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清〗顺治之路 > 〖清〗顺治之路 第 6 部分阅读

第 6 部分阅读

    着参汤续命。朝中的情势也开始错综复杂起来。

    两蓝旗自然是以豪格马首为瞻,两黄旗和汉臣们则是支持名正言顺的太子,两白旗却是支持多尔衮兄弟的,剩余的人几乎都是墙头党,保持观望。而正在外面征战的努山以及阿巴泰等人也只好暂时停下扩张的步伐,要等内局定了之后再做打算。

    多尔衮接到阿巴泰的奏折后很是不满,连夜将多铎等人都招到了睿亲王府。

    “皇上的身体眼看是不好了,我也知道你们打的什么主意。我在这里撂下话来,太子聪慧,又名正言顺,虽然年纪幼小也不是好欺瞒的。太子上位,我便是皇叔,依旧领着两白旗,也没有什么不好。现在我们这么折腾,对大清没有好处。”

    多尔衮开门见山,听的人却不是什么滋味。阿济格第一个叫出来:“做皇叔和做皇帝能一样吗?二弟,你军功赫赫,怎么就甘愿位居一个小奶娃之下!”

    “没错,太子还只会吃果子吧,二哥,你不要被那个女人迷惑了!”多铎急怒之下,开始口不择言。

    多尔衮摇摇头,指了指一旁桌上的邸报:“阿巴泰很快就能攻下河间,却因为朝中无人理事而停兵不前,给他人休养生息。你们都是上过战场的,这种情况对我军是否有利,各位想必很是清楚。”

    几人沉默了一下,阿济格道:“就算这样,二弟你登上皇位也是一样的。你英勇善战,那个毛孩子哪里比得上你。”

    “就算现在比不上,总有一天他会比我强的。”提起福临,多尔衮的语气意外的温柔起来。

    第二天的朝会上,多尔衮首先发难,认为皇上病重不能理事,提议皇上退位,将皇位传给太子。

    此话一出,首先跳出来反对的便是济尔哈朗:“国无二君,皇上尚在,太子便继位,实在于理不合。”

    多尔衮道:“按照郑亲王的意思,是要皇上拖着病体上朝不成?郑亲王到底是何居心?”

    济尔哈朗冷笑:“睿亲王说得好听,谁不知道睿亲王功高盖世,太子年幼,到时候还不是以睿亲王马首是瞻!”

    多尔衮还没有发话,多铎便跳了出来:“按照你的意思,皇位就这么空在这里吗?”

    豪格冷冷的道:“实在不行,太子监国也可以。”

    “没错,本王也支持太子监国!”济尔哈朗道。太子年纪小,监国什么的不过是做做样子,只要皇上还活着,大阿哥就有机会!

    一直没有说话的图赖忽然开口:“皇上尚在,诸位讨论此事是不是早了些?不若去问清皇上的意思,岂不是好?”

    最终众人达成协议,由索尼、多尔衮、济尔哈朗以及兄礼亲王代善一起,带上皇子们,一起去中宫,趁皇帝清醒的时候问清皇帝的意思。

    中宫内,皇太极在一次短暂的清醒后,再次沉沉的睡了过去。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空闲,哲哲疲惫的扶着桌子坐下,身边的宫女连忙给她按摩肩膀,布木布泰缓步走了过来,伸手拿起一旁的美人锤,给哲哲捶腿。

    哲哲连忙阻止:“你怎么做起这种事情来了?”

    “就当是我孝顺姑姑嘛,”布木布泰道,“这些日子来,姑姑辛苦了。”

    哲哲按住她的手,苦笑:“只要皇上能好转,再怎么辛苦都值当的。”

    “皇上洪福齐天,定会平安的。”

    哲哲叹一口气:“皇上的身体我明白。若是那天我再细心些,他也不会这样。”

    布木布泰静静的看着她,道:“姑姑,我有些重要的事情,想单独与你谈谈。”

    哲哲挥退了屋里的下人:“我也知道你想说什么。放心,有我在,福临的太子之位稳当得很。”

    布木布泰摇摇头:“说句大不敬的话,皇上的身体日后也只能静养了。那为何不退位,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太上皇呢?”

