,您还真是博文多学。不过我想说的是,年龄从来都只是困扰普通人的小问题。到了我和她这种情况,果然还是应该另当别论。总之,虽然现在还不了解她的性情如何,还是暂时计划相处看看。我果然还是做不了杀人这种事的,不过诱拐小孩子,让她按照我的意图行事倒( 玛丽苏的共犯—傲慢与偏见同人 http://www.xlawen.org/kan/3007/ )
因为上述种种原因,他的学生们都认为这位教授不但性子脾气好,还为人可亲博学多才。作者可以在这里非常稳妥的说一句,就教学双方的关系而言,这个例子可以算的上极好的典范。
菲尔斯牧师有位非常器重的学生名叫乔治·威克汉姆。他只有十六岁,不但生得仪表非凡风度翩翩,还幽默风趣能言善道,看得出受过良好而系统的教育。小威克汉姆先生出身德比郡的彭伯里庄园,但并非是一个贵族子弟。按理说,他的家庭收入普通,家里的主妇生性豪爽,过起日子来也丝毫不知道俭省,攒不下几个钱。他的父母本无力供养他继续深造学习,但凡事也有转机。
老威克汉姆的先生的雇主——彭伯里庄园的达西先生出于感谢他的老管家为他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欣然提出要做乔治·威克汉姆的教父,进而尽力栽培他培养他成|人。不过出乎达西先生预料的是,小威克汉姆先生比他的父亲还要讨自己喜欢还要得到自己的器重,他纯真开朗,活泼可爱的一面深深感染了达西先生,让他感受到很多欢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每个月小威克汉姆都和他父亲就一起到彭伯里向达西先生问好。后来等老威克汉姆先生不幸离世之后,他到彭伯里的走动就变得少了一些。还是达西先生亲自写信询问他的近况,这位教子才把事情和盘托出。原来他感到自己领受的帮助已经太多,实在不好意思再继续下去。达西先生写了封言辞恳切的长信,才让他打消了那个念头重新在彭伯里出入起来。年轻人的言行举止总是那么可爱,加之他又恪守礼节懂得感恩图报,达西先生就越发欣赏他了。等到他十五岁的时候,达西先生就提出要送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去剑桥大学上学就读法律,希望两个年轻人可以相互敦促相互帮助。
要说这段交情中有什么美中不足让人觉得遗憾的地方,那就是尽管达西先生对小威克汉姆先生恩宠有加,但他的儿子——比小威克汉姆先生还要大上一岁的菲兹威廉·达西却没能产生相同的感受。
这两个年轻人小的时候也许的确还有过一段交情,他们曾一起违反大人们的嘱咐把马厩里没有驯服的小马拉到花园里骑,也曾拿起钓竿到彭伯里庄园里的小溪里比赛钓鳟鱼,甚至当他们才十二三岁的时候还一起偷偷摸摸的喜欢过兰顿镇子上那家铁匠铺的小女儿。可说不准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段友情就渐渐冷淡下来,最后好似再也没有存在过一样。两个年轻人只在达西先生和众人面前维持一点表面的交情,碰到了面还能点头问个好,私下里却不再来往。
这两个人在剑桥大学的境况也大不相同。在前头,我们已经知道乔治·威克汉姆得到了菲尔斯牧师另眼相看。不仅如此在同学之间,他也赢得了足够多的人望和拥护。大家都喜欢他为人直率亲切气度十足,和任何人都能娓娓而谈,还都能谈得宾主尽欢。他走到哪里都能交到朋友,都能想法设法让自己和别人过的快活。
