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清〗顺治之路 > 〖清〗顺治之路 第 20 部分阅读

第 20 部分阅读

    他的这三个字而消逝了。

    顺治十三年正月二十五,皇二子诞生,生母逝世,追封为瑞妃,皇二子交由皇后抚养。

    64第六十四章

    “看我们二阿哥,多乖啊。”皇后抱着孩子,几乎都不舍得放手。

    瑞格格养胎是花了大力气的,二阿哥生得饱满,过了几天褪了胎里的红色后,更是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多尔衮给他起名叫景额,廉洁仁和的意思,洗三的时候,福临公布了这个名字。小景额哭声特别大,双腿蹬得也有力。福全在一旁好奇的看着,惊讶的问:“弟弟好小啊,什么时候才能陪我玩呢?”

    “很快他就长大了。大阿哥小时候,比弟弟还小呢。”皇后有子万事足,笑嘻嘻的。

    福全不高兴了,撅着小嘴巴:“福全是哥哥,哥哥就是要比弟弟大的,怎么能比他小呢?我什么都比弟弟大!”

    “好,好,我们大阿哥是最大的,以后的弟弟妹妹们都比你小。”布木布泰将大孙子搂在怀里,一起去看小孙子,“看,小弟弟多好玩,以后大阿哥要有哥哥的样子,带好弟弟,知道吗?”

    福全大力的点头:“嗯,我要给弟弟吃好吃的饽饽,还要带弟弟出去玩。”

    “好,你们都是好孩子。”布木布泰有了两个孙子,终于觉得孩子的数量说得过去了,心满意足,神情更是舒缓起来。福临也松了一口气,看自家额娘这个样子,最近应该不打算给自己塞女人了。

    现在,福临忙着接见那些海外来的使臣。不得不说,中国自古以来都很喜欢站在“泱泱大国”的位置上,对海外来的使臣都特别客气,有一种“不和你这种蛮夷计较”的大度在里面。而大清刚入关没有太久,更是需要海外的认可,使臣来访,很是让官员们兴奋了一把,而福临却兴致缺缺。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是靠其他国家的几个人来决定的,只要国家富强了,谁还敢指手画脚?福临的外交策略是闷声发大财,抬头望天,低头使坏。

    在京城过了一个年,使臣们的眼睛都直了。不说别的,就那五颜六色纷繁的烟花,就足够让他们看傻了眼,而各种美食也让他们吃得满嘴流油,只恨爹妈没有给自己多生两个胃出来。

    虽然呆得极为舒适,也很想一辈子不回去,可那些使臣都是有任务的,皇帝久久不接见,他们也很着急,和理藩院打了半天交道,最终理藩院同意他们不用叩拜,只是行跪礼。福临也找了几天黄道吉日,和他们分别见面。

    终于能见到皇帝了,使臣们都很高兴。朝鲜和琉球都是从属国,无非是进贡和问安,之后还要打探一下新的一年中大清的对外政策,见没有什么变化,也都放心的退下了,麻烦的是其他几个国家。

    日本使臣上来就指责大清纵容海盗抢劫,弄得他们沿海一带民不聊生。福临懒懒的撩了下眼皮:“若是让朕对那些海盗加强管理也行,你们日本也做从属国吧,朕自然要保证从属国的利益。”

    日本使臣囧了一下,他们想过很多种应对方法,就是没有想到这个皇帝居然这么直截了当的想要他们做属国,当即骄傲的挺起胸膛:“我们是盛唐汉学的传人,是正派嫡系。据我所知,贵朝廷是满族当道,如何能让我们做从属国?”

    “那海盗一事,朕也无能为力。”福临丝毫不相让。使臣道:“既然贵国没有诚意,那我们国家民不聊生,也只好到贵国来找些出路了。”

    福临笑了,对身后的华孟安一点头,他立刻进了内室,不多久便捧着一艘战船的模型出来。福临漫不经心的玩着,道:“朝廷有雄兵百万,何惧你小小的弹丸之地?”

