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阅读
是可以尝试一下。”
“我想再次提醒,你说出了和年龄不符的话。虽然谈了这么长时间,我都有点见怪不怪了——你果然还是增广了我的见闻。”
“说起诱拐小孩子,我突然有点倾诉欲望了。你知道吗?我想让她和我一起干一件大事情!”
“听起来不像是好事。”
“但也不算是坏事。姑且我就把它称为命运的挑战吧。”
“哦?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你把它称为命运?”
“起因也是因为我突然搬到这里的缘故。因为这样对我来说,原先拥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所以就算是我这么坚强的人,难免也会有迷茫失落的阶段……”
“方便的话,就把冗长的开场白省略掉吧,感激不尽。”
“我在迷茫和失落中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不过要达成需要同住的那个人的配合。”
“说来听听。”
“我想要赢得达西先生的芳心。”
“噗……咳咳……咳。”
“您是豌豆射手先生吗?啊,对了,这里是剑桥,时间也极有可能对上……所以,你的确有可能听说那位先生,我说的对吧?怎么样?他是不是很傲慢?”
“我……算是认识,可我觉得那个人并不认识你。”
“没有关系,如果一生下来就认识,那么我岂不是要成为他双胞胎的姐妹了吗?”
“你倒是知道那个人。”
“多多少少有一点,额,可能还挺多的。不过我也没见过他。”“你在开玩笑……”
“虽然我已经做好了传闻和实际差距甚远的心理准备,不过我想他值得我冒这个险。”
“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高大英俊,又很有钱。”“真是肤浅的评价。”
“实际点看这个世界吧,有无数做母亲把的这个当做女婿的最大优点。”
“……还有别的吗?”
“口嫌体正直?”
“什么?”
“……用错词了。应该说,虽然表面上看是个不怎么好的人,但是相处的久了才能发现除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以外——我是说除了过分沉默偶尔说两句都比较严苛之外,是个内外兼修又很有钱的美人。”
“……”
“我也想要变成这样的人。不需要每个人都觉得你很好,但实际上问心无愧觉得自己就是很好的人。我觉得有这样的傲慢无可厚非。”
“……你觉得像他这样的人……还不错?”
“很不错。我觉得可能是我这辈子能遇到的最好的男人了。”
“可你不是说我……说我小心眼苛责别人吗?我听说他也是个爱对人吹毛求疵的人。”
“此一时彼一时,你是你,他是他。因人而异,他做什么我都爱。”
“毫无原则可言的家伙。”
“我的原则就是达西先生。”
“……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你的是非观了。”
“那就不要评价,祝我好运就行了——要被那种傲慢的先生瞧上,那可绝非易事。啊,时间好像差不多了。同住的人快要来接我了吧,我们下午就要启程赶回伦敦。”
“祝你……祝你……”小达西先生早就满脸通红,他实在很难祝她“心想事成”,最后他只好说,“祝你旅行顺利。”
作者有话要说:1我讨厌四千字,但是居然写了这么多
2之前的版本,请大家称它为云图版本吧。因为作者是个情绪化的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人,所以稍微看点复杂的电影,就会产生对大家讲道理的冲动。
3那个版本和这个版本哪一个好,这一点自行评价吧
4这一版本写到后面非常的开心。我把之前版本里的两个人在这里都进行了强化。尤其是苏,更是变成一个坚强的少女(这样形容真是太贴切了……)我真的太高兴了,所以最后都不想写神态动作这种累赘,全对话……好痛快。
5至于这样写会不会影响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未来的关系。
嘛……
想多了吧,苏披着的皮只有九岁。
达西先生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危险的潜在犯人。
而且,我想表达的是,达西先生并不会因为别人说他不好,劝他,就对别人生气。
搞不好自此以后看腻了周围唯唯诺诺的人,喜欢上和自己作对的人呢。
所以说这种找抽的倾向。。。。。果真是天生的啊
56第55章
玛丽总算在午餐聚会之前大致整理好了仪容和心态,也终于能在被介绍给船长以及从事军火商人这种令人鄙视的职业的胡佛先生的时候,斯斯文文假模假式的微笑一番。再加上她的年纪离成年还差的很远,不管是谁也只把她当做小孩子,当做伊丽莎白·贝内特小姐的妹妹,于是也就没有人去计较她俭朴得有点奇怪的辫子和发尾尚未擦干的水滴了。
“年纪小就是有这种好处啊。”玛丽看双方(船上其他诸位值得结识的绅士和三位年轻小姐)正式介绍之后,几乎所有人瞧都不再正眼瞧她一眼,心里难免有些基于自尊心而产生的愤懑。眼见着别人都亲切的和两位年长一些的小姐交谈几句,眼瞧着别人被伊丽莎白贝内特当做另一位贝内特小姐的代言人,她为自己如此器重的苏却不能真正为人所知而感到不平。在她看来斯派洛小姐固然有个漂亮的头衔,姐姐伊丽莎白固然聪明温柔又活泼,但是苏并不逊色于她们。她相信如果有人能剖开自己内心发现这位深藏不露的小姐,只要能交谈上几句,一定会赞同自己的看法。可是没有哪个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玛丽不仅生别人的气,也忍不住要生自己的气。
好在苏除了达西先生之外几乎别无所求,她既不在乎这些大部分都有丰富买卖鸦片和黑奴经验的所谓的绅士们怎么看她,也打心底里把这些人看得一文不值,玛丽的心情才稍稍得到了安慰。
“如果他们再仔细瞧上我们一眼,我可不保证我们脚上现在穿的那两只不一样款式的鞋子不会露出破绽。”
她(们)就是为了掩饰脚上因为着急而穿错的鞋子,才亦步亦趋的跟在伊丽莎白身后的。
“即使这样,我也不会原谅他们以貌取人的。我们犯下的那点小错误并不能掩饰他们不同性质无礼行为。”
“得啦。胡佛先生已经好心好意的让仆人给我们准备了果汁。”
“他给丽萃喝的可是葡萄酒。”
“你想让我说他对伊丽莎白不怀好意呢?还是说他看碟下菜呢?伊莱扎差不多都要十五岁了,午餐的时候喝上一杯酒精度数很低的葡萄酒不算什么大错,贝内特先生会原谅她的。至于你要不要原谅她,这件事我就不去评判了。”
“我?”
“‘明明和我差不多,怎么擅自先尝试葡萄酒的味道’或者‘你不比我大多少,为什么会被差别对待’之类的。这种程度的公平意识,我觉得很好啊。”
“你总是这样变着法儿教训我……”
“因为在我伸手够得着的范围里就你一个。”苏一边跟在伊丽莎白傍边,一边小心翼翼的捧住手里的杯子,“现在,让我们安安静静听一下胡佛先生是如何对一位少不经事的淑女吹嘘他肮脏的工作的,而那位淑女的表现要是有让人看不过去的地方,我一定会狠狠的在你面前批评她的——当面那就算了。”
这么说定之后,她们就暂时停止了在人群中孤独的自娱自乐,转头发掘起别人身上的乐趣了。
正如前面所介绍的,胡佛先生是一名军火商人。当然在他年轻的时候,原本也不想从事这样一个容易教人误解的工作。他倒是对绘画极为感兴趣,在十八岁的时候在欧洲各地拜访名师学习各种绘画技术,可惜绘画对他的兴趣却不高。胡佛先生成年后虽以画家的身份入世,但是在事业上却屡屡受挫,很快就在上流社会各种朋友的介绍帮助之下,做起了军火商的工作。
胡佛先生把自己之前艺术经历和伺候心理的磨难说得如此娓娓动听,尤其是在讲述自身遭遇的困境的时候显得那么坚定不移英勇无惧,叫听的人很难不动容。
玛丽在苏偶尔轻描淡写的评论下,在心里笑得差点直打滚。就连一直点头微笑的伊丽莎白也实在有点绷不住,只好让自己不去看胡佛先生的表情免得自己也一不留神就真情流露。
胡佛先生一定是个积极乐观的人,即使他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深爱的艺术,但是他也没有迁怒命运或是变得消沉起来。他对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也一样满怀深情,声情并茂的向各位小姐们做着介绍。
“我凑巧随身携带着这样一个小玩意儿。”胡佛先生从胸口的袋子里拿出一个指节大小的玩意儿,他带着得意的炫耀的神气将它摊在手掌上,“这个就是最新式的枪支所使用的……额……该怎么说才好呢?”因为战争和枪支都是男人们的玩意儿,奉行这种观念行事的胡佛先生发觉自己很难对小姐们使用“子弹”这个带着冷酷色彩的词,于是他绞尽脑汁想了一个代替的词,称那种生产出来就是为了破坏人类机体造成恶性伤口的东西为“发射物”。他对于自己这个创举很自得,觉得自己保护了年轻小姐们纯洁善良的心灵,愈发洋洋得意的介绍起手里的小玩意儿了。
“……后面这个亚麻布做的白色的小筒里面装的就是火药。依靠它点燃后爆炸产生巨大力量,发射物就会以极高的速度从枪筒里射出去,然后击中目标。”胡佛先生伸出手指做了个击中自己心脏的陶醉的表情。
“啧,他非得用发射物这种词来代指子弹吗?”苏终于被惹得生了气,她语带不快的在心里嚷道,“真是和某个国家在历史教科书里使用的‘进出’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什么‘多次进出中国’,见鬼的‘发射物’。不用荤段子掩饰侵略和杀人难道会死吗?”
