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第 7 部分阅读

第 7 部分阅读

    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随之而来的是沙俄帝国的解体。波罗的海三国,成了沙俄帝国命运结束的终点。1918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宣布独立,由此便拉开了沙俄帝国大解体的序幕。同年,苏俄的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这标志着这时的俄国已失去了冲击海洋的能力和愿望。

    由此,俄罗斯第一次兴衰轮回的路线图:彼得大帝俄国从波罗的海崛起,沿东欧向南欧、中亚划半弧直到远东;之后,沙俄帝国便在日俄战争后生崩裂,从远东返回至南欧,俄国随即回到它崛起的起点波罗的海三国并在此解体。此后,俄罗斯国家以“苏联”的名义开始了第二次崛起,再次沿着同一路径经历了轮回的过程。

    俄国版图中的东西伯利亚,由于其与位于欧洲部分的经济政治中心太远,属最不稳定的部分,因而它的稳定是靠俄国的威慑力量而存在的。而在乌拉尔以东,东西伯利亚以西的区域,即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则属于俄罗斯国家力量能维持的住的地带。历史上的俄国衰落总是从最边缘地带,远东表现出来;而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地区则是靠欧洲部分的国家实力辐射作用而保存的。即与俄国欧洲部分的特点正好相反,俄国国家战略能力在远东部分并不具有可持续的攻势。

    俄罗斯人注定与大海无缘。而在全球暧化效应下,至21世纪末,北极夏季将出现无冰现象。如这一预计成为事实,北极航线的解冻将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破天荒地不得不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对手并因此大大改变俄罗斯的国防结构。由于俄罗斯人口增长速度过于缓慢以及北方边境的过于漫长,这种新产生安全问题对未来俄罗斯来说又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1.第十九章.游牧战争,征服与挑战(1)

    1922年6月21日,一位名叫克尔文(kervgn)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一座被盗掘一空的古墓中,现一块石碑上刻满了奇怪的类似文字的符号。当时,没有人能识别这像天书一样的符号。这些符号公之于世后,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此后,这些文字渐渐被破解,这是一座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墓葬,契丹,像他们的文字一样,一个消失在历史中的民族,契丹的本意是“镔铁”,即坚固的意思。

    历史上,最早在北京建都的为五兴起于辽宁省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的契丹帝国,契丹(khitn),本是东胡,907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于唐朝末年趁中原之乱统一各部进而称帝,916年建国号契丹。到了辽太宗时期,契丹已全面汉化,从石敬瑭手中得燕云十六州后,改国号为大辽,北京遂成为陪都。

    大辽王朝存在两百多年,称霸东亚。东濒太平洋;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至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一线;南逾长城和大戈壁。因此在穆斯林文献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kht),而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则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kity,kit1,cthy)。

    大辽王朝先后与宋、西夏和金鼎足而立,对宋战争屡屡得手,和宋订立澶渊之盟,从此宋,辽和好达一百余年。大辽王朝第一次在北京建立陪都,改幽州城为南京,又称燕京,并以此为基地,进攻北宋。

    大辽和宋朝战争长达160多年,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灭掉大辽的却是曾归附于契丹的女真人。来自东北松花江畔的女真领完颜阿骨打在大辽的疆域内攻城掠地,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10年后,完全取代了盛极一时的契丹王朝。大辽南京(现北京)自此归金朝,并不再叫燕京,1153年正式改名为中都(1153-1215)。

    一部分幸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被迫向西逃亡,1132年,在现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帝国,又称哈喇契丹国,都虎斯翰鲁朵,成为控制中亚的强国。

    乃蛮,十一,十二世纪蒙古高原西部操突厥语的部落。他们是当时草原上最文明的部落,使用畏兀儿文字。乃蛮族源同唐代南下的黠戛斯人有关。在蒙古人兴起以前,乃蛮部已很强大,游牧于阿尔泰山脉及其周围广阔的地域内,有国家机构,拥有精良、庞大的军队,经常同克烈部生战争。