    使臣看到那模型,瞪圆了眼睛,可惜离得远,看不分明,只是能看出那战船很是高大,比他们国内的强了不知多少倍。他身后的一个随从扯了扯他的衣服,用本国语说了几句,使臣点点头,转身对福临道:“大清皇上乃天子,我国皇帝一直想要见到您的真颜,不如让下官靠近一些,看得仔细一些,回国后可以向我们皇帝交代。”

    福临笑道:“好啊,朕也不是那种不通情理之人。”说着,他挥挥手,华孟安很自觉的上来,将战船模型给捧走了。

    使臣愣了一下,他本来就是想凑近一些,看清楚战船的模样,想不到这个皇帝年纪不大,心眼却不少。没有办法,他也只能靠近几步,装模作样的看了看,又夸赞了几句,愤愤的退下。

    福临哼了一声:“吩咐理藩院,给日本使臣的账单,可以略微重一些。”

    接着过来的是荷兰人。他们的要求也很直接,想要澳门一半的管理权,并要求能在广州口岸做生意。作为回报,他们会帮忙把郑成功的人头送来。

    福临望天,同样是中国人,他自然会向着郑成功,为毛荷兰人会认为他会向着他们呢?

    “口说无凭,还请你们将所要的东西和条件写国书于朕。”福临决定,拿到国书后,便派人送去给郑成功。听说现在郑家人和荷兰人是结盟的,把水搅浑什么的,最好玩了。至于荷兰人的条件嘛,他是一个都没有答应,澳门本来就是大清的,至于广州口岸做生意,他不会阻拦,不过,要设一个规矩才行。

    至于葡萄牙人,他们的胃口就更大了,他们不单单要澳门,他们还要台湾。同样是要做生意,交换的条件也一样是郑成功。

    郑成功名不副实,做人也太不成功了,是个人都想借他的脑袋。对这个致力于和洋人们闹腾,没有精力闹事的造反分子,福临还是很有好感的。同样,他要求葡萄牙人下国书,另外,言辞拒绝了他们占领台湾的念头,并告知:如果他们敢在台湾或者澳门闹事,朝廷不怕,正好朝廷养着一帮海盗呢,正好可以练练兵。你们葡萄牙势力再大,离这里也是十万八千里,来一拨我便打一拨,顺便再把周边的国家都给收归囊下,让你们在东亚再也发展不起来。

    几拨使臣又灰溜溜的走了,和以前不一样,福临并没有赐什么珍贵的宝物给他们,这点还被不少朝臣反对,认为失礼,就连多尔衮也觉得他做得不妥,有失大国风范。福临冷笑道:“大国风范?说不定这些人拿了我们的赏赐,回去还说我们是傻子呢。何苦将赏赐给这些不知感恩之人,还不如留着发还百姓。”

    多尔衮苦口婆心:“皇上之前从来没有处置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很清楚。汉人有句话叫做仁者无敌,仁厚者自然会得到众人的帮助。国与国之间,也就如同几个大家族之间一样,满洲贵族之间相互联姻,来往密切,才能抱成一团,共同抵御外敌。皇上若是将这些国家都得罪了,他们很容易抱成一团来对抗我大清,岂不是得不偿失?”

    福临道:“所以,朕才一直不相信联姻。远的不说,当年朕处置鳌拜的时候,他的岳家可有为他说过半句话?在绝对的强权和优势面前,联姻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国与国之间也是一样,只要有好处,谁还管什么来往密切亲厚?”

    “饶是如此,皇上也要学会缓缓行事!”多尔衮不知为什么自己的侄儿对国际问题这么随心所欲,“事急从缓,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些道理皇上比我清楚。”

    的确,自己着急了些。福临思索片刻,点了点头:“朕听叔父的。在大清的海军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先跟他们打打太极,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荷兰和葡萄牙的国书打了个转,送到了郑成功的书案上。郑成功气得狠狠的一拍桌子,身边的大儿子郑经连忙上前扶住了他,拿起国书一目十行的看完,脸色也沉了下来:“父亲,这些洋人欺人太甚!父亲,千万不能与他们善罢甘休!”说着,扭头就往外走,想去集结军队。

    郑成功叫住他,看着面前尚为稚嫩的大儿子,叹道:“皇上比你大不了多少,却处事沉稳计谋百出,你这个样子,冲动易怒,为父百年之后,如何放心把郑家交给你啊。”

    郑经不服:“父亲,孩儿哪里不如那个蛮夷之君了?”

