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第 9 部分阅读

第 9 部分阅读

    ”。

    古代中西陆路贸易具体路线主要有两条路,一条被称为草原之路,在欧亚大陆北部,从蒙古高原越阿尔泰山脉或准噶尔盆地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到达多瑙河地区,中经许多大河、戈壁、草原。这是古代游牧民族迁徙往来的通道。游牧民族沿此路随时与农耕定居民族进行绢马、茶马交易,并在古代中西陆地转贩贸易中承担着中间转贩者的重要角色。一条被称为丝绸之路,在欧亚内陆南部,东起敦煌的玉门、阳关,较早时期多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缘,稍后也沿天山北麓西行。西行路线或翻越帕米尔而入阿富汗及费尔干纳,或翻越天山经楚河-塔拉斯河-扎拉夫尚河流域而转入阿富汗,自阿富汗,或东南去印度,或西向取道伊朗高原的卡维尔大沙漠南北缘东抵地中海东岸或小亚细亚。沿途路线择取崇山峻岭间的山口、戈壁沙漠间的绿洲而蜿蜒伸展,全长一万余公里。1877-1885年,德国地理学家f。里希特霍芬先提出“丝绸之路”一名,此名经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等人的进一步提倡得以推广。

    在以陆路贸易为主的古代,中亚作为草原之路与丝绸之路必经的贸易通道,一度兴盛。阿姆河流域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巴尔赫、木鹿、花剌子模、沙赫里萨布兹、塔什干、费尔干那皆是中亚历史名城,建城甚古。

    进入海洋时代之后,世界贸易以海路为主,中亚这些看似在亚欧大陆中心的地区,实际因为远离大海,又仿佛处在世界边缘,而西欧和东亚这些亚欧大陆的边缘,因为临近大海,又成为世界的中心。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这一局面有可能会打破,但还面临着经济,技术和政治方面一些列的问题。

    中亚历史深受中亚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的制约。由于干旱,该地区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因此,该地区数千年来,都被游牧的马背民族所主宰。

    东欧平原与中亚、东亚大草原为一体,形成了横向绵延两万余公里的所谓“欧亚草原带”。在草原地带有一条天然的最早的分界线,这就是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在这个界限的西面生活着印欧族群,东面生活着蒙古-突厥族群。

    据美国历史学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编著的《新全球史》,早在4000年前,古印欧族群从黑海和里海以北的草原地带向东迁移到达中亚,他们一直深入到塔里木盆地(现中国西部地区),并到达河西走廊。

    古印欧人最早大概出现于黑海北岸地区,过游牧生活,数千年间有过三次大迁徙,第一次迁移大概生在4000年至3800年前,各大文明都受到不懂程度的冲击。主要有入侵希腊的爱奥尼亚人和阿卡亚人,入侵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和里海西岸扎格罗斯山南下的喀西特人和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第二次大迁徙大约生在3200年前至3000年前,古印欧人一支雅利安人进入希腊,米底人进入西亚,吐火罗人进入中国。如中国新疆的楼兰所在的区域,就处于数千年前古印欧人进入中国的走廊地带,楼兰人使用中亚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印欧人的第三次迁移生在2700年前至2500年前。从此以后,中亚草原上出现了影响更深远的,由东向西的游牧民族大迁移。前7世纪以后,整个大草原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古印欧人,而是突厥—蒙古人。他们是1世纪的匈奴人,3世纪的鲜卑人、5世纪的柔然人,6世纪的突厥人、8世纪的回鹘人、9世纪的黠戛斯人、10世纪的契丹人、12世纪的克烈人,最后是12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人。突厥-蒙古人向中亚草原地区的推进,挤压着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向西亚和欧洲迁移,引起了草原诸族于定居民族的冲突。冲突的要原因是经济动机引起的。农耕与游牧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经济价值观。游牧民族不种地,生活中很有一部分依赖于农耕民族提供的物产,他们必须以各种途径获取他们。气候变化引起的灾难常导致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冲突。〖15〗

