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清〗顺治之路 > 〖清〗顺治之路 第 19 部分阅读

第 19 部分阅读

    玉儿让他劝皇帝多纳妃子多生娃娃,皇帝又要他劝玉儿少弄点女人进来,这两个人,把自己当做万能的了吗?

    “皇上,想想子嗣吧。你到现在只有福全一个孩子,确实有些不像话。”想了想,多尔衮还是决定劝一劝侄子先,“你现在后宫的人数都不到一只手,如何伺候得好你?”

    “可是,那姑娘是皇后的侄女!”福临咬紧了这一点,“我们已经入关了,就不能同以前一样。姑侄都嫁给一个男人,会被汉人笑话没有规矩的。”

    多尔衮来了兴趣,看着福临的眼里明晃晃的写着:看不出来,皇上也怕人笑话没规矩吗?福临红了红脸,迟疑道:“那个,叔父,你就帮朕跟额娘说说呗。总之,辈分不能弄差了,不然朕若是与她生了孩子,那该怎么算?朕的儿子还是孙子?”

    “这么大了还乱说话。”多尔衮只觉得手痒痒,很想拍一拍皇帝的光脑门,忍了忍,道,“叔父这就进宫,去跟太后说明,如何?”

    福临大喜:“朕就知道叔父最好了!”

    果然,多尔衮在太后心里的地位是坚不可摧的,布木布泰勉强同意了福临的要求,不过,作为交换,阿巴亥一等台吉布达布的女儿进了宫,成为了顺格格。

    61第六十一章

    多尔衮并不是闲着无聊专门养鱼,兼职调和太后和皇帝之间的矛盾的。他还是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旗主,并承担着寻找人才训练海军的责任。

    海军将领并不好找,多尔衮也不知道该如何训练,只是让那些兵们学会了扎猛子,以及在渔船上练练拼杀。都是些旱鸭子,这么一来可把他们给弄苦了,有的人晕船,有的人则是一站在地上腿就开始发软。

    这样不行啊。更何况,京郊的海子只是一个大一点的湖泊,没有真正的海浪奔腾。福临时不时的也去会看练兵的,每次都会摇头叹息。

    明朝其实是有水军的,还曾抗日援朝,大胜倭国。据说,陈友谅那时候便有了相当出色的战船,可是,经过一场战乱,还有李自成处处放的火,许多东西都被烧了,连遗留下的资料都是残缺不全的。

    “叔父,若是朕发皇榜,选能造战船之人,会不会引来人才?”福临没辙,只好想起招聘的方法。

    多尔衮思虑片刻,道:“不妥。皇上出此榜文,民间就改猜测是否要动武,对稳定民心不利。不若暗地里探访,说不定也能遇上人才。”

    两人正说着,就见多尔衮身边的亲随快步来报:“启禀皇上、摄政王,小的们抓到了一个奸细!”

    多尔衮脸色一肃:“带上来。”

    几个亲兵扭着一名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过来,狠狠往他们面前一丢,那男子却不紧不慢的站起身来,弹了弹身上的灰,叹息道:“小生见这里热闹,以为有人打渔,便想着过来看看,不料却是玩杂耍的。这年头,连看杂耍都成了奸细,真是不懂啊不懂!”

    亲兵们脸色发黑。他们日日练得七荤八素的,在这个书生嘴里居然是杂耍?

    多尔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此大放厥词?”

    那书生哈哈一笑:“无它,只是来看看朝廷是怎么练兵的。原来真的是弄点破烂的小渔船,在这个小水池子里瞎晃荡,真是笑煞人也!”

    多尔衮还没有说话,他的亲兵便喝道:“大胆,你不知道在和谁说话吗,就不怕丢了性命?”

    “堂堂摄政王居然会如此草菅人命吗?”那书生丝毫没有惧色,反而夸夸而谈,“人家开着的是战船,我们用的是渔船,这不是等着让人撞吗?若是有船楼,配备上火炮,那才是战无不胜!”

    多尔衮听他说了这话,心里好奇,刚想发问,就听福临少年清脆的声音响起:“这位先生定是打听到摄政王在此,才会特意到这里来探头探脑,所以才会被当做奸细抓住吧?然后再用言语打动摄政王,想着摄政王求才若渴,只要引发了他的好奇,自然会有你的前程,对不对?”

