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第 13 部分阅读

第 13 部分阅读

    军作战中死去,窝阔台十分悲痛,想让阔出的长子失烈门作为继承人。窝阔台一死,他的皇后乃马真摄政,“乃马真”的意思,即“乃蛮的人”。她的父亲是乃蛮的太阳汗。她先嫁给篾儿乞惕族部长脱黑脱阿的儿子忽秃,在1204年被铁木真俘虏、赏给了窝阔台。她和窝阔台生下贵由。乃马真想让儿子贵由继汗位。她开始称制之时,正是蒙古第二次西征,贵由还陪着术赤的儿子拔都在匈牙利作战。拔都是统帅,听到窝阔台的死讯,就下令全军撤退。贵由于是也就领了他自己的直属部队回师。

    第二次西征中,由于拔都是统帅,而贵由的一个儿子曾经抗命,拔都在蒙哥等拖雷家族将领支持下惩罚了他,于是术赤家族与窝阔台家族结怨,蒙哥和忽必烈代表的拖雷家族则与拔都的术赤家族一直有传统友谊。

    1246年8月24日,贵由继任蒙古大汗。拔都与贵由不合,并未参加这次忽里台大会。贵由汗在位不满两年,死于非命。由于拔都本人两次均未亲自参加忽里台大会。贵由当了大汗以后,坚持要拨都来朝觐他。拔都终于不得不顺从,在1248年春天离开欧洲,向着和林的方向走,走到现新疆塔城西南,裕民县正西的阿拉湖,接到拖雷的寡妇莎儿台黑塔泥送给他的一项消息。这消息说:贵由汗已经由和林动身,向西边走来迎接他,而且怀有不利于他的阴谋,叫他小心。拔都于是便停在阿拉湖不走,作种种准备。

    其后,贵由在走到离拔都只有一星期途程的所在,乌里雅苏台正西,科布多东南,鄂尔格泊旁边的横相乙儿(和集格尔),突然暴毙,年仅四十三岁。

    1251年,在拔都召集的忽里台大会上,选出拖雷的大儿子蒙哥为可汗,蒙哥即位。但这次大会,窝阔台一支与察合台一支的人,都没有出席。贵由的寡妇斡亦剌惕氏海迷失连代表都没有派。蒙哥即位以后,窝阔台的孙子失烈门(阔出的儿子)、忽察与脑忽(贵由的儿子)带了大批卫士与武器来参加庆典,被蒙哥派卫士逮捕、拷问,三人自杀。跟着,蒙哥汗大杀这三人的党羽,杀了七十人以上。这一次所屠杀的无一不是功臣,使得蒙古军的元气大伤,使窝阔台家族与拖雷家族结下深仇大恨。

    蒙哥与拔都在事前有了约定;拔都奉蒙哥为可汗,蒙哥让拔都在钦察汗国一切独立,不受蒙哥约束。之后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争战不休,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与拖雷的孙子忽必烈之间的战争,都种因于此。另一层原因是,窝阔台家族的贵由在做帝国第三代可汗时,开始限制各个宗王的独立倾向并惩罚了各家族,托雷系势力受到了严厉的打压,军队被分,封地被抢,但是蒙哥的母亲智勇双全,联合了成吉思汗之后最有势力的拔都汗,在贵由汗死后实现了大汗权力的轮换。贵由为了维持帝国统一得罪了全部贵族,蒙哥的母亲一直忍辱负重,于是蒙哥得权后立即报复,残酷清洗贵由的妻子和子孙。

    贵由死后家族势力最大的就是拔都。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一书中,提到决定权在拔都。拔都自己没有资格做可汗,也是他转而支持与他家族关系最好的蒙哥的原因之一。