    18.第二十六章.中亚,欧亚大陆十字路口(2)

    大约在四千年前,古印欧人就已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现在已知最早的欧亚之路就是北方的草原之路。约3300年前起,古印欧人的一支辛梅里安人(cimmerins)开始出现南俄罗斯草原上。

    有关辛梅里安人最早的历史记录出现在亚述帝国的编年史中。前705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在对抗辛梅里安人的战役中阵亡,所以亚述人详细的记录了辛梅里安人的况。前696-695年间,他们征服了弗里吉亚(土耳其中西部),弗里吉亚国王弥达斯被迫服毒自杀;前679年,辛梅里安人向东攻击了奇里乞亚(土耳其东南部)。亚述国王阿萨尔哈东带兵迎战,将其击败。之后辛梅里安人攻击了吕底亚王国(土耳其的西北部)。他们杀死了吕底亚王,并洗劫了吕底亚都萨迪斯。到了前637年和前626年之间,他们被吕底亚打败并逐回。

    古印欧人的一支斯基泰人出现于三千年前,斯基泰人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源于东欧大草原,在顿河与多瑙河之间,黑海以北,此前一直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不断的迁徙中,其迁徙地从欧洲一直到内蒙古和鄂尔多斯沙漠;其分布地域广阔,西自黑海以北,北达南西伯利亚,东至伊犁河下游,南达伊朗北境。横跨整个中亚,是最早的古游牧民族之一。斯基泰人在中国《史记》、《汉书》中称之为“塞”或“塞种”。

    犹太人认为斯基泰人可以追溯到诺亚的第三子雅弗,即欧洲人的先祖。斯基泰人没有文字。历史学家一般把西方的塞人称为斯基泰人,里海西北的称为萨弩马他人(srmti),里海东北的称为奄蔡人(orsi,后称阿兰,lni),再往东南,自咸海以南东至伊犁河下游的称为塞人和马萨革他人。

    法国历史学家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一书中提到,斯基泰人兴起后,赶走了辛梅里安人。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斯基泰人最拿手的武器是合成弓,长80厘米左右,用马鬃或者动物的肌腱做成弓弦。射的箭通过弦的张力和弓身的弹力双重加速,以至斯基泰弓的射程远达400步。一个训练有素的射手每分钟可以射十箭,如此密集射的箭雨加上淬毒的箭头非常有杀伤力。

    希罗多德认为斯基泰人分为至少5个部落,而南方的游牧斯基泰人和北方的务农斯基泰人有区别。斯基泰人穿裤子,戴着防御草原寒风的护耳尖顶帽,善于养马,据信骑术与奶酪等皆出于其明。斯基泰人通常会喝他在战场上杀死的第一个人的血,把在战争中杀死的所有死人的级带到他的国王那里去,便可以分到一份虏获物,否则就不能得到。他们会将战俘的头皮割下用它当作手巾来保存,把它吊在他自己所骑的马的马勒上以为夸耀。考古学家也在斯基泰人的墓|||穴中找到了大量波斯战利品。

    当斯基泰人把辛梅里安人赶出大草原的时候,为了保证自己能被安葬在故土中,辛梅里安王室的男子分成几组,自相残杀直至全部死亡。余下的辛梅立安人把他们安葬在德涅斯特河畔(现乌克兰一带),之后为了躲避斯基泰人而背井离乡。他们穿过高加索,进入安那托利亚(现土耳其一带)和近东。

    斯基泰人组织起庞大的骑兵。他们带着牲畜寻找新的放牧地,并且意图征服农耕地区,以那里的产品弥补单一经济的不足。其结果导致大规模的种族迁徙、大片地区的征服以及国家的兴起。

    斯基泰人在中国史书中也曾出现,即塞人,有历史学家认为,前9世纪以前,一部分斯基泰人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

    前7世纪,中国已进入春秋时代,斯基泰人曾对高加索、小亚细亚(土耳其一带)、亚美尼亚、米底(伊朗一带)以及亚述帝国(伊拉克一带)大举入侵,斯基泰骑兵驰骋于小亚细亚到米底、高加索到叙利亚之间,寻找掠夺物;之后逐渐衰落,分为众多部落。

