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第 10 部分阅读

第 10 部分阅读

    岸部分地区、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范围甚至延伸到印度。萨珊王朝崛起时,控制了当时已趋末路的贵霜帝国。五世纪,嚈哒帝国和其他游牧民族侵袭波斯,遭成波斯萨珊王朝大混乱。接连不断的战争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实力。之后,罗马帝国分裂,波斯帝国的新敌人就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王朝。波斯人开始从东的边境地区-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动了持续不断的猛攻。619年,波斯帝国完全征服了整个埃及和高加索山脉。626年,波斯人在对东罗马帝国都的围攻战中,以惨败而告终,两个原本实力强大的帝国最终两败俱伤,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后来竟无力抵御蛮族和阿拉伯人的入侵,为它的最终衰亡埋下了隐患;波斯元气大伤,大厦根基动摇,651年,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

    640年,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倭马亚王朝征服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它是当时罗马帝国其中的一个大城,到了650年时,整个波斯领土落入阿拉伯帝国哈里的手中。七世纪后古波斯文明消失。阿拉伯人的征服是对波斯影响最深刻的,古波斯的文化特征全部消失,包括传统的宗教拜火教和古波斯文字,其语带上隆厚的阿拉伯色彩,其姓氏使用阿拉伯姓氏,古波斯文明从此只留在了历史上。

    从伊斯兰教历元年即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国开始,只用了短短一百多年。到怛罗斯战役之前,阿拉伯帝国已横跨亚非欧,把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651年,波斯帝国末代国王伊嗣俟三世在中亚木鹿(现土库曼斯坦马鲁)被杀。他的儿子俾路斯逃亡至东土大唐,任唐朝的右武卫将军,当时唐朝由唐高宗当朝。

    这时伊斯兰教已成为世界性宗教和世界性文明,伊斯兰精神来源于信仰,又超越了信仰。就连征服了阿拉伯帝国的蒙古人也被伊斯兰化。伊斯兰文明虽然在早期,在西亚、北非和欧洲地区靠武力传播;但在后期,在东南亚就主要靠商贸。例如阿拉伯人从未征服过印度尼西亚,印尼却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

    25.第二十七章.遗失之地,怛罗斯战役(3)

    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扩张至中亚后,不久即爆与唐朝的怛罗斯战争。怛罗斯战役是东西方两大帝国势力扩张的必然后果。早在7世纪后半叶,被阿拉伯人称为“列王之父”的哈里阿布杜勒·马利克(685-705年在位)的任命之下,哈查只·伊本·优素福被任命为掌管伊拉克总督,在他的领导下,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向东方获得了极大的扩张,由于垂涎中国的富庶,他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和屈底波·伊本·穆斯林,谁最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屈底波在710至712年征服了阿姆河流域的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地,撒马尔罕人被迫悉数从城内迁出,城内供阿拉伯人居住和驻扎。并在城内修建清真寺。随后进军中亚的锡尔河流域,东突厥默啜可汗遣其弟阙特勤率兵20万突厥铁骑西进中亚。阙特勤所率之突厥骑兵尽占有阿姆河外诸地,只有撒马尔罕仍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713年春,屈底波利用突厥骑兵从东亚草原远征至中亚地区,击败了阙特勤率领的20万突厥大军。716年﹐东突厥默啜可汗出兵攻击拔野古(现蒙古土拉河流域)﹐大胜轻敌﹐在归途中为拔野古的游骑所杀。他死后,西突厥再次脱离东突厥汗国羁绊。西突厥的一部突骑施领苏禄趁机自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突骑施汗国。这个王朝一直与阿拉伯帝国战争不断,存在到738年,之后因内乱而灭亡。屈底波完全征服了中亚地区,使得伊斯兰教代替佛教传遍中亚,中亚的所有突厥部落相继纳入阿拉伯帝国的行政区域。

    阿拉伯帝国的另一名将领穆罕默德出征印服,在712年征服了信德地区。713年又征服了旁遮普地区。使这一地区逐步伊斯兰化,形成后来的巴基斯坦。当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和唐王朝经营的安西四镇接壤后,战争已无法避免。

    在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对外征服达到了另一个高峰。他们的疆域最广阔之时,东至中亚、西至西班牙。