玛丽虽然不明白苏生气的原因,但是她很能体会生气的感觉。她正想问一问理由,这时候斯派洛小姐很感兴趣的向胡佛先生提了有关火药的问题,转移了两人的注意力。
“听说这里的火药,和摄政王生日时候燃放的烟花其实是同种东西?”
“是这样的,斯派洛小姐。”
“可我记得烟花……点燃的时候视觉效果好像和这个不大一样。我以前还一直以为火药是绚烂又美丽的代名词。”
“这是基于不同目的将同一种东西做不同的工艺处理达到的效果。”胡佛先生拿腔拿调的解释道,“正如马可波罗将她带到佛罗伦萨之前的用途一样,在它东方的起源地,火药的运用一直如同一位淑女,美丽小心翼翼,如夜空里的明月一样高不可攀。而当她到了欧洲之后就被挖掘出更多的东西——她的力量还有速度。她的魅力也就彻底的被点燃了。”
胡佛先生做了个烟花绽放的手势。
“比起她在这个亚麻布里起到的作用,我更欣赏她原本的功能——能够带给人们更加纯粹的不含杂质的美的享受。像斯派洛小姐说的那样绚烂美丽,而且欣赏这种美丽的人不必由此产生心理负担。”伊丽莎白没有被他的身体语言感染到,反而冷静的说,“我觉得最开始使用它的中国人很聪明。”
“当然啦,他们……”胡佛先生撇了下嘴,“拥有某种古老的智慧。但是我得说,要论真正的智慧,他们还有许多欠缺。”
“您是因为他们没能开发出火药更多的用途才这么说的吗?”
“这显然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可是我认为与其说这是智慧上的缺陷,还不如说他们侧重的观念和我们不同。他们不像我们或是大洋彼岸的法国人那样,把智慧用到各种方面来发散多余的不驯服的精力。他们更着迷运用自己的智慧享受闲适的生活。而我觉得真正的生活就该这样全心全意的去投入去享受。”
一直一言不发的布雷恩先生这时候开了口:“想不到贝内特小姐还是个不明显的反战主义者。”
“如果你也是一个生活在伦敦边缘整天都能听到战报不好消息的乡村里的年轻姑娘,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这些年里看到自己周围同龄人被送上战场后再也看不到他们回来,如果……”伊丽莎白显然记起了对方正是一名军官,于是缓了缓语气才继续说道,“如果您也和我母亲一样为周围年轻男女的性别比例感到忧心,那么您也会对战争感到厌烦的。”
胡佛先生感觉自己听懂了伊丽莎白话里的意思,赶紧说点俏皮话夺回发言权:“亲爱的贝内特小姐,我希望您这样年轻美丽的小姐将来也不会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忧心。我看我们大可以给摄政王陛下上书,给他讲一讲东印度公司在阿拉伯和清国的见闻。”
苏心里对玛丽暴躁的说:“我简直不相信这个人居然是个这么猥琐的人。他居然在对伊莱扎暗示一夫多妻制度。厚颜无耻开起这种玩笑!我若是伊莱扎非给她好看不可。”说着就在那儿描绘起“血腥恐怖”的场面起来。
“放心,我想丽萃会给他好看的。”
果然伊丽莎白弄懂了胡佛先生的意图之后再也忍不住了,她拉下脸不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她一脸严肃但是轻声的不惊动旁人的指责道:“您这样的想法已经违背了基督徒应该遵守教义,也违背了婚姻誓词中的忠贞如一。我不得不劝您谨言慎行,好在我相信在场的几个人并不会到处宣扬您刚刚说的话。”
布雷恩先生一声不吭的看着伊丽莎白说这话。斯派洛小姐看他的态度分明是支持贝内特小姐,也连忙做出谴责的难以置信的表情。
布雷恩先生担心胡佛先生对小姐们说话还是这么不经过大脑,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于是就不动声色地找了个借口带着小姐们离开,和别人攀谈起来。
在这种女宾稀少的场合下,作为未成年的并且年龄较小的贝内特小姐,玛丽和苏几乎没有说话的机会。但是这倒大大增加了她们观察别人评论别人的机会。苏除了对大部分人的言行举止做出恰如其分的形容和评价之外,最后在餐聚结束的时候还特别慎重的对玛丽说:“毫无疑问,胡佛先生是个表里一致的猥琐的人。斯派洛小姐也像想象中那样缺乏见识不足为道。布雷恩先生还是那么无趣。但是伊莱扎·贝内特即便她会是我实现人生目标的巨大障碍,我也得承认,她有让旁人惊讶的正直和勇气……难怪她会让这么多人青睐有加。”
作者有话要说:亲们,我感冒了。我连续三年在过年的时候感冒了。比前两年要好的是,我没有发烧。没有肌肉酸疼的躺在床上。但是我还是要多休息才行。
所以暂时留言要慢慢回了。谢谢大家的祝福,谢谢大家的鼓励。
希望早日完结
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新年愿望
一完结
二新文
三拿到更新红花小镶边
四用文赚早点钱
五身体健康
六事业顺利
七更少后悔
八更多努力
九志向坚定
十再接再厉
更新计划
一句话尽快完结
新文计划
吸血鬼题材
魔王勇者题材
vip
至少让我vip一次,一次也好
钱
多多益善,少的也行,一分我也喜欢
健康
最重要
事业
想换工作
其余是自我内在修养
57第56章
苏期待的旅行并不是在颠簸的海上眺望灰蓝色的水面和海浪尖上跳跃的白沫。可她更不喜欢狭小的船舱和那些整天谈论战争和与之相关的贸易的人,相比之下她宁可更加长时间的眺望天空和海。而伊丽莎白身为姐姐不得不代替她遭这份罪,苏一想起这些来的时候,还是不免在庆幸之余感到少许同情——她即使孤身一人也有玛丽贴心的陪伴,可怜的伊莱扎即使不留情面的想要讽刺某个人却仍困于自己的良好教养里,落得个“活泼伶俐”的评价。
只是苏享受了一会儿清闲之后,总还是会发现无所事事也够教人难以忍受的。她数了一会儿浪花和天上的云就发觉自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她平常就喜欢冷言冷语挑三拣四看什么都不顺眼,但公平起见,我们得说那都是基于她变化有限的世界和空间带给她太多糟糕的心情。而且格外重要的一点,她把这些原本理应会发展成负面感情的想法止步于个人癖好,也就是说尽管她是那种不太好相处的人,尽管她总在挑剔你的不足之处,但是截然相反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她时不时就会发现她不喜欢的人性特点在某些场合发生了特别的变化,竟然成了她极为欣赏的片段。而且她的立场与其说是某个人还不如说是人的言行,她能够一边变着花样吐槽某些言行举止的失误和缺陷,一边却令人难以置信的深深喜爱着那个做出那些言行举止的人。这个前后关系反过来在她也一样行得通。
玛丽自然不会知道,在苏把她和伊丽莎白的关系定位在眼下这个不怎么友好的境况之前,在所有事情都还没有开始之前,苏是某一本书狂热的书迷——不仅深深迷恋着书中高大英俊高尚正直又很有钱的男主角,同时也极端的崇拜书中在某个方面来说与男主角旗鼓相当棋逢对手的女主角。每看一次那本书,都为两者的结合感到由衷的欣喜和心满意足。