    前6世纪,在西亚称雄30多年的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与斯基泰人的马萨盖特部落交锋,由托米丽斯女王统治的斯基泰人部落击败了波斯人,砍下了居鲁士大帝的头颅。居鲁士的后继者大流士一世也在对斯基泰人的战争中受挫。阿里安在《亚历山大远征记》一书中,叙述了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进军中亚时遇到了斯基泰人的顽强抵抗,亚历山大本人也被斯基泰人的箭射穿了腿。

    19.第二十六章.中亚,欧亚大陆十字路口(3)

    前4世纪中叶,斯基泰人开始衰落。***前339年,斯基泰王阿提亚斯在对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战争中战死。之后因战争中失败而内部分裂。斯基泰人建立的王国在3世纪被哥特人摧毁。与斯基泰人同源的萨弩马他人(srmtins)逐渐取代了斯泰基人。前2世纪,斯基泰人被萨尔马他人排挤到克里米亚半岛,建都城于涅亚波里。融合于其他民族中。

    在中国东汉初期史学家班固的《汉书》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塞种人”。“塞种(斯基泰人)分散,往往为数国。自疏勒(现新疆喀什市)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属,皆故塞种也”。捐毒、休循两个小国位于帕米尔高原北麓,实际上不过是两个游牧部落。捐毒国,王治衍敦谷(现新疆乌恰县西依根谷地)。休循国,王治鸟飞谷(现帕米尔高原北麓阿赖谷地中)。休循和捐毒,是汉朝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两国,属汉西域都护统辖。《汉书·西域传》提到:乌孙国曾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东边与匈奴相连,西北面是康居,西邻大宛,南面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国家。这地方原本就有塞种人居住。〖16〗

    吐火罗人,古印欧人的另一支,吐火罗人这个叫法是希腊人的他族命名,入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把帕米尔以西的人称作吐火罗(t?xαpoi)。吐火罗语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从左到右横着用印度婆罗米文书写。南下建立贵霜王国的贵霜月氏同属月氏部落,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衰落以后,塞种人开始入侵巴克特里亚,之后月氏中的贵霜月氏人(即大月氏)在张骞到达前征服巴克特里亚。

    吐火罗人源于乌拉尔山和南西伯利亚,南下进入塔里木盆地,最东到达河西走廊。大致居住于阿姆河以南、帕米尔高原以西、兴都库什山脉以北这一广大地区。语属印欧语系,最后被突厥人在8世纪同化,最终融于中亚等地。

    吐火罗人就是月氏,月氏是中国人的叫法。在中国史书中最早记载月氏这一况的是《魏书》。据前1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的描述,在前2世纪“吐火罗人……占领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3世纪以后这个地方又被萨珊王国的波斯人占领。之后突厥人在8世纪同化。吐火罗人与其他人种形成古粟特、古塔里木诸族,最终融于吉尔吉斯、乌兹别克、阿富汗等。〖17〗

    月氏是游牧民族,《史记》提到:“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唐朝历史学家张守节曾在《史记正义》引用万震的《南州志》,称大月氏“人民赤白色”。

    秦、汉时期,月氏控制区包括现甘肃及青海等地。月氏原在匈奴之西,曾与匈奴多次生冲突。

    月氏部素来轻视匈奴,其控制区包括中国西北甘肃及青海的部分地区,当时为一个相当强大的游牧部落,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秦长城。当时,月氏比匈奴强大。匈奴头曼单于就曾将太子冒顿送到月氏作人质。