    711年,倭马亚王朝军队进入西班牙准备一举攻占全部欧洲,到了717年,又派出另一支军队去围攻君士坦丁堡,为期一年,但此次被击退。阿拉伯帝国势力在穆罕默德死后的一百年之内,用武力攻击几乎征服了一半的基督教世界

    唐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本是高丽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多年在西域的征战使得高仙芝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高仙芝的胜利也标志着唐朝中国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唐朝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在库车驻地上,其行为俨然是中国在中亚的总督。

    就在高仙芝忙于对付吐蕃的时候,阿拉伯帝国的国内生动荡,在750年4月26日攻陷都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建立。

    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开始采取手段对抗阿拉伯的势力,虽然突骑施曾经和阿拉伯对抗过,但是突骑施败亡之后,阿拉伯迅速的恢复了在中亚的统治地位。为了打破阿拉伯的统治,高仙芝以石国(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都塔什干)无蕃臣礼节为由,动了对石国的战争,其实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为了打击阿拉伯在中亚的势力。

    攻石国等于阿拔斯王朝重新争夺河中,剪除阿拔斯王朝羽翼,逐步规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高仙芝领兵征讨,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和好;但是不久高仙芝即违背承诺,攻占并血洗石国城池,并俘虏石国国王并献于阙下斩。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阿拔斯王朝求救。高仙芝得到消息后,决定采取先制人之策,主动进攻,借机打击阿拔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战争由此爆。

    唐朝方面,主将是高仙芝,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怛罗斯之战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说明这次高仙芝是有心里准备的。唐军为马步混合部队,但唐军的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战斗力极为强大。阿拉伯方面的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当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联军是占据绝对优势。

    26.第二十七章.遗失之地,怛罗斯战役(4)

    高仙芝消灭石国之后,中国在中亚的势力有所恢复,高仙芝于751年从安西出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附近展开了决战。***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形势突变,中**队战斗到傍晚之后,唐军的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高仙芝军队终于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但是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之下放弃。安西都护府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但仅仅过了两年实力已恢复,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现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之后的755年,粟特人安禄山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唐朝势力退出了中亚。

    唐朝势力退出后,阿拉伯帝**队完全控制了这一地区。阿拉伯帝国全面出击,但东侵的势头被西突厥的一支突骑施领哥舒翰指挥的唐军所阻。

    中亚和南亚部分地区被伊斯兰化。伊斯兰教在中亚的胜利大大有利于它向中国的推进。后来,伊斯兰教的东方屏障实际上已移到关中一带。

    七世纪下半叶至八世纪初,倭马亚王朝全面出击。在东线,穿过伊朗高原,直抵帕米尔,甚至在中亚挫败唐代中国都护府的军队,不过东侵的势头毕终究还是被哥舒翰指挥的唐军所阻。但在另一路,阿拉伯的军队深入到了阿富汗和印度河流域。在西线,他们消灭了拜占庭在北非的驻军,攻占了迦太基,占领了突尼斯直到摩洛哥一带的北非地区,降服土著柏柏尔人(摩尔人),使他们改信伊斯兰教。接着,阿拉伯人又以柏柏尔的骑兵为主力,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班牙,征服西哥特王国。尔后,又越过比利牛斯山,攻入法兰克境内。732年,在普瓦提埃附近被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打败,退回西班牙。

    ??到了八世纪的中叶,倭马亚王朝已经膨胀为地跨欧亚欧非的阿拉伯大帝国,它的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起黑海和里海南岸,南至尼罗河下游。伊斯兰教已由阿拉伯人自己的宗教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倭马亚王朝在初期哈里国家的基础上,承袭了东方君主**政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机构。哈里和从前一样,集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另设宰相(维齐尔)一职,辅佐哈里统掌全**政大权。地方行政大体沿袭拜占庭和伊朗旧制,全国设九个行省,派总督(爱弥尔)统治,总督作为哈里在地方的代理人,拥有很大的权力。帝国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为法定语;对非伊斯兰教徒准许保持原来的信仰,但必须缴纳人头税,并不能担任公职。