    哲哲猛的抬头,仔细打量了布木布泰一番,冷笑道:“怎么,你就这么急不可耐的想做太后了吗?你不要忘了,就算是太后,本宫是母后皇太后,你只是圣母皇太后!”

    布木布泰也笑了:“姑姑,皇上为何会猝发心疾,您比我更为清楚吧。”

    哲哲气红了脸,一手指着布木布泰,声音颤抖着:“好,好一个庄妃,好一个大玉儿,想来你在我中宫安插了不少人手吧?”

    “岂止中宫,宫里各处都有。”布木布泰毫不退让,“您是我的姑姑,福临也好,我也好,对您都是尊敬有加的。所以,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母后皇太后不好吗,您始终会得到我们的敬重。而太上皇也能得到更好的休养,何乐而不为?”

    哲哲看着布木布泰镇定的脸色,努力控制住自己气得发抖的手——没错,皇太极已经站不起来了,后宫眼看着已经落在了庄妃手中,还有个对她情深意重的多尔衮。她的靠山无非是皇后的身份以及科尔沁而已,可庄妃的靠山却是下任皇帝,科尔沁绝对不可能为了她而得罪这个一贯默默无闻的布木布泰!

    “你,你想要我做什么?”半响,哲哲听见自己涩涩的声音响起。

    “也没有什么,只要姑姑您同意太上皇退位而已。”布木布泰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说出的却是再冷酷不过的话,“否则,福临将正大光明的即位。”

    皇太极就算清醒的时候也是说不出话的。索尼等人拜见了帝后,提出了皇太极退位,太子即位以及太子监国的两个议案,皇太极喉咙“赫赫”作响,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哲哲做为他的代言人,道:“太子素性宽厚,聪颖过人,皇上自然是放心的。皇上的意思,他愿意让贤。”

    她话音刚落,豪格就跳了起来:“皇后,这到底是皇阿玛的意思还是您的意思!”

    “放肆!”哲哲一拍桌子,“我还是你的嫡母,你一声皇额娘都不会叫吗?乌拉那拉氏生的好儿子!”

    豪格想起深宫的生身母亲,忿忿不平的向哲哲行礼道歉。众人见豪格都没有了异议,也都默认了哲哲的说法,心里算计着怎样才能从新旧皇帝的交替中得到最大的好处。

    第二天,盛京的笃恭殿上,多尔衮宣读了皇太极退位的圣旨,虚岁还不到六岁的福临祭告宗庙,正式登基,改明年为顺治元年。皇太极变成了太上皇,皇后哲哲和庄妃布木布泰都升任皇太后。福临登基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封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以及兄礼亲王代善为辅政大臣,总领庶务。

    福临年纪幼小,没有后宫之类的麻烦,再加上太上皇身体不适,依旧住在中宫,后宫众人倒是没有什么挪动。而福临却不能再住阿哥所了,他却不嫌远,每天下朝都往永福宫跑。这番行为看在豪格一脉的人眼里,只觉得这是个还没有断奶的小阿哥,多了几分轻视。

    “他们说,我现在要叫你皇帝哥哥了,对不对?”问话的是小胖子博果尔,他特意在退朝后跑去书房找福临,绕着他转圈圈,“可你一点都没有变啊。”

    “那你说,我,嗯,朕要变成什么样子?”福临对这个自称还是不那么习惯。

    博果尔托着腮帮子想了会儿,认真的道:“皇帝不是应该又高又壮,很威严的样子,就像皇阿玛那样。皇帝哥哥不像。”

    他身边的嬷嬷汗一下子下来了,恨不得伸手捂住他的嘴。福临却笑了:“小胖子以后是要当大将军的,你现在像大将军吗?等你长大了,就像了。朕也是,长大了呢,就很威严了。”

    “原来是这样。”博果尔恍然大悟,“对了,皇帝哥哥,以后给我当大将军好不好?”