    那书生的心思被说了个正着,一下子有些语塞,不由得打量起福临来。福临这次是微服出宫,穿着极普通的青布衫,就像一个街上常见的满人少年,书生灵光一闪,忽然跪倒在地:“草民李茂敏,见过皇上!”

    “哦?你怎么知道朕是皇上?”福临见他机灵,又惦记着他之前的话,语气很是和蔼。

    李茂敏又磕了个头,不疾不徐的道:“能够站在摄政王身边,潇洒自如,除了皇上世上并无第二人。而皇上一眼就能看出草民心怀之意,如此圣明烛照,定然是皇上无疑。”

    被小小的拍了下马屁,福临只是笑笑:“李先生此次前来,不是就想让朕认识你的吧?”

    李茂敏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呈了上去:“草民听说摄政王在此处操练水军,已然观察月余。见训不得法,特此献书。”

    多尔衮从亲兵手中接过册子,翻开一看,里面却是一张张的图纸,他越看越是惊讶,表情也认真起来,随即将册子呈到福临面前,道:“皇上,这是前明船楼的图纸。”

    “李茂敏,你从哪里来的这些?”福临觉得似乎来得太过容易,也有些怀疑。

    李茂敏笑道:“就是因为如此,草民才会故意引起摄政王的注意。”

    根据他的叙述,他的父亲便是当年工部的一个专管水军军船建造的官员,也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手艺人。工部造船一向是个清水衙门,而他的父亲更是个老实巴交的小官,整天就知道埋头和材料打交道。无奈麻烦总是会找上他的,明末的时候,宦官专权,也有些比较弱的太监想要从造船这里捞钱,可他父亲怎么都不同意,就被找了个错罢官回了老家。和船打了一辈子交道,就算回家后也不能忘记,他父亲就画了这本小册子,还将一身的本事都教了他。不久之前,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临死还不忘记战船的事,他便怀揣小册子,一人上了京。

    可是,进了京城以后,李茂敏才发现要接近政府高层领导人不是那么容易的。本来,他听说有个高层领导叫鳌拜的,喜欢逛街,喜欢跑马,特别喜欢武力值高的人,他就想着花点钱雇佣一个汉子,先引起鳌拜注意再说,结果,他还正在寻摸着人才呢,鳌拜被咔嚓了。大臣太不靠谱了,他又打听到有一个王爷叫做岳乐,很喜欢书画,便准备去哪家画廊守株待兔,结果岳乐被小师妹乌云珠迷去了心神,整天围着个姑娘转,他根本就遇不到。接着,他又开始打听,知道有个小阿哥叫博果尔的,喜欢逛街,喜欢抱打不平,于是,他就准备雇几个流氓,在博果尔出门的时候揍自己一顿,结果,他白白蹲点了好久却不见动静,原来博果尔大婚了,被福晋管得严严实实的,不怎么出门了。

    总之,李茂敏在京城整整蹉跎了好几年,靠摆摊子写信为生,日子过得很是清贫。终于,他打听到了摄政王在京郊弄了一群兵整天往水里扎的消息,大喜过望,带着他的宝贝小册子就想来投奔。无奈摄政王不是他这种小人物可以看到的,他在京郊晃荡了将近半年,却什么接近的法子都没有。终于,他豁出去了,硬着头皮往里闯,终于被当做奸细抓了起来。也是他命好,这天福临正在现场,守卫不敢胡乱杀人,把他押到了多尔衮面前,否则,十个李茂敏都会被砍了。

    多尔衮听他叙述完毕后,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福临倒是发现,这个李茂敏给他一种又执着又囧的感觉:想要得到重用,却又不知道怎么办,跟没头苍蝇一样的乱撞,偏偏情报收集能力还挺强的,被他撞到了。

    “朕会在工部给你一个职位,只是,你要做出点成绩来给朕看看,可以吗?”考虑再三,福临决定还是给他一个机会,人才,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很难得的。

    这天注定是喜事连连的。福临刚回宫没有多久,博果尔便几乎是跳着进来的,毫无礼仪的大喊:“皇上,腊月有孕了,我要有儿子了!我要做阿玛了!”

    福临见他那张脸笑得见牙不见眼的,不由得逗他:“你怎么知道是儿子,不会是个闺女?”