    ?阿拉伯人所征服的大多是经济文化比较达的农业地区。为适应这种况,阿拉伯人改变了传统的游牧封建制度,过渡到定居农业阶段。阿拉伯人把征服的土地交给国家,由哈里重新分配:一部分是由哈里直接掌握的王室所有地,称为“沙瓦非”;其余土地分给清真寺和阿拉伯贵族,清真寺的土地称为“瓦克夫,免征田赋;贵族的土地称为”伊克塔“(采邑),领有伊克塔的贵族,须为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战士。以上三种土地主要由被征服的当地农民耕种,缴纳封建地租,其中,非穆斯林成年男子还要交纳人头税。清真寺和贵族的土地,都不准自由转让或买卖。此外,还有一部分个人的私有地(穆尔克),可以自由支配,但必须交纳赋税。穆尔克主要是改信伊斯兰教。投附阿拉伯国家的原来拜占庭和伊朗贵族保有的土地。

    ????阿拉伯帝国对居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所有的阿拉伯人穆斯林,他们是征服者和统治者,拥有很多土地和财产,是特权阶级;第二等是非阿拉伯人穆斯林,他们是被征服的各族人民,被迫或自动改奉伊斯兰教,免纳人头税,但没有特权。第三等是保持原来信仰的非穆斯林,他们必须交纳人头税和土地税,并且不能参与政治活动,生活上也受到许多限制。最后,第四等是奴隶,他们大多是战俘或从市场上买来的。阿拉伯贵族往往拥有上千的奴隶。他们主要从事家庭服役,也有从事生产的,特别是从事修建水利工程或采矿等繁重劳动。

    27.第二十八章.中亚争霸,突厥(1)

    1952年,土耳其人举办活动纪念建国1400周年。历史往前推1400年即为552年,那一年并没有现代国家土耳其,但就在这一年伊利可汗打败柔然,在蒙古高原建立了突厥可汗国。土耳其人自认先祖就是突厥人。20世纪90年代初的土耳其总统奥扎尔曾说过一句名:“土耳其的利益区从亚得里亚海直到中国长城。”,这句话的含义是这片广大地域曾是突厥文化影响的范围。

    “突厥”这个称谓虽然保留了下来,但是渐渐不再是古代的突厥部族。经过千年的征战、混杂,“突厥人”变成了一个广泛的文化概念,不再某个具体民族。现突厥这一称呼并无突厥民族一说。

    突厥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分之一。中亚五国的民族均为突厥语系民族,其中土库曼斯坦人自称最正宗的突厥人,突厥的一支塞尔柱突厥逃至小亚细亚,逐渐展壮大后攻灭了拜占庭帝国,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又演变成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

    突厥语与蒙古语、通古斯-满洲语一起组成一个大的语群,即阿尔泰语系。现在全球约有1。82亿使用突厥语族语的人。这些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遍布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以狼为图腾的部落,被邻国所破。一位丈夫被杀的妇女逃至高昌(现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以北的山中。这里四面都是山,中间是茂盛的草原。这女子生下十个男孩。他们长大以后娶妻生子,各有姓氏,其中一支就是后来的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子孙繁衍,渐渐达到数百家。经过几代人,才走出山来,臣服于柔然。这是唐朝令狐德棻主编的《周书·突厥传》中记载的突厥王族阿史那氏的一个起源传说。

    《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一词作为部落的名称,大概始于5世纪中叶。当时,后来成为突厥王族的阿史那氏,居住在金山(现新疆北部阿尔泰山)的南面。因阿尔泰山形似战盔“兜鍪”,(mou,武士的头盔),俗称突厥,这个民族由此得名。后来突厥部落展壮大成为民族,并且建立了庞大的国家,“突厥”也就成为这个民族和汗国的名称。

    关于“突厥”这个词的含义还有另外的说法,据成书于11世纪70年代的《突厥语大辞典》说,含义为“最旺盛时期”。

    古代突厥是北亚的一个游牧民族。突厥的源流并未有定论,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应该带有塞种人(印欧语系)及匈奴的血统。

    19世纪末,俄国学者在蒙古国呼舒柴达木湖畔现了突厥汗国创立者苾伽可汗所立的《阙特勤碑》,碑立于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碑文用汉文和突厥文,记述后突厥汗国创立者毗伽可汗与其弟阙特勤的事迹。铭文中提到:“九姓回纥者,吾之同族也”。即在回纥兴起以前,九姓回纥原为九姓铁勒。苾伽可汗确认九姓回纥是突厥的同族,即实际上承认突厥原为中国史书中所记载的铁勒之一支,突厥源出于铁勒。

    铁勒是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又称狄历、丁零、敕勒、高车。隋代起作为除突厥以外的突厥系民族的通称。语、习俗均与突厥同。后契丹人统有大漠南北,铁勒一族逐渐消失。

