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阅读
公的地位,这决定了它开始专心经营自己的领地。1283年,莫斯科公国刚一建国,第一个王公丹尼尔初登君位,就夺占了梁赞公国的一些地方。第一位大公丹尼尔死后,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尤里与次子伊凡。
莫斯科公国位于森林深处,受鞑靼人的侵袭较少,又是高地中心,为俄罗斯欧洲部分大河的源地,蜿蜒交错的河流水道以此为枢纽不规则地向外延伸,如同倾斜的轮圈辐条一般。这个地方使俄罗斯避开了蒙古人出没的草原,进一步向森林深处集中展。所以很多俄罗斯人向这里聚集,躲避战乱,于是莫斯科公国人口渐渐增多,渐渐兴旺。直至14世纪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才建立。1303年,莫斯科大公丹尼尔去世,长子尤里即位。
这时统治钦察汗国是第九代汗王穆罕默德·月即别汗,又称乌兹别克汗,他统治下的钦察汗国已完成伊斯兰化。蒙古人已完全突厥化,因此乌兹别克汗的军队称为乌兹别克军,有三十万人,人民称为乌兹别克人。他积极推广伊斯兰教,因此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说乌兹别克汗留下宗教。
蒙古人的统治方法是,在诸俄罗斯公国中挑选一个王公,代钦察汗向各国收取贡赋。当时,强大的特维尔公国王公米哈依,成为弗拉基米尔大公。整个14世纪,俄罗斯的政治生活的焦点不是抵抗蒙古人,而是争夺东部大公这个位置,它有替蒙古人收税的权力与大诺夫斯哥德地区的名义上统领权力。
莫斯科公国的尤里向钦察汗国的乌兹别克汗献上大量财宝,把国家给弟弟经营,自己到南方蒙古人那里去。并在蒙古人那里住了两年,十分恭顺,送礼无数,起金钱与感的冬季攻势。蒙古人开始把他当自己人,钦察汗甚至把妹妹康卡公主嫁给他。尤里向可汗控告米哈伊尔,说他隐瞒税收,私自吞了可汗的钱财。乌兹别克汗大怒,改封尤里为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弗拉基米尔大公。特维尔的大公并不买账,他们想直接向钦察汗交纳贡赋,不理睬尤里,并且向乌兹别克汗说了尤里不少坏话。
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对告密者尤里的愤怒使他失去理智,他在尤里回国的路上,带军袭击了他,尤里被击败,康卡公主意外死亡。
乌兹别克汗大怒,派军队处死了米哈伊尔。特维尔王公终于失去了大汗的宠信。但尤里不久也被特维尔王公杀害。
1327年,乌兹别克汗派鞑靼人进驻特维尔公国。鞑靼人骄横跋扈,特维尔人造反,杀了不少鞑靼人。乌兹别克汗大怒,尤里的弟弟伊凡一世甘为马前卒,率五万鞑靼军打垮了特维尔公国。乌兹别克汗封伊凡为弗拉基尔大公,莫斯科公国从此开始渐渐成为俄罗斯各国的老大。
为钦察汗国收税的大收税官伊凡一世,忠心耿耿为钦察汗国收税,伊凡一世有个绰号“卡里达(钱袋子)”。他一生中许多时间是在蒙古人的帐篷里度过的,在为蒙古人收取税收的同时,他自己也富裕起来。正是在这一时期,莫斯科开始强盛,并成为东俄罗斯领。伊凡一世冷酷地收税和吞并其他公国的土地,并把东俄罗斯的东正教领驻地迁往莫斯科。伊凡一世死后,东俄罗斯各大公国全部大公与贵族聚集蒙古大帐,可汗使者读可汗诏书,确定了伊凡一世长子东部大公地位,同时也确定了莫斯科王室的领地位,以后俄罗斯大公都是莫斯科王室成员。
1341年,伊凡一世去世,他两个儿子谢苗和伊凡相继即位,小心翼翼侍奉钦察汗,保住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宝座。1359年,伊凡二世去世,其子底米特里即位。底米特里为保住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宝座,又与宿敌特维尔公国展开激烈的斗争。双方互相厮杀,缠斗多年,自此,莫斯科公国从此成为俄罗斯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6.第十章.森林深处,蛰伏的莫斯科公国(3)
别儿迪别(berdibeg),钦察汗国第十二任可汗,1357年,钦察汗国大汗札尼别攻入阿塞拜疆和桃里寺(现伊朗西北部),桃里寺的正统伊儿汗国宣告结束。***
札尼别让儿子别儿迪别留下来镇守桃里寺,不久,因大汗札尼别病重,别儿迪别被召回钦察。别儿迪别毒杀其父,篡夺了王位。1359年,他的弟弟忽里纳又将他刺杀后继位。他在位不到一年,钦察汗国完全瓦解,术赤的后人们为争夺钦察汗位打得不可开交。此后直到1382年脱脱迷失重新统一钦察汗国,短短的二十年间就有十八个可汗,势力最大的便是权臣马麦。他是钦察汗国瓦解前最后一位大汗别儿迪别的女婿。马麦在钦察汗国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主要控制乌克兰与克里米亚)。自此以后,钦察汗国先后分裂出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白帐汗国、青帐汗国等多个汗国。
由于钦察汗国的混乱局面,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渐有不臣之心,展到公开与钦察汗国对抗。马麦汗派遣鞑靼王公联合立陶宛和梁赞大公,率二十万军队直扑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顿斯科伊率兵15万迎击。1380年九月,双方会战于顿河之滨的库利科沃原野。这时的鞑靼人,国势日衰,鞑靼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双方一场血战,马麦汗大败而走。这是俄罗斯人第一次对鞑靼人作战获胜。底米特里被称为“顿斯科伊”(顿河英雄),威震俄罗斯诸国。这时距术赤建立汗国已有260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白帐汗国脱脱迷失在帖木儿帝国的支持下,夺得白帐汗位。脱脱迷失汗倾朝出动,出征钦察汗国。马麦汗陷于俄罗斯人和白帐汗的两面夹击之下。在黑海北岸,马麦汗被脱脱迷失击败,死于克里米亚。脱脱迷失接着出征诸罗斯诸国,将诸国再次征服,1382年,脱脱迷失率蒙古军队进攻莫斯科公国时,因大公和贵族逃离莫斯科而激起当地人起义,并组织了莫斯科保卫战,但蒙古大军经过三天的围城强攻,占领该城并将其摧毁。境外企图入侵的立陶宛人也被脱脱迷失汗击败。钦察汗国重归统一。此后,脱脱迷失与帖木儿帝国生冲突,双方于1387-1398年数次展开大战。帖木儿大军两次攻入东欧,将金帐核心地区大肆破坏,第二次尤为严重,都萨莱被焚毁。
帖木儿的入侵大伤了钦察汗国的元气,使得钦察汗国从此一蹶不振,成为几十年后诸罗斯公国重新崛起。脱脱迷失于1399年被另一个白帐汗所杀。1423年至1459年,穆罕默德汗在位期间,从钦察汗国又分裂出了喀山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
1389年,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去世,其子瓦西里一世即位。1425年,瓦西里一世去世,传位其十岁的儿子瓦西里二世。瓦西里一世之弟,加里奇王公尤里,与瓦西里二世展开长达二十年的君位之争。在这场莫斯科公国的内战中,瓦西里二世被挖去双眼。1446年,瓦西里二世率军进军莫斯科,驱逐了尤里,夺回大公之位。瓦西里二世复位后,继续对外扩张,国土面积达到43万平方公里,成为东欧强国。
1462年,瓦西里二世去世,其子伊凡三世即位。成为莫斯科新一代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一位佩戴着双头鹰徽记的公主索菲娅,此后,伊凡三世宣布自己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同时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国徽,并且宣布莫斯科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伊凡三世还给自己冠以“tsr”(恺撒的俄语音)的头衔,汉译音就是“沙皇”。