    博果尔拍拍胸膛:“我博果尔的孩子,自然会是儿子,还是巴图鲁,将来一定和他阿玛一样!就算是闺女也不错,和腊月一样漂亮,将来再生儿子呗!”

    活泼跳动的博果尔,不知道为什么被稳重娴淑的佟腊月管得死死的,两人关系非常的好,贵太妃有时候都要吃儿媳妇的醋。

    “皇上,赏我个亲王做做呗。等儿子出生以后,我这个阿玛也有面子。”博果尔嬉皮笑脸的凑上来,开始讨价还价。

    福临失笑:“没功没劳的,就封你做亲王?你八哥、十哥该找你麻烦了。”

    “那就郡王,郡王!”从小被宠着长大的,博果尔一点都不怕这个皇帝哥哥。福临摇摇头:“好,就封你做郡王,你满意了吧?”

    博果尔开开心心的走了,他还要给自家福晋去买西城铺子里的蜜饯。福临收起了脸上的笑意:这个弟弟,如果一直这么单纯下去,也还不错。不过,贵太妃一定去到太后面前炫耀了,再想到布木布泰万年不变的“要孙子”,福临觉得头疼,往慈宁宫的脚步都变得异常沉重。

    慈宁宫中一片欢声笑语。福临进去的时候,就见布木布泰笑得跟一朵花一样。博果尔家的福晋有了身孕,额娘不至于这样吧?福临下意识的看向一旁的皇后,却见她对着瑞格格努了努嘴,而瑞格格则是红着脸,双手放在肚子上,一脸的温柔。

    布木布泰道:“皇帝,你又要做阿玛了。”

    果然。福临依据例子赏了瑞格格,又叮嘱她好好的养胎,瑞格格娇羞的答应了。福全则是摇摇摆摆的走过来,看着瑞格格的肚子,笑着拍小手:“弟弟,福全要弟弟!”

    “对,肯定是弟弟!”布木布泰觉得很是吉祥,招手叫福全过来,“乖孙儿,你要当哥哥了。”

    “哥哥好!福全带弟弟玩。”福全笑嘻嘻的,胖乎乎的小手从身上扯下一个荷包来,“这个给弟弟。”

    “好,哀家的孙儿就是大方。”布木布泰抱起他摇了摇。

    一屋子的笑声,福临也跟着弯了弯嘴角,眼神瞥过一旁的皇后,见她虽然也是笑着,笑容里却全是苦涩,心里咯噔一下。

    说实话,福临是喜欢这个小皇后的。他喜欢皇后这种容貌明艳的女子,像瑞格格这种清秀型的并不入他的眼。而且大婚几年来,皇后一直很努力的往他的生活靠近,学习满语和汉语,甚至还学着写汉字,学算术,孝顺太后,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

    福临最喜欢的,还是皇后的笑容:明媚爽朗,就算是阴霾的天气,看到她的笑,心情都会跟着晴朗起来。可是,后宫的生活,竟活生生的将她的笑颜给磨成了这个样子。

    顿时,一种莫名的愧疚涌了上来,福临低下头,不知为何,他并不敢去面对那双乌黑的眼睛。

    原来,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封建的帝王,对跪拜大礼早就习以为常,会随意的杖毙他人,会随意的让几个女人怀孕,却又因为种种的问题,不能让喜欢的女人有自己的孩子……

    62第六十二章

    李茂敏的职位是工部员外郎,专管修船。他一个空降的汉人,照理来说是会遭到排挤的,可这个人可能是从底层混上来的,圆滑得很,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再加上他也算有后台的,很快就在工部混了个如鱼得水,对他造船之事也大有帮助。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第一艘战船修造完成,福临以及多尔衮亲自前往查看。这艘船在福临眼里并不算什么,可在清朝人眼里已经是庞然大物了。福临踏上甲板,见一切都是用木制的,船舱并不宽敞,两边有规律的凹槽,还有一些小洞眼。李茂敏介绍道:“这些凹槽内可以插入活动的刀片,而那些小洞里,可以放箭,可以遮盖上。”

    多尔衮有些不解:“若是有人射来火箭,或者遇到火炮呢?”李茂敏指着船舷上一个个掩体道:“此处也可以架设火炮,或者可以安排神射手。”