    “好啊,你要乖乖吃饭,长高一点,练好武艺,学好兵法,皇帝哥哥就让你当大将军。”哄博果尔对福临来说,简直是分分钟的事。

    博果尔欢呼一声,闹着要去麟趾宫喝骨头汤长高,跟着嬷嬷屁颠屁颠的走了。福临揉揉眉心,皇帝和太子果然是不一样的。他现在很忙,每天天不亮就要上朝,然后要读书,还要去给皇太极请安。更关键的是,现在的政权并不在他手上,没有人服他,他的主要作用就是盖戳机器。还好多尔衮每天都会进宫,跟他讲一些政治上的事,他才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18第十八章

    日子一天天过去,福临对这个皇帝的职位也开始习惯起来,至少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不会这么难熬了。

    几个摄政大臣中,多尔衮无疑是最受小皇帝喜爱的,几乎把家搬到了皇宫,有时晚了,便直接和福临一起睡在崇政殿后的龙床上。

    至于两宫太后,哲哲整天忙于照顾皇太极,没有精力放在后宫上,布木布泰一人独大。因此,每次多尔衮住在崇政殿的时候,福临便会发现自家额娘送来的吃的都会丰盛许多。

    我到底是不是亲生的啊!喝着额娘亲手煲的爱心汤,福临长长的叹了一声:“叔父,只有你来,我才能吃到这么好喝的汤。”

    多尔衮被侄儿这句话说得莫名脸红了,一口汤含在嘴里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福临继续道:“额娘说了,叔父很辛苦的,让我多向叔父学点东西。”

    多尔衮连忙点头,大包大揽道:“放心,以后叔父把会的全部教你!”

    这傻样简直惨不忍睹啊!福临恨不得捂脸。多尔衮却无知无觉,想了想,又开始表忠心:“最近朝堂里事情可能会多了点,你不要怕,有叔父在。叔父定然会在你亲政之前,把朝堂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权力这种东西,到了手里面,就会变味了,福临心里默默的吐槽。权力的滋味是很甜美的,说实话,对他这个前世默默无闻的小主管来说,就连自称“朕”都有一种隐秘的快/感。他相信,现在多尔衮说的绝对是真的,可是,十年之后呢?

    福临抬起头,甜甜的笑:“嗯,有叔父在,我就放心了!”

    多尔衮看着这个孩子,眼里满满的都是慈祥。

    或许是没有了繁琐的事务,或许是布木布泰并没有减少中宫的用度,在哲哲衣不解带的细心照料下,皇太极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偶尔也能说出一些完整的句子了。只是,在宫女太监称呼他“太上皇”的时候,他总是会露出一种很奇妙的表情。

    福临每天都去看他,有时候还念一些朝廷上的邸报给他听。这天阿巴泰大胜的消息传了进来,满朝欢腾,福临特地下旨赞赏之后,便和辅政大臣们商议如何封赏。阿巴泰军人数众多,各方势力纷杂交错,除了一贯明哲保身的代善之外,谁都想捞点好处。

    说实话,对于阿巴泰这个叔叔,福临还是很有好感的,理由也很简单:阿巴泰“惧内”,又宠孩子,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只是,在当时人的眼里,他的名声并不好。

    “饶余贝勒功劳赫赫,朕想加封他郡王位。”在众人走后,福临单独留下多尔衮,与他商量。

    多尔衮思考片刻后笑道:“他这个人,贪心不足。你封了他郡王,他便会想当亲王,恐怕不合适。”

    “以叔父的意思呢?”

    “金银什么的,他早就捞够了,给他他也看不上。此人一直对位份不高耿耿于怀,不如先封为郡王,也体现了皇上的恩典,然后随便找个错处再贬为贝勒就是。他总是会有错误的,实在不行,再让他女儿和额驸吵一架。”

    呃,福临嘴角有些抽搐。他不觉得这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叔叔会真的有勇无谋,这不过是一种自保的手段罢了。莽古尔泰的前车之鉴可不远。

    “那就依叔父所说。”福临笑道,“我要去永福宫拜见额娘,叔父要不要一起?”

    多尔衮很自然的站起身来,顺手整理了一下有些皱的衣服,抬头却看见福临满是挪揄的看着他,不由得老脸一红,没话找话道:“皇上是要坐御撵吗?”