伊凡三世继承父亲遗志,即位伊始,就一举吞并了雅罗斯拉夫公国。1474年,又吞并了罗斯托夫公国。北方的诺夫哥洛德共和国,疆域广大,伊凡三世早就垂涎三尺,但诺夫哥洛德不愿与莫斯科大公国合并,打算投靠立陶宛大公国。1471年,伊凡三世亲率人马,直扑诺夫哥罗德,双方会战于舍隆河畔。莫斯科军队大败诺夫哥罗德军队。1477年,伊凡三世兵临诺夫哥罗德城下,诺夫哥洛德人无力反抗。比莫斯科公国面积大得多的诺夫哥罗德就此并入莫斯科大公国的版图。
7.第十章.森林深处,蛰伏的莫斯科公国(4)
1478年,伊凡三世停止向钦察汗交纳贡赋。***大帐汗阿合马大怒,率军亲征莫斯科,双方大军对峙于乌格拉河两岸。伊凡三世是个运气非常好的莫斯科大公。1480年,与阿赫马德汗的战斗中,伊凡三世临阵逃跑,但俄罗斯的军队仍然坚持不后退,这时,天寒地冻,鞑靼兵苦不堪,阿合马又怕本土遭受莫斯科盟友克里米亚汗国的袭击,于是退兵。伊凡三世听说蒙古鞑靼的军队退走了,才在身边的人的劝说下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前线,捡来个胜利。从此彻底结束了蒙古鞑靼人对罗斯的统治。
1485年,伊凡三世又吞并了特维尔公国,统一了整个东北罗斯。1505年,在位四十三年的伊凡三世去世。他在位期间,基本完成了俄罗斯的独立和统一,并结束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因此有人把他算做是俄罗斯第一个大帝。
钦察汗国在十五世纪瓦解,在十六世纪初则彻底崩溃了。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了许多汗国。除去在乌拉尔山脉东面的西伯利亚鞑靼人的汗国外,还有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这三个敌对的国家。
1530年代,俄罗斯人统一在莫斯科之下,疆域共有约2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600万人口。这些土地一般都被认为是历史上基辅罗斯的故土或主要是俄罗斯人居住的地区。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并不强大,它在扩张过程中与周沿海国国家进行着筋疲力尽的不断斗争。在这里没有和平,没有休战,没有正规的战争,而是双方进行着永无休止的阴谋暗算活动。
8.第十一章.铁血战争,草原收成(1)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北岸,与欧洲大陆仅有一条数公里宽的陆地相连。***克里米亚半岛的东部是刻赤半岛,它与大陆隔刻赤海峡相望,刻赤海峡连接黑海和亚速海。克里米亚半岛的海岸线形成几个海湾和良好的天然港口。
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这一地区历来是各个强国的必争之地。在拔都汗1243年建立的钦察汗国中,克里米亚半岛是汗国的一部分。拔都有一个名叫图花帖木儿的兄弟,这个人正是克里米亚地区的最早管理者。1430年,图花帖木儿的后人哈吉·格来正式建立克里米亚汗国,都巴赫切萨拉伊。
克里米亚半岛的可汗们对俄国、乌克兰、摩尔达维亚和波兰的土地多次进行掠夺性侵略。
到了16世纪中叶,伊凡雷帝征服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但还留下两个独立的汗国——南面的克里米亚汗国和乌拉尔山脉另一边的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一直坚持到18世纪末。他们得以幸存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有奥斯曼帝国的强力的支持。克里米亚汗国国都巴赫奇萨赖城中的可汗承认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苏丹的宗主权,并在战时向后者提供骑兵部队。作为回报,苏丹每当可汗受到基督教异教徒的威胁时,便给可汗以援助。此外,可汗通常能在对乌克兰大草原提出相冲突的要求的俄罗斯人、波兰人和哥萨克人之间挑拨离间。
克里米亚汗国的其中一个收入来源是前往东欧捕捉斯拉夫人与罗马尼亚人奴隶,称为“草原民族的收成”。
从伊凡四世到叶卡捷琳娜大帝的250年,是黑海以北乌克兰草原上生杀戮和混乱的年代。鞑靼人“象骑在灵玃身上的猴子那样”伏身在蒙古马背上,手持弓箭、弯曲的马刀和刀子,不带粮草,只带少量的干米或干酪和马肉,轻而易举地穿过广袤的草原,跑完了上千里的荒无人烟的路程。他们由于经常举行袭击,非常熟悉这个草原。为了不让莫斯科草原侦察队觉察到自己的行动,鞑靼人便在沟壑山谷潜行,夜间不点灯火,朝各个方向派出机敏的侦察兵。来到俄罗斯边境,以密集的队形向纵深的村落袭击,然后返回,铺开队形,沿途将人、畜、贵重东西和携带方便的东西掳掠一空。他们的主要猎获物是俘虏,他们特别喜欢男女小孩。他们的马背上备有筐,用来装绑架来的俄罗斯小孩,特别是女孩。他们随身携带长皮条,用来拖拉俄罗斯男俘虏跟他们一起行进。这些俘虏被卖到土耳其和其他国家。贩卖奴隶的主要市场是卡法。数以万计的男女在这里被装进船舰,运往君士坦丁堡、安纳托利亚以及欧亚各地。十六世纪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可以碰到不少奴隶。在整个克里米亚,所有的女仆都是俘虏来的。来自莫斯科的俘虏由于善于逃跑,在克里米亚的市场上比波兰和立陶宛的奴隶便宜。这种形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十八世纪晚期以前,克里米亚汗国还保持着与奥斯曼帝国及中东庞大的奴隶贸易。卡法是其中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奴隶市场,把奴隶从这里运输到各地贩卖是汗国重要的收入来源。鞑靼人有3万名精选出来的骑兵,他们的步兵因得到来自东面另一由鞑靼人聚居的整个地区的增援,多达12万人,有达20万人。
克里米亚鞑靼人通常每年侵犯莫斯科国家一两次,常常是在收获的季节进行的,这时比较容易抓到散布在地里的人。但是往往也在冬季动进攻,因为这时冰冻了,便于穿越何流和沼泽地带。在1571、1572两年中,克里米亚德夫来特·格来汗曾率领十二万大军两次进攻莫斯科,并烧毁了整个莫斯科。1572年在围攻莫斯科时,格来汗捉拿了十五万人,尸骸塞满莫斯科河。有位犹太商人坐在彼列科普地峡的入口,看到有这么多的人经过,不禁问道:留在俄国的人是否更多?在1558年到1596年期间,克里米亚汗国约有30次对俄罗斯沙皇国领土大规模进犯的纪录。每年春季莫斯科动员多达65000名士兵在边境服务,对国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1591年以后,鞑靼人再也没有成功地渡过莫斯科前面的奥卡河,渐渐地,他们远远侵入北方的次数愈来愈少。不过,数百人一伙的小队人马还是继续骚扰俄罗斯农民,他们悄悄溜入他们看出有良机的地方,然后带着劫来的人迅速地撤走。
9.第十二章.“巩怖的伊凡”,远征高加索(1)
“高耸入云的高加索山脉白雪皑皑,……锯齿形的山坳全都清晰可见。***与人类所创造的种种渺小事物相比,这条山脉简直是人类不能想象的庞然大物。数千年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过的所有人,即使尽可能地张开手臂,把他们曾创造的一切全部堆积起来,也造不出这样一座鬼斧神工的山脉。”这是俄罗斯著名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lexndersolzhenitsyn)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主题的史诗小说《1914年8月》(ugust1914)中对高加索山脉的描述,沿着这条脉络,索尔仁尼琴又对其“辽阔雪域”、“裸露的峭壁”、“深谷和山脊”、“缭绕的云雾”进行了描绘和赞美。
俄罗斯的整个历史,从高加索打开窗口。历史上蒙古人对俄罗斯的统治更是导致了俄罗斯人的“侵略妄想恐惧症”,但这个经度跨越东经26°至西经170°的国家终究摆脱不了陆权国家的命运。