    由此,突厥族的先民可以追溯到以前的丁零(铁勒)。据《史记》记载丁零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以东、南附近,《晋书·北狄传》称丁零为“赤勒”。《隋书·北狄传》称“铁勒”。鲜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在草原上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称之为高车。丁零、狄历、高车、敕勒和铁勒等,都是突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呼。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亚文明史》第二卷,将丁零人描述为“赤须蓝眼”可见丁零人的主体属于古印欧人种。到了后来的汉朝,丁零已经融合为一个庞大的部落联合体,其中不仅包括原始突厥语人群,还包括乌拉尔语、高加索语、古亚细亚语、以及通古斯语族的诸多不同种族。

    28.第二十八章.中亚争霸,突厥(2)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按照《北史》的说法,突厥先民是生活在咸海西边的“塞种人”的一支。

    突厥人分布的地域极为广泛,东起现贝加尔湖,中经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天山、东哈萨克斯坦,西至顿河沿岸,直至欧洲的乌克兰,都有他们的踪迹。据分子人类学资料,南西伯利亚和南阿尔泰山区的突厥人,是属于混杂的南西伯利亚蒙古人种类型,而山前阿尔泰、东哈萨克斯坦、天山及南俄罗斯草原的突厥人则有程度不同的蒙古人种和欧洲人种的混杂。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属于6—8世纪突厥人的人类学类型并不是单一的。8—10世纪,南部阿尔泰居民的头骨是以南西伯利亚蒙古人种成分占优势,而北阿尔泰居民的头骨则更为混杂,其中可以明显地追踪到欧洲人种和蒙古人种的不同成分。

    ???苏联学者金兹布尔格认为,突厥族源的起源地区应该位于北方蒙古人种分布的范围之内,且与分布在东部的欧洲人种地区靠近。早期的突厥人曾沿着古代欧洲人种居住的地区向西散布,并同时与当地居民的混杂也逐渐加强。之后西突厥汗国(562—740年)政治势力的扩张,它的种族力量同时也得到扩大。另一位苏联学者阿力克谢夫,也认为突厥人是在混杂的欧洲人种与蒙古人种类型的环境中形成的。

    早在四世纪末五世纪初,在蒙古草原上兴起了一个自称柔然的民族。这个民族建立了一个象匈奴那样的强大政权,存在的时间达二个半世纪之久。柔然政权对中亚及中国西北等地产生巨大的影响。

    柔然兴起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

    柔然源于东胡族,4世纪中叶附属于东胡的一支鲜卑拓跋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柔然与欧洲历史文献中所说的阿瓦尔人(vres)有关。

    柔然始祖木骨闾是拓跋部奴隶。主要游牧在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拓跋部的一部分南迁中原后,留下的部分进居阴山一带。402年,领社仑自号“豆伐可汗”,建庭于鹿浑(现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合并附近的部落组成联盟。〖21〗

    柔然统治贵族是从拓跋鲜卑中分离出来的一支。在柔然的扩张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其他民族成分。其构成包括了鲜卑、敕勒、匈奴和突厥等许多民族和部落。随着柔然势力在大漠南北的展,与进入中原地区的拓跋鲜卑分道扬镳,出现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与色楞格河,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和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巴尔喀什湖,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诸国如乌孙服属。并在土拉河一带打败铁勒。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北方政权北魏,由游牧民族鲜卑人拓跋部创立,属于过定居生活的不断汉化的一个政权。鲜卑拓跋部最初极为凶悍,但鲜卑的文化极其落后,连文字也没有。北魏曾建都云中,盛乐(现内蒙古和林格尔),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拓跋宏又迁都洛阳。鲜卑语属阿尔泰语系中的蒙古语族,自拓跋宏迁都洛阳后,锐意改革,积极采取汉化措施,严令禁止鲜卑人说鲜卑语,鲜卑语逐渐为一般人所遗忘。南下的鲜卑人已逐渐汉化,而留居代北(塞外)的鲜卑人则犹多保存旧俗。北魏强盛时东起辽东,西至陇西大遍土地,占据匈奴故地。

    柔然属东胡族系,与北魏拓跋氏同源,但北魏贵族鄙视它,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献文帝均击败柔然的可汗,肃清其在戈壁以南的势力后,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像只会蠕动的虫子一样,下令改称柔然为蠕蠕,柔然的族名本来就有蛇的意思。