只是世道变啦,设身处地之后,苏的某个排行榜上有了她自己的名字,作为一个自私的没有什么高尚情操的普通型少女,非要她在男主角和女主角之中进一步做个选择的话,考虑到自身梦想和利益,她也就毫无为难之处的很快把女主角从偶像划到另外一种全新角色的范围里去了——至少表面上她是这么全心全意的让自己这么坚信的。也许她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自信满满实在是毫无道理的蠢行:时间总是喜欢在已经完美的计划上来捣个乱,让那些自以为高明睿智的人和看起来正确敏捷的决断变得充满戏剧性的因子。
身为旁观者的玛丽就敏锐得发觉:虽然她果真打心眼里对伊丽莎白存在这样那样的戒备和抵触,可有时候她却仍然不自觉的被伊丽莎白的言行举止感染,再是小心翼翼防备都没有用。苏这样的人也许不太容易瞧得起别人,但被同样的人同样的言行举止再度征服,似乎是难以避免和克服的事情。
“苏,你要是继续沿着这个路线散步下去,我们可能就会打扰到别人说话了。不过,我总觉得你好像很想听一听他们到底在说什么。”
玛丽所说的“苏的路线”,仔细研究一下的话就能发现,虽然路线看起来并不规则,但有迹可循。苏总是在无意识的时候向某人靠近,而等到惊觉之后又以突兀的角度反向离开。她想让自己的行动显得漫无目的,可没办法躲过一直观察着她的眼睛。
“……玛丽。”
“怎么啦?”
“没什么……既然你都发现了,那我们干脆就去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吧。”
苏敢于承认就根本不考虑要不要去做个偷听者,她大大方方调转方向径直朝伊丽莎白和斯派洛小姐以及她们周围的那些人走去。此刻先生和女士们正在就一个未必人人都感兴趣但肯定人人都有感想的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因为某几个人之间意见分歧而造成的激烈辩论,让其他想要打圆场把争辩压下去的人完全找不到机会插话。苏在旁边听了不到五分钟就能完整的推测出整个事情的始末了。
起头是这样子的:
斯派洛小姐发现在船上服事的女仆中有一个人较他人有些不同。她不仅举止文雅有礼言谈敏捷聪慧,长得还十分标致,她在船上工作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更叫人惊喜的是那个姑娘着实勤劳能干。斯派洛小姐前个下午因为参观船舱时不留意,在裙子最外面的纱上挂出了一大条裂缝,她本以为船上人手不够肯定找不到巧手的女仆把裙子补好,因此也压根儿没吩咐人这么做——她盘算着要是能够找到称手的工具,倒是可以自己亲手把它修补的更好看点。结果今天早饭的时候,那个叫做安妮的女仆便把经过修补几乎看不出痕迹的裙子洗好熨干一起送了过来。斯派洛小姐见裙子上针脚细密,修补的地方还用了少许花纹做掩饰,比她自己亲自做还要来的好看,便由衷的夸奖起那个女仆来。
只是出乎斯派洛小姐预料的是:这夸奖在布雷恩先生和伊丽莎白耳边轮转了几番,倒在他们之间激起了一个新的话题,而这个话题触动了她以往的一些心事,叫她没办法像他们一样侃侃而谈。
伊丽莎白附和斯派洛小姐对那个女仆大加称赞,夸她是个能干肯吃苦的姑娘,一定会有大出息。她不免也要恭维斯派洛小姐颇有识人之明,可是没成想这些场面话里竟然留了话柄叫布雷恩先生逮住了。
苏几乎可以想象那位先生是带着怎样无聊的固执和同样无聊的语气说出自己的观点的。再加上他和伊丽莎白愈争愈烈——要知道平日里人们一旦叫起真儿来,渐渐就难以很快察觉自己都说了什么样的话,也记不得自己使用了多么强硬的语气——为了增强的自己的观点,让它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布雷恩先生又说出下面一番话来。
“我并不觉得一个性格健全人格独立的人,长时间只能在别人面前维持吃苦耐劳勤劳肯干这一项美德有什么地方值得夸耀的,这不是反而更加能说明,除了具备其他种种素质之外,愈加不能缺乏一个聪颖的头脑。如若不然纵使千好万好也是徒然,也只能维持现状。”
幸好女仆的工作是很忙的。苏和玛丽都由衷的这么想,不然布雷恩先生不仅要因为“瞧不起女人的工作”而冒犯到伊丽莎白,也许还会因为冒犯到女仆的尊严,而不得不对接下来的起居饮食提心吊胆。
伊丽莎白被惹急了反倒能更加心平气和一些,只是她的措辞也更加锋利更加逻辑缜密,显然她也不甘心就此接受布雷恩先生的论调。在她看来,布雷恩先生一定是认为“女人们的工作无足轻重,干一辈子也都是鸡毛蒜皮,更成不了大器”,这种观点虽然是比较偏颇的从布雷恩先生之前的话里听出的,但是伊丽莎白相信他主要想要表达的就是那样一个意思。
于是她挑了挑眉毛,换了个更诙谐的语气:“那么您一定觉得住在贫民窟的穷人们要不是些无耻懒汉,要不就是些智力贫乏的可怜虫。因为只能做些低贱乏味工作的人大都是笨蛋。您是这样的看法吗?”
“贝内特小姐,我恳请你公正的不带私心的听一听我的意见。现在您是太极端的看待这个问题也太片面的听我说的话了。实际上我更加强调的是人能否获得更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或者她)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克服了多少因自身局限和外界制约造成的先天缺憾。见闻和知识并非不能弥补,但他要是只满足于吃苦耐劳这样的评语,那么终其一生也只能止步于此,因为这样的品质只有有心人人都能做到。也可以说除了上帝安排着我们的命运之外,我们自己也参与其中。”
苏只能认为布雷恩先生倒是挺能说大话的。因为他巧妙的转了话锋将辩论的话题改成“人应该时时刻刻力求上进”这种大家都认同的世间常理,他占据了这样有利的优势,伊丽莎白因为年纪不大还真就被他难住了。
玛丽见苏不打算说点什么,于是就在别人无法窥探的地方偷偷对苏说:“我觉得布雷恩先生说的非常对,他的见识可比丽萃强多了。”
她的办法立刻生效了,因为苏马上就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语调反问道:“你还真觉得他说得对,说得毫无破绽?”
玛丽见状便表示肯定,于是苏就打算用行动来证明那位先生说的到底对不对,对到什么程度——就某个方面来,玛丽已经摸透了苏的脾气,她不仅不容易服气别人,不肯爽快的称赞别人,还很容易中她自己说的那种“激将法”。
苏站到伊丽莎白身边,和她一样稍稍抬起头来看着布雷恩先生。
“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苏不紧不慢的说道,“在某种轻微的程度或者说某个狭窄的范围内,毫无疑问,就是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我本来以为是一章搞定的。
但是看篇幅会超出四千字。。。。。。
那就下一章再吵吧。
关于苏对伊丽莎白的感觉
我以前是不是没明确提过,苏是伊丽莎白的粉丝?