    铁木真时期,在铁木真击溃克烈部后,在草原上就只有乃蛮部有实力能与铁木真一战,草原上被铁木真打败的蔑儿乞部及其他各部贵族都投奔到太阳汗周围。太阳汗自以为稳操胜算,双方在杭爱山一带对峙,经过纳忽崖之战,强大的乃蛮部被彻底消灭,太阳汗战死,大部分乃蛮人跟随其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西迁至现哈萨克斯坦东部。

    太阳汗的儿子屈从律带部队与同样败逃的蔑儿乞部的脱黑脱阿逃至乃蛮北部太阳汗的兄弟不亦鲁黑汗处,1206年春,铁木真又越过阿尔泰山,进入乃蛮北部兀鲁黑塔黑地区(现蒙古科布多,巴彦乌列益等省)。不亦鲁黑汗正在围猎,仓卒应战,兵败被俘,北乃蛮灭亡。屈出律和蔑儿乞部的脱黑脱阿逃往额儿齐斯河流域。铁木真军队从蒙古赛留格木岭乌兰达巴山口越过按台山,击溃乃蛮和蔑儿乞的败军,脱黑脱阿被射死,脱黑脱阿的两个儿子忽都与赤刺温无法埋葬也来不及运走他的尸体,匆忙间只好砍下他的头,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蔑儿乞人和乃蛮人向西南方向逃生,许多人在抢渡额尔齐斯河时淹死。忽都,赤刺温兄弟先前往畏兀儿,被逐出,在钦察草原以东流亡了十多年。1217年,成吉思汗又派速不台追杀蔑儿乞部人,忽都、赤刺温兄弟在巴尔喀什湖附近被杀;另一位兄弟忽勒突罕蔑儿干被术赤收留,带回蒙古后被杀;少数蔑儿乞惕部人逃往钦察部,蔑儿乞部灭亡。有些蔑儿乞人逃亡伏尔加保加利亚—钦察,有些逃亡克烈部,有些逃亡卫拉特。

    2.第十九章.游牧战争,征服与挑战(2)

    据拉施特的《史集》与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记载,屈出律逃亡至黑额尔齐斯河,再于1208年流亡至西辽的都,这时,西辽为耶律大石的后人西辽国主耶律直鲁古统治。***在比什凯克附近,耶律直鲁古收留了屈从律。屈出律很快取得了直鲁古的信任,直鲁古将女儿嫁给他,并委托他处理国事。屈出律也由原信奉景教改信佛教。收罗了天山以北逃亡的乃蛮残部,自成一支势力。

    1211年,屈从律乘岳父征讨花剌子模帝国之机在后方动了叛乱,联合花剌子模,双方互通密使,推翻古儿汗,花剌子模国王穆罕默德率兵从西攻打,屈出律则在东进攻,耶律直鲁古被迫投降,并被软禁,屈出律成为西辽的实际统治者。屈出律尊直鲁古为太上皇。

    据《世界征服者史》,屈出律掌权期间,附庸国撤马尔罕与花剌子模政权依据早先与屈出律的协约宣告独立。屈出律改变了西辽的宽容政策,用武力强迫境内的回教徒改信佛教。1210年,东部喀喇汗王朝大汗穆罕默德·本·玉素甫曾在喀什噶尔起兵,与于阗一带的部众联合反抗西辽直鲁古的统治,曾遭到西辽军队的无镇压,战后,大汗穆罕默德被俘虏而押往虎思斡耳朵(现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楚河州托克马克境内),囚禁在西辽的监狱中。屈出律攫取了西辽政权后,为了拉拢这位在中亚颇有影响的领,将穆罕默德从狱中放出,并在保证效忠自己后,派人送他返回喀什噶尔。当喀什噶尔的王朝贵族得知穆罕默德居然投靠了异教徒屈出律后,就在穆罕默德被护送回喀什噶尔时,将他刺死在城门口。而随着末代君主穆罕默德的死亡,1211年,以喀什噶尔为政治中心、历时长达371年之久的喀喇汗王朝,正式宣告灭亡。这一重大事件,促使本来就信仰佛教的屈出律下决心与伊斯兰教正式决裂。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从1212年的秋季开始,连续4年,每逢秋收屈出律就派出大军去喀什噶尔,大规模地焚掠粮草牛羊,用兵威和饥馑迫使喀什噶尔人屈服。当喀什噶尔行将化为一片废墟的时候,屈出律总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屈出律的活动终于使他成为中亚各地伊斯兰势力的死敌。于是屈出律再也无法安心待在虎思斡耳朵,1215年秋。他迁都喀什噶尔,正式建立了自己的乃蛮政权。