从历史上来说,高加索始终紧扣俄罗斯人的心弦,在黑海和里海之间有一座大陆桥,欧洲在这里逐步消失于绵延600英里、高达18000英尺的群山中,那蜿蜒的山脊格外迷人,舒展而平坦的草原向北延伸。这里是俄罗斯的“蛮荒西部”,虽然这些山脉处于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南边。自17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俄罗斯殖民者试图征服的“蛮夷”民族的聚居地,他们包括车臣人、印古什人、奥塞梯人、塔吉斯坦人、阿布哈兹人、卡特维尔人、卡克特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等;在这里,俄罗斯也见识了伊斯兰教的温文尔雅和残酷无。同时,俄罗斯对高加索山脉的作用极为重视,将其作为屏障,以防御大中东的政治和宗教争端。
俄国近代在高加索、中亚和北亚对游牧民族扩张的成功,更多的是得益于以火药武器为代表科技的进步:沙俄东部属于欧洲、地理位置上靠近代表当时人类先进文明的欧洲,又加上俄国人来对于其他欧洲国家来讲又有人数上的优势。
伊凡四世,史称“恐怖的伊凡”,“伊凡雷帝”,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同时被人看作怪物和民间英雄。他的绰号“恐怖的”,是对groznyi的误译,原意其实是“严厉的”(dred),其支持者的本意是说他对有罪者严惩不贷。历史和地理部分地赋予了伊凡位大帝国扩张者的身份,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和地理环境中,对付混乱的唯一方法是实行**。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父亲瓦西里三世在位时,曾吞并了梁赞公国和普斯科夫公国,并夺取了斯摩棱斯克,瓦西里三世1533年去世时,俄国面积已达280万平方公里,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
伊凡四世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当时各集团激烈争权、倾轧和谋杀,对伊凡四世幼年时期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1547年,十八岁的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罗斯君主,正式改称沙皇,莫斯科大公国正式改称沙皇俄国,直到后来彼得大帝时又进一步改称俄罗斯帝国。
伊凡四世的残暴和狡猾集俄罗斯人经验之大成,他的臣民曾一代又一代地与蒙古人“耐心而顺从地打交道”。他在位三十七年,以严酷的手段加强中央集权,通过不停的屠杀,将许多大贵族彻底消灭。
草原如无边的大海,蒙古人和鞑靼人隐藏其中,与俄罗斯一边打仗,一边贸易;高加索地区的艰苦和复杂性不亚于此,在俄罗斯人眼中,那里有更奇特的异域风光,让人痴迷忘返。
这时的沙皇俄国大举扩张,向西、向南、向东推进。俄国的东进带有地理现的性质,因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上游以东便是北亚,而北亚的大部分地区渺无人迹,也无人知晓。
俄国向东扩张,现北亚、北冰洋海岸的动因在于得到北亚的各种财富,包括毛皮、海象牙、金银矿藏和其他矿藏、鱼类、海兽等,其中珍贵的皮毛是最主要的追求物;取得北亚辽阔的土地,能满足王朝扩张版图的**、沙皇的雄心和民族优越感,自1453年拜占庭灭亡后,作为东正教国家,俄罗斯朝野就一直认为,沙皇是凯撒的传人,莫斯科就是第三个罗马,俄罗斯就是拜占庭的继承者;俄国人也很向往文明强盛的中国,想从海上和陆地开辟去中国的近路,建立与中国的联系。
10.第十二章.“巩怖的伊凡”,远征高加索(2)
16世纪时,俄国的对手包括钦察汗国分裂后的各个汗国。伊凡四世觊觎着俄罗斯南部和东南部,特别是穆斯林居住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它是控制着伏尔加河河口通往高加索、波斯和中亚的道路;其东是诺盖汗国的地盘,当地居民属突厥游牧民族(高加索突厥人)。虽然诺盖是莫斯科公国的敌人,但他们愿意与大公进行贸易活动,并欢迎伊凡的士兵保护主要道路的安全。
这时,俄罗斯人的军事技术提高极快,他们从西欧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火枪和火炮方面的巨大进步中得益。1552年,当伊凡进攻喀山的鞑靼人时,他在火炮方面的优势加上丹麦技师在监督用地雷炸毁喀山要塞围墙时所提供的帮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地雷爆炸以后,俄罗斯人成功地迅速攻占要塞,灭亡了喀山汗国,为接触乌拉尔山脉创造机会。接着他们顺伏尔加河而下,扫荡流域地区,于1556年轻易地攻克阿斯特拉罕汗国。为了巩固占领地,俄罗斯又吞并了诺盖人和巴什基尔人,俄罗斯人成为巨大的伏尔加河流域的主人,抵达南面的里海和东面的乌拉尔山脉。这时,俄罗斯人向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脉的那边进行无限扩张的路敞开了。
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伊凡四世不知疲倦地扩张。在南部取胜之后,他紧接着在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地区起战争以抢占波罗的海,但被汉萨同盟和日耳曼利沃尼亚骑士团打败。虽然俄罗斯此前刚刚在中东和亚洲获得大片土地,这次失败仍彻底阻断了他与西方的联系。16世纪中后期和17世纪初,俄罗斯战告捷,哥萨克人作为御用军队声名鹊起,稳定了其在高加索地区的地位。
灭掉喀山汗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的力量强于蒙古人。攻灭喀山汗国为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扫平了道路。俄国吞并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之后,进而入侵西伯利亚汗国,以夺取该汗国的毛皮产地并打开与东方进行贸易的通道。
西伯利亚汗国,15世纪末从钦察汗国分离出来的,是位于亚洲北部的一个游牧性质的封建国家,都城成吉-图拉(现秋明城附近),这个汗国大概位置是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鄂毕河中游。16世纪初移驻卡什雷克城(又称西伯利亚城)。占有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之间的广大地区。
早在1483年,莫斯科军官费多尔·库尔布斯基·乔尔内和伊凡·萨尔德克·特拉维以彼尔姆为前进基地,对西伯利亚进行了次远征。远征队向东越过中部乌拉尔山脉,然后沿塔夫达河而下,经过后来的秋明附近,先后到达了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这是俄国人次到达上述地方。他们绕了一个环状大圈于10月回到乌斯丘格,行程共2500公里。这是俄军次进入西伯利亚汗国的势力范围。1499年,为了使下鄂毕河地区并入莫斯科,伊凡三世装备了远征探险队。远征始于1499年终于1501年,这次远征和探险水旱路并进,在政治上使鄂毕河下游地区完全彻底并入了俄国,萨莫耶德人等当地原始部族加入了俄籍。俄国的版图越过了乌拉尔山脉,开始向北亚延展。这次探险现了乌拉尔山脉的南北走向,现了乌拉尔山的最高峰北乌拉尔的人民峰(1895米),现了北亚西部即西西伯利亚的第一大河鄂毕河下游及其流域地区,并与1483年的远征一起,完成了对鄂毕河下游的现。
对于俄罗斯来说,翻越乌拉尔山脉和征服西伯利亚的主要是以哥萨克人为主的边疆开者。正如美国的边疆开者变为半印第安人一样,他们变为半鞑靼人。他们不受束服、崇尚平等,横蛮粗野、喜欢抢劫;只要似乎有利可图,他们随时去当土匪和强盗。〖4〗
????叶尔马克·齐莫非叶维奇;他是一个顿河哥萨克和一个丹麦女奴的儿子,生着蓝眼睛和红胡子。叶尔马克24岁时,因盗马被判处死刑,他逃到伏尔加河,成为河上一伙强盗的领。他受雇于卡马河流域一个叫斯特罗加诺夫的富裕商人,与西伯利亚汗国,双目失明的古楚汗作战。
11.第十二章.“巩怖的伊凡”,远征高加索(3)
????