哈哈哈
她是哦
是哦
所以苏这个家伙还有很多秘密呢。
58第57章
伊丽莎白见到平时安安静静只喜欢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妹妹为自己说话,一方面感受到确实的姐妹情深,而另一方面又担心除了自己之外还要拖累玛丽一起来惹人不高兴。
她第一个反应倒是要劝着玛丽,千万不要一时兴起像自己这样忘了形。但是很快她反而发觉,自己这个妹妹也许在某些方面气焰比她还要盛,还要来得不服输。她平日里看起来脾气随和闷声不响,似乎是因为她和别人缺乏交集的缘故——她既不随便赞同别人的话,也不把自己的看法和人说,以至于姐妹们很难摸清她的喜好。而就她的观察来说,她更相信玛丽的安静并不是基于羞射腼腆这类司空见惯的因素,相反的,她能隐约察觉出那是一种懒得计较或者说是自视甚高的骄傲。进一步想下去,伊丽莎白还真回忆不起来,什么时候见过玛丽和什么人针锋相对过。她从九岁开始就再也不介意莉迪亚和基蒂吵吵闹闹抢她的东西。小妹妹们对她偶有冒犯,她也只是一本正经不冷不热的讲两句大道理,一点也不在乎她们是不是听得进去。可现在伊丽莎白还来不及为自己造成的局面说两句缓和的话,玛丽居然冷不丁就站出来了,而且看架势只要布雷恩先生搭一句话,她就准备滔滔不绝不慌不忙的讲下去。
尽管伊丽莎白认为玛丽是个令人琢磨不透的妹妹,实际上她才不是。她的脾气性格要是有什么地方和一般同年龄的少女显得太多不一样,那基本都是因为内部“数量”上的差异。复数位的人格要研究起来,就比一般人麻烦得多了。
伊丽莎白还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布雷恩先生那边也终于下定决心忘记绅士风度,要和一个小姑娘在言辞口角上计较下去了。他花了点时间克制了之前针对伊丽莎白而较为强硬情绪,换了个较为温和(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语气说道:“你是说,我刚刚说的那些话只有狭窄的适用范围?”
不管从任何角度来说,正确对待小姑娘的态度在苏这里也是行不通。她不吃这套,因此欣赏不了布雷恩先生对自己的优待。所以她毫不犹豫的爽快答道:“当然……是的。说不定等你意识到这程度到底有多轻微,这范围到底有多狭窄,你就不会为自己掌握的真理感到骄傲或者是自豪了——真理都有这毛病,它像调配的药水一样,总是在一个范围一个时间段内起效,过了那劲儿就是毒药了。当然真理之间的适用范围也是不同的,所以人们也很难发现自己在什么时候用错了论据。”
“……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说‘人们’其实特指的就是我呢?”好在布雷恩先生并不爱怨恨人,要不这对机智善辩到都有点口无遮拦的姐妹今天就把他得罪狠了。
“大家都是这样的。你不必因为轮到你而感到伤心。”
“可我真的还没有察觉我刚刚说的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我希望这不是因为我太过自信的缘故。”
“艾萨克·牛顿的三定理都不能保证自己在时间洪流里的地位永远不变,但爵士这么聪明的人也不能发现到底是什么阻止他去完善自己理论。所以你这么自信,我倒真觉得情有可原。”
“请问牛顿三定理什么时候犯错啦?”
大概是量子力学的时候吧——苏虽然这么想,但是她发现自己其实也只知道这么点东西——于是她赶紧又把话题转了回去。
“我们还是把三定理的事情稍微搁置一下。先来结束之前你和我姐姐之间的争辩。”
布雷恩先生无不遗憾又万分为难的同意了。虽然他已经被别的话题勾起了兴趣,但是他还是同意先把之前的争辩先解决掉。
“为什么布雷恩先生反而在意牛顿三定理?”玛丽偷偷问苏。
“因为参军之前他是搞天文学的,对万有引力有割舍不掉的情缘。”苏忍不住要分心鄙视玛丽的记性,“你难道已经忘记我们是因为什么和这个人认识的?”
“从顺序上来说是因为月食,《宇宙和谐论》和开普勒。”
“没错没错。”
从某个角度来考虑的话,想要分出言辞上胜负的双方其实都已经开始走神了。
“之前你说人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力求上进,最后才能出人头地——我概括的意思应该没有错吧。”
“是的。”
“那么,你觉得出人头地这个词又该怎么解释呢?针对刚刚你们说的那位船舱女仆。假使她能孜孜不倦充实自己,变得十全十美,那么她应该是要变成女仆总管还是商人的妻子才能够得上你说的成大器的标准?”
“我想,以她的身份地位来说,这两个都是不错的选择。我觉得不管她达成哪一个目标,对她而言都是不小的体面和成就。”
“以她的身份和地位……这就是我说的局限。你看见那边被阳光照得发亮的海水了吗?现在在这下面好几百英尺的地方有一条聪明强壮的小鱼,它偶然抬头发现头顶的地方还有一处闪闪发光的美丽世界。出于好奇或者向往,它就拼命的往上游往上游,克服了体力和天敌等困难终于游到了水面。然后它发现发亮的并不是海水,而且海水的世界也有上限。水和空气的分界线却是凭它自身的某些特质而注定不可能逾越的。你觉得它是会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高兴呢,还是会因为发现世界的尽头感到敬畏呢?”
“其实你想说它既不会高兴也不会敬畏吧。”
“不。我想其中它们中一部分并不会白日做梦或者奇思妙想,所以能够对自己自下而上跨越的距离感到满意和沾沾自喜。只有极小一部分既没有自知之明也没有礼教约束妄自尊大的家伙,才会忿忿不平嫉妒天空中的飞鸟,才会在海面上跳来跃去自取其辱。”
“真想不到。”布雷恩先生带着像是疑惑的表情开了口,“玛丽小姐年纪这么小却想的这么多这么愤世嫉俗。”
“这么说,你把我刚才那番话当成闲来无事而钻研出来的愤世嫉俗咯?你要是这么宽容的去想我刚刚那番失礼的话,那我可就继续大放厥词了。”
布雷恩先生无奈的笑了下,不做声。
“如果那位女仆最后变成了聪明能干的女仆主管,成为大家族的管家太太。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吝啬的赞美她的。即便是你这么严格要求的先生想必也能顺便为她说几句好听的话。但是要是她和你一样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呢?果敢决断对某些地位较高的绅士来说,是引人钦佩的个性和品德。但是没有那样的地位和身份而做出同样的事情,只会惹人笑话她的见识和品性。对你来说完善自我和积极上进的确是好事情,是人性中应该要具备的特质。但这种事情落在不同的人头上效果都不一样。我们知道那些终日只知道算计钱财得失不喜欢看书增长才干的商人是多么令人生厌,可他们就是依靠算计钱财发家的。假使他们想要和您一样善良慷慨,那么和他们同样处境的人并不会赞扬这种行为,只会觉得他们做了傻事,生活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由此可见,有些行为到底是不是优点和美德,那还得针对做出这些行为的人到底是谁。所以人也只能恰如其分的行事,恰如其分的取得财富和地位。正如你是绅士,那位女仆并不是绅士的女儿那样,这就是天空和海水的分界线,不会因为努力或者意志而改变。”
要不是怕说过了头,过会儿可能还要被伊丽莎白说教,苏本来还打算进一步说点阶级矛盾之类的问题,搞不好还要来句“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流”的警世名言。可她也懂得见好就收,不要把自己搞得下不了台。苏明白眼前这些人都不是她刚刚所说的海水里的鱼而是天空中的鸟,和他们说众生平等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毫无用处。苏猜想他们连想象一下“贫民区人居然和他们一样又聪明又能干”的经历都没有,更别提思考这种荒诞怪论的余暇和涌起了,所以( 玛丽苏的共犯—傲慢与偏见同人 http://www.xlawen.org/kan/3007/ )
“我想再次提醒,你说出了和年龄不符的话。虽然谈了这么长时间,我都有点见怪不怪了——你果然还是增广了我的见闻。”
“说起诱拐小孩子,我突然有点倾诉欲望了。你知道吗?我想让她和我一起干一件大事情!”