    福临依旧不满:“你将图纸交给朕,朕再看一看。”

    做为男孩子,福临当年是喜欢各式各样的军舰的,只是不是专业的,时间也久了,一时什么都想不起来。现在看到实物,久违的记忆里似乎有些什么东西冒了个头,他需要一个人慢慢的梳理一下。

    根据李茂敏的册子,有一种龟船,是前明帮助朝鲜的时候所用。浑身覆盖铁片,又带着刺,根本无需其他的,只要开到敌方阵营里横冲直撞就够了。李茂敏最想复原的也是这种战船,可是现在户部的经费紧张,并没有多余的钱来做这个,而且,建造这种战船,对生产力的需求非常之大。

    或者,可以先建造一些木制的,普通的船,然后再缓缓图之。福临想了想,又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宣了李茂敏进来,拿条子给他看。

    李茂敏看了片刻后,道:“皇上果然圣明烛照。运输物资的小船用皮子围上,的确可以掩盖敌方的弓箭;且猪尿泡这种东西灌了空气,也是能救人一命于水中的。只是,这灌好了气的东西挂在船上,太过明显了。”

    他说得很委婉,福临想了想,也的确是这样,便道:“朕也是看一些古书上是这么写的,既然不妥,你再思索一些更好的法子吧。”

    李茂敏答应了,又提起了想要建造龟船的心思。福临道:“此事容后再议。”

    钱钱钱,钱是个大问题啊!福临再一次的为朝廷的经济情况发愁了。他也很想造龟船出来啊,他也很想训练水军出来啊,可是,钱在哪里呢?

    八月的时候,运河决口,他免了灵丘、城武等七个州县的赋税;九月的时候,又免了凤阳、宁远等三地的赋税,十月的时候,免了蔚州、甘州、凉州等地的赋税。现在是十一月,堂邑等地的灾情已经汇报上来了,不出所料的话,依旧要免税。

    还好,今年江南一带丰收,广西那里,因为有尚可喜等人的镇守,收成也都不错,再加上国库之前抢来的好东西打底,就算免了许多地方的赋税,还是略有盈余的,只是这些盈余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一是八旗兵丁的军饷。日子安稳了,八旗一个接一个的娶老婆纳小妾宠通房,生的孩子也多了起来,都是一落地就有收入的人,对朝廷来说,就是一笔极大的支出。

    二是各地的军费。尚可喜耿继茂吴三桂等人花费甚大,还好现在郑成功忙着在澳门和葡萄牙人扯皮,没空捣乱,不然又是一个不小的费用。

    三是皇宫的修建。李自成的那把大火太过厉害,现在的宫殿只是修好了一些要住要用的地方,更多的地方还是等着重修的。动土挺麻烦的,又要找好日子又不能吵到宫里诸人的休息。还好现在后宫人数少,修建的速度还算快的。

    果然,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福临在纸上划拉着:想要富,先修路。商贸才是来钱之道。可是,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型国家,若是商人利重,自然会有人放弃农桑前去经商,其中的度不好把握。

    还有,对外贸易也要开展起来了。荷兰、葡萄牙为了澳门争来争去,还不就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他们有海军做后盾,这里却没有……

    不对,福临忽然想到,民间还是有不少走商船的,这些人难道不可能不带一些会武之人护卫,就算是海盗出身也好,不正是天生的水军吗?

    想到就要做到,福临立刻传洪承畴和希福入宫,商讨此事。洪承畴思索片刻道:“此事可行。只是那些人都是草莽,规矩上面定有些疏忽,还是不要封得太高,以免出事。”

    希福却道:“如此,出海商旅也算是有了军队护送,倒是硬气了不少。只是,若有进益,只怕那些人又要夺人口粮了。”

    希福说的便是满洲大姓们。虽然福临重用汉人,可满洲大姓还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穿插在六部之中,轻易动不得。八旗之人不能经商,不能务农,光靠着那些俸禄又不能维持生活,自然就要想着其他的门路来生财了,仗势夺人铺子之类的事情,也发生过不少。

    福临问道:“洪大学士可有高见?”

    洪承畴回道:“此时天下已定,或许,可以慢慢解散八旗,让八旗子弟也如百姓一般,依靠科举晋身。”

    此话一出,希福大惊失色:“洪大学士所言差矣,八旗乃国之根基,根基不稳,则国本不稳啊!”