    为替自己的盟友穆罕默德·本·玉素甫报仇,屈出律一进喀什噶尔城,就大肆搜索并杀戮原喀喇汗王朝的贵族与宗教界上层人士,然后又让自己的乃蛮士兵住进城中每户居民的家中,奸Yin掳掠无恶不作。接着,屈出律又下令在喀什噶尔一带封闭清真寺,禁止穆斯林的礼拜和集会,并对居民们宣布:或者改信佛教,或者改穿契丹人服装,二者必择其一。喀什噶尔的百姓们只得被迫改变服饰而保留了伊斯兰教信仰。又在每一民家安置一名兵士住宿,这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政权始终不稳。1216年,屈出律带兵攻下了于阗城,把城里的神职人员统统赶到郊外。于阗的大伊玛木阿老丁·穆罕默德大胆上前与这屈出律辩论,却在遭受了酷刑之后,被钉死在清真寺的大木门上!当地人悲愤地诅咒屈出律,“全知的主啊,你大慈悲,把他投入海中直到淹死!……逮往他吧,国家才会得到自由!”

    1219年,蒙军开始西征。使蒙古的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横扫众多中欧国家。

    蒙古第一次西征的主要目标是中亚地区的西辽、花剌子模和罗斯诸公国。

    成吉思汗派遣大将者别率兵2万攻打屈出律。当时屈出律正与阿力麻里(现新疆霍城县西北)的不扎儿汗相攻,听到蒙军进攻向西逃跑,屈出律未及交锋,便逃往喀什噶尔,喀什噶尔地区的居民纷纷起来杀死监视他们的西辽士兵,屈出律继续西逃,流窜到帕米尔群山之间的山谷中,最后在—个叫“撒里黑昆”(现新疆塔什库尔干)的绝地间,被山中猎户包围活捉交给了前来追捕的哲别手下先锋官回鹘将领曷思麦里擒杀,西辽灭亡。西辽灭亡以后。乃蛮人后来融入了哈萨克族人和蒙古人中。

    3.第十九章.游牧战争,征服与挑战(3)

    撒马儿罕一向是西辽的藩属。在屈从律时期,改奉花剌子模(现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境)为宗主国。之后被花剌子模汗阿拉·乌德丁于1211年吞并。花剌子模之后又吞并浩儿国(现阿富汗西部),并于1217年向巴格达城进兵,企图废掉哈里纳昔儿,却没有获胜。这时,花剌子模军队号称四十万人之多。

    花剌子模雄踞中亚,在他看来,成吉思可汗不过是东南的一个小国领。据《蒙古秘史》记载:1218年四百五十人之多的蒙古骆驼商队被花剌子模当地守将海尔汗亦纳勒术以间谍罪谋害,财物占为己有;蒙古派出以两个副使和一个正使组成的特使团至花剌子模沙朝请求调查,花剌子模沙阿阿拉乌丁·摩诃末让属下将副使杀死,正使被烧掉胡须。消息传回蒙古,成吉思汗闻讯,大怒,向天祷告,誓亲自讨伐,替死者报仇。

    1221年4月,窝阔台率领的一路蒙古军在经过7个月的包围后,攻入花剌子模都城玉龙杰赤(现土库曼斯坦希瓦附近),蒙古军队一入城,不仅屠杀了除妇女儿童外的所有百姓,还决堤阿母河水淹了玉龙杰赤,将城中的人口尽数淹死,一座繁华的都城从此消失。

    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前不久死去,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第二次西征。西征军很快就攻灭了再次复国的花剌子模,国王札阑丁被当地人杀死。征服和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区。其后﹐谷儿只(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鲁迷(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朝)等国也先后归附蒙古。窝阔台命搠里蛮领所部军队镇戍波斯﹐并设置了管辖阿母河以西波斯各省的行政机构。蒙军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蒙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正当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拔都忽接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于是急速班师争夺汗位。

    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蒙哥被立为可汗,蒙哥即位后,憧憬于建立与成吉思汗可以比肩的成就,动第三次西征。蒙哥汗除了计划向南占据南宋领土外,还想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