叶尔马克凭着征服者的大胆,决定最好的防御是进攻。***1581年9月1日,他率840人出,深入古楚汗的本土向他动进攻,拉开了征服西伯利亚的帷幕。叶尔马克配备了使土著感到恐怖的火枪和火炮。古楚虽然已得到入侵者能指挥雷和闪电刺穿最坚固的钦于甲的报,但为了挽救其都锡比尔,仍拼命作战。他聚集起30倍于叶尔马克军的鞑靼军,派其儿子马梅特库尔指挥防御。鞑靼人躲在砍倒的树木后面顽强地战斗,用阵雨般的箭抵挡向前推进的俄罗斯人,似乎逐渐占上风。然而,在一个紧要关头,马梅特库尔负伤,鞑靼军处于无领的境地。双目失明的古楚汗绝望地向南逃跑,叶尔马克占据了他的都。此后,俄国部队与苦楚汗的西伯利亚鞑靼军进行了长达16年的反复较量。
???叶尔马克把远征的结果报告斯特罗加诺夫,并直接给伊凡雷帝写信,请求宽恕他过去的罪行。沙皇得知叶尔马克的成就,非常高兴,取消了对他及其手下人的所有判决,而且还赐以特殊恩惠。这时,南方的失明的古楚汗一直打算反击俄罗斯人。1584年8月6日夜间,他的一支部队趁叶尔马克及其同伴在额尔齐斯河岸睡觉之机,向他们动进攻。叶尔马克为保住性命济死作战,并试图游过河去逃走。据传,因沙皇赐予他的盔甲过重,他淹死了。
???西伯利鞑靼人尽管取得这一胜利,却无法把敌人向后推到乌拉尔山脉以西。西伯利亚汗逃往乌拉尔河流域的诺盖汗国,以后不知所终,西伯利亚汗国最后灭亡。17世纪时(1618—1689)西西伯利亚南部的伊希姆草原并入俄国,俄国与中亚哈萨克地区接壤了。
俄国越过乌拉尔山,吞并西伯利亚汗国后,打开了通向亚洲的大门,使俄国的版图第一次达到了亚洲,并从此一而不可收,以惊人的速度对外扩张,沙皇俄国很快便成为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最终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俄罗斯领土的四分之三在亚洲,但政治经济中心却远在欧洲;俄罗斯人口的四分之三居住在欧洲,而各种资源绝大部分却集中在亚洲。这使得人们有时觉得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又是一个亚洲国家;有时又使人觉得俄罗斯既不是一个亚洲国家,又不是一个欧洲国家。
1584年,伊凡四世因误杀太子,悲伤而死。他另一个儿子费多尔即位。此人十分懦弱,于1598年病死。费多尔无子,统治俄罗斯七百年的留里克朝最终绝了后。
费多尔死后,他的大舅子,实际上掌握大权的鞑靼人戈东诺夫被推举为沙皇。此人很有才干,但命运不济,在位刚两年,俄国生了大灾荒,有三分之一的人被饿死。1605年,沙皇戈东诺夫暴毙。
伊凡四世的帝国在鲍里斯·戈都诺夫(1598-1605年在位)统治期间继续扩张,囊括了伏尔加格勒东南方向的乌拉尔山地区和哈萨克草原。好景不长,莫斯科大公国最终也像基辅罗斯一般轰然倒塌。它解体后的时期号称“乱世”(thetimeoftroubles),似乎整个世界和文明都会随之结束。但俄罗斯并没有结束,短短几年后的1613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michelromnov)被推为沙皇,俄罗斯历史上另一个新的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开始了。
12.第十三章.乱世霸业,征服“四海”(1)
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第一位来自俄罗斯的使臣一路风尘来到北京。他们没有携带任何贡品,明朝万历皇帝允许通商。这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次与俄罗斯官方的接触。
俄国和中国两国的关系和交往从这时开始,俄罗斯以伊凡·佩特林为正使,安德烈·马多夫为副使,使团考察队由俄国西西伯利亚重镇托木斯克军政长官指挥组成。约有12人。他们于5月9日从托木斯克动身,同年9月到达北京。
俄罗斯与中国的真正关系即缘起于俄国自17世纪以来的三百多年间的向远东扩张。它的特点是由西向南继而向东扩张,其所受到的阻力依次递减。向远东扩张面临的阻力是最小的,因而其速度也最快。由于西伯利亚地区不宜于农耕的自然条件使这一地区空旷人稀,北冰洋的不利于人生存的高寒条件,又使俄罗斯避免了其他国家——如法国、中国、美国等都不得不面对的南北夹击的安全压力;已进入工业文明的俄罗斯人的扩张在远东获得了远比欧洲英法扩张更为广阔的陆地空间:使俄罗斯在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内成为了世界上陆地版图最大的国家。
中世纪莫斯科大公国解体后的时期号称“乱世”。但俄罗斯并没有结束,短短几年后的1613年,经过一番对皇位的争夺,1613年,各界一致推举俄罗斯贵族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年)奠定了现代俄罗斯的基础,在罗曼诺夫王朝300年的统治中,俄罗斯征服了波兰和立陶宛,摧毁了瑞典,打垮了拿破仑的法国,夺回了乌克兰,并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里成功抢到了克里米亚和巴尔干,同时正式实现了对高加索、中亚和西伯利亚的扩张,边境直接推到中国和太平洋。
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死后,他的儿子阿列克塞即位为沙皇,1676年,阿列克赛病死,其长子费多尔即位,但六年后也病死了。经过一番腥风血雨的争斗,1682年,阿列克赛的另两个儿子同时为第一沙皇和第二沙皇,就是伊万五世和彼得一世。
1689年,彼得一世夺得政权,从此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改革。由于深受拜占庭和蒙古影响,俄国充满了宗教气氛和东方特点,是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大大落后于当时的先进文化。彼得一世的改革,一举使俄国告别落后,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林。1721年,彼得一世被尊称为彼得大帝,俄国正式称为俄罗斯帝国。
在彼得一世接任之前,俄国虽然已经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但这个大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内陆国。周边的北冰洋和太平洋,因为常年严寒和荒无人烟,不适合航海;而通往波罗的海的道路上有瑞典阻挡,通往黑海的道路上有土耳其阻挡。这两个国家隔断了俄国与欧洲的直接联系。在欧洲眼中俄罗斯是一片蛮荒、落后、野蛮,在欧洲舞台没有一个相衬的位置,俄国的声音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除了广袤的国土,俄国在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国家。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强。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都莫斯科,100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3个。俄罗斯和西欧的差距,激了彼得一世向欧洲学习的愿望,从这一点看,俄国看来在某些方面同日本相似。
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虽然致力于全方位扩张,在骨子里仍然是一个认同欧洲文化的欧亚国家,俄罗斯仍想方设法成为欧洲国家。
在这个时期,向西欧达国家学习热潮使俄国成为一个公认的传统上的欧洲国家。俄国的国力有了很大增强,通过不断扩张疆域比一个世纪前增大了6倍,扩张的野心在不断膨胀,彼得大帝时代就有了做“四海的大帝”的梦想。18世纪初俄国已经拥有了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地区,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南下印度洋。而南下印度洋就要通过中亚地区,然后经阿富汗到达印度西海岸。这样远征中亚就成了沙皇俄国的国策。
13.第十三章.乱世霸业,征服“四海”(2)