而菲兹威廉·达西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简直就是另一种人。他并非不善言辞,必要的时候他也能侃侃而谈,讲起道理就变得言辞犀利得理不饶人。他说起话来就不像小威克汉姆先生那样讨人喜欢。他总是带着一种好似没什么了不起的神气,轻描淡写却又一本正经的告诉别人,这里不行那里不对。他似乎一直认为他身边的人都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怀着感恩戴德的心情接受别人的忠顾而毫无怨言,从来不去考虑那些被他挑剔被他指责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小达西先生当然是不怀恶意的,但他从小就被父母用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要求,免不了认为人人都和他一样。他又是有钱人家的独子,将来不仅会代替他父亲掌握大部分教区的权利,还能直接决定那块土地上大部分佃户的直接权利。大家忌惮他的权势,也总是将他捧得太高,当面从不敢违逆他,对他提出不同的看法。这也助长他的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尽管从本质上来说,这个年轻人比一般人还要高尚,还要对自己要求严格。
小达西先生看不惯小威克汉姆先生对自己父亲的迎奉,也学不来他对待旁人时让人如沐春风的为人处世。他自己的那一套在小威克汉姆先生那里也行不通,对方根本不按照他的意志行事,也不畏惧他的地位。小威克汉姆先生将小达西先生对他的批评当做一种嫉妒,嫉妒他比亲生儿子还要得到老达西先生的宠爱,对于小达西先生不怎么客气的规劝听也不要听。小达西先生对此偏偏无计可施,只好在心里默默的生气。
从另一角度来说,小达西先生对自己拥有多大的能力和力量还一无所知。但拥有少数和他类似特质的小威克汉姆先生早已如鱼得水,将那份说到底不怎么牢靠的权势地位和个人魅力结合的浑然一体毫无破绽。一开始还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方面,不过当他尝到了出身教养和教父权势带给他的甜头后就变得变本加厉起来。
这天等小达西先生从图书馆回到宿舍,还没打开门就听到房间里隐约传来年轻男女轻佻的笑声。他竭力阻止自己把事情猜测的太糟,但开了门却看到一个半裸的女孩子坐在小维克汉姆先生的膝盖上。那个女孩是酒馆里的女招待,按理讲并不是多坏的女孩子。看到有陌生男人进来她吓得跳起来,抓起半褪的衣服用帽子挡住脸,慌慌张张的从门口溜走了。饶是一贯处变不惊的小达西先生的脸色也变了,可他发现自己的舍友对此依然保持往常毫不在意的态度。那位先生是现场的三个人中唯一不觉得尴尬的那个人。即便女招待满脸通红落荒而逃,小达西先生的脸色憋得铁青,他仍然笑盈盈的不慌不忙的从椅子上站起,顺手拿起小餐桌上的酒杯朝小达西先生致意,俨然一副“这才是成年男子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绅士风度”的样子。
结果还是小达西先生败退了。他顾不上讲究礼节愤然的摔上门,把那个人留在宿舍里自鸣得意,自己则跑到镇子上随便走走,好平息自己的怒气。不知不觉他就走到小教堂门口。今天是菲尔斯牧师上课的日子。小达西先生自己虽然没有选这位先生的课,却记得小威克汉姆先生原该在课堂而不是留在宿舍里。
菲尔斯先生离开的时候没有锁上门,做扫撒整理工作的仆人们也不见人影。小达西先生推开虚掩的门。他见不会有什么人来打扰,就坐到了做望弥撒时的长椅子上一个偏僻的角落,看着圣坛后面彩绘玻璃静静的想起心事。