    术赤为成吉思汗妻子被敌人俘虏后所生之子,术赤是否是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之母孛儿帖沉默不,成吉思汗本人也不确定。因此,术赤虽然功绩最大,但是饱受蒙古人的歧视,并一直与察合台与窝阔台不和,术赤孤独隐居抑郁而死也是明证。术赤家族虽然是长子家族,但是正统性无人承认,拔都只是家族资格最老的人,而不是最正统的接班人。拔都靠领导第二次西征,指挥各家族年轻将领取得辉煌成就,在各家族,特别是新生代实力派取得了很高威望,可是他的血统不能改变。他没有资格自己做可汗,但是有实力推荐与他关系好的可汗。

    17.第三十二章.失势与结怨,中亚划界(5)

    之后,拖雷的四个儿子,老大蒙哥替拖雷家族夺回可汗宝座,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亲率主力进攻四川,在合州(现重庆合川区)钓鱼城下重伤暴毙,蒙古人扩张的将领分别停止或暂缓扩张,大都率领本部大部分军事力量回来争夺蒙古帝国最高统治权。

    蒙哥汗去世后,遗留下三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阿里不哥作为小儿子,已经成为蒙古汗国本土上的统治者,并在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扎营。而忽必烈抢在他之前行动。他率军从武昌北上,在中原的开平上都府(现察哈尔和热河之间的多伦诺尔附近)建大本营,早些时候,他只是在这儿建起了他的夏季驻地。1260年6月4日,44岁的忽必烈在此被他的军队,拥立为大汗。而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也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的贵族忽里勒台大会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为了宝座,双方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被打败投降,忽必烈把他禁锢,赦免他的死罪,只是斩杀了他的许多部属,并于1271年在中原建立元朝。由于忽必烈的自行即位及“行汉法”主张,引起蒙古大多数宗派的强烈不满,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窝阔台和察合台派系在贵由的儿子海都的带领下结盟反对忽必烈,并联合已实际上处于独立地位的钦察汗国多次与忽必烈的元军进行交战,互有胜负。忽必烈将与自己关系最好的三弟旭烈兀分封到波斯,建立伊儿汗国,并且命令他向西进攻开拓封地,一直到叙利亚和埃及。忽必烈从此坐稳了汗位,控制了蒙古人极看重的中国北方封地和蒙古草原以及中国东北封地,他的后代也都控制了中国和蒙古,继承了可汗位置。忽必烈的兄弟旭烈兀所建的伊儿汗国承认元朝为正宗,直到忽必烈去世为止。其后,伊儿汗国不再奉元朝为其正宗,并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至此,元朝与四大汗国已完全各自为政,互不隶属。〖30〗

    四大汗国中最先灭亡的是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是四大汗国之中疆域最小、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这一汗国与其他蒙古势力的恩怨仇是最多的,特别是海都在位的时候,持续数十年的漠北之战是当时全世界最瞩目的风暴中心,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

    ??

    自拖雷后裔蒙哥当选蒙古大汗始,窝阔台后裔渐失势。窝阔台汗国,理论上是由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汗所建立,但其实际的缔造者应为海都。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分封诸子,三子窝阔台得到叶密立(现新疆额敏县附近)与霍博(现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著名的《江格尔》之乡)地区,其疆域包括原蒙古高原西部霸主乃蛮部的旧地、喀喇契丹的东部国土,占有现新疆、俄罗斯交界地带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城在叶密立(现新疆额敏县附近)。事实上,成吉思汗在确定窝阔台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后,又刻意打压他在其他方面的实力,有意制造兄弟之间的相互制衡,也为帝国大分裂打下了伏笔。

    ????窝阔台在位时,作为蒙古帝国的共主,不需要保留自己的封地,而是要将其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将叶密立封给长子贵由,而次子阔端则封于河西一带。

    ??????