    “哪里?地方多了。”郑成功指了指那两份国书,“这是皇帝派人给我送来的。当年,他料准了为父为人,用百姓之情和一个‘国之英雄’的虚名套住了为父,让为父不得不与倭寇对抗,之后,又陷入了澳门。若是为父当年不去理会他,现在恐怕都攻下台州了。如今,却是骑虎难下啊!”

    郑经道:“我们的军队占据地利人和,洋人自然不会是我们的对手。不如我们将洋人赶出澳门,自立为王,岂不爽快!”

    “若能这么做,为父早就做了!”郑成功瞪他一眼。的确,他们人手众多,可荷兰和葡萄牙的火器不是吃素的,不过,皇帝的书信中提到了台湾,台湾,这倒是个好地方。

    郑成功又看了眼儿子。大儿子才十四岁,下面的孩子们年纪则更小,而自己却因为长年的征战,身体大不如以前。若是自己有什么意外,几个孩子们该如何自保?或者,他该考虑考虑皇帝的意见了,归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他又一直是以明朝将领自居的,若是归降,又与他鄙视的吴三桂之流有什么区别?

    可是,皇帝开出的招降的条件又十分优厚,并能帮他处理掉那些讨厌的洋人,怎么看自己都是赚的。到底是降还是不降?郑成功皱紧眉头,开始失眠了。

    65第六十五章

    小孩子长得就是快,没有多久,景额便满百天了。和不怎么接触的大儿子不一样,福临时常去坤宁宫,便时常能看到这个儿子。亲眼看到一个小孩子成长起来,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福临看着景额从一个软绵绵的只会睡的小婴儿,慢慢长大,会笑了,会流口水了,会抬头了,还会抓住他的手指头摇啊摇,每当这时,福临的心里都是一片柔软。

    “表哥,小点声,二阿哥刚睡着。”

    宫里,能光明正大的让皇帝小点声的,除了太后就只有皇后了。仁娜对景额可以说是疼爱得一塌糊涂,除了喂奶以外,其他的事情几乎都要亲力亲为,甚至连帮孩子换尿布洗澡这种事,都要亲手来做,一点都不怕麻烦。

    福临轻手轻脚的走近,看到景额两只小手握成拳头举在脑袋边睡得很香,不由得伸手戳了戳他软绵绵的小脸,景额吧砸吧砸嘴巴,小手在脸上蹭了蹭,继续睡。

    好有趣,福临继续戳戳他肥嘟嘟的下巴,然后戳戳他嫩嫩的小胳膊小腿,戳得景额不舒服的扭来扭去,却始终不醒,依旧睡得呼呼的。

    仁娜嗔怪的过来:“表哥,你到我这里来,是要弄醒阿哥的?”

    福临这才讪讪的缩回了手,道:“景额闹腾不?”

    “他乖得很,一逗就笑,还不认生,谁来抱都要。”谈到孩子,仁娜便有说不完的话,“额娘还教他做大头娃娃呢,可乖巧了。”

    福临嘴角抽了抽。大头娃娃啊,对手指啊,这些都是自己小时候学过的。他家额娘也是如同仁娜一般,对他的一切都亲手照顾。深宫日子长,她还教了小福临许多简单的动作。例如,双手抱脑袋摇来摇去就是大头娃娃;两只小手抱在一起上下拜拜,就是恭喜恭喜;两只小手指头对来对去,便是斗虫虫……

    总之,布木布泰不知从哪里来的许多幼童做的动作。如果真的小婴儿这么做,还的确是可爱得不行,问题是,他是个假婴儿。当时,福临一边忍受着这种折磨,一边做着这些幼稚的动作。偏偏他一学就会,布木布泰觉得儿子太聪明了,于是又发明出更多的新鲜招数来教他。

    那是他童年的黑暗回忆,现在终于有孩子蹈上了他的覆辙,福临忽然有一种老怀甚慰的感觉,甚至想现在就把儿子弄醒了,让儿子表演大头娃娃给自己看。

    仁娜继续道:“福全也很乖的,天天都来看弟弟。还问我,弟弟怎么老是睡觉,都不和他说话,什么时候可以陪他玩呢。”

    福临笑道:“这孩子,自己才丁点大,还有个哥哥样子了。”

    仁娜想了想,开口道:“宁格格这些日子很是老实,闭门不出,还将大阿哥一直放在慈宁宫。或者,可以把她的位分再提上去?”