俄国尽管从西方有所借鉴,但更深一层的弱点是,在技术上仍然是落后的,在经济上仍是不达国家。气候严寒、距离遥远和交通不便是部分原因,严重的社会弊端也起了作用,其中包括沙皇的军事**主义、东正教对教育的垄断、官吏们的**,以及农奴制度等等。尽管有这些相对落后性,尽管有种种挫折,俄国还是继续进行扩张,把用于强制俄国人顺从的军事力量和独裁统治强加给新的领土。
在以后的日子里,俄罗斯以欧洲人为师从西方找到了俄国对付亚洲平原骑兵攻击的最后解决方法,即滑膛枪和大炮。莫斯科用这些新式武器现在可自立为一个“火药帝国”,从而进行扩张。由于瑞典人和波兰人也拥有这种武器,向西攻击是困难的,但利用这种军事优势向南部和东部的游牧部落和汗国进行殖民扩张就变得容易得多。
俄罗斯崛起时,相对于欧洲的文明和强大,北亚都是一些散落的小国和游牧民族,所以东进更加容易,东边唯一的大国中国,其文化相对中庸,对领土的**并不大,所以俄罗斯东扩非常容易,轻而易举占领高加索,西伯利亚等地。由于这些地方的民族人口少相对弱小,所以渐渐被同化,纳为俄罗斯领土内。
俄国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曾说:斯拉夫人像候鸟一样四处迁徙。这种自的“民间殖民”,某种意义上巩固了俄军的军事征服成果。至1556年,俄**队已到达里海。伴随这种军事扩张而来的常常是探险家和拓荒者,他们不断向乌拉尔山脉以东推进,通过西伯利亚,并在1638年前实际上抵达了太平洋海岸。1700年,彼得一世动了对瑞典的战争,目的就(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034/ )
莫斯科公国位于森林深处,受鞑靼人的侵袭较少,又是高地中心,为俄罗斯欧洲部分大河的源地,蜿蜒交错的河流水道以此为枢纽不规则地向外延伸,如同倾斜的轮圈辐条一般。这个地方使俄罗斯避开了蒙古人出没的草原,进一步向森林深处集中展。所以很多俄罗斯人向这里聚集,躲避战乱,于是莫斯科公国人口渐渐增多,渐渐兴旺。直至14世纪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才建立。1303年,莫斯科大公丹尼尔去世,长子尤里即位。
这时统治钦察汗国是第九代汗王穆罕默德·月即别汗,又称乌兹别克汗,他统治下的钦察汗国已完成伊斯兰化。蒙古人已完全突厥化,因此乌兹别克汗的军队称为乌兹别克军,有三十万人,人民称为乌兹别克人。他积极推广伊斯兰教,因此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说乌兹别克汗留下宗教。
蒙古人的统治方法是,在诸俄罗斯公国中挑选一个王公,代钦察汗向各国收取贡赋。当时,强大的特维尔公国王公米哈依,成为弗拉基米尔大公。整个14世纪,俄罗斯的政治生活的焦点不是抵抗蒙古人,而是争夺东部大公这个位置,它有替蒙古人收税的权力与大诺夫斯哥德地区的名义上统领权力。
莫斯科公国的尤里向钦察汗国的乌兹别克汗献上大量财宝,把国家给弟弟经营,自己到南方蒙古人那里去。并在蒙古人那里住了两年,十分恭顺,送礼无数,起金钱与感的冬季攻势。蒙古人开始把他当自己人,钦察汗甚至把妹妹康卡公主嫁给他。尤里向可汗控告米哈伊尔,说他隐瞒税收,私自吞了可汗的钱财。乌兹别克汗大怒,改封尤里为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弗拉基米尔大公。特维尔的大公并不买账,他们想直接向钦察汗交纳贡赋,不理睬尤里,并且向乌兹别克汗说了尤里不少坏话。
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对告密者尤里的愤怒使他失去理智,他在尤里回国的路上,带军袭击了他,尤里被击败,康卡公主意外死亡。
乌兹别克汗大怒,派军队处死了米哈伊尔。特维尔王公终于失去了大汗的宠信。但尤里不久也被特维尔王公杀害。
1327年,乌兹别克汗派鞑靼人进驻特维尔公国。鞑靼人骄横跋扈,特维尔人造反,杀了不少鞑靼人。乌兹别克汗大怒,尤里的弟弟伊凡一世甘为马前卒,率五万鞑靼军打垮了特维尔公国。乌兹别克汗封伊凡为弗拉基尔大公,莫斯科公国从此开始渐渐成为俄罗斯各国的老大。
为钦察汗国收税的大收税官伊凡一世,忠心耿耿为钦察汗国收税,伊凡一世有个绰号“卡里达(钱袋子)”。他一生中许多时间是在蒙古人的帐篷里度过的,在为蒙古人收取税收的同时,他自己也富裕起来。正是在这一时期,莫斯科开始强盛,并成为东俄罗斯领。伊凡一世冷酷地收税和吞并其他公国的土地,并把东俄罗斯的东正教领驻地迁往莫斯科。伊凡一世死后,东俄罗斯各大公国全部大公与贵族聚集蒙古大帐,可汗使者读可汗诏书,确定了伊凡一世长子东部大公地位,同时也确定了莫斯科王室的领地位,以后俄罗斯大公都是莫斯科王室成员。
1341年,伊凡一世去世,他两个儿子谢苗和伊凡相继即位,小心翼翼侍奉钦察汗,保住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宝座。1359年,伊凡二世去世,其子底米特里即位。底米特里为保住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宝座,又与宿敌特维尔公国展开激烈的斗争。双方互相厮杀,缠斗多年,自此,莫斯科公国从此成为俄罗斯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6.第十章.森林深处,蛰伏的莫斯科公国(3)
别儿迪别(berdibeg),钦察汗国第十二任可汗,1357年,钦察汗国大汗札尼别攻入阿塞拜疆和桃里寺(现伊朗西北部),桃里寺的正统伊儿汗国宣告结束。***
札尼别让儿子别儿迪别留下来镇守桃里寺,不久,因大汗札尼别病重,别儿迪别被召回钦察。别儿迪别毒杀其父,篡夺了王位。1359年,他的弟弟忽里纳又将他刺杀后继位。他在位不到一年,钦察汗国完全瓦解,术赤的后人们为争夺钦察汗位打得不可开交。此后直到1382年脱脱迷失重新统一钦察汗国,短短的二十年间就有十八个可汗,势力最大的便是权臣马麦。他是钦察汗国瓦解前最后一位大汗别儿迪别的女婿。马麦在钦察汗国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主要控制乌克兰与克里米亚)。自此以后,钦察汗国先后分裂出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白帐汗国、青帐汗国等多个汗国。
由于钦察汗国的混乱局面,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渐有不臣之心,展到公开与钦察汗国对抗。马麦汗派遣鞑靼王公联合立陶宛和梁赞大公,率二十万军队直扑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顿斯科伊率兵15万迎击。1380年九月,双方会战于顿河之滨的库利科沃原野。这时的鞑靼人,国势日衰,鞑靼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双方一场血战,马麦汗大败而走。这是俄罗斯人第一次对鞑靼人作战获胜。底米特里被称为“顿斯科伊”(顿河英雄),威震俄罗斯诸国。这时距术赤建立汗国已有260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白帐汗国脱脱迷失在帖木儿帝国的支持下,夺得白帐汗位。脱脱迷失汗倾朝出动,出征钦察汗国。马麦汗陷于俄罗斯人和白帐汗的两面夹击之下。在黑海北岸,马麦汗被脱脱迷失击败,死于克里米亚。脱脱迷失接着出征诸罗斯诸国,将诸国再次征服,1382年,脱脱迷失率蒙古军队进攻莫斯科公国时,因大公和贵族逃离莫斯科而激起当地人起义,并组织了莫斯科保卫战,但蒙古大军经过三天的围城强攻,占领该城并将其摧毁。境外企图入侵的立陶宛人也被脱脱迷失汗击败。钦察汗国重归统一。此后,脱脱迷失与帖木儿帝国生冲突,双方于1387-1398年数次展开大战。帖木儿大军两次攻入东欧,将金帐核心地区大肆破坏,第二次尤为严重,都萨莱被焚毁。
帖木儿的入侵大伤了钦察汗国的元气,使得钦察汗国从此一蹶不振,成为几十年后诸罗斯公国重新崛起。脱脱迷失于1399年被另一个白帐汗所杀。1423年至1459年,穆罕默德汗在位期间,从钦察汗国又分裂出了喀山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
1389年,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去世,其子瓦西里一世即位。1425年,瓦西里一世去世,传位其十岁的儿子瓦西里二世。瓦西里一世之弟,加里奇王公尤里,与瓦西里二世展开长达二十年的君位之争。在这场莫斯科公国的内战中,瓦西里二世被挖去双眼。1446年,瓦西里二世率军进军莫斯科,驱逐了尤里,夺回大公之位。瓦西里二世复位后,继续对外扩张,国土面积达到43万平方公里,成为东欧强国。