    元宪宗、托雷长子、蒙古帝国最后一位事实上的大汗蒙哥即位后,窝阔台系诸后王遭到了无的打击,除窝阔台的儿子阔端与蒙哥友好,没有受到冲击外,其他宗王后族大多受到镇压,失烈门、脑忽、忽秃黑、贵由汗的海迷失哈敦(皇后)和失烈门的母亲合答合赤等都被捕杀,窝阔台的封国被分划成几处小的封地,窝阔台汗国在实际上不存在了。但是蒙哥汗忽略了一个恭顺的后王,窝阔台的孙子海都。

    海都为人聪明而狡诈,纠集部众。这时,海都被分封至蒙古以西的海押力(现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尔),势力日盛,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领。

    蒙哥汗死后,海都支持忽必烈的兄弟新汗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但最终失败。海都认为大汗之位应属于窝阔台后代,便积蓄实力,联合钦察汗国,图谋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成吉思汗曾经说过,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因此他不断反对忽必烈。并且于1268年开始举兵向东,拉开长达三十余年的漠北之战的序幕。

    18.第三十二章.失势与结怨,中亚划界(6)

    这时,忽必烈正集中精力与南宋进行战争。海都与蒙哥汗时期也受到压制的察合台汗国后王八剌联合,攻取了伊犁河谷与可失哈耳(现新疆喀什)作为根据地,正式宣告了窝阔台汗国的复兴。1268年,海都联合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君王在塔拉斯河会盟,公开反对忽必烈及其弟弟旭烈兀,并商议以海都为盟主。会盟各王指称忽必烈已经被汉族同化,明要对忽必烈用兵以恢复蒙古人的游牧本性。而此时的忽必烈由于与阿里不哥争位,失去了托雷系的统一力量和左手诸王的支持,已经不再具备像蒙哥汗时代的控制力,漠北之战于是变成了势均力敌的较量。元军虽然始终占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

    1269年,忽必烈以那木罕为将,在别失八里击败海都。1271年,察合台之孙大汗八剌死去,海都扶立笃哇任察合台汗国君王,察合台汗国在实际上成为海都窝阔台汗国的附庸,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联合挥师东进蒙古本部,忽必烈所属的土土哈把海都赶出漠北祖宗大帐。

    这一时期,窝阔台汗国势力达到了顶峰。极盛时,窝阔台汗国的疆域基本囊括了现新疆的全部以及哈萨克、俄罗斯图瓦部分地区。?

    ???1301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再次进攻元朝,尽管获胜,但却在与元军战斗中受伤,死于回师途中,其子察八儿即位。窝阔台汗国在海都之后迅速分崩离析,各王为争夺汗位相互战争,察合台汗国也摆脱了窝阔台汗国的钳制走向独立。1304年,察合台汗国第九代汗笃哇放弃联盟,在元朝的支持下,与窝阔台汗国的末代可汗察八儿开战并获胜,大掠窝阔台汗国西部,同时,后来的元朝皇帝海山由漠北翻越阿尔泰山,大破察八儿。窝阔台汗国所属诸部,一部分归附元朝,大部分降于察合台汗国笃哇。

    1309年,在窝阔台汗国大汗笃哇死后,察八儿参与察合台汗国的一次内争遭到失败,又被驱逐,逃归元朝,元朝不计前嫌封他为汝宁王,其领地大半为新即位的察合台汗也先不花吞并,窝阔台汗国灭亡。

    察合台汗国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国,西征后,成吉思汗分授诸子封地,察合台得到了从畏兀儿境一直延伸至河中草原的广大地区。察合台的大帐设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现中国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中亚河中城郭地区由察合台大汗直接派官管辖。察合台曾企图排挤窝阔台汗在河中地区的势力,遭到窝阔台汗的制止。1241年,察合台病故,次子抹土干之子合剌旭烈继位。

    察合台汗国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达兴都库什山,主要在现新疆及中亚一带。

    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继汗位后,废了合剌旭烈,改立也速蒙哥为察合台汗国之汗。蒙哥时期,合剌旭烈妻杀也速蒙哥,自摄国政。

    1269年,察合台汗国笃哇在窝阔台汗国海都支持下即位,从此察合台汗国被海都所控制。

    笃哇、海都经常侵扰元朝边境,攻掠畏兀儿地区。1301年,笃哇、海都率军与元朝军队大战于阿尔泰山与札卜哈河之间,笃哇中箭受伤,海都伤重而死。笃哇与海都的儿子察巴尔被迫向元成宗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不久,笃哇与元朝联兵击败窝阔台汗国察巴尔,吞并了大部分窝阔台汗国领地。