    “是额娘让你说的?”福临看了看她的神色,笑了,“还是你觉得妃位上没有人,说出去不好看?”

    皇后低下头。按照她的想法,后宫最好除了自己以外一个人都没有才好呢。可是,她也不能这么任性,人总是要长大的。

    “宁格格就不要动了,朕现在不想封妃。”后宫除了皇后之外共有四人,瑞格格去了之后,满族贵女只有宁格格一人了,剩下的两个都是蒙古的。宁格格心大,自然不能封妃,若是两个蒙古的格格封了妃,皇后妃子都是蒙古人,八旗铁定不干,又要往宫里塞女人了,他嫌烦,还不如保持现状的好。

    “对了,博果尔家的那个小格格也可以抱进宫来玩一玩了,女孩子总是比男孩子乖巧。”佟腊月头胎生了个女儿,她自己不满意,博果尔却爱得跟什么似的,还特地跑来打劫了一番皇帝的私库,美其名曰“给女儿备嫁妆”。而贵太妃一开始有些惋惜,后来看孙女玉雪可爱,也就打心眼里疼了起来。博果尔更是经常跑到福临这里来炫耀,把自家的女儿说得天上有地上无的,然后恨不得立逼着福临给女儿挑一个好额驸,从小开始培养。

    遇到这样的弟弟,还是自己纵容出来的,福临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还好他的其他几个兄弟都很靠谱。五哥硕塞练兵,已经小有成效,至少从军营里出来的小伙子们个个忠君爱国敬老爱幼,名声传了出来,就连满洲贵族们也考虑着要不要把自家不成器的子孙给丢进去锻炼锻炼了。

    六哥高塞好文,顺便还是个语言天才,满蒙汉语就不说了,和那些大胡子蓝眼睛的洋人接触后,居然学会了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福临立刻将这个哥哥放到理藩院,人才嘛,就要放对地方才行。

    七哥常舒倒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但他心思精明,算账本事一流。福临将他扔去了户部锻炼着,希望有一天能够将他派去统领皇商。

    现在只有十弟韬塞和十一弟博果尔是赋闲在家的。韬塞和常舒关系极好,整天跟在常舒后面,有时候还打打下手,处理一些店铺的事情,以后总是有用处,而博果尔则是完全无所事事,原本还喜欢到街上逛逛,打打抱不平,现在整天围着女儿转,一副蠢爸爸的模样。贵太妃自然是不乐意的。几个兄弟里,硕塞的亲王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其他的人爵位都比博果尔低,可是他们都有活干啊,自己的儿子这么鲁莽下去,这可如何是好?

    因此,贵太妃这些天没有少往慈宁宫跑,话里话外都是一个意思:我家博果尔已经是孩子他爹了,也该有个正经的活干干了,否则整天游手好闲的,会被人笑话。博果尔被笑话不打紧,但连累了皇上和太后的颜面,这就糟糕了。

    布木布泰很清楚福临为什么这样养着博果尔,只是以后宫不能干政为由,不肯松口。于是,来撞木钟的换成了博果尔。不知贵太妃是怎么跟他说的,他以“日后不能让女儿笑话阿玛没用”为名,过来要活干了。

    福临笑嘻嘻的:“十一弟,朕手上正有一件麻烦事,不知让谁去做。此事事关重大,做事的人要胆大心细,又要对朕忠心。朕思来想去,都不知道谁比较合适。”

    博果尔眼睛都亮了:“皇上,若是不嫌弃,弟弟愿效犬马之劳!”

    “也不用这么严重,只是,你的性子要忍一忍,而且要离家出京,你愿意不?”小白兔已经上钩,大灰狼继续笑眯眯的引诱,将此事说得危险万分,严重无比。

    博果尔哪里是他皇帝哥哥的对手,听到危险,立刻血脉贲张,就差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要抛头颅洒热血了,最后,领着张圣旨屁颠屁颠的回去了。贵太妃知道了之后,差点一口血喷出来。

    “御赐巡察,说得好听,还不是让你出去吃苦受罪?”圣旨上写得清楚,要求博果尔领巡察一职,微服去往山西视察灾情——前不久,太原刚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地震。