    在东亚,早在1225年,一蒙古使者在出使高丽返回的途中被杀。蒙古便开始攻打高丽。1231年,蒙古军队打到了朝鲜半岛中部,高丽王从开城迁往南部的江华岛避祸。1252年,蒙哥汗平定内部纷争后不久,蒙古要求高丽王室搬出江华岛作蒙古人质。高丽回绝后,蒙古于1253年大规模入侵高丽。一直到蒙哥汗死讯传来,东征蒙军才回师。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蒙古军队占领了济州岛,高丽蒙古战争最终结束。高丽最终成为元朝的藩属国,受元征东行省的控制。

    在西亚,1253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12万人的大军远征西亚。旭烈兀主力军会合了原留驻西亚和西南亚的诸支蒙古军约5万人后,实力更加强大。1256年春,蒙古西征大军度过阿姆河,攻入波斯地区。按传统,这次西征像拔都西征一样,所得土地都归旭烈兀所有。同年底,旭烈兀率领大军,渡过阿姆河,进入阿萨辛派地区(现伊朗北部),

    “中国汉文史籍称之为“木剌夷”,它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这教派的领袖称为“山中老人”,以暗杀作为主要手段,总部设在高峰的顶上,称为“鹫巢”。10世纪时,木剌夷人占领埃及、叙利亚。

    11世纪,木剌夷势力及于波斯,以阿剌模忒堡为根据地,拥有里海南岸城寨300多座。十字军东征时,他们因暗杀十字军中的穆斯林而被称为刺客派。各国君主对山中老人都十分害怕,对他所提的要求不敢不答应。这支恐怖教派曾令塞尔柱帝国和哈里王朝十分害怕。

    1256年春,旭烈兀率大军抵达阿姆河畔。由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敌对,所以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大公们,也领军参加远征。旭烈兀大军渡过阿姆河,向木剌夷地区(现伊朗北部)逼近。木剌夷国的军队总兵力有十多万人,阿剌模特是山中老人老巢,由于蒙古军带着汉人郭侃及其设计的火炮,这些火炮炸声如雷,对城墙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最终城被攻破。12月,旭烈兀率大军进入兰麻撒尔附近。命令塔亦儿不花军和波斯军一起,围攻兰麻撤尔堡。塔亦儿不花军和波斯军奋战数十天,才将兰麻撤尔攻克。于1257年初,木剌夷国全部被旭烈兀大军占领。

    4.第十九章.游牧战争,征服与挑战(4)

    旭烈兀大汗下令屠城。山中老人恳求让他去拜见蒙哥大汗,以求赦免他的信徒。旭烈兀同意了,并且派兵护送他去卡拉昆仑。结果蒙哥大汗不见。回来的路上,蒙古兵用马蹄将他踏为肉泥。木剌夷城全城人被屠杀。然后,旭烈兀大汗又下令将所有木剌夷的要塞夷为平地,并且把他们的大图书馆也放火烧毁了,所有的经书化为灰烬。

    1257年3月,旭烈兀偕同拜住等继续西征,直指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都巴格达(黑衣大食)。1257年冬,旭烈兀、拜住等率军三路围攻巴格达,第二年初,三军合围,向巴格达动总攻,蒙古军队用火炮攻打巴格达城,城门被炮火击毁。2月,传位36代,有508年历史的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灭亡。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展开,数十万居民死于非命,哈里本人则被纵马踏死。巴格达沦陷一年以后,旭烈兀任命波斯人志费尼(juvyni)总管巴格达、下美索不达米亚和胡齐斯坦省。志费尼即为历史巨著《世界征服者史》的作者。

    1259年﹐旭烈兀率军继续西进,分兵三路﹐兵进叙利亚,直抵大马士革,势力深入到西南亚。这时,蒙哥死讯传来,旭烈兀命大将怯的不花留守叙利亚,自己率十余万军队东归。怯的不花统率二万军队继续征进至埃及,怯的不花派使者劝告埃及苏丹忽秃思投降,忽秃思将蒙古使臣斩示众,并以圣战的名义召集北非所有的阿拉伯奴隶兵,组成了一支十二万人的大军,在阿音扎鲁特(现巴勒斯坦境内)与蒙古军队展开会战。蒙古军队轻敌冒进,被困在山谷全军覆没,蒙古军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西征至此结束。