    1330年,怯别弟笃来铁木儿继承汗位。同年,元政府颁布《经世大典》,其中附图称察合台汗国为笃来铁木儿属下,与钦察汗国、伊儿汗国相并列。

    在14世纪中期,中亚河中地区(包括现乌兹别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是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中心,迁居河中地区的部分蒙古贵族,喜欢城市生活,改信伊斯兰教,并积极主张突厥化。但有一部分蒙古人则反对突厥化,主张保持原有的游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由于西面的河中地区和东面伊犁河流域的文化及经济生活方式不同,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各部诸侯自立为可汗。东部称为“蒙兀儿斯坦”,西部称为“马维兰纳儿”。东部以传统蒙古游牧社会为主,西部被伊斯兰化突厥贵族控制。1347年,察合台汗国末代汗王哈赞汗被其下属、出身蒙古巴鲁剌斯家族的合扎罕暗杀,察合台汗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9.第三十二章.失势与结怨,中亚划界(7)

    1348年,秃黑鲁帖木儿在新疆阿克苏拥立为汗,东察合台汗国建立。东察合台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护府,现新疆吉木萨尔)、亦力把里(现新疆伊犁伊宁市)、吐鲁番(唐朝的西州、高昌,现新疆吐鲁番)。

    东察合台汗国创立者秃黑鲁帖木儿为成吉思汗七世孙,他在元朝波斯裔回回人札马剌丁的说服下信奉了伊斯兰教。东察合台汗国是伊斯兰教在新疆大展的时期。秃黑鲁帖木儿汗胁迫部下16万众操突厥语的蒙古诸部集体信奉伊斯兰教,但某些部众不愿意放弃旧俗和迁往农业地区,直到15世纪中期优努斯汗时,这一地区已完全伊斯兰化。察合台汗对不愿改宗伊斯兰教的民众进行镇压,流放佛教僧侣,拆毁佛寺,焚烧佛经。到了16世纪,原在这里活动、并已经融合了众多操突厥语部落的“回鹘”,在汉文史籍中开始改写为“畏兀儿”(或“畏吾儿”)。伊斯兰教在新疆确立了统治地位,天山南北原许多操突厥语部落部族之间的长期融合过程已基本完成,即“回鹘化”已基本完成,近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已初步形成。畏兀儿族集中生活的天山以南地区主要处于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以后,经元朝、明朝,一直到18世纪中期清朝统一新疆为止的数百年间,新疆地区一直处于蒙古贵族及其后裔统治之下。

    东察合台汗国政权的统治者虽然基本上还是蒙古贵族的后裔,但是这时的蒙古统治者已经几乎被人数众多的畏兀儿人所同化,他们在生活上已从游牧为主转变为以农业定居为主,并都改信仰了伊斯兰教,在生活、语、心理上与畏兀儿人没有太多的差异。因此,到察合台汗国灭亡时,众多的蒙古察合台后裔和跟随他们进入这一地区的蒙古人,大部分已成为土生土长的畏兀儿人了。

    15世纪初,这时已是明朝,已经畏兀儿化的东察合台汗国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赛德击败各政敌,于1514年率兵攻下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天山南部各地,于1570年吞并吐鲁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在叶尔羌(现莎车)建立了新的政权,史称“叶尔羌汗国”。汗国的居民基本上是已经比较巩固统一的畏兀儿族,强盛时疆域包括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汗国的东方是嘉峪关、南方是西藏、西南是克什米尔、西方与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为邻,与乌兹别克以费尔干纳谷地为界,北方以天山为界,与哈萨克相邻。欧洲因早期统治中心在喀什噶尔,因此称为喀什噶尔汗国,中亚则因其国是由有成吉思汗血统的后裔建立,因此称为蒙兀儿斯坦国。叶尔羌汗国相当于东察合台汗国的延续,至1680年被西蒙古准噶尔部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历史彻底结束。