    “不用了,我要多走走路,才能多吃点,长高点。”福临自然而然的拉住多尔衮的手,两人往永福宫走去。

    当他们到的时候,布木布泰早就得到消息在等着了。福临和多尔衮行礼后,布木布泰伸手将儿子拉入怀中,抚摸着他的头颈,温柔的说道:“也就两天没见,看着倒像是瘦了的样子。”

    福临有些不好意思:“儿子在长身体嘛,估计是高了。”

    布木布泰这才看向多尔衮:“皇上还小,一切还靠睿亲王费心了。”

    多尔衮刚要说些什么,忽然间小华子跑了进来,一脸的紧张:“启禀太后、皇上、睿亲王,太上皇醒了,要见皇上。还说,还说……还说太子监国已经够久了……”

    几个人都有些愕然,布木布泰第一个反应过来,站起身:“皇帝,本宫与你一道过去。”

    “我也去。”多尔衮也跟了过来。

    他被当做被保护的小朋友了呢。福临吐吐舌头,被布木布泰敲了一下脑门:“一点皇帝的架子都没有。”

    “在额娘和叔父面前,儿子哪里需要什么皇帝的架子。”福临背着手,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皇太极根本看不出憔悴的样子来。他看着规规矩矩行礼的福临,咬了咬牙,做出一副慈父的模样:“太子,监国辛苦了。”

    “这是朕的天下,朕自然要将它治理好。”福临不动如山的看着他。

    皇太极深吸一口气,道:“你就不怕朕废了你?”

    福临看了眼这个苍老的男人:原本魁梧的身躯现在如同一摊烂泥一般,原本凌厉的眼神现在全是昏黄。他不由得笑了:“皇阿玛,对于朕来说,您无非是一只拔去了牙齿和爪子的老虎,又何必虚张声势呢?”

    皇太极气得一个倒仰,不停的咳嗽,哲哲忙上来给他抚胸,责怪道:“福临,太上皇是你的生身之父,你想要弑父不成?”

    福临看着她:“母后放心,朕对太上皇还是有恭敬的。还请母后带着您的人出去吧,朕有话跟太上皇说。”

    哲哲莫名的有些心惊。现在的福临,完全不像是一个只会撒娇吃果子的六岁幼童,他的目光根本不似孩子般纯真,而是如同一个成年人一般,就这么静静的看着她,却让她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个孩子,她从来没有过多的注意过。不过,自从这个孩子出世后,永福宫似乎一直在走好运,最后还是他登上了那个位置。难道说,他真的是有福之人?哲哲想起当初宫里流传的那个流言,惊疑不定的看了看皇太极。皇太极不动声色的对她点了点头,哲哲带着下人退了出去,却根本没有去过问同样在室内的布木布泰和多尔衮。

    “你有什么话,就说吧。”皇太极有些疲累,脑子却快速的转着,想要找到一个可以压制住新皇的方法。

    福临凑近了他,在他耳边轻声道:“太上皇,你从来没有把朕当做你的儿子吧?除了八阿哥之外,是不是所有人都是你的棋子,而不是儿子?大哥英勇善战,有勇有谋,汉人有种说法,如果没有嫡子的话,长子是最有继承权的。可你偏偏没有想过他,只是用这个摸不到的皇位来引着他给你出生入死。五哥一出生,他的额娘就被你赐给了大臣,那个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儿子没有娘,在宫里生活有多艰难?六哥才华出众,书画俱佳,你对他可有一言半语的夸奖?还有十一弟,活泼可爱,你可有对他有过一点关注?没有,你记得的只有你那个死去的儿子,你根本就不把其他人当做儿子看待!”

    “同样,你也没有把朕的额娘当做妻子。在你心里,除了海兰珠外,没有一个女人可以称得上是你的妻子。元妃,好一个元妃,你把你的元妃钮祜禄氏放到了什么地方,你把你的中宫皇后哲哲放到了什么地方?朕的额娘,被誉为满蒙第一美女,才华横溢,有哪里不好了?你不喜欢她就算了,你还不容许别人喜欢她吗?”

    “太上皇,告诉你实情吧。朕一点都不喜欢你的元妃娘娘,一切的一切都是做戏。你连朕一个三岁小孩的把戏都看不透,你觉得你很英明吗?你的海兰珠去世后,朕每逢初一十五都去上香,坚持了将近两年。朕四岁时就能有此心机,你的天下交给朕又有什么不可以?”