    旭烈兀回波斯后﹐获知哥哥忽必烈已经即大汗位﹐并与幼弟阿里不哥生了汗位之争﹐便不再东返蒙古。他向争位双方派出使者,表示拥护忽必烈为大汗﹐指责阿里不哥。

    元世祖忽必烈遣使传旨﹐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密昔儿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蒙古﹑大食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于是﹐原由大汗直接管辖的波斯地区﹐实际上成为旭烈兀的领地﹐从而建立了又一个汗国。其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现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为都城﹐设宰相以掌管全国政务﹐任命了各省长官﹐命长子阿八哈领汗国东部呼罗珊等省地。

    从旭烈兀统治以来,伊儿汗国一直服从于元朝,与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处于交战状态,1262年﹐钦察汗国别儿哥汗为争夺旭烈兀控制下的阿塞拜疆地区﹐兵来攻﹐双方不断激战。1265年旭烈兀病故,于是忽必烈派使者持诏立旭烈兀的长子阿八哈为汗。阿八哈即位后﹐始定都于桃里寺(现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士)﹐以蔑剌哈为陪都。现存1279年阿八哈颁的一张敕令上﹐盖有汉字“辅国安民之宝”的方印﹐即忽必烈颁赐给他的王印。

    5.第二十章.转折一刻,席卷世界的风暴(1)

    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畔建立蒙古汗国,蒙古势力崛起,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军事行动。***随即蒙古开始进攻西夏与金朝,1214年蒙古占领了金朝的中都北京,1217年,成吉思汗把南下灭金的任务交给木华黎,亲自率兵直指西方。

    成吉思汗习惯用屠杀、全面驱逐或在白旗之下整编入册的方法处置对手。采用的进攻方式,通常是强迫俘虏率先冲城,如果退缩或不前进就杀掉;城陷后屠杀居民,然后佯装撤走,等逃脱了的人回来后,后续部队又旋风似地返回来砍掉他们的脑袋。

    蒙古人大举入侵,对亚洲总体来说,蒙古东征西讨的遗产受益人反而是突厥人。表面看,初期的蒙古军西征接二连三地摧毁了突厥人政权,尤其中止了塞尔柱人的西进,把东罗马帝国的寿命多延长了两个世纪。但事实上,13世纪时蒙古人总数极少,蒙古人的总数,当成吉思汗逝世时,只有一百万人左右。

    蒙古人为了扩充队伍,把所有的游牧民族都变成“蒙古军”。所谓“统一大漠”其实是把原先地域已经很广却很分散的突厥人组织起来,让他们的地盘进一步扩展。因此,当蒙古浪潮退潮后,西亚的突厥人继续西征,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伊朗者则建立十叶派政权,是为近代伊朗之始,另一支入主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

    蒙古人进军俄罗斯时,自身的民族只能拨出五千人左右,其余是内亚洲的其他游牧民族,主要以突厥人为主。他们征服的南俄地带原先已为突厥的一支钦察(kipchk)游牧民族占领,也属突厥人的一支。蒙古人建立的“钦察汗国”索性以他们为主力,以其名为国号。后来,蒙古人、突厥人、斯拉夫人、芬兰族彼此融合,形成一种说突厥语的“鞑靼人”(ttrs),在今日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共和国里是第二大民族。

    对世界总体来说,蒙古人的所为有利于欧洲的兴起和亚洲的落伍。蒙古旋风对伊斯兰世界的摧毁特别沉重。他们对前大食帝国的核心地带——伊朗——破坏未尽的地方,在十四十五世纪之交,为瘸子帖穆儿(timurlenk)完成。他是突厥人,出身察合台汗国辖下的咸海河间地带,属于文野分界的定居民这一方。但他自称察合台汗的继承人,非但没有保卫文明,反而刀刃向内,捣向伊朗腹部,并模仿野蛮阶段的蒙古人屠城、筑头颅塔,而且蓄意破坏文明的基层建设如灌溉系统之类。该地区定居与游牧的界线早已不稳定,从此,伊朗——尤其是东部——基本上变成大漠的延伸。今日伊朗境内四分之一人口是突厥人,游牧是国民生活很重要的部分。