    29.第二十八章.中亚争霸,突厥(3)

    5世纪中叶,柔然势力进入中国西域高昌一带,突厥人成为柔然的种族奴隶,被迫迁居于金山(现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奴隶主锻铁,被称之为“锻奴”,并开始以突厥为名。当时天山一带的炼铁业已具一定规模。东晋时期的《释氏西域记》曾提到:屈茨(现新疆库车)北面200里的天山中,晚上有火光,白天则冒烟,人们开采这山中的岩炭(煤),冶炼此山的铁,经常供应西域三十六国使用。

    突厥人和许多游牧民族一样尚武,以战死为荣耀,猎猎大旗上飘着狼头图案。他们的葬俗中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墓前立杀人石。突厥战士生前每杀一敌人,死后则在墓前立一石。杀人石的数量记录了墓主人生前所杀人数量,并且将祭祀用的羊头、马头挂于石上,彰显墓主人生前战功。突厥人婚姻里有续娶后母、寡嫂的习俗。其民族最初信萨满教,崇拜太阳,他们以太阳东升为一天开始的标志。随后又信祅教、景教和佛教。10世纪后,西迁的突厥人皈依了伊斯兰教。

    柔然曾多次被北魏太武帝领兵击败,尤其是在429年,很多敕勒,高车等各部落纷纷脱离柔然统治,投向北魏一方,人数达30万余众。随着柔然军事上的惨痛失利,其他尚未投靠北魏的草原部落都开始不断进行逃亡和反抗。五世纪后叶起,柔然被奴役的部落不断进行逃亡和反抗,敕勒各部最为激烈。突厥人也逐步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

    南北朝后期,中国北方的鲜卑人政权北魏已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突厥在阿尔泰山一带受柔然控制和役使多年。至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高车副伏罗部的领阿伏至罗率部10余万落(户),脱离柔然,从漠北迁到高昌西北,自立为王。高车即铁勒,突厥与副伏罗部同源。在这以后30多年间,柔然一再西征高车副伏罗部,双方互有胜负,实力消耗很多。柔然不得不逐渐放松对突厥的控制。508年,柔然佗汗可汗伏图西征高车,被副伏罗部王弥俄突杀于蒲类海(现新疆东部巴里坤湖)北。520年,柔然可汗阿那瑰归降北魏王朝,突厥终于摆脱柔然的控制,迅速壮大与扩张。

    542年(西魏大统八年)以前,突厥已东至河套以北的蒙古高原。每年冬季黄河冰冻以后,突厥即涉冰过河进行掠夺。并与西魏作战,西魏调派骠骑大将军宇文测镇守绥州(现陕西绥德县)。这一时期“突厥”之名第一次见于汉文史籍的记载。

    这时,突厥的领名叫阿史那土门,他是讷都六的后代,546年,高车进攻柔然,阿史那土门出其不意率部袭击高车,打败和合并了高车各部五万余户,突厥的力量因此大为增强。

    阿史那土门自恃强盛,向柔然求婚,遭已在漠北复兴的柔然可汗阿那瑰辱骂,辱突厥为柔然“锻奴”。阿史那土门听了非常生气,杀死柔然的来使,转向西魏求婚。551年,西魏将长乐公主嫁给土门为妻。突厥和西魏王朝开始联合。

    552年,阿史那土门起兵东征,留其弟室点密守卫突厥故地。在怀荒镇以北与柔然决战,柔然可汗阿那瑰被杀。其太子庵罗辰是东魏兰陵郡长公主夫婿,并与北齐皇室有姻亲关系,因而率众投奔北齐。土门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

    突厥既继柔然成为漠北的霸主,其领阿史那土门即自称伊利可汗,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即突厥汗国。伊利可汗在《阙特勤碑》突厥文铭文中称布民可汗。但是,这位突厥汗国的创立者可能在与柔然的战争中受伤,在位仅一年即病逝。553年,阿史那土门逝世。他的儿子科罗继位,号乙息记可汗。

    乙息记可汗在沃野(现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北乌梁素海之北)北木赖山大败柔然别部另外立可汗邓叔子的军队。553年,乙息记可汗在位仅一个月即暴毙。他临终前不让儿子摄图继位,而立自己的弟俟斤为突厥可汗。俟斤即是木杆可汗。