他已经能够稍微让自己心平气和一些了,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去想小威克汉姆先生的事情。曾经是童年的伙伴,也是父亲的宠儿,可现在这些身份逐一的从那个神态满不在乎的年轻人剥落,纵然他还有良好的教养和风度翩翩的外衣,可已经变成一个彻头彻尾令人生厌的家伙了。想到这里,小达西先生不禁要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难过。他是那么的看重他栽培他,而他一贯也能在父亲面前伪装成一个可爱的青年。可怜的父亲,他明明对年轻人的要求那么严格那么仔细,却被人的外表和甜言蜜语轻易的骗了过去。老达西先生考察小威克汉姆先生的言行的用心远远比不了他考察自己的儿子,他轻易的相信了小威克汉姆表演出来一切优点,却没能透过那些夸夸其谈看穿其本质。而若不是父亲对小威克汉姆的无条件的信任和溺爱,小威克汉姆先生似乎也没有条件变成这样一个人。
也许这其中的确包涵了少许嫉妒的成分,但是小达西先生确信这种情绪并不妨碍他对这件事做出正确结论——今日这个年轻人的言行举止的差错,有一半要归结为自己的父亲的放任。
他正这么暗自思忖,突然听到有女孩子自言自语唉声叹气的一边说着话,一边也朝这里走来。以他往日的经验,这个时间段应该不会有其他人,他担心是刚才酒吧的女招待想要找上帝忏悔,不忍心就这么出现在她的面前徒增忏悔者的痛苦,于是手忙脚乱的躲进了告解室的隔间里。没想到来的人也笔直的走进了告解室。透过隔板上小小的孔,他确定那是一个很小的女孩子。
那个女孩子并不着急说话,而是沉默了很久,她犹豫不决,思考得失的时间久得足以让人心焦。
最后她开了口。
她说:“上帝,我有罪。”
作者有话要说:明显没有写完
但是不知道改写成番外1
还是未完待续
还是番外1吧。
超过四千字简直让人无法容忍
54世界的交集
在小女孩的沉默的时候,小达西先生设想了十几种事情发展下去的可能。其中有一小半是他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那个小女孩开口说话之前跑到小教堂外面,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样子。而剩下的一大半可能则是设身处地见招拆招的替一个比他妹妹乔治亚娜大不了几岁的女孩想办法,解决她人生中的几个令人困扰问题。
小达西先生虽然年纪轻轻就变了顽固的道德青年,但是他的心还没有完全像成年人那样见怪不怪,把什么事情都只当成小事一桩——在他心中偶尔也会有这种被陌生和弱小激发怜悯的情况,然后就脑袋发热想要大包大揽的做起英雄——可喜可贺的是这种完全不成体统的情绪在完美的道德和品格教育下已经慢慢被收敛了起来,几乎没有复发过。
他在隔间那头为了到底要不要留下偷听小女孩的心思这类小事翻来覆去思忖半天。可没等他下定决心逃走并付诸行动,那个小女孩倒是先下定决心开口了。
“上帝,我有罪。”
“……哦。”
小达西先生发现自己下意识的就搭上了腔——啊……他无声的锤了下自己的额头——临阵脱逃的线路被封死了。
好吧,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这一步,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很强烈的小达西先生便下定了决心,决定好好听一听为难这个小女孩的到底是些什么——不管是法兰西娃娃还是讨人厌的姐妹都尽管来吧。
“不过我要说的事情有些恐怖,我不想吓着您,因为您的声音听起来不怎么大,我不觉得您的经验能帮您处理我的问题。能不能处理其实也无所谓,我也只是想要说一次那句台词……不管怎么说,对我而言最优先最重要的是,您能帮我保守秘密嘛?”
“上帝面前人人都缄默而平等,我想你可以信任我。”
“既然如此,那么我就直说吧……您那边的座位有扶手吗?”