    “那种地方,吃不好住不好,还有灾民,有什么好看的?”贵太妃继续唠唠叨叨,“只有你个实心眼的傻小子,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博果尔却毫不在意,将自己的小闺女举得高高的:“皇上不是这样的人,无非是想历练我罢了。额娘也知道,我从来没有领过差事,好不容易有了一个,额娘该为我高兴才是。”

    佟腊月一直陪在身边,此时柔柔的开口:“额娘,依媳妇看,这倒是件好事。爷一直都深受皇恩,此时便是报答的时机。只是,爷,你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可要记住小心为上,额娘、闺女和妾身都在京城等你回来。”

    博果尔带着两个老管家以及一个侍卫出了京,暗中跟随的还有贵太妃安排的其他一些侍卫。福临看着手上的名单:“确定就是这些人吗?”

    桑吉道:“和他们有联络的一些人奴才正在查,目前确定的就是这些人了。”

    看来,这是林丹汗手下最后一支隐藏的力量了。福临只是让博果尔去山西,却没有给他派一兵一卒,事关儿子,贵太妃不得不将手上藏起来的人重新启用,正好让一直盯着他们的桑吉捉了个正着。

    这可是他们自己求来的差使,和朕一点关系都没有。福临毫不愧疚自己算计了弟弟手上残存的势力,去到坤宁宫看儿子。

    景额正好醒着,看见这个穿着黄衣服的男人进来,立刻伸手要抱抱。福临一把将他举了起来,景额开心得直笑,胖胖的小胳膊不停的挥舞着,看上去很想再来这么一次。

    仁娜笑着过来接过了孩子,帮福临解下外套,道:“二阿哥很想和你玩呢,每次你一来,他都好开心。”

    那当然,父爱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福临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抱着他举高高的,将他顶在脖子上四处玩的,都是多尔衮,在自己的人生成长历程中,皇太极一点父亲的作用都没有。

    仁娜絮絮叨叨的讲一些孩子的趣事,福临一边逗儿子一边听着,却见自家皇后说着说着,眼神迷离起来,然后话越来越少,往后一歪,睡着了。

    花束子赶紧给她盖上薄被,又向福临请罪:“皇后这两日总是嗜睡,可能是累到了。”

    “有没有请太医?”福临有些担心。

    花束子摇摇头:“皇后说,只是休息一下就好,便没有叫太医。”

    福临皱眉:“这怎么成,去宣太医过来,给皇后把把脉。”

    太医院宋院首颠颠的过来,花束子叫醒皇后,让她把脉。宋院首按了一只手后,又换了一只手,这么一来,皇后都有些心慌了,生怕自己得了什么了不得的大病。却见宋院首一捋胡子,满脸笑意:“恭喜皇上,皇后这是喜脉!”

    喜脉?仁娜欢喜得傻了,倒是花束子最先反应过来,给太医赏钱,又冲帝后二人再度恭喜。福临看到自家皇后忽然都亮起来的小脸,也笑了起来,只是笑容有些淡。而坤宁宫上下都喜气洋洋,除了宋院首,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脸色。

    66第六十六章

    皇后是不应该有身孕的,宋院首知道得清清楚楚。他亲手配的汤药,有皇上在,皇后定然是每次都喝了的。

    “说吧,怎么回事?”福临淡淡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宋院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回皇上的话,那些汤药定然不会有问题,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皇上曾经吩咐过微臣,汤药不可伤了皇后的身子,所以,剂量比较的温和……”宋院首只觉得后背汗津津的。皇帝的确是让他配不孕的汤药,可是又心疼皇后的身子,他也跟皇帝说过,是药三分毒,皇帝便要他尽量弄一些不伤身的,又问他要吃了后不易怀孕的有冲突的食材。这样下来,怎么可能万无一失,更何况帝后感情这么好。

    宋院首脑袋都快垂到地上了,他怎么能直说:皇上啊,效果好的绝育药是相当霸道的,你又不舍得给皇后吃,你还经常留宿坤宁宫,皇后有孕是难免的,跟太医院一点关系都没有。

    福临也清楚,就算是现代,也不会有百分百的避孕方法。他无声的叹了口气,道:“你起来吧。”

    宋院首知道过关了,战战兢兢的起来,也不敢说话。福临想了想,问:“大概多大能看出男女来?”