    前209年匈奴冒顿杀父头曼单于自立为单于。前206年,冒顿在大破东胡以后,又击败了西面的月氏。

    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人的奴役,被迫离开世代放牧的居住地,这时月氏分化为大月氏和小月氏两支。大月氏逐步西迁,西迁到了天山北麓的塞种地区新疆伊犁河流域;小月氏留在甘肃省河西与青海省湟中一带。《史记·大宛列传》提到,大部分月氏人西迁以后,小部分月氏人留在当地。这时小月氏西面的西域属于匈奴,南面的祁连山仍是羌族分布地区。到东汉时,小月氏与羌为邻已二三百年,深受羌族影响,但仍称胡,小月氏依附于汉县官,与汉族交错而居。有7个大部落,共有能参加战斗的青壮年男子9000多人,总人口在3万以上。直到三国时,小月氏的一些部落西迁于现新疆南部边缘昆仑山北麓一带。其他的小月氏人逐渐融合于邻近的其他民族之中,不在史书中出现。〖18〗

    前176年(西汉文帝四年),匈奴右贤王再次大败月支后,楼兰、乌孙、呼揭等西域26国均归附匈奴。匈奴设立僮仆都尉,监领西域,向各国收取赋税。由于西域富饶,匈奴搜括到很多财富,从而增强了他的实力。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继位。又继续西击大月氏,老上单于杀死了月氏王,并把月氏王的头颅割下来做成酒器。

    20.第二十六章.中亚,欧亚大陆十字路口(4)

    早先,大月氏尚在甘肃,青海一带游牧时,曾攻杀乌孙王难兜靡。***乌孙王族和部众被迫投奔匈奴。乌孙王难兜靡的儿子猎骄靡成年后,在匈奴帮助下,重新统领乌孙部众,率部西进,再次攻破大月氏。从此,乌孙人留居在伊犁河流域。大月氏人再度西迁。

    早在前第1和第2千年纪,在中亚南部边缘地带崛起了一系列大国,这些帝国试图征服草原的游牧民族,但收效有限。米底帝国和阿契美尼德帝国(波斯帝国)都曾统治过部分中亚地区。中国也曾试图将其势力扩张到中亚。尽管这些列强军事力量强大,但都无力征服游牧民族。面临入侵的时候,游牧民族会都会向草原深处撤退,等待入侵者撤退。由于所有财富都可随车队运走,没有城市拖累,因此游牧民族无需恋战。

    有些帝国通过创建城市、控制贸易中心而成功的深入中亚腹地。前514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率大军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第一次踏上欧洲土地。并于前500年爆著名的“希腊波斯战争”,波斯在“马拉松战役”中锋芒受挫,后在波斯新国王薛西斯一世在“温泉关战役”中令希腊军队惨败,但希波战争终以希腊的胜利而告终。希腊的胜利形成希波对峙之势,希腊文明得以传入罗马再扩及欧洲,形成西方文明。波斯则经安息、萨珊和伊斯兰文明等形成东方文明。

    希波战争也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拉锯战。之后,希腊化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征服了希腊诸城邦后,于前330年又消灭了波斯帝国,中亚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死后,前324年,马其顿帝国的将军塞琉古脱离马其顿帝国独立,塞琉古王国控制了中亚、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等地;前250年,塞琉古王国在大夏的总督欧提德摩斯自立为王,脱离塞琉古王国独立,建立希腊化的奴隶制国家——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又称“大夏”,都为巴克特拉(现阿富汗巴尔赫)。

    大月氏人在西迁过程中经大宛(现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南下击败大夏(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此后归附于大月氏。大月氏建王廷于妫水(现阿姆河)北。这是月氏西迁的第二阶段,从此离开中国,立国于中亚。

    后来,汉武帝准备联合月氏,东西夹击匈奴,于前139年(汉建元二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进行联络。张骞在途中被匈奴俘获,扣留了10余年,前128年才到达大月氏。当时,统领月氏的为月氏王的夫人。她无意对匈奴进行报复。张骞不得要领而归。