“听起来不像是好事。”
“但也不算是坏事。姑且我就把它称为命运的挑战吧。”
“哦?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你把它称为命运?”
“起因也是因为我突然搬到这里的缘故。因为这样对我来说,原先拥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所以就算是我这么坚强的人,难免也会有迷茫失落的阶段……”
“方便的话,就把冗长的开场白省略掉吧,感激不尽。”
“我在迷茫和失落中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不过要达成需要同住的那个人的配合。”
“说来听听。”
“我想要赢得达西先生的芳心。”
“噗……咳咳……咳。”
“您是豌豆射手先生吗?啊,对了,这里是剑桥,时间也极有可能对上……所以,你的确有可能听说那位先生,我说的对吧?怎么样?他是不是很傲慢?”
“我……算是认识,可我觉得那个人并不认识你。”
“没有关系,如果一生下来就认识,那么我岂不是要成为他双胞胎的姐妹了吗?”
“你倒是知道那个人。”
“多多少少有一点,额,可能还挺多的。不过我也没见过他。”“你在开玩笑……”
“虽然我已经做好了传闻和实际差距甚远的心理准备,不过我想他值得我冒这个险。”
“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高大英俊,又很有钱。”“真是肤浅的评价。”
“实际点看这个世界吧,有无数做母亲把的这个当做女婿的最大优点。”
“……还有别的吗?”
“口嫌体正直?”
“什么?”
“……用错词了。应该说,虽然表面上看是个不怎么好的人,但是相处的久了才能发现除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以外——我是说除了过分沉默偶尔说两句都比较严苛之外,是个内外兼修又很有钱的美人。”
“……”
“我也想要变成这样的人。不需要每个人都觉得你很好,但实际上问心无愧觉得自己就是很好的人。我觉得有这样的傲慢无可厚非。”
“……你觉得像他这样的人……还不错?”
“很不错。我觉得可能是我这辈子能遇到的最好的男人了。”
“可你不是说我……说我小心眼苛责别人吗?我听说他也是个爱对人吹毛求疵的人。”
“此一时彼一时,你是你,他是他。因人而异,他做什么我都爱。”
“毫无原则可言的家伙。”
“我的原则就是达西先生。”
“……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你的是非观了。”
“那就不要评价,祝我好运就行了——要被那种傲慢的先生瞧上,那可绝非易事。啊,时间好像差不多了。同住的人快要来接我了吧,我们下午就要启程赶回伦敦。”
“祝你……祝你……”小达西先生早就满脸通红,他实在很难祝她“心想事成”,最后他只好说,“祝你旅行顺利。”
作者有话要说:1我讨厌四千字,但是居然写了这么多
2之前的版本,请大家称它为云图版本吧。因为作者是个情绪化的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人,所以稍微看点复杂的电影,就会产生对大家讲道理的冲动。
3那个版本和这个版本哪一个好,这一点自行评价吧
4这一版本写到后面非常的开心。我把之前版本里的两个人在这里都进行了强化。尤其是苏,更是变成一个坚强的少女(这样形容真是太贴切了……)我真的太高兴了,所以最后都不想写神态动作这种累赘,全对话……好痛快。
5至于这样写会不会影响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未来的关系。
嘛……
想多了吧,苏披着的皮只有九岁。
达西先生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危险的潜在犯人。
而且,我想表达的是,达西先生并不会因为别人说他不好,劝他,就对别人生气。
搞不好自此以后看腻了周围唯唯诺诺的人,喜欢上和自己作对的人呢。
所以说这种找抽的倾向。。。。。果真是天生的啊
56第55章
玛丽总算在午餐聚会之前大致整理好了仪容和心态,也终于能在被介绍给船长以及从事军火商人这种令人鄙视的职业的胡佛先生的时候,斯斯文文假模假式的微笑一番。再加上她的年纪离成年还差的很远,不管是谁也只把她当做小孩子,当做伊丽莎白·贝内特小姐的妹妹,于是也就没有人去计较她俭朴得有点奇怪的辫子和发尾尚未擦干的水滴了。
“年纪小就是有这种好处啊。”玛丽看双方(船上其他诸位值得结识的绅士和三位年轻小姐)正式介绍之后,几乎所有人瞧都不再正眼瞧她一眼,心里难免有些基于自尊心而产生的愤懑。眼见着别人都亲切的和两位年长一些的小姐交谈几句,眼瞧着别人被伊丽莎白贝内特当做另一位贝内特小姐的代言人,她为自己如此器重的苏却不能真正为人所知而感到不平。在她看来斯派洛小姐固然有个漂亮的头衔,姐姐伊丽莎白固然聪明温柔又活泼,但是苏并不逊色于她们。她相信如果有人能剖开自己内心发现这位深藏不露的小姐,只要能交谈上几句,一定会赞同自己的看法。可是没有哪个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玛丽不仅生别人的气,也忍不住要生自己的气。
好在苏除了达西先生之外几乎别无所求,她既不在乎这些大部分都有丰富买卖鸦片和黑奴经验的所谓的绅士们怎么看她,也打心底里把这些人看得一文不值,玛丽的心情才稍稍得到了安慰。
“如果他们再仔细瞧上我们一眼,我可不保证我们脚上现在穿的那两只不一样款式的鞋子不会露出破绽。”
她(们)就是为了掩饰脚上因为着急而穿错的鞋子,才亦步亦趋的跟在伊丽莎白身后的。
“即使这样,我也不会原谅他们以貌取人的。我们犯下的那点小错误并不能掩饰他们不同性质无礼行为。”
“得啦。胡佛先生已经好心好意的让仆人给我们准备了果汁。”
“他给丽萃喝的可是葡萄酒。”
“你想让我说他对伊丽莎白不怀好意呢?还是说他看碟下菜呢?伊莱扎差不多都要十五岁了,午餐的时候喝上一杯酒精度数很低的葡萄酒不算什么大错,贝内特先生会原谅她的。至于你要不要原谅她,这件事我就不去评判了。”
“我?”
“‘明明和我差不多,怎么擅自先尝试葡萄酒的味道’或者‘你不比我大多少,为什么会被差别对待’之类的。这种程度的公平意识,我觉得很好啊。”
“你总是这样变着法儿教训我……”
“因为在我伸手够得着的范围里就你一个。”苏一边跟在伊丽莎白傍边,一边小心翼翼的捧住手里的杯子,“现在,让我们安安静静听一下胡佛先生是如何对一位少不经事的淑女吹嘘他肮脏的工作的,而那位淑女的表现要是有让人看不过去的地方,我一定会狠狠的在你面前批评她的——当面那就算了。”
这么说定之后,她们就暂时停止了在人群中孤独的自娱自乐,转头发掘起别人身上的乐趣了。
正如前面所介绍的,胡佛先生是一名军火商人。当然在他年轻的时候,原本也不想从事这样一个容易教人误解的工作。他倒是对绘画极为感兴趣,在十八岁的时候在欧洲各地拜访名师学习各种绘画技术,可惜绘画对他的兴趣却不高。胡佛先生成年后虽以画家的身份入世,但是在事业上却屡屡受挫,很快就在上流社会各种朋友的介绍帮助之下,做起了军火商的工作。
胡佛先生把自己之前艺术经历和伺候心理的磨难说得如此娓娓动听,尤其是在讲述自身遭遇的困境的时候显得那么坚定不移英勇无惧,叫听的人很难不动容。
玛丽在苏偶尔轻描淡写的评论下,在心里笑得差点直打滚。就连一直点头微笑的伊丽莎白也实在有点绷不住,只好让自己不去看胡佛先生的表情免得自己也一不留神就真情流露。
胡佛先生一定是个积极乐观的人,即使他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深爱的艺术,但是他也没有迁怒命运或是变得消沉起来。他对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也一样满怀深情,声情并茂的向各位小姐们做着介绍。
“我凑巧随身携带着这样一个小玩意儿。”胡佛先生从胸口的袋子里拿出一个指节大小的玩意儿,他带着得意的炫耀的神气将它摊在手掌上,“这个就是最新式的枪支所使用的……额……该怎么说才好呢?”因为战争和枪支都是男人们的玩意儿,奉行这种观念行事的胡佛先生发觉自己很难对小姐们使用“子弹”这个带着冷酷色彩的词,于是他绞尽脑汁想了一个代替的词,称那种生产出来就是为了破坏人类机体造成恶性伤口的东西为“发射物”。他对于自己这个创举很自得,觉得自己保护了年轻小姐们纯洁善良的心灵,愈发洋洋得意的介绍起手里的小玩意儿了。
“……后面这个亚麻布做的白色的小筒里面装的就是火药。依靠它点燃后爆炸产生巨大力量,发射物就会以极高的速度从枪筒里射出去,然后击中目标。”胡佛先生伸出手指做了个击中自己心脏的陶醉的表情。
“啧,他非得用发射物这种词来代指子弹吗?”苏终于被惹得生了气,她语带不快的在心里嚷道,“真是和某个国家在历史教科书里使用的‘进出’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什么‘多次进出中国’,见鬼的‘发射物’。不用荤段子掩饰侵略和杀人难道会死吗?”