    西察合台汗国曾被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控制,1362年,秃黑鲁帖木儿死后。他的军队被逐出河中,此后,中亚地区帖木儿的势力迅速展起来,西察合台汗国于是逐渐演变为帖木儿帝国。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正式灭亡。

    窝阔台汗国灭亡后。伊儿汗国在14世纪多次分裂,最终也在1388年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在1370年代,一个具有突厥和蒙古血统的人,宣称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并争取在中亚地区的蒙古领导权,企图恢复蒙古帝国。这个人即是帖木儿。

    帖木儿于1336年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现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勃兹),信奉伊斯兰教。其父塔拉盖为突厥化的蒙古巴鲁拉思部领。祖上做过察合台的大臣。

    帖木儿于1362年曾动过起义反抗蒙古人的统治。与蒙古人作战时,他被打伤成了瘸子,因此敌人称其为跛子帖木儿。帖木儿是突厥化的蒙古巴鲁拉思部人,但由于自古以来的波斯文化的遗留,他在文化意识上倾向波斯文化。为了巩固其势力,他采取婚姻关系,将西察合台汗国国王的公主纳为妻妾,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驸马。

    20.第三十二章.失势与结怨,中亚划界(8)

    之后,帖木儿杀死察合台汗国的可汗。由于他做过蒙古人的大臣,便自称是成吉思汗家族后裔,作为政治招牌。

    帖木儿在1369年自立苏丹,都为撒马尔罕,建帖木儿汗国,从1380年开始,帖木儿汗国先后夺取了伊朗和阿富汗,进而攻占两河流域;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1389至1395年,多次进攻钦察汗国,毁其都萨莱·伯克尔等城市,统治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1398年进攻印度德里苏丹国都德里,屠杀当地居民约10万人,占领印度北部。接着打败蒙古帝国西征大军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因为拒绝与帖木儿帝国结盟,1400年帖木儿率兵进攻叙利亚。苏丹法赖吉亲自率阿拉伯奴隶兵抵抗也无济于事,整个叙利亚的领土被占领,名城大马士革被焚毁。

    帖木儿帝国奉行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和教法,统治者以伊斯兰教的保护者自居。1402年,帖木儿在现安卡拉附近与奥斯曼帝**队决战,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一世突围时坐骑中箭,落马被俘,军队全军覆没,帖木儿的军队随即折返。

    帖木儿帝国不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但它是蒙古后裔所创,疆域大部分在四大汗国的地方。1405年,帖木儿从探子那里不断了解明朝的况,大体得到的信息是明朝的军队动员能力在110万,而且战斗力不低,城市众多,但有完善的城墙防御体系保护,不易强攻。这一年,帖木儿集结了百万骑兵,入侵明朝,却于同年死于征途之中。帖木儿帝国鼎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今天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

    由于在位期间,帖木儿没有考虑过设置一个稳定的政府,因此,在他死后,由儿子们所继承瓜分的广大国土便很快地四分五裂,帝国于1500年亡于乌兹别克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南下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

    四大汗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是钦察汗国,其统治俄罗斯等地长达两个多世纪,俄罗斯直到1480年才摆脱蒙古人的统治独立。之后,钦察汗国分裂为几个小汗国,最终都被俄国所吞并。

    21.第三十三章.蒙古本部,漠南、漠北之战(1)

    哈拉和林,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本营,就位于森林繁密的杭爱山之南,额尔浑河上游,距乌兰巴托市西南365公里,也是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带。***

    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王族和所剩的军队退回到了元朝曾经兴起的故地——哈拉和林一带,再建北元政权,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31〗

    这归功于成吉思汗所创立的巨大的蒙古帝国版图,元朝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名义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

    试图励精图治的末代皇帝元顺帝有深厚的儒家修养,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触汉文化较深的一个,他在元朝67周年之后试图恢复科举延续汉统,并按帝王正统修前朝《宋史》、《金史》,连同减免赋税的惠民政策,力图延续元之命脉。但一切都来不及了。大都陷落仓皇北归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虽然依然还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也不能排解他“去国怀乡”的忧愁,尤其是明朝军队接连不断打击,更使他惶惶不可终日。终于,1370年5月23日,他怀着悲愤和郁闷,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去世。