    皇太极一手指着福临,一手拍着胸膛,目眦尽裂。布木布泰缓步上前,轻轻捶着他的背,温言道:“太上皇,您也不要太过生气。您说,您乖乖的当一个太上皇有多好,有人伺候着,吃穿不愁。本宫也可以派人去天下大肆搜寻长得与姐姐相似的女子,送她进宫来给您解闷。可您偏偏要为难我们,这让本宫很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呢。”

    多尔衮笑道:“玉儿,有我在,你放心。”

    “嗯,多谢了。”布木布泰适时的低下头,神色间尽是娇羞。

    帽子果然已经变了颜色吗?皇太极气得直翻白眼,布木布泰却毫不怜悯,俯下/身,给了他最后一击:“太上皇,您知道为什么姐姐再也生不出来了吗?因为她屋子里的香料啊。那是我配给她的,您不是夸赞过这种香味清雅出尘吗,可这种香味,却能让一个女人,再也没有办法当母亲。”

    布木布泰松开了扶着皇太极的手,站起身来,居高临下的看着他:“科尔沁已经有了福临,就再也不需要其他的皇子。”

    “哇——”皇太极一口鲜血终于喷了出来,他指着面前的三个人,目光里全是狠毒,半响,他重重的往后倒了下去,手软软的垂了下来。

    多尔衮上前,用帕子擦干净他嘴角的血迹,伸手摸了摸他的鼻息和颈侧脉搏,一字一句的道:“太上皇殡天了。”

    19第十九章

    宫里处处都换成了白色,哀声震天。豪格更是红了眼,他手下有人劝他闹出福临弑父的传闻,豪格劈头骂了一句:“蠢材!他才多大,六岁!一个六岁的娃娃弑父,你说得出去也要有人相信啊!亏你们也想得出来!”

    手下们被骂得缩起了头,心里很是不服:大阿哥又想着要那个位置,又心软下不了狠手,只在朝堂上用一些小事来捣乱,这样怎么可能赢?

    由于皇太极的去世,阿巴泰率师返回,在灵前居然不哭,排在兄弟之中,明显的神游天外。哭得最为伤心的便是福临,小小的一团,一定要学着汉人那样,穿粗麻布衣服,吃最粗粝的食物,每日都要去哭灵,甚至还下旨,要求皇太极所有的子女们守孝三年。

    汉臣们对皇帝的这种纯孝的行为大加赞赏,写了许多文章赞颂。满人们原本没有这个规矩,可旨意只不过牵涉到皇太极的子女,跟他们关系不大,也没有这个必要去得罪小皇帝,反正他们只要守国丧就可以了。

    “其实你只是不想让你姐姐今年出嫁吧?”知子莫若母,布木布泰拍一拍他的光脑门,眼神很是无奈。

    福临软软的靠在她身上,笑道:“每天哭灵真是累死了。二姐还小,反正她的亲事已经定下来了,额娘就不想多留她几年吗?”

    布木布泰心疼儿子,道:“实在太累就不要勉强,有额娘和叔父在,你不用担心。”

    “我又不是小孩子。”福临眨眨眼,“额娘,你跟叔父到底是什么关系啊?”

    布木布泰只觉得耳朵根有些发烧,拧一下福临的脸:“小孩子家家的,居然过问这种事情。”

    福临根本不怕她,腻在她身边撒娇:“说说嘛,额娘,儿子又不是外人。”

    布木布泰虎起脸:“该去书房了,范先生可是大忙人,让他等可不好。”

    “说道范先生,额娘,我想让他也担任辅政大臣。位置也满了,我想换下兄礼亲王。”福临正色道,“叔父若是不愿意的话,额娘能帮我劝劝他吗?”

    布木布泰蹲下身,看着他的眼睛:“福临,大清的根本是八旗精兵和蒙古的支持,你一味的重用汉臣,就不怕满臣们寒心吗?”

    福临诚恳道:“额娘,当年你说,有神人将我送入你怀中,并说我是一统天下之主,难道额娘不知道,治天下比打天下更为艰难吗?”

    布木布泰有些惊异,还好她早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早熟,便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就是。不过,你不能太过心急,必须一步步的走。”

    “啊,我知道。”福临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多得他恨不得能够立刻亲政,然后活上几百年的时间。只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他现在还需要积蓄力量。

    不出所料,多尔衮对福临的要求很是不支持:“范文程已经是大学士了,汉臣中他的地位最高,何必再让他更上一层。最近他在教你读书,是不是他对你提出什么了?”