“……有。”
“我觉得必要的时候您可以抓着扶手听,尤其是当您觉得匪夷所思或者是想要指责我胡言乱语的时候。”
“我已经抓好了。如果你觉得有什么需要通过我向上帝忏悔。那么我一·直·在·洗耳恭听。”
“……仁慈的上帝啊,请您原谅我。我的罪孽如此深重,前段时间我一直计划着想要杀掉一个人。”
“……”
可怜的小达西先生一直把那句“上帝会宽恕你的”含在舌尖,就等着小女孩吐露那些幼稚可笑的小秘密,好装腔作势的安慰她一番。可惜现在这句话却不得不硬生生地吞回了肚子里。任他是如何急智,一时半会儿却想不到什么话可以接上面那一句话。甚至他只能如那个小女孩预料的那样,在震惊中不知不觉就握紧了椅子的扶手。
“差一点,只差那么一点儿,我就要那样按部就班的照着计划去做了。”
“你……最后并没有……”
“是的,我对傻瓜下不了手。”
呼——小达西先生在隔板那头轻轻缓了口气,他的神经一瞬间放松了下。不知道为什么,此刻他突然有种被人(一个怎么看身高的影子都没有满十岁的小姑娘)并非刻意的戏弄了的感觉。
这是一桩未遂的“杀人案”。小达西先生开始猜测这个小女孩在文学上的造诣到底有多高,以至于遣词用句间竟然如此任意的使用倒叙后缀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他一旦回过神来稍微思考一下,就决计不可能让自己随便相信小孩子的胡言乱语。
杀人?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能坦白你为什么为什么打算这样做,你讨厌那个人的动机是什么?你……”
“我并没有说我讨厌那个人。她完全都不会让人产生讨厌的感觉,老实说,她就是那种太安静所以有点不起眼的小孩子。”对面的人不讲究礼节,直接了当的截住了话头,“当然我也不恨她。实际上我并不是对她这个人有什么负面的情绪和看法,才会曾经计划做那样的事。”
她的语气平稳,声音虽然听上去稚嫩还带着点沮丧,但是她的措辞并不孩子气——书面语和口语词汇混用,逻辑通畅,也能够清楚的表达自身的意志。但是毫无疑问,这件事就是孩子间的小纠纷。小达西先生更加肯定的自己已经看透了小女孩的本意。就他的个人经验来说,即便他自认为已经脱离那种状态很久,但是他还有一个差不多年岁的小妹妹。他的乔治亚娜温柔又害羞,是那么可爱那么体贴的一个小姑娘。但他敢肯定她的词典里也早已存在了恨这个词汇。
健全的性格发展也总是难以排除负面的情绪的滋生。而能够从朦胧的世界观中区分出自我的轮廓,他认为首先在小孩子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名为“自私”的东西。对于那些幼小的孩子来说,一些无足轻重的轻微到难以理解的事情都足以毁灭他们的世界。他们总是在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从母亲到玩具,从专属盘子里的水果到别人家里的水果,从熟悉的人到陌生的人,仿佛是把睁开双眼能够看到的东西够划归己有是每一个人必经之路。然后他们发现世界的真理在变化,世界的碎片一块一块剥落下来不再属于自己,独属于自己的世界变得越来愈小,而原来世上所有人之间大致是平等的——不那么绝对,但也不如自己以为的那么特殊。由于每个人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所以发现世界不属于自己这个过程因人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小达西先生已经不怎么记得自己是怎么从“世界之王”的宝座上跌落下来的了,自我否定的过程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什么很愉快的记忆。
关于自己的事情在旁人的角度去看,总是没有那么严重。他虽然也想尽力去体谅这些司空见惯的烦恼,也想更加怜悯充满同情心一些。但他也不由自主在心里产生一些冷酷的不屑的念头:得了吧,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不过是些同龄人之间因自我意识过剩而引发的所谓的“世界的交集”的常规性摩擦。
就算眼前的这个人口口声声说不存在这方面的恩怨,但是小达西先生认为这是她为了假装成年人的姿态而故意这么说的,并不能看作是她的本意。她一定“恨着”她的小玩伴。不过他倒愿意顺着她的说法,好听她把事情的始末都讲个明白。
“那么,到底为了什么?你会产生那样恐怖的念头。我想得找到事情的根源,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谈得上宽恕与否。”
“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对面的人喃喃的重复了一遍,“……不知道。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愤怒,也可能是恐惧。”
“让你愤怒和恐惧的又是什么?”
“我想是全部。这里的人,这个地方,这种陌生的到处充满抗拒感的气味。”
“是因为刚到这里一时之间无法适应,所以和周围的人相处得不好吗?”