玛丽虽然不明白苏生气的原因,但是她很能体会生气的感觉。她正想问一问理由,这时候斯派洛小姐很感兴趣的向胡佛先生提了有关火药的问题,转移了两人的注意力。
“听说这里的火药,和摄政王生日时候燃放的烟花其实是同种东西?”
“是这样的,斯派洛小姐。”
“可我记得烟花……点燃的时候视觉效果好像和这个不大一样。我以前还一直以为火药是绚烂又美丽的代名词。”
“这是基于不同目的将同一种东西做不同的工艺处理达到的效果。”胡佛先生拿腔拿调的解释道,“正如马可波罗将她带到佛罗伦萨之前的用途一样,在它东方的起源地,火药的运用一直如同一位淑女,美丽小心翼翼,如夜空里的明月一样高不可攀。而当她到了欧洲之后就被挖掘出更多的东西——她的力量还有速度。她的魅力也就彻底的被点燃了。”
胡佛先生做了个烟花绽放的手势。
“比起她在这个亚麻布里起到的作用,我更欣赏她原本的功能——能够带给人们更加纯粹的不含杂质的美的享受。像斯派洛小姐说的那样绚烂美丽,而且欣赏这种美丽的人不必由此产生心理负担。”伊丽莎白没有被他的身体语言感染到,反而冷静的说,“我觉得最开始使用它的中国人很聪明。”
“当然啦,他们……”胡佛先生撇了下嘴,“拥有某种古老的智慧。但是我得说,要论真正的智慧,他们还有许多欠缺。”
“您是因为他们没能开发出火药更多的用途才这么说的吗?”
“这显然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可是我认为与其说这是智慧上的缺陷,还不如说他们侧重的观念和我们不同。他们不像我们或是大洋彼岸的法国人那样,把智慧用到各种方面来发散多余的不驯服的精力。他们更着迷运用自己的智慧享受闲适的生活。而我觉得真正的生活就该这样全心全意的去投入去享受。”
一直一言不发的布雷恩先生这时候开了口:“想不到贝内特小姐还是个不明显的反战主义者。”
“如果你也是一个生活在伦敦边缘整天都能听到战报不好消息的乡村里的年轻姑娘,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这些年里看到自己周围同龄人被送上战场后再也看不到他们回来,如果……”伊丽莎白显然记起了对方正是一名军官,于是缓了缓语气才继续说道,“如果您也和我母亲一样为周围年轻男女的性别比例感到忧心,那么您也会对战争感到厌烦的。”
胡佛先生感觉自己听懂了伊丽莎白话里的意思,赶紧说点俏皮话夺回发言权:“亲爱的贝内特小姐,我希望您这样年轻美丽的小姐将来也不会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忧心。我看我们大可以给摄政王陛下上书,给他讲一讲东印度公司在阿拉伯和清国的见闻。”
苏心里对玛丽暴躁的说:“我简直不相信这个人居然是个这么猥琐的人。他居然在对伊莱扎暗示一夫多妻制度。厚颜无耻开起这种玩笑!我若是伊莱扎非给她好看不可。”说着就在那儿描绘起“血腥恐怖”的场面起来。
“放心,我想丽萃会给他好看的。”
果然伊丽莎白弄懂了胡佛先生的意图之后再也忍不住了,她拉下脸不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她一脸严肃但是轻声的不惊动旁人的指责道:“您这样的想法已经违背了基督徒应该遵守教义,也违背了婚姻誓词中的忠贞如一。我不得不劝您谨言慎行,好在我相信在场的几个人并不会到处宣扬您刚刚说的话。”
布雷恩先生一声不吭的看着伊丽莎白说这话。斯派洛小姐看他的态度分明是支持贝内特小姐,也连忙做出谴责的难以置信的表情。
布雷恩先生担心胡佛先生对小姐们说话还是这么不经过大脑,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于是就不动声色地找了个借口带着小姐们离开,和别人攀谈起来。
在这种女宾稀少的场合下,作为未成年的并且年龄较小的贝内特小姐,玛丽和苏几乎没有说话的机会。但是这倒大大增加了她们观察别人评论别人的机会。苏除了对大部分人的言行举止做出恰如其分的形容和评价之外,最后在餐聚结束的时候还特别慎重的对玛丽说:“毫无疑问,胡佛先生是个表里一致的猥琐的人。斯派洛小姐也像想象中那样缺乏见识不足为道。布雷恩先生还是那么无趣。但是伊莱扎·贝内特即便她会是我实现人生目标的巨大障碍,我也得承认,她有让旁人惊讶的正直和勇气……难怪她会让这么多人青睐有加。”
作者有话要说:亲们,我感冒了。我连续三年在过年的时候感冒了。比前两年要好的是,我没有发烧。没有肌肉酸疼的躺在床上。但是我还是要多休息才行。
所以暂时留言要慢慢回了。谢谢大家的祝福,谢谢大家的鼓励。
希望早日完结
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新年愿望
一完结
二新文
三拿到更新红花小镶边
四用文赚早点钱
五身体健康
六事业顺利
七更少后悔
八更多努力
九志向坚定
十再接再厉
更新计划
一句话尽快完结
新文计划
吸血鬼题材
魔王勇者题材
vip
至少让我vip一次,一次也好
钱
多多益善,少的也行,一分我也喜欢
健康
最重要
事业
想换工作
其余是自我内在修养
57第56章
苏期待的旅行并不是在颠簸的海上眺望灰蓝色的水面和海浪尖上跳跃的白沫。可她更不喜欢狭小的船舱和那些整天谈论战争和与之相关的贸易的人,相比之下她宁可更加长时间的眺望天空和海。而伊丽莎白身为姐姐不得不代替她遭这份罪,苏一想起这些来的时候,还是不免在庆幸之余感到少许同情——她即使孤身一人也有玛丽贴心的陪伴,可怜的伊莱扎即使不留情面的想要讽刺某个人却仍困于自己的良好教养里,落得个“活泼伶俐”的评价。
只是苏享受了一会儿清闲之后,总还是会发现无所事事也够教人难以忍受的。她数了一会儿浪花和天上的云就发觉自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她平常就喜欢冷言冷语挑三拣四看什么都不顺眼,但公平起见,我们得说那都是基于她变化有限的世界和空间带给她太多糟糕的心情。而且格外重要的一点,她把这些原本理应会发展成负面感情的想法止步于个人癖好,也就是说尽管她是那种不太好相处的人,尽管她总在挑剔你的不足之处,但是截然相反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她时不时就会发现她不喜欢的人性特点在某些场合发生了特别的变化,竟然成了她极为欣赏的片段。而且她的立场与其说是某个人还不如说是人的言行,她能够一边变着花样吐槽某些言行举止的失误和缺陷,一边却令人难以置信的深深喜爱着那个做出那些言行举止的人。这个前后关系反过来在她也一样行得通。
玛丽自然不会知道,在苏把她和伊丽莎白的关系定位在眼下这个不怎么友好的境况之前,在所有事情都还没有开始之前,苏是某一本书狂热的书迷——不仅深深迷恋着书中高大英俊高尚正直又很有钱的男主角,同时也极端的崇拜书中在某个方面来说与男主角旗鼓相当棋逢对手的女主角。每看一次那本书,都为两者的结合感到由衷的欣喜和心满意足。