1462年,瓦西里二世去世,其子伊凡三世即位。成为莫斯科新一代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一位佩戴着双头鹰徽记的公主索菲娅,此后,伊凡三世宣布自己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同时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国徽,并且宣布莫斯科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伊凡三世还给自己冠以“tsr”(恺撒的俄语音)的头衔,汉译音就是“沙皇”。
伊凡三世继承父亲遗志,即位伊始,就一举吞并了雅罗斯拉夫公国。1474年,又吞并了罗斯托夫公国。北方的诺夫哥洛德共和国,疆域广大,伊凡三世早就垂涎三尺,但诺夫哥洛德不愿与莫斯科大公国合并,打算投靠立陶宛大公国。1471年,伊凡三世亲率人马,直扑诺夫哥罗德,双方会战于舍隆河畔。莫斯科军队大败诺夫哥罗德军队。1477年,伊凡三世兵临诺夫哥罗德城下,诺夫哥洛德人无力反抗。比莫斯科公国面积大得多的诺夫哥罗德就此并入莫斯科大公国的版图。
7.第十章.森林深处,蛰伏的莫斯科公国(4)
1478年,伊凡三世停止向钦察汗交纳贡赋。***大帐汗阿合马大怒,率军亲征莫斯科,双方大军对峙于乌格拉河两岸。伊凡三世是个运气非常好的莫斯科大公。1480年,与阿赫马德汗的战斗中,伊凡三世临阵逃跑,但俄罗斯的军队仍然坚持不后退,这时,天寒地冻,鞑靼兵苦不堪,阿合马又怕本土遭受莫斯科盟友克里米亚汗国的袭击,于是退兵。伊凡三世听说蒙古鞑靼的军队退走了,才在身边的人的劝说下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前线,捡来个胜利。从此彻底结束了蒙古鞑靼人对罗斯的统治。
1485年,伊凡三世又吞并了特维尔公国,统一了整个东北罗斯。1505年,在位四十三年的伊凡三世去世。他在位期间,基本完成了俄罗斯的独立和统一,并结束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因此有人把他算做是俄罗斯第一个大帝。
钦察汗国在十五世纪瓦解,在十六世纪初则彻底崩溃了。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了许多汗国。除去在乌拉尔山脉东面的西伯利亚鞑靼人的汗国外,还有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这三个敌对的国家。
1530年代,俄罗斯人统一在莫斯科之下,疆域共有约2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600万人口。这些土地一般都被认为是历史上基辅罗斯的故土或主要是俄罗斯人居住的地区。这一时期的俄罗斯并不强大,它在扩张过程中与周沿海国国家进行着筋疲力尽的不断斗争。在这里没有和平,没有休战,没有正规的战争,而是双方进行着永无休止的阴谋暗算活动。
8.第十一章.铁血战争,草原收成(1)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北岸,与欧洲大陆仅有一条数公里宽的陆地相连。***克里米亚半岛的东部是刻赤半岛,它与大陆隔刻赤海峡相望,刻赤海峡连接黑海和亚速海。克里米亚半岛的海岸线形成几个海湾和良好的天然港口。
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这一地区历来是各个强国的必争之地。在拔都汗1243年建立的钦察汗国中,克里米亚半岛是汗国的一部分。拔都有一个名叫图花帖木儿的兄弟,这个人正是克里米亚地区的最早管理者。1430年,图花帖木儿的后人哈吉·格来正式建立克里米亚汗国,都巴赫切萨拉伊。
克里米亚半岛的可汗们对俄国、乌克兰、摩尔达维亚和波兰的土地多次进行掠夺性侵略。
到了16世纪中叶,伊凡雷帝征服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但还留下两个独立的汗国——南面的克里米亚汗国和乌拉尔山脉另一边的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一直坚持到18世纪末。他们得以幸存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有奥斯曼帝国的强力的支持。克里米亚汗国国都巴赫奇萨赖城中的可汗承认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苏丹的宗主权,并在战时向后者提供骑兵部队。作为回报,苏丹每当可汗受到基督教异教徒的威胁时,便给可汗以援助。此外,可汗通常能在对乌克兰大草原提出相冲突的要求的俄罗斯人、波兰人和哥萨克人之间挑拨离间。
克里米亚汗国的其中一个收入来源是前往东欧捕捉斯拉夫人与罗马尼亚人奴隶,称为“草原民族的收成”。
从伊凡四世到叶卡捷琳娜大帝的250年,是黑海以北乌克兰草原上生杀戮和混乱的年代。鞑靼人“象骑在灵玃身上的猴子那样”伏身在蒙古马背上,手持弓箭、弯曲的马刀和刀子,不带粮草,只带少量的干米或干酪和马肉,轻而易举地穿过广袤的草原,跑完了上千里的荒无人烟的路程。他们由于经常举行袭击,非常熟悉这个草原。为了不让莫斯科草原侦察队觉察到自己的行动,鞑靼人便在沟壑山谷潜行,夜间不点灯火,朝各个方向派出机敏的侦察兵。来到俄罗斯边境,以密集的队形向纵深的村落袭击,然后返回,铺开队形,沿途将人、畜、贵重东西和携带方便的东西掳掠一空。他们的主要猎获物是俘虏,他们特别喜欢男女小孩。他们的马背上备有筐,用来装绑架来的俄罗斯小孩,特别是女孩。他们随身携带长皮条,用来拖拉俄罗斯男俘虏跟他们一起行进。这些俘虏被卖到土耳其和其他国家。贩卖奴隶的主要市场是卡法。数以万计的男女在这里被装进船舰,运往君士坦丁堡、安纳托利亚以及欧亚各地。十六世纪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可以碰到不少奴隶。在整个克里米亚,所有的女仆都是俘虏来的。来自莫斯科的俘虏由于善于逃跑,在克里米亚的市场上比波兰和立陶宛的奴隶便宜。这种形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十八世纪晚期以前,克里米亚汗国还保持着与奥斯曼帝国及中东庞大的奴隶贸易。卡法是其中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奴隶市场,把奴隶从这里运输到各地贩卖是汗国重要的收入来源。鞑靼人有3万名精选出来的骑兵,他们的步兵因得到来自东面另一由鞑靼人聚居的整个地区的增援,多达12万人,有达20万人。
克里米亚鞑靼人通常每年侵犯莫斯科国家一两次,常常是在收获的季节进行的,这时比较容易抓到散布在地里的人。但是往往也在冬季动进攻,因为这时冰冻了,便于穿越何流和沼泽地带。在1571、1572两年中,克里米亚德夫来特·格来汗曾率领十二万大军两次进攻莫斯科,并烧毁了整个莫斯科。1572年在围攻莫斯科时,格来汗捉拿了十五万人,尸骸塞满莫斯科河。有位犹太商人坐在彼列科普地峡的入口,看到有这么多的人经过,不禁问道:留在俄国的人是否更多?在1558年到1596年期间,克里米亚汗国约有30次对俄罗斯沙皇国领土大规模进犯的纪录。每年春季莫斯科动员多达65000名士兵在边境服务,对国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1591年以后,鞑靼人再也没有成功地渡过莫斯科前面的奥卡河,渐渐地,他们远远侵入北方的次数愈来愈少。不过,数百人一伙的小队人马还是继续骚扰俄罗斯农民,他们悄悄溜入他们看出有良机的地方,然后带着劫来的人迅速地撤走。
9.第十二章.“巩怖的伊凡”,远征高加索(1)
“高耸入云的高加索山脉白雪皑皑,……锯齿形的山坳全都清晰可见。***与人类所创造的种种渺小事物相比,这条山脉简直是人类不能想象的庞然大物。数千年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过的所有人,即使尽可能地张开手臂,把他们曾创造的一切全部堆积起来,也造不出这样一座鬼斧神工的山脉。”这是俄罗斯著名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lexndersolzhenitsyn)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主题的史诗小说《1914年8月》(ugust1914)中对高加索山脉的描述,沿着这条脉络,索尔仁尼琴又对其“辽阔雪域”、“裸露的峭壁”、“深谷和山脊”、“缭绕的云雾”进行了描绘和赞美。