    “在叔父眼里,我是这么容易被说动的人吗?”福临笑道,“兄礼亲王年纪大了,更为谨慎小心,事事都想着和稀泥。至于范文程,他是汉臣之首,叔父别忘了,汉臣最重规矩,我是太子即位,名正言顺,在他们眼里自然是天子。天下汉人众多,换上范文程,一方面他是我的人,另一方面,也能让汉人们看到大清的诚意。”

    多尔衮眼神一闪,仔细思索了一会儿后,道:“你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这个坏人还是让我来做,兄礼亲王那里交给我,至于汉臣,就需要你的施恩了。”

    几天后,代善上书,言明自己年老体弱,欲辞去摄政大臣一职。福临和多尔衮苦苦相劝,代善苦辞,最后福临拗不过他,耷拉着一张脸同意了他的请求。至于空出来的摄政大臣一职,福临提出让自己的先生范文程担任。

    以济尔哈朗为首的豪格党自然百般阻挠,福临红了小脸,羞涩的道:“范大学士是朕的先生,学问超群见识不凡,难道不能担任摄政大臣吗?”

    小皇帝你要不要这么明目张胆的在朝堂上撒娇啊喂!大臣们都是有子女的,福临这副乖巧可爱小模样简直将他们都给萌到了,济尔哈朗更是直接想到了自己最宠爱的小孙子,一时间竟然不忍心反驳。

    范文程也愣了一下,然后站出来,苦口婆心的想要打消小皇帝这个念头,福临眨巴眨巴眼睛,满是不解:“范学士,您是朕的先生,朕尊师重教难道有错吗?”

    这让我怎么跟你解释啊小祖宗!范文程苦笑了,有一种进退两难的感觉。

    小皇帝装嫩卖乖结束后,就该多尔衮上场了。睿亲王倒是很和蔼,做了个陈词总结,表示支持小皇帝的决定,范文程没有办法,只好坐上了辅政大臣的宝座。

    朝中众人觉得这就是用一个辅政大臣的位置陪小娃娃过家家,盛京的汉人们却兴奋了。在满人中,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努尔哈赤一开始倒是实行了宽松的民族政策,可总是有一些汉人去反抗的,出了几次事后,努尔哈赤发怒了,不但压制汉人,还不允许他们身上带有武器。汉人想要出仕也需要付出比满人多十倍的努力。皇太极即位后,狠狠打压了满人的权势,皇权至高无上,但同时,汉人一样被欺压。现在出了个汉人的辅政大臣,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有可能翻身?

    接着,多尔衮又下了一道命令,命户部、兵部清察蒙古人丁,编入佐领。对这些福临完全没有意见,他现在就如同是一块海绵一般,不断的吸收着各种知识,并不得不对古人的智慧叹为观止。

    在前世,他也是谈过女朋友的,为了讨好女友,也看了几部穿越的电视剧。在那些电视剧里面,穿越的女主只要一贩卖现代知识,便会得到所有古人的赞叹和喜爱,把古人当做傻子一样的耍,这些果然只是电视而已。说实话,如果那些电视剧里的女主们穿越到布木布泰坐镇的后宫,绝对会被他强悍的额娘轻描淡写的抹杀掉。

    管理一个国家,和管理一个小部门还是有一些共通的地方的,福临托着脑袋想着。当初他工作的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条条框框很多却很有人性化,或许可以派上些用场?

    “增加礼部的职责?”多尔衮抚着下巴想了想,点了点头,“明朝有些东西还是能用上的。他们只是官员腐败混乱,和规则没有关系。”

    福临又道:“叔父,现在六部都是贝勒总理,我可不喜欢。”

    “好孩子,叔父也同样不喜欢。”多尔衮一拍即合。他自己是兼管吏部的,和其他五部没有少打交道,这些人都是他的哥哥们,犯起混来他也很头疼。

    “那么,从哪个叔父开始呢?要不,还是阿巴泰叔叔?”福临笑得狡猾。

    “一肚子坏水。”多尔衮哈哈一笑,“还是老规矩,恶人我来做。”