    伊斯兰世界与西方基督教世界千年来争战不休。蒙古在西亚地区造成的后遗症,无疑是帮了西欧的一个大忙。欧洲在当时是展中地区,如同今天的“第三世界”。西欧人避过了蒙古世界征服的兵锋,在“蒙古和平”期间次与中国直接接触,他们从欧亚大陆一端旅行到另一端,亲自目睹中国的富庶。此后,西方的经济展总有一股东向的**。哥伦布就是看了马可波罗的游记,想从大西洋另辟新航路到达中国,而无意中现新大陆。

    蒙古军西征也把中国的“高科技”西传。尤其是火药武器来到欧洲,其水平又往上翻了一番。十五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是继东亚之后的第二个“高科技战场”。从此,欧洲在这方面领先。至十六世纪初,西欧人将最新型的火炮装在战舰上,配合中国明的罗盘,开始征服海洋,成为世界的新主人。

    中亚历史上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北方游牧部族南下,给中亚居民注入蒙古血统,另一方面,南下的游牧部族又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下,大部分转入定居农耕,接受当地的文化;而另一方面,使用印欧语的塔吉克土著,不是被挤向更南方,就是失去自己的语,成为使用突厥语的“突厥人”。13世纪蒙古铁蹄入侵也改变了中亚的民族面貌,原先的突厥语诸部族,如葛逻禄、突骑施、寄蔑等消失了,而乌兹别克、哈萨克、土库曼和吉尔吉斯等现代民族开始形成。这是个民族分解与重新组合的过程。但是蒙古入侵并没改变中亚民族突厥化的进程。中亚那些带有蒙古部落名称的部落只不过是以少数蒙古贵族及少数蒙古人为中心,吸收大量当地突厥人形成的,这些蒙古人也迅速地突厥化了。随着突厥语诸部族在中亚的活动,于是就有突厥斯坦(turkestn)之说,其意为“突厥地”。

    6.第二十章.转折一刻,席卷世界的风暴(2)

    乌兹别克、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阿塞拜疆、及中国新疆的维吾尔、裕固、撒拉等民族都与现在所称的突厥诸族有密切关系,他们属突厥语系;绝大多数分布在从新疆到中亚、土耳其一线;三是都信奉伊斯兰教。至于突厥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的概念,它本身就是由多个民族、多个部落组成的。甘肃境内的裕固族来自于回纥,多为汉族与匈奴、突厥混血后裔;而宁夏的回族,则多为汉族与党项族、突厥族、波斯、阿拉伯、蒙古的混血。而在新疆,维吾尔人则来自于回纥,回纥本为突厥的一支。

    7.第二十一章.大混乱时代,火与剑(1)

    1243年,拔都建立了钦察汗国,其领地以伏尔加河为中心,东到额尔齐斯河,西到乌拉尔河,南至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

    窝阔台汗的儿子贵由汗去世后,拔都支持拖雷汗的儿子蒙哥夺取大汗位,打击窝阔台、察合台两系势力,抢占中亚的精华“河中地区”(现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中亚河中(trnsoxin)地区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现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河中为古代欧亚陆路主商道丝绸之路通道;自波斯帝国前后,这个地区在大多数时间为各个伊朗语民族与突厥语民族所统治。〖9〗

    在钦察汗国统治时期,拔都汗的十三个兄弟及其后裔各有世袭封地,拥有军队,各自称汗,形成半独立王国,蒙古人仍实行千户制。

    蒙古军事贵族统辖的万户、千户、百户、十户既是行政单位,又是军事单位。拔都的兄长斡儿答及其后裔据有现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一带,形成了白帐汗国。

    1255年,47岁的拔都卒于伏尔加河滨,由于辖境内蒙古人极少,因此他们逐渐突厥化。到十四世纪前叶,蒙古人已使不用蒙古语,而用突厥语。拔都的弟弟别儿哥在位时,名义上仍对蒙古大汗称藩,实际上汗国已独立。