    1世纪上半叶,大月氏的贵霜翕侯创立了贵霜帝国,之后,贵霜已统治了整个河间地区,并控制了康居和大宛。90年,贵霜王求娶汉朝公主,被班超拒绝,贵霜王派遣副王谢率军七万进攻班超,被超打败,送礼求和。班超一直不知贵霜王的名字,便以“月氏王”称呼他。2世纪初贵霜帝国阎膏珍即位,再次征服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在中亚将势力范围扩展至花拉子模,吞并锡斯坦,国势大张,形成横跨中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的大国。在其鼎盛时期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3世纪帝国分裂,直到5世纪才亡于嚈哒。中国历史上盛行的佛教,最初就是在东汉时由大月氏贵霜帝国传入。

    乌孙西迁以后,由于融合了当地的塞人和月氏人,所以人口迅速增加,军事实力不断上升,逐渐成为西北最强大的国家。据《汉书·西域传》统计,西汉时乌孙国共有十二万户,六十三万人,控弦之士十八万人。当时,天山南北(包括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45个国和城,总共41570户,325091人,其中能作战的约73504人。即乌孙的户数比上述诸国和城的总户数多近2倍,总人口多近1倍,能作战的人数多1倍半。因而乌孙在西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匈奴通过乌孙间接控制了从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线。乌孙国地处天山北麓,极盛时占有整个伊犁河流域和西天山的广大土地,庭帐(都)设在离现伊塞克湖南岸不远的赤谷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国土包括现在的新疆西北、哈萨克斯坦东南、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及中部。乌孙国在东汉时“东与匈奴接”。

    21.第二十六章.中亚,欧亚大陆十字路口(5)

    ?

    《汉书·西域传》称乌孙国“西北与康居、西与大宛”相接。***《西域图志》记载,康居国东界是在巴尔喀什湖西岸,活动范围主要在现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而大宛国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和浩罕一带。即位置在现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乌兹别克斯,哈萨克斯坦四国的交界处。

    乌孙国南面和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诸国相接。包括捐毒(现新疆马恰县西部)、姑墨(现新疆阿克苏县一带)、温宿(现新疆乌什县)、龟兹(现新疆库车)和焉耆(现新疆焉耆县)等国,即隔天山山脉,“南与城郭诸国相接”。东面是乌贪訾离(现新疆呼图壁县南部),即乌孙的东界大致在现玛纳斯河一带。整个特克斯河流域都是乌孙国的势力范围,乌孙的府赤谷城,约在“真珠河”(现中亚纳伦河上游)东南30里处。

    乌孙定都赤谷城后,这期间,与匈奴的关系渐渐疏远。君臣单于死后,乌孙王猎骄靡乘机自立,“不肯复事匈奴”。

    乌孙领称昆莫。学者一般认为乌孙人先祖是古代坚昆人从叶尼塞河(现吉尔吉斯斯坦)流域南下的一支,分布在现伊犁河流域到天山一带与游牧民族月氏为邻。

    前119年,汉武帝动了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大将军霍去病、卫青分率大军,长驱直入,一直进到漠北,消灭匈奴的主力,大败匈奴左贤王,从此匈奴的势力逐渐减弱,以后匈奴又被汉军逼迫迁到了漠北的杭爱山南麓(现蒙古国)。〖19〗

    汉朝与匈奴正在作战,急需良马来改良品种,于是向大宛国重金购良马,大宛国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即现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大宛杀以重金求购好马的汉朝使者,并夺其财物,前104年(西汉太初元年)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经过四年争战,杀死大宛兵将无数,大宛贵族最后被迫杀死国王毋寡求和,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千匹回国,并且指定亲汉大宛贵族昧蔡为大宛国王。汉朝取胜后。于是西域震动,各国纷纷向汉遣使贡献。汉朝从敦煌往西到盐泽(现新疆罗布泊)之间,一路上设立了许多岗亭;并在轮台(现新疆轮台县)和渠犁(现新疆库尔勒西境)各派几百名兵士屯田。置使者校尉统领其事。这是汉朝在西域设官和屯田之始。