    明朝初年,北元政权异常失落。原因是明王朝正处于上升期,而蒙古人早被中原的奢靡腐蚀了,刚刚回到草原,还没有找到游牧民族的感觉。

    元顺帝之子爱猷识里达腊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继位,他将残元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想着有朝一日重登中国帝位。然而,1372年,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向哈拉和林,徐达一路上势如破竹,然而,明朝大军由于战线过长,后援不继,受阻于土拉河畔。

    1378年,爱猷识里达腊怀着满腔遗憾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这位第三任残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帝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

    1388年,一支10万人的明朝军队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残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脱木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

    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残元政权失去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

    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儿吉斯部领鬼力赤,否认了最后一任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于1399年将其打败并杀死,1402年,鬼力赤去元国号,自称可汗,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至此,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不复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

    明永乐初年,蒙古已明显分裂为两大部分,即西部蒙古的瓦剌(卫拉特)和东部的蒙古本部鞑靼。

    本雅失里,北元末代皇帝额勒伯克的儿子,忽必烈的后人,1402年,本雅失里的哥哥坤帖木儿被鬼力赤所杀,本雅失里投奔中亚帖木儿帝国,皈依了伊斯兰教。

    鬼力赤虽然夺得了大汗的尊位,但他自称鞑靼可汗,废除了元朝的国号。这引起了蒙古各部的不满。1408年,鬼力赤为北元东部蒙古“鞑靼”太师阿鲁台所杀。阿鲁台自称大元朝太师,把持朝政,与瓦剌对立,1410年,明成祖朱棣亲征,率军50万,在斡难河(现蒙俄边境)大败本雅失里,之后又击败阿鲁台。本雅失里带十数精骑撤退,逃向察合台汗国。第二年,被瓦剌部领马哈木突袭杀死。

    1412年,永乐帝又率兵征讨蒙古高原,与瓦剌马哈木部战于忽兰忽失温(现蒙古国乌兰巴托东),虽然马哈木的抵抗使明军遭到惨重失败,但为了保存实力,他率军迁到土拉河以西休养生息。马哈木的威信由于这次入侵暂时受损,他没能阻止明朝军队进入蒙古草原。

    22.第三十三章.蒙古本部,漠南、漠北之战(2)

    1434年,太师阿鲁台及其部队遭到瓦剌所立的大汗袭击,兵败后避居母纳山(现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乌拉山),之后又受到瓦剌领马哈木之子绰罗斯·脱欢攻击,战败被杀。***

    在明朝击垮东部的鞑靼后,瓦剌人一度成为掌控整个蒙古命运的强大力量,到脱欢、也先父子时代更是登峰造极,将自己的势力扩张至东蒙古。

    在明国还比较强的时候,瓦剌人向明朝臣服。向西南地区的察合台汗国扩张。脱欢的儿子也先击败了东察合台汗国的卫思汗,强娶了他的妹妹哈尼木公主,因卫思汗是黄金家族察合台后,所以这一政治联姻,使得瓦剌人有了号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统。

    也先继承其父脱欢的汗位时,瓦剌人控制的疆域从巴尔喀什湖延伸到贝加尔湖,又延伸到长城附近。1449年,也先向大明公主求婚遭到悔婚,于是,也先带兵侵入山西北部、大同附近的明边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率兵亲征,也先诱明军至大同,破其前锋,在土木堡展开战斗。也先给了明军灾难性打击,歼灭明军10余万人,俘虏明英宗。也先兵因不善打围城战,也先无法攻陷该地的设防城市大同和宣化,于是,带着俘虏英宗皇帝返回蒙古高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役”。