只是世道变啦,设身处地之后,苏的某个排行榜上有了她自己的名字,作为一个自私的没有什么高尚情操的普通型少女,非要她在男主角和女主角之中进一步做个选择的话,考虑到自身梦想和利益,她也就毫无为难之处的很快把女主角从偶像划到另外一种全新角色的范围里去了——至少表面上她是这么全心全意的让自己这么坚信的。也许她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自信满满实在是毫无道理的蠢行:时间总是喜欢在已经完美的计划上来捣个乱,让那些自以为高明睿智的人和看起来正确敏捷的决断变得充满戏剧性的因子。
身为旁观者的玛丽就敏锐得发觉:虽然她果真打心眼里对伊丽莎白存在这样那样的戒备和抵触,可有时候她却仍然不自觉的被伊丽莎白的言行举止感染,再是小心翼翼防备都没有用。苏这样的人也许不太容易瞧得起别人,但被同样的人同样的言行举止再度征服,似乎是难以避免和克服的事情。
“苏,你要是继续沿着这个路线散步下去,我们可能就会打扰到别人说话了。不过,我总觉得你好像很想听一听他们到底在说什么。”
玛丽所说的“苏的路线”,仔细研究一下的话就能发现,虽然路线看起来并不规则,但有迹可循。苏总是在无意识的时候向某人靠近,而等到惊觉之后又以突兀的角度反向离开。她想让自己的行动显得漫无目的,可没办法躲过一直观察着她的眼睛。
“……玛丽。”
“怎么啦?”
“没什么……既然你都发现了,那我们干脆就去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吧。”
苏敢于承认就根本不考虑要不要去做个偷听者,她大大方方调转方向径直朝伊丽莎白和斯派洛小姐以及她们周围的那些人走去。此刻先生和女士们正在就一个未必人人都感兴趣但肯定人人都有感想的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因为某几个人之间意见分歧而造成的激烈辩论,让其他想要打圆场把争辩压下去的人完全找不到机会插话。苏在旁边听了不到五分钟就能完整的推测出整个事情的始末了。
起头是这样子的:
斯派洛小姐发现在船上服事的女仆中有一个人较他人有些不同。她不仅举止文雅有礼言谈敏捷聪慧,长得还十分标致,她在船上工作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更叫人惊喜的是那个姑娘着实勤劳能干。斯派洛小姐前个下午因为参观船舱时不留意,在裙子最外面的纱上挂出了一大条裂缝,她本以为船上人手不够肯定找不到巧手的女仆把裙子补好,因此也压根儿没吩咐人这么做——她盘算着要是能够找到称手的工具,倒是可以自己亲手把它修补的更好看点。结果今天早饭的时候,那个叫做安妮的女仆便把经过修补几乎看不出痕迹的裙子洗好熨干一起送了过来。斯派洛小姐见裙子上针脚细密,修补的地方还用了少许花纹做掩饰,比她自己亲自做还要来的好看,便由衷的夸奖起那个女仆来。
只是出乎斯派洛小姐预料的是:这夸奖在布雷恩先生和伊丽莎白耳边轮转了几番,倒在他们之间激起了一个新的话题,而这个话题触动了她以往的一些心事,叫她没办法像他们一样侃侃而谈。
伊丽莎白附和斯派洛小姐对那个女仆大加称赞,夸她是个能干肯吃苦的姑娘,一定会有大出息。她不免也要恭维斯派洛小姐颇有识人之明,可是没成想这些场面话里竟然留了话柄叫布雷恩先生逮住了。
苏几乎可以想象那位先生是带着怎样无聊的固执和同样无聊的语气说出自己的观点的。再加上他和伊丽莎白愈争愈烈——要知道平日里人们一旦叫起真儿来,渐渐就难以很快察觉自己都说了什么样的话,也记不得自己使用了多么强硬的语气——为了增强的自己的观点,让它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布雷恩先生又说出下面一番话来。
“我并不觉得一个性格健全人格独立的人,长时间只能在别人面前维持吃苦耐劳勤劳肯干这一项美德有什么地方值得夸耀的,这不是反而更加能说明,除了具备其他种种素质之外,愈加不能缺乏一个聪颖的头脑。如若不然纵使千好万好也是徒然,也只能维持现状。”
幸好女仆的工作是很忙的。苏和玛丽都由衷的这么想,不然布雷恩先生不仅要因为“瞧不起女人的工作”而冒犯到伊丽莎白,也许还会因为冒犯到女仆的尊严,而不得不对接下来的起居饮食提心吊胆。
伊丽莎白被惹急了反倒能更加心平气和一些,只是她的措辞也更加锋利更加逻辑缜密,显然她也不甘心就此接受布雷恩先生的论调。在她看来,布雷恩先生一定是认为“女人们的工作无足轻重,干一辈子也都是鸡毛蒜皮,更成不了大器”,这种观点虽然是比较偏颇的从布雷恩先生之前的话里听出的,但是伊丽莎白相信他主要想要表达的就是那样一个意思。
于是她挑了挑眉毛,换了个更诙谐的语气:“那么您一定觉得住在贫民窟的穷人们要不是些无耻懒汉,要不就是些智力贫乏的可怜虫。因为只能做些低贱乏味工作的人大都是笨蛋。您是这样的看法吗?”
“贝内特小姐,我恳请你公正的不带私心的听一听我的意见。现在您是太极端的看待这个问题也太片面的听我说的话了。实际上我更加强调的是人能否获得更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或者她)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克服了多少因自身局限和外界制约造成的先天缺憾。见闻和知识并非不能弥补,但他要是只满足于吃苦耐劳这样的评语,那么终其一生也只能止步于此,因为这样的品质只有有心人人都能做到。也可以说除了上帝安排着我们的命运之外,我们自己也参与其中。”
苏只能认为布雷恩先生倒是挺能说大话的。因为他巧妙的转了话锋将辩论的话题改成“人应该时时刻刻力求上进”这种大家都认同的世间常理,他占据了这样有利的优势,伊丽莎白因为年纪不大还真就被他难住了。
玛丽见苏不打算说点什么,于是就在别人无法窥探的地方偷偷对苏说:“我觉得布雷恩先生说的非常对,他的见识可比丽萃强多了。”
她的办法立刻生效了,因为苏马上就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语调反问道:“你还真觉得他说得对,说得毫无破绽?”
玛丽见状便表示肯定,于是苏就打算用行动来证明那位先生说的到底对不对,对到什么程度——就某个方面来,玛丽已经摸透了苏的脾气,她不仅不容易服气别人,不肯爽快的称赞别人,还很容易中她自己说的那种“激将法”。
苏站到伊丽莎白身边,和她一样稍稍抬起头来看着布雷恩先生。
“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苏不紧不慢的说道,“在某种轻微的程度或者说某个狭窄的范围内,毫无疑问,就是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我本来以为是一章搞定的。
但是看篇幅会超出四千字。。。。。。
那就下一章再吵吧。
关于苏对伊丽莎白的感觉
我以前是不是没明确提过,苏是伊丽莎白的粉丝?