    为了尽快地消灭匈奴,已升任太中大夫的张骞出使西域,联合乌孙,以打击匈奴,前105年,乌孙昆莫王以1000匹马为聘礼,向汉皇室求婚。汉武帝以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送给她大批物资和随行人员,嫁给年逾古稀的猎骄靡。临走时,汉武帝还指示细君:“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匈奴)”。细君到了乌孙,猎骄靡立她为右夫人,又同时迎娶匈奴之女立为左夫人。细君别居一宫,不能经常与猎骄靡相会,而且语又不同,因此忧伤思汉。武帝闻之可怜,常遣使携带礼物前往前往乌孙安抚。猎骄靡因年老,命其长孙岑陬(官名)军须靡娶细君为妻,细君与军须靡生有一女。猎骄靡死后,军须靡继位,不久细君病死,武帝又以楚王刘戍之女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军须靡死后,其叔父之子翁归靡继位,翁归靡又娶解忧公主为妻,解忧公主在乌孙长达半个多世纪,与翁归靡生有三男二女。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孙星靡、重孙雌栗靡和孙伊秩靡等,世代相继为乌孙大昆弥(王)。三子大乐为乌孙左大将。次子万年被莎车国人请立为莎车王。小女素光是乌孙若呼翕侯的妻子。长女弟史,在龟兹王绛宾一再求婚后,结为夫妇。龟兹王又多次来汉朝觐见。喜欢汉人的衣服和制度,回国后,仿汉式“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绛宾死,子丞德继位,自称汉外孙,直到西汉末年仍不断来觐。

    汉武帝连续遣细君、解忧公主与乌孙王和亲,到汉昭帝时期已经生了作用,乌孙与汉朝的关系逐渐亲密。匈奴壶衍鞮单于见盟友倒向汉朝一边,对乌孙恨之入骨,与车师数次入侵乌孙。匈奴出动大军攻取了乌孙的车延、恶师,掳掠百姓牲畜,并遣使到乌孙要强娶解忧公主。

    22.第二十六章.中亚,欧亚大陆十字路口(6)

    汉宣帝继位后,解忧公主与翁归靡共同上书求救,恳请朝廷怜悯公主,出兵相救;并表示乌孙愿出精兵五万,与汉军共攻匈奴。前72年秋,汉宣帝调集十五万大军,起了西汉时期对匈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征。

    前71年春,汉朝五路大军16万骑兵出塞,北击匈奴。匈奴听说汉军来攻的消息,老幼奔走,驱赶牲畜远避漠北。乌孙王翁归靡率五万骑兵,袭击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大获全胜,斩俘获单于父辈及嫂、居次(匈奴公主)、名王(诸王)、犁什都尉、千长、骑将以下四万多人,牲畜七十多万头,匈奴从此势力更衰,愈加怨恨乌孙。

    这年冬,壶衍鞮单于自率万骑击乌孙,试图报复,虏其老弱欲还,但在回军途中遭到了暴风雪的袭击,一天之内雪深丈余,匈奴人和牲畜大多冻死,最后生还的不到十分之一,这时北方的丁零、东北的乌桓、西北的乌孙三部族从东、西三面乘机进攻匈奴,匈奴属部纷纷瓦解,彻底衰耗。至前53年(汉甘露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终于归附于汉朝。前60年,匈奴西边的日逐王归降汉朝。汉朝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监领天山南北西域三十六国,并督察乌孙。

    东汉末年,东胡的一支鲜卑部檀石槐兴起,同时兴起的有东胡的另一支乌桓。鲜卑人多次袭击乌孙,乌孙被迫退入到葱岭(天山)山中,5世纪初,乌孙因蠕蠕(柔然)入侵,西迁葱岭山中,不久为蠕蠕(柔然)所灭。但乌孙西迁时,也有一部分人留居当地。此后,史籍不再见有关乌孙国的系统记载。

    在这一时期,控制中亚及中国新疆部分地区的为嚈哒(yàndā)人,嚈哒在5世纪建立了嚈哒帝国,其政治中心在现在的阿富汗。

    嚈哒(yàndā)人被拜占庭史家称其为“白匈奴”。在4世纪,这个在游牧于阿尔泰山麓的族群尚不为人所知,仅是一个依附于草原霸主柔然的小部落。

    4世纪70年代初嚈哒人跨阿尔泰山向西南迁徙,5世纪20至50年代,正当柔然可汗在天山建立霸权之时,嚈哒人开始越过伊犁河和巴尔喀什湖向西迁徙。他们在怛罗斯(tls)的草原上建立了汗庭,然后继续西扩到咸海以东、锡尔河流域,向南则占领了撒马尔罕(粟特)。〖20〗