    三个月以后,也先卷土重来,进军至北京西北郊,但他遇到明朝名将于谦的抵抗,动的各次进攻都被打退,不久明朝的各路援军赶来。由于受到优势兵力的威胁,他沿居庸关撤退。1450年,也先决定释放明英宗,并于1453年与明议和,并宣布自己是明的属臣,这一行动表明他抛弃了蒙古帝国的宗主权,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可汗。这样做的结果是原本已经臣服于他的各黄金家族的部落和汗国又重新自立。1455年,也先被暗杀。之后瓦剌开始内乱,实力严重的被削弱了。

    这一时期,东蒙古正统派却迎来了中兴之主巴图孟克达延汗,克达延汗对瓦剌进行坚决的打击,瓦剌人一蹶不振,向西迁徙,离开了蒙古中心地区,来到了现在新疆北部和外蒙古西部地区。

    1479年,一度人丁兴旺的大元朝黄金家族的后裔所剩无几,仅剩下一个5岁的男孩、博勒呼济农之子达延。达延的命运及其不幸,家族的长辈都在内讧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无依,连其母亲都抛下他改嫁,身世较成吉思汗年幼时遭遇更悲惨。之后,满都古勒汗的年轻遗孀汪古部的满都海赛音可敦将他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满都海赛音不但抚养了孤儿达延,还宣布他为大汗。明朝因其年幼而称为小王子。

    1487年,达延汗开始亲政,废除了元朝遗留下来的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少师、平章、知院等官制。1506年,达延汗统一了东部蒙古,后人称其为蒙古的“中兴之主”。达延汗亲政后,他对从辽东到甘肃的明朝边境地区进行一系列有效攻击,使得明朝无法与卫拉特人联系。

    蒙古地区是牧区,游牧性质强,小地区独立性强注定了无法像中原王朝一样搞郡县制,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分封诸子,建左右两翼,每翼三万户。将漠南、漠北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分为左翼察哈尔、兀良哈、喀尔喀,和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喀剌沁(永谢布)等六部(万户)。这就成为后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

    达延汗自己驻察哈尔部,因此为察哈尔部左翼三万户之,统领全蒙古,大汗直接统领的就是察哈尔万户,因此,察哈尔部成为居正统地位的宗主部,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察哈尔领主世袭蒙古汗位,此后共经历六主大汗。

    喀尔喀万户属左翼,共十二部,以分布于喀尔喀河得名。内五部居喀尔喀河以东,达延汗分给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因阿勒楚博罗特的儿子虎喇哈有五个儿子,因此形成喀尔喀五部。之后,内五部从漠北草原迁徙到大兴安岭以南的漠南地区游牧,驻牧于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现辽宁阜新蒙古自治县一带)。外喀尔喀七部居喀尔喀河以西,达延汗分给幼子格埒森,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号所部为喀尔喀,辖地逐渐扩大,据有漠北地区,即现外蒙古。

    23.第三十三章.蒙古本部,漠南、漠北之战(3)

    1517年,达延汗在位37年后去世,时年仅44岁。虽然达延汗的长期统治稳定了其汗位的传承,但并没有克服蒙古的接班制弱点,即实行瓜分家族遗产的习惯法。当帝国的创建者死后,国内的各级领,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们虽然承认大汗最高权力,但处于相当的独立状态,并不时在家族战争中互相残杀。

    在达延汗在世时,长子图鲁博罗特就已去世,因此,图鲁博罗特的长子博迪,是达延汗指定的继承人。然而达延汗死后,达延汗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济农,以博迪年幼为由,自称大汗。达延汗的其他儿子不服,1519年,在达延汗的第四子阿尔苏博罗特的支持下,博迪登基,巴尔斯博罗特退位。博迪为了安抚巴尔斯博罗特,封他三个儿子为小汗。博迪直接统治区域就是察哈尔。1547年,博迪死后,长子达赍逊继位。

    达赍逊继位后,带着察哈尔部东迁,驻牧于蓟、辽地域(现辽宁、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北部地区),察哈尔部东迁后,与明朝长期反复、激烈厮杀,损失惨重,两败俱伤。