    “总要五个月以后,稳妥一点,就要六个月。”

    “你下去吧,朕再想想。”福临挥挥手,让宋院首退下,自己呆呆的发愣。

    皇后怀孕,是在他的意料之外的。现在的后宫,蒙古的女人已经占了上风,满族贵族们都有些不乐意。清军已经入关,蒙古的帮助也逐渐转变了味道,不单单是盟友,更是需要防范的。毕竟,蒙古骑兵一向彪悍。

    皇后出身科尔沁,当年是草原上最尊贵的格格。如果她生下了皇子,蒙古定会为一心支持,而满洲贵族们又会一心反对,在这种力量的撕扯下,那个孩子可能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福临想起历史上的九龙夺嫡,废太子的两废两立来。说起来,这是太子和皇帝之间的事,其实,还不就是八旗间相互较劲的结果。同样是满妃所生的孩子,都会被这么推到明面上打擂台,如果一个满妃,一个蒙古皇后所生的孩子呢?

    或者,趁着前三个月,胎儿不稳当的时候,下手吧。

    这个念头在福临脑中慢慢浮现,可皇后知道自己怀孕后那喜极而泣的模样又让他迟疑了。

    当初选秀的时候,定了是三年一选,布木布泰曾经想下令,所有的适龄姑娘,必须皇帝选了后才能谈婚论嫁,被福临给否了,不过还是做了个中和,凡是不经选秀就婚嫁的,要报上来知道。而今年又是选秀之年,福临并不愿意开选,可布木布泰从年初就开始忙活了,天天招小姑娘进宫来相看,估计宫里又会多这么一两个新人,到时候,皇后该多伤心。如果,她的孩子再没有了,她会不会跟着去了半条命?

    福临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能狠得下心的人。为了锻炼自己的胆子,他曾经去过刑部大牢,亲眼目睹了那些血淋淋的酷刑,也曾经亲眼看过斩首、杖毙,这些年来他也下令杀过不少人,他从来都没有手软过。可是现在,他却真的迟疑了。皇后的这个孩子,到底是要,还是不要?

    皇后有孕,不单单是后宫,就连前朝也轰动了。正如福临所料,满洲贵族们沸腾了。皇帝女人少,他们不介意,这说明皇帝不好色;皇帝偏宠皇后,他们也不介意,这说明帝后关系和谐,国之大幸;皇帝儿子少,他们依然不介意,反正皇帝年纪轻,又证明了生育能力没有出问题,总能再生的。可皇后有了身孕,他们的心眼就开始活动了:如果这是个皇子,那就是嫡子啊!以皇帝对汉学的推崇,嫡子神马的,百分百是要封为太子的,难道他们满族大姓日后要奉一个有大半蒙古血脉的孩子为皇帝吗?这天下是八旗打下来的,不是蒙古打下来的!

    可是,又不能直截了当的去劝皇帝将那孩子打掉,该怎么办呢?一时间,朝廷里各位官员之间的联系也仿佛比以往密切了几分。

    而多尔衮在听到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入了宫。

    “皇上,这个孩子要不得。”

    “此乃嫡子,叔父何出此言?”

    多尔衮笑了一下:“皇上,莫要在叔父面前装模作样了。难道叔父不懂你吗,你敢说,你一点除去这个孩子的心思都没有?”

    被红果果的说穿了,福临也不尴尬,反而直接问:“叔父,朕该怎么办?”

    多尔衮叹息一声:“我知道,皇上与皇后两情相悦,也盼望着嫡子的出生。可是,你考虑过满洲八旗的想法没有?”

    福临苦笑:“谁说没有。朕一直让皇后喝着避孕的汤药,只是汤药并不是万能的。”

    多尔衮和软了下来:“皇上,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与江山社稷比起来,一个孩子算不得什么。”

    “可是,叔父,朕会不原谅自己的。”福临定定的看着他,“你没有看见,当时的仁娜有多欢喜。她的整个人都呆了,泪流满面,眼睛却是笑着的。我从来没有见到她欢喜成这样,哪怕我带她出去玩,送她珍贵的礼物,她都没有过这样的表情。而且,那是我的孩子,是我和仁娜的孩子,我不忍心。”