“我没办法待在这种地方。我现在搞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偏偏要我忍受这些事情,即便我没有选择环境的权力,那么我连独立的意志都不能拥有吗?我连像模像样活着的方法也没有了吗?如果我不杀了她,那么我的立锥之地又在哪里?”
小达西先生实在听得有点糊涂。他不明白对面的孩子的这番似乎带着愤怒的哭腔到底是为了什么。从这些乱七八糟的词汇里,他只能联想起据说在殖民地广泛流行的蓄养奴隶制度中那些奴隶的角色。但是这显然没有关联,因为在父亲的描述中,奴隶似乎又是人和动物意外的另一种生物。他们不算是仆人的一种。他们如牛马一般的在殖民地的种植园里工作,但性格又是那么顺从。不可能像对面那个人那样,从头到尾的言辞中都充斥着激烈的反抗意识。他也有点相信,对面那人的烦恼已经超出孩童的范畴,但是具体到了哪一步却又无法看出来。
“可我知道她是无辜的,我不该迁怒与她。当然我这也算不上迁怒,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本就懒得理她。我计划尝试到后面执行整个事情的过程里,也没有想过要停下来和她聊一聊,把情况讲给她听好顺便听一听她的哀求和乞怜。这种变态的乐趣我才不稀罕。我想我在这里是个无足轻重的人,那么这里的人对我而言也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她居然是个比我想象中还要厉害的傻瓜。事情发展到了那种程度,她还是一点儿都没有发现我的恶意。她总是顺其自然的就接受我安排的东西,完全没有任何反对。这太奇怪了,难道我对她而言,不是像病毒那样危险的东西吗?难道我不是从她梦境里出现的恶魔吗?最后她居然还用商量的口气让我在旅行的时候带上她心爱的小玩意儿。您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什么什么?”首先病毒是什么东西?小达西先生依然处于云山雾罩的状态之中,所有的话在他听来都是半懂不懂,不过对面那个人好像已经不怎么需要他的敷衍的呼应了。
“原来我不需要和这个世界对抗,也能有和平的生存方式。我被她全然的毫无疑问的接受了。这就是最好的方式。而其他所有的事情,回家,独立,相处之道,梦想,生存的意义都可以暂时屈就,可以慢慢的再去找办法。”
“……你能这么想真是太好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个结果也不错。”虽然小达西先生听不太明白,但是最后的结果好像是好的。那么他也大可以伪装成一个牧师,说上这样几句客套话。
“我不确定这样是不是就已经是对的了。套用小说的话,我反而觉得我刚刚踏上冒险的旅程。前面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去猜测,不过其中的困难我应该无法想象。但我忽然好像觉得我不应该畏惧。旅行里最困难的部分我大概已经通过了。至少从别的角度来看,我的生命再也不会像别的人那样茫然无为。哈,接下来搞不好还可以劝说她和我一起努力去追求我最爱的达西先生。”
“……咳咳。”
对面的人顿了下:“谢谢您听我说了这么久。我本来也不打算和上帝说我的那些傻话。我不会做告解。不过很高兴您能花费这些时间听我发牢骚。谢谢您,时间到了,我得走了”
“那么,祝你旅途顺利。”
作者有话要说:1因为刷了电影云图,受到了无法控制的影响,我的番外发生了点质变,和之前的计划不同了。
2原本说好的达西先生的戏份,一不留神又变成了玛丽和苏的戏份。想要看达西先生的人只看前半个番外就好了吧。
3世界的交集,我原本想写达西先生和苏某些相似之处,不过现在写成了玛丽和苏的交集。我觉得也不错。
我写的时候还哭了呢(泥垢了,不要老是发神经,好吗)
如果有必要,我会试试找回原来的思路,再把这个按照原意图写一次。但是应该不会是最近了
55世界的交集
菲兹威廉·达西,长相端庄身材高大,外表俨然已经成|人,但内心依然是很符合实际年龄的十七岁。他是彭伯里庄园的独子,将来会接替父亲掌控德比郡的教会事务,不过本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个牧师,哪怕是临时性质的。