    这时,西部的瓦剌人(卫拉特)和东方兴起的通古斯人都是他们可怕的对手。卫拉特人正在对付哈萨克汗国、沙俄以及内部的权力争夺,因此,势力最强大的,为女真人建立的后金帝国。

    到了1604年,东蒙古已到了达赍逊汗的四世孙林丹汗时代,13岁继位的林丹汗也是黄金家族最后一任大汗,他为了巩固以自己为中心的蒙古大汗地位,在当初辽庆州的旧址上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城(现内蒙古赤峰,原辽王朝故都),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岳巴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的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漠北喀尔喀三汗以及漠南喀喇沁的昆都伦汗、阿鲁科尔沁的车根汗、科尔沁奥巴洪台吉、鄂尔多斯土巴济农等,定期前往瓦察尔图察汉城,朝见林丹汗,与大汗共同商政务大事,参加大汗举行的宴会、围猎等活动。并定期向林丹汗朝贡献物。〖32〗

    在林丹汗继位的12年后,比林丹汗年长33岁的努尔哈赤登上后金汗位。再后来继承汗位的皇太极与林丹汗同岁,他成了蒙古林丹汗的大敌。

    当时林丹汗直属的察哈尔部实力雄厚,其势力范围,东起辽东,西至洮河,拥有8大部、24营,号称40万蒙古。林丹汗有“帐房千余”,牧地辽阔,兵强马壮。林丹汗自称:“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边止我一人。”〖33〗

    林丹汗即位后初期,和蒙古众多部一样也信奉黄教。为了寻求蒙古地区的信徒,1618年西藏红教喇嘛沙尔巴呼图克图来到蒙古,林丹汗在察哈尔接待了他,并被他的弘法法术所打动。于是封他为国师,接受其灌顶。这样做所引起的后果与信奉黄教的蒙古地区生了分歧,使这些部落开始疏远林丹汗,这对他今后控制整个蒙古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由于漠南蒙古东介于明朝与后金之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后金与明朝的争夺对象。明朝采取“以西虏制东夷”策略,联合林丹汗,共同抵御后金。林丹汗向明廷提出“助明朝、邀封赏”。明朝庭每年给林丹汗大量赏银,先为4000两,后增至4万两,再增至8万两,尔后增至14万两。林丹汗对明朝索要抚赏,忽即忽离。

    在1619年夏季的萨尔浒大战之前,林丹汗所统治下的蒙古与后金、明朝所形成的三足鼎立中处于有利的地位。1619年10月,林丹汗遣使后金,狂称“统40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问水滨三万人满洲国主”,后金诸贝勒大臣见林丹汗来书大怒,要将其来使一半斩杀、另一半割鼻耳放归。努尔哈赤说使者无罪,暂加扣留,待派使臣返回后再做处理。努尔哈赤遣使询问林丹汗。林丹汗把后金的使者关了起来。努尔哈赤误以为使臣被林丹汗所杀,便怒斩来使,但后金使臣却买通看守者逃了回来。

    自1612年起,林丹汗连年进攻明朝的辽东边界,要求市赏。明朝为避免两线作战,于1617年同意以广宁镇(现辽宁锦州北镇)作为与蒙古通商的窗口,予蒙古以经济方面的好处,因而在努尔哈赤进攻辽东地区初期,明朝北部边界与蒙古相安无事。

    24.第三十三章.蒙古本部,漠南、漠北之战(4)

    萨尔浒战役大获全胜的后金与蒙古和明朝的力量对比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萨尔浒战役结束后不久,努尔哈赤又马不停蹄地继续攻击明朝驻守的铁岭,大伤元气的明朝此时不得不向林丹汗求援。于是林丹汗急派内喀尔喀五部、科尔沁部率军万余人驰援明军,当蒙古援军抵达铁岭时,努尔哈赤已攻陷铁岭,在数量占优且士气高涨的后金军的攻击下,蒙古军败下阵来,几个王爷将领也被后金俘获。

    1621年,在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后,后金同林丹汗的关系生了(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4:不可能的战争(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303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