    福临点点头,这个时候解散八旗做得太过冒进了,他有的是耐心,可以等。只是,慢慢让八旗人心动摇倒是可以的。

    顺治十二年十二月,摄政王接见了几个商户,其中便有在江南数一数二的罗家,以及两广一带的首富沈家。

    接着,又有几处海盗投降,皇上大喜,封他们的首领为参将,这些人自然也都由盗匪变为良民。身份一转变,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总是要来沾点光的,虽然质素良莠不齐,海军的数量倒是多了起来。多尔衮下了命令:倭国盛产白银,他们的女人和中原的也不一样,他们老是来抢我们,我们也去抢抢他们呗,得钱得女人啊!放心,你们是正规军,有国家给你们做后盾呢,抢来的钱只要上交三分之一给国家,剩下的都归你们自己。

    做了正规军还能当强盗,那简直是太爽了。海盗们不用吩咐,呼朋喊友的,跑去抢劫玩了。本来倭寇就被郑成功的军队打破了胆子,这下又有海盗杀到他们的老巢来了,哪里还有心思跑出去反劫杀,只是盼着这些海盗早走早好。偏偏海盗们又杀出了甜头,有一个姓瞿的便在岛国留下,自己圈了一大块地,自己给自己封了王。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皇帝这一招将海盗们祸水东引,沿海的军民以及出海做生意的都省心不少,当年京城的舶来品便成倍的增长。同时,还来了许多黄头发绿眼睛的外国人,基本都是传道士,来传道的。

    这天无事,福临便想着去摄政王府上蹭饭,顺便还捞上了皇后,皇后也顺手,将在坤宁宫玩的福全带了去。多尔衮看到齐崭崭站在面前的一家三口,连话都不想说了:皇上小时候跟个小大人一般,怎么年纪大了,反而闹起小孩子脾气来了?这是干嘛?串门?

    皇帝皇后皇子都来了,摄政王也不得不接待,只是说出来的话却不大好听:“叔父现在老了,也没有什么进项,一年就靠着两千两的俸禄过日子,皇上也不怕吃穷了我。”

    福临听得一笑:“那我们便去京里的仙客来用膳吧,朕请客。”

    多尔衮白了他一眼,仙客来是摄政王府的产业,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说来说去还是要吃大户:“走吧,早晚有一天,叔父的家当要败在你手里。”

    一行人带上多尔博,还有一众侍卫,浩浩荡荡的去到仙客来。福临毫不客气,点了一桌子菜,也悍然打破了“食无言”的规矩,饭桌上不停的给多尔衮和皇后夹菜。多尔衮是习惯了,皇后却是第一次看到这叔侄二人私底下的样子,惊讶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不过她好歹也做了这么久的皇后,只是惊讶片刻,便照顾起了两个孩子,不去打扰叔侄说话。

    “放下心了?”多尔衮冲皇后的方向微微一点头,福临便明白了他说的什么意思,笑嘻嘻的回道:“放下心了。”

    他们叔侄的关系密切,并不是一件隐秘的事情,只是,在旁人眼里,摄政王一味求全,才能换来如今的悠闲生活,都认为皇帝心里对摄政王都是有所忌惮的。福临和多尔衮也顺着他们的意思,两人在明面上只是保持一般的礼仪,私底下的亲如父子却是瞒着人的。

    现在皇帝带皇后出来,可见皇后在他心里已经荣升为自己人,多尔衮喝一口酒,仿佛在皇后身上看到了多年以前玉儿的影子:科尔沁的姑娘,果然都不可小看。

    皇后全然不知那两个男人将话题扯到了自己身上,而是一心看顾着多尔博和福全两个孩子。多尔博十岁了,正是充小大人的时候,平时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见到了福全,还是自己的皇侄子,顿时有一种“摆叔叔架子”的感觉,和他说个不停。福全也是一个人玩惯了的,忽然见到一个自称“会耍鞭子会骑马会爬树会抓蝈蝈”的好厉害好厉害的大哥哥,立刻对他充满了崇拜,缠着他问东问西的。

    “看,那个人好奇怪,头发是红颜色的!”孩子毕竟坐不久,很快就跑到窗口去玩,福全指着下面路过的一个人好奇的叫着,“哥哥快看,这是怎么回事啊?”