    听着皇帝在面前一字一句的慢慢说着,连“朕”都不用了,换成了“我”,多尔衮明白,皇帝是太过矛盾了,不由得有些心酸。

    福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失态,而是继续着:“当年,先皇对朕如何,叔父是看在眼里的。朕听苏茉儿姑姑说,额娘怀有身孕的时候,八阿哥还活着,她根本就不敢显露出来。直到后来遮掩不过去了,她便躲在房里,说是礼佛,从不出门,这样才把朕保了下来。因为,当时有八阿哥在,宸妃定然不会允许科尔沁再出一个阿哥。后来,八阿哥去了,朕又出世,和额娘两个对宸妃百般讨好。她只要脸色一变,朕就要乖巧得什么都不说,她只要表现出一点点不开心,朕就要耍出各种花招来逗她。而额娘,甚至像个大宫女一般,为她亲尝汤药,为她捶腿按摩。那个时候,我们有多苦,可先皇却丝毫都不在意,他只在意他的宸妃是否又病了,是否不开心。”

    多尔衮被他说得眼圈一红。是啊,当时这母子二人在深宫的生活举步维艰,而自己又时常征战在外,不能给他们一点点的保护。

    “当时,朕就在想,若是以后,朕做了阿玛,定然不会像先皇那样,对自己的儿子有所偏颇。”福临说着说着,笑了一声,“叔父,如果不是有你,朕可能还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人可以称之为阿玛,可以让我们母子依靠。”

    多尔衮握住他的手,轻声道:“都过去了,皇上,都过去了。皇上现在已经是一国之主,太后是天下最尊贵的女子,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更何况,你还有叔父呢,叔父一都直在的。”

    “所以,叔父,朕不想变成先皇的样子,朕不想杀了自己的亲生孩子。”福临看着他,眼神清澈,“这是朕的天下,朕是一个男人,难道都不能保护自己的妻儿吗?”

    “皇上……”多尔衮长叹一口气,不知说些什么好。

    福临继续道:“以前,朕曾经在八阿哥和宸妃灵前发过愿,日后过继一个孩子到八阿哥膝下,也是因为这个,先皇才会立朕做太子。叔父,朕想过了,如果这次皇后生的是个女儿,那她便是大清最尊贵的公主,若她生了个儿子,朕便将他过继给八阿哥,也免得八旗和蒙古相争,两败俱伤。”

    多尔衮拍了拍他的手背:“好吧,既然皇上已有决断,我便不多言了。不过,皇上还是要记住,不管出了什么事,有叔父在,叔父这把老骨头,还是能顶些用的。”

    “嗯,朕明白。”看着多尔衮有些斑白的鬓角,福临心中一片温暖。

    自从皇后有孕后,布木布泰觉得天也蓝了,吃饭也香了,迅速从皇后那里接过了后宫的一切事务,保证皇后能安静平稳的养胎。同时,她更加勤快的招命妇们入宫:皇后有孕,另外的几个格格不得皇帝欢心,要尽早找个可心的姑娘伺候自己儿子呀。

    满洲贵族们忽然醒悟了:选秀啊,多好的机会啊!皇上年纪轻,见过的女人少,送给千娇百媚的女人过去,得了皇帝的宠爱,再有了子嗣,皇后的这个孩子,不足为惧。君不见,武皇帝时候的阿巴亥,文皇帝时候的海兰珠,那都是榜样啊!

    慈宁宫一日日的花团锦簇,这次选秀似乎更为隆重。安郡王岳乐回府后,倒是把这件事当做个乐子,讲给了她宠爱的侧福晋乌云珠听。

    “又要选秀了吗?”乌云珠一愣,三年前的选秀,她还记忆犹新。

    “是啊,皇后怀了身孕,那些大姓们坐不住了。”岳乐嘲讽的一笑,“也就钮祜禄氏不着急,二阿哥养在皇后膝下呢。”

    “皇后有孕了?”乌云珠的思绪被这个消息牵住了:皇后是蒙古人,皇后怎么可能怀孕?果然,和前世完全不一样了吗?

    岳乐将她搂到怀里:“皇后大婚了这么多年才有孕,金贵得不行呢。还是爷的乌云珠厉害,进门才一年,就给爷添了个阿哥。”

    乌云珠羞涩的低下头去:“奴婢也就是运气好,还不是托爷的福?”