此刻,他人生中一个较为特别的挑战,突如其来毫无预兆的降临了。
假使小达西先生听闻过艾萨克·牛顿爵士的那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那么他依然猜不出此刻坐在告解室隔间对面的那位披着少女外皮的对手到底站在了多高的高度上。他们之间的差异由两百年期间在世界各地诞生过的不可胜数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精英们的身高高度构成——若将他们头脚相连差不多可以绕着大英帝国的疆域一圈。况且隔间对面的那个人还信奉这样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上帝,我有罪。”
“上帝……上帝会宽恕他虔诚的子民。你只要诚心向上帝忏悔自身的罪过,那么……”小达西先生不甚熟练的这么说着。
“但是我不习惯这么做。”隔间对面的人马上接下去说道,“我觉得对着看不见脸的陌生人说话很奇怪。”
“……”
“而且,”那个人一下子就趴到了隔间的板子上,她的衣服把板子上小孔堵了个严严实实。而她本人正试图透过某个很小很小的孔打探这边的情况,“您的声音出乎我预料的年轻。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哪个牧师或是神父能够在您这个年纪就担当重任,可以躲在小黑屋里偷听别人心底的阴暗面……您真的是牧师吗?”
“首先我并没有偷听,其次如果你不愿意做告解完全可以自由的离开这里,最后我也没有见过哪个小姑娘需要向上帝坦诚罪恶的。”小达西先生敲了下那块板子,“你坐下好吗?声音穿过布料听起来一点都不清楚。”
那个人也许是思考了一番,也许她也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于是她轻松爽快的就坐回了自己的椅子:“没有见过?那就是您孤陋寡闻的错了。您不知道有句老话叫做‘太阳底下无新事’吗?一想到能以我的存在来增广您的见闻,我就觉得好高兴哦。还有,您果然不是牧师吧?您是有意识的一直回避最关键的那个问题的吗?”
“……的确,世间庸庸碌碌如你者不胜枚举。我虽然不能见识全部,但我早就明白即便认识再多这样的人也不能给我带来丝毫裨益。人可以从身边的任何一个人身上学习到各种不同优点,至于缺点,我想就不必细细过问了吧。”
“不是牧师;而且心情也和我一样不太好;对别人的评价一下子就降得很低……您是不是刚刚遭遇过人渣吧?”
“……”
“就是对您而言很糟糕的人。也许从法律的角度上不能对他的言行加以惩罚,不过如果您能代言法律的话,您一定会加重处刑的那种人。如何?回忆起来了吗?看您心情恶劣的程度应该也没有距离很久啊?要不要把不高兴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高兴高兴呀?”
“我没有必要和陌生人说这些。”对,还是应该赶紧离开这里才对。隔着一个有很多小孔的木板和一个有点奇怪的小姑娘谈话,这件事本身就有些匪夷所思了。刚开始她好像还有点沮丧,这样聊了一会儿之后心情反倒开朗起来了。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原因,小达西先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对话竟然顺利的继续下去啦。
“别这样嘛,机会难得。好不容易大家都坐在告解室里面,你刚刚还不是心怀鬼胎的假装牧师想要套我的话吗。我们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交换说出来听听,有些事不是只要别人安慰几句就能解决的心灵饥渴症吗?”
“也有很多事不能就这样解决。”
“可说不定我把你讥讽嘲笑一番以后,你的心情就会变得好起来了。”
“……我并不是这种类型的人。”
“恩,有点看出来了。年纪不大,不过老气横秋的。好吧,我不会让你一个人提供笑料的。虽然你不是牧师,她的想法没办法达成,不过我还是可以稍微讲一下我的事情。”
“……”
“不要太期待,我只打算说一点点。”
“很抱歉,我突然记起来我好像还有点别的事……”继续待在原地的行为实在是太蠢了。难道不是应该立刻按照自己刚刚想的去做吗?