哈哈哈
她是哦
是哦
所以苏这个家伙还有很多秘密呢。
58第57章
伊丽莎白见到平时安安静静只喜欢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妹妹为自己说话,一方面感受到确实的姐妹情深,而另一方面又担心除了自己之外还要拖累玛丽一起来惹人不高兴。
她第一个反应倒是要劝着玛丽,千万不要一时兴起像自己这样忘了形。但是很快她反而发觉,自己这个妹妹也许在某些方面气焰比她还要盛,还要来得不服输。她平日里看起来脾气随和闷声不响,似乎是因为她和别人缺乏交集的缘故——她既不随便赞同别人的话,也不把自己的看法和人说,以至于姐妹们很难摸清她的喜好。而就她的观察来说,她更相信玛丽的安静并不是基于羞射腼腆这类司空见惯的因素,相反的,她能隐约察觉出那是一种懒得计较或者说是自视甚高的骄傲。进一步想下去,伊丽莎白还真回忆不起来,什么时候见过玛丽和什么人针锋相对过。她从九岁开始就再也不介意莉迪亚和基蒂吵吵闹闹抢她的东西。小妹妹们对她偶有冒犯,她也只是一本正经不冷不热的讲两句大道理,一点也不在乎她们是不是听得进去。可现在伊丽莎白还来不及为自己造成的局面说两句缓和的话,玛丽居然冷不丁就站出来了,而且看架势只要布雷恩先生搭一句话,她就准备滔滔不绝不慌不忙的讲下去。
尽管伊丽莎白认为玛丽是个令人琢磨不透的妹妹,实际上她才不是。她的脾气性格要是有什么地方和一般同年龄的少女显得太多不一样,那基本都是因为内部“数量”上的差异。复数位的人格要研究起来,就比一般人麻烦得多了。
伊丽莎白还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布雷恩先生那边也终于下定决心忘记绅士风度,要和一个小姑娘在言辞口角上计较下去了。他花了点时间克制了之前针对伊丽莎白而较为强硬情绪,换了个较为温和(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语气说道:“你是说,我刚刚说的那些话只有狭窄的适用范围?”
不管从任何角度来说,正确对待小姑娘的态度在苏这里也是行不通。她不吃这套,因此欣赏不了布雷恩先生对自己的优待。所以她毫不犹豫的爽快答道:“当然……是的。说不定等你意识到这程度到底有多轻微,这范围到底有多狭窄,你就不会为自己掌握的真理感到骄傲或者是自豪了——真理都有这毛病,它像调配的药水一样,总是在一个范围一个时间段内起效,过了那劲儿就是毒药了。当然真理之间的适用范围也是不同的,所以人们也很难发现自己在什么时候用错了论据。”
“……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说‘人们’其实特指的就是我呢?”好在布雷恩先生并不爱怨恨人,要不这对机智善辩到都有点口无遮拦的姐妹今天就把他得罪狠了。
“大家都是这样的。你不必因为轮到你而感到伤心。”
“可我真的还没有察觉我刚刚说的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我希望这不是因为我太过自信的缘故。”
“艾萨克·牛顿的三定理都不能保证自己在时间洪流里的地位永远不变,但爵士这么聪明的人也不能发现到底是什么阻止他去完善自己理论。所以你这么自信,我倒真觉得情有可原。”
“请问牛顿三定理什么时候犯错啦?”
大概是量子力学的时候吧——苏虽然这么想,但是她发现自己其实也只知道这么点东西——于是她赶紧又把话题转了回去。
“我们还是把三定理的事情稍微搁置一下。先来结束之前你和我姐姐之间的争辩。”
布雷恩先生无不遗憾又万分为难的同意了。虽然他已经被别的话题勾起了兴趣,但是他还是同意先把之前的争辩先解决掉。
“为什么布雷恩先生反而在意牛顿三定理?”玛丽偷偷问苏。
“因为参军之前他是搞天文学的,对万有引力有割舍不掉的情缘。”苏忍不住要分心鄙视玛丽的记性,“你难道已经忘记我们是因为什么和这个人认识的?”
“从顺序上来说是因为月食,《宇宙和谐论》和开普勒。”
“没错没错。”
从某个角度来考虑的话,想要分出言辞上胜负的双方其实都已经开始走神了。
“之前你说人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力求上进,最后才能出人头地——我概括的意思应该没有错吧。”
“是的。”
“那么,你觉得出人头地这个词又该怎么解释呢?针对刚刚你们说的那位船舱女仆。假使她能孜孜不倦充实自己,变得十全十美,那么她应该是要变成女仆总管还是商人的妻子才能够得上你说的成大器的标准?”
“我想,以她的身份地位来说,这两个都是不错的选择。我觉得不管她达成哪一个目标,对她而言都是不小的体面和成就。”
“以她的身份和地位……这就是我说的局限。你看见那边被阳光照得发亮的海水了吗?现在在这下面好几百英尺的地方有一条聪明强壮的小鱼,它偶然抬头发现头顶的地方还有一处闪闪发光的美丽世界。出于好奇或者向往,它就拼命的往上游往上游,克服了体力和天敌等困难终于游到了水面。然后它发现发亮的并不是海水,而且海水的世界也有上限。水和空气的分界线却是凭它自身的某些特质而注定不可能逾越的。你觉得它是会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高兴呢,还是会因为发现世界的尽头感到敬畏呢?”
“其实你想说它既不会高兴也不会敬畏吧。”
“不。我想其中它们中一部分并不会白日做梦或者奇思妙想,所以能够对自己自下而上跨越的距离感到满意和沾沾自喜。只有极小一部分既没有自知之明也没有礼教约束妄自尊大的家伙,才会忿忿不平嫉妒天空中的飞鸟,才会在海面上跳来跃去自取其辱。”
“真想不到。”布雷恩先生带着像是疑惑的表情开了口,“玛丽小姐年纪这么小却想的这么多这么愤世嫉俗。”
“这么说,你把我刚才那番话当成闲来无事而钻研出来的愤世嫉俗咯?你要是这么宽容的去想我刚刚那番失礼的话,那我可就继续大放厥词了。”
布雷恩先生无奈的笑了下,不做声。
“如果那位女仆最后变成了聪明能干的女仆主管,成为大家族的管家太太。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吝啬的赞美她的。即便是你这么严格要求的先生想必也能顺便为她说几句好听的话。但是要是她和你一样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指手画脚呢?果敢决断对某些地位较高的绅士来说,是引人钦佩的个性和品德。但是没有那样的地位和身份而做出同样的事情,只会惹人笑话她的见识和品性。对你来说完善自我和积极上进的确是好事情,是人性中应该要具备的特质。但这种事情落在不同的人头上效果都不一样。我们知道那些终日只知道算计钱财得失不喜欢看书增长才干的商人是多么令人生厌,可他们就是依靠算计钱财发家的。假使他们想要和您一样善良慷慨,那么和他们同样处境的人并不会赞扬这种行为,只会觉得他们做了傻事,生活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由此可见,有些行为到底是不是优点和美德,那还得针对做出这些行为的人到底是谁。所以人也只能恰如其分的行事,恰如其分的取得财富和地位。正如你是绅士,那位女仆并不是绅士的女儿那样,这就是天空和海水的分界线,不会因为努力或者意志而改变。”
要不是怕说过了头,过会儿可能还要被伊丽莎白说教,苏本来还打算进一步说点阶级矛盾之类的问题,搞不好还要来句“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流”的警世名言。可她也懂得见好就收,不要把自己搞得下不了台。苏明白眼前这些人都不是她刚刚所说的海水里的鱼而是天空中的鸟,和他们说众生平等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毫无用处。苏猜想他们连想象一下“贫民区人居然和他们一样又聪明又能干”的经历都没有,更别提思考这种荒诞怪论的余暇和涌起了,所以( 玛丽苏的共犯—傲慢与偏见同人 http://www.xlawen.org/kan/3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