    5世纪20年代中,嚈哒人跨过阿姆河侵入萨珊波斯帝国,但被波斯帝国的巴赫拉姆五世(420-438在位)击退。

    从3世纪开始,由于与方兴未艾的萨珊波斯帝国战事不断,贵霜帝国开始了其衰亡历程。当嚈哒人从河中南下时,贵霜帝国刚吃了一场败仗,嚈哒人这时进行偷袭,接管了贵霜王朝的疆域。嚈哒人随后西向同波斯冲突;453年大败波斯帝国萨珊王雅兹底格德二世,484年又杀死菲鲁兹,一度占领大部分波斯地区,终于迫使波斯纳贡称臣。

    据中国史籍记载,嚈哒人约在465年还占领了犍陀罗,之后又入侵南阿富汗和印度。从470年开始,攻击了强大的笈多帝国,笈多帝国的统治疆域位于北印度的恒河平原、摩尔瓦瞿折罗以及德干高原北部。

    嚈哒人对北印度的进攻最初屡遭挫折,但笈多帝国在480年时因一次内乱而分崩离析,头罗曼此时又卷土重来,相继征服了各个省份。到500年时,嚈哒大汗头罗曼已建都于摩尔瓦,被公认为印度北部和中部的最高统治者。头罗曼死于502年,之后由其子摩醯逻矩逻接替他任职。到6世纪中叶时,摩醯逻矩逻和他的继承人已将其势力扩展到了恒河中上游。

    嚈哒人无城镇、无文字,实行一妻多夫,迷信鬼神又嗜杀。他们对当时普遍流行的佛教极端仇视,中亚和阿富汗的佛教文明因而受至毁灭性的打击,以至于百年后仍不能恢复生气。

    6世纪初,此时的嚈哒经过一百年的展,国势正如日中天,处于其鼎盛时期。嚈哒人北上同高车争夺准噶尔盆地及其以西地区,并控制了高昌,与柔然相邻。与此同时,嚈哒人又东进控制塔里木盆地西部,南道直至于阗,北道直至焉耆。经过西域南北道,嚈哒人频繁地开展同中国北魏、西魏、北周乃至梁朝的交往。

    6世纪中叶,北亚新兴的游牧部族突厥兴起,与波斯一同夹击嚈哒人,嚈哒帝国领土被瓜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23.第二十七章.遗失之地,怛罗斯战役(1)

    一千四百多年前,阿拉伯大沙漠里出现了一个传道者——穆罕默德,按传统的传记他约于570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古来什部落哈希姆家族,据伊斯兰教史记载:他不识字,出生前父亲亡故,6岁时母亲病故,从此以后,由他的祖父阿卜杜·穆塔里卜和叔父艾卜·塔里卜先后抚养。***童年替人放牧,12岁开始随伯父外出经商,曾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25岁时他受雇于麦加40岁的富孀赫蒂彻,为其经商,不久与其结婚,婚后他常到麦加郊区希拉山洞中静思,思索宇宙的秘密与人生存在的价值。

    610年,穆罕默德这一年已到40年岁,有一天,当他在希拉山洞内顿悟,受神的指引,在冥想中创立伊斯兰教,斯兰教随即蔓延于阿拉伯半岛遍及半个世界。

    伊斯兰教及《古兰经》完全统一了阿拉伯人的思想,为阿拉伯的统一奠定了基础。622年,穆罕默德应麦地那人的邀请,于是年9月24日到达麦地那,在伊斯兰教史上把此年称为“伟大的迁徙之年”。后把此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由于麦加人违约,穆罕默德便率领十万大军夺取麦加城,至631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穆罕默德率队从麦地那到麦加朝觐,这即是著名的“辞别朝觐”,同年6月8日在麦地那与世长辞。