    “爷说你厉害,你就厉害!”岳乐被她弄得心痒痒的,毫不客气的上下其手起来。

    这一辈子,她也就这样了。乌云珠心里幽幽的叹了口气。她是侧福晋,又是太后亲自指的婚,地位稳固,很受福晋的排挤。偏偏岳乐又对她宠爱有加,平时日子并不那么好过。还好她进门才几个月便怀了身孕,躲过重重明枪暗箭后,平安生下一个男孩,这才站稳了脚跟。

    现在,她每天要给福晋请安,要面对院子里的众多女人,要小心翼翼的带孩子,那些宠冠后宫的日子,仿佛遥远得像一个梦,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记起来了。

    “爷,还没有用饭呢!”乌云珠娇羞的推开岳乐,“让下人们看了笑话。”

    岳乐亲了亲她的脸颊:“好,爷都听你的。”

    67第六十七章

    选秀这种事,和国家大事比起来,根本就不值一提。福临终于收到了郑成功议和的书信,开心非常。

    当然,郑成功是不可能无条件投降的,他也知道,打胜仗叫做议和,打败仗叫做投降,所以,他决定,去攻下台湾。

    现在的台湾并不在清廷手中,岛上的人还自诩为明朝子民,也有驻扎的官兵,只是这些官兵平时也种种地,打打鱼什么的,遇到天灾还兼职海盗,天高皇帝远,日子过得也算是逍遥。而自从荷兰被福临拒绝后,也很生气,他们是海上霸主,也一直想在台湾建立根据地。明朝的时候,他们便占了台湾的大员,并趁着明清交战的时候,又占了一些地方走。本来,他们依照台湾的便利,垄断了马尼拉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赚了个盆满钵满。可福临的养海盗政策一出,荷兰的商船就成了海盗眼中的肥羊。虽然商船也有火器,可这些海盗是有政府编制的,随便打了杀了会引起两国矛盾,荷兰只是想发财,并不打算和中国对着干,因此才有了荷兰打着郑成功的主意,与福临谈合作之事。问题是,谈不拢,荷兰人也是有气性的,决定在台湾继续发展势力,最好把澎湖等地也占了,让这个小皇帝看看厉害。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郑成功也深谙其中之道,并向朝廷要求合作,一同去赶跑荷兰人。

    对此,福临是万分赞同的,当即准备派硕塞领兵,前去支援郑成功。对此,朝臣们并不愿意。毕竟谁都不高兴打仗,而且在他们眼里,郑成功是反贼,反而荷兰是不能去招惹的,否则有失大国风范。台湾嘛,说穿了也就是块弹丸之地,就借给他们用用呗。

    福临道:“若是荷兰占据一地,随后从他们本国调兵遣将,台湾便是他们的跳板,正好可以犯我沿海。现在朕先下手,将这些人驱赶出去,岂不是好?”

    “郑成功乃反贼,此人不可信!”固山额真郎球上前一步,“若是此人占据了台湾之后,出尔反尔,朝廷又要大耗兵力。不如让此人与荷兰两败俱伤为好。”

    其实,福临也是想这么做的,只是郑成功已经把许多兵力投入到澳门了,再去打台湾,力量不够啊。而且,他还想着趁机捞几个海军将领回来呢。更何况,郑成功是想要投降的,若是他不同意这个合作,郑家很有可能去和荷兰人合作,到时候清廷才会束手束脚。

    “承泽亲王,你怎么看?”

    被点名的硕塞出列,道:“郑匪狡诈,荷兰人也不可小视,依奴才看,还是出兵为上策。台湾偏远,若是他们两家联合,定然对大清不利。奴才愿领兵出征,为皇上,为大清效犬马之劳!”

    遏必隆也上前道:“荷兰占我台湾,与外海诸国贸易往来,所获利润颇丰,却不知感恩,不缴赋税。依奴才之见,朝廷应发兵台湾,给他们一些教训。”

    一时间,论战的论和的开始打嘴仗,福临道:“诸位爱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台湾乃大清领土,万不可落入西方蛮夷之手。若开了此先例,那些蛮夷之人见有利可图,岂不会纷至沓来,今日这个占了台湾,明日那个占了澳门,后日岂不是要占到京城来了?定要从源头上制止此事!”

    顺治十三年五月,承( 〖清〗顺治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3197/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