    “要叫叔叔。”多尔博先是纠正了他的口误,也将脑袋伸出去看,然后鄙视的看了福全一眼,“那是罗刹和尚,来京城建和尚庙的。”

    “咦,罗刹也有菩萨吗?”

    “有,罗刹的菩萨还是男人呢,穿长袍子,光着脚。”

    “哥哥知道得真多。”

    “要叫叔叔。”

    两个孩子你来我往的商议了一通,最终决定想去看看罗刹的和尚庙,手拉手的跑来找各自的老爹。福临看一眼皇后,见她脸上也写着好奇,便答应下来,嘱咐道:“你们不许顽皮,看到什么也不许大惊小怪。”

    两个孩子使劲点头,纷纷表示自己是很乖的。于是,这一行人又往教堂走去。他们去的自然是汤若望的教堂,汤若望喜出望外,亲自领着给他们介绍教堂的种种。皇后看着这些壁画,基本都光着脚,有的露出了肩膀,圣母图甚至还露出了半个|||||||乳|/房,完全不适应,低低的道:“洋人就是不害臊。还将这些东西都带到大清来,岂不是和喇嘛和菩萨们起争执?”

    蒙古人大多信奉喇嘛,京城里又是佛教盛行,皇后入乡随俗,两个都一起信了起来。听她这么一说,福临忽然灵光一闪:宗教侵略啊,他怎么没有想到?别人可以派传道士来宣扬天主教,他为什么不能派人去宣扬佛教和道教?要让那些人都信了佛教不杀生,也是极大的一件好事嘛!

    “仁娜,你真聪明。”福临见四下无人注意,抓住皇后的手放到嘴边就是一亲。

    皇后顿时涨红了脸,手抬着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只好狠狠的瞪了福临一眼,福临却笑起来,自家皇后这种气呼呼的样子真好看。

    一直分神关心着皇上动静的汤若望却悲催了:皇上,和皇后恩爱好歹也要看看场合嘛,这是在教堂啊!

    63第六十三章

    从教堂出来,时间已经不早了,孩子们自然是要带回去的,福临俯身在皇后耳边轻声道:“下回朕就带你一个人出来,我们两个好好的玩一玩。”

    皇后横了他一眼,脸上的柔情却是谁都看得出来的。福临心情大好,刚想再逗她几句,多尔博拉着福全走过来:“老爷哥哥,我可不可以带侄儿去那边看看?”说着,小手一指。

    福临也抬头看了看,不远处围了一群人,时不时的爆发出欢呼声和掌声,热闹非凡。他一个眼神,就有侍卫飞身前去,不一会儿就回来回报,原来那里有几个人在卖艺。

    福全从来没有见过卖艺的人,只有在小太监的口中听说过,顿时好奇得不得了,抬起头,小脸上满是渴望:“阿玛,就让儿子和哥哥去看一看吧!”

    “要叫叔叔!”多尔博再次严肃纠正他的错误,然后看向福临,“老爷哥哥,有我在,您不用担心侄儿的安危的。我以后会是大清第一巴图鲁,现在也很厉害。”

    多尔衮听得咬牙,上前冲着儿子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你小子,倒长能耐了。”

    多尔博嘿嘿憨笑着,福全仿佛发现了新大6一般,冲着多尔博叫道:“哥哥不是最厉害的,玛法才是!”

    “说了多少遍了,要叫叔叔!”多尔博都快纠正得无力了,多尔衮听到福全喊自己玛法,心里熨帖,对福临道:“要不就让孩子们去看看,反正有侍卫在,不会出什么事。”

    叔父开口,福临总是答应的。两个孩子蹦蹦跳跳的去了,福临生怕皇后累,几个大人便去到旁边的茶楼坐坐,顺便等着孩子们。茶楼里正有个说书人,口若悬河的讲着摄政王入关大胜李自成的故事。

    “摄政王身为我大清第二美男子,身高八尺,昂藏雄伟,面目英俊,想当年,多少女子为了见他一面,在摄政王出征之时,天还没有亮呢,就在大街上等着。等摄政王府的牵马小厮出门一看,喝,满街黑压压的人头啊,香气四溢,全是美人,连路都堵得严严实实,看都看不到了!”