    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以后,势力迅速扩张。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建立起来了。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国家内部逐渐分裂成多个派别,相互之间争斗不已。穆罕默德去世,当时他没有留下遗嘱安排谁为哈里,即继承人,也没有谈到以什么形式推选哈里。围绕继承人问题,伊斯兰教派分成了两大教派,逊尼派与什叶派。逊尼派在阿拉伯语原意为“遵循传统者”或“道路”。这一派主张继承人应由穆斯林公社根据资历、威望选举产生。因而认为穆罕默德的门徒、由穆斯林公社推选的哈里法(政教合一的领袖,共四人)是合法继承人。逊尼派是伊斯兰教中教徒最多的一个教派,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左右。此教派的教徒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逊尼派的第二大教派。“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追随者”或者“派别”、“同党”。这一派主张世袭原则,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作为合法继承人符合世袭原则。该派认为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即圣族)的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目前该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也门、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国。全世界10%的穆斯林属什叶派。其中近一半在伊朗。什叶派否认逊尼派所拥戴的哈里法作为宗教领袖的合法性,称宗教领袖的最高领袖为伊玛姆,阿里为第一任伊玛目。此后,直到第12代伊玛目,均是阿里的嫡传子孙。

    大马士革,历史上伊斯兰第四圣城,号称人间的花园,地上的天堂,现为叙利亚共和国最大城市和都,当时倭马亚王朝的主要支持者是叙利亚和埃及的大贵族,因此他们把都迁至大马士革。

    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即所谓“纯洁的哈里”或“正统哈里”)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取得了政权,当上了“哈里”。此后,哈里不再由选举产生,变成世袭制了。这时的阿拉伯进入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时期。

    倭马亚主朝遵奉伊斯兰教的逊尼派(正统派),崇尚白色,中国古代称之为“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者镇压了什叶派等不同派别的反抗,巩固了哈里的统治。并且不断向外扩张。

    伊朗高原,四千年前,古印欧人的一支波斯人与米底人一起来到伊朗高原的,定居在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的地方。波斯人在兴起前曾臣服于米底王国。米底人曾臣服于亚述帝国。前7世纪后期,米底帝国同新巴比伦王国结盟灭了亚述帝国,分得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的统治,建立波斯帝国。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强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即强大的波斯第一帝国。

    24.第二十七章.遗失之地,怛罗斯战役(2)

    在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前522年至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领土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第一波斯帝国在在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晚期,前492年后,两度派兵西侵希腊。此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持续多年,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史称“希波战争”。庞大的波斯帝国只是一个暂时的军事行政联合,历时半个世纪之久的希波战争使波斯帝国元气大伤。前334年,兴起于欧洲巴尔干地区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东侵,征服波斯全境。波斯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是波斯的第一次亡国。

    前247年左右,波斯人阿撒西斯在阿萨克城(现土库曼都阿什哈巴德)自立为王,《史记》称之为安息,而西方称之为帕提亚王国。前238年安息帝国占领了塞琉古王国的整个帕提亚地区,波斯人摆脱希腊人的控治,获得独立。安息王国语使用帕提亚语,又称中波斯语。前65年,罗马将领庞培与安息帝国交战,不分胜负,两年后罗马统帅克拉苏斯在东侵安息时全军覆灭,身异处。安息与罗马战争长达数百年。

    波斯萨珊王朝,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也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224年,波斯贵族阿尔达希尔灭安息王国,建立萨珊王朝,取代了强大的安息帝国,波斯人从萨珊王朝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埃兰沙赫尔,意为“中古雅利安人帝国”。

    萨珊王朝与罗马帝国及后继的拜占庭帝国共存了超过400年。231年,阿尔达希尔一世致书罗马皇帝塞维鲁,要求罗马势力退出亚洲,罗马波斯战争正式开始,此后波斯王朝与罗马帝国战火不断,波斯强盛时的领土包括现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03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