俄罗斯的整个历史,从高加索打开窗口。历史上蒙古人对俄罗斯的统治更是导致了俄罗斯人的“侵略妄想恐惧症”,但这个经度跨越东经26°至西经170°的国家终究摆脱不了陆权国家的命运。
从历史上来说,高加索始终紧扣俄罗斯人的心弦,在黑海和里海之间有一座大陆桥,欧洲在这里逐步消失于绵延600英里、高达18000英尺的群山中,那蜿蜒的山脊格外迷人,舒展而平坦的草原向北延伸。这里是俄罗斯的“蛮荒西部”,虽然这些山脉处于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南边。自17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俄罗斯殖民者试图征服的“蛮夷”民族的聚居地,他们包括车臣人、印古什人、奥塞梯人、塔吉斯坦人、阿布哈兹人、卡特维尔人、卡克特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等;在这里,俄罗斯也见识了伊斯兰教的温文尔雅和残酷无。同时,俄罗斯对高加索山脉的作用极为重视,将其作为屏障,以防御大中东的政治和宗教争端。
俄国近代在高加索、中亚和北亚对游牧民族扩张的成功,更多的是得益于以火药武器为代表科技的进步:沙俄东部属于欧洲、地理位置上靠近代表当时人类先进文明的欧洲,又加上俄国人来对于其他欧洲国家来讲又有人数上的优势。
伊凡四世,史称“恐怖的伊凡”,“伊凡雷帝”,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同时被人看作怪物和民间英雄。他的绰号“恐怖的”,是对groznyi的误译,原意其实是“严厉的”(dred),其支持者的本意是说他对有罪者严惩不贷。历史和地理部分地赋予了伊凡位大帝国扩张者的身份,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和地理环境中,对付混乱的唯一方法是实行**。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父亲瓦西里三世在位时,曾吞并了梁赞公国和普斯科夫公国,并夺取了斯摩棱斯克,瓦西里三世1533年去世时,俄国面积已达280万平方公里,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
伊凡四世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当时各集团激烈争权、倾轧和谋杀,对伊凡四世幼年时期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1547年,十八岁的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罗斯君主,正式改称沙皇,莫斯科大公国正式改称沙皇俄国,直到后来彼得大帝时又进一步改称俄罗斯帝国。
伊凡四世的残暴和狡猾集俄罗斯人经验之大成,他的臣民曾一代又一代地与蒙古人“耐心而顺从地打交道”。他在位三十七年,以严酷的手段加强中央集权,通过不停的屠杀,将许多大贵族彻底消灭。
草原如无边的大海,蒙古人和鞑靼人隐藏其中,与俄罗斯一边打仗,一边贸易;高加索地区的艰苦和复杂性不亚于此,在俄罗斯人眼中,那里有更奇特的异域风光,让人痴迷忘返。
这时的沙皇俄国大举扩张,向西、向南、向东推进。俄国的东进带有地理现的性质,因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上游以东便是北亚,而北亚的大部分地区渺无人迹,也无人知晓。
俄国向东扩张,现北亚、北冰洋海岸的动因在于得到北亚的各种财富,包括毛皮、海象牙、金银矿藏和其他矿藏、鱼类、海兽等,其中珍贵的皮毛是最主要的追求物;取得北亚辽阔的土地,能满足王朝扩张版图的**、沙皇的雄心和民族优越感,自1453年拜占庭灭亡后,作为东正教国家,俄罗斯朝野就一直认为,沙皇是凯撒的传人,莫斯科就是第三个罗马,俄罗斯就是拜占庭的继承者;俄国人也很向往文明强盛的中国,想从海上和陆地开辟去中国的近路,建立与中国的联系。
10.第十二章.“巩怖的伊凡”,远征高加索(2)
16世纪时,俄国的对手包括钦察汗国分裂后的各个汗国。伊凡四世觊觎着俄罗斯南部和东南部,特别是穆斯林居住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它是控制着伏尔加河河口通往高加索、波斯和中亚的道路;其东是诺盖汗国的地盘,当地居民属突厥游牧民族(高加索突厥人)。虽然诺盖是莫斯科公国的敌人,但他们愿意与大公进行贸易活动,并欢迎伊凡的士兵保护主要道路的安全。
这时,俄罗斯人的军事技术提高极快,他们从西欧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火枪和火炮方面的巨大进步中得益。1552年,当伊凡进攻喀山的鞑靼人时,他在火炮方面的优势加上丹麦技师在监督用地雷炸毁喀山要塞围墙时所提供的帮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地雷爆炸以后,俄罗斯人成功地迅速攻占要塞,灭亡了喀山汗国,为接触乌拉尔山脉创造机会。接着他们顺伏尔加河而下,扫荡流域地区,于1556年轻易地攻克阿斯特拉罕汗国。为了巩固占领地,俄罗斯又吞并了诺盖人和巴什基尔人,俄罗斯人成为巨大的伏尔加河流域的主人,抵达南面的里海和东面的乌拉尔山脉。这时,俄罗斯人向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脉的那边进行无限扩张的路敞开了。
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伊凡四世不知疲倦地扩张。在南部取胜之后,他紧接着在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地区起战争以抢占波罗的海,但被汉萨同盟和日耳曼利沃尼亚骑士团打败。虽然俄罗斯此前刚刚在中东和亚洲获得大片土地,这次失败仍彻底阻断了他与西方的联系。16世纪中后期和17世纪初,俄罗斯战告捷,哥萨克人作为御用军队声名鹊起,稳定了其在高加索地区的地位。
灭掉喀山汗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的力量强于蒙古人。攻灭喀山汗国为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扫平了道路。俄国吞并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之后,进而入侵西伯利亚汗国,以夺取该汗国的毛皮产地并打开与东方进行贸易的通道。
西伯利亚汗国,15世纪末从钦察汗国分离出来的,是位于亚洲北部的一个游牧性质的封建国家,都城成吉-图拉(现秋明城附近),这个汗国大概位置是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鄂毕河中游。16世纪初移驻卡什雷克城(又称西伯利亚城)。占有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之间的广大地区。
早在1483年,莫斯科军官费多尔·库尔布斯基·乔尔内和伊凡·萨尔德克·特拉维以彼尔姆为前进基地,对西伯利亚进行了次远征。远征队向东越过中部乌拉尔山脉,然后沿塔夫达河而下,经过后来的秋明附近,先后到达了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这是俄国人次到达上述地方。他们绕了一个环状大圈于10月回到乌斯丘格,行程共2500公里。这是俄军次进入西伯利亚汗国的势力范围。1499年,为了使下鄂毕河地区并入莫斯科,伊凡三世装备了远征探险队。远征始于1499年终于1501年,这次远征和探险水旱路并进,在政治上使鄂毕河下游地区完全彻底并入了俄国,萨莫耶德人等当地原始部族加入了俄籍。俄国的版图越过了乌拉尔山脉,开始向北亚延展。这次探险现了乌拉尔山脉的南北走向,现了乌拉尔山的最高峰北乌拉尔的人民峰(1895米),现了北亚西部即西西伯利亚的第一大河鄂毕河下游及其流域地区,并与1483年的远征一起,完成了对鄂毕河下游的现。
对于俄罗斯来说,翻越乌拉尔山脉和征服西伯利亚的主要是以哥萨克人为主的边疆开者。正如美国的边疆开者变为半印第安人一样,他们变为半鞑靼人。他们不受束服、崇尚平等,横蛮粗野、喜欢抢劫;只要似乎有利可图,他们随时去当土匪和强盗。〖4〗
????叶尔马克·齐莫非叶维奇;他是一个顿河哥萨克和一个丹麦女奴的儿子,生着蓝眼睛和红胡子。叶尔马克24岁时,因盗马被判处死刑,他逃到伏尔加河,成为河上一伙强盗的领。他受雇于卡马河流域一个叫斯特罗加诺夫的富裕商人,与西伯利亚汗国,双目失明的古楚汗作战。
11.第十二章.“巩怖的伊凡”,远征高加索(3)
????