    那说书人口沫横飞,动作夸张,福临看着一旁的多尔衮,只是笑:“叔父,这种盛况,我怎么从来没有见到过呢?”

    “说书人的话你也信。”多尔衮毫不客气的拿起一块点心塞到他嘴里,“这点心不错,你很应该多尝尝。”

    这时,下面坐着的人里有一个叫起来:“摄政王如此有魅力,怎么还只是大清第二美男子?照你这个老头子的话,第一美男子该是谁啊?”

    那说书人抚了抚胡子,不紧不慢的道:“这位大哥真是不晓事,大清第一美男子,自然是当今圣上了。”

    “噗——”多尔衮一口茶喷了出来,看着福临瞬间石化的脸,心情很是愉悦。只有皇后觉得,这个说书人说的真对啊,自家皇帝表哥,本来就是天底下最好看的人。

    多尔衮的动静太大,说书人看向他们那里,见他们穿戴不凡,拱手笑道:“这位大人定然是见过世面的,知道老先儿说的没错。老先儿是没有这个福分得见天颜了,只是听说,现在的皇上年少有为,乃是偏偏玉面少年郎。”

    再待下去,他真的不知道这位说书人还能说出些什么来。福临对多尔衮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想走,不料摄政王居然悠哉悠哉的喝起茶来,对他的暗示视而不见。叔父越来越像小孩子了,福临黑线,拉着自家的小皇后准备先行离开,却见一个侍卫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主子,小主子那里闹了些事。”

    福临一皱眉,远远的也能听见外面有些喧哗,快步走了出去。就见侍卫们抓住几个人正在拳打脚踢,多尔博护着福全站在一边,两个孩子看着打架也不害怕,反而跃跃欲试,大有想亲自上场打一顿的意思。

    “这是怎么回事?”福临生气起来还是有些吓人的,侍卫们都停下了动作,而巡街的兵丁也到了,领头的不认识福临,却认识多尔衮,连滚带爬的过来趴下给摄政王请安。鼎鼎大名的摄政王啊,围观群众都哗然了。得,这还逛的什么街,直接去九门提督衙门吧。

    当时的九门提督是麻勒吉。麻勒吉姓瓜尔佳,是顺治九年的时候满人的状元,文武双全,福临是准备重用的,便将他放到各个部门去历练,还兼任弘文院的侍讲学士。他看到皇帝、皇后、摄政王、皇子齐齐到了自己的衙门,很想当场晕过去,绝对是出了大事了。还好此人心理素质很强,立刻调整到最佳状态。

    侍卫开始讲述过程。原来,福全曾经从博果尔口中得知,看杂耍是要给赏钱的,所以,当耍杂技的人拿着个盘子讨赏的时候,他便从荷包里掏了一个小小的梅花金锞子丢了进去。这也太打眼了,顿时引发了所有人的关注,其中也有不法分子。他们见多尔博和福全穿戴不凡,生得俊秀可爱,身边又没有大人跟着,便起了坏心。

    多尔博比福全多吃了那么几年的饭,忙着教育这个皇侄儿:打赏是要看人的,金锞子可不能随便在大街上拿出来炫,没看见吗,别人都是用的铜板。福全崇拜的点着小脑袋:这个小叔叔知道的事情真多。两个孩子谁都没有注意,那几个不法分子悄悄的围了过来,准备劫持。

    他们没有发现,侍卫们不是吃素的。这几个人刚出手,就被侍卫们逮了个正着:主子和主子娘娘在后面坐着呢,还有个恐怖的摄政王坐镇,你们居然敢对他们的宝贝孩子下手?自己不要命也别害我们啊!兄弟们,揍!

    就这样,三个人贩子被打得鼻青脸肿,瘫倒在衙门大堂,听说他们打算劫持的是皇子,吓得都快失禁了。案件太清楚了,麻勒吉对他们审问之后,顺藤摸瓜出一个人贩子团伙来,福临直接下令,问出他们拐卖过多少妇女儿童,看能不能找回来。至于这些人贩子,菜市口,宰了,家产充公,家人集体被发卖为奴。

    这样的刑罚似乎重了些,刘余祐和党崇雅等人都上书,表示盛世不用重刑。福临强烈反对。贩卖人口一本万利,特别是战争时刻,人命如草芥,现在好不容易国家恢复了一些,却不能保护百姓的妻儿,那简直太说不过去了,必须要管。