    永远做恶人的多尔衮其实还是有一点小心思的,例如说,可以去永福宫蹭一顿晚饭。

    对满族人来说,男女大妨也不这么严密,也没有什么食无言的规矩。他们通常在永福宫围坐一桌子,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布木布泰大多数时间是倾听者,听儿女们唧唧喳喳的斗嘴,时不时微笑着管教几句,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母性,时常让多尔衮看直了眼。因此,平时一直能言善辩的他,在饭桌上倒一反常态的老实起来。

    还好,阿图和阿娅对多尔衮相当崇拜,总是缠着他问东问西,布木布泰当然免不了要出面管管两个女儿,有时和多尔衮对视一眼,有时两人简短的交流几句,福临这个成年人内胆的小孩子总能在这样短暂的交流中找出浓浓的情意来。

    要不要这么闪瞎眼啊叔父,额娘只不过给你倒了杯酒而已。福临一手托着脑袋,淡定的看着多尔衮瞬间发光的双眼,大人一样叹了口气。

    阿娅一把搂过弟弟:“皇上有什么不顺心的吗?”

    “三姐,别闹了。”面对这个姐姐,福临总有一种看着妹妹的感觉,“再闹,我就下旨把你嫁给一个老头子!”

    阿娅撑腰:“好啊,做了皇帝就抖起来了?姐姐我今天要教训教训你!”说着,便去揪他的小辫子,一旁的阿图则是笑嘻嘻的给妹妹呐喊助威。

    布木布泰嗔道:“别闹,被人看见了像什么话?”

    多尔衮道:“他们都还是孩子呢,闹一下何妨,玉儿何必如此苛求。”

    喂喂,搭上话了呀。福临立刻进化到了“额娘要被抢走”的战斗状态,一头扎进布木布泰怀里,不顾形象的撒娇:“三姐是坏人,额娘救我!”

    “好,额娘救你,给你三姐找个坏额驸。”布木布泰的注意力果然一下子被扯了回来,配合着几个孩子,笑得花枝乱颤。

    这才是家庭的感觉啊。多尔衮在一旁看着,不觉笑弯了眼。睿亲王府虽然美女如云,但他心上的那个却在深宫,成为了太后。他从来不奢望有一天能和玉儿再续前缘,只要能这么看着她,他便能心满意足了。

    20第二十章

    礼部最近很忙。皇太极薨逝,便要送到昭陵安葬,还要颁哀诏于朝鲜和蒙古各部,同时还要拟定皇太极的谥号。而新皇上任也不可以疏忽,以及两位太后的加封大典。好在福临还是个孩子,没有妻妾,也就没有后宫的加封典礼,不然这个还没有完善的礼部一定会被累得瘫痪。

    福临看着礼部呈上的皇太极谥号,有些缓不过神来:曾经那么高大魁梧叱咤风云,需要他费尽心机百般讨好的皇太极,现在居然变成了一行行的字,就这么静静的躺在自己面前;曾经在公司里加班加得天昏地暗生怕出了任何问题被上级挑刺的自己,却一转眼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人生果然是一出悲喜剧。福临静下心,底下早就对这些谥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将皇太极的丰功伟业拿出来讲,有的将皇太极的宽容仁和拿出来讲,最终定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福临看了一眼,道:“加上‘昭’和‘敏’吧。”

    礼部恭恭敬敬道:“可以累谥。”

    福临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多尔衮却觉得好笑,“昭”和“敏”,小家伙是在嘲笑皇太极根本就看不清自己的后宫吧?如果可以的话,估计他还会想去掉一个“孝”字,毕竟在他眼里,皇太极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父亲。

    同月,济尔哈朗和阿济格领兵征明,豪格在朝中的人手顿时削弱了大半。福临有些不解:“叔父,郑亲王此去一定会有军功,合适吗?”

    多尔衮笑了:“有阿济格在,没有关系。”

    福临还是有些担心:“可是,英郡王是叔父的人,郑亲王却是大哥的人,他们一起,会不会有什么争执?”