“我差点杀了一个人。”
“……哦?”
“完毕。”
“你就不打算编造点细节,好让它听起来令人信服一些?”
“那你呢?打算开开心心的听完故事后,转头就去街上找警察?我都说啦,是差点,也就是未遂,没成功,半途而废,功败垂成。如果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词你也可以拿出来形容一下炫耀一番。”
“我还有什么词能用来形容杀人未遂。如果你非要我找出几个的话,我倒是愿意试试凑几个。你觉得‘快来人’‘亲眼所见’和‘就是她’这几个词组用得带劲儿吗?”
“……相当新颖的组合。不过听你的口气,我觉得十分里你并没有一分是相信我的。”
“因为不管我怎么看,你都没有满十岁。而我很清楚,要长成像你所说的那种人渣则需要很多时间。那时间长得足以让你清楚的看见并且铭记其中每一小格变化的片段。”
“你是说量变到质变。”
“你的词组用法也很新鲜。”
“那个人渣和你是什么关系?是你嫌贫爱富的恋人还是你见异思迁的恋人还是你深藏不露的恋人?看你说话神气活现的样子,一定有权有势,所以不会留给别人嫌贫爱富见异思迁的机会。所以只能是隐藏至深的恋人了吗?”
“……只是一·个·朋·友。曾经的,说不上有多么要好。”
“也许这只是你自己想让自己这么觉得。但是我听起来,你的情况还要严重一些。你现在百般否认也骗不了自己。我觉得你们的关系不止是朋友。也许还有竞争关系什么的,现在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非常流行,你不觉得听起来也挺时髦的吗?”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以为他是父亲为我找来的弟弟。那时候我已经八岁了。”
“我觉得这时候不应该用‘已经’这个词,而是要用‘才’。”
“……他七岁还不到一点。虽然那时候雷诺兹太太一直声称我是她见过的长得最漂亮的孩子,可我知道她这么说是因为我是她的小主人,她对我一直偏袒有加。我趁着他钓鱼的时候仔细看过他的脸。在世人的观念当中,比他还要漂亮的孩子绝对不会是我。光凭他的长相和笑容,我的父亲就极为宠爱他,把他收做自己的教子。”
“想不到你们还是青梅竹马……好好好,别敲板子了,我不说话。”
“……我并没有什么阶段曾特别的看重过他,我也没有因为父亲对他的宠爱而产生对抗的情绪。这一点让我觉得奇怪的是,虽然我们年纪相仿,小时候也经常生活在一起。但是我们似乎没有什么成为朋友的缘分。随着年岁渐长,我们也就自然而然的分道扬镳,成为了不同的人。这么说似乎有点奇怪,不过我原本总是认为成|人的道路只有一条——人只有更加成熟更加自我完善之后才能理所当然的声称时光没有虚度。他倒是个相反的例子,我看着他和我一样长大,却变得越来越糟。我想,也许正是我看到他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我的认知,才让我格外在意的。就像你之前说的,他的存在‘增广’了我的见闻。”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段子好像在哪里听过呢。不过,且不论这个,人变成各种不同模样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我见过有一对夫妻养育了五个性格迥异的女儿都不以为奇,你只见识了一个不符合你期望的反倒在那里大惊小怪起来。我只好说你太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了。”
“你觉得理所当然?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会需要大学?既然集中的批量的相同模式的精英化教育被证明无法达到本身意图的话。”
“人并不是流水线上生产的东西。也不是蓑衣黄瓜……也就是切成片的黄瓜,每个切片看起来横截面都差不多。人是更加天差地别千奇百怪的……”
“……东西。”
“就是这样。”