    钦察汗国的政治中心在伏尔加河下游一带。拔都汗死后,其二子相继即位,但都不到一年就死了,随后由其弟别儿哥即位(1257-1266)。别儿哥汗又建新萨莱城(现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附近)。

    别儿哥是钦察汗国位接受伊斯兰教的大汗,他在拔都死前已经信教,钦察汗国的伊斯兰化由此开始。在外交上他与埃及马木留克苏丹结盟,攻打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所建的伊儿汗国。别儿哥与旭烈兀争夺的是近东与阿塞拜疆的管辖权,由于别儿哥信奉伊斯兰教,他指责过旭烈兀在1258年2月10日占领阿拉伯帝国都巴格达后,屠杀巴格达人,以及未与其他的成吉思汗宗王们协商就将哈里纵马踩死。另一方面别儿哥支持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为大汗,旭烈兀支持忽必烈为大汗。

    别儿哥因同伊儿汗国争夺高加索地区,无力东顾,于是河中地区被察合台汗国阿鲁呼占领,别儿哥便支持窝阔台汗国海都对阿鲁呼作战,帮助海都崛起。

    1262年底,钦察汗国和伊儿汗国在高加索边境开战,互有胜负。别儿哥在向高加索进军的途中死在军中。由拔都的儿子忙哥帖木儿即位。一直到月即别汗(1313-1341)时期,钦察汗国达到极盛时期。月即别汗也被称为乌兹别克汗,它迁都到别尔哥萨莱城(现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附近),这时已奉伊斯兰教为国教,所属各部随之信奉伊斯兰教。

    1355年,钦察汗国月即别汗之子札尼别攻占桃里寺,伊儿汗国灭亡。扎尼别汗(1342-1357)死后,汗国内为争夺钦察汗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360-1380年二十年间,钦察汗更替了二十几任。实由万夫长马麦汗操纵傀儡汗掌握政权。1371年之后,罗斯各公国停止向钦察汗纳贡,1380年,马麦汗征罗斯失败,同年,白帐汗脱脱迷失乘机击败马麦,控制了钦察汗国的主要疆土,之后在中亚帖木儿汗国的支持下登上钦察汗位,此后钦察汗都出自白帐汗系。1382年,白帐汗率军攻占莫斯科,迫使其重新纳贡。钦察汗国强大后与帖木儿帝国展开战争,经三次大战脱脱迷失汗被帖木儿击垮,伏尔加河一带受到很大的破坏,钦察汗国此后衰落。由于诸王各自为政,钦察汗很难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在内斗中分崩离析。

    15世纪20年代,从钦察汗国中分裂出了西伯利亚汗国,15世纪中叶,又分裂出了喀山汗国(1445-1552)、克里米亚汗国(1443-1783),15世纪80年代又分出阿斯特拉罕汗国(1460-1556),钦察汗国只剩下有限的疆土,被称作大帐汗国,罗斯各大公国强大后也脱离了其控制。1480年,大帐汗阿里麻征斡罗思不战而退,途中被人杀死。1502年,大帐汗国被罗斯(斡罗思)灭。分裂出的其他各汗国,也先后被罗斯兼并。

    8.第二十二章.中亚走廊,哈萨克斯坦(1)

    哈萨克斯坦,是麦金德所说真正的心脏地带,是通向中亚各国的“大门”。

    这里集中了世界上所有的自然战略资源,欧亚大陆中部的咽喉要道在这里相互重叠:地处西西伯利亚和中亚,向西1800英里外有里海,东部伸展到蒙古;乌拉尔山在哈萨克斯坦的西北部,天山山麓则始于东南部。哈萨克斯坦属极端大陆性气候,阿斯塔纳冬季拂晓前的气温可至零下40摄氏度。目前,哈萨克斯坦正在向真正的独立国家迈进。它正在开3个超巨型的“项目”,即石油、天然气和炼油业。里海海域有两大油田,主要由西方跨国公司投资,从里海到中国西部的新石油管道也将很快完成。此外,哈萨克斯坦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铀生产国;它还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铬、铅、锌储量,锰矿储量全球第三,铜储量全球第五,并拥有占世界前十位的煤、铁和金储量。