    多尔衮倒是不以为然:“国事为重,这个道理他们两人都明白。”

    没错,就算背地里再斗得你死我活,对外他们还是能保持一致的。而明朝就不一样了。崇祯帝一心想着勤俭,想着治理好国家,偏偏他手下的人都是些拎不清的,一心挖着大明的墙角,朝廷穷得连几千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大臣们却一个个的富得流油。他们就不明白他们的靠山就是大明吗,将靠山给挖倒了,对他们能有什么好处?福临以前学过企业管理,上下级的倒挂是最忌讳的,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家,上级的不如下级,上级甚至还要给下级行贿才能换得下级乖乖做事,那么,这个家或者这个国家垮台之日近在眼前。

    济尔哈朗等人似乎一往无前,他们绕过了宁远,攻打中后所、中前所和前屯卫,黄|色弃城逃跑,宁远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城。接着,明朝宁远的守备孙友白偷偷的来投降,局势似乎是一边倒。祖大寿和洪承畴等人趁机再次给吴三桂去了劝降信。

    皇太极当年允诺吴三桂的是封王之位,多尔衮也认为适当,可吴三桂并没有马上投降,而是率兵击退了济尔哈朗和阿济格。这让福临很是疑惑。

    在他的心里,吴三桂等于汉奸。汉奸什么的,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和自身的性命去投降敌人的,就像当初的马与进,投降之后,受到了大大高于原来在明朝的待遇,家人死光了又如何,清廷不会委屈他,他又娶妻纳妾,生儿育女,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那么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呢?不但不降,还是个出色的将领。福临挠了挠头:人心果然是最难捉摸的东西,人总是有气节的,就连后世背负骂名的吴三桂也一样。这种气节,有的人会因为荣华和对死的恐惧而消失殆尽,有的人却是凌驾于一切的,就连死都不能改变。

    不知为什么,福临忽然想起了后世的某种政治运动。那个时候,全国仿佛都疯了一般。所有的人吃饭前都要跳某字舞,不管做什么之前都要背语录。现在看来,那个时代让人无法理解,可是当年的人完全不认为自己有哪里做错了。

    福临并不想打造这样一个一言堂的社会,可是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借鉴的,例如说,加强政治教育之类。而且,这里大部分民众和士兵都不认字,那些汉人书生的“教化”进行得相当不顺利。在他看来,不如编写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故事,琅琅上口,善恶终有报的那种,老百姓一定欢迎。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福临并不打算向多尔衮讨论这些问题。虽说在对外问题上皇太极的这些兄弟们利益是一致的,可是在对内争夺权力的时候也都毫不手软。济尔哈朗出去打仗了,多尔衮便毫不手软的削弱起郑亲王的势力来,忙得不可开交。

    对此,福临是有些不满的。在他看来,摄政大臣就应该有一个平衡,而自己便是那个平衡点。济尔哈朗被撤下他一点意见没有,他看中的抗衡多尔衮的人是范文程。历史上的皇父摄政王太过可怕,福临不敢让这一幕再度发生。

    更何况,这中间还牵扯到他的额娘。就算再不愿意他也不得不承认,多尔衮对他额娘是真的上心的,而布木布泰此生真正爱着的,恐怕也只有多尔衮一人。不过,再怎么样,自己才是额娘心中最宝贵的!福临得意洋洋的想,在争夺布木布泰注意力的方面,多尔衮完败!

    顺治元年的新年很快就到了,礼部再一次乱成了一团。朝鲜,蒙古各部落来了不少人,一方面是哀吊皇太极,一方面恭贺福临,更重要的是来打听清廷的对外政策。其中,朝鲜更为积极,要知道,皇太极在的时候,曾经口头答应过要将朝鲜的进贡减半的。

    “三年不改父道,皇上还是下旨,让朝鲜安心为好。”范文程担任摄政大臣之后,难得发表一下意见。

    福临皱眉:“皇阿玛又没有下明旨。”

    范文程继续道:“天子一言九鼎,金口玉言,就算没有下明旨,也应该遵循。”

    可是,他真的是很不想让棒子国这么轻松好不好?福临撇撇嘴,心里很不以为然。朝鲜一直是墙头草,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之前是归顺大明,见清廷崛起,又屁颠屁颠的贴了上来。这样也就算了,偏偏它还想从明清之间捞好处,结果被多尔衮狠狠的揍了一顿,马上就乖了,又( 〖清〗顺治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319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