“照你这么说来。我在这里唉声叹气,为我曾经认识的人变得面目全非而伤心,这些事情都是庸人自扰白费劲啦。因为人会变成各种样子,这只是幸运不幸运的几率问题。”
“你说话可真不客气,总是这样咄咄逼人不是什么好习惯。我只是想要和你说明一个世间的常态,并没有意愿要打击你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人的确应该尽可能变得好点优点和擅长的事情更多点。但是这应该主要是对自己的要求,如果你也这么寄望于别人,那么八成只好落得心碎的下场。”
“我没有心碎。”
“这只是一个比喻。不管对你的人际关系应该有帮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大家就都会觉得你是个好人啦,免得你看到别人不好地方自己心里生气不说,还连带着别人也心情不愉快。”
“这句话只有前半句有道理。我想你虽然年纪小,不过应该也清楚这个道理,宽容错误并不能让它变成美德,放纵只能酿造更多的过错。只有明确的指出对方的过错,才是真的打心眼里在帮助别人。”
“额,和你就完全说不通啊。这样子下去,你以后一定会变成愤世嫉俗看谁都不爽的青年……不,搞不好,其实这都是因为你的心眼实在太小的缘故吧,而且我瞧你对这一点还挺得意的。”
“坦诚也是一种美德。”
“你已经进入状态,完全得意上了。”
“那么你呢?政见不合的小姐。刚刚的事情你才说了一半,我还没找到什么机会嘲笑你呢。”
“我不是已经说完了吗?”
“原因,动机,以及最后受什么启发良心发现啦?刚刚你对我的事情大放厥词横加指责,总不会小家子的把自己扮成一个圣人吧。来说吧,也许你现在烦恼的事情果真能让我高兴呢。”
“我呢……最近搬了家,不得不和一个以前不认识的小姐一起住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
“家道中落?投靠亲友吗?”
“几乎是完全不认识,要从头开始相处。而且,搬家这件事也不是我自愿的,所以总有那么一瞬间会想:“真讨厌,真倒霉”,也时不时考虑是不是想办法自己一个住比较好呢。”
“你所谓的办法就是冒出了杀人的念头?”
“算是吧。一时糊涂嘛……”
“真是出人预料的冷酷的思考方式。”
“你说风凉话之前也得设身处地的替我想一想。要知道我可是……我可是……”
“你可是什么?”
“我可是个心灵脆弱的人,你这么说我的心都要碎了。我曾经也是家里的独女,突然之间情况逆转,当然不习惯寄人篱下,连自己的地盘都没有。可要把同住的人赶出我的地盘,我能想到的办法除了那个没有别的。”
“所以我说你冷酷。因为你在决定这种办法之前连和对方商量一下的念头都没有,你怎么知道对方不愿意帮助你?”
“我不是说了吗?我不习惯于寄望别人。我和你的情况不一样,也许你会出于道德感还是使命感什么的,将你身边的人纳入你的势力范围。不过我可懒得管别人的事。只是我很快就发现‘一旦别人的事是别人的生命’那就不能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了。我还真没办法变成丧心病狂的杀人魔,尤其是对方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面对侵害只会默默忍受的小女孩。”
“听你的形容词,我倒觉得你是还有些同情心。不过你觉得这样的形容合适吗?虽然你谈起话比外貌看起来要多点年纪,但是你不过也是有点古怪的小姑娘而已。”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擒拿鳌拜……我和你说这些干嘛。”
“听说大洋彼岸的清国曾有个皇帝叫这个名字。”
“……请允许我对您加以尊称,您还真是博文多学。不过我想说的是,年龄从来都只是困扰普通人的小问题。到了我和她这种情况,果然还是应该另当别论。总之,虽然现在还不了解她的性情如何,还是暂时计划相处看看。我果然还是做不了杀人这种事的,不过诱拐小孩子,让她按照我的意图行事倒( 玛丽苏的共犯—傲慢与偏见同人 http://www.xlawen.org/kan/3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