    突厥木杆可汗性刚暴,勇而多智,东征西讨,奠定了突厥汗国辽阔的版图。汗国的中心设在漠北。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这个突厥建牙的汗庭所在地区,即现蒙古杭爱山脉。突厥牙帐位于杭爱山脉东北麓鄂尔浑河上游西岸,现哈尔和林(喀喇和林)西北。

    30.第二十八章.中亚争霸,突厥(4)

    553年木杆可汗即位,势力已向东扩张至漠北漠南和渤海沿岸,向西至里海进入中亚并同波斯生联系,“东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并创造了突厥文,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语——突厥语,这个突厥语系(也称阿尔泰语系)横贯整个亚洲,覆盖了从东北亚、蒙古大草原、中亚腹地至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包括了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和整个新疆地区。

    555年,木杆可汗出兵进攻柔然残部的可汗邓叔子,彻底灭亡了柔然。柔然汗国崩溃后。一部分柔然人迁居内地,通过杂居共处,互相通婚等各种途径,大多先融合于鲜卑,最终被同化于中原汉族之中。一部分辗转西迁,有的学者认为拜占庭历史上的阿瓦尔(阿哇尔)人,即是被突厥灭亡后西迁的柔然人。一部分柔然人逃至外兴安岭与贝加尔湖一带,当时聚居区在现俄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和赤塔州一带,混入当地室韦民族。室韦人是蒙古黄金家族的祖先。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中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民族也有柔然族源。

    突厥统一漠北后,追击柔然余部,又东进至辽河上游西岸,契丹人被迫东移,契丹有万余家逃往高丽寄居。

    556年秋九月,木杆可汗和西魏凉州刺史史宁联军西击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的吐谷浑。攻破了吐谷浑可汗慕容夸吕所在的贺真城(现青海共和县境内),俘获夸吕和其妻子及大量珍宝。之后,突厥大举向西方进,控制了中亚,这一任务是由土门可汗的弟室点密完成的。

    在这一时期,控制中亚及中国新疆部分地区及的为嚈哒(yàndā)人,嚈哒在5世纪中叶攻占了大月氏,建立了嚈哒帝国。

    嚈哒(yàndā)人起源于塞北,扩展其势力于阿姆河之南、定都于拔底延城。4世纪70年代初越阿尔泰山西迁粟特,其国的政治中心在两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阿富汗。在南北朝时期,于大漠南北与魏争雄,嚈哒与柔然相邻,广泛活动于阿尔泰山脉以西的地方,并从索格底亚那越过地水侵略当时处于衰落中的贵霜王国,并扩展其势力于波斯,将波斯击败,使波斯王称臣纳贡。全盛时,其领域东至葱岭到天山南路的一部分,西至里海的库尔干河地方。

    嚈哒王室与柔然有姻亲关系,柔然弥偶可社句可汗波罗门的三个姐妹嫁给嚈哒王为妻。嚈哒的西面是波斯。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霍斯罗夫一世,为报其祖波斯王佩罗兹被嚈哒所杀之仇,娶突厥室点密之女为妻,与新兴的突厥汗国结盟,双方联合起来东西夹击嚈哒。

    561年,室点密与嚈哒大战。在563至567年之间,突厥在波斯配合之下,灭嚈哒国。于是突厥进占中亚河中地区,以阿姆河与波斯分界。之后,突厥又乘波斯萨珊王朝衰落之机,南渡阿姆河,把领土扩张到阿姆河流域以南的吐火罗地区。

    至此,突厥汗国版图“东自辽海(现辽河上游)以西,西至西海(现里海)万里”,“北至北海(现贝加尔湖)”,西南包括中亚阿姆河以南的吐火罗斯坦,形成了一个领土广袤的庞大汗国,把中亚草原、西域诸国、蒙古草原统一了起来。〖22〗

    572年,木杆可汗在位20年过世,突厥内部生分裂。582年以后,木杆可汗之弟佗钵可汗所领部众称东突厥,统治蒙古高原地区,并长期骚扰中原北疆。木杆可汗的叔叔室点密可汗所领部众称西突厥,统治天山草原和哈萨克草原一带。东、西突厥大体上以阿尔泰山脉为界,由于东突厥的可汗为原突厥可汗的正支嫡系,所以东突厥仍经常被直呼为“突厥”。东突厥内部处于长期内乱状态,与西突厥也常处于战争之中。599年以后,东西突厥均臣服于隋王朝。