叶尔马克凭着征服者的大胆,决定最好的防御是进攻。***1581年9月1日,他率840人出,深入古楚汗的本土向他动进攻,拉开了征服西伯利亚的帷幕。叶尔马克配备了使土著感到恐怖的火枪和火炮。古楚虽然已得到入侵者能指挥雷和闪电刺穿最坚固的钦于甲的报,但为了挽救其都锡比尔,仍拼命作战。他聚集起30倍于叶尔马克军的鞑靼军,派其儿子马梅特库尔指挥防御。鞑靼人躲在砍倒的树木后面顽强地战斗,用阵雨般的箭抵挡向前推进的俄罗斯人,似乎逐渐占上风。然而,在一个紧要关头,马梅特库尔负伤,鞑靼军处于无领的境地。双目失明的古楚汗绝望地向南逃跑,叶尔马克占据了他的都。此后,俄国部队与苦楚汗的西伯利亚鞑靼军进行了长达16年的反复较量。
???叶尔马克把远征的结果报告斯特罗加诺夫,并直接给伊凡雷帝写信,请求宽恕他过去的罪行。沙皇得知叶尔马克的成就,非常高兴,取消了对他及其手下人的所有判决,而且还赐以特殊恩惠。这时,南方的失明的古楚汗一直打算反击俄罗斯人。1584年8月6日夜间,他的一支部队趁叶尔马克及其同伴在额尔齐斯河岸睡觉之机,向他们动进攻。叶尔马克为保住性命济死作战,并试图游过河去逃走。据传,因沙皇赐予他的盔甲过重,他淹死了。
???西伯利鞑靼人尽管取得这一胜利,却无法把敌人向后推到乌拉尔山脉以西。西伯利亚汗逃往乌拉尔河流域的诺盖汗国,以后不知所终,西伯利亚汗国最后灭亡。17世纪时(1618—1689)西西伯利亚南部的伊希姆草原并入俄国,俄国与中亚哈萨克地区接壤了。
俄国越过乌拉尔山,吞并西伯利亚汗国后,打开了通向亚洲的大门,使俄国的版图第一次达到了亚洲,并从此一而不可收,以惊人的速度对外扩张,沙皇俄国很快便成为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最终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俄罗斯领土的四分之三在亚洲,但政治经济中心却远在欧洲;俄罗斯人口的四分之三居住在欧洲,而各种资源绝大部分却集中在亚洲。这使得人们有时觉得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又是一个亚洲国家;有时又使人觉得俄罗斯既不是一个亚洲国家,又不是一个欧洲国家。
1584年,伊凡四世因误杀太子,悲伤而死。他另一个儿子费多尔即位。此人十分懦弱,于1598年病死。费多尔无子,统治俄罗斯七百年的留里克朝最终绝了后。
费多尔死后,他的大舅子,实际上掌握大权的鞑靼人戈东诺夫被推举为沙皇。此人很有才干,但命运不济,在位刚两年,俄国生了大灾荒,有三分之一的人被饿死。1605年,沙皇戈东诺夫暴毙。
伊凡四世的帝国在鲍里斯·戈都诺夫(1598-1605年在位)统治期间继续扩张,囊括了伏尔加格勒东南方向的乌拉尔山地区和哈萨克草原。好景不长,莫斯科大公国最终也像基辅罗斯一般轰然倒塌。它解体后的时期号称“乱世”(thetimeoftroubles),似乎整个世界和文明都会随之结束。但俄罗斯并没有结束,短短几年后的1613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michelromnov)被推为沙皇,俄罗斯历史上另一个新的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开始了。
12.第十三章.乱世霸业,征服“四海”(1)
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第一位来自俄罗斯的使臣一路风尘来到北京。他们没有携带任何贡品,明朝万历皇帝允许通商。这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次与俄罗斯官方的接触。
俄国和中国两国的关系和交往从这时开始,俄罗斯以伊凡·佩特林为正使,安德烈·马多夫为副使,使团考察队由俄国西西伯利亚重镇托木斯克军政长官指挥组成。约有12人。他们于5月9日从托木斯克动身,同年9月到达北京。
俄罗斯与中国的真正关系即缘起于俄国自17世纪以来的三百多年间的向远东扩张。它的特点是由西向南继而向东扩张,其所受到的阻力依次递减。向远东扩张面临的阻力是最小的,因而其速度也最快。由于西伯利亚地区不宜于农耕的自然条件使这一地区空旷人稀,北冰洋的不利于人生存的高寒条件,又使俄罗斯避免了其他国家——如法国、中国、美国等都不得不面对的南北夹击的安全压力;已进入工业文明的俄罗斯人的扩张在远东获得了远比欧洲英法扩张更为广阔的陆地空间:使俄罗斯在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内成为了世界上陆地版图最大的国家。
中世纪莫斯科大公国解体后的时期号称“乱世”。但俄罗斯并没有结束,短短几年后的1613年,经过一番对皇位的争夺,1613年,各界一致推举俄罗斯贵族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年)奠定了现代俄罗斯的基础,在罗曼诺夫王朝300年的统治中,俄罗斯征服了波兰和立陶宛,摧毁了瑞典,打垮了拿破仑的法国,夺回了乌克兰,并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里成功抢到了克里米亚和巴尔干,同时正式实现了对高加索、中亚和西伯利亚的扩张,边境直接推到中国和太平洋。
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死后,他的儿子阿列克塞即位为沙皇,1676年,阿列克赛病死,其长子费多尔即位,但六年后也病死了。经过一番腥风血雨的争斗,1682年,阿列克赛的另两个儿子同时为第一沙皇和第二沙皇,就是伊万五世和彼得一世。
1689年,彼得一世夺得政权,从此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改革。由于深受拜占庭和蒙古影响,俄国充满了宗教气氛和东方特点,是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大大落后于当时的先进文化。彼得一世的改革,一举使俄国告别落后,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林。1721年,彼得一世被尊称为彼得大帝,俄国正式称为俄罗斯帝国。
在彼得一世接任之前,俄国虽然已经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但这个大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内陆国。周边的北冰洋和太平洋,因为常年严寒和荒无人烟,不适合航海;而通往波罗的海的道路上有瑞典阻挡,通往黑海的道路上有土耳其阻挡。这两个国家隔断了俄国与欧洲的直接联系。在欧洲眼中俄罗斯是一片蛮荒、落后、野蛮,在欧洲舞台没有一个相衬的位置,俄国的声音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除了广袤的国土,俄国在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国家。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强。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都莫斯科,100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3个。俄罗斯和西欧的差距,激了彼得一世向欧洲学习的愿望,从这一点看,俄国看来在某些方面同日本相似。
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虽然致力于全方位扩张,在骨子里仍然是一个认同欧洲文化的欧亚国家,俄罗斯仍想方设法成为欧洲国家。
在这个时期,向西欧达国家学习热潮使俄国成为一个公认的传统上的欧洲国家。俄国的国力有了很大增强,通过不断扩张疆域比一个世纪前增大了6倍,扩张的野心在不断膨胀,彼得大帝时代就有了做“四海的大帝”的梦想。18世纪初俄国已经拥有了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地区,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南下印度洋。而南下印度洋就要通过中亚地区,然后经阿富汗到达印度西海岸。这样远征中亚就成了沙皇俄国的国策。
13.第十三章.乱世霸业,征服“四海”(2)
俄国尽管从西方有所借鉴,但更深一层的弱点是,在技术上仍然是落后的,在经济上仍是不达国家。气候严寒、距离遥远和交通不便是部分原因,严重的社会弊端也起了作用,其中包括沙皇的军事**主义、东正教对教育的垄断、官吏们的**,以及农奴制度等等。尽管有这些相对落后性,尽管有种种挫折,俄国还是继续进行扩张,把用于强制俄国人顺从的军事力量和独裁统治强加给新的领土。
在以后的日子里,俄罗斯以欧洲人为师从西方找到了俄国对付亚洲平原骑兵攻击的最后解决方法,即滑膛枪和大炮。莫斯科用这些新式武器现在可自立为一个“火药帝国”,从而进行扩张。由于瑞典人和波兰人也拥有这种武器,向西攻击是困难的,但利用这种军事优势向南部和东部的游牧部落和汗国进行殖民扩张就变得容易得多。
俄罗斯崛起时,相对于欧洲的文明和强大,北亚都是一些散落的小国和游牧民族,所以东进更加容易,东边唯一的大国中国,其文化相对中庸,对领土的**并不大,所以俄罗斯东扩非常容易,轻而易举占领高加索,西伯利亚等地。由于这些地方的民族人口少相对弱小,所以渐渐被同化,纳为俄罗斯领土内。
俄国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曾说:斯拉夫人像候鸟一样四处迁徙。这种自的“民间殖民”,某种意义上巩固了俄军的军事征服成果。至1556年,俄**队已到达里海。伴随这种军事扩张而来的常常是探险家和拓荒者,他们不断向乌拉尔山脉以东推进,通过西伯利亚,并在1638年前实际上抵达了太平洋海岸。1700年,彼得一世动了对瑞典的战争,目的就(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