    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哈萨克斯坦地理面积相当于整个西欧,国内生产总值比所有其他中亚国家加起来都大。新都阿斯塔纳位于由俄罗斯民族主导的北部地区。沿哈萨克斯坦北部有3000英里范围与俄罗斯边境接壤,属于前苏联的9个州8个在北部地区,人口近90%属非哈萨克人。阿斯塔纳的象征性建筑“生命之树”,由诺曼·福斯特爵士设计,象征着哈萨克斯坦保卫国家免受俄罗斯侵犯的决心。阿斯塔纳再造计划耗资100亿美元,它与南部地区以高速列车相连。中国在中亚投资超过250亿美元,并为横跨哈萨克斯坦的2000英里高速公路买单。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和中国西部的乌鲁木齐市之间每日有航班往来,中国商品极大地填补了中亚市场的空缺。

    ??

    “哈萨克”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15世纪20年代,钦察汗国分裂,在钦察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博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

    1428年,乌孜别克可汗巴拉克其政敌所杀之后,白帐汗国就瓦解了,其政权转到术赤的小儿子昔班尼后裔阿布尔海尔汗手中,他掌握政权长达40年。这个汗国征服了中亚的锡嘎那克城、撒马尔罕城和布哈拉等城邑之后,阿布尔海尔手下臣民间的矛盾和分裂倾向趋于尖锐。〖10〗

    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哈萨克汗国的开国君主,他们为术赤的后裔,是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巴拉克的儿子。哈萨克汗国基本上是白帐汗国的化身。率领哈萨克各部落迁徙到了臣服于蒙兀儿斯坦汗国的也克卜花可汗统辖的七河、伊犁河和塔拉斯河流域。〖11〗

    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因与乌兹别克汗国阿布海儿不和,起兵暴动,逃至东察合台汗国所属地区,后来东察合台汗国分出伊犁河、塔拉斯河流域和七河地区给他们放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与当地的部落联合,甚至连那些由阿布尔海尔统治的牧民们也逃到这一带定居,察哈台汗国的蒙古人也迁向这一带,他们被称为哈萨克人。1456年,哈萨克汗国建立。

    阿布尔海尔惧怕哈萨克族人建立汗国。强盛起来后便向东察合台汗国起了进攻。1468年,在一次战争后,阿布尔海尔猝死。到15世纪末,哈萨克民族最后形成。

    近代哈萨克民族、国家的产生都要追溯到哈萨克汗国的建立以及三个玉兹的形成。“玉兹”为突厥语中钦察方“jue”一词的汉字音译,意为“方面”,“部”。

    1589年,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区分为大玉兹(鄂图玉兹),中玉兹(乌拉克玉兹)和小玉兹(奇齐克玉兹)三大部落集团,玉兹是突厥语意为“方面部分”组成。区分三玉兹主要是血缘部落联盟人口上的差异而不是疆域大小的差异。而大帐,中帐和小帐的叫法是按照沙皇俄国的行政划分的名称,清朝称为哈萨克右部,左部和西部。

    几乎所有活跃在欧亚草原上的突厥部落都能在哈萨克人中找到后裔,如克烈,乃蛮,蔑尔乞,弘吉拉剔,扎拉衣尔,钦察,葛逻逯,突骑施,康居,乌孙,阿兰,朵格拉剔,汪古,阿尔根……数不胜数,其他人种如阿拉伯人,波斯人也能在哈萨克人中找到影子。

    9.第二十三章.亚洲“枢纽”,“关键的大门”(1)

    早在1556年,伊凡四世正式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后,1717年,彼得大帝又派遣以别科维奇·切尔卡斯基公爵为的6655人的远征队从阿斯特拉罕出去征服希瓦汗国,结果别科维奇阵亡,俄军全军覆没。

    此后,彼得大帝才现哈萨克草原才是通向中亚各国的“关键的大门”。于是沙皇俄国开始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全面征服。

    哈萨克民族的图腾是白天,有的部落是猎鹰或者是苍狼,历史上哈萨克汗国多次受到东面准噶尔部的入侵,各玉兹都在寻求强大的靠山,抵抗东部的准噶尔部和南面的中亚三个汗国的进攻。在哈萨克汗国南边是花拉子模汗国(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和浩罕汗国都为封建穆斯林政权,各汗国之间互相肆杀,想吞(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03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