    突厥是游牧民族。畜牧业是突厥社会的经济基础。“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突厥拥有“控弦数十万”。突厥的控弦之士都是骑兵,可见当时突厥所有的马匹总数在数十万以上,羊的数目当比马更多。588年(开皇八年),突厥各部落领向隋朝“遣使贡马万匹,羊二万只,驼、牛各五百头”。这样大量的牲畜“贡品”,也反映出突厥诸部拥有众多的畜群。

    31.第二十八章.中亚争霸,突厥(5)

    唐朝建立时,与东突厥的边界大约是长城一线。***唐初国力不强,而且当初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也曾向突厥称臣借兵,所以不被突厥放在眼里。李世民刚刚动玄武门政变登基的时候,突厥骑兵直抵长安北门外的渭水边,威胁勒索,李世民被迫答应每年交纳大量财富。

    629年以后,唐军连续动对东突厥军事行动,630年,兵部尚书李靖挥军北进,连胜突厥,最后以一万精骑长途奔袭可汗牙帐,灭亡了东突厥政权,北方各民族望风臣服,尊称唐太宗李世民“天可汗”。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送至长安,唐太宗释放了他,还其全部家属,给以丰厚供养。后来授予右卫大将军职衔,634年颉利死,封赠归义王,葬于灞水(陕西省渭河支流灞河)之东。颉利被俘时,降唐的突厥人多达10余万。唐太宗将这部分突厥人安置在东起幽州(现北京市西南),西至灵州(现宁夏灵武县西南)之间。投唐的突厥酋长,都被授予将军或中郎将之职,五品以上官员多达百余人,几乎占朝中同级官员总数的一半。突厥人迁居京城长安的将近1万户,南北朝时期逐渐融合。

    西突厥在唐初时占据了西域,控制了向西的丝绸之路,并在军事上对唐王朝构成严惩威胁。在灭东突厥之后,唐军开始对西突厥用兵,先打败鲜卑慕容一支,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的吐谷浑人,打通河西走廊,并在639——657年间的连续战争中击败了西突厥,控制了葱岭以东天山南北。西突厥被唐王朝击败后,余众大举西迁,如俄罗斯顿河流域的钦察人即为突厥一支,其中另一支突厥人后来在中西亚建立了塞尔柱突厥帝国。

    680年,南迁的东突厥之后北返复国,建立后突厥汗国,745年亡于回纥。突厥各部乃大多附于回纥,一部西迁中亚,另部南下附唐。从此以后,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继之而起的是回纥(后称回鹘)。

    回纥原是突厥的一支原始游牧部落,隋朝时期,突厥被隋打败,衰微之际,回纥联合其他部落起兵反叛突厥,这时才正式定名为“回纥”。之后,回纥与唐朝联手灭突厥,从此回纥势力开始控制中亚。

    到了10世纪时,中亚有三支突厥力量:定居于天山的回纥突厥,定居于喀什噶尔的葛逻禄突厥,以及定居于呼罗珊、里海、马鲁的乌古斯突厥。

    这时期阿拉伯帝国在中西亚的势力已经四分五裂。13世纪初,蒙古人大举入侵中亚,一部分乌古斯突厥人在领塞尔柱率领下从中亚迁到锡尔河下游,并南下据有伊朗大部分,他们被称为塞尔柱突厥。这支突厥人信奉的是逊尼派伊斯兰教。塞尔柱的后人于1040年攻入呼罗珊,成为古波斯核心地区的控制者。1043年继续西进,并吞米迪亚,陷两河上游东面的雷伊、哈马丹。此时,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已经被挤压到两河流域的一小块地区。1055年塞尔柱突厥西进占领巴格达,迫使阿拉伯帝国哈里授予苏丹称号。

    1258年,蒙古人攻占了巴格达,塞尔柱帝国随即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彻底的崩溃似乎不久即将到来。然而,就在塞尔柱帝国残存的势力当中,有一名为奥斯曼的苏丹。他统一了整个安纳托利亚地区,他和他的军队得到了所有对成吉思汗感到极度恐惧的穆斯林势力的支持,向西方进军,打败了拜占庭帝国的残余势力,并进一步攻占了许多基督教徒所建的城市。当他们的势力到达一定的强盛后,这位成功团结起所有穆斯林教派的苏丹,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新诞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324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继位后,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实行伊斯兰教法,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他开始建立常备军队,组建近卫军团(童子军团),确立国家行政组(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03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