    关于此事,朝廷吵吵嚷嚷了许久。有的认为皇帝是公报私仇,毕竟这次差点被拐走的是自己的宝贝儿子,有的认为皇帝做的对,拐卖人口就是大罪,还有的觉得皇帝小题大做,人口本来就是可以买卖的,何苦闹得这么大事。

    闹腾了许久,终于达成了一致。刑法关于人口买卖一事重新界定:人牙子必须要官府登记在案,只有他们才能做人口买卖的生意。若是其他人拐卖人口,都当依律处置,家产充公,全家发配为奴,世代不许科举。若是有人拐卖良家妇女或者幼童,一律处斩,遇赦不赦。

    这件事闹得很大,不过影响局限在国内,国外也开始闹了,主要是被那堆海盗折腾的,趁着过年的时候,朝鲜、琉球、日本、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统统派了使臣来京城,表示要和皇帝谈谈。

    “朕忙得很,岂是他们想见就见,想谈就谈的?”福临听说这个消息,吩咐理藩院,“这些人的食宿全部收费,不能让他们太舒服了。”对他们太客气,会让他们觉得此地人傻钱多的。

    其实,这些使臣们早就惊呆了。朝鲜使臣是第三次来,荷兰使臣是第二次,都还好一些,其他的那些都被古老神秘的东方给吸引住了。理藩院的茶叶居然是这么这么的芳香,铺子里的绸缎散发着诱人的光芒,天啊,居然盛饭的碗都是用的瓷器,瓷器!

    太有钱了,太富有了,若是能和这种国家达成双边贸易谈判,共同富裕指日可待啊!几个使臣一边感叹京城的繁华,一边决定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顺便再看看能不能多带点东西回去,这里瓷器铺子里随便一个瓶子回国后都是国宝啊!来这一趟太值了,发财了!

    于是,使臣们在理藩院列出食宿清单后,迅速的愤怒了:你们都这么有钱,干嘛还收我们的?让我们吃吃大户不可以吗?你们之前不是从来不收钱的吗,怎么现在开始收了?

    理藩院官员的回复是这样滴:你们人太多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而且,我们的使臣到你们那里去,你们是收钱的,朝鲜那个,不要笑,说的就是你!所以,礼尚往来嘛,我们是跟着你们的规矩走的哦,是尊重你们的国情的哦!不交钱?不交钱也可以啊,理藩院就不要住了,住到外面的客栈里去吧。友情提醒一下,外面的客栈有大通铺,比较便宜,三十个人睡一张床,想要达到理藩院的标准,客栈收钱还贵得多。

    使臣们纷纷闹翻了,表示要见皇帝。理藩院官员回复:要见皇帝也行,把我国的规矩好好学一学再说,跪拜大礼是必须的。

    使臣们和理藩院的纠缠暂且不去管,宫里的瑞格格生产了。或许是对这个孩子太过重视,瑞格格保养得极好,平时补品什么的也没有少吃,孩子太大了,从而难产。

    布木布泰很是生气:“哀家跟她说过多少次,孩子太大不利于生产,她却不听,难道哀家还会害自己的孙儿吗?”

    同样等在产房外的皇后和几个格格,都觉得如果现在躺在里面的是自己,难产也是心甘情愿的。

    瑞格格足足痛了一天一夜,孩子还是没有生下来,接生嬷嬷和太医都汗流浃背,问太后:保孩子还是保大人。这个问题,同样摆在了福临面前。

    福临正在议事,一时有些怔忪,几个大臣齐齐的拱手:“皇上,子嗣重要。”福临看着他们,想起瑞格格年轻的脸庞,“保孩子”三个字在嘴边打了几个转,就是说不出口。

    “皇上,子嗣为重啊!”遏必隆正好在现场,重重的跪下,“奴才的侄女没有这个福分,万不能为了她耽误了皇家的子嗣!”就算瑞格格是他的侄女,他也不得不选择保孩子。若是让皇帝保了大人,皇帝便会落下一个好色的名头,而他的侄女更是引诱皇帝堕落的源头,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受宠,也不可能有第二个孩子。

    “保孩子。”终于,福临淡淡的吐出了这三个字。他明白,一条如花的生命,就因为( 〖清〗顺治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319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